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论文范文

2024-07-09

地下通道论文范文(精选10篇)

地下通道论文 第1篇

城市综合体群内部多地块的地下开发空间往往通过市政地下公共通道连成一片,这些地下公共通道是未来各地块二级开发的接口和连接界面,由于地下公共通道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地块,在开发商对各地块进行二级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会解决本地块内的消防问题而忽略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导致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成为设计盲区。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应结合将来规划的各地块条件,既能满足公共通道的消防安全性,又能尽量避免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对地块的二级开发造成过多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地下公共市政通道的消防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前期区域规划及后期具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1 地下公共通道的尺寸

典型的多地块地下开发空间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市政地下公共通道成为各地块的天然防火分隔带。通道的宽度越大,某一地块发生火灾后蔓延至相邻地块的可能性越低。公共通道的宽度可根据热辐射理论模型计算确定,并且与规划的各地块功能有关。

根据相关资料,相邻建筑火灾蔓延引燃可燃物的最小辐射热流量为10kW/m2,距离火源中心R处的可燃物接收到的火源辐射和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式(1):

式中:Q为火源的热释放速率,kW;χr为热辐射系数,表示火源热释放速率中辐射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一般可燃物形成的火源来说,可取值1/3;R为可燃物距火源中心的距离,m;qf为可燃物接收到的火源辐射,kW/m2。

若地块对应功能为商业,根据相关规范,喷淋失效后商业的火灾规模可以达到20 MW,可推算出通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8m;若地块对应功能为汽车库,则其火灾规模较商业小,喷淋失效后为3 MW,可推算出通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 m。据此,保守建议当地块功能为商业和汽车库时,相应的通道宽度分别不得小于10m和4m,以确保某一地块的火灾不会通过地下公共通道蔓延至相邻地块。

2 地下公共通道的防火分隔

由于各地块的二级开发仅考虑本地块内的消防设计,忽略了地块间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进行地块规划时首先将地下公共通道视为独立于各地块的防火区块,然后再在该防火区块内按照相关消防规范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尤其应重视地下公共通道与地块交界面的防火分隔。

(1)当地块功能为车库时,应直接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局部车行出入口处可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2)当地块规划功能为商业时,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分隔方式:

一是防火墙与防火门相结合的分隔方式。该方式为规范推荐的分隔方式,可靠性较高;但若地下通道为商业客流的主要购物通道之一,采用此方式将影响店铺面向购物通道一侧的通透性。

二是防火玻璃加喷淋保护的形式。该分隔方式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止或减缓火灾蔓延的作用,且相关规范已明确该分隔方式可以用于中庭的防火分隔;建议对防火玻璃施加喷淋保护,保证该分隔方式的消防安全性。这种分隔方式可以弥补方式一的缺点,满足店铺的通透性要求。

三是店铺面向公共通道一侧设置防火卷帘的形式。该分隔方式与卷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装工艺有很大关系,采用此种方式应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卷帘产品,以保证分隔的有效性。

3 地下公共通道的疏散设计

地下通道的疏散设计应能保证火灾情况下通道内部人员的安全逃生。由于政府部门在地块规划时,各地块的具体设计尚未开始,无从得知各地块后期在进行消防疏散设计时是否会利用公共通道进行逃生。

建议地下公共通道的疏散设计应结合相邻地块的规划功能设计,且疏散出口的宽度宜预留一定的余量,避免给后期的设计带来限制性条件。疏散出口的设计应保证人员在地下通道内的行走距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即双向疏散距离不超过50m,单向疏散距离不超过25m。一般情况下,由于地下公共通道的功能连通性要求,不会在通道内部设置疏散楼梯。建议政府规划部门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在地下通道两侧各地块合适区域预留疏散楼梯的位置,该位置在后期各地块二级开发中不得被其他功能用房占用。典型地下公共通道的防火分隔及疏散设计,如图2所示。

4 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系统设计

4.1 灭火系统

地下公共通道定性为市政地下空间,传统的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及灭火器均应配置。建议相关灭火系统的设计与将来规划的地块功能保持一致。例如,将来地下通道毗邻地块规划为商业,则地下通道的灭火系统均应按照商业功能设计;若将来地下通道毗邻地块的功能规划为仓库,则地下通道的灭火系统应按照仓库功能设计;若各地块的功能不同,则地下通道的灭火系统宜参照危险性较高的功能进行设计。

4.2 防排烟系统

由于地下公共通道位于地下,除位于通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外,其余防火分区均无自然通风的条件,因此建议对该类防火分区采用机械排烟,建议排烟量按照每平方米60m3/h取值,同时应设置机械补风,且考虑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为了保证地下通道的消防安全性,建议地下公共通道的排烟系统与各地块功能区独立设置,且各地块应为地下通道的防排烟系统预留机房等设备空间。

若条件允许,市政道路上方有开口的条件,可以对通道出入口处的防火分区采用自然排烟,建议自然排烟窗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公共通道地板面积的5%,且两个自然排烟口的距离不超过60m。

4.3 其他消防系统

地下公共通道应设置火灾时的应急照明系统,由于地下公共通道为人员通行的通道,且可能作为火灾时消防队员进攻火场的通道之一,建议应急照明灯接入的备用消防电源应能保证至少60min的照明时间。

消防广播系统应按照相关消防规范设计,确保通道自身发生火灾或者毗邻地块发生火灾时位于通道内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通知。

地下公共通道内应设置火灾探测器及自动报警系统,相关探测器的选用亦应结合规划的地块功能。特别是对于地铁换乘中心的公共通道,建议采用隧道专用的火焰探测器、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或者光纤感温探测器等,提高火灾报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5 地下公共通道的报警及联动控制

各地块的二级开发中会分别设置消防控制室,负责实时监控各地块内的消防状况。由于地下公共通道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块,如何确保公共通道或者毗邻地块发生火灾时,火灾信息能够在彼此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成为一个设计难点。

目前的常见做法是将某一地块毗邻通道的消防设计纳入相应地块,公共通道的报警系统亦接入该地块的消防控制中心,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整个区域内的消防设计无盲区,但是实际上该做法在逻辑关系上并没有厘清公共通道与其他毗邻地块的联系。以图2的建筑平面布局为例,4个地块之间由两条市政的地下公共通道相连,由于每个地块的建设进度不一致,假定4个地块的开发顺序从早到晚依次为A、B、C、D,往往由最后开发建设的地块D负责两条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及相关系统安装。若火灾发生于地块A与地块C之间的公共通道,即通道防火分区1内,则报警信号仍然传递给D地块的消防控制中心,而距离火源更近的地块A及地块C无法及时得到报警信号,该设计方式显然不合逻辑,也无法保证整个区域的消防安全性。

因此,尽管相关设计规范并无明确要求,仍然建议政府部门在地下公共通道设置专门的区域消防应急指挥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供相关物业人员监控包括地下公共通道在内的整个城市综合体群的消防状况,还可供火灾情况下消防指挥人员指挥灭火救援使用。该应急平台接入城市消防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可由各毗邻地块派专人值班。具体的联动关系建议如下:

(1)地下公共通道发生火灾时,区域消防应急指挥平台应能具备控制通道内各消防系统启动的功能,且可以将通道内的火灾信号传递给毗邻地块的消防控制室;考虑到城市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综合体项目建筑面积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若地下通道发生火灾,要求与其相连的所有地块同时疏散没有必要,甚至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因此,要求区域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不仅能够传递消防信号,而且应能向各地块的消防控制室告知具体的火灾位置,各地块内的消防控制室根据实时的火灾信号和火灾区域判定本地块是否需要进行人员疏散。

(2)若与公共通道毗邻的某一地块发生火灾,除了本地块的消防控制室外,区域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亦应能够接收到相关的火灾报警信号,以便做出响应。为了安全起见,一旦公共通道的任一毗邻地块发生火灾,建议通道内的应急广播通知通道内人员立即疏散。同时,由于地下公共通道具有一定的“防火隔离带”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其他地块的人员则暂时不需要进行疏散。

6 结语及展望

大型城市综合体群的多地块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不应成为消防设计的薄弱环节,笔者从政府部门的前期规划阶段初步探讨了地下公共通道的消防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块功能提出了合理的地下公共通道尺寸,分析了通道的防火分隔及疏散策略,并着重探讨了地下公共通道与毗邻地块的消防联动关系,以期为今后区域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静影.地下人行通道消防设计审查要点[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27(1):13-14.

[2]陈纲,原伟.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探讨[J].四川建筑,2010,36(2):10-12.

[3]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第二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4]BR187,External Fire Spread:Building Separation and Boundary Distances[R].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Report,UK,1991.

[5]NFPA 92B,Guide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in Malls,Atria and Large Areas[S].

[6]陈雪文.防火隔离带取代防火卷帘的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0):927-930.

[7]黄白蓉.室内防火隔离带的设计要点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40-42.

[8]CJJ 6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S].

[9]谢飞,褚新颖,薛奕.地下建筑购物中心火灾风险评估及人员疏散研究[J].科学科学与技术,2009,28(3):163-166.

地下停车场共用通道管理协议 第2篇

甲方:XXXXX(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X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经双方友好协商,就XXX大厦与XXXXX广场地下场共用通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位于XXXXX街甲方安装道匝及收费系统的出入口,由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保安24小时值班守护,负责维持车辆出入秩序管理。

二、凡停放XXXXXX广场地下停车场的固定车辆,由乙方制发印有XXXXXXX字样的标识牌,甲乙双方的车场出入口保安目视此牌予以放行;甲方制作一个XXXXXXXX汽车临时停放卡”,放置于XXXXX街道闸收费岗亭,供甲乙双方保安放行XXXXXX广场停车场的临时停放车辆使用。

三、凡停放XXXXX广场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停车费由乙方收取,甲方不再另行收费。

四、甲方位于XXXXXX广场地下停车场内的九个产权车位,由乙方制作9个永久免费停车卡供甲方车辆出入使用,甲方车位由甲方自行安排车辆停放,停车费由甲方收取,乙方不再另行收费。

五、甲方负责属于甲方产权车位的车辆停放管理(含卫生管理),甲方产权车位乙方不得占用。

六、甲乙双方负责人以友好协作为本协议宗旨, 各自教育和管理好本公司保安人员,杜绝双方保安人员发生口角是非甚至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七、甲乙双方的停车场保安人员使用的对讲机频道应设置在同一频道,以便于双方维护车辆出入秩序的对应呼叫。

此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西单女孩,爱情还在地下通道 第3篇

2011年5月的一天,上午八点多,我还在家里蒙头大睡,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大也很凶:“还没起床?怎么一天睡到晚,你属猪吗?”我掐了电话,对方又打进来;再掐,再打;我只好屈服,伸着懒腰扯着呵欠穿衣起床。打电话的人就是大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他都要“骂我”;当然也只有他会不屈不挠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和大哥相识于2005年3月,那时候我刚去西单卖唱。大哥艺名叫夕阳,东北人,1974年出生,大我14岁,也是整个地下通道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歌手,大伙儿都叫他“大哥”。大哥弹得一手好吉他,早在1993年高中毕业后就怀揣音乐梦想来到北京,但现实很骨感,他只能靠卖艺养活自己。

他就像大哥一样,对我特别体贴、关照。有次我唱完后,他夸我唱得好,随后像其他听众一样往我扔钱的盆子里扔了什么,我拿起来一看,是个小塑袋,里面整整20只吉他拔片。那时候我很穷,两块钱一块的拔片都舍不得买,弹坏了就用胶水粘一粘,接着用。这事儿他是怎么发现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还有一次,我嗓子因为感冒嘶哑了,但为了赚钱还是去了通道。他看我唱得很费力,就抱着吉他跑过来说:“我今天占的位置不好,生意不行,不如咱俩合作吧。”说着就自顾自坐到我旁边弹唱起来,混着他的歌声一起,我唱得顿时不那么吃力了。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个善良温暖的男人。看得出来他对我也有好感,总夸我上进、懂事。我们都闲着的时候,他会主动教我弹吉他。他细致地指点我,哪里的音要高一点或低一点,手势要怎么带一下,教得非常细。我打趣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你不怕?”他说:“一朝为师终身为父,还怕你这个不孝女不养我么?”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我们就是这样,两个人之间有种难以言说的默契,连斗嘴都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把彼此当成最亲近的人。

2007年平安夜那晚,生意特别好,我决定不收摊,在通道里唱通宵。他怕我出事,就一直也在那儿唱。我看他眼皮老打架,歌词都唱错好几次了,就劝他说:“你回去睡吧,我长得又不好看,不会有人打我主意。”他的声音一下子大起来:“胡说,你怎么知道没有人打你主意?我就在打你主意。”完了他也许是感觉说溜了嘴,自我解嘲地傻笑了几声。我有点尴尬又有点窃喜。我们沉默了几秒,他突然下了决心似的说:“我们处对象吧。”说着他开始唱了起来,是我唱得最多最好的那首《天使的翅膀》……我的脸更红了,没有回答,眼前却像是升腾起了一轮月亮,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而温暖。那晚我失眠了。我希望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可是想到我的家庭,又觉得犹豫。我的父亲双腿残疾无法干活,母亲患脑瘫连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家里唯一的健全人就是年过花甲马上需要赡养照顾的奶奶。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个火坑,我自己受累就算了,还能忍心拉着人家往下跳吗?思来想去,我拆了件旧毛衣,连夜赶织了两条围巾。第二天我把围巾交到大哥手里说:“一条是给你的,另一条给你将来的女朋友。以后我们就当兄妹吧。”大哥明白了我的意思,倒也没有生气,用很平和笃定的语气说:“送我的我戴着了,另一条我先收着,将来还是你戴。”再见面时,我有点窘,他倒一点也不,还像以前那样照顾我。直到2008年,我在弹唱《天使的翅膀》时,被网友芝麻录下视频并上传互联网。人气飙升,2011年,我幸运地站在了春晚舞台。成名来得太突然太迅速,我就像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一下子旋转进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春晚后我几乎每分钟都在接电话,各种媒体、演出商、经纪公司轮番轰炸;走到哪里都有人认出我,找我签名或者合影;我的演出价格涨了又涨,唱一次可以抵以前在通道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非议……可能有些新人面对这些,会觉得没什么,更多是陶醉、得意,可我只有一个感觉:烦。我不喜欢聒噪的环境、夸张的灯光、闹哄哄的人群,我只想过简单安静的生活。我开始不停推掉各种公开活动。4月到5月,我只参加过自己MV的创作讨论,其余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当然我也早就不需要每天去通道弹唱了,成天就是睡觉、打网游、QQ聊天……大哥急了。他先是告诫我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不借势在圈子里站稳脚跟,以后就难了。见我不为所动,他自行做了个作息时间表,每天严格对照时间叫我起床、吃饭、去工作室……

起初碍于情面,我按照他的要求坚持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越来越不愿意出门。这时候的我也有点自我膨胀,觉得按他的指挥生活委屈了自己。而他对我管得越来越宽,开始自作主张地替我安排各种活动,接洽商演、代言、上音乐课……

2012年1月的一天,我按他的安排跟着北京音乐学院一名声乐老师练了一上午声,那天我本来就有点头晕,练完后便直接打车回了家。结果刚到家他便打来电话,说下午三点要去北京电视台录一个访谈节目。我推托身体不舒服,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别找理由了,我已经答应人家,只要还爬得起来,就得去。”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冲口而出:“你是我什么人哪?”电话那头一下安静了,很久我听到轻轻地扣上话筒的声音,以及断线后的忙音。那天我到底没有出门,他也没有再找我……生活变得像我期待的那么简单轻松,再也没人催命似的要我做这做那,再也没有人吼我骂我训斥我,我反倒不踏实了。那段时间追求我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生活突然向我展现了无数种可能,每一种都比以前精彩一万倍,但我发现我自己哪种可能也不想抵达。因为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宿营地——那是在过去几年风大雨大的艰苦日子里,一点点垒积驻扎起来的。它带来的踏实感和归宿感,任谁都不能替代。

是的,那个宿营地就是我的大哥。2012年3月,春节过后,我去他的出租房找他,我有很多话想给他说。但当他为我打开房门,我被看到的情景惊呆了:他满头乱发,似乎多日没有梳洗,两眼明显泛着熬夜后的血丝;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CD、专业书籍,以及写满歌词的A4纸。我的CD在最显眼的地方,上面的我慵懒地坐在地上,没心没肺地朝着他笑。旁边紧靠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65”。他见进来的是我,愣了一下,我指着那个纸牌先开口说:“是什么啊?”他搓搓手笑了笑:“天数啊,我写了65天。你唱了这么久,都是唱别人的,我想在100天之内专门给你创作一部专辑。只要有一首唱红了,你有了自己的歌,以后就算不在外面打拼,也够吃一辈子了。”我呆住,很多话在喉头拥挤,一句也说不出来。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再次开口:“你还愿意做我的男朋友吗?”这次轮到大哥沉默,然后他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不愿意。”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现在太红太有名,收入也不知道高出他多少倍,他觉得他已经配不上我。“反正我就认定你了,不管怎样也要把你追到。”我冲口而出。从一贯羞涩内敛的我嘴里说出这种话,不光大哥觉得惊讶,我自己也有点惊讶。随后的日子,大哥继续写歌;我则重新捡起了吉他,重新开始练声……我让大哥索性搬到我的工作室住,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讨论歌词或曲子。工作室是不带独立卫生间的,上厕所要经过很长一个通道,两边住的人鱼龙混杂,大哥知道我胆小,每次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陪着我一起。有时候他累得歪在椅子上睡了,听到我起身开门的声音,就条件反射“噌”地站起来往外走。

nlc202309011134

我还从那时候起开始减肥,因为发现自己已经胖到所有漂亮点的衣服都穿不了。我每天只吃一顿饭,其余时间都吃水果。大哥怕我眼馋,也跟着我只吃一顿。有天我们工作到凌晨两点的样子,我感到特别饿,吃多少水果都不解饿,大哥望我一眼,问:“想吃烤鸭吗?”我口水都快出来了:“特想!倍儿想!!”他诡秘地一笑,然后低下头在A4纸上画了一盘烤鸭;画完他说:“我想吃东坡肘子。”然后又低头画一盘肘子;完了我接着说:“腊肉炒百合”……那晚我们就这样“吃”了二十多盘菜,“吃”完也不知道是更饱了还是更饿了……我就用这样的方法在一个月里减了整整15斤。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2013年3月的一天早上,我醒来后习惯性吊嗓子,唱到一半到一个高音时,却突然喉头一阵紧缩、痉挛,发不出声音了。足足过了好几秒,才重新恢复发声。类似的情形之后不断发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哥特别着急,开始不断带着我去各大医院求医,医生的结论都如出一辙:这是使用嗓子过度、练声方法不当再加上心理因素综合造成的,治疗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模棱两可、既没有切实对症的疗程,也没有具体恢复日期的话,让我们更加着急了。病急乱投医,我在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各种民间偏方。大哥怕不靠谱,每次拿到方子,都会先试吃。有一次有个方子他偷偷摸摸把药熬好吃了。吃完就淋巴结肿大,脸跟脖子的结合部胖了一整圈,看上去像没有脖子,特别滑稽也特别恐怖。我颤抖着摸了下他的额头……也许是他的苦心感动了老天爷,也许是长期的治疗起了作用,到2013年底,我的嗓子再也没有出现过突然失声的情况。这一次我鼓起勇气说:“我们结婚吧,行吗?”让我无比开心的是,他没有吭气,还红了脸。我拉过他的手,心花怒放。那是我从最深最真的心底开出来的花,灿烂美好,永不言靡。

2014年9月13日,西单地下通道,我又一次穿上昔日的格子裤,怀抱吉他出现,弹唱起了那首初见大哥时的《天使的翅膀》。我要给他一个正式的求婚,让我们有一个最完美的结束和开始……攒动的面孔里我一眼看到他的脸,那么温暖,那么亲近。我们之间隔着那么多的人,却像紧贴着从未分开。在我歇下来的间隙,我看到他用嘴形和手势比划着在唱,喧闹声中,我听出了那是我俩一起新创作的《再见》:“你是否也在想念/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口/再见面这感觉已替代疏远/干杯/喝下这多年的感情……”

目前,我和大哥正在为年底的婚礼做着紧张的筹备。是的,我们将一起喝下这多年的感情。而我们的音乐,也会像我们的爱一样,越来越明亮、温暖……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图片与内容,和主人公互动,请扫描本刊封面上的知音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后回复“西单女孩”。) □ 编辑/沈永新

城市地下通道顶管偏转控制技术初探 第4篇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 城镇化的不断蔓延。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也在快速的发展着。矩形断面结构因为可以充分的使用断面, 提高断面的利用率, 降低工程造价, 缩减地下的掘进面积, 因为在城市地下施工当中, 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了, 矩形顶管机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矩形地下工程当中。

矩形顶管的施工过程当中, 由于地面的超载变化, 不均匀的土质, 不合理的施工布置, 操作不当, 顶管机制造的误差等原因, 矩形顶管机很容易发生侧向偏转的现象。虽然在圆形顶管的施工当中也会出现侧向偏转的现象, 但是圆形顶管的侧转, 一定范围之内不会对通道的施工和之后通道的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矩形通道当中, 矩形顶管机如果发生侧转会直接影响到矩形管片的拼装, 同时还会使矩形管的底平面发生倾斜, 会对通道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因此, 矩形顶管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及时的进行纠偏, 避免发生侧向偏转。

2 矩形顶管机出现侧向偏转的原因

2.1 地面超载的变化

由于刀盘的所处位置地面超载的不同, 或者因为地形的原因造成偏心荷重, 比如在急倾斜的地形或者悬崖等左右两边覆土厚度的不同, 都会使作用在刀盘上的外力出现左右偏差, 从而使矩形顶管机出现侧向偏转。

2.2 土质的不均匀

在推进的过程当中, 矩形顶管机会受到一下几方面的力的作用:顶管壳体和顶管四周的土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顶管的正面阻力以及挖面的土体对刀盘的反力等。由于开挖面的土质不尽相同, 土层的软硬不均以及土仓内的搅拌不均, 这些外力就会不均匀的作用在矩形顶管上面, 从而使矩形顶管机推进的过程当中发生偏转。另外, 由于矩形顶管机的左右两侧的支持地基的土质的不均, 也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

2.3 矩形顶管机的制造误差

矩形顶管机的断面是一个矩形, 是一个中心对称的结构。但是可能由于制造的误差使矩形顶管机的断面不对称, 造成两侧的重量不一致, 都会使矩形顶管机发生侧向偏转的现象。

2.4 操作不当或者施工布置不合理

操作不当或者不合理的施工布置都会导致矩形顶管机出现侧向偏转。比如, 千斤顶和顶管机的轴线不是平行的或者顶管机后靠不稳, 使千斤顶对矩形顶管机形成扭矩, 就会导致矩形顶管机发生侧向偏转;油压波动, 油路和主力千斤顶的布置不合理, 使千斤顶间有顶进的时间差, 造成顶进合力线的偏移, 导致顶管机发生偏转;顶管的轴线出现偏差的时候, 纠正量如果过大, 就会导致工具管出现偏转;矩形顶管的刀盘如果单方向的旋转, 就会使矩形顶管机出现反方向的偏转;皮带传送机支架的支持点位置偏移, 顶管单侧浆液流失等原因都会使矩形顶管机出现偏转。

3 纠正矩形顶管机发生侧转主要的方法

3.1 使用纠偏千斤顶

矩形顶管机在掘进的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矩形顶管机来纠偏千斤顶来自周围的分力, 调整矩形顶管机的偏转。

3.2 改变刀盘的转动方向

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变刀盘切削的方向, 利用反扭矩, 调整侧转。

3.3 改变减摩浆液注入的位置

接入管的减摩浆液管的出浆口都是串联的, 浆液总管入浆口的位置一侧非常容易出现相应位置机身的抬高, 比如浆液总管在左下侧位置接入, 会出现顺时针的侧转, 浆液总管在右下侧位置接入就会出现逆时针的侧转。所以, 通过调整注入位置, 可以有效地纠偏。

3.4 采用单侧压重

矩形顶管机施工过程中发生偏转的时候, 可以在矩形顶管机的一侧添加铅块等重物, 进行纠偏。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3.5 使用平衡翼

矩形顶管机的上下和左右两侧有两组平衡翼。平衡翼装置是由油缸驱动的, 能180°旋转, 也可以伸缩。最大伸出的长度为500mm。在盾构推进的时候缩回, 盾构姿态需要纠正的时候伸出。通过调节平衡翼的旋转角度和伸出量来控制侧转现象。可以有效克服和防止矩形顶管机侧转量的增大。

3.6 信息化施工

矩形顶管机顶进的过程当中, 要及时注意偏差的发展趋势, 勤加观察,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施工当中, 矩形顶管机前进一段, 就进行一次两侧高程的对比, 按照测量的结果进行预见性的纠偏或者小幅度的纠偏, 使偏差始终在小范围内波动, 防止大幅度的侧转。

在实际的工程作业当中, 使用以上纠偏方法的时候, 经常会有纠偏效果不理想, 纠偏效果比较慢的现象。所以, 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防侧转方法, 通过从顶管机的下底面或者上顶面喷出渣泥实现矩形顶管机的纠偏, 我们称之为泥垫式防侧转装置。

4 泥垫式防侧转技术

4.1 泥垫式防侧转装置

这种装置通过利用顶管机内的排泥输送机所产生的压力渣泥, 再通过控制器的控制, 排到顶管机上下两面, 来控制矩形顶管机侧转。它是把焊成喇叭形的钢管安装在顶管机的顶面和底面, 形成压泥口, 其中另一端和管路连接, 在连接的部位安装压力控制阀或者单向阀来调节压力。在顶管机的底面和顶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泥垫压泥口, 上下对称分布。管路通向渣土的注入泵, 注入泵和顶管机内的排泥机相连。

这种装置纠偏的原理是, 顶管机在施工的过程当中, 当顶管机出现侧向偏转的时候, 渣土的注入泵把来自顶管机的排泥机的压力渣泥, 输送到顶管机底面和底部的压泥口。然后根据顶管机偏转的程度, 通过泥垫压泥口的压力控制阀, 把渣泥从相应的压泥口进行压出, 对顶管机作用一个力, 而分别的控制压泥口的渣泥压出, 能够形成一个力偶, 来控制顶管机侧向偏转。

4.2 施工控制方法

矩形顶管顶进中, 防侧转的施工控制:要根据设计好的坡度, 轴线进行施工, 咋施工的过程当中国, 要勤测勤纠, 即时小角度的纠偏, 避免大起大落。施工控制的具体方法是:每向前一段距离, 需要测量一次高程和轴线的偏差, 并把各个千斤顶油压值, 机头的纠偏角度, 轴线偏差传到中控室输入微机, 等微机计算好纠偏的数据后, 根据数据进行纠偏;每次进行纠偏的时候, 角度一定要小, 一般要控制在0.5°以内;在纠偏过程当中, 要避免大起大落, 如果在某处出现的偏差比较大, 这个时候要逐步的返回到轴线上, 避免由于猛纠使相邻两段出现大的夹角。

为了防止矩形顶管机出现偏转, 要做好如下的控制措施:顶进前要对每一台千斤顶进行调整, 要使用同一种规格, 使每个千斤顶到液压泵间的管径一致, 距离相等;把管内的设备按照重量对称进行分部, 主油缸的安装要平稳, 还要平行于管轴线, 要经常改变刀盘的方向, 尽量小角度纠偏, 注意纠扭;采用反向的扭转方法时, 要注意控制轴线, 避免轴线的偏差过大, 以致形成弯曲, 给后续施工带来不便。

4.3 案例分析

江东门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工程项目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与江东门北街交叉口, 项目下穿江东中路呈东西走向, 由东、西的地下空间部分及一个联络东、西两侧的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组成。通道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工艺, 为了防止矩形顶管在顶进中出现侧转, 运用了泥垫式的防侧转技术, 先测量管节平面的偏差, 找出每个管节的中心点, 把经纬仪对准管节的中心点, 测出角度, 根据测出的角度和计算好的角度的差值, 计算该环左右的偏差;根据所测量的偏差值, 计算出偏转的角度, 按照压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需要纠偏的压力值;把注入泵和顶管机的拍你就相连, 启动渣土注入泵;调整压力控制阀, 输送渣泥到压泥口, 逐步的纠正顶管机偏转的角度;根据纠偏的效果, 及时的对压力控制阀进行调整, 调节压泥口的渣泥, 避免纠偏过头。

5 结束语

顶管技术给解决城市管道施工当中带来了很多便利。本文主要介绍了矩形顶管顶进中防侧转的一些方法。顶管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更新, 给城市管道的施工带来便利, 使城市的基础建设更加完善,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公司施工的南京江东门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工程的施工中发生偏转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调整侧向偏转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些方法, 有的时候, 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通过“泥垫式的防侧转装置”, 就是从矩形顶管机的下底面或者上顶面喷出渣泥来对矩形顶管机进行纠偏。泥垫式的防侧转装置在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当中。

关键词:矩形顶管,防侧转,泥垫式

参考文献

[1]贺昆海.顶管的关键技术和实施的应用与风险分析[D].湖南大学, 2012.

地下通道论文 第5篇

1.施工前,使用压缩空气等清除模板内杂物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严禁喷嘴对向人,空压机操作工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电气接线与拆卸必须由电工操作,并符合施工用电相关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

2.现浇混凝土应经模板、钢筋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浇筑。

3.地下人行通道盖板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4.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辆应行驶于安全路线,停置于安全处;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后,应设专人指挥。

(2)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浇筑程序、分层连续浇筑。

(3)施工中,应配备模板操作工和架子操作工值守;模板、支撑、作业平台发生位移、变形、沉陷等倒塌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施工人员撤出该作业区,经整修、加固,确认安全,方可恢复作业。

(4)卸料时,车辆应挡掩牢固,卸料下方严禁有人;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运输、卸料时,应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站位于车辆侧面安全处,卸料前应检查周围环境状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向车辆操作工发出卸料指令。

(5)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模板或支撑上进行浇筑作业。

(6)采用混凝土泵车输送混凝土时,严禁泵车在电力架空线路下方作业,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7)从高处向模板仓内浇筑混凝土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溜槽、串筒应坚固,串筒应连接牢固。严禁攀登溜槽或串筒作业。

(8)混凝土振动设备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电气接线、拆卸必须由电工负责,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使用前应检查,确认安全;作业中应保护缆线,随时检查,发现漏电征兆、电缆破损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由电工处理。

(9)使用振动器的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5.混凝土浇筑完成,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方法养护;覆盖养护应使用阻燃性材料,用后应及时清理,集中放至指定地点。

火车站旅客进出站地下通道渗漏治理 第6篇

天津塘沽火车站旅客进出站地下通道于2008年建成,进站地道净宽8 m、高3.5 m、长66 m,出站地道净宽12 m、高4 m、长86 m;地下通道主体结构为C40抗渗钢筋混凝土,外侧设置1道涂料防水层,伸缩缝内设置橡胶止水带,伸缩缝外侧迎水面铺设了1道SBS防水卷材防水层。太原火车站地下通道于1975年建成,出站地道长91 m,进站地道长93 m、宽6 m、高3 m;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伸缩缝中设置了橡胶止水带,外侧设置1道涂料防水层。

天津塘沽火车站、太原火车站虽然建造年代一个较近、一个较早,其地下通道都在近期出现了渗漏。现场勘察结果显示,两地火车站地下通道主要是伸缩缝和施工缝部位出现渗漏,地面大理石砖缝和水磨石接缝有返水、潮湿现象,局部框构地板、墙板、顶板有渗漏现象。由于火车站地下通道是旅客进出频繁的地方,渗漏影响大,亟需修复。

2 渗漏原因分析

1)结合塘沽火车站地下通道框构施工过程分析得知,由于新建框构沉降还没有完全稳定,荷载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伸缩缝中止水带与混凝土脱离断裂,伸缩缝外侧SBS防水卷材断裂,最终使得伸缩缝出现裂缝,框构外的地下及地表水通过伸缩缝裂缝渗漏到地下通道内。

2)太原火车站地下通道渗漏原因主要是:伸缩缝中止水带老化,嵌缝材料年久失效;施工时,有些缝隙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做防水施工,缝内模板没有取出并进行嵌缝处理;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质量欠佳,出现漏振、蜂窝、麻面等缺陷。

3 伸缩缝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依据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按照“刚柔相济、以堵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两地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类似防水堵漏的工程案例,分别制定了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3.1 塘沽站伸缩缝堵漏施工工艺

1)将墙面和顶面伸缩缝处的装饰拆除宽1.5 m,直至见到框构伸缩缝;地面伸缩缝处的地砖垫层等也拆除宽1 m,直至见到框构伸缩缝。先用手动切割机沿伸缩缝切割宽80 mm、深100 mm的施工槽,再用电镐凿除槽内混凝土,随后用速凝型“堵漏灵”对施工槽内的渗漏部位进行快速堵漏处理。

2)在堵住明水的前提下,沿伸缩缝在槽内“堵漏灵”防水层上打孔,间距300 mm;安装止水针头,灌注亲水型止漏胶,间隔15~20 min后灌注疏水型止漏胶。注浆完成后去掉止水针头,用速凝型“堵漏灵”进行封孔处理。

3)接着涂刷1遍0.5 mm厚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用PM-600聚氨酯密封胶粘接安装80 mm宽通长特制橡胶中空止水带1根,并用射钉和15 mm×15mm型号镀锌角铁固定。

4)再用“堵漏灵”粘接安装1根通长遇水膨胀止水条(宽80 mm×厚10 mm),用“堵漏灵”抹平表面后,上面涂刷1遍0.5 mm厚的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

5)继续用“堵漏灵”粘接安装通长软质透水管,抹平表面后涂刷1遍0.5 mm厚的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

6)最后用膨胀螺栓固定镀锌铁皮压板,封住整个伸缩缝,并恢复原顶面和墙装饰及地面地砖。

天津塘沽站地下通道伸缩缝堵漏工艺见图1。

3.2 太原火车站伸缩缝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1)用手动切割机将伸缩缝切割成宽50 mm、深100 mm的施工槽,用电镐凿除槽内混凝土,再用速凝型“堵漏灵”对伸缩缝施工槽内渗漏部位进行快速堵漏处理。

2)在堵住明水的前提下,沿伸缩缝在槽内“堵漏灵”防水层上打孔,间距300 mm;安装止水针头,灌注亲水型止漏胶;间隔15~20 min后灌注疏水型止漏胶;注浆完成后去掉止水针头,用“堵漏灵”进行封孔处理。

3)涂刷1遍0.5 mm厚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并用“水不漏”防水材料做1道刚性防水层,再在上面涂刷1遍0.5 mm厚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

4)先嵌填聚氨酯防水密封膏;再用PM-600聚氨酯密封胶粘接安装ADLIN“50FW”型结构密封系统。

5)用“水不漏”防水材料做1道刚性防水层,涂刷1遍0.5 mm厚水固化聚氨酯防水层。

6)最后用膨胀螺栓固定镀锌铁皮压板,封住整个伸缩缝。

太原火车站地下通道伸缩缝堵漏工艺见图2。

4 两工程细部渗漏处理

4.1 施工缝及墙角部位渗漏处理

1)清理施工缝,凿除空鼓、松散石子并清理干净。

2)沿缝两侧交叉打直径14 mm的孔,孔间距200~250 mm左右,孔深200~300 mm,钻孔角度45°~60°,埋设DM-A10注浆止水针头。

3)用高压灌浆机与注浆止水针头连接,地面上灌注亲水型止漏胶,墙面和顶板上灌注疏水型止漏胶,浆液与水反应膨胀后密实填充缝内空隙处,达到止水的目的。

4.2 蜂窝孔洞渗漏处理

1)首先将渗漏部位凿除空鼓、松散部位,直至露出坚实基层,清理后用水冲洗干净,并用“堵漏灵”对其嵌补。

2)呈梅花状打孔,埋设注浆止水针头;灌注疏水型止漏胶,浆液与水反应膨胀后密实填充蜂窝孔洞,达到堵漏目的。

3)灌注疏水型止漏胶,再次进行加固密封处理,彻底解决渗漏。

4)去掉注浆止水针头,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将其修补平整。

5 主要堵漏材料介绍

1)水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以聚醚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以水为固化剂反应固化成膜;不含焦油、沥青和重金属,游离TDI含量极低,属环保无毒产品;主要用于变形大、有震动的防水场合。

2)疏水型灌浆止漏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好;与混凝土基层及其它建材粘结性能好;与水泥混合使用可进行防水、补强、加固处理。

3)亲水型灌浆止漏胶:该材料属化学灌浆材料,外观为单组分透明粘稠状液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后,借助缓慢膨胀及持续压力,灌浆胶可渗透至微细裂缝、蜂窝、孔洞及钢筋四周,达到止水的目的;多用于渗漏水、涌水、喷水等场合的快速止水,施工时需用专用高压注浆机进行注浆。

4)PM-600聚氨酯密封胶:具有较强的粘结力,可与水泥、混凝土、木材、金属等建材粘结,弹性好、延伸率大、适应接缝变形能力强,密封性能好,施工操作简单。

5)橡胶中空止水带: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和压缩变形性,在荷载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密封堵水作用,同时还起减震、缓冲作用。

6 结语

浅议市政工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

1 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城市交通拥塞不畅的现状, 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地下空间, 修建地下通道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塞的一种有效途径。故市政工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近十年来发展异常迅速。根据目前施工方法, 大致可分为:明挖法、管棚法、顶进法、盾构法等几种施工技术。

2 明挖法施工技术

在地下通道埋深较浅且周围环境较空阔简单的条件下, 或地下通道埋置范围内地下障碍物较多的场区, 地下木桩、块石杂乱分布, 其性质和分布范围又难以查明, 若采用管棚法、盾构法等方法施工, 难度甚大, 多选用明挖法施工方法。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机械设备简单, 对一些地下障碍物容易处理, 其工程进度和投资也容易控制, 一般说来, 明挖法的成本较低, 地下通道质量也易保证,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常为地下通道施工的首选方法。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通道采用的就是明挖法施工。

2.1 基坑降水

在砂性地层, 工程降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施工环节, 降水成功与否, 是影响工程成败的主要环节。必须编制详细的工程降水设计。降水设计中应含有下列内容:

现场做简易抽水试验, 以确认场区砂性土的渗透系数K值 (因为地质报告中提供的渗透系数, 是在实验室中取得, 与现场条件相差甚殊, 多次实践, 发觉误差甚大) ;计算降水深度;根据现场实测的渗透系数, 求得影响半径R;计算涌水量;选定降水方法, 确定降水方式;计算单井出水量;布置降水井数;提出降水工艺具体操作要求, 包括抽水井结构及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还应明确水位观测孔的布置, 并确定观测的频率, 方法, 人员, 记录格式;提出降水要求, 指导基坑开挖进度;分析计算由于降水对周围土体的变形, 沉降等的影响程度, 及制定预防对策。

从红星路地下通道的施工情况分析, 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和经济比较, 成都地区宜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 在基坑两侧或者四周按一定距离设置管井, 每个井点单独采用1台抽水机进行抽水, 并连成管井网进行降水作业。

2.2 基坑支护

采用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 必须对基槽 (坑) 进行详细严谨的验算, 若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 确保工程安全实施。

主要验算以下几个问题:边坡稳定性验算;地基土强度验算;基坑周围土体变形验算。成都地区浅基坑深度一般为7~8m、深基坑深度一般为15~18m。根据调查总结, 成都地铁一期工程全部车站和部分区间地下通道间采用明挖法施工, 车站基坑深度一般为15~17m (个别基坑深度达到26m) , 且基坑大多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环境要求高, 施工难度大, 成都市采用了人工挖孔桩、土钉墙、放坡开挖等基坑支护形式, 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2.3 基坑开挖

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道明挖基坑开挖在基坑降水20d后进行, 基坑开挖前先挖人工探槽。探明地下管线, 并作好标记;开挖时人工机械采用“中部挖槽、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方法开挖, 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边坡挡护;每段开挖完成后, 尽快进行该段结构的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确保基坑稳定。

3 管棚法施工技术

当地下通道顶部上方有重要建 (构) 筑物或必须保护的古树、文物等, 采用其他施工方法条件又不具备, 则可采用管棚方法施工。管棚的构造如图1。

管棚法施工, 即是在进洞前, 先挖出一段沟槽, 作为工作面, 然后用钢管密排打入地下通道仰拱的上方, 用注浆方法加固隧道顶部土体, 然后再用高压喷射混凝土进行衬砌, 当地下通道顶部用管棚支撑稳固后, 再逐段分层挖除棚下土体, 一段一段的按序前进, 先撑后挖继衬, 先顶后墙再底, 形成流水作业, 蚕食渐进。由于管棚法施工安全性小、难度大、要求高、进度慢等, 故一般不予采用, 当其他施工方法难以施展时, 才采用之。

3.1 工程降水

若在软粘土地基中, 多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方法, 集水井一般每隔巧米设置一口, 方形或矩形, 长×宽×深=50×50×50厘米, 排水井明沟用砖砌, 内用砂浆摸面, 以防漏水, 明沟底要有4%底坡度, 通向集水井。

若在粉土或砂性土地层中, 必须作好降水工作, 降水成功与否, 是影响到工程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应根据土质情况, 特别对渗透系数的准确确定极为重要, 要求在施工现场作一简易抽水试验, 以验证地质勘察报告的正确性, 编制降水设计方案、计算降水深度、影响半径、降水水量、采用降水方法等。同时还应考虑到降水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线底沉降影响, 制定保护措施。

3.2 基槽开挖

基槽应分段分层开挖, 要考虑到挖土运输车辆的进出方便, 其路线及纵坡要求。

切忌将挖出的土方堆在沟槽边侧, 增加沟槽支护结构的侧向压力, 危及边坡支护结构的安全。

基槽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 于底部设10厘米厚的C10混凝土垫层, 一方面方便后面施工操作, 保护基底不受损伤, 同时也便于文明施工。保护场区的整洁。

3.3 管棚注浆超前加固

管棚注浆超前加固可以利用长管棚的超前支护作用, 控制围岩变形, 防止隧道围岩上方坍塌和地下管线受损。同时, 通过管棚进行地层注浆, 使拱部砂卵石层得以胶结, 在开挖之前形成注浆加固圈, 提高砂卵石层的自稳能力。

管棚沿拱部设置, 采用φ108mm钢管, 环向间距为40mm, 工作长度为20~25m。

成都市顺城街地下人行通道工程就是采用管棚法施工成功的例子。其技术思路为:采用大面积井点降水和大管棚注浆进行超前加固, 矿山法开挖, 格栅架支撑和模喷混凝土支护。同时,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 确保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各种地下管线不受损坏。

4 顶进法施工技术

在铁路与公路交叉口, 以往多用平立交形式, 即当火车进入交叉口前, 扳道员即放下栏杆, 汽车与行人待火车过后, 方可通行, 这种方法对于日渐繁忙的公路交通, 无疑成了拦路虎。故现多采用立交方式, 或是公跨铁的公路立交桥, 或是铁跨公的箱式隧道, 互不干扰, 交通畅行。

用顶进法建造下立交车行道与建造上立交相比, 其工程投资小, 而且在施工中不影响火车的运行, 具有极好的环境效应, 故用顶进法下穿铁路隧道, 已被广泛应用。同理, 在已建高速公路下修建立交车行道也可采用顶进法。其他一些特殊环境条件苛求状况下, 如两侧建筑物众多, 开槽明挖需拆迁量很大时, 或基槽很深, 开槽开挖需要大量支护工程费用, 造价较高时, 均可采用之。如:广西南宁市环城快速通道, 下穿双线铁路便采用其顶进法施工。

其中, 顶进力的计算应根据顶进长度、土质、隧道外形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可按下式公式计算:

式中:P-最大水平顶力 (KN)

N1-箱体顶上荷重 (KN)

ξ1-箱体顶部表面与顶上荷重的摩擦因数 (视顶进润滑处理情况经试验确定)

N2-箱体自重 (KN)

ξ2-底板面摩擦因数 (由基底土质试验确定)

E-隧道侧的土压力之和 (KN)

ξ3-侧面摩擦因数, 若土质均一与ξ2取值相同

R-钢刃脚的正面阻力 (KPa)

A-钢刃脚的正面面积 (m2)

k-安全系数, 一般取1.2。

5 盾构法施工技术

盾构法是用暗挖地下通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通道的一种方法。盾构是与地下通道形状一致的盾构外壳内, 装备着推进机构设备、挡土机构设备、出土运输机构设备、安装衬砌机构设备等部件的隧道开挖专用机械。

近年来, 由于盾构法施工技术上的不断改进, 机械化施工程度愈来愈高, 对地层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好。目前, 在国内许多城市中地铁均大量采用盾构法进行区间地下通道施工, 北京地铁5号线是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的地下通道, 针对北京特有的地层条件, 主要采用了盾构法隧道衬砌设计和施工的技术。

盾构法的施工流程如图3所示。

在盾构法地下通道的起始端和终端各建一个工作井;盾构在起始端工作井内安装就位;依靠盾构千斤顶推力 (作用在已拼装好的衬砌环和工作井后壁上) 将盾构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孔处推出;盾构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推进, 在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及时地向衬砌背后的空隙注浆, 防止地层移动和固定衬砌环位置;盾构进入终端工作井并被拆除, 如施工需要, 也可穿越工作井再向前推进。

6 结语

本文结合成都、北京、南宁地区的几个工程实例, 将目前在国内采用过的地下通道施工方法较为系统、全面的予以整理、介绍, 认为:

明挖法具有施工机械简便、通用, 工程造价较低, 遇到障碍物容易处理等优点, 当地下通道埋深较浅, 周围环境要求不太苛求的情况下, 当属首选的方法。

管棚法只是在其它方法难以施展时, 局部地段才采用之。该方法风险大, 投资大。在施工过程中, 风险甚大, 不得已而用之。

顶进法目前仅使用于下穿铁路的箱式通道施工中, 该方法具有不影响铁路运输、施工方便等优点, 但是若距离过长, 顶力及后座反力难以解决, 故适用条件受到一定限制。

盾构法广泛使用于地下通道施工中, 其适应性强、可以建造长距离地下通道。目前许多城市地下通道及地铁建造时, 几乎皆采用此法。但该方法设备投资昂贵, 还须专业制造管片的工厂相辅, 技术难度大, 要求高。

市政工程地下通道施工除应参考以上技术的应用外, 还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如不能影响上边的交通, 不能影响正常的车流组织与商务环境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土建工作者要有更深入的专业拓展能力、更全面的协调统筹能力、更客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懈努力, 我们会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更好地施工。

参考文献

[1]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市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成都: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2000.

[2]姜玉松.地下工程施工技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3]黄俊.北京地铁5号线区间渡线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07期.

地下通道论文 第8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基础公共设施的规模也随之快速扩大,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充分应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

1 移动模架施工技能的首要特点

移动模架系统 (Movable Support System) 简称MSS, 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桥梁施工技能, 通常适用于跨径在50m左右的等截面PC接连梁的现浇施工上。

1.1 移动模架技能的长处

(1) 工序简略, 施工周期短, 上、下部结构可平行施工, 有利于加快全桥的全体施工进度。机械化程度高, 选用全液压设备进行操作, 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缩短施工周期。 (2) 工序重复, 易于把握和办理。移动模架重复周转运用, 有效地降低了归纳施工本钱。 (3) 移动模架工厂化施工, 标服化作业, 梁体全体性好, 利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操控; (4) 防护办法完善。使用模架两边的护栏, 设置防雨、防寒、防晒顶棚, 确保施工时期不受气候影响。 (5)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6) 施工时的受力与运营时的受力, 不需要添加施工受力钢筋, 削减建材耗费。 (7) 施工占地少, 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少, 有利于文明施工。

1.2 移动模架施工技能缺陷

(1) 施工跨径具有一定的限制, 首要适合于建筑60m以内跨径的桥梁, 因为若跨径超越60m, 承重钢箱梁将过于笨重。 (2) 因移动模架的成本较高, 一次性出资较大, 并且归于专用设备, 整套设备的运输、拼装和撤除较艰难, 用时较长, 因而桥长不宜少于500m。若能屡次周转运用, 方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地下通道砼浇筑施工技能流程

2.1 地下通道墙, 柱, 梁, 板砼浇筑施工前的预备

资料预备:用甲方指定的产品混凝土。首要机具、砼泵车辆预备好, 刺进式振捣器预备8台。浇筑施工前应具有的条件:模版钢筋预埋件及各种线管等悉数装置完结, 经监理查看检验后, 混凝土浇筑用的架子、砼管支设好并经查看合格。负责人依据施工计划对操作班组已进行悉数技能交底, 混凝土浇筑命令已签发。

2.2 墙, 柱, 梁, 板砼浇筑施工的需求

各层剪力墙、柱、楼梯、零散构件选用塔吊进行浇筑, 其他构件选用泵送浇筑, 悉数选用产品砼;砼自搅拌机中卸出后, 应及时泵送到灌溉地址, 在运输过程中, 要防止砼发生离析、水泥浆丢失、坍落度降低以及初凝现象, 如运到灌溉地址发离析现象, 应进行二次拌合。选用刺进式振荡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 插点应均匀摆放, 逐点移动, 顺序进行, 均匀振实, 不得遗失, 移动间隔不大于振荡棒效果半径的1.5倍且不大于500mm, 通常300-400mm为宜;刺进振捣器防止磕碰钢筋, 更不得放在钢筋上, 振捣机头开端滚动今后方可刺进砼中, 振完后, 缓缓提出, 不能过快或停转后再拔出来, 振捣接近模板时, 振捣机头须与模板坚持50-100mm的间隔;刺进式振捣器每次振捣时刻宜为10-30s, 振捣至外表泛浆无气泡且不再明显下沉为准;振捣上一层时应刺进基层50m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茬;平板振荡器的移动间隔, 应能确保振荡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的边缘。内、外墙及柱砼一同浇筑, 分支流并排行进, 地下通道墙、柱高均超越3.0m, 浇筑时使用串筒或在模板旁边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超越2.0m, 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 外墙砼选用分层分区段循环浇筑法, 即沿外墙周长循环转圈进行, 循环往复, 直至外墙浇筑结束。

2.3 柱、墙砼浇筑

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砼拌合比一样的水泥砂浆或折半石子砼, 砂浆用铁铲入模, 砼下料点涣散安置循环推动, 接连进行;墙、柱砼需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 振捣时, 振荡棒不得碰动钢筋;柱子砼一次浇筑结束, 待墙、柱砼浇筑结束后, 应停歇1.0-1.5h, 使砼开始沉实, 方可持续浇筑上部梁、板砼。因各层梁、板砼标号一样, 砼应一同进行, 浇筑时应依次梁方向进行, 先将梁的砼分层浇筑, 当起始点的砼到达板底方位时, 再与板的砼一同浇筑;浇筑与振捣应紧密合作, 第一层下料宜慢, 梁底充沛振实后, 再下二层料;坚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 每层都应先振实后下料, 梁底与梁帮部位要充分振实, 并留意防止碰动钢筋。

2.4 浇筑各层楼板砼

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 振荡时先以刺进式振荡器振捣, 再以平板式振荡器振捣, 平板式振荡器应沿笔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刺进式振荡器顺浇筑方向迁延振捣, 并用铁钎查看砼厚度, 振捣结束后用长抹子压实抹平;浇筑悬臂板时, 应留意不使上部负筋下移, 当铺完底层砼后, 应随即将钢筋提到规划方位, 再持续浇筑。

2.5 浇筑梁、柱交叉处的砼

钢筋较密, 使用小振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刺进梁端振捣, 必要时, 可辅用同强度的细石砼浇筑, 并用人工合作捣固;施工中应确保梁、柱节点核心区砼的强度和密实度;当梁、柱的砼强度等级相差5Mpa及以上时, 节点区的砼按柱的砼强度等级浇筑, 分界面应在柱外边500mm处, 并用钢板网或木条支挡;浇筑时先塔吊将柱头、筒体柱处砼浇筑结束, 再浇筑其他部位砼。

2.6 楼梯砼浇筑

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 先振实底板砼, 至到达踏步方位时, 再与踏步砼一同浇筑, 不断接连向上推动, 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外表压实抹平。楼梯段砼应接连浇筑完结。

2.7 振捣要到位

特别是筒体内钢筋较密部位, 筒体每侧墙下料点不少于2处, 每处下料时, 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为防筒体内楼梯与相临剪力墙处插筋部位漏浆, 浇筑时应先浇筑内楼梯砼。

2.8 砼浇筑时需进行二次压实

首次抹压是在第2次振捣前, 待砼外表收浆时进行, 用木板搓压;第2次抹压时刻以人站在砼面上出现细微足迹为准, 先用木板搓压, 随即用木抹子搓毛, 以闭合砼面发作的缩短、温度裂缝。竖向构件通常在24小时内拆模, 不承重构件的旁边面模板以能确保砼外表及锋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为准, 其他构件, 未经项目部发出通知, 任何人不得擅自撤除模板。浇筑砼时派专人常常调查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状况,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并在已浇筑的砼初凝前处理完结。

3 移动模架施工技能在实践工程中的使用

移动模架具有其特有的一套装置技能, 因为其设备蠢笨, 装置作业较为繁琐, 主要有两种拼接方法, 一种是在墩顶上拼接龙门提高架, 主梁和导梁在移动模架系统中全体提高, 另一种是分段提高主梁和导梁, 运用大型起吊机吊装到位, 装置费用高、速度快。移动模架拼接完结后要进行预压调试,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对主梁和外模的变形和受力部位进行观测, 依据计算出的原始数据和观测数据, 计算出弹性和非弹性形变量, 然后进行预测调整。移动模架施工技能施工工艺具有流畅性, 除了预先进行拼装、预压、调试以外, 还需要进行模板调整, 进行预拱设置, 然后装置预埋件, 设置预应力钢束, 进而支立内模, 落模, 断定前、中、后蹲处吊点后, 使受力系统发生改变, 而后翻开底模的中心折叠块, 将移动模架横向合拢再次构成施工平台, 底模中心折叠块就位, 顶起主梁、调整模板, 如此循环。移动模架技能在实践使用中运用方便,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地下通道分项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严格控制好每一道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管理, 总结经验, 提高工人素质, 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然后分析了地下通道砼浇筑施工技术流程, 最后重点探讨了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明挖地下通道,移动模架台,车砼浇筑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昀.桥梁预制安装施工技术及T梁桥的加固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5) .

地下通道论文 第9篇

关键词:管幕箱涵法,顶进施工,地表沉降

0前言

随着中国各个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 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包括地上空间资源的越来越匮乏, 地面交通压力的增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 不仅可以将一部分的地面设施移至地下, 更可以通过地下道路的建设极大地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 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在地下通道的施工过程中, 有诸如顶管法、盾构法等许多不同的施工方法。管幕箱涵法施工是在管幕法和箱涵法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将两种技术有效地结合[1], 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施工效果。管幕法, 即利用微型的顶管在构筑物的周围先顶入圆管, 再进行构筑物施工, 圆管之间采取锁扣连接并将防水材料注入其中, 从而形成了密闭的空间[2]。管幕法常在穿越道路、机场等重要构筑物时被采用, 在美国、日本等地被广泛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而箱涵法, 即在施工过程中, 将整个箱涵结构作为整体在地下空间中进行顶进。管幕法和箱涵法相结合, 先施工管幕形成密闭空间, 之后箱涵在这个密闭空间中进行顶进, 对于控制地面沉降等方面均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管幕箱涵法结构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内, 为中环线相交的东西向地下道路。起点为古美路, 终点为桂平路, 道路总长度约1 033 m, 如图2所示。

工程场地内的地层如下:①层填土, 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 ②-2层褐黄色淤泥质粉质黏土, 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 ④层灰色淤泥质黏土, ⑤-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 ⑤-2层灰色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 ⑥层暗绿色粉质黏土, ⑦层草黄色砂质粉土。具体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工程的设计控制因素主要为:现状中环路, 工程的实施应避免对中环路机动车交通造成影响。现状地下管线, 以中环路西侧辅道的ф1 000污水管及东侧辅道的ф800雨水管作为穿越中环路段的标高控制因素。

管幕箱涵法采用400 mm钢管作为管幕结构, 箱涵的尺寸为:长17.8 m、宽5.6 m、厚度0.9 m, 顶部距地面约6.3 m, 整个下穿段的长度约为100 m。纵断面图如图3所示。

2 地表沉降理论计算

地下通道的施工无可避免地会对地层土体产生扰动, 造成土体固结, 加上地下工程开挖引发的地层损失, 都会导致地表沉降, 使道路发生变形。本工程的地下通道拟下穿中环路, 将会导致中环路发生变形。

根据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地下通道采用箱涵结构, 宽度为17.8 m, 在下穿中环路的断面处, 底部埋深为11m, 根据Peck公式以及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 取扩散角为35°, 则地表沉降槽的宽度为33.2 m, 如图4所示。

根据Peck公式, 地表的最大沉降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V1 (m2) 为隧道单位长度的地层损失量;i (m) 为沉降槽的宽度系数。

箱涵的横断面面积为17.8×5.5=97.9 m2, 取地层损失率为4%, 则V1=97.2×0.4%=0.3888 m2。由图4可知, i=33.2/5=6.64 m。据Peck公式可计算得到地表的最大沉降量Smax=23.4 mm。

3 地表沉降有限元计算

1) 有限元参数确定如下:管幕近似为0.4 m厚矩形梁, E=5 GPa (根据400直径钢管近似估计) , u=0.2, 重度20 k N/m3

箱涵:E=28GPa, u=0.2, 重度25 k N/m3

箱涵推进面顶力假设为0.1 MPa。

有限元计算的土体参数采用表1的土层参数。

2) 有限元模型建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如图5所示的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 水平方向取50 m, 竖直方向30.3 m (取到5~2层土) , 纵向长度 (顶进方向) 100 m。土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管幕近似为0.4 m厚矩形梁, 也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箱涵也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厚度0.9 m矩形框) 。

3) 计算工况。计算主要分为3步:①地应力平衡;②施做管幕;③土体开挖, 进行箱涵顶进。

4) 计算结果。①管幕置换完成后变形云图如图6所示。

由变形云图可知最大沉降位于中间部位, 为1.38 mm。②开挖到一半 (即50 m处) 的变形云图如图7所示。

由变形云图可得最大沉降为2.73 cm。

通过与理论计算的比对, 可以看出, 两者得到的最大沉降量较为接近, 均在25 mm左右, 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在后续实际工程顶进施工时, 可以此计算值作为指导, 通过激光扫描仪等手段对管幕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值进行监测, 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4 结论

管幕箱涵法顶进施工作为新兴的地下工程施工手段, 其将管幕法和箱涵法有效地结合, 在箱涵顶进的过程中, 通过管幕结构的密闭性, 很好地提升了可靠程度。同时通过理论计算以及有限元软件分析, 采取管幕箱涵法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可以控制在25mm左右, 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对于中环线的道路运行不会造成影响。在后续的工程实际顶进过程当中, 利用计算所得的地表沉降值作为工程的指导依据, 通过与相关监测手段地配合, 可以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确保工程顺利地推进。

参考文献

[1]罗仁安, 姜洋标, 万敏, 陈文财, 童凯.管幕箱涵顶进施工中地表变形监测及有限元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5 (5) :534-540.

[2]万敏, 白云, 陈文财.管幕箱涵顶进施工中迎面土压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7, 54 (6) :59-63.

地下通道论文 第10篇

1.1 地理位置

5号竖井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与莲花池东路交口的西北角,临时施工场地占地面积仅为1 380 m2,施工围挡周围道路交通繁忙。5号竖井设置在天宁寺立交桥的北侧,横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为39.0°,竖井与隧道正洞净距为20.1 m,竖井结构(锁口圈外侧)距离天宁寺立交桥净距约为38.7 m,距离西侧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宣武支行天宁寺分理处约有8.5 m,距离北侧加油站净距约为56.8 m。

1.2 设计概况

5号竖井净空为4.6 m×6 m,井深为30.874 m,竖井周围布置有22根直径为1 m的钻孔桩,钻孔桩桩长为40 m,间距为1.4 m。横通道初期支护为350 mm厚的C25网喷混凝土与纵向榀/0.5 m的格栅钢架组成联合支护,格栅钢架由ϕ22纵向连接筋焊接成整体。横通道标准断面开挖尺寸为5.7 m×7 m,爬坡段断面开挖尺寸为6.7 m×7.5 m~6.7 m×15.607 m,转弯段开挖断面尺寸为6.7 m×15.607 m~9.43 m×15.607 m。横通道总长为37.034 m。竖井、施工横通道具体平面布置图和纵断面图见图1,图2。

1.3 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

本段隧道底埋深约为28.4 m,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层划分情况为:人工填土层(3.2 m)、砂层(6.2 m)、圆砾层(7.1 m)、粉质黏土层(1.2 m)、卵石层(11.1 m)、砂层(2.0 m)、粉质黏土层(1.7 m)、细砂层(1.1 m)、卵石层(1.0 m)、粉质黏土层(1.4 m)、圆砾层(>5 m)。横通道拱部在卵石层和圆砾层,仰拱位于卵石层和细砂层。

2)水文地质。

第一层地下水属上层滞水,局部有由管道渗漏所致的上层滞水。第二层地下水属潜水,水位标高为27.07 m(水位埋深为17.17 m)。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的方式排泄。

2 工程特点和难点

1)本工程位于交通要道及高层建筑区,支护结构要求保证不产生地表过大变形以及减小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2)竖井及正洞马头门开洞是施工重点、难点,该处力的转换、土体扰动次数多,受力复杂。3)横通道穿过地层的主要为富水砂、卵石地层,属Ⅵ级围岩,土体自稳能力差,在水的作用下强度大大降低,易发生坍方现象。4)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进行爬坡、转弯施工,格栅每榀变化,在尽量减少掌子面暴露时间,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格栅架立精度和工程质量是本工程施工控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5)5号竖井及横通道为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通道,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将直接影响盾构的始发工期,从而影响总工期,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

3 横通道施工技术总结

施工竖井横通道全长为37.034 m,横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为39.0°。施工竖井与正洞以横通道相连,靠近正线段设过渡断面抬高,以便施工正线隧道。

1)整体施工工艺。横通道标准段采用台阶法施工,在通道过渡段和抬高段,由于断面高度较高,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由于横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为39.0°,因此在与正洞相接处存在一个斜线段。斜线段施工采用CRD工法施工,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每间隔一榀格栅在斜线段长边与横通道中线之间增加一道临时支撑和格栅,而斜线段短边与中线之间不增加,直接施工下一榀格栅。2)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a.初期支护施工工序:横通道土体开挖→架立钢格栅及临时支撑→焊接连接筋及钢筋网片→打设超前小导管及锁角锚管→排设回填注浆管→喷混凝土→下一循环。b.严格控制隧道开挖的中线和水平,开挖轮廓要圆顺,防止超挖,局部欠挖处人工修凿,但要充分考虑施工误差及预留变形。c.当隧道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时,应尽可能缩短开挖台阶长度,尽快使初期支护闭合。d.开挖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拱顶、拱脚和边墙位移速率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出现突变时,应及时施工临时支撑或仰拱,形成封闭环,控制位移和变形。对连续沉降的地段,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跟踪注浆。3)与正洞交叉口段(转弯段)施工技术。转弯段开挖净空尺寸为16 017 mm(高)×9 430 mm(宽),断面高度较高,且该段土质处于细砂、圆砾和卵石层中,围岩极不稳定,为保证施工时的安全,开挖步骤严格遵从CRD法施工顺序。安装临时仰拱时要注意,断面快成环,防止地表沉降和拱架结构往中心收敛。要注意保证每榀格栅净空,防止欠挖和超挖。由于交叉口段结构受力转换复杂,临空面多,横通道施作完并将端头墙封闭后,进行正洞超前大管棚施工,然后再施工正洞。堵头墙采用水平钢格栅+工字钢+钢筋网+纵向连接筋+锚管+喷射混凝土,自上而下进行封闭。施工交叉口断面时,在正洞拱顶开挖线上方加设格栅横梁将通道格栅连接成整体,使得开正洞洞门结构受力转换稳定,以保证正洞开挖时洞体的安全。

4 针对施工重难点采取的新工艺和特殊技术措施

4.1 超前小导管的改进

5号竖井横通道设计超前注浆管采用的是ϕ42.3 mm,L=2.5 m 的普通水煤气花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由于拱部主要为砂卵石地层,小导管打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遇到较大的卵石而打不进去的现象。经过现场试验并与设计方进行洽商,将小导管改为ϕ32.5,L=1.5 m的普通焊管,由于减小了长度和直径,方便了现场的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注浆质量。

4.2 特殊条件下采取的防坍塌技术措施

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工作面有涌水、涌砂或不稳定现象时,在掌子面位置排设超前小导管,进行掌子面注浆。2)拱部开挖完成后如发现掌子面不稳定,先喷射5 cm厚C25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后,再进行格栅架立工序的施工。3)爬坡度进行到25榀(爬坡度按共31榀拱架)时,拱部交替遇到粗砂层、黏土层、卵石层,且地层情况变化较快,并有界面水,掌子面极不稳定。本段开挖断面宽度为6.7 m,采用CD法开挖。为保证施工安全,将上台阶拱部格栅截成两节,在截断处加焊一连接板,先开挖右半侧隧道土体,架立右半边格栅,中间采用工字钢进行临时支撑,在左侧下台阶超前3 m后再进行左半侧的土体开挖和初支。这样将一次性开挖断面减小,缩短了掌子面的暴露时间,对防止拱部坍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对拱部渗漏水采用封、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拱部渗漏水主要为掌子面渗水和个别位置顺初支面渗漏水。对掌子面超前注浆进行封堵,同时针对渗漏水较严重的部位进行打管引水,在出水点打设ϕ32的钢管,然后在钢管端头套上塑料软管沿初支面将水引入排水沟后排出。必须有效地防止渗漏水冲刷掌子面和核心土而引起坍塌。5)对拱部出现坍塌的部位采用灌喷的方式保证填充密实。每落后掌子面3 m,即封闭掌子面进行回填注浆。

5 结语

1)5号竖井横通道初支施工是整个直径线工程的施工难点,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指导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2)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本次施工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出来,以便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依据。

摘要:介绍了北京地铁5号竖井及横通道的工程概况,分析了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横通道施工技术总结,提出了工程采取的新工艺和特殊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关键词:暗挖隧道,坍塌,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夏明耀.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杜嘉鸿.地下建筑注浆工程简明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池帮多.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25):327-328.

上一篇:人工流产护理配合体会下一篇:机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