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2024-08-23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精选12篇)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1篇

一、原因分析

1、升学压力影响。

由于我市为学生减负, 中考中取消了生物学科, 使生物学科沦为“讲起来重要, 学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要想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调查活动, 家长不支持, 学生难响应, 怕影响主科, 影响升学。现在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如此之大, 我们只能表示理解。

2、教学时间不够。

多数学校初中生物课每周只有二节且不连堂, 一节课时间内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去搞活动再带回来, 显然不可能完成。周六和周日呢, 据了解, 多数学生要学语数外, 有的还要请家教补课, 大家围着主科转, 这些学科只好靠边站。

3、安全因素的影响。

新的教育法规和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学校安全管理的文件不断层层下发, 学生安全成了政府、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如有的学校规定教师组织学生出校, 须经县教委批准。学校对此类活动原则上也表示支持, 但安全问题却要该教师负责。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中的小太阳、小宝贝, 家长知道学生要去调查传染病人, 要到野外去, 岂能不担心?会支持才怪!现在每个班班额都比较大, 学生难管, 万一出了差错, 轻则挨处分降工资, 重则民事责任、经济责任甚至丢饭碗。谁个受得了, 何况这些学科本来就不受重视, 作为科任教师即使有那个心没有那个胆。

4、教师因素。

多数农村中学都为寄宿制学校, 教师教学任务重, 白天除了正常上课外还要坐班, 晚上还要按课表到班辅导学生, 教学时间相当紧张。星期天要干点家务, 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小孩, 这些忙完了只想休息一下。利用星期天带学生外出既没时间也没精力。再者, 生物教师不参与毕业班的分奖和旅游, 评职晋级也不如主课教师占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物教师的积极性。心里上也不愿意干这费力不落好而且有一定风险的课外活动。

二、对策分析

1、时间保障。

方法一:临时调课, 虽然每周只有两课时, 可根据需要由教务处调成两节连堂。方法二:利用周六周日由教研组承头, 组织成一次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 每学期开展一二次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2、安全保障。

(1) 教师对学生设计好的调查线路、场所 (环境) 应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了解, 走访当地居民,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所了解并予以排除。如需

保万无一失乘坐交通工。具应该查验其营运资质, 确生物 (2) 员) 协助,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本教研组其他教师 (包, 每个教括实验调 (3) 争取学校支师负责一二个小组。持, 由学校派保卫人查前要进行安员同行协助, 全教育出现问。题协同处理。在出发活3白学习、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远让学生明动升学而学比片面追, 升学不是唯求分数重要。一的目的学习不仅, 学习应仅是为课综合能力培该是终生的。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调查, 在一次活动是◇开走出校门的调查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主陈小屹展学习, 共同探讨活动方案, 对学生的知识

炼运用, 、表达能力在活动过程、思维能力都是一次锻中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冉淑华难能力、交际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是的一理, 次小锻组炼讨。论调交查流结, 束调后查, 报通告过的对撰资写料更的是整原综然, 合深能入力社的会提基升层。, 走相出当户于外参, 加融一入次集大体自因呢健身?教材活动, 身心得到放松要求调查活动为, 人人必做何乐而不, 想为及必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导, 让学生明白其意义, , 学生定会积极参只要教师加强引对与, 4乐、在改其变中对。教师的评价体制。许多地策区由于生物学科不纳入中考计分, 学校

在一些政策上, 如人事调整、课时安排、福利奖金分配明显向中考科目倾斜, 生

物教师在评职晋级方面也不如升学学科占优势。一定程度上挫伤生物教师的积极性, 生物课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有时为了上好一堂试验课或一个演示实验, 需要提前一周或几周开始准备材料培养, 而这些幕后的工作却无人知晓, 辛勤劳动得不到肯定, 也会挫伤教师的工作激情, 众所周周知, 育人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 需要各学科的协作。作为学校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制定考核条列时应该为所有教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让从事副科教学的教师和主科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提高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从而提高生物教师的工作激情。

生物课外调查活动是生物课堂的延伸, 也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影响久远, 乃至终生。作为教师应具有直面困难, 善于解决困难, 克难进取的精神, 才能把新课改的精髓融入教学中, 把素质教育的推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刘植义《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七年级.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2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并阐述了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关键词 网络 生物课外活动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1 宣传生物科普知识 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4月至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学校电视台演播时间,播放了像《朱 》、《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同时,还在局域网上发布了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网页《鸟类――我们De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或教室的终端进行浏览。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1.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 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例如:在校园电视网上播出了关于“克隆”的系列纪录片、科幻片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没有被调查过的同学在登录后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克隆”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择,提交后计算机就会立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迅速、全面地获得充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1.3 组织专题知识讨论 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我们在完成了关于“克隆”系列片的播出和关于“克隆”的生物调查后,在校园BBS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组,讨论的主题是《“克隆人”将带来?》。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持谨慎态度,有的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表示赞赏,有的又提出质疑……参与积极,争论热烈。在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组织了大型的专题讲座《克隆与社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使他们对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1.4 展示学生科技成果 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网上发布。

初中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 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外拓展活动;分类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生物课外拓展活动即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利用本校及本地区的生物学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在课后进行的一些自学探究活动。

一、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的分类

1.实验类

(1)利用每周校本课保证校内拓展时间

我们主要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在生物实验室来开展校内实验类拓展活动。在固定时间、地点的保证下,我们可以灵活机动地来开展实验类拓展活动。如各种预实验的实施和改进,课后探究的进一步实验,都可以在校本课内来进行。如,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器材的改进实验,学生收集资料,画出制作图,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

(2)开放生物实验室,打开学生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差,只要学生有空余的时间,如午饭后的休息时间等,都可以进入生物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实验材料,自己制定实验步骤,亲自动手、动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如,制作甜米酒实验后,学生就想能不能利用发酵原理制作其他的食物,他们通过后续的实验制作了酸奶、果酒和腐乳等发酵产品,分享给老师、同学、父母等品尝,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3)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拓展活动场所

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学生在家休息,在学生有探究欲望且时间比较充裕的休息日,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动手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小型家庭实验室不需要投入很多,只需要网上购买少量的实验器材或者实验材料,就可在家庭中来进行实验类的课外拓展活动。通过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学生的活动场所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拓展了我们课外拓展活动的场所,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问题。

2.调查类

调查类的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很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在活动中也较能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调查的题目的选定,到地址、时间等的确定,人员的组织等,都由学生自己分配。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

提高。

(1)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日

七年级的学生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可以自由调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如,《调查龋齿的发生率》《调查家属中红绿色盲的驾照》等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团结协助,认真完成,真正地锻炼了他们的收集资料能力、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利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时间,来完成我们的调查类拓展活动。如,花博会期间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各自分成小组,完成了各自的调查报告。主要有:《调查各地方场馆的主要花卉》《调查花博园区的行道绿化种类》等,学生在游玩的同时,不仅丰富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制作类

制作类的课外拓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会有显性的成果,学生的成就感比较浓。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动植物标本》《创作树叶画和种子画》《呼吸运动模型》《制作动植物细胞》《制作草履虫模型》等活动。可以在校本课进行,也可以在家庭实验室操作。在活动前学生应该搜集资料,了解制作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之后准备材料进行操作,这主要是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类

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种植养殖梦。我们的课外拓展活动正好可以来完成这个梦想。可以在实验室、教室、家庭中来培育一些动物和植物。如,《种植蔬菜》《制作小生态瓶》等。这个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爱护生命的思想。我们可将课后制作的生态瓶、扦插的吊兰、小生态瓶等放在教室里,既能够每天观察、浇水,更美化了每天学习生活的环境。

二、生物课外拓展活动开展的意义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4篇

1 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医学、生命科学、动物学、农学、食品等相关专业也将生物仪器分析课列为必选课程[3]。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校在开设此课程时都面临以下几个问题[2,4,5,6]。

1) 学科交叉广, 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学科交叉常会理解困难。

2) 任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仪器发展的步伐不一致。

3) 大型仪器设备种类不足和学生数多, 使课程难以普及。

4) 大型仪器价格昂贵, 维护和使用成本高, 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

5)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 学生难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很多学校开设的实验课都是教师演示和完全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

7) 上课所用的教材不是特定的教材。

8) 实验课时少, 实验小组规模大, 导致教师讲授时间过多, 给学生预留的操作时间短。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于2008年开设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程, 对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 通过7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开展好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

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是生命学院学生在研一时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上好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内容, 并使其具备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作为一名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的任课教师, 现就本课程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7]。

2.1 教师团队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良好的实验技能, 只有对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熟悉、熟练, 才能胜任生物仪器分析实验技术课程。

首先,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是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的教师, 还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及东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鉴于此特殊身份, 任课教师在选取实验时, 能够兼顾科研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其次, 东北农业大学成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主要宗旨就是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坚强的后盾。每天从事开放式服务使得任课教师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能够把现今最前沿的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次, 任课教师和大型仪器执行“一对一”的专人专管制。平时除了有工程师的指导和追踪服务外, 任课教师还定期参加仪器厂家组织的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 不断地积累经验, 使得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2.2 教学内容

在教学上要结合专业实际,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2.1 选取仪器设备

选取在科研中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大型仪器作为生物仪器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 以课程辅助教学, 以教学促进科研。本课程选取的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DNA测序仪、流式细胞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双向电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细胞活力分析仪、PCR、荧光定量PCR仪以及乳成分分析仪共13台大型仪器。

2.2.2 合理实验小组规模

每个高校都存在学生人数与仪器台数之间的矛盾。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 课程安排每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和上机操作, 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相应的生物学分析, 说明其蕴含的意义。

2.2.3 结合学科发展设计实验

在课程中设计了蛋白质组分析、细胞鉴别、不同的基因测序、对转基因样品中不同基因的检测、乳中乳糖及芳香物质的测定等实验。

2.2.4 合理安排学时

本课程包含仪器的原理、功能、操作和用途四个方面, 四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经过多年的实践, 发现占用课程时间最久的是仪器原理, 这部分内容枯燥难懂, 讲授起来颇为费时, 但它却是仪器的精髓。面对这样的矛盾, 教师选择带着疑问与学生进行实验, 并把仪器的原理部分融入到实验的过程中去。

2.3 编写教材

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8]。长期以来仪器分析的教材大多来自分析化学专业, 专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仪器分析教材不多。而且每个院校的大型仪器型号和种类不同, 导致教材通用性不强。鉴于这种现状, 任课教师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实验课程的特点, 于2009年编写了《生物仪器分析技术试验指导》, 2011年编写了东北农业大学立项教材《生物仪器分析技术》。教材内容涵盖了DNA测序仪、流式细胞仪、双向电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13台大型仪器的原理、构造、应用, 并针对每种仪器设计2~3个实验。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 表明这两本教材实用性强, 内容详尽, 适合本专业的学习。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仪器的全部知识教授给学生很难使其充分地理解并掌握。结合生命科学科研的实际情况, 将课堂搬进实验室面对仪器授课, 将理论融入到实验中讲解。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三维动画、视频等展现出来, 以此解释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信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用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如介绍与仪器相关的科研情况,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 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进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一部分学生还能对以后想要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

2.5 考核方式

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是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 考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标准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平时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的状态给出成绩;二是布置学生撰写与仪器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 并针对学生写的论文情况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3 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 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已经逐渐形成了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特色, 实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历经7年, 每学期的8个班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认可。这些都表明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的建设符合专业需求,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这13台大型仪器的操作技术, 而且对于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为日后科研实验奠定基础。以此为动力, 继续完善生物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为生物学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叶, 李庆章, 高学军.生物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73 (4) :79-80.

[2]吕琳琳.食品科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6 (4) :37-39.

[3]肖保林, 阎学燕, 洪军.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 2013, 41 (1) :175-176.

[4]巴吐尔·买买提明, 陈春丽, 勉强辉.提高大型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初探[J].科技教育, 2012 (28) :147.

[5]贾永, 段伟伟, 李品华.如何上好仪器分析课[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Z1) :110-111.

[6]邹华红, 桂柳成, 胡坤, 等.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 2012, 40 (4) :104-105.

[7]韩莉锋, 张永辉, 陈俊利.仪器分析教学与实验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J].河南化工, 2012, 29 (7) :62-64.

农村高中生物如何开展课外活动探究 第5篇

一、开展农村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原因:

1、新课程标准对生物科学课外探究能力的要求。

2、改变学生生物科学课外探究能力现状的需要:

武功山职专大安校区是一所位于武功山脚下的农村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基础较薄弱,他们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很少会做生物探究活动,有的学校甚至于还没有开课。而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下,如何让农村高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后养成和提高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能力,这一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解决。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对专业生物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展农村中学课外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选题。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转换成可以思考探究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进行有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研究。如:“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和浓度有关”转换成课外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月季扦插生根的影响”。

2.来源于教材: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把生物学知识的 “生成过程” 等探究内容展现出来。(1)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2)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探究实验,(3)开发设计实验习题

3、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 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 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花木栽培进行野生花木的栽培驯化,较成功的有肾蕨、武功山云雾茶、泰顺杜鹃等。

4、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武功山、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

5、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涡虫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 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6、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 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 栽培、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学与实践,农副产品 加工技术等。

7、结合当地经济开发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了解 农业生产状况,调查人口、耕地、粮食状况,提出发展经济的一些建议。

8.组织学生参观珍珠养殖场,螺旋藻养殖基地等,了解高科技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威力和作用。每次活动之后,都认真地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

9.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 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 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三、开展农村中学课外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学探究型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 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学探究性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

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学探究性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四、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理论认识和收获:

(一)关注探究过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帮助学生制定生物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计划;在学生中成立协助人员;创设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二)注重交流、评价方式: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多形式展示生物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成果,具体方法有: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装订成册,在实验室或教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参加各级学生科技小论文比赛或投稿发表;

(2)利用班级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课外探究成果;

(3)定期在学校、同年级段评议优秀课外探究成果,并在全校进行展示,给予适当的奖励;

(4)为每位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记录每次课外探究成果,并与期末总评挂钩。

存在的问题:一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师对后续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价;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课外科学探究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

如何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策略 教学评价

正文:

自2013年我们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以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学生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这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反思,找到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总结如下:

一、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时间不足。

七年级第一学期,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的课时应该是3节/周,但我县多年沿袭2节/周的惯例。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都用来赶教学进度,费时、费事、费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也就大多被“省略”了。

2、课程资源不足。

新课程改革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大多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和实地调查等,这就需要有配套的实验室和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等。长期以来,受中考 “指挥棒”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的考虑、一直不敢放开去开展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制约实践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评价制度的单一性。“一卷定乾坤”的终结性学业评价体系,致使社会民众看重的是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也大都依据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你怎么评,我就怎么教”,“为学生的应试负责”是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准则。我县近几年在中考中有10分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由于占分比例小,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考试时学生都能拿到较高的分数,过程性评价也大都如同虚设,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开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我校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首先要明确我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增强国民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我们生物教师要面向未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作为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完成国家的教育大计。

2、正确把握实践性学习的特征

实践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实践性学习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和科学过程的体验、培养、训练等。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水平,把握好难度,既能让学生得到发展、锻炼,又不能难度过大而让其丧失信心。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是生物学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是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周密计划的。事实表明,如果时间安排合理,是完全有时间开展实践性学习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一定要把课备好,把要做的实践活动设计好、准备好,课堂上组织好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4、合理选取实践课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制定2年教学规划,适当“加减” 实践教学活动。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的。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按照3节/周的时间安排教学的,但我们的实际课时状况是2节/周,加上学生刚由小学升上来,一下子应对七八门功课,学生应接不暇,学习负担偏重。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做“减法”——把七年级上册的实践性活动减少,把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完成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实践性学习活动只要求初步进行尝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可。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就应做“加法”——适当增加科学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继续做“减法”,减少实践性学习的数量,省出时间,进行会考复习。

5、长短结合

不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性学习内容的特点作好合理的计划,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即有的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长,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的实验”,就不是一天、一次就能完成的,该实践也会由于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同,所需的时间就不同,因此,教师要作好周密的计划,一方面把长时间的实践分散在短时间里进行,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所需时间短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6、内外结合

把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是指把活动的某些重要过程放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而对于学生容易掌握并完成的过程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解决,如“学习插花艺术”。校内外结合就是把需要校外课程资源支持的实践内容放到校外进行,这类实践活动通常由学生小组合作自行完成,或由学生个人单独完成。如“花卉的无土栽培”、“家蚕的养殖和观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三、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制度

尽管当前评价制度还比较单一,但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多元评价。我们尝试构建发展性的学业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内容包含实践性学习过程和实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把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成果如科技论文、实践感受和反思、手工作品等都列入评价范围,将学生的论文、感受和反思在我校“三叶草校报”上刊登发表,手工作品在学校展览厅展出,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陈旭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介绍》(2011版)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7篇

1.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现其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课外再探究学习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出其主体性, 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学习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或者指导。20世纪80年代, 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 这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向再探究学习方式转变, 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现其主体性, 从而落实主体教育思想。

2. 优化生物课外教学

在生物课外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再探究学习, 并适时地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外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有利于优化生物课外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究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基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 其主要实施步骤是:教师提出问题 (或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提出相关观点→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这种方式多见于课外实验教学或者具有探究性的理论课教学中。

二、高中学生课外开展生物再探究的具体实施方法

1. 再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如, 在探究性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中, 教师给出探究课题之后其余的环节都是由学生来完成, 学生首先需要根据课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讨论这些问题有没有探究价值, 能不能通过探究找到答案, 其次再针对问题做出假设, 提出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材料, 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 并和其他的探究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检验自己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从以上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可以看出, 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一定程度上都用到了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

2. 组织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有不同的程度, 有的探究全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有的探究只有部分由学生完成。在组织实施方面, 由于目前班级人数多, 课时有限, 全程探究延续的时间较长, 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但它对于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仍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在一学段中要有计划地选择1~2个合适的内容开展全程性探究性学习, 要想办法通过分组、由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做小老师等方式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部分探究一般可在课堂上完成, 然而即使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探究实验, 也只有精心地组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高中学生课外开展生物再探究的思考

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完全有可能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因此, 课外开展科学探究要以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为重点。引导学生在不懈追求探究结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 在体验中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并学会坚持不懈, 享受取得成果时的成就感, 增添自信, 最终在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上得到提升,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学生来说, 由于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比较易操作和执行, 因此, 在此种实验课型中, 可以采用“指导———再探究”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实施。但是在探究性实验课型中, 此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8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死记硬背地学习, 而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学方式, 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导入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媒介。

当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被多媒体以图、声、像等形式形象地传递出来时, 就会刺激学生的学习细胞, 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 导入实验。

对于生物这样一门自然学科而言, 实验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操作性, 同时也为这门课增添了许多色彩。有趣而神秘的生物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并促使他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4.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生物源于生活, 其与我们生活的实际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 创设生物学习的情境,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 增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参与, 鼓励他们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因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教师这种民主的做法, 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巧妙地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要能提起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提问, 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 也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这说明思考和学习是不能分离的整体。

1. 准确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

在生物课讲到关键处、重要点时, 为了突出重点的内容, 教师要抓准时机, 对关键点进行发问, 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点的印象, 而且不会因为频繁或不适宜的提问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从而可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

2. 问题形式要多样。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提问, 而不是单单的一种, 可将问题夹杂于故事、实验等多种形式中, 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注重问题的价值性, 因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 才能将所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推向高潮;倘若问题没有深度, 那么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还会使所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仅停留在形式表面。

3. 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悬疑性。

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 对充满悬疑的事物会十分感兴趣,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学生会更投入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就把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将学与思结合起来。

学与思是有机整体, 只有将学习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探究性的活动当中, 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而将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勇于表达出来, 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不断提高, 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

三、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面对所学的知识时会产生独特的想法, 但因紧张或恐惧心理, 往往会羞于回答, 这时教师就要正确地引领学生, 消除他们的恐惧, 让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断地改正与修正自己的错误, 不断的自主探索, 不断地进步。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当然, 在给学生提供充足机会的同时, 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过多询问, 而是要做好教师的主导工作, 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保驾护航”。当学生思维停滞、遇到瓶颈、无法解答时, 教师不应袖手旁观, 而应适时地提供帮助, 给学生以更好的引导, 为学生理清思路, 保证顺利地完成探究性活动。教师要找准帮与不帮之间的平衡点, 要让学生既可以自我思考, 又可以的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让学生成为探究性活动真正的主人。

总之, 在开展初中生物自主探究活动时, 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教师在活动中要起指导性作用, 注重对学生的“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得到乐趣,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应试教育”也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生物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其教学改革也是举足轻重的, 与传统教学相比, 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由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开展

参考文献

[1]吕永康.让探究活动更富有“意义”[J].中学数学杂志, 2011 (9) .

[2]李瑞淑.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山西教育:教育, 2011 (7) .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9篇

长期以来,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固守着“以实验指导教材为中心, 以验证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教师拟定方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维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2]。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要求有较高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农村医学专业来说尤为不适合。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加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生物化学教研室自2012年2月以来在农村医学专业开展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已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农村医学专业4个班200名学生作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编写设计性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编写过程中, 结合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实验, 通过在实验步骤中的巧妙设问、留疑,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2 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

2.2.1 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性实验采用提问式和讨论式教学, 由教师自主命题, 于课前给出实验题目;学生利用网络或工具书搜集资料, 选择实验方法, 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 同时提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

2.2.2 实验方案的讨论

实验过程中, 采取学生讲教师听、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式。每个实验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陈述实验设计方案,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讨论, 最后师生一起针对各组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讨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了学习气氛, 又使学生在思考中对实验目的、方法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巩固了理论知识。

2.2.3 实验方案的实施

各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认真、规范操作, 教师巡查并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2.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实验记录, 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 各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综合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 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原因[3]。

2.3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评价

设计性实验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

3 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实施效果,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回访和问卷调查, 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一些相关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3.1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查结果 (见表1)

结果显示: (1) 绝大多数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感兴趣, 喜欢这种由自己去探究摸索的实验方式, 并认为实验内容安排合理, 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2) 99.0%的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授课方式, 认为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实验方式给他们极大的操作空间, 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 巡查过程中教师的细致讲解和耐心指导也给了他们较大帮助。98.6%的学生认为通过此次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且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3) 对于设计性实验内容有88.7%的学生都能掌握, 但有11.3%的学生未能完全掌握。主要是因为学生实验基础较为薄弱, 对自主设计的实验缺乏信心, 加之部分仪器不会使用, 操作不熟练, 影响了实验效果, 没有很好地掌握实验内容。

3.2 回访调查

在回访中, 我们对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 此次设计性实验对后期实验课有无促进作用? (2) 通过此次设计性实验, 你有哪方面的收获?

结果显示: (1)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对后期实验学习有较大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基础训练, 不仅强化了实验操作能力, 而且操作速度、自信心都有了较大提升。 (2) 收获归结为: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 提高了动手能力, 较为扎实地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 设计性实验取得的教学效果

4.1 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设计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和探索欲[5,6]。自主实验过程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 而且激发了兴趣, 开拓了思维, 培养了创新意识。

4.2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计性实验操作不是机械、简单地重复书本上现成的步骤, 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仔细、谨慎, 任何一步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设计性实验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有利于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7]。

4.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科学实验不是某个人单独能完成的, 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对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从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到结果整理、数据统计等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 每个阶段都需要通过交流和讨论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团队的重要性,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7]。

4.4 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学生设计的不同实验方案, 教师实验前要认真准备, 查阅资料, 了解本项目的发展动态, 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 预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熟悉相关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掌握实验操作技术等, 以便正确指导学生。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科研素质, 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5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此次参加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学生为农村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其医学基础较薄弱, 实验技能以及查阅文献的能力不强, 也没有经过实验设计的相关系统培训, 因此我们对此次开展的设计性实验限制了题目范围, 教学过程中并未完全放手, 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受课时、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等条件限制, 有些学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 我们将增加实验设计种类和内容,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

总之, 通过开展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由被动模式变为主动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究, 不仅提高其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也帮助其建立了良好的科学思维,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其成长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伟, 刘晓晴, 徐爱红, 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9) :7-10.

[2]丁学知.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实验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3) :127-132.

[3]付晓红, 彭家和, 何风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11) :1093-1094.

[4]韩峻, 李玉卿, 宋波, 等.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 (4) :63-65.

[5]代红燕, 南瑛, 田为真, 等.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 :95-96.

[6]周俊宜, 骆晓枫, 颜少平, 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3-4.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10篇

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及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2010春季开始,我校连续开设了高中生物选修课———生物技术实践。三年来,已在高中六个年级500余名学生中系统开展了2个专题9个课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选修过程中亲自动手参与了植物的无性繁殖、微生物发酵食品等课题的实践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制作原理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创新和综合能力。学校将学生的生物技术实践的作品在校内外进行了广泛宣传、展示、品尝,获得了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知晓度。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我校在生物技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发挥学校优势,保障实施效果

我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校,生物实验室设施设备严格按“双一类”标准配置,完全可以胜任开展生物技术实践选修课,优势明显;教师按老中青合理配备,其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均形成了梯队合力,优势互补。在实验室及师资具备明显优势的前提下,学校对开展生物技术实践选修课的工作进行了严密的组织,要求各相关处室、教研组、教师、实验员均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为了切实保证实施效果,要求教务处、教研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高中生物技术实践实施计划》;教师必须撰写教案并对每一个课题作验证性试验;学校后勤部门全力保障设备、用具、原辅材料;信息中心全程跟踪摄影、摄像、记录,以确保实施过程的客观性;年级组、班主任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建队工作。

二、坚持科学原则,组织活动开展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课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技术实践活动组织的原则是:

1. 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生物技术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激发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因材施教。

2. 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生物技术实践活动中,既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长知识和智能,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还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立志为祖国服务、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锻炼坚毅、顽强的意志与性格。

3. 坚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才能的原则

通过生物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三、发挥教师专长,择优选题辅导

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教师个人专长。如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的实践活动中,教材上仅有3个课题,而学校有一位老教师从事过“酿造微生物及发酵技术”的研究工作,完全可以在此专题中增加若干实用型强的课题。除教材规定的豆腐乳制作、葡萄酒(醋)制作、泡菜制作三个课题外,我们在《实施计划》中增加了梨子发酵酒制作、醪糟制作、豆豉制作、豆瓣酱制作、甜面酱制作、盐皮蛋制作、盐蛋制作、皮蛋制作、酵母菌分离及鉴定、复合调味酱的制作等课题。课题一公布,在学生中立刻引起轰动:“可以学做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呀!”学生参加生物技术实践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报名要求参加。最终这些生物技术实践活动因为老师的用心教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配合学生的热情参与获得了成功。

四、认真指导实践,虚心学习技术

在活动过程中,随处可见的场景是教师认真指导,学生虚心实践,对制作工艺中的每一步,均有学生提问:“为什么?”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2013级理科班的部分学生在制作醪糟时遭遇12个小时的停电事故,直接影响到发酵的环境温度,最终导致醪糟制作失败。面对失败的“作品”,师生共同探讨了以下问题:影响发酵环境温度的因素有哪些?不能保证发酵环境温度会带来哪些后果?遇紧急情况可采取哪些弥补措施?类似的探讨活动,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比比皆是。

在严格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每当制作出来一个作品,我们均要让学生亲自参加分析、鉴定、品尝。有的学生还将作品带回家让父母品尝,为家庭带来惊喜。对优秀的作品,我们则通过学校食堂让师生共同分享。

五、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生活视野

生物技术实践活动除了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外,还具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生活视野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相连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技术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生物技术实践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活动;实践微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88

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生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同时趣味性教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减少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并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活动中,是目前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内容是否丰富生动,以及讲课过程中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都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系。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活动,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和内容的前提下,把某些重点内容设计成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生物教学方案,其中趣味性活动作为辅助生物教学的工具,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同时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生物结论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因此,有些重点难点,如果不做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但是有的学校实验设备和药品不全,或是课程时间紧,不能安排具体实验。那么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人教版中生物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开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和水的浓度有关系。在活动中,要表现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变化,可让一个学生做细胞质,其他学生分为四部分,A部分是有浓度的盐水,B部分是清水,C部分为细胞壁,D部分做细胞液体。当A部分学生围着“细胞”的时候,D部分学生就通过C部分学生的“细胞壁”流失出去。这样“细胞质”和“细胞壁”就分离开来了。A、B部分学生可以自由流动,感受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活动,还掌握了有关知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细胞为什么会这样。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为了改变现有的生物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增加趣味性活动。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板书”和“讲述”这些传统模式灵活运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和写板书,教师坐下听讲,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是授课人,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参与进课堂授课环节和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因此,生物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此才能让生物教学变得更人性化。尤其是开展趣味性活动时,学生是参与者,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活动进行到底。比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是生物课的重要内容。豌豆性状不同,通过杂交,可以改变豌豆的性状。杂交试验可以由其他植物代替,只要表现明显就可以。比如,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开始的时候是开紫花,第二次是开白紫色花,第三次则全是白花。而课堂上就可以根据这个内容开展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分为两大组,A A和A a组,第一大组的学生两人一小组,每人头顶带一个A,第二大组两人一组,每一头顶分别戴A 和a,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中分别出来两个小组,这两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观察组合以后的结果。

五、运用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我国教学界一直遵守的是“严师出高徒”这一定律,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成果才算有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生物。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从语言改变。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学生就喜欢听。这也是增加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办法,能从根源上改变课堂无趣的现象。尤其是对学生讲解概念,更要幽默风趣,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并理解。比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节,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也比较抽象,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用幽默的语言讲解这节课。

六、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

生物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要想学习生物,就要注重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是自然学科,因此生物的学习要注重和自然相联系,只有平时多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才能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

七、结语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崇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环境和体制的影响,学校对于教学的设定还是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采取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的环节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艳芳.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89.

[2] 张丽萍.注重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提高学习生物的趣味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119-121.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第12篇

课堂上, 当说到要讲果酒果醋这节内容时, 学生们就已经开始议论起来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 每个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肯定有不少学生恨不得学完这节内容以后自己也去做一做才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往往只是简单的说一说, 课后学生会不会去实践, 是不是真的做了, 有没有成功, 老师们往往不会过问。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觉得, 面对高考这些都是无用功。可是如果我们站在教学的最终目标的角度去思考, 你会觉得利用好这样的素材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可能牺牲的是自己的课外时间, 牺牲的是自己的一些思考的时间, 但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 在碰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可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素材时, 作为教师应该不厌其繁的选择实施。

我在这节课讲完以后就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 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 如对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进行了指导:

第一阶段, 以3-4人为单位, 学生课后自由分组, 并把分组后的名单报给课代表, 要求当天完成。

第二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 自己设计实践方案, 并将设计好的方案报课代表, 两天内完成。

第三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 以设计的方案为蓝图, 购买材料, 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实践。全过程都要做好活动记录工作, 以便活动结束时进行分析和反馈。该阶段时间在1个月左右完成。

第四阶段, 在班级开展成果汇报课, 让每组同学自主设计汇报内容, 形式不限。如本实践活动, 可以以制好的果酒和果醋 (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实践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文字资料、总结和反思材料等等作为素材。

二、良好的人文环境是科技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决定实践活动能否正常开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家庭、学校的影响, 如果家长看到学生在家里做果酒、果醋时, 可能会有一部分认为搞这些完全是与学习无关的, 甚至是会影响学习的, 更有甚者会制止学生进一步开展活动。学校层面的阻力只要来自于领导层的教学理念, 一个充分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是类似活动能够开展的重要条件。现如今, 种种社会阻力影响到我们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这些都是由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决定的。

(1) 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授受式教学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一直使用着, 他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 这确实给我们以往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以高考成绩决定学生未来的当代社会, 它还会是很多教育人士或团体首选的方法。而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目标的未知性、生成性则限制了它的发展和使用。因此, 学生学力考核机制的改革能否成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 地方教育管理层对教育目的的宏观认识不到位。他们更多的是关注高考的成绩, 关注升学率。作为管理层尚且如此, 更何况那些战斗在一线的接受领导的普通教师呢?所以, 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的深化应当与他们的考核机制结合起来, 还要让社会专业团体对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和错误的作为有充分的有效的监督权利。

(3) 教师自身没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有些教师根本不懂如何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自身再没有学习的动力, 外界又没有专业的课程培训和评价体制, 又怎么能让这部分教师成长?这是我们未来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4) 家长的功利心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如今我们的家长都期待子女成才, 但他们更多的只是看孩子的分数, 其他的基本上不论。殊不知, 除了智, 孩子的能力还会体现在:德、体、美、劳等诸多方面。而家长们对这些又关注了多少呢?社会上的这种风气如果不改变, 恐怕教育还是要步入死胡同, 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更无从谈起了。因此, 我们的国家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多一些关注和建设了。如果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人们都乐衷于物质享受, 一切都向钱看, 那么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又怎能期望它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呢!

三、教师的合理、系统的引导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整个活动中, 教师尽量避免要学生干什么, 也不要过早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更不能职责和批评。如在本实践活动中, 早期可以对活动安排进行一下宏观的指导, 剩下来的事情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 在后期成果反馈时, 可以提示每组的活动报告中加入自我评价的内容, 小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组内互评活动。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 不失时机的提示和引导还是必要的。

四、活动的过程关注与结果反馈同样重要

中学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结果不应该作为评价的唯一内容, 过程的评价也至关重要。如本活动中, 我设计了以下评价指标:

(1) 制定的方案是否合理、详尽。

(2) 是否有活动记录, 记录是否有代表性。

(3) 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

(4) 活动过程中是否有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过程。

(5) 活动中是否有创新等等。

再由特别小组成员对以上指标进行细化, 然后再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评价。如此才能把过程评价落到实处, 才能引导学生更注重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身的能力。

五、结语

上一篇:微笑的丑小鸭下一篇:七叶树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