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期范文

2024-08-16

麻醉苏醒期范文(精选10篇)

麻醉苏醒期 第1篇

1 对象

36例需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 其中男21例, 女15例, 年龄2~9岁。手术前身体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无其他身体疾病, 可进行手术。

2 麻醉过程

进行手术前, 医生护士先和患病儿童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与患儿熟悉, 消除陌生感的目的。进而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手术过程的恐惧。同时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告知家长, 避免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同时要求家长鼓励患儿, 进一步增加患儿信心, 减轻恐惧心理。一切就绪后开始进行麻醉, 首先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用全身麻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 患儿意识消失, 进入麻醉诱导期, 此时进行气管内插管。为了减小组织水肿可静推3~5mg地塞米松。同时要维持麻醉, 可通过输液器输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进行维持。注意手术时间, 对于儿童麻醉手术时间不宜过长。

3 评分

3.1 麻醉评分 (表1)

3.2 疼痛评分 (表2)

4 结果

36例患儿扁桃体切除手术都顺利完成, 手术用时17~45min, 停药至拔管时间为9~22min.镇静评分:1分患儿1例, 表现症状为不配合, 哭闹, 后经家长安抚入睡。其余患儿反应良好。疼痛评分:剧烈疼痛1例, 表现为哭闹, 口腔疼痛。用曲马多进行药物镇痛后安静。以上数据表明用此种方式患儿绝大部分能够安静, 合作。且疼痛大部分可以忍受。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适宜推广。

5 讨论

对儿童麻醉手术的护理难度一般比成年人大很多, 其原因是因为小儿生理发育尚不健全, 机体抵抗力与成人相比要差很多, 而且病情也不像成人那样稳定, 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造成儿童对于手术和麻醉的适应性比成年人低。因此, 要想更好的做到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就要全面了解小儿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 还要加强麻醉用药特性及小儿生理特性的掌握。

麻醉过后的疼痛常常会引起麻醉尚未清醒的苏醒期患儿的躁动不安, 此时患儿意识模糊, 为了防止敷料被拉扯或引流管脱出等情况发生, 应适当给以保护措施, 如加床挡保护、约束。麻醉后还应该对膀胱充盈情况进行观察, 必要时进行导尿。如果患儿发生麻醉意外的情况, 此时要保证药物的输入, 从而使机体的酸碱状态和电解质保持正常水平, 以便实施紧急抢救工作。此时应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维持体液平衡。麻醉结束后, 应时刻估计麻醉的深度, 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神经反射脉搏、血压、瞳孔、呼吸等来估计。患儿苏醒前也是有表现的, 例如:脉搏略快、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血压上升、呼吸浅速不规则、睫反射存在。此时护士应该加强巡视, 注意患儿安全, 防止坠床等情况发生。如果患儿短期内不会苏醒其具体表现为:瞳孔较小、脉搏缓慢、呼吸深而均匀、浅反射消失等。麻醉尚未清醒的患儿如果出现躁动, 则应该分析原因并实行相应的措施, 但一般不允许应用青霉素等药物, 因为此类药物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外界环境是影响麻醉期患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麻醉期患儿身体抵抗力大幅度下降, 如遇到天气寒冷, 对流风等情况很容易着凉, 患感冒及其他疾病。所以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措施, 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低应该实施盖被, 灯照等手段保暖。如风较大应及时关门关窗减小对流风引起感冒的可能性。患儿手术完成后, 由手术室回到监护病房的一段时期, 也至关重要, 应做好护理工作,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另外, 医生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抱着对患儿负责的态度做好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保证患儿早日康复。并从中总结经验, 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赵颖新, 王平, 王海南.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0) :1239~1240.

[2]俞淑敏, 沈时霖, 仇健樱.对佝偻病诊断标准中部分指标的几点看法[J].中华儿科杂志, 2002, 40 (1) :52~53.

[3]刘梅, 尹芳革, 王宇.小儿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 23 (6) :95.

[4]金允淑, 马虹.全凭静脉与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 2007, 21 (2) :62~64.

[5]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J].中国期刊网, 2004, 8.

[6]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J].信天学院学报, 2005, 3.

麻醉苏醒期 第2篇

【关键词】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37-01

随着医疗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生和护理人员技术越来越精湛,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不断被推广到临床上,深受患者的好评。手术麻醉的应用十分广泛,麻醉苏醒后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干预会影响术后恢复[1]。所以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缓解病人的情绪,避免影响医生继续手术。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各20例,年龄范围从14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49.7±2.9)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2±1.2)小时;试验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从9岁到92岁,平均年龄为(62.1±3.5)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0±3.5)小时。对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所用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麻醉苏醒后接受临床常用护理处理;试验组在常用护理基础上采取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试验组护理内容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病情预估,对护理人员和患者说明可能情况和注意事项;②跟家人进行术前交流,大概讲述一下流程,对意外情况交代清楚;③对症性护理:若患者呼吸出现急促,频率和幅度发生变化,应监测血气变化和调节氧含量;若患者情绪或行为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应询问医生,选取相关镇静药和剂量;若患者感觉不适,应适当调节患者体位,防止患者体位不适压迫血管和神经[2]。④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血压和心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表1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中,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X±s]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脉压差(mmHg)心率(次/min)对照组40150.6±21.295.2±8.765.4±5.990.3±5.8试验组40136.7±20.983.5±8.953.2±5.675.5±6.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

表2结果显示,80例腹部手术全麻醉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患者出现躁动人数(例)发生率(%)对照组403280.00试验组402050.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麻醉患者苏醒后容易出现躁动,导致血压和心率出现异常变化。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点轻微刺激因素都会干扰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情绪[3]。患者苏醒后出现躁动不仅会影响医生术中判断和操作技术,还会因为随意乱动造成伤口缝合困难、腹部脏器发生移位、出血量增加。腹部手术是临床上常做的手术,麻醉是手术中必备的过程[4]。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的原因有①麻醉药的药效减弱,使患者的疼痛反射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后,不能忍受这种疼痛出现躁动;②麻醉药使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患者苏醒后,麻醉药对呼吸肌的抑制作用没有消失,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出现躁动;③医生手术过程中,对脏器的牵拉和器械的刺激使患者机体感到不适,引起防御性反射,出现肢体的不随意运动;④患者意识恢复后,面对手术室安静的环境难以适应,容易造成恐惧出现躁动[5]。所以,对于麻醉患者苏醒后有效地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患者躁动影响医生继续手术,还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采取对症性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6]。因此,为了了解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术中出现的意外从容面对,针对性解决患者出现躁动的因素。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避免患者随意运动影响手术的进程,值得广泛应用[7-8]。

综上所述,有效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措施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临床上专业的操作规范的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护理理论知识经验掌握不足。所以,我院应加大研究力度,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使用价值非常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2] 胡同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6):1327-1329.

[3]卫静,卫小娜.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健康之路,2015,5(1):105-105.

[4] 柏晓庆. 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6(7):214-215.

[5] 李经纬,谭洪光,姚爱军,等. 地佐辛诱导对苏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999-1000.

[6] 李烜,王艳,张光明,等.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恢复的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46-249.

[7] 钱叶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6(4):82-83.

麻醉苏醒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全身麻醉治疗的患儿;其中行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患儿31例,行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患儿11例。42例患儿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12岁,体重11~48kg,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麻醉方法

在进行麻醉手术之前,医生应该依照手术程序,和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良性沟通,帮助患儿与患儿家属消除对预期手术的恐惧和顾虑,对家长表明手术的相关副作用。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3μg/kg,完成气管插管,输液泵输入瑞芬太尼0.5μg/kg·min,丙泊酚8mg/kg·h维持麻醉,常规静推2~5mg地塞米松以减轻咽喉部组织水肿,注意同患儿交流,并且同时连接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泵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应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同时给予芬太尼1μg/k达到镇痛的目的。手术之后,为了保持呼吸气管的通畅,应及时对口腔内的污物进行快速彻底的清理,在患者处于脱氧的情况下,在血氧饱和度含量不低于96%的时候,应该适时地拔出气管导管,以使得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后潮气量>7ml/kg。同时,术中应全程监测患儿心电图、SpO2、心律和血压等状况的变化情况。拔出气管的导管后,下一步应采取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法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1]。

1.3 评分标准

患儿恢复自主意识后,可采用描绘评分法(VRS)对其进行疼痛评分和麻醉评分[2],见表1。

2 结果

42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55min,停药至拔管时间7~20min,拔管后镇静评分1分患儿2例,其1例哭诉口腔疼痛不适,加用曲马多镇痛后能合作;另1例见到家长后出现烦躁不安及哭闹,后经询问排尿后能安静入睡。2分31例,3分8例,4分1例(此患儿8min后醒来能清醒合作)。42例患儿显示无痛12例,轻度不适疼痛21例,中度疼痛8例,剧烈疼痛1例。

3 讨论

对麻醉尚未清醒的苏醒期患儿,经常伴随有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的状况,此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应适当进行辅助性的保护约束。围麻醉期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神经反射,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如果患儿睫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表示患儿即将苏醒,此时护士应注意保护患儿安全,如防止其发生坠床等。如患儿出现脉搏跳动缓慢、呼吸较深而均匀、瞳孔较小及浅反射消失等临床现象,说明麻醉的程度比较深,短时间内将不会苏醒。其次,麻醉后医护人员还应及时地观察患儿膀胱内的充盈情况,当膀胱过分胀满,可能引发患儿躁动不安,所以应予留置导尿处理[3]。此外,对处于麻醉状态,还未清醒的患儿,禁止做青霉素一类的药物试敏实验,或对其使用可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外界环境对小儿体温影响很大,特别是进行过全身麻醉的小儿患者,进行必要的保温措施是很关键的[4]。手术结束后,要为患儿选择适当的保暖方式,因为患儿均有颤抖和怕冷的表现,对于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体温不上升现象,可以采取使用保暖箱的方式进行处理观察。年长儿则可以选择50摄氏度的热水袋保暖。心脏手术患儿手术中降温至28~30℃,手术结束后升温至35~36℃可选择用红外线保暖灯照射床铺,根据体温进行灯照、盖被等措施保暖,避免对流风,防止患儿着凉感冒等。

小儿机体抵抗力差且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差,病情变化迅速,手术的护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着医护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全身麻醉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进行评分法评分:1分2例,2分31例,3分8例,4分1例,显示无痛12例,轻度不适疼痛21例,中度疼痛8例,剧烈疼痛1例。结论:小儿全麻醉苏醒期躁动原因复杂,医护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参考文献

[1]赵颖新,王平,王海南.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39-1240.

[2]刘梅,尹芳革,王宇.小儿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195-197.

[3]KURAMOCHI K,OSUGA Y,YANO T,et al.Usefulness of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surEGry for infertility in comparison to EGneral anesthesia[J].Surg Endosc, 2004,18(5):847-851.

麻醉苏醒期 第4篇

[关键词]体温;麻醉;苏醒质量;拔管时间

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但全身麻醉中患者新陈代谢降低,加之麻醉和手术对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可造成全麻患者体温一定程度降低。约70%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6℃,人体体温降低后可增加耗氧量,抑制心脏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液中药物清除率等均造成影响,从而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为探究体温对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的影响,笔者对我院86例全身麻醉患者给予保温和常规处理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麻醉科行全身麻醉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均有麻醉和手术指征,无绝对禁忌证;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1.1±5.2)岁;体重42-77 kg,平均(59.2±5.2)kg;胃肠手术22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9例;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2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41.5±5.1)岁;体重43-78 kg,平均(59.5±5.4)kg;胃肠手术21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10例;开腹手术25例,腹腔镜手术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及保温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 mg/kg+氟芬合剂(25:1)2-4 ml+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推注,诱导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并给予浓度为1%-3%七氟醚持续吸人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情况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不进行保温处理,研究组于术前30 min将手术温度调节为26℃,并在手术床铺上循环水毯,消毒范围内外用棉被覆盖或包裹,输液及输血采用电子加温仪加温至37℃后输人患者体内。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鼻咽部温度,每15 min测量一次,维持患者体温在36.5℃及以上。如患者发生低体温,给予升高室内温度、加毛毯,加热输注液体等方法升高患者体温。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2)术毕时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3)统计两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2.4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4。

3.讨论

全麻患者受到麻醉抑制和手术应激影响,易发生低体温。体温稳定为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低体温可增加患者耗氧量,抑制心臟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低体温可降低患者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对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造成紊乱,增加患者手术和麻醉风险。

临床中引起全麻患者体温降低因素较多,如手术室温度较低、患者暴露时间长、液体温度低等。当人体体温降低到34℃时可出现记忆力严重减退,严重者可导致记忆力丧失:当体温下降到32~C时可出现嗜睡。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可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降低外界刺激对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延长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问延长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导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因此,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保障患者正常生理平衡,可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可维持机体在正常体温范围内,以便于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及酶发挥最大生理功能,维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麻醉后患者机体整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手术创伤,室温低、手术区域暴露可加快患者体温丧失,超过机体正常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进而延长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将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保温和不保温处理,发现保温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提示麻醉后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覆盖患者裸露皮肤,将液体、血液加温后输入均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避免因体温降低而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紊乱,保障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低体温可反射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维持患者体温正常为保障麻醉、手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而通过有效保温可显著降低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P<0.05或0.01)。

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术,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4.7±1.2)岁;阑尾切除手术12例、鞘膜积液10例、睾丸下降固定术16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8例、肠套叠复位术4例;手术时间20~155 min,平均手术时间(65.4±29.9)min。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给予患儿禁食、禁饮以及药物治疗,向家属讲解术前禁食、禁饮的必要性。(2)护理人员对于饥饿哭闹患儿要给予安抚。(3)给予较大患儿心理护理。(4)术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3方查对。(5)手术前、中、后的敷料器械查对等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首先患儿因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容易哭闹,为避免增加患儿呕吐、喉痉挛、舌后坠、躁动等不良反应,在诱导室患儿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术前用药,给予静脉注射长托宁和丙泊酚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镇静,等患儿安静后再进手术室手术。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手术后,准备好抢救所需物品,确保抢救设备的功能状态良好。给氧、连接多功能监护仪,保持舒适体位,主动与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情况,妥善安放好输液装置及引流管等,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及输血、输液顺利进行。若术后留置导尿管则要定期清理尿袋内的液体,记录尿量情况。为患者盖好被子,间隔10 min测量1次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特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节律性,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残留,则要及时清除、对症处理。因为患儿本身呼吸系统没有发育完全,相对来说头大、颈短,鼻腔及上呼吸道等相对狭窄,呼吸道梗阻率更高。若出现梗阻对应的症状则要快速抬高患儿颈部,让头部后仰或侧偏,以手上托下颌,面罩吸氧,若情况严重则以舌钳拉出舌头,必要时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1.2.2 维持体温

患儿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外界温度变化对患儿体温影响较大。手术室内的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另外,考虑手术切口处暴露、大量补充液体等因素也会降低患儿体温,在麻醉苏醒期要注意患儿保暖护理。冲洗液加温至36~37℃后再用,输液时根据情况使用输液恒温仪,完成手术后快速盖好被子,必要时应用电热毯帮助患儿取暖。

1.2.3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在严密监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积极了解患儿术中出血情况,合理调节输液、输血速度,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可遵医嘱应用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观察患儿面色、引流液情况,警惕低氧血症的发生。

1.2.4 预防意外损伤

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多有兴奋、躁动、意识模糊、幻觉等异常表现,存在坠床等安全隐患。在复苏期间上床栏,手脚进行保护并适当约束,使用约束带时,手脚用棉垫包裹,手术时间>2 h,使用压疮评估单,患儿回病房时护士在床旁守护。护理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护理工作,避免患儿自行拔管、坠床、皮肤损伤等意外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喉痉挛、舌后坠、呕吐反流窒息、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低体温等。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经患儿、家属双方沟通后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100分者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未出现相关其他严重性并发症,在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儿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度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氯胺酮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可先阻断大脑联络路径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故意识还部分存在,痛觉完全消失[3];随血药浓度升高而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给药后其作用快速而短暂,能选择性抑制大脑及丘脑,静脉注射后约30 s即发挥麻醉作用,但不抑制植物神经反射[4]。麻醉作用持续约5~10 min,一般并不抑制呼吸,但可能发生短暂的呼吸频率减缓和潮气量降低,尤以静脉注射较快时容易发生。另外用药后可引起血压上升和脉率加快、喉痉挛。氯胺酮主要用于各种小手术或诊断操作中,若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应加用肌肉松弛剂;对于内脏牵引较重的手术,应配合其他药物以减少牵引反应。还可作为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剂或辅助麻醉性能较弱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复合使用[5]。

与其他麻醉剂相比,氯胺酮用于患儿手术麻醉中具有应用简单、镇痛效果强、快速诱导等优势,在其麻醉苏醒期药物抑制作用缓慢解除、大脑皮质逐渐兴奋,患儿会出现躁动及幻觉、肌张力增加等不良情况。患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全氯胺酮的代谢及排泄受到一定影响,麻醉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年人[6]。在麻醉苏醒期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该阶段护理人员在掌握氯胺酮麻醉危险性的前提下,提前做到预防护理,对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也能及早发现和处理,避免事态发展严重。还要熟知患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解剖特征,给予细心的护理,保证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提高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对手术治疗患儿采用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60例手术治疗患儿,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60例患儿都顺利度过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未出现相关其他严重性并发症,在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儿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观察组临床护理非常满意度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治疗患儿采用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患儿手术,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护理

参考文献

[1]陈丽蓉.小儿氯胺酮麻醉118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57-158.

[2]高娜,王艳梅.小儿氯胺酮麻醉的观察和护理88例.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330.

[3]金约西,姜爱芬,姜婉娜.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定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73-675.

[4]齐金莲,武柯,宗小川.小剂量氯胺酮对患儿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211-212.

[5]张燕,刘雪婷.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1-292.

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28例, 男22例, 女6例;年龄最大9岁, 最小5个月;麻醉手术后时间最长为2h40min, 最短40min;苏醒期症状轻者20例, 症状重者8例。由于护士观察准确, 处理及时, 患儿均安全度过苏醒期。

2 典型病例

例1患儿女性, 6岁, 行股疝高位结扎加修补术, 手术时间约1h30min, 术毕回病房后患儿仍神智消失, 角膜反射活跃, 呼吸平稳, 口腔内无分泌物, 无痰鸣音, 给予去枕平卧, 测得P120次/min, R25次/min。30min后, 患儿出现谵语, 呻吟, 肢体乱动, 渐又入睡, 又过15min后, 患儿躁动不安, 挣扎着坐起, 扑向正在看护她的妈妈怀里, 不停地乱抓其母的脸部, 嘴里不停地喊着, 你不是我妈妈, 你多长了一个嘴, 多了两个眼, 我要给你拔掉一个嘴, 抓去两个眼, 你才是我妈妈。因视力出现复视, 胡言乱语, 双手连抓再挠持续了8min后, 渐入睡, 又过20min后, 患儿完全醒来。家人哭笑不得, 完全放心。

例2患儿男性, 7岁, 患先天性斜颈, 行左侧胸锁乳突肌离断松懈术。氯胺酮麻醉手术全过程约1h50min, 术毕患儿回病房未醒, 测得P128次/min, R25次/min, 口腔内有分泌物, 有轻度痰鸣音, 给予平卧, 头偏向一侧, 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口腔、鼻咽部分泌物约10m L, 同时给予间断吸氧, 以防低氧血症的发生。30min后患儿躁动、呻吟、咳嗽伴有痰鸣音, 立即吸痰, 从咽喉气管深部吸出浓稠痰约6m L, 继续吸氧, 咳嗽, 呼吸道通畅, 呼吸平稳, 肢体躁动, 给予加强床边护理, 10min后, 患儿完全清醒, 未造成较重的呼吸抑制。此例患儿考虑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例3患儿男性, 4岁, 患左侧鞘膜积液, 行鞘膜积液翻转术加修补术。氯胺酮麻醉手术时间约55min, 术毕回病房后患儿未醒, 口腔内有少量分泌物, 无痰鸣音, 立即给予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口腔内放一纱布引流条, 以利痰液引出, 交代家属注意事项, 测得P130次/min, R25次/min。经常巡视病房, 仔细观察患儿苏醒情况。3h后, 患儿仍未醒, 发现其膀胱过渡充盈, 给予轻轻按摩下腹部, 使其自动排尿无效;热敷也无效;行导尿术, 因导尿刺激, 患儿有躁动, 放完尿液, 患儿又安静入睡。继续低流量吸氧, 又过1h10min, 患儿肢体乱动, 喊叫疼痛, 渐清醒。此患儿苏醒过程长达5h40min, 属苏醒延迟 (全麻术后2h意识仍不恢复者) 。此例患儿可能与术前的睡眠不足, 或对氯胺酮的敏感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术毕回病房后, 除常规测量生命体征外, 均应去枕平卧, 头向一侧。

口腔内有分泌物者, 给予纱布引流条;有痰鸣音者, 考虑有呼吸道梗阻的可能, 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鼻咽部及口腔内分泌物, 同时给予间断吸氧, 以免因过度吸引造成缺氧;有舌后坠者, 双手托起下颌角, 使患儿头后仰, 以利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 放置鼻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此类患儿护理方法的关键。

3.2 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因此类患儿的特殊情况, 回病房后, 大多意识不恢复, 需要一个过程, 苏醒过程中, 大多出现不良反应, 有的稀奇古怪, 有的出现危险症状, 有的苏醒延迟。家属都比较紧张、恐惧。故患儿术毕回病房后, 护士应向其家属说明, 氯胺酮麻醉术后, 苏醒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交代应注意的事项, 使家人心中有数, 解除顾虑。

3.3 仔细观察, 对症治疗

麻醉苏醒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行外科手术患者338例, 术后均采取Riker镇静、躁动评分表 (SAS) 对躁动情况进行评分。其中男161例, 女177例;年龄34~78岁, 平均 (51.4±1.3) 岁;体重4 3~8 8 kg, 平均体重 (5 7.2±1.8) kg。开腹手术1 0 8例 (3 2.0%) , 其他手术2 3 0例 (6 8.0%) 。排除颅脑手术或合并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躁动发生与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的关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既往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是否留置导尿管、糖尿病病、高血压病史等];手术因素 (包括:手术时间、静吸复合麻醉和各种手术类型) 。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 13.0软件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躁动发生与自身因素 (表1)

调查结果显示, 338例中发生躁动24例 (7.1%) , 无躁动314例 (92.9%)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在自身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及年龄方面差别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性别、体重、既往手术史、ASA分级、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手术因素 (表2)

由表2可见, 与无躁动组比较, 躁动组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乳腺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所占比例高, 烧伤整形手术及妇科手术所占比例低, 手术时间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择期/急诊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口腔手术、骨科手术、耳鼻喉手术、眼科手术、腹部手术方面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部分全麻患者在苏醒期会出现躁动现象, 主要表现为呻吟、翻身坐起、肢体乱动、不听劝阻等。从精神生理学的角度分析, 躁动属于一种意识障碍的表现, 在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的发生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中统计发现, 在自身因素方面, 与无躁动患者进行比较, 躁动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及年龄有关;在手术因素方面, 躁动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时间、静吸复合麻醉、乳腺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方面有关, 与文献[1]报道基本一致。因此, 临床认为早期诊断是防止躁动发生的关键, 如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引起应激性的高胰岛素血症, 使交感神经的活性升高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进一步加重脑水肿, 引起躁动, 需高度关注;乳腺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 通常在局麻下将肿块切除, 然后送病检, 患者在等待结果时由于紧张、焦虑等, 会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增高。

综上所述, 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乳腺手术、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等可能是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性的加以预防, 避免相关因素的发生, 尽可能减少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 对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 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行外科手术患者338例, 术后均采取Riker镇静、躁动评分表 (SAS) 对躁动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记录其调查结果。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发生躁动24例 (7.1%) , 无躁动314例 (92.9%) ;两者在自身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及年龄方面差别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躁动组比较, 躁动组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乳腺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所占比例高, 烧伤整形手术及妇科手术所占比例低, 手术时间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乳腺手术、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等可能是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性的加以预防, 尽可能减少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参考文献

麻醉苏醒期 第8篇

1 治疗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 2 0例, 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范围为26~74岁, 平均年龄为 (58.6±2.3)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范围为25~75岁, 平均年龄为 (58.5±2.2) 岁。本次研究中的所有需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 采用的均为全麻, 且自愿参与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无统计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 进行术前宣教、访视, 术中护理, 术后等待患者苏醒。观察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针对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腹部手术实施全麻的患者, 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1.2.1 术前宣教、心理护理

在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 将手术麻醉的全过程、原理等简要的向患者解释, 包括麻醉后可能出现的感官异常等。强调重要性, 做好患者的鼓励、安慰等工作, 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减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

1.2.2 术中护理

在患者的腹部手术中, 进行体位护理, 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 避免手术中体位、器械对患者的血管、神经等造成的压迫, 术中抱出患者呼吸的顺畅, 使用约束带的患者, 要定时的调整患者的体位, 并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当。对有药物依赖的患者,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等, 警惕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1.2.3 药物护理

在腹部全麻手术中, 适时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 有助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减少。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逐渐减弱, 患者的意识、痛觉会逐渐的恢复, 此时依据医嘱给予患者有效的镇痛护理, 可有效减少患者因为腹部伤口疼痛而发生的躁动。

1.2.4 体征观察

实施全麻手术后, 因为药物的残留等作用, 患者可能会发生阻塞、不通等现象, 诱发一系列症状的产生, 如头痛、烦躁等, 仍要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保证患者呼吸的通畅, 针对产生的不良反应, 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血压、心率进行观察比较。

1.4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 腹部手术全麻患者, 苏醒期躁动发生的评价, 采用的标准[7]为:0分:无躁动;1分:吸痰等时发生肢体躁动, 安慰护理后可改善;2分:有躁动, 需要实施制动;3分:强烈躁动, 需多人强行制动。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χ2检验计数, t检验计量,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 躁动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的为26.67%, 经统计比较,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注:χ2=8.6400, P=0.0033

2.2 血压、心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有显著差异,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3 讨论

因腹部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出血多等, 故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可能性非常高[8,9]。腹部手术患者, 在全麻苏醒期产生躁动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物清楚、麻醉作用消退后产生疼痛、呼吸抑制、各种刺激性诊疗等[10]。手术室苏醒护理, 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稳定患者的情绪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 对患者起到安慰、鼓励有效的疏导作用, 进而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 提高患者的麻醉自我调节能力,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全麻手术后患者的痛觉逐渐的恢复, 给予镇痛药物护理, 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婉渔.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研讨[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版) , 2014;10 (8) :325~325

[2]张燕, 刘雪婷.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 (3) :291~292

[3]龙章凤.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9 (19) :125~126

[4] 魏运芳, 黄艳红, 罗逸维, 等.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3) :487~488

[5]柏晓庆.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8 (7) :214~215

[6] 黎祖荣, 王明, 德魏佳, 等.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25 (6) :536

[7]明豫军, 李辉, 肖峰, 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与临床杂志, 2010;30 (3) :196~200

[8] 钱忐成, 万勇, 王大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J].四川医学, 2011;32 (11) :1710~1711

[9]胡同慧.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33 (6) :1327~1329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体会 第9篇

【关键词】全麻患者 苏醒期躁动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42-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是全麻后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共实施全麻手术469例,有28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躁动,本人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共收治全麻患者469例,男311例,女158例;年龄3-72岁,体重15-76kg。其中胸部、胸壁手术63例,腹部手术362例,头颈部手术33例,其他手术11例。

1.2 麻醉种类 所施行的麻醉为单纯静脉麻醉178例和静脉吸入复合全麻291例。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期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比例、催醒药的使用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

1.4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评估标准分为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地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3级以上可定为全麻苏醒期躁动。躁动程度分类:轻度: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躁动即停止;中度: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重度:不自主运动,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2]。

2 结果

2.1 各种不良刺激导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 28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1.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的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尿管刺激和气管导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0.5%、28.7%和15.6%,但心理应激、制动不当和其他因素(拮抗催醒药物、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等亦是EA发生的诱因。

2.2手术类型不同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胸外科和腹部手术最常见,心胸、肝胆外科手术63例,躁动38例;头颈部手术33例,躁动12例;胃肠、腺体手术362例,躁动237例;其他手术11例,躁动2例。

3 讨论

加强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尽快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在本组患者的护理中,我们体会到,应遵循以下护理原则。

3.1加强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是护理干预的重要途径,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使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3.2加强防护避免意外及并发症 在躁动原因未明确之前,应加强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或严重并发症,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时注意松紧适宜,骨隆突处衬以衬垫;安置床栏保護患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确保引流管的通畅,随时观察管道的位置及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及时记录。

3.3适当的镇痛、镇静 由于疼痛是术后患者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给药时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时间选用不同药物,并强调个体化原则。

3.4减轻各种不良刺激 为避免有害刺激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麻醉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因尿管刺激产生便意的症状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原因,以取得其术后的配合,从而避免术后应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如果无效,则可以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考虑拔出导尿管。

3.5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探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注意适当使用止痛剂,同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所需时间长,应协助医生使用催醒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护理重点在于手术结束后至麻醉清醒前,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通畅和循环系统的稳定,并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水封瓶波动、渗出液的量和颜色等;清醒后可采用半坐卧位,妥善固定引流管,尽量减轻切口疼痛,有条件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但要注意防止呼吸抑制而引起缺氧。

综上所述,目前术后躁动的发生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都需审慎评估,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为术后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善桂,张健,顾尔伟.麻醉恢复室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现代护理,2003,9:451.

麻醉苏醒期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57~68岁, 平均60.1岁;进行胆囊切除术15例, 肺癌根治术12例, 脾切除术12例, 肝癌根治术11例, 胃癌根治术1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且结合气管插管方式, 护理人员为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将患者带回病房护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准备必备器材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麻醉术前及时准备好患者必备的器材和物品, 对手术环境进行严格检查, 保证术中所使用物品的齐全和清洁, 例如:术中随时监测通气管、吸痰管等器材的清洁和通畅, 同时也应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

1.2.2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麻醉术后的呼吸情况, 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等, 及时观察患者的血氧浓度。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呼吸分泌物, 保持呼吸通畅, 如老年患者麻醉术后出现清醒延迟症状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辅助吸痰, 对已经清醒的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呼吸, 鼓励患者经常咳嗽, 因为适度的咳嗽利于咽部运动, 使肺的清洁能力增强, 增加肺部异物的排出, 利于患者的呼吸通畅。

1.2.3 防止患者躁动

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随着麻醉药物的作用逐渐减退患者的疼痛感加剧, 此时患者充满焦虑,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躁动。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交流, 对其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 主要包括上下肢、头部等的轻微运动, 帮助患者伸展关节、按摩肌肉等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防止患者躁动的发生, 利于患者康复。

1.2.4 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老年患者麻醉术后易出现体温降低, 低温增强血红蛋白的活性, 导致氧的释放量降低。患者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时, 会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造成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恢复期内切口难以愈合。患者免疫力降低, 也会加剧患者感染的危险, 更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使患者术后易于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一时期要求护理人员随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主要包括帮患者及时盖好被褥, 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 同时控制室内温度的恒定, 防止患者发生低温症状。

1.2.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清醒期生命体征变化明显, 护理人员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肌肉紧张情况、机体运动情况, 且随时观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由于患者在手术期间消耗了大量能量, 加之在苏醒恢复期间患者的糖代谢能力增强, 故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症、低蛋白血症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2]。因此及时为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 帮助患者适当进食, 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1.2.6 用药情况的管理

护理人员要严格检测老年患者苏醒恢复期间的用药情况, 这一时期多数老年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 这些药物均会使患者术后出现苏醒延迟症状, 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降低, 使其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术后麻醉药物作用减弱时老年患者备感疼痛和不适, 经常大量服用镇痛类药物, 该类药物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所以这一时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严格管理, 需在医生同意情况下方可准许患者进行用药。

1.2.7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在院护理期即将结束时, 护理人员耐心帮助患者学习如何练习适当运动, 并叮嘱患者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和做康复检查, 同时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2 结果

60例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间得到了细心指导和精心护理, 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并发症, 均顺利苏醒和康复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 全身麻醉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全身麻醉可明显降低术中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影响, 但是其也会使患者术后清醒恢复期身体功能变化明显、免疫力降低, 同时在此期间很多原因会造成患者术后产生清醒延迟和并发症, 这些症状都会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 不利于术后康复, 所以恰当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至关重要。这一期间, 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 主要包括:准备必备的急救器材、清醒期间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由于这一时期老年患者备感疼痛和不适, 清醒期间容易出现躁动,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并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在清醒期间老年患者易于出现体温降低的症状, 通过严格控制患者居住环境的温度并及时做好保暖工作, 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随时帮助患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在苏醒期间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 防止患者苏醒期间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精心护理下60例患者均顺利苏醒和康复, 在护理期间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感染, 这一期间也帮助患者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这些恰当的护理措施都对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 讨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 在护理期间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准备必备的急救器材、维持呼吸通畅、防止患者躁动发生、防止意外伤害、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法, 患者均顺利度过了苏醒期。结论 对于处于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老年患者采取结合临床实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顺利苏醒至关重要, 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意识及避免意外的发生, 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老年人,麻醉, 全身,麻醉后护理

参考文献

[1] 骆春兰.20例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安全管理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0) :50-51.

上一篇:课程资源问题下一篇:基于PC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