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范文

2024-09-04

两种不同方法范文(精选12篇)

两种不同方法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们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20例, 已确诊糖尿病88例, 既往无明显病症状及体征者32例;年龄33岁~82岁, 平均年龄48.2岁。女性52人, 男性68人;脑梗死28例, 脑出血32例, 冠心病43例, 肺心病15例。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奥林巴斯AU400, 及配套的试剂。POCT血糖仪为罗氏乐康Ⅱ型血糖仪及配套试纸条。采样方法参考相关资料:指端腹面取血时患者手臂自然下垂, 护士拇指捏紧采血手指关, 并用75%酒精消毒, 待皮肤干燥后, 采血针刺破2~3cm取血, 第一滴血去掉, 将第二滴血置于试纸条测试区。抽取静脉血20ml, 立即送医院生化室离心获得血浆。

1.3 数据处理

两种方法获得数据均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处理。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结论

2.1 不同方法血糖检测比较

采用不同的血糖检测方法对血糖浓度检测, 结果如表1。

表1表明生化血糖浓度 (6.74±1.92mmol/L) 稍高于POCT血糖仪血糖浓度 (6.23±2.1mmol/L) , 配对t检验表明t=2.92, P>0.05, 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在120例患者中, 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高于1.0mmol/L以上有4例;高于0.5~1.0mmol/L有14例。

2.2 不同取血部位比较

对不同采血部位血糖浓度比较表明, 指端血糖浓度 (6.02±1.09mmol/L) 稍低于肘静脉血糖浓度 (6.12±1.82mmol/L) 。指端毛细血管血糖浓度检测受到血氧含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 不同取血方法对测定的血糖值有直接影响。

3 讨论

不同方法对血糖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生化检测仪和快速血糖仪效果相同, 配对t检验表明t=2.92, P>0.05, 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于2002年发布的葡萄糖POCT的应用准则指出:血糖仪的测定结果应统一以生化分析仪血浆葡萄糖浓度表示, 要求血糖仪测定值>4.2mmol/L时, 与医院检验部门之间的差异应<20%;血糖仪测定值<4.2mmol/L时, 差异应<0.83mmol/L。因此, 当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的血糖浓度与医院结果差异较大时要以医院的结果为准。

截至目前, 血糖仪的种类已不下百种。进口品牌有日本京都、日立、奥林巴斯、美国强生、Freestyle、瑞士罗氏和德国赛斯马克等。国产品牌有上海金雀等。不同血糖仪的检测原理也不尽相同, 以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血糖仍是血糖检测的主流。不同厂家、型号的血糖仪由于原理不同, 导致检测的血糖浓度不同。因此,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 要以医院生化检测仪的结果为准。

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浓度影响因素较多。血糖检测的取样部位一般有两种, 肘静脉取血和指端或耳梢取血。快速血糖检测取样采用指端或耳梢取血, 去掉第一滴血, 采用第二滴血, 不要用力挤压, 防止影响准确。采血前要对采血部位消毒, 消毒液挥发净后才能取血, 防止影响准确。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要加强快速血糖仪使用技巧的培训, 快速血糖仪使用要严格按照快速血糖仪使用流程进行。为了保证血糖浓度检测的准确性宜采用自然流出法指端取血, 采血过程中避免压迫, 减小组织液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快速血糖仪以其操作简单, 快速便捷, 价格便宜等优点大量地应用于血糖的检测中, 不同厂家, 不同型号的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而且快速血糖仪本身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 应用快速血糖仪时要严格按照流程规定操作, 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得GT2-A2文件要求:操作规程包括如下内容:操作原理、校准及校准检验、质量控制程序、样本收集及处理、操作程序、结果报告范围、失控时的纠正步骤、参考区间、样本的储存及保管条件、检验系统出现故障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等。而且, 快速血糖仪适用血糖浓度的参考, 并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胡勤辛, 叶雄伟, 毕其华.20台POCT血糖仅对照试验及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 13 (1) :21-23.

[2]Nichols JH, Bartholomew C, Bmnton M, et a1.Reducing medicalerrors through barcoding at the point of care[J].Clin LeadershManag Rev, 2004, 18 (6) :328-334.

[3]章秀兰.简易血糖仪使用前培训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 2004, 19 (4) :327-329.

[4]刘晓春, 黄钧, 何毅.血糖仪的比对试验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7) :1401-1402.

[5]Burnett RW, Dorazio P, Fogh-Andersen N, et a1.IFCC reeonmmn-dation on reporting results for blood giucose[J].Clin Chim, 2001, 307 (12) :205-209.

[6]赵卫国, 陈悦, 徐建新.即时检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两种不同方法 第2篇

两种不同驯化方法对微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

摘要:利用逐级驯化和一次大剂量驯化两种方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驯化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驯化前后埘模拟洗衣粉废水中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LAS)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方法驯化处理土壤微生物对LAS的去除率均比未经驯化处理前去除率有所提高,而逐级加大剂量法驯化处理效果比一次加大计量法处理效果更佳.作 者:向丽君    贾云    刘火安    XIANG Li-jun    JIA Yun    LIU Huo-an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期 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0, 12(4) 分类号:X783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驯化    废水    降解   

两种不同方法 第3篇

【关键词】手术方法;急性胆囊炎;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44-01

在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属于一种胆囊病变,多合并有胆囊结石,且发病都比较快,多伴有剧烈疼痛,若不及时处理,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加之近些年来,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也有了一定变化,使得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为此,采取适宜手术方式给予该类患者治疗,显得很有必要。故文章抽选了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具体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0例,女34例,年龄均在20~70岁间,平均年龄为(46±5)岁,而平均病程为(6.2±1.6)个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验被确诊,满足手术治疗指征。随即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2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被给予常规检查,待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其中,甲组被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即主刀医师于患者右肋最下缘斜向下作一切口,完全剥离胆囊,并将腹腔内部冲洗干净,后采用间断式缝合法充分缝合胆囊床,常规放置引流管;而乙組则被给予腹腔镜壁下的胆囊切除术,即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于脐部位作一切口建立CO2气腹,并引导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控制好角度,后用腹腔镜进行探查,选用四孔法进行手术,将胆囊与组织粘连部分彻底分离,以暴露出胆囊三角,后行常规解剖,将术野调整在最佳状态,行胆囊切除术,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行腹腔引流处理[1]。术后,两组患者均被给予常规处理,即密切观察术后状态,常规应用抗生素,于术后1~2d拔管。

1.3观察项目

有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结合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若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经实验室检查提示恢复正常,CT与B超检查无异常,则为痊愈,若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以及B超检查提示有显著改善,则为有效,若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提示无好转,甚至加剧,则为无效[2]。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3.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用X2检验其中的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若比较发现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如表1。同时,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治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也明显高于甲组的76.19%(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P<0.05)。

3.讨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提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被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可达7%~30%的伤口感染率相比,效果更显著。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形式,其应用有着以下几个优点:诊断率高且安全性好;术中解剖视野更为清晰,腹腔暴露充分,且术中人工气腹的建立,还可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便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创伤小,仅使用纤细器械操作,对组织干扰小,不易出现粘连情况,手术时间也短,术后恢复快;较短的手术时间,不仅可减少患者的疼痛,还可减少患者因麻醉时间过长而造成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但是,在明确患者疾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还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要求术者对手术操作熟练,外科手术经验丰富;②拥有先进的腹腔镜设备。一般来说,在急性结石胆囊炎发展初期,患者胆囊壁多伴有增厚、充血,甚至是粘连的情况,从而使得水肿部位组织变得疏松,存在明显的间隙,进而能够更好的显露胆囊三角,而对于中晚期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因在分离其胆囊三角时极易出现副损伤与出血情况,故术者在操作中,必须先确认周围组织解剖关系,不可盲目操作,以免影响到治疗的效果[3]。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乙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5.24%,均显著优于甲组。可见,对于临床上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伟,张卓军,吴雄辉.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手术58例[J].当代医学,2014,20(07):52-53.

[2]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637-1638.

两种不同的细菌菌种保存方法比较 第4篇

1 材料

1.1 标准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粪肠球菌ATCC33186、肺炎链球菌ATCC4 9619。

1.2 临床分离菌株

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无乳链球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1.3 菌株保存管

1.5ml带盖塑料离心管, 灭菌后备用。

1.4 纸片

新华定性滤纸, 剪成大小约3 m m×3 m m, 1 2 1.3℃灭菌30min后备用。

1.5 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液

取甘油 (分析纯) 8份加入生理盐水2份, 充分混合后, 经121.3℃灭菌30min后备用。

1.6 培养基

血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血清肉汤, 每种培养基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配制。

1.7 低温冰箱

三洋Biomedical Freezer低温冰箱1台。

2 方法

2.1 滤纸片法

将待保存的13株菌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 用消毒小钳子钳上滤纸片于平板上刮取, 每片尽可能刮取较多的菌苔。放于带盖塑料离心管内, 盖上盖子, 每管1片, 每菌80管, 分8组, 每组各l0管, 贴上瓶签, 写上时间、菌名, 放于冰箱的-4 0℃冷冻室保存。

2.2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

用接种针挑取纯化后的典型菌落接种于肉汤管, 置于普通温箱培养6~8h;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接种血清肉汤管, 5%~l 0%C O2环境下培养8~l0h;然后按5份培养液加入2份保存液的比例加入已灭菌的保存液, 分装于灭菌的微量离心管中, 每株细菌保存80管, 分8组, 每组各l0管, 贴上瓶签, 写上时间、菌名, 置-4 0℃冰箱冷冻室保存。

2.3 检测方法

将两种方法保存的菌种分别于1、2、3、6、12、18、24、36个月时取出冻存菌种。纸片法每次每个菌种取出10管, 用无菌镊子夹出纸片, 放入增菌肉汤中, 35℃孵育18~24h, 再将菌悬液移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取出冻存菌种, 37℃水浴中快速解冻, 然后进行平板划线将菌种复苏, 检测细菌的存活情况, 并观察菌落形态、菌体形态, 检测有关生化指标, 比较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每个时间段各种方法各菌的存活数量, 并计算存活率。

注:Ⅰ为滤纸片法, Ⅱ为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

3 结果

不同时间在两种保存方法下1 3种细菌的存活率见表1。可见肺炎克雷白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两种保存方法获得的存活率相同;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保存36个月时的存活率滤纸片法高于甘油-生理盐水法, 伤寒沙门菌在保存3 6个月后其存活率甘油-生理盐水法高于滤纸片法外, 余9种细菌在保存18个月时其存活率均高于滤纸片法。

3 讨论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经常能够分离到一些有意义的菌种, 但接种在平板上的细菌置4℃冰箱只能保存数天, 并且细菌在培养基上移种3次后, 其形态、菌落、毒力等均易发生变异。菌种在保存过程中, 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 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物活性。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所以菌种的保存方法大都是根据这3个因素而设计的。

两种不同的帮助作文 第5篇

地点:52班,

今天我们第六组和第五组开始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我们支持右派,第五组反对。

辩论开始了,第五组的赵首先发言:“我认为打开这本书是有益的。因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也可以积累很多好的单词和句子。”我们组的张成文反驳说:“现在有些学生沉迷于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低俗怪诞的书,把作业‘扔掉’,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最后导致浪费水。试想一下,这本书的‘卷’像‘开篇’一样可以说是‘有益’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赵对第五组的补充道。这时,我们组的汪峰又大声说:“看各种书的人都怕自己什么都不会。”正如这句名言所说,什么都读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那么,如果那个人读了一本坏书,并且乐此不疲,他就可能有不良行为。"第五组的丁凯文补充说:“书像宝石一样珍贵,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我说:“书还是药,好好读能治愚。书既然是药,就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良药,一个是毒药,害死人。”

两种不同方法 第6篇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氨茶碱 治疗 氧驱动雾化吸入 静滴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4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以明显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表现,仅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为6个月以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等,重症可使用免疫疗法。临床上控制喘憋,减轻患儿烦燥、疲劳,争取患儿尽快平静,配合其他治疗尤为重要。我院长期以来,常规静滴氨茶碱配合其他治疗控制喘憋。但由于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个体化非常明显,治疗有效剂量不易掌握,频繁发生不良反应。2008年4月~2011年8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采用氨茶碱分次小剂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8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3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58例,女55例,年龄2~18个月,病程1~3天,排除先心等毛细支气管炎外疾病,无心、呼衰,均有干咳、气促、突发性喘憋,两肺可闻及喘鸣音,个别伴低热或(和)少许湿啰音,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补充电解质、喘憋严重时鼻导管低流量给予吸氧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3~5mg/(kg·日)单次静滴;治疗组给予氨茶碱上述剂量经过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分两次氧驱动雾化吸入,两次间隔时间6~8小时,第2次宜在晚睡前1小时内吸入;两组疗程均7天,观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气促、喘憋消失时间。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7天,咳嗽、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体征消失;②有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减轻、气促缓解,肺部体征减少或消失;③无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气促无改善、肺部体征无减轻或病情加重、反复。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 果

疗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见表1。

气促、喘憋消失时间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均P<0.05),见表2。

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有4例静滴氨茶碱10~30分钟后出现面色潮红、烦躁、恶心、心率加快,其中3例出现呕吐,而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5)。见表3。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见于2岁以下幼儿,多数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此外也可见于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鼻病毒,偶见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变主要侵害75~300μm的毛细支气管,黏液分泌物增多及气管平滑肌痉挛,有细胞破坏物、纤维素堵塞,出现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液栓)及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炎症可波及肺泡及肺间质,临床上以明显喘憋、气促、咳嗽为主要表现。长期以来,主要以抗感染、止咳、平喘、改善呼吸道通气等综合治疗,其中首当其中的是尽快解除喘憋、气促,使患儿呼吸平顺,减轻因此带来的烦燥、疲劳,爭取取得患儿及家长较好的治疗配合。

氨茶碱系磷酸二酯抑制剂,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能减慢磷酸腺苷的水解,增加组织中环磷腺苷的浓度,使组织中环磷腺苷与环磷鸟苷的比值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组胺等过敏递质的释放,减轻了支气管黏膜的水肿和充血,并能增强呼吸肌收缩力,减轻呼吸肌的疲劳,同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气管哮喘、阻塞性呼吸道疾病中,目前在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全球防治指南提议推荐将其作为中~重度COPD治疗的一种支气管扩张剂[2],儿科也常见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既往认为氨茶碱的有效血药物度10~20μg/ml,>20μg/ml可发生不良反应,即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况且目前尚无监测血药浓度能力,出现个体差异大,易受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用量,在多年的氨茶碱临床使用中常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此2008年4月~2011年8月采用分次小剂量氨茶碱以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随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较好疗效。

氧驱动雾化吸入是应用高速氧气作动力把药物通过雾化器变成细微的雾化颗粒随呼吸吸入各级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稀释气管分泌物等黏液栓,利于消炎、排痰、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道通气的作用,通过雾化的药物颗粒小,易吸入肺泡,易于黏膜吸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起效快、药用量小,避免较大剂量经过循环系统而引发的诸多不良反应[3]。同时在吸入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吸入充足的氧气,这对阻塞性呼吸困难患儿尤为重要。单孚曾作氧驱动雾化吸入及超声浓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比较[4],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本文采用氨茶碱分次小剂量氧驱动雾化吸入与常用量氨茶碱单次用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比较,两组疗效相当,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气促、喘憋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顺应性好,易于接受和配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

2 National Heant,Lung and Blood lnstitute(NHLBI).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ehroniv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NHLBI/WHO workshop Repovt Updated,2007.

3 李明华.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5.

两种不同方法 第7篇

Ig Y抗体存在于丰富的卵黄脂质中, 不容易被分离, 使得鸡蛋作为抗体来源的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 出现了许多提取卵黄蛋白的方法, 如有机物沉淀法使用聚乙二醇与硫酸葡聚糖, 有机溶剂抽提法应用氯仿分离Ig Y, 天然胶法, 还有中链脂肪酸法, 用辛酸静置分层卵黄抗体, 还有去污剂分离法, 水稀释法及超临界气体提取法等[4]。为了更好地提取卵黄抗体, 以发挥其优势, 选用操作比较简单, 材料取得也较容易的氯仿和聚乙二醇6000来提取卵黄抗体, 前人的研究也表明, 这两种方法分离卵黄抗体的提取率和纯度相对比较大。用氯仿和25%聚乙二醇6000[5]提取卵黄抗体, 分别从收集量、抗体效价、消耗与成本等问题作比较研究, 以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提取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仪器组织捣碎机;离心机;V形微量反应板;50μL移液管;滴头。

1.2试验材料免疫鸡蛋:由龙岩某鸡场提供, 经常规新城疫免疫程序免疫母鸡所产的蛋;生理盐水500 m L/瓶;氯仿:分析纯500 m L/瓶;聚乙二醇 (PEG) 6000:分析纯500 g/瓶;新城疫抗原:Ⅳ系 (Lasota株) 疫苗;25%聚乙二醇6000溶液:称取5聚二乙醇6000完全溶于20 m L蒸馏水中, 备用;1%鸡红细胞液。

1.3试验方法分别用氯仿和聚乙二醇6000做3次重复试验。每次试验, 取4枚新鲜高免鸡蛋用自来水洗去蛋壳表面的污物, 再用蒸馏水冲洗两遍, 经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后无菌分离卵黄, 均匀搅拌分成等量的两份, 以保证同次试验中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卵黄抗体相同。称重后, 两份卵黄用氯仿法和聚乙二醇法分别提取。

1.3.1氯仿提取法在无菌分离的卵黄中加入2倍量灭菌生理盐水, 用组织捣碎机搅拌成蛋黄液, 测量蛋黄液的量。然后按蛋黄液量的两倍加入氯仿, 充分摇匀, 置室温1~2 h, 3 000 r/min离心抽提15~20 min。无菌收集上清液, 得卵黄抗体溶液, 测量收集液的量。

1.3.2聚乙二醇6000 (PEG6000) 沉淀法[6]在无菌分离的卵黄中加入2.5倍量灭菌生理盐水, 搅拌成蛋黄液, 测量蛋黄液的量。按蛋黄液量的1/10加入25%PEG6000溶液, 8 000 r/min匀浆3 min, 置4℃冰箱内8~12 h。无菌收集下层清液, 得卵黄抗体溶液, 测量收集液的量。

1.3.3新城疫抗体效价的测定为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效果, 通过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试验 (HI) 检测提取后卵黄抗体中新城疫抗体效价[7]。

2结果

2.1试验结果观察氯仿法为有机溶剂抽提法[4], 通过氯仿进行分离, 离心后可得三相, 上层水层, 为卵黄抗体的水溶性组分, 中层半固体相为分离出的脂类及脂蛋白, 下层为氯仿层。抽取上层清液, 即得初步提取的卵黄抗体溶液。聚乙二醇6000法为有机物沉淀法[4], 上层为黄色蓬松样固体, 蛋白质于下层清液, 收集得卵黄抗体溶液。氯仿法收集液较为澄清, 呈无色, PEG6000法收集液较为浑浊, 呈淡黄色。

2.2两种方法收集量的结果比较三次重复试验, 测量两种收集液的量, 结果如下:第一次试验用23 g卵黄, 氯仿法得到收集液43 m L, 25%PEG法得到收集液57 m L;第二次试验用23.5 g卵黄, 氯仿法得到收集液41 m L, 25%PEG法得到收集液60 m L;第三次试验用24 g卵黄, 氯仿法得到收集液46 m L, 25%PEG法得到收集液63 m L。通过计算, 1 g卵黄用氯仿法平均可提取1.84 m L卵黄抗体液, 用25%PEG法平均可提取2.55 m L卵黄抗体液, 100 g卵黄用PEG6000法比氯仿法可多收集71 m L卵黄抗体溶液, 则氯仿法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要54 g卵黄, 25%PEG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要39 g卵黄。由结果所得, PEG法的收集量大于氯仿法 (见表1) 。

注:A、B、C分别表示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第三次试验。

2.3收集液新城疫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2.3.1新城疫病毒的血凝价三次试验中, 血凝试验使用的是同一抗原, 其血凝价为1:256, 则1:64为其四个凝集单位。

2.3.2收集液新城疫抗体效价根据HA试验结果, 1:64为四个凝集单位作固定病毒稀释卵黄抗体液, 每次检测都做三次重复, 以100%抑制凝集的抗体最大稀释度为该抗体的滴度, 即抗体效价。结果如下:第一次试验, 氯仿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1:256, 25%PEG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1:128;第二次试验, 氯仿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1:512, 25%PEG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1:256;第三次试验, 氯仿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1:256, 25%PEG法的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1:256。氯仿法提取的卵黄抗体中新城疫抗体效价约比25%PEG法高一个滴度。

2.4经济效益分析氯仿法中, 直接加入卵黄液量两倍的氯仿, 消耗大, 1份卵黄需要6倍量氯仿。即 (1份卵黄+2份生理盐水) =卵黄液+两倍卵黄液的氯仿。而PEG法, 若换算成卵黄量和PEG固体的比例, 则为 (1份卵黄+2.5份生理盐水) =卵黄液+含10%卵黄液的25%PEG溶液, 一份卵黄量只需要7/80份PEG6000固体。

氯仿分析纯 (500 m L/瓶) 的价格为25元/瓶, PEG6000分析纯 (500 g/瓶) 的价格为30元/瓶。生理盐水 (500 m L/瓶) 的价格为5元/瓶。以下以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氯仿法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需54 g卵黄, 25%PEG法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需39 g卵黄。则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用氯仿法需要氯仿54×6=324 m L, 用25%PEG法需要PEG6000为39× (7/80) =3.4 g。氯仿法药品的成本为 (324/500) ×25=16.2元, 25%PEG法药品的成本为 (3.4/500) ×30=0.20元。提取100 m L卵黄抗体液, 用氯仿法所需的生理盐水量为54×2=108 m L, 用25%PEG法所需的生理盐水量为39×2.5=97.5 m L。氯仿法生理盐水的成本为 (108/500) ×5=1.08元, 25%PEG法生理盐水的成本为 (97.5/500) ×5=0.98元。氯仿法的总成本约为17.28元, 25%PEG法的总成本约为1.18元 (见表2) 。

在生产中提取100 L卵黄抗体液, 氯仿法的成本约为17 280元, 25%PEG法的成本约为1 180元, 相差近十五倍, 25%PEG法的成本远低于氯仿法,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小结与讨论

1) 从试验情况来看, 氯仿法和聚乙二醇法提取卵黄抗体的操作都相对简单。1 g卵黄用氯仿法平均可提取约1.84 m L卵黄抗体液, 用25%PEG法平均可提取约2.55 m L卵黄抗体液, 则100 g卵黄用PEG6000法比氯仿法多收集71 m L卵黄抗体溶液。100 m L卵黄抗体液用氯仿提取总成本约为17.28元, 用25%PEG总成本约为1.18元, 25%PEG法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氯仿法。而25%PEG提取的卵黄抗体液新城疫效价比氯仿提取的低一个滴度。25%PEG法提取的清液较氯仿法浑浊, 有较多的杂蛋白, 但是初步提取的卵黄抗体都还必须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提纯, 而PEG法的成本低、收集量大, 在工业生产中还是有很大的优点, 因此, 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2) 两种提取方法的原理。 (1) 氯仿法:氯仿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 亦称为三氯甲烷, 能迅速溶解脂肪、油脂、树脂和蜡, 为有机物抽提法。由于卵黄里的脂肪、脂蛋白易溶于有机溶剂, 以生理盐水稀释蛋黄, 让其中的Ig Y能够溶于水中, 通过离心抽提得到Ig Y水溶性成分于上层清液, 中层为密度较轻的脂类脂蛋白及其他蛋白, 下层为密度最大的氯仿层。 (2) 聚乙二醇 (PEG) 6000法:聚乙二醇 (PEG) 是非离子型水溶性聚合物[8], 有很强的亲水性, 其强亲水性可以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聚乙二醇 (PEG) 6000就是通过抗体蛋白的亲水和疏水性, 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来分离提取卵黄抗体。PEG溶液于水中不发热升温, 即使浓度很高也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8]。25%PEG6000溶液提取卵黄抗体, 静置后可分两层, 上层为黄色蓬松样固体, 下层为卵黄抗体清液。

3)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1) 工作量与耗时:氯仿法只需搅拌一次蛋黄液, 直接加入氯仿后, 静置、离心, 在实验室里, 离心方法简便易操作。PEG法必须配置25%PEG溶液, 加入PEG溶液后还需高速匀浆, 但不需要离心处理。而其水溶性组分的收集, 氯仿法的上层清液收集较PEG法下层液体简易。氯仿法加入氯仿后需静置1~2 h, 而PEG法需要在4℃条件下放置8~12 h, 耗时较长。 (2) 残留与毒性:在氯仿法中, 三氯甲烷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卵黄抗体提取物中。三氯甲烷对哺乳动物可引起DNA损伤, 可引起淋巴姐妹染色体发生变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肠胃系统及颅面部发育不正常, 有高度的胎毒, 会引起人的慢性中毒如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过敏、失眠抑郁, 对人并有致癌作用。有研究表明, 氯仿法进行卵黄抗体提取, 其残留的氯仿会影响酶标板的吸附力, 增加了非特异性吸附[9], 不适用于ELISA检测。PEG作为高亲水性聚合物, 在卵黄抗体液中也会有残留。但PEG对于动物是否有毒性, 目前尚不详[8]。

4) 试验中, 氯仿法加入的生理盐水量小于PEG6000, 而氯仿法收集液的量也小于聚乙二醇法, 因此, 收集液的多少可能与生理盐水的加入量有关。氯仿法提取的卵黄抗体效价略高于聚乙二醇6000法一个单位, 这也可能是PEG6000法中加入的生理盐水量大于氯仿法, 降低了抗体的滴度。因此, 在卵黄抗体效价比较中, 不仅要考虑不同提取药品对效价的影响, 也要考虑其中生理盐水有可能对效价的影响。试验中采用25%PEG提取的清液较氯仿法浑浊, 有较多的杂蛋白, 但是初步提取的卵黄抗体都还必须用其他的方法进一步提纯。氯仿法在制备过程耗时少, 上清液中脂类污染极微, 卵黄抗体液较为清亮, 纯度相对较大, 但由于其有残留和毒性, 成本又高, 在抽提过程中有大量沉淀, 不适合连续离心, 因此, 适合于实验室少量制备。

5) 在卵黄抗体的生产上, 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质量和管理标准, 一些生物制品单位生产的卵黄抗体未进一步加以纯化, 不符合药品规范, 经稀释后直接用于被动免疫保护, 由于卵黄液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 极易腐败变质, 对动物产生毒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卵黄抗体的分离、提取、纯化就显得很重要。而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卵黄抗体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 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规范与质量标准, 以更好地发挥卵黄抗体的作用与优势。

参考文献

[1]范刚, 杨海民, 盛东风, 等.禽卵黄抗体的应用与开发[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5 (1) :4-5.

[2]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 :49.

[3]王昕, 李然栋, 张艳平.抗强毒新城疫、禽流感 (H5、H9) 多价二联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和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 2004, 21 (5) :28-30.

[4]甄宇红, 徐永平, 夏艳秋, 等.卵黄抗体分离、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 2003 (18) :8-10.

[5]于洪勋.新城疫康复鸡卵黄抗体液的制备[J].中国兽医杂志, 2004, 40 (10) :59.

[6]王进荣, 杨利国.如何纯化卵黄抗体[J].生物技术, 2000 (1) :27-29.

[7]易全茂, 谢艳霞.鸡卵黄抗体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2) :44-45, 33.

两种不同方法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58例异位妊娠患者, 年龄23~46岁, 平均 (30±6.3) 岁, 把患者分成A、B两组, 每组79例, 分别使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异, 可比性较强。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HCG及附件包块大小见表1, 由表1可知, 两组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指征。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使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方法对A组进行治疗, 腹腔镜检查可见患者的输卵管出现节段性增大或有包快形成, 于是, 沿着输卵管从纵轴切开, 把血块和胚胎组织取出, 以电凝方式对创面进行止血, 然后对盆腔进行清洗[2]。对于输卵管肌层受到破坏或输卵管中包快较大的患者, 则使用20~40 mg MTX进行局部注射。术后随访血HCG值正常。

1.2.2 B组

使用药物保守方法对B组进行治疗, 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注射加口服中药, 主要成分为丹参、桃仁、莪术、天花粉、紫草等, 每天1剂, 连服7 d, 在治疗的第3天和第7日对患者的血清HCG值进行测定, 如何其下降情况在15%以内, 则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持续治疗, B超腹腔内包块缩小≥30%。

1.3 出院标准

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到平稳状态, 自觉症状消失或好转, 血HCG值为原水平50%以下, 或降至500 u/L以下[3]。术后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且没有出现并发症。

1.4 随访方法

术后第1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 并对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实验;术后第2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是否行输卵管通液实验、有无再次妊娠、月经是否规则、再次妊娠结局等。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见表2。

A组治疗前血HCG值高于B组, 附件包块大于B组, 但由表2可知, 治疗后血HCG值下降快, 住院时间短, 疗效好。但治疗费用A组高于B组。

2.2 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液实验相关情况

A组中, 术后第1个月, 25例行输卵管通液实验, 其中17例通畅, 且正常分娩, 8例通而不畅, 4例经治疗, 1年后再次检查通畅, 1例不通畅, 至今未孕。B组中, 第1个月, 29例行输卵管通液实验, 其中11例通畅, 正常分娩, 18例通而不畅, 11例经治疗后, 通畅, 且正常分娩, 5例不通畅, 经治疗后1年复查仍不通畅, 未孕, 2例没有作进一步检查, 未孕。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远期情况

A组中有9例, B组中有32例, 有腹痛发生, 多于经期或劳累后发生, 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后, 均明显好转。和药物治疗相比, 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再次宫内妊娠的概率。表3为两组患者的远期随访的具体情况。

3 讨论

近几年来, 随着妇科超声诊断技术及血HCG检测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对异位妊娠患者通常都能在早期进行有效诊断, 为了使患者的输卵管功能得到一定保存, 临床常通常使用腹腔镜手术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MTX是抗代谢药物, 能干扰细胞DNA、RNA的合成。中药以活血化瘀, 消症杀胚为主, 阻止滋养细胞核胚胎的生长。但妊娠产物对输卵管的损伤及输卵管炎症不会得到有效去除, 因此, 使用保守方法对某些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 去仍会出现慢性盆腔炎症状[4]。使用腹腔镜术把输卵管切开并把胚胎取出的同时, 可对盆腔粘连进行分离, 且还能对侧输卵管中的慢性炎症进行造口、防粘连、通液等相关处理, 从而可使慢性输卵管炎得到比较有效的辅助治疗, 进而使术后腹痛得到一定缓解。

输卵管有着较强的再生能力, 使用腹腔镜保守治疗方法能使患者的患侧输卵管得到有效保留, 且还能对全胚的粘连进行分离, 术后结合中西医方法并对输卵管进行通水治疗, 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但是使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后, 术后也会存在并发症, 即持续性异位妊娠, 这样就可能会使对输卵管肌层产生破坏作用, 且还会使输卵管包块有所增大, 某些患者还会出现绒毛变少等现象。手术过程中, 使用MTX进行局部治疗, 会使残留滋养细胞的繁殖受到阻碍, 从而会对绒毛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这样就能有效促进手术的成功,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EP的发生率, 相关研究认为, 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5]。

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后, 输卵管也可能会出现再次妊娠现象, 根据本研究可知, 和药物治疗相比, 腹腔镜保守手术可对腹腔的粘连现象进行有效分离, 从而可使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 应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指征, 对于近宫角部妊娠、输卵管部分破裂及输卵管包块较大的患者, 应行输卵管切除术。根据本研究中结果可知, 和药物保守治疗相比, 使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更加明显, 且再次宫内妊娠机会高。因此, 可把腹腔镜保守手术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冷金花.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04.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0.

[3] 周慧娟.异位妊娠3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8 (1) :7.

[4] 陈美一.异位妊娠腹腔镜下诊治459例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112 (9) :553-554.

两种不同方法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7年9月拟静脉输液的意识清楚、能合作病人800例, 男435例, 女365例;年龄16岁~75岁;均在手背浅静脉穿刺, 止血带均扎于腕上2 cm~3 cm处, 选用7号输液针头穿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40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 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消毒局部皮肤, 然后进行穿刺。干预组除输液健康宣教外, 着重告知病人握拳的松紧度及方式;选好静脉后, 先告知病人握拳方法, 即握拳时以五指刚好握拢呈悬垂状为最佳姿势, 不能太紧, 并向病人示范, 然后再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消毒局部皮肤, 进行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情况。

1.2.1 判断标准

肉眼观察静脉直径明显增加, 静脉完全充盈并突出于皮肤。对皮下脂肪比较厚者通过手指按压也能明显感到静脉弹性增加。一次穿刺成功判为成功标准, 否则判为未成功。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例 (%)

注:χ2=23.99, 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理人员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 而且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 在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这就要求护士穿刺技术一定要硬、过强[3]。掌握正确的握拳方法, 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少病人疼痛。采用五指刚好握拢呈悬垂状这样的方式, 手背部皮肤平坦又不过紧, 静脉易充盈, 易穿刺。而常规的握拳太紧使整个手由于受挤压, 血液从深静脉回流, 手背皮肤绷紧, 突起的血管反而被压, 导致血管腔变扁, 不利于手背浅静脉血管充盈, 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 增加病人痛苦。

另外, 病人的紧张度可以通过握力的大小来判断。静脉穿刺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都感到很恐惧, 在扎好止血带后再嘱病人握拳, 就难免会引起病人恐惧、紧张, 甚者会出现手发颤等情况。而先给病人讲解握拳的方法, 同时进行示范, 让病人一起做, 这时就可以通过握力的大小来判断病人的紧张程度, 选择相应的方法, 指导病人放松, 使病人主动配合操作, 然后再进行静脉穿刺。这样不仅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而且减轻了病人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减轻了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殷磊.基础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2.

[2]单伟颖, 刘恩君, 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观察[J].护理研究, 2003, 17 (12A) :1390.

两种不同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探讨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分析的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 年龄30~70岁, 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楚, 判断能力良好。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 (100例) 与对照组 (10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同一名护师操作, 另一名护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对照组是按照护理学教科书的方法[1], 常规拔针, 即拔针前关闭或不关调节器, 揭开固定针头的胶布或输液贴, 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嘱患者继续按压3~5 min。实验组为拔针前将调节器关闭2/3, 让少许液体通过, 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 左手食指将进针部位的皮肤 (即针尖上方2 cm处) 绷紧, 右手拇指、食指将头皮针靠针头端药1 cm处的胶管向前反折, 压在针翼处捏紧平行快速拔出针头, 即松开左手食指, 并按邱春华[2]等的方法立即用左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 按压时间为3~5 min。

1.3 判断标准

拔针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神态变化, 询问患者的感受。表情自然, 患者无疼痛感觉, 表示无痛;如有皱眉、咬牙、患者叫痛, 表示较痛。穿刺点皮下无渗血, 只有针眼痕迹, 表示无出血;如拔针后皮下渗血, 针眼痕迹扩大或血肿, 表示出血。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 在给患者拔针时, 采用改良方法, 患者无疼痛的有80例, 有效率为80%, 而传统的方法无疼痛的为30例, 有效率为30%, 其效果与传统方法比较明显。

这一结论的原理是:进针和拔针, 都会产生疼痛, 如拔针时按压不当, 还会造成皮下出血, 加重疼痛, 损坏血管, 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拔针时产生疼痛的原因一是穿刺针对血管壁和真皮的直接创伤, 由于静脉壁和真皮内有丰富的痛觉神经末梢, 当受到的刺激越强时疼痛越明显。

传统的静脉输液拔针后, 用对侧手按压穿刺部位止血, 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上, 按压方法不当时而引起穿刺点出血;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也会发生出血;采用干棉签按压针头, 管壁受压, 针头与管壁即产生摩擦力, 导致管壁神经受到强刺激, 只压住皮肤穿刺点, 却忽略了血管穿刺点, 即使拔针速度再快、按压时间再长也容易引起疼痛并形成皮下淤血, 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改良拔针法:一方面在拔针前将调节器关闭2/3再拔针, 可有效防止较多液体从针头流出, 同时反折头皮针管减少了血液返流空间, 防止血液回流至头皮针胶管内, 而避免了液体和血液污染患者皮肤、被褥或地面等;另一方面由于用输液贴上的小纱块及大鱼际肌肉按压, 压力作用于皮肤和血管壁的面积较大而均匀, 且完全按压了皮肤及血管的穿刺点, 单位面积上的压强较小, 所以, 既可减少穿刺点出血形成淤血, 又可减轻已被穿刺而损伤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强度, 使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减轻。

通过临床实践, 认为新拔针法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不增加医疗成本, 也无过多程序,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3-254.

两种不同理念的意外转换 第11篇

以马克思为中点,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意外的转换关系:后现代理念,如果加上经济技术背景,就能转化为信息化理念;而信息化理念,如果加上精神和上层建筑背景,就能转化为后现代理念。

共同的思想前提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就是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命题:天变,则道亦变。“天”就是指历史的前提假设,“道”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后现代与信息化,都必须以历史主义为前提,离开了历史主义都不能成立。农业社会的天,对应前现代之道;工业社会的天,对应现代之道;信息社会的天,对应后现代之道。

举例来说,自给自足这条规律是有历史前提的,仅在自然经济这个“天”之下,才能够成立,拿到工业社会就不适用;再如,在家办公这条规律,只在前现代(农民在家办公)和后现代(网络SOHO)条件下适用,对工业化就不适用。

与历史主义相对的是普遍主义,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普遍主义者并非真的发现了适用于所有条件的普遍规律,而是有一种历史性的错觉,把所在社会条件下得出的特定规律,不适当地延伸、普适到所有条件下,犯下教条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早期的后现代主题和晚期的前现代主题的文献,近几十年来,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大的研究兴趣。马尔库塞、列斐伏尔等是从马克思早期思想进入后现代;莫斯、巴塔耶、鲍德里亚走的是马克思晚期东方学的路子,由前现代而批判现代,启示后现代。

人们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实正是马克思早期和晚期文献隐隐约约在思考的问题,即不同于工业化的另一条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今天,许多人不接受后现代思想,与不接受信息化思想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认为工业化中的几个思想家(如斯密、凯恩斯、韦伯等)总结的东西,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拒不认为信息化会改变时代的前提条件。

二者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文献中的后现代因素,不像现代因素那么明显,但地位却很重要。而且越临近工业化完成,它在西方发达社会被讨论得越热烈。因为它们解决的正是“工业化之后”的问题。

以实践观点拒斥理性形而上

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与感性对立的理性的形而上。笛卡尔理性主义是这种现代性的思想根据;工业化大生产是这种现代性的物质基础。这样一种表面上永恒之“道”,只不过是工业化大规模同质化生产这样一种“天”所决定的产物。

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具有强烈的反“形而上”性质,这与后现代思想的倾向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反形而上立场,突出表现在实践观点上。西方有两种人很难理解这种后现代精神,一种是将理性绝对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一种是持机械观的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学家。反倒是中国人特别能接受实践的观点。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深得“实践”二字的妙味,看出实践的后现代作用,在于弥合心物二元论,从而瓦解现代性的思想基础。

后现代和信息化,出于一个共同的理由,需要实践的观点。这就是现代性或工业化的根本思想特征是心物二元论,它是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的理论前提;以后现代扬弃现代性,以信息化扬弃工业化,根本的思想阻力来自心物二元论。这种心物二元论在现实中表现出强烈的理性中心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成为传统工业化的精神支柱,阻碍社会向“新型”方向迈出的脚步。

感性事物的价值优先性

复归日常生活世界,强调感性事物的价值优先性,是后现代的共同主题。所有后现代主义者,都在大大发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这一早期思想主题。马克思对于物质和劳动的看法,隐含着后现代基因,就是强调感性事物的优先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说千差万别,但都主张复归感性。这里的感性是有特定含义的,是由理性“复归”感性这样一个过程。

这样的感性,具有异质性、个性、分布式的后现代特点。只有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生产力条件支持下,大规模生产才能变成个性化定制,集中式管理才能演变为分布式的管理。即由同质性向异质性复归。

在信息化中,感性事物的价值优先性,集中表现在信息化特有的价值取向上,信息化运动实质是社会的生命有机化运动。它是工业化的社会机械化运动走到极端后的拨乱反正。信息化推动社会从工业化的机械状态,向后现代的生命状态的转变。这种生命化,表现在价值上,就是以人为本;表现在组织上,就是从无生命的机械分层组织,向智能感知的灵活流程组织转变,做活企业;表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在物质和社会需求满足基础之上,升级到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高感性事业”。

非常非常遗憾的是,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者,他们两耳不闻生产力和技术革命,一心只谈精神和文化,变成脱离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空头理论家。同样遗憾的是,所有的信息化工作者,忽视了经济感性化、产业精神化的现实,成为游离于社会精神文化和制度变迁的埋头苦干家。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后现代与信息化又一个共同的理念。

二十六岁的马克思把不同于现代性的人类发展状态,高度概括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一个经典命题。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的自由发展,最终要体现为人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这样的精神满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代性理念和工业化实践,过分强调了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这样一个片面的方面。

用现代性的观点展望未来社会,有一个极大的误解,就是曲解“物质的极大丰富”,以为是后现代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完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物质极大丰富,物质比例极小”。意思是,在后现代和信息化社会,物质需求的满足虽然在总量上可能超过工业化社会,但其比例在社会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却一定远远低于工业化社会。这是因为,以异质性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满足将主导经济。

两种不同方法 第12篇

在此, 笔者挑选其中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探讨:第一种以学习钢琴技能, 提高素质为目的, 第二种以考学为目的。从学习的过程来看, 前者一般属于循序渐进型的正规学习过程, 而后者一般属于应试型的强化训练过程, 目的性较强。在学习时间上, 前者一般比后者充分得多。

一、以学习钢琴技能, 提高素质为目的的对象

这是当今钢琴学习者中最为普遍, 所占比重最大的。这种学习者往往有一个长时间的计划和打算, 遵循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模式, 而这种学习者当中又以儿童居多, 往往是从很小就开始学琴, 他们从钢琴最基本的技能开始, 一层层往上学习, 几乎不漏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学习动机、性格、兴趣爱好等。对于这类没有任何钢琴基础的学生, 就好比栽培一棵幼小的树苗, 你得了解它的特性, 它生长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所适宜的土壤甚至所需养分。掌握了这些, 小树苗才能健康成长, 而在其生长过程中任何时候出现歪曲生长的不良倾向时, 你都要及时地扶正, 这样小树苗才能够茁壮成长。不了解其特性, 或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错误地去引导, 小树苗是不可能成长为苍天大树的, 只可能是一棵病株。可见, 教师对基础教学极为重要。

另外还存在一种有过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 他们具备的基本功可能是一个教师所教习, 也可能是多个不同教师所教习, 这样, 他们身上便会体现出一种或者多种弹奏风格的痕迹。接手这样的学生, 教师往往会显得非常辛苦:要改变学生原先的风格路线, 遵循自己的轨迹, 教师就要从头了解学生的基本功和学习过程, 从而制定一套“转变”的方案。对于基本功较扎实的学生, 教师要做的只是培养他的弹奏风格;而对于基本功欠扎实, 弹奏方法错误百出的学生, 排除学生个人素质不谈, 这对教师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从前遗留下来的弹奏方法上的毛病, 甚至扭转其固有的练琴习惯, 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多学琴者希望在不改变其原有的方法基础上继续向上学习, 如果是正确的方法情况还好一些, 如果死教条地抱着原有错误方法不放, 继续往后学习只会变成一种奢望, 是不可能实现的, 犹如断流的河水, 流淌到一定时候必定枯竭。总之, 这类以学习钢琴技能为目的的学生, 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最全面的, 教学要从基础开始。

在教学过程上, 具体做法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弹奏基本功教学。

弹奏基本功包括弹琴的坐姿, 手指、手腕、手臂等的训练, 它涵概钢琴演奏中出现的种种技巧:快速跑动、跳音、颤指、八度等, 这些是弹奏钢琴必不可少的一项综合训练, 教师要善于从曲目中涉及的各种弹奏技术来同步进行训练, 一步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这个漫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重要、不容遗漏的。

(二) 教材的使用。

教材应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 并且不应是单一的, 即弹完一本再弹另一本, 应当复式穿插进行, 曲目越丰富越好。要让学生长成大树, 长成参天大树, 就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也就是教材应有一定的广度。

(三) 音乐素质的培养。

钢琴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 在教习钢琴技能的过程中, 通过对乐曲处理的实践, 无形当中也在培养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对教师来说, 就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弹一首曲子了, 他还要知道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继而生动地表现音乐形象, 如何在一首曲子当中获得美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授钢琴还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练琴的能力, 要让他们能够“独立”, 而不应完全依赖教师, 在处理乐曲风格上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实现。

二、以考学为目的的对象

这类学生一般是为了参加艺术类考试而学习钢琴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少甚至没有任何钢琴基础, 但是在考试科目中钢琴又是必考的一项, 一般只要求弹一两首曲子。因此, 这种学习者在学习动机上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不是为了学习钢琴技能, 而是弹熟一两首曲目足以应付考试就可以了。一般来说, 考学之前的时间是相对紧迫的, 而考试所要求弹奏的曲目都有一定的技术性和难度, 很多都是超出学习者自身应有水平的。对于这种学习者,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攻克考试曲目, 在考试中获胜。从某个角度来看, 这种教学是不正规的一种教学, 属于拔苗助长型, “为了弹曲子而弹琴”, 更不符合钢琴教学的一般原则, 但是当今社会的艺考之风盛行, 其下的确存在着难以计数的为了考试而学习钢琴的人, 所以这就成为钢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钢琴教师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对象。

对待这种学生, 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首先是时间上的限制。正规的钢琴基本功训练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考试之前的准备时间肯定不及正规学习那样长, 所以也就不可能系统地教授全部的钢琴基本功。比较地来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没有前者那么繁杂, 首先手指基本功训练可以“精简”、“压缩”, 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而不必像正规学琴那样按部就班地学习。对于接手那些手上的考试曲目已经大致成型的学生, 基本功这一过程就可以直接省去而专攻考试曲目, 因此当然也就谈不上教材的选用了。

三、“好”的问题和“点”的问题

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中, 前者一般遵循钢琴学习的正确路子, 因此可塑性相对较强。“好”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而是存在着很大弹性的, 也就是说, 教师能够随着学生水平的进展不断地拟定更好的标准, 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此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从某个角度说, 这个“好”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对于后者来说, 缺乏了严格的钢琴基本功训练, 犹如盖楼房打不好地基一样, 楼房随时都会倒塌, 永远也盖不成高楼大厦。相对于前者而言, 后者的可塑性非常差, 那么这个“好”的标准就不是无穷无尽的了, 而是被生生地限制住了。因此,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奢望学生能达到某个他们无法达到的目标, 弹出自己想要的音色、意境, 因为良好的触键和表现力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常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才能实现的, 要让他们达到自己的“最好”而不是教师想要的“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一个“点”, 就是说学生在弹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 或是在他们能基本达到的最好状态时, 可以说, 他们就到达了这个“最高点”。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再将其“往上拽”, 而是要稳住当前最好的状态, 不让其走“下坡路”。还要认识到有时在他们独立练习时, 尽管具备刻苦的精神, 但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这时就应该告诉他们要减少练习的量而不是一个劲去苦练, 高强度的练习经常会导致手指疲软甚至把手练坏, 反而得不到进步。保持好这个“最高点”是很重要的。

另外, 这类学生属于强制性的应试型学习人群, 一般具有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分析、讲解乐曲及教授具体的弹奏方法上, 而启发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就相对次要得多了。

这样看来, 这种以考学为目的的学生似乎很容易教习:省去了严谨的基本功教学, 对音乐素质的培养不必加以过多投入, 教师似乎变得很轻松。实际上这对教师的要求同样非常高, 他要向学生强行灌输不属于他们应有水平的钢琴技术, 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捷径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弹奏技术, 同时, 他还要具备很强的洞察力, 知道学生在什么时候达到了“最高点”。相对地来讲, 这种教学也是最枯燥乏味的, 因为它的目标只有一个。“教学相长”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说体现得是最小的。

不论两种教学对象有何不同之处, 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都是一样的。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需要具备很高的修养, 包括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育理论修养, 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以上只是挑选其中两种教学对象进行了一下比较, 其实不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什么样的对象, 我们所要遵循的只有一个原则, 那就是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 (这同样适用于任何教学) , 教师要懂得灵活处理: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对待。这需要我们具备钻研的精神, 去探索, 去不断地积累、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104-113.

上一篇:环境辐射测量下一篇:招投标的行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