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体重范文

2024-07-09

患者体重范文(精选12篇)

患者体重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单纯性肥胖患者96例, 女52例, 男44例, 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32~40岁。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肥胖类型等临床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亚洲成年人的肥胖诊断标准: (1) 当体重指数≥24的时候, 为超重; (2) 当体重指数≥28的时候, 为肥胖。在腰围方面, 当男性的腰围≥94 cm, 女性的腰围≥80 cm时, 为肥胖。标准体重:超重指的是当成年人的体重>标准体重的10%;肥胖则是当成年人的体重>标准体重的20%。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衰、糖尿病或者严重肝肾功能的损害继发性肥胖者, 以及由于肌肉发达造成的单纯性体重增加者。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 (1) 对患者进行肥胖症相关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与肥胖症相关的知识, 比如, 肥胖发生的原因、肥胖发展的因素、肥胖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2]。在讲解的时候, 护理人员应注意根据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接受程度,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肥胖相关知识详细地向患者讲解。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法:护理人员首先应准确地对患者的食量、饮食结构和习惯进行评估, 并找出对肥胖症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每一例患者每天的总热量进行详细的计算, 在计算的时候要具体到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以及患者的饮食量等, 以确保患者每天能够摄入充足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对纯糖和甜食进行合理的控制。另外, 还应该注意培养患者细嚼慢咽的习惯和定时定量进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 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计划:相关研究表明, 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实现体重不变的目的。因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并注意在掌握、评估运动量的方法, 判断运动量的大小以没有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等主观症状为原则。在完成运动之后, 通过计算患者的心率来判断运动量是否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其中, 当心率与年龄的总和为170/min时, 是中等运动量, 另外, 体质差应≤150/min。 (4)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主要是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因此, 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减肥者的经验, 帮助患者掌握减肥的技巧和方法[3]。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纠正患者不利于减肥的消极心理, 使患者建立起减肥的信心。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减肥计划和目标, 根据患者的心理动向, 通过电话随访来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疗效评定标准:经过1年的护理之后, 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改变情况和体重达标情况。

结果

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达标率75%, 自我保健率高达98%, 观察组体重达标情况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的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本研究表明, 对肥胖病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重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达标率75%, 自我保健率高达98%,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除了对肥胖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 还要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 这样一来, 就能够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习惯进行指导, 并及时辅导患者的不良心理, 有助于肥胖病患者进行减肥。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肥胖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收治单纯性肥胖患者96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护理, 观察组的体重达标率75%, 自我保健率高达9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肥胖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有助于患者体重的改善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干预,肥胖病,患者体重

参考文献

[1]陈玉芳, 章珠妃, 俞雪容.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 2014, 36 (6) :175.

[2]曹秋花.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9 (13) :716.

体重计不准?要怪就怪你不懂体重 第2篇

体重时刻变其实是正常

如果你正在积极地尝试减肥,那么体重计上的数字就不仅仅是令人疑惑了,它也非常令人沮丧。当你以为自己努力锻炼并不吃零食能够将自己的体重减下去的时候,没什么比这样的事实更加抹杀我们的积极性和毅力了。

据MartinRobbins透露,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完全说得通。为什么?因为在任何时间你体内在发生很多事情,单独来看它们都非常有意义。他说:“测量体重就像民意测验――单独的结果并不会告诉你任何事情,因为出现的随机干扰、错误和变动太多。只有当你得到不少结果之后你才能开始了解可靠的趋势。”

实验出真知:身体时刻变化,随机一次无法得到准确体重

Robbins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体重变动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给自己不止了一项非常具有野心的任务:在为期三天的长周末中,他要在醒着的每一个小时都测一遍自己的体重。他还会准确地记下自己吃下的东西和喝下饮料的重量,甚至会记下他的尿的重量。他说:“我还会估计自己拉的屎有多重。

三天半之后(从周五晚上6点到周二早上九点),Robbins总共消耗了14.86公斤重的食物,其中包括3.58公斤重的食物和11.28公斤重的饮料。虽然这听起来也许很多(也确实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直在胡吃海喝。在他实验结束的时候,他轻了1.86公斤,意味着他的身体在整个周末失去了16.72公斤的体重。

他表示:“在这16.72公斤中,有7.4公斤是尿,约1.8公斤的屎,但还有7.52公斤消失到空气中了。它去哪儿了呢?”

Robbins分析认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以一种我们从未想过的方式减轻体重,这与健康饮食和锻炼毫无关系。无可否认的是,周末跑5公里会令他失去1公斤的汗。但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注意的体重减轻:每小时的体重会无缘无故减轻69克(每24个小时1.65公斤)。

他说:“事实上,我真的在慢慢被蒸发到稀薄的空气中。人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即氧气再加一个碳原子。所有这些碳原子肯定来自身体某个地方,且它们的补充非常迅速――在一天时间内再加上一次锻炼,我这种体积的人也许呼出了半公斤碳。“

Robbins估计我们也在呼出的水蒸气和皮肤表面蒸发的汗液上失去了同等重量。他将这些额外的东西计算进来之后,他体重神秘减少之谜解决了。他说:“这还揭露了另外一个令人惊讶的真相:你的屁股确实会排出一些东西。但我的铅笔、肺部和皮肤排出的废物远远胜过屁股。”

Robbins的结论是鉴于我们身体各部位都在慢慢帮助我们减轻体重,因此在一天之中随机称一次体重无法得到准确体重。

体重计算平均体重才算准

他还说:“这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减轻的体重虽然不多,但我认为这已经显示了单一测量我们的体重有多么不靠谱。在任意一天里,我的体重可能会浮动1.8公斤,在任意可预测的时间里,大约有5.4公斤的东西在我这个大肉管中进进出出。”

测量体重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你对体重非常敏感的情况下)就是站在体重秤上,但不要在意上面的数字。相反,你应该计算自己长期的体重,这样才能近距离了解我们的体重在如何变化。

故可以选择每天早上测量自己的体重,但请忽略体重秤上面的数字。相反利用过去7天(最好是10天或者14天)里你的平均体重,几周后再来看你的体重随着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才是真相。

患者体重 第3篇

我今年66岁,患2型糖尿病10年多。上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嘱咐我3个月不吃油、肉、蛋和奶类制品。现在我自觉身体恢复较慢。所以想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该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质?

兰州许某

答: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在进食时,胆囊通过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在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将得不到储存和浓缩,而持续不断地进入十二指肠,因此造成进食时没有足够的胆汁来消化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胆囊切除手术后3~6个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热量减体重控制每日总热量,每餐应控制在七八成饱。患者应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肥。

荤素合理搭配少食动物油,少食如花生、瓜子、核桃、大杏仁、开心果等坚果。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鱿鱼、沙丁鱼、动物脑、鱼卵、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浓的肉汤、鸡汤、鱼汤等。每周最多吃4只鸡蛋。

补充低脂、优质蛋白质选择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

蔬菜每天摄入大于500克,水果至少2种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

多食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玉米、小米、甘薯、燕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

戒烟戒酒严格控制烟酒,并少食洋葱、蒜、姜、辣椒和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清淡最好采用清炖、蒸煮、煨汤等方法,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经过2~3个月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应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为主,如:粥类、面条、面片、面包、饼干、豆腐、蛋清、低脂牛奶等,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入。

(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邓丽丽)

Q 胰岛素及C-肽是否应定期检查?

看专科门诊时,一位医生告诉我说:“应定期检查胰岛素及C-肽,以便了解胰岛功能,及时调整药物或更改胰岛素使用剂量。”但另一位医生告诉我:“没有必要定期检查,这纯属浪费。”他们都是医生。但说的却大相径庭,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更正确?

北京叶某

答:胰岛功能测定主要用于了解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通常,临床上糖耐量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三者是同步进行的。胰岛素释放试验与C-肽释放试验意义相同,优点在于C-肽测定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对于已经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更能准确地反映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

目前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没有明确规定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作胰岛素释放试验及C-肽释放试验。定期检测主要用于科研和新药研究,以及临床不易鉴别的糖尿病分型。目前,临床上调整降糖药物和换用胰岛素,主要还是依据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胰岛素释放试验意义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C-肽释放试验意义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B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应内生胰岛素的水平,了解B细胞的功能。

(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邓丽丽)

Q 试纸用量大,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我患糖尿病已经24年,病情控制得一直较好。我的经验是,知识是健康的前提,持之以恒按科学知识办事是健康的保证。但我有一个问题,我常自测血糖作为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但试纸用量太大,一个月几十张,请问专家能推荐其他一些方法。

四川彭某

答: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掌握病情控制好坏的最佳方法。如果监测尿糖,因受肾糖阈值的影响,尿糖阴性不能说明血糖控制得很理想。所以,尿糖监测不能完全替代血糖监测。对于初始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按时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是必要的。医生常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用量。经过几次调整,当血糖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减少监测次数。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只监测控制较差的那一时段的血糖,例如空腹或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这样就可以减少试纸的用量,节约开支。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张连记)

Q 许多人说有一位中医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效果好,我可以试试吗?

我是贵刊的长期订阅者,在长期阅读中我了解到。单纯中药是不能降糖的。治不了糖尿病。但我们附近有一位中医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说绝不掺西药,而且治过的人都说效果很好。请问专家,我怎么样才能考察验证一下。我可以试一试吗?

陕西向某

答:糖尿病可以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西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治疗糖尿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机因人而异选择方药,不会千篇一律。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看,采用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口渴多饮、多食、乏力等方面比西药有优势,但在降血糖幅度方面不如西药明显。如果某种中成药(或中药粉末)的降糖效果特别明显,可以肯定其中必然含有西药成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管用中药还是用西药治疗,目前糖尿病都还不能完全彻底根治。所以,建议您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试一试,互相取长补短。另外,一定不要随意听信虚假广告宣传,只要您能把血糖和其他危害健康的不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等都控制好,治疗的目的就达到了。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张连记)

Q 在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不发生低血糖?

我曾经发生过两次低血糖。在早上7:00吃过早饭后,11:00有了低血糖的感觉,出现心慌,有饥饿感。但我也有时因为某些事情中餐吃得比较晚。下午14:00才吃。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但并没有发生低血糖。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多次。我想请问专家,在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不发生低血糖?

上海安某

答:关于低血糖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大部分情况下低血糖时会出现心慌、出汗、严重的饥饿感、手抖等症状。但是以上症状不能说明肯定发生了低血糖。低血糖的诊断要根据血糖的高低来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发生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则为血糖低于3.9mmol/L)。所以您讲的那些症状不一定是低血糖。

另外,有时所谓低血糖的感觉只是胃空虚的感

觉。在一般情况下,早餐后4小时就该吃午餐了,但是如果早餐进食脂肪和淀粉类的食物多,胃排空时间长,午餐晚点吃也不会感觉到饿。还有,当人们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时,脑力活动多,精力也全投入在所做的事情上,顾及不到饥饿的胃,事情结束后才会感到饥饿,更容易忽略如心慌之类的感觉。所以,有可能有饥饿感却并不是低血糖,而没有饥饿感却发生了低血糖,而要确定是否是发生了低血糖,还是要看血糖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王玉珍)

Q 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喝新鲜蜂皇浆?

我是一位退休教师,患2型糖尿病已经18年。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家乡就会来许多外地养蜂人。我听说喝蜂皇浆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能辅助降血糖。但从养蜂人那里购来的纯新鲜蜂皇浆,不经过任何处理,糖尿病患者能食用吗?如果能食用,那每日能食用多少呢?

安徽洪某

答:关于蜂皇浆和其他蜂蜜制品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所以不能明确地说蜂皇浆能够治疗糖尿病,也不知道蜂皇浆喝多少比较合适。不过蜂皇浆和其他蜂蜜制品作为保健品应该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其中含有果糖、氨基酸、葡萄糖等,建议您在食用时,要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王玉珍)

Q 电化学发光法测试空腹胰岛素水平是新方法吗?

我患2型糖尿病多年,今年2月做了一次胰岛素释放试验,测试结果为空腹胰岛素3.7微单位/毫升,后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试了一次,但由于这是一种新方法,我不太了解其结果的意义。请问专家,电化学发光法测试空腹胰岛素水平的正常值是多少?餐后1小时测试的正常值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有什么不同?

陕西常某

答: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基础胰岛素水平)是5~20微单位/毫升,峰值在餐后1小时。峰值非统一具体的数值,为基础胰岛素水平的5~10倍,一般约3小时后降至空腹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峰值降低且高峰后移。电化学发光法测试空腹胰岛素水平是目前测试胰岛素比较先进的方法,它和传统的胰岛素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高,且检测的基本上是体内的真胰岛素水平,可以为临床评判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龚熊辉)

Q 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该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答: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通常会有神经损害,当支配胃的神经也受到损害时,食物存留在胃的时间就会延长,这种情况称之为胃轻瘫。胃排空延迟,食物进入肠道消化吸收的时间也将延迟,血糖的升高将相应推迟。因此,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导致血糖不易控制。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有糖尿病型胃轻瘫的患者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按时按量进餐避免暴食及推迟进食时间。

多进食液体食物因为液体食物在胃内比固体食物容易排空。纤维可以延缓胃的排空,尤其是果胶,应少吃。另外,橘子、柿子、椰子、咖啡豆、无花果、酸菜、豆芽菜等也应少吃。

避免高脂饮食因为高脂食物在胃内消化得很慢。不过,很多胃轻瘫患者能够接受一些液体形式的脂肪,比如全脂及一些含脂肪的营养补品。

充分咀嚼食物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

餐后坚持站立或散步有助于胃的排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陈艳)

Q 眼皮肿、眼眶疼是什么原因

我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几年发现眼皮肿得越来越厉害。我老伴甚至开玩笑说。把我的眼皮割下来能炒盘菜。另外我的眼眶也经常会疼。请问专家,我这是怎么了?有什么改善的建议吗?

云南杨某

答:眼皮肿可能有几种原因,其中最多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性水肿,晨起较重。这种情况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尿蛋白和肾功能,糖尿病早期的肾脏病变是可逆的。其次,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是否合并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大大增加。患者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眼皮均可出现肿胀,但是可以在甲状腺疾病治疗后得以恢复。另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因此,希望您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内分泌科高姗)

Q 降压、调脂、降糖药能否合在一起长期服用?

我是一个“三高”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紊乱)。现服消渴丸3粒/次,3次/日;盐酸二甲双胍1.5片/次,2次/日;盐酸地尔硫卓30毫克/次,3次/日;脂必妥2片/次。3次/日。目前我的血糖、血压,血脂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请问专家,降压、调脂、降糖药能否合在一起长期服用?有什么毒副作用吗?

陕西韩某

答: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糖尿病、高血压病和血脂紊乱这三种疾病都需要终身服药。您现在所用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药物剂量不大,长期服用应该是安全的。但是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应该根据您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调整剂量。比如您现在各项指标控制理想,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用药剂量;相反,如果病情控制欠佳,可适当增加药量或更换药物。②应当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胃肠功能和肝肾功能状况等均有差异,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不良反应表现也不一样。如果在药物治疗中,出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症状,要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③尽量选择经医学研究证明疗效确切可靠的降压、调脂和降血糖的药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陈艳)

Q 我可以服用糖适平吗?

我检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血糖13.0mmol/L,医生建议我使用糖适平,请问我可以服用吗?

河北王某

答:在2型糖尿病的口服治疗药物中,第二代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起着重要作用。临床面对众多可供医生选择的磺脲类药物,究竟哪一种药物更适合患者,有许多因素是需要考虑的。磺脲类药物由于分子结构和剂型上的差异,在药效作用持续时间上各有不同,例如持续时间最长的格列本脲(优降糖),中等时间的格列齐特及持续时间较短的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糖适平)。还有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缓释制剂如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等。在这些磺脲类药物当中,惟独糖适平不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这就为合并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用药提供了安全保证。糖适平由于作用时间较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很小,95%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几乎适合于任何可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有轻中度糖尿病肾病而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患者体重 第4篇

1 对象

1.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 男12例, 女10例, 年龄35岁~59岁, 平均年龄47.85岁。学历:初中及以上15例, 小学7例。维持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5年。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11例。2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维持透析时间、血压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入选条件

(1) 规律透析患者:每周血液透析2次以上, 每次治疗时间4 h; (2)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经常超标,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每天超过1 kg[2]; (3) 透析过程中超滤量大于3 000 m L; (4) 透析间期出现顽固水肿、高血压、大量胸腔积液、急性左心衰竭等并发症。

1.3 排除条件

缺乏自我照顾能力或没有照顾者, 文化程度低不能记录相关简单文字者, 手眼协调能力差不能记录者, 视力差、记忆力下降、意识不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等。

2 方法

2.1 透析策略

2组均采用朗生LST160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器, 血流量200~250 m L/min, 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 碳酸氢盐透析, 普通肝素抗凝。从每周透析2次起始, 每次透析4 h.劝告患者控制入量, 尽可能控制超滤量不超过4 000 m L.如干体重仍持续不达标, 予增加透析频率。记录患者每周透析小时数、每次超滤量。

2.2 降压策略

2组患者均予口服降压药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 Hg, 使用降压药物主要为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特拉唑嗪。从每天1次口服氨氯地平5 mg起始, 如血压控制不理想, 序贯加用每天1次厄贝沙坦、特拉唑嗪。如血压仍不达标, 将降压药逐一加倍至每天2次。如仍不达标, 加用其他类型降压药。嘱患者记录每天清晨血压, 记录每次透析前血压、服用药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2.3 干体重管理

2.3.1 干体重自我管理教育

(1)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 (1.6±0.4) kg; (2) 有条件的患者应每日记录体重和血压; (3) 控制体重要以“吃好、喝少”为原则, 保证摄取充足的营养; (4) 水分摄取量建议500 m L+前1 d小便量, 进液量包括饮水量加食物和药物中的水分。吃的食物以固体为主, 正餐不宜选择一些多水分食物, 如:粥、汤粉、汤面等。

2.3.2 干体重自我评估教育

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透析前血压控制在18.67/12.00 kPa左右;透析结束后, 皮肤黏膜无水肿, 皮肤见轻微皱褶;四肢透析结束时无活动异常, 可有轻度抽搐;自觉有轻度口渴、胃纳佳、饥饿感, 水潴留小于体重3%, 没有显著的液体超负荷体征[3]。透析间期患者应注意自己身体下垂部位有无水肿, 有无胸闷、气促以及夜间不能平卧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 透析前应告知透析中心医护人员。

2.4 饮食日记管理

2.4.1 设计饮食日记

饮食日记可包括普通文字性日记及表格化记录性日记两种。我透析中心采用表格化记录性饮食日记, 方便患者操作、记录, 避免遗漏。饮食日记记录内容一般包括体重、血压、饮水量、食物的种类及摄入量、尿量, 特殊情况可以通过备注项进行记载。其中, 没有条件记录每天体重、血压的患者可以记录每次透析前后的体重及血压。

2.4.2 对试验组患者教育其饮食日记表格的内容、记录方法及技巧

测量体重的注意事项:应每天定时、定秤, 排空大、小便后并穿同样的衣服测体重。准确记录24 h尿量:可以用有刻度的容器或矿泉水瓶收集并记录24 h尿量。准确记录摄入量:用有刻度的小杯饮水;固定大小的容器进食, 以便护士分析饮食日记中食物的量。鼓励、督促该组患者坚持记录, 并提醒其每次透析带回饮食日记, 由透析中心医生、护士一起进行评价、讨论, 并对患者提出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2.5 效果评估

本试验设定时间为6个月, 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干体重变化、透析超滤量、每周透析小时数;比较2组患者试验后平均动脉压、血压达标率, 平均服用降压药数量, 平均达标时间。

2.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 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应用饮食日记前后干体重、超滤量的比较见表1.

干体重保持稳定, 试验组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控制良好, 2组超滤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2 试验组血压达标人数为9例, 达标率为81.8%;对照组血压达标人数为6例, 达标率为54.5%, 2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组患者应用饮食日记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见表2.

3.3 2组透析频率比较, 见表3.

2组透析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原因可能与观察例数不足有关。

3.4 2组患者服用药物数量比较, 见表4.

4 讨论

4.1 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有效自我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有报道, 63.31%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大于干体重的5.00%, 能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的仅占36.63%.造成透析间期干体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透析开始时尿量多少 (或残存肾功能情况) 、饮食结构、经济负担、透析间期的长短、遵医行为等有关[4]。

4.2 应用饮食日记能有效帮助患者进行干体重的自我管理。对于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管理, 有研究指出护理干预后, 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5], 而在这些该研究中[6], 比较侧重于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实施责任制护理、加强医护患间沟通、召开肾友会等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我透析中心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用表格式饮食日记这种简单的记录方法, 为透析医护人员对干体重的评估、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接受及依从性的评估提供准确的资料和依据;有效帮助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保持干体重稳定, 血压控制良好, 也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更有效地自我监督、管理, 提高其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带来的痛苦及医疗费用负担。本文试验组患者超滤量、平均动脉压、服药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透析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与观察例数不足有关。

4.3 应用饮食日记指导患者干体重自我管理需要实施者有耐心、责任心, 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 善于与患者沟通和发现问题, 灵活运用知识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接受透析后饮食的要求。

应用饮食日记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自我管理, 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透析后的饮食生活, 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使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减轻家庭负担。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提供更多的护患沟通渠道, 创造和谐的治疗氛围。

参考文献

[1]周亦伦, 刘惠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价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 24 (2) :261-265.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31.

[3]冯凯芬, 古婉仪, 李爱华.血透患者干体重的影响因素[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10) :65-66.

[4]张敬丽, 薛少玲, 王晶, 等.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原因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4, 10 (4) :309-311.

[5]赵彩萍, 张维霞.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 :47-48.

杨玉环体重多少 第5篇

杨玉环体重多少呢?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世人公认,唐朝女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而杨玉环正是典型一个代表。

学者还原真实杨贵妃:体重60公斤 身高1.65米

也许是天妒红颜,才让杨玉环在容颜最盛之时命绝马嵬驿。而其中饱含的秘密永远令人好奇,杨玉环究竟是不是胖子?杨玉环、寿王李瑁、玄宗李隆基三人又有怎样的关系?杨玉环又为何不能封后?近日,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刚刚完成一部数十万字的《大唐贵妃》,在记者昨日的专访中,王双怀还原了史上一位真实的杨贵妃。

杨贵妃并非胖美人

在无数壁画及唐俑中,我们都能看到唐人以胖为美的风尚,环肥燕瘦也是千百年来对杨贵妃身材状态的评价,不过也许其中有误会,真实的杨贵妃并不是一位胖美人。

王双怀经过多年研究与梳理,发现在史料中的杨贵妃神采“纤秾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长恨歌传》中载:“纤秾中度……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由此可见,杨贵妃身材修美,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史书还记载说,杨贵妃“微有肌”。在王双怀看来“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点肌肉。“据此推测,我们估计她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

由婚礼发端的三角恋情

安史之乱让唐朝的盛世一去不返,千年以后,还有多少人为此痛心?然而一个美丽女人的香销玉殒,至今还是很多人夜不能寐的痛点。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华清池相会中,唐玄宗要求杨玉环入宫去做他的妃子,让她离开寿王、入宫伴驾。杨玉环不敢抗命,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唐玄宗比寿王瑁更有魅力,便答应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为方便自由恋爱

杨贵妃专宠多年,却未登后位。这其中除了政治杠杆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便于恋爱进出更加自由。王双怀表示,首先唐高祖李渊正妻窦氏早于隋末逝世,唐王朝创建后就没有另立皇后。玄宗即位初,以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死后,“上欲以武惠妃为皇后”,遭到朝臣反对,为免贻笑大方只好作罢。正因为如此,尽管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甚于惠妃,但还是不可立为皇后的。其二,皇后要“母仪天下”,要给天下妇女做榜样,行动往往受到限制,而贵妃则相对比较自由。唐玄宗要与杨贵妃常相厮守,当“寻常夫妻”,所以才不给她皇后的名号。

知识扩展:唐玄宗到底有多么宠爱杨贵妃?

736 年,正是李林甫开始专权的那年,玄宗所宠爱的武惠妃死去,他为此郁郁寡欢。后宫的美女充盈,却无一当意者。这时,闻说寿王妃杨玉环体态丰艳,绝世无双,即令大监将其接来侍酒。寿王妃天性聪颖,晓音律,长歌舞,尤善逢迎。玄宗以自己谱写的《霓裳羽衣曲》示妃。妃略看则已通晓,且歌且舞,有如仙女临凡,无与伦比。玄宗如获瑰宝,愁怀顿开,遂借酒寻欢,无所顾忌。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浪漫史。

寿王李瑁,是玄宗的儿子,武惠妃的亲生子。五十六岁的皇帝同二十二岁的儿媳的这种私衷,显然悖于伦理,是一大丑闻。玄宗遂让寿王妃自请为女官,人居南宫,赐号太真,南宫改名为太真宫。玄宗夺了儿妇,又给儿子娶了个韦姓的姑娘作妃子,以示慰藉。

杨太真入得宫来,恩宠与日俱增,不到一岁,仪体已比之于皇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生动地描写了她初时得到的宠遇: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一对老翁少妇,春夜漫漫,仍苦其短,日上三竿,犹恋床第。这个曾在兴庆宫中盖起了勤政楼借以自勉的风流皇帝,从此再也不去上早朝了。有了这一背景,就不难理解何以玄宗愿委政于奸相,竟连心腹的忠告也听不进去了。

六年后,杨太真被册封为贵妃。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可这时并没有皇后,她就是实际上的皇后了。玄宗视贵妃为心肝。她的家族都得到丁封赏,宠爱得无以复加了。

有年深秋,大明宫中太液池的千叶自莲,居然有数枝在肃杀的秋景中异时独放,洁白晶莹,宛若玉成。京师中一时传为奇闻。玄宗携贵妃也来临池观赏。左右称誉白莲的娇美,赞赏不已。玄宗爱这白莲,更爱贵妃,遂指贵妃说:“莲花虽美,有形无神,又怎比得上吾这解语之花啊!”“解语之花”遂成为后世赞美佳丽的成语了。

贵妃生长在南国,喜食鲜荔枝。荔枝易坏,离枝四、五日则色味俱变。为快速贡奉新鲜荔枝,玄宗特开辟了从岭南(一说川南)通往长安的数千里贡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快马。荔枝运到长安,色味不变。

君王宠幸,朝臣官吏也无不倍加逢迎,争献奇珍异昧,器物珍玩。岭南军政长官的贡奉得到贵妃的欢心:遂连升三级。广陵的长官起而仿效,也被攫拔为朝廷大臣。由是,文臣武将瞩目后宫,全国风靡。

皇帝每临幸骊山华清宫,贵妃的三位姐姐与三个哥哥也必车骑从幸。大姐封韩国夫人,二姐对虢国夫人,三姐封秦国夫人。从兄杨铦被封为位当四品的朝中高官;杨锜娶了公主,封为驸马:杨国忠后宫至宰相,领四十余职,权倾天下。杨家兄弟姐妹的车骑,每家一队,各衣一色,逶迤数十里,到了骊山,诸家合欢,往来穿梭,犹如万花竞放,遍山锦绣。

贵妃姿色虽美,心甚悍妒。曾两次因其醋意太浓,气恼了玄宗,被遣送出宫。

当又一次被遣送出宫后,她哭得犹如个泪人,杨氏兄妹也惊恐不安,担心大祸临头。谁知,玄宗那里也茶不思、饭不想,整日间愁苦欲绝。太监高力士事故练达,早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请赐膳贵妃。贵妃见高力士送来御膳,即刻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奉上,并感切的说:“妾罪当死,今日与陛永诀。妾之什物,皆陛下所赐,惟有青丝是父母之物,特以奉献,以志衷情。”

玄宗与贵妃又一次破镜重圆,自不待言。但经两次磨难,贵妃虽悍,也不能不心存忧悸。

相传有一年,玄宗临幸华清官,住在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佳节,夜阑更深,贵妃好端端忽地独自抽泣起来。玄宗初不知何故,温存劝慰,久久贵妃才道出了心事,说:“妾遥望牛郎织女二星,不由地慕其夫妻之久长,窃恐自身比不上他们。”稍顿又道:“旁览前史,每见时过境迁,秋扇抛残,怎能不为之伤情呢!”贵妃的衷曲深深地打动了唐玄宗,他们遂相盟誓以志诚,誓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这段宫廷艳史,后被编成戏剧演出,即《长生殿》。

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到天宝年间,奸相专权,贵妃专宠,玄宗日益昏聩,政治愈加腐败,繁荣背后的危机也就加剧了。

首先是均田制的逐渐瓦解。均田制是以劳动力计口授田的,也以劳动力计纳租赋、征发徭役。土地兼并发展着,负担租赋的民户缩减着,而朝廷的费用却加大着,财政的危机日甚一日。朝廷先是设法搜刮民户,议定租赋。然而,仍不足用,就派出征收大员。横征暴敛,甚至一次预征百姓三十年的租赋。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唐王朝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动摇了。

其次是府兵制破坏了。府兵制原是寓兵于农的军事制度。股役者自备兵器、资粮,轮番更替。均田制破坏了,府兵苦于生计,多有逃亡,加之死亡不补,府兵制就只剩下个空架子,无兵可用了。京师宿卫遂改行募兵制。所募多是无赖子弟、市井小贩,毫无战斗力。同时,中原承平已久,社会风尚耻于当兵。宿卫京师的官兵时称“侍官”。京师人打架相诬必骂对方为“侍官”。甚至子弟当了军官,父母都不愿理睬他。中原几乎无兵可用了。

然而,这时边疆的军政长官,却都拥有悍兵强将,总计达四十九万,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减肥≠减体重 第6篇

专家指出:大多数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而运动、消耗不够。导致脂肪多余积聚引起的,减肥就是减掉这些多余的脂肪。尽管一些人看起来体重超常,但并没有多余的脂肪,也就没有减肥的必要。如一些举重、投掷项目的运动员,肌肉发达,身体超重,可并不算肥胖,也没有减肥的必要;尽管一些人体形瘦小,体重正常,但体内却含有多余的脂肪,那么这些人也有减肥的必要。他们如果不减肥,因肥胖而导致的一些疾病,就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因此可以看出,体重与胖瘦不完全成正比,单纯将体重作为减肥标准,通过减少或大量消耗体内水分与蛋白质同样可以达到,但过后体重又会反弹造成“假减肥”,也会出现该减肥的人没有减肥,不该减肥的人却减肥的情况。

正确的减肥应通过降脂来实现。传统药物方法减肥,减掉的大多是蛋白质和水分。停用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回到人体导致体重回升。由此可见,传统的节食减肥、药物减肥并不可取,减肥,首先应当减脂。

但是,话又说回来,脂肪也不一定就是肥胖的孪生兄弟,有些人认为只有与脂肪“绝缘”,才能获得苗条的体型。

其实,脂肪在减肥过程中,不总是充当反面角色。食用的脂肪不仅不会很快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且脂肪的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在体内的合成。含有单一非结合性脂肪的玉米油和橄榄油,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减肥健美的理想食用油。另外,脂肪类食品耐消化、抗饿,食入后可减少对淀粉类食物以及零食的摄取,对减肥有积极作用。有些减肥者为了控制食物用零食充饥,致使体重有增无减。所以说,摄取适量的脂肪不仅不影响体型,而且对健美有益处。

患者体重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6例, 依照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及优质组, 每组58例。常规组男33例, 女25例, 年龄13~52岁, 平均 (37.2±0.3) 岁, 透析例次925次。优质组男33例, 女25例, 年龄13~52岁, 平均 (37.2±0.3) 岁, 透析例次925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方法:常规组护理方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优质组护理方式: (1) 认知干预:采用调查问卷发放或面对面提问的方式后发现, 大部分的患者对于干体重控制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认知。针对于此, 临床医护人员需针对血液透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给予科学的干预指导, 促使其在治疗中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保障透析及日常生活质量。 (2) 心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长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经济压力、长期血液透析、家庭关系等, 在其心理上易出现多种负性心态[1]。对此, 需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 给予其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护患之间需积极构建好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 给予患者必要关注,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为获取最佳疗效, 医护人员还需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心理抚慰, 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 (3) 饮食干预:对于透析患者而言, 水及钠的正常代谢会对其体内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为保障透析效果, 对于水量的摄取需依照患者实际身体状况而定。在两次透析治疗的间歇期, 患者体内体液的增加度不会超过其干体重的3%。对此, 需对患者饮食予以科学干预, 科学控制其钠、磷及钾的摄取量。在长期透析之后, 蛋白质合成出现障碍且出现丢失表现, 对此, 还需指导合理规划日常饮食, 获取充足热量、蛋白质[2]。 (4) 家属干预:在护理工作中, 需注意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思想引导, 尽量争取家属支持, 保持患者治疗的情感及经济双方面支持。由于患者在长期治疗后, 其心理状态不佳。此时只有患者家属保持良好心态, 抚慰鼓励患者, 指导患者做一些日常常规事务, 才可帮助增强其社会适应度。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干体重所受影响进行对比观察, 分析、研究其护理效果。

结果

优质组干体重增加5%~10%、>10%的概率均要低于常规组, 而其增加<5%的概率要高于常规组, 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血液透析属于一种安全、操作简捷且应用极为广泛的血液净化办法, 主要是应用半透膜原理, 应用弥散、超滤、对流方式将患者血液中残留着的多种有害物质及代谢物排除干净, 进而达到净化血液、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便是运用血液、腹膜透析等方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延长其寿命[3]。由于临床疾病数量的增多使得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 积极采用科学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透析治疗的顺利及高效开展而言, 极为重要。

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与健康者体重一般, 若长期摄取热量值高于消耗值, 那么患者干体重便会增加, 反之亦然[4]。通常在透析治疗之后, 患者的精神、食欲得到改善, 食量及干体重增加, 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及时修正干体重极为重要, 进而帮助患者避免出现脱水过度表现。

在饮食干预护理中, 严格控制患者的水钠摄入, 尽量选取低脂、低盐类蛋白食物,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评估处理, 预测心理状态对患者干体重的影响, 清除负性情绪, 提升患者透析治疗依从性, 可为提升其远期生存质量提高助力。在血液透析治疗中, 患者家属的重要性不容小觑[5]。在家属的悉心照顾之下, 患者会学会科学控制情绪, 调节心理状态, 增强其自身对于治疗的信心, 疾病复发率可得以显著降低, 患者身心所受痛苦减少, 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优质组患者干体重增加5%~10%、>10%的概率均要低于常规组, 而其增加<5%的概率要高于常规组, 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表明,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获取较好效果, 控制患者干体重, 保障生命安全, 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整体而言, 积极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实施科学控制调整, 尽量达到最佳的疾病治疗效果, 降低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 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桂玉, 徐培兰, 祝成英.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0) :71-73.

[2]赵茜芸, 郝丽, 方玫, 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2, 33 (7) :910-911.

[3]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5 (18) :1699-1700.

[4]常美, 戴欢欢, 吉小静, 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0) :38-39.

患者体重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轻体重患者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在58~87岁,平均67岁。原发病为:肺部感染27例,普外科手术8例,肝胆外科手术4例,神经外科手术1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18.5kg/m[2];(2)住ICU时间已超过1周,预计继续住ICU时间大于2周;(3)除外危重病的高度应激期、恶性肿瘤、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颅内高压。将40例患者按疾病种类平均分为rhGH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肺部感染14例,普外科术后4例,肝胆外科术后2例)和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6岁,其中,肺部感染13例,普外科术后4例,肝胆外科术后2例,神经外科术后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ICU标准支持治疗。

1.2 方法

(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8分,PCT<2ng/ml;(2)存在感染的患者继续敏感抗生素治疗;(3)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4)营养支持,对于胃肠功能已恢复或部分恢复的患者积极行肠内营养(TPN),或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并按个体的不同生理特点计算营养的需要量,总热量为20~30kcal/(kg·d),所有患者均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20g/天。肠内营养选用肠内营养乳剂(TP)或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肠外营养成分包括葡萄糖、脂肪、氮质,其中脂肪和糖的热量比为1:1.5,脂肪为中长链脂肪酸,氮源由8.5%的乐凡命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提供,其余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包括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和格列福斯,以上营养物质按程序混入3L输液袋,所有静脉营养液在24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仅予以上述营养支持治疗。rhGH组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rhGH(思真,默克雪兰诺公司),治疗方案如下:10IU皮下注射1次/日×7天,继之10IU皮下注射1次/隔日×14天。

1.3 观察指标

(1)于观察之日起,第1天、第8天和第21天检测血清尿素氮,计算维持血白蛋白水平大于30g/L在1~7天和8~21天输注人血白蛋白量;(2)检测散射浊度法检测血浆中IgA、IgG和IgM;(3)检测血糖峰值。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对合成代谢的影响

通过检测血尿素氮水平评估患者合成代谢能力,如下表所示,与第1天比较,两组BUN水平均有下降(P<0.05),而rhGH组第21天BUN值较第8天下降明显(P<0.05),且在8天和21天,rhGH组BUN值均较同时间对照组值显著降低(P<0.05)。

同时计算维持目标白蛋白水平(30g/L)所需输注白蛋白量,比较观察之日起至第7天以及第8~21天分别输注白蛋白量。结果显示,观察的前7天两组输注量无差异,而第8~21天的rhGH组白蛋白输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注:c表示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2.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21天,rhGH组IgA、IgG较第1天、第8天及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IgM在治疗前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注:a表示与1d比较,P<0.05;b表示与8d比较,P<0.05;;c表示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2.3 对血糖峰值的影响

检测血糖峰值,了解生长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注射生长抑素后,8d和21d的血糖峰值均较1d和同期对照组值显著升高(P<0.05)。

注:a表示与1d比较,P<0.05;b表示与8d比较,P<0.05;c表示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垂体前叶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191个氨基酸的肽链,非糖基化蛋白质激素,直接或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间接地对生长和代谢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影响代谢,既往主要用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生长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对老年危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4,5]等。GH的半衰期为半小时左右,作为治疗药物,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半衰期分别为1.75和3.4小时。

谷氨酰胺(Gln)是人体的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被大量地消耗[6],体内Gln主要来源于肠道吸收、骨骼肌合成释放。谷氨酰胺在人体营养代谢和免疫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重要调节物质,它作为人体内氮源的主要运载工具,能够促进蛋白的合成,增强肠免疫和全身免疫功能[7]。在TPN中加入谷氨酰胺进行强化,不仅仅是给机体氨基酸池中补充谷氨酰胺,而且还在组织间提供氮源,增强肝细胞的水合作用(合成代谢信号),从而提高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水平[8]。

本研究对于轻体重危重患者补充谷氨酰胺,经过3周的支持治疗,患者血尿素氮水平显著下降,提示通过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特别是体质量指数<18.5kg/m[2]的消瘦患者的正氮平衡。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后,可观察到该类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表明生长激素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改善患者正氮平衡更加显著。同时通过比较维持基本血白蛋白水平所需输注人血白蛋白量,间接获得生长激素对蛋白代谢的影响。如结果所示,应用生长激素后明显降低了纠正低蛋白血症的难度,改善患者白蛋白水平。其原理为GH刺激肝脏合成IGF-1,增加IGF-1在靶细胞中或邻近细胞中的分泌;促进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增加蛋白质合成[9]。

已有研究表明,在加强治疗的同时,加用rhGH治疗能提高老年危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水平、NK细胞活性、增加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10]。本研究对低体重患者检测了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同样可以在免疫球蛋白IgA、IgG上改善患者体液免疫能力。

但对于生长激素应用,除治疗作用外,其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本研究对生长激素应用后的血糖峰值进行了连续监控,发现rhGH治疗期间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研究显示,与糖转运至组织细胞的能力受损有关,使患者胰岛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但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提示rhGH治疗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剂量防止高血糖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如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和相关的代谢紊乱等。

综上,对于低体重危重症患者,rhGH联合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合成代谢,改善正氮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需加强血糖的监测及调控。

参考文献

[1]杨萍,孟繁波,何敏,等.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6):642-643

[2]廖柏明,覃永红,罗光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29-30

[3]于凯江,赵鸣雁,王洪亮.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31-32

[4] Kaiser FE,Silver AJ.Morley JE.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on malnourished older individuals[J].J Am Geriatr Soc,1991;39(3):235-240

[5] Janssen YJ.Doornbos J.Roelfsema F.Changes in muscle volume.strength and bioenergetics during recombineant human growth hormone(GH) therapy in adults with GH deficiency[J].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l):279-284

[6] FaldutoMT,Young AP.Hickson RC.Exercise inhibits glucocorticoidinduced glutamine synthetase exp ression in red skeletalmuscles[J].Am J Physiol,1997;262(cell physiol 31):214-220

[7] Salloum RM,Souba WW,Femandez A,et al.Dietary modula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glutamine transport in intestinal 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of rats[J].Surg Res,1990;48(6):635-638

[8] Dechelotte P.Bleichner G.Hasstlman M,et al.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 in ICU patients receiving alanylglutamine(Dipep tives)supplymente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J].Clin Nutr,2002;21:1-3

[9] Larsen PR.Kronenburg HM,Melmed S,et al.Eds.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M].10thedition.Philadelphia,PA:Saunders.2003,l15-116

患者体重 第9篇

1 临床资料

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6 个月以上的DN患者22 例 (DN组) , 男15 例, 女7 例, 年龄27~80 岁, 平均 (53±26) 岁, 透析时间6~72 月;非DN患者26 例 (非DN组) , 男15 例, 女11 例, 年龄30~85 岁, 平均 (57±23) 岁, 透析时间6~120 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 例, 高血压肾病5 例, 痛风肾1 例。两组患者以上情况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透析方法

均采用瑞士金宝Gambro AK-200 型血液透析机, 金宝BVS透析管道, 14 L透析器 (面积1.4 m2) 或17 L透析器 (面积1.7 m2) , 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血流量200~250 ml/min, 透析液流速500 ml/min, 透析液钠浓度137~143 mmol/L、温度36~37 ℃;透析过程不进行静脉输液;血液透析3次/周, 透析时间4 h/ 次。

2.2 监测方法

每例患者连续进行BVS监测3 次, 记录每次透析结束时的BVS值、透析中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 通过3 次监测结果评估干体重。每次透析先设定计划超滤量 (本次透前体重—上次透后体重) 、透析时间4 h、BVS值 (-10%~-12%) , 达到该阈值时机器报警提示;先予平均超滤率超滤, 如果BVS显示下降速度慢, 可增大超滤率;当BVS下降至设定值, 患者血压正常, 无不适, 可以降低BVS值, 但不能低于-15;如果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 则停止超滤, 根据患者的血压恢复情况及BVS曲线, 决定是否继续超滤。

2.3 透析中低血压 (IDH) 的诊断标准

IDH是指血液透析中平均动静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以上, 或收缩压 (SBP) 降至90 mm Hg以下, 伴/ 不伴低血压症状;症状性低血压指出现低血压, 并伴有肌肉痉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2]。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 计量数据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方法, 两组并发症的次数比较采用 χ2检验方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如表1

注:*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 P<0.05

4 讨论

4.1 血容量监测制定DN血透患者理想体重 (干体重) 的必要性。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 糖尿病肾病 (DN) 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 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也增高。文献报道,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可达25%~50%[3]。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期间体重的增加量较非DN患者平均升高30%[4]。而血容量监测是一项方便、安全、无痛苦和价值相对便宜的检查方法[5], 能合理、形象和有效地监测血透时血容量的变化过程, 所以, 通过血容量监测确定DN血透患者的干体重是必要性的。

4.2 从表结果可见, DN组患者的BVS值小于非DN组患者的BVS值。临床经验表明[4], 当患者的血容量减少大于15%时即可出现低血压反应, 当患者的血容量减少越接近“临界相对血容量”点时, 发生低血压的概率就越大。自主神经病变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主要并发症之一, 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管对加压刺激的反应下降, 当血容量下降时不能有效地引起静脉及小动脉的收缩效应, 不能使肾上腺髓质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不能维持血压。所以, DN组患者, 当血容量稍下降时出现低血压的概率大, BVS值小。4.3 从表结果可见, DN组患者比非DN组患者出现透析中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其原因: (1) 自主神经病变; (2) 周围血管病变。有5%~25% 的糖尿病透析患者发生外周血管病变, 从光镜及电镜下发现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特征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正常基膜约80~250 nm, 糖尿病患者基底膜增厚可达500~800 nm[6]。所以, DN患者比非DN患者的毛细血管再充盈差, 更容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

5 结论

如何确定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一直是血液透析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7,8], 确定DN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更加难。由于周围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主要并发症之一, 所以设定DN透析患者的BVS阈值时, 相对比非DN透析患者小, 笔者认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血容量减少少于总血容量的10% 时, 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莉, 黄支剑, 袁发焕, 等.应用血容量监测调整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护理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10 (10) :22.

[2]林丽华, 黄英伟.不同透析方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8) :1-2.

[3]何长民, 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557.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98, 50.

[5]张俊霞, 徐金升, 周薇, 等.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容量状况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 (9) :704-713.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53.

[7]李杏, 毛慧娟, 欧阳春, 等.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预测并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J].江苏医药, 2013, 39 (8) :1774.

患者体重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纳入

病例来源于2003-201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05例食管癌患者。病人入院第一天采集身高和体重等数据,记录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及肿瘤大小、TNM分期等。随访患者术后2个月开始服用中药治疗后6个月的体重变化情况。随访记录时间截止到2014年1月或者病人死亡。纳入标准:(1)经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肿瘤的患者;(2)择期手术或限期手术的患者;(3)有完整的随访记录患者。排除标准:(1)无胃镜活检病理或无术后病理的食管癌患者;(2)未行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3)无完整的随访记录患者;(4)无胃镜活检病理或无术后病理的食管癌患者;(5)未行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6)无完整的随访记录患者。将纳入研究的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记录非超重组患者术后2个月开始口服中药6个月后的体重变化。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了Kaplan-Meier和log-rank测试方法比较生存曲线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的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了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4)、BMI(P=0.003)、肿瘤大小(P=0.039)、切缘(P=0.035)、N分期(P=0.013)、TNM分期(P=0.003)、并发症(P=0.000)与食管癌预后相关(见表1)。另外,根据表2结果可以发现,TNM分期(P=0.004)、BMI(P=0.012)、并发症(P=0.001)为本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2.2 BMI与预后生存情况分析

入组患者总体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结果表明超重组比非超重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较好。图1结果进一步表明超重组(BMI≥25kg/m2)比非超重组(BMI<25kg/m2)预后效果好。

2.3 中医药对BMI的影响

对非超重组(BMI<25kg/m2)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发现术前BMI为(16.87±3.86),服用中药6个月后BMI为(20.18±4.23)(P<0.05),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果表明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体重指数,改善生活质量。见图2。

3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自身的体质因素对预后存在影响,如:患者术前PNI、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等,然而BMI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仍存在分歧。有研究认为超重有利于肿瘤的预后,如:Fanming Kong等[5]研究了1 296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结果显示364例超重患者(BMI≥25kg/m2)达到标准体重后导致更好的生存期,而且在超重组中明显发现存在高分化,更少的远处转移和更低的转移淋巴结。另有研究认为肥胖是肿瘤预后的危险因子,如:Hao S等[6]研究了1 106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肥胖的关系,结果显示超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危险因子,在绝经前的女性中,超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大,比正常体重的女性预后不良,其复发转移率更高。关于体重指数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Ren C等[7]研究了身体指数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在1 176例患者中结果显示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较高,但是在肥胖组中有更多较低的TNM分期,而且在单变量的分析中,肥胖可作为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且能显著提高疾病生存率。研究表明,虽然肥胖组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最终肥胖组生存率比消瘦组高,肥胖对于食管癌预后仍是一个有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其中BMI<25kg/m2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BMI≥25kg/m2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显而易见BMI均值高的患者预后较好,这与之前研究的1 176例食管癌结果相一致。

分析超重组有更高的生存率原因可能为:(1)消瘦、营养不良等作为不利于手术开展的因素而存在,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直接影响术后患者的预后[8,9,10]。(2)营养状况较差者体内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使机体对抗外来致癌物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肿瘤的风险,而营养状况良好者则相反。(3)消瘦者体内的激素、生长因子等代谢水平和活性较肥胖者低,这些因子又可能影响到其他免疫因子的活性,使机体对肿瘤的易感性变差,免疫力功能降低,导致肿瘤的发生及发展[11]。这些为超重能导致患者更好的预后提供了依据。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肿瘤的最佳方案,中医药治疗对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食欲、体重指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在一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的Meta分析中得出结论:化疗加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能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及肝肾损害[12]。而在本研究发现非超重患者口服中药6月后BMI均值提高。说明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发挥抗癌功效的同时,对正气损伤极少或无损伤,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3]。脾胃不足是肿瘤发病及治疗中的重要因素,而调理脾胃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14]。中医药配合其他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的生存期。

体重超标之祸 第11篇

指导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向红丁

上海瑞金医院教授 徐新民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丛中

警惕“东亚病夫”归来

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被称为“东亚病夫”。2001年,我国人均寿命已上升到71.8岁,过去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近期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却向国人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正视超重潜伏的危机,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东亚病夫”的帽子,说不定哪一天又会戴在国人的头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知的事实。因为超重可派生出诸多的健康问题,这可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找到答案。

1.肥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现在的肥胖率为7.1%。肥胖的标准是: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那么2亿体重超标者就成了肥胖队伍的后备军。如果这2亿人不及时采取控制体重的措施,用不了多久,肥胖队伍就迅速“扩军”。读者不难想象,2亿肥胖大军意味着什么。

2.高血压:虽然高血压不是肥胖者的“专利”,但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已经不容置疑。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现患人数为1.6亿;如果肥胖得不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病人的数量将明显增加。一旦患上高血压,就有可能派生出冠心病、血管硬化、中风等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3.血脂异常症:我国现在的成年人血脂异常症患者与高血压一样,同为1.6亿。而血脂异常与肥胖密不可分。如果2亿体重超标者的体重维持原状,那么,血脂异常症患者将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队伍将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大。

4.糖尿病:现在,我国成人糖尿病患人数为2 000多万。体重超标者容易患2型糖尿病是不争的事实。如果2亿体重超标者不能将体重控制住,糖尿病的人数将继续攀升。而糖尿病往往会产生眼睛、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体重超标所引发的疾病远不止以上4种,但仅仅以上4种,就足以对国人的健康造成极严重的问题和给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据调查,现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间,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已经占30%,这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 5 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粗略计算,发病人数已近5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TO)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中国同样不能幸免。

正如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指出的,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现在不及时地开展正确的干预,我们会步其他一些国家的后尘。有专家指出,当 13亿中国人跨入 21世纪之门的时候,与体重超标相关的心血管病等也严重威胁着我国公众健康,若不有效控制,我们可能再度成为“东亚病夫”。

公众认识亟待提高

目前,体重超标问题如此严峻,公众对此的认识如何呢?《家庭医药》就医选药网联合搜狐网、三九健康网所做的关于公众对肥胖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公众对肥胖相关知识虽有一定了解,却仍亟需提高。

1.你觉得自己是否肥胖?

A肥胖

21.92%

B正常

75.39%

C不知道

2.68%

2.以前计算过你的体重指数吗?

A是

37.14%

B否

62.86%

3.你知道肥胖判定标准么?

A清楚

27.52%

B不知道

29.53%

C有模糊概念

42.95%

4.您认为肥胖是:

A一种病,危害健康,需要加以重视

57.72%

B不是病,只是影响美观而已

13.87%

C只要心态平和,胖一些无所谓

26.17%

D完全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2.24%

对于调查的结果,北京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说,公众对肥胖认识不充分在他意料之中,同时也表明,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肥胖知识的普及,消除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向教授介绍道,肥胖就是体内脂肪太多,特别是一种叫做甘油三酯的中性脂肪太多。临床上多用体重指数(体重指数等于体重÷身高的平方,单位分别为千克、米,简称BMI)来判定肥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在20~24较为适宜,超过24算超重,超过28算肥胖。

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又可以分为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两种。苹果型肥胖又称为腹部型肥胖。梨型肥胖又称下体肥胖、臀部肥胖。由于苹果型肥胖患者的脂肪包围着心脏、肝脏、胰脏等重要器官,所以患冠心病、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危险性要比梨形肥胖大得多。当然,与非肥胖者相比,臀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腹部型肥胖略小而已。可以这样说,“梨”比“苹果”好,不胖又比“梨”好。向教授强调指出,有人体重指数正常,也不可高枕无忧,腹部胖、腰围粗即存在局部肥胖的人,也应该减肥。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徐新民补充道, BMI与过去所说的“标准”、“理想”体重的认定一样,都是人为设定的。他还提出了另一个诊断肥胖的方法,就是测量腰围(WC),它很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脂肪在腹部堆积,即平常说的啤酒肚、将军肚,造成的危害比其他部位脂肪堆积要大得多,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最密切。当男性腹围大于85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测量方法为:被测者双脚分开25~30厘米,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腿上,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皮尺要紧贴皮肤,但又不能压迫软组织。

有人认为超重并非什么疾病,不需要太在意。实际上,很多疾病在超重时已经伴随于超重者左右,而且,超重前进一步即肥胖,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很难阻止超重者向肥胖者行列不断挺进。根据此次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由于超重比例较大,人口基数又高达2亿,今后肥胖患病率将极可能较大幅度增长,超重应高度重视。

体重超标的罪魁祸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什么导致了肥胖呢?向教授说,虽然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从医学角度来看,慢性病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也不例外。

向红丁教授指出,现实生活中,“一家三代,代代胖”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一项研究调查了2002名肥胖儿童,72%的胖孩子,他们的父母中有至少一人肥胖,这有力地说明了肥胖确实有遗传倾向。但是单遗传因素不足以导致肥胖,还必须有环境因素作为“帮凶”。造成肥胖的环境因素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是最突出的原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饮食习惯不良、体力活动过少等等。有人给引起肥胖的生活习惯总结出“汤、糖、躺、烫”4个字,说的是好吃汤羹油水大,好吃甜食热量高,好躺不动消耗少,好吃烫的吸收快。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在我国迅速蔓延的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都是高热量、高脂肪食品,是造就肥胖的“垃圾食品”,西方发达国家已认识到这些食品的危害,逐步放弃这类食品,但在我国却是方兴未艾,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当代中国,肥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今年9月26号世界心脏日前夕,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脏协会发表报告称,在西方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肥胖及心脏病发病率却不断增长。报告还指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更多的电梯,更多的汽车,更多的快餐等垃圾食品,摄入更多的高糖饮料……,独生子女更受宠爱,小孩变成了小皇帝,家长给他们吃得惊人的多。而在世界上,以美国为例,1960~1970这10年中,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疾病,曾掀起民众恐惧“浪潮”。随后,其医疗技术取得巨大突破,政府对公众教育如火如荼, 公众认识普遍提高。而我国常见病防治教育则相对滞后,老百姓这方面的“素质”较差,比如,很多人甚至一些医生还在说肥胖等疾病是“富贵(裕)”病,实际上在国外,早就发现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中,这些病人才越多,病情也越严重。

近年来,我国人群(尤其是青年人)饮食等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比较突出。针对这种现象,国外专家批评说:“中国应出口高质量、低脂肪的膳食,而不是进口我们的饮食方式。”无独有偶,最近,在麦当劳英国分公司广告中,已去除了麦当劳著名的金黄色M字标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金黄色的大问号,把推出的广告命名为“改变”。这是因为肥胖问题在英国日益受到关注,英国麦当劳正在开始悄然转型:转向健康食品。

体重超标奏响死亡序曲

向教授指出,肥胖是一种病态,可伴随发生多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致命性疾病,引起心理障碍。尤其是肥胖儿童,心理障碍更为明显。肥胖造成很多疾病,甚至残疾和早亡,多与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原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99年WTO建议改为现名)有关。到目前为止,公认代谢综合征至少包括以下“7高1异常”: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黏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生率、高胰岛素血症或者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现代疾病的共同病因。

徐教授则指出,肥胖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以后,许多种疾病的患病率会大大增加。他向记者提供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资料(见下表)。

资料显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轻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倍,中度肥胖者危险性上升5倍,而重度肥胖者危险性上升10倍。许多研究表明,超重中年人(40~64岁)比正常体重同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50%。另外,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病人中有 2/3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不仅明显地增加负重关节所承受的负荷,也可引起姿势、步态以及整个运动系统活动的改变。因此,肥胖患者骨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肥胖患者常常合并脂肪肝。肥胖男性性功能障碍则可能继发于肥胖合并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患者患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的机会增加。

体重超标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引发多种疾病,将人引向不健康、多疾病、致残致死的不归路。专家指出,体重超标、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是“ 死亡四重奏”。体重超标将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

青少年:肥胖生力军

青少年超重、肥胖在我国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仍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孩子在发育阶段,胖是发育好的表现,瘦了会影响发育。实际上这些看法是没有道理的,相反,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趋势极为“凶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据徐教授介绍,肥胖小孩一般都五大三粗,特别是腹部也呈现啤酒肚。许多成年、老年病,如2型糖尿病、脂肪肝,因肥胖而提前数十年发病。以往一些“经典”的概念被彻底改变了,如过去1型与2型糖尿病鉴别诊断的第一条就是年龄,亦曾把1型糖尿病称之为少年型糖尿病,可是时至今日,一个有经验的内分泌医生,在没有看到小孩体形的情况下,决不会立即考虑为1型糖尿病。因为越来越多的小胖墩患上2型糖尿病,这大概也算是与发达国家,乃至近邻如日本的一种“国际接轨”吧。徐教授认为,我国除要对2亿成年超重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其进入肥胖阶段的教育外,对青少年肥胖的预防至关重要,这才是“釜底抽薪”。有人说“预防肥胖要从娘胎开始”,一点不假。这是因为人的脂肪细胞在一生中有三次增殖过程,一是妊娠30周至出生前;二是出生至一岁末左右;三为青春期。而且一旦增多以后,即使营养状况恶化,脂肪细胞数目也不会下降,只是变小,一旦营养过度,脂肪细胞会立即肥大起来。同时,在日本进行的多项调研发现,7岁时肥胖的孩子40%移行至成年、青春期肥胖的孩子70%~80%将移行到成年;而具有较低体重种族特征的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地)的青少年,体重超标比欧美白人更容易引发代谢障碍。

预防的关键在于立即行动

解决体重超标问题的核心在于,公众需要认识到其危害,意识到重点在于预防而非治疗。重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而非固守陋习、饮食无度,肥胖后再去吃什么昂贵的减肥药。

就此,向教授提出了控制体重三要素: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辅助。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彻底改变“胖是福气,肥能长寿”的错误观念。(2)饮食合理:遵照中国人“膳食宝塔指南”科学安排每日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多素食,少零食。(3)加强锻炼:既增强体质、健美形体,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4)生活规律。

合理营养并不需要收入的增加,两者并不平行,王陇德副部长指出,相关知识非常重要。他举例说,曾访问一个农户家,家里养着鸡,但孩子母亲把鸡蛋拿去卖了,给孩子买了巧克力和糖果回来,而没让孩子去吃廉价但营养丰富的鸡蛋。

徐教授也认为,要提高国民对体重超标危害性的认识,这是最重要的预防方法。他提到,每天收看电视大于4小时者,较小于1小时者肥胖发生率高2倍。权威研究表明,减少电视、录像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预防儿童肥胖的方法。

关于治疗,徐教授则不太主张使用药物,因为减肥药已有太多令人“失望”的记录,例如芬氟拉明、右旋芬氟拉明以及西布曲明,在国外都已造成数十人死亡。有的药物如脂肪酶抑制剂,的确能减少三分之一的脂肪吸收,但患者为何不自己减少三分之一的脂肪摄入,而要花钱买药吃呢?此外,从理论上讲,正在研发中的新药不少,但都未问世。至于外科手术治疗,如吸脂,风险不小、益处不多,除非职业要求必须去做。其他一些“真刀真枪”的大手术,如胃成形术、胃肠捷径术等,国外亦仅在患者BMI>40时才考虑。因此,控制体重在于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向教授和徐教授不约而同地呼吁:最重要的是,公众应该从现在做起,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切实采取行动,保持体重。

如何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肥胖者都伴有心理障碍,在体重控制中也涉及如何坚持履行体重控制方案等相关心理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

肥胖者应如何消除因肥胖导致的心理问题?

丛教授:肥胖可以让人感到自卑,不敢见人,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由于交往的减少,会使肥胖者感到更加孤独、郁闷。肥胖者除了要增加一些娱乐活动、人际交往外,要注意克服因肥胖带来的自卑心理。肥胖是有害健康的事,但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预防肥胖首要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固守陋习、透支体力,认为人活一世,就是要享受,这样不能吃,那样不能做,还有什么意思。请问,肥胖的社会心理学基础是什么?您对此有何忠告?

丛教授:肥胖的确有其社会文化基础。比如人们经常会说“谁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表明了人们没有考虑营养的平衡而是仅以胖为美。父母对孩子的饮食很重视,好像是孩子吃得越多越胖越好。有些母亲不能分辨小孩闹的原因,都用喂奶来解决,正是这种过度喂养导致了肥胖,这可能是引起成年肥胖症的童年期根源。社会其他成员也要转变对吃的态度,创造出一些符合现代生活的社交形式。

有人下决心控制体重,但一看到美食就难以抑制,制订了一大堆运动计划却惰于坚持,全付之东流,请分析其心理原因,并给出建议。

丛教授:有的人已经过度肥胖了,也看到了肥胖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利,制订了计划却难以坚持。原因在于,他如果不吃饭的话,就难以找到别的什么快乐。而且,当人们焦虑抑郁的时候,就经常采用“吃”的方式来摆脱。有些国外学者认为,摄食有满足欲望、缓和紧张及安定情绪的作用。我的建议是,在自己心情不佳的时候,别放纵自己的饮食,要增加与他人的交往,而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吃东西。

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如越是胖的时候,一般越愿呆在家里。这时候需要对自己进行意志训练,提高自己战胜肥胖的信心。另外,还要有耐心,制订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现实可行,不要贪多而让自己无法完成。

对于肥胖者,我们要进行多方干预,但很多肥胖者不愿意这样做,请问,如何提高其干预依从性?

丛教授:肥胖者经常是难以自控饮食的,这就需要有人帮助其控制。这首先要给肥胖者讲解清楚肥胖的危害,然后与其协商做出控制饮食的计划,并制定出具体的步骤和标准,包括计划能否完成时的奖惩措施等等,最后具体付诸实施。干预者需与肥胖者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同时,干预者不仅要把眼睛盯着肥胖者的饮食,还要与肥胖者一起进行其他一些能够让其感到快乐有趣的活动。

专家简介

向红丁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及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

徐新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教授、主任医师。1978年在国内率先发表了《肥胖》综述,引起广泛影响。荣获198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多次在上海电视台主持关于糖尿病及肥胖的教育节目。

患者体重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男39例, 女28例, 年龄18岁~76岁, 平均年龄40岁;尿量正常45例, 尿量<500 m L/d 17例, 无尿5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10%16例, 体重增加≥5%34例, 体重增加<5%17例。42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导致, 10例为血压肾损害, 8例为糖尿病肾损害, 7例为多囊肾导致。每周透析2~3次, 每次4 h, 患者首次透析即纳入观察。

1.2 方法

观察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变化情况, 并分析体重控制不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措施。

2 结果

10例MHD患者透析间期, 体重增加超过干体重10%;6例为刚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透析时脱水未达到其干体重水平。

3 原因分析

3.1 医嘱的遵从性差

患者进入透析阶段, 医务人员会嘱其控制水的摄入, 而且家属也会配合医生实施监督。但此时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越不让喝越想喝, 经常偷偷地喝, 不遵守医务人员的告知。

3.2 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患者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良的危害认识不够, 总感觉水是生命所必需的, 多喝一口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加之透析后血液浓缩, 口渴的感觉加重, 刺激患者饮水。

3.3 生活习惯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习惯饮水, 每天1 000~2 000 m L, 爱喝稀饭, 喜欢将水果煮着吃等。

3.4 悲观抑郁情绪

患者情绪焦虑、忧郁, 自我感觉得了不治之症,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认为控制体重没有意义, 有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4 护理

4.1 体重控制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 每天在固定时间、同样的条件, 用同一台磅秤测量患者体重。两次透析间期体重以不超过2~3 kg为原则。控制水分摄入:测量每日尿量, 每日水分摄入为每日尿量+500 m L水分, 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否则易口干欲饮。

4.2 心理护理

焦虑、忧郁、恐惧、悲哀等不良情绪, 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应根据患者心理变化, 进行正确的疏导, 加强与患者沟通, 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护士的信任感;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认识到焦虑、忧郁、恐惧、悲哀只能加重病情, 增加并发症, 护士应耐心、仔细地聆听患者的倾诉, 了解患者想法, 解除患者的顾虑。

4.3 饮食护理

4.3.1

避免高钾食物, 蔬菜、水果、巧克力;通过浸泡、煮沸、超低温冷藏, 去除食物中的钾;及时监测血钾浓度, 根据尿量随时调整钾的摄入量。严格监测血清钙磷水平, 给患者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叶酸、维生素B。

4.3.2

饮食中盐的控制主要依靠患者自觉来实现, 对不能严格控制食盐的患者要经常交流和沟通, 耐心指导、解答和帮助患者,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使患者懂得控盐的益处, 以及过量摄入钠盐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限盐限水:食盐的摄入量为3~5 g/d, 控制水分的摄入, 两次透析间期体重不宜超过干体重的4%[2]。

4.3.3

帮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 先吃干饭, 后吃稀饭, 口渴时不要大量饮水, 可将少量水长时间含在口中。减少水的摄入, 控制体重的增长, 有利于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

5 健康指导

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 我院通过编写健康知识小册子、维持性血液透析告知书, 举办病友会、开办肾病俱乐部, 向患者普及治疗疾病的知识, 指导合理饮食和控制体重, 使患者了解了不控制体重的危害性。

通过对MHD患者体重控制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 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控制体重增长, 减轻病痛,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延长患者的生命,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保持其干体重达标。我们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防透析并发症, 首先要做到控制干体重;而干体重则是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基本指标之一, 及时而准确地为患者设定合理的干体重非常重要[3]。使患者保持合理的干体重, 需要血液净化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责任心, 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普宣传,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67例中, 10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超过干体重10%;6例为刚开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透析时脱水未达到其干体重水平。对体重控制不良患者, 通过分析和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医学知识、悲观抑郁情绪等有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降低影响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体重控制不良,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380-381.

[2]梅长林, 叶朝阳.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93-525.

上一篇:家访教育下一篇:自拟通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