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保存范文

2024-07-24

资料保存范文(精选7篇)

资料保存 第1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公司对文件资料保存比以往更加重视起来。由此而催生了许多资料保存公司,如美国的IRON MOUNTON,中国的中信等等。这一类公司出于经济考虑以及工作本身需求,对储存设备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 1大部分仓库为租用; 2对同一仓库追求最大化储存量; 3每一份资料都是一独特个体,必须方便存取4资料周转时间慢。因此对每一个项目的方案规划,业主都需要与有经验的供应商经过多种方案比选,才能定下一个相对比较适中的结论。本文通过一典型案例,针对这一样行业特点,对3种常用储存设备做了技术上的分析,为这一领域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方案介绍

由于这一行业显著特点需求,目前可供选择的储存设备被局限在窄巷道货架、阁楼货架、移动式货架三种。下面根据一典型项目仓库分别对3种储存设备做了介绍。

2. 1 窄巷道货架

为了尽量实现储存最大化,在满足操作以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把巷道空间压缩到最窄。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如每份文件都为一单独个体,存取的货物不是很重,因此叉车可以采用轻型人上式,以缩小巷道的宽度。此外在布局时考虑到货物周转等,需要在仓库前端预留出一定周转或暂存区域。在高度方向布置上,可以使用地面横梁,最大利用空间,见图4。从布局图1和立面图4可以明显得出这种方案的优点: 布局整洁、存取方便。

2. 2 阁楼货架

这种方案把钢平台与货架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利用了储存空间。但缺憾也非常明显———运输机械利用率低: 仓库内部货物运输只能靠人工和手动液压车实现; 二层平台及以上可以使用提升设备运送货物到上货口。因此这种方案仓库储存利用率高; 货物存取灵活,但效率低下; 人力成本高。很适合于人力成本较低、货物不时常移动的资料保存行业。方案见图2和图4。

2. 3 移动式货架

移动货架出现已20多年,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在国内轻型移动式货架推广应用较早[1],但重型移动货架在国内使用却非常少。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土地升值、人力成本急剧攀升,冷链业务迅速膨胀,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关注此类货架。而这类货架专业供应商也适时在展会中亮出各自的产品,如十通、胜斐迩等。此种货架显著的特点是,如果条件允许,一个仓库可以只留出一个叉车通道。这样在二维空间上完全最大化的利用了储存空间。但在高度布置上,由于货架本身的移动底座占用了部分空间( 高度约在300mm左右) ,显然略逊于前2种方案。考虑到安全和货架实际的适用性,移动速度受到了一定限制,一般在4. 7m/min左右,因此在某些条件下存取货物会存在一定的等待时间。如果把移动货架与WMS相结合,对货物的存取进行提前规划,这一等待时间将会被极大的弱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货架为移动式,不同于以往的静态货架,因此对此类货架的安全性防护设计需要供应商与业主关注。由于受仓库实际限制,图3显示本方案预留出4个巷道; 从图4可以看出由于移动底座占用空间而在高度方向上相比其他2种方案损失掉了1层货物。总体而言这种方案的特点为: 布局简洁,存取方便,安全防护性要求高。

3 方案性能参数

本文针对上述3种方案从技术层面对储存率、存取性能做了分析,为业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1 储存率分析

对很多业主而言,最为直接关心的就是储存率,即仓库利用率。对于实际项目操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 操作方便性、消防要求、照明布置等等诸多系统性配置,因此一些理论性的参考值在此时显得不再那么有实际意义。所以本文没有简单的从理论上给出一个推荐的储存比率范围,而是按照实际项目需求,对储存量做了真实的量化对比,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使用窄巷道储存量作为类比标准,那么其他2种方案都较窄巷道储存量高,而移动式货架储存量为最大。但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以及唯一性,具体需要采用哪一种方案,还需要从诸多方面综合考量。例如最重要的经济性考虑: 每一个供应商对每一种方案的报价都会不同、人力成本、 租用仓库成本等等,需要项目组对此做价值分析。另外本文给出了货架二维投影比率,可以根据这一数据预测货架相对费用。

3. 2 存取性能分析

本文针对没有结合WMS情况下,对三种方案的存取时间做了分析。分析基本条件: 从原点搬用一箱15KG货物到指定储存位,再从指定储存位搬运一箱到原点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计算原点到所有储存位的时间,以求其平均值,最小者为最优。

Tm - 平均时间

n - 总计算次数

Ti - 单次搬运时间

对于3种方案,人工货物拣选时间相同,在分析时可作为常量处理。上式可以细化为如下:

Tm= Td + T1

T1i- 人工货物拣选时间;

T2i- 原点到指定点时间;

T3i- 指定点到原点时间;

Ti= T1i+ T2i+ T3i

Td—路径时间

表2只给出了本项目的绝对值供参考,但也预示了同类项目的相对参考。可见如果需要在相同时间内存取同样多的货物,阁楼需要人工会更多,而窄巷道需要人工最少。但具体一次需要测算的存取量,以及存取位置,本文不再做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随着经济深化,会对资料保存提出更高的需求。本文对现阶段该领域常用3种储存设备做了技术性分析,可供该领域人员作为选择参考。由于没有把这3种设备与WMS相结合,因此有所局限。未来如果把WMS或者他自动化存取设备与储存设备相整合,或许会有其他更为优化的方案和技术参数供业界参考。

摘要:通过对一典型案例方案比选分析,分别对资料保存领域3种常用储存设备:窄巷道货架、阁楼货架和移动式货架进行了研究,并从技术层面给出三种设备的相关优缺点、以及各自性能参数。文中为这一领域和其他行业提供了选择参考依据。

Word如何保存网上资料 第2篇

纯文字内容

如果复制的内容是纯文字形式,无表格与图片,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就可以了,网页文字上原有的属性都会保留下来,只是比较零乱,需要整理。在许多情况下文档中出现大量的手工换行符,这时您可以应用Word查找/替换功能来轻松解决。在查找/替换对话框中,打开高级选项,通过特殊字符在查找内容框中加上^I(手工换行符),在替换为框中加上^p(段落标记),再单击[全部替换]按钮,瞬间就完成替换操作,

如果不需要保留原来的格式及链接等,单击[编辑][选择性粘贴],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在粘贴选项中选择无格式文本,确定就可以了。如果您应用的是Word,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在复制文本的右下角有一个[选择粘贴]按钮,单击此按钮菜单的仅保留文本命令,您的文本立即转化为无格式的文本了。

带有表格的文本

只要将光标移动到表格内的任一位置,单击[表格][转换][表格转换成文本],在表格转换成文本对话框,再选择段落标记或制表符等文字分隔符,确定后,表格消失了。

图文混排形式

做好图像资料保存工作之我见 第3篇

【关键词】图像资料 保存

现代条件下,由于拍摄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产生了更多规格的录像带;与此同时,由于播放设备的日益多元化,使图像资料的保存拥有了更多的形式,为图像资料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原有的图像资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在尽可能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延长时间、为查阅和使用提供方便的问题。客观地讲,目前图像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工作需要面对一系列严峻的课题。现阶段图像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说到底牵扯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尽可能收集和保存最原始的图像素材。

在日常的图像收集和保存工作中,大家经常遇到的图像素材大多数格式不可能统一,很可能不是理想的保存格式。在传统的线性编辑条件下,保存最原始的不同素材格式,可能会给以后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在传统的线性编辑条件下,不同规格的录像带一般情况下不能进行同机编辑或者通过联机直接进行编辑,需要通过倒带或者其它的工序才能实现。倒带会使图像的信号多一次损失,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其它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也比较麻烦,通过摇控编辑要来回地换连线、更换不同格式的录像带;通过“硬编辑”进行插入,需要同时控制两台机器,要完成“入点”和“出点”的准确无误相当地困难;在“插入编辑”状态下万一选择了“组合编辑”键,就得重新开始,尤其是编辑一部长片中间出现这一情况就更加糟糕。重新开始工作量太大,拖延时间,很可能会误事;以原有的编辑带做素材的话,可能会相对节约时间,但无形中使图像的信号多损失一次。再比如,一部已经编辑成形的片子,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压缩或者加长时,同样使编辑感到很头痛。

但自从非线性编辑设备出现后,计算机的数字记录方式、恢复(“撤消”)功能、伸缩自如功能、操作快速方便等等特点,完全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的局限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在编辑中经常遇到的录像带格式不一而要转换中间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信号损失问题,解决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为编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尽量保存素材的原始格式,确保素材的质量。

二是尽可能使收集到的资料保存更长的时间。

对于图像的收集和保存而言,还有一点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其保存更长的时间。但是不同格式的素材,其保存的时间是不样的。传统的录像带都有一个有效保存期限,过了期限,图像质量就会下降,甚至于最终不能使用。因而,在素材的保存过程中,除了注意防止火灾、水害、偷窃、硬破损,温度、湿度、磁化等等情况之外;同时还要不定期进行倒带,检查素材的保存情况,对许多保存年代久远的图像资料,还要根据其重要程度和目前的保存现状进行格式转化,做好备份,以备不测。在实施过程中,切记要选择好保存的格式。

就目前而言,从大的方面来讲,素材的保存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格式。模拟信号主要是指以模拟信号记录的各种录像带,包括大1/2录像带、VO系列录像带、BETACAM系列录像带、数字信号格式等。数字信号主要指以数字信号记录的各类数字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和硬盘。由于数字信号基本上不损失,所以在选择保存方式时,应尽可能地选用数字信号。一方面确保素材的质量;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数字信号,尤其是计算机光盘和硬盘保存比较方便,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也不高,查阅和使用起来也极为方便,可直接用计算机查阅和处理。

在进行数字格式保存时,中间必然存在一个转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图像的质量会产生损失。此时就必须选择好的转换设备,设备尽量选择高档次。比如当前比较通用的光盘刻录,其设备类型很多,质量各异,就必须尽量选择档次较高的刻录机。尤其要考虑其采集卡的档次,因为最终刻录出的光盘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集卡是否上档次。

在进行光盘刻录过程中,一是要选择高质量的空白光盘。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不同质量的光盘,其保存图像的质量不同,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不同质量的光盘,对计算机的适应性不同,这一点同样要考虑。不同质量的光盘,其寿命也不一样;二是要注意转换线路的选择。正确选择转换线路是确保图像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又一关键。不同机器有自己的输出线路,通常不会是一种,所以就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此时切忌怕麻烦图省事,在可能的情况下,输出线路最好选择数字线路、分量线路或者S端子线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复合线路,尽量避免在转换过程中不必要的图像信号损失。

三是适应信息化社会人们对资料的快速查询和使用要求。

现代社会,各方面都要求高效率,对图像资料的查询和使用同样如此。做为图像资料管理机构,电视台的资料部门、各级电化教育馆、高等院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和中小学以及其它部门的电教机构,如果还沿用以前的落后管理方式,则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高要求。

传统条件下,各级图像资料管理机构的图像资料主要是以录像带的形式保存,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人为主的手工管理,后期的所谓现代化管理也仅仅是建立一整套计算机目录而已。从目前的需要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往的做法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间环节很多,一名管理员同时只能接待一名读者,接待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只是查阅一下目录还无妨,如果需要仔细观看或者使用的话,就显得很不方便。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大家轻易是不愿意去进行查阅或者使用的。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各级图像资料管理机构必须全方位地实施计算机管理。要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图像素材以光盘的形式进行保存,使管理更科学,以方便使用。因为如今的拍摄设备先进,图像质量比较好,格式转换中间的信号损失一般不会对最终的效果影响太大。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该建立自己的图像资料网络,将原有的以人管理为主转变为计算机管理,只需征得管理员的允许,读者可以自己进行查阅和使用,使同一时间的接待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建立图像资料网络以后,读者还可以在办公室或者其计算机场所自己上网,最终使使用人数不受限,使用时间不受限,从而无限提高工作效率。这同时要求现在的图像管理人员必须会使用计算机,掌握进行图像资料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必备技能。

孟戏资料保存完整得到专家认可 第4篇

广昌孟戏是一种演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曲,以海盐唱腔为主,俗称“孟戏”,又名“盱河戏”,至今已传承演唱了五百多年。为保护传承孟戏文化,从1982年起,该县组织戏曲、文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对孟戏进行了大量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保护,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县档案部门就陆续从民间艺人手中收集复制了大量孟戏唱本,拍摄了大量戏剧演出、服装道具、人物照片,从专家学者手中收集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此后的收集工作一直未曾中断,在孟戏申遗过程中,这些资料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学术研讨会上,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再次观看了这些资料,认为档案部门从孟戏的历史渊源、研究成果、发展现状等方面资料保存较为完整,为孟戏的保护传承、交流与探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唱腔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佐证,这些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社会学价值。目前,该县有关部门正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大孟戏的保护力度,成立了少儿艺术班,23位少年成为孟戏的第二十六代传人。

《网上资料我保存》优秀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本课说明:

本课主要介绍有关网页资料的保存(图片、文字等资料的保存)。按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内容从简单复杂。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因特网世界的丰富多彩,巩固第5、6课所学习的网络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和处理、使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了解在网络上通过超链接获取图片的方法;

(2)了解将网页上的.图片保存到电脑上的方法;

(3)熟悉网页上通过超级链浏览文本资料的方法;

(4)了解将网页文本资料保存到电脑中的方法。

2、技能性目标

(1)能借助以往的知识进入相关网页,会利用“百度”进行搜索,熟练掌握利用超级链接的方式寻找所需的信息;

(2)初步掌握利用“图片另存为”将网络的图片复制到电脑中的方法;

(3)初步掌握利用在网页上下载所需文本资料的方法;

(4)初步掌握利用“记事本”软件及“复制”、“粘贴”操作,将网络文本资料保存在电脑中的方法。

3、情感性目标

(1)感受Internet上的海量信息,激发学生络知识的兴趣;

(2)通过查找资料、保存资料等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资料的获取、处理、加工和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建立网络知识版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利用“图片另存为”将网络的图片复制到电脑中的方法;

(2)初步掌握利用在网页上下载所需文本资料的方法;

(3)初步掌握利用“记事本”软件及“复制”、“粘贴”操作,将网络文本资料保存在电脑中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查找较为清晰的图片;

(2)有效选择适当的文本资料。

四、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3节课中,我们学习了IE浏览器浏览网页,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料,将精彩的网址收藏在自己的电脑中等有关知识。同学们对于网络最感兴趣的莫过上网浏览网页了,因为网上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新闻、图片、音乐、信息,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六一”儿童节也快到了,各班都要出黑板报,同学位能够从网上寻找一些有关 “六一”儿童节的资料和图片吗?如果找到了,能不能把它们留在自己的电脑中呢?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2、新授

在我们保存资料之前,要先找到想要保存的资料,这就要先上网,利用我们所搜索引擎知识,搜索所需信息。

(1)学习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在网络上,我们会看到许多对于我们学习、生活有用的资料,如果保存到计算机上,该怎么办?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

指导学生选择要保存的文字单击右键,选择“复制”命令,然后打开写字板和记事本,选择“粘贴”按钮,最后保存粘贴的文件。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学习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如果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张很好看的图片,想把它保存在自己电脑中,那么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教师示范讲解:在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要保存的文件夹和名称,最后点确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分层练习

(1)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在网上查找保存有关“六一”儿童节有关的资料。

(2)浏览书中P59页“知识窗”,学会如何保存网页。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示范方法(教师及时纠正)。

资料保存 第6篇

可见,关于辽宁方言的共时描写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历时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其原因主要在于文献材料的缺乏,对其方言的历史及发展不清楚。此外,辽宁方言形成的时间较晚,且来源复杂,这也可能是研究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末战乱,满族入关后,辽东地区的土著人口基本消失殆尽,据葛剑雄匡算,大概只有30万[1]27。清政府实行招垦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移民大量涌入辽东,共同加入开发辽东的行列中。从某种意义上看,清初辽东的人口构成基本上是由移民组成的,那么语言的构成也同样,是由移民语言长期融合、影响逐渐形成的,“虽满汉异俗,并直、鲁、豫、晋之人,杂居此地,语言各殊,而日久同化,自成一方俗语相沿”(《奉天通志》)。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反映辽宁方言的文献材料,如韵书、方志、笔记、民俗资料等等,为辽宁方言的研究提供支持。20世纪初纂修的《奉天通志》“礼俗四”将辽宁方言词汇纂入省志,“以补《辽东志》《全辽志》《盛京通志》之阙”(《奉天通志》)。《奉天通志》共一百卷,王树南、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始修于1927年,印行于1934年,1983年由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原书260卷,线装10函100册,版框高19厘米,宽26厘米。今缩印为版框高10厘米,宽14厘米。这份材料内容丰富,基本上涵盖了辽宁方言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的辽宁方言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对《奉天通志》所收录的方言材料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而为辽宁方言史的研究提供支持。

一、辽宁方言词汇的收录

《奉天通志》“礼俗四”中首先收录了大量的辽宁方言词汇,按照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的排序进行排列。每个方言词后,除解释词义外,还引经据典,推本溯源。有些方言词汇至今仍活跃于辽宁地区,甚至成为辽宁方言的特征词,如:蹨,追逐谓之蹨。《广韵》:乃殄切,音撚。《类篇》:蹈也,逐也。或作跈,作碾,亦作趁。省俗谓犬逐兔曰蹨。“蹨”,《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作“撵”,追赶。例如:他快跑,我也快跑,这不还是撵不上吗?(王金石《夜查饲养员》,载《辽宁文艺》1955, 15)根据词义,该字应与足有关,故本字应为“蹨”字,而“撵”不过是“蹨”字的同音替代。含页珍,省俗谓失体面曰含页珍。《集韵》:页珍,止忍且,音轸。《说文》颜色页珍页璘,慎事也。一曰惭也。《广韵》:页珍页璘,少头发也。含页珍云者,谓颜面含带惭恧也。《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作“坷碜”,即“寒碜”,例如:(孙二雷)心想:“……这些“杨排风”可能要让我光屁股推磨———坷碜一圈儿。(李惠文《八出戏》,载《辽宁文艺》1978, 5)在方言中有时还写作“磕碜”、“砢碜”等,意义相同。胡诌,无稽之谈也。《广韵》:诌,楚鸠切。《类篇》:诌,漆阴私小言也。又《集韵》:小言私授谓之诌。省俗以人说谎曰胡诌。《简明东北方言词典》收录“胡诌八扯”、“胡诌八咧”、“胡诌白咧”,意义相同。僵眼子,僵,《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居良切,音姜,偃也。《宋史》:僵立失措。意谓木立失所举措也。故人言行固执,不知变通,俗谓僵眼子。声读若姜去声。《简明东北方言词典》收录“犟眼子”,例如:明天我就送小春桃把学上,看你这老犟眼子有啥高招!(关润宏《送女归校》,载《辽宁群众文艺》1982, 12)

可见,《奉天通志》收录的很多方言词汇仍保留在今天方言中,只不过写法有些许差异而已。此外,还有很多方言词汇至今仍在使用,但方言词典漏收,以此可补方言词典之缺。如:熓,炊黍或煮肉方熟仍留釜中使之烂熟,谓之熓。《五音篇海》:熓,乌没切。《字汇》:火熄也。又乌古切,音邬,义同。饥荒,谓债累为饥荒。《说文》:谷不熟曰饑,从食幾声,荒芜也。一曰草掩地也。《韩诗外传》:四谷不升,谓之荒。《尔雅》:果不熟为荒。俗以债累为饥荒,义亦可通。川换,往来交通财物曰川换。……《前汉叙传》:项氏畔换。注:孟康曰:换,易也。农商人言川换,正合古谊。

二、满语方言词汇的收录

辽宁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勃兴于此,辽宁方言同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语言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层面,而满族作为东北的土著民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数量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民族共同体,满语自然也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满语一度成为国语,虽然最终被汉语所替代,但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满语对辽宁方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语言底层”,从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辽宁方言。《奉天通志》专门列“满语沿为方言”,记录了汉语中的满语词汇,成为满汉语言接触的历史见证。如:佩,满语讥诮之辞也。俗人相口角,辄曰你佩,或曰佩不佩是也。忽剌,满语风动物也,又风动物声。秃鲁,满语事不履行,约不践言,曰秃鲁。喇忽,满语谓遇事疏忽曰喇忽。稀罕,谓喜欢或罕见曰稀罕,满语合意也。多缩,俗谓战惧瑟缩曰多缩。重言之曰多多缩缩。满语苦楚耐得曰多缩。

有些满语词汇已融入辽宁方言中,成为辽宁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明东北方言词典》收录“秃噜”,释为“事情没办成”,例如:整天价东溜西串就知道搞对象,找一个黄一个,一个一个全突(秃)噜。(杨云程《找对象》,载《参花》1982, 5)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人们竟然不知道其历史来源。此外近年来普通话大力推广,很多满语词汇逐渐从辽宁方言中消失,如:榖利,谓物质精美曰榖利。又曰精深。满语榖利,心意相合也。扎孤,俗谓治病为扎孤病,满语治也。撇拉,满语谓碟子为撇拉。俗以器物之口外张者皆曰撇拉。如撇拉碗之类是也。

可见,《奉天通志》满语词汇的记录,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很多辽宁方言的来源,而且成为今后研究满汉语言接触的重要材料。

三、俗语、谚语、歇后语的收录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俗语、谚语及歇后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色彩,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天通志》中也收录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俗语、谚语及歇后语,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如“冰炭不同炉”、“穷灶火,富水缸”、“药王爷摆手,没治”、“半夜烧炕,晚年得子”等等。有些还对这些俗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如:东三省三宗宝:貂皮、人参、靰鞡草。此为东北特产,故省人均乐道之。关东城,三宗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两口子睡觉头朝外。吊起来,谓上摇车也。头朝外,谓宿火炕,头临边际也。此语足见省风。

四、方言语音的保存

《奉天通志》方言词汇后附有“方音”一节,为方言词汇标注读音,共66组,主要是说明入声字的读音,此外也涉及声母、韵母的信息,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的辽宁语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如“竹读如足”,竹,知母;足,精母,知精相混;“桑读如伤”,桑,心母;伤,书母,心书混同。精组与知组、章组混同,表明20世纪初辽宁语音中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是不分的。在今天辽宁方言中,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关系比较复杂,大部分方言混而不分,基本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这可以说是东北官话的普遍特征,也是与北京官话的重要区别之一。可见,在20世纪初,这一语音现象在辽宁语音中已经很普遍。

再如“日读如意”、“肉读如宥”、“瑞读如类”、“扔读如哼”,体现了20世纪初辽宁语音中日母字读音的复杂性。其中“日读如意”、“肉读如宥”,表明中古日母与零声母相混。在今辽宁方言中,大部分地区仍是如此,这也是东北官话、胶辽官话的重要特征,东北官话大部分地区没有r声母,北京话读r声母的字东北官话大部分都读零声母[2]。“古止摄开口之外的日母字在胶辽官话的大多数地区读零声母,韵母为细音,以[i-]或[y-]开头。”[3]“瑞读如类”,则说明日母与来母相混,条件是合口呼字。日母字在东北官话中多读零声母,与胶辽官话一致。但今辽南地区很多字仍读l,如“辱”、“锐”等。在冀鲁官话中,日母字的读音则较为复杂[4]59。其中部分地区日母合口呼字读l声母,“合口呼读l;沧惠片的阳寿小片不论开合多读l”[5]24。“扔读如哼”,《奉天通志》注:“二音相近,本省安、宽等县人呼扔如哼。”安,即安东,1965年更名丹东;宽,即宽甸。这个读音至今仍保留在东北胶辽官话区。辽宁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的特殊性,移民来源较为复杂,日母字的读音说明了这一点,体现了语言接触对辽宁方言的影响。

另外,“本省辽河左右人读我如诺,去声”、“辽河左右人呼鹅如挪”、“袄读如恼,字皆上声,音近,辽河左右人呼袄曰恼”、“土人讥人太俗,及僧人还俗,皆读俗如徐,亦声相转耳”、“略读如料”、“学读如敩”、“觉读如绞”等等,都反映了当时的辽宁语音情况,为我们了解辽宁语音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综上,《奉天通志》保存的辽宁方言资料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方言的方方面面。其所收录的方言词汇,有些已成为今天辽宁方言的特征词,有些甚至可以补方言词典之缺。其对满语词汇的收录,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很多辽宁方言词汇的来源,而且成为今后研究满汉语言接触的重要材料。此外,方言读音的保存,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语音状况,进而考察近代辽宁语音的来源、构成及发展,为辽宁方音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葛剑雄, 吴松弟,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2]张志敏.东北官话的分区 (稿) [J].方言, 2005 (2) .

[3]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 (稿) [J].方言, 2007 (4)

[4]山东省志·方言志[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

资料保存 第7篇

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利用的必要性及挑战

1. 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的必要性

历史音像资料所指的是通过视频或声频等载体, 对播映内容进行完整记录的信息资源。历史音像资料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发展, 并记录一个国家级地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迁状况, 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真实地见证, 可为后世知今留下宝贵财富。历史音像资料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全人类来讲, 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音像资料将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无形文化资产, 而且,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0月27号这天规定为音像资料日, 因此, 在新媒体环境下,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保存及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2.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利用面临的挑战

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优越性是毋容置疑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除了人们的观念误区外, 其制度创新、技能培训与制度创新等工作还存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其一, 长期以来, 人们形成了重视纸质文件的观念, 误认为历史音像文件并不是文件, 对其保存利用有所忽视;其二, 长期以来, 人们对纸质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比较熟悉, 若再加入历史音像资料文件方面的工作, 易出现怕麻烦及不愿意加大工作量等问题, 尤其对年龄大的档案人员是个较大挑战;其三, 档案管理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若实施电子文件方面的归档, 其制度及运作模式均会出现改变, 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协调;其四, 对于纸质档案载体来说, 其安全稳定性较高, 而历史音像资料载体的稳定性比较差, 容易损坏, 若磁盘采取脱机的采集数据, 则会出现数据丢失现象, 磁盘质量不好的话, 对文件可读性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在历史音像资料档案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较多困难,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对其完善及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与利用的措施

1.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技术的更新

将科学发展观与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档案工作中, 可让历史音像资料的档案保存及利用更为充分, 音像资料作为珍贵的战略资源, 需要将历史音像资料、文字图片、音频资料集新增的音像资料进行分类保存。目前, 视音频的数据压缩、计算机的多媒体管理、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存储技术等快速发展, 给全面数字化的网上发布、电视播出与IPTV应用等服务打下了基础, 其具体的存储技术由数字化压缩及文件方式的存储技术等, 其中, 数字化的压缩技术是从数字至数字的迁移过程, 有效摆脱了原来磁带易损的状况, 并采取WMV、MPEG与RM等格式, 把各类传统的格式及介质模拟信号数据, 实施数字化的采集及收录, 可有效解决模拟磁带中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信号质量差的问题, 并且数字化压缩技术还考虑了兼容性、通用性与压缩效率等技术指标, 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内部视音频的格式同一。另外, 因历史音像资料的存储要求较大, 其存取及存储效率等通常采取分级式存储, 运用存储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不同级存储设备的迁移, 以确保音像资料数据的安全性, 使其资料质量保存更完好。

2. 加强数字版权的管理, 做好历史音像资料建设工作

其数字版权的管理技术也可称为DRM技术, 其主要是通过技术方法对文档、音乐及电影进行保护的, 有效阻止非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 以保证版权信息的输入与识别技术能力, 该技术是一项涉及法律、技术及商业等层面的科学系统工程, 可为各平台提供丰富的内容,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文件化, 数字版权化瘀文件化等技术方法, 可促进音像资料保存方法发生质的改变, 将传统的历史音像资料管理和数字化音像资料进行有机结合, 并逐步过渡到数字化的历史音像资料保存阶段, 从而进一步适应现代的新媒体环境, 促进历史音像资料的合理保存及再利用。历史音像资料建设工作必须做到历史音像资料全面、历史音像资料分类清晰, 以及历史音像资料整体性、系统性完整。这就要求在历史音像资料整理中, 必须将各种类型的历史音像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尽量保持各种历史音像资料分别保存。

3.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管理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实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历史音像资料管理数据库已经刻不容缓, 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 不仅能够实现管理者工作量的减轻, 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历史音像管理效率, 节约大量的时间。强化信息资源管理与更新, 在进行历史音像资料数量性完善的基础上, 必须进行历史音像资料的维护与信息化服务。以网络形式, 进行各种专业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利用信息资源时效性、共享性优势, 将历史音像进行分类, 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库。

总结:

历史音像资料作为信息传递的优良载体, 可经历史音像资料保存及交流, 并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 将其归入档案管理中, 具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是图片及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为此需要我们加大资料的管理力度, 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高校院系音像资料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8)

[2]贺艳.高校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缺憾与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版) , 2010 (3)

[3]黄涢.浅谈音像资料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5)

[4]杨前进.基于馆藏和读者利用分析的馆藏视听文献资源质量优化探析——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资料保存】相关文章:

学生活动资料保存标准08-25

浅谈纪实资料收集、保存和利用09-11

安全保存05-14

保存策略05-15

保存温度07-05

保存组织07-22

自动保存07-23

资源保存09-07

低温保存09-07

先行登记保存08-03

上一篇:建模融入实践下一篇: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