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课程

2024-07-09

VB程序设计课程(精选12篇)

VB程序设计课程 第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步骤,编程习惯,教学体会

一、前言

Visual Basic(下面简称VB)是当前用途广泛、实用性很强的可视化快速开发工具,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员都可以方便地使用它进行程序设计。VB提供的是真正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方法,开发人员只需少量的代码就可以编制出具有标准Windows风格的程序,而且代码维护非常方便,所以很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可选的基础课程,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可选语言之一。因此学生如何学好,以及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便成为广大高校师生面临和必须探讨的共同话题。

二、VB的程序设计步骤

启动VB并进入设计状态—利用控件设计窗体界面—编写过程代码—调试程序—保存文件—编写帮助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

严格按照程序设计步骤来设计某一项题目,是确保题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基本保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在VB程序设计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在授课时,对这一点一再强调,并且在讲解实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书写才是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笔者常把不良的编程方式穿插在语句中,运行后出现错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这些习惯可以总结如下:

1. 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

2. 应在程序里面添加必要的注释。

3. 在声明变量时,一定要注意该变量的结果值是否超出了有效范围。

4. 使用变量时,要显示声明,避免使用隐式声明;尽量不要使用variant类型的变量。

5. 给变量命名时,尽量使用有意义的名字。

6. 避免使用缺省属性,明确指出是在引用对象还是在引用对象属性。

7. 在编程的过程中随时运行调试。

四、教学体会

1. 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兴趣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讲解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实例,让学生在生动的实例中体会到编程的乐趣,使程序设计不再枯燥乏味,真正做到学中有乐,并且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才能记忆深刻。

2. 课程内容的合理布局。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讲VB中对象的使用,或直接讲VB对象的使用,最后才涉及语法的讲解。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两种课程内容的布局都不合理,因为在实际运用时两者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窗体界面,而程序则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为了避免学生在初次学习VB语言的时候对所讲语法和所举例题感到茫然,在讲课时,教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内容穿插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他们所学知识的程度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比如在讲解基本概念时,从中穿插讲解简单的实例;在演示实例时,对学生已学的或未学的语法进行及时的复习或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知识。

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VB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法是基本概念,我们要想掌握住某种语言,必须牢牢地掌握住这门语言的语法结构,因此语法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是分不开的,笔者在讲完一个语法后,往往再结合一个实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个语法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在讲解实例时,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根据题意,从设置界面,以及各控件的属性,到代码的编写,和学生一起分析,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参与了某个题目的设计和编程,学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入手。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大大提高了操作能力。

4. 讲授中通过刻意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是很顺畅地把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讲解下来,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可是过后很快就会忘记。所以,笔者在实例讲解中常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设置错误点,在运行出现错误后,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最后给他们指正。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加深了,避免了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5. 和学生及时沟通。

教师无论讲授的是什么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相互交流,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做到学以会用、学以致用。教师应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归纳,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总之,一门课的教学方法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累积而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及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程序的创造和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长海, 陈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J].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 (1) .

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第2篇

一.题目:

1.记事本的设计与实现 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弹球游戏

4.图书馆管理系统 5.打字练习程序 6.超市销售管理 7.小型测试系统 8.仓库管理系统 9.猜数字游戏 10.工资管理系统 二.要求和说明:

1.自己独立完成,最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实验成果

2.对各个系统实现功能进行分析并设计好系统界面,要求界面设计美观方便

3.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封面、题目、时间地点、要求、内容、详细步骤和过程、总结 1)功能描述

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确切的描述。

2)概要设计

根据功能分析,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即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子模块,用框图表示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

3)详细设计

详细说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所用到的算法、技巧等(附上代码)。

4)效果及存在问题

说明系统的运行效果(附上界面图形)、存在哪些不足以及预期的解决办法。

5)心得 :谈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4.指定时间必须在实验机房上机

5.最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和最终考核成绩(70%)

6.实验设计内容必须以老师指定的题目为准,老师指定的题目为最终检查的依据 三.内容:

1. 仿照windows记事本应用程序,要求实现新建,打开,保存文件,对文本进行字体颜色编辑,对文本实现查找,能够复制粘贴功能。

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要求实现用户登陆管理,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学生的成绩信息,提供多种成绩的查询方式。1)登陆模块

每个用户只有三次登陆机会,三次均未能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将强行推出。参考界面如下所示

2)主控模块

进入系统主界面后,自动打开学生成绩数据库,“学号”,“姓名”,“班级”,“英语”,“VB”,“数据库”6个字段分别绑定相应文本框,“总分”和“平均分”的内容根据“英

语”,“VB”,“数据库”文本框内容的改变而改变。

单击“首记录”,“尾记录”,“上一条”,“下一条”按钮可以浏览数据库,但不能修改记录。通过选择相关菜单命令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执行“输入”和“修改”命令后,“首记录”和“尾记录”按钮隐藏,“上一条”,“下一条”按钮变为“确定”和“取消”按钮,参考界面如下:

3)查询模块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菜单命令进入查询模块后,根据用户输入不同的查询条件在查询窗体中显示查询菜单,参考图如下所示:

根据不同的查询所得查询界面参考下图:

3.弹球游戏要求理解游戏玩法,正确设计游戏规则,合理设计实现算法,参照演示程序实现功能。

4.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实现功能有:用户登陆,图书的借阅和归回,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5.打字练习程序要求自行设计程序界面,能够实现打字测试和打字练习功能,对打字正确率和速度进行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

6. 超市销售管理系统要求实现登陆管理,超市销售商品管理(销售商品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查看超市的全部销售记录,可按销售记录号、销售商品名称查询相关销售记录、销售统计等功能。

7.小型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求能够随机生成20道数学计算题(要求有加,减,乘,除运算,规定操作数的个数),对用户结果进行判断,并能最终计算总成绩,要求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题,超时自动终止并给出成绩。

8.仓库管理系统要求实现注册登陆功能,对仓库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入库和出库的登记和查询操作等。

9.猜数字游戏要求:游戏开始电脑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将猜的数填在框内按回车或者确定按钮提交;电脑会将提交的数与它自动产生的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成“*A*B”。A代表位置正确数字也正确,B代表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比如:“2A2B”表示有2个数字的位置正确且数值也正确,除此以外,还猜对了2个数字,但位置不对;共有10次机会,在10次内,如果结果为“4A0B”,游戏成功。如果10次里都没有猜对游戏失败。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Visual Basic(VB)是一种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和应用广泛的编程技术。它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既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设计语言的特点,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VB程序设计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学好编程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独立的编程能力。VB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了众多计算机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VB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的大部分教材开始都是先介绍VB发展史,再讲VB特点,然后在介绍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都是比较抽象和不好理解的。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讲解,虽然符合逻辑体系,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只能空洞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可以尝试打破常规,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里可以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存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和信息存储等功能实现。通过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知道VB能够实现什么,如何实现,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等。在随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时,学生就会知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组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可以从实用角度考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通过知识点的穿插,将VB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案例,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逐步地引入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这些知识点包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比较直观的引入各项内容,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去组织和运用这些概念和语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成项目小组,加强固队意识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一个个的项目小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自愿组织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并设置小组组长。在课程中,可以布置项目开发作业,安排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小组成员在上机之前要开小组会讨论解决方案,理清开发思路,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在上机课程时,按照承担的开发任务,完成开发工作,由小组组长协调整个开发过程和开发代码的集成,最后形成开发报告。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在下一次课程中讲解项目开发作业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项目小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四)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交流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堂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到达了上百人。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容易溜号,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走到学生的中间,多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多,时间有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就必须结合一些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地根据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2]黄迎久,郝长胜,徐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09,(4)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第4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0 引言

《VB程序设计》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 实用性非常强,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VB程序设计已成为中职计算机和电信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但学生对这门课的普遍感觉是学起来难, 不容易掌握。那么, 到底难在哪里呢?笔者试图找出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 《VB程序设计》学习现状及难点

1.1 学习兴趣缺乏, 影响学习效果

中职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累中, 所学的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样的课程, 程序设计是第一次接触。首先VB程序设计与之前的计算机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其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更强;其次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了解, 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枯燥乏味, 一开始就缺乏学习热情, 加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选择偏难, 不符合中职生学习基础状况,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 英语基础不扎实, 学习费时费力

VB程序设计中的控件及相应的属性和代码设计中用到了大量的英语词汇, 而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好, 加之又不愿意去记忆, 就会觉得 《VB程序设计》学起来很费力。

1.3 课程入门有难度, 概念理解有困难

VB程序设计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 如控件、对象、事件、方法和属性, 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 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 学生因此普遍觉得《VB程序设计》学习入门难, 即便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 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1.4 编程理念难理解, 知识应用欠缺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一般都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 加之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抽象能力以及良好的编程习惯, 要解决一道实际问题非常困难。有的学生能把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 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仍很欠缺。

2 VB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2.1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首先应抓住VB可视化的特点, 选择有趣实用的例子,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 笔者给学生演示了VB中用于显示系统时间的实例, 当学生看到时间显示在屏幕上, 并且每秒都在变化时, 非常感兴趣, 就很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这时候可以演示程序的设计过程, 即只需在窗体中添加两个Label控件和一个Timer控件, 进行相应的属性设置和代码设置就可以了。这样直观的演示, 让学生感觉学习VB程序设计是一件有趣而简单的事情。与此同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VB程序设计的特点, 即可视化的编程特点, 以及VB程序设计应用的广泛性, 鼓励学生树立学好它的决心和信心。

2.2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VB程序设计教材多采用“学中用”的教学方法, 其重点往往局限于语言本身, 讲解语法、命令、控件等内容, 结果通常是: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VB语言本身, 却不知道运用之法。因此, 笔者按“用中学”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将知识点融入实例开发中。学生总是能较容易地接受一些直观的东西, 所以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 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 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把存储空间形象化为一间间连着的教室。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 让学生观看、模仿, 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探究和领悟这些抽象的概念, 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 使学生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在反复的实例编写练习中, 让学生熟悉程序设计流程, 以及所涉控件的属性、代码设计等, 有些概念、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 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掌握即可。

2.3 由简到难, 逐步累积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 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 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 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对于较难的知识点, 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难地学习。如在介绍条件判断语句时, 通过实例, 先让学生掌握“If…Then…Else”语句的使用, 然后介绍If语句的嵌套形式“If…Then…ElseIf…EndIf”语句的使用, 最后介绍多重分支语句“Select Case”, 对这3种条件判断语句作总结和比较。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容易让学生接受, 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2.4 多动手, 举一反三

VB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较多的多媒体课时和上机练习课时,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生动的程序设计过程, 也为学生上机实践做好准备;上机课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 要切实有效地利用好上机课。首先教师对上机课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其次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这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最后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例如在学到“for…next”循环语句时, 笔者在上机课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 虽然已经分析了好几道书上的例题, 但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还是有一定困难。这时候, 笔者列举了一个较相似的题目, 先仔细分析解题思路, 然后写出该题的程序代码:

在这个例子中, 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提示:注意加数的变化, 学生就很容易地写出了课后习题的程序代码:

通过这样的编程练习,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编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也不会觉得编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2.5 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VB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 每个阶段知识点的实践操作对学习有着很好的巩固和提高作用, 但对于VB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章节中往往体现不够, 而且实践指导书上类似的题目也比较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熟练掌握VB的综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课程设计要在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方面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3 结语

虽然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就会提高教学效率,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建军.《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12) .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5篇

课程名称:VB程序设计 课程编号:xxxxxx 课程学分:x学分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VB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用清华大学出版、孟德欣主编的《VB程序设计》,全书共分为14章,包括Visual Basic 6.0的开发环境、语言基础、数组与过程、常用控件、菜单设计、文件处理、ActiveX控件、数据库程序设计、图形程序设计、多媒体编程、网络编程、API函数和注册表的使用、安装程序的制作等,我院软件开发专业主要针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因此本课程主要讲解前八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常用算法的训练,重点是训练数据库程序设计,最终能独立编写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程序。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加上机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Visual Basic基本控件及简单程序设计,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Visual Basic 开发环境、对象和事件驱动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 3.掌握各标准控件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学会界面设计; 4.了解并掌握Visual Basic的控制结构,尤其是选择结构、多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 5.了解并掌握数组的定义和用法,尤其是动态数组; 6.掌握SUB过程和FUNCTION过程的定义、参数传递 7.掌握菜单程序设计和对话程序设计方法;

8.掌握多窗体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多文档界面设计; 9.了解数据文件的概念,掌握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使用方法,学会文件系统控件的设计,掌握文件操作的命令

10.理解Data组件、ADODC组件的应用

11.掌握ADO对象Connection,RecordSet的常用属性及方法,并能编写信息管理程序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课堂讲授 56学时

第一章VB6.0开发环境

教学内容:

1)了解VB6.0的新特性 2)了解标签、文本框、按钮和窗体的一般用法 3)掌握VB6.0设计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VB6.0语言基础 教学内容:

1)掌握VB 6.0的书写惯例、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以及表达式等 2)掌握文本框、标签、命令按钮等基本控件的使用 3)掌握VB 6.0中If,Select Case等条件语句的使用 4)熟练掌握Do„Loop,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使用 第三章 数组与过程 教学内容:

1)理解数组的概念

2)了解动态数组的概念及使用

3)掌握声明数组和数组操作的基本方法 4)掌握过程的调用方法

5)理解Sub 过程和Function 过程的不同

6)掌握按值传递参数和按地址传递参数的调用方式 第四章VB6.0常用控件 教学内容:

1)掌握选择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2)掌握单选钮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3)理解框架的作用并掌握框架的使用方法 4)掌握列表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5)握组合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6)掌握图片框和图像框的使用 7)掌握滚动条的使用 8)掌握通用对话框的使用 9)掌握文件系统控件

10)掌握消息框、输入对话框的使用 第五章 菜单设计 教学内容

1)掌握菜单、弹出式菜单的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多文档界面(MDI)的设计 3)理解模态窗体和非模态窗体的区别

4)熟练掌握剪切板(ClipBoard)等系统内部对象的应用 第六章 文件处理 教学内容

1)了解顺序文件的特点 2)了解随机文件的特点

3)掌握顺序文件的打开、存取和关闭操作 4)掌握随机文件的打开、存取和关闭操作 第七章ActiveX控件 教学内容

1)熟练掌握状态栏、工具栏、图像列表等常用ActiveX控件的使用 2)掌握使用ActiveX控件设计程序的方法 第八章 数据库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数据库概念

2)掌握Access 数据库的基本应用

3)掌握用Data控件链接数据库和用数据感知控件显示数据的方法 4)掌握数据报表的设计方法

5)掌握ADO控件和DataGrid控件的使用

6)了解ADO 优于其他数据访问对象的各个方面 7)掌握Connection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8)掌握使用Connection对象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9)掌握RecordSet 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10)掌握使用 RecordSet 对象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11)掌握MSHFlexGrid组件的常用方法与属性

2、上机实践 40学时

1.第一章VB6.0开发环境 2学时

a、用VB 6.0设计一个程序,当单击窗体(Form)上的“确定”按钮时,在窗体上直接显示一行文字,文字内容为“欢迎进入VB 6.0的编程世界!”。

b、用VB 6设计一个程序,在窗体上的标签(Label)中显示一行文字,文字内容为“欢迎进入VB 6.0的编程世界!”,要求设置标签的字体(Font)属性为“楷体,四号,粗体”,背景色为“淡绿色”,前景色为“红色”。c、设计一个程序,当单击窗体时,在窗体上显示任意一幅图片。2.第二章VB6.0语言基础 4学时

a、编写代码,计算表达式S=a*b+a/c的值。如a=5,b=6,c=2时,S值为32,如图。b、编写程序,在窗体上输入a,b,c的值,计算方程ax2+bx+c=0的根,假设这里的b2-4ac>0。

c、从键盘上输入字符时,在窗体上显示出所键入的字符和该字符的ASCII码。双击窗体时,清除窗体上显示的文字。

d、打印出1000以内的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它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就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e、利用For„Next循环的嵌套,在一标签上输出九九乘法表。3.第三章 数组与过程 4学时

a、利用数组编写求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40个数的程序。这个数列有以下特点:第1、第2两个数都是1,从第3个数开始,该数是其前面两个数之和。b、打印如下的杨辉三角形(要求行数可以指定)

c、编写一过程,用于判断输入的正整数参数是否素数,如果是素数,则输出该数,如不是素数,则输出提示信息“不是素数” 4.第四章VB6.0常用控件 4学时

a、设计一个小程序,运行时窗体中的列表框中列出若干省份名称,当双击某个省份名称时,该省份的省会城市就显示在标签上。

b、设计一个员工信息管理的小程序,要求单击“添加”按钮时能够将文本框中的员工姓名添加到员工信息的列表框中,分别单击“删除”和“修改”按钮时,能够对列表框中的选中项作出相应操作.c、设计一个小程序,窗体上有驱动器列表框、目录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实现这三个控件的同步工作,当单击文件列表框中的图片文件时,在图像框中浏览图片,同时在标签中显示图片名称。

d、设计一个小程序,窗体上有驱动器列表框、目录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实现这三个控件的同步工作,当单击文件列表框中的图片文件时,在图像框中浏览图片,同时在标签中显示图片名称。5.第五章 菜单设计 2学时

a、在窗体上建立弹出式菜单,菜单项可以用来设置标签框中的文本字体大小。b、设计多窗体切换的小程序,每个窗体上都有一个按钮,单击按钮时显示另外一个窗体,同时将本窗体隐藏。

c、设计一个多文档界面的文本编辑器,该程序能打开、编辑和保存文本文件,能实现剪切、复制、粘贴等操作,还可以设置字体大小和颜色,改变窗体的排列位置及背景色等。

6.第六章 文件处理 2学时

设计一个用户登录程序,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都存放在顺序文件Password.txt中,如以下格式的内容。“Admin”,“123456” “user1”,“123” “user2”,“456” 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打开Password.txt文件,并与之对比,如相同,显示提示信息“登录成功”;反之,显示提示信息“非法用户”。

7.第七章ActiveX控件

2学时

a、设计一个小程序,在状态栏上有2个窗格,分别用来显示系统当前时间和日期。b、设计一个小程序,单击“显示”命令按钮启动进度条,该进度条在5秒钟内长度由Min变成Max(从0到100)

c、设计一个小程序,单击“显示”命令按钮时,在ListView控件中显示带有图标的名单数据信息,选中某一个项后弹出显示人名信息的消息框;单击“清空”按钮时,能够把ListView控件中所有项目清空。8.第八章 数据库程序设计 20学时

a、用可视化数据管理器设计一个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包含学生编号、姓名、性别、理论课程成绩和实践课成绩信息,添加若干条记录。然后利用Data控件访问数据库,再用数据感知控件(如文本框控件)来显示数据。

b、设计一个通讯录程序,通过Data控件浏览数据库记录。其中数据库为ACCESS数据库,数据库名为TEL.MDB,数据库中的TelBook表存储通讯信息,该表包括四个字段: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

c、设计一个小程序,单击“显示”命令按钮时,在ListView控件中显示带有图标的名单数据信息,选中某一个项后弹出显示人名信息的消息框;单击“清空”按钮时,能够把ListView控件中所有项目清空。

d、利用ADO控件浏览学生信息程序。当用户单击“浏览”按钮时,在DataGrid控件中显示学生信息。要求在代码中对ADO控件和DataGrid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

3、课程作业

a、设计图书信息管理程序,要求用ADO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并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添加、编辑、删除记录操作,以及可以显示图形信息一览表的数据报表。其中,单击“删除”按钮后,只有在用户确认后才能够删除记录。

b、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窗体,单击刷新按钮显示部门信息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上机实践按相关的功能要求在机房进行考试,同时结合平时作业进行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评分以百分制计,原则上理论、实践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VB程序设计》,孟德欣、谢婷、王先花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ISBN 978-7-81123-595-1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VB程序设计课程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VB;神州飞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94-1

一、教学设想

VB编程为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点为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本章节内容为九年级的选修内容,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都不教授,2013年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把这个章节内容列为必修内容,同时放在八年级教授。但本章节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如何把这个章节教好也比较困难。笔者紧扣教学大纲,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科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用“神舟飞船”运行七个阶段中的发射、变轨、回收三个阶段来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选用当前发生的事件、学生较感兴趣,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用“飞船发射”体现程序的魅力;“飞船的变轨”使用掌握飞船的运行轨迹、程序代码的认识、程序的运行和修改、调试;“飞船的回收”让学生自已分析程序(抛物线)、运行、保存。整堂课通过VB对程序进行简单修改、程序代码的初步认识,体验利用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领悟程序设计的简单原理和方法,体验程序设计运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做事的严谨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回顾神九与天宫的交汇对接

引出课题;用程序来模拟神州飞船的发射、运行、回收三个过程。

(二)课程演示——模拟火箭发射的程序运行

演示发射程序,模拟演示中国航天发射情况,介绍程序的用法。

让学生试着运行程序,体验程序运行过程。

(三)课程内容剖析——VB源程序的认识、运行,完成”飞船变轨”源代码参数调整

1.介绍窗体的打开、运行、停止。

2.剖析程序。

(1)对程序中的源代码每行进行剖析,同时后面有注释。

(2)程序的设计原理(算法)是椭圆的运行;分析a,b在程序的中作用;当a=b时,运行的轨道是圆。

(3)按钮的代码修改、程序的运行。

3.演示“飞船变轨”程序的修改、运行。

4.让学生体验过程(相互讨论、交流)。

任务:神九上天后,前5圈是椭圆轨道,以后是圆形轨道。请你把飞船先调整到红色的椭圆轨道,然后再调整到圆形轨道。

(运行程序,看运行结果,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能修改源程序,并运行出结果)

(四)知识拓展训练——神州飞船的回收

打开“回收飞船”的程序,分析飞船的回收是一个抛物线运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到飞船回收最佳着落位置。(检查学生程序修改运行的情况、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情况)。

(五)教学点评

1.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取学生的作品。

2.交流评讲学生的回收飞船的作品。

3.让学生回顾设计回收的程序的步骤。

(教师提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调试运行 检测结果)

(六)课程总结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同时还能够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1.谈谈你对VB编程的认识?

2.对未来的中国航天事业发表你的见解?

最后老师提出希望:你们中会有人将来设计的软件在千家万户的电脑中使用;联系实际,让他们懂得中国航天技术与俄美的差距,通过大家的努力,有一天你们当中有人能登上月球或者火星。

三、教学反思

(一)以航天知识与程序设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科学的能力

编程序写在学生眼里是高深莫测,是非常聪明的人或程序员才写的东西,一般都认为程序比较难学,有畏惧感。为给他们有感性的认识,联系实际,用神州飞船的发射、变轨、回收三个阶段写成程序贯穿本堂课;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简单初步的程序思想内容。变轨当中渗透了实际运行的轨迹、飞行圈数、飞船的重量,从前几圈椭圆到圆的变轨;飞船降落中渗透了抛物线的应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究飞船回收的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模拟实际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了解中国航天的成就,让学生有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的愿望。

(二)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差异,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共同学习能力

在进行飞船调轨操作时,需要用到VB软件、程序代码的修改、椭圆方程的认识,最终实现飞船的轨道的调整。以小组为单位,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散安排到各个小组,遇到学习问题首先在组内研究解决,其次才求助于别的小组。使学生之间形成互教互学,不但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对知识认识的表述等活动,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创造了与他人的协作化和知识共享的条件,实现了学习者的形成性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第7篇

Visual Basic 6.0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优越性,被广泛用作编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如何强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索出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VB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 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VB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简单易学 ,入门比较容易, 而且功能强大, 可以开发出各种有实际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 (2)VB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界面技术 ,使得这门课程生动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使得VB教学更加具体,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学习起来更容易。

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课程从一开始就介绍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果我们按照课程的逻辑体系开展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理解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概念,容易使学生对VB学习失去信心。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案例,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先演示制作一个VB小程序的过程。如通过计时器和图片框控件, 设计一个每隔两秒钟可以自动切换图像的小程序,一下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展示一个VB设计的“考试评分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VB的实用性。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 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程序设计课程大都枯燥无味,难以入门,再加上算法分析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局限性,都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之一,是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点,而众多经典算法更是与数学相关,例如“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百钱百鸡”、“素数”、“最大公约数”等。为了让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步骤,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方案,再根据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了。通过积累这些典型的编程案例,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程序开发能力等。

案例教学模式重视双向交流,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例如通过讨论式、协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 使其积极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提出案例要求、案例目的及重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研究,对讨论结果整理,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写出程序代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修改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最终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实例,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VB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设计的案例,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偏高,实现起来有困难;案例的选择要进一步切合学生的兴奋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成功的教学。

摘要:在VB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第8篇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学习知识准备有差异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较早, 到了高中阶段, 对计算机的操作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而有的学生因不同的学习经历, 对计算机的简单用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有的学生对VB课程热情高涨;有的则心怀畏惧, 对其不感兴趣。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一般采用“着眼中间, 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 导致学习有优势的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帮助, 而“中间”层次的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逐步向两头分化, 学生差异进一步拉大。

2.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 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才会有动力、有兴趣, 从而才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 VB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课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表现课程的实用性特点, 学生往往感觉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习吃力, 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这门课程是做什么的, 学完它究竟能做什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激发。

3.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课时限制, VB的课时量偏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按照“提出语法、解释语法、举例说明”三步曲的教学方法讲解, 再给出一定的上机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最为经济实用的, 但对于充实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大, 对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力培养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能提供很好的舞台。

4. 教学评价方法不灵活

对VB课程的评价常用有两种方法: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或上机考试方式。笔试能够全面地考核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可避免因上机编程时遇到语法错误而无法运行程序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也易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实践课环节, 导致有的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也能考得合格的分数, 以致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上机考试能够测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快速编程能力, 但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涉及。因此,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

1. 调整教学安排, 改进教学内容

一般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特点, 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等基本语法, 然后讲述标准控件的用法、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以及数组、过程、函数、数据文件等。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但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教学, 前面的基本语法部分是很枯燥抽象的, 学生难于理解, 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高中VB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并编程实现解决问题的算法, 因此, 教师要认真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 不必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对易学、易懂的知识及一些基本概念有针对性地讲解, 对难记的、难懂的知识少讲, 与今后运用无关的、理论性过强的不讲,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将重点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涉及的知识和通用性较强的编程应用上来。例如:常量变量的学习, 如果通过具体的实例在具体的问题中用到常量变量的时候, 直接指出他们的用法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基础知识也不必讲得过细, 例如:各种数据类型占用多大空间等等都可以忽略不讲, 因为现阶段的编程范围内不用考虑程序的优化问题, 只要能解决问题即可。总之, 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 淡化识记知识, 强调实际应用。

同时, 教学顺序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握学生的思维和背景知识。从VB这门课的本身特点出发, 它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的程序开发一般分为三步:利用控件建立界面;设置对象的属性;编写事件驱动的代码。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 可通过简单实例的反复练习来了解对象、属性、事件的概念, 从而进一步熟练掌握其应用。学生对VB的上机环境、什么是对象、怎样设置其属性、怎样通过代码来驱动事件的运行等基本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以后, 再配以具体的概念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课程后期, 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是在学习的初期没有能够理解上机环境, 对对象、属性、事件等最基本的概念没能掌握其概念、功能和用法。知识结构的安排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例来进行。例如:一个类似疯狂摩托的小程序可以练习对象的left和top属性的用法, 利用left和top的值的变化可以改变摩托车图片的位置, 最初的练习可以用按钮来实现, 四个按钮分别改变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每点击按钮一次移动一定的距离;随着学习的深入, 引入keypress事件, 通过键盘的上下左右键来改变摩托车的位置, 这样的模拟游戏更加逼真, 进而引入条件语句, 用条件语句来控制摩托车在超过窗体边距的位置, 这样通过一个例子的层层挖掘, 相关的知识点一一被用到。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 很多知识点在反复的实例练习中通过合理的思维引导, 学生是愿意并能够接受的。

2. 注重实验教学

VB课时偏少, 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讲解上, 学生就很难掌握编程的要领, 也会最终引导为靠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语法来考核过关的纯理论课程。但VB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实践是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根本。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很普遍, 在课堂上很容易应答的问题, 在上机操作时则漏洞百出;同一类型的知识点, 不能举一反三。而高中生具有思维灵活、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动手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VB课程应以实验为重, 教师要通过引导、启迪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通过游戏性、趣味性、情境式的教学实例来拓展理论知识的应用。初期练习可以设计一些模仿性的实例,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和代码的编写来实现程序的运行;然后, 教师拓展实例的内容, 把相同的知识点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开阔学生的眼界, 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 随机数的使用, 在实例中一般都是产生某个范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 拓展的实例可以设计随机产生多个学生的学号来实现随机点名, 通过调用外部文件中的手机号来随机幸运抽奖等。

3. 改进教学手段, 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课堂提供了很好的施展空间, VB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身课程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和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利用虚拟社区教学、专题网站学习、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教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等。

与网站结合使用的教学模式, 应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 如网络资源丰富、超文本的知识结构使学习条理性增强、容易构建虚拟问题情境、协作学习小组构建方便、教学评价更直观、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等。在中学阶段因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 大部分学习应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因此, 学习资源的设计需更加谨慎, 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加重要。如循环语句的讲授,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讲授一些和数学相关的实例来强化循环语句的概念和语法, 实践表明学生感觉难度很大, 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循环语句的使用要领。利用专题网站可以开辟专门的循环语句的学习空间, 提供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动态演示循环操作的每一步骤的执行结果, 模拟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等丰富的可视可探索的资源, 学生能够在原有信息素养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对程序设计有更好的方式来学习。

当然, 纯粹的网络课堂不但对教师的资源准备是个挑战, 学生也会容易疲劳, 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 使用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 让学生被教师的课堂魅力所吸引。对案例教学而言, 案例的选编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 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案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程教学的目标精选, 既要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又要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思想, 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实践表明, 趣味性、游戏性、实用性的案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其学习过程比较轻松,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4. 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

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多写程序, 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丰富的编程经验不但可以使教师在学生的各类问题面前应变自如, 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发布自己的作品, 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利用赏识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评价

按照常规, VB经常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考试一般有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程序题、程序填空题和编写程序题等题目类型, 不但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但这种单一的期中、期末的笔试造成了学生的困惑, 因为VB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多已经掌握编程思想的学生, 也很难在有限的机试时间内完成题目, 这样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因此, 笔试只考编程, 改卷主要看编程思想;“笔试成绩+平时作业”这种方式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董玉琦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浅谈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第9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生能够学好VB编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有效的解决程序设计枯燥、难懂的教学方式, 一直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知识产生兴趣和爱好时, 就会从内心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 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使学习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也就是说不管老师讲得多好, 如果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感觉没用, 他就不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程, 你的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对VB这门课的误解, 对它失去兴趣。开始上课时, 我们不要讲授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 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 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 多讲一些VB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玩一些由VB开发设计的五子棋、俄罗斯方块等游戏, 或用各种计算器按要求计算求值, 通过实例的有效引入, 可以让学生了解VB的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 验证运行程序, 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VB的信心,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对教师来说,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1 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 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的技能。实施VB的教学,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 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里所讲的“材”是指以教材为纲, 按照教材的章节按部就班地讲授, 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课为主, 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 但是教学方法极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 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而“需”是紧扣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打破课程界限, 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加以整合,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这是VB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 也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程序设计是设计与实践并用的工作, 只听、看、读是学不会的, 只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 通过编写调试大量的程序, 才能使学生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 体会成功的喜悦。

2.2 实例教学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讲授《VB程序设计》, 像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 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 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因此在教学中, 可适当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 改用从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 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 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 如:在一开始学习VB对象及对象的方法和事件的有关概念时, 设计一个求学生平均成绩并打印平均成绩的程序实例, 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 在当前打开的窗体内添加了三个命令按钮、三个文本框和两个标签, 设置好各对象的属性, 并分别在三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中添加相应代码, 按功能键F5运行程序。

2.3 重视算法, 抓住核心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语法、结构等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这是算法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教师经常注重于分析每条语句的含义, 却忽略了算法描述过程的展现, 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 在VB中, 算法设计是它的核心。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算法设计能力, 也就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要领,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首先详细讲授常用的算法。算法有很多种, 学生一般只要掌握常用的就可以满足编写模块的需要。而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联的算法则不做要求。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多阅读程序, 分析过程, 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算法, 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最后开展实践性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编程实践, 促进思维的飞跃, 比如让学生练习编辑班级学生档案管理软件等等。

2.4 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及动手能力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精讲多练”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 实验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 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 体会成功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时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大, 甚至想抄作业应付老师。只有让学生动手编制他们感兴趣的程序, 学生才会有成就感, 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 学起来才会从容自如。如在学生学会编写求1+2+…+N=?的程序后, 引导学生设计求N!的程序, 待学生设计出N!的程序后, 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设计求1!+2!+…+N!=?的程序。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探究式的动手实践练习, 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实践, 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 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实践的过程, 产生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因此如何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我们需要加入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时, 老师要重点设计选题, 使得选题既贴近实际需要, 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设计题目分为基本题和综合题。基本题按教学顺序设计, 尽量避免涉及后续章节的知识, 后续的课程设计题目尽量引用前面的课程设计内容, 以便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性题目是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 应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 可将其分成几个子项目, 由更多的学生参与, 分工合作, 以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以学生学习内容为中心, 完善考核形式

考试是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对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与检查, 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 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VB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编程基础课, 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考试分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两种,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 题目涉及选择、判断、简单概念填空、读程序写结果、根据给定的功能编写程序等, 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上机考试则更加侧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阅读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综合能力。另外再加上该课程的平时成绩, 就可以对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 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 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举足轻重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 采用综合评价学生的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精通Visual Basic6.0中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教学情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教学研究.

[3]易福华.Visual Basic典型系统实战与解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Visual Basic

计算机语言V B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起来很吃力,主要原因在于VB语言枯燥、理解困难,学生又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兴趣,难以学好。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建立以问题和实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课改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程任务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V B程序设计是高校的知识基础型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与专业知识基本没有联系,学生学完后大都不能继续应用于高年级的专业学习之中,失去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只是应付考试,缺乏主动探索学习的驱动力,使得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也不高。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能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框架。因此,上好第一节课是关键,是本门课程成功的重要环节。第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程序设计趣味导学”,即给学生多演示一些有趣味的程序,可以考虑从简单的游戏程序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演示完成后,教师可以把程序源代码提供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在电脑上演练一番,从而使学生在亲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看到努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V B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V B语法与所教学生的专业实际问题的联系和结合。教师平时上课的时候,举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例子(考虑到任课教师未必熟悉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具体实施,即VB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沟通,由专业课教师提出需求,给出相应问题的手工计算方法,然后V B教师将其设计成案例),让学生熟知VB在他们所学专业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范例教学,独立范例和综合范例结合进行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瓦根舍因认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改革烦琐的教材内容,充实根本的、基础的和本质的内容,通过“范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以“关键性问题”带动教学。范例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点—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在V B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独立范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比如在讲解分支结构时,如果只单纯讲理论,学生听起来很枯燥,同时也难以掌握。此时,教师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例子来讲解。例如,请同学们为运输公司设计一个运费计算器,要求输入重量和距离后能立刻计算出价格。设每吨货物每千米的基本运费为2元,并且在一定路程范围内可以享受以下折扣:

路程(千米)折扣

0~249 0

250~4919 2%

500~999 5%

1000~1999 8%

2000~以上15%

教师引导学生对收费标准进行分析,路程和运费之间的关系,总运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编写程序时用什么语句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个程序的实现过程并不难,但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的理解,编好程序后,学生都有很大的成就感,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个程序设计师,为运输公司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在成功的体验中,也增强了对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选择范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教学范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2)启发性原则。范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3)典型性原则。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选择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性,从而举一反三,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经常积累一些有用的范例以便于教学,如果手头上没有能涵盖教学内容的范例,教师还需要自己动手设计范例,建立范例库。

虽然独立范例可以加强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但对前后知识往往没有连贯性,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不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独立范例外,还需要有实用价值、典型、规模较大的综合范例。随着课程的讲授,综合范例逐步完善,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印象。

三、重视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课堂中教师也经常会进行提问,但所提的大都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教师应避免那些只用“是”或“否”来回答的提问,尽量使用如下三类问题。

1. 发散式提问

它是指允许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回答的提问,特别是那些能用“怎么样”和“为什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能诱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亲自去进行观察、推理和判断。例如:怎么样才能使10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呢?

2. 假设性提问

假设性提问中的问题是让学生思考,条件的改变对程序结果产生的影响。这种提问方式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做出创造性的回答。一方面使得学生改变思路,转到不熟悉甚至看起来陌生的领域中,对他们想象力和理解力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例如:将程序从形式1改为形式2对输出结果有何影响?

3. 提示性提问

这类问题给学生指出思考的大致方向或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去着手思考。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有时学生可能会对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有些教师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或者学生无法解答,于是就开始自己回答问题。就算这种情况只发生一次,学生也会认为他们可以依赖教师来回答问题,帮他们思考。所以,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示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要求学生编程输出所有水仙花数,但学生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水仙花数。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示:(1)水仙花数是3位数;(2)它的各位数立方和等于这个数本身。既然是3位数,那么这些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呢?对于这个范围内的数我们需要逐个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那么需要使用哪种程序结构?顺序、选择还是循环?程序结构知道了,下一步要做的是判断这个3位数是否符合条件,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3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分离出来?这样,逐步对学生进行提示和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而不是直接将程序告诉学生。

教师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传统的课堂中经常是通过学生自己举手或者教师点名的方式选择答题对象,但举手的往往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教师点名也会给学生强行要求作答的感觉。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在有疑之处。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的、递进式的、前后呼应、逐步深化的提问。

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管理

实验是检验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V 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消化吸收。目前实验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学生上机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工作,上机效率低,有些学生没有准备好要调试的程序就来上机了,为了能马上编出程序,就可能抄袭别人的代码。(2)上机中出现各种错误,并且同一个问题可能多种算法,教师无法在实验课上一一辅导解答,导致学生越来越对上机课缺乏兴趣。鉴于此,教师可提前将实验内容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将编程题的解答先写在作业本上,然后交上来,此时教师并不帮助学生修改程序而是将学生程序中的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同时也将学生对同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记录下来。上机时教师把作业下发给学生,第一节课上学生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调试,将修改用红笔记录在作业本上,并且记录下实验中的独特见解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下课时再将作业本收上来,这样交上来的作业就是学生调试程序的过程记录;第二节课教师使用大屏幕展示收集的学生编程典型错误,由学生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针对同一个题目,请使用不同解法的学生讲解自己的算法思路,最后教师做总结。

五、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时间是无法深度掌握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充分利用VB的MSDN和网络资源优势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增强自学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开发的实例,也可以是教师从书店购买或从网上下载的案例;教师发现好的VB学习网站或相关论坛可以推荐给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教师博客,或通过E-mail和QQ进行网上答疑辅导,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题组提出的教学实践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而且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这种做法使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也使能力较差的学生获得进步,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锋.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五个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32~133

[2]龚沛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0~12

[3]任励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2:67~68

VB程序设计课程 第11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88-01

在众多的高级编程语言中, VB程序设计语言以其简单易学、 生动直观、 功能强大、 应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首选语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程序设计思想,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不得当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感觉课程枯燥、难于理解、入门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即使学过以后也不能独立进行程序设计。笔者针对上述现象认真思考, 分析,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 VB程序设计的教学环节谈谈个人几点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实例渗透基本概念和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如果这时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概念放在前面讲,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授课时我改变过去先给出定义和语句规则的讲授方法,而是从筛选趣味实例出发,并利用实例渗透基本概念,将“语言” 讲得生动 、活泼。例如,在控件的设计这部分我共介绍了12 个程序,第 1个程序即“VB 欢迎您” 程序,其中介绍了标签控件和命令按钮控件的功能和用法,渗透了设置对象属性的方法和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第 2个程序即“含有文本框的欢迎程序” ,在复习标签控件和命令按钮控件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个新的控件--文本框控件,同时介绍了用代码改变对象属性的方法,是对上一个程序的扩展和补充;第 3个程序是利用单选按钮控制文本框中文字的前景色和背景色变化的程序,着重介绍了一个新的控件--单选按钮控件,同时介绍了中控件数组的概念 通过这种在实例中渗透相关概念和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个常用控件的用法,循序渐进地学会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 努力提高多媒体授课质量

目前有不少教师由于教育技术知识薄弱, 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只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上课只是放映幻灯片,内容多、 形式单调, 速度也很快, 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其实, 多媒体教学应该以多媒体课件为核心,根据需要充分利用其他各种媒体,比如有些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知识用板书一步步讲解效果更好,有些问题用实物辅助讲解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恰当的利用各种媒体教学, 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知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当然,做好课堂设计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因为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其他媒体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要想提高课件质量, 首先要从课件设计入手。课件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或单纯的教学问题,设计过程中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 要符合教与学自身的规律,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注意启发性、 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有透彻深入的理解, 对学科教学有丰富的经验,还要熟悉教学理论, 能够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

总之, 教师必须熟悉教育技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 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 抓好上机实践环节

除了在理论课上讲述与实际操作外,我校学生还开设有专门的上机课,上机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程序设计水平的有力手段,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上机课。

针对上机课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多只是对书中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只求运行出结果就算万事大吉等现象, 我在上机课时不允许学生照搬例题否则不算平时成绩。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内容, 每次实验课至少独立完成一个新程序,哪怕是最简单的。并在上机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写好程序代码,尽可能实现一题多解,实现方法越多实践成绩越高。这样既能充分利用上机时间调试程序, 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编程的积极性,开拓编程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答疑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上机作业, 每节课都要抽查提问学生,了解学生的编程思路及对语法算法的掌握情况。上机结束后, 要求学生将上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 以督促学生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针对对于如何教好该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并提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实例渗透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多媒体授课质量、抓好上机实践环节。实践表明, 这些方法在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 1] 谢红霞, 杜建生."VB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 [ J] .计算机教育2007( 10) .

[ 2]林卓然 《VB语言程序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3]谭浩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VB程序设计课程 第12篇

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 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但不绝对排除汉语, 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 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 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更好的掌握外语, 实际上是借助外语对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更深一步。

应该明确,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 而是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 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 为外语教学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 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所以,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其次才是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英文交流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开始, 就应向学生讲明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 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英语学习, 而忽视了专业知识。

本科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本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外部氛围, 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外部压力, 使学生保持和提高英语水平, 并逐步提高其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阅读专业外文教材、外文期刊、外文资料的能力, 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 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是有利于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 增强国际学术交流, 把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有利于我国教材建设。通过国内外教材的比较, 去粗取精, 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

VB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1.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采用传统意义的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 也就是在专业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入英语成分的教学模式, 其中包括:

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汉语版教材以及各种英文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文课件和板书, 教师用英语授课、辅导和答疑, 学生用英文完成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等;

实验课程采用英文实验指导教材和辅导材料, 原版英文软件。

在这三个环节中, 虽然实际操作过程中英文应用的程度要教师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课程的理论水平、难度和深度以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和实施, 但通常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应该保证教材、课件、各类教辅资料、实验指导资料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等文本方面的全英文化以及讲课语言的半英语化。

2.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积极开展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循序渐进渗入式的教学方法, 逐步由以中文教学为主过渡到以英文教学为主。

(1) 重视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在整个课程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除了让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科定位、主要内容、结构安排以及重要性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外, 也能在第一时间削弱学生对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方式的抵触和畏惧心理, 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在准备第一次课的过程中, 应当尽力使这一部分的内容介绍得准确、清晰并有吸引力, 多采用表格、图片等描述方式, 对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的介绍和比较, 部分内容可采用简单易懂的句子、较为缓慢的语速以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听懂的英语口语方式来阐述, 使学生能从一开始就建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2) 渗入式的上好每一堂课

讲新课前, 首先提问个别学生回忆上次课所讲内容, 学生回答可以采用中文, 也可以是英文, 鼓励使用英文进行回答, 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采用英文板书标题、以英文幻灯片的形式, 告诉学生本次课所讲的内容。

在讲课过程中, 用英文板书专门术语及关键句子, 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 重点和难点先用英文叙述, 再用中文详细讲解。

每堂课结束前, 由教师用英文总结课堂内容, 然后逐渐过渡到由学生作总结, 然后告诉学生下次课的授课内容, 使学生在课下积极地、有目标地进行课前准备。

(3) 充分利用课后时间,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要想提高课堂双语教学的效果, 单靠课上教师临时发挥和学生即兴接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讲授内容涉及专业词汇比较多, 学生不太熟悉的章节, 需先期预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选取与国内教科书相近的国外教科书的相应部分, 事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 使学生对讲课中涉及到的专业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是在某些章节讲授中, 事先给学生发放外文讲课提纲或专业词汇表, 让学生了解讲授内容中涉及的专业词汇。

三是提出一些专题, 并适当加以引导, 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所需材料。在此基础上, 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VB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得到双语教学问卷调查表, 如表1所示。

经过调查统计, 25%的学生认为每节课英语讲授时间应占70%, 68.3%的学生认为应占50%, 6.7%的学生认为应占20%。

18.5%的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中吸收了30%以内的内容, 53.8%的学生吸收了50%以内的内容, 27.7%的学生则吸收了80%以内。

认为双语教学对学习专业词汇很有好处的学生达75.1%, 认为有好处的学生达到24.9%。

46.2%的学生认为考试应采用英文试卷, 认为考试应采用中文试卷的学生占19.8%, 认为考试应采用双语试卷的学生占34%。

问卷最后调查了对双语教学课的总体评价, 非常满意的学生占9.3%, 满意的占75.3%, 基本满意的占15.4%。

调查结果表明,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结束语

推进双语教学是高等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本学科核心与前沿信息, 从而达到不仅单纯的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的目的。我们相信, 通过双语教学, 一定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 2007 (5) :228 ̄229.

[2]张飞燕, 高建良.工科院校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及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31 ̄33.

[3]彭月兰.关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2) :49 ̄50.

上一篇:卡特彼勒下一篇:休闲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