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化范文

2024-07-07

美术专业化范文(精选12篇)

美术专业化 第1篇

一、完善知识理论结构

完善的知识理论结构, 是美术教师立足于教学工作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活到老, 学到老”的学习意识。目前, 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进修等长期学习的专业发展方式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从客观上要求教师接受终身教育, 这也是美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教师以此方式发展自身专业, 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自学与继续教育。自学这种方式, 主要是指美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的研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积极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与教育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时间上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利用点点滴滴的工作与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积少成多, 循序渐进;在学习内容上具备选择性和针对性, 教师可依据自身的特点及知识储备情况, 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欠缺的或急需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但此种方式也存在这一定的弊端。首先, 其缺乏系统性, 致使教师的知识理论体系不完整;其次, 学习时间缺乏保证, 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效果欠理想。但是, 教师可以以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弥补自学方式的不足。继续教育是指教师利用假期进修或脱产进修, 包括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及岗位培训等形式。具有知识理论学习系统化、完整化, 时间保障充分, 效率高, 学习效果显著等特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学与继续教育的不同特点, 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 不断学习, 完善理论体系, 加强知识储备, 提高专业素养, 为自身确定良好的专业发展道路。

二、注重教学反思

目前, 美术教学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专业教学水平与新课程要求相去甚远。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并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审视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使教学方法不断的趋于专业化、合理化, 真正做到循序善诱、因材施教, 以提升教学能力。因此, 注重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寻求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美术教师应当针对专题教学进行反思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 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而专题教学反思正是为围绕这一教育教学目标来展开的。要求对美术课程中的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多层面、多方位思考, 具有取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对于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也较为深入。美术专题教学反思所涉及的范围较广, 既可以是针对美术教学系统中的众多教学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是针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或是对美术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设置进行思考。使美术教学符合现阶段新课改革教学要求和规范, 并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改善教学效果。

(二) 整体教学反思

这是要求美术教师不要把精力放在教学的某一具体要素或问题上, 而是从整体把握美术教学活动, 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突出问题, 寻求改善和解决其中问题的途径。整体反思是一个长期的思考过程, 每一堂课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状态, 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进行分析和思考, 促进教学整体改进。同时, 亦能促使美术教师较为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 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三、重视教学研究与评价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教学研究是由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实践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美术教师应深入教学实践, 开展教学研究, 使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兴趣、动机得到满足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深度, 实现专业化教学。因此, 教师在美术教学研究时就应当开发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教学渠道,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以能够与实践结合为标准。鉴于此,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发展评价所针对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 将教学的所有经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按性质分阶段地进行评价, 继而综合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促进专业发展。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自身不同阶段的认知与定位;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态度;对工作的优点和缺点的客观分析;专业化发展定位。这四方面的评价是美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只有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自身的实际经历和能力发展历程结合起来, 才能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

四、强化创新与交流

美术教师需要寻求基本专业能力与专业教学能力之外的更具创新意识的改革发展策略, 才能够实现专业水平的稳定发展与全面提升。首先, 应当具有教学创新意识, 跳出课本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限定, 建立起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 以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 实现在美术教学方面的专业发展。美术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快速发展, 就应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 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研究对策并加以实践, 从中逐步了解教学规律, 总结教学经验, 在实践与思索中完善自我,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 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 强化美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是一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中的重要环节。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有着独到看法, 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动向, 而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则有着非常强烈的突破创新意识, 采取“新老结合”, 能够在共同参与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到对方专业教学的优势与长处, 实现双方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从而使专业教学水平得到共同的发展。同时, 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教师之间组建交流平台, 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以求取长补短, 得以专业发展。

五、结语

美术教师需要从完善知识理论结构、注重教学反思、重视教学研究与评价、强化创新与交流等多方面入手, 多元路径并举, 以实现其专业化发展。同时, 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目标与要求,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计划,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育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业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 而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途径更是成为了关注焦点, 这也关系到美术课程改革的成败。笔者针对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能为美术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寻求行之有效的多元路径。

关键词: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元路径

参考文献

[1]宋亚光.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叶东升.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 2014 (11) .

[3]徐兴民.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9) .

美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近年来,由于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但纵观历史,中国的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笔者从一个浅显的层面,分析了一下现代景观设计继承中国园林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园林继承

【正文】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造园艺术就已经开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庭院建筑,点景与园名,还常借用古典汉语;我国园林艺术不仅在亚洲影响日本等国家,并且还传播到欧洲。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的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颇感兴趣;到十八世纪,英国仿东方风景园林达到全盛时期;不久法国又受到影响,出现了中国式景园。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并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有增无减。这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其建筑物仍作园林之主,石木次之;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故能远播海外,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

继承“中国园林”并不是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在古代只是供少数人观赏,为封建帝王、贵族官僚和士大夫们服务的。它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

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的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曾风靡一时,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诚然,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但是,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由于景观建设的年限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强占着城市的一席之地。

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由西方园林风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大中型园林一般都由几个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而且设计

者也会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行进中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

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设计足够的硬地和停车场,铺上草皮„„,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结局,设计者和主人皆大欢喜,硬说这就是“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

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景观设计师不能再继续这样的破坏,而是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在环太湖十八弯景的设计中,设计者对每一个山坡都进行了土质和地形的分

析,拿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就非常的成功。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

其实这倒也不是西方园林风带来的弊端,因为在其本土,它的设计也有着自己的精神灵魂。问题是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当然,追求形式美也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但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象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景观设计师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作品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中职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的探析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师 专业化 成长路径

目前,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乏力,自我认同较低、知识结构陈旧、教书育人热情不强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经过探索,笔者以为,中职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可从四个方面需求突破。

一、谨守信念的职业认同

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较差,音乐、美术、体育等实践技能课的基础也普遍较差。很多学生几乎不能适应当前中职的美术教学要求,还有很多根本对学习美术就不感兴趣,甚至对美术老师也缺乏必要的尊重。这些因素均导致美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我评价过低,职业成就感严重不足,甚至对自己的职业认同也产生了动摇和怀疑。这些负面因素的叠加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都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其实,职业学校的教师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工作单位可以选择,但学生不能选择;既然他们是学生,就有义务去积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中职美术教师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越走越宽,就要谨守从教信念,勇于直面现实,降低定位期待,调整教学策略,化解负面情绪,积极应对挑战。比如,笔者在授课时发现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很浓的情况,就可以调整授课策略,少讲甚至不讲教材中的理论课,而是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先让美术“好玩”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工、陶艺、泥塑、折纸等动手较多的课程都是授课优先选择的内容。慢慢地,笔者就会发现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在增强,对老师的正面评价在增多。如此一来,教师的从教信心自然也会增强。

二、趋于完善的知识结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该不断完善,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随着课程的发展而不断趋于完善的。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终身的学习来追求终身的发展。

一位大学毕业生仅凭借大学学习期间积累的专业基础是远远不能胜任教师这项工作的。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美术老师,还应该在具备较扎实的绘画功底的基础上,对美术学科各门类(比如美术设计基础、商业美术、装饰美工、电脑辅助设计)的特点、手段和设计应用的方法、理念有较为深刻的洞察。另外,中职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品位的设计创意能力和较高水准的审美能力。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与课程理论等知识有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合格的中职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课程设计、制定授课计划、设计教案、教学准备、实施教学、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职业道德等 8 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三、服务就业的跟进意识

目前,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技能转向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如何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也是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某些受就业市场趋向影响较大的专业里,老师更应该根据就业的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完善知识、提高技能来引领学生不断学习充电,以实现他们更好、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就业市场对这类人才需求很旺。而我国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整体显得相对落后,无论是相应教材,还是教师的教育理论和能力,抑或教学专业实践都未能跟上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对科任老师而言,这种教学就业的脱节是挑战,也是机会,关键就看老师有没有服务就业的跟进意识。

四、勤学善思的提升精神

中职美术教师除了美术专业的特点外,其本质是一名教育工作从业者;而教育从业者的天然属性也就决定了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要随时保持勤学善思的提升精神。所有教师都要具备这种理念和精神,否则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就会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了。比如,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原有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变化。比如,在中职学校里,道德品质的塑造比文化知识的习得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停充电,不仅要继续完善自己专业的知识结构,也要读一些涵养性情,提升内涵的书,以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新的知识浪潮面前能掌握主动,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李婷花.关于中职美术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0).

[2]卢建平,寇焱,李祚如.关于构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思考[J].职业论坛,2010(9).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 第4篇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发展的现状

为了更全面的对中小学教师美术教学的发展情形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研究美术教师在专业化成长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 并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面, 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学生并没有反对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 但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中良好的表现没有及时给予鼓励,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建议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 应该利用更完善的评价体系。

2. 信息技术的引入

在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 由于科技进步, 课堂学习中大多采用信息技术, 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展现更多的美术图像与美术发展历史。但有些教师并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 反而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学习效果, 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3. 课程内容的选择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美术鉴赏课, 所以学校可以考虑增加美术鉴赏的课程安排,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鉴赏课引入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对美术文化欣赏时明显表示对身边的文化更加感兴趣,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这一需求制定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并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二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措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美术教师也不例外, 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 时刻跟随当今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断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变换教学方法, 制定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体系。总之要求教师加强自主学习, 以下文章主要提供了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

1.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在这个时代发展迅速的时期, 创新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教学理念, 美术教学需要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并根据教学内容创建适合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 带领学生了解身边的美术文化, 充分利用身边的美术素材, 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日后学生美术方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增强科研能力

作为美术教师, 首现需具备的是教育创新能力, 并增强科研能力。教师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需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对所教导的教材进行研究, 而目前教师所缺乏的正是这种能力。因此, 教师需要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当前教学课程进行编排, 并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调查结果中显示, 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校园, 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需要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 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方向, 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图像展现美术的魅力。

4. 时刻进行教学结果分析

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根据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分析自己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不良好的反应, 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将其应用于课堂引入。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 互相听取教学经验, 或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授课, 讨论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讨论相应解决措施。

三结束语

总之, 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 应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同行交流讨论, 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公正的评价, 努力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坚守做一名教师的职责, 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保证美术教育发展更加美好, 培养出更多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专业美术器材管理制度 第5篇

学校工艺美术器材包括石膏像、静物、范画、仪器等,是学校工艺美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因此特制定以下相关制度,望各位老师严格遵守。

(一)美术器材借还制度

1、专业教师在每次借静物时应认真填写器材借用登记表,交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逐个核对。

2、非专业教师借用器材,也应填写器材借还登记簿。

3对专业教师归还的器材、范画要根据登记表逐一查对,并把完成情况填写好,若有损坏,按规定赔偿。

4、学生使用器材若有丢失,按规定赔偿。

5、所有器材的借用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限(器材、范画借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以保证器材正常流通。

6、美术器材的借还过程由美术专业老师负责,如遇借还过程中有器材损坏现象由专业老师负责到班。

(二)美术器材保管制度

1、美术器材必需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美术器材室。

2、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器材及设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美术器材的配发、自购、破损、丢失、报废等都必须及时登记。

3、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部分美术仪器可在学期初由教研组(教师)向美术实验室办理出借领用手续,美术仪器在期末结束前及时归还给美术实验室,4、美术仪器领用和归还时应仔细检查仪器完好情况,做好借用记录。

5、要加强对美术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定期进行烘晒、通风、除尘,确保美术仪器完好可用。

6、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它无关物品。

7、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电源、灭火器等安全设备。

(三)美术器材损坏赔偿制度

1、如遇美术器材有损坏情况,专业老师要及时通报给器材保管员。

2、实验室管理员对美术器材的损坏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赔偿到班、到人。

3、损坏的物品原则上要用同样的实物赔偿,如实在难以购买应按原价赔偿。

祁东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视觉时代的专业美术出版 第6篇

美术教材、应试教参和普及读本,是目前美术出版社收入的基础保证;但专业美术出版尤其是高等院校专业美术出版社,还具有文化传承、学术引领的功能,承担着展示专业品格、提升艺术品位、创新技艺观念的责任。

从专业美术出版来看,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阅读碎片化”的现状。阅读碎片化有三大特征:阅读文本碎片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种类多元化。虽然这些现状已经给美术出版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我认为,相对于以文字为主体的出版媒介而言,新阅读变化对专业美术图像化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因为虽然纯文字阅读尤其是大容量的文字出版物阅读逐步下降;但与其相反的是,图像视频阅读逐步上升,因此图文混排成为基本形态,给美术出版提供了历史机遇。另外,虽然专用阅读时间缩短,但人们并没有减小阅读量,而是大大增加了对信息的有效摄取。有分析认为,一个中学生现在一年的阅读量相当于他上辈人的20倍,读者阅读的总信息量与总时数在这个电子网络化阅读时代大大增加。当今时代,并不是在课堂上、书房、图书馆里捧着书本的阅读才叫阅读,现在电子书、网络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载体中,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也是更多读者日益喜爱的载体。比如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以图为主并辅以文字的,这就是美术出版的优势所在。同时,阅读时间碎片化,读者主要是利用工作、休息、旅游途中的间隙等时段进行流动式短暂阅读,此时图像也较文字有更大的阅读可能性与可感性;阅读种类多元化,除文字以外,动画、漫画、插图、照片、视频短片成为重要的阅读品种;而图文混排,图文相间日益成为出版物的基本形态。图片视觉阅读从原来附属于文字的附加产品,上升到与文字相等重要甚至比文字还要重要的阅读地位。也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阅读产品中,文字已成为图像的辅助。我的观点是,在面临新阅读境遇时,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双重性,提高对它积极意义的辨别力;可以说,专业美术出版在面临多重困难的同时,也面对着快速成长的、有效的市场新增需求。

对于高等美术专业出版社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新的调整。2012年初,艺术门类正式从原来的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事件。艺术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曲与影视学。艺术门类的独立,意味着艺术学科建设面临着新发展,新教学体系改变伴随着新教材体系的调整与重建,这就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这样的高等美术院校出版社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美术教育历史悠久,现在更是发展迅速,已有近千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美术专业。从类型上看,专业美术教育分为综合性院校美术院系、师范类院校美术院系、专业性美术院校三大类;从层次上看,分为中等美术特色学校、高职高专美术院校、高等美术院校三类。

专业美术教育的高端部分是专业性的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的专业性高等美术院校主要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由于历史原因,专业美术院校大都没有独立的美术出版社;只有中国美术学院拥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独立设置的专业美术出版社。这也给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为全国高等美术专业教育、专业创作、专业研究、专业社会服务、专业文化传承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从现状看,每一个省级出版集团都有一个专门的美术出版机构,长期以来,专业画家、职业设计师、美术教师大多按地域分布完成各自的美术出版任务。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出版社的优势是学术性,靠近高端学术资源,有可能对高端学术资源起到集聚与引领作用。中国美术学院正以艺术学门类独立后新学科调整与建设为机遇,梳理、整合、开发专业美术出版资源,对现有专业美术出版产品类型与品种进行重新审视与布局。

在发展需求、历史机遇与重新产生的困难面前,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在思考编辑思路的三个转向:一是从主要依赖传统教材向开发新专业系列教材方向转移;二是从以出版作者个人画册为主的传统美术编辑,转向面向大美术、大设计学科的广阔的新兴市场;三是从出版传统中国历代名作名帖为主,向创新经典、推出新经典方向转移。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展迅速,图书市场对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动画漫画等方向的出版有较大新增需求。设计学科本身也处于新的大发展与大调整时期,因此中国美术学院正依托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优势,积极筹备开发成系列的大设计、新设计内容的出版选题。

2011年,杭州市政府出資5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美术学院从德国藏家手中购入7000余件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作品系列藏品及文献,并以这批藏品与文献的整理、管理、研究、教学、开发为任务,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并正着手建设现代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认为,包豪斯系列藏品被引入中国,不仅是设计收藏的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引入了西方的设计作品,而已经开始关注西方的设计思想资源。对于中国来说,现代设计观念以及整个现代设计思想体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与包豪斯研究院通力合作,积极筹备推出分类、分层设计的包豪斯藏品与研究系列的图书产品,将完整全面地介绍引发了世界现代设计革命、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几代人生活形态的包豪斯设计作品与设计思想。相信这会为提高中国人的生活品质、生活意趣,为中国的工业设计,为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文化资源。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王澍教授荣获了被喻为建筑学诺贝尔奖的“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个荣誉。评审委员会在评审语中这样说:“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王澍的建筑以其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在其旗下完成的作品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正如探索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这正是中国专业美术出版的独特资源,推出有思想、有深度的高端学术著作,展示中国学人品格,引领时代美术潮流,正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的职责;同时,这个计划也具有较好的市场预期。现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以王澍普里兹克奖作品集以及有关城市建设的观念丛书为主题,出版城市营造、城市设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等系列丛书,以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特邀请了长期关注王澍工作并具有资深传播经历的专家型作者撰稿,力争使这套丛书图文并重,观念与实践相融,达到学界关注、社会思考与大众传播三重效果。

视觉时代也对出版社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强画册编辑的文字组织能力?当阅读市场已经从文字时代转向图文时代时,美术编辑如何从纯图册编辑转向图文编辑,提高对图文结合编排的综合把握能力,使图文互为依托,整体融合,为读者提供适合新阅读时代的更好的阅读产品?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要求编辑、发行人员不断学习,在自身日渐专业化、学术化的同时,努力树立市场意识,增加创新能力,在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市场中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市场需求,掌握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则去思考与行动,调研书店、书市和读者、作者,撰写调研报告,在社内倡导专业研读,养成阅读习惯,捕捉新型阅读体验,为开发专业高端产品提供经验。

在这个以视觉载体为主的读图时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作为专业美术出版社,尤其是作为高等院校专业美术出版社,将以开发高端学术资源为重点,以新体验式阅读为方向,面向大美术、大设计学科的新兴市场,在保持学术品牌、学术品格的同时,充分倾听市场的声音,为中国出版业的新发展探索与积累经验。

(曹增节/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长、教授、博导)

美术专业化 第7篇

一、教师方面

(1) 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学好一切的必要前提, 理论知识虽然枯燥, 但它是前人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 是学好一门技能的精髓和基础。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引导, 我们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走好多弯路, 才能到达目的。作为老师, 就是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 用绘画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审美法则去充实他们的头脑。而作为素描头像教学来说就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头部骨骼解剖结构和一定的运动规律, 在素描时能够很快地深入画面。

(2)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大师的素描头像作品。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 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较为简便, 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因此往往比经过很多加工的绘画作品更直接地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 摄取所画对象的生动气韵。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欧洲名画家的素描作品中, 能得到在其他画作中不易领略到的那种直觉的艺术感受。这些画家都是素负盛誉的大艺术家, 并在素描上有深厚功力。这些作品不论是工整细致的, 还是粗放简略的, 都显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技巧, 在艺术风格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学习和从事绘画艺术的读者若用心揣摩, 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3) 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和艺术魅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由初中直接进入职高或者中专学习的,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脱离学校教育的天空, 思想比较单纯、生活阅历比较简单。由于涉世不深和艺术修养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对于优秀的素描头像作品也只能是“随便看看”, 根本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许多学生对老师都存在着崇拜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画法的同时, 结合所讲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描内容, 把它画出来, 展现在学生面前。我认为, 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教师作画的每一个细节:构图、比例、画面处理、技法等。

(4) 引导学生注重整体观察和思考, 养成动手必动脑的习惯。在头部素描绘画中, 对所画对象进行整体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物的头部是整个人物造型的重要部位, 它集中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也是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一个外在表现, 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 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画蛋练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绘画之前, 要对所描画的人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 准确地把握人物头部的形体特征和动态变化, 要重视对人物的表情与神态的刻画, 重点应注意表现眉部、眼部、嘴部和鼻翼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能客观地描绘出老年人与年轻人、男人和女人、大人与小孩结构特征的不同, 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特征。

(5) 因材施教, 做好个别指导。针对美术素描头像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做好单一教学:针对不同的素描作业和学生的不同程度以及个性特点加以指导, 推荐不同的大师力作给每位同学, 力争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描风格;指导好不同学生之间的作业交流 (小组内评或者互评, 再由教师给予建议或意见) 。

二、学生方面

(1) 培养自己的素描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和研究一切问题的首要前提。素描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素描头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初学者凭着一时的冲动去学习它, 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最后的, 也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因此, 只有对美术素描具备了很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才能学好素描头像这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枯燥的工作。

(2) 临摹大师的作品。有好多同学认为, 临摹就是把大师名家的作品能够依样搬到自己的画纸上, 就是学会了素描。其实不是这样的, 素描中的临摹不是“比葫芦画瓢”, 画出的人物头像要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正所谓“形神兼备”即是如此。临摹大师的作品, 能够学习大师的高超的技法和精湛的技艺, 能够体会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绘画中体现的优良传统, 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素描艺术的理解。德拉克洛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才能的人早日步入艺术的殿堂。”

(3) 学生要多练习, 熟能生巧。平时练习量, 对于素描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一条路。有些学生总是说学业重没时间画, 但是你可以想一下, 你每天在学校有几堂课?如果可以在每个课间休息时挤出两三分钟画一张, 积累起来将是多么可观的数量。如能长期坚持, 我相信在比赛或者考试时, 你的素描一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因为正是经过了大量练习的过程, 学生才能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才能深入地认识素描头像方法和技巧。

(4) 在素描头像练习和作业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人物头像素描所表现的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形象, 所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积极的感受投入进去, 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进行创作, 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丰满、生动, 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能够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素描人物头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不能做自然的奴隶, 物像的镜子, 而是要眼手脑协调统一, 积极主动地去表现对象, 这样才能学好素描头像, 提高自己美术才能。

美术专业考生如何应考 第8篇

一、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以素描为例, 无论是考头像还是半身像, 基本要求是比例的正确, 透视的正确, 基本结构的正确, 形象特征的正确。在考前辅导中, 一个普遍而有害的提法, 是画“感觉”。一种不强调知识理解的所谓“感觉”, 轻视理解和分析, 是造成训练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其最大的危害性在于使学生以为画好一张画完全是凭运气, 以至于有时画出一张好画也不知好在哪里, 画失败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知识要有准备, 主要意义在于, 它可以使学生明确作这幅画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哪些问题。其中难点是哪些, 这些难点或要点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以什么方式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在平时教学中, 许多学生对画面中所出现的问题呈“外行”状。只感觉到不好看, 而不知道怎么办。在素描作业过程中, 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 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的概念, 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 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 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 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 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

二、对技法的合理运用

专业技法, 从本质上讲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表现。没有以一变应万变的专业技法, 却万变不离其宗。其宗, 在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技法的训练在指导上主要表现为能够熟练稳定地表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够熟练有效地控制大局, 将复杂的问题有序地一个一个地解决, 完整地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感。以素描为例, 单就技法而言, 局部的表现并不困难, 但整体是通过各个局部的调整和控制达到和谐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上, 整体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涉及许多基本的问题, 从技法上, 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 才解决了整体感和整体的问题。在考前主要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或者是把复杂性的问题通过几个阶段性训练使之达到统一。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 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 认识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品, 眼界自然就提高了, 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然后是比较,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 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 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 找出问题, 改正错误, 不断完善, 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深入, 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运用以上的方法来关注素描写生中的点线面。

1. 一个中心点

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 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 不妨可以利用“找中心点”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 在进行头像写生时, 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 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 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 (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 。然后再去确定其他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 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2.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 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 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的线条。在画人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上下和左右的位置, 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 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 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 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 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 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 它是在鼻翼左边还是右边, 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 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 头部的、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坐标点找出来。

3. 三大块面

“三大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 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 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 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 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 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对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可以同样比较, 这种方法可把明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确。

所以, 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 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 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性质, 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三、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果在知识的理解上和技法的运用上都有充分的准备, 则心理上就应该是无所畏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知识上和技法上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教师在指导上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在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有效方法的同时, 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前有了知识、技法和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才有把握去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 所以学生在平时就要加强练习, 在最后阶段, 认真分析自己的水平和自己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 调整心态, 加强训练, 争取达到最好的考试效果。

美术专业化 第9篇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教育学科,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综合素质、道德情操,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个体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超越性。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其他学科的乐趣, 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如果说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赋予了学生理性的知识与技能, 那么美术则赋予了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温柔善感的心。

2. 培育美术素养的地位及意义

2.1 社会价值

美术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 更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 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 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积淀, 美术已经渗透到一切精神与事物的内部, 并形成了和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美术作品与创造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美术的影响力非常广泛, 早已融入了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也为社会精神文明生活与物质文明生活添砖加瓦, 增添了不少内容与色彩。例如:观赏性艺术、实用性艺术、绘画艺术、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等, 早已成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重要体现, 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审美价值观与精神价值观, 也激发了更多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美术在现实社会中不仅起着教育功, 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 也提升了人们的认知与认识水平。

2.2 校园文化价值

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学生参与完成学习、校园生活、实践活动的重要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主要由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元素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而美术素养则是以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与影响力, 丰富和充盈着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素养促使学生从视觉的认知体验、参与过程体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等, 培育和提高校园文化的美育、德育、实用、认识和传播交流等功能, 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2.3 学生个体成长培育价值

美术教学所体现的教育功能符合美术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美术教育, 美术独特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师范院校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知己的感情。”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更是一种深层次情感的碰撞, 对塑造人的完美个性、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与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内在品质, 都具有积极意义。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经之一, 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美术欣赏在艺术领域、在当前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提升学生形态与审美意识; (4) 培养学生自我超越与创新能力; (5) 培养学生健全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 (6)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欣赏与创造能力; (7) 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层面的不断丰富; (8) 有助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9) 让学生学会识辩社会真、善、美与伪、恶、丑, 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培养高尚的情操,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3. 师范院校学生美术素养培育的几点建议

(1) 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美术中去, 让美术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美术牵动学生, 学生带动美术”; (2) 改善美术课堂教学场景与氛围, 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 (3) 加强学校美术和民间美术的有机融合, 推进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 使学生更多的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 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6) 挖掘美术资源, 加强德育教育, 构筑“人格长城”——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尝试。

参考文献

[1]、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1年.

[2]、闫同林.美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3) .

[3]、李梅.谈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J].科学中国人, 2005 (07) .

[4]、史田卫平.中国美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美术专业化 第10篇

根据吉林省提供的2014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 听障学生学习绘画专业的就业率是比较低的, 达到46%。这也向大学 (高等特殊教育) 的职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是停留在过去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还是与时俱进,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确实是关系到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怎样改革和创新高等特殊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更好地为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能力和素质保障, 为学生量身打造培养计划, 找准听障大学生就业渠道, 为残疾学生的发展谋福利, 最主要的是从“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构建3 + 3 x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去付诸努力:

一、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 鼓励创意

在专业上, 怎样根据聋人的生理特点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这是我们特教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聋生由于其生理特性, “所见即所得”的思维特征表现明显, 根据其思维特性, 可在教学中采取情境学习、情境认知、 抛锚式教学模式, 为聋生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 [1]。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模仿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临摹写实具象的事物要比健听人临摹的画面效果好。但同时听障生由于听觉受损, 对外界接收的信息有限, 在分析和综合事物的能力上相对较弱, 他们思考问题时会出现片面、简单的倾向, 甚至容易表面化 [2]。根据听障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 应当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中强化实践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精简与整合, 在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 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加大写实风格的临摹课程和创作课程的课时量, 打破课程内容局限, 可以使听障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以油画专业为例:增加设置油画静物临摹、油画风景临摹等专业基础临摹课程并增加专业课程学时, 最大跨度为三个学期, 为听障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具象绘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与素养基础。为了发挥听障学生思维专注、动手能力强的特长, 增加设置油画装饰画、商业插画、陶艺等课程, 并增加专业课课外训练学时, 这些课程对于擅长临摹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但更能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 这些课程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更实用, 更具有社会价值, 因此应当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鼓励其进行创意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特点及能力, 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内容与绘画风格, 为听障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和分工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

因听障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 他们对绘画的高级临摹技能优于艺术创意能力, 对现有视觉图像的处理与加工会更加自如, 因此, 也就可以引导聋生在教学过程中向古典绘画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如临摹古典油画静物、古典油画风景、工笔花鸟、传统山水等泛具象艺术史上的大师作品。

写实绘画, 尤其是写实油画风景和静物题材在当下中国社会是非常受欢迎的, 市场需求非常大。因此根据市场需求, 针对听障生的生理条件, 及其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弱的特点, 扬长避短, 在教学上设置两大主线:第一, 临摹名家原作, 训练学生精湛的作品复制能力;第二, 以专业基础课带创作, 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转化成创作作品, 大量增设以写实风格为主的课程, 从写生和临摹入手, 内容以风景和静物为主, 利用绘画工作室来增加学时, 加大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从绘画专业学生的作品来看, 绘画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技巧, 能很好地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随着近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当前社会民众对中西方古典绘画认知度的提高, 绘画作品的市场化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这就有了聋人绘画教学的基本改革思路, 让作品走向社会, 让聋生融入社会, 而聋人又擅于制作这种社会大众所亲睐的视觉文化, 所以, 现阶段聋人教学课堂作业的“市场化”引导亟需深入。在2014年我校 (长春大学) 成功举办听障学生写实绘画作品展, 参展作品将近100幅, 在展览期间展卖出2/3的作品, 激发了每名参展学生的作画激情。此后定期举办了类似的展卖活动, 作品几乎全部卖出, 学生还参加艺博会定期举办的展览进行作品展卖, 还利用互联网创建网络画廊进行展卖, 已经初见成效。由此我们的教学方向变得更加明确了, 可以逐步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 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甚至自主创业。听障人在学校时接受全面的作业市场化实践, 以后走向社会更有机会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构建3+3x的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3+3x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内涵

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大体系与校内技术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习平台、校企合作教育平台三大平台进行结合的培养模式, 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互相融合, 互相影响的。

(二) 构建适合聋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三大体系框架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是学生学习绘画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环节, 如鉴赏课、艺术概论、色彩构成、速写等专业基础课, 这些基础课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最基本的视觉素养、绘制方法等知识外, 也为课外专业延伸环节打下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框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关键环节, 也是课堂作业“市场化”引导的有效途径。

首先, 在大学一年级, 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大学二、三年级, 结合校外合作单位的固有特色, 进行带有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平台的综合训练;大学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创作。 这是以锻炼听障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中进行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 多角度提升听障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 因聋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健听人低, 教师需要把竞赛的征稿主题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 其次是对初评照片的尺寸、像素、色彩等主要条件进行示范。从低年级开始引导训练, 大概一年左右, 学生逐渐学会按照竞赛要求进行投稿参赛。近年最好的学科竞赛成绩是2010级学生的油画创作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其作品于2014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收效良好。另一种延伸就是课内作品的课外“市场化”改革, 让学生主动去沟通校外买家, 如与客户沟通、 选择外框或托裱等等, 改革成效显著, 仅2014年, 课内作业市场化销售额高达四万一千余元人民币,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外专业延伸获得很大的成功。

3.素质拓展体系

素质拓展体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 对于聋人来说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消费社会, 单单有好的绘画基本功是不够的, 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聋人的职业发展。手语培训是比较成功的素质拓展项目, 首个教学点于2013年5月与吉林省博物院联合举办, 到目前, 已成功举办手语培训共39期, 历时已两年。直至2015年初, 手语教学点已增至5家, 分别为吉林省博物院、 吉视传媒方舟美术馆、长春师范大学等。学生根据展览内容或相关主题来进行手语教学, 不仅提高了大多数聋生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自信心更强;同时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吉林省博物院展出的古罗马帝国文物展、方舟美术馆展出的罗丹雕塑展、长春师范大学美院的油画习作展等等。这些名家名作的视觉素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 在创意过程中也会更强烈地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

四、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构建聋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平台建设

三大平台即校内技术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习平台、 校企合作教育平台。通过平台构建学、研、产一体化的听障人高等教育模式, 三个平台互相补充、互为交叉, 是一个集教学、作品研发、自主创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一年级, 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大学二、三年级, 结合校外合作单位的固有特色, 进行带有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平台的综合训练;大学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创作。三大平台构建是以锻炼听障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中进行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 多角度提升听障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 应当以聋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 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强化特色, 将特色化发展之道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战略, 打造品牌; 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 充分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相结合, 训练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创构独到而杰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力。

摘要:从就业、创业的角度来看, 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 是美术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针对现阶段美术专业听障生就业率低下、自主创业难度较大的现状, 本文提出了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 鼓励创意;突出专业课程与创业实践相融合, 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培养方式灵活多样;更好地与艺术市场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聋人,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国.《中美聋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研究报告[R].2009-7-6.

分析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術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美术设计专业在中职院校受到重视的同时,其对于中职学生的素描教学却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素描作为一项美术专业设计的必修课,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更应该成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根据学生以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美术设计的相关教材也一定要贴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项基本功,首先要对其自身的造型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很多的中职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前并没有很多的素描基础,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感知能力。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黑白灰的关系理解,要给学生三组黑白灰分列明显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体素描。强调对于黑白灰的整体把握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临摹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黑白灰的把握和掌控,从而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中职学生学习的功底大都参差不齐,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功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基础测试等形式来划分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二、做好学生就业规划和教师自身魅力引导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之前,对其并没有多少了解,甚至不知道毕业之后学习美术设计有什么用途。只是单纯的觉得美术设计听上去感觉不错,或者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因此,在进行讲课之前,教师要避开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讲解,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美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之后的工作方向等,通过对于所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并以此为突破,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激励能力的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学生对于每项课程的喜爱程度大都是与其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其专业老师的比较喜欢就会对其所学专业加深兴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作为涉及技能和美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包括对于心理学、美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种种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师更加的尊敬和敬仰,自然而言的产生信任感和喜爱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课。

三、对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扎实的推进来完成教学任务

1.素描的表现

首先就是表现,表现是学习素描的核心,一幅作品是否完成和成功,取决于其表现力度的好坏。素描学习的基础就是学习素描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对学生的手、脑以及眼同时间运作和锻炼,技能和认识同时提高。这也是素描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素描学习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进行分层次的素描教学,从最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得单个临摹到组合临摹,再到单个写生和组合写生,最后再进行人像、物体、水果等的写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次临摹或者写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素描理论性知识要点的讲述和多媒体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对于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黑白灰关系、透视、构图等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锻炼,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产生欣赏能力,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素描。

2.试画

试画就是要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进行绘画,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素描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水平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在试画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有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并以此明确下一步的素描教学的内容计划,明确教学的目标,掌握素描在练习过程中的结构和步骤。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强调塑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物体的结构塑造能力。

并且,教师还看可以将学生的写生或临摹的素描作品排成一排,统一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里的不足和缺点,还能够了解到大家在素描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并以此为警戒,加强对于素描的学习。

3.教师示范作画

通过教师示范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在整个绘图过程中的绘图方式和塑造方式来加强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可以在教范画的同时进一步讲解每一个需要着重注意的点,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素描知识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直观上了解到教师作画的技巧和步骤以及其线条的掌握和高光的处理等种种要点。并且,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出来由老师给予解答,直观形象。

总结:

素描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素描基础和素描认知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和锻炼。通过对素描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塑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素描能力培养。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和问题等,以便于教师不断的进行素描教学的计划制定和目标制定。切实将学生的素描能力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改 第12篇

1. 现实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该科学规划美术设计与制作的专业结构,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重点专业。本次调研注重将职业领域的学习内容溶入课堂教学, 适应社会需求, 与市场接轨, 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 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 校企合作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 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首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 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 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办学, 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 注重知识传授,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 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 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 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 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 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课程的制定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 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 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 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 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 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工厂直接生产操作,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 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增长了职业才干。

三、把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中去

项目管理把“项目”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 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 将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 分别由责任者按要求完成任务, 然后经汇总、综合形成最终的成果。假若在教学中得以应用, 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每次课程内容看成企业中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项目工程过程, 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 促使管理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 以免造成总体性的失败。教师的身份便转化成为项目负责人, 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每个部门或细节的责任人, 双方协商确定目标以及时间、工作标准, 这等于把课堂搬进了企业中去, 在专业学科中运用项目管理, 也是将原来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程系统实现集成化和统一化, 具有统一的目标、组织、思想、语言和规则的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上一篇:老年人贫困下一篇:城市商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