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范文

2024-06-22

红外线照射范文(精选9篇)

红外线照射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产后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阴道分娩, 且符合产后痔疮诊断标准[1]。年龄24~32岁, 平均年龄 (25.9±3.6) 岁;75例初产妇, 27例经产妇, 新生儿体重2700~4100 g, 痔疮直径:34例患者痔疮直径<115 cm, 68例患者痔疮直径>115 cm;患者主要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产史、痔疮大小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马应龙痔疮膏涂抹, 首先应用0.5%碘伏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然后对其涂抹马应龙痔疮膏, 3次/d。观察组患者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 分娩结束后, 立即对患者肛门痔疮位置应用50℃的50%硫酸镁溶液无菌纱布进行覆盖, 15 min后更换1次热硫酸镁纱布, 30 min/次;待产妇返回病房后再次进行热敷;产后2 d对患者会阴肛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在肛门痔疮位置应用50%硫酸镁溶液无菌纱布进行覆盖, 并应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 功率为280 W, 频率为50 Hz, 灯头和肛门之间距离控制为30 cm, 照射30 min/次, 3次/d, 直到患者出院为止。另外, 要注意控制水温, 保护患者隐私。如患者子宫收缩不佳, 则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产后24、48、72 h的痔疮水肿疼痛评分[2]、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率及母乳喂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分值越低, 患者的水肿疼痛症状就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后24、48、72 h的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

2.2 两组患者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率与母乳喂养率对比

观察组产褥期无一例行手术治疗, 46例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率为90.2%;对照组12例行手术治疗, 手术率为23.5%, 36例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率为70.6%。观察组手术治疗率和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81, P<0.05) 。

3 讨论

妊娠期间产妇静脉回流阻力不断增加, 且子宫在不断胀大, 进而给下腔静脉产生压迫, 使大量血液经子宫静脉逐渐注入髂内静脉, 给盆腔静脉回流产生影响, 并使盆腔静脉压逐渐升至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同时给血液正常回流产生影响, 并给髂内静脉瓣膜带来损害, 逐渐降低肛门直肠静脉丛血流速度、扩张静脉迂曲, 最终形成痔疮。在第二产程, 产妇屏气过程中, 腹部压力升高, 使腹肌收缩, 进而给门静脉和下腔静脉正常回流产生影响, 分娩胎儿时, 给肛管、直肠末端以及内外括约肌产生压迫, 使其朝下移动, 使肛管腔逐渐向横向裂隙状演变, 并进一步阻碍淋巴和局部静脉回流, 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大量血液, 最终增加血管内血液量。产妇用力屏气, 压迫胎头, 升高直肠内压力, 给“痔”正常支持结构产生损伤, 最后在妊娠期与分娩期双重作用下导致发生痔疮。

有统计表明, 产妇痔疮发生率约为70%[3]。产后痔疮水肿疼痛, 增加产后出血量, 使产妇活动受限, 给母乳喂养产生影响。对痔疮部位应用热敷联合红外线照射, 能够起到改善血液循环、使痔疮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促进肿胀消退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另外, 运用浓度差能够将痔疮组织内水分完全吸收, 进而缓解或者消除产妇痔疮水肿疼痛。硫酸镁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外敷能够给神经递质的传递产生抑制, 并舒张平滑肌, 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 增强机体白细胞吞噬作用, 并使炎性渗出物快速吸出, 具备较好的止痛、抗感染作用[4]。

实施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 能够使血液循环快速恢复正常, 并使痔疮局部血管出现扩张充血, 有效缓解肿胀, 松弛肌肉, 进而有效改善痔疮水肿导致出现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 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对产后痔疮患者进行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痔疮水肿疼痛症状, 并降低痔疮手术治疗率, 提高母乳喂养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治疗产后痔疮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102例产后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观察组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治疗, 对照组应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痔疮水肿疼痛评分、手术治疗率以及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产后痔疮患者进行护理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 能够有效缩短止痛起效时间, 降低手术率, 并提高母乳喂养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痔疮,红外线照射,硫酸镁,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小华.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用于产后痔疮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 :115.

[2]孙莉娟, 吕连玉.协同护理模式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 (3) :294.

[3]苏淑芬, 王少娜, 杨绮芸.太宁栓联合95%酒精治疗产后痔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0) :25-27.

红外线照射 第2篇

【关键词】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疼痛;肿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9-02

自然分娩时产妇的会阴损伤,包括产时裂伤和会阴侧切。临床上,采用红外线灯竖放照射会阴伤口局部的方法进行治疗”1。

对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一2009年11月份之间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300例,其中100例为会阴侧切者,200例为会阴裂伤的产妇,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了5O例会阴侧切产妇和1(J0例裂伤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以及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統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会阴伤口护理方法

1.2.1 会阴伤口的处理:所有产妇均由专业助产士严格按照《妇产科临床手册》行会阴侧切术对齐缝合和裂伤缝合,应用2=0可吸收爱惜康线分层缝合黏膜层和肌层达到止血、关闭死腔,恢复解剖位置,并用丝线或3=O爱惜康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每天进行严密观察和伤口消毒护理。

1.2.2会阴伤口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每天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洗会阴2次,并口服头孢类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时更换会阴垫,采取健侧卧位,保持伤口局部干燥。照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后24 h后给予红外线灯(功率360 W ,频率50 Hz)竖放于床基上照射会阴,27.~/d,20~30 min/次,产妇平卧,取膀胱截石位,把红外线灯竖放于两腿之间的床基上,距离3O~50 cm,并用前臂内侧测试温度,感温热即为合适距离,上面覆盖被服,

防止热的散失,照射过程中,护士每l5分钟巡视观察产妇1次,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尤其防止烫伤产妇。

1.2.3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的评估标准 :伤口疼痛评估标准:按产妇的主观感觉及疼痛所致被动体位的程度分为I~Ⅳ级进行分度评估。I级:疼痛不明显,坐卧行走均不感伤口疼痛,仅刺激及按压伤口处感轻微疼痛;Ⅱ级:轻度疼痛,卧床及注意力分散时不感伤口疼痛,仅坐及行走时感轻微疼痛; Ⅲ级: 中度疼痛,注意力分散不能影响主观感觉,坐卧及行走均感伤口疼痛,但可以忍受;Ⅳ级:重度疼痛,影响休息及睡眠。伤口肿胀评估标准:与会阴健侧皮肤相对照,用肉眼目测及软尺测量的方法,测量伤口处皮肤肿胀的高度及肿胀范围。1度:肿胀不明显,肉眼外观,会阴伤口处无明显增高及肿胀现象;2度:轻度肿胀,

用软尺测量切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1 cm以内,肿胀范围在切口四围2 cm以内;3度:中度肿胀,伤口皮肤高于健侧皮肤1 cm以上,2 cm以内,肿胀范围在切口四周2 cm以上,3 cm以内;4度:重度肿胀,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2 cm以上,肿胀范围在

切口周围3 cm以上。分别于产后第2天、第3天,观察2组产妇会阴肿胀及疼痛情况,比较其差异。

2结果

两组产妇伤口疼痛及肿胀情况的对比分别见表1、2。结果显示:红外线照灯后的产妇伤口疼痛明显比对照组缓解,而会阴肿胀也明显较对照组减轻。

表1两组产妇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例)

产妇出院拆线时,照灯组舒适感比对照组强,伤侧皮肤颜色与健侧皮肤对比无异常,而且产妇无出现烫伤现象,这与采取红外线灯竖放大有关联,但对照组产妇大多仍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但出院时两组产妇伤口均为甲级愈合。

3 讨论

自然分娩时产妇的会阴损伤,包括产时裂伤和会阴侧切,临床上,很多产妇因会阴部损伤导致疼痛及局部肿胀影响了产后机体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所以为促进会阴侧切与会阴裂伤的产妇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的吸收与切口愈合,采用红外线灯竖放照射会阴伤口局部,增加产妇的舒适感,减少伤口疼痛和肿胀,防止产妇的烫伤,产妇均反馈感到满意,这样有利于产褥期的休息、活动和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3]。故可见,对产后产妇伤口进行积极干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产妇的痛苦,促进母婴健康,而使用红外线灯操作简单,一些有需要的产妇可出院后继续照射,促进舒适,增强对产后恢复的自信,使身心愉悦,能构建更和谐的人文关系。

参考文献

红外线照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0例, 男37例, 女23例;年龄32岁~73岁, 平均57岁;60例均为化疗性静脉炎。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对静脉炎进行分级[2]:观察组Ⅰ级静脉炎9例, Ⅱ级静脉炎10例, Ⅲ级静脉炎11例;对照组Ⅰ级静脉炎10例, Ⅱ级静脉炎8例, Ⅲ级静脉炎12例。

1.2 方法

观察组先用生理盐水擦拭静脉炎处待干, 将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炎走向进行无张力粘贴, 覆盖范围应超过局部红肿部位4 cm, 4 d更换1次;每日给予静脉炎部位红外线照射2次, 每次20 min。对照组常规给予50%硫酸镁纱布湿敷静脉炎处, 上覆盖保鲜膜。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对静脉炎进行分级[2]。①疗效评价:无临床症状为显效;静脉炎转为Ⅰ级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②治疗时间:发生静脉炎至显效或有效的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时间为4.04 d±0.35 d, 短于对照组 (5.86 d±0.37 d)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11.84) 。

3 讨论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 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 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使血管内细胞坏死。由于大剂量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 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 直至损伤血管内膜, 而发生静脉炎[3], 同时高浓度药物所致局部高渗透压, 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 再加上静脉穿刺进针不当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等对血管的化学刺激, 可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疼痛、血管变硬, 甚至机化阻塞, 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即化疗性静脉炎。

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的作用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组成, 可吸收少到中量渗液, 清创作用[4]。具有消除红肿: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 毛细血管生长快, 改善局部微循环, 是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加快吸收渗出液;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物质的代谢和吸收;防止坏死: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5]。

红外线治疗静脉炎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 组织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物质代谢增强, 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炎症的消散[6,7,8];红外线还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倪淑红, 柳国红, 何红霞.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03, 2 (5) :311.

[2]陈伟菊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 (专科篇) [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144.

[3]董霞, 林静, 饶本强.新鲜芦荟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80例疗效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1) :13.

[4]王震云.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87.

[5]陈颖君, 邓小岗, 陶立芳, 等.增强型透明贴防治PICC置管术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5, 19 (9) :1850-1851.

[6]王晋霞.化疗病人血栓栓塞性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2) :127.

[7]张杏兰, 麦苗青, 李桂容, 等.地塞米松预防多帕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2) :8-9.

红外线照射 第4篇

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半导体,其性质表现就如同没有带隙,这意味着石墨烯无法作为控制电流的“开关”。而打开或关闭电流形成了计算机中1和0的编码信息,这种“开关”功能对转换器、晶体管等电子设备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没有带隙,阻碍了石墨烯这种神奇材料的广泛应用。”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物理学家路易斯•福•托里斯说。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一问题,解释了激光场和石墨烯中电子相互作用的方式。根据他们的预测,用中红外激光照射石墨烯材料,能在它的电子结构中产生可观察到的带隙。進一步,还可以通过控制激光的极性对带隙进行调节。

福•托里斯解释说,关键是怎样通过石墨烯和激光场的相互作用,让极化的光在石墨烯上“打开”带隙。例如,让电子从左到右进入被激光场照亮的区域,就会和激光相互作用,吸收或发射光子。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电子被反射或发生反向散射,如同撞到一堵“墙”上,这堵“墙”就是带隙。它与通常的带隙不同,是一种由激光产生的动态带隙。

该研究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福•托里斯说:“石墨烯的特殊电子结构与激光相互作用,有助于诱导产生某些奇异态物质,如拓扑绝缘体(一种内部绝缘但表面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而从应用角度看,这种技术能带来更多的光电设备新品种,将光转换为电信号。”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精细的参数调整,如激光频率、放大等,下一步就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该理论。

红外线照射 第5篇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硫酸镁,产后痔疮

痔疮为直肠下端肛管及肛门边缘的静脉丛发生曲张现象而产生的一种质软静脉团块, 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女性妊娠后子宫明显扩大, 对直肠静脉形成直接压迫作用, 由此静脉回流受到不良影响, 导致产后极易出现痔疮症状。而且产妇产后极易出现外阴水肿症状, 有的还有侧切创面往往导致产妇出现严重痛苦及不适感, 因此改善产后痔疮水肿症状, 对降低疼痛, 加快产妇康复效果, 具有重要临床作用[1]。本文选取产后痔疮患者76例, 分析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产后痔疮患者7 6例, 按照奇偶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 8例。研究组年龄24~35岁, 平均年龄 (30.2±0.9) 岁, 分娩孕周39~41周;对照组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 (29.6±0.8) 岁, 分娩孕周39~41周。对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外涂马应龙痔疮膏回纳痔护理, 在产妇肛门痔疮位置涂上马应龙痔疮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热敷进行护理, 在患者产后第1天, 分娩完成时, 于产房内, 50%硫酸镁溶液加热为40~50℃以无菌纱布覆至肛门痔疮位置, 持续15 min更换1次热硫酸镁纱布, 30 min/次。产妇回归病房后依据同样方法在上下午各进行1次热敷。产后第2天对产妇会阴肛门实施常规消毒处理, 然后以浸50%硫酸镁溶液无菌纱布覆盖到肛门痔疮位置, 应用280 W红外线灯, 且灯头置于与肛门距离30 cm位置, 每次照射持续0.5 h, 3次/d, 一直到患者出院结束。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过程中, 需进行防寒保暖护理, 且注意对患者隐私予以良好保护, 保持合理水温, 防止患者被烫伤, 整个护理中应动作轻柔, 避免出现不必要损伤, 观察产妇子宫收缩, 当子宫未理想收缩时, 应采取合理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措施, 指导患者正确缩肛运动, 增强患者依从性, 促进患者健康恢复速度。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4 h、48 h、72 h痔疮水肿评分, 是否进行痔疮手术治疗, 母乳喂养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取SPSS 17.0软件予以统计发现,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后24、48、72 h痔疮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研究组无患者需应用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 母乳喂养36例 (94.74%) ;对照组中3例患者需采用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 母乳喂养30例 (78.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研究组对比, #P<0.05

3 讨论

产妇在妊娠后体内子宫明显增大, 腹压因此而出现明显提高现象, 由此静脉受压出现回流受阻情况, 痔静脉得到明显扩张造成持续性瘀血从而引发痔疮症状的出现[2]。产妇整个妊娠过程往往使得子宫扩大导致肠道遭受压迫, 活动能力明显减弱, 肠蠕动功能明显下降, 使得粪便停留在肠道中持续时间延长。饮食过于精细, 排便无法保持规律性等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症状。当出现便秘症状时排便往往较为困难, 蹲厕时间明显增加, 极易导致痔疮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子宫明显增加收缩力, 屏气用力导致腹压出现极快提高现象, 使得痔核出现脱出现象从而发生嵌顿症状。完成分娩观察产妇肛门存在组织遭受损伤情况, 患者肛门明显存在外翻水肿情况, 由此造成显著疼痛症状, 大便无规律, 促使便秘症状出现。便秘对肛门产生不良刺激性, 引发痔疮, 造成痔核脱出, 使得痔疮症状更为严重[3]。

疼痛属于痔疮出现后的一种主要并发症, 在产后出现症状, 尤其痔疮水肿症状严重, 直径过大, 导致产妇痛苦及不适感更为严重, 有的患者所出现疼痛程度明显重于因会阴切口而产生的疼痛程度。目前疼痛属于第五大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对疼痛合理管理具有越来越明显作用, 合理护理对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解决因痔疮肿痛而导致的产妇行动不便、排尿困难及子宫复旧等不良反应。所以, 产后痔疮患者应合理安排饮食, 予以合理排便、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产后痔疮产妇康复情况[4]。

经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组患者产后24 h、48 h、72 h痔疮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疼痛明显缓解,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均未实施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 母乳喂养94.74%;对照组3例实施产褥期痔疮手术治疗, 母乳喂养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总之, 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用于产后痔疮患者护理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彦妍.95%乙醇与50%硫酸镁湿敷用于产后痔疮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2 (10) :906.

[2]黄凤.孕产妇痔疮患者的诊治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8) :2102.

[3]陈春新.高渗硫酸镁联合红外线治疗产后痔疮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2, 24 (4) :118-119.

[4]刘海英, 魏红艳, 王培英, 等.手法回纳用于产后痔疮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01, 31 (2) :1171.

红外线照射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5月产科住院部经阴道生产的产妇46名, 均为会阴侧切, 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23名, 年龄18~41岁, 平均年龄为36.5岁。两组产妇的年龄、营养状况、缝合方法、会阴情况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试验方法[3]

本次试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后用常规1/20的碘伏液冲洗会阴, 2次/d。侧切缝合24 h后, 进行切口的局部红外线照射, 距离38 cm, 热量中等。照射治疗时间每次25 min, 1次/d, 4 d一个疗程。试验组产妇另用会阴冷敷垫冷敷会阴, 3 h一次, 3次/d, 一次冷敷时间为半小时, 冷敷垫冷感消退后用卫生护垫保持会阴部的洁净。本次试验的周期为1 d。

1.3 操作方法

1.3.1 会阴冷敷垫的使用

首先确定冷敷袋液体内容物的位置, 再捏破内袋, 从正面敲击直至内袋破碎。抖动内袋并让内袋内容物相互混合。最后去掉塑料外包装, 使用冷敷垫敷于产妇会阴部位, 并去掉背胶纸粘于产妇的内裤上。

1.3.2 红外线的照射方法

护理人员用1/20的碘伏液冲洗会阴, 将红外线灯置于产妇会阴部的斜上方, 红外线灯为250瓦灯泡, 灯距为38 cm左右, 以中温热为主, 25 min照射一次, 3次/d, 4 d一个疗程。

2 结果

2.1 切口疼痛程度[5]

为方便比较, 本次试验将产妇会阴侧切后伤口的疼痛状况按程度可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无疼痛:不触碰或不想起就会完全忘记伤口疼痛感。轻度疼痛:伤口的疼痛感可以忍受, 正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 中度疼痛: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正常活动部分受限制。重度疼痛:疼痛感强烈, 几乎不能自理。

2.2 切口愈合情况

本课题将产妇会阴侧切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分3个周期进行观察比较:Ⅰ、Ⅱ、Ⅲ期。将切口的恢复情况分3个等次:甲、乙、丙级。甲级:拆线后切口表面恢复良好, 无肿块和明显硬块, 无渗透物。乙级:拆线后局部红肿, 少量渗透物, 触碰切口会感觉到硬块。丙级:拆线后切口化脓、裂开, 切口周围密集化脓物。

2.3一周后, 35名试验组产妇与10名对照组产妇的切口愈合、疼痛状况、硬结状况等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2, 产妇数45人与基本资料中的46人不相符。

3 讨论

通过试验各项数据比较, 1周后, 两组的恢复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试验组35例产妇在会阴侧切后应用冷敷垫联合红外线照射的干预方法后, 其切口的红肿情况、硬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这与本课题的结论相符。由表2可知:两组产妇Ⅰ、Ⅱ、Ⅲ期中, 试验组35例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产妇有33例的切口处于无疼痛和轻度疼痛状态。 (试验组的产妇有几例产妇处于疼痛和轻度疼痛状态, 对照组10例产妇有3例处于轻度疼痛状态) , 这说明会阴侧切后应用冷敷垫联合红外线照射的干预方法后能有效减轻疼痛感。

近年来[6], 由于孕妇营养过剩致胎儿过大及病理产科, 产妇除剖产率高外, 阴道分娩的产妇为了缩短第二产程, 加速分娩以及防止自然分娩和手术产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为避免会阴撕裂伤, 减轻在产妇产程中及产后创口的痛苦, 减少产后出血和利于产后康复, 正确处理产程,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预防产程延长、伤口感染, 减少肿胀和疼痛, 及时行会阴后-侧切开。会阴切口早期应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局部降温, 使局部组织血管收缩, 组织代谢降低, 抑制血管的炎性渗出和出血, 降低末梢神经的敏感性, 达到消肿和镇痛的作用。国内有许多学者对会阴侧切伤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后24 h后, 如林金花等采用产后24 h后用50%硫酸镁热湿敷联合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口的方法。还有用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配合远红外线照射预防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但会阴侧切口24 h内出现的肿胀、疼痛等仍缺乏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一次性冷敷贴对会阴侧切伤口缝合后24 h内给予冷敷, 24 h后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该方法可有效地减轻产妇会阴伤口的疼痛、肿胀及预防伤口渗血的作用。应用冷敷垫对会阴侧切的伤口进行干预。其原理为早期应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可刺激局部降温, 经内容物产生制冷效应, 使局部组织血管收缩, 组织代谢降低, 抑制血管的炎性渗出和出血, 降低末梢神经的敏感性达到消肿和镇痛的作用。

而红外线理疗对组织可产生热作用, 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起到消炎和促进再生作用。有效减轻产妇会阴疼痛、肿胀、渗血等, 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后会阴侧切口缝合后5 min内及产后24 h内冰敷会阴, 24h后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两者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产妇会阴疼痛、肿胀, 止血。

会阴侧切患者使用冷敷垫可以缓解疼痛、降低感染、较少会阴伴随症状。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红外线照射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应用冷敷垫联合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伤口的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葛静.碘伏消毒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会阴侧切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优生优育, 2009, 5 (4) :34-36.

[2]张云峰, 汪克林, 李小杏, 等.新鲜血浆、庆大霉素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重度压疮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3 (6) :11-13.

[3]颜白丽, 汤春球, 许建华.生物流体敷料膜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2 (36) :67.

[4]杨凤霞, 任素芹, 吴凤英.芦荟胶外涂与红外线照射治疗化疗性局部疼痛30例疗效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6, 5 (6) :23-25.

[5]陈慈玉, 吴妙莉, 黄勤兰, 等.水胶体敷料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 2010, 3 (21) :54-56.

红外线照射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就诊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腕痛病人, 其中男43例, 女57例;年龄36岁~79岁 (48.83岁±13.60岁)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年龄及病情等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和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2]。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均给予了制酸药物口服, 如法莫替丁20mg, 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病人再增加如下治疗方法:先取生姜一块, 把生姜切成厚约0.3cm姜片, 长3cm~4cm, 然后在生姜中间用针穿刺数孔, 在施灸时, 选准俞穴, 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 再点燃。等到病人稍微感到局部灼痛感时, 可稍微提起姜片, 每次灸5壮~10壮, 以皮肤潮红为宜。通常取用:中脘、下脘、气海、神阙等穴, 施灸过程中注意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与损坏衣物;在病人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的时候, 不宜立即为病人进行施灸;在施灸完毕, 使用CQ-23特定的电磁波治疗器, 其为2μm~25μm的远红外线, 将红外线照灯放置在床旁, 先将病人要照射的皮肤裸露, 然后对准腹部神阙穴调整所需辐射灯头至适当位置, 要求与皮肤的距离为30cm~50cm, 照射20min~30min, 每天2次,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皮肤局部的颜色和温度, 随时倾听病人主诉, 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 并要防止皮肤灼伤, 在治疗结束后要让病人休息约15min后才能离开床位进行活动, 以防止感冒发生;冬天时应把病房的门窗关闭, 做好充足的保暖工作, 避免病人着凉;夏天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两组病人从入院后即开始实行相应治疗措施。一般1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以后分别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总有效=治愈+好转。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1) 治愈:病人胃痛消失, 伴随的症状缓解; (2) 好转:病人的胃痛减轻, 伴随的症状部分缓解; (3) 无效:病人胃痛不减轻, 伴随的症状不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结果均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4.381, P<0.05。

3 讨论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现时临床上常见疾病、多发疾病, 其基本的病机是病人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 寒邪客胃, 胃失温养, 不通则痛, 病人经常因为劳累、久病、肾阳不足等而引起[2,3]。由于现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在饮食习惯、结构发生了改变, 例如好冷饮、冰冻食品等, 这样的习惯很容易导致出现脾胃虚寒, 在治疗上应该注意温中健脾、温肾散寒。国内外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经验有许多的报道。陈闽等[4]的研究发现艾灸可通过增加体内血流中铜锌的含量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陈永昌等[5]还发现艾灸可使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 而前列腺素具有防止或减轻有害物质对消化道黏膜损伤和致死作用的能力, 对胃黏膜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艾灸同时还可以使胃窦黏膜内咖啡样免疫反应细胞显著增多, 细胞数的增多意味着内源性的阿片增加, 而内源性的阿片增加可以使胃黏膜血流发生增加改变, 从而增强了胃黏膜抵抗有害因素作用的能力。姜灸配合红外线治疗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具有疗效独特、简单易学、舒适无痛等优点。生姜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灸法可以激发经络之气, 温经散寒、升阳固脱。现代的研究表明了灸法可以调整人体脏腑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达到了防病治病的目的[6]。本课题将选取神阙、中脘作为所灸的穴位, 神阙穴通过在经络系统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种机能的整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脘穴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督四条经脉的汇集穴位, 称为胃的灵魂枢穴, 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作用。其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尤其适宜用于治疗胃脾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引致病症选用的不同的穴位, 其还具有健运脾胃、温肾壮阳、散寒化痰等功效。研究表明, 隔姜灸配合红外线可以渗透到人体皮肤的表层、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系统, 并被人体组织所吸收, 起到治疗作用[7]。隔姜灸可以调理人体的胃肠系统,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3,8,9]。

本研究结果表明, 隔姜灸配合红外线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能更有效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 , 显示出隔姜灸配合红外线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而且治疗费用低、简单易行。

摘要:[目的]探讨隔姜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口服制酸药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姜灸配合红外线治疗, 取神阙、中脘等穴,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 好转11例, 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8例, 有效23例, 无效9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隔姜灸配合红外线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制酸药治疗。

关键词:胃脘痛,隔姜灸,红外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

[2]陈贵廷, 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253.

[3]尹从友, 姜容凤.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外阴水肿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 2006, 12 (11) :1035-1036.

[4]陈闽, 程霓, 陈演江, 等.艾灸对大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及与血清铜锌含量的关系[J].针刺研究, 1995, 20 (2) :45-47.

[5]陈永昌, 汪凤维, 陈演江, 等.艾灸对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初探[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8 (4) :234-235.

[6]张淑萍.胃脘痛的辨证施护[J].全科护理, 2012, 11 (1A) :25-26.

[7]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82.

[8]胥志斌, 吴娟, 谢英.隔姜灸对豚草花粉过敏性鼻炎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09, 31 (1) :9-20.

红外线照射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平湖市乍浦镇医院收治的产后痔疮患者4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4例。患者年龄25~35岁, 平均 (30.5±5.2) 岁;孕周39~4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部擦拭马应龙痔疮膏护理, 观察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护理。观察组患者于产后第1天开始护理, 在产房内对产妇痔疮处进行加热, 温度40~50℃, 并用50%硫酸镁溶液浸泡无菌纱布, 将其覆盖于痔疮处15min后进行更换, 后每30min更换1次, 产妇回到病房后依照上述方法进行热敷, 上下午各1次。产后第2天开始进行常规会阴肛门消毒, 后用50%硫酸镁溶液浸泡无菌纱布, 将其放置在痔疮处, 采用280W红外线灯置于远离肛门30cm处, 1次/0.5h, 3次/d, 同时控制水温, 注意患者防寒保暖, 加强隐私保护。护理时应动作轻柔, 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当患者子宫收缩不佳时应开展心理护理, 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依从性, 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痔疮水肿疼痛评分、产褥期痔疮手术与母乳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痔疮水肿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24h、48h、72h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产褥期痔疮手术与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患者未行手术, 母乳喂养23例 (95.8%) ;对照组患者行手术4例 (16.7%) , 母乳喂养19例 (79.2%) 。观察组患者手术率低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妊娠时子宫不断胀大, 静脉回流阻力增加, 下腔静脉压迫增强, 血液从子宫静脉源源不断地注入髂内静脉, 对盆腔静脉回流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盆腔静脉压升高, 当达到10mm Hg (1mm Hg=0.133k Pa) 时出现血流阻碍。髂内静脉瓣膜受损时肛门直肠静脉丛的血流迅速下降, 静脉迂曲扩张加快而产生痔疮[1]。产妇在第二产程屏气时, 腹肌收缩加强, 导致腹腔压力上升, 对下腔静脉及门静脉产生不利影响。胎儿分娩时直肠末端和肛管受到压迫, 内外括约肌被迫下移, 肛管腔变成横向裂隙状, 导致淋巴和局部静脉受阻,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大量血液淤积, 血管内血液量增加。产妇屏气用力时由于胎头压迫导致直肠内压力升高, 组织正常支持结构损坏, 最终发生痔疮水肿。红外线是治疗中常用的电磁波, 对照射组织有热作用, 可增加组织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具有抗感染及促进再生作用。痔疮湿热敷与红外线照射联合可使痔疮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改善血液循环, 使肌肉松弛, 加快肿胀消退, 同时利用浓度差吸收痔疮组织中的水分, 从而减轻或消除产妇痔疮水肿疼痛[2]。镁是钙离子拮抗剂, 外敷可抑制神经递质传递, 使平滑肌舒张, 局部血液循环加快, 改善微循环, 提高机体白细胞吞噬作用并快速吸收炎性渗出物, 实现抗感染、止痛作用。产后痔疮发病率较高, 需要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产妇产后由于子宫胀大导致子宫回缩到脐以下, 子宫静脉血液回流量下降, 腹内压降低, 可缓解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 痔静脉血流量恢复产前正常水平, 痔高压症状得到缓解[3]。产后支持结构存在不稳定性变化, 因此分娩后是开展痔疮治疗的最佳机会。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是由于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可吸收水分子, 在浓度差作用下吸收组织中的水分, 而钙离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相似, 可与肾血管平滑肌结合, 镁离子竞争性抑制钙离子后减少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可改善血液循环[4,5]。同时缩肛动作和手法可有效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逐步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 减轻肛门局部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24h、48h、72h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手术率低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可有效消除产后痔疮水肿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消除产后痔疮水肿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平湖市乍浦镇医院收治的产后痔疮患者4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采用外部擦拭马应龙痔疮膏护理, 观察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痔疮水肿疼痛评分、产褥期痔疮手术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48h、72h痔疮水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率低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可有效消除产后痔疮水肿疼痛。

关键词:肛门疾病,痔,红外线照射,硫酸镁,产妇,护理

参考文献

[1] 卢彦妍.95%乙醇与50%硫酸镁湿敷用于产后痔疮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2 (10) :906.

[2] 黄凤.孕产妇痔疮患者的诊治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8) :2102.

[3] 曹阳.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300例重度痔病[J].广东医学, 2012, 33 (11) :1616.

[4] 刘玉英, 王俊秀.产后访视护理1392例产妇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9) :4145-4146.

红外线照射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深圳市第三中医院和松岗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的120例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共计120例,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的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2]。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1岁,平均(23.1±2.6)岁。其中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23例,月经先期9例,月经后期14例,月经先后不定期9例。观察组6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2岁,平均(22.9±2.5)岁。其中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25例,月经先期13例,月经后期16例,月经先后不定期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方法经前3天开始口服维生素B6片4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6天,行经时加用布洛芬分散片0.2g每日三次,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穴位贴敷中药本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组成为:天南星、三棱、饿术、冰片、当归、熟地、延胡索、香附、乌药等各30g研成粉末,加上甘油调配成膏剂。然后去任脉的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上进行帖敷,大小为1.5cm×1.5cm,厚度为2mm,用胶布固定,在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帖敷,每次6-8h,以患者痛经症状缓解后停止使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红外线照射治疗:本研究采用的是吉林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外线照射仪,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小腹部位,在保暖的情况下用红外线灯距离皮肤30~40cm距离进行照射,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功率调为强档,半小时一次,每日2次,疗程为3~7日。

1.3 疗程标准

参考有关的文献[3]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效果评定。痊愈:腹痛及其症状消失3个月以上,疼痛程度为0;显效:腹痛以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程度3分以下;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疼痛程度在6分以下;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疼痛程度7分以上。另外对患者的疼痛积分和症状改变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i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分析

从以下的表格中可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治愈率为69.2%,疼痛积分为(11.42±3.71)分;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治愈率为34.5%,疼痛积分为(16.56±5.45)分。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 两组治疗后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从以下的表格中可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块、周期异常、乳房胀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腰骶酸痛等伴随症状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痛经指的是在经前或经后出现的下腹部的痉挛性疼痛,小腹下坠感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的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90%以上,西医认为是由于子宫肌的反应性增高,继发缺血引起疼痛。而中医认为其发作是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等有关,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主要的病因是血瘀。所以在治疗上要活血化瘀止痛治疗[5]。

在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中药采用南星等药物,因为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消肿止痛之功;三棱、莪术均味苦、辛,性温,功专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冰片味苦、辛,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是一种有效的透皮促进剂,对皮质激素、去角质剂、抗增生药等多种皮肤外用药都有促透作用。加上当归、乌药等共奏行气活血,温化寒湿,调经止痛效果。而穴位采用关元等是由于关元是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止痛。且从现代的药理角度分析,采用贴敷方法一方面可避免药物被肝脏内的消化酶吸收,分解破坏部分药物成分,另外一方面降低了对胃肠道的刺激,患者可长期治疗[6]。

另外,本次研究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红外线照射的优点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且穿透力强,频率高,波长,能增加对肌肉的应激、收缩力,加快血液循环,且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胃肠平滑肌的收缩,最重要的一点是红外线照射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能在深部组织中准确聚焦定位,不受环境的干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患者的依从性会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疼痛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第三中医院和松岗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的120例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这120例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维生素和止痛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治愈率为69.2%,疼痛积分为(11.42±3.71)分;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治愈率为34.5%,疼痛积分为(16.56±5.45)分。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在血块、周期异常、乳房胀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腰骶酸痛等伴随症状方面两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红外线照射,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陈丽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摘,2012,9(7):2234-2235.

[2]张洁,吴强,林栋,等.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6,26(1):368-370.

[3]王鑫,王红,李雪华,等.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辨证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612-613.

[4]陈清华.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4)34-36.

[5]樊瑾,杨薇,杨琴华.化瘀止痛汤加神阙温灸贴治疗原发性痛经41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0):78-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红外线照射】相关文章:

红外线辐射05-09

红外线成像05-11

红外线防治05-27

红外线治疗07-28

红外线综合信息管理论文04-22

基于单片机红外线计数09-09

红外线节能灶控制成本节能环保08-19

红外控制05-08

红外温度06-08

反射红外06-23

上一篇:职业印象下一篇:全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