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渗透范文

2024-08-30

适时渗透范文(精选3篇)

适时渗透 第1篇

1数学思想教育是一种必然

这里所说的数学思想指的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指的是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所以, 综合起来就是数学思想方法。

1)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教育。现在的高科技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知识经济走到了前列,国际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高素质的竞争,人才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的数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这个世界,培育出热心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

2) 实施新课程,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思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落实的还不怎么尽如人意,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渗透是势在必行,我们的数学是应该两条腿走路,意识比较被重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条应该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对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方面都不应该被忽视,被抛弃。应该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贯穿思想方法,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前进。有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孩子们就会学到的是捕鱼的技巧方法,我们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重知识也重过程,重知识也重思想的形成,重分数高低也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3)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 小学阶段没有多少知识,更没有深奥的知识要孩子们去掌握,最主要的是提高孩子们的基本素质,这里最重要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要给孩子们灌输一些最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可以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2从教材中提炼,在教学中渗透和应用

我们的教材是专家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编撰的,可以说是凝聚了好多人的心血,在教材中用到了好多的教学思想,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会得到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只要孩子们掌握了,就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1) 符号化思想。数学是符号和逻辑结合。如1、2、 …,a,b,…,π ;+,-, ×÷ ;=,≈,>,< 等;(),等。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是某个概念的代表所以教师要帮助孩子们理解与正确使用这些符号。比如45比38多多少,孩子们有的一看多, 就用加法,列出错误的式子:45+38。这是对于加法的意义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2) 数学模型方法。数和形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概念型模型,如实数等。二是方法模型,如方程等。三是结构模型,如向量空间等。因为模型就会变得非常直观,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模型方法,对孩子们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3) 统计思想。这里有比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叫孩子们学会整理数据,等等,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在经过思考,得出一些相关的结果和结论。 小学的前几年主要是简单地朴素的统计思想,到高年级,就学一些复杂的整理和图形。有些是需要学生在课外收集的,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这是孩子们动手,动脑的大好机会,这样的权力不能被剥夺。 一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是手机的数据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补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这里只介绍这几种思想方法,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用到的很多,不再一一介绍了。

3雨不在大,在于润物细无声

新课程标准要我们要面对所有学生, 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叫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需要和发展。

1) 原则。过程性原则、反复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是我们常常要遵循的几个原则。这些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潜在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竞争者。

2) 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适时地渗透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比如小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的告诉孩子们概念,要经过实际的例子来叫学生讨论,讨论2.12与2.122的大小,就会明白这个概念。我们的小结、复习、训练都可以概括出思想方法。当然也要采用多种思想方法去解题, 做到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注重总结与评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要及时的给于孩子们一些符合孩子们心理年龄特点的评价和反馈,不能一竿子到底,什么也不说,不论好坏,一起向前赶, 这样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要及时的通过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及运用到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及时的激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适时捕捉题本资源渗透品德教育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90-01

在上三年级数学课时,遇到这样一道练习题:少先队员把从实验田收获的西红柿送给村上三位百岁老人,其中的1/4送给王奶奶,1/5送给李奶奶,2/5送给张爷爷。问:

(1)送给王奶奶和李奶奶的西红柿,谁的多?

(2)送给李奶奶和张爷爷的西红柿谁的多?多多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这是一道分数加减法比较大小的计算题。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加减法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计算方法并知道如何比较大小。按照以往的教学流程,无非就题解题,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开展好讨论、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

于是,我把问题先通过大屏幕出示出来,说:“同学们,讓我们先来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这道题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怎样的,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不好?”学生很积极,接下来读题之声不绝于耳。等学生自读一遍问题后,我接着又说:“下面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好吗?看看别的同学都有什么样的想法?”然后小组内又开始讨论起怎样计算、列算式(像往常一样,在各个小组内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课堂上气氛踊跃)。按照以往的课堂规程,讨论到这里,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等学生讨论之声渐止,我适时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作为老师的我感到很满意。于是点了几位同学的名,几个学生依次起来先是说出自己找到的信息,而后根据信息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学生们很聪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并且根据最后一个要求,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诸如:送给王奶奶和和李奶奶的一共有几分之几?张爷爷和李奶奶的共有几分之几……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解答。至此,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巩固练习了……

就在这时,班上爱说话的子豪冷不丁冒出了一句:“哇塞,太厉害了,3个人300岁……”话语未落,引起了班上的阵阵啧啧赞叹之声。我不由心中一动,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清清嗓子,问:“同学们,这道题目中,这些少先队员做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认为这些少先队员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后,班级内气氛再次升腾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嚷嚷起来,每个人的眼睛发出智慧的光亮。

志坤说:“老师,我认为我们少先队员送西红柿的事太好了,他们是在做好事……”,佳慧说:“这些少先队员孝敬老人……”,林浩说:“我们都是少先队员,应该向他们学习……”,静文说:“张爷爷还有李奶奶、王奶奶都那么大年纪了,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向他们表示尊敬,周末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老爷爷、老奶奶,给他们做家务,洗衣服,打扫卫生……”,吉昊说:“老师,老爷爷、老奶奶都100岁了,可是少先队员把西红柿的 1/4送给王奶奶,1/5送给李奶奶,2/5送给张爷爷,数量都不一样,不公平,这一点,他们做的不对,我们要同等对待,不然老奶奶要生气,生气就会伤身体……”话音刚落,引起了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接下来,同学们纷纷表达个人的意见:“小孩子应当孝敬老人,他们上了年纪,要好好照顾他们……我爷爷、奶奶八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对他们可好了,我要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我们邻居家有一个老爷爷,他的儿子有时打他还骂他,他是大坏蛋……”同学们纯真的语言表达出了朴素而真挚的想法。就这样,原本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引发出关于敬老爱老,和谐互助,亲情共勉的一场大讨论,每一个孩子从思想上又得到了深刻的启迪。

适时渗透 第3篇

在教学上,我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文章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的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多方面、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即:“见缝插针,随机育人。”下面我仅就《钓鱼的启示》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如何适时渗透德育。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词语,会写“翼、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从中所获得的启示,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细节,体会父亲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2.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联系生活,生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上课前,我鼓励学生寻找和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开课时首先出示鲈鱼美食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鲈鱼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出示《江上渔者》读一读了解自古以来人们对鲈鱼美味的喜爱之情。最后我再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特别是鱼类繁衍生长的规律及鲈鱼捕捞开放日。

在此基础上出示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两个重要的法律让学生对相关条款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让学生讨论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二)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还能得到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看看能给们你带来哪些生活启示?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 生字词检查。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检查自学情况,提炼本文的重点句: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学生通过读书概括出心情的变化:学生找相关语句,圈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师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不舍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这里我抓住“不容争辩”分两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1)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2)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五)总结

童心最美。齐读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案例反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科技进步飞快,但道德品质的进步似乎却是进步甚微。“道德品质”这个词不能只出现在课本里,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细品来,这句话真正体现了小故事里面所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光芒;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立业之前先要正德。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亲那一晚的行为,让儿子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获得了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精神财富!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如此遵守规则,像有些人,开车过红绿灯时,看周围没人就闯红灯!还有的人在学校里,看周围没有值周生,就在走廊上打闹玩耍,或是站在窗户旁的护栏上向下望。像这样的行为就是违反了规则!都是危险的做法!我们还要经得住诱惑,不能被金钱、地位、势力、名利,或是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而纵容坏人!

谁都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可是在很多时候,很多人为了自己小小的利益而去违反规则,也许,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这样做,但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心存侥幸,管不住自己。其实,制定规矩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更安全,更方便,但是,要达到制定的目的,都是要靠一个人自觉才能执行的。许多人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总是想:“就这一次,没关系”“下次注意就行了”“反正没人知道”……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都这样做,那规则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遵守规则,要靠每个人的自觉性,怎样才能有这种自觉性呢?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德的选择问题。这种道德的培养要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上做起。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遵守规则不受诱惑的人!

现在的社会,有许多抉择,只要头脑稍不清醒,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人生旅途就像在大海上乘舟而行,怎样选择路线,怎样才能避开暗礁。除了需要从小严格的教育外,还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科技进步飞快,但道德品质的进步似乎却是进步甚微。“道德品质”这个词不能只出现在课本里,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

上一篇:运动监测下一篇:主驱动减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