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2024-08-17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精选12篇)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第1篇

一、从提高观察能力入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 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应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 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 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 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得到能力的培养。

如教《植物的叶》一课时, 师生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 认识这些叶子都是什么植物的叶, 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观察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 比较这些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习兴致盎然, 不但认识了教材中的几种叶形, 还认识了当地一些常见植物的叶子。再如教《蚂蚁》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住在什么地方, 你发现了蚂蚁哪些有趣的事情。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发现的蚂蚁趣事,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时教师抓住机会, 提出问题和要求:“蚂蚁长得什么样?它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各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你用放大镜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学生立刻仔细地观察起来。所以, 根据教材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 是使学生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极好机会, 观察能力会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 就会在生活中和学习上发现许多问题, 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在“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做中学”, 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在“做”中发现, 在“做”中体验, 在“做”中感悟, “动手”只是一种手段, 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 只有“动脑”才能发现问题。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 但不善于动脑, 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 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 实验中也只顾“热闹”, 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 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 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 制定实验方案, 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 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 发现问题, 并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时, 课堂开始每组先发一个小电动机, 动手拆开小电动机, 仔细观察它的构造, 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有的说:“小电动机分为磁铁、换向器、铁芯、线圈、电刷五个部分。”有的说:“铁芯和线圈其实就是一个电磁铁。”这时老师适时地问:“看到它的构造, 你发现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就说:“老师, 既然小电动机的外壳上有了普通的磁铁, 那它的转子部分为什么还要有电磁铁呢?”老师就说:“对呀, 你能通过实验来找到答案吗?”然后学生通过动手做书上的实验, 找到了答案, 也弄懂了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电产生磁,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这样,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通过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又动脑, 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 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 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 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 都及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 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在全程评价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全程评价。科学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 包括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科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 特别是对能体现学生独特发现的学习行为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很多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 只是表现在行动上有所差别而已。尤其是一些学习稍有困难的同学, 本身自信心比较差, 教师要细心观察, 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 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肯定学生为自己的进步所作出的努力。

这些评价, 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虽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定的依据, 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单元学习评价表, 即每一单元学完之后, 及时进行单元评价, 对照知识点或自我评价、或同学评价、或家长评价、或教师评价。单元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 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特别是反思自己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的发现相比有什么价值, 老师是如何评价的, 让学生有所感悟, 在评价后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粮食生产问题应引起重视 第2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目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种田效益比较低。随着目前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年轻人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耕田、播种、收割都主要靠请工。据不完全测算,种1亩水稻从种子、肥料、插秧、管理、收割,成本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与收入基本持平,由此带来许多农民宁可买粮食也不愿自己种田现象。二是非农用地日益增多,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三是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政协委员建议:

1.建议改革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制定科学完善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提高用于直补的数额。

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完善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机制:无论是公益性还是盈利性用途,均要按所征用土地市场价值对农民进行补偿。

3.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切实加强农技部门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村级农业技术员(村干部)等的纽带。

应重视大专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 第3篇

一般来讲,大专学生刚踏入校门就有一种自卑心理,多数是因几分之差没有进入本科院校,因此总觉得低人一等。随着学习生活的进展,就业思想压力越来越大。有的认为所学专业不是“热门”,学习动力不足;有的认为公务员队伍“凡进必考”,成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大专学生竞争力不强,缺乏自信;还有的受社会上一些负面东西的影响,甚至看不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对人生前途模糊和迷惘。而由于大部分大专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不少学生又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备感孤单。因此,对大专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正确引导。

对大专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着眼于培养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个大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首先,要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研究怎样培养大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大专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要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分析学生心理,对学生充满感情,及时给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要针对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实际问题,从源头上梳理分析,解除疑惑。

其次,要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要不断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改善教学设施,创造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要根据专业设置,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要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形成文明和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问题 第4篇

一、关于参与面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首先要问自己:我的课堂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是否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 我是否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参与带来的满足?是否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否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有所发展?

二、关于参与的态度

事实上, 在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下, 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地参与, 掌握教师设定的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在主体态度积极的状态下, 进行有价值的参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以学生为本, 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

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放下架子, 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进行刻板的欣赏、表演要求, 要让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 给学生自由自主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他们营造有利于个性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 用慧眼去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 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2.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怕乱得不可收拾而无法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 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 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 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 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欣赏教学中, 欣赏内容的自我选择: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哪一部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歌曲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会歌曲后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先学会歌谱还是歌词?欣赏体验后表演方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把联想到的画面画一画、用文字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作为教师, 要尽力拓展学生参与的空间,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另外, 在班级授课制下, 由于各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各种音乐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恰当安排, 因材施教、因生而宜。比如, 让嗓音条件好的同学担任领唱、独唱;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多参与角色表演;为有演奏器乐特长的孩子提供独奏、合奏的舞台;让语言感受能力较强的孩子朗读歌词等等。在教学中, 对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力让每个孩子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二) 激发学生兴趣, 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之前根据需要, 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 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产生影响, 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如《国歌》一课的教学, 由于孩子们对它太过熟悉, 再加上时代间隔所造成的情绪激发困难, 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毫无表情, 应付了事。我通过多媒体手段, 播放各种场景:天安门广场上、奥运会领奖台上等等, 让他们交流在这些场合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学生们激动、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整堂课学生都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三) 注重音乐实践, 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舞台

新世纪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

新世纪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各类竞争压力日趋增加,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上升,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纪之初的的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精神卫生(即心理卫生),这表明心理卫生将是本世纪世界卫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目前,公众的心理卫生知识匮乏,社会偏见严重.由于心理卫生知识尚不够普及,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疾病的认识不足.据调查,61.14%的社会人群缺乏心理卫生常识;70%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诊治,而到专科求治的不足1%;有16.11%的人在家使用民间“验方,偏方”;也有3.14%的人求神拜佛或求助巫医,这在农村、山区更为严重.有46.92%的患者家属对社会偏见歧视存在担心,使患者及其家属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康复[1].另外,心理卫生和精神医学教育在整个医学院校教育中显得薄弱,至今浙江省尚无系统培养心理和精神科人员,全国的专业或系(全国只有2所院校有该专业),高层次的人才缺乏,基层队伍薄弱,专业队伍不够稳定.

作 者:李方敏 作者单位:温州市鹿成精神病医院,浙江,温州,325003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年,卷(期):18(1)分类号:B844 R193关键词:新世纪 心理 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第6篇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气氛沉闷,手段单调,教者筋疲力尽,学者收效甚微。一直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如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努力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愿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努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美术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要有效的提高质量,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最根本还是抓自身的提高。根深才能叶茂,居高才能临下,教师才能在广阔的中学美术教学领域中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的育人戏剧。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形成“目中有人”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终身的学习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优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求中学美术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扩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更要明确教师知识的应用上来,转移到了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正如苏霍姆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3.教师要做一个有情的人。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上课毫无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教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情”是美术教学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教师应用他充满激情,任劳任怨;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公平”,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等。因此多元智能的理论提示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中知识、智力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有差距,允许学生参与程度快慢不一。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既要让先进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好。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处于信息、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从“自我”出发的,是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目的的,他们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个性表现欲非常强烈,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都乐于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乐学了。

2.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地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老师的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学好学不好的根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因此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和谐活动,自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效率。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美术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的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美术教学,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2.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与课外是美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各有其作用,只有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结果,这犹如鸟之双翼,协同合作,才能比翼双飞。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体性不仅要在课内,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中,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大美术观,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第7篇

一、利用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初中学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语文教材里面涉及到许多古今中外的人物, 如果利用这些人物的人格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如借助鲁迅的《孔乙己》等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 引导学生细细体味, 从而使学生克服病态心理,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利用《愚公移山》等课文, 通过学习愚公坚韧不拔的意志,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 战胜逆境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利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引导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从而对学生进行讲诚信不撒谎的人格教育。利用学习《生命的意义》一课时, 通过讨论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 懂得了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做人要勇敢, 要有理想, 要追求, 激励学生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 都体现着作者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势利导, 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诗词大比武、语法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这样,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承担其中的某项任务, 发挥自己的能力, 更好地展示自我,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心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作弊抄书, 我没有在当时及时制止, 而是在一周后在班级里进行了一次《诚实与虚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主题演讲比赛, 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诚实的可贵和爱慕虚荣的危害, 在学生自己感悟的同时我又及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明确了诚信考试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再如, 有一次我班的两名学生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大打出手, 我调查清楚情况后, 感到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同学之间出现的小摩擦, 随即在班上开展了一次《遇到矛盾怎么办》的辩论比赛。通过辩论比赛, 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懂得了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磨擦。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到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的方法, 对学生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利用语文心理教育优势, 充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学生被迫投入竞争学习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加之现在家庭破损的留守儿童的增多, 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 使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了。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极度紧缺, 要在短时间内让学校配备足够的心理老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在学校缺乏足够的心理老师的状况下, 由于学科特点, 语文教师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负有更大的使命。语文教师要能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来组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渗透有关学习方面的心理常识,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要有充当心理健康教师的意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要及时针对个体学生, 开展心理咨询。教师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 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意味着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确认识, 鼓励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向老师咨询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通信、设置心理信箱等手段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加强师生交流。语文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显身手, 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

四、利用班级文化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 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语文教师往往是班级文化的指导者, 也是班级文化的直接参与者。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如编辑心理教育专题手抄报、心理专栏黑板报、心理健康驿站墙报等手段, 营造一种浓厚的班级心理教育氛围,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 通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充当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 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 利用起各种语文学科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第8篇

当前,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不容乐观。他们在涉及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不同程度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校恐惧、自杀乃至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涉及面之广、范围之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21世纪后的初中生缺乏挫折教育, 独生子女居多, 从小娇生惯养, 学习上一遇到心理压力, 很容易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 从而导致食欲不振, 神经衰弱, 记忆效果下降, 思维迟缓以及考试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有些学校由于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失衡, 出现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爬围墙外出上网、参与社会流氓抢劫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各方面的发展均为成熟, 但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 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问题。他们不能很好的解决, 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如某学校有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磨擦, 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 往往采用极端的做法:打电话或周末回家叫社会上的所谓“哥们”来帮助解决, 造成打架斗殴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危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

三、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首先,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强烈的冲击, 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 但在追求成人感时, 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同时, 由于性的逐渐成熟, 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 以致早恋而做出越轨的行为, 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 会体会到一种压力和苦恼。其次, 心理上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个时候, 他们特别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自我意识增强。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并表现出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等心理冲突和矛盾。

四、其他原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 认为“授业”、“解惑”方式才能让学生有知识、有才能, 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围绕“应试教育”、“升学教育”这两根指挥棒转, 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既学不进知识, 反而增加学生的反抗叛逆心理。

(二) 社会环境污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些不法商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内容的光盘、录像带和电子软件, 甚至向信息网络输入黄色信息。此外, 一些黄色书刊和不良的影视对青少年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伤害, 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针对上述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理应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 努力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 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为此,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育中, 师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 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 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 显然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 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 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这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证。

二、巧妙运用教材案例,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 我在上“网络的利与弊”时, 巧用教材案例, 先让学生说出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 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便捷的条件和积极作用的同时, 又让学生认清“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容易结交损友, 使身心受到摧残”等负面影响。通过这个案例, 学生懂得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 上网要趋利避害, 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逐步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健康心理

由于受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不少学校普遍存在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 学生纪律差、学风差, 无心向学。针对这一现象, 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 让学生明确无论将来选择怎样的道路,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我们都要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这样, 培养了良好的心态, 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心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例如, 我校制订了“六个良好行为习惯”, 即“学习行为习惯”、“遵守公德行为习惯”、““礼貌礼仪行为习惯”、“住宿行为习惯”、“用膳行为习惯”、““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我充分利用这“六个良好行为习惯”, 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几年下来, 学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人格, 培养了积极向向上的健康心理。

总之, 21世纪, 社会不仅需要身体健康, 智力水平高的人人才, 而且还需要心理素质好, 社会适应能力好的人才。因此此, 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相相信,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不断深入、重视视, 不断完善与发展, 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向传统教育的的冰河, 将进入每一个学校, 进入每一间教室, 进入每一个学学生的心灵, 最终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育新路。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 第9篇

1 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给留学生上课之前, 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尤其是没有相关教学经验的带教教师更应该加倍努力。要想在留学生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端正的教学态度, 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先决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留学生教学工作, 投入足够的精力, 充分熟悉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水平因材施教;必须充分认识妇产科学教学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特殊性, 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变, 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接到教学任务后, 应积极做好教材选择、课件制作等准备工作。每次上课前一周, 教师均应仔细认真地阅读教材, 结合中文课本, 查找相关资料, 制作课件, 并反复操练、试讲, 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最好能脱稿流利表达出授课内容。这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英语基础不太好的教师, 刚开始从事全英文教学, 对专业词汇又不甚熟悉, 备课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2 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避免照本宣科

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一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认真备课, 制作好课件。此外, 还要有很好的讲课技巧,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由于英语不够熟练, 教师在用英语授课初期容易照本宣科或背诵课本,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前准备不足, 没有充足的素材, 无话可说;或没有充分练习, 英语表达不够熟练, 讲课时自然底气不足, 只能照本宣科。因此, 课前准备相当重要, 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环节。备课时不但要熟悉所有教材, 而且还要查阅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原版教材, 反复推敲, 避免写出“Chinglish”的英文讲稿, 同时还要能把讲稿流利地背诵出来, 尽量使用口头语, 少用书面语, 达到脱稿讲解的程度, 要明确每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精选教学内容。由于每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留学生上课又较为随意, 经常随时插问, 打断教师讲课, 因此要想在短短两个学时内讲完书上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 必须将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在筛选过程中力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把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传授给学生[1]。

3 改变教学模式, 重点突出, 积极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上课前, 授课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 明确大纲要求。上课时要根据大纲把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易懂的内容讲清讲透, 注意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 尽量少讲精讲;要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其掌握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讲解时层次分明, 深入浅出。对于重点内容, 采用重复法, 即多次重复, 强化学生记忆。虽然留学生英语水平较高, 但对一些专业用语还是很陌生, 因此要善于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来解释专业名词或词汇。教材各章节均有其完整性和系统性, 但总论与各论之间或各论、各章节之间也有联系, 讲课时必须承前启后, 前后贯通, 加深留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便于其记忆和掌握。

此外, 课堂上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越好, 互动交流更利于学生记忆。应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彻底改变教师一味地讲, 学生单纯地听的被动局面。每次上课前, 以提问的方式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每次课程结束时, 进行小结并提问,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这样既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点, 又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复习式教学法, 即每章节讲完后, 用小测验的形式复习本次课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 针对留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教学技巧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很大不同。他们在课堂上比较随意, 遇到不懂的地方敢于随时提问, 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 这一点值得提倡和鼓励。但有时中断讲课过多, 会影响教学进度[2]。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既不能因留学生发言太随意而扰乱课堂秩序, 又不能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好运用提问式教学, 通过回答问题等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课堂纪律也会明显好转, 而且由于提问的压力, 他们下课后都能及时复习, 从而促进其学习。此外, 通过提问,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留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适应性, 讲课进度一般应该由慢到快, 开始上课时进度要慢, 因为需要解释的问题往往较多, 除了概念和基本内容要详细讲解外, 一般的名词术语, 甚至字义等都要解释。教师不能主观地认为一般中国学生懂的留学生一定会懂。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留学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掌握进度, 待其适应后, 再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教学中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具体疾病前可先以一两个临床病例来提问,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再进行授课, 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纪律观念不强, 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3]。针对留学生上课纪律差的特点, 教学中要注意逐步培养其纪律观念与意识, 严格执行考勤、考核及奖惩制度, 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建议采用理论考核结合平时组织纪律性等综合评分制。通过对学生严格考核, 评比优秀学生等措施, 培养留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还应增强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其工资待遇,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方法, 以优质生动的授课吸引学生。

5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中, 研究显示[4~8],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可明显提高妇产科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值得推广。妇产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女性, 服务范围涉及病人隐私, 因此不可能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 而男生操作机会就更少。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中国妇女中能接受外国留学生检查和操作的病人少之又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检查的录像, 可以较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生动、灵活的动画、录像、英文解说来显示教学内容, 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及动画完美结合, 使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知识传播和接受的效率。

多媒体在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极为有效的途径。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 多媒体技术必将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将成为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是未来教学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但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我院承担了苏州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教学任务。本文对留学生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小结, 以期对留学生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留学生,妇产科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天申, 陈勇, 谢文霞.因材施教在外国留学生针灸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3) :148-150.

[2]杨毅宁, 李晓梅, 马依彤.新疆地区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教育中的问题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2) :125-127.

[3]王卓, 张义东, 阎升光.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2) :274-275.

[4]王雪.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实践和作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 (3) :156.

[5]李佳平, 罗桂香, 李英勇.浅谈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 22 (12) :74-75.

[6]林柏松, 李哲.留学生外科学全英教学实践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 :154-155.

[7]皮光环, 吴恩珍, 方平, 等.留学生儿科见习教学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 (2) :198-200.

填充结构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10篇

1 填充结构的特点及性能

填充结构从功能上分有外墙围护结构和内墙分隔结构,在使用上都要求有隔热、隔声的功能,外墙还要求有防水功能。所用材料大多均为低容重,有普通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空心砌块、轻质隔板等,文中所论述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工程,其主要材料为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烧结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板等。其各项性能指标如下所述。

1.1 砌块

1)容重与强度:

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重量仅为普通砖的1/3,混凝土的1/5。加气混凝土块建筑设计计算容重为500 kg/m3和700 kg/m3,强度(平均值)为3.5 MPa和5.0 MPa。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设计计算容重为500 kg/m3~700 kg/m3,强度为1.5 MPa~2.5 MPa。烧结空心砌块计算容重为800 kg/m3~1 100 kg/m3,强度为2 MPa~5 MPa。

2)导热系数:

不同级别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绝对干条件下与其他材料导热系数相比,结果见表1。

3)隔声性能(见表2)。

4)吸水性: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端吸水很慢,24 h吸水高度为9 cm,吸水量为2 g/cm2~3 g/cm2,吸水达到平衡长达10 d,而黏土砖只需10 h,吸水高度为24 cm,吸水量为7 g/cm2,约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的2倍~3倍。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吸水率小于22%。烧结空心砌块吸水率小于25%。

5)抗冻性:

加气混凝土砌块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经-20 ℃冻融循环15次,其重量损失小于5%,抗压强度损失低于20%。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其重量损失小于5%,抗压强度损失低于25%。

6)干燥收缩值:

按标准快速测定法测定,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8 mm/m。烧结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标准未作要求。

7)耐火性:

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均是非燃烧体,它们的热导性低、热迁移慢,从而可保护其他结构不受火的影响,在高温下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它具有良好的耐火能力。

1.2 新型墙体材料

脱硫石膏空心隔墙板、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钢丝网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具有重量轻、墙体薄、保温隔热性能好、隔音、防水、施工安装方便、减小墙体占用房屋使用面积等诸多优点,逐步得到广大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单位的肯定,在建筑中的使用日益增加。而60 mm厚度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的使用最为普遍,其技术性能为:抗压强度12 MPa,抗折强度6 MPa,软化系数0.86%,导热系数0.17 W/(m·K),吸水膨胀率0.2%,含水率8%,吸水率20%,阻燃性难燃1级,隔声量37 dB,面密度56 kg/m2,抗冲击性能300 N冲击3次无裂纹,弯曲破坏载荷4 600 kN。

2 填充墙的构造要求

作为填充墙现行设计规范无结构计算体系,但在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有抗风压计算的要求,并均在构造上有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一、二级框架的围护墙和隔墙,宜采用轻质墙或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

2)砌体填充墙框架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 mm配置2ϕ6拉筋,拉筋伸入填充墙内长度:8度、9度时宜沿墙全长设置,6度、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 mm。

3)墙长度大于5 mm时,墙顶部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长度超过层高标准高度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 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砌体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 施工应控制的要点

1)用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其高度不宜小于200 mm。

2)按规定埋设拉结筋,砌筑填充墙时,必须把拉结筋砌入墙内。

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放置一定时间,用侧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斜度宜为60°。

4)砌筑时搭接长度,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并不小于150 mm,空心砌块不应小于90 mm,如不能保证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筋或网片。

5)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筑外墙时,不得留脚手架眼。

6)墙体洞口下部应放置2ϕ6钢筋,伸过洞口两边长度每边不得小于500 mm。

7)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60系列高度不应超过3 m,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在地震区采用柔性结合连接,板上下端增加冂型钢板与楼板或梁固定,门窗框两侧应安门的整板,GJ板缝隙用泡沫条,加铁丝网片绑扎牢固,空心板粘玻纤网格带。

8)两种不同材料交界处宜加钢丝网片或粘玻纤网格带。

4 填充墙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4.1 砌块墙

1)设计未按抗震要求设计。2)设计节点标识不清,如未标注填充墙与梁柱交接处的处理大样图。3)施工企业进场材料存放时效期不够,砌筑前晚未加以润湿。4)控制要点中内容在施工中常有未按其中要求执行的。

4.2 轻隔板

1)墙板自身质量影响如多孔板板间出现裂缝,其主要原因为轻质板自身收缩产生的。造成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a.产品存放期不够就运到现场使用;b.厂家对产品的养护未达到要求。

2)施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a.多孔板的板面面积较大,厚度较小,因此板与板之间的灰缝结合面积小,若施工时灰缝间砂浆不太饱满,就使得板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非常严重。b.施工过程中工人操作不当造成结构变形。c.在装饰抹灰时未按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导致墙面出现龟裂。

5 解决措施

1)严格按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2)保证砖出厂时效期(2个月)。

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放置一定时间,用侧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使与框架梁密切结合,斜度宜为60°,在外墙粉刷前用细石混凝土填塞砖缝。

4)正确埋设拉结筋及过梁预埋钢筋,拉结筋位置设计图一般有标注,如未标注规范规定上间距为500,空心砌块拉结筋需埋设在肋上灰缝处,如漏埋可用钢板加膨胀螺栓固定在框架柱再焊接钢筋或采用植筋方式植入拉结筋。

5)构造柱、水平卧梁应采取预埋钢筋,漏设可采取植筋。

6)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梁接缝处,必须加挂200 mm~300 mm钢丝网。

7)填充墙体过长易造成墙体开裂,对此问题可适当加设构造柱,以间距4 m为宜。

8)砌筑填充墙时,须保证砂浆的砌筑强度,且水平灰缝饱满度大于80%,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 mm,空心砖8 mm~12 mm,竖缝不得有透明、瞎缝,不得留脚手架眼,这对外墙抗渗有很大帮助。

总之,填充结构由于其非受力承载性,往往在设计、施工中不被重视,而实际上非承重结构并非不受力,各种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摘要:结合填充结构的广泛应用,对填充结构所用材料的特点及性能进行了分析,从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填充结构开裂,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填充结构,材料特点及性能,设计,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GBJ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GBJ 129-90,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

[3]GB 11969-8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S].

[4]GB 15229-94,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S].

[5]GB/T 11968-199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S].

[6]GB 13545-92,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S].

[7]GB 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女性驾车应重视的健康问题 第11篇

经期不适

女性在经期会产生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嗜睡、腰酸腿疼、腹部发胀等不适症状,影响驾车安全。

应对方法:应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些豆类、芹菜、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品,或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还可以多听一些轻松悦耳的音乐,并注意保暖。

视疲劳

由于在驾车的过程中眨眼的次数减少,眼睛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使眼部肌肉疲劳,视力下降,危及行车安全。

应对方法:尽可能减少开车的时间,如果一定要持续开车,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停车休息。检查爱车挡风玻璃清洁得如何,如有尘土应及时擦拭。

制造开车过程中休息眼睛的机会,比如等红灯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堵车的时候……多转动转动眼球,多眨眨眼睛,看看街边的风景。光线刺眼也会造成眼睛疲劳,所以一定要给自己选择合适的太阳镜,降低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尿道炎、阴道炎

女性的尿道短,容易受细菌侵犯,长时间开车会造成外阴潮湿,加快细菌繁殖,从而引起尿道炎和阴道炎。

应对方法:不要长时间开车;及时更换卫生护垫和卫生巾;注意阴部的卫生,经常更换内裤。

芳香剂危害

芳香剂能使爱车在任何时候都香喷喷的,所以在仪表板上摆设芳香剂是很多女性车主的习惯,其实这些会散发香味的气体不但对健康不利,还会使车内的塑胶饰件加速老化。

应对方法:在车内放些鲜花或是新鲜的水果,以保持车内空气的味道。

关节炎

夏天开车时,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也不宜过低,否则会引发肌肉痉挛,容易患关节炎。

应对方法:尽量少开空调而多享受自然风;穿长裤开车,保护腿部,不要让冷风对着膝部吹;每隔45分钟最好把车窗开启5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流通。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

很多女性喜欢身体前倾、双手紧握方向盘,仿佛身体离驾驶台越近就越安全。其实这种姿势会直接影响双肩的健康,造成肩周炎。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加上汽车行驶过程的颠簸都会使得颈椎和腰椎承受巨大的压力,进而产生相应的疾病。

应对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坐姿,座椅位置要适中,也可以在驾驶椅上放一个小靠垫。

要多了解自己爱车座椅的功能,尝试多种方式的调节。多做增强腰背力量的运动、方式:身体尽量地向后仰,再尽量地向前倾。

肌肉痉挛

当开车不戴手套时,汽车的震动会通过方向盘的震动直接传递给人体,长此下去易导致肌肉痉挛、萎缩,甚至使骨关节发生改变,出现局部性骨质增生或变形性关节炎。

应对方法:要养成驾驶时戴手套的习惯,一定要戴上驾驶专用手套,因为戴尼龙手套滑手易出危险,而驾驶专用手套可减缓汽车传递给人体的震动力。也可在开车的间隙时间适当活动指关节。

听力受损

开车时发动机的运转、汽车喇叭等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还有很多女性喜欢大音量播放音乐,长期可导致听力损伤。如果长期反复接触噪声,就会造成不可逆性耳聋。

高中政治教学应重视“问题导学” 第12篇

一、“问题导学”有利于体现“生本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使“生本教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将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理念的改革, 促使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完善, 而“问题导学”正是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一大转变。传统的教学以教材为主, 很显然,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课程改革的思想相悖, 生硬的理念灌输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反而还会抑制他们的学习热情。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 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问题导学”这一模式中,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

例如,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 学生容易混淆劳动产品与商品的概念, 而单纯的概念解释又显得过于抽象。此时, 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 使学生将两者区分开来。我是这样做的:“李伯伯家里有三颗苹果树, 这些苹果树结出的苹果属于商品还是劳动产品?”这一问题的答案较为一致, 学生会回答“劳动产品”。其后, 我继续提问:“李伯伯吃不完这些苹果, 就把他们拿到市场上出售, 这些苹果的经济性质发生了改变吗?”学生就会意识到这些用来出售的苹果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 给予学生充分的答疑时间, 就能够使其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逐步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会逐渐得到体现。

二、“问题导学”有利于让政治教学“接地气”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政治教学被视为是建立在死记硬背上的“空中楼阁”,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离自己很遥远。对于政治的学习, 他们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必修任务来完成。其实, 真正的政治教学是与每个社会公民息息相关的, 只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政治课程, 就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论引导。“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 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政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例如, 在“诚实守信”的教学课中, 教师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提出了如下问题:这一事件为什么造成了全行业“地震”?如果没有诚信, 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你还知道哪些不诚信的事件?通过这一事件, 你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完全取决于市场调控吗?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在探索正确答案的过程中, 他们不但意识到市场调控作用的局限性, 而且对诚信经营、诚信发展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问题导学”使政治教学更加“接地气”,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

三、“问题导学”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深入学习。众所周知, 只有课堂“活”起来, 学生才能积极思维, 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 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 学生才能深入学习。如果单纯以“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这一方式来开展教学, 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而利用“问题导学”模式, 学生就会深入思考,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明显增加, 教学的有效性将更为显著。

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经验提出问题, 学生跟随问题的引导逐步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这一过程是步步衔接的。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教学盲区, 并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问题导学”模式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 就是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理解的深度。

例如,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网络中的“炫富”现象进行提问:你认为“炫富”行为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经济条件变好了, 还有必要节约吗?你怎样看待奢侈品消费?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弹性较大,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中, 学生同样能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穿名牌是浪费吗?高中生的偶像消费合理吗?压岁钱是不是可以自由支配?这些问题与消费观的建立联系紧密。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 逐渐达成了共识:理性消费、量力而为、不攀比不自卑。而问题的讨论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教学的观点。

上一篇: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下一篇:动力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