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2024-07-15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精选12篇)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0级护理19班62人为观察组;2010级护理16班6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人数、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班由同一教师授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观察组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采编医院的病例, 选用的案例能被学生接受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时教师首先展示病例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进行知识链接, 完成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的学习。在对病情了解后进入临床护理路径来完成整个护理过程。具体如下。

1.2.1. 1 任务一:知识链接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为什么会发生支气管哮喘?病人出现哪些异常情况?以问题引领,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病例, 给出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然后对病例展开讨论, 教师让学生找出病例中存在哪些异常情况, 教师把学生发现的异常情况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总结出哮喘的临床表现。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为什么病人游园后会发病, 导出病因、发病机制学习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知识链接。最后再说出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分度及治疗方案。学生对病情初步了解之后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过程教学。

1.2.1. 2 任务二:临床护理路径

(1) 入院第1天。执行医嘱:执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Ⅰ级护理;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遵医嘱药物应用;氧气吸入。护理与健康教育:入院护理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体位、发绀情况、血氧饱和度 (SpO2) ;入院宣教告知住院规章制度, 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心理护理,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2) 入院第2天。执行医嘱:Ⅰ级护理或特级护理;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协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激素、茶碱类等药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护理与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意识、体位、发绀、SpO2。取舒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每日饮水不少于2 000mL;指导、协助病人翻身叩背, 促进痰液排出;进行哮喘的发作诱因相关知识教育。 (3) 入院第3天。执行医嘱:Ⅱ级护理。遵医嘱应用药物, 激素合理减量;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护理与健康教育:取舒适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神志、面容、出汗、发绀、呼吸困难等,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协助翻身、叩背, 必要时体位引流。给予饮食指导;告知病人如何服药、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进行心理护理, 减少心理焦虑和压力。告知如何预防哮喘发作, 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指导病人适当活动, 避免劳累。 (4) 入院第4天~第7天。执行医嘱:Ⅱ级护理。遵医嘱应用药物。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护理与健康教育:取舒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心率、有无呼吸困难等。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指导不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观察有无糖皮质激素副反应。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的技巧, 如静默法。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循序渐进。 (5) 住院第8天~出院前1d。执行医嘱:Ⅱ级护理。遵医嘱应用药物。护理与健康指导:取舒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心率、有无呼吸困难等。指导病人每日饮水2 500mL~3 000 mL, 给予含粗纤维的蔬菜, 防止便秘。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吸入药物及器械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记哮喘日记。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循序渐进。 (6) 出院当天。执行医嘱:停止各种医嘱, 整理病案。遵医嘱为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及健康指导:从生活、运动、饮食、用药进行指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 如有发作立即就诊。最后, 教师按照入院、住院、出院护理进行归纳总结。

1.2.2 考核评价

期末理论考试按照护士资格考试题型出题, 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融入临床护理路径教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 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制定成细致的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了知识间的链接, 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知识把握的也更牢固。同时, 在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还有利于学生发现临床与教学衔接中的缺口和自身的不足[2,3], 从而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不断自主学习, 进行自我完善。

3.2 融入临床护理路径教学, 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 缩短了理论与临床教学的距离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使护理教育更规范化和科学化, 通过明确和细化内容, 教学双方都能够准确掌握教学重点, 提高互动性和目的性[4]。在为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同时, 不仅使其记住了标准化的护理工作程序, 尤其突出、强化整体护理观念, 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 并能很好地与临床护理工作对接, 既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 又解决了护理教学与护理实践脱节的问题, 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总之, 护理教育应走在学科发展的前列,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不断适应临床护理变化。这样可以有效缩小教育与临床之间的沟壑, 从而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 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0级护理19班62人为观察组, 2010级护理16班60人为对照组, 两班由同一教师授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观察组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卞龙艳, 夏立平.临床路径在烧伤外科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1A) :2963-2964.

[2]张俊玲, 吴兰迪.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医学, 2012, 2 (10) :565-567.

[3]李青, 李朝霞.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筋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 (7A) :2025-2026.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护理专业的10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生成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分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更多学生认为在对应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对自身各项学习能力有更好的提升。结论: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基础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在当前的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从中获取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预设方案与执行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特定设置的情景,构建自主教学活动,整合创新的思路与方案,形成生成性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大量地应用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成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护理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50名采用生成性教学法展开教学,50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两组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入学成绩基本相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共同使用统一教材及由同一任课教师指导教学。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展开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各学习环节包括理论讲述、示范操作、单独练习、进行考核等。观察组学生则采用生成性教学方式展开学习,生成性学习方法的教学手段及要点分析如下:(1)教学前的弹性设计预案。强调课前预案设计的弹性,首先在于学习目标的弹性,教师除了保证目标明确以外,还要将其分为共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地位。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必须保证弹性,应保证教学范围内内容重组的灵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映与反馈及时捕捉有效信息,调整教学的进度与内容。再者是教学时间安排的弹性。基础护理教学是一门实践型的课程,其知识学习过程具备探究性与开放性特点,教师生成性教学的开展则要针对预知的各种情景制定策略,因此必须有足够的预留时间,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控。(2)引导学生由理论转向实践的生成。在教学前,学生要根据自身预习的情况来判断自我知识掌握程度,而教师也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进度,预防过度超前或滞后,从学生的认知来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分层施教,确保生成性教学的针对性与高效性。比如在学习运送病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询问学生有谁推过轮椅或平车?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角色扮演的训练环节,指导学生在推轮椅或平车时的技术,针对没有掌握技术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不但确保学生学会知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个例举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向实践的生成过程,尽管学生在亲身操作以前脑海中或许已有教材资源,但在实践操作的同时生成新的知识,这便是教师在理论实践的过渡教学中形成的生成性切入点。(3)善于利用学生的提问生成知识。课堂上教师善于利用学生提问生成知识是一种技巧,有助于推进教学,深化内容。比如在学习“青霉素过敏试验”的内容时,一些学生提出疑问“在进行试验前,为什么有些护理人员会问患者有没有吃饭?”这些内容教材中并没有详细分析,因此属于生成性资源。那么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顺势将其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调动有关患者空腹状态下耐受性的知识点,点拨分析并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于是学生从青霉素过敏试验的学习主题中生成了有关避免空腹试验的知识点。(4)巧用实验意外生成知识。护理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一些技术的学习必须通过真实的角色扮演才能强化教学效果,比如静脉注射的示范,有的学生无法做到一针见血,那么教师就应反应迅速,果断决策,利用学生失败的操作为其分析静脉注射失败产生的原因,在原因中寻求改进措施。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与操作技能成绩,以百分制计,同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

针对两组学生理论实践对应分数及在相关指标上的教学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x与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比较(分/例)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50 50

理论考核 81.7±14.2 73.5±14.9 3.217 <0.05

实践考核 88.2±6.7 79.6±7.3 3.658 <0.05

2[1]

由表1可知,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表2 两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例/%)

组别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加深理解记忆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组

对照组 16(32)28(56)35(70)33(66)33(66)32(64)

X值 67.825 29.617 19.768 17.512 17.512 26.437

2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3(86)

44(88)

46(92)

44(88)

44(88)

45(90)

由表2可知,观察组学生在各项学习指标提升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3.讨论

预设和生成本身就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进行预设,也要通过预设实现生成的效果,所以生成性教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采用生成性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方面的成绩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习基础护理的对照组,P<0.05。而在有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肯定也明显比对照组学生更多,P<0.05。然而,在基础护理教学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必须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才能在知识中生成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满足探知欲望,全面提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同时还保障了活跃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推动学生全方位掌握系统知识的前提下促进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深入应用、发展和推广。【参考文献】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30-01

护理教学是医学专业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学科,它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更好的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护理实验教学同样是一门从基础性知识和操作等进行实施,重点提高许嵩对认知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等为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1]。为了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校2012级120名本科护理学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校2012级120名本科护理学生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60例,其中男15例,女45例,学生年龄为(21.4~25.3)岁,平均(22.7 0.5)岁;对照组60例,男13例,女47例,年龄(20.3~26.6)岁,平均(22.4±0.6)岁。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等具有之情同意权,学生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如下:根据护理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护理护理教学,教学相关要求必须严格遵循学校要求执行。

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如下:(1)模拟体验。模拟体验属于体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体验,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模拟体验一般过程为:情景设计,教师以身试教,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总结效果。(2)实践体验。将实验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循环扮演,其余学生进行观摩,对其效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全局,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举止等进行观察,病进行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不对学生产生偏见和偏爱[2]。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心理体验、生理体验以及社会体验评分,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体验效果越好。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生理体验、心理体验以及社会体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三、讨论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该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取得阶段性进行。护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能够以学生的情感的激发为起点,让学生最终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心先前的感受和情感积累出发,通过体验护理行为,去体验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将个体体验和共同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护理综合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通过构建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在认知、情感以及感受基础上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学生去发现问题,病进行临床调研,寻求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此外,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又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能夠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生理体验、心理体验以及社会体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护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2] 高 静,杨翔宇,胡忠华,等.体验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3(29):776~777.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4篇

一、研究对象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的实习护生中选择80名进行研究, 均为女性, 年龄19~22岁, 按实习要求在普外科实习6周。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40例) 和对照组 (40例) 两组, 对两组实习护生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均P>0.05, 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培训模式

由3名教师负责带教, 指导实习护生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等, 并为护生介绍普外科常见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手术原理等。护生遇到问题由带教老师负责解答疑问, 出科前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2.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教学方法

(1) 教学准备。护生入科后, 教师将实习的具体要求和护理安全等相关内容详细地告知护生, 并针对科室具体情况和循证护理相关问题, 开展专题讲座, 介绍我国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现状, 强调循证护理过程组成等。

(2) 教学方法。以“预防饮食反流插入胃管深度”为例, 开展循证护理临床教学。1提出问题。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发现各种临床护理相关问题。2循证支持。指导护生围绕提出的护理问题, 筛选出关键词, 并广泛收集关于插入胃管深度护理方面的资料和文献等。通过对资料和文献的分析研究, 得出详细的检索结果。3循证观察。教师帮助护生进行评审实证, 胃管插入深度的改进方法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测量法, 实际插入长度为55cm~65cm。或者按传统测量长度即前发际至剑突加上胃管侧孔 (约10cm) , 在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 抬高床头30°~40°可以预防饮食反流。4循证运用与评价。按照制定的护理方案,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3) 评价方法。1 6周实习结束后, 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 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2患者满意度。科室自制调查问卷, 带教结束前一天发放给患者, 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填写, 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最终统计时, 将满意和较满意均计入总满意率中。

(4) 统计学处理。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并用 () 予以表示。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分析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两组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

四、讨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包括:

1.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循证护理教学法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 带教过程中教师以实践为基础, 通过典型、生动、具体的病例描述, 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引入学习中。于是, 护生为寻找正确答案, 便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 并产生查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提高了护生参与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 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具体问题, 积极地参与到资料查询和护理方案制订等多个环节, 从而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护理问题等多方面能力。[1]

3.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循证护理教学中, 教师通过理论讲课结合病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后提出问题, 并进行循证护理模拟训练及课堂小组讨论。然后提出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筛选所提供信息, 勇于质疑权威, 寻求循证支持的最新、最佳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循证的思维与能力。[2]

4.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通过开展循证护理教学, 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意识。本次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即说明, 通过有效的带教培训, 护生们不断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从而使广大患者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护理。护生们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使之快速康复, 患者自然就会对护生的护理、沟通等工作感到满意。

总之,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考试成绩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覃梅梅, 梁飞龄, 许春荣, 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11) .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5篇

中国早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达到20%,2050年达到25.5%,也就是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使得老年护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然而老年护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护理技能的老年护理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学校德育中爱的肤浅性、形式化问题,从爱的教育对象、方法、内容和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学校教育以爱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和爱的需要,感悟爱的力量,践行爱的行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才能真正做好老年护理工作。为了探索这种爱的教育形式,我院从《老年护理》这一课程着手,对每一堂课都进行课前关爱教育,教育学生爱人、爱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把2012级三年制高职护理6班和7班12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同年级大专8班和9班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二年级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20+1.69)岁。无文化课基础、年龄及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且由相同的讲课教师、统一的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而且课时数相同,理论课28,实验课8。

(二)方法

1.实验组方法。每节课前5分钟采用视频、音乐、图片、PPT、情景剧以及角色扮演或者跟父母通话2分钟等形式进行课前关爱,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充分分享爱和表达爱。

2.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即教师采用提问、复习等传统的课前导入形式,按照《老年护理》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教师配备、教学内容、学时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要一致。

(三)评价

成绩评价:完成课程后,通过采用相同的试题以及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总分100分,其中理论基础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占30分。

教学评价:在实验组,发放100份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对课前关爱的效果进行调查并全部回收,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的方法

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及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经过t检验,差异明显(P<0.001)。

(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课前关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课前关爱可以更加了解老人的心理以及对护理的需求,对学生关爱老人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其身心状态以及对护理的要求和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而从事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关爱和理解老人,现在许多护理人员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而且父母还比较年轻,使她们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护理要求,很难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不同形式的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亲身体会到护理老年人时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加懂得关爱老人、理解老人。

2.课前关爱开启了课堂美妙的前奏,改变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传统教学习惯,真正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实现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的实现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有利于避免以后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表2显示,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课前关爱,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表1显示,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这些更加说明课前关爱提高了学生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静,马颖竹。老年大学学员心理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6(3):4,172.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针灸科;中医护理;教学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8-01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后,针灸法有着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效果。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医学——中医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针灸治疗方法更加认可。针灸治疗后需要有效的护理方式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为了使护效果更加显著,有人提出引用临床教学路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1]。本文就是对该方法的研究,观察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科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针灸科2010级的学生60名,其中男生16人,女生44人。他们年龄23到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教学路径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①实验组学生进入针灸科室后,首先观察针灸治疗方法,对针灸的病人进行了解,将患者的疾病和用药禁忌有一定了解。掌握临床工作中的各个步骤以及科室的制度和规则。②学生要对针灸穴位进行学习,在患者身上找寻具体穴位的位置,使学生能够准确确定观察到常用穴位。学习针灸常见的方法,学习平常正规的检查身体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患者的各种检查。③学生在掌握针灸病情观察和常规检查法之后对针灸康复的护理进行系统学习,由带教老师先讲解一般的护理方法,然后结合实践,在具体患者身上进行实践。特殊病例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对这样的患者护理要特别强调。同时,带教老师还要教导学生平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怎样减少纠纷的发生,怎样使患者配合检查和护理。④对学生进行考核,针对所学习的护理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以及卷面考核。对照组则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常规的护理方法和针灸护理的注意事项。两组的教学时间均为6周时间,带教老师的水平等方面都相同。在学习之后,将两组学生放入针灸科进行护理实习,观察两组学生的表现,意外事故的發生以及患者满意程度,除此之外还要考察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使用评分制度,将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

1.3统计学处理 将学生的考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相关的统计学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验,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护理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实验组的纠纷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比较少,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最值得说明的是实验组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提升。对照组的各种调查结果则为一般,效果不如实验组明显。由此可见,在针灸科实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3、讨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治疗的传统理念,针灸治疗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的效果,中医院的患者随之增加。针灸科是针对病情比较轻有康复可能的患者,这些患者在经过针灸治疗后还需要治疗后的护理,这时候中医护理就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医护理不同与西医护理那样只需要记录病人病情和用药,同时西医可以依赖其他辅助检查来观察病人的康复程度。中医护理要复杂的多,除了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中医的检查方法比较特殊,学生必须掌握特有的检查方法,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针灸推拿等方法,在病人接受治疗后,对病人进行简单日常的针灸。现在的中医面对着患者多,主治医师工作量大的问题,对中医护理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2]。为了改善目前中医院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生教育方面,绝对不能松懈,只有学生教育好了,在他们走入临床工作后才能减轻主治医师的工作负担,为医院创造更多利益[3]。因此,完善教学系统,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教学很有必要。将理论结合实际,中医课本上的说法晦涩难懂,在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后,不能很好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在课后安排实验课,带教老师对各种专业名词和护理技巧进行实际谅解,将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针灸科中,学生必须经过实践掌握常用的针灸方法,在平时能够帮助工作量大的医生给病人做一般检查和针灸。学生掌握好中医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临床教学路径的教育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有显著的优点,对针灸科有重要意义[4]。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针灸科中采用的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之后,通过相关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护理方法。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患者对护理方法和疾病痊愈十分满意,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5]。从我国医疗事业长久发展考虑,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是必然趋势,不论是对患者来说还是对医院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娟.余曙光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11)

[2]梁爱先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 2015(01)

[3]易萍.王菊辉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理教学中的相关应用.[J].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02)

[4]韦春林.黄娟娟 临床护理路径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10)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7篇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级、2005级、2006级三年制护理大专教改班和非教改班。

2 方法

健康评估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以患者为中心,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原理和方法, 学会收集、综合、分析资料, 概括护理诊断依据, 最终提出护理诊断, 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制订护理措施奠定基础[1]。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健康评估课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开始于护理专业课之前, 并且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在具有较少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学习此课感到费力。 (2) 目前使用的《健康评估》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仍有大部分与《诊断学》教材相似, 在教学中仍按身体系统收集资料, 不利于学生强化和发展有护理特征的护理评估系统。 (3) 对护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之间差距大, 学生不会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的交流技巧还有待提高, 应加强对其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尝试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依据教材内容, 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合理编写教学大纲, 减少“身体评估”一章的学时。教材中此章内容偏多, 部分属于医疗诊断范畴, 应参考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大纲要求规定, 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扩充心理社会评估、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估等内容, 强化学生的护理诊断概念, 培养其护理诊断思维方法。

2.1 多媒体教学法

在学习症状学评估和身体评估时可以搜集、制作许多典型的图片, 在心肺听诊教学中可以边讲解边让学生听, 还可以边讲解边播放教学光盘。

2.2 情景教学法[2]

在学习健康资料采集方法时,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科整体护理病案, 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 即患者、主管医生、主管护士, 模拟收集资料的过程, 设置一些对话训练, 加强对其交流技巧的训练。

2.3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在症状学评估和实验室检验的部分内容教学中, 以问题为引导, 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

2.4 知识竞赛法

在期末考试前1周左右安排竞赛, 提前将知识竞赛方式告诉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竞赛分理论知识 (口述) 和体检实践 (操作、口述) 考核2个部分。

2.5 护理体检训练法

在护理体检训练中, 使学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需要通过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 并预防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

3 结果

3.1 学生教学评价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结果发现, 94%的学生认为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理解记忆, 有利于使课堂讲授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3.2 学生成绩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时, 实行考教分离。3年试卷难度的P值分别为0.60、0.65、0.72。教师根据提前制订的评分标准, 按照流水方式阅卷。2004~2007年教改班与非教改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4 讨论

4.1 突出护理特色, 服务护理工作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 而教师更要钻研护理新理念, 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

4.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 这样针对性强, 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课中注意通过分析、研究具体症状和病例来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 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的学习。

4.3 注重教学中的交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师生能够相互交流, 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减少强迫记忆的内容, 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此, 学生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4.4 教学方法多变, 促进教师进步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推动者, 课前要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选择典型病例;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争辩、解决问题。教师掌握的知识要新, 要使临床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并能够反映目前科技水平及最新成果。新疾病的出现、新疗法的应用、新理论的提出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3]。

关键词: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成玉.健康评估[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厉瑛, 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5 (4) :388~389.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转正后第3年 (毕业后第4年~第5年) 的护士49名为护理教学查房培训及评价的对象。年龄21岁~28岁 (25.06岁±1.31岁) ;中专39名, 大专7名, 本科3名;护士43名, 护师6名;内科10名, 外科13名, 妇儿科12名, 急诊科10名, 手术室4名。

1.2 方法

1.2.1 培训

1.2.1.1 培训形式

采取护理部、科室、病区、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1.2.1.2 培训时间

1个月。

1.2.1.3 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统一组织。集中授课, 举办带教技能学习班, 护理查房内容作为重点, 请护理学院老师及临床带教经验丰富的老师讲授临床护理带教技能的理论知识, 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常用临床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如何组织护理查房等。规范护理查房教案书写, 制订统一的版式。护理查房教案包括查房针对的护士层次、病种、简要病史及主要体征、初拟的护理诊断或主要护理问题、查房目标、设计思路、问题设计、参考资料、预期的查房效果等方面。现场观摩、研讨, 制订护理查房评价标准, 从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考核培训对象。为了让培训对象能系统掌握护理查房实施的程序、要点, 在观摩前将评分标准发到每个培训对象手中, 让培训对象清楚观摩内容、评价标准、组织程序等。教师依照评分标准示范, 培训对象对照评分标准评价教师的查房, 教师针对培训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研讨的同时加深印象。培训对象参加观摩后, 以固定的小组 (每组3人~5人) 为单位在病区练习1个月。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练习, 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指导。同时, 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

1.2.2 效果评价

考核评价方法在培训后1个月进行, 采取教师评价与培训对象相互评价。护理查房考核时, 设置考核区和观摩区, 让培训对象观看其他人的考核并参与评价。教师在每个培训对象考试结束后, 对考核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 当场评分, 公平、公正、公开评价每位培训对象。考核对象与观摩者共同讨论提高护理查房质量的方法。结束时对参加者进行单独的满意度调查。考核计分方法:其他培训对象评价占30%、教师的评价占60%。完成全部考核后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 并分析出主要存在问题。

1.2.3 考核评价方法

护理部在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护理教学查房, 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护理教学查房评分标准及各项目所占分值为:评估及准备 (病例、对象、环境等) 占9分, 查房目标占6分, 询问病史及护理体格检查占12分, 有效沟通及健康教育占11分, 护理诊断或主要护理问题占8分, 讨论护理措施及讲解相关知识占18分, 查房程序及时间安排占4分, 总结、评价占12分, 查房气氛占10分, 教案书写占10分。总分合计100分。

1.2.4 质量控制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培训的老师及考核评委由护理部组织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组成, 主要有科护士长及培训组护士长。要求护士在考核前书写教案, 评估查房针对的护士层次或护生的情况, 选择专科常见病、多发病为查房内容。以整体护理为框架, 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在临床实施已3年。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及护理教学查房各项目得分情况及总成绩, 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 运用t检验、多重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教学查房得分情况及存在问题 (见表1)

护理教学查房各项目得分均在优良以上, 各项目中存在问题百分比最高依次是教案书写、讨论护理措施及讲解相关知识、询问病史及护理体格检查、总结与评价等。

2.2 护理教学查房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评价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效果及分析有无影响因素, 以护理教学查房成绩为因变量, 与学历、职称、科室等一般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2.3 护理查房考核主要存在的问题

2.3.1 评估阶段

教学评估是保证护理查房质量的关键步骤。具体表现在评估不全面, 忽略了查房对象的需求评估。到病房后发现空间不够, 影响查房对象参与以及查房者在查房过程中对整个环境的控制。确定查房目标太大, 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少, 有些凭个人经验认定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部分查房者的教学目标表述不正确。

2.3.2 查房过程阶段

部分查房者在询问病史及进行护理体查时, 方法欠规范, 无突出专科特点;安排其他人进行护理体查时, 查房者与操作者的配合不紧密, 主次不分;讨论护理措施与查房病例脱节, 实际解决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问题少;讲解相关知识不透彻, 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缺乏。对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查房形式较少。

2.3.3 查房总结评价阶段

部分护士只是查房者单方面进行总结评价, 而没有查房对象合作完成;查房者往往关注评价查房对象, 而忽略了评价查房病例。另外, 评价方法欠客观, 凭主观判断。

3 讨论

3.1 制订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方案

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方法, 是教学医院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我院近几年接收各层次护理实习生每年达80名以上, 每年新聘助理护士及合同护士25名以上, 对临床护士的带教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院的护理师资水平大专以上者只占19.1%, 为全面、较快地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教学水平, 制订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方案, 并进行有效实施。调查显示, 经培训的护士考核护理教学查房各项目平均得分及总成绩均在优良以上;职称、科室、学历对护理教学查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教学查房培训后, 各种影响因素得到控制, 强化了培养对象对组织护理查房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3.2 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3.2.1 增加培训周期

护理教学查房要求查房者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沟通技巧外, 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 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了解与学科有关的新进展。调查显示, 询问病史及护理体格检查方面、讨论护理措施及讲解相关知识方面、总结及评价方面、教案书写方面存在问题所占的比例大于80%, 表明培训对象虽然经集中授课、规范教案书写、现场观摩、小组练习掌握了一定的临床教学知识,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与理论有一定距离。原因是本研究的培训对象79.6%是中专学历, 在全日制的学习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护理教育学习, 且此次接受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时间只有1个月, 提示临床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应提供更多的时间及机会给培训对象去锻炼及总结。

3.2.2 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评判性思维是指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合理的评价, 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 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的思维模式。要通过护理教学查房培养评判性思维的人才, 首先要加强查房者的评判性思维培养。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培训采取护理部、科室、病区、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培训方法全面、系统, 但评判性思维培养还应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 深入开展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 从岗前培训开始强调护理工作要从以往被动地执行医嘱, 转变为主动地为病人解决问题, 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地评估、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决策。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培训及效果评价, 分析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策略, 提高护士的教学查房能力, 提高护生及护士的教学满意度。[方法]选取转正后第3年的护士49名为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培训对象, 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训及评价, 分析护理教学查房成绩的影响因素, 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结果]经培训的护士护理教学查房各项目平均得分及总成绩均在优良以上;护理查房存在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教案书写、讨论护理措施及讲解相关知识、询问病史及护理体格检查。经培训后, 职称、科室、学历对护理教学查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方案, 并进行有效实施是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培训的有效方案, 应进一步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 以提高护士的查房能力。

关键词:医院教学,教学能力,在职培训

参考文献

[1]迟玉凤, 蔡宝英, 王秋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 :524-526.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9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05护理1班三年制学生60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人。

1.2 方法

1.2.1 随机分组: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设计, 采用中专教材《临床护理》儿科护理十种常见病按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病名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的病种按病例引导教学模式教学, 对照组的病种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1.2.2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为试验组学生编写预习资料, 按病例引导教学模式编写, 每病种编写典型病例1例, 就该病例提出有关问题:如该病的致病因素、致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怎样制定护理计划等问题。在上课前将资料发给试验组学生人手一份, 让每个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及查阅相关资料, 对新内容进行预习; (2) 教师准备: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 对典型病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做到充分准备。

1.2.3 课堂教学:

试验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开场白是通过典型病例提出上述资料中的有关问题, 引入新课内容, 对该病的致病因素、致病机制进行系统讲解 (约15分钟) , 然后学生分4组讨论, 每组7~8人, 在讨论中针对该典型病例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法等问题, 每人讲出自己观点, 最后每组成员达成共识, 形成材料 (约30分钟) 。在讨论过程中, 老师可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试验组同学集中,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中心发言, 总结本组讨论结果, 然后其他组同学提出疑问, 该组同学给予解答 (约40分钟) 。最后由老师对各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约5分钟) 。而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由老师按课本的内容结合病例进行讲授, 但以灌输式为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一位老师授课。

1.2.4 教学效果的评价:

(1) 编写两套试卷:一套试卷能反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客观题;另一套能反映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的主观题。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考核, 将主、客观题的得分率进行对比, 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成绩均用SSP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问卷调查:参照华西医科大学的方法制定学生评价表[2], 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考试结果: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主、客观题的得分率进行对比 (见表1、2、3) 。结果, 反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客观题得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反映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的主观题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问卷调查:

发给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表30份, 收回30份 (见表1) 。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病例引导教学模式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及自学能力;多数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记忆和归纳能力;近半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果。仅有少数学生认为病例引导教学模式对科研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

3 讨论

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法, 根据PBL的教学模式理论, 应用病例引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实施儿科护理常见病教学课程, 启发诱导学生独立自学、勤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 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合格的护理人才和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 (1) 病例引导教学模式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相联系, 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自学能力,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记忆和归纳能力, 改变高分低能现象; (2) 近半数学生不认为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们反映新的教学模式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熟悉病例及相关知识, 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很好地回答, 课堂上还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 而所学的东西不一定是考试内容。所以, 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 还要进行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 (3) 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科研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这可能因为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之前尚未进行过科研方法的学习, 而且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交流时间相对不足, 这些说明好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礼仪,情景设立,课程教学,效果

护理礼仪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开展实践练习做好铺垫, 强化其应对能力。本文基于此探讨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应用情景设立的教学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共计100人, 其中男8例, 女92例;年龄15~20岁, 平均年龄 (18.3±1.5) 岁;入组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总体学习成绩良好, 均无表达障碍或者心理障碍。按照不同班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以及传统考评方式;观察组则开展情景设立教学方法, 并对评价方法予以改革, 内容如下:1.2.1课前准备:由学生自行分组, 建立若干学习小组, 教师针对各小组布置阅读任务以及预习任务。1.2.2理论课: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结构来选择情景主题, 然后结合各组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编写。在此期间学生可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查找资料, 亦可基于个人见闻或经历来编写情景。例如入院指导、门诊导医、发放口服药物、疾病健康教育、催缴各项费用以及术前访视以及晨晚间护理等等[1]。教师应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护患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进而选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预防措施, 并就本章节所涉及知识点加以总结。1.2.3实训:按照情景设计来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应培训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与站姿、正确推治疗车等基本仪态, 然后由各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自行训练。课下则选择理论课上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多次排练, 并在课堂上表演。各组均应提交剧本, 并设置导演、表演者以及旁白等角色。表演结束后就各组表演情况进行讨论, 分析护患交流的影响因素, 或总结护理礼仪要求。教师则总结并讲评选题运作过程, 分析学生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1.2.4考核:组织学生参与理论考试, 由护理礼仪任课教师兼任评委, 随机抽取题目对学生沟通技巧、护理礼仪基本知识以及应变能力进行考察。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2]

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学习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学习满意度评估, 共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问卷发放共计100份, 有效回收100份, 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习成绩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更优, 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学习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学习满意度更高, 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情景设立教学模式有利于端正学生态度, 促使其积极参与礼仪课学习。初次接触护理礼仪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尚缺乏深入认识, 而未将其与健康评估或者护理学基础等课程放在一个水平线上, 甚至觉得护理礼仪对于日后工作缺乏实质性指导与帮助,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屡屡表现出消极心理情绪[3]。而通过任务情景的设立, 学生对于护理礼仪在护患矛盾处理、护患交流、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而重要意义, 从而能够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热情也明显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更优, 且学习满意度更高, 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情景设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综上所述, 情景设立教学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其学习热情, 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职业情感, 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媛.反思性教学在《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1) :95-95, 96.

[2]李建, 付志华, 党晓伟等.礼仪大赛对促进《护理礼仪》教学效果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1) :105-106.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导入方式;内科护理教学;教学效果

目前,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个护理学中内科护理为核心主干课程,为各专科护理基础。同时,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改善,对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导入方法教学,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继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追求和探索所学专业,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案例导入方式应用到内科护理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2级的60名学生为观察组, 年龄18—24岁(21.01±2.01) 岁;选取11级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年龄19—24岁(21.51±1.96)岁。两组学生年龄、已学课程和基础文化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2.2观察组:通过案例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①根据教科书内容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上交。②课堂上教师应先集中对学生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之后选取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疾病发展录像放映,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③每组学生6—8名,指引其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几次实验室检查项目是什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上出现了哪些典型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如何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发言状况进行纠正和点评。④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拟制一份护理计划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和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反馈,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章节实施阶段测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包含名词解释、填空、简单题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得分越高,患者对知识掌握的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选学生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以糖尿病护理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为例对比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 观察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对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分)

2.2分析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

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见表2:

表2:分析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n(%)]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程度,证明,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基于中专课程设置的限制,因此,学生不能临床见习和实习,进而不能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同时,学生对课堂教学具有较低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其指引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讨论案例等,将重点和难点消化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促使教师发展,该种教学方法力求真实,选取典型案例,并编有明确目的和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教学内容,并客观和真实的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次研究中,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阶段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在对内科护理教学时案例导入方式获得良好效果,提高学生阶段测试成绩,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学习的主导。同时同多媒体教学工具相结合,将病患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栾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58-159

护理教学效果论文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07级成人教育护理大专学生88名作为实验组, 2006级成人教育护理大专学生85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均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两组学生及课程任课教师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选择护理教育教学模式

实验组采用“一个中心, 两个环节, 三个转变, 四个结合”新型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均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考试, 实验组和对照组课程考试考题难易度比较, 差异无统

1.2.2 评价方式

自行制定问卷实施双向评价, 学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在学生能力评价中, 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教学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2 结果

2.1 双向评价结果

师反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强积极主动性增高, 学习效率增加, 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反映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后教师教学兴趣提高, 师生互动密切, 教学方法多

2.2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人 (%)

2.3两组学生对不同调查项目认同率的比较 (见表2)

人 (%)

3讨论

3.1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护理人才仍有一定需求, 同时对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国家对护士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实现各医疗机构中护士大专学历者超过30%, 其中三级医院不低于50%的目标[3]。因此,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成人继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成人的特点, 如何构建适合成人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 是护理教育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因为成人护生的社会性较强, 其学习会受到工作、家庭、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时, 成人护生经过多年的学习, 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 对学习的环境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模式。

3.2创新护理教育教学模式

3.2.1 围绕“一个中心”, 完善成人护理专业培养方案

围绕提高成人护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质为中心, 通过研究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安排, 在系统分析国内兄弟院校本专业办学规律的基础上, 每年修订1次教学培养方案, 以适应新年级教学需要, 并且以此为基点不断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从而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教学方案体系[4]

3.2.2 注重“两个环节”, 重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

根据成人学习时间的特点, 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并重。成人教育面授时间短, 因此, 根据各课程的具体情况, 要求学生将一部分课程内容通过校园网络自学, 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课程考核范围之内。

3.2.3实现“三个转变”, 改革课堂教学

3.2.3.1 教学内容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实际需求, 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的实际出发, 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明确教学重点, 精选教学内容, 在精选教学内容时遵循按需施教, 学用结合, 以应用为主的原则, 即“干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学生可结合自己岗位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此外, 在教学中注重补充护理发展中的新理论、护理研究新成果、新技术,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要求, 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2.3.2 教学方法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职责, 扮演好“知识导航员”的角色, 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能力的培养。针对成人护生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讨论、自学、座谈、视听教学、床边教学、学生学术报告会、学生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根据所授内容选用启发式、讨论-交流式、病案分析、自学-精讲-多练综合法、问题-讨论-讲授法、讲授-实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 力求教学过程最优化。

3.2.3.3 教学环境和时间由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

改变过去成人教学仅限在课堂进行的局面, 根据成人护生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的特殊需求, 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课程, 并建立师生、学生互动平台。定期组织学生探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成人护生可以在继续学习中提升综合能力, 迅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 创新“四个结合”,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为了加大对成人护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力度, 课程结束考核成绩结合以下4个方面:笔试考核成绩占40%, 面试成绩占20%, 平时成绩 (包括学习态度、考勤、作业) 占20%, 自学测验成绩占20%。在一定程

3.3 改革效果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反映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后, 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由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也增加了护生感兴趣的专业新知识、新技能, 并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成人护生表示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培养下, 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组90.9%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模式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成绩<60分者2人, 占2.3%,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80分~89分者15人, 占17.0%, 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90分者4人, 占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 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细化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桂萍, 马玲, 赵伟, 等.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8A) :1995-1997.

[2]陶莉, 邬贤斌, 吴水盛, 等.我国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12C) :3291-3292.

[3]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4) :8-11.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下一篇:陕西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