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影响范文

2024-09-08

冻害影响范文(精选12篇)

冻害影响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进行, 距县城12 km, 海拔1 480 m, 年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降雨量为1 744 mm, 年相对湿度82%;试验地无灌溉条件, 土质砂壤, 属全雨养旱地, 前茬烤烟净植。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油菜, 编号01~12。

1.3 试验设计

采用区域性试验, 设12个处理, 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5 m2 (4.21 m×3.20m) , 种植规格为0.400 m×0.281 m, 栽植密度17.778万株/hm2。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08年10月2日播种, 10月8日出苗, 10月18日间苗, 10月30日定苗。用优质农家肥7 500 kg/hm2、普钙7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尿素75 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 kg/hm2混合后作底肥一次性施用。追肥施尿素600 kg/hm2, 11月10日第1次追肥, 施用尿素360 kg/hm2, 12月15日第2次追肥, 施用尿素240 kg/hm2。10月6日用甲敌粉撒施, 防叶蜂;11月7日用甲敌粉撒施, 防菜青虫;3月15日用甲敌粉撒施防蚜虫[5,6]。4月1日取样考种, 4月17日收获, 脱粒晒干后按标准水分计算产量。

1.5 霜冻调查方法

第1次在霜冻后第10天, 对12个油菜品种材料随机取样, 每份材料取20个角果, 进行统计;第2次霜冻后第25天, 对12个油菜品种材料再次进行随机取样, 每份材料取20个角果, 进行统计籽粒冻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 供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95~202 d, 品种间成熟期差异不大, 但受干旱天气的影响早熟品种抽薹、初花期较早, 中晚熟品种抽薹、开花时间提前, 品种间抽薹、开花时间差异较大。晚霜冻发生正处于油菜角果发育时期, 油菜植株的叶片、角果、茎枝等部位受到严重伤害, 各品种籽粒冻害率在40.80%~85.36%, 对油菜籽粒形成和油分积累造成严重影响。

2.2 抗逆性

因试验期内出现严重的干旱和霜冻等自然灾害, 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 部分供试品种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抗霜冻能力。

2.3 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 单株角果数在225.8~323.6个, 每角粒数在20.53~24.38粒, 其中实粒数在4.92~13.98粒, 空秕粒在9.38~16.35粒, 空秕率在40.15%~76.04%, 千粒重在3.33~5.70 g。2008年干旱、霜冻灾害给供试品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由表3可知, 单产最高的是编号为03的品种, 折合产量为2 437.5 kg/hm2, 最低的是编号为09的品种, 折合产量为925.4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2008年的冬播油菜, 受到次年2月的干旱、3月的晚霜冻的影响。油菜整个生长过程中, 生育期和花期缩短;部分品种返花现象明显, 形成无效角果;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 实粒数少, 空秕率较高, 千粒重略增。油菜角果发育期受霜冻的影响, 对油菜籽产量损失程度较大, 一般损失在40%~80%, 并且油菜植株上的叶片、角果、茎枝受冻的症状表现明显, 特别是油菜角果发育期受冻对油菜籽粒形成和油分积累极为不利, 容易造成油菜籽产量下降, 出油率低的状况。

摘要:研究角果期发生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干旱、霜冻灾害给供试品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单产最高是编号为03的品种, 单产2 437.5 kg/hm2, 最低是编号为09的品种, 单产925.4 kg/hm2。

关键词:角果期,油菜,冻害,产量

参考文献

[1]罗时清.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24-25.

[2]王汉中.中国油菜生产抗灾减灾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9.

[3]郑莉荔.植物及植物生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257-258.

[4]覃其培.作物栽培学[M].昆明:云南省农垦总局印刷厂, 1990:365.

[5]任高潮, 李凯军, 徐天旭, 等.油菜越冬期冻害死苗的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 2000 (11) :13.

如何辨别树木遭受冻害? 第2篇

冻害是树木因受低温而使细胞和组织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花芽是抗寒能力较弱的器官,花芽冻害多发生在春季回暖时期,腋花芽较顶花芽抗寒力强。花芽受冻后,内部变褐色,初期从表面上只见到芽鳞松散,不易鉴别,到后期芽不萌发,干缩枯死。

枝条的冻害与其成熟度有关。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所以冻害发生后,髓部、木质部先变色,严重冻害时韧皮部才受伤,如果形成层变色则表明枝条失去了恢复能力。

幼树在秋季因雨水过多贪青徒长,枝条生长不充实,易加重冻害,特别是成熟不足的先端枝条对严寒敏感,常首先发生冻害,轻者髓部变色,较重时枝条脱水干缩,严重时枝条可能冻死,

多年生枝条发生冻害,常表现为树皮局部冻伤,受冻部分最初稍变色下陷,不易发现。如用刀挑开,会发现皮部已变褐,以后逐渐干枯死亡,皮部裂开变褐脱落,但如果形成层未受冻则还可以恢复。

枝杈或主枝基角部分进入休眠期较晚,易受冻害。有的枝杈受冻后皮层和形成层变褐色,而后干枯凹陷,有的树皮成块状冻坏,有的顺着主干垂直冻裂形成劈枝。主干受冻后形成纵裂,一般称为“冻裂”现象,树皮成块状脱离木质部,或沿裂缝向外侧卷折。

在一年中根颈停止生长最迟,进入休眠期最晚,容易发生冻害。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后干枯,可发生在局部,也可能成环状,对植株危害很大。

小麦晚霜冻害预防 第3篇

1 小麦晚霜冻害指标

小麦晚霜冻害是由小麦自身的发育状况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开始拔节1~5天时如最低气温在-1.5℃,即有霜冻危害,拔节6~10天最低气温0.5℃以下即可产生危害,拔节10天以后最低气温0.5℃以下便有霜冻危害了。随着拔节时间的延长,其抗寒能力越来越低。

在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影响冻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温暖的环境,小麦冻害越严重,土壤墒情越差,冻害越严重,洼地重于高地,沙地重于淤地。

2 小麦晚霜冻的预测指标

2.1 小麦晚霜冻的长期预测指标:小麦越冬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生长有旺长现象,或提前拔节。开春后气温升降波动较大,打雷后有雪或打雷后有冻的现象。

2.2 小麦晚霜冻中期预防指标(后天):东北方(吉林、辽宁、黑龙江)、北方(蒙古)、西北方(新疆)有大雪、暴雪;后天有以上三方向的冷空气侵入的天气条件;后天郑州市最低气温5℃以下。以上几条指标同时出现时,后天必有霜冻。

2.3 小麦晚霜冻短期预测指标(临时):可根据当天14时或20时的气温减去某时的气温,所得的下降幅度来预测次晨最低气温。一般最低气温在5℃以下,晴朗无风,近地面温度在0℃以下,会有霜冻出现。观察天气状况,如白天先吹偏南风,以后转西北风,吹到夜里两三点停止,天空无云,感到寒冷;或白天天晴,微吹北风,傍晚风停、无云,温度下降快;或连日吹北风,风力较大,天气阴沉,但不下雨,傍晚突然风停云散天开,温度直线下降,第2天早晨便会有霜冻。

在预测霜冻时,可把温度表放在田间与小麦高低相同处,凌晨以后观察,若温度逐渐下降到1℃~2℃,天晴无风,说明有霜冻出现。也可用潮湿的布或铁锹、锄头等铁器放在田里较洼的地方,看到上面有霜花时,一般等1小时后便会有霜冻出现。

3 小麦霜冻前的预防技术

3.1 根据长期预测指标,小麦旺长提前拔节,用镇压推迟幼穗分化阶段法预防霜冻。镇压可控制小麦旺长,推迟幼穗分化阶段。无论是冬春季节都可使用,用具可用井管,油桶装水,打地滚等。没有用具可用脚踩,但要注意地湿时不可镇压。

3.2 根据小麦霜冻中期预测指标,预测有霜冻,立即浇水。

3.3 根据短期预测法预测有霜冻,应用连片熏烟法防预防。

4 小麦霜冻后挽救技术

4.1 浇水法挽救技术:小麦经历过霜冻后,如果土壤缺墒,应立即浇水,缺肥田,还要根据缺肥情况,结合浇水,适当补肥。

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第4篇

1冻害类型

1.1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即在小麦越冬期 (12月20日后至次年小麦返青前) , 麦苗遭受长时间0℃以下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 使其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结构被破坏, 引起叶片、茎生长点、根部以及分蘖节等不同部位死亡, 造成小麦减产或绝收。在我国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发生的较为普遍, 影响程度因年度间冬季温度变化或轻或重, 近年来, 冻害程度较轻, 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小。

1.2春季冻害

春季冻害即在小麦返青拔节后发生的冻害, 俗称倒春寒, 此时期是春季小麦生长的低温敏感时期 (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期) 。此时期受冻直接危害小麦幼穗的发育和小花的形成, 造成抽穗期和开花期延迟, 灌浆时间缩短, 结实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 严重影响小麦生产。2013年发生的春季冻害极大地影响了淮北地区小麦生产, 减产幅度多在20%~30%, 重发田块减产50%以上, 甚至绝收。

2小麦冻害分级描述

在极限低温发生5~7 d后, 根据田间超过4/5的植株叶片所表现的受冻程度将小麦冻害分为5级,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 对小麦抗寒性品种进行评价, 具体如表1所示。另外, 春季冻害还要结合剥茎调查, 查看小麦幼穗受冻情况。

3防御对策

3.1选用抗寒性品种

选用经过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抗寒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质品种, 同时要求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标二级以上。

3.2培育壮苗

3.2.1播前施足底肥。施入优质土粪30~45 t/hm2;化肥保证纯N、P2O5、KCl、Zn SO4的施用量分别为195.0~225.0、75.0~90.0、90.0~120.0、15.0~22.5 kg/hm2。除氮肥外, 其他肥料均作基肥施用, 氮肥的7/10、3/10分别作基肥、拔节期追肥。

3.2.2整地。适当加深耕层, 耕深不低于20 cm[1,2,3], 要求平整无明暗坷垃, 土壤上松下实。

3.2.3播种。淮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 由于近年来冬前光、热资源丰富, 适期晚播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因此, 为防止冬前冻害发生, 播期宜适当推迟, 防止麦苗旺长。提倡机械播种, 播种深度、行距分别为3~5、22~25 cm。在墒情适宜条件下, 播量120~150 kg/hm2。整地质量好的超高产田块, 播量为105~120 kg/hm2。

3.2.4浇好越冬水。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 于小麦播种后30~50 d浇冬水。冬水能平抑地温变化, 利于麦苗越冬长根, 保暖防冻[1,2,3,4,5]、减少枯叶、防止死苗。冬水浇水后适时中耕, 破除板结。

33..33加加强强春春季季管管理理, , 预预防防倒倒春春寒寒

3.3.1科学追施拔节肥。在群体叶色转淡, 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 基部节间定长时施用拔节肥, 一般于3月中旬随雨撒施或浇水时撒施, 施用尿素120~150 kg/hm2。

3.3.2预防春季干旱。视春季土壤墒情, 浇足水分, 利于春季小麦生长, 同时, 可有效防止晚霜对小麦冻害造成的影响。

3.3.3增施叶面肥。冻害发生后, 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 可使小麦直接吸收利用, 增强叶片活性, 延长功能期, 增强光合作用, 缓解冻害的危害, 促进幼穗发育。

参考文献

[1]福德平.冬小麦抗寒性鉴定方法记鉴定结果评价[J].2005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培训教材, 2002:122-123.

[2]陈贵菊, 陈明丽, 王福玉, 等.药隔期低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5, 47 (2) :25-28.

[3]魏凤珍, 李金才, 王永华, 等.小麦抗寒性的影响因素及小麦冻害的防御与补救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0) :2078-2080.

[4]宋长江, 芦连勇, 王卫民.小麦冻害及其预防[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11) :44-45.

某水上公园栈桥冻害问题探讨 第5篇

某水上公园栈桥冻害问题探讨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庆云县北海公园栈桥工程冻害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冬季严寒条件下小型水工建筑物受冰冻影响引起间接破坏的机理以及对部分原因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专业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作 者:赵志虎 作者单位: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山东德州,253000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14)分类号:U4 TU98关键词:栈桥 冻胀力 变形破坏 分析

小麦春季冻害该咋办? 第6篇

一、春季冻害的发生

春季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依据发生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春冻害和低温冷害两种。

早春冻害发生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因寒潮到来降温使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所发生的霜冻为害。因为此时气候本应逐渐转暖,但又突然发生寒潮来袭,故又称之为倒春寒。早春冻害在黄淮麦区2月下旬及3、4月份出现最多,此段时间小麦抗寒能力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便会发生早春冻害。发生早春冻害的小麦,受冻的叶片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幼穗对低温反应比叶片敏感,其受冻程度跟发育进程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小麦拔节初期的茎上幼穗易受冻,幼穗萎缩变形,逐渐干枯;而处于起身期的茎上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这就是麦田中往往表现出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子仅有部分小穗受冻,以及晚播小麦比早播小麦冻害轻的原因。

低温冷害又称晚霜冻害,发生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在黄淮麦区发生次数较多,为害也大,甚至超过早春冻害。其为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幅度、持续时间及降温陡度。降温的幅度和陡度愈大,低温持续时间愈长,对小麦造成的为害程度也愈严重。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末期,抵抗低温的能力大大减弱,而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倍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5℃就会受害。发生低温冷害后,茎和叶片不受其害,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是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粒白穗,或一个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

二、主要防御措施

1. 选择对路品种,适期播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一般耐寒性较强,能减轻或躲过晚霜为害,因此在霜冻常发区应适当增加冬性、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以防为害。在播种期方面,一般选在品种适播期的中下限时期播种为好。应防止播期过早,因为播期过早,春季拔节早,抗寒性减弱,易受冻害。

2. 适度控旺。主要措施是镇压和化学控制。对生长过旺的麦田采用镇压措施后,小麦早春冻害能大大减轻。因为对旺苗镇压后,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其过早拔节而降低抗寒性,因此早春镇压旺苗,是预防小麦春季冻害简便易行的方法。此外,对小麦旺苗在返青到起身期喷洒200毫克/千克多效唑,不但可以适当抑制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而且可以抑制其第一节间过度伸长,提高其抗倒伏性。

3. 冻前浇水。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潮来临之前进行浇水,可以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形成田间小气候,能预防或减轻冻害,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叶面喷灌防效更好。

4. 熏烟。在霜冻即将出现的夜晚,大面积统一熏烟,可减少地面辐射散热,能提高地面附近气温1~1.5℃,从而减轻小麦冻害。

三、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小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遭遇冻害后即使在主茎和大分蘖被冻死的情况下,根系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基部分蘖节上的潜伏芽能很快萌发滋长,只要及时加强肥水供应,它们都有可能抽穗结实。所以对受冻害小麦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切忌割掉,更不要轻易犁毁改种。对叶片受冻,而幼穗尚未受冻害的小麦,应及早浇水,以免其幼穗脱水致死;对幼穗已经受冻的小麦,应立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5~7.5千克,结合浇水、中耕松土保墒进行补救,并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和叶面施肥工作。

冻害影响 第7篇

一、幼龄茶园冻害发生的症状

通过大面积调查以及与老茶园对比分析后发现, 幼龄茶园整体抗寒能力较弱, 极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各品种之间抗寒能力差异明显。冻害较轻者发生嫩枝干枯, 嫩叶、芽叶卷曲、变褐、变焦等现象, 整片茶园出现抽芽推迟, 数量减产和品质下降, 较严重时出现长势衰落, 叶落枝枯, 植株死亡[l]。

二、幼龄茶园冻害发生后的田间现状调查与分析

㈠不同茶树品种间抗寒能力有差异 从这次低温冻害灾害程度调查发现, 大叶茶树受冷冻灾害比小叶茶树要重, 如福鼎大白茶比龙井的灾害重得多;大叶龙井受冻害比小叶龙井严重。

㈡茶树冻害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气温低是冻害发生的直接因素, 从这次受灾程度的调查结果发现, 相同品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冻害发生的程度不一样。

㈢特殊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 在2014年2月前长达3个月的气象干旱, 造成大面积茶园干枯, 缺少水分, 冷冻期间的低温大风, 加剧了这次灾害发生的受灾程度。

㈣茶园受灾程度与茶园管理水平的关系 从受灾茶园的田间现状调查发现, 种植管理水平高、长势旺盛的茶园抗寒能力较强, 受冻害的程度较轻, 反之, 受灾情况较为严重[2]。

三、茶园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㈠及时整枝修剪 冻害发生后, 根据茶树受冻程度, 采取修剪方式, 剪除全部受冻枝叶, 促进新梢萌发和恢复树势。对受冻害严重的要进行重修剪, 可剪至冻害枯枝部位以下1厘米~2厘米, 可防整个枝条枯死, 又能刺激剪口以下的叶芽萌发, 利于茶树恢复生长[3]。

㈡加强茶园中耕除草管理 待气温回升后,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以改善土壤透气性, 提高地温以促进根系活动, 增强根系吸收活力。

㈢及时对茶园增施肥料 茶树树体受冻落叶后会损失大量养分, 为尽快恢复树势, 宜追施速效氮肥, 并适当配施专用肥和有机肥, 还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萌芽和增强树势, 使茶树尽快恢复生长, 加速茶树萌芽。每亩施用尿素5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 同时喷施0.5%磷酸二氢钾, 对恢复树势有显著效果。

㈣注重采养结合 春茶推迟开采, 并适当留叶采摘, 以恢复树势。

㈤加强新植茶园的管理 对新建茶园, 要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和受冻程度, 对成活率高受冻程度较轻的, 可在气温回升后根部追施速效氮肥;对成活率不高且受冻程度较重新建茶园, 要及时进行补植。

㈥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茶园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 密切注意发生动态。对茶园中发现的主要病虫害, 如小绿叶蝉、螨类、卷叶蛾、黑刺粉虱等要及时喷药防治。

㈦加强茶园卫生管理 对修剪的枝叶要全部清理出园外, 以防病虫滋生、传染。

四、茶园冷冻灾害的预防措施

一是在新建茶园过程中, 选择好品种和区域的搭配。

二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 改进栽培措施, 减轻茶园冻害。

三是在茶园中种植桂花等树木或蔬菜、绿肥等, 改变田间小气候, 提高土壤墒情, 减轻灾害损失。

四是在冬季来临前, 在茶园中间铺放一层稻草或农作物桔杆, 以增加茶园土壤温度, 增强防冻能力。

要把新建茶园培育成高效、优质的投产茶园, 加强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关键。黔北高海拔地区的幼龄茶园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培育树体长势、通过修剪措施培育好的茶蓬、通过种植树木等措施创造一切有利于茶树生长的适生环境, 增强茶树抗寒能力, 降低冷冻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l]张贱根.茶树冻害的发生与预防补救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 2006, ⑴.

[2]王强.茶树冻害原理和防治技术方法[J].茶世界, 2011, ⑶.

冻害影响 第8篇

1 气温特点与小麦种植生长情况

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3.4~15.6℃, 10月至翌年5月历年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9、8.8、2.4、-0.1、2.1、8.1、14.7、20.5℃, 小麦越冬期日极端气温-21.3℃。小麦生育期间10月至翌年6月上旬, 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到2 348℃, 无霜期200~220 d, 是安徽省无霜期最短的地区。

淮北地区的小麦种植品种主要为弱冬性 (半冬性) 品种, 播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气温降至3℃左右时, 小麦分蘖速度和幼苗生长减弱明显, 进入越冬期 (约12月20日) [1];次年2月末至3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左右时, 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 大量发棵;6月上旬, >3℃有效积温为1 500~1 600℃时, 小麦成熟, 全生育期230 d左右。

2 淮北地区冻害类型及危害程度

历年调查发现,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可以分为低温冻害、早春冻害和冬季冻害。低温冻害是小麦进入孕穗阶段, 因遭受0℃左右的低温发生的危害[2]。3月上旬小麦拔节, 幼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 对温度反应敏感, 遇到低于该生育阶段能忍受的低温, 幼穗即会受冻害。淮北地区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都会有1~2次低温寒流过程, 低温寒流出现的越迟, 强度越大, 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如1993年4月9—11日低温过程, 尚未达到冻死茎叶的程度, 但造成西安8号等品种小穗异样、不抽穗现象。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冬季气温下降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 一般在较严重霜冻来临前, 冬小麦都经过一定的抗寒锻炼, 加上小麦自身恢复能力, 小麦冬季冻害危害在淮北地区并不很严重, 特别是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 以弱冬性 (半冬性) 品种为主, 淮北冬季冻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影响逐年下降[3]。早春冻害又称倒春寒, 是指小麦在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期, 因寒潮降温, 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在2月下旬、3月出现较多, 危害较大;淮北地区小麦返青后不同等级的霜冻均有发生, 拔节前几乎每年都有1、2级轻度冻害发生, 60%~80%的年份有中等强度冻害出现, 且至少每2年发生1次4级冻害, 3级以上的冻害可造成麦田的中小分蘖死亡, 给小麦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3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

3.1 品种原因

不同品种对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同,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部分品种抗寒能力弱, 尤其是抗倒春寒的能力偏弱。

3.2 播期偏早

部分农民急于外出打工, 在10月5日前播种, 据统计2011年10月10日淮北地区小麦基本播种结束。播种过早造成麦苗旺长, 易发生冻害。

3.3 播量偏大

受传统密植思想的影响, 淮北地区小麦播种量普遍较大, 平均基本苗375万株/hm2以上, 最高可达600万株/hm2。使小麦冬春季群体偏大, 植株生长旺盛, 抗寒、抗逆性降低。

3.4 整地质量差

随着土壤耕作机械旋耕机的大面积应用和不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出现土壤的耕作层悬虚、耕层变浅等土壤障碍因素, 这些因素使小麦冻害程度进一步加剧。

3.5 生产管理粗放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 播种后小麦管理过于粗放, 达不到壮苗越冬的要求, 对纹枯病、麦蜘蛛等春季发生的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使冻害的危害更加严重。

4 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4.1 选用抗寒性品种

选用冬性强、抗寒性能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最有效的措施。品种的抗寒性是由品种本身内因所决定, 不同品种抗寒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异, 购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 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抗寒性, 并按照要求适期、适量播种, 过早过晚都有可能影响品种丰产性的发挥。

4.2 调整播种量

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 结合土壤情况、整地质量、天气条件确定播量, 一般半冬性品种适时播种, 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

4.3 科学配方施肥

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 确保氮、磷、钾平衡施用, 一般高产田块氮肥底肥和追肥的比例为5∶5或4∶6, 中产麦田氮肥底肥和追肥的比例为6∶4, 磷、钾、锌肥全部底施。实践证明,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 促进养分分解, 还能有效增加麦田 (上接第92页) 的抗寒能力。

4.4 防控结合

小麦冬前茎蘖数达1 200万个/hm2以上的, 要适度镇压, 镇压可以压碎坷垃, 压实土壤, 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壮苗的作用[4]。同时, 镇压还能抑制主茎和大分蘖生长, 有利于旺苗转壮。另外, 结合天气预报, 在早春寒流到来前及时灌水, 可有效地防止早春冻害的发生。

4.5 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发生冻害后, 若地下的分蘖节不死, 为促进麦苗生长, 发生分蘖, 可追肥浇水, 同时在小麦孕穗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能有效提高分蘖成穗, 弥补和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赵翠媛, 张月辰, 王志才, 等.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11 (4) :80-82.

[2]代立芹, 张文宗.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 :13-17.

[3]王韦东, 王保江.冀中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规律与防御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2) :66-67, 69.

冻害影响 第9篇

辽宁省兴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 辽东湾西岸, 居“辽宁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 东北倚热河丘陵, 毗邻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 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县相望, 西北同建昌县接壤。兴城市地处北温带, 属亚温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8.7℃, 7月份平均湿度25.7℃。兴城海滨海水表层温度7月份20℃, 8月份可达23℃, 全年气候温和宜人, 四季分明, 夏天酷暑, 冬无奇寒, 春暖秋爽。兴城市依山傍水, 东南沿海为平原, 中部多为丘陵, 西北部为山区。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有富饶的土地资源, 辽阔的水产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 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资源。兴城以盛产水果著称, 为国家优质果生产基地。

2 造成果树冻害的原因分析

不同树种、品种的抗寒力不同, 果树的抗寒力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苹果、梨、山楂、李、杏的耐力较强;桃、栗、核桃、枣次之;樱桃、葡萄、柿抗寒力较差;柑橘、枇杷、香蕉、龙眼、荔枝等果树的耐寒力就更差 (所以不适合在我地自然情况下栽种) 。造成果树冻害有以下4种主要原因:

2.1 溶液效应

当冰晶形成时, 果树细胞内溶质分子接近, 浓度增加, p H值发生变化, 破坏果树的正常生理活动。

2.2 机械应力

果树的细胞间隙结冰时, 使细胞壁受到压力并塌陷, 而使果树细胞受害。

2.3 活体水释放致死

当自然降温后, 果树的细胞间隙结冻, 细胞内水分外渗, 冰晶扩大, 而细胞液浓度增大, 原生质胶体因脱水收缩, 当活体水丧失后, 造成果树细胞死亡。

2.4 硫氢基致死

果树细胞受冻时, 蛋白质中SS增加, 并随温度下降使SH基氧化, 或SS之间相互转化, 蛋白质发生不可逆转的聚集, 而导致细胞死亡。

3 预防果树冻害的措施

3.1 园地的选择

新建果园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 避免在地形低凹或阴面坡上建园。

3.2 树种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栽植, 兴城属于-10℃线以南, 比较适合的苹果品种如:国光、黄元帅、红富士、寒富等, 梨品种此地区都比较适合, 没有冻害表现。

3.3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灌水, 保持树势中庸, 太强、太弱都容易受冻, 尤其晚秋树势过旺, 没有正常进入休眠, 极易受冻, 因此, 要严格控制秋季氮肥的施用。

3.4 合理修剪

除了冬季正常的修剪外, 夏剪也尤为重要。剪去过密、过旺的枝条, 让树体通风透光, 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枝条更加饱满、充实, 更好地越冬。

3.5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我地区进入9月份, 喷施0.2%磷酸二氢钾, 提高枝条成熟度, 增强搞冻能力。

3.6 树干涂白

入冬前用石灰浆涂白树干, 既可防寒, 又可防病虫害。

3.7 建防风林或幼树绑草把、培土墩。

4 果树冻害后的挽救措施

4.1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防止腐烂病的大发生

春季剪去冻害枝条, 刮除病斑、涂药。用砷平液涂抹病斑, 防止病菌侵染, 4月初喷1次40%的福美砷100倍液, 发芽前再喷1次200倍液。

4.2 适时嫁接, 促进树势的恢复

对发生主干冻害的果园要备好国光苹果枝条, 进行沙藏, 在发芽后对冻害果树进行上下嫁接, 保证树体上下水分、养分的畅通。

4.3 施肥

早春不要进行土壤施肥, 避免损伤根系, 待其展叶后, 进行叶面喷肥, 喷肥以氮肥为主。

4.4 对冻害树要轻剪、晚剪

严格控制花量和结果数量, 过多的花果要及时疏掉, 保证树体正常发育。

4.5 灌水

3月下旬灌1次水, 有利于树体恢复生长。

5 结语

总之, 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 总结出造成果树冻害的原因并加以认真分析, 努力做好预防果树冻害及其做好冻害后的挽救工作, 就能够降低低温、寒冻对果树造成的伤害, 从而大面积提高果实产量。

参考文献

[1]李红心, 赵旭伟, 李子辉, 董飞.葫芦岛市果树冻害调查分析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9)

[2]李夏鸣, 郭黄萍, 黄军保, 郝国伟.如何预防果树冻害——兼答甘肃读者马兴泰[J].山西果树, 2011 (5)

[3]高卫东.越冬苹果树造成冻害的原因、症状及对策[J].中国果菜, 2007 (1)

冻害影响 第10篇

一、小麦越冬冻害的主要因素

小麦越冬冻害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品种特性是麦苗冻害冻死的内部因素,气候和栽培技术质量是麦苗冻害冻死的外部因素。

1.品种因素

大家都知道,小麦品种可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三类。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三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冬性品种是在0~3℃的情况下,30~5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可以在0~7℃的情况下,15~30天可以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可以在0~12℃的情况下、5~15天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会显著降低。如,1995年拜城县引进新品种(5418)推广大面积种植,全县冻害死亡麦田达1.7万亩。本来此品种属于半冬性品种,越冬前就完成春化阶段,麦苗发生拔节,导致大面积死亡。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常常要求适宜期内播种,播种过早或播种过晚都是导致麦苗的抗寒性降低,这不利麦苗安全越冬。

根据当地小麦生产实践,冬性小麦苗主茎有5~6叶,单株有2~4个分蘖,可视为壮苗,叶龄高于上述苗的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叶龄略低于上述苗的抗寒能力较弱。以下苗类抗寒能力较弱,冬季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应该加强越冬前管理,增强抗寒能力,防止冬季低温冻害。(1)播种过早的旺长苗;(2)播种过迟的无分蘖的独脚苗;(3)密度过大的无分蘖的弱苗;(4)整地粗放垡块的麦苗;(5)播种过浅的漏籽苗;(6)播种过深的弱苗;(7)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8)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

2.气候因素

小麦从播种到越冬期间,气温逐渐降低,是一个慢慢下降的过程,如果过程越缓慢,那么小麦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抗寒锻炼,抗寒性就会增强。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突然降温后麦株体温下降到0℃以下时,细胞间隙的水首先结冰,温度继续降低,细胞内也开始结冰,造成细胞脱水凝固而死。如2010年拜城县小麦从播种至10月20日前气温较高,越冬前的高温造成了一些早播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11月15日降雪,当时气温降到了零下5~7℃,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就使一些旺长麦田、无分蘖麦田和播种粗放田的麦苗遭受冻害冻死了。

3.栽培技术质量因素

大家要知道,适期播种、播种质量、因地施肥和田间管理水平是防止小麦越冬冻害的基础。

(1)播期因素。播期是否适宜,能否培育越冬前壮苗的关键。拜城县小麦的适时播种日期在平原乡镇场9月中旬,在山区乡镇场9月上旬,但这时往往会出现异常(即高温干旱或阴雨天气)气候,为了能使小麦种下地,很难做到适时播种。播期过早越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麦苗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糖分越少抗寒性就越低,就越容易遭受冻害。播期过晚越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终于无法产生麦苗抗寒性能力,易遭遇越冬冻害冻死。

(2)播种质量因素。严把整地质量与播种质量关,是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夺取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播种前整地粗放,未进行充分耙地,播种后不镇压,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未做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整地质量标准,及其播种机具技术状态不良,都能造成播种深浅不一致。如播种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苗体内积累的养分不足,抗冻能力弱。反侧,麦苗分蘖节离地面过近,也抗冻能力弱,从而导致麦苗冻害发生。

(3)土壤肥力因素。土壤肥力越高,小麦的生长发育越好,抗御或缓冲灾害的能力就越强。但是由一些农民施肥水平差,未因地制宜施肥,施肥不合理,不管土壤肥力好或者差,同样方法进行施肥,终于导致肥力高地块麦苗越冬前旺长,消耗养分,肥力差地块麦苗生长细弱,积累的糖分少,这两者都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4)田间管理因素。未采取对长势旺盛麦苗田进行镇压措施,麦苗就旺长,大家要知道麦苗旺长后,明显降低抗冻能力,容易受冻。另外,越冬水灌浇期不适宜,灌浇质量差,也是麦苗冬季冻害冻死的原因之一。

二、预防冻害的措施

1.适宜期内播种

播期与小麦的抗寒抗冻性有着密切关系。适期播种的小麦可以充分利用越冬前的有效生长积温,积累较好的营养物质,利于形成壮苗,抗寒能力强,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后稳健生长。因此,必须把播期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不得强行或随意提前。根据拜城县地理位置实际,平面地区9月10~20日播种为宜,山区9月5~15日播种为宜。全县小麦主栽品种为“新冬22号”,该品种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适于密植。平面地区每亩播种量18千克,山区每亩播种量20千克为宜。

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降低冻害程度

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多,植株土壤上部器官和分蘖节的细胞含糖量高,在低温情况下,细胞不易结冰,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施有机肥料及N、P、K配合使用,适当减少高肥力麦田基肥中氮肥施用量,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寒力。所以为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平衡,做到氮、磷、钾肥以及微肥的均衡供应,首先,小麦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亩要施有机肥3~4吨、磷酸二铵20~25千克、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7~8千克、微肥1~2千克,以上5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块整齐、地面平整、耕层疏松、土壤细碎、地里干净和保墒良好。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6%以上;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包衣等处理,种子包衣方法:把种子晒2~3天后,用小麦悬浮种衣剂1克拌50克种子,或者用40毫升立克秀拌10千克种子。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做到播行端直、下粒均匀、深浅一致,播深3~4厘米为宜。

3.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安全越冬

(1)及时采取对长势旺盛麦田进行镇压措施或者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麦苗旺长。对于弱苗、无分蘖苗和底肥不足的麦田,可结合越冬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千克/平方米,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麦苗的抗冻能力。(2)适时适量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贮水防旱、稳定地温、防冻和压盐的作用,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冬灌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并减少温度变幅,所以掌握好冬灌时间。适宜浇灌冬水日期,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日平均气温3~5℃夜冻日消时结束。(3)土壤结冻后下雪前做好压土压沙工作是麦苗安全越冬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防止麦苗抵抗低温避免冻死,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4)加强冬季管理,禁止麦田放牧啃青。麦苗越冬期间如受牲畜的危害,流失苗体中糖分,减弱抗冻力,易冻死。因此,要加强冬季麦田管理,保证安全越冬。

三、越冬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祁县酥梨花期冻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第11篇

酥梨作为祁县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已成为祁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酥梨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开花期,经常遭到低温冻害的袭击,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现就酥梨花期冻害的特点和防御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1酥梨开花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酥梨开花期随着温度的变化,开花的时间有早有晚。根据祁县1981-2010年气象资料和物候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梨芽开始萌动,10℃以上开花,14℃以上进入盛花期。前期的温度高低决定着酥梨开花时间的早晚。正常年份当3月份平均气温在5~6℃,4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0~12.5℃之间时,酥梨平均开花时间在4月中旬,花期1周左右。遇到气候异常年份,开花时间早与晚可相差20多天。如:2002年3月份气温异常,月平均气温高达8℃,比正常年偏高3.5℃,而且从3月10日起平均气温已连续超过10℃,促使酥梨开花时间提前到4月4日前后;1988年3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1℃,比正常年偏低2.4℃,到了4月上旬平均气温还不达10℃,只有8.3℃,比正常年偏低4.2℃,持续低温便开花时间推迟到4月28日左右。

1997年是酥梨开花早与晚的分界线。1997之前有80%的年份3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属偏冷期,梨芽普遍发育缓慢,相对酥梨开花的时间较晚;1997年以后3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5℃以上,属偏暖期,梨芽发育迅速,相对酥梨开花的时间较早。

2酥梨花期冻害原因分析

酥梨开花期遭遇冻害和春季冷空气活动强弱有密切的关系。4月份是酥梨开花的关键季节,同时也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时期。酥梨开花期遇-1.5℃以下的低温易受冻害。分析祁县1981-2010年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气象资料表明,4月最低气温在0~-1.5℃之间的年份有10年,几乎没有出现冻害或只有轻微冻害;最低气温在-1.5~-4.0℃之间的年份有12年,出现了不同程度冻害,减产程度不等;最低气温在-4℃以下的年份有8年,出现了严重冻害。

冻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低温持续时间及温度回升的快慢等气象因素。温度下降速度快、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则冻害重。如:1996年4月1-4日连续4d最低气温在-4.3℃以下,2d出现了-7.1℃的极值,梨芽还未开花就全部冻死,酥梨绝收。2006年4月上旬气温持续偏高,4月12日正值梨花盛开期,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雪使得气温聚然降到-4.9℃,梨花雪上加霜,全部冻坏绝收。

3预防花期冻害的技术措施

祁县地属黄土高原,梨园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在800~1200m范围内的丘陵山区。要避免酥梨开花期的冻害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因冻害造成的损失,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3.1营造果园防护林

营造果园防护林是防止梨树发生冻害很好的保护措施。经调查,果园防护林能提高园内温度2~5℃,因此,营造果园防护林能很好地缓解梨树冻害的发生。果园防护林常用乔、灌木结合形成的紧密结构林带,这样防护效果好。

3.2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及时了解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信息,随时获知冷空气活动情报,科学做好防霜防冻工作。每年进入3、4月份,当得知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3d内有冷空气来临时,就要提前做好酥梨的防冻抗寒工作。

3.3花前灌水,推迟花期

霜冻前灌水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含量的途径调节土壤温度,间接改变果园气温(可提高气温1~1.5℃),可调节酥梨树体周围近地’面的温度,特别是减少了近地面层温度的日变化,减轻了树体或花器官因温度剧烈变化引起的冻害程度。灌水时间应掌握在发生冻害前2~3d进行。

3.4果园熏烟加温

熏烟防寒效果在于熏烟后果园低空(一般在20m以下)笼罩着烟雾层,它一方面减少地面散热,另一方面提高近地面气层温度即果树树冠的气温,可提高近地面气层温度1~2℃。具体做法是:利用锯末、麦糠、碎秸秆或果园杂草、落叶等交互堆积作燃料,堆放后上压薄土层,点燃发烟。烟堆置于果园上风口处,一般每667m2果园4~6堆(烟堆的大小和多少随冻害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定)。熏烟时间大体从夜间0时至3时开始,以暗火浓烟为宜,使烟雾弥漫整个果园,至早晨天亮时才可以停止熏烟。

3.5果园喷水及营养液,预防霜冻

强冷空气来临前,对果园进行连续喷水,可缓和气温骤变和提高果园温度,视冻害轻重可每隔15~30min或每隔7~8min喷1次,能较好地预防霜冻。

4酥梨花发生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花期受冻后,在花托未受害的情况下,喷布天达2116或芸苔素481等,可以提高坐果率,弥补一定产量损失。如果花未开完,可立即进行人工授粉,并喷施0.3%硼砂+1%蔗糖液或芸苔素481、天达2116,提高坐果率。受冻后要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及时施用复合肥、硅钙镁钾肥、土壤调理肥、腐植酸肥等。养根壮树,促进果实发育,增加单果重,挽回产量。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果树遭受冻害后,树体衰弱,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病虫为害。因此,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尽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收稿日期:2012-01-29)

果树冻害综合预防技术 第12篇

1 冻害的种类

一是芽冻害及春霜冻。芽冻害发生以冬末早春为最多, 深冬或初冬较少。花芽比叶芽易受冻, 受冻较轻时, 髓部变褐, 鳞片基部变褐, 严重时干枯死亡。春霜冻是由于春季的骤然降温引起的。花器官、幼果发生的冻害主要是春霜冻。花朵受冻后, 花瓣早落, 花柄变短, 早落花2~3d。幼果冻害表现为胚珠、幼胚部分变褐, 发育不良或中途停止, 引起落果。二是根系冻害。主要发生在深冬季节, 根系冻害不易被发现, 但对地上部的影响非常显著。表现在春季萌芽晚或不整齐, 或在展叶后又出现干缩等现象。刨出根系, 发现外部皮层变褐色, 皮层与木质部分离, 甚至脱落。三是枝干冻害。是冻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造成的损失最大。枝干冻害通常导致果树枝干病害, 如腐烂病、轮纹病大量蔓延, 树体残缺不全, 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影响产量, 造成大小年结果。四是越冬抽条。发生于冬末初春, 表现为枝条、树干皱皮干缩, 但皮层仍为绿色。大多数发生在幼树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轻者一年生枝、多年生枝枝干死亡, 重者主干枯死。五是枝干日烧。冬末初春, 当白天气温在0℃时, 易发生枝干日烧。表现为组织损伤, 皮层局部死亡, 影响输导养分, 导致病害发生, 如腐烂病, 主要发生在主干、骨干枝的南侧或西南侧。

2 冻害的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抗寒砧木和优良品种。二是选择适宜的园址。受冻程度和地形有很大关系, 建园时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地形低凹或阴坡建园。三是合理修剪。合理修剪不但能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同时能增强树体养分积累, 减少树体养分消耗, 有利于抗寒越冬。注意夏秋修剪, 例如疏枝、捋枝、拉技开角、摘心等, 控制后期生长, 使枝条发育充实, 提高抗寒能力。冬剪回缩、疏除大枝时, 可在剪锯口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 以防剪口因气温过低而受冻。四是加强栽培管理, 增加树体储藏营养, 提高树体抗寒、抗冻能力。要注意前期促、后期控。7月以后要少施氮肥, 控制后期浇水, 防止后期徒长[2]。重视秋施基肥, 增强光合作用, 不仅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翌年坐果率, 还可以增强树体的抗冻性。五是化学保护。在低温冻害之前, 人工喷洒化学制剂, 如乙烯利、脱落酸, 可控制果树贪青徒长, 增强其抗寒力, 延迟花期, 提高树体汁液浓度等, 从而增强抗寒性。六是及时防治病虫害, 保护枝干和叶片。加强病虫防治, 保护好叶片, 包括秋季果树叶片的完整, 以提高光合效能, 积累营养物质, 促进枝条成熟, 提高越冬抗性。七是根部培土覆盖。沿树盘周围向树干培土, 培土高度为:大树60cm, 幼树根据树高而定, 一般不超过第1个分枝, 待翌年早春气温回升后, 把土扒开。八是树体包扎与清除积雪。在寒流到来前, 用稻草绳缠绕捆好树干, 进行包裹御寒。在大雪后及时摇落树上的积雪, 并将积雪堆于果树根部, 以利土壤蓄水保湿。九是灌封冻水。在封冻前, 对果树饱灌封冻水, 既可做到冬水春用, 防止春旱, 促进果树生长发育, 又可使寒冬期间地温保持相对稳定, 从而减轻冻害。十是树干涂白。果实采摘后, 以涂白剂将果树树干和主枝均匀涂白, 既防冻、防日灼, 又能杀死隐藏在树干中的病菌、虫卵和成虫。涂液要干稀适中, 以涂刷时不流为宜。涂白液的配制比例是:生石灰100份、硫磺粉10份、食盐10份、植物油1份、清水200份 (以重量计) , 混合均匀即可。

3 冻害来临前短时期内应急预防措施

一是行间盖草和地膜覆盖。果树行间覆盖作物秸秆、树叶等, 厚度5~10cm。既可保墒, 又可有效提高地温, 防止果树冻害发生。在果树周围1m的直径范围内覆盖地膜, 可防止水分蒸发和地温散失。覆膜时间应在冬灌和中耕培土后进行。在寒潮来临之际, 对小苗和幼树可搭棚遮盖。二是熏烟防霜冻。根据气象预报, 在天气急剧降温的夜间采用。燃料以锯末、糠壳、碎秸秆为好。在午夜0时左右点燃, 注意控制火势, 以暗火浓烟为宜。一般果园可点燃火点45~60个/hm2, 使烟雾全覆果园, 以减缓地面散热降温, 并增加空气中的热量。据测定, 熏烟法一般可使气温提高3~4℃。冬季冷空气容易聚集的地势低洼果园, 该法效果尤好。三是冻前灌水或冻时喷水防寒, 利用水结冰降温时放出大量潜热的原理, 在封冻前土壤“夜冻昼化”时对果树进行灌水或在冻害将发生时喷水, 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 从而减轻冻害。但灌水要灌透,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灌水时最好在中午进行, 傍晚渗透为宜。灌水可增温2~3℃。四是花前喷盐水。花芽萌动前对树体均匀喷施1%的生理盐水, 以提高树体自身的抗冻能力, 预防花期霜冻。五是喷施药剂保护。寒冷初期, 人工树冠喷布抑蒸保温剂, 提高树体汁液浓度, 增强抗寒性, 使叶面覆盖1层薄膜, 抑制水分蒸发, 能起到防冻作用, 也可在冻害来临的当天下午或晚上喷施天达2116, 喷施后在树体表面可形成1层分子膜, 能降低细胞的冰点, 使之在低温下能够正常生长。

4 冻害发生后及时补救措施

一是萌芽15d以后, 剪锯受害枝干, 并涂抹3~5°Bé石硫合剂于伤口处, 以保护剪锯口。然后采用劈接、切接等方法, 高接当地优良品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3]。春季灌水和早期追施氮肥, 可以促进受冻树尽快恢复生长。气温回升稳定后可采取勤施薄施农家肥料、喷施叶面肥等措施, 促使树势尽快恢复。根据树龄大小, 在树冠下结合松土, 提高土温, 施腐熟农家肥5~10kg/株或淋施10%~20%的稀粪水于树盘内, 施后盖1层薄土, 并在树盘内进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叶面喷施400~500倍含氨基酸叶面肥或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三是及时中耕培土, 保持树干湿度, 提高地温, 引根深扎, 入春后注意排水[4]。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果树受冻后, 树势较弱, 抗病能力降低, 极易造成病虫侵害。要及时喷布甲基托布津、宝丽安、粉锈宁或多菌灵等, 以防治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等病菌侵染和害虫危害。尤其是腐烂病, 要及时刮治。刮治的病斑应呈菱形, 边缘整齐, 不留毛茬, 比原病斑宽1cm, 深达木质部, 再涂200~300倍的金力士清, 15d后再涂1次。五是对因花芽受冻而开花量少的树, 要采取保花、保果措施, 如加强肥水管理、人工授粉等, 尽量提高坐果率。对冻后树体生长失去平衡造成大量花果及枝梢徒长的, 应疏花疏果, 控梢抹芽。疏除部分结果母枝, 减少花量, 稳果后应进行疏果。对过多梢芽, 要及时抹除, 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 促进枝芽成熟, 增强树势。果树受冻后, 早春要及时追施腐熟后的稀薄有机粪肥, 并在萌芽后剪除枯死的枝梢或枝梢枯死的部分, 以利果树迅速恢复树势。

摘要:介绍了果树冻害的种类, 总结了冻害预防、应急预防和及时补救措施, 以期为果树冻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冻害,种类,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曹尔忠.果树冻害的表现及预防[J].河北果树, 2008 (6) :56.

[2]徐柏富.果树冻害的发生与预防[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3) :178.

[3]吕力.果树冻害后如何进行补救[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8) :22.

上一篇:组合机床论文下一篇: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