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范文

2024-07-27

北方经济范文(精选10篇)

北方经济 第1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以内蒙古某旗县区作为实验区,检测其土壤,相关参数为:pH值为6.52,偏酸性;有机质含量为37.6g/kg,碱解氮为203.4mg/kg,有机磷为49.2mg/kg,有效钾为171.4mg/kg。玉米品种兴黄丹892。使用的主要肥料为尿素、过磷酸和硫酸钾。

1.2 实验设计

采用回归设计效应展开实验,将氮、磷和钾作为3个因素,以当地高产水平的最佳施肥量作为水平用肥量,设置4个施肥水平,即不施肥、低量、适量和过量。进行3次重复实验。种植的规格为70cm×50cm,设置8行,每行12塘,每个小区96塘,双株留苗。具体的施肥水平为:每667m2尿素34.4kg,折纯氮16kg,过磷酸37.4kg,折纯磷6kg,硫酸钾12kg,折纯钾6kg。磷肥和钾肥一次性施用,氮肥作为追加肥施用,在玉米成长到5~7叶期施用1/2,剩余一般在玉米的幼穗分化期施用。每667m2可以使用500kg腐熟农肥作为盖塘肥。

1.3 实验方法

采用农业部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方法对土壤的养分进行分析,并按照玉米栽培学的方法调查内蒙古玉米农艺和产量现状,最后采用SG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氮、磷、钾和玉米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数学模型。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以及构成要素产生的不同影响

经实验发现,玉米在经过不同的施肥处理后,其经济性状和产量和不施肥比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增长。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玉米的产量,且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0P0K0时,其产量为293 kg/667m2,产值703.3元;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0P2K2时,其产量为321.3 kg/667m2,产值771.3元,增值68元,化肥投入87.8元,其净增收-19.8元,产投比-0.2%;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1P2K2时,其产量为473 kg/667m2,产值1136.1元,增值431.7元,化肥投入128.7元,其净增收303元,产投比2.4%;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0K2时,其产量为527 kg/667m2,产值1264.7元,增值561.3元,化肥投入144.2元,其净增收471元,产投比2.9%;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1K2时,其产量为528kg/667m2,产值1267.1元,增值563.7元,化肥投入157元,其净增收406.6元,产投比2.6%;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2K2时,其产量为525.8kg/667m2,产值1262.3元,增值559元,化肥投入169.7元,其净增收389.1元,产投比2.3%;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3K2时,其产量为528 kg/667m2,产值1267.1元,增值873.7元,化肥投入182.5元,其净增收319.1元,产投比2.1%;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2K0时,其产量为513.1 kg/667m2,产值1231.6元,增值528.2元,化肥投入107.3元,其净增收420.8元,产投比3.9%;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2K1时,其产量为594.6kg/667m2,产值1427.2元,增值723.8元,化肥投入138.5元,其净增收585.3元,产投比4.2%;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2K3时,其产量为536.4kg/667m2,产值1287.5元,增值584.1元,化肥投入201元,其净增收383元,产投比1.9%;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3P2K2时,其产量为518.4kg/667m2,产值1244.3元,增值541元,化肥投入210.7元,其净增收330.1元,产投比1.6%;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1P1K2时,其产量为416.8 kg/667m2,产值1000.5元,增值297.2元,化肥投入116元,其净增收181元,产投比1.6%;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1P2K1时,其产量为486.5g/667m2,产值1168.2元,增值464.8元,化肥投入97.6元,其净增收367.1元,产投比3.8%;当磷、钾、氮肥的配比为N2P1K1时,其产量为502.5kg/667m2,产值1206.1元,增值507.7元,化肥投入125.7元,其净增收376.8元,产投比3%。

参考文献

[1]尚金霞,李军,贾志宽,等.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0(13).

北方经济 第2篇

召开

2010年8月12日

2010年7月20-21日,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我校经济法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以及全国其他高校或学术机构的近六十位专家学者。

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是我国经济法学界每年举行的学术会议,会议针对经济法发展中的前沿理论问题进行研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经济法问题”,包括开幕式、主题发言、分组讨论、研讨交流、闭幕式等五个环节。

开幕式由我校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田晓云教授主持,杨军副校长、法律系主任吴邲光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顾问张士元教授致辞,介绍了学校、法律系、经济法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王保树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张守文教授分别讲话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文华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杨紫烜教授,郑州大学法学院肖乾刚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围绕会议主题做了精彩的发言。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际春教授及其他学者也就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经济法问题做了专题发言。

在分组研讨阶段,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闭幕式上,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全新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经济结构的定义、内容、评价等进行了基础性理论分析。第二,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多层次、多元目标特点,并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阻力。第三,作为此次会议的讨论热点和重点,认为从经济法基础理论,到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均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并就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经济法对策。

本次会议是我校首次承办全国经济法会议,对推动我校法学特别是经济法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南北方经济比较看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3篇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属于点轴发展,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具有极化效应;但从资本流动来看,只有浙江已处扩散阶段(净资本输出,每年流出的资金约1万亿元以上),江苏、上海还是净资本流入。如果把中国经济划分为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长江经济带无疑属于南方经济(长江经济带+广东、福建的GDP总量接近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南方的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百分之七十多;而北方的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近百分之七十;以国有经济为基础的北方经济垄断了重要的上游产业和金融,挤压了南方经济的利润空间和转型升级的上游通道。南方与北方的制度基础不一样,文化差异明显,比如工具理性与市场理性、非人格化交易与人格化交易以及政治关联等方面的差异。从对外经济来看,长江经济带出口总额占全国百分之四十多(加上广东、福建则近百分之八十),长三角的出口依存度近百分之四十(最高年度百分之五十多);长江经济带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七十的顺差(南方经济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九十六的顺差,而北方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等都为逆差)。可以说,代理型的出口贸易大大伤害了南方经济。

因此,南方与北方对制度改革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且都面临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产权保护的问题,南方的民营经济更需要好的产权保护制度。再看资源错置与改革红利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测算:绝对水平上,各省份的资源错置都很严重;相对水平上,各省份的资源错置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资源错置程度最轻的三个省份依次是浙江、江苏和上海,资源错置程度最严重的三个省份依次是甘肃、广西和黑龙江。也就是说,各地区资源错置程度是不同的,改革红利也就不一致(错置程度越高,红利越大)。改革红利最高的是甘肃(如果把资源错置问题解决好,人均GDP可以增加180%),最低的是浙江;而在长江经济带,除江西以外的其他省市都在中位以下。总体上看,改革的红利北方要大于南方,因为南方资源错置程度较低。资源错置程度主要受金融市场发育、国有经济比重、财政支出结构、开放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等因素的影响,涉及各方面的改革。中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南方经济跟北方经济怎么混合?南北方制度差异、文化差异这么大,能混合吗?总之,我们还需要从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的差异的视角来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经验上不断提高认识。

论北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第4篇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发展问题是国家建设事业的关键,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和农村生活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就得把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放到首要地位。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文化素质不高,高投入低产出的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素养水平偏低,并且也没有相对专业的农业技术知识,只能用传统沿袭下来的技术种植一些普通作物,如;玉米、花生、大豆等。但是,那些有点文化知识的农民或者是自己的孩子都宁愿去大城市打工,不想留在家里种植农田。受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然而,耕种的成本费用却在持续上涨,包括种子、化肥等,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虽然国家给与一定的经济补贴,但数额却是非常小,再加上有些农作物的收购价格非常低,这样一来,便使得农民纯经济收入非常少。刚刚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与组织水平都比较低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长时间以来,受传统观念、生产规模、技术等的限制,从而使得农村产业化与城市工业化发展都非常落后。这样便使得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规模化发展过于缓慢。目前,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非常少,并且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但是,我国农产品的粗加工行业较多,深加工企业较少,这样一来,使得产品的增值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我国也没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部门。然而,由于农民从事农作物生产与销售都是面对市场,因此,对于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是很高。

四、北方农村经济投资诱惑力弱

在我国北方地区,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依然相对较慢,再加上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不能确保各地区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不能顺利地发展下去。再加上,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地区都是利用比较简单的生产与加工方式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北方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更是相对落后,而有些地区的工业指数甚至是零,长时间以来,没有从事过工业生产项目。然而,那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投入巨资引进更多外来企业,但是,因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很多企业都是盲目发展,这样一来,既阻碍了经济发展,又影响了经济体质的发展,进而陷入一种不良的循环状态。

五、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如果农村经济想要发展,必须得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但是因为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低,招商引资的阻碍很大。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我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决定在山西、陕西、贵州、四川、内蒙古5个省 (区) 进行小额贷款的公司试点的工作。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三农”和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融资平台。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得高利率却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使得需要筹集资金的农户望之止步。因此,资金缺乏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根本的解决。

六、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升高

近几年,我国放宽了对货币政策的要求,由于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从而一再抬高房价,与此同时,个人住房成为资产保值与增值的主要投资项目。然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使得普通消费物价指数也在持续上涨,进而导致了市场整体物价的快速上升。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食品价格也大大上涨,由此看来,通货膨胀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的数字显示,10月份我国CPI达到了4.4%,而在同年11月上涨到5.1%,由此看来,上涨速度是非常快的。受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受伤害最为严重的应该就是农村老百姓。结合有关部门的数字调查显示,农村物价要远比城市物价高很多,对同一种新鲜蔬菜来说,农村价格有时会比城市价格高出1元有时会更多,因此,很多农民都没有这种购买能力。这样一来,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了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冬季,很多农村家里只靠院里种植的白菜过冬,然而,这也和本地区的经济与运输条件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严重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我国提出了一种拉动内需的方案,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仅没有增加北方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每年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针对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情况来说,北方农民消费者的水平是有限的。所以,我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北方农村的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补贴,从而大大增加北方农民的收入。特别是政府可以颁布相应政策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格,有效避免市场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也将成为提高北方农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七、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农村老百姓带来了后顾之忧,这也是在我国边际消费的倾向很低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了人民的消费成为不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北方地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可想而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教育经费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对于那些本来收入就不怎么高的农民而言,根本就没有那些过多消费的资金的来源,只能够维持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状况。缺乏有效的需求,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相当的困难的。

八、农村教育的落后

我国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严重的落后,基本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同时也没有实力的资队伍,就更谈不上优秀的教师资源。农村的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单一,语文和数学就是主要的课程,不能像城市里的小孩学习德、智、体全面的素质教育课程,农村的小孩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现今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农村的小孩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在北方的农村里,人们的信息相对滞后,文化素质不高,认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这些都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产经营的模式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才会有可能减少以至于消除这些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因素,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以及高效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乃至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加强农村教育是奠定坚实基础的根本。

九、资源丰富却不能惠及百姓

现如今,我国很多的土地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都集中在农村,然而,有些地区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不仅没有合理开发与利用宝贵的自然资源,反而利用非法手段,将土地低价转让给其它开发商,使得农民大部分土地流失,破坏了自然资源,农民的利益也遭受损失。和我国南方地区的发展状况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常言道,“一方土地养育千人”,但是,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好过。虽然有些地区引进了诸多项目,但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比较落后,并且产业链相对较短,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偏低,结果导致出现了乱采乱伐的现象,直接阻碍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如今,世界各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阶段,而我国拥有一个较开放的经济体系。并且,我们要在明年将工作的重点转变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化结构、有效规避通货膨胀现象。现如今,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如果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念,发展北方的经济只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1]许迎春, 何雄浪.新形势下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 2011 (6) .

[2]张明如.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J].调研世界, 2010 (2) .

[3]张晓, 卢东宁.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8) .

北方和北方立冬有什么习俗 第5篇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南方立冬爱吃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的其他习俗

1、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4、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5、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6、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7、冬泳

北方经济 第6篇

关键词:滑雪旅游,经济发展,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在改变。大多数人不能局限于满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 在解决自身温饱问题之余, 也开始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而滑雪旅游是一种将运动、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集一体的活动, 它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参与性, 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最为时尚的冬季旅游方式, 也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并且滑雪旅游具有反复消费、附加值高等特点, 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例如餐饮业、租赁业, 这就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也很好地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 如瑞士、奥地利、美国、法国, 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借助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 都在大力发展滑雪旅游, 并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 而部分国家已经将滑雪旅游当作本国重点发展的产业。我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雪覆盖下, 这就为滑雪旅游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资源优势。我国的许多省、市、地区都将滑雪旅游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增长点, 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扶持。但由于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 配套设施建设, 场地维护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而且存在盲目开发, 相互模仿等情况出现, 这就使得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滑雪旅游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指出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正确利用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发展地区经济的措施。

1 滑雪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1.1 滑雪旅游的发展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旅游业被人们誉为“无烟工业”, 它已经同汽车、化工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性产业。据相关资料统计, 全世界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达到60多亿人次, 而参加本国国内游的游客也有近30亿人次。因此,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尤其是挪威、奥地利、瑞士等北欧国家, 以及一些袖珍小国凭借自身特有的地理资源, 都将旅游业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滑雪旅游由于据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 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因此, 我国北方地区发展滑雪旅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2 滑雪旅游的发展符合地域经济发展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雪覆盖下, 山地广袤, 高差适中, 而且冬季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 相比于一些同纬度其他国家, 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很适合开展滑雪旅游。北方地区大多数地区属于中国老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南方一些城市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而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的滑雪旅游可以为北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黑龙江、吉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孙东喜

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地区都在大力开发滑雪旅游资源, 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 这说明开展滑雪旅游可以很好的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1.3 滑雪旅游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滑雪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较强, 它的生存与发展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由于大部分的雪场远离市区, 交通、餐饮、住宿等条件相对不变, 配套设施就显得很重要。开展滑雪旅游, 就需要有能够满足需要的配套措施, 例如便利的交通工具、舒适、快捷的食宿条件、设备齐全的医院以及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商业服务。而且滑雪旅游还可以间接或直接带动商业服务、建筑、金融、邮电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一套完善的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从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4 滑雪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

由于北方地区的很多城市属于重工业城市, 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这就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较低, 而且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 会慢慢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影响社会稳定, 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大力、快速发展滑雪旅游, 能够形成对劳动力的需求, 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使得这些就业人员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从而提升社会治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并且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

1.5 滑雪旅游的发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当地城市文明建设

滑雪旅游是一种当地文化的体现, 可以充分反映该地区的人文情况, 而且这种文化不仅仅包含运动、娱乐、休闲等内容, 而且还体现出当地的历史、经济、建筑、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内容。这种特色旅游的存在, 离不开当地的人文环境, 同时也在促进当地城市文明建设。这种良好的城市文明建设, 不但可以对当地的文化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缔造品牌形象, 而且还可以给国内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创造便利的条件, 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战略规划, 重复建设率高

由于滑雪旅游产业的收入可观, 部分投资者采取开办临时性滑雪场的手段, 赚取利润。这些临时性滑雪场的设施简陋, 存在较高安全隐患, 而且从业人员缺少或没有专业技能培训, 并且欠缺相关的管理经验, 没有旅游整体规划, 重复建设率高, 这就使得滑雪旅游资源形成浪费, 也不利于滑雪旅游市场的长久发展。

2.2 破坏自然环境, 缺少配套设施

由于滑雪旅游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较为偏远的郊区, 食宿、交通存在不便的情况。不少投资者为了吸引游客, 在滑雪旅游区修建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北方经济 第7篇

关键词:经济植物,轮叶党参,城市绿化,栽培技术

轮叶党参是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又名山胡萝卜、羊乳、羊奶参、白蟒肉、四叶参等。为长白山区野生药菜兼用植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及华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日本、朝鲜及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野生于山地林缘、树林下、灌木丛及溪谷间。具有强身壮力、补虚润肺、通乳排脓、解毒疗疮的功效, 可供炒食、烤食、淹渍咸菜, 风味鲜美独特, 是我国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的山菜之王, 是药食兼用的经济植物。

1 整地与做床

将土地深翻20cm~30cm, 整平、耙细, 做成高20cm, 宽1.2m的苗床, 步道40cm, 结合翻地施腐熟农家肥1.5×104kg, 整地时间以秋季为宜, 以备春季播种。

2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于4月中下旬~5月初, 在播种前1周, 将种子用25℃左右的温水浸泡36h~48h, 中间换1次水, 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 然后置于20℃~25℃的变温条件下, 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沙催芽, 当种子有1/3裂嘴时即可播种。

3 播种育苗

播种方法可用条播, 也可用撒播。条播行距10cm, 开沟深度2cm~3cm, 播种密度不要过大, 播种量0.5~1g/m2, 撒播的播种量为1~1.5g/m2, 然, 后覆土镇压, 覆土厚度0.5cm~0.8cm, 最后用草帘子或遮阳网覆盖, 浇透水。有条件的最好上微喷浇水。

4 播后管理

主要包括:浇水, 除草, 病虫害防治。

5 移栽

轮叶党参生长1年后, 于秋季10月上、中旬, 植株枯萎时起挖, 最好在封冻前进行移栽, 也可在笠年春季进行移栽。在栽植前需深翻土壤25~30cm, 有条件的可施一些底肥。栽植方法可挖坑穴植, 也可以开沟摆放苗根, 做为城市绿化观赏植物, 栽植株距5~8cm即可。

由于轮叶党参是藤本攀缘缠绕型植物, 栽植地点应选择有围栏、篱笆、栅栏、立柱等可攀缘的地方, 从而形成一种立体绿化风景, 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6 栽后管理

6.1 浇水

由于北方城市气候环境条件较为严酷, 春天风大、干燥、少雨, 为使栽植的苗根保活, 应适时浇水, 保证土壤湿润。

6.2 除草

每年需人工除草3~5次。除草应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待轮叶党参爬上立杆后便有了竞争能力。由于轮叶党参为多年生宿根植物, 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便可以尽早出土, 达到一次栽植多年看景的效果。

6.3 设立支架

对于围墙或空地无支架的地方, 需用竹竿或线绳设立攀缘支架, 达到立体绿化的效果, 支架高度视为围墙高度而定, 应高出围墙20~30cm。

7 种实的采收与贮藏

2年生以上的轮叶党参结果较多, 在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 当蒴果有绿变黄时, 即可采收, 应分期分批采收。适时采收很重要, 千万不要等果实裂嘴后种子已经飞落再采收。将采收的果实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 待蒴果顶部开裂后可取出种子。

为延长种子的寿命, 可将阴干好的种子用塑料袋密封, 置于冰箱冷藏层或种子低温储存库保存备用。

8 经济效益

轮叶党参作为城市园林立体绿化新品种, 在取得美化环境的同时, 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它是一种可食的经济植物, 所以在秋季可将2~3年生长过密的根茎起挖出来销售食用或卖根苗, 批发价10元/kg, 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王心春, 王鸿臣.野生经济植物——轮叶党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 2000 (6) :9-11.

北方经济 第8篇

一、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的现状

1. 概念。

建筑能耗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从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 一直到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而从狭义上讲是指建筑的运行能耗, 就是人们日常用能, 如采暖、空调、照明、炊事、洗衣等的能耗。本文中所指建筑能耗是指狭义上的建筑能耗, 即保障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所需运行使用能耗。

2. 现状。

我国建筑可分为工业建筑、农村居住建筑和城镇民用建筑三大类。据建设部统计的数据, 目前我国人均住宅面积为30平方米, 按中国13亿多人口计算, 我国建筑面积已达到400亿平方米, 而我国每年新建住宅近20亿平方米, 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而建筑能耗已从10年前占社会总耗能的15%, 上升到现在的占16.7%。现有存量建筑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 属于非节能的高能耗建筑, 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占到30%以上。如果按照现在的建筑能耗, 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0亿吨标煤的水平, 约等于4.5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

3. 重点地区。

我国北方大部分采用集中供热系统, 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不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和热源调节不当等问题从而使系统损失的热量高达30%, 导致我国建筑采暖能耗偏高。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5%, 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平均为20kg平米/年, 因此我国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 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就有大约35亿平米需要和值得节能改造, 为建筑节能的重点地区。我国传统的采暖区域集中在北方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15个省市, 城镇供热面积约100亿平方米, 供热能耗接近2亿吨标准煤, 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点。我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的建筑, 估计至少有1/3 (约130多亿平方米) 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重而道远。2012年, 山西省对70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穿衣、戴帽、戴口罩”的节能改造。

二、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重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常是指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建设, 并已投入使用的采暖居住建筑, 通过对其外围护结构、供热采暖系统及其辅助设施进行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 使其达到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活动。2012年1月29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指南》的发布对节能改造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为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目前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有: (1) 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 (2) 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 (3) 热源 (锅炉房或热力站) 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1. 对门窗进行节能改造。

窗户是建筑外墙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 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部分在冬季保温中, 6%的热量是通过屋顶流失的, 15%的热量是通过地面流失的, 外墙承担了20%的作用, 外窗承担了64%的作用, 其中外窗热传导占30%, 外窗气密性占34%。因此, 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对建筑的节能效果十分重要。将普通的单层玻璃窗户改为间隔空气厚度为6mm, 玻璃厚度为5mm的双玻中空塑钢窗, 提高门窗的热工性, 增加门窗的密封性。

2. 对外墙进行保温改造。

对于建筑结构来说, 其本身是建筑空间的外皮, 通俗地讲就是建筑空间的衣服, 外墙主要功能就是隔热保温, 由于施工技术及建材品质落后的原因, 我国北方老旧建筑普遍存在“走风漏气”的现象。因此, 通过外墙内保温, 墙体自保温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的温度。外墙外保温材料主要使用厚度在30mm的防火聚苯乙烯板, 这种材料保温性能好, 施工方便, 造价较低, 在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普遍使用。

3. 对室内采暖系统进行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改造。

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就是在家中每一组暖气片上都安装了电子式“热力分配表”和一个“两通恒温阀”, 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随时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在居民楼外, 供热站安装一个总热量表, 一个采暖季结束, 整栋楼的住户将按照“热力分配表”记录的数字分担总热量, 由此测算一个热用户采暖季的费用。实现分室控温, 按户计量, 真正实现采暖用热按户计量。

三、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的经济效益

建筑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报是一个长远的概念。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后,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还可以节约成本, 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达到实际节能50%的效果。目前, 投资回报应该如何计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式, 而回报周期将由于不同的既有建筑工况和采取的节能技术种类而长短不一。

1. 技术经济分析改造成本估算。

以山西太原市某小区为例对改造成本进行分析。该小区共380户, 共有建筑面积:55160.35m2;外墙外保温面积:20580.12m2;屋面面积:9193.38m2;外窗面积:12725.63m2。外墙保温改造需要20580.12m2×190元/m2=391.02万元;屋面改造需要9193.38m2×210元/m2=193.06万元;外窗改造需要12725.63×300元/m2=381.77万元。采暖改造费预计需要200万元。加上其他费用。预算工程费用合计:1265.85万元。每平方造价:1265.85÷55160.35=229.48元/m2.

补助政策:根据国家的补贴政策, 改造资金按照国家相关政策, 政府补助一块;产权单位和职工出一块的方式解决。其中:国家、省财政、市财政按照1:1:1的比例进行补助, 国家补助45元/m2, 省财政补助45元/m2, 市财政补助45元/m2, 合计补助135元/m2。按照50%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改造, 建筑面积55160.35m2, 共需要改造资金1265.85万元, 其中政府补助按照135元/m2, 共计补助744.66万元。预算工程费用1265.85万元-744.66万元=521.19万元。产权单位需要出资:521.19万元。以上资金如果分摊到380户小区用户, 每户需要分担资金:521.19万元÷380=1.37万元。实际每户只需要出资13700元人民币。

2.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分析。

(1) 降低了居民的热费开支。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冬季采暖季室内平均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 节能率达到了50%。节煤量: (28.06-12.77) kg×55160.35m2=843.40t

即改造后一个采暖季大约可节约标准煤843.40吨, 按现行煤价约600元/吨计算, 改造后该小区每年可节约600元/吨×843.40t=506040元燃煤费用。

(506040元÷380户=1331元)

假如将每年节省下来的506040元燃煤费用分摊到该小区380居民住户, 每户每年可节省费用1331元人民币。此节约的费用可以看成是该建筑经过节能改造后每年的固定收益。假如该小区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每年节省1331元。每户的前期投资成本大约11年可全部收回。 (13700元÷1331元=10.29)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按照能源价格以每年超过资本收益率5%的速度增长, 则回收期约为7年。该建筑通过节能改造后, 在后续使用的50年中, 前期11年为收回成本期, 后期39年为收益期。39年累计每户可节省资金51909元。 (1331元×[50-11]=51909元) 。 (2) 促进了节能减排。据相关部门统计的北方某一地区的2009-2010年采暖季的数据为例, 进行节能改造后的效果明显, 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标煤3.79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9.49万吨、粉尘2.58万吨、二氧化硫0.28万吨、氮氧化物0.14万吨, 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 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3)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对门窗和外墙进行节能改造后, 可以达到冬季保温, 夏天隔热的效果, 相对地保持室内温度的恒温的状态。对供热进行分户计量改造, 供热质量明显改善, 供热区域远端和垂直单管系统层间供热平衡, 降低了系统阻力, 顶层和一楼供水温差由改造前的10多度缩小到3度左右, 实现室温均等。同时解决了个别用户不缴费而影响其他缴费用户用热的问题, 维护了多数缴费用户的利益, 避免了因少数住户长期只享受热不缴费致使整个小区停暖现象的发生。经对完成节能改造的小区采暖期运行实测, 居民室内平均温度由14℃上升至23℃, 平均耗热量比改造前可节能约30%, 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结论:本文对我国北方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分析, 对节能改造前后的经济性效益进行了对比, 且经济效益良好。这些建筑的节能改造对于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热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到来, 能源的大量消耗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我国民用既有建筑能耗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文章对我国北方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现状、改造重点进行了分析, 对改造成本和改造后的经济利益性进行了分析, 为居民小区或单个家庭进行节能改造提供了经济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改造,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黄亮.节能建筑的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实证分析[J], 2006 (8)

[2].吴邦本.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建筑节能, 2011 (3)

[3].张光宇.沈阳塞纳家园供热计量节能试验.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建设科技, 2011 (20)

[4].车学娅.上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思考.绿色建筑, 2012 (9)

北方经济 第9篇

2010年8月28—31日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九届年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省区的蚕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及企业代表共45人到会。

会议总结了2009年北方蚕业产区应对金融危机, 加快桑、柞蚕产业发展的工作及成效, 讨论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产业发展迟缓现状及应对措施, 提出以蚕桑资源深度加工来拓展蚕桑产业终端市场, 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 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黑龙江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王淑芬站长、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相洋主任、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郝东田科长、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畅晋刚高级农艺师、河南省经作站郑作运研究员、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牛虹研究员等代表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各省蚕业发展现状。牡丹江市蚕蜂技术指导站刘振林站长在会上作了重点交流。陕西安康学院王代钢副教授以“对农村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重新认识”为题, 对当前蚕桑产业在农村的发展方式, 从产业地位与作用、产业链交易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博弈、生产力要素配置、生产价值与价格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从产能优化调整入手, 建立合理的蚕桑产业布局, 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建议。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技学院杨瑞生教授介绍了蚕业教育、柞蚕研究成果。到会的从事蚕种生产、蚕业综合利用开发的企业单位代表开展了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

北方经济 第10篇

今天,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20届年会暨中国蚕业信息网工作会议在美丽古城西安召开, 我受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领导的委托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 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会议主办方要我在会上讲讲, 我想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 应该通过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十一五”我国蚕桑生产在振荡中发展

“十一五”期间, 我国蚕桑生产经历了大幅振荡后恢复发展。全国桑园面积由从2005年的77.53万hm2 (1163万亩) 扩大到2007年的96.07万hm2 (1441万亩) 再下降到2009年78万hm2 (1170万亩) 后, 2010年恢复至80.73万hm2 (1211万亩) ;发种量由2005年1727万张扩大到2007年的2163万张再减少到2009年的1436万张后, 2010年恢复至1576万张;产茧量由2005年的60.8万t增加到2007年的78.2万t再下降到2009年的55.5万t后, 2010年恢复至61.6万t;蚕茧价格从2005年的978元/50 kg上升到2006年的1244元/50kg再下跌至2008年的817元/50kg后, 再上涨至2010年的1544元/50kg。5年里前两年是盲目扩张造成产量大幅增加, 后两年是大幅减产迫使工业抬价抢购, 价格和产量相继恢复上升。回顾这5年, 有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一)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茧贱伤农

由于“十五”期末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好转, 加上“十一五”期初商务部提出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误导全国盲目扩大蚕桑生产规模, 使2007年全国桑园面积和蚕茧总产量分别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的1995年, 桑园面积达到96.07万hm2 (1441万亩) , 比上年增加5.29万hm2 (79.3万亩) , 增长5.8%。西部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 (区) 桑园面积同比增加8.3%,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桑园面积同比增加9.2%, 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4省桑园面积与上年持平。蚕茧总产量79.2万t, 比上年增加4.5万t, 增长6.1%。其中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 (区) 产量增长12%, 尤其是广西自治区产量由2000年的3万t增加到2007年的20.5万t, 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全国亩桑产茧量也呈上升趋势, 到2007年平均达到55 kg/667m2, 为历史最高;广西、广东出现了每667 m2桑园产桑量3500kg、产茧量超250 kg的高产典型。

但是, 在取得来之不易的连续4年持续增产好形势的时候, 2007年蚕茧价格大幅下跌, 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下降35%左右, 其中春茧和夏秋茧同比均价分别下降19.2%和40%, 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等重点省的秋茧收购价降幅均超过40%。因此导致全国蚕桑生产连续两年下滑, 而且是1995年后下滑最为严重的。2008年全国桑园面积81.93万hm2 (1229万亩) , 同比减少14.7%;产茧量65.7万t, 同比减产17%左右, 其中浙江减产35%、江苏和四川减产20%、广西减产12.6%。2009年桑园面积继续下降到78万hm2 (1170万亩) , 同比减少5%;产茧量55.5万t, 同比减产15.5%。两年面积减少18.07万hm2 (271万亩) , 减18.8%;产茧量减少23.7万t, 减29.9%。蚕农收入由2006年的160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111亿元, 减少49亿元, 减30.6%。那时我下乡调研看到许多蚕农伤心流泪心情也十分沉重。

(二) 从紧安排生产蚕农收入不断增加

由于连续两年大幅度减产, 丝绸工业原料严重不足, 2009年秋期各地出现抬价抢购蚕茧, 使这年全国蚕桑生产出现减产增收的尴尬局面。全国桑园面积减少了4.8%、发种量减少了18.6%、产茧量减少了15.5%, 但产茧收入恢复到120亿元, 比上年增加8.5亿元, 增7.6%。根据这种情况, 担心一些地方再次出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2010年3月农业部下发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指导意见》, 较好地引导了各地保持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的相对稳定, 使桑园面积略有增加, 发种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等指标全面增长。桑园面积恢复到80.67万hm2 (1210万亩) , 同比增加2.2%;发种量1576万张, 同比增加9.8%;产茧量61.6万t, 同比增加10.7%;除河南、山东、浙江略有减产外, 其他省 (区、市) 均增产, 广西增产4.1万t、增23.8%, 云南增产5000 t、增14.3%, 广东增产3600 t、增10.1%, 山西增产2170 t、增58.3%。由于茧价一路走高, 蚕农生产积极性高涨, 加强了桑园和蚕室管理, 单产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全国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39.1 kg, 同比提高7.7%;每667 m2桑园产茧量50.9 kg, 同比提高8.3%。

由于连续两年茧价大降带动两年大幅减产, 丝绸工业原料严重不足, 使2010年茧价不断攀升, 养蚕收入大幅增加。全国加权平均的统茧价格1544元/50 kg, 同比增加469元, 增43.6%, 其中夏秋期价格1574元/50 kg, 比春期高58元。江苏和山东由于蚕茧质量最好, 卖价最高, 全省平均每50 kg分别为1839元和1864元, 高出全国均价19.1%和20.7%, 甚至有的地方卖到2100元/50 kg。产量增加, 茧价大幅上涨, 带来蚕农收入普遍增加。全国蚕茧总收入191.1亿元, 同比增加70.9亿元, 增59%, 创历史最好水平。增收较多的有:广西蚕茧总收入66.3亿元, 同比增加28.1亿元, 增73.4%;江苏28.5亿元, 增收10.3亿元, 增57.1%;四川19.2亿元, 增收6.3亿元, 增48.4%;浙江18.7亿元, 增收5.7亿元, 增44.1%。

(三) 蚕种生产不能背离市场

前几年, 由于茧价大幅下降导致蚕茧生产急剧下滑, 使蚕种生产经营也很不景气。全国蚕种发种量和生产量自2007年分别达到2100多万张, 与蚕桑生产命运一样连续大幅下滑了两年。2008、2009两年不仅蚕种价格下降了50%左右, 而且还因产量过剩销毁蚕种600多万张,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除了个别省蚕桑生产主管部门经过积极争取、由省财政予以补偿外, 大多数省 (区、市) 都是蚕种生产企业自己蒙受损失, 导致全国蚕种生产经营亏损十分严重。

去年, 由于蚕桑生产出现良好转机, 蚕种供不应求, 不仅前年生产的1300万张蚕种销售一空, 去年春期各地加制蚕种, 使全国发种量达到1600多万张, 比前年1432万张增加近200万张, 增14%。蚕种产量达到1495万张, 同比增加9%。分地区看, 长江流域蚕区和山东蚕区因9月中下旬持续高温影响秋期蚕种减产, 全年蚕种产量略有减少;广西、广东、云南夏秋季气候正常, 加上茧价刺激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 全年蚕种增产均在20%-35%之间。

二、“十二五”我国蚕桑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第一年, 全国春蚕生产, 在去年大幅度增产增收的基础上, 又喜获丰收, 桑园面积基本稳定, 发种量稍有增加, 产茧量增加一成, 蚕农售茧收入增加四成。据18个桑蚕主产省 (区、市) 农业部门蚕桑主管处 (站) 统计上报汇总, 全国桑园面积82.07万hm2 (1231万亩) , 同比增加1.9%;发种量651万张, 同比增加7.7%;产茧量25.95万吨, 同比增加4.3%。各省 (区、市) 积极响应农业部提出的“稳定桑园面积、控制养蚕规模、努力提高单产、品质和效益”的发展蚕桑生产指导方针, 基本稳定桑园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和提高效益, 进一步增加蚕农收入。产茧量有11个省 (区、市) 增产、7个省减产, 增产较多的有:广西增产9180 t、达到95000 t, 云南增产3212 t、达到8312 t, 广东增产2800 t、达到23600 t, 浙江增产2484 t、达到31815 t, 四川增产1500 t、达到22500 t。减产较多的有:江苏减产4525 t、陕西减产2700 t、湖北减产1700 t、山东减产900 t, 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低温干旱造成桑树发叶晚、发种少、蚕生长不足, 二是农药污染桑叶造成蚕中毒死亡或不结茧。

由于前两年蚕茧供不应求, 国内外茧丝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特别是生丝价格今年五月创历史新高, 最高达到45万元/t, 带动了春茧价格上升, 全国鲜茧收购价格加权平均达到2045元/50 kg, 同比增加524元/50 kg, 增34.4%;全国蚕农售茧收入106.2亿元, 同比增加30.9亿元, 增41.2%。春蚕统茧均价各地都比较高, 最高的山东和山西均达到2400元/50 kg, 涨价幅度分别为33.3%和37.1%;广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5个产茧大省 (区) , 茧价分别为2050元/50 kg、2400元/50 kg、2380元/50 kg、1750元/50 kg、1700元/50 kg, 涨价幅度均在30%~45%之间。春茧收入增加较多的有广西增加13.18亿元、浙江增加4.6亿元、广东增加3.2亿元, 增加幅度均在51%~65%之间。

但是, 根据历史情况和当前形势分析, 今后五年我国蚕桑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 茧丝市场不稳定

由于过去5年来、甚至10多年来丝绸工业技术进步不明显, 丝绸制品花色老套、式样陈旧、抗皱性差, 真丝绸成品市场实际在萎缩, 近年来消耗茧丝的主要是一哄而起发展起来的丝棉被加工, 所以一减一加保持了茧丝销量基本稳定, 但是茧丝价格不仅受蚕桑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影响, 还受国内外茧丝绸市场供求甚至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再加上蚕桑产业规模较小, 茧丝产品极易被一些商家利用炒作, 使价格忽高忽低, 进一步加大茧丝产销波动。在这种状态下, 茧丝价格自2009年下半年出现回升、去年下半年飙升到今年5月, 六月下旬生丝市场价格开始明显回落, 每吨生丝中准价由40万元下降到36万元左右, 最近跌到了30~33万元之间, 如果我们夏秋期生产养蚕规模再明显扩大、气候有利增产的话, 生丝价格将有可能跌破30万元, 那将会导致秋茧收购价格大幅下降。

(二) 生产盲目性仍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蚕茧产量与价格的频繁波动, 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1994-1996年和2007-2009年两次大的下跌, 蚕茧产量分别下降40.15%和29.50%, 蚕茧价格分别下降28.84%和34.32%。从近20年的情况来看, 我国蚕茧产量与价格波动的频率很高, 波动幅度变大, 波动周期拉长。蚕茧产量与价格的频繁大幅波动, 加大了蚕桑生产的不稳定性, 使得蚕农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种桑养蚕的收益不稳定, 加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后蚕业生产成本的上升, 从事蚕桑生产的比较优势趋于下降, 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蚕桑主产省,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结果导致蚕桑衰退与转移。但是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仍然停留在对茧丝市场只看过去、不看当前、更不重视分析未来走势。今年6月份以来茧丝价格已经回落, 但我们有些主产区夏秋期还在增加发种量, 如果中晚秋发种量不遏止, 预计今年夏秋期全国发种量可能达到1100万张左右, 同比增15%。在发种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 气候和生产环境也正常, 那么秋茧增产幅度过大将导致茧价进一步下降。

(三) 生产条件落后

目前我国蚕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与概念上的现代农业相比, 仍有相当距离, 主要是经营规模小, 生产方式落后, 生产效率低下, 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 蚕业生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蚕种场设施老化严重, 社会负担沉重, 人均年制种量不到1000张蚕种, 生产效率低, 家蚕微粒子疫病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生产基础条件与技术装备仍较原始落后, 绝大多数蚕区的桑园没有排灌设施, 也没有小蚕共育设施, 蚕室、蔟室也十分简陋, 多利用现有民房, 缺少加温、排湿设施;蚕桑和蚕种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基本上没有专用的机械设备, 劳动强度大, 技术环节多, 劳动效率低, 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生产方式, 从而导致后继乏人。

(四) 科技进步缓慢

改革开放初期, 蚕业生产实用技术的进步与推广曾经出现过一个高潮, 有力地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发展, 然而近一二十年来蚕业实用生产技术的进步十分缓慢。蚕业技术领域, 高精尖技术方面, 研究队伍强大、研究经费多, 科研成果多, 而且走在世界领先地位;但实用、适用技术开发及推广方面, 研究人员少, 研究经费不足, 研究成果少, 进展缓慢, 甚至有倒退, 如一些提高蚕茧质量的技术, 由于粗放式经营、蚕茧收购时没有执行按质论价而被弃之不用。另一些精细技术, 由于蚕、桑品种的改善, 蚕农不重技术也能养蚕, 也没有什么进展。与此同时, “一刀切”式的科研、教育体制改革, 使蚕桑科研、教育滑坡严重。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被下放到江苏科技大学, 一些省 (区、市) 也效仿将蚕业研究所划归医学院或地市管理, 甚至撤销蚕桑科研机构, 造成人才流失很多, 加上经费不足使近10多年蚕桑科研没有产生大的应用成果;蚕桑高等专业教育从10个大学减到4个, 每年实际招生由1000多人减少到不足100人, 蚕桑中等专业教育更是聊聊无几。 (按照我的统计数据, 20年来, 我国亩桑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总是不断提高的, 尽管有的年份有所下降, 如2009年)

(五) 生产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蚕桑生产环境越来越差, 工业废气、农药污染桑叶, 造成蚕中毒死亡或不结茧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 江苏省今年因此发生不结茧问题的春蚕8万张左右, 占全省饲养量近10%, 平均张种损失率近50%, 蚕农直接经济损失6400万元左右;山东省单县、高青、肥城、惠民、岱岳、利津、广饶及东营区等8个县 (市、区) 的春蚕中毒数量达37378张, 占饲养量的51%, 其中绝产18986张, 占26%;直接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 受害最重的单县2万多张春蚕, 有16000张受害, 其中8000张绝产, 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以上。西部新兴蚕区在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导致蚕病害加重, 蚕业生产环境趋于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三、积极应对, 争取我国蚕桑生产平稳发展

根据“十一五”的经验教训, 结合对“十二五”面临形势的分析, 我们要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争取我国蚕桑生产持续平稳发展。最近与国家茧丝办会商, “十二五”期间蚕桑生产要严格遵循以市场为导向, 认真贯彻落实“稳定桑园面积、控制养蚕规模、努力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蚕桑生产指导方针, 切实控制每年蚕茧总产量在60~65万t以内。这样既照顾工业需要也照顾蚕农利益, 可以使丝 (绵) 总产量保持12万t左右、蚕茧收入200亿元左右。为此, 借今天这个机会对当前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 要适度控制生产规模。

前有所述, “十一五”的教训是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茧贱伤农, 经验是适度控制生产规模促使茧价合理上扬。因此, “十二五”要根据国内外茧丝绸市场的走势, 及时分析判断, 继续适度控制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规模, 巩固壮大卖方市场, 力争蚕茧价格和蚕种价格稳定提高、蚕农和蚕种企业收入不断增加。根据对今后一段时期茧丝绸市场走势的分析, 全国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分别控制在80~83.3万hm2 (1200~1250万亩) 、1500~1700万张比较合适, 也就是“十一五”的平均水平。

(二) 要努力提高生产水平。

全国蚕茧生产水平虽然2007年创历史最高每667 m2桑园达到55 kg, 但2010年降到了50 kg, 蚕茧质量有的指标也因为技术推广应用退步, 而出现下降。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 帮助健全各级蚕桑技术推广体系, 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 把蚕桑生产的各项先进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 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同时还要加强蚕茧市场预测和信息服务, 帮助蚕农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三) 要保护生产环境和及时防控病虫害。

针对近年来蚕桑生产环境不断恶化, 一方面我们要求有关部门对本系统开展有害蚕桑的生产活动时要严加管理、先征求意见后实施;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内部也要采取措施, 比如提前发文告知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何时养蚕、防治农药、废气污染桑叶, 使他们避开养蚕时间用药或选择风向用药。近年来蚕桑常见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和为害频繁、造成损失越来越严重。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及时防控蚕桑病虫害。要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加快推广灯光诱杀害虫。对于预防蚕微粒子病时刻不能放松, 特别是带毒率较高的两广蚕区, 对制种的原蚕区防控微粒子病问题要高度重视, 要争取把逐年升高的带毒合格率尽快转化成无毒合格率。

(四) 要争取政策改善生产条件。

改善蚕桑生产条件需要政策扶持, 除了中央层面的我们不断争取外, 地方的需要大家争取。一是要将发展粮棉油生产的惠农政策同样用于蚕桑生产;二是要扶持本地区蚕种场危房改造;三是要在主产县市投资改善桑园和蚕室条件, 提高桑叶和蚕茧生产水平;四是要建立优质茧高产高效示范区, 通过推广良种和先进的栽培、饲养技术, 以及开展桑树、桑园和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促使我国蚕桑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五) 要大力开展桑园多种经营和蚕桑综合利用。

据调查测算, 全国年产鲜蚕茧60万t, 可产生12万t茧丝、48万t鲜蚕蛹、180万t桑枝条、60万t桑椹、90万t蚕粪、81万t残桑。另外, 桑园还可以多种经营, 既可以养鸡, 还可以利用桑树行距很宽, 在秋末到早春不养蚕的五个月套种蔬菜等经济作物。从资源利用角度来说, 人们常年关注的茧丝实际上只利用了整个蚕桑生物资源的3%, 而其他的97%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更谈不上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有的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甚至成为废弃物污染环境。蚕桑产区的各级生产主管部门应根据现有的技术成果, 加快在蚕桑生产上推广应用。要抓紧总结、交流在开展桑园多种经营和桑、蚕、茧综合利用的经验, 在不断提高栽桑养蚕生产水平的同时, 大力发展桑园多种经营和桑、蚕、茧等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在丰富农产品上市的同时, 增加蚕桑生产效益, 提高蚕农收入。

(六) 要努力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

司里对此很重视, 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国蚕种场生产经营状况调研。在大家的重视和帮助下, 材料基本都来了, 我们将抓紧汇总、研究, 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各地重视对本地区蚕种场的指导, 帮助他们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上一篇:食物偷走了睡眠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