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工作范文

2024-06-26

财政税收工作范文(精选12篇)

财政税收工作 第1篇

金融危机以后,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的新问题同税收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长期以来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些产业科技含量低、高级化程度低, 而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必须要降低企业的税负, 为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 而对升级的企业进行减税是最直接的方式;其次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在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比例, 通过税后的改革, 可以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很大的空间;再次, 应对国际经济局势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 极大地削弱了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而且中小企业的利润也逐渐变少, 在这种情况下, 合理减少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其利润水平, 为其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最后, 人民对财税体制满意程度较低, 主要表现在人们主观感觉税负过高, 对税收体制不满意, 再加上财政的预算体制不健全, 对税收的支出内容不满意, 造成了对政府满意度偏低。以上三个方面, 迫切要求政府进行财税体制的改革, 以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对财税体制的满意度, 保持社会的稳定。

二、现行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税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 我国财税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财税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现存的财税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业务和行政的双层领导, 很容易受到上级业务机关以及地方政府影响, 造成了税后管理工作难以控制, 出现的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另外监督体制与民主管理不完善。现行的财税体制国税体系主要是由内部监督, 监管十分松散, 地方监督机关难以介入, 比较容易造成腐败, 民主管理上不健全, 行政首长或者上级机关说了算。

2、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集中, 省级以下政府分税制度不合理。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之后, 中央政府的财税控制权力加强, 地方政府的财税权力减小, 在改革之后, 首先中央政府对财税分成比例权力过大, 征求地方政府意见较少, 在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支出地方政府承担的事务很多, 与财力不成比例, 同时, 公共事务的承担设置偏低, 造成了地方政府压力多大, 不利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再次,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税收的种类划分颠倒, 一些如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的地方税在税收分成比例上划分不合理, 中央收入比重过高, 在省级以下的政府分税制不合理, 造成了市县乡政府财力普遍偏紧。

3、现行的税收结构不合理。

首先我国财政收入中, 非税收的收入占比较高;其次我国的税后结构不合理, 间接税比例过高, 直接税的比例过低, 使人们感觉税收比例过高;再次在不同人群、地区、产业税收不公平, 造成了依法纳税的公民少, 偷税漏税较多;最后, 各种税收的比例计算上存在一些漏洞, 需要及时完善。

4、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透明。

现行的转移项目过多, 造成了转移运作与操作上的不规范, 一般性的转移支付过少而专项转移项目过多, 给操作上带来麻烦, 也容易产生腐败的空间;其次, “税收返还”占中央转移支付很多, 而且现行的转移支付必须要求地方政府进行一定的配套资金, 给地方政府压力过大, 特别是对中西部比较贫困地区的政府。

5、预算制度不完善。

预算是对财税收入的一定分配, 可以保证财税合理使用, 但是我国目前的财税制度预算单位较少, 预算面小, 覆盖政府支出面积少, 政府存在着庞大的预算外资金, 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编制、执行都是政府进行, 缺乏有效监督, 还有预算的信息不透明, 调整的随意性强;预算的监督机制匮乏, 我国的预算监督主要是人大, 而人大在审议预算之后, 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 或者监督手段不强, 而媒体的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 同时预算的经济建设支出同社会服务支出比例不协调, 不利于经济长期和持续的发展。

三、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

1、理顺财税管理体制, 建立事权和财权匹配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

首先要理顺财税的管理体制,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实行财税管理的一体化, 理顺中央政府以下的财税管理体制, 健全财税机关的外部监督机制;其次在对地方公共事务支出上, 要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的比例, 为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上减少财政压力, 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支出的比例上, 合理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直接支出;最后, 进行完善分税体制和政府财政融资体制, 合理分配地方政府在共享税目中收入的比例, 合理扩大地方税的税种, 为地方政府提供较为稳定的财税来源以摆脱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同时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地方政府利用财政作为担保的融资制度, 发行一定数额的地方政府债券, 为地方政府注入一定的财政来源。

2、完善现有的税收结构, 降低宏观税负。

近些年来, 我国的财税收入一直高于GDP的增速,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税负结构较重。首先要改变调节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 逐步改变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提高直接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例。其次, 减少纳税人的税外负担, 调整宏观税负水平, 要减少个人的行政性支出, 规范政府在税收之外的收入。最后, 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 提高富人的税收, 平衡国民收入差距。

3、建立合理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要建立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分离的管理体制, 还要扩大预算编制机关的范围与预算编制内容的范围, 保证预算编制机关的严肃性, 提高预算信息的透明性, 同时对于预算执行机关, 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 人大可以作为监督主体, 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大审计机关的力度, 缩短预算汇报时间间隔, 同时要极大对违反预算管理的处罚力度, 保证预算的权威性。

4、规范转移支付, 健全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

一是要合理安排一般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之间的比例, 提高一般转移支付的比例。二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分成比例, 稳定地方住政府转移支付配套资金来源。三要考虑地方差异转移数额安排比例, 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数额和转移支付水平。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经济发展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需要财政税收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 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本文在分析现有财政税收工作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恩胡.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2.

[2]王志华.当前我国地区财政税收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 2010, 10.

财政和税收事业单位个人工作总结 第2篇

2013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本人在认真做好各项财政和税收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行动上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服从工作安排,严格要求自己,同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积极做好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本职工作的开展,本人认真执行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并同时遵守镇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积极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全镇发展经济这一主题、县局布置的各项工作,强化税收征观念,爱岗敬业,廉政务实,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税负的原则,努力实现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税收任务。在做好本职岗位的同时,本人积极和单位领导一起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通过多次协调,成功地为最大的围巾加工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电子商务销售围巾50多万元,其利润率高达70%,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其次创新型工作利用短信平台征税,在全县实属先创,受到了县局的好评。

财政税收工作 第3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经济;预算

财政税收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收入也随之提高不少,经济建设工作给很多企业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财政税收工作的要求也是在逐渐提高。因此,就要处理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去除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制约性因素,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财政税收工作确实能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应有的作用和益处。

一、财政税收的概念及作用

税收,是政府以法律规定为基础,向个体、法人无偿的征收财物的行为。收税的目的在于政府为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源头,将取之于民的财物用之于民。

财政收入是财政税收的主要目的,指的是政府以税收作为向社会活动征收利益的手段。财政税收是对经济收入进行宏观调控,是调控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由于政策和地域条件的种种原因,中国民众很大程度存在着收支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为取得国民收入上的相对公平,国家必须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让先富起来的为后来者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财政税收是政府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实施财政税收政策,很大一部分用之于民,将税收收入投入到生产中去,用到公共事业中去,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维持国家和谐,以做到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财政收支总和,外汇收支、物资供需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市场得到一个正常发展的环境,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总的来说,财政税收是整个财政范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着整个财政的发展方向。

二、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财政税收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我国的财政税收项目较多,但是财政税收制度并不健全,这给我国税收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困扰着税收部门对税收工作的执行。税收工作相关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来指导工作,就会给一些人提供有机可趁的机会,由此便会产生不合理的税收现象,直接影响到税收工作的效果和企业的正常纳税工作。总的来说,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收设置上,其中重复收税的问题表现的明显,既阻碍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税收部门开展税收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财政税收在管理制度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随着财政税收改革的不断的深化,也逐渐暴露出了财政税收在管理制度上的多个问题,财政税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过去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影响,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财政税收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很多都是以前的公务员,普遍职业素养不高,在工作中,不积极不上进,由此经常会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财政税收预算缺陷

财政预算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合理的预算系统,所以就无法保证财政收入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处在转型时期,我国在财政税收预算工作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财政预算问题的出现原因有三点。其一,对财政预算方面不重视;其二,对财政缺乏一个整体上预算;其三,出现资金转移现象。由于这三个问题的存在,就会影响到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

(四)财政税收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在我国财政税收队伍中,法制人员的税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和税法知识匮乏,个人政治水平不高,职业道德普遍较低,其业务水平和文化程度都有待提高。现阶段而言,我国财政税收部门职员严重超编,然而在这些工作人员中,真正的具有较高的税法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将征、管、查等工作做得顺利的人员并不多。多数是没有经过财税专业知识培训,不会查账、不能计算、不会解答的低素质人员。正是财政税收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才给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三、加强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只有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才能确保减少财政税收工作中偷税漏税情况,因此,要让财政税收制度更加合理,以便维护国家经济的根本利益,使财政税收对经济调控起到作用。第一,根据实际的地区发展情况进行财政税收结构的优化;第二,根据经济、企业的变化来调整税收政策,坚持从大局着眼;第三,国家应对增值税和所得税进行合理的改变和完善,消除重复纳税的现象。

(二)加强财政税收的法制化管理

在完善财政税收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快财政税收工作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尽量避免在税收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个人化主观因素,实施制度管理和流程化操作。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单位,应该以避免铺张浪费,提高勤俭节约意识为目的,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的基础管理,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同时还要不断的创新新的财政支出方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三)重视起财政预算工作

科学的税收预算机制将直接关系到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就要高度重视起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拓宽财政预算的范围,使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都被财政预算机制所覆盖:二是我国政府要根据国情制定长期的税收预算机制,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长期的规划,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不断的深化改革税收预算机制,从而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提高了税收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青.浅析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9).

[2]郭亮,张志刚.论税收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4(06).

财政税收工作 第4篇

一、不断完善和优化税收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支配下, 世界税收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各国的税收制度不断趋同化, 按照国际惯例来改革和完善税制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一) 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

税收政策是国际协作的重要领域, 西方国家通常采用消费型和收入型增值税。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 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 把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收入型、消费型增值税。优化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把征税范围先扩大到运输、建筑业等与增值税征收范围联系密切的应税劳务上, 之后逐步取代营业税, 使增值税尽可能广泛地覆盖到劳务领域。

(二) 完善所得税, 提高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制都是统一的, 个人所得税制均允许在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生计费、个人免税等项目。为了与国际接轨, 要着重加强所得税建设, 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提高所得税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 改变目前单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种结构, 形成所得税和流转税双重主体的税制体系。

(三) 开征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是根据受益原则征税的, 是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的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税种。社会保障制度起着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提供社会安全的公共职能。我国社会保障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制度、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和统一管理。

二、深化政府预算改革, 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关键是要对预算编制及政府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实施一系列改革。

(一) 编制部门预算在时间上实行综合预算, 提高预算编制的广度和精确性。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类税收, 同时有少量必要的规费与罚没收入及为偿还债务本金、利息和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国债。我国要建立综合财政预算, 把制度外、预算外收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中, 归财政统一管理并编列部门财政性资金预算, 将部门预算确立为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 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财政管理的统一性;从基层单位起编制涵盖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财政预算, 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 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能。

(二) 加强部门预算资金的管理

部门预算要在资金控制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提高资金统筹调度的主动性;在运作程序上实行标准预算周期管理, 提高预算运行的规范性。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运行机制, 把预算编制职能予以集中并与执行、监督相互分离, 规范财政管理秩序, 加强财政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政规范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 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推

进政府财政预算改革。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是西方国家适应市场体制要求、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通行做法, 是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国际通用方式。我国应积极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完善和加强政府财政职能。

(二) 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是运用招投标的方式把过去分散采购转变为集中采购。它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联系, 中标的供应商不需要经过预算部门, 直接从国库得到资金。我国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 把属于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 编入政府采购预算;把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纳入政府采购预算, 统一管理。

(三) 加强国债管理。

要实行国债的动态化管理, 合理控制国债规模和结构, 对国债总量的把握上既要考虑年度发行总额, 也要注意控制国债余额。加快国债市场建设, 培养机构投资者, 在保持对个人投资者发行凭证式国债的同时, 扩大对机构招标发行的份额, 要注意综合财政赤字和综合偿还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分解银行不良资产对财政资产以及对财政造成的, 在各方面关系协调的基础上确定国债的管理方案。

四、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

大多数西方国家运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来安排财政支出。我国要积极采纳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针对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 通过分析比较, 选出最优的国家项目投资, 把有限的收入安排用于公共支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逐步降低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用的比重, 缩小基本建设支出规模。改革事业单位经费的供给和管理体制, 在医疗、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控制其事业经费的增长, 逐步降低其支出的比重, 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

五、加强税收征管体系建设, 提高人们的纳税意识

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税收管辖权上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税收立法权、征管权和征管机构。其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为公民建立了全国性的税务登记号码, 即纳税人鉴别号码。同时, 西方国家制定了详细又严厉的税收申报法律。在我国, 要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强化税收征管体系, 使税收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财力基础。

财政税收工作 第5篇

夏伟 南京栖霞建设有限公司21000

摘要:财政税收属于国家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积累对于国家的各项建设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完善,财政体系也跟着不断地健全。基于财政税收的重大作用,国家也在几年之内对其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税收政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一些企业和个人逃税漏税问题严重,给财政税收工作制造了麻烦。针对当前的问题,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深化改革

前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建设国家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物质上的投入,财政税收就是为这些建设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因此说,财政税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我们应该加大改革的力度,提高改革的手段,完善财政税收的工作,真正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我国财政税收的成就

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财政的收入不断加大,国家的财政税收部门逐渐在社会的经济中肩负着越来越大的责任。据权威机构的统计表明:1950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仅仅是60亿元左右,一年后的1951年,财政税收就达到了120亿元,整整翻了一番。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2013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12.9万亿元,庞大的税收数目无不显示出国家财政税收工作力度的彰显以及国家财政税收的瞩目成就[1]。

二、我国财政税收环境的现状

(一)体制环境

体制环境的两大方面。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权力集中化;政治科学化、制度化、民主

化薄弱。大多数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利益,不管中央、国务院的指令,对国家税收进行行政干预,为了本地区的落后企业,单独制定优惠政策。社会保障的体制落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很多,像管理体制不顺畅、保障范围太小、社会化程度偏低等。在现实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学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的范围需要扩大,保障人口数量也要提高。

(二)法制环境

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水平和手段都存在着很多不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必要。税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关系税”、“人情税”、以情代法、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补代法等情况;税收人员执法不严,对偷税漏税行为打击力度不足、税收方面的执法缺少严肃性,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与其他部门的练习还不够紧密。

(三)道德环境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不均衡,导致了公民的道德水平不高。在纳税方面,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旧的思想观念牢牢控制着公民的大脑,重人治而不重法治,甚至有的人认为偷税、漏税不是违法的行为,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对税法的认识性不足的情况。

(四)经济环境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就在不断发展,各项经济活动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长期的未解决的矛盾,比如企业的效率低下、城乡失业人口众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也给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财政税收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税收的制度不够完善

之所以说财政税收的工作面临着很多漏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的税收种类,税收的调节和社会的分配不能平衡。还有一个普遍的现状,就是政府没有把一些非税收纳入到国家财政的体系当中

[2]。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税收力度不够重视,忽视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方面的破坏。最后,国家在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设置不合理,这直接限制了一些技术上的创新。

(二)财政税收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逃税和漏税的问题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还会有别有用心的人伪造或

倒卖增值发票的现象,这都是因为财政税收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还存在着巨大的税收差额,有的税收差额能达到50%以上[3]。有一些不法的企业和个人,没有依照实际的经营指标,而是通过伪造等手段,把财务的状况虚报给税收管理部门,为了逃避缴税而制造虚假的账簿,给国家财政税收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监督体制,那么逃税和漏税的问题将会成为税收工作的最主要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财政税收的预算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预算体制中,并没有建立周期的财政预算和中长期的预算制度,这就说明了我国税收的预算体制并不够完善,能够涉及的范围很小,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财政税收预算体制不完善,是当前税收工作中出现的又一明显问题。

(四)地方财政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造成了各个地区的财力也是不平衡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职能不匹配。举一个例子:各地的政府并没有完善的移动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结构也非常不合理。还会出现各级地方政府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的比例非常大,不能实现财富的横向均等化。另外,政府资金的管理上不够规范,因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四、如何加强财政税收工作的改革

(一)建立起完善的税收制度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制度是保障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应该遵守的标准和守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起完善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避免逃税漏税情况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想建立起完善的税收制度,应该做到以下

两个方面:第一是税收政策的实施,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的结构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国营企业和私营及个人企业共同发展,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那么与此同时,财政税收的政策就一定要适应各个企业的发展,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把税收的目标放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下。第二点就是要适当地调整税收的结构,对于某些企业的营业所得税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就要尽快对其调整,减少重复的税收。给企业减负,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其创造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各项建设。

(二)加强税收的监督工作

既然现如今很多家企业都存在的偷税漏税的现象,我们就更应该加强对于这方面的监督,在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税收的监督工作。一旦再有企业有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国家就要予以重罚,让他们明白钻国家的空子要付出怎样的代价[4]。防患于未然,我们还应该做好偷税漏税的预防工作,对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希望企业提高自觉性,按照国家的严格规定来缴税。

(三)建立相应的财政税收预算机制

税收的预算机制可以有效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而建立起相应的财政税收预算机制,就要做到扩大我国的税收所能涉及的范围,保障税收能够应用到国家的多个部门;另一方面,国家也要树立长远的眼光,对于财政税收工作做出一个长期的规划,确保税收工作长期有效进行。健全的财政税收预算机制,还可以提高税收工作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为了全面地完善财政税收机制,还应该根据主体功能方面的划分,对地区、区域的协调发展推行均等化的政策,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有效预防了税收资金的过分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就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转移支付的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加强中央对地方、省市对乡镇的支付力度;合理地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使转移支付分配比例最优化发展;最后,国家还要管理好转移支付的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落到实处,最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建立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 [5]

财政税收工作的主体是纳税人,因此树立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是至关必要的。要让纳税人清楚的认识到税收立法是纳税人行使权力的权杖,是纳税人维护自己权利的重要武器。税法在分配税收利益、配置权利义务时,必须把纳税人作为权利主体对待,不可以把纳税人只作为纳税义务人对待,在处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关系时,必须将二者作为税收立法法律关系的平等主体来对待,不能单纯的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来对待。税收立法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纳税人监督。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密切。我国现阶段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还是经济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想要缩小这些差距,离不开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而资金的获取途径之一就是财政税收。我们通过分析当前财政税收工作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不断完善财政税收的工作,最终有效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探究 第6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监督

一、引言

财政税收优化管理与监督控制要互动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财政税收管理策略,为财政税收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种监督协调机制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财政监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实现财务模式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1.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

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出发,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财政税收职责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需要和监督内部体系紧密联系,确保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创新,为财政税收的监督体系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从监督职责角度看,需要对各种监督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财政税收的优化模式推进各项策略不断实现。如澳大利亚通过对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从多方面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通过对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分析,保证各个监督管理模式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为财政税收监督控制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监督专员、公共会计、财政监督模式等方面出发,确保各个财政监督管理机构能够符合创新管理的要求,推进创新模式建设,为创新指导和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进行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确保监督创新与指导模式能够优化,实现财政税收的再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模式优化,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2.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经验模式

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立法程序,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优化,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水平,为财政税收的监督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财政监督模式创新,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立法程序,通过对财政监督的管理方法优化,实现经验模式创新,提高财政税收的财政监督法律规范化水平。财政税收监督权力要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优化,实现对财政税收的专项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创新管理水平。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保证财政监督权力的有效平衡,保证财政税收在监督权力实施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程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詈,确保财政税收资源配置能够符合综合性财政管理的要求。

三、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

1.将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提高到立法层次

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立法层次出发,推进财政税收的立法性管理,为财政税收的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属于行为范畴,必须要从行为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推进立法机制建设,为财政税收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的立法管理必须要从内部监督色彩控制出发,确保财政税收资金预算能够符合资源配置管理的要求,推动财政税收的全面性控制管理,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实现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监督,保证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与执行管理能够符合监督机制的要求,确保财政稅收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财政税收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可以科学合理编制财政税收预算。通过对财政税收立法层次的分析,实现对财政税收的内部有效性监督管理,为财政税收监督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立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执行模式出发,对各种制约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各种监督平衡机制能够全面实现,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确保各种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提高财政税收的优化监督管理水平。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把各种监督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财政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效率模式建设出发,确保各种监督效率能够顺利实现。财政税收事前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修正,通过有效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确保各种监督主体和客体能够符合经济活动管理的要求。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多层次控制管理思路出发,确保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能够符合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的要求。

2.财政税收监督机制要明确各个主体职责

财政税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个主体进行分析,保证各职能部门能够有效运行,推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为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监督网络活动进行分析,保证各种职能得到有效管理,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为财政税收的优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主体职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主体责任进行分析,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控制管理效率。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预算模式出发,实现对财政税收的的管理模式优化,财政税收管理必须从财政管理的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对财政税收多方位管理,为财政税收综合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预算监督管理必须从政府综合职责出发,推动财政税收创新型管理,为财政税收综合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总结

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属于行为范畴,必须要从行为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推进立法机制建设,为财政税收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个主体进行分析,保证各个职责能够有效运行,推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为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宋代财政税收立法研究 第7篇

一、宋代财税制度与财税立法思想

1.宋代的财政税收制度。宋初, 宋太祖通过兵变取得皇权以后, 十分注重对地方的控制, 采取了收回兵权、财政权高度集权统治。在中央, 宋代大大削弱了相权, 加大了皇权对相权和百官以及地方的监督。在权力分配格局上, 宋代收回了秦汉以来一直属于地方的权力, 实行高度的集权统治。行政区划上地方分为府 (州、军、监) 和县两级, 同时在府 (州、军、监) 一级之上还设置了路, 路不是一级地方行政机关, 而是中央下设的专门对地方进行监督管理的“办事机构”, 全国最先设置十五路, 后来分成二十多路, 每一路督辖数个府 (州、军、监) , 每个路设置了四个监司管, 作为皇帝的“代言人”直接对地方进行监临指挥, 这四个监司管分别是帅、漕、宪、仓, 帅是指安抚使, 负责监督管理一路的兵工民事;漕是指转运使, 负责掌管一路的财政费税经济收支;宪是指提刑按察使, 掌管一路的司法;仓是指提举常平使, 监管一路的抚恤救济。在财政权的控制上, 主要是通过漕即转运使来实现的。转运使掌管的是一路的财政,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去, 这是宋代财政税收制度最为重要一点。秦汉到唐代, 一直保持着财政上的地方、中央的一定比例的分配制度, 即地方收入一部分留在地方使用, 另外一部分运至中央。而宋代将地方的财政税收全部收归中央, 不给地方留下任何财政税收的收入, 这一方面确实能够限制地方的实力, 确保地方无法与中央抗衡, 但是在外敌侵扰不断的情况, 地方贫弱也导致了地方的抵御外敌的能力降低, 这是宋代军事一直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2]85。

宋代税收制度也极为特别。中国的税收制度在唐代以前, 实行租、征两个税种并存的形式, 一种是地租, 另外一种是征。地租是指土地, 地租的征收由大司农主管。征的征收对象是盐铁等工商业, 相当于今天的工商税、关税、资源税等, 征的主管机关是少府。汉代税收制度的一个缺点就是在土地逐渐被兼并的情况下, 地租的优惠无法惠及租户, 因为地主的租金远远高出政府的租金, 这样每当土地被兼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地主与租户的矛盾就发展到无法调和的程度, 导致社会的动荡。唐代对这种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实行了“两税制”, 即在将原来的地租、商业税和劳役分列为租调庸三个项目, 都可以以财物进行缴纳的形式, 按实际租种的土地进行缴纳, 每年夏秋两季征收两次, 这既能够精简税收的程序, 还能够避免汉代以来的税收不公平。宋代也继承了唐代的“两税制”, 租调庸并列收取。然而, 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却使得这种制度水土不服。首先, 频发的战争使得军队经常出入地方, 而军队每到一个地方, 就会调集劳役, 同时征收贡调 (即地方土特产) , 虽然这些已经包含在两税当中, 但是前来征收的军队不会顾及这些, 地方政府也不敢反抗, 这样的“两税制”在宋代就变成了“多税制”, 每年征收的次数根据朝廷的战争情况而定, 有战争了就会多几次, 加大了百姓的负担。另外, 地方税收的征收, 在汉唐时期由长老和地方领袖来进行, 而到了宋代, 实行的“差役法”则改变了这一点, 军队每到一地就首先由该地的大户招待, 如果征收不力, 就会以该户的财物作为税收而进行掠夺, 这样就造成了地方经济无法发展。尽管后期宋代进行了改革, 但是由于税收制度本身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3]。

2.宋代的财税立法思想。宋代重视集权, 也重视法制, 在财政税收管理上亦是如此。宋太祖曾说“:王者禁人为非, 莫先法令”, 宋太宗也强调“:法律之书, 甚资理政, 人臣若不知法, 举动是过, 苟能读之, 益人知识。”可见, 宋代的皇帝十分尊重法律, 注重法制的作用, 强调通过法律来实现朝廷的治理。在立法形式上, 以刑法为主, 兼有行政性质的法律规范。在思想上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把眼光放在流通领域的同时, 设法从生产领域开辟财源, 加强国家对经济、财政和税收的全面控制, 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对商品经济的支持和保护。

三、宋代财政立法内容

宋代的财政税收的立法种类繁杂, 内容丰富,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对财政运行体制的规定, 对税收征管制度的规范, 对金融、赋税和账籍的管理制度以及财政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

1.财政税收制度的法律规范。宋代的立法确定了财政税收的运行体制。宋代的财政税收在朝廷内由三司负责, 三司分别为盐铁司、户部司和度支司, 盐铁司管理工商业的财政税收, 户部司管理户籍、田地、税收统计和货币发行, 度支司负责全国财政税收的统计支调。朝廷之外设置转运使负责地方的财政税收事务。在管理方式上宋代为了加强财政税收的中央集权化, 中央通过年度、季度和按月的经济报告掌握地方支出状况, 避免地方擅自挪用经费, 《庆元条法事类》当中规定了四十种账籍的标准格式, 要求各地都要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管理和上报。

2.税收征管程序的法律规范。在税务的征收上宋代以法律规定了不同的税种和征管程序。比如在税种上规定了属于商品流通税的“过税”, 属于买卖交易税的“住税”, 以及开设店铺经营的“营业税”等等。在征管程序上宋代专门制定了《商税则例》, 规定所征收的税务名目必须提前颁布在税务、官署或者交通要道, 使从事商业、生产活动人们能够明确知晓。在税务征收的执法上, 《商税则例》规定, 税务征收活动应当由两人或者多人进行, 不允许税务官单独执行税务征收行为, 以免徇私舞弊。《商税则例》当中还规定了违反税收征管程序的法律后果, 《商税则例》规定如果税务征收机关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征收, 作为纳税人的商户可以拒绝缴纳并可以到上级上诉。可见, 宋代的税务征收的法律是以鼓励和发展工商业作为目的的, 这些规范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3. 财税上缴制度的法律规范。在财税收缴制度上, 《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以及大量的敕令构成了严密的征收、上缴的法律体系。宋代的财政权牢牢控制在中央, 因此宋代的法律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税的监控, 从法律到敕令格式等不同形式都对财政的征缴做了规定。比如熙宁三年制定的《上供钱物新格》中就对地方向中央缴纳财政收入的法定时间和具体数额做出新的、详细的规定。《庆元条法事类》就对上供的期限、数量和质量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4.财政税收的法律责任的规范。宋代的财政税收制度不仅内容丰富, 规范体系也十分严密, 在规定了制度、程序的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税收征管上, 《商税则例》、《庆元条法事类》以及相应的敕令当中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商税则例》规定税务征收的征缴人和纳税人方的法律责任, 征缴人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征缴的, 其行为视为无效, 纳税人可以拒绝缴纳。对于纳税人来说, 严禁偷税漏税, 违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还要处以加倍罚款甚至没收货物。《庆元条法事类》对税务较大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规范, “诸物应税而不赴务及虽赴务而欺隐者为匿”, 即规定了偷税漏税的情形, 同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匿者”要处以笞四十, 如果隐匿的税款满十贯就要处以杖八十, 除了补交税款外还要将应税物的三分之一充公。这些规定加强了税务征收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为维护国家的财政税收制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财务上缴方面宋代的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比如《庆元条法事类》当中规定的钱物上缴的期限、方式、数量和质量, 主管官员违反了法律的这些规定内容就要按照“解纳违限”而处以杖八十或者杖一百的处罚。账籍管理上《庆元条法事类》在规定了账簿的标准、上报期限和方式的同时, 还规定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 账籍管理人员要被处以杖刑[4]102。

整体上来看, 宋代的财政税收的立法在受到传统法律思想影响的同时, 还体现了较强的中央集权性和鼓励工商贸易的特点。在规范形式上呈现多样化, 内容上十分丰富, 规范体系上十分严密。

摘要:宋代在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的同时, 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法律规范了严格财政和税收制度, 立法思想上一方面体现了中央集权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商品经济的保护。

关键词:宋代,财政税收,立法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九州出版社, 2012.

[3]宋小维.宋代经济法制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 1998 (3) .

创新财政税收体制的思考 第8篇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体质的弊端

(一)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财政预算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导致资金挪用现象严重, 政府所涉及财政性收支活动未能全面的纳入预算管理框架之中, 使得国家很难进行全面调控,很难适应我国的全面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有关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体制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有些甚至不能坚守该有的原则, 导致预算审核和审批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二)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

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财政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三大类。 转移支付体系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 专项转移支付为辅。 但问题是在现实的转移支付工作中,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实际上要大于一般性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造成管理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官员腐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缺乏对这项工作的监管,存在支出不透明、截留漏损、糊涂账难以说清的弊端。 大多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又要求较高的地方配套资金,在地方自有财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

(三)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精简结构、收缩编制来达到节约财政管理成本,导致财政管理队伍人心涣散,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许多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现不能坚持原则无视法律法规的现象。 财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与科学化精细化的财政管理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多年来也立在不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业务水平, 但实践中仍存在执法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工作氛围也没有形成制度至上的理念,不能对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约束与规范的作用。 监督部门工作做得不到位,职位形同虚设,权威性不足,且整改落实积极性不够,对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未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良性运行。

(四)税收乱收费的现象严重

近些年来,我国的税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乱收费现象严重破坏税制改革的成果,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个别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将税收按人数进行成本分担。 在财政税收管理中,应该形成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抑制乱收费现象,我们应该加强监管。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构想

(一)正确处理和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的制度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 加大预算管理监督对国家预算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大,完善复式预算体系。 政府复式预算体系应包括资本预算、经常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应把政府所有涉及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之中,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对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经济制度改革、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二)创建完善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在专项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两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能有效的增强资金来源的相对安全性与稳定性, 从而创建较为合理有效的中央及省市级两级两类转移支付制度。 第一,必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有的比重,科学的调整专项转移支付,从而保证分配转移支付结构的科学性。 第二,为了保证获得更加稳定的转移支付资金,应积极的完善分配转移支付模式。 第三,为了保证支付金额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应该积极创建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资本配置的合理化。

(三)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管理职能作用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措施,强化日常监管,严格遵守责任的追究和移送制度,完善对违规责任人的查处制度,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严厉的纠正整改,而且更要加以分析总结,提出改善完善的合理化建议,提高财政监管部门的影响力,完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和通报制度,保证监督检查成效。

(四)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税负水平。

与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并不协调的是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处于发达国家水平, 而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宏观税负应处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之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高的制度外财政收入, 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一项急需落实的工作,成立民主理财领导小组,通过民主选举,让财务公开。 遂应严禁遏制以政府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政府部门更应该洁身自爱,不要接受非正当来源以外钱财,还要更加严格的规范政府性收入、建立完善政府收入的合理化和透明化的审查机制。

三、 结束语

财税体制改革对调节我国经济的收支平衡、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到更加完善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保持经济秩序的平稳发展,从而真正达到落实实现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小康社会的目的。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改革的状况下,我国必须积极实行财税体制改革的根本意义。 要在深入分析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施财税体制改革,通过积极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财税才能更加有效的服务于国家机关,从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摘要:财政税收作为调控经济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是整个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财政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本文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对于我国目前财政税收体制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第9篇

(1)税收体制日趋完善。历经数次改革之后,现阶段我国税收制度日渐完善,逐步构建起相应的税制体制。不仅如此,多部门长期合作,实现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基础的税收主体。多部门在税收体制改革中相互配合,各机构运转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税收结构日益合理。首先现阶段我国所得税比重日益提高,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成果,也表明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出来税收经济调节的作用。其次我国税收额度逐年增长,特别是西部地区,这对我国实现共同小康、共同富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我国环境资源税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我国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

(3)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与前几年相比,近些年来,我国税收收入逐年增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2. 税收制度改革现状

虽然我国税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现代税收体系,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税收制度改革的经验不足,难以对税收体制改革保驾护航。忽视了税收其他方面的作用。税收的功能非常多,它能够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税收逐步走向旅行筹集收入职能的单一化方向,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我国税收的法治化程度相对较低,税收制度必须依法落实,并与相关税收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税制改革的有效推进。上述内容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3. 影响税制改革进步的因素

(1)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分税制条件下,税制改革举步维艰。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不够科学不够精细,地税体制欠缺,导致各地争抢税源,对于调整和完善税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各区域、各部门的利益刚性,也极大地阻碍了税制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2)经济发展的转轨新特征,增大了税制改革的难易程度。新体制和旧体制的存在导致的冲突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也是难以消除的。对旧体制的过于依赖以及对新体制的抵制,是新体制难以广泛落实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与税制改革紧密相连的其他制度也没有做到相应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3)政府收入的多元化渠道影响了税制改革的推进。近年来,我国政府的税收收入逐年提高,但是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显性的税收负担之外,我国纳税人在购买商品以及消费服务过程中还要承担较多的隐形税收,税收制度缺乏确定性和明确性,给广大纳税人增加了负担。

(4)财政的可承受能力给税制改革的推进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税收金额逐年增长,但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这就导致了供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难度增加,难以实现财政收入的全方面合理估算。上述几点是影响税制改革进步的主要原因,想要实现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将这些问题解决掉,如果难以实现有效解决,则对税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4. 我国税收改革的路径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想要实现我国税制改革,解决税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强化税收调控力度。但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对税收的分配调控政策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达到充分发挥税收对国民收入调配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收入分配失衡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和进一步完善税收征收体制来加大税收在国民收入中的调控作用。

(2)制定相应的税收基本法律。与其他国家税收方面的立法相比,我国税收方面的立法层次相对较低,难以约束公民的纳税行为。因此,我们应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借鉴国外税收立法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税收基本法律的建立。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一部法律如果难以落实到实处,那么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相应的税收基本法律落实监督部门,实现法律落实的全方面监督。

(3)实现收入归属的明确化,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应当将那些潜力巨大且收入稳定的税种作为我国中央政府的收入,而那些稳定性差的税种可以由地方监管,从而实现中央和地方税收归属的科学分配。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税制改革,实现税收资源的征管统一,避免税款的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合理制定税收规模。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长得日益加快,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制度转轨的大环境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呈现出国富民穷的这一现象,这将不利于实现纳税人再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提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税制税收规模,改变国富民穷这一现象。

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相关部门必须实现税制改革与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保驾护航。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晶.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李忠.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郭晓鸣,雷晓明.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制度变革——以四川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5-10.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 第10篇

一、提高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认识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改革发展大局保持稳定,政府不断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从而使国家财政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我国的经济体制中的时候,国务院、党中央为了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势头得到遏止,从而形成经济水平总体回升的形式,在财政方面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了财政职能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对待,例如,财政部门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还存在不足,财政管理缺乏法治型,财政管理的绩效还有很大提升潜力,政府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完善,事权和财力没有相互对应,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躲不过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在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时候,以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不断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尽快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的、透明的、规范的体系,把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力相对应起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二、完善税收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要以严征管、低税率、宽税率和简税制为原则,将收入分配秩序规范化、税收负担公平化,并对税制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如要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从而导致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得到有力地推动,结合户籍管理的财产登记和收入申报等社会征信系统建设也得到完善。研究如何开始征收社会保障税,把提高统筹级次和完善社会保障筹集资金形式相互配合。运用各种税收手段,努力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进一步强化税收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作用,来使得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如何开始征收水环境,如何健全消费税制度,如何完善并改革环境源税制度,从而形成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税收体系。以整合房产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内外企业所得税为基础,对教育费附加、个人和内外资企业的城建税等一系列制度进行整合与统一,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完善财政支出、建立合理的预算体制、进行合理的税制转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充分分析当前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才能找到体制改革的方案。我国财政税收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

以调动地方和中央两个积极性为原则,时刻铭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确保稳定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为前提,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中心,形成一套地方和中央的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健全体制。将地方和中央的责任和事权进行合理的划分,并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范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要实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就必须要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预算。而要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有效发展,需要在政府财政管理中建立透明、完整和法治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形成政府财政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体系,不仅能够确保公民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而且能够整合安排财力的客观需要、确保财力和权利的辩证统一。并且政府还要逐步推进有社会保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基本经营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联合而成的有机衔接的融合,以及推进更加完善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形成;不断推动地方性的国有资本经营财政预算工作,不断扩张国有资本经营财政预算的试行范畴;保持过去的稳健积极得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试编的基础上,完善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政府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显示出来,把市场配置资源的根本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支出范围的相关界定合理化,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以可持续、多层次、保基本、广覆盖为基本原则,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节能减排、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文化、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促进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最后要按时把社会公共财政收支统计数据向全社会公布,并且还要主动把财政规范性稳健和相关文件的发展规划、财政政策等向整个社会公布,增强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腾飞,想要企业在财政管理上得到长久的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企业适应时代的潮流,紧跟世界的步伐,因此,财政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建立一套周密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在随着国际形式变化而越来越能够提高自己的制度水平,但是由于传统方式对国有企业的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政府改革的脚步往往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因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说转变政府的职能变得至关重要。

摘要:在胡锦涛同志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在这次学习中胡锦涛同志重点讲了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胡锦涛同志对这几年来财政发展与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功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并对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财政管理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合理的阐述,从而更进一步地加深财税体制改革所能做出的贡献和意义,明确提出了关于从今往后如何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任务和总要求。文章通过对分税制的改革实施的措施、任务和背景进行分析,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进行深化改革的我国新国情为基本原则,并对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相关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由此提出若要进行顶层设计,那么在对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进行深化的时候,一定要将处理统筹好管理和治理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的关系重视起来,并由此提出了关于如何丰富改革路径选择、如何充分发挥财税职能的作用的意见。

关键词:财政管理,财税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任瑞莲.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2]张磊.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3]李晓岩.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

[4]崔绍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18).

解析财政税收中的分配职能 第11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分配职能;问题;所得税

0.前言

基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差别,我国与西方国家对财政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理解有所不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西方国家,认为收入分配就是把一个人赚的钱分配给别人,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财富转移,即居民收入再分配。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央财政仍处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市场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我国财政税收的分配是在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分配。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国家统筹经济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强国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但对高度市场化的私营企业和上市公司造成制度上的束缚。

1.财政税收分配职能的问题

1.1税制结构不够合理

税制结构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骨架与基础,直接决定了税种和税收来源,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税制结构却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我国征收的税种虽然较多,但绝大部分以流转税为主,属于间接税,例如消费税、增值税等,而流转税在征收过程中涉及主体多,过程比较复杂,计算繁琐,与国民收入直接配合度较低,因而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与调节,更可能地是造成同一项目和同一主体的多次征收,进而又衍生出退税、优惠取税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在诸如所得税、财产税等为代表的直接税方面,我过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较低,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影响远不及间接税种。

1.2所得税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虽然50年代便在财政体系中引入了所得税的概念,但直到80年代方才制定并推行《所得税法,20多年来,虽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断调整,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我国的国民收入实际情况不相吻合。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所得税主要征收层面是国民的劳动所得,即工资收入,而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体系中,工资仅是当中的一个部分,并且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工资所占比例不断降低。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公布的一则调查,我国年收入10万以上的人群,工资比例普遍低于50%,年收入50万以上的人群,工资比例普遍低于30%,而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人群,几乎完全不依靠工资作为收入。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所得税在工资收入方面的再分配作用十分无力,税率较低,则起不到再分配收入的作用;税率较高,又会给中等收入人群带来极大的负担,而真正处于收入金字塔顶端的人群,针对工资收入的所得税制度对其几乎毫无影响,因而所得税的再分配效果大打折扣。在流转领域,房产、汽车等大额项目的购置所得税征收阶梯化差异仍然不够明显,豪宅、豪车等项目没有建立专项的征收制度,因而在为了保证普通收入人群利益的基础上,我国的所得税税率一直较低,而这对于高收入者的分配作用则基本失效。

1.3征收和使用监管体系不够严密

税收的监管体系必须在征收和使用两个方面同步推进,而我国在目前的所得税征收方面, 基本以代扣代缴为主,对个人资产的清查和个人申报的监督并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本质上放松了对纳税人的监控,尤其是在所得税领域,作为体现税收分配职能的重要税种,高收入人群逃税、漏税、避税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我国税务体系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据互通还十分不足,对上述行为的监管力度与处罚措施都不够严密,这直接影响着税收分配职能的发挥。在使用环节,虽然有国家财政预决算的控制,但是基于我国地税国税两套税收体系,对于地方预留税收部分的使用监管却不够严密,通常当地政府通过列项即可拨付,实际上使得税收的分配职能又偏向了宏观国民经济与政府意象这一范畴,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缺乏结合。

2.财政税收分配职能的强化

稅收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税收在社会经济和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分配作用越发明显和重要,虽然目前我国的税收分配作用与市场经济结合不够密切, 在所得税分配机制方面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只要在充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一定可以更好地利用税收分配杠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基于上述分析和我国税收分配职能存在问题,未来税制改革可以着力从以下一些方面推进:

2.1逐步完善所得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征收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征收范围窄、征收群体小。征收所得税是财政税收分配职能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我国现在只对工资等常规收入征收所得税,导致那些不依靠工资为主要财富来源的高收入群体得以偷税、漏税,加上对低收入群体所得税制定的征收税率不合理导致财政税收体制不合理,导致财税征收无法体现社会公平。所以我们要逐步完善所得税征收制度,实行梯度征税制,对不同收入阶层采取不同的税率,避免征税过多或根本不征情况的出现。对多征收来的税款可以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在增加征收群体时还要扩大征收范围,对工薪阶层达到所得税征收标准的福利、实物奖励等项目都要加征所得税,凸显财政税收的分配职能。

2.2完善税制结构

单一的流转税对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十分有限的,为此我国税制结构的改革应该大力推进直接税的发展,除了完善所得税分配机制之外,在遗产税、赠与税方面也应该作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以便于“除了在财产转让环节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分配之外,也避免财富的代际差距积累和扩大”。在税制结构方面,还应该借鉴国外模式,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对于社会保障税征收的资金,用于辅助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民保障和福利,这也是税收分配职能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3加强税收监管

监管体系是税收体系的有力保障,在这一方面我国应该尝试从两个层面同步推进。首先应该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所得税法》等国家基本税收法规,从本质上树立遵法守法的社会风气,增强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另一方面则应该建立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对偷税漏税行为严厉查处和处罚,为此可以建立“税收码”模式,为每一个纳税人建立一个税收码,与其身份证、社保、银行卡等进行综合性绑定,尤其可以对每一个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也便于从本质上推进所得税的征收,使得高收入人群的隐报、瞒报收入等现象受到控制。

3.结语

财政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体系中的支柱项目,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潜力,每年为中央财政带来数十万亿的财税收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民生工程和科技研发创新等方面,还要预留出下一年的政府预算。对市场经济的投放额度并不是很大,这也造成了我国市场经济潜力巨大但发展较慢的局面。财政税收分配职能与市场经济脱钩,是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和复式预算体系,将财政税收的分配职能逐渐市场化,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闫坤,程瑜.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0(03).

财政税收工作 第12篇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简析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这主要体现在这一工作的目的、依据、重点、特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进行了分析。

1.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目的

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自身的目的和目标有着相应的特点。通常来说我国的非营利事业单位在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评价时, 首先需要清晰这一工作所应当具有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 在确定其目标的过程中由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与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 因此这意味着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归结为, 在确定使用绩效最大化还是净收入最大化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会选择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是财务收支平衡, 而另外一部分则会选择成本最小化, 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危机和净捐赠最大化。

2.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依据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依据的首要原则是收支平衡的原则。因此这意味着我国的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寻找净收入的最大化, 这与此同时也是有利于实现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除此之外, 在确定其依据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应当理解到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这意味着根据非营利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 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强调满足于净收入最大化, 与此同时更应当重视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举例来说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财务活动, 大部分反映了财政领域的分配关系, 属于财政范畴, 因此这意味着其在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执行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

3.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重点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有着相应的重点, 通常来说这一重点应当根据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来确定。除此之外, 在重点的确定过中非营利事业单位应当注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其依据进行合理的明确并且将其具体化。另外, 在对其重点进行确定的过中我们应当理解到非营利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具有外部性、社会性和宏观性的特点,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了非营利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应以高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重点。因此, 事业财务虽属部门或单位的财务, 但又是整个社会主义财政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特性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特性将会决定其具体的执行效率。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将会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行效率产生显而易见的营销。因此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应当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来审查非营利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除此之外, 在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属于非生产性部门, 于是这意味着其所进行各项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大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提供,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要点进行研究就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了。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要点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进行需要诸多工作的有效支持, 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有效确立目标、收入支出平衡、遵循相应原则、兼顾质量与数量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要点进行了分析。

1. 有效确立目标

有效确立目标是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包括财政资金的配置绩效审计和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除此之外, 在有效确立目标的过程中非营利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 所以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资金绩效审计属于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 因此通过有效确立目标就能促进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2. 收入支出平衡

收入支出平衡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资本性支出是为提高现有事业发展水平或开拓新的事业领域而购置固定资产、建设专项设施和工程等方面的支出。除此之外, 在收入支出平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持进行合理的审查与计量,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赤字问题。

3. 遵循相应原则

遵循相应原则是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非遵循相应原则的过程中营利事业单位财政应当遵循Ian G友的资金绩效审计评价原则。举例来说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坚持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相统一的原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评价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绩效, 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不能局限于该单位现实的、短期的、局部的绩效, 必要时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工作成果对现实工作的影响, 密切关注前后年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4. 兼顾质量与数量

兼顾质量与数量是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重中之重。坚持质量与数量相兼顾的原则。考核非营利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 仅从数量指标进行分析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质量来考察, 才能对事业资金的使用绩效作出全面真实的评价。不仅要注意非营利事业单位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变化, 更要注意考察非营利事业单位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有着清晰的了解,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工作的进行来促进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晓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09 (09)

[2]时术考, 何宪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山东农业.2001 (05)

[3]张天娇.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10-15

[4]潘赓.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08-08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下一篇:咨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