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创新思维范文

2024-06-03

环保创新思维范文(精选4篇)

环保创新思维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就是要求学生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问题, 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人们的思维往往自觉套上一个框框, 作文也是这样。启发求异思维,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启发学生观察求异。要求学生平时观察事物时, 不要限于表象, 要多注意实质, 特别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特征;不要人云亦云, 要有独立见解。二是启发学生立意求异。学生作文, 如果不是审题错误, 则较常见的通病是立意不新。因此, 命题时应尽量启发学生求异心理, 为学生创造一种新的意境, 去想人之所未想, 发人之所未发。

如给这样的作文材料:有些人见别人比自己强, 成绩比自己好, 就产生嫉妒心, 人们往往称之为“红眼病”。“红眼病”一般被视为小人不义之表现, 违背了伦理。我要求学生反其意而用之, 写一篇《要有点“红眼病”》的反调文章, 打破常规思维, 以体现时代的竞争精神与拼搏精神。这一要求活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激发了写作兴趣, 点燃了智力火花, 使学生感到不但有道理可讲, 有话要说, 而且又不是老生常谈, 颇具新鲜感。

如对“荷花与污泥”这则作文材料, 一般人都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可是偏偏有学生这样写道:“其实, 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格。试想, 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 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尤其可贵的是, 污泥总是一声不响, 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 也无意争辩, 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这样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王蒙说:“发现是一种创造, 不仅对于你作品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新东西, 而且对于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新东西。”教师能经常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新颖奇特、不落俗套, 也就避免了作文的雷同与肤浅。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 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找问题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 突破常规的束缚, 闯出新路子, 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 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事物, 在分析、比较中, 选择最佳方案,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 开拓学生思路。对一个作文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 多角度立论, 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 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侧向思维, 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 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 寻找突破口, 解决问题。

例如, 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个人满怀希望去摸奖, 他花了40元钱买了20张彩券, 一连刮了19张, 都没有中奖, 他失望了, 最后一张刮也没刮就扔了。一个过路人看见了, 拾起这张彩券, 刮开一看, 竟是头奖, 于是, 过路人获得了一辆小轿车。要求根据材料, 自选角度, 写一篇议论文。

这个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看到命题后, 要让大脑中每根神经、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 在题目允许的广袤思想空间驰骋, 从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构思角度。学生通过自己探索, 同学之间经过讨论、比较, 得到与这个命题相关的多方面的立意, 然后选一个方面作文。

1. 坚持到底, 就是胜利。

2.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行。

3. 偶然当中有必然。

4. 要抢抓机遇, 自己去发现, 去争取, 去创造。

5. 要认真留心于每一事, 每一物。

6. 希望越大, 失望也越大, 凡事不可过分企求。

我认为, 发散的角度愈多, 说明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全面, 思维越灵活。对于有新意、有深度的看法,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 善于创新, 就必须善于想象, 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 就会黯然失色, 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 能使文章生机盎然, 光彩夺目。因此, 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 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结合有关课文内容, 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 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

2.运用形象思维, 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之类的作文, 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 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 从而有所创造。

3.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 如小小说、短剧等, 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4.故事新编, 是培养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就神话传说、史书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新编出一些故事。

总之, 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 通过精心启发, 让学生身临其境, 大胆想象, 以拓展其思路, 发挥其创造性。

四、培养、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 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顿悟”, 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来临。凯库勒写出苯分子式, 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 都是直觉思维的生动例子。

在写作方面, 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 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 就会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 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灵感是有的, 但是你得去追求它, 你不追求它, 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 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 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 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 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积累材料, 存储信息。这样,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 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 就会像电影一样, 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 偶然得之”, 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 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 在写作时, 就会洋洋洒洒, 一挥而就;反之, 则捉襟见肘, 难以其炊。一脸苦恼, 何来灵感。我多年来一直坚持搜集学生优秀作品, 然后把学生的作品编辑成册, 展示给大家, 这是一条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可贵经验, 许多学生也确实从中产生了不少写作灵感。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 所以需要及时捕捉, 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 小小说、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 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 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

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 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 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说, 培养创新思维, 其意义就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 去开掘学生的创造源泉, 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使学生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摘要: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 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因此,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不断创新, 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第2篇

一、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

1. 前概念定势。

学生在学习某生物学知识前, 总是存在着一些已经内化了的前概念, 它们总是先入为主, 使学生囿于成见, 对后面概念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例如, 在讲“果实”这一节时,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不同果子上课时带来。学生带来的大多是水果类, 如梨、苹果、橘子等, 少数学生带来了花生、核桃、葵花籽, 甚至有的同学把胡萝卜也带来了。这说明学生日常生活中“果实”的概念是:凡是树上结的, 能够吃的 (不包括外果皮和里面的种子) 都叫果实, 显然这个“果实”的概念和生物学中“果实”的概念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的话, 就会影响正确的果实概念的建立。我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帮助他们克服了前概念造成的思维定势, 建立了正确的“果实”的概念。

2. 经验定势。

在讲“细菌”这一节时, 我问学生:“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是。”因为孩子们从小就被告诫: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然的话, 手上的细菌就会进入肚子里“闹肚子”, 就会拉痢疾, 肚子痛;学生还知道, 许多动物和人得的病, 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由经验告诉他们细菌不是“好东西”, 甚至谈“菌”色变, 这就是“经验定势”的影响。我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 向学生说明, 绝大多数细菌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 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

3. 习惯定势。

在学习有氧呼吸的时候, 有些学生容易把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写成“C6H12O6+6O2=6O2+6H2O+能量”, 这就是受化学中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习惯定势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 有氧呼吸反应式中为什么要用“→”而不用“=”来表示反应式两边的关系, 使学生以后在写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时能够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不至于写错。

4. 权威定势。

很多人盲相信权威人物和书本, 认为权威人物所说的, 书上所讲的都是真理。例如, 中世纪的西欧, 天主教会垄断着文化思想, 《圣经》上所说的无人敢怀疑, 《圣经》上说“太阳都是纯法无瑕的”。有一位教士借助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 便自言自语地说:“幸亏《圣经》上已有定论, 不然的话, 我就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宁肯相信《圣经》, 也不愿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 这就是“权威定势”。

二、只有突破思维定势, 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创造性过程中, “思维定势”严重阻碍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心智枷锁”。在科学发明史上, 有些人由于没能摆脱这个“心智枷锁”, 发明创造的机会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但却有许多有识之士, 他们不为旧的“框框”所束缚, 敢于向“定论”、向“权威”挑战, 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例如, 巴甫洛夫的学生道林斯基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生理现象。他把一定浓度的盐酸放入动物的十二指肠里, 引起了大量的胰腺液体的分泌, 他认为这又是一种神经反射现象。道林斯基已经发现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 可他没能重新思考, 只是按神经反射的老路子去认识, 结果走进了思维定势的“死胡同”。英国的裴利斯和施林根听说了这种现象, 当他们观测到胰腺分泌不是由于神经反射造成的时, 便跳出了神经反射的框框, 提出了“激素”的概念, 从而开辟了人体生理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新领域。在科学史上, 每一次大的飞跃, 都是突破思维定势的结果:达尔文不怕非难, 敢于突破《圣经》的思想禁锢, 发表了《物种起源》, 终于从一个特创论者成为了进化论的奠基人;袁隆平突破了水稻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的传统观念, 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最后终于用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等等。

由此可见,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思想倦怠、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造就不了天才和发明家的。但是不要认为创造能力是极少数人的天赋, 与多数人无缘, 这种观念将创造力神化了, 正如吉尔富特所说:“迄今人们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 创造力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 它潜在地分布在人口中间。”只要放弃蝉蜕, 就能长出飞翔的翅膀;只要你敢于突破种种思维定势的束缚, 就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大胆质疑, 培养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勇于探索问题, 不要惧怕权威, 不要迷信书本和教师, 广开思路, 大胆尝试。例如, “植物激素调节”这一节, 教材对“水平放置的幼苗表现出背着地面向上弯曲生长的现象”解释为:由于重力的作用使生长素在近地面的一侧分布较多, 细胞分裂得快, 因此表现出负向地性生长的特性。因为刚刚讲过植物向光性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和生长素在背光的一侧分布较多。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疑问:“水平放置的幼苗同样受到来自上方的光源照射, 我认为幼苗背地面向上弯曲生长和植物向光性运动产生的原理一样都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果。”一语刚出, 四座哗然, 有的学生说:“书上讲的岂能有错?”也有一部分学生赞同:“说的有道理!”我首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并及时抓住这个时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让他们开动脑筋, 自己设计出证明“植物幼苗背地面向上弯曲生长是重力, 还是单侧光造成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经过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在无光照情况下, 植物茎背地生长是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在重力和光照同时存在时, 茎的背地生长是重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中, 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逐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如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 (由点到面的分析问题) 、辩证思维 (从整体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 (从反面分析问题) 、发散思想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直觉思维 (凭直觉产生思维的顿悟) , 等等。例如, 新课结束复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归纳、整理、构理知识网络;解答习题时,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解析。如在推导亲本基因型时可用逆推法、原形启示法、隐性性状突破法、提取公因式法和直观推断验证法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流畅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技术:助力环保改善形象 第3篇

谁掌握技术谁就抢占先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与装备部主任胡迁林表示, 未来, 石化行业必然会朝着绿色、低碳、环保、本质安全的方向发展, 而科技创新是产业做强的基础。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面前,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找突破口, 以抢占未来石化行业发展的先机。

胡迁林指出,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耗能大户, 行业总能耗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位列前三, 部分石化产品的单位能耗甚至超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0%~30%。与此同时, 石化行业的污染情况也较为严峻, “三废”排放总量一直位于全国工业领域前列。

胡迁林表示, 当前, 安全环保事故频发, 给石化行业的形象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也使舆论压力加大。比如, 我国此前大力发展煤化工的初衷是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 减少煤炭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是保护环境的战略之举。而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污染事件中, 一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却屡屡中枪, 给公众留下了煤化工就是污染项目的不良印象。当前煤化工项目存在着水资源匮乏, 以及废水、灰渣、盐泥、废气治理难等问题。因此, 广大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当相互合作, 围绕构建本质安全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 研发出一批安全、环保、废物资源化技术。

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谢荣军表示, 有前瞻性的领导一定会从关注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 注重源头预防 (排污许可证制度) 、生产工艺 (清洁生产、最佳可行技术)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环境监理) 、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因为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环保升级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蓝星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玉成表示, 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 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为此, 我国在治理环境方面可谓新招百出, 放在首要位置的即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近年来, 我国一直花大力气攻关环保技术, 石油和化工行业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笔者从环保部获悉, 2012~2014年, 我国分别有66、62、68个项目获得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其中有不少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相关项目。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 当前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节能环保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加快环保产业发展, 不仅有利于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 还有利于培育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更有利于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能够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行业节能环保技术成果突出

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与2005年相比, 2013年我国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下降明显。其中:单位GDP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60.3%, 单位GDP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下降48.6%, 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2.8%, 单位GDP废水排放量下降38.5%。工业废水中污染因子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其中, 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提高19.4%, 氨氮去除率提高34.4%, 二氧化硫去除率提高3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比2005年提高了4.4%。此外, 2011~2013年, 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 (粉) 尘排放量均在缓慢而有序的逐年下降。这些指标的下降, 与我国对污染物排放的重视以及严格控制是分不开的。这同时也意味着, 我国在节能环保这条路上有了突出进展。

胡迁林表示, 长期以来,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 石化全行业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重要位置, 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积极开展研发合作与协同攻关, 特别注重环保方面的创新, 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据胡迁林介绍, 2014年化工行业取得了不少环保成果。比如,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控结构吸附材料构建及控制油类污染物的关键技术、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 新疆天业 (集团) 有限公司完成的电石炉气制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工业化集成技术项目, 获得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些环保成果, 各有其特点。

比如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项目, 针对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尾气, 首创了还原气氛下低温微氧催化氧化净化技术以及不易中毒的催化剂体系, 实现了还原气氛和低温微氧条件下多形态磷、硫、砷、氰等杂质同时催化氧化净化, 以及对尾气中存在的COS、CS2、HCN等有害物的高效催化转化。目前, 国内采用该项目成果已建成黄磷尾气净化与利用装置33套, 在煤化工等行业建成净化装置14套。按黄磷产能计, 已占有净化市场21.5%的份额, 覆盖全国黄磷产能的40.6%以上, 累计净化黄磷尾气39.4亿立方米, 折合节约标煤168.4万吨, 减排CO2113万吨, 累计新增产值23.9亿元。

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 首次提出有机废物限制矿化、高效定向腐殖化的新思路, 创新了规模聚集下的有机废物有机质高效利用的模式, 破解了传统有机肥难以进入主流通道的难题。截至目前, 该成果已在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中建设了14个规模化处理厂。譬如, 北京朝阳高安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 年处理餐厨废弃物13.2万吨, 年产生物腐植酸肥8万吨;成都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 年处理餐厨废弃物6.6万吨, 年产生物腐植酸肥4万吨。

除此之外, 一些企业也正在为行业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洪军教授介绍, 中煤鄂尔多斯图克煤制气项目采用EBA工艺的废水回用工程, 投运至今已稳定运行17个月, 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至原水系统统一调配, 污水的处理费用约为3元/立方米, 并且这套废水处理装置的投资只占装置总投资的1%左右。中煤图克废水处理工程随机抽取的几份出水数据显示, 出水化学需氧量值均低于40毫克/升, 氨氮浓度低于0.5毫克/升。

北京圣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销售经理柯琰介绍说, 圣光一直致力于开发、推广清洁环保石油化工技术。由圣光独家代理并由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丁二烯尾气加氢技术, 已成功完成工业化应用, 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即将在茂名石化开车, 福建联化也将紧随其后, 近年内还将在武汉石化、独山子石化以及镇海炼化等得到广泛推广。该技术有效利用了丁二烯尾气, 可将其完全加氢为碳四烷烃, 保护了环境;也可选择加氢为丁烯, 满足深加工装置的进料要求。另据了解, 由圣光独家代理并由北化院研发的浅冷油吸收法回收炼厂干气成套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中石化齐鲁分公司, 乙烯回收率高达93%以上。

突破创新瓶颈再上一层楼

虽然我国化工环保技术创新已经取得不少成绩, 但仍面临一些瓶颈。中国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环保处处长庄相宁指出, 当前, 我国在清洁生产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 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比较缺乏。目前我国大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还在运行, 资源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较少, 产品深度开发力度不够。虽然行业有了一批较成熟的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 水平也比较低, 特别是缺乏关键共性技术。比如, 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行业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源头减排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削减技术,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的无汞触媒技术, 磷肥行业低能耗、经济适用的磷石膏化学分解技术等, 还未从根本上取得突破, 难以形成推动清洁生产工作的有力支撑。

其次, 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缓慢。目前, 行业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这些技术在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 有些技术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大, 普及率还不够高, 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比如,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近年来研发推广的低汞触媒技术, 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近50%汞的使用, 但行业普及率仅20%;磷肥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 但综合利用率仅达到22%;铬盐行业推广的红矾钠无钙焙烧技术, 可大幅度减少有毒铬渣的产生量和处理难度, 但普及率仅30%;合成氨装置还有60%的产能采用落后的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农药、染料、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行业反应收率低、有毒有害物质用量大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胡迁林表示, 我国在科技创新尤其是环保创新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较简单、松散, 不够完善;激励机制不到位, 创新机制不灵活;高端技术领军人才缺失;科研投入强度不足。

创新资源分散, 低水平重复研发现象较突出。例如, 在煤制乙二醇方面, 国内有近20家单位在同时研究, 且大都处在同一阶段和层次。

研发经费投入渠道单一, 尚未建立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的有效机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研发经费来自政府的投入比重在60%以上, 来源于企业的不足15%;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内部资金的比重达85%以上, 来源于金融市场和政府的不足10%, 来源于国外的趋近于零。

科研、生产、设计脱节, 成果转化率低。在科研过程中, 科研单位和企业独立研究的现象很普遍, 即使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为了产品开发或生产工艺开发而合作, 往往因为利益共享机制尚不健全, 相互缺乏足够的信任, 导致不能开展深度合作;或者往往到了成果即将产业化的后期产生分歧, 致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在科研开发过程中, 特别是小试、中试阶段, 设计单位未能介入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 (30%左右) , 也使得科研、设计严重脱节。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侵权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是企业独立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 很多企业担心技术泄密, 往往也不愿意申请专利, 使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很少。此外, 企业模仿、偷技术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不愿意投入资金自己开发, 而是重复别人的产品或技术, 通常的做法是挖人才。

环保技术自主创新研究 第4篇

经济的发展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制约,合理的处理和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社会公益性技术之一的环保技术,其创新和发展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矛盾关系所造成的瓶颈。

1 环保技术的作用

环保技术,作为社会工艺技术其中重要的一环,能够通过运用相关技术、使用设备等方法达到保护环境和能源,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环保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环保计划和环保设备。环保计划指的是通过对人为活动的管理或者生产方式的改进,起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而环保技术中使用的设备或者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

2 我国环保技术发展面临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在经济增加的背后却隐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的储备量和占有量也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同时以牺牲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并为其的付出等价,在2005年统计中,我国煤炭的消费量在全球煤炭资源消费总量中占了近40%的比例,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4%左右。使用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过多的排放有害气体都对我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我国的现状,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创新和发展环保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经过我国多年的努力已经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的水平,但是还不能达到环保技术高水平领域的要求,尤其在工业或者生活废水的处理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而环保技术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环保设备与国际先进国家的脱节,导致我国使用的很多精密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3 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制约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而环保技术实施的主体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其本身的实质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制度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国内外环保技术的相应了解,认为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3.1 缺少市场竞争力

由于企业缺少市场竞争力,不能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制约了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我国的环保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们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生产规模较小,在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都造成了市场竞争力的下滑,使得企业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利润,只能勉强维持正常运营的资产,并不能提供资金进行环保工艺的创新发展。

3.2 环境保护和企业利益的矛盾

企业的运作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尽量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当面临环境保护和企业利益的矛盾时,大多会选择企业利益。以废水的处理为例,如果合理处理废水的费用小于企业所获利益,那么企业一般会选择尽量靠近废水处理标准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成本。而如果费用超过所获利益,那么个别的企业甚至会不顾环境污染,违反处理标准。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影响了环保技术的发展。

3.3 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

现阶段,由于我国在环保领域并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并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废料的处理。他们往往因为缺少相关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加之监督力度不足成为了危害环境的源头。而且由于环保技术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不能对产品和技术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劣质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企业对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4 有效的解决途径

面临制约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诸多因素,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笔者认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4.1 建立有利于环保企业竞争的市场制度

由于缺少市场竞争力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通过建立有利于环保企业竞争的市场制度,能缓解企业所受到的压力。主要的手段就是企业并购、资产重组、战略联盟等。这样的做法能将中小型企业结合起来,同时推动了大企业的规模增长。还可以申请政府的帮助,使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4.2 完善环保管理体制

环保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实施能有效地增加社会对环保技术的需求,进而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保技术创新。在国际上,我国的环保技术和环保管理体制还与发达国家有些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管理体制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完善环保产业管理体制。还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产生有效的约束力。对违反规定、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执法力度,要求其必须达到标准,否则关闭。同时要确保环保管理制度能够在各地顺利的开展,要求地方严格执行。

4.3 制定合理的排污收费标准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污的企业并不能在产品中有效地收回排污成本,使得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为此要充分运用价格机制,按照“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排污收费标准,促使排污单位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要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起“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政府增加投入”的治污筹资机制以及科学的环境资源核算体系,使排污者与开发者真正成为环保投入的主体。

5 结语

总之,通过建立有利于环保企业竞争的市场制度等途径,能有效地解决市场制度对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参展考的文实献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不懈的努力着。而环保技术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环保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环保技术的自主创新对保护环境、预防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环保技术发展面临的现状、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环保技术,自主创新,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澄荣.环保技术创新的市场制度障碍及其优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2):17-19.

[2]黄建民.节水与环保技术创新[J].南北桥,2009(8):165-166.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一篇:让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