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语言范文

2024-07-09

景观设计语言范文(精选12篇)

景观设计语言 第1篇

1 现代绘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现代绘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针对传统学院派绘画的一场革命, 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艺术家率先发起, 随后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马蒂斯开创的野兽派、毕加索的立体派等不断兴起。印象派绘画抛弃了学院派灰暗、沉闷的色调, 大胆运用各种鲜艳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事物, 艺术的主流开始了由具象到抽象的巨大转变。野兽派追求更加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立体派专注于形式问题, 用多变的几何形构成画面, 空间中出现了多个视点的叠加, 把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通过二维的平面表达出来 (见图1) 。从印象派到立体派, 绘画艺术在一批艺术大师的推动下, 终于完全突破了写实的束缚, 色彩和形式得到解放, 现代绘画开启了多元化的时代。抽象派、风格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派艺术相继产生。从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中, 可以总结出现代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摒弃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 强化个性情感的表达, 使得艺术表现语言更加多样化;2) 艺术形式的抽象化、简洁化。强调理性的逻辑关系, 追求内在的秩序;3) 具有“自否”的反叛精神。现代绘画从19世纪下半叶产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它丰富的形式语言对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是持续而长久的。

2 现代绘画形式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转换及应用

2.1 色彩构成的影响

1) 形式语言一:鲜艳、强烈的色彩与几何色块。现代绘画在色彩上开启了一场“颜色革命”。点彩派的颜色理论、野兽派纯粹、炙热尖锐的色彩对比及风格派、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形式极具个性的、抽象的色彩表达, 现代绘画用对比强烈、颜色鲜艳、几何抽象的色彩去表现对象。现代景观设计师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用最简单的几何色块和最纯粹的色彩表现事物内在的冷静、理智和逻辑的平衡关系。2) 形式语言二:具有精神内涵的色彩。现代绘画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 对形、色、光和线的表达更加自由, 用强烈的色彩来强化精神的显现, 营造出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园林景观中, 要结合人们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情感及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 通过景观色彩表达出独特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涵。

法国建筑师古埃瑞克安 (Gabriel Guevrekian) 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 (见图2) 。园林位于一块三角形基地上, 由草地、花卉、水池、围篱组成, 这些要素均以三角形为母题元素进行组合。水池周围的草地和花卉的色块不在一个平面上, 以不同方向的坡角形成立体的图案。色彩以补色相间, 如植物所呈现的绿与红, 黄与蓝的对比。法国国旗的颜色———红、白、蓝被巧妙的用在水池的侧面和底面, 折射出人们的爱国热情。又如墨西哥景观设计师巴拉甘 (Luis Barragan) , 他从绘画及现实生活中提取色彩, 他的设计以色彩明亮的墙体与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强烈反差, 创造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心灵庇护所。他在设计中色彩运用大胆夸张, 尤其是后期的一些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如鲜艳的明黄、大红、桃红、海蓝、橘黄、紫罗兰等颜色 (见图3) , 而且毫不忌讳的大量运用各种对比色, 体现出他作品的独特特点。

2.2 平面构成的影响

1) 形式语言三:抽象的秩序。现代绘画摒弃了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 讲究理性的逻辑与内在的秩序, 呈现出一种冷峻抽象的特点。如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 追求抽象的有条不紊的秩序。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以强烈的直线分割, 构成一个秩序化的、灵活多变而又层次分明的画面。荷兰风格派及其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他们的绘画是基于几何形体组合的画面构图, 在纯粹抽象的前提下, 建立一种理性的、富于秩序的构图形式。蒙德里安的作品《构图》, 探索和发展出一种强调平衡跟秩序的“冷抽象”风格。现代景观设计在平面构图上受绘画的影响, 景观设计作品呈现出冷峻的抽象、平面形态的几何化、构成化、抽象化, 用简洁规整的线形组合表达出内在的秩序感。

美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形和秩序感, 多用简单的几何元素如圆、椭圆、方形、三角形等, 将这些元素进行重复, 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 植物也常按照网格规则种植。沃克1983年设计的伯纳特公园, 他用网格和多层的要素重叠在一个平面上来塑造一个不同以往的公园 (见图4) 。公园用规整的网状主路与45°斜交次路相叠合, 加上略低于路面的绿色草坪, 产生出具有强烈秩序感的“米”字图案效果。“米”字图案中穿插由方形小水池拼成的长方形水池带, 营造出一种节奏与韵律感。草地上散植的一些乔灌木, 在严谨富有秩序的平面构图上带来些许趣味性的变化。这一作品充分体现出现代景观平面构图抽象而具有秩序的特点。

2) 形式语言四:动态流动的平面构图。这种平面构图形式在保持内在秩序的基础上, 强调一种动态的平衡, 具有很强的形式律动感。这种平面构图方式借鉴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及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 几何方形的构图自由而奔放, 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旋转的或离心的动感, 形式背后隐含着内在的秩序。此外,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有机形体, 如卵形、肾形、飞镖形、锯齿形、阿米巴曲线等, 给设计师带来了丰富的形式语汇。各种有机形的组合使得景观平面呈现出简洁动态流动的特点。

美国景观设计师托马斯·丘奇 (Thomas Church) , 1948年设计的唐纳花园, 庭院以锯齿线和曲线相连, 肾形泳池流畅的线条以及池中雕塑的曲线, 与远处海湾的“S”形线条相呼应。整个平面构图自由流畅, 呈现出强烈的律动感。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 (Roberto Burle Marx) 的设计也常用有机曲线和几何形组合, 营造动感的平面构图。如他设计的奥德特·芒太罗花园 (见图5) 。

2.3 立体空间构成的影响

1) 形式语言五:开放的流动空间。立体派绘画采用多视点的叠加, 去表现三维或四维的空间。立体派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 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 以此来表达对象最为完整的形象。景观空间的处理也应该是多视点的, 园林空间应是由许多大大小小各具故事情节的小空间组成的一个连续的、开放的、流动的空间, 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 空间随着人的视点的移动而不断转换, 创造出一种流动的与众不同的景观空间和空间秩序。美国景观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1974年设计了罗斯福总统纪念园 (见图6) 。纪念园打破了传统纪念性园林的肃穆感。空间中没有设计视觉中心的主体空间, 而是利用石墙、瀑布、密树及花灌木等低矮景观元素围合出四个开放流动的主题空间, 代表罗斯福总统的四个时期以及他所宣扬的四种自由。各小空间之间以各具内涵的故事情节相互联系并依次展开, 整个景观空间是开放流动的, 营造出亲切而轻松的空间氛围, 并注重游客在空间中的参与性。2) 形式语言六:自由的组合与穿插。现代绘画最大的特征是抽象化, 但随着现代绘画的不断发展, 纯抽象的表达方式也日渐显得单薄无力。抽象主义绘画逐步向非绘画性抽象艺术转变, 极简主义、解构主义、观念艺术等新的现代绘画艺术形式不断出现, 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切入点。景观设计中出现许多新的空间表现手法, 如旋转、变形、变异、移位、叠加、减缺、包含、穿插、镶嵌、连接等。通常以规则几何体为母体元素, 再从空间的不同方位将不同几何体进行自由的变构组合与穿插, 打破空间的完全对称, 追求不对称均衡, 强调随机性、偶然性、不连续性。屈米 (Bernard Tschumi) 设计的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突出体现了这种解构主义的空间处理手法。设计中屈米对传统意义上的秩序提出了质疑, 不再按照以往的构图原理和秩序原则进行设计。他把公园分解成“点”“线”“面”的要素, 再将这些要素组成单个完整的系统, 然后又以新的方式自由的组合起来。他用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形的游览路, 来打破呈方格网状散布于全园的Folie所建立的秩序感, 同时也把公园中的10个主题小园联系起来。空间中各体系层次都以不同的几何秩序来布局, 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使得各要素之间形成强烈的交叉与冲突, 构成矛盾。形式语言七:元素的混合与拼贴。立体派绘画利用拼贴法把不同几何形体、不同色块及不同材料进行拼贴组合, 去探究二维空间中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表达问题以及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差别。到波普艺术时期, 拼贴法已被广泛使用和发展, 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元素被混合拼贴在一起, 以表达出对传统艺术的反叛, 显示出讽刺、诙谐、玩世不恭的意味。景观设计中拼贴法的运用可以是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域文脉符号的拼贴, 也可以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中独特的景观符号的混合, 或者是对不同类型的景观材料的拼贴等。园林空间以混合与拼贴的方法, 构成一个充满幻想、反叛的复杂空间, 空间呈现出片段化、零散化和混杂性的特点。查尔斯·摩尔 (Charles Moore) 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符号拼贴的大杂烩 (见图7) 。广场将意大利版图引入到中心水池中, 使用了不锈钢柱头的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 呈塔斯干柱式式样的喷泉, 墙面上更是有一对摩尔本人的喷水头像, 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的混合与拼贴, 表现出讽刺、诙谐、玩世不恭的意味。另外, 1979年玛莎·施瓦茨 (Martha Schwartz) 为自己家设计的面包圈花园, 是对不同材料的拼贴。花园中放置了96个经过防水处理的面包圈, 面包圈与严谨、规整的几何形构景元素拼贴在一起, 让花园在表达幽默、诙谐的同时, 也保持了艺术的严肃。

3 结语

现代绘画与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主义具有的“自否”精神, 使得现代绘画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新的艺术思想及形式语言源源不断的产生。现代绘画带给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的梳理与总结, 结合对现代景观实践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进而提炼出景观设计受现代绘画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七种形式语言。这些形式语言涉及到景观的色彩、平面及立体空间三个方面。对这些形式语言的总结与提炼,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挖掘现代绘画的形式语言, 并指导景观设计。现代绘画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优化进步当中, 新的形式语言层出不穷, 如何在今后景观设计中更好的从绘画艺术中提取形式语言, 怎么将这些形式语言用于景观实践, 相关的研究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深入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先军, 张丽梅.现代景观的语言学艺术探析[J].规划师, 2010, 26 (5) :91-96.

[2]陈星.试论西方抽象绘画艺术[D].保定:河北大学, 2007.

[3]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李顺庆.对西方现代绘画空间形式语言的思考[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2005.

[5]王向容, 林箐.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J].建筑创作, 2007 (3) :30-35.

[6]张剑飞.从现代绘画艺术看西方现代园林[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4.

[7]张纵.我国园林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与思考 (上) [J].中国园林, 2003 (3) :43-47.

c语言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第2篇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c语言课程设计的设计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及侧重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应能直接上岗,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改革。目前,我院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构建了实践教学三层次四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三层次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拓展、综合创新,四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和课外实践。“C语言课程设计”是我院信息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下一学期进行,历时2周,40学时。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2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制作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在信息类专业,可以开展微机组装、网站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局域网构建、单片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项目;在电子类专业,可以开展报警器、LED、门铃、家电组装等项目;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商品展示、产品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

2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3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性。项目“源”于企业,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选择的项目具有典型性、实用性。

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

评价特殊性。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及作业质量,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测评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方法。教师只有明确并抓住项目化教学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1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设计教学,经过多次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学生在具体实施项目中一般存在2个方面的知识不足: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前导课程在教学上受学时影响,很多教师对指针、结构体、共用体和文件基本操作的知识介绍不甚完善、系统,更难谈上辅以实例加以消化。对此,针对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利用4~6个学时,实施区别式的、辅导性的、实例化教学。

第二,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知之甚少,针对此情况,采用2个阶段实施有别于常规教学的补课行动。第1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利用2~4个学时,安排曾经做过项目且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现身介绍项目的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成的工作、项目验收及作业提交的工作等。在学生介绍中,教师穿插讲解,辅以点评。第2阶段为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2教学要求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做到以下3点:第一要做到“学有三备”,即:在项目实施前做好知识储备,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安全防备,项目结束时做好被评准备。第二要写好“三书一报告”。“三书”即每个项目组要做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一报告”即人人都要做课程设计报告。第三要做“四自”参与者。“一自”即自律,要求学生自觉履行学生守则和项目实施有关规则,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实施点名制度,若无特殊原因,有5次旷课者自愿以重修论处;“二自”即自尊,要求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学习规律、尊重项目组成员、尊重教师、尊重自己;“三自”即自信,要求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内容,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理性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四自”即自强,要求学生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和以往与课题项目组共同取得的成绩,用创新和超越的思想,做出比以前哪怕是前进一小步的事情。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好相应的工作,如做好项目整体规划、精心准备、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行为、为人师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分析、精点评等。

33项目实施进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不能生搬硬套地利用一个时间标准,又不能影响项目实施的整体进程,因此对时间的灵活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值得商榷的。

34明确项目内容,帮助学生立项立项首先要审题。当学生拿到项目列表时,最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提醒学生审题。审题恰当对学生以后开展各项工作是关键。审题时,学生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长、缺处,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是说审题就是学生自己审自己完成该项目有多大的能力,有没有信心。只有学生明白自己,才可以避免以后实施项目过程中走弯路。同时既要建议学生在组建项目组时,考虑所在组的其他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又要尽量避免使被学生认定的差等学生没人愿意与其组合,而成绩好的学生又抱团的现象发生。

根据近几年带课程设计的经验,关于如何合理选择项目,建议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下4个因素,协助学生做好选题:

规模。项目规模太大会影响项目的完整性,项目规模太小难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难度。项目难度一定要适中,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能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实用性。项目的选择应该是现实世界真实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实用性。

从语言到设计 第3篇

关键词:语言;思维方式;设计

语言分为语音和文字,从文字起源上开始考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象形文字(表意)和拼音文字(表音)。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有华夏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圣书字”(hieroglyphic)这三种,它们都是象形文字[1]。但由于后两种文明发生了断层,导致他们的文字被拉丁文字同化而演化成了拼音文字,直至演化成今日我们所见到的欧洲的绝大部分拉丁语系的文字。汉语则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级语言。

语言跟设计有什么关系,首先得从语言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开始说起。人类在混沌的进化时期,语言与思维的产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是反映思维方式的一种直观标识。通过研究东西方语言的不同特点,研究它们的差异,我们可以将东西方思维方式进行对比。昌希·莱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机器,它能给各种物体和各种性质做上记号,并引起思想的连锁;单凭感觉的印象,思想连锁觉不能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进行到底[2]。这说明了语言跟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具有固定、积累、交流思维成果的特殊功能,有可能实现更高级的概括,达到一级抽象,二级抽象。因此,语言刚一出现,立即就成为推动人类思维认识能力向前发展的重要杠杆[3]。

1语言与思维方式

1.1拉丁语系

拉丁语系的文字是由字母构成的,理论上可以组成一个数据庞大的单词库,再由这些单词构成数据更庞大的简单句和复杂句,然而实际上,它每构成一个新的单词,都需要所有人去重新认识,即学习。拉丁语的单词词汇虽然数量庞大,比如英语在丘吉尔时代已经拥有了上百万个单词,但实际上能熟练掌握以及常用的单词却仅有三万个。从语法结构来说,因为词汇量多,所以句子的逻辑性必须要强,前因后果线索明显,叙述必须是层层递进的而不能有跳跃。最为明显的就是从句系列,无论是定语从句还是状语从句,它必须有被修饰词,或指向先行词,这个逻辑关系是肯定的,唯一的。

正是这种特殊的语法结构造就了欧美人那严谨而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即世界只存在“是”和“不是”,没别的意思。无怪乎他们能想到以“1”和“0”为基础的二进制计算机语言。这种逻辑鲜明的语言反映的正是西方国家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1.2汉语

我们的汉语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高级的文字。首先我们常用的汉字量通常只有三千到四千,但我们几乎可以用这几千个汉字组合创造出涵盖全宇宙信息的词汇,只要掌握了这几千个汉字,我们可以掌握全宇宙的物质的名词信息,但拉丁字母则不同,它将创造出数十万个全新的单词,要掌握同样的信息,他们將要学习数十万个全新的单词。可以这样说,汉字的兼容性非常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汉字,能代表许多信息。比如“一”,它可以代表数字数量上的一,也可以表示排序上的第一,还可以表示道教中的天地万物的初始。

因此我们的语言反映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它包含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2思维方式与设计思维

以上我们知道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虚”和“实”之间。这个差异对于设计思维有何影响呢?这就好比在说话时,西方人用他们的语言描述一个物体是具象的,而我们描述一个物体则是抽象的,同样是“虚”和“实”的差别。中国传统设计哲学以礼治贯穿始终,社会文化和教育是以诗书礼乐作为根基的,在此基础上理所当然形成了以温柔敦厚,和谐圆满为审美理想的古典主义文化模式。古希腊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他们见多识广。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而海上生活的冒险性质,又易于培养人民的独立性和平等观念。所以与中国的“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西方更强调的是人自身。古希腊哲学强调的是“人本主义”。因此,我国古代的设计往往是讲究对称和阴阳平衡的,例如我们的建筑和建筑规划布局,集阴阳之气,日月精华,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的设计一般是以人为根本,历来惯于在共性中追求个性,推陈出新,强调人能改造自然,大自然应该按人的想法去发展。

3设计文化背景的差异

设计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文化是设计底蕴的基石,设计也是文化得到弘扬的一种手段。设计与文化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而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语言的深刻影响。西方国家的语言注重逻辑,善于推理,凡事刨根问底,有冒险与探索的精神存在。西方的拉丁语系的特点导致了他们凡事讲究公平,热衷于民主,追求自由与开放,忠诚与高贵并存的文化特征,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索精神引发了工业革命,继而对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渐将设计从贵族阶层转向平民,从华饰到实用;而我们的汉语是圆滑模糊的,往往只能领略大意,甚至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古代,汉语是追求端庄与威严的,是不可亵玩的,同时,由于封建社会是君主集权制,社会上很多活动都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包括设计——在当时属于工艺美术。由于保守的思想,固守的文化传统,很遗憾我们在设计这一块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4小结

经过层层推论,我们可以得出,语言与设计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汉字是单音节的,说话是一字一句的,说得再慢,其大意都可以传达;但西方人不一样,他必须很快说完一长串的句子,前后连贯起来才能完整表达一个意思;当我们在描述一件物体时,我们只能描述其大意,而西方人则能描述一个立体的形状,这就是在设计领域我们落后于他们的秘密所在。

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形成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而影响到作为创造性活动的设计。虽然由于拉丁语系更注重于逻辑,以及西方人长期以来建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使得他们的设计这一领域略优于我国,但作为最古老的国度之一,我们的设计文化同样是源远流长的,论及其设计文化底蕴,我们比彼有过之而无不足。我们应当从大局出发,好好把握东西方设计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扬弃各自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1]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736.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研究 第4篇

一、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

(一) 后工业景观

后工业景观是指对工业遗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或者重建等活动行程的景观。主要包括后工业旅游、后工业景观园林、工业建筑改造、工业遗产再利用与保护等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渐渐的将这一概念简化对景观中园林的改造和重建, 形成一种后工业文化创意、商业景观、居住景观或者工业景观公园等等, 设计的人员一般为专业设计风景园林的人员。

(二) 设计语言

设计语言作为一种设计中的交际工具, 能够让人类通过语言来传递、表达设计者思想的工具和符号。主要包括语法和语汇两个部分, 但是却不包含声音的传输方式。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园林设计语言、建筑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等等。

二、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研究

(一)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发展

对于建筑设计语言早在18世纪就有专门的学者进行研究,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其中《古典建筑语言》《现代建筑语言》和《后现代建筑语言》中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而景观设计语言要比建筑设计语言出现的时间要晚, 大约是在19世纪才有学者开始进行研究。其中, 景观语言大会的建立就为景观语言的设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景观语法》《景观语言》和《景观文法》等等成果中形成了具体的理论体系。

还有其他的语言设计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包括模式语言、空间语言和城市语言等等。在《城市建筑》《空间的语言》和《模式语言》等等文章中还对这些语言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二)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语法

1.语法概念

语法所包含的是语言中所有形式的结构规律, 包含造句的规律、词语的变化规则和词语的词的构造。而景观语法中具有很明显的抽象性、描述性和普遍性, 在景观中的语法也就是指景观中空间所有事物之间的规则关系。

2.场地结构

景观中的场地结构构建秩序的主要方式包括等级、序列、轴线、分层叠加和格网等等。其中格网的方式是将景观中的各个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基准面的形式。分层叠加是将景观中的文脉演变成一些图层, 再将这些图层进行叠加。轴线的形式是将轴线两侧的景观使用平衡和对称的方式进行编排。

3.空间关系

首先将景观空间中的景观元素进行有机的整合, 让空间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和新的关系。主要的组合方式一般由合并、拆分和嵌套等等。其次, 要设置空间的边界, 一般情况下会使用矮墙、绿篱等界面来形成一种封闭或者隔离的形式。最后要将空间中的景观元素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种新型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序列。

4.协调尺度

协调尺度的时候主要是将物质本身和空间的尺度进行协调, 从而让空间的尺度能够更加具有舒适度。

5.融合新旧

新旧的融合是要将旧的元素合理的融入到建设完成的新建筑中, 还要让新融入的元素能够有效的反应历史, 这样才能达成融合的目的。

(三)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语汇

1.语汇概念

景观与会具体来讲就是语言表达中的符号, 能够有效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分离性与具体性。

2.场地的语汇

后工业景观语汇中具有丰富工业文化和工业信息的元素就是场地, 也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场地的类型来让景观的设计更加具有现代性和塑造潜力。例如在自然水体的设计中就应该将其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成为景观中的活动设施和节点。

3.建筑物与构筑物

在工业景观中的建筑物中, 保存较好、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要进行保留, 保存水平较差的建筑物要进行全面的改造和修缮。对工业景观中的构筑物, 例如井架、烟囱、冷却塔等等要很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缮或重建。

4.生产设备

很多景观中的生产设备, 例如钢铁厂的高炉, 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进行继续的使用, 就可以将其进行修缮, 如果设备还要在其他区域进行使用, 就要将其进行拆解之后再运输到使用的区域。

5.小品

在景观中的雕塑和标识都属于小品中, 雕塑和标识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工业建筑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一般都会进行保留, 让整个的后现代工业景观更加具有历史感和灵动感。

综上, 随着我国工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会涌现更多的后工业景观, 所以对这些后工业景观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设计成为了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 在发展的阶段中, 应该对设计语言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才能让我国的后工业景观建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工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后工业景观不断涌现,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 很多的后工业景观中缺少设计的内涵, 只注重表面的形式。所以本文对后工业景观设计进行语言研究, 来让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理论和实践达到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余丽娜.后工业的景观更新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蔡鹏飞, 王永华, 范义荣.城市后工业植物景观设计浅析[J].北方园艺, 2012, 09.

[3]宋兆娥.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方式与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程序设计语言 第5篇

一般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计算机唯一能理解和直接执行的程序语言。机器语言不直观,编写难度大,易于出错,调试、修改繁琐,但执行速度最快。机器语言是最低级的程序设计语言。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将机器语言“符号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汇编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特点:比机器语言程序更易于编写、检查和修改,也保持了机器语言编程质量高、运行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少等优点。但汇编语言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差。汇编语言也属于低级语言。

3、高级语言

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RTRAN、PASCAL、C、C++、JAVA等。

语言运用创新题设计 第6篇

设计一:

如今,广告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艺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好的广告语就是品牌的眼睛,对人们理解品牌内涵与价值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请欣赏下面三则广告词,从中任选一则并分析其创意的妙处。

(1)只有暂时的领先,没有永远的落后。(台湾学生升学考试前后的公益广告)

(2)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推销奶粉广告词)

(3)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某家钟表公司广告)

思路探究:

本题超出了以往单纯让考生拟写广告语的考查形式,围绕每则广告语的独到之处,让考生赏析。考生应首先找到赏析点,进而挖掘广告语简洁凝练的语言外衣下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1)它通过“只有——没有”“暂时——永远”“领先——落后”的鲜明对比,抓住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一方面劝勉优秀学生戒骄戒躁,另一方面鼓励后进生不泄气、迎难而上,富有哲理。

(2)许多广告往往喜欢用纯正、正宗来表明自己产品的质量。这则奶粉广告要突出的也是一个“纯”字,但它别出心裁地避开了这个熟而又熟的“纯”字,而是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前一句“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明光是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洁,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想则回味无穷。

(3)运用反衬手法。一、该表畅销全世界(“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二、即使坏了,到处都有他们的维修人员,不必担心;三、该表质量上乘,各地维修人员没事干,说明该表根本不会坏(“闲得无聊”)。

设计二:

德国前国防部长舒尔茨先生,出身贫寒,年轻时候当过泥瓦匠。他学历虽然不高,但名言却留下不少,在德国人民中传为佳话。他担任国防部长时,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你认为做国防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 舒尔茨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不头晕。”在场的人听了,不由得鼓起掌来。人们认为他的回答充满机智,同时又巧妙地回击了他人的讥讽。请你作以简要评析。

思路探究:

本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强。题目提供资料文字信息较多,考生需要过审题关和提炼关。

审题关,应充分重视题干中“人们认为……,同时又……讥讽。”这句综合评价语句,依据其所提示的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提炼关,应在充分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准确提取出“核心信息”及“核心词”。其中,“核心信息”应该是记者的调侃和舒尔茨的问答交锋过程,“核心词”则围绕着“共性”和“高处”。

(1)他的回答言简意赅,一语双关。做泥瓦匠,高空作业,居高不晕才能干好活;做高官,大权在握,要高瞻远瞩,头脑冷静,不忘乎所以,才能控制好局面。前者如实描绘,后者引申比拟,逼真贴切。(2)他不仅巧妙地利用自己低微的出身,用幽默的话语道出了做人与从政的真谛,使人感到泥瓦匠与政治家同样不易,都是高尚的工作,而且还暗暗地讽刺了那些以出身论英雄的世俗观念。

设计三:

请参照下面示例,针对划线处的重点内容,进行仿写。

示例:

经典: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

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颠覆:百见不如一闻。

解读:只是眼睛看见的不一定都是真相,往往与别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更能得到真知。

(1)经典:人穷志短。

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意思是说人的处境困厄,往往志向也就不再伟大了。

颠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求人不如求己

出自《文子•上德》,意思是说凡事仰求别人,还不如自己去努力。

颠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探究:

本题应该属于仿写中开放式题型,即提供完整例句,要求形似,内容依材料完成。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

(1)(颠覆:人富志短。解读:饱暖思淫欲,人们富足之后往往就没当初那些美好的理想了,反而很容易丧失进取的心。)

(2)(颠覆:求己不如求人。解读: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所以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只把握最关键的核心环节,而把绝大部分工作委托给别人的策略,才更容易成功。)

【作者简介】

苑子轩,高级教师,供职于辽宁省锦州教师进修学院。

谈服装的设计语言 第7篇

这是一个品牌消费的时代,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追求已经不再是满足实用的“实物产品”, 而是一个既能满足实用需求, 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品牌产品”。设计语言表达是服装品牌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要分为外在语言和内在语言两种。外在语言包括服装的造型语言、材质语言、色彩语言和工艺制版语言等;内在语言则是蕴涵在服装中的灵感、情感、思想、价值观和精神境界, 它不仅是服装个性、风格和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服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灵魂保证。

一、服装品牌设计的外在语言表达

1. 服装造型语言

造型是依据物体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再创造, 产生新的物体形象。服装造型就是对人体着装的再创造, 运用美的原理和法则将点、线、面、体等要素分别组合的设计过程。服装造型作为服装设计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款式设计, 同时也涉及面料、色彩、结构等的和谐设计。完美的造型是服装功能性与装饰性的有机结合, 是服装的总体效果与局部细节统一构成的理想整体。服装的造型过程实质上是将设计意图物化表现的过程, 是将服装物质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对服装款式和装饰材料的选配、组织、整形和外观处理, 使之成为服装样式有机的构成体, 进而呈现出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服装。

2. 服装质材语言

各种风格的服装材料既能满足服装的造型需求, 又能满足服装的美感呈现。同时功能性服装材料的出现又使人们在穿着的机能上感到越来越舒适, 时下正在流行的天然棉、麻、毛以及各种混纺、化纤和莱卡等面料, 就为各类消费者提供了表达和展现自我的多种选择。

近年来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天然纤维面料有流行的彩棉, 此外天然纤维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印染整理, 也出现了质的变化。如磨毛整理使产品手感细腻, 水洗生物酶整理使触感柔软, 深层整理使织物防水、透气、防皱防缩, 从而使天然纤维达到穿着舒适、抗菌、抗紫外线、消毒、防蛀等功能, 是面料发展备受关注的趋势, 它们也丰富了服装的材质语言元素。

3. 服装色彩语言

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第一要素, 也是产品市场定位的

要特性标志。它可以锁定一个品牌对象的年龄段、消费群、欣赏偏爱、市场范围等, 而通过图案色彩的辅助更能突出其文化的倾向性, 无论是民俗的, 还是传统的;古典的, 还是现代的;流行的, 还是时尚的;东方的, 还是西方的等等, 都会成为服装色彩语言最好的补充, 也更增加了视觉联想的丰富性与广博性。

随着衣料文化的发展, 色彩同各种不同质料、不同织纹的纤维或非纤维制品结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色彩情感与表情,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衣生活文化。虽然日常的衣物在形态上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局限, 但在色彩的变化上却有着极大的自由性, 它影响了着装的整体印象。而能准确定位、组织和运用色彩语言, 就成为设计师展现服装内在丰富性的必要手段。

服装的款式、材料与色彩图案的完美结合是服装外在语言表现的良好状态, 但这只是设计语言表达的第一层, 是属于美的形式技巧的构成部分。它最有可能在作品完成推出后被很快抄袭、模仿和翻版, 而掌握此部分的技巧原理也并非难事。但, 当具有了服装设计的内在精神意蕴, 并通过形式语言进行得体的外化表达, 其深意才是难以学来和复制的, 设计因此而更加拥有独特的风格、韵味和灵性。

二、服装品牌的内在语言

前人云:“实做则有尽, 虚做则无限。”在服装设计中, 创作构思是虚, 形态表现是实;抒发情感是虚, 反映生活是实;内在精神是虚, 外在形象是实;空间是虚, 造型是实……。艺术创作往往来自于内在的情绪感受、情感充溢和生活经历所引发的感触, 由此而产生创作的意象, 经过提炼与升华用恰当的形式语言传达出来, 便成为内在语言的表现。服装品牌的外在造型、颜色、材质虽然是实, 但内在灵感、情感、价值观、精神境界等所谓“虚”的部分最终是必须转化成前者, 才能让消费者感知和欣赏。

1. 灵感表达

灵感是设计作品最独特创意的来源。它可以是事物本身或由此而联想到的人、事、物等等, 当我们一旦获得了灵感, 就会形成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与表达欲望。

在2006年Dior春夏时装发布上, 顽童Galliano从1960年的嬉皮士与朋克风中获得灵感, 并将二者进行大胆地混合搭配, 让人们看到由此而引发的大量丝绸衬衫, 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摩登裙子, 灰色和象牙白紧身及膝裙子, 配合着蕾丝胸衣和紧身夹克套装的组合运用等呈现……;而在模特们的妆容上, 则被画上充满个性的——暗色唇彩、极细极长的弯弯眉毛、上眼睫毛裹上浓浓的睫毛膏、下眼线则以白色来制造出让眼睛变大的错觉;而压低的小帽、贴着脸的微卷蓬松金发、都在似笑非笑中张扬和透露着调侃的味道。

创意灵感在我国服装设计品牌中, 也有着很好的实例, 如女装品牌“天意”。它通过天然布料“莨绸”触发灵感, 尽情地诠释着朴素而诗意的味道。“天意”总设计师梁子曾说:“八年前偶然发现一块从未见过的布料, 正反两色效果奇异。一面如黑陶, 一面如商周甲骨残片, 手感很饱满, 感觉神秘而玄妙。几经周折, 终于知道这就是只听传说难得谋面中的‘莨绸’”。而“天意”品牌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平和、自然、典雅、浪漫, 也找到了最好的外观表现语言。

2. 情感体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刺激的反映, 是对客观现实与自己关系的态度体验。在人们对服装感知的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喜爱或重不喜爱的态度, 同时也就伴随着愉悦或无所谓以至于厌恶的情感体验。服装设计师的情感表达在创造过程中有着多种多样体现方式, 有表现心理喜悦、快乐、痛苦、压抑的, 有体现性格的反叛、另类、温婉、沉静的, 也有反映风格的含蓄、高贵、简洁、幽默和情绪热烈、激昂、平和、戏谑的……

服装品牌中情感的表达无疑是占重要地位的。如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日本设计师KANZO N, 他所展现的无所不在的花卉图案、极富想象力的搭配方式、舒适自由的穿着感觉、带有国际色彩的设计思路, 都通过作品传达出轻松、快乐和不羁的情绪, 使KAN Z O N以浓郁的异国情调震撼着消费者的情感。而象征高贵的夏奈尔, 她塑造了女性精致、优雅, 又略带忧郁的形象, 她所强调的流畅廓线、舒适质料、实用款式、娴美态度, 都体现了她对内心从容、坚毅和温婉自尊、气定神闲女性的赞美, 她那欲言又止、内敛而深藏、既柔且刚的自信情感通过服装被恰到好处地表达着, 难怪她的服装被奉为世上女子衣橱中必备的衣装!至于离径叛道的维维安·维斯特伍德, 则通过她服装中肆无忌惮地挥洒, 宣泄着她对世间愤怒、轻蔑和嘲笑的情绪, 在情感表现中怪异而让人惊诧。

而我国男装品牌“卡宾”也因敢于呈现当今男性积极求索的情感和欲望而备受瞩目。它的特点是巧妙地将突破与传统融合在一起, 坚持着一贯的舒适原创, 致力于提供感性、前卫、自由的气息, 呈现着男性激越、放旷、渴望丰富和温情的深层内心。标志性超酷黑色有了更多非常规线条的装饰, 窄身的版型放“宽”了尺度, 带来更多的阅历成熟和坚定稳健的情感诠释;而休闲西装更是通过显现丰富的材质和电脑刺绣精致的图案以及手工缝线的粗犷装饰……, 极尽颠覆着原有观念中男装刻板和坚硬的印象, 为该品牌注入了柔情和温馨的元素。

3. 服装品牌的思想、价值观传达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 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等, 在心中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这种主次的排列, 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和价值期望、态度与行为等心理基础, 这同样也反映在设计师对设计语言的诠释上。

谈到品牌的价值观, 不能不说我国女装的著名品牌“白领”。它的文化内涵一直以人文关怀为重要特色, “为生活而设计”是该品牌所一直提倡的价值观。它在2003年推出了“生活方式店”和“新生活方式”, 从店面装饰、园艺布置上的各种细节语言上都体现了“生活”两字的温馨和生机盎然。在“生活方式店中”, 为“白领”的消费人群提供了相应有品位的新闻资讯快递以及国内外的生活杂志、超大屏幕的等离子电视等等;另外在卖场内部还设立一个精致的服务吧台并免费向顾客提供红酒、甜品、巧克力等休闲食品;而在试衣间则根据“白领”风格的三个不同定位服装分为三种不同形式, 他们力图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向消费者传达生活原本是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 只要你用心设计、用心创造、用心感受……。

4. 服装语言精神境界的表达

品牌设计语言精神境界的体现是一个品牌的核心部分。属于品牌文化的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品牌的内蕴, 还代表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与精神层面。

日本时装大师三宅一生在设计语言的境界表达上是世界舞台上堪称是领军人物。他创立了著名的ISSE Y品牌以其充满艺术韵味和独具东方魅力而著称。从东方服饰文化和日本哲学观念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与形式之美结合成为其特色之一。三宅一生借鉴东方制衣技术以及包裹缠绕的立体裁剪技术, 创造出无数让西方设计界震惊的作品。他说过这样的话:“衣服穿在外面, 但必须用心体会。”他的设计流露出东方的“禅意”, 作品空灵、富有艺术性, 清冷、出尘的意境更是他留给观者和穿者的想象力空间和享受。在超越了服装的既有形态基础上, 独创出超越形体、约束和呆板的褶皱服装, 而在其中又不乏新科技与新材质对传统设计的突破。他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了简便、轻质、易保养、免烫的三种褶:Splash、Twist和Pleatlease。他的作品至今流行于全世界, 张扬着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精髓, 作品中“形”与“神”、“虚”与“实”、“气”与“韵”的表达, 已超越出普通的设计语言, 而自成境界了。这也确立了他无可替代的国际地位。

我国“例外”品牌它整体格调提倡质朴的精神, 没有夸张的外型和炫目的艳光, 在简洁含蓄中又兼具着书卷气和浪漫美感的表情。在色彩、款式上韵味延绵, 不嚣张却相当有力度, 为紧张、繁忙的都市女性带来了一份切身的关怀和自尊、对自信的肯定。在主调为灰的含蓄中透露着沉静与深远, 在悠雅中显现着沉稳与安适, 如恬静淡然的一杯好茶, 纯净、清丽的水中荷莲, 它成为生活在喧嚣世界里的时尚知识女性犒赏自己的一份难能可贵的惊喜。它向我们陈露着冷静清醒的内心, 是一种外表含蓄, 内里柔韧的历练过的美。她将设计师的个性风格和精神灵魂融入在品牌设计的细节之中, 成就了它在我国女装中的特别与独特, 犹如它的名字。

六、结语

总之, 设计语言的表达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 是层次丰富、阶梯递进的, 同时更是全面立体的。无论是服装的品牌设计还是产品设计, 只有脱离了简单的外在形式拼凑, 让形式语言真正传达丰富而有意蕴的内在, 品牌的个性与风格实现才会成为可能, 品牌和设计师作为名副其实的时尚领航者才不是空话。而至于如何可以使品牌和产品呈现某种境界与韵味, 则要靠对设计语言的千锤百炼和不断烈焰淬砺了。

摘要:服装设计不仅是物质形态设计, 更是文化意蕴设计和内在象征的外化传达设计。单纯形式元素组合虽然会拼凑出一时“好”的服装, 但要想使品牌或产品表现个性并具有鲜明风格, 保持深入人心的长久生命力, 必须要有体现内涵意蕴和吸引消费者价值需求的设计语言呈现。如此, 设计语言的表达才会是丰厚、深沉和完整的。只有更好的传达出内在意蕴, 设计语言的表现才不再是拼凑、粗陋和生硬的。

关键词:服装,外在语言,内在语言,风格,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东浩:中国服装.服装面辅料及服饰.北京:中国服装出版社, 2004 (1) , 64

[2]刘妍:中国服装.潮流解析.北京:中国服装杂志社, 2007-5, 121

[3]程丽丽:时装.我们爱过的偶像——玛林.黛德丽.北京:时装杂志出版社, 2004-04, 91

[4]陈彦星:中国服装.“天意”静听天籁写意人生.北京.中国服装杂志出版社, 2006-1 (下) , 78

[5]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6, 156

[6]王玉:流行服装夏奈尔.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4-1, 36

[7]俊子:中国服装.“生活方式店”和“新生活方式”.北京:中国服装出版社, 2003-7 (下) , 60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探讨 第8篇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编程能力, 更体现在引导学生实现问题求解思维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同时, C语言程序设计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核心目标, 但仅靠教师讲授是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 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

2 教学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高等院校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有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掌握一般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调试程序 的能力 ,以及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1]。目前 , 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偏低, 学生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出现了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 甚至逃课的情况。除此之外,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情况的参差不齐, 导致教师对教学进度和上课节奏难以控制以及学生合作意识薄弱, 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

3 实施方案

3.1 课程定位目标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定位目标为: 摒弃C语言课程只以讲述为主的落后面貌, 以应用为背景, 以程序设计方法为核心, 以数据结构为主线, 以培养能力和提高兴趣为目标, 变应试为应用, 把C语言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 不再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范, 而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法, 重视在新形势下的新方法和新思想的传授, 把程序设计领域最新、最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C语言中, 着重培养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 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设计方案

3.2.1 设置优质 C 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 才能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目标的转化[2]。教学上要以应用为背景, 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力争从实际问题出发, 通过案例逐步引出相关知识点。案例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 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使学生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加大程序的编写规模, 目的是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避免教学实例不实的设计。下面以猜数游戏教学案例为例, 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如下:

(1) 利用这个案例讲解多分支结构和条件选择语句

编程由计算机设计一个1到50之间的数字让学生猜, 如果学生猜 对了 , 则计算机 给出提示 : right! ,否则给出 提示 :wrong! , 并告诉学生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 然后结束游戏。要求每次运行程序时计算机所给出的数是不一样的。

(2) 利用这个案例讲解循环结构

如果学生猜对了, 则结束游戏, 并在屏幕上输出学生猜了多少次, 以此来反映学生猜数的水平, 否则计算机给出提示, 告诉学生所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直到猜对为止。

(3) 利用这个案例讲解在循环结构中加强循环测试条件

要求学生最多可以猜10次, 如果10次还没有猜中的话就结束游戏。

(4) 利用这个案例讲解循环的嵌套

学生最多可以猜10次, 如果猜10次还没猜中的话, 则停止本次猜数, 然后继续猜下一个数, 每次运行程序可以反复猜多次数, 直到操作者想停止时才结束游戏。

通过上面这个教学案例, 将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嵌套结构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做到知识点之间的环环相扣、融会贯通。

3.2.2 增强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

选择优秀的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案例给学生阅读, 帮助学生领会别人的编程思想。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初期, 对C(上接第28页)

语言的编程能力较弱, 不打击把别人好的C语言代码记录下来, 运用到自己的程序设计之中。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除了编写代码, 程序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初期的学习者, 还是高深的程序员, 都不能保证编写的代码正确无误。如何能快速准确地调试程序也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3.2.3 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 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作业和编程训练, 教师要实时动态跟踪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运用电子教室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编程进度。采用电子教室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有下面几点优势。

(1)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 更加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2) 有利于发挥教师 的主动性 , 便于教师 参与和操 作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 课堂时间的管理更精确 , 间接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

3.3 考试设计方案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都是由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决定课程成绩, 这就出现了大批平时不认真而是通过教师考前画重点、突击复习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学生能轻松通过考试, 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试, 把工夫都用在死记硬背的内容上, 以获得高分。诸如此类的现象, 显然与能力培养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必须彻底废弃“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2]。在一定程度上 , 考试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案, 即将平时20%+期末80%的成绩考核办法更改为平时60%+期末40%的成绩考核办法, 甚至可以进一步增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的构成不仅仅由学生的出勤率决定, 可以增加大作业及小作业, 平时成绩由大 作业、小作业、出勤率决定。 通过上述成绩的考核办法,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最终成绩期末试卷成绩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而是由多个考核成绩复核而成, 将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叫做累加式的课程考核办法。

4 结语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考试方法, 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在老师深入思考“教什么、如何 教”的问 题的同时 引导学生 从“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定位目标、教学设计、考试设计3方面说明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施力争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籍设计艺术语言刍议 第9篇

书籍设计的印前工作, 必须制定装帧与内容相得益彰的设计方案, 使开本、装订、材质、工艺、印刷、版面等设计环节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装帧设计是图书价值升华的手段之一, 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具备以下要素:一是图书的形态要与内容相符;二是图书的开本和版式必须与读者的生活形态相符;三是经济、环保原则, 不盲目追求奢华, 选用物美价廉又适合图书内容的纸张印刷;四是在成本预算范围内使用新式材料和工艺, 体现现代气息;五是激发创意, 在外观上创造与众不同的亮点, 博取读者购买欲。

书籍设计是一家出版社文化品位乃至民族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书籍设计需要与时俱进, 美术编辑在设计过程中要专注现代设计“三性”:一是前沿性, 当代的书籍设计, 要使读者感到书中传递的是新知识;二是竞争性, 图书既是文化产品, 也是商品, 是商品就有竞争, 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得有满足读者需要的品质和优势;三是国际性, 书籍的形式与精神要有国际“范儿”。

书籍设计要将图书内容气质体现出来, 要在以下六个艺术语言下足功夫:

一、空间的塑造——形态语言

图书的形态是图书的基本构架和呈现方式, 包括开本和装订方式, 由成熟的制作工艺来完成。传统图书形态绚丽多彩, 有卷轴、经折装、蝴蝶装、线装、包背装、扣式函盒装、抽式木匣装等, 这些装订方式与文字的发展演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

书籍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 要善于对空间进行塑造。书籍的空间与其他艺术品不一样, 不仅有静态的三维空间, 还有无数读者参与的动态空间, 而动态空间最能赋予图书生命状态。对图书形态的设计, 首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构思, 根据读者对象的职业、年龄特征制订装订方式, 让读者在展开、翻阅的过程中体验动感阅读的乐趣。

传统形态语言, 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征。在现代的装帧设计中, 特别是民族及古籍读物, 要充分利用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形态语言, 如卷轴、函盒等装帧方式,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的图式秩序, 让传统韵味焕发新气息。吕敬人先生说:“‘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新型形态语言, 能凸显着时尚符号和个性化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使当今的书籍装订方式、材料及工艺空前的丰富, 提供了空间塑造的无限可能性。比如一些高档图书可采用打孔、镂空工艺, 一些休闲图书可采用斜面切口的方式, 一些少儿图书可采用展开立体式纸塑, 等等。个性化的形态设计, 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玩味, 能与读者产生互动, 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师绞尽脑汁发挥创造力。

二、触觉的体验——材质语言

书籍设计选材, 不仅是给读者的视觉感受, 更是给读者的触觉体验, 同时也能提升图书内容的精神气质。一个有追求的书籍设计师, 一定是把对材质的考量视为美的创造。

书籍设计材质的品种, 远远超出了图书使用的需要;很多材质的品质, 远远高出阅读的需求。在设计的选材上, 感性与理性要充分结合, 一流的设计师, 决不是一味地追求奢华, 而是选择合适, 愿意把精力、创意用在不同材料、工艺的混搭上, 产生令人惊奇的感官效果。

选材的要求, 除了遵循贴切内容原则外, 还应该遵循主次相辅的美术规律。比如粗制沉稳的材料为主体, 则以光鲜亮丽的材料来点缀;软质材料为主, 则以硬质来提神。

在人们享尽了各种豪华物质的今天, 很多书籍设计师愿意把选材方向回归到原始, 利用面料和纸张的纤维, 手撕或模切的方式, 留着自然的须边;当下流行的则是无胶书脊, 裸露锁线的原始形态。这样原始触觉肌理, 能让读者感到淳朴、轻松的快感。

三、视觉的碰撞——色彩语言

色彩是刺激人们视觉感官的首要因素, 书籍设计的色彩, 是图书与读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拨动读者的心弦, 影响读者的情绪, 因而书籍设计必须将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来经营。

不同的色彩, 能给予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暖调子的色彩给人有热烈、奔放、温馨、警示的感觉, 冷调子的色彩给人以轻松、平静、严肃的感觉。有一定灰度的色彩, 则能给人一种温和、亲切的感受。

书籍设计的色调选择, 应该受到内容的约束, 设计师要“随类赋彩”来渲染图书的内容, 如带有浓郁商业内容的图书, 色彩设计应该强烈, 像摇滚一般的狂热。大部分的图书, 将被读者反复地翻阅, 则应设计成像曼妙旋律般的轻松、温和的灰色调, 让读者不至于视觉和心理的疲劳, 耐人品味。这类图书考验的是设计师整体修养, 设计师要通过色彩对原著再创造, 通过概括、调和、搭配营造格调和意境, 与读者情感碰撞。

中国画的布局讲“计白当黑”, 即留白和落墨的形状位置同等重要。美术设计有同样的原理, 书籍设计是方寸中的工程, 每一块色彩的分割, 都要十分考究、准确, 包括它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色度, 是否到位就在毫厘之间。黑白是两个极端单纯的色彩, 也是书籍设计应用最多的色彩元素, 经营好黑与白的形状位置, 哪怕只有这两种色彩语言, 同样富有韵律和神采, 其中的黑可以转型成其他色彩应广泛用于书籍设计中。

四、联想的游弋——装饰语言

在我国美术史中, 一直并存发展着具象与抽象两大装饰造型手法, 装饰在美术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艺术感染力影响巨大、深远。

书籍设计中同样有具象与抽象的两类装饰语言, 具象装饰是图书内容的一部分, 是内容的解说或补充, 如文学插图、书眉等, 尽管有一定装饰意义, 但不是主要目的。抽象的图式称得上纯粹的装饰语言, 这是书籍设计师才情发挥的舞台。

抽象装饰语言设计的方法, 一是通过设计非任何意义的图形 (点、线、面) , 二是通过对字体或具象图形局部的剪切、加工, 再经过一定秩序的排列组合, 形成一定韵律美。抽象装饰可以设计在书籍的整个版面中, 也可以设计在书脊、切口、封面等任何位置, 只要达到美观的效果。

抽象装饰语言设计具有隐喻性, 往往通过视觉形式来传达某些难以言表的意味、情绪和气氛, 驱使读者去联想、补充和体味, 游弋于想象的空间。

五、品读的聚焦——字体语言

文字是构筑图书内容信息的载体, 也是图书核心价值的载体, 读者购买图书, 最终目的是品读图书的内容, 将视线聚焦到一个个文字上。

字体同样要作为重要的艺术语言来设计, 一笔一画的弯直、粗细、大小, 字体的奇正巧拙都体现着字的性格。中国古籍一向非常重视字体设计, 宋代的木刻印刷是由善书之士刻制底版的, 其艺术水准为历代艺术界所推崇。

文字大都出现在封面和正文, 两个地方的字体设计, 有着各自的设计要求。封面文字因较少, 要当作图形来设计, 要在这几个笔画中体现审美的水准, 在形体与结构中做文章, 表现字体的张力或韵律。封面字体设计, 还要特别跟印制工艺结合, 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如淡化、击凸、压凹等。正文的字体尽管普遍很小, 也需要设计师精心推敲, 精致空灵的字体字号, 能让图书提升几分书卷气, 使读者具有亲近感。

图书的种类繁多, 各不相同, 书籍设计的艺术语言应用, 不可千篇一律, 设计师重要是读懂内容, 把握精神再发挥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书籍设计才具生命活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设计方式和形式愈来愈丰富, 为设计师提供了创作的机会, 给书籍设计注入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在数字出版即将普及的明天, 希望数字平台给设计师提供更丰富的设计语言, 也希望纸质图书装帧设计成为一种艺术品, 纸质图书永存, 不仅承载文化信息, 还是艺术玩家的“把玩儿”。

摘要:书籍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 一本设计漂亮的图书, 能够丰富图书的内涵, 提升读者的阅读乐趣, 与读者产生情感交流和互动。美观、大方、得体的图书, 是设计师通过各种艺术设计语言的完美运用来呈现给读者的。

景观雕塑的形态语言探析 第10篇

一、雕塑形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城市景观形态设计伴随着城市的形成发展以及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道德氛围而产生, 并给予人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直观印象。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品格,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提高城市竞争力以及突出城市本土特色方面城市景观形态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促进作用, 然城市景观形态不应该仅仅是形式美的拼凑, 而应该是有机连贯的体现发展的整体性和个性, 并且是众多相关的个性整合成与总体环境景观的协调。在景观设计中, 雕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共艺术类型, 成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对城市面貌的美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贝聿铭说过:“中国设计师的当务之急, 就是探索一种形式, 它既有我们有限的力之所能及, 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雕塑作为城市形象工程的代表, 鲜明而具体地负载着这个城市的特色和情感追忆, 使城市的生命和精神在空间和时间中显现。五四广场作为青岛市的新地标, 海天一色的美景给整个广场带来不可比拟的魅力, 开敞浩荡的海际线为大背景, 《五月的风》就这样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了一体, 它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 以单纯洗练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旋转腾开的“风”造型, 又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一颗赤诚恢宏的心, 这组雕塑作品采用明快的色调,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气磅礴, 以无声的力量, 捍卫着城市独有的特色。用它最普及、最坚固、最持久的力量, 对人们起着日久年长潜移默化的作用, 激发着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城市文化的意义上承载着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环境软化、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的积淀, 构成城市发展内涵的新特质。

1.雕塑的形态语言

欣赏者通常首先被一个好的形色所吸引, 然后才驻足观赏其细节之美。设计者利用其形态的凹进、凸现、穿透等在三维空间内塑造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艺术形象, 即形态所要表现出的语意, 雕塑的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 是内在含义的外化和物化。环境景观设计中雕塑和其他许多视觉形式一样, 其表现形态也有具象、抽象、意象之别。

二、雕塑作品与景观环境设计相得益彰之彩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成雕好, 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 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位置”。由此可知, 环境景观雕塑中雕塑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形态的基本要素, 与其所构成形式关系的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形态上不仅要体现出自身的艺术美感, 还要与环境景观形成整体的协调美。雕塑在景观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必然受到人的情感和心态方面的影响, 而人的情感和心态又来源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 特定的环境以其共有的内在秩序统辖着一切甚至造就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共性, 正所谓环境制约雕塑, 雕塑充实环境。所以, 雕塑作为总体环境有机构成的要素, 要与周围的环境互补互为。

城市环境景观艺术中的雕塑作品是为美化城市所创造的, 它不单是纯艺术作品, 而是赋予与环境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 雕塑作品应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气势格调相统一, 即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来衬托环境, 与周围环境建立一种适可而止的归属感。另一方面, 周围环境的映衬也使雕塑作品更具表现力, 使雕塑作品在景观背景的铺垫下更有生命力。因此, 创造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 也要回归于大自然, 以求得相生相长, 景物共生的艺术追求。

三、雕塑作品的未来发展前景

《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 第11篇

1.知识能力目标:探究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哪些方面,学会言语的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语言不得体现象的搜集、分析,找到语言得体的对策,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透过得体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加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培养向生活学习语言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做到语言得体的几条对策,学习做到用语得体。

〖教学难点〗根据场合、目的、对象的差异做到用语得体。

〖教学方法〗分组探讨法、模拟场景练习法。

〖教 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场景表演道具:头饰、服饰。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 入

广袤的天地有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这些丰富的语言汇成了和谐的自然。人类得体的语言汇成心灵之海。它引领我们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它引领我们走向鸟语花香啾啾林阴;它引领我们抵达情感的相谐,灵魂的相融。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时间来讨论一下怎样做到语言的得体。

二、创设情景,进入主题。

第一环节:

各小组选择语言运用不得体的场景实例,在组内讨论这一实例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原因何在。

场景一: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千里迢迢去见一位著名导演。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作者恭敬地递上剧本,道:“请您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道:“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是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作者似乎感觉到了出语有错,一时却又想不起来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道:“您休息,您休息,等您病好了,我再来上门赐教。”

场景二: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老朋热情地点歌祝贺。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尽管及时制止了乐曲继续演奏,但是,整个现场的气氛已十分尴尬。哪里不得体?为什么呢?

场景三:体味下面几项标语:

1.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2.花炮生产车间:严禁吸烟!

3.铁路道口:争分夺秒 多拉快跑

4.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把人口降下来!

5.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6.婚姻介绍所门口:与人作对

场景四:有个人骑马去李庄,迷了路,向路边一老人问路:“喂,老头,去李庄怎么走?”老人没理他。那人又喊:“喂,老头,去李庄怎么走啊?”老人慢悠悠地说:“我赶着去王庄看马下驴呢,没空!”那人立马说:“胡说,马怎么会下驴呢?”老人反驳道:“我怎么知道那畜牲不下马呢”?

场景五:某学校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是招聘官,你会选择这两位选手吗?

选手1:应聘记者:_________________

选手2:应聘播音员: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环节:

各组代表将本组研讨结果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全班交流研讨结论,老师根据情况作适当补充,达成共识,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如下几点:

语言表达得体对策之一:用语要看对象:用语必须研究听者,对象不同,用语必须讲究说法和分寸,符合彼此角色关系。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语言表达得体对策之二:用语要看场合:用语必须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语言表达得体对策之三:用语要讲礼貌。礼多人不怪。

一些固定的礼貌用语: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退席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批评说“请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找人办事说“拜托”、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书画送人说“斧(雅)正”、让人保存说“惠存”、对方的来信叫“惠书”、请人光临说“惠顾(临)”、谢人支持说“鼎力相助”、支持别人说“效犬马之劳”“尽绵薄之力”或“全(大)力相助”。

语言表达得体对策之四:用语要看目的:说话写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我们的语言表达必须视目的与意图进行。干什么吆喝什么。

第三环节:

每组设计生活场景,点名另一组来选择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

练习场景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去旅游、照相。丙长得漂亮,就是脖子短了一点。一次,甲给丙照相的时侯采用俯角拍摄,乙小声提醒说:“她脖子短,俯拍就更显得缩脖子,不如平拍好。”丙听到乙的嘀咕很敏感,找个机会悄悄问甲:“她刚才说我什么?”如果你是甲,你会怎样回答呢?

练习场景二:有一回,李工程师夫妇为日本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听了一愣,道: 。

练习场景三:乾隆皇帝有一天对官居东阁大学士的刘墉说:“有人说你滥用同乡,结党营私,不知有无此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刘墉立刻答道: 。

练习场景四:在一次诗歌讨论会上,一名作者准备离位上台朗诵自己的诗作,不留神一个踉跄便摔倒在台阶上,引得听者哄堂大笑。这名作者爬起来稳住身子,转向听众,指着台阶说了一句话,这一借题发挥的话语顿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作者也装作用力的样子走上讲台,继续他的讲座。你是这位作者,会怎么说呢?

练习场景五:一个老板让仆人去买酒,却不给钱,他的理由是:“用钱买酒,谁都能办到;如果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去吧。”

半个时辰后仆人回来把空瓶交给老板,向老板说了一句话。老板张嘴结舌,无法回答。如果你是那个仆人会如何说呢?

〖备教手记〗

景观设计语言 第12篇

1 C语言程序设计技术方法

(1) 可以在C语言程序之中确定汇编程序的常、变量。

(2) 可以在C语言编程当中适当的增加语句编辑, 保证实现C语言无法控制硬件的缺陷。

(3) 然而使用C语言程序时可以通过内部函数的使用加入汇编语言中的相应语句。

2 汇编程序设计技术及方法

在C语言编程当中, 可以将汇编语言的代码直接的编写进去, 并且融入汇编语言的过程当中可以不使用分号, 详细的语法是:

若想要将一组汇编语句融入到C语言中, 必须要将语句括到括号{}当中。

一般想要在C语言程序当中编入汇编语言, 有四种类型, 分别是一般指令、跳转指令、串联指令和局部定义指令。

汇编语言子程序应用在C语言中, 一般情况下汇编语言的子程序其基本格式是:

3 C语言汇编语言需要调用其它子程序的语言格式

把被调用程序其格式和普通汇编语言程序分布情况加以比较能够发现:

因为C语言程序和进行汇编的子程序需要共用同一个程序运行区间, 所以在刚刚开始进行子程序的C语言汇编时就需要运行PUSH BP和MOVE BO, SP这两个命令。

必须要把将会被修改和汇编到C语言程序中的子程序进行局部调用的PUBLTC操作, 通过进行PUBLTC的操作来表示该段C语言子程序已经参与到其他的操作中, 被其他程序所调用了。

虽然已经被调用的子程序会接受程序的控制, 但也需要对该段子程序利用SI和DI进行局部变量的保存, 但是仅在变量高于120分钟时, 才能将其在堆栈当中加以存放。因此, 这一模式进行过程中,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PUSH DI还有PUSH SI的语句。

在经过汇编的程序C语言中, 要把MYCODE的代码段、初始数据段、修改数据段进行分别的定义, 并且把这几个分段的汇编程序组合成为一个有效段组, 保证该段段组基址的共用性。

在汇编之后的程序语句之前必须要增加一段函数值语句, 保证语句可以有效的返回, 进行下一段的程序循环, 并且设置的返回值要在RET语句的前方。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意调用过的子程序必须要用RET的命令增加返回功能, 并且在结束语句后编辑结束END。这个END语句代表的是最终的终止, 没有相应的启动功能。

通过C语言子程序的汇编, 可以有效的保证其调用功能, 同时也节省了相应的程序编辑空间。例如在程序输入时, 不用修改程序的进位制就能准确的进行数据的读取, 也就是说参与汇编的C语言子程序在格式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只需要在原本子程序的起始部位增加相应的语句就可以了。

EXTERN函数名, 主要作用是为了反应出这个函数是C语言的子程序, 且是外部调用的、。原本的主程序语句, 可以利用外部程序来实现原本语句的调用功能, 具体的调用格式如下:CALL NEAR PTR函数名, 而在将C语言程序当做是子程序的过程中, 只包含有C函数, 并不需要EXTERN来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4 连接两种语言

由于汇编语言和C语言二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通过将两种语言混合编程, 能够弥补两种语言各自存在的不足, 因此, 下面阐述如何连接这两种语言。

4.1 传递参数

在调用C语言及汇编语言时, 可能会存在汇编语言的参数传递问题, 通常都是利用堆栈来进行传递, 通常在汇编C语言的过程中, 要把BP基址当作原数据的储存器, C语言的汇编参数全部储存在堆栈储存器当中, 如果在需要使用储存参数时, 可以把存储在堆栈当中的数据进行清除处理。

4.2 调用关系的确定

对于即将要调用的函数或者是过程, 要在调用开始之前明确的说明, 建立完整的调用关系, 详细的说明被调用的子程序是属于那个外部过程当中的, 并且被调用的子程序应用在什么模块当中。另外要根据调用模块和储存方式的不同, 对被调用的C语言汇编子程序进行格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被调用的在大模式下与原本程序类型基本相似, 小模式下存在微小的变化

4.3 模块连接

原有的C语言模块想要和汇编C语言的模块进行准确的连接, 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原有C语言模块必须与汇编C语言模块的储存方式相同。

(2) 要求汇编模块要遵守和C语言模块兼容的相同命名。

因为编译系统在编译C源程序的过程当中, 将会在函数名以及变量名称的前面画有下划线, 想要保证连接前后相同, 全部被C语言调用的汇编子程序其标识符前面都要标记下划线。并且, 想要使汇编语言的标识符在C语言当中能够看见, 需要用PUBLIC来定义。要求汇编语言当中其C语言的变量以及函数, 必须要在二者前面加上下划线, 同时, 要求汇编程序开头的所调用C函数以及变量必须要用EXTERN对其进行说明。

为了有效保证C语言及汇编语言二者混合情况下设计的程序标准, 能够有效的实施, 必须要保证主要参数在变成函数被调用的过程中具有有效的传递作用, 并且要求针对程序设计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两个语言之间相互调用的关系。

在C语言的程序当中包括六种储存形式, 分别是微型和小型以及中型和金丑行, 还有大型和巨型这六种储存的模式。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知道, 主要由空间的大小来区别储存模式。在这当中微型的储存模式其程序和蹲站都在同一段中, 而小型的储存模式拥有数据以及代码段, 详细的数量为同一个。如果想要混合编程, 首先必须要保证这两个程序所使用的是一个储存模式, 对于汇编语言来讲, Model表示程序当中用到的伪指令, 之后需要连接的内容便是储存的模式, 通常是上面所讲的储存模式当中的一种模式。若C语言程序所使用的储存模式是小型的, 那么汇编语言当中就会表示成Model Small, 并且在这个时候这两种程序使用的储存模式一定是相同的类型。因为小型储存模式将Near当做是基础指针, 因此, 这种储存模式其运行效率极高, 所以说在实际混合编程的情况下, 如果符合条件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小型储存模式。

在编译C语言的过程当中, 在变量以及函数名称的下面将会添加下划线, 为了保证连接的质量, 调用子程序的过程当中, 任何标识符其下方都应该添加下划线。站在C语言程序的角度去看, 将会把所调用的对象其中实际的变量和函数作为伪命令, 进而起到说明的作用。一般把命令放在函数和变量的外部。除此之外, 由于想要保存汇编语言程序标示符的完整性, 应该使用PUBLIC定义相应的标示符。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程序设计技术的进一步阐述, 使我们了解到在开发软件的过程当中使用这两种语言混合的程序设计的技术, 能充分发挥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扬长避短, 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缩短开发的周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本文对二者之间混合程序设计技术的具体阐述, 希望能够给使用汇编语言及C语言混合程序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我国软件开发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久娅.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程序设计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 2013 (04) :61.

[2]康晶晶.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程序设计技术[J].计算机时代, 2013 (06) :1-2.

上一篇:时尚的世界下一篇: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