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问题范文

2024-08-16

企业投资问题范文(精选12篇)

企业投资问题 第1篇

据国家统计局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介绍, 投资项目的错误率已经接近了50%。不同的资本所有者投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预期收益越大, 风险越大, 收益风险并存, 公司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必须时刻关注风险管理, 充分认识到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 以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转, 同时降低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波动, 提高现金流的稳定性, 从而减少公司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有效的风险管理, 可以以最低的成本, 规避风险, 转移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自留使企业的价值得以提高。

2 XX投资管理公司的概况

2.1 XX投资管理公司基本介绍

XX投资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汇聚了一批来自银行, 担保, 证券, 保险, 金融投资审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保障金融支持,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一个市场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

2.2 XX投资管理公司经营的现状

表1主要说明了公司收入情况分布, 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全年共盈利8, 763万元, 其中信托、股权收入占较大比重。

3 XX投资管理公司投资风险问题分析

3.1 投资风险的成因

(1) 宏观投资环境因素。这主要包括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国内的投资动向变化, 同业竞争压力大, 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等。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势必会分配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分配到投资的企业, 监督该企业的发展情况, 规避投资者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尽可能降低风险。

(2) 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内部因素。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盲目投资, 目标不明确;投资环境复杂, 认识不到位;投资脱离实际, 定位不合理。公司应充分认识自身主要业务, 分析经营环境确定投资方向的定位, 合理的分配公司的人员, 财务和物质可以很好的保证公司收益。

3.2 XX在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 为追求高额报酬而盲目扩张, 加剧了投资风险。在投资活动中, 实现高收益, XX投资管理公司盲目投资不熟悉的行业, 扩大业务范围。尽管他们的现实情况, 实行跨越不同区域, 跨越不同行业的吞并和收购, 然后, 当公司人事, 资金, 运营等情况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这种环境下, 公司产生损失是必然的。

(2) 投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XX投资管理公司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 从而引起投资活动中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 回报与付出无法形成正比, 遇到危机时又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这就让XX投资管理公司的运行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

(3) 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突出。企业缺乏高素养的基层业务人员, 突出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态度, 职业素养和人际关系上。其次是一系列的内部组织制度, 授权制度, 员工奖励制度, 审计制度, 风险控制制度等。如果投资决策错误或执行错误, 势必会加大风险。

4 对XX投资管理公司投资风险的规避措施

4.1 XX投资管理公司应对暂时风险的措施

(1) 构建起反馈机制, 及时的了解和认识风险。XX投资管理公司自反馈机制的建立以来, 当危机来临时, 公司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 总结经验, 及时进行反馈, 有效的防止了危机的复发。

(2) 通过对投资的期限、投资品种的控制来降低投资风险。该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 采取了多元化策略, 一次性选择几支股票或者其它项目, 通过项目组合相互抵消影响, 有效降低了风险的发生概率。

(3) 在投资活动中, 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动态。XX投资管理公司的决策者们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 并通过一直的努力, 进行改进, 使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实践, 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 整理, 分析, 评估, 并且结果十分准确有效, 使得公司内部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行情数据, 让管理对策更准确有效。

(4) 公司在进行决策过程中, 应财务角度预测风险的发生。公司的各职能部门每月分析本部门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上报给财务部门, 公司的财务人员经过汇总、研究、得出结论, 将各项预测, 包括市场调研, 成本预测等, 使其最终能够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进而更便于公司选取恰当的预防措施, 降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

4.2 XX投资管理公司应对永久风险的措施

(1) 及时收集各部门对措施落实的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2) XX投资管理公司定期召开高层座谈会议, 邀请了一定数量基层销售精英参会, 共同寻找风险源, 研究相应对策, 有效地带动起公司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3) 当公司进行投资活动时, 密切关注汇率波动, 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及时做出调整, 选择适当的货币。

XX投资管理公司共将美元、港币等4种产品推向广大市场, 受到诸多用户的欢迎, 但根据近期的市场信息不难看出, 这些货币的回报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并且降幅明显。

目前市场上回报率最大的是港币产品, 一季度到四季度发行的产品, 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38%、4.36%、3.83%、3.84%, 然而三季度后, 回报率出现的较大幅度的下降。在这样背景之下, XX投资管理公司密切注视着金融市场汇率、利率等的变动情况, 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应的改变, 从而优化了公司外边投资结构。

(4) 对创业型公司的进行投资时, 对其产品市场前景、公司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考察, 对其资信背景进行调查, 有效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5) 公司在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实际过程中,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 与各方面的发展, 目标相比。依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研究总结, 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产生的不同因素, 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和目标, 让其切合公司现实的情况。

(6) 进入互联网时代,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 该企业顺势而为, 加强互联网营销, 开拓互联网金融市场。

最近几年, 互联网思维逐渐融入的各个行业中, 互联网企业受到人们更高的关注, 期间金融企业也意识到转变思维的必要性, 纷纷融合互联网思维, 加大技术和宣传投入力度, 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和升级。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技术的发展, 思维发生转变, 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

当有最新的投资产品信息时, 公司通过微博或微信邀请客户进行参与, 并在节假日期间针对用户各自的特点发送微博私信或者微信问候和祝福等, 让用户感受到自身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以及公司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与用户建立长期而且稳固的关系。

5 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金融投资行业, 从金融行业学习相对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经验, 对XX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对金融企业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的方法, 成功应用于现实工作中,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现归纳如下: (1) 及时发现风险。 (2)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结合风险类型的具体成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 针对不同的成因, 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有效应对。 (3) 加强内部控制, 各部门需进行层级管理, 合理分工, 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4) 结合互联网思维, 使企业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作为工具, 对企业的投资产品、投资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 与用户建立长期而且稳固的关系, 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由于各种原因,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使得对企业投资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不够深入, 对投资风险量化工具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金海.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9 (10) .

关于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若干问题 第2篇

本文希望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律师实务,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投资架构、交易流程和中国境内审批程序进行介绍,供有意进行境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参考。

一、境外投资架构

(一)直接和间接投资架构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架构主要有以下两种:

1.直接投资架构:即境内国有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直接持有境外企业或项目的权益(见图1)。

2.间接投资架构:即境内国有企业通过其控制的离岸公司(可以设多层离岸公司)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间接持有境外企业或项目的权益(见图2)。

(二)两种架构的利弊

相比于直接投资架构,间接投资架构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优势:

1.境外企业/项目变更时的境内审批程序较为简单

在直接投资架构下,境外企业/项目发生变更时(包括但不限于总投资金额、股权/权益结构等发生变更),境内国有企业通常须向发改委、商务部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办理一系列的境内审批程序。在间接投资架构下,由于境内国有企业并不直接持有境外企业/项目,境外企业/项目发生变更时,境内国有企业通常仅需就重大事项向国资委或其委托监管单位办理事后备案,涉及的境内程序比较简单。

2.离岸公司可以作为境外投融资运作和资金调配平台

在间接投资架构下,境内国有企业可以将离岸公司打造为境外投融资运作和资金调配平台,由其作为融资主体在境外进行股权或债权融资,并可以将境外投资所得留存于离岸公司,这样,当出现境外投资机会或相关境外企业/项目存在资金需求时,离岸公司可以融资所得或境外投资所得资金迅速进行投资或调拨资金,避免了境内繁琐的审批程序及外汇管理政策限制,并节约时间和费用。

3.合理避税并隔离境外投资风险

离岸公司通常设立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或避税港,该等离岸金融中心或避税港一般具有运营环境良好、税率低、保密性高等优点,境内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离岸公司更充分地利用各国税法制度及税收协定,进行税务筹划以合理避税,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导致投资者承担股东或无限责任的境外企业/项目,离岸公司也可以起到隔离风险的防火墙作用。

4.淡化国企管理制度的影响

间接投资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有企业特殊的人事任免等管理制度及公司治理制度对境外企业/项目的直接影响,有利于境外企业/项目建立更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管理和治理制度。

相比于直接投资架构,间接投资架构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劣势:

1.设立和维护离岸公司存在一定成本和费用;

2.境内国有企业设立离岸公司、离岸公司投资境外企业/项目时须分别向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并向国资委或其委托监管单位办理审核或备案手续。

二、境外投资的交易流程

境内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交易流程通常如下图所示(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三、境外投资的境内审批程序

境内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通常须履行下述境内审批程序(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一)发改委审批

1.境外投资前报告(仅适用于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

对于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境内国有企业应在投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通常指对外签署约束性协议、提出约束性报价及向对方国家(地区)政府审查部门提出申请前),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发改委报送书面“信息报告”,取得发改委的确认函件。

2.境外投资核准或备案

发改委境外投资审批分为“核准”和“备案”两种类型:对于中央企业投资的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指在境外投资勘探开发原油、矿山等资源)境外投资项目和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其他境外投资项目,由中央管理企业自主决策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对于除前述项目以外的其他境外投资项目,境内国有企业应报具有相应权限的发改委核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上述间接投资架构下,离岸公司投资境外企业/项目的行为属于境外投资企业再投资,应单独办理“核准”或“备案”。)

据我们了解,在部分地区的发改委审批实践中,上述境外投资前报告程序可以与境外投资核准或备案同时进行,且境外投资核准或备案程序在实践中存在变通处理方式。

(二)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对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类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或投资于境外金融产品等金融类项目,境内投资方通常须申请行业主管部门(如银监会、保监会等)的批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上述间接投资架构下,离岸公司投资境外企业/项目时也可能需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三)商务部门核准

对于非金融类的境外投资项目,境内投资方须经具有相应核准权限的商务部门核准,取得其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上述间接投资架构下,离岸公司投资境外企业/项目时,应在完成投资法律手续后一个月内报商务部门备案。)

(四)国资委审批

境内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事项通常根据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制度由相应权力机构审核决定,同时,若境外投资事项属于企业主业投资项目,须纳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并报国资委或其委托监管单位(通常为各级国资委直接出资企业)备案,若属于非主业投资项目,须报国资委或其委托监管单位(通常为各级国资委直接出资企业)审核。(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上述间接投资架构下,离岸公司投资境外企业/项目时,应按要求单独办理“备案”或“审核”。)

(五)外汇管理局登记

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员工培训 投资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6-01

对于企业来说,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的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此,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

1.企业员工培训投资中出现的问题

1.1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上都存着不足,具体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加以比较。美国企业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大概300亿美元,大约占员工平均工资的5%。而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只有5%的国有企业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并且在此之中约20%的国有企业的培训费为人均10元至30元,这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当然这只是国有企业的状况,其他企业的状况或许有些不同,但同样也不容乐观。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投资中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2缺乏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投资计划

要想取得良好的员工培训效果,制定和确立一套完整而规范的培训投资计划至关重要。然而,依据目前我国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根本就没有制定相应的培训投资计划,有些即使是制定了,也出现了计划执行不力的情况,从而严重阻碍了员工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

要想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需求分析是其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投资活动之前都没有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而只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忽视了对员工个人培训需求的分析。这种盲目式的企业培训严重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解决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重视

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重视首先还是要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做起。企业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员工培训的认识,充分理解企业员工培训投资对于公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员工自身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重视,尤其是要把握机遇,对于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要好好把握,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不在利益面前屈服,培训过后要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2.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其目的就是要树立起企业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从而构建诚信社会。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投资的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担忧员工在培训后会离职,泄漏企业的重要信息。虽说在培训之前,员工需要签署相关的协议作为保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难以执行,这主要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有关。由于我国在员工培训投资方面法律的缺失,人们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他们的权力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加之,在利益面前,人们的诚信意识也比较弱,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必须借助相关法律的完善来弥补其中的不足,从而促进社会诚信的形成。

2.3规范培训市场

这里所说的规范培训市场,重点是指要规范第三方的培训机构市场,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信息透明度的目的。通过提高第三方机构的信息透明度,能够是企业和员工迅速判断出培训项目是否可靠和必要,从而降低员工由于不信任而产生的不进行投资培训行为的概率。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信贷市场,避免企业和员工因为资金的原因而出现投资不足的状况发生。

3.结语

企业培训确乎是一项成本比较高的投资,而其成效则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为此,企业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将员工培训投资视为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重视,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规范第三方培训机构市场,与企业一起共同促进企業员工培训投资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映.企业人才流失及其危机管理[J].经济师.2006(02)

[2]李荣生.从外企与国企的培训比较看国企培训变革[J].中国培训.2005(05)

[3]范骏,张钧.创新培训: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J].求实.2004(S1)

[4]赵曙明,吴慈生.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03)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问题研究 第4篇

1. 投资风险的内涵

投资风险与投资活动是相伴相生的, 自出现投资活动开始就有了投资风险, 至今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尽管如此, 国内外学者对投资风险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一致,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 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风险定义:

美国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 (NVCA) :投资风险是指在开展金融投资活动过程中, 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带来的可能性损失的总和, 它对投资者会带来不同程度经济损失。

欧洲投资风险管理协会 (EVCA) :投资风险是指专业投资机构和个人, 将自有资金或资产投向某一具有成长性或发展潜力的经济项目, 通过看好项目未来发展潜力而采取的资本投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投资收益。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ECD) :投资风险是以资金、技术或资本为经营手段, 通过对技术、资金密集型资本或项目进行入股, 以取得相应投资收益的活动产生的不确定性收益。一般来说,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都是被投资对象, 通过对其未来发展潜力注资以获得高额收益。

2. 投资风险主要特点

(1) 投资风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不可逆的特征

从投资风险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 其倾向于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或项目, 通常来说, 中小企业既可能获得快速扩张机会, 也可能遇到巨大的发展风险, 因此对其进行投资必然会遇到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因此投资收益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投资风险。另一方面, 投资风险还具有投入不可逆的特点, 也就是说一旦做出投资决策之后, 投资资本就无法随时收回, 投资决策作出后, 就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而不能通过采取回撤投资的方式来规避这些风险, 这就是投资风险不可逆的特性。

(2) 投资风险具有买方金融的特征

投资风险是在投资方利用资本重组形成收益分配权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 投资方通过注入资产来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以相守相对应投资收益, 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收益, 这就是投资风险。因此, 投资风险是一种权益性股权投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资产组合来获得收益分配权, 而不是对企业股权永久性持有。

(3) 投资风险对象一般是中小企业

一般来说, 传统生产经营项目技术、市场和产品都比较成熟稳健, 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投资收益也不高, 因此很难得到投资资本的青睐。而中小企业往往分布在高新技术领域,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投资成功, 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 投资后的中小企业获得充沛的资金流或者技术支持后,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后发增长潜力, 其盈利能力也会成倍甚至数十倍的放大, 从而带来巨大的投资利润。因此, 中小企业由于具有爆发性增长可能性, 往往成为投资资金关注的对象。

(4) 投资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重复循环的资本运作机制

投资风险不但是某一次投资活动带来的, 从长远角度来看, 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资本循序渐进反复运作的过程中。一般来说, 投资资本经历着投资—回流—再投资的运动发展轨迹, 其主要目的是发现价值和获取价值, 通过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实现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复合型投资风险。

二、当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投资风险主体过于单一

投资风险是通过注入资金或者技术获得收益分配权, 其主要有两个特点, 那就是投资周期较长以及投资资本变现能力差。因此, 投资资本主要通过专门的投资机构来筹集的。但是, 从当期国内风险投资市场来看, 投资主体种类严重偏少。虽然这几年来国内投资市场日益成熟和完善, 风险投资主体日益多样化起来, 但是目前投资主体依然是政府财政出资方或国有控股为主导, 其他投资主体占比相对较低。一方面, 国家财政对投资支持十分有限, 预防投资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无法满足投资资本长期性运作产生的资金需求, 导致投资活动容易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 我国政府主导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严重偏小, 受到市场体制、金融政策等诸多客观因素限制, 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影响力相对较弱, 不能满足投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

2. 投资风险机构规模和实力有限

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中小企业投资起步较晚, 风险投资主体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相对较小, 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投资公司数量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主体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对一些长期性投资缺乏投资意愿和动机, 使得不少成熟型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投资资本支持, 同时, 一些投资机构由于产业投资机会有限, 往往将大量投资资本投入到有价证券资产上, 导致投资市场出现结构性供求矛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后劲, 导致投资市场上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少之又少, 许多投资机构有大量投资资金闲置无法有效利用, 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金资源浪费。

3. 投资市场支持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

从理论角度来看, 投资市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契约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对投资活动形成了具有约束有力的出资及回报机制;投资周期结束后, 投资者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将投资资金参与到后期投资活动当中, 他们可以随时决定收回投资资本。从外部角度来看, 当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 例如投资行业监管法律建设滞后、国家政策缺位、投资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社会投资观念落后等, 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制约社会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套科学完善的投资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关系, 促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尽量化解各种内部冲突和矛盾, 最大程度提高投资收益率。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亟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支持机制, 为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1. 完善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机制

随着风险投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其对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预防投融资机制的需求日益强烈起来。这就要求政府要根据投资风险市场发展规律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融资机制体制, 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投资风险。换言之, 投资活动的进行都是在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理性决策, 而不是停留在经济规律之外的制度设计层面上。打造多渠道投融资市场机制, 不断提高投资市场规范化、公正性水平, 以民间风险资本为主体, 不断提高投资市场市场化水平, 增强市场风险发现和预防机制功能, 是当前培育中小也投融资市场的重要出发点。但是从国内中企业发展特点来看, 在选择投融资渠道的过程中, 必须要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作出理性选择, 而不是一味模仿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2. 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技术风险评估和预防水平

为了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可以聘请熟悉中小企业经营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评估团队成员。一般来说, 团队成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在某一个生产领域具有突出技术贡献, 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工作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要针对行业发展规律、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规则以及金融投资风险等建立一套技术性风险控制机制。根据该投资风险机制的设计要求, 首先, 可以成立一支专业性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专家队伍。专家成员从自身技术角度出发, 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邀请熟悉本行业法律政策的专业人士负责政策法律风险评估。此外, 还可以考虑邀请一些行业监管部门退休专业人士和官员担任风险评估顾问。其次, 建立一套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投资风险信息, 在体系内部实现成员对所掌握的行业发展趋势、宏观政策趋向、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及相关信息的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

3. 建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是一个复杂有机体, 对风险评估和分析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 要求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洞悉投资风险。加快扶持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评估中介组织发展, 其可以为中小企业投资方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协调各种投资利益关系, 有效化解各种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和承载这些成果的初创型风险企业进行孵化, 以帮助风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孵化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 它能够将一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推荐给专业投资机构, 帮助其物色更好的投资项目, 在风险投资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投资合作桥梁, 提高风险投资市场运行效率。

摘要:从投资风险定义入手, 提出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对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存在的不同问题, 采取完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融资机制、加强对技术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和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的措施进行防范。使得投资风险在最低限度, 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投资风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以后的投资风险控制开展, 提供了参考和重要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骆鹏.企业创新中的技术风险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1, (01) .

[2]陆桔利.R&D和企业增长价值[J].经济论坛, 2012, (05) .

[3]刘希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02) .

企业投资问题 第5篇

一、外商投资企业可否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的规定,境内股份公司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49号公告的规定,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提出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定向发行证券的申请。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以下称“《业务规则》”)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不受股东所有制性质的限制,不限于高新技术企业,均可申请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同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申请在新三板挂牌,但申请时须提供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批复文件。同时,该指引规定了,申请挂牌前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应遵守商务部门的规定。

因而,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新三板挂牌。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案例。

二、外商投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条件

根据《业务规则》”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符合的条件与其它赴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条件是一致的,即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存续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二)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三)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四)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五)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六)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外商投资企业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实践中,外商投资企业不论其是中外合营、合作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一般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在赴新三板挂牌上市前,外商投资企业一般会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其中,外资企业属外商独资企业,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前还须引入中国股东。因而,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符合《业务规则》规定的条件要求,并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则可以在新三板挂牌。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依据《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下称“《暂行规定》”)。其中的要求包括:(1)对发起人要求:以发起方式设立的公司,除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发起人的条件外,其中至少有一个发起人应为外国股东;

(2)对投资产业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政策的规定,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

(3)对于审批权限的规定:限额(《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允许类1亿美元,限制类5000万美元)以下(转制企业以评估后的净资产值计算)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设立及其变更(包括限额以下外商投资上市公司其他有关变更),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但涉及外商投资有专项规定的行业、特定产业政策、宏观调控行业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的,仍按现行规定办理或按有关规定报商务部审核;

(4)需要符合《暂行规定》规定的其他条件。

“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除应符合前款条件外,其中至少有一个发起人还应有募集股份前3年连续盈利的记录,该发起人为中国股东时,应提供其近3年经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该发起人为外国股东时,应提供该外国股东居所所在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新修订《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二款)同时,“发起人股份的转让,须在公司设立登记3年后进行,并经公司原审批机关批准。”(新修订《暂行规定》第七条)

“以募集方式设立公司的,发行股份的股数缴足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新修订《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已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如申请转变为公司的,应有最近连续3年的盈利记录。由原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作为公司的发起人(或与其他发起人)签定设立公司的协议、章程,报原外商投资企业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初审同意后转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批。”(新修订《暂行规定》第十四条)

(5)港澳台在大陆投资的规定: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大陆投资设立公司的,准用《暂行规定》。

四、新三板港资成分企业案例汇总

1、展唐科技(831734)发起人CGmobile Holdings,控股股东CGmobile Holdings均为港资企业。

公司于2013年5月8日获得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商务委关于同意展唐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编号:沪商外资批[2013]1567号),同意展唐有限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展唐通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展唐通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新三析挂牌的外商投资企业。2013年5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公司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编号:商外资沪股份字[2007]2985号)。

2、确成硅化(833656)发起人、控股股东华威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为港资企业。

2011年10月28日,江苏省商务厅出具苏商资[2011]1381号《关于无锡确成硅化学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确成硅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永辉股份(832120)发起人、控股股东永恒有限为港资企业。2014 年 7 月 18 日,广东省商务厅向中山市外经局下发《广东省商务厅1-3-10 关于合资企业中山永辉化工有限公司转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粤商务资字[2014]292号),同意公司整体变更事宜。2014年7月25日,中山市外经局向公司做出《转发<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合资企业中山永辉化工有限公司转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通知》(中外经贸资字[2014]510 号)并向永辉有限转发了前述批复。2014年8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公司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粤股份证字[2002]0247 号)

4、科传股份(430371)发起人及控股股东科传计算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为港资企业。

2009年8月 25日,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作出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广州市科传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穗外经贸资批[2009]474 号),同意设立股份公司,同意公司的章程、发起人协议、股本结构、经营范围、经营年限、公司住址等;同意股份公司自营业执照签发后 3个月内认缴1000 万元,其余出资在 2年内缴足。2009年8月 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核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穗外资证字[2009]0302 号)。

5、奥美森(833340)公司发起人智友科技为港资,后股权转让后退出公司。奥美森有限系于2003年10月17日经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中外经贸资字〔2003〕878 号《关于合作经营企业中山市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的批复》及于 2003 年 10 月 27 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外经贸粤中合作证字〔2003〕0004号《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由奥美森技术与智友科技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投资总额为800万港元、注册资本为800万港元,均由智友科技投入。

奥美森有限于2014年1月13日经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中外经贸资字〔2014〕13 号《关于合作经营企业中山市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变更的批复》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商外资粤中合资证字〔2014〕0001号《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由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形式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并继续经营。

企业投资风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投资,这也是企业提高自身价值的闭经途径,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转型,提高自身信誉、社会对位、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使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合理。

一、投资风险的产生

1.决策失误、盲目投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尤其是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严格的实际考察,确保内外环境一致,但因为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内部结构体系的原因,本身经常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会导致企业在决策上出现错误,此外因为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原因,导致企业在投资上出现管理混论、资金不足、利润差等问题。如果企业在投资上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利益蒙受损失,情况严重使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运行无法依照计划进行。

2.利息变动风险

银行利率会受到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率并不稳定,而利率的变动将会对企业的收益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的经济变化都会对利率变化产生波动,而企业对利益风险管理经验上存在的价格机制和管理上经验的不足会导致我国的多数企业在利率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自然也面临着这一问题。

3.风险投资制度不完善

不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将会导致风险资本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无法搭建。这一方面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获取吸收风险资本的机会;另一方面使风险投资偏好遭受了抑制。以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为例,企业没有实现多渠道融资,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我国对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上市要求过高,对于多数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来说,上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中国小型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发展中为了获取高收益就必须要参与高风险投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规模偏小,无法实现对中小型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孵化。

二、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管理认识不足,风险意识弱。当今社会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不仅需要面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且还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不仅需要面临投资风险,同时还需要面临营运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都加大了投资风险管理的难度。

2.过于注重短期收入,没有长远战略眼光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投资种类和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上因为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规模小,收益快的项目中,而将企业的投资是否与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目标相符放到次要位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战略管理存在问题,此外因为战略意识上浅薄,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将会导致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目光短浅的情况。

3.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有少数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对其作用进行合理的甄别,因此在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经常会进入到误区中。目前,许多专利和高科技技术都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条件的限制。理论上可行的并不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实施,因此在这中情况下,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要想对高新项目进行投资,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花巨资购买的设备和组建的团队在工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无法给投资者带来期望的回报。

三、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措施

1.提高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中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可以降低因为主观因素而导致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风险。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较高素质和战略眼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中进行投资需要面临复杂的投资环境,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可以理性的分析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机会,并及时的做出对企业最有力的决策,从而使企业的风险能够降到最大,使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此外,在风险控制方面,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感知更加直接。因此,明确的认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提高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预见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式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对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将投资风险对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影响将到最低,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2.建立合理的内控和投资预警系统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降低投在风险,应当在进行风险投资前需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监控,在完成风险投资后需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控制。投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投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通过对风险分析手段实现对投资风险的预测;另一方面针对投资制定规范的控制制度,其中包过投资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一系列与投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要想构建合理的投资预警系统,投资预警系统必须具有明确目标,从而对投资是否会面临失败风险进行确认,找出警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预警系统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受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或整个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预警指标临界值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3.合理鉴别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的作用

在对高科技项目投资中,有色地质矿业企业需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对比,然后在做出是否要对此项目进行投资,判断该项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在对专家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采取甄别、判断等方式,而且要通过合理的监督和分析做出最佳决策。投资中,有色地质矿业企业需使专家的专业性得到发挥,从而降低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风险管理中进入误区的可能性,尽量降低企业在投资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解决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风险投资产生、风险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有所帮助,同时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4):77-78.

[2]白文化.企业风险管理100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0(7):87-88.

[3]马军红.总经理防范财务风险的66种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97):146-150.

[4]黄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0(8):105-106.

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第7篇

一、企业投资内涵解读

企业投资从传统角度来说, 企业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对一定对象投资的经济行为, 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一种资本配置行为,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和组合, 通过对外投资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获得经济效益。其中包括所有者相关的投资、多元化经营以及兼并和收购。从企业的投资方向来划分也可以将企业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 其中对内投资具体指企业将资金分配给利用于企业经营活动或的资金配给行为, 主要是扩大生产, 改善技术和改善经营环境等, 对外投资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有价证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 亦或者是通过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其他公司进行注资的投资行为。从投资管理的角度, 企业投资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 投资者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意图对有投资需求的企业进行投资的行为, 投资避免不了存在着风险, 这就需要企业在选定投资项目时, 需要加强投资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投资管理手段, 优化配置资源, 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实现企业的投资目的。

在企业投资中, 除了较为常见的对内投资之外, 随着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企业的对外投资的逐渐增加, 从现阶段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看, 对外投资主要包括股权与债权投资、实物与证券投资、独资与合作以及联合与合资几种形式。其中, 股权与债权投资, 企业股权投资指的是企业购买其他企业股票的行为, 通过企业的股票粉红获得收益, 企业债权投资形成的被投资单位的负债, 相比较股权投资, 其风险较小, 投资权利小的特点;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 实物投资是直接投资内容, 指的是将资金、实物、技术等直接投资其他单位, 为其他生产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其投资周期长远、收益速度较慢, 证券投资属于间接投资, 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实物购买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 通过有价证券获得效益;独资和合作, 独资指的是投资企业完全获得控制, 独自承担经营风险以及获得经济效益, 合作是企业与另一家企业达成协议, 通过协议规定的相关利益和责任分配, 进行的投资行为;联营与合资, 联营是企业与其他投资主体的共同出资形成新企业的互利共赢投资模式, 合资指的是组织形成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股权分配的方式, 根据投资比例承担有限公司的盈亏。

二、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分析

从目前中国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企业投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投资战略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在企业管理中, 需要科学的指导和规划以保证整个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和企业管理一样, 投资管理更需要科学性和指导性, 必须满足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和部署, 企业通过对目标的评价、比较, 方案的选择最终获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而目前我国企业投资管理,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缺乏长远的目标和战略规划, 主要表现在, 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 对投资的项目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 造成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一些企业还存在着头疼医头, 脚痛医脚的现状, 对于自身的企业经营和长远缺乏战略性眼光, 仅仅满足与眼前的利益, 为以后长远的发展埋下隐患。

2. 企业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和主观性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决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所以对于企业任何的经济行为都要提前做好决策, 不能盲目决策和主观决策, 任何经营行为都要经过评估认证其可行性, 在目前企业投资决策时, 由于自身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 对于利益的诱惑抵抗能力不足, 加上自身存在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心态, 对新项目、新技术、新领域的盲目追求, 容易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安排,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危害, 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经营风险, 造成企业的投资管理失衡, 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3. 企业投资项目实施阶段组织管理不到位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做好企业投资管理的第一步, 那么在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 科学的组织管理对于发挥好投资项目的优势, 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也是影响整个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现阶段从企业投资管理的组织管理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投资项目实施阶段, 人才对于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中, 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的控制, 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凸显, 这不仅关系到项目的实施进度还包括成本控制, 风险控制以及合法性控制, 企业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 完全依靠经验很容易造成主观性;其次, 缺乏严密的资金管理控制机制, 资金在企业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新目前的企业投资看, 特别是一些回报周期长的项目, 对于资金控制的不严格很容易造成资金受困, 俗称的“套牢”, 资金的流动性受到制约, 影响其他经营项目的正常实施, 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策分析

1. 强化投资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战略眼光

现代企业想扩大生产和发展, 通过企业的投资的途径是必然趋势, 它能够充分调动企业资源, 配置企业资源, 将企业利益扩大到最大化, 所以作为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投资管理意识, 规划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首先, 企业充分调动资源和利用资源, 多渠道发展企业投资扩大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把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发挥最大的资源功效;其次, 树立企业发展战略, 明确企业的长远规划, 在长远的发展规划基础上, 合理利用资源, 科学布置资源, 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需要通过企业投资获得企业的战略目标, 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决策的科学性, 首先, 引进高素质投资管理人才, 通过夯实投资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 科学布局企业投资项目, 防止和减少投资风险;其次,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防止决策的盲目性, 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 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核和把关, 在合理合法的投资环境下, 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防止个人的主观臆断和冲动投资。

3. 落实投资项目管理, 做好组织监督管理

针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应该增强管理, 落实各项投资管理制度, 并且做好项目的组织监督, 首先, 制定和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制度的各项政策, 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控制, 加强成本管理, 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次, 做好组织和监督管理, 针对投资项目要加强监督管理, 减少投资风险, 在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国际危机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 投资风险依然存在, 所以企业要加强监督, 规范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

4. 增强企业风险意识,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任何投资项目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以更加稳妥的方式, 保证投资软着陆, 首先, 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 防止盲目上马一些新项目和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 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充分了解市场行情, 在科学的决策指导下, 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投资风险能够提前预警和有效防范,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保证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 2012, (16) :82-83.

[2]杨月华.企业投资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11, (8) :245.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原因分析 第8篇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体力等资本。知识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 产生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知识的溢出效应使知识能在不追加投资的基础上反复利用, 减轻了资本稀缺性的约束。劳动者拥有的知识和企业的有形资产密不可分, 人力资本被视为创新的源泉。在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概括起来,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人力资本投资覆盖面较低, 投资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自愿投资很难收集到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 现以我国企业的法定投资作为依据, 仍能说明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虽然国家出台若干法律法规, 强调社会保险等项目为强制性投资项目, 凡是在《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规定应当缴纳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 但执行过程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占城镇就业人口比重的64%和50.4%, 仅仅是略高于城镇就业人口的一半;而其他三类保险的参保比例均低于50%, 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只有19.8%。由此可见,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覆盖率较低, 企业投资严重缺乏积极性。

(二) 企业人力资本投入较少, 投资规模有限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05) 数据显示了我国城镇就业人员 (不含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工资总额与各项社保基金情况。按规定社会保险基金 (包括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 应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40%左右, 而我国2004年实际缴费比例只有34.2%, 可见企业并未按职工实际收入缴纳社会保险, 现实中, 企业普遍存在拒绝缴纳或拖欠社会保险费用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尚且如此, 对于其他非强制性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就更吝啬了。

(三)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总体投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教育培训投资比重过低, 保障和保健投入比重过大, 这会导致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下降、技能型和知识型人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后劲不足等问题, 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长时期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不足, 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结构已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是现有员工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满足新的技能的要求而形成冗余;另一方面是企业忙碌于招聘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因此, 企业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已刻不容缓。

(四)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

第一,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缺乏战略性和持续性, 企业投资效果的发挥亦很难有长期性和高效性。第二,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 很少采用科学的投资分析方法评估投资项目, 在投入上具有盲目性, 投资效果较差。第三, 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防范体系, 投资损失较大。企业投资的最终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这反过来又限制了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形成的原因

造成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原因很多, 从总体上看,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

(一) 外部环境的影响

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人力资本投入比例较低, 投资不合理。

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入就是对教育的投入。中国各级政府现在大约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5%进行教育投资, 大约30%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物质投资。在美国这些指标分别是5.4%和17%, 在韩国分别是3.7%和30%。各国统计显示, 中国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每年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率大大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是导致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政策制定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虽然存在着政府对教育公共支持, 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差异, 地区间接受的教育内容和程度是不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工资政策确定了对熟练工人的低回报率, 工资政策所确定的工资水平并不是完全由工人的实际产出来决定的, 这使得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很低。我国的户籍和农村土地制度也是抑制人力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 工农业用工制度、职工的医疗保健制度也很大地限制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2、我国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 地区劳动力分布不均衡, 劳动力素质差异大。

劳动力知识存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水平低, 科研投入不足, 科技人员拥有量以及企业部门的科技投入, 都低于发达国家。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使得我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导致人力资本投入的地区差距, 又使得劳动力素质的地区差异非常大。此外, 政策和制度的限制, 观念陈旧, 乡土意识浓厚, 再加上信息闭塞, 交通不便, 使劳动力流动率非常低, 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也抑制了劳动力积极性的发挥。

3、企业人才选聘成本相对较低, 人才流失率较高。

一方面, 由于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的状况, 而且这种趋势将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消除, 这使得企业无论在选聘劳动力方面还是在更替或淘汰劳动力方面的花费相对较低, 因此, 企业在选择和使用人才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对于企业外部招聘、内部培养的成本更高, 周期更长, 风险也更大。因此, 绝大多数企业放弃内部培养而选择外部招聘就不以为然了。另一方面, 无论什么类型和规模的企业,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 特别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 其就业选择范围更为广泛, 流动性更强, 一旦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那里, 对企业的危害则是致命的。而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更为严重, 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放弃人力资本投资的又一原因。

(二) 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 缺乏系统的深刻的理解。

我国很多企业虽早已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尊重人才、引进人才, 但现实的结果是, 优势的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越来越缺乏, 企业人才的流失却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 不是我国的企业不重视人才, 不重视对人才的投资, 而是我国企业并未真正的合理利用人才, 企业对人才的投入更多的是满足企业目标的需要, 没有考虑到人才本身的需要, 因此, 我国很多企业虽然投资了, 但没有获得投资的收益。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更多关注短期利益, 还未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和企业资金的限制, 使得我国企业在人才方面的投资理念更多地考虑当前生产经营需要的满足, 过于注重短期效益, 而没有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职业发展。另外,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收益难以评估、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 使得企业在面对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选择时, 会优先考虑物质资本投资。这种不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取向, 导致企业内部技术工人出现断层、知识老化、人才流失、缺乏创新动力等严重问题。因此, 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具有短期性、盲目性。

3、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行动上缺乏有效的措施, 投资的实际成效不理想。

我国的很多企业虽然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投入很多, 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位对人才的贡献要求。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而盲目开展;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有效措施还很少, 没有完善的投资分析体系进行指导, 这使得很多企业病急乱投医, 表面上是投入了, 但效果不理想。

4、企业人力资本的储备不足。

我国企业为适应发展所储备的人才不足, 很多企业并未考虑针对未来发展的劳动力储备。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管理活动的中心, 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本, 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发展人、为了人, 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提高管理的效能。

(二) 树立人力即资本的观念

对企业来说, 人才和设备、资金、品牌、渠道等一样, 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 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适应市场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和增值潜力。

(三) 强化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发展靠人才”的观念, 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把人才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才战略要适度超前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四) 物质保障人才发展

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 从这层意义上说, 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国外企业对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视的, 认为这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 由于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 采取物质激励的效果会更好。

(五) 制度保障人才发展

管理靠制度, 企业先进的用人制度, 既能促进人才的成长, 又能保证队伍的稳定。要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 需要以下基本制度作为保证:举贤任能制度;双向选择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利益驱动制度;绩效管理制度;优胜劣汰制度。

(六) 文化保障人才发展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 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在员工心中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 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摘要:21世纪, 人力资本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获得人力资本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 研究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发现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措施, 防范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对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正在成长的我国企业而言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

参考文献

[1]、 (美)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潘晓琳.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22) .

[4]、张永成.人力资源管理革命: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本[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5]、陈维政, 刘苹, 胡豪.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6]、胡静林.人力资本与企业制度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7]、刘军.人力资本配置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试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问题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大人力资本,投入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价格的能力技能, 即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资源增值的资本形式。影响铁道建筑企业发展的员工富余问题, 既有技术单一, 产品单一等行业特点的影响, 又有对人力资本即企业职工素质管理薄弱、缺乏必要的资本投资分析、与宏观政策适应性差的历史因素等问题加之传统管理经验和手段的制约, 导致问题突出, 久解不决, 不仅员工丧失信心, 企业领导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解决问题, 从而使企业缺乏凝聚力, 没有生机。解决企业员工富余问题, 必须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去挖掘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当然由于有的企业的经济状况所限, 用于投资的资金有限, 进行这种系统量化的投资当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 就没有企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因此,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1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避免企业员工富余,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手段。

人力资本是相对物力资本而言的, 是以一定人力存量存在于人体的资本形式。企业的本质是降本求利, 它强调付出的代价及其回报, 强调以某种人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与人力资本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物力资本是被动资本, 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磨损、自然腐蚀或损坏、折旧等原因, 效率和收益是递减的。而人力资本是主动资本, 体现在人的体能和智能本身, 在开发利用中不仅不会减少, 反而增加,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它的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强, 效率和收益就越高, 是成正比例递增的。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知识, 新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 无不证明这一规律的普遍性。加利贝克《人力资本》曾有过这样的分析:如果收益的现值超过成本, 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资源就比用于经济中其它地方的资源更有生产效率。诺贝乐奖获得者, 舒尔茨撰写的《人力资本投资》一文, 曾采用收益法测算了人力资本投资中, 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 其比例高达33%。企业出现下岗职工的表面原因是:企业发展潜力弱化, 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萎缩, 而更深刻的原因是企业缺乏产品研制开发创新能力, 不能有效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用到市场需求最旺盛的产品生产上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就是让企业每个员工成为企业发展必须的, 参与市场竞争的、财尽其用、企业的各种要素优化配置, 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使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这是避免企业出现职工下岗, 从根本上解决息工待业的途径。

1.2 人力资本投资是多元化经营管理格局的“马前卒”

多元的投资主体和经营管理格局是国有建筑企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企业不惜重金开发第三产业, 初衷是安置就业和拓宽经营渠道。诸如房地产、餐饮业等, 有的经营成果都不尽人意, 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的企业资金投入占资本金的很大比例, 而资金回报率却很小, 大面积亏损, 待出租的楼宇闲置、待出售的商品腐烂、待岗的员工拖家带口嗷嗷待哺。一个很沉痛的教训是这些项目的管理者缺乏专项经营的管理知识和营销战略, 员工综合素质差, 使多元经营变成多头有难。面对现状, 只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使之可以充分达到足够吸收消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知识的程度, 才能免蹈覆辙, 让危机四伏的企业早日甩掉包袱重新焕发生机, 驾驭多元经营朝着健康的目标发展。

2 人力资本的投向要突出重点

国有建筑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 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诸多机遇与挑战, 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要让有限的资金投在人力资本上, 发挥最大的作用, 不可能人人平均使用, 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以下三类“关键人群”。第一类是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这部分人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部分, 具有极大的可开发性。决策正确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基础,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它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挽回的。全美500家大财团的决策者三分之二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企业家队伍中相当比例的决策人士缺乏系统的、综合的决策科学培训, 决策者拍脑袋、砸胸脯的多。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 高层人员自身要多充电, 企业要重视这类“关键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第二类是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这类人员对开发市场, 研究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产品的问世和转化成实物形态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新型产业其发展本身就依赖于大量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本着讲求投资效益的原则, 具有息工待岗职工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 对“关键人群”中的这些“关键人物”, 要加大投资力度, 使宝贵的财力真正用到刀刃上。第三类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这类人群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终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任何一个生产企业, 都离不开岗位技术操作的职工。从铁路施工企业近几年的情况看, 生产操作工作正在逐步减少, 有的成了“天桥的把式”, 只能说, 不能练, 甚至出现了技术青黄不接、工艺绝技失传, 个别工艺受制于人的情况, 不得不闲着“媳妇”雇“保姆”。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 尤其是青年工人学技术、练真功的活动要纳入企业行为, 把有限的人力资本投在最必要的地方。参与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市场竞争首先表现为产品质量和价格 (成本) 的竞争, 而其背后是管理、技术和队伍素质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必须确立“科技兴企”的思想, 更新人才观念, 在人才的引进、稳定、培养和使用等环节上狠下功夫。

3 人力资本投入的关键在于凝聚人才

投入是为更多产出, 投资是为了追求更多回报, 企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管理者、技术开发人员、一线操作工人身上, 旨在把这些人乃至更多的人才牢牢地凝聚在企业, 发挥其聪明才智, 开发新的效益增长点, 把企业做强做大, 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实施保障制度, 夯实凝聚人才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现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制订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来吸引高素质人才为其效力。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到我国建筑机构, 争夺高素质人才。发达国家、外企开列的优惠条件, 对人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才的流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的价值意识日益凸现, 羞于言利、安贫乐道已成为过去。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我们应当正视现实, 确立人才价值观, 制定和完善人才待遇政策, 让企业所投入的人力资本真正产生效应, 避免“孔雀东南飞”。这几年, 我们解放思想, 深化企业内部的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 确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 在薪金、住房、办公条件等方面加大投入,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解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使人才安居乐业。

3.2 建立价值实现机制, 把握凝聚人才的要领。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才比黄金还珍贵。他们绝不为既得利益所左右, 领导的信任和事业的拓展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砝码。所以, 凝聚人才决不是“养”人才。给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空间, 远比物质的许诺更刺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 往往是成就感最强烈的人, 都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 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 只有保护和引导好人才的进取心, 其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人才的特性, 建立人才价值自我实现制度。即尽可能把以人才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志愿来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 充分尊重人才的选择权, 尽量满足人才在成才和目标选择方面的正当要求, 努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心理条件, 推动他们进入最佳状态, 实现其自我价值追求, 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找到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支点, 为每一个员工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3.3 完善激励制度, 把握凝聚人才的关键。

激励是通过影响人才个人需求的实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引导他们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管理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激励机制对吸引人才, 激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激励机制对人才使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激励办法, 切实做到贡献与待遇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应政治上给予荣誉, 经济上给予奖励, 使每一个职工争相成才, 争作贡献, 除采用通常的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评判激励、许诺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外, 还应当建立竞争机制, 实行末尾淘汰, 以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对贡献大的重奖重用, 对没有贡献的予以淘汰, 使人才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从而发挥自身的最大能力, 做好本职工作, 为企业发展效力。

3.4 加大培养力度, 开发凝聚人才的源泉。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 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前, 企业既有员工富余的问题, 又有各类人才短缺的问题。这就是决定培养锻炼人才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一是制定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需要多少人才, 必须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前景,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摸清本企业现有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底数, 以及预期的需求情况, 找准方向,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战略和规划, 以及每年的实施计划, 要有高度、顾及长远, “临渴掘井”, 用时现抓是最不可取的。二是狠抓落实,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规划、计划, 如果只写在文件上, 挂在墙上, 等于废纸。必须认真抓好落实。企业要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铺路搭桥。通过送院校深造、组织培训、鼓励自学和关键岗位锻炼等办法,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要面向未来, 抢占人才制高点, 与有关院校密切合作, 把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送院校深造, 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把有关人才与高、精、尖、大、难工种及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为他们早出成果, 快出成果创造有利条件。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 一般人才及时“充电”, 促进知识更新, 力图实效。三要统筹安排, 合理解决工学矛盾。由于企业施工生产普遍点多、线长、面广, 人才短缺。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 做到“育人”与“用人”并重, 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员培训或送院校深造, 要有“现在不培养、不深造, 将来人才更缺”的认识, 克服“重使用, 轻培养”的思想, 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并注意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做到抽得出, 学得进。

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企业员工的呼唤与解决粗放型劳动力资源富余矛盾客观地统一在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具体形式上。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培办法, 尽快提高这类人群的素质, 使之适应企业深化改革和未来高新科技的挑战, 在新世纪嬴得主动。

参考文献

企业投资问题 第10篇

目前我国的国债分为记账式、不记名式、凭证式三类,其中记账式和不记名式允许流通转让,记账式国债在沪深两市交易转让,凭证式国债只能到规定的兑付点提前兑付,不允许流通转让。记账式国债和不记名式国债在到期日之前转让国债取得的收入中,包含了国债转让所得和未到期兑付应计利息两个部分,未到期兑付应计利息收入是否可视为《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免税收入,是最近几年国债利息所得税政策争议的焦点。

国家税务总局于6月22日发布了2011年第36号公告《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36号公告”),明确了国债投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其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国债转让收入的税务处理问题。

36号公告追溯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国债利息收入税务处理问题

(一)国债利息收入时间确认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企业投资国债从国务院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发行者)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应以国债发行时约定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2.企业转让国债,应在国债转让收入确认时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二)国债利息收入计算

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或者从非发行者投资购买的国债,其持有期间尚未兑付的国债利息收入,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国债利息收入=国债金额×(适用年利率÷365)×持有天数

上述公式中的“国债金额”,按国债发行面值或发行价格确定;“适用年利率”按国债票面年利率或折合年收益率确定;如企业不同时间多次购买同一品种国债的,“持有天数”可按平均持有天数计算确定。

(三)国债利息收入免税问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1.企业从发行者直接投资购买的国债持有至到期,其从发行者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2.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或者从非发行者投资购买的国债,其按本公告第一条第(二)项计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36号公告明确,国债利息免税是指中国国债利息,购买境外国债利息不得免税。在税务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将购买美国国债实现的国债利息作为免税国债利息收入自行免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2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所称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因此免税的国债利息是指中国发行的国债,不包括购买境外国债实现的利息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36号公告重申该规定,在会计上,利息收入根据债券持有期间进行预提计算,如此便会产生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后有关国债利息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48号)文件就已经明确,国债净价交易中国债的结算价格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债价格(可清晰反映出投资者的资本利得),另一部分是应计国债利息(可真实反映投资者的国债利息收入),在付息日或持有国债到期之前交易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单列明的应计利息额免征企业所得税。未实行国债净价交易方式的,仍然只对实际到期的利息收入免税。

48号文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只对实行净价交易的记账式国债允许应计利息免税,实行不同交易形式的国债转让政策不平衡;第二,2008年1月1日以后,48号文件已经作废,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按照应付利息确认利息收入,应计利息不属于利息收入范畴,自认也就谈不上属于免税收入。36号公告同时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不同交易形式的国债转让均将未兑付应计利息作为利息收入,从而作为免税收入,将国债未到期前的转让利息收入确认时间特案将应计利息也作为免税收入。

例如:2009年7月1日,A公司以1050万元在沪市购买了10万手某记账式国债(每手面值为100元,共计面值1000万元),该国债起息日为2009年1月1日,年末12月31日兑付利息,票面利率为5%。2009年10月1日,该公司将购买的国债转让,取得转让价款1100万元。

1.A公司购买国债成本的确定。

不考虑相关税费情况下,国债投资成本为1050万元。

2.A公司国债利息收入的认定。

根据36号公告,在兑付期前转让国债的,A公司在国债转让时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国债利息收入=1000万×5%×l/4=12.5(万元),该项利息收入免税。

3.A公司国债转让所得的确定。

国债投资转让所得=1100-12.5-1050=万元=37.5(万元)。

企业只能对自行持有期间的国债应计利息确认为免税利息收入,而不能将所有应计利息确认为免税利息收入。A公司转让持有国债时,只能将自行持有期间的一个季度期间应计利息收入12.5万元确认为免税利息收入,而不能将转让所得中包含的三个季度37.5万元全部确认为免税利息收入。这是因为尽管A公司取得1100万元转让价款中包含了37.5万元的利息部分,但是由于36号公告第三条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的国债,以买入价和相关税费为国债投资成本,因此A公司购买国债时支付的1050万元价款中包含的25万元利息已经作为国债投资成本在国债转让所得中扣减,不能再次将25万元部分作为免税利息收入。国债转让所得=1100-1050-12.5=37.5(万元)。

◎关于国债转让收入税务处理问题

(一)国债转让收入时间确认

1.企业转让国债应在转让国债合同、协议生效的日期,或者国债移交时确认转让收入的实现。

2.企业投资购买国债,到期兑付的,应在国债发行时约定的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国债转让收入的实现。

(二)国债转让收益(损失)计算

企业转让或到期兑付国债取得的价款,减除其购买国债成本,并扣除其持有期间按照本公告第一条计算的国债利息收入以及交易过程中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企业转让国债收益(损失)。

(三)国债转让收益(损失)征税问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国债,应作为转让财产,其取得的收益(损失)应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36号公告是对国债利息收入在未到期前转让确认利息收入的特案规定,是基于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政策的特殊规定,由于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将国债利息收入确认时点提前,相当于提前享受了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是利好税收政策。由于其他债券利息没有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无论将转让价款中包含的利息作为财产转让所得,还是确认为利息收入,均应按照25%纳税。因此在其他债券转让中提前确认利息收入对于企业所得税没有任何影响,仍维持按照合同规定应付利息之日确认利息收入的确认时点。

股权投资转让价款中包含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部分不允许作为股息红利所得在转让所得中扣减。同国债投资类似,股权投资转让所得中实际也包含两部分:投资转让所得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部分,而现行政策规定股权投资转让价款中包含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部分不允许作为股息红利所得在股权转让价款中扣减。

例如:A公司转让其持有的M公司40%的股权,其初始投资成本为4000万元,转让价格为7000万元,M公司转让前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总额为5000万元,A公司享有的份额为2000万元,此2000万元属于未实现的股息红利所得,如果允许扣减该项未实现股息红利所得,则该项股权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为7000-4000-2000=1000(万元),如果不允许扣减应纳税所得额为7000-4000=3000(万元)。在2008年以前,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件,允许扣减该项未实现的股息红利,而内资企业根据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和国税函[2004]390号文件规定,达到95%以上比例的股权转让方允许扣减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后,根据国税函[2010179号文件和国税函[2009]698号文件规定,股权转让所得一律不允许扣减对应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部分。

◎关于国债成本确定问题

(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国债,以买入价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国债,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实践中不能将国债成本按照全部买价来计算。如上例A公司2009年7月1日以1050万元购买国债后,立即以1050万元价格卖出。如果以1050万元作为国债投资成本,同时再确认A公司未持有期间的免税利息收入25万元。则国债转让所得=1050-25-1050=-25(万元)。即形成了25万元可以抵税的亏损。这种错误的做法是由于将未持有期间的应计利息也作为免税利息收入在转让所得中扣减造成的。根据36号公告的规定,由于该公司持有期间未产生利息(最多算1天的利息),因此免税收入为0,国债转让所得1050-1050=0(万元),不能产生抵税亏损25万元。

◎关于国债成本计算方法问题

企业投资问题 第11篇

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今天,800多万家企

业中,中小企业已经占到99%,创造了

50%以上的GDP,满足了70%以上群众的

购买力,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

增长的重要力量。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中

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

收入、扩大就业面、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中国加入

WTO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宏观经济环境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因

此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

一、人才缺乏、人力资本水平低限制

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知识

结构较差,整体素质不高。在20多年来的

改革开放中,尽管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

的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已经成为

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家,但与我国已

有8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这一庞大数量相

比,实在难以满足需求。就大多数企业来

说,其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

结构陈旧,市场经济观念不强,经营管理

水平低。这在企业发展初期或企业规模

很小的时候,尚可勉强支撑。但是,当小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当市场处于闩

益激烈的竞争下,这样的经营者显然就

会“拔剑四顾心茫然”。尤其是作为中小

企业主力军的乡镇企业,其从业人员基

本上是由农民直接转岗而来,文化水平

低,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思想解放以及技

术掌握程度和管理水平与整个快速发展

的时代有一定差距。也许我们有理由把

中小企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这种劣势归因于资金短缺、政府扶持力

度不大等原因,但是这些无疑对我们中

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重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

投资问题,是推动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

重要因素。

二、重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形成自身的人才竞争力

(一)对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随着

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

短。资料表明,每年有25%的知识被更新,

即知识史新仅5年,5年以后原有知识会

变得陈旧,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对

企业员下的职业培训专业性、实践性强,

具体操作起来又有针对性。而且,企业内

部培训成本低,员工参与度高,效果突

出。关于在职培训,业界流行的一句话非

常有说服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一

定直接过问培训,但重视培训的企业家

一定有战略眼光。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

事实上是一项网报率很高的投资。在西

方国家,曾有人做过统计,在人才培训上

投资1元,将会得到50元的回报,也就是

说,投入与产㈩比可高达1:50。因此,要加

强对在职员工的培训。

(二)加大对人员流动的支出。同物

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有一个空间配

置问题,空间位置的调整或变化也需要

投入一定的成本。专业人士认为,好的企

业并不担心人员流动,反而过低的员工

流动说明公司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会养

一批闲人,下所谓流水不腐。对中小企业

的人员流动支出主要投入在两个方面:

从企业外部招聘人才和企业内部岗位轮

换。①从企业外部招聘人才。从组织外部

招聘人才,不仅有较广泛的人才来源满

足企业的需求,而且大多数应聘者都具

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可

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同时可避免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给组织

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防止组织的僵

化和停滞。②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或者说

是工作轮换,它能促使管理者和普通员

丁成为工作的多面手,从而由于员工的

成长、成熟而使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因为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人

的经验都是单方面和有限的,需要通过

刁;同岗位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符合要求

的复合型人才。…个员工在一个岗位上

做厂几年后调动到另一个岗位上,换一

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工作效

率和效果都会有新的提高,同的识别、分

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内部的沟通协调

能力都能得到加强。这样下来,公司员工

从不同角度加强了对公司的理解,从而

提高了整个公司的效率。

(三)对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形成

的投资。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

一群羊能够战胜一只羊率领的一群狮

子,它说明了带头人的重要性。二三十年

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经营者逐步

具有了企业家行为,但职业经理人阶层

还远未形成。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寸:中

国教育体系与社会接轨能力较差,从而

导致高级人才锻造期往往刁;能在校园内

完成造成的,企业家所必备的知识、技能

与意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依靠自己

在社会经历中获得,这就加大了对这种

高级人才的形成难度。而且,中小企业在

发展初期,需要的是敢打敢拼的勇犹之

才,因此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储备意

识。当企业步入成长期,管理事务增多、

分部增设等要求的出现使得企业急剧缺

少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所以,这就迫切

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加大对高层管理者,

甚至是企业家的教育培训投资,同时建

立起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以利于职业经理人的形成。

(四)用于医疗保健、劳动保险等员

工保障项目的支出。我国小小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很差,长期以

来一直没有制定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的法律法规,以至于今天步履维艰。在重

视国家大力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生存、发

展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中小企

业迫切需要制定出对员工的保障体系,

加大对员工医疗保健、劳动保险等方面

的支出。人的体能、精力及健康状况与生

命长短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人力资本

投资效益和收益率,以及人力资本生产

效率的发挥。同时,我们还看到中小企业

虽然提供了庞大的岗位数量,但是我国

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的频率也在加快。完

善对企业员工的劳动保险制度,无疑给

他们打了一针“定心剂”,有利于调动他

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

使企业员工全身心地围绕组织目标去努

现代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12篇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 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投资决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 针对性。投资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如果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就无所谓投资决策, 而达不到投资目标的决策就是失策。第二, 现实性。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基础, 投资决策是现代化投资经营管理的核心。投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反复循环的过程。第三, 择优性。合理地选择就是优选, 优选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 但它应是诸多可行投资方案中最满意的投资方案。第四, 风险性。投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 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客观性, 是无法避免的, 投资决策应顾及到实践中将出现的各种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变化, 人们可没法去认识风险的规律, 依据以往的历史资料并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 对风险作出估计, 从而控制并降低风险。

二、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投资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其核心内容是依据投资主体的发展方向及行动方针确定投资总规划。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 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决策组织机构、机构责任体制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投资决策风险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水平还很低, 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约束较为软弱。目前, 企业投资决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投资信息不对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信息对任何投资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全方位的投资信息, 才能及时、灵活地处理投资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才能有效地确定调控的手段和力度。然而, 由于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同, 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完整, 甚至是扭曲的信息, 这就使得投资调控和决策上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2. 投资决策者素质低, 决策水平不高。

目前, 有的企业对投资决策问题重视不够, 没有专门投资决策部门, 缺乏投资决策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所谓的决策层, 也只是一些不懂或只懂一些投资决策知识的人临时聚集起来。由于缺乏决策方面专业知识, 对决策的过程和环节也缺乏认识, 往往导致技术性决策失误。

3. 对投资分析预测不够。

有的企业在分析预测企业的投资时, 没有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和投入产出, 也没有考虑投资回收期的长短, 在决策时没有超前意识, 使所投资的项目不具有前瞻性。这样, 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备竞争性。

4. 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 内控制度不健全, 也是投资决策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投资决策者为满足强烈投资欲望, 没有对投资进行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和实事求是的研究, 而是按照领导事先确定的意图, 编造出一份令领导满意的报告, 最后导致无效投资, 使企业背上债务的包袱。

三、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对策

1. 正确分析政策环境。

国家经济政策, 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投资等政策往往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只有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才能大胆地作出政策允许的投资决策, 以减少风险;企业还可从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获得多方面收益。如果不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 主观片面地决定投资, 十有八九就是要失败的。

2. 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 明确投资决策失误应承担的经济和刑事责任, 以法律的强制手段约束投资者行为;另外, 企业也应强化预算约束, 建立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体系, 增强投资风险意识, 强化投资需求的自我约束。

3. 培养高素质的决策队伍。

在企业投资决策中, 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 要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决策者队伍。这支决策队伍既懂党的方针政策, 又有较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既看重企业眼前的利益, 又有发展企业的长远规划;既讲个性, 又讲团结;既讲竞争, 又讲合作。这样的决策队伍就能使投资决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 创造市场需求。

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 产品价值实现的程度的高低是直接衡量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但是多样性的, 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企业的投资行为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那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很好地了解市场, 捕捉市场信息, 在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引导下, 正确做出投资决策, 以此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如中国的海尔、长虹等明星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占据国内市场或打入国际市场, 取得骄人业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都是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了市场的需求。

5. 充分重视投资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 必须将风险和它的预期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只有充分估计投资决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才会使投资者考虑得更加周密, 才使企业经受时间的考验,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投资是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长期投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是一个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决策问题, 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变动的影响, 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其影响作用, 以保证决策的有效运行。但只要决策者们真正把决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来做, 克服投资决策中的问题, 把握好投资的时机, 企业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收益。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经济组织, 是投资的主体。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即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但是, 由于投资是一个过程, 而且投资时间越长, 不确定的因素就越多, 投资风险也就越大,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本文就企业在投资决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投资决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伏.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中国科技信息, 2007.19.

[2]张存英.对企业长期投资管理中问题的思考.交通财会, 2001.1.

[3]孙向前.企业投资决策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4:34.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2010:197-201.

上一篇:广义安全下一篇:数码照片的归档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