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城市范文

2024-05-13

目的地城市范文(精选9篇)

目的地城市 第1篇

日前,计划投资10亿元,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中国凤阳皇家影视明星俱乐部正式奠基。这是迄今为止外来凤阳投资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也是该县在加快推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该县把2011年作为“城乡统筹推进年”,按照“大手笔规划、大突破建设”的要求,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2003年编制的《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凤阳县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了新城核心区电力、新区主干道景观绿化、城市规划区排水规划及新城区水系治理等六项规划,将安徽凤阳硅工业园和板桥镇一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为2010至2030年,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该县以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建设新城区,结合企业改制,加快凤阳旧城改造,大力实施“65432”工程,即:编制实施60项重点工程,当年投资50亿元,确保建成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3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20公里。2011年,该县城市规划区内完成投资34亿元,开工建设了70项重点工程,其中主体工程竣工46项,新修道路24.5公里,新城区路网建成面积4.4平方公里,占核心区规划面积的80%。政务办公区基本建成,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楼、人防指挥中心楼、交通运输大厦、计生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国库支付中心综合楼、滁州电大凤阳分校相继投入使用,并于11月2日正式开通运营城市公交车,结束该县无城市公交的时代,方便了群众出行,城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风阳县出台了《凤阳县2011年小城镇建设行动计划》、《凤阳县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城镇品位,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8.55平方公里,绿化率达25%,城镇化率提高到42.5%。 同时顺利开工建设了明徐高速公路凤阳段、蚌淮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凤阳延伸段以及与宁洛高速连接线工程,总投资3.6亿元的合蚌公路临叶路凤阳县府城段改线工程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城市生态学实习目的 第2篇

城市生态学实习目的

夺目的后来者跻身城市艺术新地标 第3篇

前身:十六铺码头

地址: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

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经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在改造之后的十六铺码头南外滩地区,以老上海文化、历史为背景的老码头成为了区域内的时尚新地标,也成为海内外游客前来上海旅游时绝对值得一去的所在。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大烟囱温度计)

前身:南市发电厂

地址: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曾经给上海县城带来第一线电光的老发电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几易其主后,这里竟成了艺术家的灵感磁场,焕发着勃勃生机。博物馆的外观仍然保留老厂房的外部形态,钢结构的大梁,粗旷而凝重,有着厚重的历史感;而迈入博物馆,精巧的设计与开阔的空间让人耳目一新。信步之间,又能惊喜地发现原有的内部秩序和工业遗迹被巧妙地保留下来。这样刻意保持的时空跨度上的明显痕迹,体现出新旧共存的特有的建筑特征。它以开放性与日常性的积极姿态融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

[2577创意大院]

前身:江南枪炮局

地址:徐汇区龙华路2577号

上海建筑物历史中唯一有“百岁高龄”的创意园区,清代徽派建筑风格,前庭后院的花园格局,展露各个建筑所保留的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近邻这片绿荫成凉的闲静之地,还有个叫土山湾的地方,它有着“中国西洋艺术摇篮”之誉,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皆发源于此。如今,2577创意大院内的新老建筑经过整修,充满着艺术韵味。大院内以深灰为主色调,辅以具有历史质感的铁锈红,配以四季植物为色彩,突出了历史风貌区域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传统工业元素与创意产业特点相结合、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特点。这一切都让来此的人为它的复古主义风格所折服。

[上海西岸]

前身:上海老水泥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50号

远远便能看到四个大油罐房上的标签字以及中心穹顶厂房的标语,原先荒芜萧条的工业区,斑斑驳驳的老厂房,现在摇身一变,充满了前卫现代的艺术气息。那四个大油罐便是“进程”的单元展览,分别为建筑、声音、影像、戏剧四个特展,以一个回顾和总结的立场来作为推进进程的新起点,开启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以便积蓄能量重新出发。而开放的室外场地则契合“营造”的主题理念,启动当代建筑、声音艺术、影像艺术、当代戏剧这四种文化做现场展示,这个老建筑蜕变的艺术新地标将成为沪上又一个文艺聚集地。

[四行仓库创意园区]

前身:四行仓库

地址:闸北区光复路1号

位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创意园区,始建于1927年,主体建筑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是曾经的四家银行仓库,也是曾经的抗战前沿。目前,老四行创意园区以创意设计和服装类为特色,形成了以创意为主体的多重交织产业链条网。

[五维空间创意园区]

前身:上海华丰第一棉纺织厂

地址:杨浦区军工路1436号

成立之初,便以花园工厂著称。园区内的建筑形态涵盖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各种工业建筑风格,有多处仓库形建筑。外面看上去很旧的样子,里面也一样充满着岁月的味道,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大家眼里生出不同的风景来,怎么看都是艺术范儿实足的,这恐怕也是被称为五维空间的理由之一了,闲暇之时来这里转一转,为的就是看看那些陈列在一边无场胜有声的小物件,然后就是在偌大的空间中来深深入呼吸并感慨一下时事的变迁,那种心情的充塞感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总是看到身不由已。

[空间188]

前身:上海无线电八厂

地址:虹口区东江湾路188号

园区正位于沧桑多伦路、葱郁鲁迅公园、时尚虹口足球场的中心。从多伦路→东江湾路→虹口足球场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一条新的文化长廊正在诞生,它蕴育着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产业相结合的时尚文化。在空间188你可以领略到超越时空,超越想象的高科技。网络通信、数字传媒等尖端创新领域的研发成果,让你耳目一新,大脑的“灵感空间”被深度挖掘,人类的只会都凝聚在着无形的思维创意中,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创意产业王国。

论旅游目的地城市传播策略的演进 第4篇

现象描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旅游业发轫时期, 就出现了不少旅游目的地以山水风光与民情风俗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旅游宣传片。那时的作品更多的是从景区的宣传着手, 重在美丽风光的表现, 风格以片段组合为主, 电视艺术手法的流动性、唯美以及强大的社会公众覆盖面, 使得传播效果远胜于其他媒介的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993年3月,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一段长度仅为30秒的威海市风光片, 代表着中国第一个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诞生。进入新千年以后, 城市形象片发展迅速, 形成热潮。而到了2009年,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的“新中国城市发展形象电视宣传片”推选得到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的热烈响应, 76家市级电视台选送了106部参评作品。2010年7月在河南举办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之一的“城市旅游推介暨旅游形象片评奖”吸引了5个国家的众多形象片竞逐, 最后在入围的8部旅游形象片中评出特别奖、最佳城市旅游形象奖、最佳创意奖、最受欢迎城市形象片5个以及若干优秀奖 (1) 。

与以虚构叙事为特点的电视剧不同, 城市形象宣传片呈现的是城市的现实景象, 是以现实的城市风貌、风姿、风采来展现祖国现代化的成就和科学发展的步伐。随着以《美在广西》、《枕水江南———乌镇》为代表的一批城市形象片的成功, 掀起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宣传策略的转变, 大家认识到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国家形象的侧影, 是城市发展的必需。这些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 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及城市形象的广泛传播, 形成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产生共赢的现实效果。

演进策略的背景及理论缘由

城市营销理念的广泛深入。城市营销是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论, 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 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 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的一门科学 (2) 。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形成近期城市发展思路的一个助推器, 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城市间的竞争除了进行综合实力的比拼外, 还需要进行城市自身的营销和品牌的推广。而塑造城市形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营销的实效, 因此是城市营销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 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及塑造城市形象的功能迅速被注意到并充当了重要的传播平台, 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形象片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自身的经营利润, 而是通过树立良好形象来帮助宣传和促销, 提升本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 品牌化已成为当今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最有力的武器, 目的地凭借品牌来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 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树立内涵丰富、个性独特的目的地品牌, 实质就是在目的地和潜在游客之间建立一种情感联系。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传播是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 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 (3) 。现在的许多城市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 因此, 城市的品牌化传播战略, 就是设法将信息通过大众的、组织的或人际的形式向外界传播, 促使人们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基础上, 为实现某种愿望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 在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形成优势。

整合营销的迅猛发展。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传播推广必须依靠营销手段的创新, 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为旅游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带来新机遇与新动力。整合营销传播这一概念, 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的, 它注重综合计划的增加值, 即通过评价广告、直接邮寄、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手段的战略作用, 以提供明确、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 (4) 。

城市营销的前提是将城市视为一项产品, 目的是使潜在的需求者对该城市有全面完整的、最佳的了解, 包括该城市提供的服务条件和环境条件。这不仅有利于经济活动、产业和居民的引进, 也有利于留住原有。整合营销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目的地的整体推向消费者, 以满足消费者和目的地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 建立长期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目的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 单一的营销策略已很难奏效, 必须借助整合营销传播对各类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因此, 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是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竞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旅游目的地营销过程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城市形象片的传播实态

以唯美的视觉形象及紧凑的节奏, 强化形象美及意象的组合。城市形象片是以视觉形象传达理念及主题的艺术表达形式, 因此富有色彩意象和视觉冲击力的唯美画面成为基本元素。同时, 快速、短小、紧凑的画面节奏加上或轻松或宏大的背景音乐, 强化了欣赏的愉悦感, 使得城市形象片的艺术性、观赏性得以完美呈现。

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 强化独特的识别印象。只有赋予了个性的形象才具有较强的传播渗透力, 因此城市形象的构建一定要有自身的独立性, 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个城市形象的特色, 这样才会使人感到它与其他城市的不同, 使得形象片能集中反映城市自身的定位, 以此涵盖城市形象的核心价值理念, 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将城市独特的形象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

以城市文化内涵为本, 彰显人文精神。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 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原动力, 是构建特色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城市营销、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寻找城市的灵魂, 并且通过巧妙的构思, 体现在城市形象片的艺术展现过程中, 让受众记住它, 被它吸引, 为它独具的魅力所折服, 从而达到彰显城市个性、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以恢弘的场面、强大的气势增强表现力。最为典型的是在《美在广西》一片中出现的高山之巅引吭高歌的航拍长镜头摇镜头, 以及上海世博宣传片、北京城市宣传片等优秀作品中大量呈现出观念创新及技术革新背景下追求唯美效果的无限可能。这些场面及气势的凝积, 使得形象片呈现出极高的水准及品位。

展示城市时尚, 反映现代都市活力。诚如近期即将开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的定位所言, 时尚、现代及动感应该是当下形象片的主要诉求点之一, 这样的传播策略即能对内告知民众城市的新发展新变化, 对外则能宣传中国当下发展的国际化和与发达国家及城市之间的“同步性”。这理应成为形象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既能广而告之, 又能消除国际上对中国因为与国外文化交流不足、主动宣传不足所造成的文化隔阂或者偏见。

同时, 现代都市的魅力更应该经由城市居民生活片段的撷取, 充分展示市民的生活状态中所呈现出的小情趣、情调及现代品位, 更要注重借此传达出的人的精神:自信、友善、向上。

城市形象片作为当代城市软实力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形成“注意力”影响。形象片在呈现城市综合发展的信息时, 力求在短小精致的展现过程中, 形成大容量、多信息、全方位的放射性信息传播。同时, 电视艺术的特性也让形象片呈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众多传媒中独领风骚, 成为城市形象片传播的最佳平台。

发展的不足及策略改进要点

城市形象宣传片要注重策划。从本质上说, 策划的关键是创新, 是一个形象片能否独树一帜、脱颖而出的关键。但是作为战略性的整体策划, 显得尤其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 阶段性目标和延续性的传播设计是一个城市形象宣传成败与否的首要环节, 也是城市形象宣传差异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这也意味着形象片的创作必须在准确定位城市形象内涵的基础上, 围绕主体目标诉求进行周密的策划、反复的筛选并以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

城市形象宣传片要避免雷同, 以特色宣传带动城市形象宣传。有区别才有存在, 没有区别将丧失存在。同时, 仅仅在形象片中展示出特色是不够的, 还必须将其凝聚并提升到城市文化主题的层面, 呈现出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实践看, 不仅大多数城市的形象传播内容比较空泛, 传播主体过分倚重画面美感, 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视觉表现及文化特质的诉求上重复度较高。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过程中没有根据城市形象的自身特色量身定做合适的媒介传播策略。

城市形象片创作观念要更新, 要避免短视的功利行为。城市形象需要立体传播, 这其中既要有硬实力的彰显, 也要有软实力的呈现。因此在内容上, 不能知难而退, 只去捕捉容易展示的内容, 而不去努力尝试经过深入思考的、更能全面展现城市多元形象的视点。

而千篇一律的视觉形象更会在最大程度上抹杀城市的个性, 从而使得城市形象片与其创作的初衷及终极目标背道而驰。

既要注重对形象片的精细制作, 也要下力开拓形象片的传播渠道。传播是要讲求抵达效果的, 单一的传统媒介播放方式远不能充分发挥其传播效果, 许多城市宣传片在本地电视台播放一段时间后便无影无踪, 既没有达到广泛的影响力, 又浪费了资源。原因主要归咎于没有做好长期的媒介传播战略部署, 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城市形象媒介传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所以, 城市形象片的传播策略改变, 一是在传播平台上, 除了在电视上多次反复播出外, 还应该注意城市形象片的网络传播方式, 在更多的城市政务、文化、旅游等网络平台上都要注重对本地城市形象片的宣传和播放;其次应该走出去, 多参加城市发展论坛或其他大型展会, 其间不厌其烦地营销、宣传自己的城市形象片, 让更多的人能关注到, 形成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本届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城市宣传片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走出去”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性及意义。

注重对目标受众及目标诉求的定位。确定目标受众及目标诉求对于城市形象媒介传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只有明确了目标受众, 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构建目标群所需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 再去审视城市形象片的核心目标诉求, 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投放准确的广告效应, 提高广告到达率, 真正实现精准的传播效果。

总之, 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在当下方兴未艾, 对拉动地方经济、构建社会和谐及城市形象的树立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也决定着时代需要我们创作出更多构思精巧、视觉表达完美、理念清晰、传播效果良好的城市形象片。同时, 形象片创作及传播的平台也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去大胆开拓, 这样才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出城市形象片的重要作用。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 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显著提高, 必须依据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 而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传播推广又必须依靠营销手段的创新。城市营销理念的广泛深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广战略以及整合营销的迅猛发展, 都促成了旅游目的地城市传播策略中旅游形象片向城市形象片的演进。这个过程中的传播实态及相应产生的问题值得及时发现和规避。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010/06/08/484725.html, 人民网河南频道。

[2]李怀亮、任锦鸾、刘志强主编:《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37页。

[3]丹尼斯·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版, 第35页。

目的地城市 第5篇

交通流分配问题, 是交通网络规划研究的核心与基础。自1952年Wardrop两原则[1]被提出以来, 均衡配流的概念逐渐为大多数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所接受。通常情况下, 配流时总假设所有的出行需求均被加载上网, 没有例外。但是这一点并不总合乎实际。事实上, 出行者总是对可能出行的费用与被选目的地的吸引力做出评价后, 决定是否出行、 出行的方式、 具体路线以及特定的目的地等。

近年来基于出行活动的交通流分配研究非常活跃, 这一研究方向考虑了上述出行与否的选择行为。但是该研究方向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多层树状Logit模型首先对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划分, 然后进行网络流加载;这就造成了在进行出行与否选择上的判断依据不足。缺乏合理的需求供给反馈机制和各种选择决策的网络融合, 是这一方向的主要缺陷。

在给定出行需求条件下, 如果某些出行起点的流量没有实际选择出行, 而某些出行终点的吸引量不足时, 网络就会出现非稳定的均衡状态。那些未选择出行的流量总试图出行, 而在吸引量不足的终点, 也会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增加吸引力。因此, 网络上当前的流量均衡是不稳定的。实际的网络流量状态往往就是处于这种不稳定的均衡态, 且持续发生着改变。

研究非稳定的交通状态, 不仅可以深化对实际交通状态的认识, 也可以对网络的动向作出预判, 为合理的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实施依据。

对非稳定均衡交通流的研究始于利用拥挤道路对外部性概念的阐述[2,3]。虽然没有明确指出, 但文献[2]、[3]实际上利用了非稳定均衡向稳定均衡转移的概念。后来的许多交通配流的启发式算法也同样用到了非稳定均衡向稳定均衡转移的思想, 例如容限配流法和比例配流法。文献[4]明确提出非稳态均衡概念, 但该文使用了不均衡而不是非稳态均衡的表述。上述研究均利用了非稳定均衡向稳定均衡转移的思想, 但是目的均是为了得到最终的均衡态流量模式。虽然文献[4]明确了网络中的非均衡态, 但是其研究注重于网络从非稳定均衡向稳定均衡转移过程的模拟和最终均衡态的确定。

本文将针对含目的地选择的非稳定的交通网络均衡状态, 给出一个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 (Variational Inequality Model, VIM) 。通过构建相应的超级网络, 说明VIM的含义及应用前景。对VIM进行定性分析, 并给出求解算法。

1 基本网络模型构建

考虑一般网络G=[N, L], 其中N表示节点集合, L表示有向线段的集合。定义a为网络中的一条有向线段, p为一条连接OD对的有效路径。在超级网络中, 线段与路径不仅代表与实际运输网络相对应的路段和路线, 也可表示人工添加的虚拟路段和虚拟路径。

Prs表示联接OD对rs的路径集合, P表示网络中所有路径的集合, 且设网络中的OD对集合为Ω. 同时, 令xp表示路径p上的流量, fa为线段a上的流量。设网络中的线段和路径数目分别为nl, 则可将网络中的路径流量和线段流量分别组合成列向量xRl+和fRn+.

下面的流量守恒条件必须满足

fa=pΡxpδapaL (1)

式中, 当线段a包含于路径p中时, δap=1, 否则, δap=0。式 (1) 表示线段流量等于所有包含该线段的路径流量之和。如果drs设为OD对rs之间的需求量, 则

drspΡrsxp, rsΩ (2)

式中, xp≥0, ∀pP. 式 (2) 表示OD对rs间的需求量大于联接该OD对的所有路径上的流量之和, 即可能存在对应需求没有实际选择出行的情况。

定义ca为对应线段a的延误费用, Cp为对应路径p的延误费用。路段延误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ca=ca (fa) , aL (3)

而路径的延误Cp表示该路径包含的所有线段的延误之和, 即

Cp=aLca (fa) δap, pΡ (4)

设网络中有m个出行起点, k个出行目的地, rs分别表示一个典型的出行起点或出行目的地。设起点的出行需求与终点的流量潜在吸引量固定, 起点r的需求量设为qr, 而终点s的潜在吸引量设为hs. 一般情况下, 假设总的需求与总的吸引量是平衡的, 即

rqr=shs (5)

同时, 假设下面的两个式子成立:

qr=sdrs (6) hs=rdrs (7)

对于每个出行起点, 假设该点的所有潜在出行者具有一致的特征。他们均有一个决定是否选择某一目的地为出行终点的相同最高费用标准, 对应OD对rs的最高费用标准值设定为πrs. 如果出行的总延误费用加上在终点的拥挤引发的广义费用之和大于该OD对间的最高费用标准, 出行者则不会选择对应目的地为其出行终点。

在终点, 由于吸引流量的增多, 引发的出行满意度的下降, 如购物的方便性、停车的困难性以及可选资源的减少等等, 可以用一个与该点吸引量相关的广义费用函数来表示。对应终点s, 设相应的广义费用函数为ρs=ρs (x) 。ρs被假设为依赖于所有的网络路径流量模式x可以反映不同出行终点间存在的竞争。

下面分析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图1是出行选择过程的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设已知网络目前流量模式x, 在图1中, 处于起点r的出行者首先选择出行目的地, 假设选定的目的地为s, 则与OD对rs相关的目的地广义费用值ρs和出行最高费用标准值πrs确定。接下来, 出行者将评价连接OD对rs的所有可行路径的延误费用, 得到其中与ρs之和的最小值C˜rs. 那些与ρs之和不等于C˜rs的路径被淘汰;接着将C˜rs与出行最高费用标准值πrs比较, 如果C˜rs大于πrs, 用户将不出行;如果C˜rs小于πrs, 用户将选择其中的任意一条路径出行。用户的选择必将影响到现有的网络流量模式x, 新的出行选择对应新的网络流量模式x˜. 新的流量模式x˜被反馈到网络中起点的出行者, 出行者将根据x˜作出新的出行决策。

2 基于超级网络VI模型

假设起点r处的出行者选择终点s为目的地, 则对应的目的地广义费用值和出行最高费用标准值分别为ρsπrs. 设连接OD对rs的可行路径共有j条, 其中第i条对应的出行延误费用为Cpi. 令C˜rs=mini=1j{Cpi+ρs}C¯rs=min{C˜rs, πrs}。设xirs为OD对rs间可行路径i上的路径流量。在网络信息完备和理性决策的假设条件下, 网络的均衡状态应满足下面的互补均衡条件:

{Cpi+ρs=C¯rs, xrsi>0Cpi+ρsC¯rs, xrsi=0, i{1, 2, , j}, r, s (8)

为了建立相应的VIM, 下面建立对应的超级网络。图2是一个简化的超级网络。图2中节点rs是对应起讫点r′和s′的虚拟节点, 增加的虚拟路段用虚线表示。连接rr′的虚拟路段的延误费用设定为0, 连接s′与s的虚拟路段的延误费用设定为ρs, 连接rs的虚拟路段的延误费用设定为πrs. 从图2可知, 如果出行者选择出行, 将从r点经由点r′和点s′到达虚拟的目的地s;如果出行者不出行, 可以被看作从r点经由费用为πrs的虚拟路段到达目的地s. 因此满足式 (8) 的非稳定均衡态可以被看作上述超级网络中类似用户均衡的网络平衡状态。

下面给出与式 (8) 等价的基于超级网络的非稳定均衡网络状态的VIM。

定理1 (非稳定均衡网络状态的VIM) 非稳定均衡网络流量模式满足互补均衡条件 (8) 及非负流量约束式 (1) (2) (6) (7) , 当且仅当其同时满足VIM:

rsiΓrsi (x*) (xrsi-xrsi*) 0, xrsiΠ (9)

其中, Π={xirs:xirs≥0;ixrsi=drs;rdrs=hs;sdrs=qr;fa=rsixrsiδarsi, a, r, s, i}

式 (9) 中, Γirs (·) 表示从基本交通网络扩展后得到的虚拟起讫点rs间路径i的广义延误费用。当路径i表示直接连接虚拟起讫点rs的虚拟路径时, Γirs (·) =πrs; 否则, Γirs (·) =Cpi (·) +ρs (·) 。式 (9) 中, 变量带有上标“*”表示该变量在网络的非稳定均衡状态下的取值。当路段a属于起讫点rs间的虚拟路径pirs时, δarsi=1;否则, δarsi=0。流量的约束可行集Π中包含了路径流量的非负约束, 以及对应式 (1) (2) (6) (7) 但稍有变动的约束。定理1的证明可参见文献[5]。

3 VIM的定性分析

如果模型的解不存在, 那么上面建立的VIM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有必要研究VIM的一些定性性质, 从而得出VIM解存在和唯一的条件。这些定性性质同时也与求解VIM的算法的选取及算法的收敛性紧密相关。

在给出VIM的特性之前, 首先将VIM (9) 转化为等价的基于路段的变分不等式形式。等价于VIM (9) 的基于路段的VIM如下:

aca (f*) (fa-fa*) 0, faΠ (10)

其中, Π′={fa:xirs≥0;ixrsi=drs;rdrs=hs;sdrs=qr;fa=rsixrsiδarsi, a, r, s, i}

VIM (9) 和VIM (10) 的等价性证明可参见文献[5], 主要利用了路段与路径的关联式 (1) (4) 。

利用标准变分不等式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下面几条定理, 定理的证明可参见文献[5]、[6]、[7]。

定理2 设广义费用函数ρ (·) 和一般的路段函数ca (·) 连续, 那么VIM (9) (或等价的VIM (10) ) 至少有一个解存在。

定理3 设广义费用函数ρ (·) 和一般的路段函数ca (·) 连续且严格单调, 那么VIM (10) 的解存在且唯一。

定理4 设广义费用函数ρ (·) 和一般的路段函数ca (·) 强单调, 那么VIM (10) 的解存在且唯一。

定理5 设广义费用函数ρ (·) 和一般的路段函数ca (·) 的一阶导数有界, 那么函数ρ (·) 和函数ca (·) Lipschitz连续。

4 求解算法

求解有限维变分不等式的算法很多, 在交通网络均衡的研究中较常用的是投影法和修正投影法。关于投影法在网络均衡问题中的应用可以参阅文献[6]、[7]、[8]、[9], 文献[10]给出了投影法的收敛条件, 文献[11]给出了修正投影法的收敛条件。

求解VIM (9) 的修正投影梯度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 初始化。选定初始值xirs0∈Π, ∀i, r, s, 令迭代指标β=1, 设定参数α, 使其满足0<α≤1/ξ. 其中ξ是式 (9) 中函数Γ= (…, Γirs, …) Τ的Lipschitz常数。

第2步: 构造与计算。求解子变分不等式 (11) , 得到x¯rsiβ, ∀i, r, s.

rsi (x¯rsiβ+αΓrsi (xβ-1) -xrsiβ-1) (xrsi-x¯rsiβ) 0, xrsiΠ (11)

第3步: 修正。求解子变分不等式 (12) , 得到xrsiβ, ∀i, r, s.

rsi (xrsiβ+αΓrsi (x¯β) -xrsiβ-1) (xrsi-xrsiβ) 0, xrsiΠ (12)

第4步: 收敛性检查。如果|xrsiβ-xrsi (β-1) |≤ε, ∀i, r, s (ε为事先给定的迭代精度) , 则停止; 否则, 令β:=β+1, 转第2步。

上述算法的第2步和第3步求解实际上可以化为一般的二次规划问题求解。由于问题的可行集是一个闭凸多面体, 目标函数的Hessian矩阵正定, 因此式 (11) 和式 (12) 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直接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对应的二次规划问题, 对于实际规模的网络而言, 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可以利用求解双约束交通流分配模型的Evan’s两阶段法, 首先将起讫点的供需流量转化为OD对流量, 然后对模型进行分解, 在各个OD对上求解一个简化的二次规划问题, 具体实施参见文献[12], [13]。要保证上述算法具有收敛性, 函数Γ需满足Lipschitz连续和单调性。

VIM (10) 具体求解步骤与上述VIM (9) 的求解相似, 算法的收敛性定理如下。

定理6 设广义费用函数ρ (·) 和一般的路段函数ca (·) 严格单调且对应的一阶导数有界, 那么修正投影法可收敛到VIM (10) 的唯一解。

结合定理3和定理5, 利用文献[11]给出的修正投影算法收敛性结论, 易得定理6成立。

5 算例分析

图3是具有11个节点的超级网络。其中节点10和11是对应起点1和4的超蕉网络起点, 节点8和9是对应节点5和7的超级网络终点。

图3中路段的标号已经表示在相应的路段旁。四对OD对分别为: (10, 8) 、 (10, 9) 、 (11, 8) 及 (11, 9) 。网络中相关的路径共12条, 见表1。

下面给出在两种假设条件下图3所示网络的非稳定均衡态路径流量和广义费用。

第一种假设条件下的函数类型:路段1, 16, 4, 5, 12, 17上的常数延误费用分别设定为:0, 0, 20, 50, 45, 40; 路段11, 15上的终点广义费用函数为ca=10 (1+0.01fa) ; 其他一般道路上的路段延误费用函数设为ca=10 (1+0.02fa) 。第一种假设条件下起讫点的供给与需求量分别为q10=10, q11=10, h8=10, h9=10。

设定算法中的参数α=0.01, ε=0.000005。在经过2604次迭代, 算法收敛,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的结果显示, 各个起讫点对间的流量均选择了费用最小的路径出行。由于OD对 (10, 9) 间的最高出行费用标准值较低, 因此对应的路径5、6和7上的流量均为零, 节点10处大部分的出行者没有选择出行。

第二种假设条件仅对第一种假设条件中路段4上的常数延误费用作了修改, 将其值设定为35。算法在迭代运算6000次后仍未收敛, 得到表3所列的计算结果。事实上, 计算的数据表明计算结果处于非稳定状态, 网络不存在确定性稳定状态。这正印证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第二种假设条件下提高了OD对 (10, 9) 间的最高出行费用标准值, 可以看到路径流量状态与第一种假设下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节点10处原先未出行的出行者现在大多选择了出行;同时路径的流量也没有第一种假设条件下那么集中, 而是分布在多条路径上。

两种假设条件分别代表了基于路径的修正投影算法的收敛与不收敛两种情况。计算的结果表明网络中非稳定均衡状态确实存在, 并且出行者出行与否的最高费用标准高低对网络的最终状态有显著影响。

6 结束语

针对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非稳定均衡态, 本文建立了对应的变分不等式模型, 给出了具体解法, 并结合算例分析了对交通网络中含目的地选择的非稳定均衡态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虽然本文的研究还只是对非稳定均衡网络态的一个初探, 仅仅揭示了这一现象内涵的冰山一角, 但是仍可以看到这一研究方向的广阔前景。直观的几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非稳定均衡网络中广义费用函数的研究;模型向多种用户类型多种运输方式方向的扩展;非稳定均衡在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的表现;该研究成果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性研究等。

目的地城市 第6篇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品牌营销的概念正越来越多地被全球的旅游目的地所采纳。城市旅游目的地是把城市本身作为最大的旅游吸引物,以特定的城市空间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个性独特的旅游产品、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旅游者来城市进行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它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目标。作为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重要区域单元,城市旅游目的地无疑是品牌营销中比较活跃的主体。

作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市从2004年起正式确立“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目的地定位,将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牌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个重要战略,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如今,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仍是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进行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主攻方向。但从目前杭州旅游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竞争状况来看,“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品牌的塑造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品牌的意义及作用证明,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根植于游客头脑之中发挥作用的。因此,基于游客视角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一手资料,根据游客对杭州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沟通等方面的感知,找寻杭州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同时,为国内同类区域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提供借鉴。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概述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品牌具有外表与内核双重涵义。从表面意思上看,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识、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这些由文字、图案和符号所构成的名称、术语、标识等都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直接物质载体,它们赋予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外在形式,没有这些物质载体,旅游目的地品牌就无法表现出来,更不可能达到品牌的整体传播效果。除外在表现形式外,任何旅游目的地品牌都有其内核,这种内核表现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向消费者所作的品牌承诺。品牌承诺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对自身所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旅游者从中得到利益的承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价值源自对其品牌承诺的兑现。[8]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营销是通过市场营销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过程。相比于一般企业的品牌营销,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因涉及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而更加复杂,也更具挑战性。它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支持创造能够识别并使目的地差异化的名称、符号、标识、文字或图形标志等;一致地传达对与目的地独特相连的、值得记忆的旅游体验的期望;巩固和强化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情感联系;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感知风险。它们共同创造出能够积极影响消费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目的地形象。

(三)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过程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是目的地营销组织为打造目的地品牌所付出一系列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即目的地品牌定位、目的地品牌设计、目的地品牌沟通、目的地品牌监测。目的地品牌定位是目的地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它必须与目标市场需求相吻合,清晰合理的品牌定位是实施目的地品牌营销的首要工作。目的地品牌设计是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对目的地品牌进行命名、标志设计、口号设计、文化理念的提炼等,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目的地的个性塑造过程,主要作用是将目的地品牌内核有形化。目的地品牌沟通是指目的地通过营销方案设计和策划,运用各种媒体及营销沟通手段把目的地品牌的有形要素、品牌理念等内容向旅游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传播和渗透的过程。目的地品牌监测是控制和评价目的地品牌营销绩效的重要手段,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测: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品牌的感知(即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品牌联想等)、竞争目的地品牌、目标市场需求,目的地品牌监测能够为目的地品牌是否需要重新定位提供反馈。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目的地品牌营销的全过程(见图)。

三、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原始资料与信息。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行为特征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游客获取杭州旅游营销信息的情况及促使其来杭旅游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为游客对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品牌感知情况的调查,主要涉及品牌定位和品牌沟通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到杭州旅游的次数等选项。

在样本选择上,以到访杭州的国内游客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6月、7月期间前往杭州的西湖、灵隐寺、西溪湿地等主要景点发放问卷,调查前先问询是否外地游客,而后实施调查,以区分出本地居民。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漏答及答案有较大偏差者共得到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为81.5%。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游客行为特征

主要调查了三方面的游客行为特征:平时接触到的杭州旅游营销信息量、获取杭州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杭旅游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将近半数游客平时接触到的杭州旅游营销信息量不大。在被问及平时接触到的营销信息量时,5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杭州旅游营销信息量大,其余46.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杭州旅游营销信息量小,这说明杭州旅游的营销传播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和精细化。二是电视和互联网成为游客获取杭州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询问受访者通过何种渠道获取杭州旅游的相关信息时,采用了多选题的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有超出40%的受访者都选择了电视和互联网,它们已成为游客获取杭州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与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吻合;排在

第三位的是亲友介绍,由此验证了口碑传播在旅游营销中的重要性。三是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是吸引游客来杭的主要因素。在询问受访者促使其来杭旅游的原因时,采用了最多限选两项的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有超出50%的受访者都选择了“对杭州的好印象”和“杭州旅游的知名度”,这说明杭州在国内游客心目中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是吸引游客来访的重要因素;与此相反,“杭州旅游的宣传促销”却成为排在最后一位的选项,说明“软宣传”比“硬促销”更容易促成旅游需求。

2. 品牌定位

主要通过三道题目进行调查:第一道题目要求受访者从7个词汇中选出一个或两个他们认为比较适合描绘杭州的词,从表3可以看出,近60%的游客选择了“休闲”一词,其次是“优雅”,占34.4%;第二道题目要求受访从8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中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休闲的城市,从表4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一的游客选择了杭州;第三道题目询问受访者是否赞同“杭州是一座休闲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这一说法,84.4%的游客赞同这一说法。上述调查表明,杭州的休闲特征受到了游客的普遍认同,说明其“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定位与目标市场的感知相吻合。

3. 品牌沟通

主要调查游客对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品牌的知晓情况,设置了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要求受访者从三个选项中选出杭州目前正在使用的旅游品牌口号,除“东方休闲之都”外,另外设置“人间天堂,快乐杭州”和“世界休闲之都”两个干扰选项。如表5所示,66%的游客选择了“人间天堂,快乐杭州”,而选择“东方休闲之都”的仅占26.1%。第二道题目要求受访者就“您认为杭州旅游的知名度如何”进行选择,将近90%的游客认为杭州旅游知名度高。由此看出,游客普遍认为杭州旅游知名度高,但在如此高的知名度下,“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品牌并未被大多数游客识别,许多游客对杭州的印象还停留在“人间天堂”的阶段,杭州的“休闲”符号尚未进入他们的大脑中。这说明“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品牌有待进一步向市场沟通和传播。

四、杭州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在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杭州今后的品牌营销工作提出了如下策略建议:

(一)巩固和强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休闲”定位

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是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它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从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休闲”定位得到了大多数旅游者的认同,杭州具备满足旅游者休闲需求的特质,因此,在未来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中,杭州应继续以“休闲”作为城市旅游品牌定位,并强化和巩固这一定位。

(二)持续充实城市旅游品牌内涵

城市旅游品牌内涵的充实必须依靠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旅游产品来实现,这样才能使“东方休闲之都”的城市旅游品牌真正具备休闲的内涵特质。目前,杭州休闲旅游在景区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和高端化角度而言,仍需以创新的思维、有力的手段从硬、软两个方面着手提升休闲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能使旅游者满意的休闲服务环境。

(三)加强城市旅游品牌的整合营销沟通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媒体多元化的营销环境中,一个城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无论如何卓越和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表现、表达方式和强有力的宣传,也难以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更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独特形象。这要求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沟通必须采用整合营销沟通手段,以“东方休闲之都”这一品牌定位为基础,利用多种营销沟通工具与媒体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营销沟通体系。

(四)采用更加精细化的网络营销手段

目前,杭州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网络营销的主要形式是开通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与新华网合作打造“杭州旅游频道”等,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网络作为长期投放的新兴媒体,可以通过传播理念、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上的创新,达到长期的有系统的深度宣传效果,从而使城市旅游品牌营销收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五)建立和完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监测机制

建立规范化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监测机制,对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式、监测组织保障等进行详细规定,确保监测信息的针对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并及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品牌营销工作,使品牌营销活动能够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刘嘉龙.世界休闲之都———21世纪杭州城市形象定位[J].旅游学刊,2002,17(1):36-39.

[2]周玲强,白鸥,周永广,等.杭州国际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4,24(3):423-425.

目的地城市 第7篇

1 差异测度方法

1.1 数据指标的选取和来源

浙江省旅游统计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比较完善和连续,并且考虑到数据能够完整地反应整体差异、时空变化,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和延续性。本文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以及GDP三项指标,并选择2000—2008年为连续时间序列来分析浙江滨海旅游区域差异随时间演变的空间分布特征。所有数据均源自浙江省旅游局网站提供的《浙江省旅游概览》。

1.2 差异测度方法

根据浙江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现状,借鉴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研究[5,6,7],运用变异系数(相对差异)、地理集中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方法对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总体特征及变化情况作定量研究。相对差异表示经济总量在总和中所占的比重差异,具有广泛的可比性。本文首先采用变异系数(公式1)测算各滨海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相对差异的总体变化情况[8]。

undefined

式中,Yi为第i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n为浙江省滨海城市个数,undefined表示滨海城市平均旅游外汇收入。地理集中度g(公式2)是赫芬达尔指数的变形,可反映入境游客的城市分布状况,g值越接近100,游客越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反之,g值越小,游客越分散[6,9]。

undefined

式中,Pi为i城市入境旅游人次,P为浙江沿海7城市总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偏度系数公式(3)测度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情况,刻画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其公式为:

undefined

其中,S公式(4)为样本方差对标准差进行的无偏估计,即:

undefined

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的左边;g1>0,表示正偏,即均值在峰值的右边;g1=0表示对称分布[8]。

2 入境旅游目的地时空差异特征分析

2.1 区域差异逐年拉大

浙江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在2000—2007年间发展迅速,尤其是宁波、嘉兴、绍兴,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速分别为28%、69%、36%,位居区域前三名,但总体差异依然明显。从旅游外汇收入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看,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绝对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从2004年开始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图1),从2000年的9328.826上升到2007年的35131.01;尽管变异系数总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相对差异也十分明显,历年变异系数均大于1,且2007年相对差异略有回升的趋势。综合分析,浙江滨海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仍不均衡,各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存在很大差异。以2007年为例,台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200万美元,为7城市最低;杭州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是台州市的22.43倍,外汇收入为112665万美元,是台州市的18.17倍,为7城市最高,两者相差106465万美元。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各地数量都在增加,但增速差异较大,造成总体差异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

2.2 中心辐射式发展,地理集中度高

浙江省滨海城市呈偏“S”型分布,“头重脚轻”。北部环杭州湾旅游区即“S”的上部集中5个城市,分别是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南部温台旅游区即“S”的下端,只有台州和温州两个城市。通过对滨海城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的地理集中度(图3)分析发现,地理集中度指数不断下降,入境旅游者呈逐渐分散的态势。从最初以杭州为主要目的地逐渐向宁波、嘉兴、绍兴等新兴旅游目的地转移扩散;入境旅游者仍集中在个别城市,其中约52.5%集中在杭州,其他6市平均仅占7.9%。滨海入境旅游发展呈现中心辐射式发展,即以杭州为中心,向周边宁波、嘉兴、绍兴辐射发展。

2.3 多数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低于平均水平

通过对各城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标准偏度系数(图4)分析发现:两者的标准偏度系数除2001—2003年略有差异外,其他变化基本一致。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1.4,说明多数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低于滨海城市平均水平。以2008年为例,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人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4773.04万美元和64.75万人次,只有杭州和宁波高于平均值,7城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百分比见图5。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资源禀赋因素

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和分布地感知程度是影响入境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导因素。马耀峰等在温台旅游区通过调查发现:境外游客对我国旅游资源感兴趣之处集中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方面[10]。从宏观上看,浙江省滨海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旅游区(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其资源丰度约占全省的48%;温台旅游区(温州、台州) 资源丰度最低,约占全省的24%。从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的分布情况看,环杭州湾旅游区最集中,约占全省的52%,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数约占全省的57%,温台旅游区约占24%和16%[11]。

3.2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对入境旅游目的地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两个方面。环杭州湾旅游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与上海毗邻,也是华东大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同时,杭州也是浙江以及华东旅游区的客流集散中心,地理位置比温台旅游区有明显优势;发达、密集的立体网络交通是杭州交通的主要特点。由于拥有杭州国际机场、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形成了入境游客集散中转的枢纽。

3.3 经济发展因素

旅游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依赖性很强。发达的国民经济是旅游开发强有力的支撑,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设施。魏后凯、陈智博等利用地理联系率研究了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12,13]。本文运用地理联系率计算了旅游总收入和GDP两个指标之间的吻合程度。若两个指标完全吻合,即旅游总收入和GDP呈现一致性则地理联系率为1,否则为0。地理联系率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yi、zi分别为i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和GDP占浙江滨海城市的比重。通过计算得出,除2000年杭州的两个指标地理联系率为0.85之外,其他城市2000—2007年都在0.9以上。这说明滨海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和GDP有极高的吻合度,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实力联系非常紧密,显示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指标,定量评价了2000—2007年浙江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滨海城市的旅游设施日趋完备,各项旅游事业建设逐渐完善。但是,滨海城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很显著,前者呈逐年加速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入境旅游业相对于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后者则相反,城市间的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在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上,呈现由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旅游区向温台旅游区扩散的趋势,发展水平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4.2 发展建议

杭州市作为浙江滨海城市和浙江省的首位城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比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也比其他城市突出。因此,作为区域的增长极,要发挥带动周围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推介浙江滨海旅游区,吸引入境旅游者,并对滨海区域内其他地区产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合理调节入境客流的流向,引导入境游客在区域内选择旅游目的地。浙江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在开发过程中,要针对入境游客的需求心理开发突出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区域特有文化和价值,提高游客对区域的感知能力;进行差别开发,避免开发重复同质竞争性的产品,正确规避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开发有梯级差别的高中低档产品,以满足不同级别的入境游客需求。

各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差异也是导致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浙江滨海城市旅游业相对不发达地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通过完善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尽快消除入境客流流动的交通瓶颈,缩短城市之间、景区之间、区域之间的行程时间,提高区际通达性,以实现入境游客快速地经中心城市向滨海各城市流动。同时,在对外旅游推介过程中,要加强浙江滨海旅游区的整体推介,设计滨海大旅游区形象识别系统,提高入境游客对浙江滨海旅游城市的整体感知能力。

摘要: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为例,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的差异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资源禀赋、区位和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目的地城市 第8篇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农村地域上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有着与城市完全不同的乡村环境和景观、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和较多的参与性, 因此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成都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地人称之为“农家乐”, 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随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 成都乡村旅游几乎遍及郊区各县、市、区, 已成为成都市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为成都居民的基本生活休闲方式之一。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同样存在着盲目建设、产品单一、季节性强、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笔者在对成都居民问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特征和感知评价,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建议, 为提升成都市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 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问卷的内容涉及3个大类, 分别为:乡村旅游的出游预期;乡村旅游的出游行为;对乡村旅游的感知评价。并于2014年3月在成都市区范围内, 以成都市居民为调查对象, 开展了《大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感知评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总收回问卷386份, 占总问卷数的96.5%;经过筛选, 有效问卷363份, 占总问卷数的90.75%。结合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 对36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乡村旅游的出游预期

1.到达乡村旅游目的地最佳交通时间

居民认为最佳交通时间集中在1~2个小时, 对区位条件刚好处于1~2小时的成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来看是极大的利好市场机会。

2.最希望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看到的乡村景观

超过一半的居民最希望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看到的乡村景观是自然山水景观;且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 乡村旅游的居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古迹景观。

3.在乡村旅游目的地最希望参与的农事体验活动

在最希望参与的农事体验活动中, 24.4%的居民选择了牲畜饲养, 41.6%的居民喜欢捕鱼钓虾。

4.在乡村旅游目的地最希望享受的康体疗养活动

34%的大城市居民希望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可以享受阳光浴或者森林浴;24.1%的居民则希望可以获得食补或者药膳方面的享受。

5.期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状况

有38.7%的居民希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材料来自于当地的山珍野味;39.2%的城市居民希望在餐饮的制作工艺方面是农家传统工艺结合外来工艺, 以此更好地综合二者各自的优点和不足;42.5%的城市居民希望可以在特色景观区域内就餐, 对就餐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

6.期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住宿情况

在住宿条件方面, 45.1%的居民希望住星级酒店;29.7%的居民喜爱乡村酒店。

7.期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购物情况

选择集中或大型菜市场以及现摘现买的城市居民比例接近, 各占35.6%和34.5%;占45.6%的城市居民希望可以购买到当地的民俗工艺品。

(二) 乡村旅游的出游行为

1.出游的主要目的

27.1%的居民为了休闲或度假而选择乡村旅游;20.2%的人为了观光或游览。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 出于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目的地城市居民也在逐渐增加。因此, 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时应进一步研究市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需求, 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定程度上克服乡村旅游季节性难题。

2.获得乡村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的渠道

39.0%的城市居民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获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 故有乡村旅游经验的人对其他人目的地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有22.4%和21.5%的居民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通过报刊杂志获取相关信息的居民占15.2%;只有1.9%的人是通过墙体车体广告。因此, 通过视觉效果、能给居民一种直观感受的宣传方式更适合于乡村旅游目的地。

3.出游的决策者

42.3%的出游决策是由夫妻、孩子共同做出的, 可见乡村旅游的出游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其次28.7%的是由夫妻共同决策的。

4.一年中出游的次数

32.6%的城市居民每年到访乡村旅游目的地7~9次;另有24.9%和23.2%的居民每年去乡村旅游3~6次和10~12次;12次以下以及2次以下的居民仅占9.9%和9.4%。平均来看, 大城市居民每隔2个月会到访乡村旅游目的地一次, 出游频率较高。

5.出游时间选择

有39.5%的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选择乡村旅游;有15.2%和13.0%的居民是在带薪休假和双休日到乡村旅游目的地放松、休闲。而选择平日的仅占到6.4%。

6.出游交通方式

出游方式主要以汽车为主, 有47.2%的居民采用方便、快捷的自驾车出游的方式到访乡村旅游目的地;有34.3%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如短途或长途汽车。

7.是否在出游前设定消费预算

会在出游前设定消费预算的城市居民 (54.4%) 仅略高于不会设定消费预算的城市居民 (45.6%) 。因此,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经营者有机会通过“就地”宣传、销售, 刺激潜在的消费需求, 提高消费额, 进一步扩大旅游收入。

8.平均每人每天的总花费

有37.3%的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平均每人每天的总花费是60~120元;其次有30.7%的居民花费在25~60元之间;花费在200元以上的仅占14.9%。从整体上来看, 目前成都市整个乡村旅游的消费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9.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主要消费的项目

目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 (57.7%) 、住宿 (46.1%) 和休闲娱乐 (42.8%) 上, 其次才是交通 (40.6%) 、购物 (48.3%) 以及游览或门票上 (43.9%) , 同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主要的旅游功能 (餐饮、住宿、休闲娱乐) 基本相符合。

(三) 对乡村旅游的感知评价

1.您曾去过哪些乡村旅游目的地

分别有44.2%、43.6%、42.5%、37.8%、42%的城市居民到访过成都市锦江区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龙泉桃花故里、邛崃花楸村以及双流翠湖梨乡。数据表明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并没有显著的指向性。几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不同, 历期较长, 但在消费者心目中认知度相当, 表明城市市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具有明显的求新、求异倾向, 顾客忠诚度并不高。

2.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评价

47.0%的城市居民对这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是一般。从整体上来看, 城市居民对目前乡村旅游目的地基本上满意。

对单项产品 (交通、景观设计、娱乐项目、餐饮、配套设施、服务) 的评价满意度集中在55~65%之间, 但总体满意度只有40%左右, 一方面说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上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表明成都市民对周边乡村旅游形成同质、刻板印象 (即认为乡村旅或“农家乐”也就都那个样子) 。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立足成都及其周边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市场比较研究, 结合当地自然山水、人文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 运用创新思维确定独特主题形象。

2.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 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价格越不敏感, 因此, 远距离的乡村旅游点应立足中低档消费市场, 考虑发展一批高档次的乡村旅游产品。

3.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和氛围营造应遵循休闲度假主基调, 适当发展商务会议市场, 一定程度上克服乡村旅游的季节性。注重开发森林浴、阳光浴、温泉等的休闲疗养旅游产品, 以及药膳食补等保健旅游产品。

4.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乡村旅游产品合理配套。餐饮方面, 营造坝坝宴和特色景观区域氛围, 强调选用当地的食材, 适当提供消费者药膳或者食补特种产品;住宿方面, 依托土地空间和农业产业基础优势, 营造住宿设施外部环境是果园、牧场、农场欧式庄园乡村意境;活动方面, 多开展牲畜饲养和捕鱼钓虾等乡土味浓郁, 趣味性、参与性较强的农事体验活动;购物方面, 发展乡村旅游纪念品的DIY市场, 以现摘现买的当地绿色农副产品主打。

五、对策建议

特色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源泉, 要加强对成都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和供给市场的深入分析。另外, 乡村旅游目的地只有在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 村庄和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的基础上, 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 放松身心压力, 体验农家乐趣的心理动机。因此, 应充分挖掘乡村原生态聚落、建筑空间、社会形态和文化民俗等特色因素, 将其有机地融入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建筑风格、景观小品和特色民俗活动等之中。

六、结论

1.乡村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 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2.大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因此,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紧紧围绕大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特殊的旅游需求。

3.要充分发掘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 走特色开发的道路, 重点营造乡村旅游的意境。

摘要:大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体客源, 但不同的大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感知评价却不尽相同。文章在综述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以成都乡村旅游为例, 结合问卷调查数据, 成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 提出打造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需加强对乡村旅游产品特色的挖掘和乡村意境的营造。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市居民,旅游者行为,感知评价

参考文献

[1]潘顺安.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1) .

[2]黄进.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3) .

[3]刘旺, 孙璐.成都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的考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0 (03) .

[4]何景明, 马泽忠, 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 2004 (07) .

目的地城市 第9篇

一、旅游网站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建立合理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的评价体系,进而对旅游网站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总结目前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的特点,并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的完善与升级提供方向性的指导。然而,对于旅游网站的评价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研究视角。例如,包金龙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从易用性、有用性和营销力三个方面对国内部分城市旅游网站建设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李祗辉以网页访问记数器、网站地图、网站页面构成情况等多项指标为标准,评价30多个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胡海胜、周运瑜、郑艳萍从投资者的角度,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官方旅游政务网的旅游投资功能。刘绍华、路紫从区域整合功能的视角分析评价大连旅游网。李君轶从游客需求角度分析,设立了信息提供功能、信息交互功能、在线交易功能、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和技术保障功能5个一级指标和44个二级指标综合分析评价国内省级旅游官网。

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的目的,作者在文中以营销能力、有用性、易用性、整体形象表现力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深圳、大连、三亚的官方旅游网站的优劣。

二、旅游网站的营销能力对比分析

旅游网站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尽可能多的有需要的人提供信息和服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要把网站推广出去,让网站更容易让用户搜索到,并且能够吸引用户打开浏览。而一个网站的营销推广效果,可以从搜索引擎排名、网页收录数、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和日均浏览量四个方面评价分析。

在国内的搜索引擎用户中,有76.9%的用户首选使用百度。在百度用“地名”+“旅游”分别搜索三个旅游网站在百度搜索中的排名,结果显示三个网站都排在百度第一页的第一、二个位置。根据“90%以上的用户只会浏览搜索结果的前三页内容”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三个网站能够被用户搜索到并且点击进入的机会都非常大。接着,在搜索引擎输入“site:域名”分别查询三个网站的百度收录量,结果显示大连旅游网的百度收录量最多——47,300个网页,也就是说大连旅游网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更容易被网民搜索到。其次,是三亚旅游网—13,600个网页。而深圳旅游网的百度收录量只有2,500个网页,即深圳旅游网的搜索难度最大。最后,通过Alexa网站查询系统统计,大连旅游网的日均IP访问量最多,一周内平均有约4200个独立访问者访问该网站,平均每个用户访问3.9个页面。而深圳和三亚的日均IP访问量分别是2400和1080,平均用户访问页面数分别是1.2和7。

综合来看,营销推广做得最好的网站是大连旅游网,而网站的吸引力最大的是三亚旅游网。

三、旅游网站的有用性对比分析

1. 网站信息内容对比分析

三个官方旅游网站都为游客提供当地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和信息的丰富度、详细度都不尽相同。

深圳旅游网的信息是最丰富、最详细的。该网站主要侧重于深圳这一旅游目的地情况的全面介绍,包括详尽的人文、历史、文化、各区城市特色、公共休闲设施等信息。而其他两个网站对这些方面内容的介绍都是比较简略的。大连侧重于旅游相关的资源的罗列,包括各种旅游景点、游玩方式、饮食与娱乐去处等。在被查询企业列表一项中共有2062个记录,涉及景区、饭店、旅行社、电影院、百货大楼、俱乐部、书画苑等,但是提供详细信息的企业单位并不很多。三亚则侧重于为游客提供游玩过程的信息便利与服务保障,从到达三亚的路线、到三亚城市的概况、到节日活动和行业动态、到各种旅游服务的查阅、咨询、预定、到旅游质量和游客权益的保障,网站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游客的游玩过程而提供信息和保障。

2. 网站服务功能对比分析

在DMS系统中,官方旅游网站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业务处理平台、交易支付平台的集合,将政府、企业、游客三者紧密相连,并通过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功能,将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为各相关主体提供便利。

从深圳、大连、三亚三个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都给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并提供电子地图。其中,服务功能做得最好的是三亚旅游网。三亚旅游网除旅游信息查阅功能外,还有较完善的网上预订平台和会员管理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到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还可以在网上留言提问或者点击QQ链接直接向相应企业的客服咨询。在“泛旅社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注册用户可以自由交流旅游攻略,分享游玩经历;在“积分商城”,会员可以用积分兑换各种旅游服务产品或纪念品;在“品质保障”栏目,游客可以根据自身体验给酒店、餐饮、景区、交通、休闲场所、商场评分,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的话,还可以在线向旅游局投诉。至于大连旅游网,虽然有会员管理系统,但是相应的功能都是虚设的,会员管理中“我的游记”、“我的图库”在网站上并没有对应的模块,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功能都无法使用。而深圳旅游网更只是一个单纯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虽然在旅行社、酒店、饮食等栏目中有企业黄页,提供商家、企业的简介、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但是这些企业黄页并不是由企业自主发布信息、自主管理的。游客也只能在网站上查阅信息,无法互动交流。

四、旅游网站的易用性对比分析

1. 下载速度

网站下载速度是影响网站易用性的重要因素,没人愿意等待很久都打不开的网站。很多研究表明,用户最满意的网页打开速度是在2秒以下。在65Mbps的网络速度下,三亚旅游网的打开速度为2.30秒,略超出用户能承受的等待时间范围,但影响不大。而大连旅游网和深圳旅游网的打开速度约为8秒,大大超出了用户能够承受的等待时间范围,容易造成用户不满情绪。

2. 位置标记

位置标记是在二级以上的页面中标记出页面所处的逻辑位置,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浏览到较深级别的页面时也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至于“迷路”。同时,在位置标记上做超链接便于返回浏览上几级的页面。在这三个官方旅游网站中,深圳旅游网和大连旅游网都在网页里做了相应的位置标记,但没有超链接。三亚旅游网内没有位置标记。

3. 站内搜索

由于旅游网站是收录大量而繁杂的旅游信息资料的网站,对于用户来说,若想要找某个比较细的信息时,使用网站的结构目录来查找会显得繁琐费时。站内搜索的功能是对文章结构目录的一个补充,能够让用户快速直接地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此外,当网站的结构目录设计不够完善时,站内搜索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站的这一缺陷。然而三个选定的官方旅游网站中,只有大连旅游网有这一功能。而且大连旅游网站将这一功能只放在了首页中,而不是每一个网页的顶部,这样并不能方便用户使用。这说明官方旅游网站对站内搜索这一功能仍是重视度不高,

五、旅游网站的整体形象对比分析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个旅游相关企业或行业,其核心是整合区域资源、展现该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以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最终拉动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所有旅游相关行业发展。作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方旅游网站承担着向广大游客展现目的地整体形象的重任,通过logo设计、图片、视频动画、色彩风格等媒介来向用户展现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风采。

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发前沿城市,具有青春时尚,创意无限,充满激情形象特征。为了向世界展现深圳的风采,阐释深圳特有的现代化城市性格,深圳旅游网站在其顶部左侧放置深圳旅游文体形象logo——“创意深圳,时尚之都”。该logo以大鹏展翅为图形,以深圳市花簕杜鹃构图,花瓣五彩缤纷,体现深圳作为鹏城昂扬向上、青春活力、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品格;而月牙形的图案形似微笑,象征着深圳人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在网页顶部的横幅中,数张极具代表性的图片循环播放——有童话色彩和异国风情的主题公园、充满阳光和清风的海边、高端而休闲的高尔夫球场——向世界展示了深圳“主题公园”、“都市风情”、“滨海休闲”和“高尔夫之都”的城市旅游特色。此外,深圳旅游网以蓝色为主色调,以绿色相辅的色彩风格也体现了“创意深圳,时尚之都”的清新活力。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前临黄海和渤海、背靠辽吉黑广袤腹地,与朝鲜半岛、俄罗斯的海参崴相接,隔海相望日本,再加上港口城市的功能和性质,海纳百川,被誉为大连“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身的城市”。大连市以“浪漫之都”作为形象定位,由海滨和都市两大系统构成,突显出一种刚柔相济的现代都市形象。为展现大连市的这一形象,大连旅游网以蓝色为主色调,红色为辅,就像是男性的阳刚与女性的柔情相融合,体现了一种与大连城市形象相符的浪漫情怀。在顶部左侧,大连市的旅游形象logo与“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标语交替出现,logo以柔和的绿、橙、蓝线条构成,体现温柔与浪漫。

三亚是中国南海最美丽的度假旅游城市,“美丽三亚,浪漫天涯”是三亚的城市名片。为了与三亚城市名片相配合,三亚旅游网站的logo——“凤舞天涯”以拼音“Sanya”为主体,首字母“S”是一只姿态婀娜的凤凰造型;“天涯”二字为古印章造型,形状来自于天涯海角游览区内的“南天一柱”石。这一形象logo寓意三亚从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天涯文化起步,以凤凰文化升华城市精神和文化品格。logo底部的飘带造型,代表三亚的海岸线和美丽的海湾,寓意三亚拥有以高品质海湾、沙滩为核心的热带海滨度假资源,优雅而浪漫。而在网页顶部的正中间,则是一幅静态横幅蓝天、白云、大海,还有乘着快艇的欢乐游客,展现了浪漫而充满激情的海滨城市形象,也体现了游客的度假心情。横幅的正中央,用漂浮白云似的字体写着“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标语。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网页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而且网页的底部也是以海水作为背景前后照相呼应,整体连贯。

从总体上看,三个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都采用了能代表该城市形象的图片和设计,一定程度上到达了向潜在游客展现目的地的整体形象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三个网站都用了蓝色作为网站的主色调,虽然跟本城市的形象是相符的,但是跟其他城市的区分度不大,这样就不能让用户浏览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法让浏览者感受到该城市的独特魅力。此外,大连旅游网和三亚旅游网的顶部logo和横幅过小,无法引起浏览者的注意。而且在网页中,与城市形象相应的图案和情景图画极其有限,无法给浏览者来带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

六、结语

通过深圳、大连、三亚三个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国内各城市的目的地营销系统各有优劣之处。从总体上看,各地的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网站的整体结构和形象设计良好,内容丰富,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体并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客户群体。然而在与其他大量的综合性旅游网站、旅游论坛和相关的行业、企业网站竞争时,这些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对浏览者的吸引力度相对低下。

因此,建议各旅游城市可采取以下策略建设或完善自身网络营销平台:

(1)各城市应清楚自己的旅游形象定位,并将形象定位与其他目的地差异化,以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在官方旅游网站的搭

建过程中,整个网络平台都要围绕着这个形象定位进行美术设计。

(2)目前各城市官方旅游网站的信息结构都较为全面、合理,但是具体内容不够详尽。应在原有的信息框架上,扩充细节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选择,以提高其在众多旅游网站中的竞争力。

(3)充分运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相关主体紧密相连,以提高系统的效益。例如搭建高度自动化预订系统;与各大银行合作开通网上银行支付功能;搭建企业管理系统,让参与企业能够自主管理企业黄页,并能与客户进行在线互动交流;搭建政府办公管理系统,便于企业办事和有利于维护游客权益;搭建网上论坛,让游客自由分享游玩经验,增强对网站的归属感;采用会员制和积分制的管理系统,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4)注重网络营销,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只有通过充分网络营销,才能让网民搜索到网站,才能实现网站的价值。而网络营销的方法有很多,地级市的官方旅游网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优化来提高网站排名和让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到;通过与旅游行业的大型网站合作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通过网站订购优惠来提高网站的访问率等等。

参考文献

[1]包金龙,朱剑刚.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旅游网站评价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0,(04)

[2]李祗辉.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信息服务评价研究——以30个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为例[J].江苏商论.2010,(03)

[3]胡海胜,周运瑜,郑艳萍.基于网站平台的旅游投资功能评价研究——以31省(市)的官方旅游政务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8)

[4]刘绍华,路紫.浅议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整合功能——以大连旅游网(www.visitdalian.com)为例[J].旅游学刊.2004,(02)

[5]李君轶.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评价——以我国省级旅游官网为例[J].旅游学刊.2010,(08)

上一篇:研究型门诊下一篇:招商的九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