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2024-08-14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精选11篇)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型人才,管理策略

在当今信息时代, 知识和技术是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而信息这一资源只能通过人去获得, 在这意义上说, 知识型人才作为企业知识的载体, 已成为比资本、不可再生资源更为重要的特殊资源。要科学地管理员工必须将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知识型人才是指那些掌握并利用知识工作, 具有知识资本产权并以知识为载体进行价值增值, 主要靠用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人。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 拥有高学历,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他们掌握的知识不是静态的, 他们有着更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以及出色的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信息时代我国企业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领导组织缺乏清楚的认识。信息技术建设的领导班子是战略成败最关键的因素, 有的企业领导班子虽然也懂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但是在如何重视的问题上做得不到位, 尤其是在选择战略建设的组织核心方面。信息技术的组织和工作需要拥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的领导负责, 而且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并且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对于在战略建设的业务上有足够的能力, 但不是处在权力的高层的员工, 企业领导要拿出足够的魄力和勇气, 从战略角度考虑, 将此人提拔到应有的位置, 而不是采取中国过去论资排辈的做法, 是个人才华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2) 企业战略管理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时, 往往没有真正了解所处的企业内外社会环境、未来的任务需求和自身的实力状况, 没有考虑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特别是没有将这些资源调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 没有将战略转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及个人的日常工作当中。在一个阶段结束需要评估工作绩效时, 或者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标准与体系, 或者考核的指标不够精确, 无法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这种模糊的战略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社会条件下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难以适应信息时代企业的要求。3) 没有真正认识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影响, 在不少企业中从管理者到员工没有真正认识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性, 即使有的明智的管理者认识到这点, 想要实现对知识型人才待遇上的倾斜, 但是由于体制的惯性, 失败的居多, 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4) 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利于知识型人才发挥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粗放式的人事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承担了员工招聘、人员调配、业绩考核、薪酬核发、人事培训、建立员工资料等日常性工作, 而忽略了对人才的研究和开发, 没有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这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不利于调动知识员工的积极性, 使得企业整体发展步伐滞后。5) 缺乏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评估手段, 分配方式不科学。在选人用人上只重学历和资历, 而忽视对人的素质和潜能的评测。不少企业的激励手段单一, 只是简单的物质激励, 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调动知识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其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信息时代企业的管理策略

1) 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战略管理机制。在信息时代, 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 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转变认识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企业的信息化与战略管理的转换结点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既蕴藏着商机, 也提供了快速了解各种先进技术的捷径。企业领导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构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保持高效的双向沟通, 充分挖掘所有的内部和周边的资源, 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管理发现对自己最适用的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把信息项目直接运用于企业的日常决策当中, 实现信息化与战略管理的整合。

2)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科技以人为本, 企业只有把高科技与以人为本密切结合起来, 给企业员工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 才能提供充满人性关怀的新产品、新服务, 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和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奉献精神。同时企业要关注员工的需求, 关心员工的生活, 尊重员工的人格, 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创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3) 充分授权, 提高知识型人才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企业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 允许他们自主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 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 更切忌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的指令。同时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 保证其进行科技创新的顺利进展。让知识员工参与相关的决策, 可以充分表达企业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知识型人才由于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往往最了解问题的状况和改进的方式, 以及客户的真实想法。企业通过授权就可以使他们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多的自主性, 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就会大大增加, 从而用很低的成本换取很高的效率。

4) 重视知识和信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信息时代, 要抛开战略管理的清规戒律, 创新地走出一条跨越式信息化之路, 让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 真正将企业文化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 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实际上也是学习力的竞争。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信息时代最前沿的管理理念。

5)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全面的薪酬分配制度。企业要破除平均主义和以员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员工考核体系, 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实用性强、适应企业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知识型人才通过技术、专利等知识方式像资金提供者那样提供智力资本。充满个性魅力的知识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本, 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因此在报酬方面, 他们除了获得工资报酬外, 作为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还应该与出资者一起分享成功, 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并注重对员工的感情投入, 是企业留住员工的关键。

三、结语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第2篇

【摘要】信息时代下,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知识型员工合理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以笔者从信息时代的特征,知识型员工的作用等方面来谈谈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关键词】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知识型员工;管理;

信息经济又被称之为咨询经济,IT经济。信息经济是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它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到底什么是信息经济呢?信息经济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委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最早提出信息经济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教授,他在信息经济的经典著作《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包括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施和信息活动等五方面,并且大胆测算出知识产业(也就是信息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据他估算,在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29%来自于信息产业,整个劳动者的投入32%以上来自于信息生产和活动。

信息经济在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中,信息经济的结构发生着变化,主要有: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信息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的;信息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智力劳动型的;信息经济的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信息经济的消费结构是多样化的;信息经济的能源结构是再生型的。信息经济已经逐步发展多年,如今,信息经济已经逐步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由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来的。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概念,其内涵为: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产生于信息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发展过程,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教育、经营、管理甚至国家决策都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无可避免的接受知识经济。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观察这一时代,会发现经济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只是含量大幅度提升,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现代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三)这一时代的投资在于知识资本的增加。

(四)劳动力主体开始转变为脑力劳动者,知识工作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五)教育开始成为终身教育和开放式教育,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员工逐渐向知识型员工转变,知识型员工区别于传统的体力型员工,这类员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更具独立性。

知识型员工更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单单表现在不愿受过多限制,更多的是在于知识型员工更加追求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的独立性。

(二)更具创造性。

知识型员工有较高的知识,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他们在工作中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流水线工作,更愿意在自由的工作中独立思考,这样更加有助于其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也有助于企业的改进和发展。

(三)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往往受到过高等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出卖劳动力,他们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不仅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对相关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更具全面的知识结构,表现出知识型员工的较高的个人素质。

(四)拥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知识型员工往往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对此,知识型员工为自身目标的负责,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他们往往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意社会与企业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五)劳动过程难以监控。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区别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依靠的是脑力思考,而且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往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再者,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流程,这样其工作过程就很难监控。

(六)劳动成果难于衡量。

知识型员工往往在工作中组成团队完成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劳动成果往往是团队的结果,这样单个员工的成果就难以衡量。

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走向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化。新的知识和技术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依赖人的智力发展,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只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而企业也在逐步改变理念,改变以往缺乏独立、自我意识的文化系统。从根本上讲就是树立了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意识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就需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文。

(二)走向以“人本”。

知识经济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资源的经济,把人力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企业逐步走上“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成为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而知识的掌

握者,发现者,人的因素开始成为主导因素,所以,知识经济使得企业开始走向“人本”。

(三)走向合作

知识经济下,员工开始逐步向知识型转变,知识型人才往往在工作中是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精神,倡导团队合作。

知识经济下,企业员工的知识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呢?

(一)发挥员工的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有自主性的特点,企业就该充分的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员工的自主性提供有利的环境,比如企业为员工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自主的完成任务。

(二)实行弹性工作制

知识型员工更乐意接受自由的工作环境,固定的工作时间、固定的工作地点,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更能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实行弹性工作制有利于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三)鼓励员工积极的参与企业管理

知识型员工一般不喜欢被管理,被限制,他们往往追求自主性,追求自由的工作,所以企业应该给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可以让员工得到满足感,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管理知识型人才,更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四)采取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为员工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知识型人才更加乐意接受竞争,因为竞争可以真正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的存在,所以企业采取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好的竞争环境。再者,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出员工更多的能力,据研究表明,往往员工付出20%到30的努力就可以完成其工作任务,但是如果在受到激励的状态下,员工可以发挥出其自身80%到90%的能

力,这其中60%的差额就是激励的效果,所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成效。

(五)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即注重人情味和情感的投入,给予员工一种家庭式的情感抚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为员工提供好的软环境,让员工在公司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因为这样更加有利于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软环境在于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福利待遇等等,所有涉及员工情感的都是软环境该打造的。

(六)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这种行为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对于企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升企业的整体的竞争力,对于员工来讲,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注重自身的知识素养,他们往往乐意接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知识型员工乐于接受。

总结:信息时代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好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颜爱民 方勤敏.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UI设计 用户体验 向导式界面 控 件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一 、界面UI设计概述

1. 元素一致性

根据企业现有的VI视觉设计规范,提取其具有相同含义的设计元素,可以应用到企业后台管理软件界面UI设计中。这样不仅培养用户在视觉感官上与企业VI系列设计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已熟悉的企业现有的设计基础上快速掌握与了解系统用户界面。各系统界面风格应保持一致。通过提供一种统一而又稳定的视觉感觉,使得用户对界面熟悉而又可预测。

2. 简单而美观

视觉形象中简洁、美观、快乐和有趣味的形象为人的视觉所乐于接受。而在传达信息过程中,强烈的、明确的和新颖的符号形式能够加强传达的效果。在进行UI界面设计时,设计师应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信息传达和视觉的享受融为一体,在实现界面实用功能基础上提供具有审美趣味和价值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通常在界面设计中,扩大功能和保持简单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一个有效的设计应该平衡这些目标。界面的简洁是要让用户便于使用、便于了解、并能减少用户操作错误的可能性。可以将界面设计元素以审美的角度减少到进行充分交流所需的最少量。在字体、颜色、图标、按钮、布局和对话框的设计上应简单而醒目,设计时应尽量使用人们对自然的反映和语意,简单与熟悉相互关联,尽可能尝试利用用户已有的审美和知识阅历。

3. 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关注的是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就是琢磨用户怎么用软件才觉得得心应手。要顾及用户的使用感受。从心理学意义来说,可分为感觉(视觉、触觉、听觉等)和情感两个层次。以人为中心,使系统功能明确,安排合理,让用户通过最少的判断和最少的操作达到简单使用和愉悦的目的,是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着重思考的一个方面。

在界面中要尽可能使用用户本身熟悉的语言,而不是开发设计者熟悉的语言。 因为在设计界面时要考虑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限度,人类的短期记忆存在不稳定、有限的特征,24小时内平均存在25%的遗忘率。所以对用户来说,浏览信息要比记忆更容易。用户尽量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来使用界面,不应超出一般常识,想用户所想,做用户所做,尽量要按照用户自己的方法理解和使用软件系统。一个有序的界面能让用户轻松地使用,浏览者能自由地做出选择,且所有选择是可根据需求而改变的。

4. 拥有良好的直觉特征

用生活中熟悉的表象作为设计元素,给用户任务提供直接而直观的感觉。通过用户利用他们已有的审美习惯与经验,使得预测和熟悉系统界面表示的行为更加容易。界面设计支持用户认知而不是记忆。用户记起与一个熟悉的事物相关联的意义要比他们记起一个特定命令的名称要容易得多。

二、界面控件的视觉传达设计

1. 窗体 窗口

目前企业后台管理界面软件设计默认的窗体大小标准为1024×768。由于用户屏幕大小可能设置不一,且宽屏已日渐成显示主流,1440×900、1280×1024也普遍存在。因此,在设计期间要考虑在不同显示器下界面延展或伸拉的完整效果。一般有两种措施来解决由于显视屏大小的不同给版式设计带来的不便:

1)将背景做适当延伸设计。以适应不同的版式效果。经过设计的背景使页面在高屏幕分辩率时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

2)应用界面自适应技术,当版式宽度大于1024像素时,页面内容会自动伸缩,充满整个版面。页面的伸缩并不改变图文自身的大小,只影响其文字、背景面积的排布。

2. 布局和间距

在不同显示分辨率下,常常会出现控件被伸拉变形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页面布局,按比例设计可以适用于任何分辨率下的布局排列。界面设计中版式分割要接近黄金点比例,使得整体界面宽度跟较长的那部分区域比为约等于1: 0.618。保持页面的视觉平衡。避免拥挤和对空间的浪费,应合理地利用空间。不要让布局本身成为突出的UI元素,保持视觉简洁。避免控件与数据的过分集中而导致的视觉疲劳和判断错误。如果在多个页面中存在类似的控件,应该尽量使得它们在各个页面中出现的位置/大小一致。尽量让窗体中显示大部分常用功能。

3. 图标、图片

在后台界面设计中,图标、图片的色调和风格要保持一致,不同界面中的同一功能应使用同样的图标或图片来展示。图标风格大致分为:简约或精致,平面或立体,古典或现代,写实或卡通,单色或多彩,绚丽或柔和,抽象或具体,有框或无框。无论做任何风格的图标,与系统软件整体设计协调一致是第一位的。通常企业软件系统的UI图标设计应以该行业性质为背景,满足UI设计“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可用性测试”四个重要阶段。

图标的尺寸常有以下几种:16×16,24×24,32×32,48×48,64×64,128×128,256×256;图标的常用格式有以下几种:

1)PNG:无损压缩格式,支持透明,兼顾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但是请注意,PNG格式在网页中,IE6.0或者之前的所有版本不支持透明和半透明,可加入代码解决;

2)GIF:网页图片常用格式,支持透明,优点是压缩的文件小,支持GIF动画。缺点是不支持半透明,颜色数最多只能显示256种颜色,透明图标的边缘会有锯齿。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存成此格式时候,添加相同背景色的杂边;

3)JPG:有损压缩,优点是文件小,图像颜色丰富。缺点是不支持透明和半透明;

4)ICO:WINDOWS系统的图标文件格式,支持多通道透明,支持32位真彩色。

4. 颜色

UI界面设计中整体色彩搭配要融为一体,起提示作用的部分要清楚醒目。不要强迫用户使用自己不喜欢的颜色,可以开发让用户自己修改界面的颜色的功能。可以增加程序对色盲用户的可访问性,使程序可运行在单色显示器上。确保在文本和背景色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比。

一般情况下,界面元素可以使用中间色调,在256色模式下使用中间色调可以避免视觉上的刺激,适合长时间停留阅览。界面设计中,活动对象的色彩应该鲜明;而非活动对象的色彩应该暗淡。企业常用搭配的灰色系色调有“#E1E1E1”、“#EFEFEF”、“#C0C0C0”等。但灰色背景的元素在界面上会让人感觉到不可编辑性,所以不能大面积使用。

5. 文字

UI设计中文字是作为占据界面设计中重要比率的元素,它的字体、大小、颜色和排布对软件界面整体设计十分重要。文字主要包括标题、信息、正文、链接等几种主要形式。标题是内容的简概说明,一般比较醒目、优先编排。标题文字的字体和大小可以根据当前界面设计内容及整体布局来定。正文信息内容里,文字以中号,黑色或中性色系有利于阅读为基本原则。不可修改的字段,一般使用灰色文字显示。链接文字以醒目显示,以便与一般内容文字区分。鼠标划过链接文字的颜色会改变。文字与背景色搭配应合理协调,反差不宜太大,少用刺目、强烈色调。尽量使用纯文本,而不是文字形式的图片,图片要远远大于纯文本,影响页面显示速度。

三、人机交互中的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下面以控件为例说明人机交互中用户体验的应用。

1. 按 钮

按钮:用于响应用户的点击操作,并在用户点击之后告知程序,从而去执行某种功能。常用按钮包括像“确定”、“取消”、“关闭”和“帮助”等命令按钮。同一系统中按钮大小应基本相近,名称不要太长,免得占用过多的界面位置,给阅读带来不便。

对于含有按钮的对话框不应该支持缩放,避免在窗口缩小时遮住右上方常用按钮。要将常用按钮与对话框主体分开,这种分开使常用按钮更易于查找和识别。如果页面内容较多,需要垂直滚动条时,同等功能的按钮应保持在内容顶部或底部始终呈现,方便用户随时看到。

排列在底部的常用按钮右对齐,通常依照按钮的使用频率及重要程度从左到右依次排列,这样适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当只有一个常用按钮时,一般将其居中放置。避免使用多行或多列的命令按钮,多行或多列的命令按钮对用户来说会产生烦躁情绪,并易混淆,在点击时容易产生错误。

2. 列表视图

列表视图:系统数据库中的列表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列表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行和列数据。行和列的数据来自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列表视图至少15行,少于15行的列表视图不要有滑块,不需要滚动条。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常规默认,从而使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

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则既看不见也取不到。数据库授权命令可以使每个用户对数据库的检索限制在特定的数据库对象上,但不能授权在数据库特定行和特定的列上。在列表可排序时采用可单击的表头,可单击的表头只应用于排序。

3. 消息框

消息框:用于在必要的时候弹出来给用户一个明确的提示,通常由“提示信息+确认”按钮组成。可分成警告框、确认框和提示框三种。

1)警告框:用于确保用户可以得到某些信息。当警告框出现后,用户需要点击确定按钮才能继续进行操作。

2)确认框:用于使用户可以验证或者接受某些信息。当确认框出现后,用户需要点击确定或者取消按钮才能继续进行操作。

3)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在进入页面前输入某个值。当提示框出现后,用户需要输入某个值,然后点击确认或取消按钮才能继续操纵。

区分消息框的类型,采用带“确定”按钮的信息消息框向用户提供有警告的信息。采用带“是”、“否”,以及“确定”、“取消”按钮的确认框在继续进行前需要用户输入的情形下予以确认。采用危急提示框可以通知用户进行工作前需要修改一个错误。避免不必要的消息框,不要用出错消息来报告正常行为,而应该用来报告不正常或不期望的结果。不要对很容易恢复的操作进行确认。问用户问题时,采用“是”和“否”按钮代替“确定”和“取消”按钮,这样使问题易于理解。确保消息框选项按钮与文本一致,例如:不要用“是”和“否”为非提问消息的响应。

同样,不要使用多个效果相同的选项按钮。例如,除非有不同的操作结果,否则不要同时提供“否”和“取消”按钮。“否”按钮意味执行操作,而“取消”应该取消操作。在消息框弹出时会自动选择默认按钮,应将最安全的或最常用的选项作为默认按钮。

结 语

在上述方面谈到了企业后台管理界面UI设计中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虽然企业UI界面设计属于IT后台展示部分,大多数系统或平台只是企业内部员工使用,但在开发建设软件系统的同时,在其强大的使用功能基础上,再加上专业的界面设计,舒适的用户体验,那么,软件系统对内将充分体现企业形象,提高部门影响力与凝聚力,让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心情愉悦,集中精力的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时代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 第4篇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来临后的必然趋势。目前, 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是企业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出现, 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企业的档案管理都需要依靠纸张作为媒介, 由于企业档案信息数量繁多, 如果采用纸质的形式进行实物保存, 无疑将会给档案的收集、查询、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成本。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企业下设机构越来越多,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也不利于信息的快速共享, 严重制约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过去, 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信息化的出现将为实现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共享创造了可能,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信息进行高效率地整合,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良好的档案管理也是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因此,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企业面向未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逐步扩大, 来自核心技术、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 这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有形的压力。从企业的内部管理来看, 为了提高企业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适应程度和创新应变能力, 就必须不断改革和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以上两点都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造,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 档案信息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已经进入了以企业信息管理为主的阶段。可以说, 企业各个阶段、各个部门的管理历史和现状都需要依靠丰富、完整的档案进行反映, 档案不仅是企业积累下的宝贵知识, 同时也是企业难以复制的战略信息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将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首先, 企业要想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发展, 就必须提高对信息的应用水平, 在这一要求下,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转变迫在眉睫, 这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实现“无纸化办公”, 而是在管理层面的巨大改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大篇幅的文书资料将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分类、归档、保存和查询, 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各部门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互通有无, 不仅能扩大企业的信息资源来源, 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形象的树立。信息时代的到来, 要求企业必须将竞争优势从传统的技术生产领域, 拓展到培养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现代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的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纸张一直是档案进行传递的载体和媒介。众所周知, 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采用大量的纸张来完成对档案信息的记录, 与此同时, 针对档案的存放和保管, 还需要建设大量的馆藏资源, 由此可见, 传统的纸质的档案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 档案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如今, 纸张不再是档案得以记载和传递的唯一媒介, 计算机、磁盘、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使得电子档案应运而生。电子档案的出现, 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有着颠覆性的影响。首先, 电子档案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 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其次, 电子档案的保管无需大量的空间, 大幅度减少了对馆藏空间和档案装具的使用, 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档案管理的成本。最后, 电子档案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进行文件的处理和传输, 能够容纳的信息量十分巨大, 真正实现了海量存储的目标。

(三) 档案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是同国际接轨, 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 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 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档案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 能够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出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 从表面上来看, 档案本身并不会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 然而, 如果企业能够对档案加以恰当的利用, 那么往往会在解决经济纠纷, 提供产权证明等方面为企业扫清障碍,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比如, 完整的项目文件, 能够为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维护提供依据;规范翔实的管理规定, 能够对员工行为进行制度化的约束, 如果发生因为工作调动、经济分配而产生的劳动争议, 企业也可以做到有据可查。由此可见, 档案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是有可能帮助企业产生新的效益的。另外,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是我国企业同国际接轨, 完善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在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中, 组织、决策、监督、控制等环节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而档案信息则可以为这些关键环节的建设提供全面、充分的依据。尤其是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刚刚完成改制, 产权性质的改变需要涉及到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债权、债务等众多内容, 而这些内容的记录和保存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信息时代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企业应加快信息建设步伐, 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职能和需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通过采用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 优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 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以吉林网通为例, 在采用了信雅达公司提供的电子映像档案管理系统之后, 吉林网通便实现了针对全公司范围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能够完成对重要档案的数字化收集、加工和保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难信息的增值。吉林网通目前可以实现快速跨库信息查询和存取, 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信雅达公司提供的该系统是一个能够进行扩展的全省网络应用系统, 功能较为全面, 主要体现在档案信息的海量存储, 并且能够提供档案信息从收集、处理、归档、保管、利用、发布等一系列环节的一条龙服务, 甚至可以包括超大规模的、具有互相操作功能的、多个分布式的多媒体资源系统。除此之外, 吉林网通还打破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系统之间的管理屏障, 让二者实现了真正的无缝连接。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让吉林网通的各下属分公司都能够快速实现公文、单据、报告等信息档案的快速传递, 不仅大幅度缩减了存储空间, 降低了档案管理成本, 还实现了企业关于档案存储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目标。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保障体系,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推广过程中, 档案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首先, 应该建立起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在进行电子档案的查阅、复制等环节之前, 都应该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申请、审批、登记工作。在基础上, 企业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 确保各项监督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其次, 要加强对移动硬盘、光盘、U盘等电子档案载体的管理, 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扫描, 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同时, 电子信息载体不得被随意借用, 并且对其使用范围进行严格控制,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最后, 还要加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和保密意识, 加强思想教育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让档案工作者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将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三) 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往往取决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在信息时代的宏观大背景下,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内容和难点都在逐步发生变化, 不再是仅仅面对档案资料本身, 而是需要通过大量对电脑、网络的应用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企业档案工作中唯有深入地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拥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化管理, 为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化服务。企业要重视对档案工作者的日常培训, 及时加强各类业务技能的培训, 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的业务人员。另外,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 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过程中, 可以让这批工作人员通过讲座的形式对档案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全面提高企业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都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在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效率的同时, 也对相应的管理理念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未来企业管理档案的发现趋势,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在深入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充分吸收他国企业进行档案管理的成功经验, 放眼世界, 在深刻理解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基础上, 判断未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 通过我国企业的不断学习和勤奋实践, 定将把握信息时代的节拍, 在未来迈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新台阶。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信息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契机。对于档案管理来说,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具体的工作平台、制度、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探索出新的管理理念和实施办法, 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萍.信息时代的电子档案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5) .

[2]杨红梅.企业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开发利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2) .

[3]史江, 刘婷婷.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初探[J].档案学通讯, 2010 (05) .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第5篇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路桥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路桥企业必须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笔者对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路桥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路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路桥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路桥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是路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路桥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激发的一个重要措施。在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不足。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对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很多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绩效考核的方法,没有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时代,加强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各种信息技术对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一、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就是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等,当前很多路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还面临较多的现实问题,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各种硬件配备不足,导致信息化管理很难开展。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是当前很多路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大多数的路桥企业都比较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因此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带来严重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水平

随着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改革,路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并且还要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当前很多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化的技术和水平,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导致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二、信息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加强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时代,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处理都要经过计算机设备和相应技术,在路桥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进行创新,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完善。第一,在硬件上要加强对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讯系统的构建。第二,在软件上要加强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对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比如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在职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和了解,并且要实现及时变更,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当人员的某项信息出现变更的时候其他信息也能相继实现自动更新。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理,例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都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抓取、存储、分析、利用,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人力资源高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和约束,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特征,对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将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作为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完善路桥企业内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观念的改变,培养其信息意识,促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例如信息安全制度、信息传输制度等,规定员工必须使用各种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相关事物的管理,使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人力资源管理。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要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思想的转变,加强对各种信息化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利用,比如定期在路桥企业内部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信息化培训、讲座等,使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对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信息操作方法进行了解,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路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路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是路桥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进,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咏渠.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36).

[2]万SS.网络信息化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2).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国有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05-01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发出了挑战,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为国家稳定经济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该如何进一步围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论调整人力资源的优化与配置,这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重大挑战。

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1.1 国有企业的人员选用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深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国企人员选用不是依据科学的操作程序,而是依靠传统观念和习惯,不是依据业绩和群众评议,而是论资排辈、迁就照顾。在岗位设置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这就造成了岗位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这和信息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有所违背。

1.2 国有企业的培训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并把它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不少国有企业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导致培训的理念不正确;同时,也不了解整个培训体系的流程,导致整个培训管理过程中工作有疏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培训理念不正确、培训目的不正确、常规的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培训评估工作等都是和信息时代下的管理不融合。

1.3 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

报酬与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行为有效性的有力手段,然而当前很多国企的薪酬分配受计划经济影响,计划机制、行政机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资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工资总额要受政府监管,所以国企不能完全按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自身经济效益状况自主决定工资总额、薪酬水平等。

1.4 国有企业的人员考核

大多国企的人员考核标准线条过粗,考核方法不够丰富。大多注重定性考核,而忽视了定量考核,注重领导考核,而忽视了群众考核,而且针对特殊群体没有采用特殊的考核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考核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发挥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 管理方法探索

信息时代下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其固有的资产上面,无形的知识资本与人才实力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又一标准。加强员工的培养有利于增进员工的归属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好铺垫。人力资源管理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对达成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都产生附加值,能释放并开发人的内在潜力,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和谐发展。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时代下,各种资源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快速传达,因此招聘渠道的方式也会有很多,如职业中介机构、现场招聘会、内部推荐、媒体广告、网上招聘等。这些方法毫不费时这样才能为国有企业在第一时间找到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国有企业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例如在工作场所的环境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形象方面等均需要亲和力。在职业道德方面,尽量使员工具有统一的思想和观念行为,对内塑造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员工互动提供便利,让员工之间加深了解,进而为建设和谐的办公环境、氛围做出有力的改进,为企业的创效、发展做贡献。

2.1 保障核心员工的工资体系

总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存在“二八理论”,国有企业也不例外,那就是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员工所创造,这里提及到20%的员工就是企业的灵魂,也称之为骨干员工或者核心员工。这一小群体人是企业的核心“发动机”,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他们的贡献却是最高的。企业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他们,更别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这一小部分群体在发挥着作用,他们推动者企业的和谐发展,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这类人才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因为在新形势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客观情况,正确进行人资力资源配置,确立以业绩为目标的人才价值取向。首先,要为他们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工资体系竞争平台和晋升渠道。其次,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尤其是脑力劳动带来的成果,保护这些成果的知識产权,并要有相关的激励措施来保证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可以把知识当作劳动力进行额外的奖励,例如知识技术的参股分配,持股经营等。

2.2 调整和完善工资体系结构

薪酬是约束和激励的一个重要筹码,国有企业中,在保证成本和利润的条件下,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应该使用这一重要的筹码。通俗的来讲,用钱来说话有时候会带来更大的利润效果。但使用这一筹码的时候不能没有标准体系,可以把绩效考核跟约束、奖励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奖励的员工会更加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受到约束的员工也会有紧迫感,如此一来,奖罚分明的体系会为企业个员工带来“双赢”。值得注意的是,绩效考核体系必须科学化,并且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定要公开、公平,这样才会起到真正的约束和激励。尤其是在激励中,不可把差距拉得太大,这样会挫伤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之所以有差距,就是为了鼓励后进者,勉励先进者。最重要的一点,约束和奖励只是一个手段,必须有一定的固定薪酬部分不能纳入考核,这样才会使员工有安全感,约束和激励措施才会有效。

2.3 建立科学的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能不仅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还能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均衡调和。首先,要提高国企领导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培训、岗位调整等紧密挂钩,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避免评估中的个人感情色彩。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方法上,应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起来,为避免考核结果过于集中于某一档序,可采用配比比较考核法;针对企业特殊群体,采用特殊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最后,要强化绩效考评和奖惩、报酬、职务晋升、培训等的关系。

2.4 要有合理的晋升通道

企业员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他也有自己的需求,正如管理学中的马斯洛理论需求理论一样,员工也有自己的个人职业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一部分都和企业息息相关。因为企业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职业生涯都能提供条件、创造条件,所以,企业要针对不同的群体人员设置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双重或多重职业生涯路径、两条或多条平等的晋升通道来实现。这样,企业员工会有多种不同的晋升路径选择,他们可以在企业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当员工晋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势必会出现晋升瓶颈,此时企业还可以考虑让这些优秀的关公参与其他岗位上的工作,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其职位内容就会很丰富,同时,相应的待遇也应该及时跟进。员工这样的晋升成长模式也是企业不断壮大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下企业管理方法分析 第7篇

一、企业管理在信息时代发生的变化

企业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和获取的相关信息有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信息的获取更为方便和及时, 所以对于企业在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均需要重新思考。

1.企业人事管理的变化。很多现代企业均启用了人力资源管理, 其管理理念是以我国国情为基础, 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 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事关系, 影响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中人作为一个核心根本, 承担着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所以人力资源比产品和其他方面更为重要, 如何让企业中的员工身心的投入工作, 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为企业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2.企业管理机构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结构, 所有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都是原来的“金字塔”形式, 几乎全是上传下达的模式, 而随着信息化的到来, 逐渐变为“矩阵”高层可以直接与基层执行者联系, 基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传统的管理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而信息互联的管理组织更可为企业的发展做更贴切的服务。

3.销售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的面对面的销售逐渐被网络销售所替代。人们可以不用出门便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 而企业的产品也不完全依靠商场、店面等销售方式, 而是网络实体一体化, 多了销售途径, 节约了更多成本, 而消费者更为方便满意。

4.对财务管理的变化。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而财务人员的工作一般较为繁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相对更为科学。其中财务电算化, 将所有的财务运行环节进行集中监督, 资源、信息其中配置和共享, 对财务的管理也越来越为正面。数字化的管理可以直接方便地为高层提供和掌握财务信息, 来分析生产经营效果, 更为省时省力。

5.高层决策管理变化。由于企业人力、财务、生产、销售等均采用了信息化, 所以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 在进行决策时有了更为丰富的依据, 可以更只管科学的进行企业战略的决策。

二、信息时代决策研究

1.建立更为适应现代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机制。现在经济社会, 企业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所以企业的每个战略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互联网作为一个最有利的信息载体, 其中蕴涵着更为丰富的商机和先进的技术。企业领导间更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来丰富自己的不足, 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2.做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任何企业只要把以人为本和高科技密切结合起来, 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 才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新颖的产品, 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来为企业实现最大价值。通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和合法权益, 创造出更为和谐的企业氛围。

3.充分利用知识在信息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注重企业管理者创新, 定位好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 做好企业在新市场中的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充分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加强企业里的学习能力,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与发展价值。

4.做好企业的数据库管理。企业管理如果想更快地进入一个新台阶, 就必须要走信息管理之路, 把传统的管理方式丢弃, 建立好符合现代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如果想处于竞争不败地位, 就必须要整合现有企业的信息资源, 建立属于本企业的信息库,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 感受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益处。

现代社会对于一个企业的评价是否强大, 可以从各个方面去看, 但是信息化绝对是一个评价标准, 一个企业信息化的程度, 也能看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 一个企业的运营, 如果没有任何的信息化工具, 只能说明这个企业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机遇, 不断地创新和研究, 建立好符合本企业的战略管理机制, 寻找更为有利的发展契机。

摘要:在我国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是大家迫切需要的, 更快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 可有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针对于信息时代下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希望可以在未来企业发展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社会经济,措施,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洪贵, 赵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研究[J].管理现代化, 2010, 01:18-20.

[2]冯继永, 李庆军.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变革[J].商场现代化, 2007, 02:55-56.

[3]付源.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03:265-266.

[4]耿敏.我国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硅谷, 2008, 14:175.

信息时代企业时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8篇

现如今我国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之中, 在信息时代之下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谋求发展, 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在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简而言之, 就是哪个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谁就能够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所以说时间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当中的一项重要资源, 而时效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工作环节。

一、时效管理在企业当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时效就是指某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所能起到的效果, 这种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效果消失,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信息的时效性往往是成为企业决策甚至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企业的众多管理工作当中, 时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工作环节, 其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内经济走势信息、政府政策信息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信息的搜索与判定, 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通过信息的时效性, 使企业在内部自我快速反应机制的调节下, 帮助企业及时的甚至是提前做好反映策略, 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损失。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激烈, 企业只有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 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的感知以及对市场动态及需求的敏锐观察, 及时的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使企业随时都能够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标准, 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实力。然而想要真正的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要做好企业的时效管理工作, 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在市场竞争当中快人一步的发展战略。

二、时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1. 帮助企业做好决策工作

信息时代的基本标志就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快捷传递、管理和应用。在这种发展背景下, 市场经济活动信息变得更加对称和平等, 传统市场经济当中的产业垄断逐渐消失, 竞争逐渐成为了市场发展当中的主体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 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调整与转移,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日新月异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好市场信息做好及时的跟踪与收集,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进而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助企业做好决策工作, 以最快的反应来实现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时间上的节省意味着企业决策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 从而使企业能够以更好的姿态来面对市场变化,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做到运筹帷幄于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2. 实现对企业的精确控制

在企业开展行之有效的时效管理工作, 能够实现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环节当中的精确控制。在时效管理工作的精确控制下, 企业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 包括时间成本在内的管理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而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却依然如故, 如此一来企业的工作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实际工作当中,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生产需要对时效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将企业生产原料的供应、实际生产环节、产品销售途径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给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实况, 来对企业生产各环节进行实时调整, 形成企业产品生产、研发的一条龙管理模式, 进而避免因各环节之间沟通不畅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 开拓市场

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良好的时效管理工作能够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 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流, 从而帮助企业巩固与以合作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保证。在信息时代的市场发展当中, 企业的潜在客户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实时掌握来增进对客户的了解, 分析客户的服务需要, 然后将企业自身的优势面展现给客户, 提供给客户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 客户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企业, 进而表达出自己对服务的需求愿望。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企业时效管理的基础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任何工作都需要时效管理作为基础, 客户为了得到最满意的需求服务, 必然会将需求信息尽可能的发布的广一些, 在这时候企业时效管理工作的快慢及反应机制的水平就成了竞争当中的制胜法宝, 以最短的反应和应变时间来将客户所需求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抢占最有力的竞争先机, 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帮助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总结: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 竞争成为了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生存模式, 在这种生存模式下任何企业的发展机遇都是相同的, 如何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反应机制, 从而以最短的反应时间来抢占发展先机,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 在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当中时效管理成为了最重要的环节, 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时效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对企业的时效管理工作, 使时效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在企业发展当中的意义, 从而为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军.信息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03:201-203.

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 第9篇

随着信息化地深入推进, 我们俨然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在信息传播中沟通方式的变化是快速且明显的。从最早的书信往来到电话手机的使用, 再到互联网时代下QQ、飞信等应用程序的广泛利用, 直到当前web2.0时代下交互网络平台的建立, 博客、RSS、百科全书、网摘、社会网络、P2P、即时信息等技术的应用, 更使得人们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 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最为合适的沟通方式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因而, 在此背景下, 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信息沟通方式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沟通原则、标准和模式构建

(一) 企业内部沟通方式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调查, 得出企业内部的沟通分为四个方面, 分别是:沟通对象、沟通方式、沟通目的和沟通特点。沟通对象可细分为同部门上级、同部门平级、同部门下级以及不同部门的不同级别。沟通方式主要为面谈、电话、即时通讯工具和E-MAIL。沟通目的分为两大方面:追求信息最快传达与追求信息达成一致。沟通特点包括:获得快速反馈;私密性, 可靠安全;可支持多人同时参与沟通;可用多种方式表达 (图表, 音视频等) ;传达之前可对信息进行修改;便于以后查找使用;适合任何时间使用;适合任何地点使用;花费等角度。

(二) 企业信息沟通的九大原则

在企业内部实现有效沟通, 需要掌握并实践企业信息沟通的“九大原则”, 即在沟通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交互性、灵活性、共享性等。其中, 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信息沟通中首要也是必须要实现的原则, 是确保信息沟通具有意义的基础条件。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信息沟通中的重要原则, 是有效信息沟通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信息的交互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沟通中的高级目标和原则, 是有效信息沟通得以实现的保障条件。

(三) 企业信息沟通的十项标准

1. 实时性。

是指信息经过某种沟通方式发布后, 能够被及时回应和反馈, 并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实时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2. 准确性。

是指在传播过程中避免信息失真, 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准确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3. 交互性。

是指在传递信息时, 信息被及时传达并实现及时交流与共享。交互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4. 安全性。

是指确保信息不泄露给非相关人员, 保证传输过程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安全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5. 信息量。

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承载的信息量的多少。信息量越大,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6. 便捷性。

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节省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时间, 以及沟通方式在操作层面的方便程度。便捷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7. 情感交流程度。

是指信息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密切协作程度以及交流后的感受、心情。感情交流程度越强,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8. 成本。

是指由沟通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开销费用和投入资源。成本越低,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9. 共享性。

指的是信息分享简便快速的程度, 分享的效率、深度和广度。共享性越高,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1 0. 传播范围。

指的是信息传播区域的大小, 信息受众的覆盖程度。传播范围越广, 信息沟通方式越有效。

(四) 企业信息沟通方式的模式选择

1. 自上而下沟通。

下达任务:需要实时交互, 要求及时性、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较强, 多采用声音传递信息。采用面谈、电话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介绍工作内容:要求信息传递准确安全, 并且信息可被保存记录, 多采用文字传递信息。采用email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通知 (普通事务通知) :信息传递快速、准确、即时性要求高, 传播范围广, 采用web2.0网站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通知 (私密事务通知) :要求私密性强, 信息传递准确。采用短信、电话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远距离调控:信息传播范围广, 安全性强, 需多人同时对话。采用qq等网络软件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传输公司内部文件:传播信息容量大, 需多人同时接收, 要求较高私密性、安全性。采用qq等网络软件更为合适。

2. 自下而上沟通。

汇报工作:及时性强, 实时交互, 多采用声音传递信息。采用面谈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汇报工作 (远距离) :需传播范围广, 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强。采用qq等网络软件沟通方式更为合适。意见箱:需匿名、公开性、共享性。采用web2.0网站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与上司交流感情:实时交互, 需双方即时性交流, 信息准确传达。采用面谈、电话沟通方式更为合适。信息反馈:信息需被安全、快速的传输, 并且信息容量可能较大。采用email、qq等网络软件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员工信息调查:需多人同时接收, 信息需双向传递。采用web2.0网站、email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

3. 平级之间沟通。

情感交流:即时交互性强, 需及时的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范围广。采用电话、qq等网络软件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团队合作:传递与反馈迅速, 效率高, 信息容量大, 多为通过声音传递信息。采用面谈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交互性强, 共享性强, 可传递容量较大的信息, 支持多人同时交流。采用web2.0网站、qq等网络软件的沟通方式更为合适。

三、企业信息沟通的网络化建议

(一) 开发应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沟通软件

邮件系统的建立, 可以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避免纸质版文件传送的诸多不便。企业氛围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影响着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 内部人际沟通软件的开发, 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更好的交流与相互理解, 有助于打造企业内部情感链, 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与归属感, 促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上级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 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二) 电子公告、刊物

及时的公布企业最新消息, 有效避免了传统沟通模式中信息传播慢, 以及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问题。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传播, 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三) 充分利用web2.0的相关技术

首先, 增加企业内部信息的分享和评论功能。有效的分享可实现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 有价值的评论则是对企业信息的最好反馈, 有助于集思广益, 帮助信息发布者改进、完善相关信息, 实现信息的准确、有效传达。其次, 实现P2P下载功能。P2P可以让企业员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交换,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从而有效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 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最后, 搭建企业论坛。企业论坛是员工畅所欲言的阵地, 可对企业发布的各种信息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 从而既可加深员工对企业某项决定的认识, 又可对企业上级的决策提出建议, 上下互动, 实现有效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在信息传播中沟通方式的变化也是快速且明显的, 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营造企业内部良好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仍然是制约某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最有效,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本项目立足于探求适合企业的最佳沟通模式, 以期为企业发展提出借鉴。

关键词:企业,沟通方式,标准模式,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尉.企业内部进行网络信息沟通机制[J].企业导报, 2011 (16) .

[2]郭晓宇, 关晓红.现代企业的网络信息沟通[J].未来与发展, 2003 (04) .

[3]韩广彦.企业职能部门间的有效沟通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4 (05) .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第10篇

1.1 观念陈旧

企业陈旧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和生产, 不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 部分企业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 自身抵触这种管理模式的发展, 在实行的过程中不积极配合、参与, 使企业信息化管理不能顺利开展。除此之外, 陈旧的观念使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存在盲目性, 导致在建设过程中, 支持力度不足, 投入资金缺乏。使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各个环节受到影响, 最终导致建设落后。

1.2 缺乏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

多数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 缺乏总体规划, 没有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 导致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 而是盲目跟从, 只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造成实际建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生产发展不符。例如, 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时, 需要对企业员工计算机水平进行调查, 并且对企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培训, 预防信息化运行管理中出现混乱。

1.3 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整个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这种环境使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严密性较强的信息系统, 在应用过程中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所以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必须互相配合, 使之具备一定的完整性,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4 信息化管理支撑力度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支撑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相应的设备上, 部分企业只是单方面在信息化管理的硬件上进行跟进, 而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咨询上却还是保持着原地不动的状态, 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软件和硬件不相适应。其实,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硬件只是信息化管理的载体, 而这种载体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进行辅助, 其作用就难以发挥。就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 如果企业只是片面追求软件或硬件的更新, 那么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 新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议和展望

2.1 建议

企业信息化管理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管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企业与外部的联系, 可以让企业与新经济时代接轨, 并以此环境为基础, 不断调整自己, 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 实现信息时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根据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环境,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1 数据电子化

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电子化管理, 实时更新数据, 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1.2 流程电子化

建立信息流程管理, 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尤其是流程管理软件的使用, 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或管理流程具体化、固定化, 从而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工作更加规范, 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避免人为干预和人为决策造成的不良影响, 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

2.1.3 管理电子化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应用数据模型、信息管理模型或计算机模型, 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实现电子化管理模式, 从而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展望

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 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使企业在生产技术、组织运行管理方面得到提高, 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 使其更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 最终突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使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向东, 郑福倩.探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计算机世界, 2011 (1) :111-113.

[2]国家经贸委.如何让企业管理出效益[J].网络世界, 2011 (3) :176-178.

[3]沈力钧.当代企业的精确管理[J].计算机世界, 2011 (12) :499-501.

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第11篇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得企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有着增加。企业的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 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 就要从理论上以及技术上综合性应用。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就能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特征体现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特征体现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能加以明确化, 注重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科学化重组, 在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等。这些基础性的管理内容要能进行完善和落实, 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中, 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 其中对价值链的优化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核心, 在信息系统的科学完善建立下, 就能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优化, 将基础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从而满足实际的管理要求。

再者,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特征还体现在信息数字化层面。信息化的企业管理, 主要就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对传统的纸质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突破, 在实际管理的效率水平以及质量上有着提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 对生产的柔性化方面也有着鲜明呈现, 在企业生产方面能有序进行, 在成本上行也能降低。

另外,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组织弹性化特征上。和企业的生产系统一样, 在信息化的企业组织方面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对企业的组织规模进行科学化的调整, 在管理的中间环节就能有效减少, 从而增加了管理的效率提高, 在管理的弹性化方面就鲜明的呈现。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在一体化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 能将企业的内部网以及信息系统优化, 对企业的管理能够实现一体化的管理。

2. 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强, 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对企业决策以及管理的效率水平能有效提高。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下, 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就有着促进作用, 能有利于企业信息的顺畅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 就有利于企业领导的决策及时性以及效率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对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有着促进作用, 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商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能为企业进行广告的投放, 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以及发展理念。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 通过形象广告的投入就对改善企业形象有着积极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应用, 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比较有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能促进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管理重要性和管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在相关教育的培训下, 能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 在工作的效率水平上能有效提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信息化管理使得业务流程得到了简化, 在无纸化的办公下, 也能节省很大的资金, 在经济效益上就能有效提高。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实施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方面没有创新。一些企业的领导者,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足, 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没有和时代发展相契合, 这就对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着阻碍。在对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没有注重, 对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工作没有加强。由于信息化的管理在具体的执行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这就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化。但是领导者没有在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 这就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提高有着很大阻碍。

再者, 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在管理机制方面没有完善。要想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智联水平有效提高, 就要能充分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 按照信息化管理的机制进行执行。但是在具体的机制方面, 由于体制不完善在对外部资源方面没有重视, 在对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优化方面加强重视。从而就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比较低。

另外,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中, 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熟练, 在协作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对信息技术有详细充分的了解, 才能有助于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是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没有达到要求, 这就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质量提高。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中, 在协作工作上没有完善化, 这也是对信息化管理效率很难提高的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 对应用系统的缺乏以及管理基础的薄弱和市场规范性问题, 也造成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

2. 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实施

第一, 信息化管理思想创新应用。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高, 就要注重从信息化管理思维上创新应用。企业的管理是促进其良好经营运营的基础, 只有在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思维方面有效应用, 才能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整体的管理结构上进行优化, 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突破。将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发展, 注重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将信息至上的管理思想加以树立, 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力量, 从管理的观念上进行创新。

第二, 信息化管理方式创新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应用。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就要能注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信息化, 企业领导层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要能加强。将企业中的多样化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应用, 加工资源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 要注重将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加以应用, 将企业组织意志编程自觉行动, 对企业进行和谐化的信息化管理。管理过程中, 注重组织运作的信息化, 将企业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加强联系, 在信息的传达上以及资源信息共享方面进行加强。

第三, 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创新应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就要注重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 要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制定科学化的制度。将企业的领导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制定, 要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市场信息的多变性, 结合企业原有的制度进行创新性的制定。在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方面创新, 要将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基础, 注重制度的可行性。

第四,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为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 在组织结构的创新方面就要能加强, 通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将整体的流程进行优化, 将每个人的作用在流程中充分发挥。在组织优化基础上, 注重信息化技术的灵活性运用, 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以及重置, 将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综合性的应用。管理中可通过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在信息化的应用下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

第五,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注重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建设工作进行加强,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才能有助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在实际信息化管理战略实施中, 将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科学化, 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措施, 在激励机制方面科学实施, 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加强, 要注重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将信息化的管理能从理论上以及技术层面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中, 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都要精细化实施。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对实际管理发展就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信息标准化管理中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建模与协调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 2016 (01) .

[2]滕华.探究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信息化建设, 2015 (10) .

[3]刘冠鸿, 孙杰.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信息化价值链管理的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5 (17)

[4]邓琳群.浅析企业信息化中的组织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6) .

[5]钟明.企业信息化系统规划与设计[J].中国新通信, 2014 (24) .

上一篇:善意占有下一篇:系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