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与疏散

2024-05-14

应急救援与疏散(精选5篇)

应急救援与疏散 第1篇

1 氨气泄漏扩散事故模型

笔者选取某盐化工企业作为背景研究对象。经调查,该企业1 000m范围内有2家工厂和3片居民区;厂区内部共有5个卧式液氨储罐,用于储存和回收;每个液氨储罐最多可存储100t,按照最大容许70%的容量计算,该5个储罐最多可储存350t液氨。

根据该厂区附近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CFD大涡模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该模型区域范围是水平距离为2 000m,垂直距离600m,每100m间隔设置1个质量浓度测点,共设置20个。FDS网格尺寸设置为0.5m×0.5m×0.5m,模拟时间设定为4 200s。

根据实地调查得知,该厂区内员工共计1 400余人,实行倒班制度,每天厂区内大约有500人。每个居民区约600人,每个工厂约500名工人,考虑到附近街道上人数并不多,按照500人计,整个区域范围内共计5 000人输入到疏散模型中,仿真模拟参数按照美国消防工程师手册提出的SFPE疏散模型参数确定。图1为该厂区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疏散模型。

2 CFD大涡模拟

氨气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以根据人体接触或吸入的剂量确定。分为半致死、半伤害、半中毒、最大容许极限4个伤害程度,各伤害程度的中毒剂量,如表1所示。

通过CFD大涡模拟对半致死、半伤害、半中毒3个伤害剂量下的不同危险区域范围划分为致死区、重伤区和致伤区,确定3个区域危险范围以及对应范围下的整体危险来临时间。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为:给出了计算机模拟致死区的危险范围为1 851m,整体危险来临时间为4 158s。同样,可得到致伤区和重伤区的危险范围及整体危险来临时间,危险范围分别为355、602m,整体危险来临时间分别为826、1 512s。CFD大涡模拟技术可实时动态反映出氨气泄漏扩散的时空变化状态。表2列举了不同危险分区内的危险范围和整体危险来临时间。

在模拟的2 000m距离共设置了20个质量浓度测点。图2给出了各个测点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由于模拟氨气连续泄漏,所以不同距离下,质量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图2可以看出,离泄漏源距离越近质量分数值越大,在0~200 m迅速递减,500 m之后递减得越来越缓慢,到2 000m时,减小到0。

3 人员应急疏散仿真模拟

为了验证合理规划疏散路径对于人员疏散的重要性,笔者利用Pathfinder三维动态仿真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在正常状态以及应急状态下的疏散过程。在正常状态下人员的疏散路径是当前位置—街道—避难点,而在应急状态下人员则可借助附近的农田、开敞空间进行疏散。模拟结果显示:在正常状态下区域内所有人员疏散至避难点的时间为2 504s,而在应急状态下人员疏散至避难点的时间为1 884s,疏散路径得到优化后,疏散时间缩短了近11min,疏散效率提高了25%。模拟结果充分说明,在应急状态下,制定合理优化的人员疏散路径可有效提高疏散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面临危险的可能。

模拟中人员疏散路径的选择是按照最短路径优先的原则,所以计算机模拟出的人员疏散路径可以作为应急救援方案中的疏散路径的选择,可以在农田重要位置设置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图3给出了在正常状态和应急状态下区域内人员滞留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合理的疏散路径对于人员疏散救援至关重要。

4 救援危险性分析

参照性能化防火设计中对于人员安全性的判据可知,如果区域内整体危险来临时间小于人员撤离该区域所必需的疏散时间,那么人员就存在生命和健康的危险。氨气泄漏人员疏散危险性判据如式(1)所示。

式中:TA为各危险分区内整体危险来临时间,s;TR为人员撤离各危险分区所需的疏散时间,s。

人员撤离各分区所需的疏散时间,如式(2)所示。

式中:TR为各危险分区需要疏散时间,s;(Tpre+T)为三维动态仿真模拟出的时间,s;k为安全系数,一般取值为1.5;Td为报警时间,s。

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如果疏散区域氨的扩散达到该区域危险临界值,人员就会有伤亡情况。危险分区的划分依据CFD大涡模拟所得的数据,如图4所示。

三维动态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区域内人员撤离致死区的时间为355s,撤离重伤区时间为617s,撤离致伤区的时间为1 689s。而在实际事故调查中报警时间的长短往往影响疏散应急救援的效果。报警时间是不确定的量,与人员的心理行为反应、事故处置情况等密切相关。

根据式(2),当安全系数k取1.5时可以计算出不同危险分区可容许最长报警时间。结合CFD大涡模拟所获得的整体危险来临时间,可以判定人员是否存在危险,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如果致死区的报警时间大于323s,人员就存在危险。重伤区和致伤区的报警时间不能多于586s和1 624s。另外,报警时间还可以为有效应急救援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例如,如果在323s内事故被及时处置,排除继续泄漏的风险,那么处在重伤区和致伤区内的人员就没有必要进行疏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及可靠性,也避免了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5 结论

通过CFD大涡模拟以及人员疏散三维动态仿真技术,研究了氨气泄漏事故后大区域范围内氨的扩散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人员疏散危险性分析,提出了不同危险分区内可容许最长报警时间的计算方法。为氨气泄漏事故后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CFD大涡模拟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出氨气泄漏扩散的时空分布状态,获得不同分区的危险范围以及整体危险来临时间,从模拟出的氨气扩散时空分布图中确定人员若能够到达安全区域,那么疏散方向必定是选择上风侧方向进行疏散。

(2)人员疏散三维动态仿真模拟出在正常状态和应急状态下,合理选择疏散路径对于疏散效率可大大提高,应急状态下人员借助农田进行疏散,疏散时间较正常状态下缩短了近11min,疏散效率提高了25%。模拟中人员疏散路径的选择是按照最短路径优先的原则,所以计算机模拟出的人员疏散路径可以作为应急救援方案中的疏散路径的选择。

(3)报警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本文参照性能化防火设计中人员安全疏散判断标准,提出了可容许最长报警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报警时间不仅可以直接判定人员是否在疏散过程中存在危险性,还可以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减少大空间区域内不必要的人员疏散。

参考文献

[1]荆波.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5”氯气泄漏爆炸事故[J].现代班组,2007,(11):45.

[2]蔡继红,尤小娟.液氯意外泄漏的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70-74.

[3]宇德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储运过程定量风险评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姜传胜,丁辉,刘国梁,等.重气连续泄漏扩散的风洞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2):8-17.

[5]张董莉.重大毒气泄漏事故地区交通疏散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8.

[6]朱国庆,程远平,顾正洪,等.含吹拔空间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数值模拟[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1):95-100.

[7]沈一洲,朱国庆.安全疏散中人群拥挤踩踏现象的理论和模拟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6):41-43.

[8]张媛媛,朱国庆,韩如适.基于黑箱理论研究大型超市人员流动规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0):1076-1078.

[9]SHI Long,XIE Qiyuan,CHENG Xudong,et al.Developing a database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model[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9,44:1724-1729.

人员应急疏散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第2篇

1、民爆物品在储存中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民爆物品在仓库发生爆炸后,保管员、护卫人员或企业在场人员应立即封锁现场,撤出所有人员,并将事故简要情况报告企业总经理,企业经理视具体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示联络员通知救援队,具体处理。

2、若因电、自燃明火、雷击等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切断火路,立即报告消防部门(电话:119),同时报告企业总经理。企业视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如发现有爆炸的可能时,组长立即命令全体队员撤离现场,到避险处避险。撤离现场时,各救援队员相互兼顾照应,发现缺员应向组长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前所处位置,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待判断无再发生爆炸的前提下,再按上述预案实施救援工作。

3、若发生爆炸物品失窃、仓库人员应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报告企业领导和公安机关(电话:110)。企业各级人员应协助公安机关进行破案,按上述要求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自然灾害(洪水、地震)事故(险情)应急预案

(1)、如遇连日绵雨和特大暴雨,对有可能造成洪水灾害事故,危及仓库建筑物(围墙垮塌),或库内陡坡覆土滑坡险情,应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启动相关预案,防止事故发生。

(2)、仓库所在地如发生强震,将可能造成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毁坏或受损,还可能造成库房垮塌引爆库存产品。

1)发生地震,人员应撤离建筑物至安全地带,并抢救伤者;

2)按可能爆炸的情况布置警戒线,阻止人员接近;

3)向企业和当地政府报告,等待救援;

4)地震及以后均不能进入库区,防止余震发生;

5)在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清理善后工作;

6)灾后对事故及损失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对策。

5、民爆物品仓库围墙外周边山林发生火灾,若有蔓延威胁到库区安全时,仓库保管员、警卫人员立即打开消防栓将围墙周边树林,草丛喷水淋湿,形成一道自然防火带,同时立即向企业报告,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按上述程序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6、民爆物品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若民爆物品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失火,驾驶员和押运员应立即制动车辆,停在人口较少地方,利用自带的消防器材和采用就地取材等方式尽力灭火,报告当地119或派出所求救,封锁现场,疏散周边人员,同时向企业总经理报告,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若运输民爆物品车辆在途中出现故障以及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和押运员应及时封锁现场,将民爆物品转移到安全位置,派专人看守,并在前后安全距离范围内设立警示牌,迅速采取有效抢修措施,尽快使车辆恢复良好状态。发生交通事故时,立即向交警部门和企业报告,企业立即派得力人员前往出事地点进行处理。

(3)、若民爆物品在运输途中丢失、失窃时,驾驶员、押运员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电话:110)和企业报告,企业及时派员会同公安机关了解情

况,协助尽快破案,企业经理按上述要求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条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1、组织机构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成立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总工程师任副组长,企业其他高层、各部门负责人、企业安全员、保卫机构长等组成的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安全部门。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制定、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3)、根据本单位事故(险情)应急救援的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4)、发生事故时,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险救灾,人员疏散、现场控制与保护、医疗救护等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和应急救援情况;

(5)、本单位救援力量不足控制事态时,及时向社会救援机构求助;

(6)、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就随时保证通讯畅通,具体联系方式见后表。

2、设立各职能组

后勤保障组:准备必要的车辆、医务与生活等。责任部门:

物资供应组:负责及时供应事件处置所需物资。责任部门:

材料运输组:负责事件处置所需运输车辆具体落实,责任部门:

救护组:负责现场救护工作,责任部门:

秩序维护组:负责事故现场秩序维护。责任部门:

善后处理组:负责对事故的善后处理,伤亡赔付等,责任部门:

第五条

重特大安全事故(险情)的响应

1、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当事人或在场人立即向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态发展,尽力自救。企业领导接到发生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启动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事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势态的扩大。

2、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视其情况与市矿山救护队、防队、县人民医院等部门联系救援,并及时做好情况的续报工作。

3、报告方式和内容。可以先采用口头报告方式,随后用书面形式上报。

第六条

事故的调查处理

1、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加强伤员的治疗,协调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2、积极配合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调查期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与事故相关及知情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并保证联系方式的畅通。

3、企业参加政府调查或企业自行组织调查的人选和调查程序等有关事项按照企业制定的《安全事故调查制度》规定办理。

4、严格按照“四不放过”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和修订

1、企业总经理负责,要求以安全部门牵头,各部门共同参加完成应急预

案的编制工作。

2、企业安全部门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3、企业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第八条:奖励与责任

1、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单位、上级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3、对不服从指挥部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九条

本预案解释权

本预案由企业负责解释。

第10条

预案实施时间

应急救援与疏散 第3篇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疏散救人;措施

疏散救人是消防人员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技战术方法,将受火势围困或其他险情威胁的人员疏散、解救至安全区域,或通过改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避免伤亡发生的战斗行动,本文就如何把握疏散救人行动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

救人与灭火相辅相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合理部署救人力量和灭火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火场指挥员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1.1全力实施救人

当火灾现场被困人员较多且目标明显,救人任务重,到场消防力量明显不足时,应首先采取果断措施,快速部署行动,堵截火势,强攻突破,千方百计地营救疏散遇险人员,同时快速出水,破拆结构开辟疏散通道,掩护被困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1.2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火灾现场有人员被困,但短时间内不会受到火势威胁,到场灭火救援力量足够时,救人与灭火应同步进行。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快速控制和扑灭火势。组织力量实施救人行动时,要结合火场实际,把灭火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防止顾此失彼。

1.3先灭火后救人

当疏散救人的途径被火势封堵,不扑灭控制火势就无法进行疏散救人时;当火势不大,但疏散救人任务重,如果先疏散救人就有可能失去灭火战机,造成火势扩大或增加伤亡时;当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可能发生爆炸,不及时出水灭火,有可能扩大灾情,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火场指挥员应在火灾现场的主要方面集中部署兵力,迅速控制和消灭火势。

2.抢救人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合理选择救人的途径和正确使用救生器材,是成功救人的关键。疏散救人行动必须根据起火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及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等情况综合考虑,利用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

2.1搜救是救人的有效方法

搜救包括搜索、搜查、搜寻,这是火场救人的有效方法。搜救是消防队伍到达火场后的前期行动,后期的清理不是搜救,搜救主要内容有引导疏散、救助疏散和紧急避险疏散。引导疏散是首先启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遇险人员情绪,指引人员疏散方向;救助疏散是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人员,采取背、抬、抱等方法进行救助,对一时无法疏散的遇险人员,应为其提供简易的防护面具,利用各类设施进行救助;紧急避险疏散是当疏散通道被烟火严重封堵且外部救人措施也无法实施时,可采取各种如喊话、电话通知等措施,将遇险人员转移至屋顶、毗邻建筑的平台、避难层等相对安全区域的措施,再通过直升机、举高车或防烟楼梯间等将被困人员救出。

2.2利用建筑内部疏散设施救人是有效途径

可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安全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自然楼梯、消防电梯、逃生滑梯、避难层等引导疏散被困人员利用建筑的窗户、连廊、天桥、屋顶等疏散救人。另外,还可以对妨碍疏散救人的门、窗、墙体等进行破拆,开辟人员疏散通道疏散救人。

2.3运用可能的方法和工具抢救人命

要根据火场的建筑、环境和灭火装备情况,尽可能的运用一切办法、使用各种可以操作的装备、积极稳妥、有序地投入救人行动。消防二节拉梯、三节拉梯、挂钩梯、云梯、曲臂平台举高车、消防电梯、消防疏散楼梯、疏散楼梯,超高层建筑有条件时使用直升飞机,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可以借用擦窗机,在建工程还可以使用施工塔吊,火灾初期或条件许可时,可以使用普通电梯。

3.疏散救人行动要求

火场救人工作十分艰巨、危险而又复杂。要组织好火场救人工作,应遵循行动要求。

3.1组织精干力量救人

组织精干的救人小组,救人小组的人数应根据火场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3人,担任火场救人任务的人员,在未进火场救人之前,要通过火情侦察和询问知情人等手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燃烧物、建筑结构及火场环境等情况,确定救人行动的方法、进退路线、救生器材及安全防护措施。

3.2加强个人防护救人

在救人之前,要对防护装备、救生气垫、安全绳、缓降器等器材的可靠性和正常使用情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要求,保证救生器材安全使用。使用呼吸保护器具时,要设立检查站,严格操作程序,进入火场前,由专人负责检查登记。使用过程中,消防人员要关注所使用的呼吸保护器具的工作情况,安全使用呼吸保护器具。在进入浓烟大、温度高、能见度低的区域救人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要在水枪掩护下沿承重墙摸索前进,可采用低姿或匍匐方式行进。

3.3注意协同配合救人

救人行动展开之前,要明确联络信号和方式保持联络畅通,由专人负责对被救出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伤情、获救时间、去向等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对被救出的人员要做好监护,防止重返火场。对于获救的受伤人员,除在现场进行急救外,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营救医院火灾中的被困病人时,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沿消防梯从楼层救人时,要组织好被困人员按秩序进行疏散,防止一拥而上,并用安全绳予以保护,或由消防人员护送下梯,以免造成人员意外坠落、梯倾翻等事故。

总之,疏散救人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理念,严格按照救人的方法、程序和要求进行,才能达到顺利地将被困人员救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应急救援与疏散 第4篇

关键词:疏散救援,大型建筑,地理信息系统,仿真,应急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类综合性活动越来越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在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口高度密集的建筑物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疏散工作开展不及时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对人群动态疏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大型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保障安全、快速、有序地疏散人群,已经成为政府和大型建筑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实际的疏散演练操作比较复杂,且难以实现,因此,计算机仿真已成为人群疏散研究的最主要方法[1,2]。

目前,已经提出的人群疏散仿真模型已有几十种,但大多数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中心,缺乏模拟过程的真实感呈现。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以空间数据管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为中心的信息系统[3],可以有效地用于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建模,以及疏散仿真中人群分布的动态呈现,支持更具真实感的疏散仿真。此外,GIS提供的网络分析也是在各种突发情景下计算最优应急疏散路径的基础。因此,构建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对于政府建立科学的应急策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呈现了一个基于GIS开发的应急疏散救援系统,将分别从系统结构、疏散建模和应用案例进行阐述。

1 系统的结构

为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系统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结构。C/S结构应用在应急管理部门的内部局域网中,公众则通过Web网络访问B/S结构实现系统的查询。这种结构兼具了局域网的安全性高、数据处理能力强和Web网络的用户访问和操作简便等特点。系统主要由用户接口、系统功能和数据库三部分构成(见图1)。

1.1 系统接口

对于系统管理员、监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公众,赋予了不同的访问权限访问相应的功能模块。

1.2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由建筑物地图管理、突发事件监控、应急疏散仿真、救援调度指挥、统计分析和公共服务查询等六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具体功能如下。

(1)建筑物地图管理:实现了建筑物地图的显示、缩放、漫游、标注、测距、测积、鹰眼、图层控制、投影选择、标注样式选择等功能。

(2)突发事件监控:实现实时监控突发事件的位置、速度、方向以及蔓延状态,形成突发事件分布图。通过集成事故演化的预测模型和灾害评估模型,可确定出毒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影响区,以及危害分区(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等)。

(3)应急疏散仿真:根据疏散人群的分布,结合灾害和事故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建立应急疏散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人群的总体疏散时间,并提供合理的疏散路径。

(4)统计分析:实现对疏散救援物资、伤亡人员、疏散救援速度曲线、疏散道路等信息的统计分析。

(5)救援调度指挥:将建筑物内部应急疏散与外部应急救援相结合,根据人员所处地域及状态、途经路线的路况、回传的灾情信息等,实现最佳救援路径的规划和救援车辆、人员的实时调配。

(6)公共服务:提供各种查询功能,包括人群点密度、人群分布、重要设施分布、通道实时状态、疏散路径、出口状态等信息的查询。

1.3 数据库

本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专题数据,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基础数据包括城市区域行政区划、交通线路、水域、居民点、地形、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经济、人口和相关环境数据等。专题数据包括建筑物内部专题数据和生命线工程数据等。实时采集数据包括GPS实时采集的定位数据、温度传感器和感烟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和烟雾信息等数据。

2 疏散建模

2.1 危害评估

通过事故预测模型(火灾模型、毒气模型、爆炸模型)和用户输入的事故参数,生成危险源的影响区域。当多灾害同时发生时,可通过叠加得到综合的影响区。利用危害评估模型,将火灾事故危险源周围按照危害程度的高低划分为死亡区、重伤区和轻伤区三个区域,将毒气危险源周围划分为致死区、重伤区、致伤区和吸入反应区四个区域,将爆炸危险源周围划分为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和感觉区四个区域。火灾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风速、燃烧热、泄漏因子、泄漏速度、空气干燥度等;毒气模型的输入参数有地面风速、发生时间、天气情况、地面粗糙度等;爆炸模型的参数有气体名称、气体体积、效率因子、损坏等级[4,5]。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利用GIS提供的属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生成危险源区域。空间分析基于SuperMap Objects实现,属性分析则可采用统计分析、灰色分析、模糊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线性规划、层次分析法和结构计算法等。

2.2 疏散建模

通过生成人群密度图功能能让决策者对人群的分布有明确了解,对人口密度大的区域给予重视,初步判断疏散时可能造成拥挤的路段,从而提出对策。

目前,根据人员疏散模型中疏散路径的设定方式,可以将人员疏散模型分为网络疏散模型和网格疏散模型[6,7]。网格疏散模型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因此,模拟结果的精度较高。但是由于现代建筑特别是大型复杂建筑单元众多、结构复杂,因此,计算量很大。网络模型明确反映建筑物内部的疏散通道,能够较好地支持疏散路径的计算,建筑物的总体疏散时间采用流量限制原理计算,而个人的疏散特征则较少考虑。在此,采用网络模型来建立疏散模型。

大型建筑物往往有多个出口,因此,系统主要考虑多出口情况。为了计算方便,本文将房间内的人群视为一个整体,即同一房间内的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疏散模型采用总体疏散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总体疏散时间指从疏散开始到最后一个疏散者离开安全出口所用的时间,采用事故发生时间+人员反映时间+疏散行动时间进行计算。事故发生时间和人员反映时间主要取决于建筑物报警系统的完善程度、人员对事故的认知程度等。通常,这两项时间在计算疏散时间时都被忽略,或者设定为一个常数。在研究中,均设定为10s。

大型建筑结构内的疏散可分为距离控制疏散和出口瓶颈控制疏散两大类。距离控制疏散按照距离疏散出口的路径长度来决定各个不同出口的人员分布。出口瓶颈控制疏散采用流量限制原理来计算建筑物内的总体疏散时间。

跟据实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研究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疏散时间:

疏散时间=人员从房间内到达楼梯入口的时间+从楼梯入口到达楼梯出口的时间。

(1)人员从房间内到达楼梯入口的时间。当人员密度不太大时,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计算人员从房间内到达楼梯入口的时间。首先,利用GIS对疏散通道建立网络模型,通道与通道交叉口处生成汇集和转向结点。在两相邻结点中的通道内的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不同的密度下,人流具有不同的行走速度。计算疏散时间的公式如下:

t为人员从房间内到达楼梯入口的时间,Li为到楼梯入口的最短路径上的第i个通道,vi为第i个通道内的人流行走速度。在此,采用了香港S.M.Lo的研究结果[8],将速度公式和密度的关系用式(2)表示,其中,密度ρ为单位面积内的人数。

(2)人员从楼梯入口到达楼梯出口的时间。楼梯处由于人员数量可能迅猛增加,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且楼梯的疏散能力主要受人员流量和楼梯有效宽度的制约。因此,采用出口瓶颈控制疏散计算疏散时间:

式(3)中,Tn为人员通过第n个楼梯所用的时间,Qn为楼梯n容纳的疏散总人数,fn为楼梯出口n的流量系数,Wn为楼梯n的有效宽度。

在紧急疏散中,若疏散路径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如疏散通道因火灾、人群拥挤等发生通路中断,可在GIS专题地图上表示出来,并重新计算疏散模型。

3 应用案例

系统选用SuperMap Objects作为GIS开发平台,开发语言使用Microsoft.NET,数据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通过SuperMapSDX+空间数据引擎进行访问。

系统的运行环境为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运行在Pentium(R)3.0GHz、2G内存的服务器中,C/S客户端系统运行在Pentium(R)2.8GHz、1G内存的计算机中;B/S客户端使用IE6.0浏览器。系统的网络环境为局域网(100M以太网连接)。

通过设定不同的疏散人群规模和事件参数,对疏散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图2、图3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系统仿真接口。图2为火灾发生15s时的仿真结果,图3为火灾发生40s时的仿真结果。图中,黑点代表疏散人员。系统假设房间门均打开,有5个楼梯出口,根据GIS对温度和烟雾信息等实时数据和空间位置信息进行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确定在火灾发生后19s,重伤区域扩大到楼梯出口4,也就意味着楼梯出口4位于高危险区域。为防止意外发生,楼梯出口4在19s后中断使用,因此,在火灾发生后19s,疏散出口由原来的5个减为4个。

图4为总疏散人数与总疏散时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疏散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接近,能够较好地反映应急疏散的状况。而普通网络模型却低估了疏散时间,误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事故的动态蔓延对疏散过程的影响。

4 结论

应急疏散对于大型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IS设计开发了一个面向大型建筑应急疏散和救援的信息系统。系统采用三层的软件体系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通过将危险源的分析和最优应急疏散模型与GIS相结合,实现了具有真实感的应急疏散过程仿真。最后,将系统运用到一个测试案例中,结果表明,系统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可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应急疏散演练、突发事件状况下的应急救援,以及建筑物内部设计的改进中。

参考文献

[1]卢兆明,林鹏,黄河潮.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2):35~40.

[2]李仁杰,张军海,刘劲松,乔瑞波.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5,(4):53~55,66.

[3]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5~89.

[4]Purser DA.Toxicity assess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M].SFPE Handbook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3rd,National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Quincy,Massachusetts,2002.

[5]苏建中.有毒气体泄漏灾难程度估算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3(4):176~180.

[6]Jake Pauls.A personal perspective on research,consulting andcodes/standards development in fire-related human behavior,1969~1999,with an emphasis on space ad time factors[J].Fire and materials,1999,23:265~272.

[7]Kirchner A,Schadschneider A.Simulation of evacuationprocesses using a bionics-inspir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forpedestrian dynamics[J].PhysicaA,2002,312:260~276.

赛龙中学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第5篇

总指挥:

成员:

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

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年级部主任 各班主任 上课教师

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成员:校医 校车司机

1、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后,应立即呼叫附近人员参与灭火救援;火灾现场或附近区域的工作人员听到呼叫后应立即赶往失火地点,在1分钟内组成第一灭火力量,并立刻报告学校相关领导,确认火警后,迅速通知本单位义务消防队员(保安)向起火部位集结,并通知保安队队长杨治刚,在3分钟内组成第二灭火力量。报119火警电话。

第一灭火力量处置步骤:

① 发现险情,拨电话通知相关领导;

② 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③ 距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近的员工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

第二灭火力量处置步骤:

① 相关老师接到报警后,迅速组织单位第二灭火力量到场处置,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及时启动相关建筑消防设施。

② 行政值周领导确认火灾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广播,向各区域人员通报火灾信息,引导大家有序疏散。单位疏散引导人员负责通过呼喊等方式通报火情,告知各楼层师生及时疏散。

2、第二灭火力量到场后,迅速组成灭火、抢救、疏散和警戒等工作组,其中灭火组负责利用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备进行灭火;抢救组负责携带抢险工具抢救周围受伤人员以及贵重物资;疏散组负责疏导人员,引导被困人员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警戒组负责赶赴各个安全出口处,开展现场警戒工作,设置隔离区,维护现场秩序。

(1)、报119火警电话的.,严格按照下列程序执行:

①、拿起话筒拨“119”号键,直至听对方回话。

②准确讲清起火单位名称、所在位置,镇海区庄市街道庄市大道1512号,

③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火势大小、火场面积,起火部位可分为:寝室、教室、食堂等;燃烧物质可分:油、一般物质。

④讲清报警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号码,以便随时联系。

(2)、消防值班人员,并迅速切断火灾区域的电源。

(3)、现场总指挥人按照人员分工,确定各行动组,做好组织救人和火灾扑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各组工作分工,立即组织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为重点的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

1、疏散引导组:

打开火灾现场安全出口,及时疏散师生, 派人在每个安全出口处保障疏通消防通道畅通,维持秩序,引导人员有序展开疏散。

2、灭火行动组:

火灾确认后,现场保安应立即取用灭火器和消火栓启动进行灭火,同时启动火灾现场周围消防隔离措施。在火灾初期志愿消防队员应就近取消防器材赶赴火场支援,帮助困难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当火灾发展进入猛烈阶段后应及时撤出,待消防部门赶到时指引消防车辆及大楼内的消防栓位置,配合公安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3、通信联络组:

保持与119指挥中心的通信畅通,及时报告火情。保持总指挥与疏散引导组、灭火行动组组长的联络,统计疏散人员。

4、安全防护组:

立即准备相关的防护器材及装备,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

消防队未到场时:

1、成立火场指挥组,由现场最高领导统一指挥、协调,任何人必须服从,不得擅作主张,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组织人员全力实施救人;

3、组织人员做好现场的维护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重点保护重点部位,防止火灾向相关区域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危害。

消防部队到场后:

1、立即向消防部队报告围困人员数量及部位,配合做好被困人员的救护工作;

2、立即配合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

3、立即报告起火部位、起火物、起火范围及附近消防设施情况,配合做好火灾的扑救工作;

4、派出专业人员配合公安消防部队火灾扑救人员进行火情侦察;

5、配合做好火灾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

1、火灾后,在火灾区域设立警戒区,保护好火灾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明原因(注:在回答外界调查或新闻媒体时,一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人接待,任何人不得以假设、推理等来捏造事实)。

2、在确定火灾扑灭,各项事已经妥当、安全后,相关人员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①、最高领导人清点人员,了解人员安全状况;

②、工程人员还须检查电力设备的受损情况,检查能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恢复供电;

③、清卫人员在上级指派下帮助清理火灾后的现场;

④、安保人员清点各种消防器材,并作好记录。

上一篇:费用构成下一篇:农业企业资源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