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贡献率

2024-07-07

节能减排贡献率(精选9篇)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1篇

上述奖项的获得, 是对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五十多年来为推动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走中国水泥技术装备产业化发展道路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最好的肯定与褒奖。

建国初期,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在参与从国外引进水泥成套生产装备的同时, 积极开展了新型水泥装备的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研发等工作,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 其成果应用于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各个时期。近十年来, 天津院有限公司一直坚持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建立了产业加工和装备制造基地, 基本形成了年供货量超过15万吨, 满足1000~10000t/d不同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专业设备加工的装备能力, 几乎涵盖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全部专业设备, 并成功地应用在国内外诸多工程项目中, 形成了1000~10000t/d级设备配套系列型谱。如今, “仕名”装备品牌已成为国内水泥装备第一品牌, 天津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水泥装备龙头企业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并逐步跻身于国际知名水泥设备供应商的行列。

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集成了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近年来在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包括:大型生料辊式磨、第三代高效低阻的预分解系统、二档支撑短回转窑、行进式稳流冷却机、大规格单段破碎机、高效煤粉燃烧器、高效收尘器、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等, 代表了当今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最高水平, 其中多项技术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大型装备核心技术垄断, 改变了大型关键设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 为我国巩固水泥工程国际市场领先地位提供了装备支持。2009年, 该新一代生产线在“国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节能减排示范线”河北燕赵水泥公司成功投产, 对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产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烧成领域, 由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行进式稳流冷却机投入运行后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已经在40多条水泥生产线中得到应用, 它具有热回收率高、能耗低;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模块化设计、便于施工安装;土建投资省等优点。与第三代冷却机相比, 每公斤熟料可降低热耗41.8kJ~75.24kJ, 土建投资可节省25%, 维护费用可节省70%~80%。在粉磨领域,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业绩骄人:自主研发国内最大的配套于5000t/d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型生料辊磨投产;2500~5000t/d不同规模水泥生产线配套的原料辊磨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30万吨级的矿渣辊磨有着60多台套的销售业绩;60万吨级的矿渣辊磨即将投产;用于各种燃煤煤粉制备的辊磨和电厂脱硫的高细石灰石粉辊磨得到市场充分认可;水泥终粉磨辊式磨已经在越南福山水泥厂成功应用并投产。

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第2篇

目前,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如果人类还是像从前那样把废气排放到环境中,空气受到污染就会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就会上升。水受到污染会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提出要“节能减排”,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喊起来容易,如何能够体现于实际行动中呢?或许我们一提起节能减排就会联想到煤炭企业、石油行业及重工业企业,认为它们稍稍改进一下工艺或管理科学一点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胜过千百人节能减排的效果。这种思想是我进行节能减排行动的最大障碍,节能减排无小事,对于个人而言不管是多么小是事,即使是及时关掉电灯,只要是能够节能减排,我们就要乐而为之。

在生活中,我要改掉以前爱浪费的坏习惯。首先,做的饭要刚好够吃,不能做的太多。原来老是做了很多饭吃不完就浪费掉了,正所谓粒粒皆辛苦,汗滴禾下土,浪费的这些粮食经过了许多道工序才进入饭碗,最后被倒掉实在是最大的浪费。其次,我要节约用水用电。电脑、电视不常开,用时打开,不用时关掉。卫生间的灯也不当夜灯使。水龙头漏水要及时维修,虽然是一滴一滴的漏,但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在漏,这样算下了漏的可就多了。脸刷牙不用太多水,适量就行。还有就是出行不远的地方以步代车,一者环保,二者锻炼身体。

在工作中,除了要节约用水用电外,我们在做每件事情时一定要科学规划,不要一件事情反复做来做去。比如,一份文件打印出来后,发现有好多错误,改掉后重新打印了一份,在无形中浪费了纸张。如果我们在打印之前就发现错误,就不会有这样的浪费了。还有就是对自己使用的设备要勤于保养,使它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一方面不容易出事故,另一方面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节能减排就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为了减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污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虽然一份力很小,但是每人一份力加在一块就是很大的一份力,或许这份力就能够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朋友们!我们不能再拖了,快行动起来吧,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吧。

贺来荣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3篇

关键词:杭州市,公共自行车,节能减排贡献率,建议

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学

1. 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以下简称《2006年指南》) 对《199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 (以下简称《1996年指南》) 的排放源和汇的报告框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完善,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所有缔约方按照指南中的可比方法和基本原则进行清单编制。

(1) 清单编制范围。IPCC指南用于估算、报告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 其适用于两组温室气体。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 (TAR) 中有全球增温潜势值 (GWP, 是各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GWP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 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相对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因此被当做参照气体) 的温室气体和未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其他卤化温室气体。[1]《京都议定书》制定了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 包括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前三类温室气体气体排放量较大, 后三类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较强。缔约方国家向UNFCCC提交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一般包括以上六种温室气体。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和报告。[2]

(2) IPCC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IPCC推荐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关键排放源的分析, 这两种方法均是根据各类别对国家排放和清除的绝对水平及趋势的贡献, 确定关键类别。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历史确定的累积排放阈值确定关键类别。当排放量的量级按降序排列时, 其总和高达总水平95%的所有类别就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其对不确定性的贡献对类别进行分类。将整体不确定性贡献大的类别, 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对第一种方法, 如果仅可获得一年的排放清单数据, 则使用水平评估;如果可获得一年以上的清单数据, 则使用趋势评估。

水平评估 (方法1) :

各个源或汇类别对国家总清单水平的贡献可根据公式 (1) 计算。

其中:Lx, t为最近清单年份 (t年) 的源或汇x的水平估计;│Ex, t│为t年中源或汇类别x排放或清除量的绝对值;│Ey, t│为t年内排放和清除的绝对值总和 (此处排放和清除量均以正数作为计算数据) 。

根据公式 (1) , 所有源和汇类别的排放或清除量级按降序排列, 其加总高达所有Lx, t总和95%的类别, 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

趋势评估 (方法1) :

其中:Tx, t为相对于基年, t年中源或汇类别x的趋势评估 (基年为0年) ;Ex, t为t年中源或汇类别x排放或清除量的真实值;│Ex, 0│为基年中源或汇类别x排放或清除量的绝对值;ΣyEy, t和ΣyEy, 0分别为t年和基年中排放和清除的总清单核算值。

某一类别趋势是指长期内源或汇类别排放或清除的变化, 计算方法是在最近清单年份 (t年) 估算值中减去源或汇类别x的基年估算值, 然后除以基年估算的绝对值。总趋势是指长期内总清单排放或清除的变化, 计算方法是在最近年份 (t年) 估算值中减去总清单基年估算值, 然后除以基年估算的绝对值。

趋势评估目的是确定与总清单趋势不同的类别 (无论类别趋势是增加或减少) , 与总趋势严重偏离的类别被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

为了提高清单编制的质量和减少整体的不确定性, IPCC鼓励编制者除了使用方法1外, 还要使用方法2。同样, 如果仅可获得一年的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 则使用水平评估;如果可获得一年以上的清单数据的不确定性, 则使用趋势评估。

水平评估 (方法2) :

其中:LUx, t为清单年份 (t年) 类别x包含的不确定性的水平评估。Lx, t为根据方法1计算的最近清单年份 (t年) 的源或汇x的水平评估 (根据公式〈1〉获得) 。Ux, t为t年类别x的不确定性百分比。计算不确定性水平评估后, 应根据量级降序对结果进行分类。与方法1中相似, 关键排放源类别是加总后达到所有LUx, t总和90%的类别。另外, 由方法2确定的, 与方法1不同的类别应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

趋势评估 (方法2) :

其中:TUx, t为清单年份 (t年) 类别x包含的不确定性的趋势评估。Tx, t为根据方法1计算的, 相对于基年, t年中源或汇类别x的趋势评估 (根据公式〈2〉获得) 。Ux, t为t年类别x的不确定性百分比。计算不确定性趋势评估后, 也应根据量级降序对结果进行分类。与方法1中相似, 关键排放源类别是加总后达到所有TUx, t总和90%的类别。另外, 由方法2确定的, 与方法1不同的类别也应确定为关键排放源类别。

2.机动车排放量的测算方法

对特定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 仅采用单一的IPCC清单不能准确反映排放状况。地市或县 (市) 是城乡结合的产物, 既有固定碳源、移动碳源、过程碳源和森林碳汇, 也有城市消费二次能源的间接碳排放, 这样就需要选择“生产和消费混合模式”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由于机动车属于城市碳源中的移动碳源, 因此计算城市交通道路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采用两种方法:基于车辆行驶里程, 基于燃油消耗量。

基于燃油消耗量的方法较简单, 交通道路运输燃油消耗的活动水平可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或统计部门获得。目前, 我国城市机动车的能源消耗以汽油和柴油为主, 另外有一小部分乘用车和客车使用天然气。因此, 要获得燃油消耗量, 可分别从相关统计部门获取交通部门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 再结合各个燃料的排放因子就可算出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E为交通道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EF为各种燃料的排放因子;Activity为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交通道路运输各种燃料的排放因子见表1。

(注:由于排放因子是在假设燃料充分氧化的情况下获得, 因此在计算排放量时需要考虑实际氧化率。在无法获得本地区机动车实测数据的情况下, 可采用氧化率的平均值:公路车辆, 汽油的平均氧化率为98%、柴油的平均氧化率为99%;对蒸汽机车, 烟煤的平均氧化率为82.45%;对喷气发动机, 喷气燃油的平均氧化率为98%)

如果无法获取城市范围内道路运输的燃油消耗量, 或要计算某一个固定区域动态排放量, 可采用基于行驶里程的方法。该方法需要获取各种车辆类型的保有量和行驶里程, 根据行驶里程结合燃料效率计算燃料消耗量、结合燃料排放因子计算排放量。

基于行驶里程的方法可通过建立移动源模型用于排放因子的修正, 也可用于单一排放源的计算。目前较流行的移动源模型为美国环保局的MOVES模型。MOVES模型建立了11个控制选项, 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逐一选择需要预测的条件。这些选项包括:运行描述 (description) 、规模 (scale) 、时间跨度 (time spans) 、地理区域 (geographic bounds) 、车辆类型 (vehicles/equipment) 、道路类型 (road type) 、排放污染物和过程 (pollutants and processes) 、数据输入管理集 (manage input data sets) 、策略 (strategies) 、数据输出 (output) 、高级特性 (advanced performance features) 。最后, 利用给定预测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和排放过程后, 污染物排放可按4步计算:

(1) 确认车辆所有行驶特征信息, 即基于不同排放过程的行驶特征信息, 如排放源运行时间 (SHO) 、机动车启动数量、排放源停车时间 (SHP) 、排放源时间 (SH) 等。

(2) 把所有的车辆运行信息分布到排放源和运行工况区间上, 每个区间对应唯一的排放过程。

(3) 计算排放速率。排放速率在给定排放过程、排放源区间和运行工况区间的基础上表征排放源的排放特征, 但同时排放速率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燃油和温度。

(4) 把分布在排放源和运行工况区间 (第二步) 上的所有排放相加。计算公式为:

其中:TE为总排放量;pro cess为排放过程;sourcetype为排放源类型;bin为排放源和工况区间;ER为排放速率;Ac为行驶特征;Aj为调整因子。

城市交通除了公路运输外, 还有铁路运输、水运和航空。城市交通部门的总排放量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账户排放量的总和。本文探讨公共自行车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 为统一量纲, 主要以估算道路运输的排放量作为交通部门的排放量。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概况

公共自行车就是将自行车这一传统、环保的个体交通工具, 通过组织管理或智能管理等手段, 形成服务网络, 使其成为供公众有偿或免费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一交通工具从其诞生以来, 就得到了各地政府、交通专家、社会各界及公众的推崇和认可, 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一种时尚, 一种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推进低碳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 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创建于2008年5月, 由市政府投资, 杭州公交集团公司建设运营。目前, 杭州市共有65000辆公共自行车、2177个租赁点 (按城区分布见表2) , 其中24小时租赁点55个、早晚交通高峰有人值勤的租赁点145个, 日租用量约25万次 (使用量增长情况见表3) 。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专项规划 (修编) 》, 计划到2015年, 公共自行车将增至10万辆左右, 主城区每隔100多米, 设立一个租赁点。

(资料来源: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统计整理)

1. 目标

缓解城市交通“两难”, 加强“五位一体”公共交通综合体系构建, 实现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 (Bus+Ride) 及停车换乘 (Parking+Ride) , 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符合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定位。

2. 数量

2008年4月~2012年3月, 主城区有公共自行车网点2482个、自行车5万辆, 全市共6.6万辆, 每天租用量超过了20万人次, 300米范围内都有服务点。

3. 五级分布

五级分布为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大专院校点。公交车站附近为41.2%, 住宅区为31.9%, 商业网点为5.8%, 学校、医院为2.4% (见表2) 。

4. 规模

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例如, 巴黎有1800个自行车租车点、2万辆自行车, 日均租用量为14万人次。

5.科技含量高

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公共自行车系统。充分运用射频识别、信息通讯、自动控制、交易管理“四位一体”的物联网技术。

6.未来规划

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专项规划》, 2015年为10万辆左右, 每隔100多米设立一个租赁点。到2020年, 全市确保总量达17.5万辆, 力争达到20万辆。

(资料来源: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统计资料编制)

公共自行车以便捷、经济、安全共享的特征, “自助操作、智能管理、通租通还、押金保证、超时收费、实时结算”的运作方式, 已成为杭州市中外游客和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五位一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从全国来看, 虽然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起步不算最早, 但是经过4年的建设发展, 以其理念、运行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 快速发展、集约规模的势头,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杭州模式, 取得了明显成效, 被国外一些专家和媒体誉为“世界最大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起源地”。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对交通节能减排的贡献

1.分析模型与方法

本文以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为基础, 建立了计算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减排贡献率的分析模型 (见下图) : (1) 以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 计算杭州市交通运输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 (2) 在对公共自行车“杭州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评估公共自行车的交通分担率; (3) 建立动态数据模型, 计算公共自行车对交通总排放的贡献率、对市民出行总排放量的贡献率, 评估节能减排的绩效。

2.杭州市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量

根据专家核算, 城市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大户, 约占城市总量的30%。尤其是近10年来, 杭州市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惊人, 平均每年达32.78%, 成品油 (汽油) 的消耗量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 2011年末杭州市社会机动车拥有量为207.815万辆, 其中私家车为116.29万辆 (见表5) 。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年鉴》)

根据2011年抽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 杭州市私家车的比例为23.6%, 年行驶里程为1.418万公里。据此可计算出杭州市2012年私家车平均碳排放量为:

(1) 假设私家车百公里平均油耗9.5升, 那么下城区的私家车年耗油量为1347.1升/年。

(2) 私家车年平均碳排放量=私家车拥有比例×年平均行驶里程×转换系数 (汽油的碳排放因子2.3) =3.1 (吨) 。

(3) 杭州市移动碳源 (私家车) 为140.3×3.1=434.93 (万吨碳) 。

2012年杭州市的社会机动车拥有量为36.1万辆, 包括出租车、运输车、公交车和政府、单位、企业用车。经初步调查, 平均年行驶公里数为3.5万公里左右, 百公里油耗为10升左右。经计算, 杭州市移动碳源 (社会车辆) 为617.99万吨碳。根据以上估算数据可得出, 2011年杭州市交通碳排放量为1052.91万吨碳。

3.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运输分担率

自行车一直是杭州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1997统计数据显示, 自行车交通出行占全市出行比例的60%以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交通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杭州市区自行车出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年居民用自行车出行在其出行方式中仅占31.9%, 仍为比例最大的出行方式 (见表6) 。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杭州市统计年鉴整理)

2011年杭州城市人口约为242万人, 人均每日出行约为2.35次, 日均出行总量为568.7万人次;2011年杭州市共接待外来游客约4800万人次, 平均每日接待游客为13.5万人次。杭州市日均出行总人数应为城市出行人次与外来旅游出行人次的总和, 即568.7+13.5=582.2 (万人次)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 全市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人数达到了25万人次。根据公共自行车租用量、日均出行总人次等数据, 可估算出2011年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运输的分担率:

即2011年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运输分担率为4.294%, 可见公共自行车承担了一定的交通运输量。作为“低碳交通”、“零排放量”的出行工具, 公共自行车对市民出行的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贡献。

4.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对交通节能减排的贡献

2011年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量达25万人次, 平均租用时间为33.6分钟, 平均出行距离约3~5公里, 日均行驶总里程为62.25万公里。根据2011年公共自行车租用量9125人次、交通运输分担率4.294%, 可得出公共自行车共减排4.294%×1052.91=45.212 (万吨碳) , 日均减排量为1238.7吨碳。

(资料来源:杭州城市交通规划)

以小汽车为例, 根据2011年杭州市交通方式结构比例 (见表7) 、各出行方式能耗效率 (见表8) 相关数据, 如按每辆小汽车平均运载2人、年行驶1.418万公里 (即日行驶38.3562公里) 计算, 每辆车每日碳排放量为140.2×2×38.3562=10755 (克碳)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每日减排1238.7吨碳, 相当于每天减少11.5万辆小汽车的出行量。而一年所节省的燃油费用, 就相当于政府对公共自行车的全部投入,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示范、引导效应不可估量。

(注:*不包括燃油助动车和电动自行车)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基金会参考资料)

建议

鉴于公共自行车对发展“低碳交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再加上其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等无污染的交通方式, 并制定与其发展有关的城市交通政策, 已成为杭州市及国际社会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杭州市推广公共自行车虽然得到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在日常管理中, 还存在交通“潮汐”现象引起的还车难、道路资源有限造成的布点难、维修场地缺乏造成的维修难、商业区开发经验不足产生的运营难、沟通渠道不畅产生的处置难等问题, 影响着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如不及时解决将成为公共自行车持续发展的“瓶颈”。

1.进一步破解“还车难”

(1) 继续加大服务点的建设和优化, 完善服务网络, 加大网点密度, 增加锁止器配比。

(2) 开发手机还车系统, 即不依赖锁止器的还车系统, 租车者就能通过具有租车功能的手机与系统进行对接。

(3) 成立公共自行车俱乐部, 采取会员制形式, 推行包车、包月、包日租车服务。

2.进一步破解“布点难”

(1) 主城区应在现有网络基础上, 加大网络优化发展力度,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 做到“还清老账, 不欠新账”。

(2) 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交通结构的调整, 加快向“三副六组团”、新城、城市综合体、市属县 (市) 中心镇拓展。

(3) 加快新建公建设施、新交通枢纽、新住宅小区、商业楼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优化、配套。

3.进一步破解“修车难”

(1) 加快8个公共自行车综合停保基地建设, 力争每个停保基地具有2000~5000辆自行车储车、日均200辆车辆大修能力。

(2) 结合服务点网络优化发展, 加快建设具有200~300辆自行车储车场地并集储车、保养、监控、调运等功能的100个中心服务点。

(3) 改进自行车及其主要易损件的生产工艺, 维修服务外包应采取招标方式。

(4) 由市文明办、团市委、社会组织发起公共自行车志愿者活动, 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定期开展对自行车检查、维修、保养, 倡导文明用车的活动。

4. 进一步破解“运营难”

要确保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服务, 减少自行车运行中给政府财政带来更多的投入和压力,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 更离不开资源的市场化营运。

(1) 充分利用公共自行车的广告资源, 加大与广告运营商的合作力度, 提高广告资源收益。

(2) 充分利用公共自行车服务亭。

(3) 继续加大公共自行车技术的输出服务力度,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资源整合, 做强做大“公共自行车科技公司”,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提高外部拓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UN.Mont real Prot ocol on Subst ances t hat Deplet et he Ozone Layer[R].UN.1990.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4篇

2012年,我项目部节能减排工作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项目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全面部署节能工作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我项目根据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研究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工作纳入项目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工作意识 切实抓好项目部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我项目注重从抓思想教育入手,注重科学合理,完善节能措施,树立循环经济观念,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节能宣传教育,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宣传了国家有关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对驾驶员开展了节约一升油,全体职工开展了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活动,让节约、勤俭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全面的提高了全体职工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识,节能减排逐渐形成了自觉的行动。

三、攻坚克难,点滴布防,严控重点关键环节

(一)厉行节约用电。我项目从节约每度电做起,堵塞浪费漏洞。一是对宿舍照明灯及时关闭,有效的避免了“长明

灯”、“白昼灯”情况的出现;二是加强用电设备管理。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求尽量减少待机消耗,长时间不用和下班后要求及时关闭。现在项目部的工作人员都自觉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脑、关电源的习惯。

(二)加强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养成随手关自来水龙头习惯,防止跑冒滴漏,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的发生。

(三)减少公车使用支出。我项目用车实行统一管理,提倡在集体公务活动中合乘公务用车。同时严格要求司机遵守项目用车制度,落实车辆节能措施。加强车辆使用管理,实行车辆定点定车加油。加强车辆日常保养,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和故障,要及时排除,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

(四)大力控制办公用品消耗。一是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优势,有效利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收发和办理文件,严格控制纸质文件印刷数量,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出清样次数;办公用纸双面打印或重复利用,草拟文件一律使用单面废弃纸张起草。每月初制定采购计划,严格控制铅笔、钢笔、签字笔、再生纸等办公用品的使用量;打印机、复印机的墨粉用完后,重新灌装,重复使用。二是进一步精简文件,减少会议,尽量压缩开会时间,控制规模,减少与会人数,提高会议效率。

虽然我们在节能减排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还具有一些差距,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管理措施也还存在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坚决贯彻上级机关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在节能减排的工作措施上下功夫,狠挖潜力,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的实现。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项目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发动职工从身边、细节、点滴入手,防止跑冒滴漏,大力提高节能意识,落实各项节能措施。三是做到下班检查各科室电器、灯是否关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同时,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的节能工作责任制度,把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务使节能行动取得实效,争取全面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5篇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2007年起,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目前, 世界已进入后石油时代, 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即将由高峰跌落, 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我国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35条指出:“国家鼓励能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 支持以煤炭为原料的燃料、电力、化工产品多联产, 鼓励热电冷联产、热电煤气多联供等综合梯级利用,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三联产煤制气的实质是:原料煤在送入锅炉之前先利用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热灰对煤 (烟煤、褐煤等) 进行干馏, 将煤中的挥发分提出, 产出煤气, 经净化后供给用户。提出挥发分的煤变成半焦。半焦作为锅炉的主要燃料送入炉膛燃烧。锅炉产生蒸气, 用于发电、供热, 从而实现热、电、煤气的“三联供”。三联产煤制气技术是以热载体提供煤热解所需的热量生产干馏煤气, 供民用或工业用的煤气化技术。其既可以减少直接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 又可以充分利用煤中所含较高经济价值的化合物, 具有保护环境、节能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多重功效, 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该技术工艺简单, 无需特殊的制氧设备, 而且运行费用低, 特别适合于中小热电厂的技术改造, 并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三联产煤制气技术是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多联产 (供) 技术的基础。煤的多联产 (供) 技术的推广、应用, 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

2 一种煤的多联产 (供) 工艺的介绍

多联产 (供) 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一项产品为“脱碳后煤气”, 净化后的三联产煤气先进行精脱硫、脱碳 (CO2) 处理, 处理后煤气的低位热值可以达到21MJ/Nm3以上。三联产煤气净化装置还可以回收萘、酚、单质硫等其他副产物, 将这些副产物与焦油深加工的产物一起加工、提纯, 可以产出一系列化工产品。在整个多联产化工产品的变换、加工及提纯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消耗电力、工业蒸汽。另外, 还需多种水处理系统。对这些环节进行统筹安排、优化组合, 可充分体现以热电企业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的优越性。

3 三联产煤制气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

3.1 三联产煤制气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热电联产实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 其节能降耗效果明显。三联产煤制气技术则是实现了煤的梯级利用。其原理是:原料煤在入锅炉前先进行热解, 提取出煤的挥发分, 产出煤气。煤气是高品位的二次能源, 可以作为城市民用燃气。生成的半焦又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 因此实现了煤的合理利用。煤气甲烷化、合成气变换、甲醇合成及焦油的深加工工序均需要不同品位的蒸汽以及电力。另外, 部分工序还产生余热 (蒸汽及热水) , 必须进行回收。这就要求对多联产系统的各工序进行优化组合, 以满足整个系统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能耗的最小化。多联产系统中的热、电部分不同于一般化工企业的自备热电站, 它不仅要满足本系统对二次能源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外供, 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系统的能源梯级利用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就十分重要。煤的多联产技术项目与分别生产电力、液体燃料、化工产品相比, 其燃料综合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20%, 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投资额。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把煤的多联产技术作为洁净煤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并制定了具体的研发计划。我国作为一个煤炭大国, 研发和应用多联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3.2三联产煤制气工艺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三联产煤热解制气工艺也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煤在燃烧过程中, 其中的硫、氮等污染源会生成SO2、NOX随烟气排出。目前国内大型火电厂安装的脱硫、脱氮装置的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均较高。而煤在热解过程中, 其中的硫、氮等污染源绝大部分以H2S、NH3形式析出。与直接燃烧产生的SO2、NOX相比脱除煤气中H2S、NH3要容易得多。在原料煤含硫不太高 (小于1.5%) 的情况下, 中小三联产热电厂运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进行炉内石灰石脱硫的优势, 再加上煤气净化系统的作用, 烟气可以完全做到达标排放。而且脱除的H2S、NH3经回收、转换后可以再利用。而且煤的热解工艺过程为无氧化反应, 基本上不会增加CO2气体的排放。因此, 与煤的其他气化工艺相比, 三联产煤的热解工艺减排效果是明显的。

4 多联产 (供) 系统的经济效益探讨

最近几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升幅较大, 但热电厂的上网电价和热价却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制约。热电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已是事实。加之目前热电企业还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因此对企业来讲, 节能降耗, 综合利用, 挖潜改造已是当务之急。热电企业择机进行三 (多) 联产技术改造, 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益, 将成为其彻底摆脱困境的可选之路。多联产 (供) 在成本上有比较优势,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市场和政策条件下, 正像其它单一洁净煤发电技术一样, 无法直接与普通燃煤电厂竞争。表面原因是投资大、存在技术风险, 本质原因则是没有计入环境成本。常规燃煤电厂投资低, 上马快, 易操作, 却是以浪费资源、空气污染为代价。多联产的高效率、低污染、易除碳的独特优点在目前的市场中还没有发挥优势, 因为现有政策法规为常规燃煤电厂保留了很多的选择。

5 结论及建议

5.1 以煤热解为基础的多联产 (供) 技术 (以下简称:多联产技术) 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热电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建议政府将其纳入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 发挥“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优势, 将“市场煤、计划电 (热) ”不合理体制造成的热电企业的高成本、低效益的经营困境转化为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优势。5.2多联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热电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5.3多联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提高热电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引导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和环保企业投资、建设、运行多联产项目, 支持多联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推动多联产技术推广应用的稳步健康发展。5.4多联产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热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推广, 在行业协会等专业结构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好多联产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的引导推荐工作, 鼓励行业内热电企业率先采用多联产技术, 为热电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寻找途径。

摘要:介绍了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依托的煤热解产生煤气的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热电联产项目的多联产技术方案, 并对该多联产方案的节能减排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三联产煤制气,煤的热解,热电煤气多联产 (供)

参考文献

[1]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热电煤气三联产 (供) 技术发展前景及推广运用专家研讨会纪要, 2007, 11, 30.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骆仲泱等.煤的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6篇

空调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对国家和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调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房间空气调节器是我国主要的耗能家电产品之一,年耗电量超过1 000亿千瓦时,占大中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40%以上,日益增长的空调保有量已是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空调节能对调峰降荷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我国空调器产品用电效率偏低,甚至呈现停滞状态,逐步提高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成为节能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效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整体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十一五”节能20%目标的重要配套措施。

为满足国家节能战略要求,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启动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标准修订期间考虑到2008年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为促进扩大内需,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09年6月联合开展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得到有效提升,市场障碍和技术改造压力明显减小。

2 标准修订的原则

能效标准问题涉及国家、社会、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非常复杂。所造成的影响力非常巨大,需要慎重对待。需要明确的是节能最终受益的是国家、行业和消费者。

本次标准修订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坚持国家的节能战略和政策,以节能效果为目标;

·尊重科学,以技术可行为准则;

·兼顾行业,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重视市场和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重点关注能效限定值,1级是引导企业技术发展的目标值;

·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对比结果,平衡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影响差异。

3 标准适用范围

新修订的能效标准适用于采用空气冷却冷凝器、制冷量在1 4000W及以下、气候类型为T1的空气调节器,但不适用于移动式、转速可控型、多联式空调机组。对房间空调器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等进行了规定。

4 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与变化

与GB 12021.3-2004旧版标准相比,新标准依然沿用了旧标准的范围、术语定义、能效评价方法、实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能效等级标注等各方面的规定,新标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大幅度提高了能效限定值指标的要求

新标准将空调器能效的市场准入门槛(能效限定值)提高到旧标准的2级能效水平,能效要求的提高量达到23%左右。表1为新、旧标准规定的能效限定值的对照。

4.2 新标准将空调器能效等级的划分由5个等级减少为3个等级

新标准将空调器能效等级分为1、2、3个等级,入门级为3级,节能评价值为2级。表2所示为新旧标准的能效等级对照。

5 能效标准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节能潜力与环保效益

据计算,通过新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实施,空调器市场能效水平将提高达23%;2010年新增产品年节电量达33亿千瓦时/年,到2019年的10年间累计节电185亿千瓦时/10年累计,减少C02排放量1 800万吨C02/10年累计。

6 新标准对行业的影响

新标准对空调器行业的作用不仅仅限于眼前的直接效果,更大的作用将是对空调器行业未来的长远影响。

首先是行业,新标准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空调器行业对节能工作口头重视、行动忽视的局面,在行业形成真正重视节能的积极效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行业将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其次是技术,新标准将引导我国空调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走向健康之路、推动我国空调器核心技术和自有技术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从空调器的制造大国走向技术大国。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空调器行业始终以低价位和产品的外围功能作为卖点和竞争点,企业的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的研究比较薄弱。研发部门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一些外围辅助功能、外观以及过快但无实质变化的产品更新换代上。而新标准导致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高将迫使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核心技术、节能技术和基础研究上,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研发方向。

第三是产品,新标准将促进空调器产品的规范化。长期以来以价格和产量为核心竞争点的无序发展使得空调器产品越来越偏离其核心功能,不断地降成本使产品的能效“居低不上”甚至在降低,高效仅体现在少量高端产品上。这种局面使得空调器行业走向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影响了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方向。新标准引导的以节能为主流的行业发展方向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产品的发展,高效有可能成为空调器产品的基本特征,即由高档机变为高效机。

7 国际比对

能效标准作为提高产品能效,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能效标准是应该随着节能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而不断提高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间空调器生产国和消费国,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应加速进行,这不但可以满足我国节能环保的需求,而且可以在出口贸易中克服技术壁垒的制约,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我国从制冷空调大国向制冷空调强国的转变。

创新节能减排观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第7篇

2007年太原市经济总量占到山西省的22%, 其中以冶金、能源、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 占到太原市经济总量的43%;太原市能源消费占山西省的18%, 其中近85%的能源消耗集中于工业部门。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 太原市单位GDP综合能耗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0%, 高于全国20%的目标10个百分点, 也高于山西省25%的目标5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57%以上,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日均值下降25%以上,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5%以上, 基本满足环境容量要求。由于太原市产业结构偏重、燃料结构单一, 所以加强节能减排,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十一五”前两年, 在太原市经济累计增长29.8%的同时,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5%, 高于山西省11个市平均下降6.1%的水平;SO2排放量下降24.1%, COD排放量下降5.3%, 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69天, 比2005年增加25天。进入2008年以来, 太原市节能减排的效果更加显著, 与2006年相比, 在太原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 能源消耗总量将首次呈现出下降;市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减少25%, SO2浓度下降14%以上, NO2浓度下降20%, 太原市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超过300天, 比2007年增加30天以上。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1 绿色转型总揽全局创新节能减排观念

进入“十一五”以来, 太原市把“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作为市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战略,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建设, 走好“四条路子”, 抓好“四大攻坚”,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将节能减排工作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绿色转型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 是对太原市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行为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其核心内容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分割的发展形态, 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形态的转变。其方向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 使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 走绿色文明发展之路。” (《关于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

把制订绿色标准体系作为实施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构筑省城绿色产业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的意见》, 将依靠政策文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升到了全社会按照标准化自觉行动的层面。这是太原市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按照统一安排部署, 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经过一年的努力, 共起草涵盖社会各行业的绿色管理标准、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工作标准42个。所有这些绿色标准, 全部包涵有节能减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将太原市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了标准化、系统化、全程控制化和社会管理化的轨道, 形成了以绿色转型统领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促进绿色转型的全新局面, 强化了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 为太原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力地促进了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步伐。

2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促进节能减排

把完善法制建设、强化制度管理, 作为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十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1998年就制定了全国第一部清洁生产法规《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之后, 在严格实施《太原市严格控制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通告》 《太原市污水排放申报登记及许可证制度实行办法》 《太原市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太原市排放大气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实施细则》 《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的同时, 又陆续制订实施《太原市SO2排污交易管理办法》 《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规定》、《关于改变燃料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的通告》 《太原市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管理办法》 《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告》以及《太原市洁净型煤标准》等, 对推进太原市节约能源和控制排污总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 太原市以制定绿色标准体系为依托, 节能减排标本兼治, 双管齐下, 法制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制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太原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制定发布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 结合《太原市质量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布实施了《太原市质量立市实施方案》《太原市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暂行规定》和《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

此外, 《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条例》《反浪费市长令》《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方案》等42个绿色转型标准也将陆续发布实施。

3 强化执法管理力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设立“绿色高压线”, 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把牢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入口关”, 抬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对各类建设项目全面贯彻“环境优先”的方针, 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及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 切实执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选址不合理的不批、不符合环境承载能力的不批”的“三不批”和“区域限批”政策, 仅2006年和2007年, 就对203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否决或要求另行选址。

对现有企业实施“有保、有限、有关”的“三有”政策。依法关停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444个, 压减关闭煤矿矿井121座, 削减小机焦产能400×104 t;拆除燃煤锅炉793台, 太原市清洁和洁净燃料使用率达到94%以上;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集中销毁超期服役、尾气超标排放的机动车1 135台;加大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力度, 彻底清理了城乡结合部非法储煤场780个, 清理存煤810×104 t。

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 分解目标, 落实任务,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 以保障各项法规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 实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 建立环境重大案件立案移送制。把资源节约责任纳入各项工作岗位职责, 纳入各部门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 使其作为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 (市、区) 或企业, 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 严管“耗能高手”, 斩断“污染黑手”。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抓源治本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建设不锈钢生产、铝镁合金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和区域性现代商务、物流、旅游、金融“四个中心”。积极促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推动清徐、古交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娄烦山西省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建设速度。

促进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编制清洁生产规划, 实施重点清洁生产项目12项, 燃煤电厂全部实现烟气脱硫, 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开展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实施重点调产和技改项目450项, 建成投产192项;推广太钢、太化、煤气化、狮头水泥等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经验, 重点开展冶金、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试点, 扶持屯兰、马兰等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程、太钢干熄焦工程、新型炉业煤矸石生产耐火材料和太钢粉煤灰蒸压砖等项目的实施。

以延伸产业链为方向, 构筑新的工业支柱, 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步伐:实施太钢150×104 t不锈钢冷轧工程、太重煤机成套设备等20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和双喜子午线轮胎一期等10个高新技术项目;突出抓好古交电厂二期、太重智能化起重机、新东方铝业二期、太锅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一批改造项目, 使太原市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提升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太原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 重点发展南方重汽、双喜子午线轮胎二期、长城微光器材光纤系列产品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太原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狠抓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在年耗能5 000 t标准煤以上企业中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 列入国家千户节能企业的户企业完成节能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对煤炭、电力、焦化、水泥、化工、电镀等行业25个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鼓励和引导非强制性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替代能源,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 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实施供水“一户一表”和供热“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5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政府专网等新闻媒体加大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开展绿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基层活动,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建设“绿色文化”, 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理念, 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以国家全面限塑为契机, 开展“创建绿色家园, 倡导绿色消费”系列活动, 组织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走进社区开展环保讲座, 编印《创建绿色家园》《绿色生存》等宣传手册, 做好绿色经济和绿色转型知识的普及。完善工作信息交流机制, 通过《绿办工作通讯》, 定期向社会公布绿色标准和绿色转型工作进展情况, 加强与公众的交流, 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太原市政府专网上开辟绿色转型专栏, 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促进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

政府带头, 以身作则, 制定《太原市绿色机关标准》, 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机关”创建工作, 引导全社会树立节能减排的绿色行为理念。市政府办公厅通过实施节能措施“58条”, 节能成效显著:2007年市政府机关大院耗水减少1.9%, 耗电减少9.7%, 单车耗油下降4.0%。在政府的示范推动下, 太原市积极响应, 2007年完成环保“十大绿色创建工程”, 建成10家环保模范企业、8个循环经济项目、7家环保煤焦发运站、10个生态文明村、30个文明环保工地、12条环保模范街道、10家绿色宾馆、10条绿色公交线、33.35 km2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经过严格检查和认真复核, 市委、市政府对2007年度涌现出的10个绿色十佳单位、7名绿色十佳年度人物、20个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1名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在太原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 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太原市在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了有章可循、整体推进、任务落实、全民行动的可喜局面, 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彻底扭转能耗高、排污量大的现状。当前, 所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述如下。

6.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节能有待提高

太原市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以重工业, 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为主,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工业的拉动,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拉动太原市经济增长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结构仍占优势。冶金、煤焦、机械、化工、电力、建材等主要传统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4.7%,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 高新技术产业只占工业增加值的14.6%。从2007年太原市三次产业能耗水平看, 工业单位能耗为一产的2.24倍, 三产的3.94倍。三次产业结构得不到明显改善, 是制约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进展的主要瓶颈。

6.2 污染物总量基数较大减排难度不断增加

按照环境容量测算的结果, 太原市区SO2环境容量为6×104 t, 粉尘环境容量为3.43×104 t。而2007年市区SO2的实际排放量为12.6×104 t, 是环境容量的1.73倍, 烟粉尘排放量为4.12×104 t, 是环境容量的1.2倍, 严重制约了市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在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同时, 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 污染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十五”初期, 太原市每投入1×108元可消减SO2 1 600 t, COD 16 t。而2005年至2006年, 太原市每投入1×108元能消减SO2 1 000 t, 烟粉尘40 t, COD 4 t。“十一五”期间,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 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6.3 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a) 集中供热缺口大。太原市市区现有建筑面积约8 000×104 m2, 其中供热面积仅6 800×104 m2, 市区内以燃煤为主的分散采暖锅炉短期内还难以全部拆除。

b)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不够完善。据2006年《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量调查报告》显示, 市区生活污水日均产生量约60×104 t, 现有6个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不足40×104 t, 实际日处理量不足35×104 t。

c) 管网配套不完善, 经过处理后的中水没有全部回用, 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d) 建筑节能普及程度不高, 太原市节能建筑面积只占总建筑面积的20%, 提升空间很大。

7 节能减排的新举措

面对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 太原市将继续努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以绿色转型为方向, 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太原市的科学发展。

7.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山西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重大决策,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和特色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 加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经济体系。发挥比较优势, 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 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基地为发展方向, 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经矫技术模式, 整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围绕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山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目标,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 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 走绿色文明发展之路。

7.2 加快实施绿色标准化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加快制定实施环保和节能绿色标准体系, 完善和坚决实施“绿色高压线”, 强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 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把能耗和环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 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制订并实行产品能耗限额, 建立公共建筑能耗指标, 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对达不到用能、环保标准和节能、环保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 不得审批、核准。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 从根本上扭转“三高一低”的局面。

7.3 着力抓好重点工程整体带动节能减排工作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成煤炭、电力、焦化等重污染行业25个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太钢、煤气化、狮头水泥的循环经济试点经验, 抓好屯兰、马兰等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着力抓好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改造以及太钢、一电、二电、煤气化等28项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继续推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环境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大力调整燃料结构, 抓好集中供热、煤改气工程和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加快农村生态家园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7.4 加快环保科技创新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研究, 组建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针对煤炭、电力、焦化、化工、冶金、交通等重污染行业现状, 组织攻克建筑节能、废水综合利用、红外遥感检测及生物治污、新材料等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和节能型农业机械, 优先发展节能型公共交通, 稳步推进车用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7.5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快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天然气、水、电、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 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品的资源、能源差别价格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继续实行“区域限批”, 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 (市、区) 或企业, 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 严管“耗能高手”, 斩断“污染黑手”。把环保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作为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并建立环境重大案件立案移送制度。

7.6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节能减排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情况,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宣传加大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 宣传节能减排先进典型, 曝光批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良行为, 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动员公众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使减少污染物排放, 实现环境友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嘉兴市户用沼气对减排CO2的贡献 第8篇

1.1 调研地的基本状况

嘉兴市是浙江粮、油、畜、茧、渔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嘉兴市的养殖业迅速发展,如果将当地所有猪的排泄物收集起来用于沼气生产中,则平均每年的沼气产量可达到9000万m3,折算成液化气计算,产生的价值可达到1.9亿元左右;至少可为25万户农户提供全年的生活用气,在全市总农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3,产生的效益相当可观[1]。

1.2 调研方法

本调研小组人员,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30户畜禽养殖农户,对家用沼气综合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再利用减排计算公式对CO2减排量进行计算,以期为沼气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3]。

1.3 减排计算方法

嘉兴市农村能源消费有沼气、薪柴、秸秆、煤炭、液化气、电等,选择王革华[4]的方法计算CO2排放量的方式。

2 调研地户用沼气的减排效应分析

2.1 能源对比分析

根据嘉兴市当地的情况,对南湖区新丰镇沼下辖的3个村(分别为竹林村、栖凰埭、永丰村)进行沼气农户的家庭能源消费现状调查,得到30份有效问卷。再对沼气使用不普遍的曹家村的调查中得到了20组有效数据。得出了嘉兴市农村有无用沼气的家庭能耗差异(表1)。按嘉兴市农户的能习惯,用沼气农户每户每年可节省薪柴51.7 kg,每户每年节省液化气50 kg。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沼气用户以3 500户计算,每年就能节省薪柴180.1 t、液化气5 t,合计节省标煤5.78万t。

2.2 减排分析

根据表1中的能源消耗量的对比,可计算出嘉兴市农村生活用能的CO2排放量(表2)。由表2可知,用沼气的农户生活用能每年排放CO2量为1 137.4 kg;未用沼气的农户生活用能每年排放CO2量为2 429.5 kg。可见,在嘉兴市农村地区的用能结构下,用沼气农户每年可减排CO2为1 292.1 kg,运用到新丰镇3 500户农户,则每年可减排CO2为4 522.35 t,这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是不小的贡献。

注:表中折标煤系数均参照全国各类能源参考折标系数。电、沼气、液化气、薪柴的折标煤系数分别为0.350、0.714、0.171、0.571。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沼气池的建设和使用,直接减少了薪柴和液化气的使用量,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并减少薪柴砍伐,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另外,合理有效地利用家禽家畜的粪便及生活废弃物还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农村沼气在使用过程中沼气池废渣的排放问题亟待解决。

摘要:以嘉兴市相关个体为调研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户用沼气的研究,得出户用沼气工程在减排CO2方面的相应贡献及效益的结论,并以此提出中国沼气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户用沼气,节能,减排CO2,贡献,浙江嘉兴

参考文献

[1]程利仲.论嘉兴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7(4):38-42.

[2]民革嘉兴市委会在政协嘉兴市第六届第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进一步加强再生能源开发,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EB/OL].[2007-04-09].http://www.cnjxol.com/xwzx/jxxw/szxw/content/2007-04/09/content_374291.htm.

[3]赵立祥,息慧娇.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分析[J].中国市场,2010(22):14-15.

节能减排贡献率 第9篇

活动期间, 第三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几经甄选新鲜出炉, 又一次掀起了业内节能减排浪潮。

活动期间还将公布《全国运输行业“十一五”第二批营运车辆节能产品 (技术) 目录》, 同时还将在部机关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

这意味着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示范历经两年多时间的持续渗透, 使得行业内渐次燃起的节能减排星火开始呈燎原之势铺开。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要求, 是缓解能源供需短缺矛盾, 降低全国能耗总量, 减少污染排放的必然要求, 也是创新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重要切入点。

早在2006年, 交通运输部就提出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活动, 截至目前, 已经进入了第三轮的推优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 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有了实际的抓手, 通过这种优选典型并在业内示范推广的途径, 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得到极大增强。

2008岁末以来, 金融危机对各行业的发展冲击不小, 交通运输业也未能避免, 这更让不少运输企业真切体会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而示范项目的开展可谓恰逢其时, 不仅充分调动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还很好地帮助了各地交通运输企业制定或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很多运输企业非常支持示范活动的开展, 认为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借鉴优秀项目的成果和经验, 全面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降低成本, 提升效益。

同时, 这种以点带面的效应也非常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开展。活动开展期间, 专家组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进行了高度提炼、总结, 最终形成了方便其他省市借鉴的示范推广材料, 包括项目的基本原理、主要做法、适用范围和改进措施等。

因此, 不少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 活动的开展不仅使示范项目及项目所在单位的节能工作再次得到提升, 而且也让他们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找到了关键点和突破口。

纵览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项目的遴选范围越来越广, 内容越来越丰富。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装卸、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养护及运营管理) 等各领域均有涉及, 且颇具代表性。

随着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在已公布的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 记者还惊喜地看到城市交通领域的项目, 这充分表明, 每年一批次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筛选周全考虑了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政策, 并紧随形势, 调整着范围与标准。

此外, 分析诸多亮点纷呈、极具创新性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往往是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双管齐下, 并肩而行, 这不仅能有效发挥项目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 而且还能从多角度在行业内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

可以说, 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开展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积累了经验, 这些“宝库”将对今后工作规律的总结把握、具体政策的制定实施发挥重大作用。

上一篇:思维品质的形成下一篇: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