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注射液范文

2024-06-28

丙泊酚注射液范文(精选10篇)

丙泊酚注射液 第1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恒温水浴(重庆试验设备厂)、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医大仪器厂),试验所用玻璃器皿均在250℃烘烤2 h,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细菌内毒素。

1.2 试药

鲎试剂(TAL,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0.1 mg/支,灵敏度0.25 EU/mL,批号:0702280;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灵敏度0.25 EU/mL,批号:080702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CSE,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规格:160 EU/支,批号:150601-200862);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2 mL/支,批号:090323);丙泊酚注射液(商品名:得普利麻,规格:20 mL∶20 0mg,批号:GD280、GD953、GE746)。

2 方法与结果

2.1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根据鲎试剂标示灵敏度(λ)为0.25 EU/mL,用细菌内毒检查用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 min,然后制成0.500 0、0.250 0、0.125 0、0.062 5 EU/mL4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 s,取2个批号复溶后的0.1 mL/支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 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 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的恒温器中,保温(60±2)min。对两批鲎试剂进行灵敏度复核。见表1。

注:“+”表示反应为阳性,“-”表示反应为阴性

结果显示,两批鲎试剂经复核,灵敏度均在0.5λ~2.0λ之间,符合规定,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

2.2 细菌内毒素限值(L)的确定

根据公式L=K/M确定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其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注射液的K=5 EU/(kg·h),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人均体重按60 kg计算。丙泊酚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全麻维持时的用量最大,通常成人每小时9~15 mg/kg的给药速率。则M=15 mg,L=0.33 EU/mg。但考虑到药品使用安全性要求,将本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3 EU/mg。

2.3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定

根椐公式MVD=CL/λ计算。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10 mg/mL,由“2.2”项下分析可知,L=0.3 EU/mg。考虑到市售的鲎试剂灵敏度多在0.500 0~0.125 0 EU/mL之间,因此丙泊酚注射液的MVD0.500 0~0.062 5为6~24倍。

2.4 干扰预试验

取一批丙泊酚注射液做干扰预试验。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逐级稀释,制得原液、3、6、12、24倍的系列稀释液,作为供试品阴性对照(NPC)。另配制与NPC相同浓度梯度的供试品溶液,每个浓度添加等体积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制得每个浓度均含2λ细菌内毒素的系列溶液,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PPC)。每个浓度平行做两管,同时作阳性对照(PC)、阴性对照(NC)。分别取2个厂家的,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试验。见表2。

注:“+”表示反应为阳性,“-”表示反应为阴性

由表2结果可知,丙泊酚注射液稀释12倍或以上倍数,可消除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

2.5 干扰试验

根据预试验结果,选择两个厂家、λ为0.25 EU/mL的鲎试剂、丙泊酚注射液12倍稀释液作为供试品溶液,进行干扰试验。用供试品溶液及BET水分别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成含2.00λ、1.00λ、0.50λ、0.25λ的溶液,每一浓度平行做4管,另取BET水和供试品溶液分别作阴性对照、供试品阴性对照,各平行做两管。按鲎试剂灵敏度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见表3。

注:“+”表示反应为阳性,“-”表示反应为阴性

由表3的结果可知,用BET水和供试品溶液作阴性对照管、供试品阴性对照管,结果均为阴性,两组鲎试剂的Es为0.25 EU/mL,在0.5λ~2.0λ之间;Et在0.5Es~2.0Es之间(Es为BET水制成的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几何平均值;Et为供试品溶液制成的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几何平均值),试验有效,说明丙泊酚注射液经12倍稀释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凝集反应既无抑制作用,也无增强现象。

2.6 丙泊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

取3批丙泊酚注射液,使用λ=0.25 EU/mL的鲎试剂,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依法检查。见表4。

注:“+”表示反应为阳性,“-”表示反应为阴性

由表4可知,NC和NPC均为阴性;PPC和PC均为阳性,试验有效。结果表明,3批样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

3 讨论

干扰预试验是为了确定不出现干扰的第1个样品稀释度,初步选出对检查无干扰的样品稀释倍数范围及相应的鲎试剂灵敏度,减少后续试验的盲目性。本试验没有选以市售鲎试剂灵敏度计算所得的MVD作为起始浓度,是为了更好地探索其干扰程度,故选用原液作为起始浓度。结果显示,6倍稀释液的供试品阳性对照均部分出现阳性,12倍稀释液的供试品阳性均为阳性,因此,可确定不出现干扰的第1个样品稀释度为丙泊酚注射液的12倍稀释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具有操作简单、迅速且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它的试验结果会受到鲎试剂、生产工艺、处方配比、试验环境或供试品稀释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不同厂家的相同品种对其细菌内毒素检查所产生的干扰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进行干扰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在生产工艺、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的、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对3批丙泊酚注射液进行试验。从干扰试验可知,稀释12倍的丙泊酚注射液溶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没有干扰,此方法是可行的。

摘要:目的 建立丙泊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采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稀释倍数的丙泊酚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丙泊酚注射液稀释12倍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既无抑制作用,也无增强作用。3个批号的供试品细菌内毒素均符合要求。结论 凝胶法可用于检测丙泊酚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

关键词:丙泊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

参考文献

[1]宋桂娥,何海霞.2种丙泊酚注射液犬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13):1168-1170.

[2]马婕,董志.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2):92-95.

[3]王恒林,王卓强,米卫东,等.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1):23-26.

[4]张义伟,邹冬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北方药学,2010,7(6):21-23.

[5]黄江红,孙华芳,姚伟生,等.硫罗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22-24.

[6]莫明秀.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6(6):608-611.

[7]刘云,相茂花,孟蕾蕾.清开灵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探讨[J].齐鲁药事,2010,29(6):347-348.

[8]刘晓燕,张智宇,吴继东,等.奇迈特细菌内毒素检验法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7-2288.

[9]马建丽,朴晋华,陈新文,等.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2):1047-1049.

丙泊酚注射液 第2篇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8月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两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基本相同。

结果:两组呼吸抑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芬太尼丙泊酚无痛人流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6-01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妊娠10周以内的孕妇。手术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要求接受无痛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但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时,可能发生呼吸抑制,而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用于人工流产可获得理想效果[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妊娠6~10周孕妇20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级~Ⅱ级,年龄20岁~45岁,平均28.5岁,体重40kg~65kg,术前做血常规、心电图及盆腔b超,否认既往有慢性病变史。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两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基本相同。

1.2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禁食6h、禁饮4h,入手术室后予以建立静脉通路,放置心电监护仪,備好氧气,术前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待术者将手术器械准备好后,观察Ⅰ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2.5mg/kg,1min~2min推注完毕,观察Ⅱ组:在20s内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8-1μg/kg后,将丙泊酚以2mg/kg的剂量于1min~2min静脉注射完毕,两组均至孕妇深睡或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操作。以后根据手术时间的需要或患者肢体是否出现活动等情况适时追加丙泊酚,每次追加丙泊酚剂量0.5mg/kg。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心血管抢救方面的药物。

1.3监测。术前常规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身体状况良好。术中均行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监测。观察项目:呼吸抑制、Bp、HR、药量、苏醒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人工流产时间比较。观察Ⅰ组手术时间(6.7±1.1)min,观察Ⅱ组(6.5±1.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两组呼吸抑制及术中监测情况比较。观察Ⅰ组发生呼吸抑制19例(19%),观察Ⅱ组发生呼吸抑制4例(4%),观察Ⅱ组明显低于观察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Ⅰ组血压下降明显者(BP<90/60mmHg)9例(9%),心率下降明显者(HR<60次/min)10例(10%),而观察Ⅱ组分别为2例(2%)和5例(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用药量、苏醒时间比较:用药量观察Ⅰ组(150±25)mg,观察Ⅱ组(110±20)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醒时间观察Ⅰ组(7.5±1.1)min,观察Ⅱ组(7.7±1.2)min,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流产手术虽然时间较短,但由于传统的扩张宫口方法对宫颈的牵拉疼痛及对宫壁的刺激,使患者痛苦不堪,恐惧、紧张、焦虑可明显加重疼痛反应,严重的甚至不能配合手术,宫口松弛度亦不如全麻满意,无痛人流则可大大减少这些致痛因素。开展无痛手术非常必要,并且是今后的发展趋势[2]。人工流产术时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手术可减少孕妇的疼痛和心理压力[3]。丙泊酚为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安全,但丙泊酚缺乏镇痛作用,单纯使用药量较大,呼吸抑制较明显。阿片类药物能增强丙泊酚的药效,麻醉前给芬太尼可使丙泊酚的诱导量减少到1.5mg/kg[4]。我们选择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毒性小、复苏迅速完全、手术无记忆、镇痛效果满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克服了丙泊酚没有镇痛作用的弱点,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呼吸抑制的发生。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可增强镇痛效能,减少两药物的用量,呼吸抑制的发生明显降低,保证了患者术中的安全性,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无明显后遗症。其麻醉操作简单且乐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5]。

参考文献

[1]孙大金,杭燕南.实用临床麻醉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45-1255

[2]王玲,任洪智,叶铁虎,等.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4(2):90

[3]毛华芬.无痛人流围手术共同的安全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51-52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487

丙泊酚注射液 第3篇

无痛人流是在麻醉科医师实施无痛的条件下终止妊娠的一种安全无痛手术。我院2009年1~8月在人工流产术中, 采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 麻醉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2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均无高血压、心脏病、肺病、癫痫及药物过敏等病史。年龄19~45岁, 中位年龄25岁;体质量35~65kg, 平均50kg;其中妊娠40~50d 185例, 妊娠51~60d 102例, 妊娠61~70d 20例, 妊娠70~75d 5例;初孕者210例 (67.3%) 。312例受术者心脏功能均为0级。选同期312例早孕人流患者作为对照组, 基本条件相同, 术中未用任何镇痛药。

1.2 方法

术前按一般的手术做常规检查, 宣教。术前患者应禁食、水4~6h。手术室备用麻醉机, 动态监护受术者的生命体征, 供氧[1]。用5%葡萄糖溶液100ml开通静脉, 首先用枸橼酸芬太尼0.1mg静脉推注, 接着静脉推注丙泊酚, 按一般健康成人每10秒钟给药4ml (40mg) 调节剂量行麻醉诱导, 术中若因疼痛患者有肢体活动时, 以0.5mg/kg剂量追加。起效时间为30~60s, 受术者入睡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手术。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 镇痛效果

1级:无腹痛, 表情安静自如, 朦胧入睡或无意识肢体活动, 醒后无记忆;2级:下腹稍感胀痛, 可以忍受, 基本安静无痛苦表情;3级:感觉下腹疼痛, 痛苦表情, 呻吟。1、2级均为有效, 3级为无效。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312例受术者均为1级镇痛。

2.2 镇痛时间及手术时间

以2.5mg/kg静脉注射时, 起效时间为30~60s, 维持时间为10min。一般手术需要5~7min, 平均时间为6min。术后5min即可恢复意识。

2.3 不良反应

术中85例 (27.2%) 出现心率增快 (1~10次/min) , 20例 (6.4%) 轻度血压升高[10~20mm Hg (1 mm Hg=0.133kPa) ], 无1例心跳骤停及呼吸抑制, 无恶心、呕吐症状, 术中10例出现无意识肢体活动, 均不影响手术操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2.4 出血量

术中出血量<10ml者115例 (36.9%) , 11~20ml者108例 (34.6%) , 21~30ml者60例 (19.2%) , 31~40ml者17例 (5.4%) , >40ml者12例 (3.9%)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丙泊酚注射液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 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人工流产术前以2.0mg/kg剂量实行麻醉诱导, 术中若因疼痛患者有肢体活动时, 以0.5mg/kg剂量追加即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组312例患者无1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发生, 术中术后对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组受术者清醒后对手术过程无记忆, 仅10例出现无意识肢体活动, 无恶心、呕吐症状。本文示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的麻醉药物, 诱导迅速, 镇痛、镇静效果好, 患者苏醒快, 醒后无宿醉感, 适合人工流产术的需要,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丙泊酚注射液 第4篇

关键词 丙泊酚 人工流产 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要求接受无痛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可获得理想效果[1]。2011年1~10月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精心观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0月收治自愿要求實施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例,年龄20~45岁,平均29.5岁,体重40~72kg,妊娠6~10周。术前均做盆腔B超检查,孕囊径线8.5~46mm,初产妇88例,经产妇12例,其中有人流史23例。术前做血常规、心电图、白带常规、尿酶标及盆腔B超,均提示无明显感染,心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否认既往有慢性病变史。

方法:所有孕妇患者术前测体重,常规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者。术前禁食、禁饮4~6小时,排空膀胱,进入人流室后,取截石位,冲洗外阴、阴道,并去枕平卧,双侧上、下肢系好安全防护带。先开放静脉通道,放置心电监护仪,备好氧气。待术者将手术器械准备好后,在20秒内静脉推注丙泊酚1.5mg/kg,后继续以0.2mg/(kg·分)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一般总量约160~230mg。丙泊酚静脉麻醉,待孕妇进入睡眠状态后,医生方可进行手术。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幅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心血管抢救方面的药物。在血氧饱和度<90%时托起下颌并按压胸廓辅助呼吸,同时鼻导管给氧。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用药剂量及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

结 果

1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无疼痛,阴道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约10分钟左右,镇痛有效率100%,无1例麻醉意外及人流综合征发生。

护 理

心理护理:由于受术者普遍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预后情况是否理想,而且对使用麻醉药缺乏一定的了解,患者大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此,护士针对其心理状态让其了解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告知患者以往手术成功的例数与效果反应等。讲明整个手术过程是在确保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利,消除其负面心理。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

术前准备:首先要再次检查患者HCG化验报告、B超报告,确定为宫内妊娠。查看白带常规,如有生殖道急性炎症,应积极治疗后,白带常规检查正常,方可进行手术以免发生逆行感染。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麻醉用药的有效依据。要及时了解受术者有否心血管病史、呼吸道疾病史以及是否有吸烟、酗酒等史。保持室温维持在26℃左右[2]。术前嘱受术者禁食、禁水及禁各种药物4~6小时,注意防止术中误吸发生意外。另外,除一般人流术常规准备的物品之外,还要防止丙泊酚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所以必须要备好麻醉机、心电监护、氧气、气管插管装置、吸引器、吸痰包、阿托品针、麻黄素以及纳洛酮针等。开放静脉通道,在术前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经济允许的使用套管针接三通管,这样既可推药又可以输液,在用药及抢救时非常方便。

术中护理:术中应使用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术中出现循环、呼吸严重抑制时及时给氧、辅助呼吸、降低头部,必要时扩容或给予升压药,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对处于深睡眠状态的患者,要随时观察体位,防止受压,取头低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3]。对于手术中部分受术者无意识躁动,而给手术带来不安全的状况,护士要及时协助固定好,防止子宫损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护理:术后,唤醒患者将其护送至观察室,告知术后的患者,要予平卧位。继续观察呼吸、血压、心率、意识恢复情况,谨防麻醉苏醒不完全。由于孕妇子宫的收缩,常常出现有便意感,为此护士要做好解释,尽量不要让患者自行上厕所。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观察子宫收缩良好,阴道出血量少,患者无异常方可离院。

出院指导:患者离院前,要对她们做好卫生知识及健康饮食知识的宣教,嘱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及会阴垫,防止上行感染。人流术后应休息2周,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出血多于月经或时间长达1周以上,要随时到门诊就医检查;对于术后2周后的患者,告知她们要回院复查。护士应详细指导患者避孕,尽量避免意外怀孕,做好自身的保护[4]。对于未生育,嘱其半年后方可怀孕,尽量使子宫内膜得到充分的恢复。

讨 论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其为烷基酚的衍生物,不溶水,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体内分布广泛,注射后起效迅速、半衰期短。因为丙泊酚是一种全身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代谢快、不良反应小、复苏迅速等特点,所以用于人工流产具有良好的催眠、镇痛作用,且能够达到无痛人流的目的。今年在妇科门诊开展此项工作,选用全麻药丙泊酚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患者术中的安全性和术后能快速苏醒恢复,无明显后遗症。同时要求护士必须熟悉麻醉药物的性能,熟练掌握无痛人流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各项抢救程序与技术操作。从经验来看,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成功实施手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丙泊酚作为人工流产手术用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其他静脉麻醉药所不及的特点,是目前门诊手术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5]。其麻醉操作简单且乐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纪宝凤.无痛人流术应用现状.河北医药,2004,26(4):354-355.

2 王敏,杨君,彭建华,等.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72.

3 顾连芬,刘玉梅,赵辉.护理干预对可视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87-188.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1.

5 罗静.异丙酚无痛人流5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3):396.

丙泊酚注射液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60例, 其中男88例, 女72例, 年龄20岁~65岁, 体重50~80 kg。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能正确描述自己的感受。排除严重精神神经疾病、严重心脏病、肝肾疾病、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A组40例 (手背静脉组) ;B组40例 (肘静脉组) ;C组40例 (肘静脉低温组) ;D组40例 (肘静脉预注芬太尼低温组) , 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常规监护, 鼻导管吸氧 (4 L/min) , 采用BD公司“Y”形22号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 输注林格溶液。A组:建立手背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2.5 mg/kg;B组:建立肘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2.5 mg/kg;C组:建立肘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温度为4℃的丙泊酚2.5 mg/kg;D组:建立肘静脉通道, 先注射芬太尼0.004 mg/kg, 30 s后注射温度为4℃的丙泊酚2.5 mg/kg。注射过程中每5 s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有何不适, 用四分法评价注射痛程度,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即呼之不应, 睫毛反射消失) 。

1.3 注射痛的评定标准

按如下标准评价患者的疼痛反应。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为97.5%, 其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77.5%。其他3组与A组比较, 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D组患者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C组 (P<0.05) 。见表2。

注:χ2、P、χ12、P1、χ22、P2为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检验值, χ32、P3、χ42、P4为B组分别与C组、D组比较检验值, χ52、P5为C组与D组比较检验值。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应尽量避免生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同时在静脉输液时要加强心理护理, 以减少心理因素引起疼痛, 微笑服务、增加与患者的交流, 使患者心理舒适。

3.2 静脉穿刺

因手术所需的静脉留置针相对较大, 穿刺时较痛。所以静脉穿刺时要技术熟练, 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信任, 建立和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3]。采用快速直接的方法穿刺,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在穿刺时要与患者进行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研究显示丙泊酚对于手背静脉所产生的注射痛明显高于肘部静脉, 与手背静脉内径较小有关[1]。因此, 在静脉穿刺时要尽量避免小静脉注射, 应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大静脉如肘静脉、头静脉等,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低温注射

研究显示注射4℃的丙泊酚可以显著降低注射痛发生率和强度。因此, 我们预先把丙泊酚放在4℃的冰箱内冷藏。

3.4 局部按摩

包括疼痛时局部与远端的按摩与注射肢体的穴位指揉, 旨在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辅以内关、外关、合谷、曲池等多穴位指揉按压, 能明显减轻疼痛。

3.5 配合麻醉师预注射药物

目前临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药物较多如氯胺酮、艾司洛尔、利多卡因等, 我们采用了预注射芬太尼30 s后再注射低温丙泊酚[4], 既方便又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4 讨论

4.1 减轻患者疼痛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中,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解除或减轻疼痛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 (LASP) 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83年, 美国疼痛协会 (APS) 提倡将疼痛作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 并于1995年正式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5]。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指出: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疼痛, 并观察、分析和探讨引起疼痛的机制, 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

4.2 丙泊酚注射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预防方法较多, 效果不一。

疼痛管理中的闸门理论认为[6], 转移注意力, 触摸、冷热刺激, 疼痛预期积极可关闭疼痛闸门, 减轻疼痛。因此我们采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局部按摩、选粗直静脉行静脉穿刺、芬太尼预注射、给予4℃丙泊酚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使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显著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95-296、1431.

[2]Fujii Y, Itakura M.Comparison of lidocaine, metoclopramide, and flurbiprofen axetil for reducing pain on injection of propofol in Japanese adultsurgicalpatients:a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Clin Ther, 2008, 30 (2) :280-28.

[3]李运朝.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0) :848.

[4]张小霓, 陈萍, 周彪.全麻诱导期不同给药方式对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6 (5) :362-364.

[5]林岩龄.翻转针柄法减轻甘露醇所致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1) :30.

丙泊酚注射液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12月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360例 (ASAⅠ级) , 年龄18~38岁, 体重40~75kg, 孕期38~60d。随机分为3组, 每组12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 B组、C组为观察组,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禁饮, 入室后常规监测MAP、HR、SpO2, 鼻导管吸氧, 选择手背大静脉, 用7号头皮针建立静脉通道后给药。A组静注生理盐水2ml;B组静注1%利多卡因2ml;C组静注2%利多卡因2ml。各组静注实验药物后立即采用微量泵以5mg/s恒速推注丙泊酚, 目标剂量为2~2.5mg/kg, 同时询问患者手臂疼痛感觉, 观察患者行为反应, 直至睫毛反射消失, 患者意识丧失后开始手术。

1.3 注射痛评分标准[2]

询问无反应为0分 (无痛) ;询问有疼痛感受但无肢体乱动为1分 (轻痛) ;询问有疼痛感受且有明显的肢体乱动为2分 (中痛) ;主动诉说疼痛并伴有剧烈的肢体乱动为3分 (重痛) 。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C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88.3%、23.33%、17.50%, B组、C组与A组无注射痛比较P<0.0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C组与B组比较注射痛发生率P>0.05, 差异无显著性, 但中、重度注射痛发生率比较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注:B组、C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 成为无痛人流术的首选全麻药, 但注射痛成为丙泊酚的主要缺点之一, 疼痛在注射后即可产生, 可沿静脉走向一直疼痛到上臂近端。尽管丙泊酚静脉注射痛并非严重并发症, 但疼痛可能诱发患者应激反应和不适, 成为影响麻醉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丙泊酚引起注射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注射痛的两个成分中, 即发痛源于直接刺激, 延迟痛则是由于刺激成分接触血管内皮时引起疼痛介质如来自激肽酶系统的缓激肽释放, 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刺激成分进一步作用于神经末梢, 形成疼痛刺激, 表现轻度延迟的痛感。有学者[3]研究总结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因素包括静脉口径、注射速度、静脉输液的速度、药物浓度、血液缓冲效应、药液温度、注射器材料、混注药物等。预防措施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方法, 前者使用有全身或局部镇痛作用的药物, 预先注射或混入丙泊酚药液一同注射。非药物方法包括选用粗大静脉、减慢注射速度、改变制剂成分、改变药物浓度和温度、使用滤器等。提出宜根据临床情况综合使用上述方法, 提高效果, 保证安全。

减少或者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 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将少量的利多卡因预先静脉注射或与丙泊酚混注, 常规的做法分两类:一类是采用在静注丙泊酚之前预注利多卡因, 另一类则是预先将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按一定比例混合。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显示[4]:与利多卡因预注组相比, 利多卡因混用组和利多卡因预注+混用组的注射痛和中重度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提示利多卡因混用对于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效果要优于利多卡因预注。有些学者已经研究多种药物预防注射痛的方法[5]:即在丙泊酚注射之前60s, 芬太尼0.05mg、托烷司琼2mg、利多卡因40mg分别缓慢注射均可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 预防丙泊酚注射痛都有一定的效果。现有研究发现, 预注利多卡因随后再注入丙泊酚可以减轻注射痛, 且随着利多卡因剂量的增加注射痛的发生率将下降, 最后能够完全抑制丙泊酚注射痛[1~3], 本文结果与之相似。笔者通过预注少量利多卡因, 对局部静脉产生封闭作用, 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 降低局部血管脆性, 减轻和阻止液体和药物渗漏及疼痛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注射痛比较P<0.0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中预注2%利多卡因2ml与预注1%利多卡因2ml, 其中、重度注射痛发生率比较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预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 且预注2%利多卡因2ml效果优于预注1%利多卡因2ml, 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又很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学武, 许文秀, 王宝宁, 等.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预防注射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4) :378-380.

[2]罗云, 楼纪萍, 沙珊瑚, 等.静脉预注利多卡因用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 10 (5) :573-574.

[3]王琛, 王国林.丙泊酚注射痛的机制及预防[J].医学综述, 2006, 12 (2) :106-108.

[4]曹云飞, 李建玉, 吴新文, 等.利多卡因预注与混用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比较[J].广东医学, 2007, 28 (10) :1640-1642.

丙泊酚注射液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0例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病人,男66例,女5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7岁。ASA分级Ⅰ~Ⅱ级,无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满足拔管指征即拔管;Ⅱ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 min拔管;Ⅲ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5 min拔管,Ⅳ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0 min拔管。

1.2 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诱导用药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术中吸入异氟醚0.8 %~2.5 %,持续注射丙泊酚每小时2~4 mg/kg,间断注射维库溴铵每次2 mg维持麻醉平稳。术毕缝皮前停用维持麻醉药,满足气管拔管指征时Ⅰ组拔管,余组立即注射丙泊酚1 mg/kg,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用药后1 min、5 min、10 min拔管。Ⅰ组不用辅助药。所有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后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2 mg/kg、阿托品0.01 mg/kg。

1.3 拔管指征 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潮气量>8 mL/kg,呼吸空气5 min后血氧饱和度(SpO2)>95 %,PET CO2<45 mmHg,吞咽反射部分恢复,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1.4 监测和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麻醉诱导前时间、术毕丙泊酚注射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时心率(HR)、Sp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各组拔除气管至清醒对答的时间及燥动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各组计量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全部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精确χ2检验。

2 结果

2.1 4组病人围拔管期清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与Ⅰ组比较,Ⅱ组病人拔管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的麻醉诱导前、术毕丙泊酚注射前、拔管后5 min及10 min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拔管时Ⅱ组、Ⅲ组MA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Ⅰ组比较P<0.05

2.2 4组病人躁动和低血氧饱和度比较

与Ⅰ组比较,Ⅱ组病人拔管后低SpO2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病人躁动发生明显低于Ⅰ组(P<0.05);Ⅳ组与Ⅰ组比较躁动和低SpO2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Ⅰ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全麻病人术毕气管拔管可引起强烈心血管反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认为使用心血管药如艾司洛尔、乌拉地尔等,可减轻血压、心率的过度变化[4,5,6]。但这类药物药效单一,并不能抑制拔管引起的躁动等其他不良反应。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使用地氟醚、异氟醚、异丙酚等,可有效消除拔管期的各种不良反应[1,2,3]。但不足之处是可能引起误吸、呼吸道阻塞等危险。尽量缩短拔管后至清醒这一段时间是关键[7]。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临床上侧重药物对拔管反应的影响,往往忽视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围拔管期如何合理用药,选择最佳时间气管拔管,从而有效抑制拔管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缩短拔管至苏醒的时间,不增加麻醉拔管风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作用时间短,诱导迅速、平稳,体内代谢时间短,停药后苏醒快,苏醒后意识清晰,无嗜睡、眩晕等特点,适用气管拔管特定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麻病人术毕有拔管指征,可立即注射丙泊酚1 mg/kg,用药后5 min行气管拔管可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等不良反应,又不明显延长拔管至苏醒的时间,围拔管期未见明显呼吸抑制;注射丙泊酚1 mg/kg后5 min拔管是有效降低气管拔管反应并快速清醒的最好时机。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2060岁病人120例行腹部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无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满足拔管指征即拔管;Ⅱ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 min拔管;Ⅲ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5 min拔管;Ⅳ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0 min拔管;监测麻醉诱导前、术毕丙泊酚注射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记录各组拔除气管至清醒对答的时间等情况。结果:气管拔管时Ⅱ组和Ⅲ组心血管反应、躁动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Ⅳ组心血管反应、清醒时间、躁动、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较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毕有拔管指征,立即注射丙泊酚1 mg/kg,用药后5 min行气管拔管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丙泊酚,剂量,拔管反应,苏醒延迟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马静.地氟醚与异氟醚用于“深麻醉”下拔管效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3):182.

[2]黄绍农,刘友坦.不同麻醉深度下气管拔管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6):303-304.

[3]丁久红,王冬青.不同靶浓度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8):712-713.

[4]朱宇麟.艾司洛尔在全麻拔管时心率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0):557.

[5]石碧明,任永功.乌拉地尔及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5):275-276.

[6]武利栓,崔永武.压宁定及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5):410-411.

丙泊酚注射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115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18~38岁, 平均年龄为 (25.4±6.2) 岁, BMI18.5~25kg/m2, ASA I~II级, 经专业医生确诊为早孕 (6~9周) ;排出标准:年龄<18岁或>38岁;具有慢性统统病史、长期服用镇痛药物者;ASA分级III~V级;手术前2周内有使用阿片类药物者;长期服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酒精成瘾依赖者;有哮喘病史、呼吸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心理疾病, 沟通能力有异常者;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有狂躁性精神病、意识障碍者。将115例患者根据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58例, 对照组5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组成、孕周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①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应禁食12h, 紧饮4h, 抽血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透, 再次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有无心慌、气短者, 排除手术禁忌后开始麻醉。②麻醉方法:入室后开放患者静脉通路, 注意监护、监测无创血压 (MBp) 、Sp O2、ECG, 面罩吸氧, 将舒芬太尼用胜利盐水稀释至0.5μg/m L, 按照0.2m L/kg计算用药量, 缓慢静注, 1min后采用TCI-I靶控输注系统进行输注丙泊酚, 观察组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00mg, 对照组输注普通丙泊酚注射液200mg, 设定血浆靶浓度均为4μg/m L, 两组患者浅反射消失后可进行手术, 术中患者出现体动将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提高至1μg/m L或静注3m L, 术毕后停止用药, 患者完全清醒后, 认知功能恢复正常可自主或由家属陪同离院。③术中常见不良反应及纠正方法: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70%呼吸抑制表现, 先托下颌,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然后加大氧流量 (4~5L/min) , 纠正缺氧;如发生心率<50次/min, 给予阿托品0.5mg纠正心动过缓;如出现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或者其舒张压<60mm Hg, 静脉滴入3mg麻黄素或者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压;术后如宫缩不佳, 出血量>20m L者, 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入, 以减少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清醒后注射痛及下腹痛的情况, 并用VAS进行评分[3];麻醉起效及术后清醒时间;HR、BP、Sp O2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其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BP、HR相比较无明显意义 (P>0.05) , 药物起效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注射部位疼痛情况、Sp O2以及手术结束后下腹部疼痛VAS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短小麻醉药物, 其具有麻醉诱导平稳、起效迅速的特点, 但是其术中产生呼吸抑制、术后静脉注射痛下腹痛在临床比较多见[4], 不利于门诊短小手术的开展, 而无痛人工流产术就是这种短小手术之一, 选用一种术中呼吸抑制少、注射痛及下腹痛等不良反应少的麻醉药物至关重要。

丙泊酚引起注射痛及下腹部的机制与其具有高度的脂溶性有关, 其进入静脉使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激肽释放酶系统, 从而使一些列引起疼痛的分子如短肽、P物质、5-羟色胺等被释放出来, 产生疼痛[5]。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其中含有中长链的甘油三酯, 是游离性的脂肪乳剂减少, 从而减轻了注射痛、下腹痛的发生率。

本组实验中发现, 应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靶控输注作为麻醉的观察组, 其药物起效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注射部位疼痛情况、Sp O2以及手术结束后下腹部疼痛VAS值均明显优于应用普通丙泊酚注射液靶控输注的对照组。

总上所述, 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较好, 注射痛、术后下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毅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4) :563-565.

[2]Theilen HJ, Adam S, Albrecht MD, et a1.Propofol in a mediue-and long—chain triglyceride emulsion: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sties and potential beneficial efects[J].Anesth Anmg, 2002, 95 (4) :923-929.

[3]毛海花, 余健, 李安宝.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痛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 :49-51.

[4]王云, 俞文军, 张雯.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脉麻醉注射痛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2) :238-239.

丙泊酚注射液 第9篇

【关键词】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宫腔镜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效果及过程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微创已成为了手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宫腔镜是近代妇科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带光源的内窥镜置入子宫腔内,直接观察或将宫腔、宫颈管内图像在监视屏幕显示,确诊或辅助诊断病变并同时进行治疗,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从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1]。同时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对护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护理效果的提高也对手术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且在手术时对患者进行麻醉方面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情绪,安抚患者,使手术顺利进行[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2月份至2013年12月份来我院门诊手术室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96例,其中不规则阴道流血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者55例,因节育器异常行宫腔镜下取环者38例,因胚物残留行宫腔镜下清宫者3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以上患者均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

1.2 方法

患者预约手术,术前患者常规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测体温正常后进入手术室,护士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下肢系好安全防护带,遵医嘱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滴注生理盐水250ml,同时做好心电监护、吸氧后由麻醉师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待患者神志消失后,由医师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由于受术者普遍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预后情况是否理想,而且对使用麻醉缺乏一定的了解,患者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护士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与疾病有关的问题[3]。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态度热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力。耐心讲解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完全无知觉,家属会一直在手术室外等候及如出现异常医生会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她们能做到身心放松且信任我们,能坦然主动接受手术。

术前护士会发放书面宣传册,对患者及家属做相关知识的宣教,对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等作详细了解,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过程能基本了解。并且护士要确认患者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防止丙泊酚静脉麻醉后出现误吸等意外的发生;护士要准备手术器械,确认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调整手术室合适的室温,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与麻醉师做好沟通,协助患者摆好合适体位。

2.2 术中配合

术中麻醉医师、护士、手术医师要密切配合。护士协助手术医师将检查镜与冷光源、膨宫管装置连接,采用生理盐水作膨宫液,在液体流出的情况下,手术医师将宫镜送入宫颈内后,调节光源亮度及膨宫的压力。丙泊酚有呼吸抑制作用,術中应低流量持续吸氧,护士要注意观察各仪器工作及参数是否正常,及时更换膨宫液,避免膨宫管内有气泡,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患者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要立即测患者血压、脉搏,协助麻醉医师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让血氧饱和度尽快回升。

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士关闭仪器电源开关,将手术器械用流水冲洗,管腔用水枪冲洗,冲净污染物、血迹等,然后用纱布擦净外面水分,再用气枪冲净管腔内水分,灌入75%酒精;处理时要避免宫腔镜摩擦和碰撞。手术器械经清洗处理后送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血压、脉搏、呼吸、阴道流血等情况,防止患者处于半清醒状态而出现坠床,直至患者神志清醒后用平车护送入休息室休息,休息床加床档。术后协助医师留取病理标本,患者清醒后要安慰患者,与患者做好沟通,询问患者腹痛情况,腹痛时要观察腹痛性质、部位、程度和伴随症状,如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应该怀疑子宫穿孔的可能。

患者休息1~2小时护士确认患者无异常后方可离院。患者离院前护士要耐心询问患者感受,告知其离院后要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会阴清洁,1个月内禁性生活及盆浴,避免重体力劳动;遵医嘱用抗生素,1个月后门诊复查。

3 结论

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无疼痛,易于接受手术;同时麻醉状态下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只有护士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后,才能更好的保证宫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尽力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性能良好。通过术前准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通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也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责任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确保了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兰芬,宋学英,孟占松.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杂志,2003,19(11):691-692.

[2]陈理红,李小电.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电视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07,16(17):55.

丙泊酚注射液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既往无慢性疼痛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及镇痛和镇静药物滥用等病史。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30 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g。入室后选择手背静脉置20号静脉留置针,滴注乳酸林格注射液,速度10 ml/(kg·h)。通过留置针,在注射丙泊酚前,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110M),同时采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未采用止血带阻断血管。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注射完毕后,立即通过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2],无疼痛(患者诉无疼痛)记为0分;轻微疼痛(被提问时,患者才诉疼痛,无体动反应)记为1分;中度疼痛(患者主动诉疼痛并有体动反应)记为2 分;严重疼痛(患者大声主动诉疼痛,伴有痛苦表情、手臂回缩)记为3分。

1.3 观察指标

VRS及疼痛的频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VRS及疼痛发生率情况见表1。

(n,%)

注:P<0.05

3 讨论

丙泊酚注射痛的病因不清,可能与细胞壁的一系列激肽串联反应触发的激肽原释放有关。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有些人疼痛十分剧烈,甚至出现躲避动作,不但影响麻醉诱导,还可能是造成应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减轻疼痛,人们做了大量研究。丙泊酚注射痛发生与丙泊酚注射的部位、速度等有一定关系,为了排除这些干扰,本研究中采用同一批号的丙泊酚注射液,相同的注射速度,同一注射部位。

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酷的静脉注射用脂微球载体制剂,具有以下优点[3,4]:(1)靶向性。包裹的药物可以在炎症部位定点释放可进一步增强了药效,减少不良反应。(2)持续性。脂微球能够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更长。(3)穿透性。由于脂微球的溶解特性,使该制剂易于跨越细胞膜,促进了药物的吸收,进一步缩短了起效时间。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的镇痛机制可能是氟比洛芬进入血管后,与内皮接触,缓解丙泊酚注射液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进而阻止其刺激神经末梢,从而防止了疼痛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前静推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用止血带系紧2 min,疼痛发生率为31.7%,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70.0%。说明注射丙泊酚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 能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分析原因是[5]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能让氟比洛芬酯释放的氟比洛芬停留在静脉内,保证氟比洛芬有足够的时间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激肽的生成。

注射丙泊酚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2 min能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优于单用氟比洛芬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止血带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需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注射丙泊酚前2min,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的同时采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min;对照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未采用止血带阻断血管。接着注射丙泊酚0.5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VRS及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止血带能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优于单用氟比洛芬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止血带,丙泊酚,注射痛

参考文献

[1]陈坚伟,林冠文,邵华,等.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2):1616-1618.

[2]胡友洋,徐瑞好,骆宏,等.氟比洛芬酯丙泊酚混合液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学,2010,33(4):339-341.

[3]吴方强,陈晶,戴宁,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防治丙泊酚注射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9,33(5):367-368.

[4]黄剑杭.氟比洛芬酯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丙泊酚注射液】相关文章:

参芪注射液08-05

注射液配伍论文05-25

丹参注射液灌注06-18

巴曲酶注射液06-20

天麻素注射液06-21

奥扎格雷注射液06-22

复方丹参注射液07-03

脂肪乳注射液07-07

岩黄连注射液07-20

生脉注射液08-02

上一篇:两全下一篇: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