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节目主持

2024-06-05

新媒体节目主持(精选12篇)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1篇

1.1 主持风格大胆开放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节目之所以备受大众青睐,主要是主持人突破了以往的主持风格,开放大胆,说话不拘谨,这些真实的表现,恰好是大众平时在电视上看不到的。例如,网络上特别火的一档由爱奇艺网站打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奇葩说》,就是一个典型的节目。整个节目主要围绕“敢说”进行安排,在《奇葩说》中,主持人的语言开放大胆,不同于之前其在央视主持节目的风格,有时甚至带有一点低俗色彩的玩笑话、不文雅之类的讽刺等。这类被电视台所禁播的词汇、内容,在新媒体节目中没有受到播出限制,参与节目录制的辩论选手采用开放、激进的语言展开辩论,真实自然,没有特殊避讳。可以说,语言上的大胆,让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节目的突破,其不再拘谨、不再限制、不再墨守成规。新媒体节目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主持风格的大胆转变,带动了整个节目风格的变化。

1.2 主持人形象改变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标志与形象,因而,主持人形象的打造,也是非常讲究的,必须经过一定的设计。新媒体节目往往会使主持人的形象出其不意,如脱口秀注重主持人的作用,往往以主持人为核心。在《暴走大事件》这档网络脱口秀节目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主持人王尼玛。可以说,《暴走大事件》是一档不走寻常路的节目,主持人王尼玛头顶着巨大的暴走漫画头套,身着万年不变的暴走色彩的T恤,斜挂一包卷纸,嗓音是独特的公鸭嗓,配合着各种贱贱的动作、表演、语气,对事件进行评论和调侃。像这种形象的主持人,与大众之前在电视上接触的主持人完全不一样,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接地气的气质,才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增加了节目点击量,同时也使节目更受欢迎。这是我们今后创办节目可以注意的一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主持人形象,提高节目的整体特色。

2 新媒体节目主持的教训

2.1 表达过于娱乐化,缺少深度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主持节目存在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表达方面不受限制,因而低俗化成分较多。一方面来说,这种畅所欲言可以体现出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由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过于娱乐化就会显得节目低俗,《暴走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节目播出到第一季第11集被停播,主要是主持人王尼玛对事件的批评过于锋芒毕露,过度追捧奇闻趣事。主持人在对事件进行批判评论时,如果缺乏深度,便会使内容过于浅显,使其仅停留在事件表面,肤浅的表达难以引发观众的深思。另外,一些内容如果过于低俗化,或者主持人以玩笑的形式讲荤段子等,这对未成年观众就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过于开放,便不适合出现在媒体节目中。

2.2 主持人专业素质不足

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主持人,往往对语句的处理不够到位,有时便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观众接受信息的准确度。语句的停顿方面没有处理好,有时还会造成歧义。另外,专业素质不够强的主持人,其声音欠缺美感,受众不易集中注意力,不能长时间观看同一档节目。与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相比,非专业类主持人的发声咬字不够标准,口误出现的频率较高,不利于向受众精确传达信息。还有一些娱乐大众的网络主播,其文化素质过低,缺乏知识涵养,节目干瘪,没有内涵,不利于收视。所以说,网络节目虽然不受限制或比传统媒体受限制小,但为了体现节目的价值,主持人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

3 结语

在我国,新媒体节目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因发展的不成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论是经验亦或是教训,都为日后的新媒体节目提供了参考。笔者相信,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节目主持人一定会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新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娱乐服务。随着网络资源不断普及,期间涌现出一些新媒体节目,吸引了众多目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节目借助网络平台,在彰显诸多优点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而,总结节目主持的经验与教训,成为我们研究新媒体节目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新媒体节目,主持,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聂绛雯,苏叶.节目主持艺术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金鑫.浅谈网络节目主持人[J].青年时代,2015(13).

[4]李佳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应对策略[J].当代电视,2016(4).

主持群 节目主持新现象研究 第2篇

当前,在电视或广播节目中,由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的现象越来越多,以至于在业界和学界,已经出现了“主持群”的说法。与以往个人独立主持或双人搭档主持不同。“所谓主持群,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从主持人到主持群,是否代表了一种节目主持的新趋势?使用主持群的意义何在?有没有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研究。

一、主持群:现象简介

主持群现象是最近两三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节目主持形式,但启用多名主持人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得更远。九十年代央视的《正大综艺》节目就有两名演播室主持人和一名外景主持人。春节联欢晚会也一般由多人主持,较为固定的是四人或六人。但当时并没有“主持群”的说法。“主持群”概念的提出及流行,更多得益于最近两年形式新颖、异军突起的电视节目。上海SMG的脱口秀节目《上班这点事》启用的是三人嘉宾主持群,其“轮流做主持,今天我当班”的形式曾让人耳目一新。安徽卫视《剧风行动》启用的是以周群为核心的多人主持群,该栏目和栏目主持已经在电视界小有名气。湖南卫视的王牌栏目《快乐大本营》播出至今,形成了何炅、谢娜等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主持群,“快乐家族”这一组合名称颇能体现湖南卫视着力打造主持群的特别用心。最为极端的是《天天向上》,曾出现过八人同台主持的现象,目前,该节目较为固定的主持人是汪涵、欧弟等四人组成的主持群。随着拥有多名主持人的《奥运向前冲》、《挑战麦克风》、《智勇大冲关》、《震撼一条龙》、《非常周末》等节目的火爆,主持群现象已经成为近来异常突出的电视节目事件。

目前为止,使用主持群的节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艺节目。多名主持人同台主持,相对来说有角色分工,有相互配合,每个主持人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化的专长相互补充,激荡出更具效果的娱乐空间,形成多元丰富的主持氛围,因而对观众更具有吸引力。还有一类是大型直播节目。央视新闻频道在汶川地震时期制作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节目,连续多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新闻,有自岩松、张泉灵、张羽、敬一丹、李小萌、董倩、柴静、赵普、康辉、海霞、文静、李梓萌、郎永淳、耿萨等众多主持人轮番上阵。从地震现场到直播间,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记者之间无缝对接,维持了连续的高强度的直播节目的顺利进行。奥运会期间的奥运特别报道,也是多名主持人集体主持,多个演播现场共同报道。当然,严格来说,第一类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体亮相,同台主持,而第二类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是轮流上阵,分时段主持。后者似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群。但因为在一个节目中出现了强大的主持阵容。人们还是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主持群”的称呼。

二、主持群:诱因和效果

主持群现象何以在最近两年层出不穷?其诱因是什么?使用多名主持人的作用和意义何在?以下对此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首先,使用多名主持人有利于丰富主持风格、加强主持效果、提高主持质量、提升节目整体利益。一方面,多名主持人联袂主持可以为观众展示多元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弥补单个主持人风格固定、主持单一的不足。因而使节目更具有吸引力。比如曹可凡和袁鸣共同主持《共度好时光》时,曹可凡显得温润儒雅,书卷气浓郁,而袁鸣则清新洒脱,洋溢着青春活力与动感。他们之间相对的一静一动,一稳重一活泼,形成了优化组合,恰到好处地产生了互补的主持效果,从而塑造出节目所需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的整体风格。另一方面,节目主持过程中差错纰漏、失误风险、突发事件客观存在且在所难免,多名主持人搭档合作可以彼此帮衬、拾遗补缺,互相之间更好地圆场、补场、救场,使节目主持更加成功。

其次,使用多名主持人有利于主持人队伍建设。从节目主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主持人培育长效机制的建立来说,主持人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节目中使用多名主持人,以老带新,以好带差,无疑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可行之道。比如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的主持群马可、李好、孙骁骁。马可和李好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名气,孙骁骁是新人。三人在同台主持的过程中,相互磨合,不断进步。随着孙骁骁主持经验的丰富,主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湖南卫视和广大观众日益关注的新一代主持人。

再次,使用多名主持人可以满足日益丰富的节目形态的需要。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丰富,节目形态也日趋多样化。除单一的播音间或演播厅主持外,现场主持、外景主持、连线主持也越来越普遍。因为节目存在空间活动形态上的变化,启用多名主持人也就成为必然。比如《欢乐中国行》中,除了总主持董卿外,还有一名介绍主办方或主办地风土人情、经济文化情况的外景主持。新闻直播节目使用“记者连线”形式,由记者担任现场主持,可以将最新消息及时传递回来,提高了节目播出效率。记者型主持人成为主持群中的重要力量。

最后,使用多名主持人体现了科学的人性化的人事管理态度。节目主持工作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高,节奏变化快。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之后都精力疲惫,甚至有人称“有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使用多名主持人,可以相对减轻单个主持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是对主持人的人性化关怀。虽然吴小莉当年在凤凰卫视七十二小时带妆主持香港回归直播节目,其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令人赞赏;虽然少数知名主持人的确能凭个人实力圆满完成高强度的节目主持任务,如在2008年出色完成央视众多综艺节目主持的董卿和财经节目主持的芮成纲,但过度使用、过度消耗单个节目主持人绝不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不利于劳动力的维护,也无益于主持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大型直播节目中,主持群是必然的选择。试想,如果没有白岩松、张泉灵、柴静等十几位主持人、记者的联袂主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高强度、长时间直播可能很难产生如此成功的效果。因此,使用多名主持人,体现了对主持人作为劳动者的尊重,是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态度。

三、主持群:问题及思考

节目主持使用主持群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性,但其背后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是主持群中主持人的选择与搭配问题。不是任意一群人站在舞台上就是主持群,一般来说,风格不同的主持人可以优势互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节目主持增值增色不少。如果在一个主持群中,主持人之间在性别、性格、特长、外形、知识素养、反应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各有特色,相互补充,这样的组合应该容易成功。当然,如果主持人风格较相近或一致,只要分工明确、积极配合,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可以说个个都性格突出,外向活泼,所以他们五人有一个相对的分工。一般是何炅负责串联节目,掌控节目流程,把握节目节奏。谢娜则以幽默、搞怪、诙谐、出其不意吸引观众。海涛、吴昕等人则常成为被搞怪的对象,用模仿和其它表演激活气氛,给观众带来最大的娱乐效果。

其次是主持人在主持群中的个人定位问题。这也牵涉到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在主持群中,一般都有一个首席主持,或有总主持和分主持。不管自己主次如何,都应该从节目利益出发,既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体现自己的潜在价值,也要为他人考虑,为其它主持人留有空间。大家齐心协力,和谐合作,使节目熠熠生辉。为了避免节目主持中的抢话、争斗或者冷场,主持人既不能以个人为中心,着力彰显自我。也不能因为自己台词少分工少而消极懈怠、逃避任务。只有明确个人定位,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磨合。宽容大度,形成默契自然、良性优化的主持人关系。

最后,主持群的使用是否符合节目制作运营理念的问题。业界有人明确反对主持群,称使用多个主持人不符合经济原则,很多时候一群主持人还给人闹哄哄的感觉,等等。客观来说,这些问题都现实尖锐。不能回避。随着节目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化运营的深化,是否使用主持人应以节目运营理念为指导。《开心辞典》、《鲁豫有约》、《杨澜访淡录》这类带有主持人深刻烙印的节目,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主持人和栏目的相互依存、良性互动,拥有节目的品牌特色和主持人品牌价值,在观众心目中有一个节目与主持人的认同心理,并不适合引入主持群。而对于某些节目,多名主持人之间的互动、表演和配合本身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那么主持群就可以成为节目的卖点和特色。正如《天天向上》的制片人张一蓓所言:我们主持人有最大的优势,„„,开始选这几个主持人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他们之间的一个互补和搭配。《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有湖南人、上海人、广东人、台湾人、日本人,既打女性市场,又打北方市场,又打海外市场。这就是节目定位和制作理念的问题。当然,节目制作理念是另一个大的问题,限于本文题旨,对此就不赘述了。

注释

①陈昌辉:《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半月刊。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特点探析 第3篇

摘要: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与正统新闻节目有显著的差异。将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和微博的思路融合,有可能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安徽卫视《每日新闻报》一个时长近三十分钟、每天在固定时间播出的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出镜记者,没有一个外派摄影师,只需要一个场地不太大的演播室,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大尺寸的触摸屏,在若干年前,这恐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这却已经变成了现实。

新媒体,也被称为多媒体或数字媒体等,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当下,新媒体,多是指基于数字化信息存储与传播的媒介。具体点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1]。

新媒体是一个历史时间概念,在人类进程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新媒体出现。新媒体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已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所以新媒体这个概念不是固定的。早在20世纪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时候,电视还是新媒体,但是现在,电视很难说是新媒体了,更多地,我们把网络、手机等看作是新媒体。可以预见,“新媒体”将会层出不穷。[2]自然地,新媒体也并不会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人类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和传播媒介也自然会不断地发展和推演。

新媒体的发展、演变和推进,不仅深刻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而且对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博文学等)、电子音乐、数字化电影、多媒体交响乐、多媒体戏剧、多媒体舞蹈和表演等新媒体艺术形态,也致使新闻的采编、制作、发布和传播出现明显的改变。

了解新闻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五大要素构成,那就是: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和反馈。也就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概括的“5W”过程模式[3](P50)。也就是说,信息传播是需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三个方面的。其中,新闻传播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要负责信息内容的采集、选择、加工与制作,还要在发布信息前进行必要的审核与把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有用性。

要制作或发布一条新闻,其“生产过程”都如此复杂,更别说要制做一个有固定时长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了。但上述要求,指代的都还是传统的新闻传播,到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则大有不同。

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开播于2011年12月12日,至今已两年有余。该节目没有一个外出采访记者、没有一个外景摄影师,只有编辑借助新媒体负责收集和采编新闻,播报的新闻全部取自于其他数字电视新闻、网络或手机传播的视频和图片等。时长不到半小时的《每日新闻报》有几大版块,分别是:每日话题、今日热点、视频新闻、本周声音、随手拍图、微观天下等。上述各个版块播报的新闻,时间都不长,均是对搜集来的视频或图片加以解说。

“全媒体、微时代、锐新闻”,这是《每日新闻报》开办之初的口号,也是制作人对该栏目的定位。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类节目,《每日新闻报》的确体现出当代新媒体数字技术时代传播的新特点:

首先是新闻的内容来源上,不再依赖于记者的外出采访和采集,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手机等搜集、选择和采编新闻。上面说过,《每日新闻报》分为几大板块,但其中的内容来源却具有一致性,基本上是来自于其他电视台播报过的新闻、一些综合门户网站上提供的视频资料、广大网民自发拍摄和发布的新闻事件或普通民众通过电脑或手机借助网站、博客或微博等平台,发布的视频或图片等。

《每日新闻报》的自我定位,是一档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杂志,事实上,其内容却是以视频资料为主体。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无论是社会重大事件,还是突发事件,都已经开始注重视频的采用,眼见为实嘛。所以,《每日新闻报》几大版块里的每日话题、今日热点和视频新闻,基本上都是结合采集到的视频资料来展开的。当然,还有很多的视频资料是由广大网民上传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这些视频有的是生活场景与片段,有的是社会现象,甚至有的是在线直播的嘉宾访谈、娱乐现场等等。有图像有声音有画面,直观形象方便,取之即用,只需主持人稍加解说即可。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电视媒体,曾是互联网视频节目资源的最大提供者;而现在,以《每日新闻报》为例的电视新闻节目,竟然完全颠覆了上述关系。以前,人们常说要靠记者去跑新闻,现在,足不出户,宅在室内,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天下新闻片刻就搜罗于指间。室内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虚拟的空间和世界是无限量的,不怕没有新闻,就怕你会沉溺在信息大网中难以选择。

其次是新闻的播出形式和表达形式上,与正统的电视新闻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在新闻的播出形式上,因为所有的新闻都采集于其他的数字化媒体与平台,所以缺少直播。众所周知,直播形式适用于一些有意义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在线及时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感染性。现在,只要资金足够,很多的电视台和大型门户网站都会购买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新闻的在线直播报道。而《每日新闻报》的新闻,则基本上都是转播,没有直播。

还有,在表达和播报形式上,相较于正统新闻主持人的“正襟危坐”,《每日新闻报》栏目在主持形式上也比较自由。每期一位主持人,均是站立着主持。他(或她)的面前是一台自己可以随手操作与调控的数字化电脑,身后则是观感更佳的播放大屏幕。正统新闻类节目,大都需要一个字频显示器(即提字器),甚至还需要有一个专门操作显示器的工作人员来配合主持人播报新闻,而在《每日新闻报》这里,一切皆由主持人一人掌控。

此外,相对于正统新闻类节目,《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在播报语言、语速和表情方面,也都具有个人化色彩:语言可以普通,可以方言;语速可以快,也可以慢;表情也非一副面孔到底,可以严肃,可以微笑,甚至大笑也无妨。可见比较随意随性。即使是主持人的着装与发型,也不是那么正统,相对也比较生活化一些。一句话,《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一改传统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或麻辣犀利,或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皆成风格,使《每日新闻报》看上去更像是一档带有娱乐色彩的脱口秀节目。

再次,相较于正统的新闻节目,《每日新闻报》在传播的效果上,具有强大的互动性。《每日新闻报》不仅有在大屏幕上随时显示的即时互动的字幕信息,还有电子布告栏、栏目的微博空间、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信息服务,增强反馈、即时互动。其实,该节目其中的一个版块“随手拍图,你拍我播”,也体现出栏目的特色,即观众既是受众,也是节目的参与者和信息的提供者。

另外,该节目还设置了一个固定版块,即宝宝秀。在每期新闻播报的同时,屏幕一角会播放一些宝宝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观众,他们通过电邮发送自己拍摄的宝宝图片,又通过电视屏幕来呈现,互动效果明显。

概言之,《每日新闻报》启用全新高清演播室和大尺寸触摸屏,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采集、加工和发布信息,信息来源广,时间跨度大,信息表达和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媒介融合性;在播报形式上,呈现出区别正统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多样化和自主化的特点;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也大大加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但不可否认,《每日新闻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栏目版块虽多,但内容简短,不够丰富,更缺乏深度;还有新闻不仅缺乏直播,更缺乏延展性与后续性深入报道。因为节目内容多取自于视频资料,有的网络视频是经过多媒体压缩处理的,画质不够清晰,无法与传统电视画面相媲美。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其他媒体的新闻,真实性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但网络上传播的视频或消息,有的未经验证与核实,其真实有效性未必能够保证。另外还存在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的知识产权问题。有的网民大量上传的视频资源并非出自原创,本身就存在侵权问题。节目组又直接拿来使用,未免有“取之即用,不论归属”的嫌疑。

毋庸讳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传播和发布新闻,已是大势所趋。《每日新闻报》可以说是一个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先行者。要想使该类节目能够被更多的受众关注、接受和认可,使节目有长存的可能性,对节目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提升是必须的。

首先,该类节目一定要注重新闻的价值选择和后续性报道与深度加工。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海量和泛化的时代。而信息的海量直接导致了垃圾化和重复化,信息本身的价值正在被创造海量信息的网络本身所消减。所以,节目的采编者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在信息的海洋中善于选择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惟有对新闻的深度整合、专题化制作,才能让受众不仅能看到新闻,更能了解到新闻的背景、故事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分析与评论。可喜的是,在《每日新闻报》的第一个版块“每日话题”里,已经采用了专业人士点评的方式。比如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在节目开办之初就已经加盟《每日新闻报》,重点点评每日播报的重大事件。还有其他一些大牌评论员和电视人也受邀成为该栏目的特约评论员。这无疑会提升节目的档次和深度。

此外,《每日新闻报》以视频、图片加主持人的解说、点评为主,所以对主持人的要求更多更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持人基本决定了该类节目的档次、质量与认可度。相较于正统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几乎是集采、编、播于一体,他(或她)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认知,选择要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喜好、个性和价值评判。但是,新闻是播报给广大观众看的,主持人现场“聊新闻”或“侃新闻”,除了要“笑点”,更要求有“亮点”,在评论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社会正义等方面的新闻时,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立场,是非分明、态度明确。因为“在视觉屏幕的时代,观看观点显得至关重要”[4]。另外,在收集和采编新闻时,一定要了解受众的层次和心理,注意选择切合受众需求的信息和知识,加强对受众自主原创的新闻和信息内容的吸纳与开放,以及便捷的互动交流和协同共享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电视媒介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和业余时间里最为主要的娱乐媒介。到了21世纪,互联网、手机等又取代电视成为当下新的传播媒体。大众的生活和日常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视觉化。图像挤压着文字,趣味遮蔽了思想,这就是当下真实的文化景观。“新闻节目是一种娱乐形式,而不是为了教育、反思或净化灵魂,而且我们还不能过于指责那些把新闻节目作此定位的人。”[5](P77)新闻娱乐化,不管你接受与否,却已是大势所趋。当然,如果新闻节目仅仅以娱乐化为目标,是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的。一个新闻栏目,如果能够既有新闻的锐度,又有综艺的态度,更有微博的思路,无疑是适应了信息爆炸时代,也迎合了观众在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下,快速浏览信息、迅速给予评论的需要。

希望在“全媒体、微时代、锐新闻”的口号引领下,在节目组不断的提升和创新下,《每日新闻报》真的能够成为像该节目制片人张翔所期望的,成为新媒体时代引领新一轮新闻时评节目风潮的先行者。

(本文为201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zytz053;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tszy01。)

注释:

[1]欧阳友权:《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2]葛红兵:《新媒体与当下文学发展的四种趋向》,http://622008591.qzone.qq.com/blog/1293764465。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人,经验,教训

2015年11月4日,敬一丹做客四川省视协影视大讲堂,畅谈“媒体变局中播音主持的自我认识”,并向身处媒体变局之中的播音主持人连番提问:“你在哪儿?你要去哪儿?你是谁?你要做什么?”近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人不断离职转型,寻找自我。曾是《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主持人的马东,离职央视后担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推出《奇葩说》;曾任央视制片人的罗振宇,在辞职央视后推出全新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青音以一篇《再见,中央台!再见,广播!》离开央广,专注投入到自己的魔法学院。众多传统媒体人转岗到了新媒体,可见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以数字、网络为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信息传播形态发生了改变,受众需求不断提高。新媒体电视节目如果做得不够吸引人将面临被受众换台。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最后一道接力棒,决定着节目的成败。所以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究竟如何在节目中应对时代变化,又存在哪些不足?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新媒体节目来探讨中国大陆新媒体节目主持的经验与教训。

一、中国大陆新媒体节目主持的经验

1.主持风格个性十足

法国作家布封在评论文章时曾提出“风格即人”,而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笔者认为“节目即人”。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由于电视的播出需要,其主持风格、主持语言、肢体语言、主持着装等都有一定的限制。给受众难以磨灭的印象就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稳重大气。新媒体时代的主持人风格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个性化,或诙谐幽默,或犀利尖锐,或渊博精深。可以说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就相当于整个节目的风格。

在新媒体节目《奇葩说》第一季中,主持人马东穿着一套红色苏格兰裙装亮相荧屏,粗壮的大腿套上丝袜有种别具一格的喜剧效果,打破了观众对马东固有的庄重大气风格的认定。马东开场就说:我人生的第一次,就献给奇葩说了。从马东的穿着就可以看出,他在此节目中的风格是偏诙谐有趣,没有以往主持央视《挑战主持人》时的严肃正经,也正节目的名字“奇葩”相互呼应。马东在《奇葩说》中的主持语言也是亦正亦谐,添加了许多流行网络用语。

2.主持与受众互动性强

笔者曾参与过传统媒体节目的现场录制,主持人虽然能够与在节目现场的观众进行沟通,与场外观众通过短信电话方式进行沟通,但由于节目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沟通还是缺乏实时性,受众反馈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多数情况是“一对一”的沟通。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则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微信、微博等不同方式与受众进行沟通,实现了形式上的“一对多”,也最大限度地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听取受众的所感所想,甚至有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就于网上向受众征集问题。例如《金星脱口秀》中,专门有一个环节叫做《有话问金姐》,节目组通过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搜集受众的问题,再由金星在节目中作出回答,实现了受众和主持人的直接互动和“一对多”互动。

3.主持人品牌影响力大

在新旧媒体环境交融之际,主持人与节目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主持人的名人效应、品牌影响力对新媒体节目来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马东从央视离职,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公司,成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而他离职央视后与爱奇艺合作的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奇葩说》,在2014年11月29日第一期上线仅半小时,便迅速蹿至微博热门话题,上线24小时内点击量破百万,截止2015年1月13日,点击量过亿,其中每集平均播放920万次[1]。如此高涨的热度和迅速增长的点击量与马东的主持人品牌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二、中国大陆新媒体节目主持的教训

1.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

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大多是播音专业科班出身,经过专业的语音训练,在节目主持中运用普通话,表情达意到位。如今新媒体节目主持人不再以科班出身、普通话标准与否作为唯一的参考,演员、歌手、模特、网红等纷纷投身主持行列,凭借的就是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虽给受众带来了新鲜感、亲切感,但同时也造成了语言传播的不规范和不严谨。例如:普通话不标准、词义表达不准确、中英混用,以及网络用语常规化使用等现象。就例如模特出身的李艾在江苏卫视的大型求职类节目《脱颖而出》中,很多时候没有对嘉宾抛出来的话题进行很好的对接。

2.新媒体节目主持为追求收视率,话题选择低俗

《实话实说》的第一任主持人崔永元曾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许多新媒体节目主持人想要使得自己主持的节目尽可能的受到观众的喜爱,满足观众的口味,从而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市场效益,充分调动各种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品位不高,甚至在主持节目时油腔滑调、低俗浅显,来迎合广大受众,对于受众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百害而无一利。

3.新媒体节目主持缺乏创新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受众多乐于去接受新鲜的信息来刺激自己的大脑。虽然新媒体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大多雷同缺乏创意。浙江卫视独播的《壹周立波秀》,由灿星制作、东方卫视播出的《金星脱口秀》,东方卫视全新打造的《今晚80后脱口秀》等脱口秀都是通过主持人运用幽默犀利的言辞,生动滑稽的表情将社会热点、新闻时事以及生活的变化等以另类的方式解读出来,让受众在笑声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这样的脱口秀不胜枚举,而且脱口秀主持人背后往往是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如此雷同的制作手段和表达方式都会让受众觉得缺乏创意,没有新鲜感。

三、结语

面对新媒体节目中主持人存在的不足,首先应当适当的提高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的门槛,过滤掉只能看脸不会说话的主持人;其次主持人应当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传播任务,一言一行都要对社会负责,更要提高用语规范意识,从而起到引导、示范和传播规范语言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还应当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审美能力,给受众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语言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8).

[2]姚喜双,李桃.试析网络视频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12(5).

[3]杨莅.节目主持的媒介生态演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7).

[4]孙愈.新媒体环境下主持的角色转型[J].试听,2015(8).

[5]梁少云.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特色——由《大鹏嘚吧嘚》带来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1).

[6]王婷婷.从《奇葩说》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5(5).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5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传统广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媒体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传统媒体中的广播节目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改革创新了传统媒体的广播节目且为之提供了新的机遇。广播节目如何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创新发展,成了当前广播节目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节目发展影响的分析和解读以及主持人应该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新要求的同时,提出了广播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方向的新思路。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含义

1.传统媒体的含义。传统媒体是指在人类社会产生的一种早期的媒体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交流。在过去的时间里,传统的四大媒体曾经占据着市场,引领着信息行业,成了领头羊。其中主要包括了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

2.新媒体的含义。新媒体是一个新型的概念,它是指在传统媒体以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中包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它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网络、卫星等多种渠道,为广大的受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内容和娱乐服务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优势有哪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为受众提供的选择性更多,个性化也比较突出,传播信息内容的形式更加多样,信息发布更加的及时,并且能够与受众更好更快速的进行信息的互动,具体来说: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从前技术的落后,传统的媒体都是大众化的。在传统的媒体中,所有的节目都是统一为大多数的受众服务的,比较单一和形式化。但是新媒体却不同,它打破了这种常规,能够对受众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来制定不同类型的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显示出特有的个性特征。同时由于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摆在公众面前就会有不一样的说法,也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其实网络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新媒体来上传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展开,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也要大量弘扬正能量的信息文化。

2.受众选择性增多。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消息的接收者和传送者。新媒体使得广大的网民受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信息,同时受众也能够在网络上上传信息,共享信息。世界各地的新闻都能够通过网络得到了解和传播,跨越了国界的限制。同时,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信息进行内容上的上传,而网络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其信息内容量远大于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受众者,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节目,在网络中能够更加自由的进行选择。受众还能发布个人的言论信息,使网络媒体更加的自由自主。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的产生使网络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表现,真正做到即时快速无限量的扩展信息,我们把这样的信息内容称之为“活物”。目前视频网站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在网络视频中除了传统的节目形式以外,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来上传更多形式种类的视频。比如搞笑的、悲伤的、富有哲理的、轻松愉快的等等。而在图片和文字方面,论坛、微信和微博等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无疑已经成了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传播的主流,使大众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到各种信息,进行交流、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形式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正大步地迈向我们的身边。而网络媒体也占据了现代媒体中相当一部分的地位,不再受到传统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也变得更加的开放和自由,适应当今社会。

二、新媒体为传统广播带来新机遇

(一)新媒体拓展了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

新媒体的来临,为传统广播扩展了生存空间,并创造了很大的机遇。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广播节目只能依靠无线电波,作为节目的传播介质,受众通过传统的收音机作为节目的输出终端。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上升,传统的收音机目前已不多见。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电子产品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这也为传统的广播节目提供了新的机遇。广播节目通过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来适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传播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无线电波,由此扩展了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

(二)新媒体使听众收听和参与节目更加便捷

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人们接触各类媒体的习惯,其中传统广播的优势更是逐渐失去了魅力,对于广播而言,听众的收?需求和收听方式也在近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广播日渐衰落,要不断地发展进步,深层次的了解听众的收听习惯,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追求个性,吸引受众,才能仅仅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重新展现往日的风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它广泛影响着大众生活。就传统广播节目的长远发展而言,需要紧紧把握住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新媒体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收听节目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并且是受众能够更加频繁的与广播节目互动。新媒体对于广播节目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新媒体在对传统广播节目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传统广播节目在以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方式上,都要进行大胆的创新,结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广播节目,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和新的听众群体。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体育节目;发展策略

新媒体的迅捷发展直接推动了我国体育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和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挑战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之形成激烈的竞争,并且直接影响到体育传播媒体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的重新划分。

1 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数字电视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网络双向化,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电视媒体性质发生渐变。单向媒介技术时代,传统电视处于主宰者的地位,这种单向传播注定了其与生俱来的弱点。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媒体本位开始向受众本位转变,新媒体更加强调开放性与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分享性、观点表达的独立性与多元性等,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一代的喜爱。视频网站、手机电视等新媒体,逐步瓜分着传统媒体的领地。

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二是:电视传播本体的回归。新媒体时代,也是数字化程度大幅提升的时代,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IP电视都顺势而生,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的传送渠道对传统电视产生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时代是客户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电视传播,渠道是关键,内容是基础。传统电视必须清楚,在阶段时间里,媒体消费时间总量与信息需求增量固定,因此,用户使用新媒体增多,就难免会冷落传统电视。面对渠道更新,传统电视必须迅速投入到传送系统的建设中,把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的家庭电视数字化作为重要工作,租用电信网开展数字电视服务。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媒体简单地把电视台节目转到手机电视上,很难取得应有的传播效果,因此,必须认清自己在多媒体时代的传播价值,应该根据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争抢渠道没错,内容才是传播之本。传统电视媒体应加快推行网台分离,设立专门的内容生产机构,大量生产原创性内容,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大最主流的内容供应商。

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体育节目存在的问题

2.1 节目资源匮乏,内容同质化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是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体育频道。它拥有中国大陆境内80%的国际赛事和90%的国内赛事的独家报道权,是体育频道中的精品,占全国体育节目中80%的收视份额。体育赛事是推动电视体育频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了争夺受众,各大地方台尽管加大了赛事转播的比重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但只能转播录像或购买版权,仍不能进行直接策划和制作,导致体育节目的选题越来越少,素材的重复使用率高。加之体育节目类型模式化,从而造成了信息的重复,报道角度的单一,使观众视觉审美疲劳,慢慢失去兴趣。

2.2 技术发展缓慢,制作受到冲击

新媒体技术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现了信息不受时空限制的实时传播,使其快速地在市场扩张。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其通过数字化的光脉冲进行传播,每秒钟能够传送上万比特的信息;互动性、随意性更强,用户可以在新媒体中随意预定、点播节目,而不是按照节目的固定时间安排来收看节目;内容和时间无限地扩大,同时受众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节目的意见;覆盖面更广,大大超越了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最主要的是新媒体所提供的便捷性,是传统电视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电视体育节目在技术上面临着挑战。虽然对于重大赛事的播出,开始使用卫星连线、光纤连线等技术手段,但在技术方面依然发展缓慢。另外,一些网站如新浪、搜狐等已开启体育频道,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使得电视体育节目制作面临着更大的冲击。

2.3 受众分流增强,收视率下降

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的便携性,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及受众的高参与性,使得现在相当一部分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会选择新媒体。以体育节目为例,广大体育爱好者可能没有机会或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新媒体来获得节目信息。电视有固定的节目流程,人们无法随意选择电视节目。于是新媒体又为那些在第一时间没有看电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等网络平台获取比赛信息。近两年来,电视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节目忠诚度降低。为了吸引受众,并留住受众,电视体育节目在节目制作方面开始强调独特性和娱乐性。

3 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电视传播的创新探索

3.1 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与传统媒体互动,促进体育电视传播的发展

要很好地利用新兴媒体,比如体育报道,可以写作新闻、发送新闻、手机投票、定向传播球赛或者球员、传播精彩镜头等。手机媒体配合传统电视直播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报道。手机跟电视直播节目如果建立了很好的相互补充的机制,通过采编方式在手机里回放直播,尤其是整个赛事中的关键点回放,可以有效补充传统电视媒体的不足,让消费者感受到参与比赛的乐趣。

3.2 参与性是新媒体时代体育电视创新的重要方向

新媒体的五大特性是分众、定向、及时、互动、传播。现在,越来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电脑前、手机上获得体育信息,跟同龄人进行互动。如何满足观众变被动为主动的需求,通过互动粘住用户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要结合web2.0 的互动应用,融合互联网、无线、网络电视三大平台,组合传播。在传统电视传播的基础上,结合门户网站,搜索网站、娱乐网站等,实现跨媒体平台合作,通过Q币投票、短信投票、网络投票等投票渠道和互动性平台,让更多受众知道并参与进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

3.3 加速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传统的电视台应着手建立网络电视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2P 网络直播平台,自主研发了视频播放器核心技术、VMS 系统,CBOX 客户端等。还可以自主开发“奥运网络电视台”等体育电视传播新平台。目前,我国普通电视用户可以利用宽带加IPTV电视盒,实现互动点播功能。IPTV 具有主动性、个性化、交互式、多功能等独特优势,电视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实现对电视机的主动控制,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节目、可在节目观看过程中实现快进、后退、暂停等时移功能,也可以挑选、定制自己的节目菜单,这在个性化服务上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IPTV 将更有利于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

3.4 提高电视体育赛事报道的拓展与创新

报道内容的拓展上,不仅报道赛场,还应报道赛事前瞻、赛后分析总结、相关报道等外围报道,要对较弱的体育项目给予更多的报道机会;报道形式上,突出现场直播,突出赛事转播,突出大板块专题,对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进行深层次的开拓与挖掘。现场直播和电视体育报道中,叙述、分析、评论相结合,不仅仅是解说,要满足体育迷们对竞技过程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论,对背景适度的报道。

4 结语

电视媒体凭借其自身所具有的时效性、画面高清晰度和现场感等优势,仍是体育传播的重要的手段,但面对新媒体的包围及后者所衍生出的更丰富的内容,更快的速度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及其大大分流出去的受众及市场,传统体育电视传媒转型势在必行。传统电视体育传媒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可以逐步与新媒体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与新媒体相互借鉴、互补互惠、共存共赢。

参考文献

[1]金浩,张丽红,武永军.体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2):52-53.

作者单位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7篇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爆炸的现今社会,新媒体以它惊人的速度和鲜明的特点,已经融入到主流媒体的行列之中。有人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持人的功能被弱化了,甚至不再需要主持人。但不难发现,人们从主动寻找信息变为被动接收信息,甚至是被迫接收信息。新媒体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应接不暇的尴尬。面对这样的生活,就需要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的出现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人们需要的信息和感兴趣的信息。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主持人,就应该有能力扮演这样的角色。

二、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对策略

1、主持人应主动承担“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角色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主持人的实践中,都证明了无论是节目的形态还是主持人的语境,都应随着新的媒介环境变化而变化。现今的时代不再是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高信息流动的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功能体现出一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应主动承担“把关人”的角色。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主持人应根据受众的需求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及准确的分类。提取这些内容中有用的信息,去粗取精的同时将它转化为主持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关的过程是复杂的,也是多环节的,但是作为最后一关的主持人来说,必须体现出媒介的立场和方针。主持人不再是写好稿子坐在直播室里的播音员,更像是一个接收信息,提取信息,发布有用信息的“交换机”。

另外,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应学会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传达者、是组织中的闸门、滤网,扮演着“向导”和“桥梁”的角色。对于主持人来说,提高信息认知能力以及掌握信息识别、解读、交流的传播化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2、广播节目主持人加强对新媒体话语的把握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冗长啰嗦的新闻播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和受众需求,这就需要主持人对于节目的内容以及节目板块进行调整,以适应当下快节奏的新媒体环境。主持人播送新闻时,应做到简短、凝练,给受众以直观的感受和快速的信息把握。

同时,广播节目主持人最大的杀手锏就是他们的动听的声音,一件事通过他们的描述,就会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不仅要成为发挥个体声音优势、注重声音美感和形式感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有温度,充满温情和力量的观众代言人,良好的语态把握能使得节目更加打动人心。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再也不是照本宣科、字正腔圆的“播音员”,而更像是一名记者,通过收集听众对所关注话题产生的问题和看法,对事件进行点评和反馈。观众再也不是默默地守候在收音机前的倾听着,而更像是一个身临其境的参与者,主持人则是作为一个观众和节目的“桥梁”的形式而存在的传播者。

3、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创新应立足于新媒体规律的传播规律

在新媒体语境下,各种新型收听设备的诞生不仅提高了受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方便度,而且提高了广播的收听质量。从传统的电话热线,到现在的微信、微博等不同的参与方式,听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克服了互动少的缺陷,提高了广播新闻的效果。让观众能够及时反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广播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主持人在微博中发布节目流程以及与节目相关的话题,听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微博留言进行话题讨论,主持人给予相应的回复。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听众,而且增强了主持人与听众在节目中的交流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另外,微信的语音功能也是也为广播节目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主持人可以对听众向节目发送的语音进行筛选,选出一些符合节目主题且内容丰富的语音进行编辑,并添加到节目当中,使节目的内容更具有感情色彩,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与此同时,也能利用主持人的话语权威性和独霸性掌控整个节目的局面。

4、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及时跟进网络话题的讨论

在网络成为第一信息源的今天,网络话题的及时性也必然的赢得了广播节目与主持人的一致青睐。网络话题的把握和深入解读,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节目的一大特色。在节目中,主持人与观众一起探讨网络热门话题和网络热词,或是对网络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其中时不时的穿插网友的评论留言,以及作为主持人的专业点评。不仅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同时也对网络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究。节目中,主持人在谈论这些网络话题的同时,应在话语中注重网络语言的应用来增加广播节目的生动性和亲切感。例如,对网友和听众亲切的称呼一声“亲”。或是在评论一些网络名人奇怪的行为时用上“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网络热词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亮点,使节目更加更加生活化、口语化。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对着话筒说话的人,而更是一个有着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作用的媒体旗帜。“无线城市”的发展,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有更高的要求和更远的目标。应不断明确自己作为新媒体主持人的职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在节目中对于节目的精心策划,或是在现实中对自身的包装和提高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优质广播节目,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媒体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对媒体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广播主持人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应对策略。让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语境下能够更加适应角色转变,搭建起观众和节目的桥梁。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节目,主持人,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应对策略[J].当代电影,2016-03.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8篇

1 服饰、仪态从正式化到亲民化过渡

电视主持人呈现出的形象首先是外在的容貌、服饰、仪表等方面的荧幕形象,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具有一定的距离感、神秘感和权威性,其所呈现出的形象多为正式化的着装和仪态,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因为其接触到越来越多新鲜的资讯和多元化的信息,对主持人的形象要求就更趋亲民化。

亲民化首先体现在服饰装束应自然得体、干净整洁,切忌矫揉造作;其次在因时因地的基础上,也可多采用时下流行的元素或时尚风格,轻松类的娱乐节目《百里挑一》《鲁豫有约》等节目男女主持人都会穿着以日常生活中常见服饰为基础的时尚服装,严肃类的新闻节目如《新闻直播间》《说天下》也出现了主播穿着牛仔外套,佩戴时尚流行手表的情况。

当然,主持人的服饰塑造是建立在其个人的仪态和气质基础之上的,正式化向亲民化的仪态表现过渡过程中,体现的不是非正式,而是端庄大方,不拘小节,“接地气”又不俗气的仪态。

每个主持人的个性风格都不一样,这需要主持人根据个人的特点和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发挥更多优势,体现更大魅力。

2 内在知识及修养向专业化与多元化结合发展

主持人的形象是统一化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外在仪态着装需要内在的形象塑造才具有生命力。

主持人内在的形象需要做到自身知识的积淀与思辨精神的结合。新媒体出现之前的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只需要专注本领域本节目类型的知识与经验就能应付出现的问题,而新媒体冲击下的主持人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观众、嘉宾的参与也越来越多元化,面对不同的受众和人群,需要主持人对历史知识与社会环境,及本领域的专业知识都要有一定的认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是完善主持人的内在塑造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主持人需要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如利用新媒体等,做好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另一方面,知识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实践,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可以在社会交流中获得受众需要的知识,可以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补充获得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发现闪光的信息点和语料库。汪涵在《我是歌手》中面对突发情况的巧妙处理,是他对于主持人进行知识积累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主持人多元化的知识发展,对节目把握有利,对受众影响有利,对节目发展更有利。

3 语言表达的权威性与特色化

语言表达是主持人的生命,是节目传播的内容载体,也是主持人内外形象相结合的有力表现。

新媒体主持人呈现出的语用状态,通常是网络用语、口头用语和非习惯用语,这些可以在碎片化、网络化、海量化的信息中突出和生存,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该与新媒体的主持人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坚持电视节目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如权威性、习惯用语的规范性、发音准确、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者的语言环境不同,只有保持自己的权威才是冲击下的生存之道。

另外,电视节目本身需要运用精品化和特色化的节目内容进行传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也要有一定的特色。可以把个人的语言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时下或新媒体中流行的语言词汇,进行节目内容的结合表述;或运用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个人对惯用语、文言文、俗语的特别表述;或发掘出个人的特色,研究出一些个人常用的标志性语言,如王小丫的“告诉我你的正确答案”,尉迟琳嘉的“我是SPA老师”等,都可以让受众在复杂的信息社会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9篇

1 提升主持人话语力量

1) 转变信息传授者为信息加工者。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传统电视媒体不再是新闻资源的垄断者, 新媒体日益成为热点新闻、头条新闻的发布传播平台。新媒体平台受政策局限较小, 公民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或个人PC便捷的发布信息, 并对信息发表个人的评论。平民话语权逃脱了传统媒体在工作效率、政策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藩篱, 得到有效实现。一些新媒体平台比如新浪新闻、头条新闻、澎湃等都在新闻事件播报的速度、深度、广度上与传统新闻媒体并驾齐驱。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迎合新媒体平台观众的声音, 从互联网获取新闻资源, 并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刊发, 把握受众喜好。

2) 引导公民网络发声。新媒体平台上平民话语权的有效施展,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电视媒体的话语力量。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周期、制作成本、与受众互动等方面的局限性, 限制了观众对新闻求新、求快的诉求, 在抢夺新闻资源的首发方面, 电视媒体落后于网络新媒体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互联网新媒体毕竟是经济产物, 是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寻求媒体的长远发展。而电视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深度剖析方面更为权威, 更加重视新闻的客观和真实。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需要电视媒体来甄别, 网络舆论也需要电视媒体来正确引导, 在“全民记者”的环境下, 主持人要透过新闻现象的表层深度解析,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 实现主持人品牌化

1) 同质化迫切需求主持人品牌化。电视栏目的影响力要归结于台前幕后节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 但毋庸置疑的是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品牌的代言人, 比如崔永元之于《小崔说事》、快乐家族之于《快乐大本营》、李咏之于《幸运52》。对主持人进行品牌化营销是宣传节目形象、扩大电视节目传播效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近年来电视媒体的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化的电视行业中, 电视节目的同质化、主持人风格的同质化都对主持人的品牌树立提出了迫切要求。打造出独一无二、具有独特个人魅力的高辨识度主持人就能形成品牌形象, 根据主持人的个性量身定制节目, 使主持人轻松驾驭节目的同时与节目一起打造品牌, 赢得观众。

2) 品牌就是竞争力。法国学者罗兰·巴特认为品牌是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信任, 这种信任形成了一种耳濡目染的无形契约, 是一厢情愿的。品牌就是竞争力, 当前一些电视媒体都有号称“台柱”的金牌主持人, 或是内部评选出的、基于明星化主持人培养模式的十佳主持人等, 这些主持人的品牌号召力是同类媒体或同类型电视节目竞争的利器。电视主持人的品牌化营销模式诞生于西方媒体, 在国内的几年发展中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仍然带有模仿痕迹, 明星制模式不够完善。凤凰卫视在打造品牌主持人战略上一直走在国内媒体前沿, 不光是主持人, 还致力于打造名记者和名评论员, 形成“三名主义”, 在新闻节目中经常看到是主持人、记者和评论员组成的演播模式。通过形象设计、平面广告、宣传片全面包装, 培养出吴小莉、陈鲁豫、董嘉耀等个性鲜明的名牌主持人。

3 塑造个性化主持风格

电视频道的专业化、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找准自身定位, 用个性化主持风格满足节目的多元化需求。随着受众需求的提高, 电视节目的细分化成为趋势, 儿童节目、法律节目、农业节目等特色节目相继推出, 相应的特色突出的主持人成为结构性缺陷, 就出现了法律专业出身的撒贝宁、英语专业的许戈辉等。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更具有个性化, 弥补了主持人队伍的个性化缺陷。江苏卫视的主持人孟非最早主持地面频道节目《南京零距离》, 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炼就了对新闻精辟独到的分析能力, 平和的表达方式也受到观众的喜爱。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中最耀眼的一个角色, 以公众人物的形象站在台前, 其所代表的不仅是大众媒体的形象, 更是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标志。主持人需要努力适应新的媒介形势下的媒体特点, 及时调整, 努力学习, 用丰富的积淀和专业化的知识塑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格特征, 以在专业化、分众化的媒介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一方舞台。

参考文献

[1]吕岩梅, 董潇潇.全媒体——广电媒体发展的方向[J].电视研究, 2011 (10) :12.

[2]刘德群.解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 2012 (6) :232.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10篇

1 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是指以媒体混合为知识平台,配合数字化技术,经过各种媒体给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模式,媒体是人们身体的延续,是人类感知的增加,电视媒体是人类耳朵与眼睛的延伸,全媒体则是将所有媒介进行大交融,再通过媒体传播给大众,全媒体让大众认知的信息突破原有的束缚限制,是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的新型传播形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由互联网开启了全媒体时代,在互联网、手机、电脑等的普及与应用下,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其承载的信息更加多元化。

2 全媒体时代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影响与要求

2.1 全媒体对电视主持人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有了更多的挑选,大众可以凭借喜好、兴致与文化程度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媒体,渠道变得宽广了,选择也更多样,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众口难调,对电视节目如此,对电视节目主持人亦是如此,个性鲜明,独具风格特色的主持人更受欢迎。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给电视媒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内现有网民高达5 亿多人,他们平时通过电视媒体接收信息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很少收看电视,以电视媒体为接受信息的人群逐渐向老龄化靠拢。在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影响下,电视节目主持人所谓的铁饭碗将不复存在,主持人如果不提升自身修养,不在电视传媒里彰显自己的主持风格,不能突破传统电视传媒对自我的束缚与影响,必将被大众遗忘。在全媒体时代的作用和影响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与大众的需求,极有可能被替换。

2.2 全媒体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

传统电视媒体要做好应对来自新媒体的竞争。电视媒体起步之初,节目类型匮乏枯燥,大众对信息的需求并不大,导致电视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多注重于外貌、音色,对于节目也多注重极致视觉和技术方面。但在我国与国际接轨后,这一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再受到大众的追捧。以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存在主持风格统一化,没有体现出主持人的个性和特点,一档电视节目如果没有自身的特点,再加上节目主持人缺少自己的个性,将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文化程度,要求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还要具备自身的语言特色,可以带有方言口音,但要吐字清晰,不妨碍与大众交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再者,要平易近人,具有自己的主持风格。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已对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更需要其向着特色化与专业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领域迈进。

3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发展

在全媒体的大背景影响下,电视节目主持人该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该如何决定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深思的问题。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多或少都缺乏创新精神,多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大同小异,且多有雷同现象,少数主持人还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显然,在全媒体时代,这样的主持人这并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一部分观众开始厌烦带有庸俗性的电视节目。全媒体时代使主持人群体不断扩张,主持人开始变得大众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传播自己主持的节目,严重冲击了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职业地位,而大众也更愿意接受大众化且带有特色的节目。在全媒体时代,媒体竞争愈发激烈,主持人要想做到出类拔萃,不仅要做到上文描述的对主持人的要求,还要做集采访、编辑、主播为一体的全能型主持人,掌握国内国际时事动态,博学好问,了解国家政治等大事,也要通晓风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给大众带来知识方面、人生感悟等独特的见解,给予大众看待事物的新视角与生活感悟。

4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职业发展逐渐明朗,媒体之间如火如荼的竞争,造成主持人职业的可替换性。在不断变换的时代,如果还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应对,那么,这类主持人必将被更优秀的主持人淘汰。作为全媒体下的新型主持人,应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换,成为全能型的主持人,为大众带来专业、个性化鲜明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11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广播节目主持人 广播媒体 新职责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通信软件的不断更新,中国城市已经向“无线城市”这一概念接近。播客、微博和微信给大众生活模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的网络已然转变成为集合了数字化、智能化功能,融合了互联网、移动话务网、物联网等多种信息的应用平台。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跨时代的进步,为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相应媒介产品的制作生产、发行推广、收听收看、传播互动在本质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由于资源技术有限,传统媒介的互动形式较为简单,整个节目是一种主持人主导,听众选择性收听的模式,而新媒体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其专有特性。广播节目为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而主持人作为广播节目的核心元素,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融合串联作用。传统广播要在新的环境下吸引更多的听众,需要主持人不断完善个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已不再是简单地收集信息的播报员,而是要成为集合收集、筛选、分析、评论、播报于一体的全媒体工作者。

一、渐趋成熟的广播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呈现出新的特征。

1.广播接收设备的多样化丰富了听众的收听方式,增强了听众与节目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广播接收设备以收音机为主,而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多媒体音响设备等收听广播。此外,许多手机都有内置收音机,网上还有各种收音机收听软件可供下载使用,一些新出的智能手机中甚至还有网络电台,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型广播接收设备不仅扩大了广播的收听范围,增强了广播收听的便捷度,同时也提高了广播的收听质量。各种平台的信息分享成为广播新的节目方向,借助短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听众与广播媒体的互动率提高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也加强了。互联网打破了以往广播频段、播出时间所带来的时空限制,使广播的收听变得自主自由。广播听众变被动收听为主动收听,如在中国广播网网页上,听众可以自主选择收听广播节目,筛选节目信息;可以通过留言方式反映对节目的意见,主动与节目互动,等等。

2.互联网成为广播节目信息传送的新载体

互联网丰富了广播的传播手段,一方面,广播节目可通过调频和互联网同时播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网络广播电台、播客、微信等带有语音功能的网络应用上传节目,并对各时段各档节目进行编辑,使广播节目可以反复收听和点播。如今,地铁、公交以及特大商圈等都开始了无线网覆盖工程,也就是说,今后的广播节目收听模式将更多地依赖网络,网络在整个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中国广播网为例,央广直播、点播央广、网络电台三部分内容基本涵盖了全国各个电台的频率节目。网络平台的开放,各类论坛的互动,使整个广播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新职责

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新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1. 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样式和内容,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

新媒体环境下,先进的技术与广播节目相结合最终需要广播节目主持人来完成。数字广播、网络电台、节目回放等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听广播成为可能。那么,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提高节目收听率,吸引更多的听众,是当下广播媒体的重要任务,广播节目主持人则是其中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因素。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利用微博、微信、个人主页等宣传节目创意,推广新型节目。同时协调多个平台,并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与节目特色,有机地将先进的传播技术、应用技术与听众的观点意见相结合,打造全新的交流分享平台,丰富节目形式和内容,提高节目收听率,吸引更多听众。

2. 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听众忠诚度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平台热极一时,广播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大大增强,互动交流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信和热线。而如今,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为广播节目主持人提供了与听众交流互动的更大空间。如广播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有关节目流程和内容,听众可以自由留言,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回复。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吸引了更多听众,同时还促进了节目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拉近了与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听众的忠诚度。

此外,微信语音等带有声音特性的媒体模式也为广播节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主持人可以将听众上传的语音信息加以编辑整理,添加到广播节目中,这样可以使广播节目更具情感特色,更容易唤起听众的参与热情,增强节目与听众的互动交流。

3.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主持人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为众多广播节目主持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空间,其表达更加私人化、个性化、小众化、专业化,更加具备个性色彩。广播节目主持人可以充分释放自我,树立丰满的个性形象。网络平台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合理利用微博、网络广播等新的传播载体,需要主持人在线下多进行维护和互动。

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广播主持人可以塑造自己的全新形象,比如可通过参加各种主题公益活动、媒体活动为个人和节目塑造更为贴近生活的大众形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开展了大量活动,这些线下活动在为主持人提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主持人的知名度,扩大了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2011年5月,首都出租行业“蓝丝带”评选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首都的士司机志愿服务总队和全市出租行业共同参与评选。主旨在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此次活动在广播节目播出的同时,还利用网上投票、微博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报道,让首都市民了解了的士司机的生活。很多主持人还亲身体验出租车司机一天的生活,在贴近听众的同时,也让听众了解了自己和所主持的节目。“MUSIC RADIO 我要上学”公益活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一面旗帜。从2007年以来,关注失学儿童,为孩子铸就梦想是音乐之声开展公益媒体活动的一大宗旨。近年来,音乐之声联合各地政府和各路明星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定期组织主持人参加支教等公益活动。此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微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电台也通过网络平台招募了许多志愿者。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这一公益事业上升到了新的平台,为主持人和电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公益事业的良好运行,不仅提高了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知名度,也扩大了音乐之声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媒体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媒体技术使广播接收设备多样化,丰富了广播节目的收听方式,扩展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平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明确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丰富节目形式和内容,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全力打造新媒体环境下的优质广播节目。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新媒体节目主持 第12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媒体传输对介质的依赖越来越薄弱,传统的媒体传输介质如报纸、刊物等在当前媒体行业竞争的压力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类传输介质在与新崛起媒体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媒体形态,从多方面、多平台覆盖了广大群众的媒介体验,这种新的媒体形态,则称为全媒体。全媒体时代的概念在1999年,由美国玛莎·斯图尔特全媒体公司首次提出,该公司在当地使用传统媒体如报纸、书籍、杂志以及电视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节目等来推广自身的家政产品。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虽然有全媒体的概念,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媒体覆盖的平台并不全面。但全媒体时代的提出,却明确的指出了世界范围内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全媒体时代也在业界内年复一年的传播与实践,形成了当前的全媒体时代现状。

2全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功能重设

全媒体时代使得媒体传播者以及受众群体站在了同等且相互的关系,从媒体单方面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媒体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形式。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威胁,收视率相对于新型的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的媒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能力,明确自身在全媒体时代的能力范围。

2.1不断学习各专业学科知识

在电视媒体普及的前期,媒体的主要作用在于发表权威理论和叙述规范的言论,在当前的电视媒体行业中,这个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要符合多样性和规范性的要求。而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保证言论规范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媒体受众群体的习惯,在当前基础上,对自身语境能力进行强化。电视与电台媒体的主持人需要拥有感知文字含义、通过语境将文字组成吸引观众与听众的语言这项基本能力。而电视新闻类节目更是要求主持人拥有专业理论的基础,并且能够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结合全媒体时代中互联网媒体传播规律与特点,以全面的视野来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进行构建。从专业角度, 吸引受众群体的目光。

2.2不断进行全媒体技能融合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迅速且泛滥,在影响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功能的同时,也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境重构与语言组织提供了内容与素材。在全媒体时代中,电视节目主持要以受众群体的需求为工作主体,通过语境与语言表达能力, 将自身带入目击者的角色,为受众群体呈现出最直观、最快速且最真实的新闻报道,最大程度吸引观众的目光。而在素材整理与编辑方面,使用多媒体设备最真实的还原事件真相,包括声音、图像等等, 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能够对实践进行解释与补充,综合各方观点,对新闻事件表达自身的客观评论,同时引导公众理性的看待问题。

2.3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平台

在当前媒体传播行业,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讯, 则代表在媒体传播中占领了先机,而使用多个平台, 对新闻资讯进行全面传播,才是真正达到了媒体传播的目的。全媒体时代中,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不断崛起,新闻资讯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应充分使用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 不断拓展新的传播平台。应将目光集中于手机、掌上电脑等新媒体传播领域,扩大新闻资讯的受众面积,在新兴的媒体平台不断发扬创新。

3全媒体时代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境重构

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主要起到营造现场气氛、融入节目表演以及掌控节目节奏的作用,主持人通过对互动和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综艺类节目的观赏性。

3.1人际信任语境重构

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与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要求不同,强调主持人在其节目中的客观性和规范性, 不能够带上自身情感来进行新闻播报,而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则强调表达自身的情绪与情感,在节目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在提升节目观赏性的同时,也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性。 尤其是从人际信任向系统信任的转渡,昭示着人之间存在需要一种人际信任,并随着想象力的发散进一步扩展,语境重构正是人际信任这一状况的形成机制。

3.2基本信任语境重构

在电视节目方面,浙江卫视以及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则很好的符合了这个要求,在《奔跑吧兄弟》以及《爸爸去哪儿》中,主持人在完成制定的既定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融入节目角色,在整个节目中起到引领嘉宾活动, 以及引导观众与节目进行互动的目的。《奔跑吧兄弟》以及《爸爸去哪儿》的确定性和信任感,会积淀为一种健康积极的生命经验。这种基于早期经验的可预见性、连续性、同一性和情感认同,以及对看护人可信赖的信心,随着个体的成长将扩展到母亲之外更多的他者,为个体后期更复杂的社会活动奠基。从这两个节目的收视率就可以看出,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境能力,对综艺类节目观赏性提升的效果,以及对受众群体对节目主持人的语境产生共鸣与信任的效果。

3.3互联网与传统信任重构

在电视综艺类节目与全媒体时代融合方面,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味道》在业界内开展了节目与新兴媒体互动的先河。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础上,推出了手机版的“CCTV中国味道”软件,其主要功能在于,真人秀节目中的选手可以通过拍摄短片的方式,在手机客户端内与媒体受众群体进行实际且真切的交流,有效提升了真人秀选手的曝光度以及与观众的互动,同时观众也能够最高效最快速的了解到节目信息与动态。互联网正在深刻干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如是干预任何一个节点或角落, 人人皆可自由、开放地交往的微观重构。互联网被寄望为最具交往潜力的媒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媒体更是被认为代表了人类交往史上的一场颠覆性革命。这也为现代的电视综艺类节目提供了发展空间,通过新兴平台与电视节目的融合,以及节目主持人热情幽默,具有互动性和代入感的语境能力, 综合提高了综艺类节目的收视率。

4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自身的专业定位

“金话筒奖”得主,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在采访中提到:“这么多剧种、流派、剧目、唱腔、唱词、演员等知识,仅靠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是很痛苦,也瞒不了戏迷,终究会露马脚的。” 白燕升能够获得广大戏曲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其自身的专业戏曲知识是分不开的。

4.1主持人自身专业能力

现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对事件抽丝剥茧的能力至关重要,比如财经类电视节目,强调的是对复杂经济现象的分析与探究,主持人没有专业的财经知识,那么节目自然就在观众心中失去了认同感; 又比如少儿类节目,强调的是结合少年儿童这类特殊的受众群体的心理习惯,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如果主持人并不熟悉少儿教育类的相关知识,没有知识储备以及提升儿童兴趣的口语能力与肢体语言能力,那么自然就无法做到在节目中与受众群体相互动的目的。

4.2互联网放大能力

全媒体时代融合下,互联网将成为今后电视综艺类节目最大的平台。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好节目内容,尽可能在互联网上放大节目的特色,培育节目自己的IP和忠实粉丝。另外,由于互联网是一个资源流动的平台,流动性很大,主持人内在的积累很重要。主持人的人品,主持人的能力,主持人的信仰,主持人内心的东西,主持人的吸引力有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是衡量一档节目的重要因素。 所以,互联网上的节目要比传统的更具备魅力才能把人吸引住。

5总结

媒体受众群体和媒体传播内容的改变都源于全媒体时代的普及,它改变了当前的媒介形态,同时也对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带来了影响。在这种改变与创新的全媒体时代中,传统的电视主持人主持方法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结合目前的时代背景,从语境方面入手,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位电视主持人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相鸿.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感[J].黑河学刊,2002(3):72.

上一篇:前沿阵地下一篇: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