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教学模式

2024-07-29

六环节教学模式(精选12篇)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1篇

一、在有价值的“六环节”学术沙龙中提升素养

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它立足于教学实践, 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们都开展集体讨论与交流, 各备课组成员将自己深入钻研教材的研究心得、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做详细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 成员们各抒己见, 共同研讨。在交流中, 教师之间知识得到了碰撞, 思想得到了升华, 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教师们渐渐明白:教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研究一节课, 不仅仅是为了听课、评课, 教研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的备课更加规范, 教学更加有效。另外, 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可以不断地强化团队精神, 深化团队研究的力量, 提高教研的时效性。并且在研讨的过程中, 教师也逐步学会了处理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时要在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个体备课是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再按照自己的风格, 发挥自己的强项,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讲, “六环节”教研模式正是在这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中找准的一条合理、有创新、可操作的教学路径。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 尤其是在中高年级, 不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课例和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学感想。探究“六环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在沙龙活动中, 教师们围坐在一起, 静静地聆听, 不停地记录, 眉宇的紧舒不经意间流露出思想的火花, 有效地实现了学科素养的高效生成。正如“六环节”教研模式倡导主动参与一样, 每次沙龙研讨中, 教师们的参与互动意识都很强, 不仅反思别人, 而且也反思自己, 把自己与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集体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同时, 积极学习、吸取教育专家提出的思想和观点, 并能与专家形成畅通的交流平台, 在与教育专家的对话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在大量的思想的碰撞中生成了许多富有探究价值的话题并展开集体讨论, 整个教研过程充溢着“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使教师们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我, 在辩论中不断提高学识。

二、在有反思的“六环节”专题研讨中激发热情

英国学者洛克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反观自照。”叶澜教授说:“一个人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位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经验好比宝库, 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反思是联系教师先前的教学经验与今后的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反思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也是教学发展的灵魂。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 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 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追求探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们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素质, 克服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能总结经验得失, 才会拥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才会打破思维定势, 进行创造性教学, 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才会进步得更快, 成长得更快。因此, 我们倡导教师在教案中增添“教学反思”新页, 也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反思中, 教师们可以记录该节课的闪光点有哪些,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或发生了哪些值得回味和考究的事情, 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如何, 教学效果是否与自己预想的结果相吻合, 该节课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等等。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评教意见等。只有持之以恒, 每位教师专业知识才会更加扎实, 课堂教学也才能更加生动、科学。

教师的每一节课, 都诠释着自己对“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解。教师们通过反思、议课等活动开始关注并研究目标设计, 从而更科学地判定一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我们聘请的专家在跟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引导教师们通过各种课例、课堂实录研究探讨, 从不同维度、不同观察视角, 观察课堂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从而深刻地意识到对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重要性。

三、在有理念的“六环节”主题赛课中达成高效

“六环节”教学模式说到底, 就是要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做到在每一节课堂上, 都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 台上台下,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活跃着学生富有灵性的思维, 活动着学生富有灵性的身影。有一句话说得好, 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 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经常开展“六环节”磨课, 由一名教师上课, 同组其他教师进行课堂捉虫, 发现问题, 进行修改, 采取相应措施, 再由另一名教师上同一节课。

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 教师先开展课前检测, 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 确认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然后, 由年级组教师共同确立教学目标, 设计核心问题, 教师再根据核心问题设计并做了一节年级组观摩课, 观摩后进行了后测、后测分析, 由团队教师在一起重新审定核心问题, 并就新的核心问题, 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再由一位教师上研究跟进课。这样的有主题、有理念的赛课, 无疑对于每一位教师, 都是一次从外到内的洗礼, 有效地促成了高效课堂的达成。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2篇

一、名称:三段六环节学案导学法

二、模式

1、准备阶段

一环节、集体备课

2、导学阶段

二环节、明确目标,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环节、展示反馈目标达成 五环节、总结完善检测提升

3、巩固考核

六环节、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三、实施要求

1、准备阶段

老师必须共同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编写有效学案。同学科教师共用统一学案。做到共备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学情),学习目标具体可操作;共备重难点;共备本节框架结构。一定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忌面面俱到,杜绝“水过地皮湿”

共同修改学案草稿。

教师要养成反思总结习惯,要求每堂课结束后总结本堂课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作为查漏补缺、复习巩固指导以后工作的依据。同时每节课要借鉴上节课反思内容,将学案设计科学完善。

2、导学

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一堂课评价标准主要看目标完成情况,若充分完成学习目标就可认定为一节成功课。

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特点,做到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学案中一定要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并有方法指导。在个体学习有一定难度、需要相互监督、检查学习情况、订正答案等情况出现时最好采用两人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有疑难问题或需要探究方法规律等提高能力的任务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老师必须穿插学生中间,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小组进行点拨引导,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学生不能完成或无法完善或需要规范过程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做到不包办代替。

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的过程由于是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理解而且平等探讨使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以上是学案导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群学。在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展示反馈。多数学生能学会、同伴互助基本解决的要让学困生展示,给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的机会;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展示可以采用抢答、讲解形式。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解疑答难包括规范学生解题步骤、提升学生总结不深入的规律、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等。注意:要做到有学生展示的同时,其他学生有事干。

目标达成。练习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选题典型有代表性。当堂内容当堂检测。为实现堂堂清,我们有必要以中下等学生为标准设置检测题目,检查当堂目标达成情况。也为复习找到侧重点。

总结完善检测提升。学生必须做到当堂总结所学知识并了解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章节总结将知识系统化。以上均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老师也必须养成总结习惯:每堂课的反思总结要求既有知识点的总结,更有学生掌握情况的总结,这就是周周清、月月清的出题依据和查漏补缺的依据。

3巩固考核

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适时设置复习检测实现周周清、月月清。训练案继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适当增加能力提升练习,达到提高巩固的作用。

四、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课堂工具:双色笔、纠错本、导学案。

2、人人都希望得到关注(捣乱是问题生吸引老师注意力的方法)。关注后进生是大规模提升课堂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3、学案要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汇总知识网络。明确: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检测尽量采用一对一形式进行。

4、所有任课老师必须配合班主任利用班级评价方案对学生实施小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大进步。

例谈“少教多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定下良好的基调。《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写人的课文,根据这一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然后问:这一课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作者是怎样写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类型特点和教学重点,巧布疑阵,并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目标既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用目标引领学习行为,才能保证有效学习。根据写人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我把《毛主席在花山》一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这样,学生学习时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学得有效。

三、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途径。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进行主动、积极、独立地思考解决问题,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时,互相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教师引导解决。如《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先出示学习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默读课文,从三件事中,每人选择一件最喜欢的事,从这件事中勾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看出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依据学习指导进行自主学习(一般10分钟),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一般3-5分钟)。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一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一边搜集学习信息,具体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高质量地教提供依据。

四、反馈质疑

这一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只有通过反馈质疑,教师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为下一环节以疑定教提供依据。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时,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反馈学习收获,然后要求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的问题,简单的让差生回答,较难的让中等生回答,难的让优等生回答,优等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有待教师引导解决。

五、以疑定教

这一环节是教师主体行为最精湛的表现,教学时,教师心中要明确“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了解描写人物方法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体会,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的共鸣,从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而达到少教多学这一目的。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解决学生的疑难,然后抓住描写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欣赏,深刻感受毛主席关心群众,热爱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伟大形象,深刻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从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起来。

六、迁移训练

学习的目的为了运用。只有经过训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会学奠定基础。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写人类课文的阅读方法后,首先要求学生完成(1.本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本文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细节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贵品质。)这两个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小片断。这样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长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教学时采用“以一带多”的教学策略,重在“一”字上下功夫,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以一篇课文带动其他类似结构的课文的阅读,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4篇

1.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教育发展的潮流,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均衡配置资源、调整招生政策等办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让农村的学生能得到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此, 高中各学校都招生了非定向生与特长生、择校生, 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差距较大,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传统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能沿袭“复习、讲解、巩固、小结、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越俎代庖, 将自己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以讲授替代学生的自主训练, 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缺少主动思考.

3. 师生缺少有效互动. 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单向的活动, 只有少部分优等生能参与到活动中, 其他大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被教师所忽略. 一些公开课因为经过若干次的演练, 课堂缺失真实, 具有太多的表演性, 学生跟从于教师的思维, 没有动态生成的灵动.

4. 低效教学普遍存在. 部分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 不善于捕捉课堂信息, 缺少点拨与帮助, 学生缺少倾听, 课堂处于无序状态. 教师不注重习题的设计, 练习缺乏针对性, 或迫于应试的压力, 不惜浪费学生的时间, 大搞题海战术.

二、高中数学“主体六环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诉求愈来愈强烈. 教师要追求教学的本真, 要维护学生的尊严,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主体六环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它由六个部分组成:

( 1 ) 查漏补缺, 完善结构. 学习是“温故知新”的不断渐进过程, 教师要通过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解决学生存在的思路不清、知识点不明的问题. 如在“指数函数的图象”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 如图1所示.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作业、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诸如忽视等价变形、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忽视分类讨论等问题, 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如“过定点 ( 2, 1) 作两直线与圆x2+ y2+ 2x + ky + k2- 15 = 0相切, 则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生往往忽略题中方程必须是圆的方程导致解题出错. 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通过分析错误, 以提高解题质量.

( 2) 创设情境, 形成认知.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抽象性强, 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教师要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 创设有利于学生在原来的认知水平上解决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概念、公式和定理. 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中, 教师播放视频, 用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引入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自主顺应, 重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 3) 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 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不再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脑思考, 鼓励学生亲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的真谛, 感受数学的本质. 数学实验由“听”数学变为“做”数学, 由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实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 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数学实验包括创设情境、动手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环节, 学生要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并对实验的数学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Mathematica、Excel、几何画板等都是很好的实验软件, 其中几何画板形象直观、交互性强, 能将常规条件下难以实验的内容变得简单, 将抽象的结论直观展示.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抛硬币、掷骰子、布丰投针、曲面面积、动点探究等实验很适合由几何画板来完成.

( 4) 重组知识, 顺应内化. 图式理论认为, 新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而形成的. 当知识背景发生变化时, 学生要对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经过调整,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针对性的训练是内化的主要手段, 如果缺乏有效的练习, 内化就不会充分. 教师为满足各个层次的发展需要,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化问题.

( 5) 反馈评价, 反思创新.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要引入过程性评价, 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活动、建模活动以及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变化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进行评价. 如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评价学生研究过程、求学态度、创新意识、数学猜想、形成规律、撰写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式, 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 让他们找出差距. 学生要反思学习行为, 不断改进思维方法, 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环节自主教学模式感悟 第5篇

“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感悟

魏艳玉

(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推行,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导学案“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个人感悟。

关键词:六环节;教学模式;体会

“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小组评价,师生反思”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感悟一: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有备而学。

数学课的引入我们用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也可以用知识间的类比或用一些计算题引入新课。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任务。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以吸引学生高度注意。接着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或默记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心中有数。

感悟二: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简化知识结构。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于课前预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

<一>、编制预习问题:预习问题的编制必须涉及本节课所有重点,可以以填空、选择、叙述、计算等各种形式出现,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的衔接,搭建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采用编制错例法。在学生预习新课时,有好多内容学生往往感觉到会,却做不对。对这种“会而不对”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编制错例:某某同学在解答某某问题时,是这样进行解答的……他的解答正确吗?有什么错误?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这种做法来源于学生,又返回到学生中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自主预习: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对有疑点的地方作一标记,为合作预习作好准备。

<三>、合作预习:合作预习是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组员将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提出来,组长对组员所存在的问题整理后,开始帮助组员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因为合作预习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的小组都是4人一组,在每组中应有正副组长,如果课前预习存在问题少,那么就由正组长组织小组共同学习,如果问题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不完,组长就应将问题整理后,将小组按所提问题分为两块,一块由正组长负责解决,另一块由副组长负责解决,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提高效率,真正起到兵教兵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迅速发现各组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这样在检测时哪些内容应该强调,教师会心知肚明。

<四>、检测预习效果:教师通过对合作预习的巡视,对简单问题只作检测,而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一定要多加强调,可突破难点。

<五>、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对所研究的这些问题还存在哪些疑惑。在数学中,课本上往往会给出结论,而对结论并不作证明,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探究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依据这个法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出问题。

感悟三: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紧扣课标,重点指引。

数学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根据我的实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一问一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解决。我的做法是: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层次地列出来,对每一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先解决,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精讲。

数学课中前后知识的生成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一问一答,解决的办法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交换解决。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剖析解题思路,完善规范解题步骤。点拨每一解题步骤应注意的问题,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感悟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定理、性质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运算过程进行概括。

感悟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用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进行检测,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概念、公式、性质应用,解题过程中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

感悟六:小组评价,师生反思——吾日三省吾身

学生反思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未掌握,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等,学生总结到位的,说的好的教师给口头表扬,学

生总结出来的易错点,教师让学生记在错题本上,便于以后复习。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6篇

“三维”,首先是指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总要求。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性质定位而言,“三维”又是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三个层面。“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阅读文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认识语言文字及其运用的基本规律;三是学习用学到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论是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三个层面,它们之间关系都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交叉的,它们是一体三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是立体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核心指向以语言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维缺一不可,任何一维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何一维都无法完整地促进人的语言发展,更无法完整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六环节”指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即“自主阅读,感悟批注——小组合作,共释困惑——梳理批注,生成新疑——潜心再读,二次批注——合作整理,展示成果——引导点拨,迁移练笔”。这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反复深入地涵泳文本,展开多元而开放的对话,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最终达成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三维六环节”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1. “自主阅读,感悟批注”。学生自己主动阅读文本,边读边思,边思边悟,并以批注的方式记录思考感悟的痕迹。这一环节是后续五环节的基础,如木之本,本固才能枝繁叶茂。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批注则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深入文本的权利,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去观照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与体验,有效地避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批注是学生涵泳文本的有效方式,批注的过程也是文本涵泳的过程。对文本的第一次批注是相对自由的、发散性的,可以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困惑和问题,也可以是对内容的理解、领悟。但自由发散并非随意,可围绕单元学习重点进行批注。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学习,就可围绕“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进行批注;也可结合课后问题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共释困惑”。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感受,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小组以文本为主,在讨论交流中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阅读中的困难。教师巡视,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指导、点拨。小组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督促组员研读文本,以便进一步发现问题,深入探讨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批注作适当的补充完善。

3.“梳理批注,生成新疑”。当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感受,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后,要共同对小组成员的批注进行梳理,并提出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或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各组汇报后,教师根据年段课程目标、文本特点以及所在班级的学情等,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一个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切入点宜小,但必须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领悟文本具有特色的表达,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并能迁移运用。从而有效实现“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实现“一课一得”的课堂学习。如人教版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写实和想象结合把威尼斯独具特色的风情写具体的”这一问题。又如《草原》一课,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运用反复句式表达蒙汉情深的”。

4.“潜心再读,二次批注”。围绕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涵泳品味,全身心沉浸到语言文字所构成的文本世界里,咀嚼玩味,深化理解,领悟表达。将作品中的知、情、意内化同构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义结构,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语言运用的感性经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二次批注要聚焦在所探究的问题上,但必须时刻放眼全篇,关照整体,实现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

5.“合作整理,展示成果”。学生潜心涵泳文本,深入批注后,小组交流,围绕探究的问题,合作整理批注,形成小组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议论、诵读文本等多种方式共同展示学习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和提问,实现组间的互动、相互的启发和思维的碰撞,形成全班共同的学习成果。

6.“引导点拨,迁移练笔”。在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开拓学生的思维,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真谛;要相机引导,促进组间有效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对话。各组展示完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围绕内容的理解、表达的领悟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对探究问题的情况作小结;并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引导学生把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的领悟作迁移运用。根据上述“梳理批注,生成新疑”环节中生发的探究问题,《草原》可以设计如下练笔:请想象“我们”话别的场面,尝试运用反复句式写出话别的场面,表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威尼斯的小艇》则可以设计如下练笔:在威尼斯,还可能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乘小艇去干什么;请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描写事实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三维六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 课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备课必需的要素。在“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备课环节中,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尤为重要。根据“文选式”教材的特点,学生学习的文本是相对确定的,但文本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第一次涵泳文本时,是自由批注,学生对内容的关注是发散的;而第二次涵泳探究的问题则是基于第一次涵泳而生发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载体——文本。既要研究文本的内容,也要研究文本的表达方式,对文本的语言特色、谋篇布局、句式标点、遣词炼字等加以重视和挖掘,继而把文本中具有特色的表达一一罗列出来,凭借这些表达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如何表情达意。再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甄别适合本年段学习的表达方法,然后根据教材(单元)编写意图和所在班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表达方法(知识点)是重点学习的内容,哪些是新的学习内容,哪些表达方法虽已学习但仍需进一步深化,进而把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初步有层次地确定下来。在这些学习内容范围内,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包括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迁移练笔的设计等。只有做好课前钻研,在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发散性的涵泳学习,还是探究共同问题,教师方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才可在不断生成变化的课堂上,把准教学方向,做到收放自如。

2. 课中密切关注动态生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加上“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每一个学生所关注的内容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及时提供指导,解决学习困难;相机进行点拨,引领深入思考;适时给予支援,促进小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终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得两次涵泳时所关注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任务链。进而引导学生涵泳文本时聚焦于学习内容,在关照文本整体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以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3. 诵读和涵泳交织进行。在“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中,诵读和涵泳既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钻研学习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符合汉语言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且应交织进行,相互促进,仿似一个有机整体。正如朱熹所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因此,初读课文,必放声朗读,读通读顺读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澄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读,在思索中体味,在思索中生发问题;有所感有所悟后,要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而潜心细读之时,须立足整体,体察语境,驱使想象,触发联想,沿着文本言语路径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深化情感的体验;在文穷情理之时则放声吟诵,诵出意蕴,品出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进而背诵积累,迁移运用,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 第7篇

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 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达到教学目的, 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景设问, 出示目标

1. 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 我们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求能根据课文类型、内容,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情景, 或以游戏、学生表演、故事、音乐开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

在“创景设问”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用了这样一些做法:

⑴运用成语, 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一:《曹刿论战》一文创景设问: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 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曹刿论战》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 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大家马上开始翻阅成语词典, 然后举手回答, 我就接着说下去: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吗?具体故事又是怎样的?自然引出《曹刿论战》, 然后指明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 学生兴趣浓厚, 求知欲强烈。

⑵运用诗歌进行创景设问。

诗歌 (包括词) 语言凝练, 想象丰富, 含义深刻, 表现力强。教学实践证明:用与新课有关的诗歌 (词) 创设学习情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拓视野, 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情感, 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

案例二:《再别康桥》一文创景设问: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我们过去也学过不少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 同学们能否当堂背诵?

生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生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生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是的, 有人说,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 它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诗人自由的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秀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再别康桥》, 看看诗人徐志摩如何抒写离别之情?

诗歌引入, 学生兴味十足, 同时留下悬念, 激活思维。

⑶运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讲清一些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理想的学习境界, 由此及彼, 触景生情。

案例三:《背影》一文创景设问

让学生看《一位父亲读给儿子的一封信》视频片断, 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创设情景, 渲染凝重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初二学生有朴素的情感, 丰富敏感的心灵, 但由于文章的年代久远, 年龄和时代的限制, 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情感, 因此学习本课仍需努力创设情景, 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进入情景学习。

⑷运用故事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四:《小巷深处》一文创景设问:

在讲《小巷深处》时, 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1999年“十一黄金周”, 在桂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落。就在缆车坠落深谷的刹那, 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 高高托举起自己两周岁半的儿子。结果父母双双遇难, 儿子却安然无恙。这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 打动了很多人, 也深深的打动了歌手韩红。韩红毅然收养了这个孩子为义子, 这个故事也因此被传为佳话。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故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生活着一个极贫穷而盲眼的老人, 她收养孤儿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巷深处》, 去感受那份真挚的母爱。

故事和课文中的盲母收养孤儿的事, 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带着感动, 走进文本。

学生喜欢听故事,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所以我们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 在教学中, 创景设问的方法不止这些, 方法灵活多样。好的“创景”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 但是“创景设问”的目的不仅是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开好头、起好步,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景设问”这一教学步骤来开启学生心扉, 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 教师励志。

明确目标后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力保障。 (有氧学习)

例:A:我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课? (信心) B:中考, 离我有多远?我, 距中考有多远? (时间和实力) C:同学们的表现最棒, 今天让我们再接再厉, 攻克难关! (激发斗志)

二、学生自学, 个体探究

1. 学生。

学生根据“定向”规定的要求和范围, 主动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程度较差的学生, 可以略放低自学要求, 保证其学有所得, 增强学习信心。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充分暴露问题。

2. 教师。

(1) 指导学生自学, 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 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2) 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鼓励, 了解自学情况, 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 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3) 尽可能扩大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 重视中等生和后进生, 让学生用笔标记预习中的困惑, 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并认真分析, 将问题梳理归纳, 为“教师导学”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 是“第二次备课”。

落实好这一环节有两个前提,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抓好了自学的常规训练, 要求 (1) 听:动笔动脑, 记住概要, 把握重点, 提出疑难, 概括中心, 发表看法; (2) 说: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发音清晰, 态度自然, 声音宏亮, 说普通话, 感情充沛; (3) 读:勤查字典词典, 钻研“提要”、“注释”, 勾画、圈点、评注, 理清文章脉络, 概括中心意思, 提出疑难问题, 练习默读朗读, 积累有用资料, 完成课后练习; (4) 写:仔细观察, 准备材料;编写提纲, 认真修改;言之有物, 说实在话;字迹清楚, 符合格式。第二,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读懂、读透, 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 直至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读要贯穿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 教师树立了读的质量意识, 有目的, 有层次, 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 努力做到了“每一次读都有目的,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对一篇现代文章或一段文字要读到几遍, 第一遍要求学生正确地读, 第二遍要求学生了解地读, 第三遍要学生理解地读, 第四遍要学生欣赏地读。在“自学教材”这个环节, 我们狠抓了“读”的训练。

学生将课文读熟读透了, 不仅能整体把握课文, 而且能找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这就为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三、小组互学, 合作探究

1. 学生。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 提出疑难问题, 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寻求同学帮助, 尽力解决自学中不会的问题, 通过自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方式, 力求在小组内最大限度地记忆、理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2. 教师。

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实际困难, 恰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强化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讨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

案例五:《春》一文, 小组合作探究:

师:“你喜欢春草图的什么?” (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书记员将问题、结果规范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师适时参与各组讨论)

下面是第一小组学生的讨论:

生1:文章从点到面, 由近及远, 层次清楚。

生2:春回大地, 人自然就快乐。“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

生3:作者运用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这种句式结构整齐, 读起来特别美。

生4: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

大约十分钟后, 让学生把合作结果交流一下。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了发言, 他们分别从语言、结构、情感、音韵诸方面把文章第二节的精妙之处挖掘了出来, 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采用分组讨论, 互研互答的方式让学生彼此合作, 共同探究。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程度好的学生还能读出自己的个性。

四、教师导学, 交流探究

1. 学生。

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疑难, 拿到课堂上集体交流, 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可以倾听别人的见解, 对有争议的问题, 可以百家争鸣。

2. 教师。

(1)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各抒己见, 适时进行课堂点拨。学生讲对了, 老师不必重复;讲不完整的, 老师补充;讲错的, 老师更正;对于难度较大及规律性的内容, 在启发的前提下适当讲解。 (2) 课堂点拨后用鲜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 小结要与学习的目标相对应, 做到画龙点睛;让学生将本节所学的内容集零为整, 知识条理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决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感悟理解。

案例六:《小巷深处》一文, 师生探究:

(1)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养母的语句, 并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养母是怎样的人?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师再作点拨, 然后教师恰当小结: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五、当堂训练, 检测反馈

课堂训练要学生做到独立按时完成、不准讨论、抄袭,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指导表现在勤于巡视督查, 批改部分作业, 鼓励先进, 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 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

案例七:《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后面题目。 (文段略)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 是____朝的_____家。

2.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 念_____ (2) 步_____ (3) 遂_____

(4) 步_____ (5) 盖_____ (6) 闲人_____

3. 翻译下面句子。

(1)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______。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4.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____, “藻、荇”、是指____, 此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5. 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地点___人物___事件___

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以训练检测为手段, 学生能把新知识综合为相对完整的体系, 能把知识充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 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 找出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

六、学生总结, 评议回味

本环节一般从以下三步入手: (1) 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 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及采取的方法, 并与同学们对照, 使自己认知条理化、方法最优化; (3) 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使他们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2]

案例八:《背影》一课学生总结:

师:学过这篇文章后, 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发现?

生1: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

生2:我知道了一些日常小事, 看似很平淡, 但细细体会, 能感觉父母对我的爱。

生3:写文章要详写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细节。

生4:文章的语言不一定要辞藻华丽, 朴实的语言也能写得很动情, 很感人。

当然, 自古教无定法, 教改之漫漫长路在我们脚下, 我们只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我们的教学, 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有效的教学之路。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出示目标、个体探究、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检测反馈、评议回味”六环节教学模式, 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此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步骤

参考文献

[1]张伟忠.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1~2) :13~15.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8篇

在学习实践中, 我把“学案”单纯地理解为“预习案”, 即自学提纲, 也就是六环节中的第一环节“自学质疑”;课堂教学只是执行“六环节”中的2-5环节, 即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杜朗口的教学模式;“巩固案”, 我理解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评价, 也就是六环节中的第六环“迁移应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 尝到了不少甜头, 下面是我在这期间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学案设计要生活化和情趣化———感悟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在实践三案六环节的前期 (甚至现在仍有教师) , 大家认为学案就是写几个简单的小问题, 对数学学科就是写几个题目让学生做一做.其实, 这只是体现了学案的一个特点, 即“基础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 还有三个方面, 我们还没有做好, 分别是: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在实际的教学中, 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 我认为学案的设计除了要体现上述的四个特点之外, 还应该体现生活化和情趣化, 以能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新课标苏科版《数学》 (八上) 《4.2位置的变化》时, 我这样设计了学案:

现实生活中, 人们既关心事物的数量关系, 也关心事物的位置关系, 如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火箭、航行中的轮船、移动中的台风等等的位置变化.那么,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是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呢?作为学生的你, 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4.2节, 学习《位置的变化》.

1.每天我们都要离开家到学校, 你能说说你的位置变化情况吗?

2.在课堂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你能描述一下你的位置, 让其他人能准确地找到你吗?

3.自学课本第120—121页内容并思考:

(1) 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海军舰船是如何向基地随时报告其准确位置的? (2) 气象部门是如何描述台风的位置变化的? (3) 通过以上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请试试, 完成教材第153页的练习.

在明天的课堂上, 老师和同学们希望能看到你的学习风采.加油!

这样的学案设计,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即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即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即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学案的学习中, 也能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践, 我的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教学成绩有了长足地发展.

当然, 学案的设计还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也只有这样, 学案设计才是有效的.

二、教案设计要把课堂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我的数学课堂中, 主要环节有: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知识诠释和应用) , 对于这四个环节, 我也没有明显地划块, 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案为路线图呈现的, 即以学生的“自主交流”为主线,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贯穿始终, 把课堂空间尽可能都留给学生.

下面结合我在教学新课标苏科版《数学》 (八上) 《4.3直角坐标系》第3课时设计与反思来说说我的“教案”是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案设计】

(一) 结合学案,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10分钟左右)

(二) 依学案, 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30分钟左右)

1. 完成学案第一题:教师打出教材的图片

师:如果你是一名导游, 你将如何向我和你的同学介绍图上各景点的具体位置呢?

生: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代表的形式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师:在这么多方法中, 谁的解说最简明、最精确、最容易让我们一听就能知道是什么景点呢?

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运用刚学过的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好.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建立直角坐标系好, 那你们动手试一试, 看你是如何建立的?

生操作, 表述方法, 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学生有两次数学活动过程.首先, 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想出解说方法并表述, 力求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比较解说方法的繁、简和准确度,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建立直角坐标系是最简明和最能准确表明位置的方法, 从而明白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做数学”, 感染学生的情感和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就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再次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感受建立方法的多样性, 初步形成能力.并让学生懂得: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不同, 同一点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2. 完成学案第二题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 同学们由前面根据直角坐标系找点、表示点, 已到了可以自己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这是一个进步, 是值得高兴的事, 下面让我们继续迎难而上, 看看谁 (哪个小组) 表现得更出色.

教师揭示下列问题和图片:

电视机厂通过电脑控制机械手, 把各种元器件准确地插入线路板上的孔眼中, 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 你会如何编设程序向机械手发出工作指令, 让它把元器件准确地插入相应的电板的孔中呢?

师:请有想法的同学或小组代表一一展示一下.

生上台展示、有说用语音控制的, 等等, 最后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得出:建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最好.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建立直角坐标系好, 那动手试一试, 如何建立这个坐标系?

生操作, 板书各自的设计, 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是多样性的, 在不同的坐标系中, 相同的点的坐标是不同的;建立怎样的坐标系的原则是:能最简明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活动中, 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活动是一个开放型思维过程, 旨在训练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一次明白:建立方法的多样性.这是一个定“性”而不定量的活动, 即:只要求学生能建立直角坐标系就行, 而不必考虑点A、点B的坐标是什么.同时, 通过对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的繁、简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要建立最好的、有利于简捷解决问题的直角坐标系.

3. 完成学案第三题

师:通过刚才两个问题的解答, 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 通过刚才大家的表现, 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潜能, 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真是好样的.让我们再接再厉, 继续做数学.

揭示学案第三题: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学生上黑板展示各自的方法.

师:大家展示了好多种方法, 你认为谁建立的直角坐标系最容易表示这四个点的坐标?

学生讨论后评出最佳方案, 老师给予表扬, 并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最简捷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学生有两次数学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立直角坐标系的适用性.在建立直角坐标系表示正方形四个顶点的活动中,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尽可能让每名学生都得到训练.通过学生展示的成果, 让学生感受成功;通过点坐标的表示, 让学生发现难、易, 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在充分思维的基础上, 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表示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 课堂学习反馈 (5分钟左右)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心得交流, 为以后的学习总结经验和不足, 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认识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这样的教案设计, 营造了交流展示的氛围、手段和方法, 提供了互动探究的材料和支持, 突出了精讲点拨的内容、方法, 事例、解题思路、知识建构与完善等内容, 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培养.也只有这样的教案设计, 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更能充分体现了“学与教”的关系, 而非“教与学”的关系.

记得孙朝仁老师说过:“一堂好课,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 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我想:我的课堂教学虽然离孙主任所说的还有距离, 但我没有放弃, 我正在信心百倍地实践着.

三、巩固案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提高学生诠释、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我对于巩固案的理解就是六环节中的“迁移应用”, 通俗地理解就是“课后作业”.但是对于这样的“作业”布置, 我也是用心的, 不是随便地找几个题目给学生就算了.例如, 在教学苏科版八上《4.3直角坐标系》第3课时, 我的巩固案是这样设计的:

1.今天我们尝试用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你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吗?分析一下原因, 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中写一写.

2.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下直角坐标系的神奇吧: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 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你能有多少种方法呢?其中最好的是哪一种呢?把你的心得写一写.

3.在实际生活中, 除了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外, 还有一些方法, 你想比别人多学一点吗?那就看看教材P165-166的《相关链接》, 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样的巩固案设计达成了以下目标:知识网络的重建与完善;针对性强的精选习题与练习;联系实际或实践性的问题与作业;个性化的收获与体验;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我们教师在设计巩固案时必须努力做到的,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三案设计达到整体的效果, 实现预设的目标.

在运用“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时, 我们要突出三案编写的整体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同时, 我们还必须化解两个倾向:一是“模”而不“化”, 一“化”就“僵”.实施教学模式, 但不能“唯模式论”, 即反对“照搬”模式, 反对“僵化”的模式.二是“模”而不“统”, 一“统”就“死”.教学模式的源泉存在于教学实践经验之中.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支撑下, 对教学实践方式高度提炼而概括化的抽象.教学模式一经形成, 其基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教学模式不是凝固不变的, 教学模式≠教学公式,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更新的动态系统.

总之,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除第四环节精讲点拨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外, 其余环节都是学生在做、在思考, 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展示,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以学定教, 教室变成了真正的“学堂”, 实现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近一年的实践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不由得又想起了实施新课改之初刘坚老师的话:

新课程的追求:使每一名学生成功, 使每一位教师成功,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推进新课程,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围绕三案的编写如何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三案六环节,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生活化,情趣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政治课“六环节”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9篇

一、新课导入目标内化

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 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让学生比较自然进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富有实效的导入手段, 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下一步的自觉学习提供内驱力。

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系统, 它包括知识、能力、觉悟三个维度, 就知识目标本身来讲,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动态的目标系统。制定教学目标, 应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二、感知教材搜索信息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粗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粗读, 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教材, 并从中搜索、标记出有价值的信息, 这是强化基础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 并标记出有关信息 (知识点) , 标记出知识的疑点和模糊点, 教师巡视。2. 小组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自学成果, 相互解答自读中存在的疑点和模糊点, 在“兵救兵”的过程中相互提高。3. 小组代表发言, 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可以简要板书知识点, 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排查提纲。

三、精讲点拨整合信息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政治理论 (概念、观点、原理) 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 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 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 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组织学习。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究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系, 有何联系。2.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精讲点拨, 简要板书, 突出政治观点, 形成知识网络。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生活事例、学过的历史知识, 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政治理论。4.学生感知知识网络, 把每一个知识点置于知识网络中去认识和定位, 探究知识点在知识网中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同时, 鼓励学生质疑, 实施教学“互动”, 再次开展“兵教兵”活动, 有必要时对个别问题进行“二次讲解”。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这一环节旨在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即有利于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典型题目可以来自于学生, 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题目不论是如何产生, 但应体现本节课的理论重点, 题目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2.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探究解题的方法、思路及题目答案要点。3.检测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在学生广泛发言的基础上, 规范解题思路, 完善答案要点。4.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记录本节课的重要信息, 力求提高笔记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习方法。

五、当堂训练巩固双基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题的解答, 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使学生接受储存的信息能够正确的输出, 全面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堂堂清”。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目来源:可以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中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 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同桌之间交换作答;教师巡视, 发现题目“精品”, 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题目供学生训练, 提供音像资料供学生讨论、分析和解答。2.搜集反馈信息, 了解教学效果, 做好个别知识的补救。

六、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 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 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学习目标, 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2.归纳总结基本的政治观点, 向学生发出号召, 提出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实践行为要求, 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3.深化问题, 设置悬念,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4.布置实践性作业, 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10篇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面对教育新形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近几年,学校把“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定为教学工作首要任务。 借此时机, 我们英语教研组在学校全体教师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与实施方案,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注意事项和开展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多措并举,层层推进

学校成立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督查,并制订了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1.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建章立制 。 为保障构建英语 “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多项英语课堂教学制度, 如:《英语合作小组划分及评价制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学生疑难问题反馈制度》等。

2.举行 “三层次三系列 ”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 全面开展公开课展示与交流研讨。 三层次是指学校—年级—学科组三个层次,三系列是指示范—研讨—比赛三个系列公开课。 配合高效课堂活动月活动, 我们一是每月举办两次全校级别的英语示范课、公开课,课后深入评课研讨。 二是各年级每周一次说课研讨。 三是每月举行一次英语教师赛课活动。

3.增加外出学习观摩的次数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 学校高度重视英语老师们对高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与借鉴,多次派老师到课改名校进行学习, 市级省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学校均大力支持老师们前往,观摩回来后写出详细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传达交流。

4.积极促进校内交流 。 一是借助 《教学简报 》平台开辟专门的版块, 将英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做法逐期印发,供全体老师学习、交流、讨论,极大地引发了老师们的课改研究热情。 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有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讲座,进行课堂教学方法讲座,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反馈 ,重视学生的实际收获 。 课改的效果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显现,学生的反馈极具说服力。 因此,我们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进行调查反馈征求意见活动,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醒,使我们的英语课改能够真正落实,真正实现高效。

6.定期研讨 ,不断反思改进 。 每月开展一次英语总结汇报与反思研讨,对前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展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商讨, 对后段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

7. 加强学习与交流 , 人人思考 课改方向 , 人人写出 课改设想。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如潍坊市 “345”优质高效 课堂模式 、湖北的循 环大课堂 模式 、江苏洋思 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模式 、胶南七中 的“ 自主互动 ” 模式 、 杜朗口中学 “10+35” 模式 、 枝江一中 “423”课堂教学模式等。 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人人思考课改方向,人人写出课改设想。 其中,不少老师碰撞出了灵感火花,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实施并不断改进。

8.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评选表彰 。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多次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进行评选表彰。 如教学新秀评选、课堂教学金点子案例评选、课堂教学最受欢迎老师评选、优秀教案评选、课堂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随笔评选、课堂教学大比武,等等,均很好地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

三、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高效课堂理念 。 “高效互动合作共赢 ”— ——师生合作互动,以求教学相长;生生合作互动,以求共同进步。

2.高效课堂架构 。 “三步六环节 ”:

【第一步 】自学互助 。 包含两个环节 :1学生自学 ;2同学互助。

【第二步 】展示点拨 。 包含两个环节 :1学生展示 ;2师生点拨。

【第三步 】巩固提升 。 包含两个环节 :1训练巩固 ;2总结提升。

四、适用课型

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探究课。

例析:以讲评课为例,解析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模式。

(考试点评 )教师点评 。 从三个方面点评 :一是成绩 ,分两个方面,表扬优秀者与进步者;鞭策退步者。 二是试题特点及暴露出的普遍问题。 三是对以后的学习提出要求。

【第一步 】自学互助 。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环节。 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对出错的题目自查自纠,对基础性的错题和技巧性较弱的错题力争在此环节解决。 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好,留待下一环节请教组内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第二个环节:同学互助,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 按照事先划分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展开互助学习。 在此环节,先由小组长快速统计好成员们各自不能解决的问题, 共性的问题由一人讲,众人听并讨论;个性的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再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学情反馈 )在互助学习阶段 ,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反馈学生还未掌握的问题。 一是互助学习过程,教师要巡视各组,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二是互助学习结束,由各小组长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写在反馈卡上交给老师, 老师快速浏览各小组的问题,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

注意:在同学互助环节,时间不宜短,应该在15至20分钟之间。

【第二步 】展示点拨 。

第一个环节:学生展示。 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解题思路。

第二个环节:师生点拨。 同学、老师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

注意:在展示点拨这一步,时间不宜长,应不超过15分钟。教师尽量少说,多让学生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教师不要讲解。

【第三步 】巩固提升 。

第一个环节:训练巩固。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弱点,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

第二个环节:总结提升。 针对本节牵扯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梳理。

五、取得的成果

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激发了老师们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增强了课堂改革的意识。 英语“三步六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 教师的角色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英语高效课堂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课堂教学改革初战告捷。

参考文献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11篇

关键词:自学自探;合作探讨;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达标测评

一、教学六环节过程

1、自学自探:这一环节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与书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形成阅读——思考——质疑——探索的思想。

2、合作探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提交至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广开思路,在探究中发现新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展示提升:所谓展示提升,是学生将自己在合作探讨中获得的结论以一定的形式呈献给大家。通过展示,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提升。

4、质疑评价: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具有主动性。然而,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现象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质疑评价则是让学生在合作探讨和展示提升中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哪怕是错的也没关系),对既定的知识敢于说不,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5、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突出重点。

6、达标测评:是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可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效,注意反馈。

二、教学六环节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上课时应特别重视新课导入的环节。比如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可参考网络向学生展示了“大象鼻子”的实验,在上《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可现场展示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应该说,效果是不错的,听着学生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看到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就知道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1、自學自探。如:在讲授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课时,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己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的方式说说可以向政府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来防治水体污染,以更好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2、合作探讨。在学习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课时,请学生结合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目的,筛选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内容并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究燃烧应具备的条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思路不清的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明确了问题的本质;个别环节有疑问的同学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也恍然大悟。

3、展示提升。在学习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先请学生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相关实验仪器组装出一套发生装置,并比较说明哪一套发生装置最优。在展示环节,学生将自己组装的发生装置拿到讲台前展示并阐明其优越性。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通过与自己装置的比较发现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甚至有几位学困生也勇敢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展示,使学生在知识上、思想上、能力上都获得了提升。

4、质疑评价。在讲授《如何鉴别物质》一课时,要鉴别NaOH和Na2CO3,请学生根据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自主设计实验鉴别并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余同学也纷纷给予评价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也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密闭容器和敞口容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实验验证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比起以前的满堂灌,学生学习成效更明显了。

5、总结归纳。大部分教师几乎每堂课结束后都有总结归纳。可以由教师总结,但更好的是由学生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6、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应注意将测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评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反思与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应该说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有良好的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的去完善、去发展。首先,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而细致的准备,针对不同的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各个环节都要设计好,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锻炼自己,多积累经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一定能使六环节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以教会学生的学习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12篇

一、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 教师制定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 如要掌握什么, 明确什么, 如何质疑等。并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做好笔记, 标出不懂的疑难问题。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 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组内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

3.精彩展示。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全班交流, 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思路和受到的启示。经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教师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 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 也是实践运用阶段, 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

5.自我测评。针对教学内容, 当堂测试, 并由学生互批互改, 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 做到堂堂清。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 分层设置, 当堂反馈。

6.评价反思。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 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也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 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 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 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 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1.合理地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把握一个原则, 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事干, 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 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 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3 JOURNEY DOWM THE MEKONG为例谈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自主学习。在授新课之前, 我先布置了自习任务。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基本知识目标为掌握dream, finally, persuade, insist, although, give in和强调句的用法。基本技能目标为培养略读、记录要点、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表等阅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为了解湄公河沿岸的地理风情知识, 认识旅游日记。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通过五个活动开展自主学习。

活动一:略读, 并回答问题。

(1) Find out the countries the Mekong River flows through.

(2) 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3) Is it a difficult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River?

活动二:细读文章, 寻找细节信息, 把内容转化为表格。

活动三:查字典, 预习知识目标中所列出的新单词。

活动四:听录音, 边听边划出词组和句型。

活动五:列出本次自学的困惑疑难处。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组内成员轮流发言, 组长督促并记录组内讨论内容,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提供各自的看法。教师巡视每个小组讨论情况, 给予必要的帮助, 同时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 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3.精彩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new words竞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合作学习, 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巩固练习。在此环节设计了二个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

Imagine that you are Wang kun and Wang Wei.Choose a paragraph from the passage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make up a dialogue.

活动二:完成相关单词练习。

1.Was it___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you B.not you C.that yourself

2.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___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A.so B.so that C.why D.that…….

5.自我测评。根据括号内所给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最后我们来到了山顶。 (finally)

2.然后她动员我也买了一辆. (persuade)

3.汤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insist)

4.最后, 我只好让步。 (give in)

5.她虽然小, 但是知道怎么做。 (although)

6.评价反思:

What did I read?

How long did it take?

……

上一篇:棒球运动在高校发展下一篇:HFSS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