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2024-09-02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精选10篇)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1篇

《电子技术基础》在我校, 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以前在讲授这门课时, 应用了很多教学方法, 但是仍然发现学生还是对一些内容理解不透彻, 开始有的教员都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实践来解释理论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但是后来还是发现, 即使理解了理论, 没有强化实践, 到最后实习课上乃至到岗位上这些技术还是不能熟练掌握。而职业教育, 面对的生源虽然是高中生或者是初中生, 但是大多数文化课基础还是很薄弱的, 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不足, 通过讲解无法真正达到技能培训的要求, 尽管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 但某些内容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的工作岗位, 反而实际操作技能更能在岗位中学以致用。根据这一情况, 就需要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调研并结合学生的以后可能从事的实际岗位及其发展方向, 多注重实际技能操作, 避免讲解“用不到却很难懂”的理论知识。那么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优化理论, 强化技能”?

一、优化理论

(一) 删减与专业课程无关的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 就是要专门为专业课服务,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岗位。以往的基础课程都是在不破坏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贴近于岗位。但是本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 为了能强化基础知识, 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专业课程, 必须放弃与专业无关的知识, 只讲授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二) 简化复杂的理论过程。

优化理论, 并不代表就不学或者是少学理论, 而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复杂的理论过程。学电子技术的人都知道, 对于元器件来说, 内部载流子的在电场下的运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三极管, 它的内部三个区内部载流子的特点以及在电场的作用下, 如何运动形成各个极电流, 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 有时候反复讲解学生也可能不太理解, 这种情况就不能一成不变的过于细致的讲解内容了。而要清楚在学生以后的岗位中这些知识的用处和指导工作的必要性。通过了解, 三极管这节内容, 在以后的工作中, 学生只需要掌握如何判别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以及在电路中如何连接就可以了。因此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这部分内容, 在讲授的过程中就可以省略, 而适当增加些三极管的判别方法, 以及常用实际电路中如何选择三极管的类型等知识。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会更加有用, 为后续可能进一步学习电路检测和维修方面做知识储备。

二、强化技能

电子教学更重要的是“会做”——学生会做实验并且会做一些小电子制作小发明, 这就需要强化实作。但是强化实作并不是意味不加理解地机械记忆性地去练熟操作技能, 而是在学习过理论之后又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然后更加扩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于《模拟电子线路》, 在电路分析的过程中, 如果单靠讲授, 学生是也很难理解的。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 在讲授的开始用一个有故障的实验现象引入, 让学生通过了解问题, 思考问题, 然后主动搞明白这个电路的组成, 并且通过多次反复做实验来探索主要元件的参数, 了解到在电路中该如何选择整流桥、电容和稳压管, 并且选择不同参数的元件对电路的影响。那么, 这种方法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从不断反复的实做中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强化了实作技能。

三、齐全实验设备

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各学校的学生的培养, 有一体化的教材还不行, 得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即一体化实训教室。开展技能大赛和基本技能培训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扩展和学习效果检测的有效方法, 也是培养可以上岗顶用的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这些技能的训练都必须要建设设备齐全实验室。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 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 要学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 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条件, 创造机会去实作。所以建设好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是必要的, 也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前提。这样, 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学会查找资料, 学会设计电路, 学会检测和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2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应用物理;

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分支学科,是医学专业中一门专门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等内容的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学已经成为医学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获得临床医学影像设备操作知识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分为两类: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这门课程主要倾向于诊断设备,临床医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应用诊断设备来诊断患者的病情。诊断设备包括诊断X线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CR)、数字X线摄影装置(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超声成像设备(USG)、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和PET)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工作原理繁琐,所以需要大量的物理、医学、机械、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跨越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2 多媒体理论教学

2.1 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的知识只是文字层面上的东西,文字层面的知识很抽象,加上使用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有难以掌握。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提到X线机,学生很难想象出这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问题2:讲到X线管时,教师不能把X线管的带进教室当中,给学生讲解X线管的基本结构。X线管种类繁多,每一种X线管带到教室无法实现。只能讲解幾种有代表性的X线管,而代表性的X线管需要面对图片或者结构图来讲。

问题3:当提到第五代CT(超高速CT和动态空间重建机),这种CT,一般的医院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想象到这种医学影像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

上述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改进的方向,经过三年教学,已经掌握基本方法和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2.2 解决理论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板书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掌握,有时间记录板书。然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图片、电子电路设计图和工程设计图纸需要书写图画,所以进行得缓慢。

2. 挂图教学

挂图教学,是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引进的,比板书教学生动,节约时间。然而挂图也具有局限性,由于课程的图表很多,把课程所需的图表和工程设计图纸、以及一些电子电路设计图制成挂图困难,而且挂图的质量也有待考量。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比挂图教学要方便很多,也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节约时间,但是也有缺陷,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传统板书教学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无时间记录板书。

2.3 板书、网络和多媒体融合教学(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

通过板书来梳理教学内容,让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再通过多媒体显示和辅助教学,以及通过网络来课后辅助教学,巩固教授的知识。这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把课件发给每一个学生,节省记录笔记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所学知识。教师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进行网上答疑。

3 模拟实验教学

3.1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面对实验设备讲解,而不能把实验设备拆开,来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再加上抽象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难掌握。因此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X线-电视系统中的影响增强器(I.I.)时,学生难以想象出这种内部构造。并且教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极其昂贵,不可能拆开观察。

问题2:讲到核磁共振设备(MRI),不能为了了解其内部结构而拆机观看,也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仪器,只能有指导老师来操作仪器。而学生不能单独实际操作,也锻炼不出能力。

问题3:当超声仪器设备(USG)实验时,虽然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如何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具体器官是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操作也是问题。

上述的诸多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发展的方向,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已经掌握的一些方法,但还需要引进新的方法。

3.2 解决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实地讲授,学生的实践的时间充裕,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这门课程远远不够,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

2. 医院实习教学

医院实习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实践过程,而缺少系统的讲授,同时由于医学影像的实验仪器极其昂贵,很少单独让学生操作,学生缺少自主操作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3.3 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单位在上岗前都采用此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考试。这对学生来说既增加兴趣又增强实践能力。

4.总结

利用计算机模拟、网络和多媒体可以改变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为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医疗诊断和治疗仪器。采用多种技术能够满足这门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为各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相关以及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陆晓萍. 浅谈影响临床护生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 大家健康,2015 9(2):271-272.

[2]韩丰谈,李建民. 强化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9):1-2.

[3]岳若蒙.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76-77.

[4]冯楠. 医学影像设备学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4):456-457.

[5]刘蕊.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研究[J]. 健康之路,2014 13(6):178.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3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课程, 有其自身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通过学习这些内容, 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达到会用半导体器件和模拟集成电路组成简单的模拟电子系统电路, 并具有分析和解决模拟电子线路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和接受电子技术新发展以及将所学知识用于本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所以, 涉及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都是值得深入讨论的, 希望在不断的方法探索和改进中能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目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 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该课程主要内容为电路基本概念与原理,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比较抽象, 与实际电路分析差别比较大, 所以会造成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 然后进行课程理论考试, 最后对于所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 还是不知甚解。那么相对应的解决办法除了增加实验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外, 对于考试环节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考试这一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还远不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改革等那样受到重视。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模拟电子考试思路比较固定, 与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相适应, 考试缺乏符合新时期教育体系下的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

2.考试形式单一, 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其他考试方式应用较少。比如开卷形式的笔试、上机与实验操作考试、论文考试等其他方式运用的比较少。

3.考试比较注重结果, 而轻视过程。直接根据考试得分进行学生成绩的判定。很多东西没有办法通过得分进行反映, 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变学习能力, 这都是考试无法体现的。

上述的问题虽然不能包含全部问题, 但是比较普遍, 也比较具有代表性,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在本学科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中, 对考试形式以及考核办法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实践。

二、考试模式改革内容探讨

为了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与测试, 我们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理论、EDA软件设计以及电路实验操作进行综合, 形成一套模拟电子考试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考核、EDA仿真软件设计以及电路实验验证环节。具体考核形式如下:本课程通过测试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电路原理的验证实验。该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定是结合综合测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综合考核, 各占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给定方式为划分5个等级, 分别为优、良、中、及格以及不及格。考核的内容分别为:上课缺勤率、教学互动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内容充实与完整性情况。其中综合测试成绩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设计、现场调试操作以及数据测量与分析这几部分构成, 最后根据完成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给定成绩。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三个实验和仿真电路的搭建, 每个电路原理图5分, 完成电路搭建的学生, 监考老师会在其上机测试的试卷上进行电路设计打分。

2.在理论计算完成之后, 根据每个电路原理图, 完成相应要求的答题, 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分别写在测试卷上, 其具体评分标准在上机实验测试卷注明。

由于本课程涉及知识点多, 知识面较广, 故对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上要求较高, 不但要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还要熟悉EDA仿真软件设计, 最后还要熟悉实际电路操作, 进行实验验证。

三、课程考试改革体系实际案例

以二级反馈电路设计考题为例, 要求针对这一考试题目, 学生掌握以下三点:

1.掌握放大器基本原理;

2.掌握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间的关系;

3.掌握负反馈放大器能改善输出波形的原理。

考试题目为:

(1) 当开关放在位置“1”时, 请判断此电路中引入的反馈网络是哪些?反馈的信号是直流还是交流信号?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哪种组态?对电路的哪些性能有影响? (2) 首先, 调节静态工作点, 设置Vc1=5.2~5.6V, Vc2=4.5~4.8V, 当输入电压设置在1~3m V时, 分别求出开关放在位置“1”与位置“2”时的交流信号输出与输入的电压之比。 (3) 观察输入波形的失真并改善: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1KHz, 逐步增大输入信号Vi, 使输出波形出现失真, (Vi=10m V) (a) 在无反馈的情况下 (但有Rf的负载效应, 即Rf与RL并联) , 记录此时的VO值, 观察波形。 (b) 在上述情况下, 接入负反馈回路, 观察输出波形。然后增大输入信号使输出也为VO值, 观察并比较两波形。通过上述三个问题, 学生首先要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 综合所学基础理论, 对反馈形式进行判定。然后再运用EDA软件, 例如EWB软件, 对电路进行设计, 并完成仿真, 得到两个开关位置下的交流信号电压放大比例, 同时在实验平台上构建实际电路进行验证。最后, 通过EDA仿真手段与实验电路验证组合的方法, 结合EDA中模拟示波器与实际示波器输出波形, 完成输入输出波形记录, 理解反馈电路对于波形失真的改善原理与效果。综合上述操作, 进行考试打分。各个子模块都有分值标定。经过三个模块的考核, 综合测试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EDA仿真软件设计能力以及实际电路搭建及操作能力。教师则针对新的考试体系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进行总结,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使得学生真正能够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甚至能够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学习思路。

四、结论

经过两轮考试体系的实践,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该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较高, 认为其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与传统单一、结果式考试模式相比, 该考试体系为过程式模式, 更注重学生对于考试细节的领悟, 而不是单单去做练习题, 需要对模拟电路技术这门课程理论以及该课程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其能够学以致用。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本文阐述了自动化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方案和实施办法, 设计了包含课程基础理论、EDA设计方法和实际电路操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型考核测试方法, 通过新型考核体系实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仅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同时也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4篇

(七)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新课程备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把现代技术的运用只理解为制作课件,更重要的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书本)知识为主,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4.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众因素中,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部因素。

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9.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0。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葵卯学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学的科学性在于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把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有效方法,讲究过程的优化和实效。(√)

2.狭义教材是指学生的课本。(√)

3.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活于教材,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4.辅导教学中备课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充分尊重教材能够对教材进行整合与优化(√)

5、校本研究开题就是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的报告。(√)

6.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第一要义,满足学习需求的面越大,授课教师越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重。(√)

7.新的教材观强调教学资源意识,具有丰富性、广泛性的特点。(√)

8.隐性教材是指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价值态度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内容。(√)

9.新课程理念下,导入教学的魅力在于感召力,这种感召力源于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

10.从评课的有效角度看,学校领导评课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D)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A.主体性B.全面性C.灵活性D.有效性

2.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是(A)

A.有效提高能力B.清晰授课能力

C.课堂监控能力D.自我反思能力

3.(A)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A.有效设计B.有效实施C.有效管理D.有效反思

4.有效备课应理顺三方关系。(D)

A.教材、教师、学生B.引领者、服务者、合作者

C.教师、学生、家长D.目标、过程、情感

5.教师在课后根据上课情况,思考本节课的优缺点与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实际教学中所碰到的而前次备课时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加以反思并归纳总结是(B)

A.教学总结B.教学反思C.教学随笔D.二次备课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ABC)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接受学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学习内在驱动力的需求是学生学习需求的一般表现,B设问教学=考察学生,C导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是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D问课方法来自于文课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评课的特点的有:(ABCD)

A.接轨性;B更新性;C探索性; D同步性和检验性

4.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是(ABCD)

A.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B.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C.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D.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5.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生(ABCD)

A.主动参与B.乐于探究C.勤于动手D.培养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讲解教学方式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答:互动性特征、指导性特征、训练型特征、效率性特征;

2.简述校本教学研究的新特点?

答:接轨性、实践性、适时性、主体性。

3.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该在哪些方面求突破?

答:(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3).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4).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5).农村中小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六、论述题,本题10分。

怎样才能备出优质课?

答(1)必须苦练基本功(2)善于总结积累自身的优质课教学亮点和经验。(3)要善于备学生,接近学生带着问题备课,在研究创新中备课(4)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七、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一项研究表明,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交流行为主要以回答问题为主,占到93.8%。另外几种是:提问占2.7%,表示异议的占1.7%,其它类占1.8%。请问:

⑴ 以上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4分)

答: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表现为:情绪不高涨,思维不活跃,主动参与不够,进取心不强,大都是按部就班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占93.8%),学习的主动参与率低(提问题仅占2.7%),独立性更差(表示异议的仅占1.7%)。⑵促使学生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6分)

答:关键措施是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教育氛围。具体而言,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心理,让学生对学习具有一定选择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想、愿说。

2.案例:刘老师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她每天都花大力气搜集一些奇闻逸事制作许多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可临近期末才发现许多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于是又集中灌输知识。

(1)请简要分析案例中老师的教学表现步入了教学中的那一误区(2分)?

答: 步入了教学中的满堂灌的误区。

(2)这种做法的主要危害是什么(3分)?

答:教师备课不去备学生,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忽视学生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把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形式化缺乏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这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结果,就是重蹈满堂灌的覆辙。

(3)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对待(5分)。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5篇

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传授是高校的法律学科教育基本模式, 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劣势也是不言而明的, 法律学科是随着社会、文化、科技变化不断变化, 单纯的依赖书本很难实现学习者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模拟法庭”是一种情景式学习方式, 为高校提供一种全新的法律教学方式,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法律教学中的一种应用。“模拟法庭”是指基于事先准备案例基础上, 组织法学专业学生, 在课堂中模仿实际法庭相关诉讼、答辩、调查等流程的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的现场感和直观感, 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 更好地提高控辩双方对适用法条的运用和把握。以上模拟法庭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其符合情景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仅仅充当辅助的角色。

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1. 学习观念的改革

学习观念的改革是“模拟法庭”导入, 改变传统法律教学方式困惑的首要条件。“模拟法庭”通过在一定情景下, 促进学习者协作, 使得学习者自己能够了解到诉讼流程本身的意义和相关问题的解决。这种观念与建构主义学习观十分吻合, 即学习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 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法律专业是一门实践学科, 学生的面临的不仅是知识的困惑, 更多源自实践的不足, 因此教学中形成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将是法律教学的主要方式, 但一切都基于学习观念改革的前行。

2. 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法律教学方式比较重视教材讲授内容, 而在教学过程中, 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去生成新的知识。因此, 在“模拟法庭”中, 充分利用模拟法庭实训室, 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法律案例, 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通过在模拟法庭流程开展, 实际为学生创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以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模拟法庭”要求有模拟法庭实训室、法庭道具和教师提供具体案例, 组织学生分组和角色扮演、法庭流程的说明、现场布置指导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对于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实践,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指导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合作者。

3. 合作学习

“模拟法庭”特点之一是角色扮演, 通过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诉讼流程的不同角色, 能够体会诉讼流程, 该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必不可少。“模拟法庭”的学习是在模拟一定的情景即社会环境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使学生在头脑中生成事物的概念、原理以及新的想法, 教师则应在活动中协调。除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外, 教师与学生也存在一种合作关系, 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误区

1. 表演误区

情境模拟是“模拟法庭”一个重要特点,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教师、学生对“模拟法庭”的相关特点、知识点、现场控制, 过程沟通存在问题, 学生在过程中重视现场布置、服装道具以及个人发挥, 导致“模拟法庭”成为少部分学生演讲、动作等技能的发挥占据主导, 脱离了整个学习团队通过模拟获取诉讼流程认知的目的。法律专业开展“模拟法庭”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但实际中, 许多参与的教师、学生都认为表演成为重要的特点, 而不是学习的过程, 因此规避“模拟法庭”陷入表演误区, 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案例的认真分析与沟通, 对相关法律基础知识进行熟悉。

2. 效果评价误区

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方式指向教学目的, 而是否到达教学目的依赖效果的评估, 考试成绩是沿用最广泛的评价手段。“模拟法庭”的形式与传统教学有重大区别, 仅仅依赖考试或者教师、学生给出具体分数评价, 是对“模拟法庭”效果评价的一个重大误区。学生为获得好的分数, 教师为达到教学评估的良好结果, 最终选择了分数、量化导向, 这种效果评价方式必将导致“模拟法庭”丧失其根本的意义。

3. 课程设置误区

“模拟法庭”课程设置一般针对高年级法律专业学生, 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律基础知识、诉讼法知识, 在法律知识方面形成了一定体系性的认知, 开展“模拟法庭”课程, 对于高年级法律专业学生是一次强化过程。对于低年级的法律专业学生, 法律专业知识还未得到学习, 在“模拟法庭”演练中必然缺乏专业支撑, 最后“模拟法庭”不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强化效果。因此,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 而不应片面追求新的教学方式而盲目开展。

三、“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 课程流程控制

为了避免“模拟法庭”流于形式, 教师应该对课程流程进行控制, 流程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

( 1) 事前控制。教师在“模拟法庭”开展之前开展对学生的沟通教学, 对“模拟法庭”的形式、内容以及关键点给予说明, 使得学生区分“模拟法庭”与辩论、演讲等形式的不同, 同时对学生内部的角色分开严格检查, 对于担任关键角色的学生进行培训, 使得学生了解其角色的关键职能, 避免活动进行时的角色偏离。

( 2) 事中控制。教师在“模拟法庭”开展过程中设置中断措施, 为保证“模拟法庭”的流畅性, 过程教师终止次数不超过3次。终止措施是为了避免“模拟法庭”过程中, 学生的角色偏离、流程偏离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

( 3) 事后控制。“模拟法庭”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分组模式, 一个班级被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多次“模拟法庭”的演练。教师应在每次“模拟法庭”结束时进行点评, 避免仅仅在所有小组完成后进行总结。学生每次观摩都能获得及时的总结与经验, 使教学质量得到循环改进的重要的途径。

2. 效果评价手段改进

心理学中给出一个重要的行为原则是“锚定”原则, 即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 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初始值, 初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 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的学习评估方式是考试, 考试最后分数预期决定学生过程的努力, “模拟法庭”实践过程中, 学生获取评价分数是一种固有思维方式。“模拟法庭”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形式的不同自然会造成评价手段的不同, 改变学生对“模拟法庭”结果分数化的预期, 注重该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提升的目的, 因此“模拟法庭”的评价效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让学生评价自己通过该方式提升的感受, 以此为依据进行效果评价。

这种效果评价手段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基于学生的提升、感受进行不仅能给学生一个量化的指标, 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教学评价的指标。教师可以根据效果评价, 反思“模拟法庭”需改进的地方,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3. 教师指导形式的改进

由于“模拟法庭”强调以学生合作为重要手段, 教师的角色为合作过程中的协调职能, 因此教师指导形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改进之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的角色是为课堂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答, 指导的地点一般为教室等正式的教学地点。“模拟法庭”中由于学生的分组、案例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教学过程中个性的注重要求高于传统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指导形式除一般意义的共性指导, 还需要更多个性指导。

教师指导形式从重视共性教育转向个性教育, 正式指导为主体转为非正式指导为主体, 这两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变革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形成的思维。“模拟法庭”中的教师指导形式的改进不可避免, 同时也需立足于现实的教学过程, 避免学生感受到“不公正”待遇。

四、小结

建构主义对知识、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 这是学习和教学理论一次综合的大发展。建构主义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色彩, 它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 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但它有利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 是为改革传统教学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法律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探索, “模拟法庭”虽然推动了法律教学方式的思考, 但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问题。综上所述, “模拟法庭”由于本身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操作的误区、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问题, 仍需要对“模拟法庭”进行全面的尝试、革新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郑晓英.模拟法庭教学法完善探析——兼论中国法学实践性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莱斯利·P·斯特弗, 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 2003, (6) .

[4]薛圈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1) .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 第6篇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学理念落后, 总体上很多医学类高职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老思想上, 对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楚。目前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仅是以学历教育为主, 更多的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2]。学生毕业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才是检验该类院校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

其次教学不注重与实际结合,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尤其本课程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又是偏重于理论, 当实际操作接触较少时就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实际检验, 在知识的掌握上依然不牢固[3]。实践并不一定是去医院实际操作, 比如介绍一些最前沿的医学遗传学科研成果, 或者参与一些创新小实验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

2. 引入案例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科学性和教学效果

案例模拟教学的优势尤其体现在这种以抽象理论为主的课程教授中[4]。主要是教师设计相关的典型的临床案例情景, 在课堂上知识导入环节, 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PPT等教学工具使得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案例具体讲授过程中, 一般教师会把案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交给学生分析, 这些问题均与遗传学的理论知识相关, 但是并不是由教师直接讲出来, 而由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查找资料以及归纳演绎最后提取出关键点, 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提高[5]。情景教学的临床案例讨论是一个动态的环节,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时会更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学生的观点的碰撞和阐述都会激起更多的思考, 问题的不同角度的阐述均不同, 但是这些是否都是正确的呢?这时需要教师来进行判断和指导, 不断引导讨论走向关键的知识点。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很多。讨论中会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从而把课堂的讨论和思考延伸到课下, 创新实验的来源并不是无根之水, 正是由于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思和创新意识, 更重要的学生因此愿意花时间去探讨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实际。因此, 案例模拟教学法师一种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

3. 案例模拟教学法下师生的角色定位

3.1 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模拟教学法中教师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教学情景设计者, 案例讨论的引导组织者, 讨论中的指导者, 最后结束后归纳总结。因此教师的教学是从课下到课上, 并不是传统的50分钟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在案例选择和情景模拟设计上花费很多的精力。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拿来进行授课, 案例必须符合当前的知识层次, 具有可研究、可讨论的余地, 且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不会产生歧义。案例较为复杂时, 不同的讨论角度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因此可能存在教师想要学生讨论出的结果比较统一, 但是学生讨论的结果却是无法调和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案例模拟教学法的主要责任是不断的引导学生走向合理的讨论方向, 虽然教师并不太多的参与案例讨论, 但是却需要控制案例的研究走向, 采取问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占据教学的主动, 通过虚拟的教学情景模拟以及案例讨论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应的教学目标。

3.2 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尤其是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未来更多的是面相乡镇、社区医疗的基层医疗工作者, 其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更应该突出实用性。案例模拟教学法恰好能够满足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其教学过程强调教学对象的平等的, 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6]。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的参与更多的是自发地。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参与讨论, 提出问题, 阐述论点, 对别的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同时还是一个记录者。因此案例模拟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提升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首先在模拟的案例教学的课堂导入阶段, 学生通过相关情景设计进行思考, 倾听教师的问题引入;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和其他同学观点进行碰撞对比, 当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发言时, 需要迅速、简洁、逻辑清晰的阐述自己小组讨论的观点;提问环节需要学生对其他的一件进行思考, 如有不妥则需要列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陈述总结案例, 归纳课程重点知识。全过程学生是积极参与其中的, 有效的思考时间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长。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做到真正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4. 医学遗传学案例情境教学实例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遗传病隔代遗传特点

案例:一个真实的家族性多发型遗传病临床病例记录

资料信息包括病人的既往病史过程、临床症状、家族其他人员的患病历史。

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这此资料绘制家系遗传系谱图, 其次请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该种遗传病的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该遗传基因为什么会隔代遗传, 该遗传病遗传基因是否属于x染色体独有携带, 还是正常的基因传递;总结。

根据以上问题的讨论结果分析该患者的兄弟姐妹出现这种遗传病的概率;该病人如果和一个健康人结婚而生下正常的孩子的概率;如果孩子也可能患病, 那患病的概率有多大;该患者的子女正常是否第二代的子女也是正常的等问题, 通过阶段性的讨论和总结使得逐步接近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可以随时进行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之外的问题:该种遗传病是否可以在婴儿时期检测出来, 如果可以最早是几岁[7];如果没有成熟的监测方法, 那么现在有哪些已知的在研究中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等。这样通过案例模拟带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激发研究兴趣, 同时理解和掌握了医学遗传学理论。

结语

医学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创新能力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大学生。因此, 学历教育只是一个方面, 医学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引入新方法、新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 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

医学遗传学学科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实际操作中, 医学工作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 高等教育中的医学遗传学教学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开创新模式、新教法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达到高专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摘要:高职高专医学教学以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传统的的医学遗传学的说教式教学已无法满足侧重临床实践与应用的专科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介绍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具体过程以及这一教学方法下师生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最后通过相关的医学遗传学案例讨论的问题引导, 来展示案例模拟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目的是希望医学院校的教学能更多的以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标准, 采用与临床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 加强医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案例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利.融入多元智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4) :650~654.

[2]郭俊明, 肖丙秀.基因相关研究与诺贝尔奖.遗传, 2011, 27 (1) :101~109.

[3]张羽.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遗传, 2010, 30 (2) :246~250.

[4]刘洪, 石胜军.医学本科生教育定位要准确.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4) :61.

[5]孙惠兰, 杜少陵, 徐思斌.加强和优化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7 (2) :79.

[6]余红, 陈绍坤, 李洁.医学遗传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 11 (3) :31~353.

浅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 第7篇

1 教学方法方面

.1 采用比较法教学

《模电》课程内容多、电路复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如能使用比较教学, 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中对基本放大电路中的共射极、共基极、共集极电路进行比较。通过对三者电路结构、交直流通路的比较, 可得出各自的特点和相应的分析和公式。在后续的学习中也会很容易从一些复杂电路中辨认出这3种电路, 说出其在电路中的所起的作用。

1.2 采用环扣式层进教学法

所谓环扣式层进教学法, 是指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找出不足, 再解决问题”为基本授课思路, 由教师设问, 直接或间接启发学员,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探讨解决方法或达到目的的途径, 待问题解决后, 再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以加深学员的整体印象。例如在讲解差分放大电路时, 首先根据单管放大电路的特点, 引出差分放大电路基本形式, 该电路可抑制零点漂移现象, 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如何改进, 也许有些学生会想到可以利用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来降低每个管子的漂移, 但在加射极电阻的同时又降低了动态输出范围, 所以可想到需加负电源, 这样就引出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接着再启发学员发现射极电阻的选择与负反馈作用之间的矛盾, 如何才能使电阻既满足集成要求, 又有足够大的负反馈作用。引导学员选用以三极管恒流源代替Re 的稳流作用的改进方案, 从而最终形成了带恒流源的常用差分放大电路。

1.3 近似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工程当中, 为了方便分析问题, 往往会将次要因素忽略掉, 而只考虑主要的因素, 这样就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同时又基本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所产生的误差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这就是工程上的近似分析方法。在《模电》中, 小到各种元器件, 大到各种复杂电路, 它们的分析方法几乎都离不开工程上所采用的近似。例如: (1) 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 在发射结导通时, 其上的电压降会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具体值需要复杂计算得到。而在计算中采用近似分析法, 规定对于硅材料的三极管, 在其发射结导通时的压降近似为0.7V, 而锗材料的则近似为0.3V, 使得在分析计算中用到这些值时非常方便。 (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所采用的是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其思路就是在小信号条件下三极管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处理, 最终近似为线性元件的组合, 这样就可以利用相对容易掌握的线性电路的有关知识来对放大电路的动态进行分析。 (3) 在分析由运算放大器所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时所使用的两个重要结论, 也就是“虚断”、“虚短”, 仍然是一种近似。

由此可见近似分析法在《模电》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时, 有很多地方要采用近似的分析方法。考虑到电子电路实际上千变万化, 元件的参数和标称值之间存在着误差, 因此精确计算是相对的, 近似计算是绝对的, 只能尽可能精确分析和计算电子电路的工作情况、参数、指标。然而这对习惯于数学和电路理论精确计算的学生来说很不好理解。有的人因此认为电子电路的分析计算很粗糙, 有的人则搞不清什么时候可以忽略某些参数, 而什么时候又不能忽略。在教学中要通过对电路的分析, 使学生明确只有数值较小且对研究的问题不太重要时, 才可以进行近似或忽略某些参数。例如, 在作放大器分析时, 如果研究的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 则计算时可将门坎电压忽略;而当分析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问题时, 就要将门坎电压考虑进去而不能忽略。

2 教学手段方面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模电》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专业基础课, 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会碰到许多问题。首先电路图多而且复杂, 为了能有效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往往在课堂中, 绘制各种电路图, 这个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 而该课程涉及面广, 内容多, 最终导致在规定的课时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其次该课程中很多概念较为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基于以上原因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极强的表现力迅速走进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 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在《模电》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明了直观, 且节约课时。例如对于半导体基础知识中空穴的概念及其导电作用,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 这样就直观地说明了空穴是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后, 共价键中留下的空位, 同时空穴的移动实质是电子的移动。因此可用空穴的移动来代替共价键中电子的运动, 所以可以把空穴看成是一个带正电的粒子。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原来单一乏味的教学成为如电视画面般的生动活泼, 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然而课件并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 如果整堂课不停地演示, 没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的时间, 这样一堂可下来, 恐怕学生连学了些什么电路, 主要作用是什么都搞不清。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手段简单, 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讲课节奏流畅, 师生交流融洽。这些优势应继承和发扬。所以可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整合, 两种方式如能各取所长, 则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模电》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单通过理论上的讲解, 会使学生在理解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理解, 因此, 实验教学环节在《模电》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是学习电子线路知识和培养电子线路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强化和补充。通过实验, 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 初步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电子技术发展前沿, 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和实验理论的基础上, 开设设计型的教学实验, 让学生研究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搭接实验线路, 解决实验中的故障问题, 最终取得实验结果。目前国外许多学校电子线路的教学重点都在实验室, 国内许多学校也在加强实验, 采取实验单独设课。

总之, 要教好《模电》这门课, 教师必须对这门课的内容有深入地了解, 充分把握新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 及时补充新的知识, 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把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在教学中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当前电子类工科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在改革中, 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比较法,教学法,近似分析法,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第四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陈蔚.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5 (6)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第8篇

1 注重与前述课程的衔接

我校为模拟电子技术开设的预修课程为电工与电路基础,它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模拟电子技术偏重于实际应用。可以认为,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的大作业,它需要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二端口网络等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求解。因此,在授课伊始,要求学生复习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并在课堂上抽出1学时左右带领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明确求解电路的目的是获知基本的物理量:支路的实际电流大小和方向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的真实大小和方向。由于实际应用中,难以直接观察出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降的方向,所以引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当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电流的流向与电压降方向相同)时是关联参考方向。在设定参考方向后,具体分析时视电路情形可采用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进行计算。而上述方法和定理以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

在复习欧姆定律时特别注意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之间的关联和非关联;复习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强调回路的绕向可任意制定。

在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放大电路交流性能指标中输出电阻的求解就是求戴维南内阻,晶体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就是二端口网络h参数等效模型。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工与电路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得以提升。

2 注重本课程的工程性

所谓工程性就是要从工程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小信号放大,对于放大电路的性能求解强调在性能指标基本满足的前提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多时候用到“估算”,但近似分析要合理。图1所示是一静态工作稳定电路,又称为分压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设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为50。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图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分析计算,总结3种常用方法。

算法1:直接计算

图1(b)是图1(a)的直流通路,直接列方程组求解如下:

设晶体管的材料为硅管,发射结压降UBEQ为0.7V,代入相应的参数值,可计算得静态工作点见表1。

算法2:利用戴维南定理进行计算

将图1(c)左图中所示直流通路的虚线框内电路部分进行戴维南等效,等效后的电路图如图1(c)右图所示。等效后的电压源VBB及等效电阻RB的值分别为:

根据图1(c)右图所示电路可得基极电流的计算公式:

进而求得静态工作点值与算法1完全一致。

算法3:近似估算法

当(1+β)RE>>RB1//RB2,即图1(b)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I2>>IBQ,利用下述方程组可求得静态工作点见表1。

从表1可知,利用估算法进行计算的算法3与精确计算的算法1与算法2结果十分相近,但比较这3种解题思路,学生了解算法3是最适合工程计算的近似方法,且计算过程要简单得多。

3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得多种教学手段得到合理应用。

笔者使用的仿真软件Multisim10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电路仿真和设计软件,它具有操作界面简单、运行速度快等优点,是电工电子学教学首选软件工具。我们在Multisim仿真平台上建立图1(a)所示分压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仿真模型,在放大电路输入端输入信号频率为1Hz的正弦波,设置电阻RB1为不同参数值,改变输入信号的有效值,使晶体管分别工作在放大、截止及饱和状态,利用虚拟仪表测量静态工作点,虚拟仪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情况,失真状态下的仿真电路及波形如图2所示,仿真参数及管压降见表2。

结合图2所示输出电压波形和表2所示的参数,获知静态工作点偏高(低)且输入电压有效值较大时将出现饱和(截止)失真。在理论授课时进行实时仿真演示可帮助学生对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必要性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自行进行仿真实验,使学生熟悉电路的设计功能、设计方法和参数选择原则。

4 结束语

总结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效果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列举的事例只是所进行实践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引导学生提高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本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态度、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总结了该课程授课过程中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强调营造思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应用引导

参考文献

[1]刘贵栋,王淑娟.应用Multisim的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性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

[2]侯加林,娄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项目设计原则探讨 第9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项目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56-02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电气和通信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具有知识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因而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存在较大困难。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载体,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对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来说,合适的教学项目也是其取得成效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探索,提出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项目设计应遵循完整性、独立性和拓展性原则。其中,遵循完整性原则,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遵循独立性原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电路、调试电路的能力;遵循拓展性原则,能够使教学由简入深,并创造因材施教条件。教学实践也表明,遵循这三项原则设计的教学项目,能够有效提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成效。

一、教学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是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完整性原则,指所设计的若干教学项目,应能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若教学项目设计不满足完整性原则,教学上将形成“盲区”,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具体可设计4个教学项目,总体上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主要知识点主要技能

直流稳压电源安装与测试二极管特性;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二极管测量;直流稳压电路安装;万用表测量电压;示波器测量波形

低频功率放大器安装与测试三极管特性;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三极管测量;低频功率放大器安装;直流工作点测量;交流放大倍数测量;通频带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测量

压控电压源安装与测试正相比例放大电路、反相比例放大电路、减法电路压控电压源电路安装;输出直流电压测量;输出交流纹波电压测量

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安装与测试波形振荡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安装;波形观测及其频率和幅度测量

二、教学项目设计的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项目电路无须连接其他电路,就能独立完成具体的功能。满足独立性原则的项目电路,通常包含信号产生、信号处理、功率输出等部分,是若干典型电路的综合应用,对其加以包装,可以成为一个小电子产品,教学项目更接近工程项目。满足独立性原则的教学项目,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电路、调试电路的能力,能使学生从学习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介绍3个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项目设计实例(见图1、图2、图3),从独立性原则的视角,比较3个项目的不同。

图1 方波发生器电路

图2 LED闪烁电路

图3 温度过高报警电路

项目1为方波发生器的安装与测试,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项目2为LED闪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项目3为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安装与测试,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3个项目,其教学目标相同——理解方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方波振荡电路的安装与测试技能。

项目1没有负载,需要连接其他电路,才能确定产生的方波信号有什么作用,因此,不满足独立性原则,不能成为一个小电子产品。若项目1应用于教学,初学者往往不了解电路具体功能和应用场景,因此,教学效果会较差。项目2通过产生方波,驱动LED闪烁,电路功能明了。但LED闪烁功能,往往只是电路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项目2也没有完全满足独立性原则,也难成为一个小电子产品。若项目2应用于教学,初学者容易理解电路功能,但不了解电路应用场景,因此,教学效果不会很好;项目3包含温度检测、电压比较、方波振荡、LED驱动电路,电路功能、应用场景最明确,且能独立成为一个小电子产品,因此,项目3设计最符合独立性原则。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项目3应用于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

三、教学项目设计的拓展性原则

拓展性原则指设计一个教学项目,尽可能设计多个版本,各版本电路依次复杂、功能依次增加(或指标依次提高)。教学项目设计的拓展,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实现教学由浅入深,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二是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在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上总存在差异,在项目安装与调试时,安排基础欠佳的学生选择电路和功能简单的版本,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挑战电路和功能复杂的版本,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成效。

如压控电压源教学项目设计,设计了3个版本,3个版本的具体电路如图4、图5、图6所示。

图4 版本1电路

图5 版本2电路

图6 版本3电路

3个版本都是压控电压源电路,版本1电路简单,但输出驱动能力差,只能提供20mA电流;版本2在版本1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级电流放大,提高了输出驱动能力,输出电流可以达到2A;版本3在版本1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载电流检测和限流电路,实现了限流功能。

教学时,可以建议基础差的学生,先完成版本1电路的安装与测试,成功后,再尝试版本2,对基础好的学生,建议直接完成版本2或版本3电路的安装与测试,既照顾了基础差的学生,又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实现因材施教。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项目设计的完整性、独立性和拓展性原则,给出具体教学项目设计实例。经多年教学实践表明,以完整性、独立性和拓展性原则为思路设计的教学项目,能有效提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伍学珍,陈光会,姚开武.导入TRIZ创新方法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3(23)

[2]王振玉,高艷玲,李立平.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

[3]陈静,史雪飞.“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YB2014486)

【作者简介】韦忠善(1972- ),男,广西横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第10篇

1 理论教学研究

1.1 重组理论教学内容

在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中没有跳出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2]。传统的以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 是以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面向“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这也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 本文认为可遵循以下原则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和重新编排[3]。 (1) 以“必须, 够用”为尺度, 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所谓“必须”是指按照专业的不同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够用”是指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在充分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的前提下不过分追求识体系的完美性; (2) 减少数理论证, 多用形象、直观的计机仿真方法展示电路规律; (3) 从工程思维出发, 不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 注重定性概念理解, 强化器件外部特性, 淡化器件内部原理[4]; (4) 强化宏观设计应用, 淡化微观细节内容; (5) 强化定性分析, 淡化定量推导, 增加应用电路举例。

1.2 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1.2.1 采用启发式教学[5]

对于初学者, 对于该课程往往感到非常复杂和难于掌握, 为改进初学者对于该课程的畏惧感, 可采用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可采用:根据内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给出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的流程进行。如讲授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时, 可从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若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会如何开始讲述。采用图解法可分析出静态工作点不合适时所发生的非线性失真, 此时再通过仿真实验, 选择不同的静态工作点, 分析输出的信号波形, 可更为直观的反映出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

1.2.2 采用多媒体教学

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形成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授课模式[5]。如讲述PN结内部原理的时候, 可以用Power Point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成动画形式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形象地展示PN结的内部原理以及特性。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掌握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而对于由内部原理引申出的特性曲线的讲解, 就可采用板书的形式, 这样既可详细讲解特性曲线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特性, 又可以展现出板书的魅力。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作笔记。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提高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授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大大改善。但教师们应更加合理、灵活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使理论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提高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 而学生技能的形需要实际的动手操作[7]。因此, 实践环节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在增加实验课的同时, 对实践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流程的设计进行研究。

2.1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内容也可以象理论教学内容一样采用模块化教学, 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验证性实验和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任务性实验两大类。

理论验证性实验目的在于验证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对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的则可作为任务性实验, 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可行性电路, 其余的实验过程、步骤等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

2.2 进行分组式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内容作一个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过程。能够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应以实际的应用为主要方向, 采用分组方式, 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交流, 小组之间相互答辩,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本科每班30人为例, 可分5组, 可自行选择设计内容, 也可由教师安排指定。同时完成设计说明书, 制作展示和答辩演示文稿。以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3 重视实验的总结和评讲

在验证型实验中, 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 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归总和连贯, 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在任务性和设计性实验中, 教师需对设计思路做详细的总结, 对于典型的电路设计进行重点点评, 同时为学生介绍有特色的电路, 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意识。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别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研究, 提出一系列改革传统教学的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本文提出对教材内容进行进行重组, 并且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对比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 本文提出验证型实验作为基本要求、增大任务式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多元化实验形式、进行分组式的课程设计、重视实验的总结和评讲。通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改进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

摘要: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是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本文以提高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目标, 分别对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 给出利于提高模电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连英, 邹剑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9 (2) :82-84.[1]王连英, 邹剑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9 (2) :82-84.

[2]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 23 (4) :115-116.[2]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 23 (4) :115-116.

[3]王卫东, 廖欣.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 22 (4) :87-90.[3]王卫东, 廖欣.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 22 (4) :87-90.

[4]赵晓梅, 单艳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3:169[4]赵晓梅, 单艳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3:169

[5]曾庆科, 秦子雄, 林战平, 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J].广西物理.2004, 25 (4) :49-51.[5]曾庆科, 秦子雄, 林战平, 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J].广西物理.2004, 25 (4) :49-51.

[6]薛延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 14 (6) :168-170.[6]薛延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 14 (6) :168-170.

[7]彭汐单, 杨璐, 孙俊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4 (1) :86-87.[7]彭汐单, 杨璐, 孙俊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4 (1) :86-87.

[8]张志伟, 傅明星, 朱亚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 22 (1) :127-128.[8]张志伟, 傅明星, 朱亚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 22 (1) :127-128.

上一篇:节本技术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