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运营范文

2024-07-08

建筑运营范文(精选9篇)

建筑运营 第1篇

张毅, 美国KL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记者对他的初步了解来自于他在我刊发表的一篇名为《医院项目开发意识的设计转化》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 他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传统医疗中心的建筑设计为例, 讲述了在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将院方的开发意识具象化, 形成可操作的开发策略, 并最终落实在设计方案中。在这篇文章中, 经常能见到“品牌意识”、“品牌策略”、“竞争力”等与市场运营有关的词语。

通过进一步了解, 记者发现, 这篇文章中表述的视角与理念, 与他在医疗设计领域的特殊经历密切相关。

设计实践的比较与分析

在国内设计行业工作了两年之后, 张毅前往美国读取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国际专业医疗建筑设计公司ANSHEN+ALLEN ARCHITECTS (简称A+A) 旧金山总部, 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工作。2007年加入美国KL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后, 主要专注于其在中国的医疗建筑设计工作。

同时具有中美两国的医疗建筑设计经验, 这让张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国在医院体制、市场、运营方面的本质差别, 从而导致不同的建设理念。国内多数医院为公立医院, 在政策、土地、人才、品牌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市场竞争压力小, 因而对市场运营关注度较低, 而美国情况则相反。举例来说, 前期策划阶段是决定医院定位及将来能否运营成功的关键步骤, 在国内的医院建设项目中, 这个环节通常较粗浅甚至是缺失的;而在美国则非常注重, 具体体现为:首先, 美国的医院把运营成功作为设计的首要目标, 因此前期的策划和设计任务书的制订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由专门医院策划运营机构完成;其次, 策划全面而细致, 大到市场调查、竞争力分析、整体定位、功能设置, 小到对建筑材料、景观植被等关键细节都会进行方向性的描述;第三, 由于已经经过周全细致的研究, 一旦确定以后通常不需要进行太大的修改, 除非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1.成都华普医院妇女儿童中心

以“市场运营”为建设出发点

就医院建设理念而言, 国内通常把医院视为一个机构类建筑, 在建设过程中更多地是考虑它的专业复杂性和技术性问题, 将功能性放在第一位, 最终建成效果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

张毅则认为, 随着大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以及国内医院市场的开放, 医院竞争势必加剧, 中国的医院建设应借鉴国外的观念与作法, 更多地从市场运营成功的角度出发, 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建设过程应该围绕患者的感受进行, 患者的满意度才是项目成功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医院的建设定位, 张毅给出了“市场化、商业化、特色化”的建议。第一, 医院的定位要市场化, 要从患者需求及市场竞争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判断, 目前国内普遍出现的VIP病房就是典型的针对高端需求定位的例子。第二, 医院的患者对商业性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功能设置要更多地考虑商业化的因素, 以成都华普医院为例, 该院的商业功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例如女子沙龙、产前培训、产后康复、早教、儿童行为中心等。第三, 设计特色化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医院建筑设计应该在形态、色彩、环境、景观等方面多多探索。

2~3.成都华普医院东侧中庭

4.成都华普医院新建VIP大楼建筑群

5.成都华普医院西侧中庭

6.洛阳正骨医院建筑外立面

建筑师前期介入的优势

张毅认为, 前期策划定位对医院的市场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目前较不重视的大环境下, 通过建筑师的前期介入, 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业主弥补这一环节的不足。

以洛阳正骨医院为例, 这个医院是典型的公立医院, 通常很多公立医院的建设都是计划性的, 一些医院领导往往会选择传统的事业单位型的增长模式, 根据需求 (例如增加多少床位) 进行简单的量的建设, 然而该院院长有着强烈的求变意识和市场意识, 他希望借助此次建设的契机提升医院的档次和水平, 并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在第一次交流过程中, 这些想法还只是停留在开发意识的层面, 缺乏具体的内容可参考。

对于这种情况, 张毅并没有坐等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而是主动帮助业主明确建设方向, 一方面提供了一些做过的相似案例与院长讨论并对其进行引导, 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 另一方面提供具体建议与数据, 协助甲方制订了设计任务书。建筑师提供的这份设计任务书在明确了医院定位的同时, 也确定了医院的功能设置与面积分配, 包括常规医疗设施以外的商业功能, 例如高端养生餐饮、传统疗法中心、游泳池、网球场等。这些前期工作使得院长的想法能够完整地得以落实, 并有信心大力推进。

“观念决定方向, 定位决定设计, 在中国要实现一些跟传统套路不一样的东西, 前期介入沟通非常关键, 正骨医院项目在做方案之前,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做前期策划沟通和设计任务书的制订工作”, 张毅对记者说。

7~8.洛阳正骨医院中庭

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毅认为, 大众医疗与专项医疗将会齐头并进地发展, 会出现类似上世纪90 年代初交通系统铁路、飞机双轨发展的状况。一方面大众医疗的发展会提速, 在规模、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 针对特定市场需求或人群的专项医疗前景广阔, 应用逐渐普遍化, 当前的市场已经释放了明显的信号, 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方面的市场需求正在促使着医疗领域向更专业、更细分的方向发展, 针对特定群体的医疗机构将越来越多。

建筑渣土运输运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2篇

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运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运营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根据《成都市安全生产条例》、《成都市关于加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安全管理的通告》、《成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安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海淞公司《成都公司建筑渣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建筑渣土车辆运输运营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制度,按规定建立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建筑渣土运输运营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配备建筑渣土运输运营安全生产专职人员。

2、建立健全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基础台账(驾驶员管理台账、车辆管理台账、安全教育台账、违章与事故台账、“三不放过”台账)和有关信息资料。对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及时宣传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和规章制度。

3、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每月对渣土车辆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驾驶员出车前坚持“三分钟安全教育”,及时查找隐患、消除隐患,杜绝违规现象,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4、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必须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进行车辆登记、车厢密闭改装年检、办理市区《通行证》。公司安全员及分管领导每月定期对渣土车辆运输驾驶员进行考核计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或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条款要求,建筑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取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书、建筑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专项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对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驾驶员经市局审核批准,取消其建筑渣土运输从业资格。

6、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在装运过程中,必须盖平箱盖,严禁超载。渣土运输车辆应该安装行驶装卸记录仪,设置车辆判别标识、安装电子标签和顶灯等装置。

7、建筑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按照规定路线、规定时间行驶,不得超速、超载及使用其它机动车号牌、无牌或号码不全的建筑渣土车辆上路行驶。

8、对完成建筑渣土装载准备驶出工地的车辆,检查其装载情况,对装载超过车厢栏板上沿、箱盖不密闭的车辆,不予驶出工地。

9、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应按局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中有关“事故报告”的规定执行。

10、根据《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建筑渣土运输运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须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且定期组织宣传,由专人负责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进行监控。

二、现场管理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现场管理员应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对工地现场管理措施落实、运输车辆行驶安全、道路污染等情况实施全程监管。

2、负责出土工地现场管理人员的调配和考勤,对车辆规范装运进行严格管理。

3、及时掌握各工地渣土运输情况,每日填写建筑渣土运输计划,对当天工地运输数量、使用车辆等进行登记并报相关管理部门。

4、对进入工地的渣土运输车辆车容车貌及相关证照进行检查,对车容不洁,车况差、无处置证、驾驶员无上岗证、无标识顶灯的运输车辆一律不予进入工地。

5、现场管理员在建筑渣土排放工地出入口,对进入工地车辆的车容车况、相关证照开展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车辆,不予进入工地;对完成建筑渣土装载准备驶出工地的车辆,检查其装载情况,对装载超过车厢栏板上沿、箱盖不密闭的车辆、车容车貌不整洁的车辆,不予驶出工地;对装载符合规定要求的车辆,经冲洗保洁后,准予驶出工地;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安全管理生产规定,指挥建筑渣土车辆驾驶员规范倾倒建筑渣土,文明操作、安全操作。

6、现场管理员指挥待装车辆有序停放,保障车辆装卸作业安全,配合施工单位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7、按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要求,规范使用卸点付费结算系统,并确认运输车辆电子标签阅读成功或者签收纸质联单。

8、检查施工工地出入口及周边道路清洁情况,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保洁。

9、积极配合管理、执法部门现场执法检查,主动介绍运输作业情况。

三、安全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实时监控行驶装卸记录仪信息系统,作业车辆行驶路线、行车速度及末端处置,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2、在排放工地、消纳卸点、指定行驶路线范围内,对现场管理员、车辆运输交通安全、道路污染等情况巡回检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生的建筑渣土道路污染情况,立即报告运输企业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3、对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自事故发生二十四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车辆等详细情况报告所在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

四、市场管理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加强对专营政策的宣传,在总经理室的领导下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合同,并协助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2、根据承接的建筑渣土运输处置项目,排定计划、拟定施工方案,对所需车辆设备、人员配置、施工工期、出土量测算、行驶线路等进行详细规划。

3、对运输车队进行统一调配,确保车辆调度满足工程进度及需求,督促车队规范装运、加强安全,确保工程保质保量。

4、落实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督促建设、施工、运输等单位做好现场规范装运、车辆冲洗、工地防尘、出入口周边区域保洁等管理工作。

5、根据联单管理要求,做好数据统计,作为合同费用收、付的依据;协调好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车队的关系,做好工程款项的催、付款工作。

6、综合平衡区内渣土的处置和需求,平衡施工周期,合理进行调剂,并积极拓展垃圾处置卸点。

五、合约管理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合约管理组负责建筑渣土运输处置业务的合同洽谈及签订,合同洽谈及签订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参与,合同参照市规范性文本,确保签订规范。

2、合约管理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协同工程技术人员与业主方、施工方对工程渣土运输处置进行详细交底。

3、合同签订应遵循相关程序,必须凭审批完成流程的“合同审 4 核流转表”,才能交行政人事部加盖公章和印鉴。

4、合约管理组对开工项目应根据合同约定,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业主方按时付款。

5、合约管理组应加强对合同的保管和登记,未经总经理室同意不得私自复印或外借。

6、合同洽谈的相关业务人员应加强对合同内容的保密工作,否则承担所造成的一切后果。

7、业务人员应遵守廉政建设制度,坚持原则,规范服务。

六、巡检监督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巡视检查组负责对出土工地现场管理措施落实、运输车辆规范装运、安全行驶、道路污染等进行巡回检查。

2、巡检人员应每日对出土工地进行现场巡查,对运输车辆存在的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

3、巡检人员应每日填写巡检记录表,做到记录完整,真实公正。

4、对巡检中发现未实行专营的工地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

5、对巡检中发现的违规车辆或人员,应发出违规整改单,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6、对巡检中发现公司道路污染、安全事故等重大事件应第一时间向公司领导反映。

七、业务管理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负责对建筑渣土运输专营过程中合同签订和运营过程的规范性进行廉政和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和考评,对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通报和督促整改。

2、负责对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投诉进行受理、统计,并及时处理、反馈和上报。

3、负责召集各部门及加盟企业的例会工作。

4、在总经理室的领导下,制订并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八、车辆管理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负责对渣土运输自有车辆及加盟车辆的信息登记和核对,并对车辆进行专业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2、负责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日常监督和考核,严禁车辆超载,并做到车容整洁、无污泥洒落。

3、负责车辆顶灯、标识、GPS定位系统、电子标签的管理。

4、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检查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九、综合计划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对建筑渣土运输合同进行审核登记。

2、根据合同约定,及时将应收款发票开出,督促市场管理部催收应收款。

3、负责对加盟企业提交的各类原始发票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坚决予以退回。

4、加强对应收应付款的登记,做到帐目规范清楚。

建筑运营 第3篇

目前,中国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中国节能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90%以上。中国建筑物每平米的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3至5倍。因此,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减排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在建筑节能领域起步较晚,需要大力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为此国家把降低建筑物耗能列为节约能源的首要措施,发布强制性执行措施。根据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中国建筑节能应达到1.16亿吨标准煤/年。

2014年12月18日,由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德国能源署、德国能效联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上海建筑节能产业联盟协办的“首届中德建筑能效运营研讨会暨2014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联盟年”在京召开。中、德两国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中德建筑能耗政策、中德建筑能源效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管理与服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对促进中德两国在节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推动两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关村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北京牧马人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生在报告中提出建筑能效运营的几种节能方法,其中有节能设施节能、技改节能、控制策略节能、运行管理节能和建筑体节能。比如在技改节能方面,可以更换超容量或低效泵及风机,也可以调整冷冻水压力平衡,更换低效冷、热源,并疏通新风通道。

北京牧马人软件有限公司率先提出“建筑能效”概念并加以实施。其“建筑能效运行系统”较传统节能厂商的单一设备改造,可提高建筑节能效率20-30%。公司拥有一支多学科、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团队,并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密切合作,成为国内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开发力量很强的企业。

德国能源署Stefan Schirmer介绍了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框架条件和经验。德国在既有建筑能效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德国就制定了一系列适当降低建筑能耗的法律。对于新建房屋和既有民用建筑,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多项节能技术要求和应用。

建筑企业运营资金风险及对策 第4篇

一、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定义

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利息等短期性质的资产, 流动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短期性质的负债。因此, 营运资金管理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流动资产的管理, 另一部分是流动负债的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流动资产管理主要涉及到货币资产、应收账款, 而流动负债主要涉及到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流动性负债管理。

二、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分为三大类包括:适中性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谨慎型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激进型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三种政策说明了不同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匹配关系, 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的财务风险。

首先, 适中性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是指, 建筑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等, 即流动资产只是用于满足企业流动负债的需要, 他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的是适中性流动资产管理政策, 它的财务风险适中, 收益也适中, 满足风险适中型企业的财务需要。

其次, 谨慎型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是指, 建筑企业的流动资产大于企业的流动负债, 即企业流动资产由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满足。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的是谨慎型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 它的收益较低, 同时风险也较低,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采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控制风险, 谨慎经营度过行业艰难期。

最后, 激进型流动资产投资筹资政策, 这种策略适用于行业发展较好, 面临的系统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使用。它是指, 建筑企业的流动资产小与企业的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满足了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的激进的流动资产管理策略, 它保留的较低的流动资产, 因此, 它的收益较其他两种都高, 同时风险也较大。

不同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需要在不同的情形下采纳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使得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对于建筑企业来讲, 由于我国目前大量的投资项目需要大量的承建方, 随着我国投资的增加, 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也日益增多, 因此行业的竞争加大, 我们如何在保持自己的行业地位的同时发展自身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再加上目前行业拐点可能随之到来, 建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也越加重要。

三、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竞争加剧, 建筑企业垫资情况严重, 劳务成本较高

收到建筑市场与建设单位供求关系的影响, 建筑企业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受到建设单位的制约, 在某些方面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比如, 目前大量的地方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处理, 投资资金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而处于弱势方的建筑企业就只能忍受建设单位的要求, 为建设企业垫付部分的工程价款, 这样就加大了建筑企业的一个资金需求, 增加其劳务成本。再者, 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具有地域分散的特点, 作业单位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 并且都处于不断地流动当中, 这样一来, 建筑企业的营运资金分散到各个工程项目上的状况长期存在, 加大了建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建筑企业的各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也不尽相同, 项目上的资金忙闲不均, 加大了建筑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难度, 影响建筑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营运资金管理幅度较大, 难以在一个统一的层面进行调度管理, 无法在资金使用上产生规模效应。

2、建筑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大, 账龄期较长

企业为了更好的销售自身的产品可能需要制定宽松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在行业景气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形下, 采用应收账款进行销售更是普遍。在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的三角债现象十分普遍, 很大的一部分工程款在资产负债表中都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得以反映。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对业主方的尽职调查不充分, 在部分业主工程竣工之后资金却不能及时支付给建筑方, 进而导致了无法按期支付工程款。二是, 施工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 每个公司只能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要想获取行业较高利润率就必须采用激进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这样就可能使得施工企业为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为其垫资、赔本的工程也要上。三是, 在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风险, 但是有些工程项目都有遗留的债权, 它一般都是由项目管理人员来催收, 这就使得施工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跟踪, 造成应收账款账龄期长, 催收不及时, 时间一长, 就可能变成了坏账, 直接影响了工程企业的现金流, 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的存亡。

3、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监督缺乏有效性

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但是大多数建筑企业由于规模不大, 管理粗放, 重产值, 轻内部财务, 导致了建筑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低下, 企业的正常的生产成本难以得到足额的补偿。编制的资金管理计划也常常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落实计划执行的监督职能, 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企业在客观上收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产生了计划之外的大量费用, 增加了工程成本。目前, 在建筑行业内部审计中主要是派遣财务人员到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监督, 这种监督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数量有限, 派遣员工去实地考察监督的方式成本太高, 因此, 好多监督方式对建筑企业而言也是流于形式。第二, 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第三,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审计还有外部审计, 理论上来讲对其监督是最客观的但是外部审计机构由于其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很难达到管理者预期的监督效果。

四、加强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

1、加强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监督能力

首先, 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能够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运转, 但是计划的有效执行才是企业运作的关键, 加强营运资金监督的制度建设, 做到规范合理有序的管理, 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提高建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其次, 建立建筑企业颞部的资金统一结算中心, 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建筑企业的资金分散是导致建筑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自身的资金结算中心, 统一管理, 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实行区域化运作, 禁止其下属的企业在银行存在的多头账户, 由企业统一对外结算, 调度资金, 规范操作行为,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从而使得企业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净利润。

2、加强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

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收不回, 那么将直接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加大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风险。因此, 作为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加大催款效率。首先, 要研究工程的价格, 坚决不承揽价格又低, 有没有资金保障的项目。其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结算工程款, 办理索赔签证手续, 主要工程进度与资金结算的匹配。最后, 在产生应收账款的情形下, 应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使得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有个可靠保障。

3、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建筑企业中由于财务人员不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此, 在选拔考核财务人员时要求较低, 只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就能上岗, 其实建筑企业由于本身的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因此, 从业资格证早已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 应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基础, 了解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 这样才能满足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其次,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欠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建设, 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成立审计委员会, 审计人员的工作为审计委员会负责而不是为总经理负责, 这样就减轻了舞弊的风险。

总而言之, 建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需要和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心高度统一, 从合同的签订、执行, 到催收账款, 收回现金, 营运资金管理中心都必须发挥着中心的作用, 全方位把握运营资金的流转, 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降低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的风险, 使得自身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 2013 (2)

[2]季中华.强化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不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J].上海医药, 2010 (5)

[3]范云霞.应收账款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2013 (24)

创新光伏运营模式构建建筑能源系统 第5篇

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由于我国光伏产品90%以上依赖出口,在欧美“双反”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后,产能面临严重过剩,广大光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迫切需要国内市场支撑。

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并网管理和服务、完善支持政策等一揽子措施。

资金短缺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羁绊。由于光伏电站建设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回报周期较长。现在建电站,银行业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且贷款门槛也高,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外,还需对贷款额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而且,中国只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有5年,这与光伏电站的运营期限25年不符。为改善光伏行业的金融环境,相关部门曾要求国开行制定创新性金融扶持政策。但国内光伏行业融资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仍需时日。

同时,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仍很严重。2012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厂商有600多家,仅去年一年数量就减少了1/4,但减产产能总量可能只有10%。而且,这些厂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状态,大部分产能是201 1年的新产能,今年以来市场稍微好转,这些产能会很快卷土重来。这意味着,实际上全行业去产能化过程并未有实质性推进。过剩产能如果不能尽快消化掉,产品价格低位徘徊,那么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及资金状况就难言大幅改观,如此一来,支撑产业走出低迷,进入提速发展阶段的动力也就丧失了。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目前实际出货量仅11.5GW。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难超3GW,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5GW。

因此,如果不创新商业模式,不把融资平台搭建起来,投资人只能望梅止渴,一大批光伏企业也很难救活。2014年全国拟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6GW,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GW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聚合社会资源,共建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努力将成千上万的“屋顶变成印钞机”,让党的“阳光”政策温暖千家万户。

一、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概念

光伏电站是一个封闭的利益关系链,也是价值创造的产业链。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买卖与竞争关系,化竞争为聚合,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光伏产业的开发与建设。聚合模式是:由具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使命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新能源投资管理公司,全面负责光伏应用项目。由权威部门牵头,由企业、政府、银行合作成立担保基金,和各园区合作进行统借统贷服务,同时园区也与相关基金合作,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在进行具体项目开发时,各企业有产品的出产品,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屋顶的出屋顶,有土地的出土地,有相关资源的出相关资源,使业主、开发商、投资商、EPC总承包商、系统设计方案提供商、光伏系统集成商、光伏产品贸易商、光伏发电装置生产制造商(光伏组件、跟踪支架、屋顶安装支架、逆变器、汇流箱、光伏专用电线电缆、蓄电池等)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建成后,每个光伏电站都实现独立核算,可由专业企业进行运营,也可在相关交易平台上销售。合作各方按照股份比例在未来获利中分红。

二、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美丽中国。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治理雾霾,减少煤炭消费量。这些都要求我们着力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清洁、可靠的能源。

光伏发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适合在能源消费终端分布式应用,替代燃煤,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全国建筑物可安装光伏发电约3亿千瓦,仅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就可安装8,000万千瓦,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不仅有助于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而且对于保障城镇能源供应、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每年新增光伏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测算,40%以上的光伏产品可在国内市场消化。我国西部地区光照条件好,未利用土地辽阔,适宜发展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但是度电补贴需求高,约0.6元左右,且当地用电需求小,大规模开发就地消纳困难,电力需长距离外送,变损、线损高。东、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虽然平均利用小时数稍低,但电力易于就地消纳,且网购电价高,度电补贴需求少,约0.4~0.45元,与西部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用同样的补贴资金能够多支持30%~50%的光伏发电。如果政策措施得当,有效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企业成本下降,还可逐步减少补贴。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将能更为有效地拓展国内光伏市场,缓解光伏制造企业面临的困难。

三、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开发重点

(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学校、医院、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

(2)在用电价格水平较高、电力负荷较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任务较重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

(3)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光伏发电应用。

(4)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

(5)配合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建设1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1,000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及示范村。

(6)偏远地区及海岛利用光伏发电解决无电和缺电问题。

(7)在城市路灯照明、城市景观以及通讯基站、交通信号灯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

四、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开发目标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我们的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开发目标争取达到200万千瓦。

五、分布式光伏产业聚合模式的规划与实施

(1)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联盟以及相应的经济实体。由发起单位共同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联盟以及相应的经济实体,建立高素质的工作班子,负责项目规划,资源整合,利益分配。

(2)加强政策宣贯,搞好教育培训。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政策文件,认真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管理细则,加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把管理流程和细则贯彻到所有参与单位和相关人员,建立起清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努力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3)抓好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应依托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门,指导协调项目单位落实建设条件,与当地财政、价格、建设、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协商,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工作程序,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环境。要争取电网企业的支持,制定适合示范区特点的电网接入和运行的整体方案,及时做好光伏项目与电网的衔接,确保建成项目顺利并网运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融资模式,为项目单位及时提供金融服务。

绿色建筑质量和后期运营不容忽视 第6篇

全面提高绿色建筑质量

仇保兴说, 我国绿色建筑已经驶上了快车道, 但是发展速度越快我们越要冷静分析绿色建筑还存在哪些缺陷要解决。据介绍, 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是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 如在民用建筑中, 只有绿色照明系统和智能化系统利用率比较高;而其他方面都不是太理想, 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率只有33%、可调节外遮阳技术利用率只有25%、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只有42%, 建筑节能设计和雨水回收系统利用率也都较低。公用建筑总的来说要比民用建筑强一些, 但是其中节水灌溉、雨水回收系统还不是很理想, 利用率只有67%。其次, 绿色物业脱节, 比如有的绿色建筑安装有滴灌系统, 但是人工浇水还在使用, 没有能够与绿色建筑相配套的绿色物业服务。还有很多维护技术成本高的项目, 都不能真正运行, 如70%的雨水收集系统都未投入运行。另外, 有些绿色建筑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 其中约20%常用的绿色建筑节能设施, 如外遮阳窗帘, 因为有缺陷而没有运行。

仇保兴说, 要把住绿色建筑质量关, 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即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到位。

除此之外, 首先还应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力度。这就需要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库、专家签字终身负责制、建立专家资质考核退出机制、测评机构的考核退出机制等这几个方面着手。

其次, 还应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监管。包括绿色规划审核, 绿色建材认证, 绿色设计审核, 绿色施工的验收和监管, 绿色运行的规范和监测, 报废制度绿色化的审查等等。

仇保兴说, 要提高绿色建筑质量,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应高度重视, 从规划、审查、设计到施工、验收、运行等各个阶段, 都不可小觑。要构建规划阶段绿色建筑审查制度, 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专项审查机制。绿色建筑建成以后, 是否能够“绿色”运行格外关键。为了达到绿色运行目的, 必须构建绿色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考核制度, 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部纳入省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 对耗能耗水情况进行监管, 数据定期公示。另外, 分期验收后发放财政补贴和享受优惠政策, 执行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建安工程验收后给予50%的财政补贴, 运行一年经测评合格后享受财政全额补贴。补贴机制对提高绿色建筑质量也非常重要, 高星级绿色商品房的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得益, 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应由业主与消费者分享, 通过开发者和消费者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和监督。

仇保兴强调, 对于绿色建筑, 政府介入是为了培育市场, 建立监管体系, 一旦成熟必须及时退出。他还说到, 要提高绿色建筑质量, 除了正面的激励鼓励、监管政策以外, 处罚机制也非常重要。比如说, 强制建成绿色建筑的项目, 在土地出让条件中要明确绿色建筑等级的要求, 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增加相应约束处罚条款;还可以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 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给予差别性返退;对违反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处罚;没有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商品房, 但以绿色建筑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 除以一定数额罚款外, 还要吊销资质, 严重处罚;对绿色建筑咨询团队进行行业评审, 实行“末位淘汰制”, 提高绿色建筑咨询行业质量。

另外, 仇保兴认为, 还要培育绿色物业产业。物业服务企业应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服务创新型转变,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建筑节能运行, 利用垃圾分类收集、生态绿色化系统、噪声污染控制、建筑节能运行和监测等先进技术, 减少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全面巩固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

提高绿色建筑运营水平

有数据显示, 2012年, 我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公共建筑共188项, 建筑面积为1441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住宅建筑有198项, 建筑面积为2638万平方米, 其中一星级项目74项、二星级项目93项、三星级项目31项。

业内人士指出, 真正体现绿色建筑发展效果的是“运营标识”, 而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项目很少。在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中, 继续申请取得“运营”标识的项目只占6.5%。如何保证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交工并运营, 是绿色建筑面临的重点问题。

据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中心、中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单位于2012年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绿色建筑后评估调研, 挑选了30个竣工或投入运营一定时间且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项目作为调研样本, 就绿色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绿色技术落实情况、运营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调研和分析。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的气候区、建筑类型及绿色建筑星级类型。

结果表明, 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遮阳系统设计不合理, 运行1年后, 约有30%的活动遮阳系统已无法正常调节;由于物业管理和绿化维护等原因, 导致可透水地面破坏严重, 植草砖内无草丛存活;不少项目并未认真落实节水灌溉设计方案, 运营过程中仍采用人工浇灌方式, 有的设备损坏严重;6.7%的可再生能源设备闲置, 10%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20%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6.7%的可再生能源设计不合理;部分项目的被动设计仅是为了达标而设计, 没有从改善空间的舒适性的角度出发, 使得部分绿色建筑项目被动设计方案不合理, 导致室内自然通风不畅、眩光等。业内专家认为, 如果运营人员水平偏低, 不能很好地使用维护设备, 也即运营人员不“绿色”, 那么即使原本建筑是“绿色”的、那么最终建筑还是不绿色。运营水平的提高是发展建筑绿色的关键。

建筑运营 第7篇

集团院长助理兼设计运营中心主任欧阳东:010-68313683邮箱:oyd@cadg.cn

经营发展部副主任吴兴宗:010-68343440邮箱:yy@cadg.cnjy@cadg.cn

综合管理部主任张文华:010-68302137邮箱:zhangwh@cadg.cn

项目总监一部总监丰涛:13801335800邮箱:fengt@cadg.cn

项目总监二部总监马海:13601020771邮箱:mah@cadg.cn

项目总监三部总监张勇:13701376968邮箱:zhangyong@cadg.cn

项目总监四部总监文兵:13701132670邮箱:wenb@cadg.cn

项目总监五部总监赵鹏飞:13701032987邮箱:zhaopf@cadg.cn

项目总监六部总监孟建国:13901339018邮箱:Shejiyuan168@126.com

项目总监七部总监徐继伟:13601228530邮箱:Xujw@cadg.cn

欧阳东: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 厦门大学EMBA, 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国家一级注册电气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院长助理兼设计运营中心主任。社会兼职:“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常务副理事长,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社副社长,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理事长,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一医院建筑电气分会”会长。

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设计奖:如“北京梅地亚中心”、“蛇口招商局培训中心”, “文化部办公楼”、“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楼”、“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北京国际俱乐部康乐中心”等项目。

发表了多篇论文及著作:独著的论文有:《论三台变压器的电气联锁问题》、《DDC自控系统设计》、《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计的探讨》、《关于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探讨》、《现代办公大楼的电气照明设计》、《设计企业管理研究》,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探讨》、《医院建筑电气设计一动态节能设计分析》、《医院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探讨》、《建筑机电节能设计探讨》等数十篇论文, 在专业杂志和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年会或电气情报网年会上发表。著作有:以主编身份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 (供配电) 专业模拟考试一试题题库》、《建筑智能化技术招标书范本》、《建筑设备监控和管理系统应用手册》、《变配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及安装图集》、《建筑机电节能设计手册》等书的编著工作, 均已正式出版。

科研业绩突出:2003年参加了《全国民用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电气分册》的编写工作, 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科学技进步特等奖。作为负责人完成了住建部课题《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研究》 (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院课题《建筑智能化技术标书研究》 (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和《楼宇自控及机电设施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个人排名均是第一。作为课题总负责人参加了国家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一“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总课题中的课题三:高效能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此外, 还参与了多个建设部课题。

经营业绩显著:2000年担任三所所长, 创造人均设计收入60万元 (50人) 。2007年月担任集团院长助理兼设计运营中心主任, 进行设计生产组织架构调整, 专业院及名人工作室2009年新签合同额和设计收入均是2006年的2-3倍, 创造人均设计收入75万元 (565人) 。

丰涛: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一部总监职务。

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设计奖:作为暖通专业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大、中规模工程如下:北京泛亚大厦 (1994年、2.8平方米) , 北京腾达大厦 (1995年、9万平方米) , 首都师范大学科教楼 (1996年、2.7万平方米) , 北京半导体器件厂科研楼 (1997年、1.8万平方米) , 北京黄金汉宫综合楼 (1998年、3万平方米) , 中国证券大厦 (1998年、10.6万平方米) , 新康家园 (1999年、14.6万平方米) , 保定市政府接待中心 (2000年、5万平方米) ;福建广电中心 (2001年、11.6万平方米) , 北广住宅小区-阳光丽景 (2002年、29万平方米) , 新景家园 (2002年、41万平方米) ;中关村金融中心-中钢大厦 (2003年、11万平方米) 。

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拉萨火车站 (2005年、2.3万平方米) , 天津远洋新干线 (2007年、8万平方米) , 苏州火车站 (2007年、8.6万平方米) , 光大银行总部 (2008年、8万平方米) , 神华集团总部 (2009年、6万平方米) , 援坦桑尼亚会议中心 (2010年、1.5万平方米) , 大同机场新航站楼 (2010年、1.1万平方米) , 大同博物馆 (2010年、3.1万平方米) 。

主要获奖情况:北京腾达大厦 (工种负责人) 2003年获北京市优秀工程二等奖, 深业中心大厦 (主要设计人) 1998年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天银大厦 (主要设计人) 2001年获全国优秀设计铜奖、2000年全国优秀设计行业二等奖、2001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中国人寿大厦 (主要设计人) 2003年获北京市优秀工程一等奖, 中关村金融中心 (工种负责人) 2008年获全国优秀设计铜奖、2008年全国优秀设计行业二等奖、2007年北京市优秀工程二等奖, 拉萨火车站 (项目经理) 2007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08年全国优秀设计金奖。

科研业绩:发表了多篇论文及著作, 如《北京世界金融中心空调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十四章、《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五章、《中关村金融中心空调设计》等。

经营业绩:2003年担任院集团经营部副主任后, 先后为院里承接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电信指挥楼、百度大厦、内蒙古党政搬迁工程、拉萨火车站等多项工程;2007年担任经营发展部主任后, 积极参与院经济技术管理办法的制定;2008年担任项目总监后, 带领总监一部的同仁努力拼搏, 超额完成院里下达的经营指标, 2009年获院优秀项目管理奖。

马海: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 高级工程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曾担任第二设计研究所所长、院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现任项目总监二部总监。作为工程师, 完成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北京新大都饭店、中国人寿大厦、中关村金融中心等30余个项目;作为项目管理者, 完成约50余个项目的管理工作。

总监二部管理团队以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为核心成立, 团队成员均由专业人员组成, 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技术管理能力。在国内三十多个地区和城市完成了超高层综合写字楼、酒店、政府行政中心、广电中心、数据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体育场馆、银行金融、医院及住宅类项目。在国外建筑市场, 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喀麦隆、刚果 (金) 、泰国、土耳其、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等, 完成了援外或世行贷款和商业投资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涉外项目管理经验。

总监二部会一如继往为新、老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为客户做好设计阶段全方位的设计咨询。“做一个项目, 交一个朋友”, 不仅完善过程, 更要控制结果。“给我一个项目, 还您一个精品”, 企盼着与新、老朋友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张勇: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筑项目投资管理系, 硕士。高级工程师。

1980~1991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1989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海南分院院长, 1993年至2000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营计划处处长, 2000年至200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营计划部主任, 2003年至2006年任建筑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现任项目总监三部总监。三部自2007年成立以来, 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快速增长:2008年合同签约额:8565.76万元;2009年合同签约额:10379万元;2010年截至6月15日, 合同签约额:14311.87万元。

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1994年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奖”及其主要负责人奖;1991、1993、1995年连续三届荣获北京市科委颁发的“北京市技术市场金桥奖”, 1997年荣获“北京市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二等奖”。2009年10月获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风云人物突出贡献奖。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建筑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中建协华北协会秘书长,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科技咨询研究业务部主任, 中建协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勘察设计协会理事, 首规委勘察设计市场专家组专家, 首规委勘察设计管理处行业咨询专家, 北京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建设部市场司资质评审专家,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建筑技术咨询业务部主任, 中建协体改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文和著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文章11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其中1篇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1篇考察报告获商务部表扬奖。

主要科研业绩:参与完成了《全国统一民用建筑设计周期定额》修订工作 (1999-2000年) ;参与完成了《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建筑、市政部分) 释意》编写工作 (2000—2002年) ;参与编写《建筑工程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 (2003年) 等六项。

总监三部承揽设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有:大型综合体、办公楼、酒店、公寓、体育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大型剧院、影院和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类建筑、医院、学校、住宅别墅;承揽国外设计项目和援外项目以及火车站房等重要交通枢纽建筑。

文兵: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5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2001年取得国家一级建筑师资格。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院一所所长, 建筑专业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院院长项目总监四部总监。

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设计奖:作为设计主持人、项目经理完成的主要大、中规模工程如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 (80万平方米) 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一等奖, 北京百朗园 (6.5万平方米) 2003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三等奖, 北京康堡花园 (6.5万平方米) 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三等奖, 宁波天合家园 (30万平方米) 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一等奖, 北京神舟科技大厦 (5.4万平方米) 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二等奖, 八达岭岔道村停车场服务设施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项目一等奖, 大连城堡酒店 (11万平方米) , 北京未来科技城规划设计 (10平方公里) , 温州苍南天和家园 (45万平方米) , 宁波天一家园 (25万平方米) 。

其他获奖情况:2006获第六届青年建筑师奖, 2004-2005;2006-2007获院优秀共产党员, 2004-2005获院青年岗位能手, 2005获中国新本土居住设计名家。

经营业绩:2007年担任项目总监以来, 以技术经营为主, 与多个大型开发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保证了经营工作的稳定性与长远性。积极开拓与境外事务所的合作项目, 与多个大型境外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院里下达的经营指标, 领导总监四部的同志创下了优良的经营业绩。

赵鹏飞:198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经济管理专业。

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 经济学学士。经济师任职。

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设计所办公室主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森设计公司经营部主任。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五部总监。

孟建国:高级建筑师、中共党员。中国资深室内建筑师,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清华大学美术院)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1988年调入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1988年至2001年先后任建筑设计院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 1996年组建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任执行董事、总经理, 2000年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更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后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所所长, 2003年—2007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六部总监, 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主任, 北京红杉林环境艺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中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社会兼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兼设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设计管理委员会执行会长,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加编写并出版的书籍有:《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编制与投标报价手册》主编之一, 《商品住宅一次性装修实施细则》主编之一,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二版) 装修设计部分参编人, 中国景观设计年刊编委会主任, 装修详图集主编负责人。

担任设总及项目负责人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大楼, 中国革命博物馆, 国家环保局办公楼, 全国政协办公楼 (荣获鲁班奖) , 中国移动中心办公楼, 北大一百周年纪念讲堂 (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 威海中信金融大厦, 北京梅地亚中心 (荣获建设部设计二等奖) , 北京外语研究出版社大楼。

徐继伟: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国家一级建造工程师。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结构二所所长, 公司总经理职务。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七部总监职务。

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大、中规模工程:山东东营建行管理用房2.5万平方米, 河北石家庄人行管理用房4.5万平方米, 北京青年城22.8万平方米, 山东东营蓝海培训学校4.6万平方米, 甘肃陇西中学4.2万平方米。

作为设总完成的主要大、中规模工程:风格雅园6.0万平方米, 月安花园12.6万平方米, 安德路危改12.0万平方米。

建筑运营 第8篇

如何通过观演建筑的建设提升整个城市的活力, 为城市塑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氛围, 切实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避免盲目地建设大型观演建筑, 浪费社会资源, 是设计者们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本期沙龙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建筑师, 从多专业、多角度出发, 针对观演建筑的设计潮流、发展方向、商业逻辑以及投资方向等方面进行交流, 共探未来观演建筑在设计与运营上的一些对策。

时间:2015年7月10日

地点:上海东大名路358号国际港务大厦13楼

主办:《城市建筑》杂志社

协办: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凌克戈

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总建筑师

投资主体已经从政府主导转为民间资本, 必然会要求建筑从标志性走向实用性。国外的很多商业设施里面都有各种规模不大的剧场, 非常注重投资回收和实用性, 同时为商业带来很大的人流。所以, 观演建筑与商业活动的关系是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将观演建筑定义为提供视觉体验的场所。这个范围比较宽泛, 就是说但凡能够提供视觉体验的场所, 哪怕是一块空地, 我都认为它是一个观演建筑。所以, 希望今天大家的讨论可以放开一点。

国家大剧院的投标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从这个层面来说, 观演建筑作为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标志物, 它是非常受人关注的。从1995年开始, 中国持续了一个大概20多年标志性观演建筑的建设热潮, 各地都在建设大剧院、音乐厅。这些建筑对于政府来说都是地标中的地标, 而确实又脱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舆论的焦点很容易被引导到浪费、奇奇怪怪上面, 得到的正面评价并不多。我认为这种状态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为两年前有报道说, 政府要求五年内停止建设楼堂馆所,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剧院、音乐厅, 所以观演建筑会出现投资主体的变化, 也会有更多形式上的变化。

在这个持续20多年的地标性观演建筑建设热潮退去之后, 我们应该思考真正需要的观演建筑是不是一定投资巨大, 观演建筑是不是可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我早几年设计的一些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的投资主体都是政府、政府的融资平台或者下属企业, 建它更多是为了造一座丰碑。但是今天投资主体已经从政府主导转为民间资本, 必然会要求建筑从标志性走向实用性。国外的很多商业设施里面都有各种规模不大的剧场, 非常注重投资回收和实用性, 同时为商业带来很大的人流。所以, 观演建筑与商业活动的关系是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

还有一个趋势是观演建筑逐渐趋向小型化, 越来越多的小型演艺建筑涌现出来, 技术的进步使得对舞台的各种建筑要求也逐渐降低, 有时甚至一个室外场所也能完成一场演出。

以需求为主导是大趋势, 我们需不需要观演的场所和建筑, 是今天可以再深入讨论的。

王兴田

日兴设计·上海兴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经理, 总建筑师, 教授

对于当前我国观演建筑设计与运营, 我提出“六大走向”的具体策略, 即建筑要由室内的封闭空间走向室外的开放空间、走进街道与社区、走进城市综合体、走进商业办公楼、走进旧城保护区、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观演建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是表演艺术的传播媒介, 是国内外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 是精神、审美、科技的情感追求, 也是一张具有高文化品位和浓郁时代气息的“城市名片”。从历史发展上看, 从古代戏场、乐棚到戏台、民间茶园、宫廷剧院, 再到现在的豪华大剧院, 观演建筑的空间也由露天开敞演变到室内封闭。

自古以来, 观演活动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广义上, 除了剧场、音乐厅、影视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外, 所有能给我们带来观演感受和视觉体验的建筑都可以被纳入观演建筑的范畴。

我今天主要就国内观演建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问题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脱离了城市生活。首先体现在服务层次上, 新建的大型观演设施往往装修过度奢华, 导致场地租赁费和入场费高昂, 因而受众面小, 无法融入百姓生活, 缺乏真正的文化传播活力。其次体现在服务空间上, 有些建筑的选址远离市区, 使用率低, 大部分功能用房闲置或者转做他用。

二是过于强调标志性, 导致形态奇异、体量庞大。对于其标志性的盲目追求导致有些业主忽略了建筑应满足功能和空间上的要求这一事实, 而去挑战建筑形式与结构的极限, 也常常忽视对规模和体量的控制。

三是建设与运营过程脱节, 建筑在地域或地区上分布不均匀, 缺乏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意识。这是导致观演建筑后期运营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 广州大剧院一年的运营管理维护费用高达4 500万元, 如果算上建筑折旧的话, 费用会更高;国家大剧院每年的管理运营费则是以亿元计。国家在支持文化产业的建设中, 如果能将这些费用真正投放于每个个体的文化受益上, 可能远比建设设施重要。再比如, 云南一半的剧场集中在昆明, 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却缺乏文化设施, 出现了“有戏无地演, 有地无戏演”的局面。

对此, 目前也有通过改造更新、功能置换等形式激活没落老剧院的例子。如北京天桥剧场改建后可以进行专业的歌剧、芭蕾舞剧演出, 既是对城市记忆的延续, 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更是旧建筑适应新时代的一个成功案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是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值得称道的案例, 它是国内首家尝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剧院, 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值得借鉴。

我想用“七大转变、六大走向”来概括总结我对于观演建筑设计与运营的思考。“七大转变”即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地标化向生活化转变、独立化向集群化转变、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恪守传统向传统和现代共生转变。“六大走向”则是指具体的策略, 即建筑要由室内的封闭空间走向室外的开放空间、走进街道与社区、走进城市综合体、走进商业办公楼、走进旧城保护区、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很多体现出这些转变的案例都应用了上述具体策略。

深圳大芬美术馆集艺术观演、艺术生产、艺术交流、休闲观光于一体, 不仅引入了工作室, 还引入学术报告厅、综合商业、咖啡厅等交流、交易甚至收藏的空间。这种综合性的设计, 将美术馆与人们日常的行为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是多元化的典型案例。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日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不论是从建筑学的意义上, 还是从政治意义上, 都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其内部空间开放, 不仅可以举办体育比赛, 还可举行全天候的演出, 利用率非常高, 是为大众化的代表。

美国纽约的“百老汇”, 将各个不同规模的剧院集中在一条街上, 使得观演文化与大众生活融为一体, 是享誉国际的集群化发展的案例。

观演空间融入自然环境, 观演形式逐渐由室内向室外延伸, 也是开放化趋势的体现。

日本的茅野市民馆, 内部有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 且通过简单的廊道与旁边的车站连通, 使市民文化设施与车站融合在一起, 提高了日常使用率。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呼吁的, 将城市的文化设施通过高铁、地铁等站点集中起来, 贴近市民生活。

日本六本木新城的观演空间小而分散地灵活融入到各个城市综合体内, 观演空间成为了商业、办公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建成较早的或者是位于传统历史保护区当中的观演建筑, 不能拆除重新建设, 需要在延续街区传统的基础上焕发现代活力, 谋求传统与现代的共同发展。

聂欣

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二所所长

占据城市“上风上水”位置的大剧院在宏大的城市背景衬托下, 已经不再只是一座单纯的“观演”建筑, 更多是承载了这座城市当下的种种政绩、业绩, 是经济大跃进背景下的时代衍生物, 但此种超尺度地标建筑的张扬的体量形象和内部恢弘的使用空间到后期运营时, 却往往存在使用低效、浪费严重等“不接地气”的问题。

王兴田老师把目前我国观演建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梳理, 我接下来想分享的一个案例正好就是王老师所述主张的一个很好的映照。

正如兴田老师提到的, 占据城市“上风上水”位置的大剧院在宏大的城市背景衬托下, 已经不再只是一座单纯的“观演”建筑, 更多的是承载了这座城市当下的种种政绩、业绩, 是经济大跃进背景下的时代衍生物, 但此种超尺度地标建筑的张扬的体量形象和内部恢弘的使用空间到后期运营时, 却往往存在使用低效、浪费严重等“不接地气”的问题。我们曾经在2005 年参与设计衢州大剧院, 当时正值衢州建市20 周年, 为体现这种“城市成就”的需求, 方案呈现出超尺度的建筑体量和市民广场, 但因为建筑定位与城市等级规模和城市发展不符, 项目最终夭折。

后来的一个实践机会便是上海的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 定位于当时还未裁撤的外高桥功能区层面, 具有典型的社区级文化中心的特征:第一, 用地集约, 展示界面有限;第二, 服务于社区需求, 内部功能灵活可变, 且能满足各独立分区的经营运转;第三, 建筑形象力度适中。

该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浦东新区洲海路和张杨北路路口靠近外高桥森兰绿地, 几乎正对洲海路上的6 号线地铁站, 用地非常集约, 东西向120 m、南北向100 m。项目过程曲折, 至今十年仍然在建, 而当年四面相邻的空地中有三块现在已建起居住小区和学校、商业中心。项目所处的外高桥新市镇未来将是集金融办公、国际会议、产业园区、星级酒店、商业中心、高端居住和配套教育等一体的上海新兴生活社区, 所以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必须要满足区域各使用主体的功能需求。

由此, 该建筑应是一座综合功能的集合体:一是面向功能区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剧场, 兼作会议、放映和表演;二是面向周边居民的群众文化馆, 有独立分区和单独出入口;三是位于地下一层的院线, 有开放的下沉空间和入口与其接驳;四是服务于社区的图书馆;五是服务于功能区企业的企业天地, 但由于面积限制, 与文化馆共享一个垂直交通厅。这五个功能区能够分时管理、分时运营, 以保证运营的可变性, 在功能布置上能够保证使用的集约、高效和灵活。

作为最大功能主体的剧场是本建筑设计的重点, 但由于主要是为满足这一区域的企业、学校以及各类民间培训机构等日常的集中会议、观演等使用需求, 所以观众席位只设计了两层860 座, 非常集约, 但对于各类机构的全员大会、年底总结以及汇报演出等活动来说都正好合适, 其相应租金也能保证在一个合理的承受范围, 而且这种需求目前越来越多。而这些“非大型”演出、会议的活动对于相应使用空间的物理要求也是“非标准”, 因此舞台设计不需要特别专业性和标准化的—比如取消了后台, 侧台也只有一个半且都是短进深, 主舞台的进深和台口高宽度等尺寸都相比于标准剧场的尺寸进行了缩小和简化。同时也由于室内空间的非标准化, 无法采取常规的空间物理建声设计, 而是采用电辅声设备来解决不同功能使用时所需要的合适的声学混响时间。从这个定义上讲, 它算不上是一个“剧场”, 但因为它承载的只是这一地区周边的居民、企业、机构、学校未来的日常高频率使用, 其定位相当准确。正如王兴田老师所讲, 要想让观演建筑真正走入社区, 功能要具有有效性。

独立管理的文化馆部分, 在三层有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 可以直接通过室外开敞平台与剧场部分的排练厅相连。因此这一部分在设计上就考虑了未来可以作为体育空间, 供如乒乓球、跆拳道等活动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该空间的集约使用效率。

而下面两个方面则说明了功能改造的重要性。首先, 在院线方面原本只设计了3个厅, 低于任何一家院线公司对放映厅最小数量的要求, 同时也没有紧邻商业中心, 无法共享人流, 这样的单一院线很难存活。于是在前年主体已经封顶、外墙也已完成的情况下, 三厅院线被改成两个实验小话剧场, 以满足目前日益增多的民间小型演出需求。企业天地的五层原本设计为企业展厅, 但在其后项目进行中, 我们建议将此处改为顶层画廊。外高桥作为一个功能区、自贸区, 未来也是有其艺术、生活化的功能和需求的。但最终因为此处经营权与管理权分开, 项目全部运营都要自负盈亏, 因此此处被改造为运营公司的管理办公空间, 这也算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吧。

其次, 最终的建筑形象要力度适中, 由于项目投资管理方也是政府背景下的开发企业, 因此设计之初就提出了要一个“政治正确”的结果—既要有文化中心该有的标志性, 又不能太过夸张超出了“功能区”这个定位级别。中标之后的大半年时间, 经历了十几轮设计方案的修改, 最终还是有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结果:简单形体的组合, 有力度不张扬, 材料种类以及其相应质感和模数都统一在不超过三种以内。

区启高

中鹰置业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新加坡规划师协会会员

观演建筑不一定单指建筑, 它实际上是交互平台的不同媒介, 可能就是一片森林、一片草地, 如何打造这个平台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

25 年前, 我设计了深圳华夏艺术中心, 那时我29 岁。现在是互联的时代, 观演建筑就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交互的平台。这个平台在早期来说更加有形, 观演建筑就是比较有形的平台, 如演艺厅、演艺中心等。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互的平台其实可以越来越无形, 例如一片森林或一片草地都可以作为平台, 艺术家和观众在这里互动。实际上中鹰黑森林音乐会就是运用了这个概念。2015年5月31 日~6月26 日, 我们做了6 场森林音乐会。中鹰黑森林作为提供平台的社区, 结合周边5 个同样大规模的社区环境, 一同打造了一座有1 万棵植被的中央公园, 每个周末, 艺术家和观众 (即这里的业主) 在这个特定的平台进行交互。

艺术家和观众之间需要进行交互, 我们便为他们提供平台。观演建筑当然可以作为交互平台, 但是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如果投资10 亿元人民币在一个四线城市, 找艺术家来做嘉宾, 是否能形成交互平台?未必!因为没有音乐团来演奏, 没有观众来看, 交互不起来。我认为这片森林的确促进了交互。不同于长期在歌剧院里的表演, 在这种负离子很高的环境下歌唱, 是艺术家们从来没有过的体验。观众非常热情, 但主持人常说掌声不够热烈, 因为他已经习惯剧场的环境, 2 000人鼓掌就震耳欲聋, 而我们是在草地上, 6 000人的掌声不会通过墙体反射回舞台上, 交互的平台已经改变了。我也希望能够把中鹰的平台向国际延伸, 吸引一些国外的团体, 比如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到这个交互平台。这就需要我们理解他们表演的艺术, 并用更高水准的平台来为他们呈现。表演的摄像、节目的编排甚至不同节日唱什么歌曲的设想都要有一定的水准, 因为细节往往成就品质, 中鹰森林音乐会就聘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师。现在已经有更多的艺术家愿意来到这个平台与观众互动, 宋祖英会到这个平台进行交流, 2016年郎朗也会在中鹰的平台上演出。对我们来说, 用最好的舞台、灯光、音响、乐队来支持这个平台是最关键的。

所以, 观演建筑不一定单指建筑, 它实际上是交互平台的不同媒介, 可能就是一片森林、一片草地, 如何打造这个平台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

钱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首席总建筑师

在日本, 这类设施大部分都不被称作剧场, 而是叫作文化中心, 不只有演出功能, 还有排练厅、画室、图书馆和文化娱乐等空间, 完全为普通民众打造, 与民众的日常文化需求密切相关。这样的观演建筑才是现在中国需要的, 也是我们民众希望看到的观演建筑。

目前, 建筑业最关注的是住宅、商业、办公等类型的建筑, 对观演建筑这一类的关注度并不太高。建筑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设计并建成观演建筑, 是非常难得的。我在日本读博士期间, 研究的课题就是观演建筑。虽然毕业后的十几年, 也做过大概十几个观演建筑的设计, 却没有建成的, 所以非常遗憾。今天我只能就7年多以前的一个设计案例来谈谈对观演建筑的认识。我在日本读书时参加过两个协会, 一个是日本建筑学会, 另一个是日本文化经济学会。文化经济学会的成员包括剧团和剧场的经营者、演员、建筑师、文化人、学者等各类人群。学会成员的交流内容并不局限于建筑设计、建筑造型, 更多的是从运营和管理等多维度来探讨观演建筑, 不同的经营方式以及“观”和“演”的行为模式将导致观演空间的变革。我认为这非常有意义。不同的运营模式和观演行为的变化, 最后影响到我们的建筑空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切入的话, 我要讲的这个设计案例是一个创新挑战。

起初这是2008年扬州文化演艺广场的投标项目, 有四家设计单位参与投标, 最后是我们中标, 地点在扬州瘦西湖南大门的边上。观演建筑有多种分类方式, 一是把其分成商用的剧场;二是剧团所属的剧场, 也就是有着特定的需求和使用主体的这类剧场。扬州文化演艺广场就有特定的演出剧目和演出功能, 其主要的观众是来扬州旅游的外地游客, 每天晚上有两场演出, 剧本主题为“水韵扬州”, 主要是介绍扬州历史, 有固定的表演团队。所以, 项目选择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瘦西湖边上, 要求座席数达到800~1 100个,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换数量。因为演出剧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乾隆下江南, 来到扬州以后有500 美女相迎, 所以我们一直思考怎样生动地表达这一场景, 把这个剧情跟剧场空间结合起来。方案投标时设计的剧场的舞台后门是可以打开的, 设计构思是希望有一条龙船, 晚上演出到这个剧情时把舞台后门打开, 瘦西湖湖心岛上打起灯光, 扮演乾隆的演员登上龙船, 龙船开到剧场的后面, 演员从剧场的后门进入舞台, 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动线来组织观和演的空间。这是一个已有特定剧目和特定需求的剧场, 如何根据剧目内容和需求来打造一个与之相适合的观演空间, 是设计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是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边上做这个剧场, 当时争议最大的是体量过大。考虑到当时反对的呼声, 政府特意组织了全国历史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扬州开会, 来论证剧场选址是否可行。但是因时任领导坚持强行建设要推进设计, 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做了一些调整, 尽可能减少建筑的体量对瘦西湖的影响。首先把剧场向东后退80 m, 并把舞台高度压到最低23.9 m, 同时根据《扬州画舫录》的文字描述, 在大虹桥 (基地) 上有一片庭园, 所以依据文字描述在靠近瘦西湖的西侧复建一个庭园, 希望能够遮挡一些视线。

同时, 依据时任领导的意见, 剧场不能斜着, 需要挪正, 挪正以后与瘦西湖湖心岛就没有了视线关系, 已不能利用湖心岛来互动, 我们设计的那条演出流线也就不存在了。如何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性的、给观众不同体验的观演建筑, 我们进行了另一个挑战。现在我们做商业建筑时特别强调体验, 实际在观演建筑的设计中, 体验也非常重要, 需要思考“观”和“演”这两者之间如何互动, 是不是可以给观众不同的全新体验。我们想延续当时在中标方案时的一个线索—龙船, 再现乾隆下江南500美女相迎这样一个场景。从视线角度来说, 船并不影响观演, 关键是这艘船能不能最终开进剧场。设计构想是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开设一条河道, 让龙船可以开进剧场;平时龙船可以停靠在剧场外面供游客进行参观游览。有了这个想法以后, 心里有些忐忑, 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室内剧场的先例可以参考。我特地跑到日本去见我的导师, 把这个想法跟他讲了, 看有没有实施的可行性。当时对一些细节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全, 比如马达在牵引船的时候怎样降低噪音;船进入剧场时如何避免光线带来的影响;另外水进去以后对整个观众厅的混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平时应该如何把水抽掉保持剧场里面的干燥度, 保证混响不变……方案调整完, 基本得到认可后, 时任领导被调到外地任职, 项目便马上被停了。虽然遗憾, 但我们做了挑战, 尝试了一种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观演建筑的空间。

从体量上来讲, 剧场放在瘦西湖风景区边上确实大了些, 如果打散做成小体量的商业建筑确实比较有利。但从业态层面来说, 把一个商业建筑放在世界文化遗产边上并不合适, 如果是文化建筑, 从业态层面来说是比较匹配的。可是舞台过高而造成的体量问题导致了这个项目夭折。

我做剧场研究很多年, 一直想是否可以在观和演的行为模式方面、在“观”和“演”的空间形态以及运营模式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 以后会继续去挑战。

因为我在日本参加过两个项目的设计,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观演建筑如何为地域服务, 为普通大众服务。20世纪80年代末, 根据文化部的统计, 全国大概有3 000多座观演建筑。现在这个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不确知, 但我认为真正能够为当地民众的日常文化需求服务的亲民化是观演建筑的发展趋势, 而不是像现在非常“高大上”, 每年却只有为数不多的演出, 平时与市民日常生活没有关系。而日本这类设施大部分都不被称作剧场, 而是叫作文化中心, 不只有演出功能, 还有排练厅、画室、图书馆和文化娱乐等空间, 完全为普通民众打造, 与民众的日常文化需求密切相关。这样的观演建筑才是现在中国需要的, 也是我们民众希望看到的观演建筑。

荣朝晖

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州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去权力化和场所回归是今后中国剧场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认为观演建筑也应该承担地域文化复兴作用。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观演建筑。因为地域的关系, 我接触的观演建筑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的项目。我认为, 三四线城市的剧场 (文化中心) 有五个特点:一是基地宽裕;二是外部消极;三是资本限制;四是认知局限;五是邯郸学步, 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大型国家级剧院的负面影响。

西方人建剧场是献给神的;中国人建剧场是赞美人性的, 里面的演出是戏曲、相声这类很生活的节目, 建筑尺度小巧, 气氛世俗。去权力化和场所回归是今后中国剧场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认为观演建筑也应该承担地域文化复兴作用。

我要谈的这个项目在扬州的金湖, 是在一个普通、空旷的新城区建设一个文化中心。金湖被誉为“中国荷都”, 这也是金湖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当公布项目竞标的主题是“荷花”的时候, 我就知道最后一定是不同的荷花在不同时期开放的P K。但是既然参与了, 我还是想尝试对这一直观形象进行意境转译。如果我只为了中标, 那么我一定会做一朵花。但我还想尝试一下。

田园:我们要是表达情怀就中不了标。

荣朝晖:中不了标的确是个问题。其实这种建筑外围是非常具有排斥性的, 包括江苏大剧院, 虽然开放了很多, 但是我认为它对人是排斥的, 它是不欢迎你进来的, 它希望你在100 m甚至1 km的距离来欣赏它, 这是我对这类建筑的一个判断。所以我的想法是能够以场所表达为中心来设计建筑, 希望回避荷花的形象, 转向意境。

我对文化中心的定义是公众的、活力的、开放的、参与的、积极的和亲和的。我认为做一个巨大的室内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在四线城市它的运营成本是很难承担的, 所以我把大量的空间放在室外。我在建筑外围做一个巨型的框子, 因为外面的场地太消极了, 所以我希望营造一个模糊的室外空间, 让大众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由场地带来的愉悦。

最后形成的方案没有中标。入围前三名的方案都是将“花”进行不同的演绎:第一名的方案是四个花瓣的, 第二名是三个花瓣, 第三名好像是两个花瓣。这也是种无奈, 外部形象主导了一切, 而真正有意义的场所却被严重忽视了。

田园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三事业部设计四部总监, 江苏大剧院副总设计师

随着大众文化生活的发展, 观演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平地搭台就能唱戏、集装箱也能变身舞台, 混搭融合造就了文化新体验。但大剧院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 仍然是观演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大剧院建设并不仅限于剧院本体的原有功能, 更重要的是拓展文化的张力和内涵。

我国剧院建设20 年以来, 最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通用式 (场租式) 、驻团式、定制式, 目前以通用式为主。而通用式又以早期的单厅式逐步演变为多厅式为主, 多厅式剧院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无论是单厅剧院还是多厅剧院, 通用式剧院的建设主体多为政府, 而其运营管理也是由政府单独成立运营公司或者由有政府背景的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这类剧院通常定位是城市的形象或文化的殿堂。近几年为提高大众参与度, 这类剧院也降低了门槛, 推出了一系列类似文化沙龙、文化教育、公益演出或是亲子等活动, 但始终给大众的感觉是比较“高冷”, 大众参与度也不高, 很难真正繁荣城市文化生活。这可能跟项目定位、客观因素甚至设计都有一定关系。到目前为止, 如果经营模式没有明显改变的话, 这类形式的剧院仍然是无奈之选。

我个人认为接下来观演建筑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商业模式的介入, 以市场化为目的, 提供不同的文化活动设施, 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可以是涵盖多功能、提供多选择的文化演艺综合体, 如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也可以是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性观演建筑, 如万达的汉秀、傣秀等。剧院本身可能不是靠演出盈利, 它的收益通常由它的衍生产品带来, 比如冠名、赞助、广告等。二是基于功能细分的专业性剧院, 这类剧院目的性更明确、定位更准确。如上海文化广场, 它的项目策划是演出音乐剧;东方艺术中心的定位是“听交响乐来东艺”;还有上海E T聚场, 以电视舞台秀、音乐剧、都市话剧、旅游秀、喜剧脱口秀等为主。

江苏大剧院在建设阶段属于传统通用式的多厅式剧院,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剧院建筑。剧院占地面积19.6 h m2, 建筑面积26 万m2, 能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戏曲、交响乐、曲艺和大型综艺演出的功能需要, 功能齐全, 视听条件优良, 技术先进, 设备完善, 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同时, 江苏大剧院又是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平台、文化惠民的开放场所。

江苏大剧院作为江苏省的省级大剧院, 必定会是南京市甚至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 在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工程的基础上, 如何跳出原有框架, 加强大众的参与性, 使之成为文化集聚地, 真正繁荣城市文化生活、增强城市活力是我们需要去重点考虑的, 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需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解决的。我们的设计策略就是将建筑“打开”。

首先, 是运营的“打开”。江苏大剧院位于河西区, 总体规划中的文体轴就穿过本项目基地。但实际上, 项目用地条件并不好。河西算是新区, 虽然基地周边都有城市干道, 也靠近奥体中心, 但这些并没有给基地带来更多的公共资源或文化背景资源。为吸引人流、吸引眼球, 我们势必要自己搭台造势。因此, 在项目初期我们就将江苏大剧院定位为集演艺、展示、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多业态开放性大型文化综合体。业态上, 除了六大主要观演厅外, 还有展览、培训中心、影视中心、零售、餐饮等, 形成以演出为主体功能的多种经营格局。

其次, 在建筑设计上也贯彻了“打开”这一宗旨。我们说要加强大众的参与度, 那么必须提供相应的交流场所并要给予大众更多的选择, 也就是建筑设计需为人的行为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江苏大剧院的内部关系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首先是以观演为主的一条线索, 它由共享大厅联系几个主要的观演厅, 共享大厅成为这条线索的中心;另外是以配套为主的一条线索, 它由一个中心广场联系各个配套功能区域, 中心广场成为这条线索的中心。在两条线索之间我们设置了非常重要的两个综合交通厅, 将两条线索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观众可以在这两条线索里自由地穿梭, 可分可合。甚至当没有演出时, 共享大厅也可作为中心广场的一个分裂细胞参与到大众的活动中, 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活动区域。

这样的设计虽然说不上是整个设计的精髓, 但也是设计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 为项目运营奠定了打开的基础。“打开”的这个设计概念, 贯穿了整个江苏大剧院的设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 江苏大剧院既可以“高大上”, 又可以吸引大众的参与, 真正起到繁荣江苏及南京文化生活的作用。

作为建筑设计师, 除了关注造型、功能、流线、室内效果、景观效果等, 项目的定位和内在联系也是建筑师需要重点考虑的。

随着大众文化生活的发展, 观演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平地搭台就能唱戏、集装箱也能变身舞台, 混搭融合造就了文化新体验。但大剧院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 仍然是观演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大剧院建设并不仅限于剧院本体的原有功能, 更重要的是拓展文化的张力和内涵。科学的经营定位与运作模式是剧院建设的关键, 当然也直接影响剧院的建筑设计。

胡威

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 创作总监

一般电视台都会包括观演、制作、新闻、录制、播发等区域, 大型电视台还有出租办公、酒店、商业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多种功能, 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综合体。

我想结合工作经历跟大家聊聊一个特殊的观演建筑门类—电视台。之前我在华东院工作期间, 参与了多个电视台的设计, 这也是种特殊的缘分。一般电视台都会包括观演、制作、新闻、录制、播发等区域, 大型电视台还有出租办公、酒店、商业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多种功能, 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综合体。

我参加的第一个投标项目就是CCTV新台址, 面积大约20万m2。华东院提交的方案功能布局相对紧凑, 多种功能化零为整, 在大小演播厅、制作、新闻等核心功能的布局上花了大力气。投标的结果是第三名, 但纯熟的空间组织为日后与库哈斯合作完成CCTV项目埋下伏笔。我个人比较喜欢伊东丰雄提交的方案, 方案在平面上按网格布置各功能区, 同时垂直方向上分为三个层次, 底层保留原有的路网, 演播厅架起圆形的制作新闻区, 酒店办公塔楼安插在顶部平台上, 为交通组织、制作交流和共享体验提供了理想场所。

我做的电视台项目中第一个建成的是江苏广电城。这个项目的用地极其紧张, 超过12万m2的建筑面积要在只有2.5万m2的用地上布置。项目要求建一个1 200座的电视剧场, 还有多个不同规模的演播室、录音棚等。而且原有建筑不能拆除, 所以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上做文章。但是设计仍然希望能有一个开放的大厅, 所以将观众厅抬升半层, 让人们通过观众厅底部进入一个开放的大厅。其他演播室紧凑而有机地叠合布置, 确保了功能顺畅。现在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 但是原方案中面向城市开放的媒体广场因为二期建设的缘故很难实现, 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之后天津电视台的方案设计中我们进行了更多的尝试:总体布局采用以水平为主的功能组织方式, 观众、演出及制作人流在一个建筑中各行其道, 共享一个媒体公园;并且设置了一个朝向公园的可开启的中型演播室, 拓展观演形式的可能性;同时, 受到富士电视台的启发, 方案设置了一条贯穿拍摄、制作、转播和演出的参观流线, 希望将电视台的日常运转纳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胡国剑

KGM瑞国际照明总监

光对建筑的表达, 除了直接通过反射来表现实体之外, 还会传达出一种层次, 形成对空间的阐述。利用光的透明性, 是方法之一。

我想以“光的透明性”为主题, 与各位交流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理念。从光对建筑的表达上来说, 除了直接通过反射来表现实体之外, 光会传达出一种层次, 或者说是一种对空间的阐述。光反映到人的视觉里面, 人会获得不同的信息。作为照明顾问,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需要考量如何在视觉上用光阐述建筑, 其中有一种方法, 就是对透明性的阐述。

这样的透明性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从介质的角度。说得直白一点, 比如说类似玻璃的内透光, 我相信这是建筑师最喜欢的。因为我们跟建筑师合作的时候, 建筑师希望所有灯光就是对建筑本体直白的表达, 不希望再有其他无意义的附加, 比如说勾边照明。因为内透光是最简单、最直接的, 最能够符合建筑师的预期。

以哥本哈根的大剧院为例, 它具备一个良好的展示面, 建筑空间就有足够内透照明条件, 能够让人知道从外面是可以感知到建筑空间的功能是什么样的, 属性是什么样的, 那这样的一种内透光就有意义了。再看上海大剧院, 从本质上来说它也采用了一种内透照明。但是它做了一个小小的技术处理, 玻璃采用了彩釉, 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玻璃产生一种更亮的效果, 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加强某种内透光, 增强透明介质的亮度, 用这样的小手法加强整体的内透亮度。这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手法, 用透明的材料做到视觉上的透明性。

我们在舞台照明里会经常会使用另外一种透明的表达, 就是利用不同光的层次关系来形成一种前后的透明关系。设计分别对不同层次用了不同的灯光来进行强调, 有一个前后强弱的变化。它的整个视觉的深度, 会因为强弱的变化发生变化。前边最强的时候, 看到只是前景;当后面微微打亮, 包括把整个背景稍微打亮, 进行一个亮度控制的时候, 会形成一个前后景。但是因为帷幕的存在, 背景的层次是一种深度关系, 当前景所有的灯全部关掉, 然后把帷幕灯也关掉之后, 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背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关系, 但是我觉得这个能阐述我们有时候在建筑当中, 用照明去处理这种建筑空间层次关系的一种手法。

这种关系第一种是时间上的关系, 即建筑看起来白天、晚上一样。但是达到这样的效果, 需要有很多前提, 不是仅仅靠灯光努力就能实现的。有一个建筑是很好的说明, 它用了两种材料, 一种是混凝土, 还有一种是不锈钢板, 然后形成三维的效果。但是到了晚上, 只是用了一些小的泛光灯, 就把立体感表现出来, 利用材料的变化去刻画建筑。如果没有一层不锈钢板, 若要形成这样一种明暗关系, 要在底部做投光, 并严格控制光线, 这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建筑师提出希望整个建筑在月光下面像瓷器一般立在江边上。我们用了一种办法, 把采光天窗勾勒一下, 然后以建筑上半部分是一个剪影, 而下半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三维效果来实现。这个建筑条件很好, 它很简单, 就在局部放了一些泛光, 隐隐地投上去。

另一种就是从空间线索的角度, 完全改变建筑本身的外观特征, 白天、晚上看起来不一样。比如建筑设计有一层表皮, 因为日光的投射, 表皮形成反光, 在白天看到的更多是一个整体的网架结构。晚上因为有内透光, 内部的活动透出来, 反而更能反映这个建筑的属性。

最后我想通过介绍我们和凌总合作的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来说明如何实现我们想要的透明性。这个建筑有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白天的日光照上去之后, 光线都由金属表皮进行反射, 而当时建筑师给我们的一个设计目标是希望在晚上能让建筑仿佛披上一层纱。于是我们用了两层灯光系统, 因为如果单纯做一层纱的话, 只需要做一个背光, 因为建筑已经留了一个空腔, 外面是金属表皮, 里面是一层老建筑的混凝土实体墙, 如果提供一个背光, 然后再反射出来, 这层纱的感觉就有了, 但这样会导致金属表皮的质感和立体感都会丢失掉。所以我们用了两层照明系统, 可以看到在白天和晚上的差别, 这就是建筑表皮的透明性, 它的视觉深度会延展到里面, 让人觉得表皮变得更轻盈。在建筑的背立面上, 我们也增加了一些内透元素, 除了建筑自然的内透之外, 我们在玻璃表面下面也加了一层灯光, 增加整体的光的层次感。前面那一层灯光非常重要, 因为整个建筑的表皮存在一种肌理感, 共有两层, 前边那层是表达整个折板的立体属性, 与背后形成强弱对比的光影关系, 这样就可以形成视觉上的透明感。

俞挺

Wutopia Lab主持建筑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客座硕士研究生导师

当我们谈观演建筑的时候, 我们应该谈点直截了当的事—建筑师能做什么?

我今天要讲讲表演技术支持的新动向。我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 一定要求其能够切实运行, 而项目运行最重要的是内容。我不觉得所谓的软件是照明之类的, 我觉得软件是项目运行。什么是好的项目软件运行商?是他能够不断地提供新的内容。音乐谷主题公园, 为什么比不过迪士尼?因为迪士尼是持续不断地提供新内容。没有内容, 所有所谓的可持续性运行都是无本之木。

我们做过一个项目—上海音乐立体城市, 我是作为运行团队的建筑顾问进入到运行团队, 这个运行团队获得了某重要音乐奖项的亚洲唯一授权, 这个重要音乐奖项的后台内容可以进入到这个项目。落地的项目最后其实就是个综合体,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形象给领导, 运行听发展商的。也就是说, 这个设计当中有两层皮, 第一层皮是满足领导的权力意志, 第二层皮是满足运行的所有要求。

项目共分四个地块:核心是演艺中心 (请记住, 演艺中心不是剧场) ;第二个地块是音乐家工作室, 分两个层次, 一个是酒店, 一个的确是音乐家工作室, 因为任何一个驻场演出, 都要提早一周到场进行培训和训练;其他两个地块是办公楼, 配套包括一个重要的音乐奖项音乐学校, 因为运行团队认为所有的演出内容必须要有前端的教育做培训, 那么这个音乐学校的项目就会跟综合体项目切开来。另外, 他们要在这里设立一个音乐博物馆, 然后要在二层上面加一个版权交易中心。一旦版权交易中心进来以后, 在这个商业里面再加一个乐器制作中心, 那么他们就把这个项目的功能轻松填充完整。

其商业目标也很简单, 办公楼交由房产商负责, 音乐运行由运行团队来做。他说, 我要求很简单:60 m ×120 m长方体, 平地。我说那舞台机械要升起怎么办?他说不需要, 现在都是吊挂。因为舞台机械的升起太麻烦了, 不灵活, 上面有马杆, 用威亚去吊, 所有的技术动作全可以完成。我们一算, 如果这个样子, 整个造价降低了50% 以上。在这么大的一个方形里面, 表演剧场是在正中心, 其中可以坐1 万人, 所以声学决定建筑。而所有的音乐人告诉我, 不要椭圆、圆形, 只要一个长方形就够了, 这样一来, 我们知道前面复杂的形态设计全都是白费力气。然后我们又在旁边加了一个厅, 这个厅平时可以作为独立演出使用, 把门一拉开, 就可以变成一个1.1万座席的厅。大家看这多简单!他们只要这么一个长方形平地, 吊挂、马桥的造价一点都不贵, 都不需要下面有液压顶升的。原本我们想投资近5 000万元人民币的舞台设备全都不需要, 只要1 0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 这就是观演形式发生了改变。而且建筑可以根据长方形的划分变成4个剧场或3个剧场, 甚至可以表演时装比赛, 还可以用作餐厅。

这个就使我得出一个结论, 我们所说的观演建筑, 如果不跟实实在在有运行经验的公司合作, 全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将学校、版权交易中心、音乐博物馆、live house所有的功能往里一填, 开发商乐见其成, 因为他在运行上很困惑的这片地儿, 全部被运行商解决了, 他只要安安静静地卖楼就行。那么我们要给领导什么呢?直接跟他谈怎么运行。当领导听到运行可以好, 然后再给他一个标志性形象的时候, 他的内心就是一个词—喜上加喜。所以, 声学决定建筑, 运行决定成功, 其他都是假的。不专业的人, 根本不知道演艺市场的需求, 大家都在里面瞎搞, 怎么搞得起来?

建筑运营 第9篇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降低成本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确保较高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是当务之急。

此外,合理的排班及有效的调度方法已经成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践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对车间生产调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作为地铁工建车间的建筑维修专业而言,人力成本是占据维修成本中重要环节,计算机智能调度系统的开发,可以合理的排班、高效率的调度,达到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1 计算机调度系统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调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很多的领域取得了成功。例如计算机排班系统、钢厂的计算机调度系统、飞机复合材料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应用研究、灌区水量优化配置理论及计算机管理决策系统研究、基于GPS的公交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研究、基于计算机管理的物资供应流程设计研究、用计算机调度系统最大限度提高装载和运输效率。计算机调度系统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

计算机智能调度系统对于建筑专业而言,是对一个可用的故障集在时间上进行维修人员集及材料工具集的分配,以满足一个维修指标集。从数学规划的角度看,车间生产调度问题可表示为等式或不等式约束下,对目标函数的优化。

2 研发计算机调度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管理也是必然的选择。由于人脑的计算速度的缺陷,计算机调度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中国在现代管理技术领域已经落后,而在新型管理技术领域,如云计算技术,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开发,将取得先发优势。

中国出现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老龄化现象和人力成本增加的现象,未来将更加严峻,充分利用计算机代替人手,节约人力成本是必然的趋势。

3 计算机智能调度系统的优势

1)可以大量的节约调度人员工作量。2)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最优的调度结果,大量节约人力成本。3)可以实现小工班管理向大工班管理的转变,甚至可以实现一条线一个工班的转变,充分利用各工班的闲散劳动力,为未来新线开通时节约成本、减少人员编制做准备。以建筑专业节约1/5工人计算。估算:一年建筑专业节约成本=一条线工人数量×线数×1/5×单位人力成本=50×3×0.2×4 500×12=162万元。十年光建筑专业就可以节约1 620万元,应用到其他的专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则更能满足要求。4)实现全电子化办公,减少内业时间。

4 维修部工建车间工作的现状及可行性

运营公司维修部工建车间主要从事地铁房建、隧道、轨道系统的维修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房建、隧道系统的设备状态检测,房建装修设施的维修、隧道堵漏、清理垃圾等等作业。

以2011年6月~9月建筑为例,隧道系统端门外渗漏水9次,屏蔽门外轨行区渗漏水26次,区间渗漏水55次,联络通道渗漏水1次,衬砌开裂1次,积水问题19次,垃圾及其他9次。房建系统天花系统15次,地面系统50次,卷帘门10次,门及门锁47次,其他(栏杆、玻璃等)24次,结构渗漏水101次。

工作内容绝大部分为小修小补作业,偶尔有较大的维修项目(如如东湾区间变形缝整治工作)。总体而言,单项工程工作量不大,目前的调度系统采用人工排班,人工调度的方式,效率不够高。采取了设置5个工班,每个工班10人,而各工班之间的工作量存在不均衡而且存在工班人手闲置的现象。工建车间建筑专业工作性质简单、危险作业不多、工种简单、工作存在模块化的可能,因而计算机调度系统存在很高的可行性。

维修工器具较为简单,可以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实现人和材料、工器具的分离。

在计算机软件编制工作的时候,工建车间的维修工作实际上与机械车间的调度工作性质类同,只需要将维修工人模拟成加工机械即可,不同类型的维修工种模拟成不同属性的加工机械处理即可。

因而计算机软件编制技术上不存在困难。

5 实施方案

5.1 准备工作

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流程的简化,工作量的细化量化,工具材料的标准化,工作时间的定量,考核体系的完善。

5.2 系统软件的开发

1)数据库的建立。分别建立设备库、故障数据库、材料数据库、操作员库、规则库、工艺信息库、维修工种数据库、考核系统数据库、审批类数据库、时间定额数据库。2)研究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使调度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及自动优化功能(见图1)。3)软件制作。

5.3 数据传输终端的开发

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传输终端的研发,通过手机传输信息及呼叫。

5.4 实用阶段

在蛇口线建筑专业先行适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5 完善阶段

完善阶段,实用成功之后进行完善,逐步扩展到其他专业。实现运营工作的云计算。

6 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的注意事项

1)员工的培训工作,实现类似肯德基标准化培训及作业。2)软件要具有可调性,出现紧急情况另行处理。3)维修流程要进行大量的简化,减少不必要的工艺流程,保证计算机调度软件的实施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宇,熊光楞.具有机器学习能力的智能车间调度系统[Z].

[2]李鹏,车阿大.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自动化生产单元调度方法[J].系统工程,2008(26):11.

[3]任守纲,徐焕良,李相全.基于遗传算法的软件项目人力资源调度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2):9-11.

[4]刘永进,梅中义.飞机复合材料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应用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1(3):38-40.

[5]陈启兵.基于GPS的公交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3):8.

[6]周文琼,王乐球,汤君武,等.基于SSH呼叫中心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1(10):4.

[7]程利民,江新迪,黄锦文.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在德兴铜矿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0(9):7.

[8]万凤娇,陈宁.物流配送运输计算机调度系统设计研究[J].技术交流,2004(20):7.

上一篇:农民投资农业下一篇:有效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