真实情景范文

2024-08-25

真实情景范文(精选5篇)

真实情景 第1篇

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学生都是6~12岁的少年儿童。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知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此时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求知欲望和能力以及好奇心也在不断地增长,他们开始具备初步的思考、追求和探索的意识。

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创设接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完成一些实际任务, 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表情达意、语言和角色的安排、交流内容的设定以及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使用 ( 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交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任务的“ 真实”是指表现性任务应尽量接近实际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生活推测, 运用所学的知识,拥有的能力等来做事情。 所设置的任务越接近生活就越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表现出所要测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保证教师评价不偏离目的,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可靠性。 例如,Greetings.晚上散步时你在小区里遇到了同学和奶奶,三人一组相互问候。 What do you have.两人一组介绍自己拥有的玩具。 Order in a fast food restaurant.4人一组模拟在快餐厅点餐的情景。 Welcome to my home:Mr Li来到你的家里的场景,5人一组分角色扮演,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环境。 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如,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表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计划或预定周末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 面对真实的任务,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想出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

真实情景 第2篇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4AM1U2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会正确问答句子How old are you?并能运用祝贺生日的对话Happy birthday to you!为了使课能顺利进行,我在课前了解了学生的生日,当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Miss wu想对她们说Happy birthday !”接着又为她唱了一首英语生日歌.看见老师在祝贺学生生日,同学们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我就问:”你们也愿意祝贺她的生日吗?”“愿意”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你一句,我一句“Happy birthday!”伴着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想这句话已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又抓住机会,顺水推舟,问大家“生日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顺势教了“cut,cake,blow,present”等单词,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别人生日的时候,用英语说一声生日快乐和唱一首生日歌,并且制作一张生日贺卡.不久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顿时大家一起对我说“Happy birthday.”并唱起了生日歌,是呀,今天是我的生日,最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已经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这怎能不让我感动.

这节课是一个即兴的任务型教学内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我感觉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能正确使用起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更巾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举,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学生生日这一有利条件,它是完全真实的,又是从学生那儿来的,和他们蝗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即使是即兴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问答“How old are you”操练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虚心学习,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真实情景 第3篇

时下荧屏越来越多心理访谈、情感故事、涉案涉法类节目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观众的接受度、信任度却在逐渐降低。近日,某卫视一档知名情感访谈类节目因存在用演员扮演当事人等问题被国家广电总局黄牌警告。相关部门也拟出台电视节目使用情景再现、故事演绎等表现手法的规范条例。

“真实”为王

用“表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是目前国内许多情感故事类节目广为流行的做法。

博眼球、争收视,于是情感故事类节目出现了虚构情节、想象演绎;访谈类节目演播室时空融入粗制纪录短片成流行;涉案涉法类节目不遗余力展现破案细节和暴力、血腥场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将时下电视荧屏上某些节目滥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的现象总结为:“题材市井化,故事庸俗化,节目选题亟待提高,制作手段更需提升。”

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较早应用于纪录片的创作,随后渗透到其他各类节目形态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栏目《60分钟》开“情景再现”先河,应用于一些案件题材的专题节目。回顾国内“情景再现”被运用的历史,早在199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东方时空》就推出了一系列“情景再现”节目,在当时引起较大争议,争议核心就在于“再现演绎是否有效还原了真实?”

一项对纪录片中演绎允许限度的观众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情景再现或者“摆拍”是为了促进观众理解事实的话,观众是可以接受的,对他们来说甚至是必要的。例如2008年4月12日《新闻周刊》栏目在许霆恶意取款案的报道中,为了重现事实,节目中特别给出了由演员模拟许霆在广州市取款的场景。尽管画面只持续了一两秒,却使整个事件的画面连贯、脉络清晰流畅,同时也交代了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为之后的叙事做了铺垫。

冷凇介绍,业界多将“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概称为“搬演重现”,在“素材为王”的电视节目制作行业,搬演重现可以丰富既有素材,增加节目的故事性和可看性。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苗棣认为,“搬演重现可以满足许多电视节目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但两位专家均表示,“演绎”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既需要节目制作者拿捏好“度”,更需要谨慎、务实的创作态度。

对于过度演绎造成的不良后果,苗棣表示了忧虑。他说,近年来国内不少电视节目对搬演重现运用不谨慎,“罔顾事实、编造情节的‘演绎’已给观众造成错觉和误导,影响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冷凇向记者举例,Discovery探索频道曾推出“刑侦档案系列”纪录片,其中5%是真实资料,如案犯照片、庭审录像等,95%的播出内容都是搬演重现。仅靠这5%的真实资料不足以还原整个案情,使用搬演重现便很好地填补了内容“恐怖点”,且制作方会在搬演重现的影像部分明确标注“情景再现”或“模拟场景”的字样,即西方电视节目制作常用的“重演”手法。由此可见,从纪录片中演化而来的搬演重现等手法,本身就与真实性密不可分。“Discovery诸多节目借助搬演重现影像传达给观众的内容核心仍是真实事件本身。”他提及另一个国内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节目中展示的短片,采用真人出镜、真实演绎,“扮演重现运用得当,取得不错的效果”。

国外“搬演重现”制作经验

相较于国内电视节目的过度演绎,英美等国外节目对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的运用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冷凇将国外电视节目常用的“搬演重现”大致归纳为三种:一是采用写意性镜头——模糊人影,尽量不露人脸。比如,一只拿着香烟的手、一把正在上膛的枪,都是特写镜头,以小景别为主。这种手法多适用于新闻专题类节目中,再现部分场景,填补空白画面。二是采用微晃镜头——拍摄时微微晃动镜头,营造出跟拍氛围,形成一种纪实感。这种手法在纪录片中最为常见,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刑侦档案系列”节目是典型代表,国外称之为drama-documentary(戏剧类纪录片),其重点仍在真实纪录上。三是采用电视剧式拍摄镜头——故事情节经过加工或者完全虚构,由演员演绎,但不经过电视剧的审批程序,直接面向观众。国外采用这种演绎手法的节目大多只在付费频道播出,不采用新闻报道节目形态,以免造成受众误解;国内则多表现为电视栏目剧。

此外,冷凇还表示,许多国内电视节目忽视了搬演再现对声效的要求,而国外节目涉及此项制作时通常都是单录声音,“国外有的真人秀节目拍摄时,摄影师有10个人,与其搭档的录音师却有12个人,后期制作中‘剔除杂质’后的音效往往为情景再现画面加分。”他认为国内电视节目可从三个层面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首先,在传播过程中要让观众明确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涉及的信息是否真实;其次,不管何种类型节目,使用搬演再现手法的选题应有意义,具有一定普世视野;再者,提高制作成本,避免粗制滥造。

苗棣则从传播理念层面建议国内电视节目在搬演重现的制作环节严格界定“真假”,汲取英美等国外节目正确的制作理念,即在不欺骗观众的基础上进行演绎。“《美国偶像》定位为真人秀节目,其播出的海选内容也会掺入一些由选手演绎的场景桥段,主要是为了调节氛围,并不影响节目整体的真实性。这就是一种制作技巧。”

同时,冷凇强调,电视节目运用搬演重现手法只是手段,得当的制作技巧是为了更好的呈现信息主体,手段必须服务于目的,否则就丧失了意义。“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现场说法》节目,恰当运用搬演再现展示真实案件,在取得不错收视的同时未遭遇当事人投诉,这就是提升制作水平的良性结果。”

国外电视节目相关案例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重现类片,多以当代或历史上的社会危机事件为题材;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重现类片,多以重大恶性犯罪类案件为题材。

国家地理频道 National geography

《空难调查》系列

案例:泛美航空10号班机;美国航空191号班机

《重返危机》系列

纪实素材、当事人讲述,配以适当搬演

《十万火急》系列

案例:好莱坞银行劫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

Discovery探索频道

《惊世重案》

90%以上搬演重现震惊世界的恶性案件

《犯罪鉴识实录》

以法医学角度讲述案件侦破

《侦讯大斗志》

以心理学角度讲述案件审理的突破

英国BBC历史频道

依托真实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第4篇

一、创设简单情景, 引入新知, 达到以趣促学

例1“分子间作用力”引课: 教师拿出一试管冰, 标记好高度后放入温水浴中, 待溶化后让学生观察其液面高度, 学生发现液面高度降低. 其实在生活中学生都会碰到此情况, 而在课堂中引入此情景还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根据此情此景问如下问题: 水为何会有三种状态? 水由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为何变大? 一个简单的真实情景, 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两个重点, 只需要搞懂这两个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就基本解决了.

例2“乙炔”引课: 教师拿出冰块放于蒸发皿中, 冰块上放些电石, 用火柴点燃, 展现于学生面前的是水火相容的真实情景, 给学生很大的震撼. 教师顺势提出是谁在燃烧这一问题, 学生则争先恐后的回答, 学生甲: 肯定不是冰块, 可以点燃电石验证一下, 经该学生验证电石不能燃烧. 学生乙则补充道: 冰块上放些电石不点燃看看有什么变化, 该学生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出现, 又发现气泡可以点燃, 证实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再来讨论乙炔的性质、乙炔的制取装置等问题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并且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参与其中, 其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例3“乙酸”引课: 教师在上课前打开冰醋酸的瓶塞, 不一会就有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就询问教师是什么物质, 教师则在“醋意”与学生的一再催促下开始本节课, 一一讲解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于引课的情景一定要简约, 上述的三个教学情景均不会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 但效果却是明显的,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也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习爱好”, 对于一名一线教师而言, 我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简单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转变为现在主动的观察与思考, 让你的课堂充满生机, 从而优化你的课堂教学,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践情景, 探究新知, 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探究新知是重中之重, 教师可以利用创设实践情景来突破这一难点, 但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陷入为了有情景而去创设情景这一误区, 创设的情景也不能只有营造课堂氛围的作用. 创设的实践情景必须在教学中发挥其催化剂的作用, 要有内涵, 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

例4在“浓硫酸的性质”一课中, 重点则是讲解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及强氧化性, 大部分教师是利用实验一个接一个的讲解, 我在讲解本节课时则是创设了一个实践情景, 课堂上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 试剂任选) , 学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有的选择直接观察, 有的选择称量, 有的选择分别滴于白纸上, 有的学生看到试剂中还有无水硫酸铜便选择用它来试试, 看到金属铜的学生就更加好奇了, 都要试试, 有的学生成功鉴别, 而有的则失败, 原因在于没有加热. 在选择金属铝时, 我给学生设定了必须用到硫酸铜溶液, 不准加热这一情景, 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热情, 为何不准加热? 用硫酸铜干嘛? 一个个问题随即抛出, 我则笑而不答, 让学生自主探究.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把浓硫酸的性质实验都做完了, 接下来教师只需在学生的质疑中给学生一一解惑, 不光讲解了化学性质, 连重要的物理性质也做了讲解, 更重要的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区别. 这样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师也更加轻松, 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需求, 学生更加渴望获取新知.

例5创设相同的情景讲解“乙酸”, 教学片断如下:

【实践情景2】还有哪些方法鉴别乙醇和乙酸

提供的药品有: 石蕊试液、镁条、NaO H溶液、酚酞、NaS O3固体、纯碱、鸡蛋壳、生锈的铁钉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乙酸的酸性, 同时比较了羟基与羧基的区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鸡蛋壳与生锈的铁钉, 这也从侧面告诉教师, 在创设情景时, 尽量要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 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6在“镁的提取及应用”一课中我创设了用模拟海水 ( 0. 06 mol/L氯化镁溶液) 来提取金属镁这一情景, 首先直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无现象, 经与学生讨论后得知海水中的氯化镁浓度太低, 应该先浓缩, 这时就引入了用晒盐留下的母液, 即浓缩海水 ( 3 mol/L氯化镁溶液) , 然后再加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沉淀但也不是特别多, 经与学生讨论后发现问题应该在澄清石灰水上, 可用石灰乳代替, 最后虽然不能去电解氯化镁制得金属镁, 但在这样的一个真实情景中也让学生感受了工业制取金属镁的流程.

三、再现生活情景, 回顾新知, 达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含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的上去, 别人的知识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这一理论, 我会选取大部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景, 帮助学生来回顾新知, 让学生在感受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的同时很好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例7在“乙酸”一课结尾时, 我创设了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情景, 如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鱼刺在食醋中浸泡会变软, 做糖醋鱼时所要加的调料有哪些等, 从而进一步的去感受乙酸的酸性, 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盐类的水解”一课结尾时, 我选择用热的与冷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去洗涤有油污的试管, 让学生分析碳酸钠的水解原理及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在“原电池”一课结尾时我选择利用若干个橙子给iphone手机充电这一视频情景, 来让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 在“蛋白质”一课结尾时选择将牛奶与橙汁混合这一情景, 让学生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 类似的情景还有许多, 均是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将化学知识深深地扎根于情景中,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在回顾新知的同时, 感受所学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

汤中无盐, 索然无味, 有盐, 无汤, 更难下咽,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在享受佳肴时把盐全部吸收, 现代教育家杜威也说过: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 所以教师要从知识的根源出发, 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创设更多真实的情景, 让更多的知识溶于其中, 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的观察、思考, 发现归纳化学知识, 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 更加的高效.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真实的情景可以让化学知识更加具象化,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 以此来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从而摒弃把化学学习当成文科来学这一窘境.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如何依托真实情景来优化课堂教学, 让化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真实情景 第5篇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在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同时,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中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中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中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坚持“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如果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我们针对班内孩子吃虾不会剥壳、吃红枣不会吐皮、洗手常常弄湿衣袖、进餐要老师喂食等现象,开展了游戏活动《我自己来》,坚持让幼儿自理,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我们在区角中特意放置了娃娃的小衣服和小鞋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扣纽扣和系鞋带;组织幼儿学绕毛线团,锻炼小手肌肉群;孩子们通过游戏《叠衣服》学习折叠衣服的方法;在进餐的时候学习剥虾壳。很快,幼儿的种种“错误”在反复练习中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2、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 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我就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3、通过听故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入厕习惯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用餐的时候,有的桌子上撒满了米粒和菜,有时候地板上到处都是,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中班的幼儿,如果采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肯定是不行的。别急,告诉您小窍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尝试。利用午餐前的一段时间,天天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懂得了吃饭时不能掉米粒了。有的孩子经常小便在床上,针对此现象,您可以给孩子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幼儿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懂得了午睡前要及时上厕所,才不会尿床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难入睡,可以通过欣赏歌曲“十二点钟静悄悄”,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十二点要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观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扬的机会,督促和鼓励孩子。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4、和孩子玩扮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调羹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创设愉快的游戏环境和自由活动空间,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育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我们根据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针对出现的不良行为,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教育。一方面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又把良好的行为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由于中班幼儿个别差异较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争夺玩具、图书、打架等现象。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说儿歌、唱歌曲等活动,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谦让。

2、克鲁普斯卡娅曾精辟地说过:“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调整消极的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途径,给自己带来舒适、愉快的心情,并从各种情绪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由地感受到了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较好地去适应现实环境,同时我们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潜在体验,进行分析、讲评,使幼儿的无意识体验变成了有意识体验,提高了自制力,逐步实现自我控制,进一步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言传身教巩固教育成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以及及时的表扬。如要求幼儿不能翘脚坐,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我都绝不翘脚坐。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微小的进步,我都要及时给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才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4、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幼儿讲道理。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我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如在上生活活动时,我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幼儿明白了生活中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平时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领,不知道您能不能说出?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原则。

鼓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建议家长订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并定期组织家长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三者相结合,探索育儿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我们还积极引导家长在家中统一家庭成员间的认识,统一教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各种规则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补充,使幼儿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去努力。如:斐斐小朋友对进餐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进餐时注意力分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里或吐在碗内。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孩子在进餐习惯和进餐时间上都有了进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们及时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并能和幼儿园一样地要求孩子,不无故迁就,在家中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坚决不喂,而对孩子进餐时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孩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他们不仅增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孩子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而且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上一篇:煤矿安全与安全生产下一篇:复合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