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岩土问题范文

2024-07-10

环境岩土问题范文(精选12篇)

环境岩土问题 第1篇

环境岩土工程是多门学科交叉得到的科学, 其中包括有岩石、岩土以及对各种地球微生物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的互相作用。环境岩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问题, 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问题的发生具有现实价值意义。

2 环境岩土的相关概述

人们对环境岩土工程的认知不同, 而综合来看, 环境岩土工程就是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科学, 并且主要研究岩石与土壤之间的作用情况以及地球的各个环境圈。另外环境岩土工程也研究人为与自然环境问题的措施防治, 研究分析岩土性质的新方法, 以便解决岩土工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环境岩土工程就是应用岩土工程的相关手段、方法以及基本原理等来防止人类与自然活动导致的地质环境破坏与恶化, 并评价与分析各类岩土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以便最大限度的改善人类环境的生活与运行质量,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导致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岩土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包括:农田污水灌溉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农药使用、农业化肥;工矿与城市废弃的沉降与排放;工业与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固体废物的滥扔堆积;岩土施工对地下水与岩土体的污染;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牧、滥垦、滥伐导致的沙漠化与水土流失;能源工业的建设开发;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

4 环境岩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 环境岩土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近些年的高速经济建设影响下, 我国任意耕地挖坡、滥砍滥伐以及大规模建设活动等极大的破坏了植被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海砂超多了七亿吨, 尽管我国重视对水土保持的工作, 但是水土流失现象依旧比较严重。

(2) 环境岩土的海水入侵问题:导致海水入侵的原因就是我国沿海区域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水位下降, 海平面地下水位高于下降后的地下水水位, 因此就会引发海水入侵问题, 严重影响到了沿海城市的生活与工业水源, 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3) 环境岩土的地面沉降问题:地下水的过量与大面积抽取导致很多地表发生了下陷沉降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 过度开采天然气、石油以及固体矿产物质带来的地表塌陷与沉降问题也比较严重。

(4) 环境岩土的土地沙化与盐碱化问题:我国土地沙化面积不断增加, 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地下水自下往上的涌流导致地表水源的补充不足, 过度盐分的堆积导致土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过高的河流水面以及河床淤积等问题也增加了地表的盐碱化程度。另外雨量较少的干旱区域由于没有及时的补充水源也导致土地盐碱化面积不断增加。新时期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就是防止与治理土地盐碱化。

(5) 环境岩土的山崩与滑坡问题:山崩与滑坡会引发较大的财产与生命安全。而引发滑坡的原因除了自然生态活动之外, 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比如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地下排水设施的施工等, 这些都改变了岩土的形状, 导致滑坡问题频发,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6) 环境岩土的城市垃圾问题:新时期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城市垃圾问题比较严重, 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7) 环境岩土的核废料问题:如今核电站的建设是为了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核废料的环境污染问题, 给环境岩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核废料会产生放热效应, 岩体会与这种温度变化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裂隙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核废料的科学处理, 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8) 环境岩土的填海造地问题:随着沿海区域工业的发展与建设, 使得填海造地现象比较常见,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问题, 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填海造地之前要做好对生态环境作用与影响的评估, 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平衡。

(9) 环境岩土的新问题:如今随着我国生活与生产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导致工程可选择的场址不断缩小, 此外还有很多不利于工程建设与人类居住的土地也被广泛的利用与开发, 较多企业重视工程的建设, 却忽略了对岩土环境的保护, 极大的增加了工程岩土体的复杂性, 导致其面临着怎样改造、整治与评价等问题。另外岩土体在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的影响作用下, 其性质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因而环境岩土面临着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的岩土体工程性质对其工程影响的评价问题。

5 防治环境岩土问题的措施分析

(1) 强化对环境相关理论与学科的研究:环境岩土工程学牵涉到的学科比较多,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 因此其研究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例如环境岩土的研究对象、内容、科学性质、研究内涵, 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学与环境岩土工程学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探讨环境与土壤, 污染物、水与环境岩土体等的作用机理。

(2) 研究岩土污染、失稳与变形机理:环境岩土工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污染与变形问题, 例如基坑隆起规律与深基坑开挖导致的结构变形, 地震震动、开挖爆破对岩质高边坡造成的稳定性问题, 大高度尾矿坝与低密度、高温的以及大高度特点的火电厂灰坝在地震影响下的稳定性评估问题, 环境与土壤之间的互相作用问题, 土体污染的特征与识别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课题。

(3) 做好环境岩土工程的设计规划:环境岩土的工程学包括有环境学科以及岩土工程相关学科, 也是为了研究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岩土工程相关方法、技术以及观点等。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时, 要基于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格考虑到结构的安全与稳定问题, 防备好岩土工程施工引发的环境问题与变化, 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与规划。

(4) 应用环境保护作用下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岩土工程的建设活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比如打桩施工的噪声污染以及其挤土效应与土体振动效应、隧道挖掘前进时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以及深基坑开挖导致的边坡安全与稳定性问题等, 这些都是岩土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因此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 要做好对环境的防护与保护工作, 以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避免其对环境造成过大破坏。

(5) 研究应对环境岩土问题的新控制技术:由于环境岩土工程面临着污染、失稳以及变形等问题, 因此其对环境的破坏力比较强大, 对社会经济以及工程建设也会带来较大危害与损失。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活动的同时要不断研究应对新问题的控制技术, 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采用加筋、胶结、挤密、夯实、预压、堆载等地基施工新技术来加固地基;采用焚烧法、堆肥法以及填埋法来处理城市垃圾;采用板桩墙以及挡土墙等支挡结构来辅助深基坑的开挖。这些新技术都可以有效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导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不断提高, 因此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岩土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防治, 从而在建设工程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摘要:我国环境岩土工程包括较多内容与学科, 并且涉及到了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以及环境工程等的环境问题。而在环境岩土工程中还常见很多问题, 以下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防治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岩土,常见问题,防治

参考文献

[1]谢韬, 章光.矿山环境岩土工程所涉及问题及防治对策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2, 01 (8) :19~20.

[2]誉志成, 梁德荣.环境岩土工程常见问题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6 (4) :13~14.

[3]曹斐.地基处理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3, 09 (11) :23~25.

环境岩土问题 第2篇

地铁的发展及其盾构施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简要介绍了地铁的发展,针对地铁工程修建过程中盾构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阐述了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机理,介绍了地层移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预计方法,以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 者:陈康能 CHEN Kang-neng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1036(10)分类号:U231.3关键词:地铁 盾构施工 变形机理 地面沉降 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报告 第3篇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100058-02

1. 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 Remarks on 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很广,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

(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

(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3.1基本观点

(1) 岩土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 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 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

(4) 自然界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 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 就必须采取措施;

(5) 虽然岩土工程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它依赖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 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3.2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 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 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 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

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

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

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

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5.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目前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地震灾害、土壤退化、洪水灾害、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环境问题。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城市垃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打桩、强夯、基坑开挖、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6 . 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地质师是当今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之一,许多人成不了地质师。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世界,永远也离不开地质师! 忽略了地质工作,怠慢了地质师,人类社会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7. 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展望

浅析地铁建设中的环境岩土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地铁建设,环境岩土,检测

近些年, 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 地铁建设在确保自身施工安全基础上, 必须将周围环境岩土工程的安全考虑在内。通常地铁建设沿线需要穿越多个商业区域及城市主干道, 因此, 重视地铁建设的安全性及牵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尤为重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引起建设风险的重要因素, 实际施工时, 必须深入研究地铁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问题, 对安全建设地铁等交通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简述工程概况

某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线路在2005年正式开工, 地铁1号线横穿整个城市市区, 总长度约为22.797km, 全部线路为地下线。整个地铁线路共设置20个座车站及17个区间。建设的地铁线路处在平原与东部山区衔接位置, 地势呈现东高西低状态。该城市区内地形比较平坦, 地势受到扇状平原的控制。地铁工程的车站、区间隧道埋深分别为5.9m~14.7m、2m~15m。地铁沿线通过区域地下水呈现埋藏深、季节性变化明显、变幅小等特征。城市二环路之内的地下水平均埋深度为3.92m, 二环路之外的地下水平均埋深度为3.41m。区域地下水径流走向为西北向着东南流向, 与地铁走向呈大角度相交的情况。

二、盾构施工引发环境岩土问题

该地铁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包括明挖法、暗挖法、盖挖顺作法等, 围护的结构包含钻孔桩加截水帷幕、地下水连续墙、复合搅拌桩。盾构施工中主要引起的环境岩土问题主要牵涉的范围包括:盾构必须在市区穿群桩, 要穿越地下管网交叉密集位置、同一地铁区间上下行线盾构等。盾构机进行挖掘工作时, 必须改变附近土体的初始应力,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体极限平衡状态, 导致土层下城或各种管线出现沉降。若沉降差异过大会导致管线变形或断裂, 尤其是排水想腐蚀、老化的位置, 其抵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弱。若发生管线破裂, 水进入工作面, 会导致土体出现大面积垮塌, 严重影响施工建筑物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 盾构施工也会为土体带来相应的剪切力和挤压, 导致土体的空隙逐渐变小, 引起地表下沉。必须注意, 为增加土层的有效应力, 必须实施合理的降水措施, 从而增加土层的有效应力。

三、开挖基坑引起的环境岩土问题

(一) 基坑围护结构发生变形

地铁工程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 围护结构不单承受水平方向的土压力, 也会出现向着基坑方向水平位移, 导致基坑外部地表出现变形。随着开挖深度加大, 其地表变形情况更加严重。若基坑周围作用存在不均匀超载,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土体侧向位移, 其位移量随着超载的增加而增大。

(二) 基坑坑底隆起

基坑坑底隆起就是在软弱粘性土质中, 连续墙背面的土压力导致基坑底面滑动破坏的情况。如果砂性土中上下土层的透水性差异过大, 基底位置土质的透水性较低, 土层重量明显比浮力小, 也会出现基底隆起的情况。该地铁工程地层的砂性土, 坑底隆起变形也是地铁施工必须关注的问题。基底引起坑底隆起变形的主要原因如下:由于坑内挖除大量的土体, 从而释放坑底土的自重应力, 致使土体发生松弛或蠕动出现隆起。同时, 坑内的卸载, 导致围护结构基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向内位移, 在坑底范围中向着基坑方向挤压土体, 从而导致基坑坑底隆起。如果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 基坑开挖完工后未合理施工, 价值2降水等因素造成施工区域大量积水, 土体吸水引发膨胀出现坑底隆起。

(三) 流沙及管涌存在的问题

基坑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降水导致坑内外水头比较差, 出现由于动水压力引发渗流破坏的情况, 这种破坏情况一般出现在砂性土层中。如果基坑以下的土层是疏松砂土层, 当渗流左营形成动水力坡度明显比砂土极限动水力坡度大,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土层处在悬浮状态, 会受到渗流水压力的作用改革平衡状态, 从基地土层中流出。现场施工时, 如果流沙情况比较严重, 会引起基坑塌陷或地面下沉的情况。管涌是指如果土层细小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 其渗流口会形成一定的空洞, 进而渗流及携带泥沙出现管道涌出。基坑开挖中发生管涌, 会导致整个工程土质变松, 土体的空隙逐渐增大,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体的强度及其失稳性。

(四) 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

地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常常因施工降水导致地面固结沉降, 致使土层压密和地表下沉, 这种沉降情况不可避免。特别是在降水过程中, 水流会带走砂土引起土层缺失, 出现地面沉陷或土体坍塌。同时, 由于动水压力作用导致连续墙接缝位置出现砂土流失, 也会加大围护结构外侧土层变形情况。地铁工程施工范围降水量大, 历时长, 导致地下水动力场、化学场发生改变, 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地下水污染情况。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 使用化学主讲模式能增加土体的强度及抗渗能力。地铁隧道对地下水有一定的拦截作用, 导致隧道两侧地下水位发生变化, 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及地表植被生长情况, 严重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除了上述引起土体变形、失稳的因素外, 地铁施工中必须将以下因素考虑其中:管井由于降水带走砂土及地下连续墙接缝部位砂土流失等引起沉降;地铁施工时, 因挖面长时间暴露且一次性开挖过大的范围, 并未及时开展合理的支护导致土体发生流失、滑落等情况。

结语

总之, 地铁工程是改善一个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运用科学的观点与方法, 将其对环境的影响下降至最低层面, 从而减小施工队地面、地下管线、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尽量减小地铁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参考文献

[1]冯国宏.地铁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 2013, 17 (09) :237-238.

[2]罗永海, 张树瑞.地铁建设中的环境岩土问题分析[J].华人时刊 (中旬刊) , 2014, 11 (07) :151.

环境岩土问题 第5篇

对环境岩土工程学在工程实践中的认识

环境岩土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在边坡、基坑、地下水强夯等岩土工程活动中,只有兼顾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能使工程建设发挥预期的.作用.

作 者:李铭 刘永明  作者单位:李铭(新疆奎屯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奎屯,833200)

刘永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分院,新疆,石河子,83)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学   边缘科学   泥石流   基坑   降水   振动  

小议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地质评价 岩土 地下水 工程危害

1.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1水文地质条件

①查明区域性的气象资料,如多年降水量、蒸发量、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河流的水位变化趋势及其补给排泄情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

②含水层的储水构造资料,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流向、水位变化幅度,现场测定的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

③岩土体的构造对地下水储水的影响及渗流分析

1.2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①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基础和岩土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地质勘察;

③除了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还要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类活动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及地下水情况变化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④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2.岩土的水理性质

2.1岩土水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由于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以及常用的重要岩土水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根据地下水与岩土之间的结合力不同,将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分为三个大的种类: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而结合水又根据结合力度的大小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2.2岩土的重要水理特性指标

①软化性,它是指岩土体受到水浸泡作用后,其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采用软化系数来表示。由于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由于组成成分为均松散的土体,其在干燥状态下的力学强度很高,但受到水浸泡时,其力学强度会急剧下降。因此,在地层中夹杂着上述岩层时易形成软弱夹层,在岩土物理性质及力学强度评价中,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

②透水性,它是指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岩土体允许水透过的性能,一般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当岩土体的结构较为松散,或其内部由于构造形成了很多裂隙后,水较易透过岩土体,其渗透系数较高;而当岩土体颗粒细腻、结合紧密时,水不易透过岩土体,其渗透性数就较小。岩土体的渗透系数一般通过打井进行抽水试验来测得。

③崩解性,它是指岩土体被水浸泡后,土体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被削弱、土体结构产生破坏和崩解的特性,它一般用崩解量来表示。

④给水性,它是指岩土体在水的浸泡饱和状态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从岩土体的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的一种特性,一般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一项很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反映了含水层的给水特性,影响场地的疏干性能,给水度多在实验室内进行测定。

⑤胀缩性,它是指岩土体在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缩水的特性。由于岩土体的颗粒受水作用时吸水变厚,而失水后变薄,往往引起基坑的隆起和开裂,对地基的变形和边坡稳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地下水参数的测定

3.1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

①地下水位:采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观测法测定;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2.岩土的水理性质

3.地下水参数的测定

②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通常可以通过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验以及室内渗透试验来测定;

③给水度、释水系数:单孔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室内试验;

④越流系数和越流因数:多孔抽水试验。

3.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要求

①地下水位的测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凡遇到地下含水层,均应对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高度进行测定。由于地下水的水位稳定须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地下水位的测定应在含水层的水位静止后再进行测定。

②地下水流向的测定。通常采用几何法测定,在测点四周按一定的距离打若干探孔,分别测定各孔的水位,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而通过指示剂法和充电法可以从各探孔内测得地下水的流速。

③抽水试验。由于渗透系数的不同,所选定的抽水试验方法有所不同,抽水试验宜通过三次降深测定,最大降深的确定应由工程设计所需的最大地下水位深度来确定,在抽水试验中,应由同一测定人和同一台测定仪器进行量测,抽水孔的读数精度应为厘米级,观测孔的读数精度应为毫米级,当水位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而没有出现较大的升、降时,可视为水位稳定,其水位可作为测定值。

④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上述两个试验可在试坑或钻孔中进行测定,一般砂土和粉土采用试坑单环法测定,粘性土可采用试坑双环法,当试验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法测定。

4.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4.1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①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地质构造方面的原因有含水层结构的变化、岩性产状的变化等,水文方面的原因有降雨量的增大、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使潜水面的位置向地表移动,易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土壤盐碱化加剧、地下水对地下构筑物的腐蚀作用加强;河岸及斜坡易产生地质灾害,如滑移、崩塌等现象,造成地下构筑物损坏;易受水作用的岩土体出现软化、崩解和强度降低等现象。

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下降通常由人为原因引起,如人类的开矿活动、修建水库截断了地下水源的补给途径、对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由于岩土的胀缩性,使得在地下水位下降后,岩土变软,诱发坍塌和沉降等。

③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易使地上建筑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建筑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作用,当土层中失去脱结物,土体的强度会变低,给工程基础的处理带来困难。

4.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人类的活动,如地下空间或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使得正常的地下水压力平衡被打破,使局部产生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粘土层时,会产生流砂、管涌等问题,造成基坑隆起和变形,严重的会使边坡失稳,发生工程安全事故。

4.3地下水对基础的危害

选择基础埋深时,应认真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其埋藏特点。进行建筑基础设计时,应保证建筑基础的底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措施,同时还应对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地下水腐蚀措施。当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时,在施工前必须采取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时承压水喷出,危害人身财产安全。

4.4地下水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危害

当地下水位由上向下变化时,岩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会出现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其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则会出现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地下水的长期水位变化,产生了淋滤作用,使岩土中的铁、铝等矿物元素发生富集,加强了土体之间的胶结和连接能力,形成了硬壳层,造成了岩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变小,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变大的情况;而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其受地下水位变化作用影响较小,其氧化、水解作用也较弱,主要作用力来自上层土体的压力作用,土质逐渐变得密实,因此,含水量变小,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变高。

5、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的实践总结,还望与各同行共同学习和指正。

参考文献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重点问题,滨海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 岩土工程尤为重要。一项高质量的岩土工程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延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近些年来, 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环境岩土工程也在不断发展。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多学科渗透融合的边缘学科, 以岩土工程为基础, 以现代环保理念为核心, 研究的重点是自然环境下的土和岩石, 以及不同自然环境下水土系统的变化和发展。

1 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某市滨海新区环境岩土工程施工目的: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简介:某市沿海新区建设总面积为2 300km2, 海岸线长度为156km。从自然条件上看, 地势相对平坦但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由于靠近沿海地区, 软土、盐渍土较多。软土层含水量较大, 呈流塑状, 土体工程性质较差, 无法满足开工建设的规范要求。地下水较为丰富, 增加了地基处理难度。此地区人类活动频繁,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 其引发的次生性地质灾害主要为沙土液化、地表沉降等。

工程方案:在施工前, 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岩土施工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 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荷载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根据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施工预算,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该次施工, 对于软土、盐渍土采用清软除淤、填换材料等方式进行处理;地下水采用引流法排出。

2 环境岩土工程的重点问题

2.1 环境岩土工程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 尚未形成环境岩体工程的统一定义, 只提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主要为以下三种。一是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自然条件下的土和岩石, 以及土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在研究过程中, 以粒子理论和假设法为基础, 分析不同环境下土性的变化。二是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岩土工程与环保科学的紧密结合;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利用岩土工程的知识和技术, 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三是环境岩土工程隶属于环境地质学,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分别是大型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上述观点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阐述了环境岩土工程的目的和作用。三种观点的共性在于重视岩土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尽量减少因施工带来地质环境破坏, 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建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就一定会涉及到岩土工程。从根本上讲, 岩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目的是改变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 配合建筑施工。例如, 在沿海地区建设新城时, 就需要对软土和盐渍土进行填换, 提高土质的稳定性和抗压性。在地表水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施工时, 一定要使排水设备降低地表含水量。

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发展迅速。高程建筑增加了地表的承载力, 地下建筑破坏了正常的土质构成, 两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在不断扩建, 地表植被覆盖率和地表水含量严重下降, 整个城市变成了“水泥森林”, 热岛效应严重。

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大型水利工程会影响局部小气候, 甚至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小型水利工程会影响交通布局和出行安全。

2.3 地面沉降问题

岩土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使用基坑开挖、降水和排水等手段, 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而不易察觉的过程, 具有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点。地面沉降问题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 现以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问题。导致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工程地基施工的不合理, 二是地表水的过度抽取。地面沉降问题可大可小, 在沉降幅度较小时一般不会大规模的破坏。如果地面沉降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产生大面积的水平位移, 极易导致地下运输管道破坏和地表建筑物的损毁。在沿海地区还会诱发大规模的海水入侵, 污染地下水, 影响码头港口等海运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目前而言, 地面沉降的治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对于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地区严禁开采地下水;二是实行人工回灌, 直接作用于地表含水层。人工回灌应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制定科学的回灌方案;在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回灌水的水质, 防止地下水污染。三是合理开发地下水, 杜绝过度开发。

2.4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而言,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卫生填埋、高温堆肥, 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卫生填埋。垃圾回收后, 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最大程度的回收和再利用资源。针对那些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 实行卫生填埋。垃圾的填埋要采用合理的填埋结构, 最大程度的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卫生填埋的重点在于对渗滤液的处理。渗滤液由自然降水、地表经流水、垃圾中所含有的水分以及垃圾分解中产生的液体的构成。垃圾填埋场应该设有专业的渗滤液收集系统, 负责收集垃圾填埋中产生渗滤液。对于所收集的渗滤液应集中处理, 处理后方可排放。

3 结语

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 很多看法和观点也有待加强。但是, 环境岩土工程的综合性、实用性、交叉性等基本特征已深入人心, 得到了有关专业和学者的一致认同。在未来的发展中, 有关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归纳环境岩土工程的特点和技术, 提高环境岩土工程的整体的发展, 将岩土工程与环保理念相结合, 不断促进我国工程水平的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中, 地面沉降、施工影响、垃圾填埋是环境岩土工程的重点问题, 有关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总结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海峰.滨海新区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探讨和建议[J].天津建设科技, 2010 (1) :18-19, 38.

[2]孙世军, 汪时机.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几点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34) :88-90.

[3]张先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基础方案的必选[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 (3) :265-267.

环境岩土问题 第8篇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大发展, 促使输电线路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造价、工期和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是电网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也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岩土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输电线路翻山越岭, 跨江过河,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十分分散, 随线路的延伸而延伸, 遇山过山, 遇河跨河, 不同的基础型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承载能力、材料耗量、土石方量以及对岩土环境的影响等各不相同。

1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对岩土环境的影响

杆塔基础是输电线路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 以往输电线路设计时, 为简化铁塔计算和制图工作量, 方便施工基面开挖和铁塔组立, 大多铁塔采用等长接腿, 塔位需要较大的基面降, 由此产生大量土方量, 塔基内侧也产生了高边坡, 由于以往工程一般经过简单处理, 弃方堆放在塔基周围的沟洼、甚至沿波面自然滑落, 当具有外部诱因, 如强降水、地震等时, 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 进而使铁塔塔基出现安全隐患。地表径流产生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变化, 使铁塔基础埋深减小甚至外露, 基础有效埋深的减小, 导致抗拔贮备的下降, 当出现设计极限荷载组合条件时, 将危及基础的稳定性, 线路运行出现安全隐忌。例如, 山区输电线路基础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柱平板基础, 铁塔采用等高腿, 基础施工中需大幅削减边坡形成基础平台, 如图1、2所示, 由此而引发下列问题。

1) 土石方开挖量大, 不仅费用高, 而且后遗症多, 施工时若对弃土处理不好, 会形成弃土滑坡, 影响塔基安全稳定。

2) 塔位处易形成高边坡, 若处理不好, 极易崩塌, 影响塔腿的长期安全运行, 而线路上一般对高边坡处理办法不多, 且费用高。

3) 塔基土石方的大量开挖, 不仅改变了塔位处的自然地形、地貌, 破坏了原有的植被, 极易形成水土流失, 对塔位环境造成损害而影响塔基稳定。

2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实施的环保措施

2.1 基础设计应优选择原状土基础

基础设计要选择符合岩土环境保护的基础型式, 如掏挖基础、岩石基础等原状土基础。原状土基础使基坑开挖土石方量相对降低, 减小基坑开挖对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和力学边界条件的破坏, 对于山区送电线路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2.2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础主柱设计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扩大, 我国在电力设计方面学到了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 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为了减少开方量、节省投资、少破坏山区植被,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设计是山区线路工程首选方案, 如图3、4所示。

2.3 生态植被护坡

随着全方位长短腿、原状土高低基础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线路工程的土石方量较过去大大减少, 但还是难以避免高陡边坡的出现, 线路塔位附近也往往会有一些自然边坡或原有的人工边坡难以回避, 加之基础开挖的余土处理困难, 往往也会堆积成一定高度的弃土边坡, 这些边坡如果有一定高度或面积时, 就必须加以保护处理。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由于护坡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上下边坡塌方、滑坡, 危及塔位安全的事例比比皆是。故根据塔位的具体情况, 采取合理有效的护坡方式, 既是塔位安全稳定的保证, 也能减少对塔基环境的破坏。

生态植被护坡, 如图5所示, 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 是涉及岩土工程、恢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它除了护坡功能之外, 还具有美化与改善环境的功能, 越来越为人们所倡导和应用。目前, 在我国生态植被护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矿山、河道堤防等领域, 在送电线路工程中, 结合线路工程的特点, 有选择的采用生态护坡技术也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植被护坡可在少量增加坡体重力的情况下, 有效减小大气降水的渗流, 从而达到治水的目的。

2.4 基坑开挖和弃土处理

无论是开挖类基础还是掏挖类基础, 均应尽量不降或少降基面, 直接开挖基坑。开挖类基础在开挖基坑时应在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放坡。对于无法回填到原始高度的边坡, 必须按要求放坡, 并且一次放够。对无法放坡的边坡应考虑护坡措施。基面土石方大量开挖, 不但破坏了塔位原有的天然植被, 而且使原稳定土体受到扰动。开挖土石方后的斜坡以及高低腿之间的坡面, 暴露在大气中, 在雨水的冲刷下,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塌方。同时, 大量的基面挖方弃土堆积在基面边坡上, 增加了边坡附加压力, 在雨水浸蚀下, 容易产生坍方和滑坡。总之, 基面大量挖方, 破坏了原有土体稳定状态, 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而且很不经济。因此在工程基础施工时将对各个塔腿分别平基, 在考虑施工作业面以及边坡稳定点后, 塔基基础分坑应形成四个小基面, 如图6所示。

这种小基面的设计理念将对原始地貌的破坏降到最小程度, 保证了山体的稳定, 减少了施工难度, 而且增加了基础抗拔能力。基础施工完毕后的弃土, 应堆放在较低腿处, 但不得影响基面的排水及基面的稳定, 无法在基面范围内堆放的弃土应及时运离现场, 以免破坏环境。为防止水土流失, 可采取人工植被等手段, 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2.5 基面排水

2.5.1 基面外设排水沟

通畅良好的基面排水, 有利于边坡及基础保护范围外邻空面的土体稳定。塔位有坡度时, 为防止上山坡汇水对基面的冲刷影响, 上坡侧 (如果基面有降基挖方, 距挖方坡顶水平距离>4m处) 依山势设置环状排水沟, 以拦截和排除周围山坡汇水面内的地表水。排水沟施工应与降基、基坑开挖等土石方工程同步进行, 以使排水沟在线路施工过程中, 就对基面及边坡起保护作用, 如图7所示。

2.5.2 基面上自然排水坡度

基面排水坡度尽可能向基础保护范围大的缓坡方向倾斜, 以便基面雨水从此方向排出。对长短腿塔位挖方基面, 应避免流水直接冲刷两腿间有高差的陡坎, 使基面雨水从塔位排出。塔位基面应向下坡方向倾斜, 利于基面散水外流, 保证塔基排水畅通。对汇水面较大的塔位, 应在塔位上方修建永久型排水沟, 将上方汇水引向塔位较远的下边坡。若塔位上方为水田, 应将其改为旱地, 以减少灌溉水的渗流影响。

3 结束语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杆塔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要综合考虑对基础周边岩土环境的影响, 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目的, 针对各工程沿线各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工程特点, 从实际出发,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 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全面防治, 解决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挥好开发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极采用全方位长短腿及不等高基础设计、生态植被护坡和加强排水等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电力设计院.750永登—金昌双回路输电线路工程专题报告之十一 (62-S438CB-A0303-11) [G].2008.

[2]秦锋明, 杨承矩.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6 (4) .

浅析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 第9篇

1 环境岩土工程概念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岩土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便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工程地质环境的新兴学科,在区域稳定工程地质评价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地震灾害、土壤退化、洪水灾害、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环境问题。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城市垃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打桩、强夯、基坑开挖、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3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内容的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4 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对策

4.1 地面沉降

城市地下工程的埋深一般较浅,多在地面以下20m以内,多采用坑槽明挖和隧道开挖两种形式。在软土地层中因施工过程的降水排水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如果沉降量过大将会导致基坑周围或隧道上面的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损坏。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地区的治理方法据《工程地质手册》(1992年)主要有:1)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水位下降幅度,地面沉降剧烈时暂停开采地下水;2)向含水层进行人工回灌,回灌时要严格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以防地下水污染,根据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规律,制定合理的采灌方案;3)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合理开采,适当开采更深层的地下水。对于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主要是预测地面沉降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4.2 地下水污染

在施工期间由于施工降水的影响可能形成施工降落漏斗,使地下水的动力场和化学场发生变化,引起地下水中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加剧,另外,施工中为改善土体的强度和抗渗能力采取化学注浆,施工产生的废水、洗涮水、废浆以及机械漏油等,都可能影响地下水质。

对保护地下水环境有要求的工程,通常采用全包式防水或半包式防水技术。全包式防水是从围岩、结构和附加防水层入手,体现以防为主的水密型防水技术,适用于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程;半包式防水是从疏水、泄水着手,体现以排为主的泄水型或引流自排型防水技术,适用于对限制地层沉降没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4.3 基坑开挖的环境土工问题

地下工程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效应主要有:1)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引起的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支护结构自身破坏而导致边坡失稳;支护结构整体破坏而导致基坑隆起;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而引起邻近建筑设施破坏。2)打桩对周围土工环境扰动影响问题。锤击沉桩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桩身及桩周附近地基土体的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同时存在,在振动频率较低的地基土中,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容易感受到,且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更大;由于振动会以应力波的形式向更远范围的地基土体扩散传播,造成沉桩区及其邻近地基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

4.4 突水、管涌等“水”问题

环境岩土工程中的“水”问题主要包括突水问题,管涌和突涌问题,以及裂隙水、孔隙水、岩溶水等工程问题。环境岩土工程中的水问题主要在于预防,但除了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以外,还要进行排水疏导,减少围岩集水对衬砌混凝土的水压力,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地防水。现今,地下工程防水的原则,提法甚多,总的可以归纳为“以防为主”和“以排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防水原则。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则综合各专业系统的意见,提出了“防、排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5 环境岩土工程的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从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内陆扩展,高层建筑、地铁、道路、隧道等的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向环境岩土工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同时,环境的变化,地震、洪涝灾害的频频发生,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大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未来几年应重点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其中,西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域稳定性与地下工程。东部问题,包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水资源水环境等

6 结语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所涉及的环境工程问题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积极利用并研制环境岩土工程控制新技术,以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工程问题,防患于未然,真正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方晓阳.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1-11.

[2]白彦光,武胜忠.环境岩土工程的内容和特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34(1):85-87.

环境岩土问题 第10篇

1 承德地区岩土分布

承德市区地基岩土层包括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下伏基岩层。这一区域的岩性地层按时间长短排序分别为太古界白庙组片麻岩 (Arb) 、中生界侏罗系后城组砂砾岩 (J2h) 、安山岩及中生界侏罗系张家口组凝灰岩 (J3z) 、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及残坡积层的黏性土和碎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的黏性土、砂土、碎石土及近代人工堆填的松散堆积物。

2 岩土工程施工和环境的关系

岩土工程施工队与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首先, 施工中对环境产生的恶劣作用是不可弥补的;其次, 施工时对于环境是有着一定的依赖性的, 必须将地质环境作为施工的基础。好的地质环境会给岩土施工过程带来很多的方便,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时, 势必会对附近岩石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使附近的水体产生波动。例如:岩石的水流场会发生变动, 施工期间还可能会出现水意外、致使附近建筑物破损、地下水枯竭等问题。这一系列的并发问题都不可小觑。除了对地下会造成影响, 对地面也会造成影响。因为岩土工程施工中所有的开挖过程都会对土体的整体结构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种影响传达到地面后, 便会对地表道路、地下管线、地表建筑等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也就无形之间存在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我们都知道, 土地资源并不丰富, 现在很多城市为了节约土地资源, 使得楼层往高处发展, 因而出现集约化的现象。很多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地基也越挖越深。深基基础对于附近地面以及建筑物的影响尤其大, 因此必须科学处理, 否则将产生边坡失稳、建筑物地表开裂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 我国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岩土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响应了这一号召, 其对环境的保护是有目共睹的。举例来说:第一表现在对水资源的利用上, 蓄水池和地下溶血槽是开展岩土工程的必备工程设施, 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存储多余的水资源, 大气降水较多的时候, 雨水直接流入蓄水池和地下溶血槽, 这样一来, 可以节约水资源,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改善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等众多的问题,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 对我国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第二表现在保护环境上, 尤其是城市的自然景观河人文景观, 岩土工程建设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 使得城市结构的密度增加, 很好的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问题, 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方便和通畅, 使得城市居民更好地接受各种城市服务, 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存环境。

3 采取措施加强岩土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3.1 树立低碳环保的岩土工程施工理念。

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倡节能、环保与可持续性, 岩土工程施工领域也不例外。要想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一定要在施工开始前严格开展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 并考虑到各种特殊天气状况的影响, 将其进行综合整理之后, 才能够设计出一个科学、可行的规划书。此外, 要保证规划书设计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书中应涵盖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

3.2 岩土工程施工中应合理利用资源以保护环境。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 如何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在岩土施工过程中会挖出大量的剩余土方, 对于这些土方的处理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一般而言, 填埋和直接堆放在地表是处理这些土方的常用方式, 然而, 这些方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 一方面表现在对土方资源的浪费和占用上, 另一方面体现在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既然存在这些问题, 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 寻找有效科学措施。一般应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立小型砖瓦厂, 以科学的利用剩余的各种土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还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现场往往是空旷辽阔的, 所以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太阳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能源得到了许多施工单位的青睐, 所以, 应该予以充分、合理的利用, 可以利用太阳能散发的光和热来烧热水、做饭等, 冬天主要利用其热能, 不仅减轻了对空调、暖气的依赖, 而且节约了我国日益短缺的能源资源, 符合、环保、低碳、无污染的发展原则。综上所述, 充分、合理的;利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太阳能源、地热能源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最佳举措, 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3.3 应建立岩土工程施工环保节能评价体系。

为了将上述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一个完备的岩土工程施工的环保节能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若只有科学的理念及思想而不将其付诸实际, 则不会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理念终究是理念, 缺乏实施性终难成实际。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种以耗能、耗资源量为指标的定量评价体系。它贯穿了施工过程的始终, 在很大程度促进了施工的科学有序发展。施工开始前就应确定一个安全耗能量, 在施工期间要严格开展监督工作, 保证其低于安全值。完成施工后要结合相关记录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明确超量的根源后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结语

总之,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 也使得岩土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 但是, 在开展岩土工程的施工时, 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笔者在文中就对岩土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山区大跨度桥梁的岩土工程问题 第11篇

【关键字】山区大跨度桥梁;岩土工程

1 概述

随着西部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山区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不断增多,建桥环境及场地条件越来越复杂,桥梁规模不断扩大,桥梁类型不断增多,对桥梁基础或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山区建桥环境,增加桥面跨越高度,达到建桥的更高目标,自然会增加桥梁基础、墩台建造技术难度和工程量及造价。为了减小桥梁基础及墩台工程量,加大桥梁跨度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为此,桥梁结构类型由小跨度的静定简支梁桥,向大跨度高次超静定的斜拉桥、悬索桥或连续刚构桥等空腹薄壁结构类型发展。这使得山区桥梁斜坡地基、边坡或斜坡稳定状态、变形或失稳对桥梁安全等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这些问题对桥梁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带动桥梁地基或基础位移,造成桥梁墩台变形位移,进而导致桥梁不能正常使用甚至破坏。

(2)造成桥梁墩台变形,引起局部出现超出设计计算预计的附加应力而破裂或破坏,并且墩台位移传递到桥梁将引起桥梁结构局部出现设计计算预计之外的附加应力,进而导致桥梁上部主体结构破裂或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3)施工或建成后任意非平衡堆填,或者斜坡面上堆填松土,松土固结或饱水密实产生横向变形,使地基基础及墩台受到偏压力作用而变形位移,造成桥梁墩台变形并引起局部出现超出设计计算预计的附加应力而破裂或破坏,此位移传递到桥梁引起桥梁结构局部出现设计计算预计之外的附加应力,导致桥梁上部主体结构破裂或破坏,而不能使用或不能正常使用。

(4)山区桥梁上部往往有高陡斜坡,高陡斜坡失稳滑动或者危岩体崩塌坠落砸中桥梁(主要是桥梁端部),对桥梁结构产生冲击,导致桥梁结构(包括主缆、次缆、桥柱等)破损或破坏。

2连续梁桥的岩土工程问题

1)连续梁桥的主要特点

(1)墩数较多,跨度相对有限,目前常用的变截面连续梁桥最大跨度40m~100m。

(2)桥梁整体性较差,因连续梁桥是墩与梁铰接组合而成,某个墩即使变形稍大,因可以互相调节一般不会影响桥梁通行。

(3)墩间差异沉降变形不能过大,否则梁结构会出现一定的附加应力而开裂或者破坏。

2)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地基承载力及其均匀性问题。

(2)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

(3)洪水或泥石流对地基基础及岸坡的冲刷坍岸问题。

(4)斜坡变形或滑动对基础及墩台产生偏压问题。

(5)端头桥梁以上滑坡、崩塌岩土体对桥的掩埋或撞击。

3连续刚构桥的岩土工程问题

1)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特点

(1)墩数较少,跨度相对较大,目前常用的变截面连续刚构梁桥中跨最大跨度达200m。

(2)桥梁整体性较好,因梁与墩是刚性联接而成,各墩需要自行稳定,即使某个墩承载力稍差,因互相制约和调节一般不会影响桥梁使用。

(3)墩间的差异沉降变形要求很高,否则墩及梁结构会出现较大的附加应力而开裂或者破坏。

2)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地基承载力问题。

(2)地基差异沉降变形问题。

(3)洪水或泥石流对基础及岸坡的冲刷坍岸问题。

(4)斜坡变形或滑动对基础及墩台产生偏压问题。

(5)端头桥梁以上滑坡、崩塌岩土体对桥的掩埋或撞击。

4拱桥的岩土工程问题

1)拱构桥的主要特点

(1)河中无墩,跨度较大,目前采用的拱桥最大跨度达400m。

(2)桥梁整体性较好,因拱桥结构主要为受压,只要墩台稳定变形小,就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3)对桥梁墩台的变形要求特高,否则一旦桥梁墩台变形或失稳可能造成整个桥梁破坏(如湖南凤凰连续拱桥破坏,造成四十多人死亡)。

2)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地基承载力问题。

(2)地基沉降变形或差异沉降变形问题。

(3)洪水或泥石流对基础及岸坡的冲刷坍岸问题。

(4)斜坡变形或滑动对基础及墩台产生偏压问题。

(5)端头桥梁以上滑坡、崩塌岩土体对桥梁的掩埋或对拱圈的撞击。

5斜拉桥的岩土工程问题

1)斜拉桥的主要特点

(1)单跨跨度较大,目前采用的斜拉桥单孔最大跨度达600m。

(2)桥梁整体性一般,整体上属于“下刚上柔”的半刚性半柔性桥,斜拉桥缆塔需要独自稳定,缆塔、斜缆和梁板之间属于柔性连接,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风的能力,但对缆塔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3)对墩台的变形要求特高,否则一旦墩台变形或失稳可能造成整个桥梁破坏。

2)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地基承载力问题。

(2)地基沉降变形或差异沉降变形问题。

(3)洪水或泥石流对基础及岸坡的冲刷坍岸问题。

(4)斜坡变形或滑动对基础及墩台产生偏压及破坏作用问题。

(5)端头侨办以上的滑坡、崩塌岩土体对桥梁梁板和缆索的掩埋或撞击。

6悬索桥的岩土工程问题

1)悬索桥的主要特点

(1)跨度很大,目前采用的悬索桥单跨最大跨度近1400m。

(2)桥梁整体性一般,整体上属于“下刚上柔”的半刚性半柔性桥,悬索桥主缆塔需要独自的稳定,缆塔、主缆和梁板之间属于柔性连接,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抗风能力较差,对缆塔的稳定要求极高,尤其是对锚定的抗拔能力和抗拔变形能力要求特高,因只要这两个下部结构出现问题,桥梁就失效。

(3)对墩台的变形要求较高,否则一旦墩台变形或失稳可能造成整个桥梁破坏。

2)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墩台地基承载力问题及锚定抗拉能力问题。

(2)地基沉降变形或差异沉降变形问题。

(3)洪水或泥石流对基础及岸坡的冲刷坍岸问题。

(4)斜坡变形或滑动对基础及墩台产生偏压问题。

(5)端头桥梁以上滑坡、崩塌岩土体对桥的掩埋或撞击问题,特别是崩塌岩石对主缆的冲击问题。

参考文献:

[1]汤康民.岩土工程.武汉:武汉工业出版社,2001

[2]林宗元.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环境岩土问题 第12篇

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断上升与市场经济竞争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事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虽说水利水电工程给千千万万的居民带去了用电方便,但同时其不仅仅给水利水电周围的岩土工程的勘察带去了诸多麻烦,还深深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系统中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以及生态植物带去危害,甚至影响了人类身心健康。尤其作为负责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管理的行政部门,如若不能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与评价方法,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浙江省经济发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

1. 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灾害评估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浙江省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水电站、富春江水电站一直是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部门,其周围的地质、地貌不仅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其存在的问题。浙江省钱塘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年均温度17℃,地质土壤较为松散,冬季西北风较为盛行,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多雨、多风,易发生洪、涝灾害;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所以如若要想更好的建设出一个完善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对其周围的环境岩土进行工程勘察,对其地质进行灾害评估,不然不仅仅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工作不能得到顺利的进行,更加耽误了周围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2. 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

2.1 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

对于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勘察工作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土壤与岩石的自然风貌,以防日后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营时出现不必要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其勘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水利水电工程周围岩石产状与其地基的地震效应状态;

(2)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能的安全评价;

(3)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地裂缝隙勘察结果评价;

(4)水利水电区域附近泥石流勘察结果评价;

(5)水利水电区域地面沉降勘察评价;

(6)水利水电区域采空区勘察评价等相关的七个内容。

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工程环境的特殊图纸进行适当的影响评价,尤其是对软土的触变性等特殊土质进行分析。这是由于这些特殊土质所具有的特殊性能都与其周围附近的地质灾害的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

2.2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内容

对于一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来说,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的评估人员要最大程度的对水利水电工程附近区域的灾害发育形成原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稳定性的现状调查与评估;

(2)工程的评估人员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地质环境可能对拟建工程产生的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的地质灾害评估为所有评估体系中最为复杂严谨的一种,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其固有的特点、特征进行评估,才能从本质上把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估工作做到最好。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设计的面积广,评价工作任务量重,专业性强;

b.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工程的枢纽多,评价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分类与控制;

c.水利水电的附近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导致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困难,尤其是地形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等评估工作更是复杂多变,给地质灾害工作带去了诸多不便。

3. 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岩土工程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二者关系与区别

伴随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水电中环境岩土工程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二者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要严格区分我国的环境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及其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不能将二者完全混淆。据现今的市场调查分析得知:目前,我国各类工程的地质灾害仍不断发生,但是其产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工程崩塌、滑坡、地面下沉与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等。而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估不能将这些地灾评估去代替规划中的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二者绝对不同的,我们不仅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更要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勘察进行有效评估,二者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除此以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些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均不作为地灾评估的灾种。

4. 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实际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的项目中,环境岩土工程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二者虽说都能独立地开展其本身的工作,但其达到的预想效果并不是二者相互结合所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地质灾害评估而言,其要想顺利开展自身的工作,势必要充分收集水利水电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与企业建设施工时期环境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报告的实际内容,然后再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整体调查,务必要找出一切影响评价的因素,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一些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一系列的方式手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调查。

另外,由于我国近十几年来大力兴修水利,使得不少地方人民政府在兴修水利的同时,还在建设中开凿了大量的隧洞,而这些隧洞的修建使得我国的环境地质与地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仅使得我国水利水电区域的土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诱发了一系列的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给水利水电的质量安全带去了诸多不便。例如:隧洞工程附近经常发生的淹没现象与隧洞出现涌水、围岩稳定、岩爆、放射性元素、隧洞废渣排放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5. 结语

上一篇:媒体政治报道分析下一篇:教师心理健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