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从课堂开始

2024-06-26

乐学从课堂开始(精选5篇)

乐学从课堂开始 第1篇

然而, 更让人欣喜的是, 新课改并不是以一种“大一统”的思想在各地学校“深入贯彻”, 而是各地以本地实际为基础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地处甘肃东南的西和县就是其中的一例。

他们从最初学习、借鉴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到如今提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巧教乐学”, 这是对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内化, 也是在新课改道路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让人关注的是, 西和县如何在新课改的潮流中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巧教乐学”又旨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困境中的思索

以前, 西和县的教育并不发达, 就是在陇南市来说, 也长期在低位徘徊。

“孩子们为何不喜欢课堂?”这是当时西和县教育局局长王忠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开始意识到:“这是课堂出了问题!”

那么, 如何改革?改革的抓手是什么?

“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是在课堂, 课堂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应试教育的‘苦果’也是在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结出的”。

改革就应该从课堂开始, 西和县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于是, 他们把眼光转向了当初与西和县实际差不多的山东杜郎口中学。

转变的契机出现在了2009年。从这一年开始, 西和县大踏步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009年暑假, 教育局组织80多名教师到天水市听取了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专题讲座, 观摩了杜郎口中学两位教师的示范课。

听了崔其升校长的专题讲座后, 听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吗?”

以前, 西和县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推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理念, 学习借鉴的是“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就办学条件和师资而言, 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环境与西和县的实际情况十分接近, 因此, 推广杜郎口中学经验有一定的基础。

经过全县教育界人士的反复争执、酝酿和讨论, 王忠提出了“以爱生理念为基础, 以推广杜郎口中学经验为载体,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根本,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改思路。

课堂要变化, 理念要先行。

在接下来, 西和县教育局组建成立了由5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兼职教研团队, 王忠局长给教研团队的定位是:首先是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是导师, 把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与西和县教育实际相结合, 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后是检查组, 检查教研教学工作。

教育局首先派教研团队成员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

为了使这一工作顺利实施, 教育局还将全县各学校5%的办公经费统一扣除单列为教研经费, 并将其统筹管理, 在全县均衡使用。两年多来, 全县有59个学校分期分批派出596名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学习, 投入超过百万元。

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前去杜郎口中学学习过的老师, 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冲击, 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懂得了放手和“还权”, 回来之后, 很多人成了本校课改的先锋力量。

卢河九年制学校的董文玉老师在学习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我认为新课改的最大阻力不是学生, 而是老师。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 说白了这是不信任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告诉我们, 在思想上要信任学生, 在行为上要依赖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一系列考察学习和调研之后, 西和教育局确定了20所学校, 先进行试点, 边探索、边实践。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教育局经常召开各种现场会和教研活动。教研团队还深入各校指导, 或举办讲座, 或上公开课、示范课, 会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2010年12月, 教育局各股 (室) 长、全县中心小学以上校长、学区副校长、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138人在西和县十里初中召开了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 随后, 又召开了高效课堂座谈会。会上, 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发言、交流、答疑和探讨, 会场气氛轻松而又热烈。

从2009年组建以来, 教研团队共下乡指导500多次, 举行140多场交流会。深入全县完小以上所有学校, 上交流课1400多节, 上观摩课3000多节, 还举行了一次大型现场观摩研讨会和课改座谈会,

教研团队把课改的种子洒遍了全县所有学校, 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一场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变革正在发生。

课堂真的变了

现在, “巧教乐学”理念在西和县每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就连学校教室里的黑板也按照学生个子大小灵活调整了,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了, 三五人一组一起讨论交流、学生们争相发言的情景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以前提问没人回答, 现在同学们都抢着回答问题, 学习差的同学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一位老师这样说道。

县教研团队包片教研员羊小英、申三红在长道中心小学调研课改工作后, 在总结中记下了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片断:在六年级 (二) 班宁肖老师的语文课上, 当天所学的课文是《七步诗》, 课堂上一组学生在讲台上表演曹植与曹丕兄弟关于七步诗的故事, 其他学生围在教室前边观看边欣赏。看着台上精彩的表演, 台下的学生一会儿哄堂大笑, 一会儿若有所思。表演完了, 教师开始点评。

类似这样的教学情景在西和县的学校中已是司空见惯的。

与此同时, 西和县的各个学区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新做法, 例如, 卢河学区提出了“导—学—议—讲—练”五步教学法, 十里初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编制的导学案成为范本, 在全县推广, 各个学区之间举行的赛课活动也成为常态。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一位教研员说, “一批课改学校成长了起来, 无论是教学成绩, 还是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状态, 都有了明显改善。”

两年多来, 学校的校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状态,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石河九年制学校的一位老师在体会中这样写道:在课堂上, 我经常搞一些活动, 让学生参与, 学生非常喜欢。一学期下来我明显能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如, 自信心增强, 表达能力提高, 学习成绩进步。最让我欣慰的是许多同学能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都有了一股向上的“冲劲儿”。

从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的经验, 到全县深入推广, 短短三年当中, 课堂实现了从“讲”中心到“学”中心、“师”中心到“生”中心的巨大转变,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喜的事。

西和县的“巧教乐学”理念, 引起了陇南师专的关注, 在2011年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培训期间, 培训主办单位邀请西和县的校长、教师和兼职教研员7人, 就学校的课改及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作了5场讲座, 上了3节观摩课, 引起了千余名教师和陇南师专老师的良好评价, 反响强烈。

“巧教乐学”是西和教育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次创新, 也是课堂模式的一次“重建”, 这次重建, 将有可能使西和教育实现一个新的跨越。然而, 这一切都仅仅只是开始,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 西和县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巧教乐学”理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不断探索有效落实这一理念的方法, 从而使它更加完善。

短评

2001年6月, 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施, 它正在向纵深发展, 从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理念、新做法可以看出, 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学习课改先进经验成了不少地方和学校工作中的大事, 江苏洋思中学, 山东杜郎口中

学, 在教育系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前往这些学校去考察学习者络绎不绝, 以至于杜郎口中学对参观者收起了“门票”, 高峰时期每天参观者达数千人。

但是,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不管是洋思经验, 还是杜郎口模式, 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 把课改理念融入自己的办学当中, 提出独创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什么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只是看到他们的表象, 而没有挖掘出其本质, 只会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 因此, 理性而深入地分析其办学成功的核心因素, 再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然后在实践中检验, 并不断修正, 这样, 才能把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链接

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 也称为“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创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理念

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

基本内容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教学原则

1.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统领者, 也不存有话语霸权, 课堂专制, 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 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 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高举尊重大旗, 实施感动教育, 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2.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 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的, 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

3.创新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 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 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举一反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4.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 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 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 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构建网络, 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5.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 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 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 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懒惰是培养出来的, 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 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6.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 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 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听来的容易忘, 看到的记得牢, 做过的学得好。

7.技巧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 分清层次, 记住要点, 开展好相应总结, 纲举目张, 上课不是死记知识, 而是找方法、找规律、抓特征。

8.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尤其对薄弱生要备加关爱, 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 让其展示自我, 树立信心, 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 分层次教学, 合理安排不同任务, 逐渐缩小差距, 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9.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的角色, 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当好竞技者、表达者和展示者。

高效课堂从有效课堂提问开始 第2篇

关键词:重要手段;高效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反馈教学效果。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保证课堂高效性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把握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老师一定要充分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据此设计问题,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如,我在教授《包身工》时,因为篇幅过长,感觉思路混乱。最后,我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线索:

1.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是怎样的?

2.本文还选取了那些有代表性的个体,围绕她们讲了什么事件?

3.为什么这群女孩的生活如此悲惨,根源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掌握学情,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设计问题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还要注意所提问的问题,应相互关联、由易到难,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融入情境,积极思考。比如,在《囚绿记》这篇课文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2.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3.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4.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三、处理好因人施问,注意针对性

教师提问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水平,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也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四、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

乐学从课堂开始 第3篇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接触比较多,通常对童话故事、小动物很感兴趣,若是将教材中生硬古板的数学问题设计成小故事或是小童话,用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或小动物作为问题的主人翁,使学生仿佛进入到美妙的童话世界,就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讲《准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时,讲到“比多少”时有一个问题是“还可以比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前准备了一张海报,上面印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做游戏的图案。我把海报展示给学生们看并问道:

“同学们,你们认识海报上的人吗?”

“认识———”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

“他们都是谁?”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

“那你们都听说过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听说过———”同学们显得更兴奋了。

“我们看看这张图,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正在做游戏,对不对? 谁能告诉老师,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谁更高? 谁更矮?”

许多学生抢着举手,有几个甚至手都来不及举,就大声喊了出来: “白雪公主高,小矮人矮! ”

“对了! ”我因势利导说,“其实可以比较的不只是多少和大小,还可以是长短、高矮,对不对?”

同学们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对于比较,他们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游戏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除了童话故事,小学生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做游戏。将问题情境设计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参与其中,获得游戏的乐趣,同时还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并寻求解决疑问的知识、方法和途径,实现主动学习。这就是教学常常提倡的“寓教于乐”。

例如,我在讲授“认识钟表”( 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 时,许多学生觉得我讲的知识枯燥、难懂。即使我拿着一架模拟的时钟不断调拨时间,让学生辨认这是几点,学生们还是不领我的情,有的在开小差,有的东张西望,回答问题也不积极。见此状况,我马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规定游戏规则如下: 其中一个小组上台用自己的两个手臂来当时钟指针显示时刻,另一组的同学依次回答时钟显示的时间点( 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写) ,读或写正确各加一分,读或写错误各减一分,第一组为第二组调时间,第二组为第三组调时间,第三组为第四组调时间,第四组为第一组调时间,我做裁判。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最低小组则要接受小惩罚。同学们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进入全神戒备状态。经过一轮紧张的游戏,学生们不仅将这节课的知识都很好地掌握了,甚至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会读写整时半时,更由于负责调拨时钟的同学为了难住其他组的同学,迫使同学们学会了读写其它的时刻。

三、悬念法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欲望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这一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制造一点“悬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教师,我们就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尽可能多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在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 时,在认识了11 - 20这十个数字之后,我们要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加法。这节课所讲的知识比较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说: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数手指。”有个学生答道。

“对了。今天我们要学20以内的加法,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

“数小棒。”有个学生脱口而出。

“加上脚趾。”又有个学生答道。同学们都笑了。

“嗯,这些都是好办法。但是老师还有更好的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我一脸神秘地说道。

“想———”全班同时答道。于是在学生们的期待中,我很顺利地把这堂课的内容讲完了。

四、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将问题情境生活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讲《6 - 10的认识和加法减法》( 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 时,由于这是一个难点和重点,为了不使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和枯燥,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跟同学们“寒暄”了一下。

“同学们今天都吃早餐了吗?”我问。

“吃了———”同学们回答得很齐。

“张三同学,能告诉大家你今天早上吃的是什么吗?”我点了一个同学问道。

“面包、牛奶和鸡蛋。”张三不假思索地答道。

“很好。假如一个面包3块钱,老师给你10块钱,请问你应该给老师找回几块钱呢?”

张三想了一会儿,没找到答案。于是我又问全班,

“有同学知道答案的吗?”

“老师,是7块。”有预习过的同学回答道。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答案对吗?”

全班都沉默了。于是我微笑这示意这两位同学坐下,说道: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节课的内容,看看到底是不是应该找回7块。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我们就可以帮妈妈买早餐了,大家说,好不好?”

“好———”在一片响应声中,我们很愉快地开始了这次教学旅程。

五、结语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同时理解能力也较为有限,许多教师都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本文所列举的四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几种。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富有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摘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创造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提出故事法、游戏法、悬念法、实验法和生活化五种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从“新”开始 第4篇

一、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教学设计工作,在制定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进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多种教学手段为载体,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并使得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创造性,那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增强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与活力的同时,要井然有序、环环紧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狠抓教学激励机制,实现课堂有效管理

课堂的有效管理应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其它的答案和方法。在教学形式上开展比赛,看哪位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得又快又准。

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这就忽视了一些操作慢的学生。对同一操作练习,每个学生完成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操作完成快的学生很快就有了空闲时间,而这期间就有了开小差的机会。比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做操作题时,熟练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可为了等稍慢一点的同学,会偷偷地玩游戏以显示自己,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纷纷效仿,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我对玩游戏的学生不做全盘否定,也不加以批评(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教教其他操作慢的同学。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且克服了部分学生怕向老师问问题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空闲时间的出现。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帮助学生解决他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做,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并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并兼顾到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打造有效的课堂。

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去探索其它的操作方法,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还要创建多种交流环境,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他们会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解答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生讲、教师听;二是学生“合作”学习;三是学生间展开竞赛。以上几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而且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多元化角色。这样,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课堂和谐从 “听”开始 第5篇

课堂上的“听”除了学生听老师讲课外,还包括学生听同学的发言,小组讨论时听同伴的交流,老师听学生的发言。通常情况下,老师会根据各个年级段的学生的特点,从教学设计、语言、肢体动作等方面入手,去吸引学生的听讲。的确,这样对于学生的有效听课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听课习惯,不能主动地去听课,教师的上课只会事倍功半,感到很累。因此,常常会出现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题,有的学生还是不会的现象;另外,根据小学生的注意特点,当他人在发言时,多数学生常常会做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因为他们觉得此时自己是“局外人”,于是就会出现评价他人的回答时一脸茫然的现象了。设想,这样的课堂会和谐吗?和谐的课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听的习惯。课堂的四十分钟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那样的宝贵,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到了几条不成熟的经验。

一、师生充分准备和安排教学,让学生产生“听”的需要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本节课需要的书本、作业本和文具外,课桌上不要出现其他与本节课不相关的东西,以免学生分心。另外,还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老师感觉上课前,教室里还是乱哄哄的,那就先别急着开始讲课,给学生一些时间,在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2.课前可布置学生对新旧课进行简单的复习预习。数学课几乎每节之间都存在衔接的特点,复习一下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数学新知识作铺垫。预习一下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疑难点或弄不懂的地方作些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解决。

3.教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做好充分的预设与生成工作,在课堂上发挥好教学机智,时时紧抓学生注意力,想听你上课。根据小学生都喜欢参与教学的心理意向和主体式教学,教师可适当采用在引导启发的基础上,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分析、解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缓解学生听课的时间和精神疲惫。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注意特点,尽量避免过多的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环节。

4.创设良好的“听”的氛围。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安静的客观环境和一个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环境,倾听便不能顺利地进行。而这种倾听环境的营造主要靠老师,老师是倾听环境的营造着。课堂上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一方面还要对没按要求倾听的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同时,还可要求同学之间互相提醒,时刻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但事实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新的数学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听”的需要。

二、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1.“游戏”练习法。课堂上,我用游戏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常常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对新授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学国标本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等式与方程》第一课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什么是方程后,我采用了“接龙”的游戏,学生按小组顺序每人说一个方程,但必须要求一个小组内后一人所说的方程不能出现前一人所说方程中的字母和数字。这样的游戏设计,学生不得不仔细听好别人的发言,不然可要当众出丑的啊。游戏练习开始了,学生们个个都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自己出错。当有学生说了别人用过的字母或数字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你没听好哇!”这位学生脸都红了,不过他马上说“下次不会了!”这样的练习多进行几次,学生也不觉得枯燥,同时,学会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也在慢慢养成。

2.教师赞美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赞扬,要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倾听。要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你听得最认真了!”“你听得真仔细呀!”一句赞一个微笑,却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3.生生评价法。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到,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课堂上除了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评价学生的方式,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培养了他们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三、让后进生也对“听”感兴趣

1.教师辅导法。每个班中总有这样的一些学习后进生,由于他们思维能力较差,反应又较慢,上数学课时,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样,越是心里无底就越没信心,领会理解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越是听不懂就越不想听,这样的恶性循环真是可怕啊!所以平时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将课堂上刚刚新授的知识再给他“趁热打铁”梳理一下,不理解的地方再“通”一下,让他对明天的新课不再惧怕,他就能有信心去听课、交流、发言。

2.“生生结对”法。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平时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在课间还要批改作业等一些事情,没有那么多时间再给班上全部的后进生,帮他们再重温课堂新授内容。那我想说我们还可以采用“生生结对”法。让班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辅导后进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打分、评比、表彰等活动,让辅导活动更有效。另外还要多给后进生练习的时间和发言的机会。

有位名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课堂和谐,从“听”开始!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理,驾驭学生心理。让学生想要听,学会听,喜欢听。在互相的聆听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上一篇:内容目标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