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2024-09-21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第1篇

一、自由识字, 乐趣无穷

自由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 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与字音, 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 让学生说说, 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 及时鼓励他说“你真行!”并追问他, 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预习课文中认识的, 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 我是在电脑上认识的……。“好办法, 大家为他鼓掌、喝彩!”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增强了自由识字的信心。于是, 学生自由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 自由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 又助长了他们收集资料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自由识字兴趣高涨, 乐趣无穷。

二、合作识字, 收获无限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同学相互学习中识字。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 (上) 归类识字 (二) “自选商场”这一课时, 我说:“昨天, 我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带我们去超市, 找找商标上我们认识的字, 现在请你把认识的字告诉给自己的伙伴。”接着, 就让大家拿着自己搜集编排的商标版面字去找自己的同伴相互展示, 大声认读。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 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 互相考一考, 真是“乐在其中”!

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但会认自己收集的商标版面字, 同时还学会了对方展示的商标版面字。各取所长, 共同进步, 学生既体验到了高效率的识字乐趣, 同时又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三、探究识字, 意义深远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 初步寻找出识字规律, 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操场上》这一课时, 我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问学生:你读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球”这些写活动的词时, 发现了什么特点?接着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活动跟手有关, 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高、跑步、踢球”这些活动是跟脚有关, 所以“跳、跑、踢”用了足字旁。再如:学习“笔”字时, 我先出示一支毛笔问:这是什么笔?你是怎样记住“笔”字的?学生会说:我看见笔杆是用竹子做的, 笔尖是用“毛”做的, 我记住“毛”字加竹子头就是“笔”。如果碰到已学独体字与已学部首组成的合体字时, 我会问: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学生会说: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识字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第2篇

[摘要]小学阶段要识记、掌握、运用1800多个汉字,让学生去喜欢汉字,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研究传统识字方法和多媒体识字方法的优缺点,浅析多媒体识字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关键词]识字 多媒体识字 学习兴趣

如何让处于小学语文识字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文字,成为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统识字教学法的缺失和弊端进行分析,引出多媒体识字这一新兴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研究,进而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汉字之美,语文之美。

一、传统识字教学法的缺失和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以来以抄写和默写作为识字教学法,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学生每天要抄写或默写一定量的汉字,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但没有把该认、该记的汉字认清,而且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制,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

2.学习汉字的层次性不清晰,形象认读到抽象识记脱节

汉字的学习是有其独特的学习层次,从初级的认读到二级的书写到三级的应用,层次不同,难度也不同。学生认读的汉字越多,笔画越多、越复杂,包含的内容就越多。传统的识字教学并没有划分层次,更多地注重汉字的默写,学生对汉字很难有形象上的记忆和思维,造成从形象认读到抽象识记的脱节,无形中形成一个不懂—强记—默写—厌学—不懂的学习怪圈。

二、现代多媒体识字法的优越性

多媒体识字教学法,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1.多媒体识字有利于培养兴趣,激发求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为我们揭示了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小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耳闻目睹后,只是稍有所知,但概念并未完全形成,强迫识字,只能是“硬写、死记、早忘、考差”。多媒体识字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充分发挥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运用电教等多种声光电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带进课堂,让知识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游戏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重复的简单机械记忆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安活动,改变学生原有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四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先图、再字、后意,使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形成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概念,熟记字形和字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教“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时,我先投影出两幅主题为“波浪滔天”的画图,在学生对画面有初步感知后,出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两个词,再讲解含义,区别“滔”与“涛”的意思,并配合海浪声,让学生边观察、边朗读、边理解、边记忆,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但区别了两个字的含义,同时加深了字形的认识。

2.多媒体识字有利于听说读写,整体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而这四者不是单一的,独立的。电教识字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和图像立起来,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当老师或学生诵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因此,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法直接进行识字教学是提高听读水平比较有效的方法。

同时,四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结合课文的学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边识字、边理解、边分析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更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它往往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能使学生掌握。

另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文字作品,学生通过电教这一特殊的教学手段,反复理解背诵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直接地接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的文笔的潜移默化,脑子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快捷、准确、敏感,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从读得通到写得通,从读得有感情到写得有情趣,诵读使学生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加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精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促进了“说写”水平的提高,这都是电教识字的功劳。

3.多媒体识字有利于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说明教师已经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低年级儿童的语文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说教、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平时的语文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造成他们对很多汉字区分不清或直指不清的情况。毕竟常用字有3500之多,音同形异、形近意远、音形难辨的汉字也很多,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而分不清细微处。诸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类汉字。在上课时,我运用投影来更换偏旁,把容易写错的字建“易写错字库”帮助学生区别辨析,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效果颇佳。

三、对多媒体识字未来发展的展望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识字教学的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教学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识字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也有它天然的劣势,使用场地的限制,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以及过分依赖电教手段造成的后果,等等。我想,无论是多媒体方法也好,传统方式也罢,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充分、自由、愉悦地学习,如果偏离这个主题和中心,任何的教学方法的探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2]蔡建新.谈电媒体在小学识字阶段的作用

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 第3篇

关键词::识字教学;注音法;整体识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33-01

识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的识字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因此改革识字教学势在必行。要改革识字教学,就必须对汉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正视现实,提高对识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一、系统地掌握有关汉字的基本知识,为探索科学的汉字识字法打下基础

要掌握汉字的要领,就必须先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有四大特点:(1)方块字;(2)一字一音节;(3)表意文字;(4)声韵调三位一体。这四个特点既是汉字的长处,也是汉字的短处。这些特点既是汉字难学的根源,但也是汉字识字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依据。汉字有三种构成形式:(1)笔画,(2)部件,(3)整字,因此,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字形容易写错。

二、确立识字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1)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因为读书需认识字,写文章离不开字;(2)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要吸收古代文化必须认识汉字;(3)汉字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要步入现代科学知识的殿堂,必须有汉字这把万能钥匙,要拥有渊博知识,必须掌握大量汉字。可以说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继续学习。

其次,师生要高度重视识字教学,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一方面,教师自身要重视识字教学:(1)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识字教学计划,克服教学的随意性;(2)教师要积极探索快速识字法,让学生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3)教师对学生识字要严格要求,要有具体要求,克服放任自流;(4)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低学段要手把手教写,反复范读,领读字音,及时纠正学生在识字中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觉主动地识字,提高巩固率:(1)多查阅字典,字典是识字的最好老师;(2)学以致用,在课外阅读中认读,加深印象;(3)同学中间开展认读默写识字比赛;(4)勤学好问,善找汉字的规律。

三、充分认识到传统识字法的弊端

传统识字法在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采用的是注音法、重复抄写法、组词扩充法,这三种方法有如下弊端:(1)抽象性;(2)枯燥性;(3)单一性;(4)被动性。抽象性是指识记字音按聲母、韵母、声调这些抽象语音符号拼读;识记字形只简单地识记笔画的顺序、部件的构成。枯燥性是指连续机械地拼读字音,抄写字形。这样的识字法事倍功半,耗费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单一性是指把识记字音、字形、字义割裂开来,集中识记生字与课文阅读相分离。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音、形、义之间有内在联系。

四、优化识字教学的原则与途径

改革识字教学迫在眉睫,首先要明确改革识字教学的目标和任务:(1)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2)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祖国文字;(3)学以致用,正确地使用祖国文字。要达到这几个目标,就必须遵循优化识字教学原则。

优化识字教学有如下四个原则:(1)形象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这四个原则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间的联系。我们根据优化识字教学的原则,就可寻找优化识字教学的科学途径。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如下几条有效途径:

1、借助象形字、指事字实现识字教学的形象性,这一途径最适合于低学段的小学生,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强,而有意注意力差。象形字的字形与实物相似,如“鸟”、“山”。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标示字义的符号,如 “甘”、“末”。教师通过对这两种字形进行分析,把抽象汉字形象化,这与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吻合,同时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识记汉字的音、形、义。

2、借助会意字实现识字的趣味性,在汉字的合体字中,会意字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通过分析汉字的会意有助于学生识记字形和字义,同时使识字过程充满情趣,另外,还有助于区别形近字。例如:“众”的字形是由三个“人”组合的正三角形,该字的意思是三部分意思的汇总——“人多”。再如,“品”的字形是三个“口”的三角组合,该字的意思是“品茶”,即多喝几口,判断味道的优劣。这些字的特点是见其形会其意,由其意推其形。利用会意字可区别近似字。如“尘”与“尖”,通过分析两个会意字的会意,很容易分辨这两个形近字字形。

3、借助形声字实现汉字的整体识记,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90%以上。由于形声字的结构由音符、意符组成,同时具有表音、表意两种功能,这就为学生独立识字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识记“依”,单人旁表意:离不开别人;“衣”表音:yi,字形:左形右声,这样不仅从整体上记住了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记得快,记得准,更不需要请教老师查字典。

借助分析形声字结构有助于识记结构复杂汉字,如;同音字“燥”—“躁”,形旁为“火”的是“干燥”的“燥”;形旁为“足”的是“急躁”的“躁”。再如,形近字“栽”—“裁,形旁为“木”的是“栽树”的“栽”,形旁为“衣”的是“剪裁”的“裁。在借助形声字整体识字中要注意两个问题:形旁、声旁的变形。如,“烈”的形旁“火”变成了“四点”,再如,“慕”的形旁“心”变成了“小上加一点”。声旁变形的“修”、“赏”、“毫”等,这三个形声字声旁原形分别是:“攸”、“尚”、“高”。

以上所述提高识字效率的四条途径涉及的术语均出自《说文解字》(古代分析汉字结构的工具书)里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里我们就给上述识字法取名为“四书”识字法。当然优化识字教学的途径还有很多。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中小学识字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冯春榕.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识字教学中的“病症”诊治 第4篇

一、过度讲析症

一些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生字的音、形、义, 便反复讲解或过度拓展, 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反而高耗低效, 事倍功半。如一位教师这样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解“极”字——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写“极”字的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树木图) 。根据树木的样子, 我们的祖先造出了这个字 (出示“木”的小篆字形) 。把笔画拉直就是现在的“木”字 (课件演示字形变化过程) 。所以木字旁和什么有关?

生:和树木有关。

师:对!大家接着看。古人用树木搭建房屋 (出示房屋图) , “极”原来指房屋的正梁, 也就是最高的柱子。古人把“极”字写成了这样 (出示小篆字形, 并讲解各笔画与房屋的对应部分) , 慢慢地演变成了现在的“极”字。所以, “极”有“最”“顶点”的意思。那么, “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呢?

此时, 学生无人举手, 一些学生不安地东张西望, 一些学生低着头不敢看教师。教师再次追问, 一位学生才怯怯地回答:“很小的意思。”教师不太满意地说:“对了一点儿。比‘很小’还要小, 就是小到了极点, 小到看不见。”

从以上环节可以看出, 教师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极”字难道一定要从古文字讲起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早已知道木字旁所表示的意义, 何必还要出示“木”字的演变过程?“极”的古文字配以教师的讲解, 连听课的教师都觉得晦涩难懂, 何况是小学生!其实, 要识记“极”这类形声字, 可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或“换一换”的方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 且能“识一个, 得一串”。理解“极”的字义时, 只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极”原来指房屋最高的柱子, 所以是木字旁, 含有“最”“顶点”的意思, 然后再通过组词加以理解便可。至于理解“极小极小”的意思, 则可通过出示小石子、小沙粒、小粉尘等实物让学生对比辨认, 或联系课文内容稍加点拨, 便可迎刃而解。如此, 还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词语的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 上课的时候, 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情, 正确把握生字析解的广度和深度, 避免过度讲析。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 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能力。

二、面面俱到症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在识字部分的编排上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一、二年级每课要求会写的字为5~8个, 会认的字为8~14个。新版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然而一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却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就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一样, “读字音—析结构—解字义—组词”逐个教学。有些教师甚至拔高要求, 对只要求会认的字也是如此教学, 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课课如此、字字如此, 这怎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怪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哈欠连连,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二是害怕学生在检测时出现差错。考试是一个指挥棒, 教师们大多是你考什么, 我就教什么, 你考多难, 我就教多难。因此, 教研部门在编制试题时, 要注意避免出现有悖于课标精神的试题。教师在选择教辅资料时, 也要依据课标仔细审查, 慎之又慎。同时,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取直观演示、儿歌记忆、字理讲解、自编谜语、奇特想象等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鼓励学生掌握汉字规律, 想出识记窍门, 如熟字加偏旁、熟字减笔画、形近字对比等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识记的方法, 就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 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达到“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的目的。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 还要坚持“专教薄弱点”的原则, 对生字的音、形、义要有所侧重地教, 做到学生已懂的不讲、不理解的精讲,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只识缺用症

在识字教学中, 一些教师重数量轻质量, 重音形轻理解, 学完生字后让学生把所有生字齐读一遍, 之后便转入下一环节——讲读课文。至于对字义的理解, 大多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更不要说指导学生运用字词了。由此可见, 学生即便“认识”和“抄写”了生字, 生字回生率仍居高不下,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 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 力求识用结合。”如果学生不会融会贯通, 只识不用,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认字”“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坚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原则, 采取“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汉字的能力。比如, 请学生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刚学过的生字, 让学生用学过的字词说话、写话,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读物, 引导学生利用广告语、标牌语、商标名自主识字, 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 等等, 进一步加强学习、生活与识字的联系, 做到“识用结合”。

四、重说轻写症

由于各方面原因, 写字教学长期以来被摆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常态课中鲜见教师指导写字, 公开课上也只有少数教师轻描淡写地指导书写。即便指导, 也大多是先讨论字怎么写, 再让学生来个“友情提醒”, 却偏偏不让学生动笔书写, 或者只让在书上写一两个字, 就算完成了写字教学任务。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都被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的纸上谈兵给“说”掉了。光说不练是写不好字的, 写字需要实践。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 讲究练字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写字教学, 保证学生的写字时间。

其实, 凡是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都采用了先在田字格里描红, 后再独立书写的编排形式, 低年级起始阶段还安排了笔画、笔顺的分析。这一阶段尤其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加强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 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难写易错的字, 教师要加强示范, 可按照“出示例字—提示要点—教师范写—学生临摹—交流改进”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渗透运笔技巧、笔画占位、间架结构等基本技能的指导, 做到“指导一个字, 带动一类字”。此外, 还应保证学生的写字时间,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 自己感悟、发现, 做到手写心记、成竹在胸, 逐步提高书写质量和识记效率。

识字数学中的教学反思 第5篇

片断一学习生字“鸡”

生:我知道一个成语“闻鸡起舞”,说的是鸡叫头遍就起床舞剑练武。

生:古人每天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什么时候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的。所以就有“金鸡报晓”的说法。

(教室里静悄悄,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着)

生:鸡不只叫得好听,斗鸡就更来劲了。古时候有钱人常常进行斗鸡,可激烈了!(该生讲得眉飞色舞)

生:在中山路街头,有“烧鸡公”“王记棒棒鸡”“醉鸡”,我们全家去吃过,味道鲜美,吃的人可多了。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从一个小小的“鸡”字,谈到了古人的生活习性、娱乐方式,谈到了有关鸡的饮食文化,你们的视野真开阔。

(紧接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记了“鸡”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又”加“鸟”就是“鸡”。

生:可以用换一换。鸣叫的“鸣”把“口”字旁换成“又”字,就是鸡。

生:可以用想象法。一只小鸟吃了很多东西,长胖了飞不动了,就变成了我们的鸡。

生:可以用编儿歌的方法。小鸟又吃了很多东西变成了小鸡,成了我们的家禽……

片断二学习生字“鼠”

生:我用形象记忆法来记。“鼠”上半部分像鼠头,被小猫咬去了一只耳朵,只有一撇,下半像老鼠的四只脚和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对,“鼠”字是象形文字。(师立刻板书)

师:我们的汉字最初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激动地鼓掌,惊叹“鼠”造字的精妙)

(师生一起把“鼠”字请到田字格中。学生书空。)

生:老鼠是人类的天敌,常常听到外婆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生:对,老鼠对人类不友好。它到处打洞,糟蹋庄稼,凡是能吃的,可恶的老鼠就会一扫而光。上次还咬断了我家洗衣机的电线呢!

生:我知道“胆小如鼠”。

师:你说了一个带“鼠”的成语。

生:我还知道“鼠目寸光”。(该生早已迫不及待了)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投去赞赏的目光。)

片断三学习生字“蛇”

生:蛇,古人叫它大虫,它身体弯弯曲曲的,常常生活在草丛中。

生:我一看到这蛇,吐着红色的芯,瞪着双圆圆的双眼,就害怕。

生:那种怕叫胆战心惊。(一男生夺口而出)

师:是啊,老师也怕蛇,蛇真令人毛骨悚然。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念道: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了词语)

生:蛇不能忍受低温,冬天来临,它就一动不动,开始冬眠了。

生:从《百科全书》中我还知道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人都把蛇视为它们的保护神。

生:在中国,人们认为蛇年出生的人聪明、灵活、幽默。我爸爸就是属蛇的,这是爸爸告诉我的。

生:蛇的种类很多,有眼镜蛇、蝰蛇、响尾蛇、蟒蛇。

生:夏天,妈妈的裤子上都有蛇的图案,可好看了。

师:从小小的蛇身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知识,小朋友真了不起。那么怎样记住这个“蛇”字呢?(我顺水推舟,推波助澜)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沱——蛇,加一加的方法:它——蛇。

生:我用形象记忆法来记,它是一条大虫。

生:我用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

片断四学习“稻”

生:老师,我发现了“稻”字很容易记,左边是一个禾苗的“禾”,右边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舂”米的“舂”里的“臼”。稻子的果实叫谷子,稻谷很坚硬,舂去壳叫米,这样才能煮着吃,所以我们才能吃到又白又香的米饭。

师:你真了不起,观察到了“稻”字的字形,还给大家形象地描绘稻米的加工过程。是的,我们的汉字本身就是有趣的故事。

……

回顾这堂课,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堂识字课,更是引导孩子们探究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以上这四则识字随堂课片断,让我感悟到识字教学的文化底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指教学本身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二是教学的材料——汉字自身的文化底蕴。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及变化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含着物质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既然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那么识字教学就应当去弘扬这些文化。

(一)教师首先有一种汉字文化意识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于汉字的功能和作用,教师首先应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认识,在教会学生通过认识汉字进行读写的基础上,还应当教会学生赏析汉字、体会汉字内在的文化底蕴。通过汉字文化底蕴的发掘,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高超与久远。

尤其是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我们更应认识到识字教学中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母语教学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从事母语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如何面临世界的挑战,如何保持教学的民族特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识字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对汉字文化底蕴的讲解,让学生产生对民族文化的亲和力,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亲近感,进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这样,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对历史悠久、勤劳智慧、卓越才能等词语的理解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以一个开放的心态、高远的气魄为我们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找到一个文化的“根”,因为根繁才能叶茂,根深才能蒂固。

(二)教学中注意汉字文化底蕴的讲解和渗透

识字教学首要任务是认识和运用汉字。但在识字教学讲解和渗透汉字的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却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汉字文化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认识汉字的内驱力。如果,在学生眼里汉字不是冰冷冷的笔画组合、单调的说教,而是如同一段优美的故事、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那么,他们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认识汉字的动力逐渐增强了,认识汉字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进而更好更快地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另一方面而言,通过对汉字文化底蕴的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真正做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三)努力开发关于汉字文化底蕴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资源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科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旅游、网络……及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学习语言的课程资源,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第6篇

自古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便十分注重识字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教材,便是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直至今日,这些经典著作仍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改革实验。之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识字教学便一直是改革的重点所在。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其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当前识字教学的反思

少年儿童在入学前就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而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法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教学,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重复抄写,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最终导致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然居高不下。

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主要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归类识字法、奇特联想识字法、情趣识字法等几种常见形式。上述几种识字教学方法都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集中识字法”强调以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对于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文字效果好,而对于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文字,学了不知所云,遗忘率高;“分散识字法”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学习没有语言基础的文字是最佳的选择,但难于体现汉字有字音类聚、字形类聚,字义类推的规律,识字进度较慢;“归类识字法”同样是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方块字,由于以词归类,在词意辨析上有独到之处,但是对于学习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词汇,同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法,必须综合考虑汉字形、音、义之间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同时适应学生智能的发育水平,寓教于乐,才能充分发挥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首先,激活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识字教学一定要与小学生主体相结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教学的全过程。因为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汉字的音、形、意,还有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自始至终地将“自主”贯穿全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重心展开教学。

其次,创设意境,从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事物往往带有情绪性,而情绪又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倾向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识字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图片或多媒体教具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例如教师通过出示鸟的图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出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儿的身影。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问道:那么,鸟妈妈是怎么把她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对,就是“鸟蛋”(板书鸟蛋,读准蛋,扩词)。“你认识这个‘蛋’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个问题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回到生活中去,联系到早上吃煮鸡蛋或者平时吃的乡巴佬鸡蛋上。这样的设计方式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进行主动识字,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再次,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以读识字,以字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不同于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具有繁杂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

识字教学中的“导”的妙用 第7篇

一、导学要关注汉字的特点

我们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而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到形声字, 字字与生活相联系, 与历史的发展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所识汉字的特点以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

如某教师在执教语文版二下《摘星星》一课中对“未”字的学习, 就是通过汉字的特点进行导学, 师问:“观察未字, 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学习, “未”是一个指事字, 木指的是树, 短横是树枝上长出的嫩嫩的叶子, 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让学生再了解“末”和“未”的区别, 再回到文中理解认识“未”字, 从而达到了音形义科学识字。

再如, 我在执教语文版二下《成功的路》时, 直接导入课题后, 指着“功”问学生怎么记住它?学生回答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的:“工”字加“力”字, 因为功夫需要力量,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用“力”。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 如“驹、持、棒、懈、锻“等。这样, 由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拓展, 让学生们更好地识字。

当然, 在教学中, 还会有象形字、会意字,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每个汉字的不同特点, 进行适时的导学, 以完成和落实教学目标。

二、导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因此, 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对“日”字的学习是这样教学的:

师:大家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是太阳。

生:是红日。

师:太阳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呢?请看图下的字。

生:可以用“日”表示。

师:是的, “日”就是太阳。太阳升起来了, 我们就叫——— (生) 日出。

师:太阳落下去了, 我们就叫——— (生) 日落。

师:日出的太阳我们平常叫——— (生) 朝阳。

师:日落的时候, 我们会看到——— (生) 晚霞。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日”字, 下面请大家跟教师读读我们刚学到的知识。 (师读一句, 学生跟读一句, 读得兴致盎然。)

日、日, 红日的日,

日、日, 日出的日,

日、日, 日落的日。

日出是朝阳, 日落是晚霞。

就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地答着、读着、记着, 享受着趣味的识字课堂, 教师的“导”不仅仅让孩子识了字、学了词,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 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导学要关注多种识字的方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识字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是通过对比识字。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学“雁“字的。

师:你知道大雁吗?大雁是一种候鸟, 就是秋天往南飞, 春天往北飞。“雁”字中的“厂”表示雁在旅途中常夜宿岩崖下, 单人旁指大雁在飞行时排成了人字形, 雉指鸟。

师:还有一种鸟和大雁的“雁“读音一样, 不过样子不一样, 叫———燕子 (出示图片和词语) , 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 一起认识“燕”, 你会怎么记住它?

生:我是这样记住它的:最上面是燕子的头, 分开的北是燕子的翅膀, 中间的口是燕子的身子, 下面的四点是燕子的尾巴。

这样, 学生的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误读、误写情况大大减少。

其次是引导探究识字。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自主探究识字。如教学《沙柳斗沙怪》一文中的生字时, 我先让学生自读词语后, 再出示“扑、挥、抓、扎、抖”这几个生字。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 立刻举手如林, 说:这些字都有提手旁, 都和“手”有关, 还有的说:它们都是动词。我紧接着追问, 你还知道这样的字吗?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对自主探究识字的愿望更高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识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技巧, 从而更好地体验和创造识字的乐趣, 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新知。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 而是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 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巧妙地引导,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拓宽识字途径, 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 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阶段, 识字和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需要从汉字的特点出发, 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识字方法, 并进行精妙的引导, 让每个学生爱上识字。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导”的艺术, 让学生通过导学有效地完成识字。

语文识字中的字理教学法 第8篇

一、字理教学法综合概述

字理教学法是以汉字的构成规律为研究出发点, 通过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提高现代社会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教师在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汉字的构成、来源以及含义要有较为透彻地了解, 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根据汉字结构的不同字理, 识字有图示法、演示法、联想法等多种形式, 而且, 字理教学对语文教材基本没有要求, 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

1. 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汉字结构的统一特点就是点和线, 对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发展历史等进行分析, 可以将汉字的创造大致归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六类。对于没有语文基础的小学生而言, 学习汉字不仅要会读、会写, 还应掌握汉字相关的字义, 然而, 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无疑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对此, 字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简化。简化汉字的复杂度, 从内部进行分析, 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汉字进行规划整合, 使学生在学习汉字期间具有正确的思维模式,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汉字的内涵。

2. 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元素和全程指导元素就是汉字的发音、形态以及含义。字理识字教学法从汉字创造根源出发, 巧妙地利用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以直观精准的方式对汉字进行剖析, 从而使识字教学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此外, 字理识字教学法敏感地抓住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将抽象的思维逻辑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理解汉字, 并吸收相关语文知识。

三、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1. 分析造字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汉字并非凭空捏造, 相反的,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造字原则。运用字理教学法时, 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地划分。必须承认的是,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有待加强, 但是他们却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模仿力。象形字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外在关联, 因此, 教师可以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爪”字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观察几幅鸟类的爪子, 以绘画的形式将“爪”字呈现在课堂之上, 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 “网”、“田”、“月”、“山”等汉字字理教学中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 反复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 通过对汉字的透彻理解, 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发生。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文的灵活性与积累性, 灵活性是指语文知识范围极广, 内容多变, 因此, 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教师在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 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和方法 第9篇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 合群, 爱交朋友, 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 要想在整个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 否则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做到在玩中学习, 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时, 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 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 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 可以开展“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 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有“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学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 为了使孩子们都想学, 都会学,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其中7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 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形声字的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及“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意义, “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

童心纯真, 童心无邪, 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 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意趣, 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四、“多识少写”, 教学课堂欢乐多

传统教学认为识字教学应该多写多识, 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常常让学生采用机械记忆的办法识字, 这样反而使学生负担加重, 失去识字的兴趣。那么,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想办法, 将“多识少写”落到实处。

1. 落实“标准”, 不让学生当“抄匠”。

课本后只识不写的字一定要切实做到只识不写, 认真落实。教师必须深入领会编者的意图, 调动儿童识字的积极性, 不能为应试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从而让孩子的小手不至于太累, 也才不会影响儿童识字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 采用各种方法,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节课都应该尽量留一点时间给孩子们写字, 尽可能当堂的任务当堂完成, 不能在低年级就搞题海战术, 让孩子课后几十遍地抄字。

2. 多想“办法”, 要让学生掌握“方法”。

“多识”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把“多识”认真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应该开动脑筋,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并且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配合教学对学生加以引导。

(1) 培养学生运用经验独立识字的能力

有一天, 一个学生要用“象”组词, 结果组了一个“象棋”。当时他的父母很奇怪, 这“棋”字他还没学过, 怎么会写的呢?问他才知道, 因为他每天都能看到家里的象棋盘, 猜“棋”就念“qí”这个音, 所以就认识了。家长听后对他大加赞扬, 说他很会学习。结果, 这个孩子在家长的赞扬声中学得更加带劲儿了, 以后又独立学了很多生活中的字。这就说明只要老师和家长重视, 不加重孩子的负担, 孩子是非常想认字的, 也是能自学很多字的。

(2) 培养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识字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 也可以请家长带着孩子到生活中去识字,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在活动中, 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观看四周的字牌, 学生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一定会特别高兴。然后把他们不认识的字告诉他们, 学生会很感兴趣, 从而既巩固所学知识, 又掌握新内容, 可谓一举两得。同样, 当家长带孩子上街去, 大街上的标语、广告、店名、指示牌......随处也都是识字的课堂。但是大家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每次一定不能给孩子下什么任务, 只能凭着他们的兴趣, 能识几个是几个, 时间长了, 很多字重复出现重复记忆, 潜移默化地就被孩子记住了。

(3) 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在课堂上, 教师先创设实际生活的情境, 然后模拟教学: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 怎样向当时在场的陌生人请教?比如, 怎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怎么才能让别人乐于帮助自己?学会了以后该如何感谢?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孩子进行实实在在、非常真实的口语交际训练, 另一方面又把识字与表达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第10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 以及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 并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成为一种十分有利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举例一二谈谈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识字教学。

一.看画面、赏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再抑扬顿挫、生动形象, 板书再美观, 给学生的视听愉悦局限性也是暂时的、有限的, 有时甚至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烘托场面, 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创设乐学的情景。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 描绘了秋天的田野美丽的景色。在课中可先放一段有关田野景色的片子, 再配以美妙的轻音乐, 将学生引人学习情景中, 让学生通过画面对秋天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 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图上所画的景物, 接着问:“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中的“飘”字怎样写呢?这就很自然地从学文过渡到识字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印象深刻, 教学效果极佳。

二.看动画、教笔画, 正确识字写字

运用多媒体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利用动画教学生字笔画, 分析字型结构, 以及运笔示范等都要比传统的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更直接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这样可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便于学生记忆摹仿掌握。遇上难写难理解的字, 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 化难为易,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字写字。如“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学生不易掌握, 可以制作一个写“鸟”字的动画, 一笔笔写出来, 配以笔画声的音乐, 让学生掌握笔顺, 第四笔比较难写到位, 显示这一笔时, 动画速度放慢, 学生看了之后可以加深记忆, 通过练习能够充分掌握。另外对于一些多笔画的字, 可以让学生跟着动画写字, 先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 再将其组合在一起。还有一些容易写错的字, 可以闪动易出错的笔画或部首, 来加深记忆理解。

三.多形式、巧练习, 巩固识字教学

学生要学会一个汉字, 必须通过反复练习, 及时反馈, 以此来强化记忆。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来反复练习:

1.一字变多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快, 回生也快的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 如出示“青”字分别让学生说出以此字为母体的另外的新生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后, 移出形旁, 从而变成新字, 学生热情高涨, 思绪活跃, 这样的巩固练习, 不但能扩大识字量, 而且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形近字比较

小学生用字分不清语言环境, 不管字义, 只要是形近的字便拿来就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必须通过练来强化记忆, 从而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晴、睛”极易混淆,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先随图出示“晴”字, 让学生知道“日字表示太阳, 有太阳天气就自然晴朗了, 而“睛”字的“目”旁则表示眼睛, 可以通过闪动偏旁来加深记忆和区别。

识字教学中的“导”的妙用 第11篇

关键词:识字;方法;培养;导学

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艺术,而认识汉字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本学期,我对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听评课和学习,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识字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有了一些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要关注汉字的特点

我们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到形声字,字字与生活相联系,与历史的发展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所识汉字的特点以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

如某教师在执教语文版二下《摘星星》一课中对“未”字的学习,就是通过汉字的特点进行导学,师问:“观察未字,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学习,“未”是一个指事字,木指的是树,短横是树枝上长出的嫩嫩的叶子,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让学生再了解“末”和“未”的区别,再回到文中理解认识“未”字,从而达到了音形义科学识字。

再如,我在执教语文版二下《成功的路》时,直接导入课题后,指着“功”问学生怎么记住它?学生回答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的:“工”字加“力”字,因为功夫需要力量,所以要想成功必须用“力”。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如“驹、持、棒、懈、锻“等。这样,由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拓展,让学生们更好地识字。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有象形字、会意字,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每个汉字的不同特点,进行适时的导学,以完成和落实教学目标。

二、导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对“日”字的学习是这样教学的:

师:大家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是太阳。

生:是红日。

师:太阳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呢?请看图下的字。

生:可以用“日”表示。

师:是的,“日”就是太阳。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叫——(生)日出。

师:太阳落下去了,我们就叫——(生)日落。

师:日出的太阳我们平常叫——(生)朝阳。

师:日落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生)晚霞。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日”字,下面请大家跟教师读读我们刚学到的知识。(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读得兴致盎然。)

日、日,红日的日,

日、日,日出的日,

日、日,日落的日。

日出是朝阳,日落是晚霞。

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答着、读着、记着,享受着趣味的识字课堂,教师的“导”不仅仅让孩子识了字、学了词,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导学要关注多种识字的方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是通过对比识字。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学“雁“字的。

师:你知道大雁吗?大雁是一种候鸟,就是秋天往南飞,春天往北飞。“雁”字中的“厂”表示雁在旅途中常夜宿岩崖下,单人旁指大雁在飞行时排成了人字形,雉指鸟。

师:还有一种鸟和大雁的“雁“读音一样,不过样子不一样,叫——燕子(出示图片和词语),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一起认识“燕”,你会怎么记住它?

生:我是这样记住它的:最上面是燕子的头,分开的北是燕子的翅膀,中间的口是燕子的身子,下面的四点是燕子的尾巴。

这样,学生的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了,误读、误写情况大大减少。

其次是引导探究识字。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探究识字。如教学《沙柳斗沙怪》一文中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词语后,再出示“扑、挥、抓、扎、抖”这几个生字。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立刻举手如林,说:这些字都有提手旁,都和“手”有关,还有的说:它们都是动词。我紧接着追问,你还知道这样的字吗?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对自主探究识字的愿望更高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识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技巧,从而更好地体验和创造识字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新知。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巧妙地引导,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第12篇

一、改变课前预习模式,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探求新的知识[1]。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2]是的,有效的预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然而,以往布置学生预习生字,主要是任务式地在课前安排一些圈画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样记住字形等作业,没有明确的要求或方法的指导,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而常被忽视的预习检查和不明确的检查标准,也让学生把预习生字的作业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充分发挥了电子书包的作用,利用生动、有趣的“电子教材”和多功能的“eclass”检测平台,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落实预习要求,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一)巧借“电子教材”,激发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与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相比,安装在学生电子书包的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电子教材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所谓“多媒体电子教材”即和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配套的教材,它包含了几个部分:图文并茂的“课文朗读录音”、内容丰富的“生字学习”、“资源宝库”、“一课一练”及 “知识拓展”。学生只需点击“生字学习”,便可进行字音、结构、部首、字义、笔顺等的学习。生动、形象的“电子教材”让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有效地激活了学生预习生字的兴趣。

(二)明确预习要求,培养识字能力

有效预习既是高效课堂学习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途径。为了确保学生预习的高效性,除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明确生字预习的要求以及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因此,每一次在学习新课前,笔者结合学生及该课生字的特点去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如因人而异,识字量大及识字能力强的学生,笔者让他们在生字的组词、字义及造句方面多下功夫;识字量少或识字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让他们在字音、结构、部首及笔顺方面多下功夫。因材而异,对于不同的课文,要求也不一样。在布置学生预习前,笔者对该课的生字进行分析,哪些生字较难读,哪些生字的结构或部首要注意、哪些字的笔顺容易写错等,然后细化预习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能力便在自主、高效的预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三)更新评价工具,培养预习习惯

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和评价不但能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而且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因此,每一次的预习都会通过录音作业及 “eclass”平台里的讨论区来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如,让学生上交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的录音作业;利用 “eclass”平台的讨论区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哪些生字已掌握了,哪些生字较难记,哪些字义不理解等。笔者再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制定教学目标、内容等。如当学生预习完《画家和牧童》这一课时,对于“批、拱、购、价、浓、涂”这些生字,学生已能掌握,但对于“嵩、惭、愧、翘、蔼”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学生较难掌握,于是,笔者便把对“嵩、惭、愧、翘、蔼”这几个生字作为课堂上识字教学的重点。有了这种新颖的评价工具和检测方法,学生便不再把预习作业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预习习惯也慢慢地养成了。

二、优化识字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识字课堂

传统的识字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于识字量大,教师往往一味地如填鸭般灌输识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过分要求学生遵循统一的教学流程:校正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总结提升;加上单一的识字方法,使得学生识字能力弱,记忆不牢固,课堂实效性不强,更使得一部分学生丧失了识字兴趣。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我们必须借助电子书包对识字环节、识字方法、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识字教学模式。

(一)巧设识字环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因此,改变识字模式最关键的一点,笔者认为还是要把识字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识字教学我主要分为几个环节:汇报——质疑——交流——巩固。汇报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预习展示平台,让学生从字音、字形、结构、笔顺等方面进行汇报;质疑则是利用“eclass”平台展示学生预习时所提出的疑问;交流则是让大家对这些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巩固就是学生完成教师为检测识字掌握情况及帮助巩固新知所设计的练习。由于学生预习充分,所以整个识字过程学生的表现都特别积极,各种精彩的生成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成了他们展示的平台。

(二)创新识字方法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传统的识字课堂,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或请少数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大部分学生因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而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思维的过程。久而久之,识字兴趣难以激发,识字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而电子书包的出现,为识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充裕的预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前就已找到了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上课堂上的汇报环节,更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大部分生字,所以课堂上的识字重点就只剩下那些为数不多又往往是最难识字的生字了。此时,可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作用。根据学生预习时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设计,对于一些象形文字,可出示一些图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识记;对于会意字,可提供图片让学生编故事进行识记;此外,还可通过创设情境、创编谜语、观看动画等方法指导学生识记。集图片、声音、图画、文本、课件、影视等为一体的电子书包,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三)优化识字效果检测方法

识字效果检测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到好处的检测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因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电子书包的功能,对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把纸质作业变成电子作业,学生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在电子书包上完成;把单一、枯燥的题型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各种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由“eclass”平台,学生只要一按提交,便可得知自己的成绩;一按重做,便可重新答题。而教师也可通过“eclass”平台迅速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这种有趣的检测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丰富课后拓展形式,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

“拓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因此,丰富课后拓展形式,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元化的拓展形式

以往的识字拓展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生字的类型、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如学了有关蔬菜名称的生字,便让学生课后去认识更多关于蔬菜名称的生字;学了有关某一偏旁的生字,便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这一偏旁的生字。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拓展渠道受到限制,所以拓展作业常被学生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即使做了效果也不太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充分发挥了电子书包的作用,结合所学生字的类型、特点,将相关的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可借助电子书包通过阅读相关的儿歌、故事进行拓展;可通过观看相关课件、视频等进行拓展;更可借助电子书包上网收集各种所需的资料。多元化的拓展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拓展兴趣,而且学生在每一次的拓展中识字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

(二)个性化的展示平台

电子书包的出现,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的拓展展示平台。学生可借助电子书包上交自己朗读儿歌、故事的录音作业;上交自己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的作业。此外,多功能的“eclass”平台更可查看或点评其他同学的作业。为了获得其他同学的好评,同学们都积极地完成这些作业。这种极具个性化的展示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拓展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上一篇:南岭隧道光面爆破技术下一篇:高校网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