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妇女范文

2024-05-11

围生期妇女范文(精选7篇)

围生期妇女 第1篇

关键词:围生期妇女,中医护理,探讨

%%%%%%围生期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 我国现在采用的围生期与国际标准围生期相同, 即从孕满28周至新生儿出生后一周[1]。这一时期的妇女生理、心理都有很多变化, 需要特别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医护理有很多优势。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结合临床的辨证施以护理技术, 结合心理学、营养学和现代管理等有关知识, 进行防治疾病, 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科学。因此, 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对症细腻, 辨证施护, 手法灵活, 疗效独特, 现报道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注重情志调护

情志护理是中医特色的护理, 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变化会影响疾病发展及转归, 《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 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 情志过激, 影响了人体气机调畅, 气乱则五脏六腑不安。《素问举痛论篇》中言:"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必须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 积极给予情志疏导, 保持脏腑功能协调, 使患者能在最佳情志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妇女在怀孕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 心里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护士应加强与她们的沟通, 即时了解她们不同时期的心里需要, 实施辩证施护。孕妇早期, 约有80%的妇女在妊娠初期排斥怀孕[3]。针对压力较大的妇女, 要了解她们产生压力的原因, 进行心里疏导, 帮助她们适应角色的转变。指导孕妇正确看待妊娠反应, 如有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 要及时补充营养。妊娠后肢体肿胀多为素体脾肾亏虚所致, 指导孕妇区别正常与异常之肿胀, 保证在病理状态时能及时就医。妊娠中晚期, 随着妊娠月份增大, 许多妇女会有行动不便、害怕分娩、紧张、焦虑等, 此期要向她们讲解妊娠、分娩知识, 鼓励增强她们的信心, 使她们精神放松。

1.2 重视饮食调养

"安生之本, 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 不足以存生。"说明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其温热寒凉之性, 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为五脏所属, 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重要影响。饮食必须适量, 软硬冷热相宜, 注意饮食卫生, 定时进餐, 饮食不宜偏嗜。因食物有四性五味, 各有归经, 可影响和调节脏腑阴阳, 故若偏嗜, 可发生多种病证, 五味太过则会损伤相应的脏器。如过食肥甘厚腻可损伤脾胃, 聚湿生痰;过食辛辣可损伤肺脏, 致咳嗽、气喘等;过食生冷可致脾胃虚寒, 发生腹痛、泄泻等证。

辨证施食:在指导病人饮食时, 要根据孕妇的体质, 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补益, 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理原则。

指导孕妇调节饮食, 应以清淡、营养丰富为主, 不宜过食重盐厚味之品, 少食多餐, 鼓励进食, "以所思之食尽食之", 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保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使胎有所养。但也要注意节制饮食, 不能太饱, 防止孕妇体重增加过快, 从而使胎儿发育过快导致难产。孕妇住处应安静, 空气要新鲜、流通, 少去公共场所, 起居当注意谨避寒暑, 尽量做一些活动, 但也不能太劳。做到劳逸适度, 不可过劳, 亦不可过分安逸。除膳食要平衡外, 教育孕妇要节欲。性欲过度有伤胎元, 特别是在妊娠初期及妊娠后期应特别注意节欲。

1.3 谨慎选用药物

妊娠期应慎用各种药物, 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指导孕产妇走出中药无毒的误区, 事实上不少中药对妊娠也有危害作用。但也不能一概"禁药"。要运用辨证用药的观点, 要根据病情用药, 不可机械地禁用一切药物, 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1.4 看重生活起居

人们常说"生活有节, 起居有常, 劳逸结合", 生活起居护理乃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及四时气候变化, 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 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每日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运动, 时间应因人而定, 以不疲劳为度, 并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 应早起床在室外适当活动。秋冬之季天气逐渐转凉, 可在午休后室外散步, 注意防寒保暖。夜寐欠佳者, 睡前不饮用浓茶、咖啡, 避免声、光、寒冷的刺激, 可用温水泡脚、饮热牛奶, 保证睡眠的质量, 又可以补充营养。

1.5 高度注重胎教

胎教, 就是在孕妇怀孕期间, 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让胎儿接受教育, 在调节孕妇情绪的同时, 使胎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胎儿身心健康的发育, 为出生婴儿奠定一个健康成长的先天基础。我们提倡孕期妇女在妊娠期多接触美好的事物, 比如听优美的音乐, 欣赏美丽的风景, 观赏美的艺术作品, 阅读好的书籍等, 从而使心胸开阔, 心情愉快, 使"气血和顺"、"阴阳平和", 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2 讨论

孕期妇女应保持舒畅与安静的心理状态, 切忌过喜过怒等不良的刺激。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 "妊娠三月……居处简静, 调心神, 和性情, 节嗜欲, 庶事清静, 生子皆良"。《女科策略》也谓:"受妊之后, 宜合静养, 则气血安和, 须远七情", 俱说明保持心情宁静、情志调养的重要意义。

总之,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病情、不同人进行辨证施护, 在护理工作中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探索并将中医护理运用到围生期妇女护理工作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希望将该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婷.浅谈中医护理在医院中的作用[J].光明中医, 2009, 24 (1) :140.

[2]初篮, 由燕.妇女围生期常见症状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07, 20 (04) :409410.

围生期妇女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围生期妇女,护理,母乳喂养,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 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以提高自护能力, 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1]。但目前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随机性大, 落实率低, 质检和监控机制不健全, 致使健康教育质量较差。对围生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母婴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围生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标能否达到, 以及如何评价健康教育工作, 是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2]。我医院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指导的围生期妇女,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围生期妇女500例为观察对象, 她们年龄22~45岁, 孕周38~41周。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两组产妇除健康教育方法不同外, 其他产科处理常规均相同, 都无神经精神系统疾患, 有正常理解力, 并且把从事医务工作的围生期妇女排除在外。两组围生期妇女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职业上其他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

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征求专家意见, 参考1997年美国东南亚外科协会临床路径10项标准[3], 结合我医院和科室情况, 制定出适合围生期妇女的健康教育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分娩前

为了让孕妇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 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孕妇, 介绍医院和科室的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情况, 做好身心准备, 消除紧张情绪。讲解饮食、休息、情绪对分娩的影响, 介绍分娩的基本知识, 告诉孕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 给产妇告知书并进行说明, 讲解住院治疗过程及出院计划。

1.2.1. 2 分娩时

分散产妇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和并发症, 加速产程进展, 讲解产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指导产妇深呼吸、放松等方法。同时, 在整个产程进展过程中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情感支持, 鼓励产妇食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可口饭莱, 让产妇顺利渡过分娩过程。每2—3 h指导产妇解小便1次, 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宫缩及胎先露的下降。尽量排空大便。避免大便污染产道、胎儿或阻碍胎儿下降。

1.2.1. 3 产褥期

产后最初24 h要卧床休息, 产后4 h后要自行解小便, 以免发生尿潴留。保持个人卫生, 出汗时厦时擦干、更换内衣。勤换卫生巾, 保持会阴清洁卫生。如有侧切者应向健侧侧卧, 以免恶露污染切口发生感染。给予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给予技巧指导,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等。认真解释释新生儿出现的生理现象, 如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房肿大、女婴阴道流血等, 以免出现紧张心理。产后第2天产后已满24h后, 可下床在室内活动, 以促进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 以后在保证充分休息与睡眠基础上逐渐增加活动量, 最好与婴儿同步休息。产后第2天就开始做健身体操, 预防产后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给予产后调养指导, 食物应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 以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 保证乳汁的分泌。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每日可少量多餐。

1.2.1. 4 出院时

嘱产妇注意个人卫生, 指导避孕的方法和性生活, 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 以后开始添加辅食。哺乳前应先洗手并用温水擦洗乳头。产后42d产妇和婴儿到医院随访。保持婴儿脐部干燥, 婴儿所穿衣裤最好用柔软棉布制作, 要儿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即保持居住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睡眠, 坚持做产后保健操。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围生期妇女按传统的方法宣教, 实验组产围生期妇女按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产妇出院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

1.2.3 评价方法

出院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对产妇进行调查。相关知识掌握的达标率评价, 是让产妇复述健康知识和技能, 回答“明确、较明确”者占80%以上为掌握;遵医行为是对患者遵医概率的统计;满意度是参照1998年10月在中华护理学会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健康世纪行”活动中指定使用的调查表, 该量表旨在测定孕产妇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共20个问题, 由产妇或家属填写。

1.2.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 (n) 、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围生期妇女在相关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纯母乳喂养率等4方面观察指标上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提供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国外已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 是一种高品质、低费用的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模式[4]。它预先制定了诊疗护理日程计划表, 有利于新上岗的医护人员短期内掌握规范和诊疗常规, 避免处置失当, 防止错误发生[5], 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推行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前, 医疗机构均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健康教育模式,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均采用随机的方式。每位医生根据自己的治疗习惯下医嘱, 护士依医嘱执行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改变了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 医护人员能以患者为中心, 按照路径要求对患者实施整体医疗和健康教育护理, 理顺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节约医疗成本, 充分得到了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可。健康教育路径是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新生事物, 得到了医患的拥护, 它是整体护理的深入, 是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 针对医疗卫生市场经济, 注重增加有价的内容, 同时清除、简化、合并不必要的重复内容, 达到了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健康教育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临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时间性、计划性、预期效果性[6], 且与医疗结合, 有明确目标, 便于操作和质量检查。使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化、流程化、标准化, 可操作性强, 护士依照时间顺序和评估情况有条不紊地对围生期妇女施教并签名, 不仅减少了教育内容的遗漏, 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控, 比较适合于像产科这样疾病情况比较单纯的科室。我们把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到围生期妇女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提高了围生期妇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健康教育路径有较强的针对性, 使产妇能正确认识围生期出现的不适情况, 树立正确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了产妇自我照护能力, 很快进入母亲角色, 承担护理婴儿责任, 减少了围生期并发症, 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次之提高了围生期妇女的认识或 (和) 遵医行为改变, 健康教育路径使产妇及家属能预知将要接受的治疗护理信息, 了解相关问题, 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 有效减轻了围生期妇女的焦虑和恐惧,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中来, 对医护依从性好。再者是提高了围生期妇女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围生期妇女感受到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更主要的是她们满足于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得到的实在的收获, 促进了她们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与信任, 让她们感到了尊敬和重视, 提升了对她们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总之, 临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 要求护士对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情况全面了解, 因需施教, 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密切了护患关系。按住院时间和分娩进展情况施教, 弥补了随机教育中无计划, 一次性灌输了内容过多, 不易接受等缺点, 提高了健康教育效率。对围生期妇女应用健康教育路径, 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效果好, 提高了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2.

[2]绍荣妹.健康教育路径在产褥期妇女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6) 110-101.

[3]梁志翔, 马倩红, 陈宏.在低位置肠癌保肛术病人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8) :828-829.

[4]方丽珍, 王爱莲, 谌永毅, 等.临床路径一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6.

[5]张正华, 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9) :367.

巨大胎儿围生期护理 第3篇

关键词:巨大胎儿,围生期,护理

胎儿体质量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巨大胎儿, 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7%[1]。近年来由于围生期保健改善, 孕母注意休息、运动减少, 营养摄入增多等因素, 胎儿体质量偏大, 有些巨大胎儿是生理性的、健康的, 而有些胎儿是病理性的, 巨大胎儿易发生许多临床问题, 围生期病死率较高, 应提醒围生工作者极大重视巨大胎儿围生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我院产妇共分娩3840例, 其中巨大胎儿312例, 发生率为8.13%, 孕妇年龄最小为18岁, 最大为39岁, 初产妇268例, 经产妇44例, 孕周≥37周<39周, 37例, <42周249例, >4 2周2 6例。

1.2 产前检查

分娩的3840例中, 有产前记录者3148例, 记录包括:孕妇体质量、宫高、腹围、产前1周B超记录等。312例巨大胎儿中, 有宫高、腹围记录者, 268例, 宫高+腹围≥140 cm者156例, 分娩前1周有B超记录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度者287例。

1.3 分娩方式

312例巨大胎儿中阴道分娩127例, 剖宫产185例, 手术助产177例, 巨大胎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相比较,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减少。

2 护理

2.1 孕期护理

2.1.1 营养指导

孕期合理平衡营养很重要, 特别对孕前就有代谢综合征的孕妇更应加强指导, 从孕早期开始就制定合理的膳食, 并根据孕妇体质量指数,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情况, 计划不同孕期每一孕周的合理体质量增大目标, 孕妇及医师要关注每周的体质量增长速度, 并监测营养代谢指标, 随时进行调整, 使胎儿生长发育在适于胎龄儿范围。

营养是人体身心健康的物资基础,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下, 孕妇体内各器官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 对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等需求量增高, 适宜的孕期营养, 直接关系到胎儿和婴幼儿体格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孕妇在妊娠期间, 不仅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 还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和乳房、子宫及胎盘等的发育需要, 同时为分娩和产后哺乳作好营养储备, 因此孕期有特殊的营养需要, 应特别重视孕妇的营养搭配, 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健康。

理想的妊娠结局是分娩一个足月健康的新生儿且体质量适当, 对母体及婴儿的营养状况不构成损害。恰当的产前保健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特别是妊娠早期的保健更为重要, 在进行产前保健时, 应注意保健的次数, 注意了解孕前体质量, 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铁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加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指标, 对胎儿的出生体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计划怀孕的妇女, 在孕前应使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0~25kg/m2, 孕妇往往担心孕期体质量增加导致的产后体质量增加, 孕期体质量增加平均为13kg, 分娩时可使体质量立即减少5kg, 产后1周可再减2~3 k g, 与正常的年龄性体质量增加相比, 妊娠可使体质量增加1kg, 因此, 应考虑到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大, 特别是肥胖妇女更应注意, 但孕期也不能“节食”, 因为低热量饮食可影响胎儿生长, 还可使胎儿心脏缺陷及婴儿病死率增高, 孕期体质量增加, 主要是在孕中晚期约每周0.4kg, 足月后体质量增加缓慢, 平均而言, 孕早期体质量增加约1kg。产前检查记录包括:孕妇体质量、宫高、腹围、产前1周B超记录等产检资料。

2.1.2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孕期的护理

前面所述, 糖代谢异常是巨大胎儿病因之一,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受到些心理冲击, 我们要及时给予疏导。由于饮食控制、胰岛素药物的应用, 担心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或使胎儿致畸, 患者出现焦虑和紧张;妊娠期反复进行血尿监测及必要的入院检查和治疗, 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因而妊娠期糖尿病一经确诊既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 既要使患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提高对此病的重视, 又要认识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将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母亲血糖高, 大量葡萄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刺激胎儿胰岛素β细胞增生, 胰岛素分泌增加, 发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对胎儿各脏器的生长发育及内分泌代谢产生严重影响, 引发一系列的临床问题, 如巨大胎儿围生期缺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等等。

2.2 产时护理

巨大胎儿孕妇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正确与否, 对预防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足月巨大胎儿即使有正常的胎位、正常产力、通过正常的产道, 也会遇到困难, 常需手术助产, 剖宫产率也高, 巨大胎儿如不能及时诊断, 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 常易导致母儿巨大创伤, 如子宫破裂、软产道撕裂、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锁骨骨折以至于死亡, 其中引起新生儿严重产伤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肩难产和永久性臂丛神经损伤。

2.2.1 分娩时机的选择

2.2.1. 1 巨大胎儿与胎盘功能

据生理学研究, 孕40周后胎盘的氧摄入和消耗逐渐减少, 胎盘对水、电解质和葡萄糖的运输能力也下降, 显示胎盘功能不全, 随着妊娠的进展, Ⅲ级胎盘的发生率增高, Ⅲ级胎盘在胎盘小叶间隙出现钙化, 表示胎盘衰老。孕26周Ⅲ级胎盘约为0, 随着妊娠达足月, Ⅲ级胎盘发生率上升达29%, 同时羊水量在孕37周开始减少, 超过预产期以后, 每周羊水量开始减少, 可达33%, 巨大胎儿在娩出前, 在孕妇子宫内所需之营养成分和氧气也较正常体质量儿为多, 同时过期妊娠胎盘、颅骨钙化变硬, 也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产前确诊为巨大儿时, 分娩时间不宜超过预产期。本组分析312例巨大胎儿, 在孕40周前分娩者占有249例, 占79.5.0%

2.2.1. 2 糖尿病孕妇合并巨大胎儿的分娩时机选择

文献报道,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有50%以上合并巨大胎儿, 糖尿病合并妊娠时胎儿往往在36~38周死亡, 为使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减至最低限度, 一般认为应在37周左右终止妊娠, 而属于糖尿病White分类A级无并发症者可待足月自然分娩, 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是糖尿病孕妇新生儿早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其发生率约为正常妊娠新生儿的5~6倍, 但有报道妊娠期糖尿病与总体比较, 在妊娠38周前,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发生RDS的相对危险率为5.6%,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差时, RDS更为常见, 因胎儿暴露于高血糖及高胰岛素水平中, 高胰岛素血症抑制了酶诱导的皮质醇对胎肺的作用, 转而抑制了产生卵磷脂的肺Ⅱ型细胞, 卵磷脂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最需要的磷脂,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呼气时胎儿肺小泡稳定性差, 而发生RDS, 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良好, 其RDS的危险性接近于正常妊娠, 在孕38~39周时, 就不需提供胎肺成熟的证明, 而在此孕周前进行选择性分娩时, 需作羊水穿刺以证实胎肺是否成熟, 羊水中如存在磷脂酰甘油, 则发生RDS的危险性为1%, 而卵磷脂/鞘磷脂 (L/S) ≥2时, 则发生RDS的危险性为3%, 因此, 糖尿病孕妇合并巨大胎儿时胎肺的成熟, 也是决定分娩时机的重要指征之一, 故糖尿病孕妇计划分娩前48h应测L/S比值, 以估计胎儿成熟度, 为适时终止妊娠提供参考。

2.2.1. 3 提前终止妊娠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肩难产有关, 有些学者提出当B超诊断巨大胎儿时, 提前引产终止妊娠以防止胎儿体重进一步增大, 有学者曾作过实验对照, 将200例孕妇B超诊断为巨大胎儿时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期待, 另一组引产,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 引产组但明显低于期待组。

2.2.2 分娩方式的选择

分娩方式的选择争议颇多, 一般应根据巨大胎儿的危险因素来考虑, 如估计胎儿体质量、有无糖尿病、有无过期、骨盆形态与大小、产程进展等来选择分娩方式。

2.2.2. 1 阴道分娩

有资料报道80例经阴道顺产的巨大胎儿, 认为骨盆出口两径线之和≥16.5cm时, 在正常胎位、良好产力下, 巨大胎儿可经阴道分娩;若两径线之和≥17cm时, 4650g以内巨大胎儿可经阴道分娩[5], 当出生体质量>4000g, 肩难产发生率13%, 而出生体质量<4000g时肩难产发生率仅1%, 美国妇产科协会主张在糖尿病孕妇出生体质量>4000~4250g时应作预防性剖宫产。避免困难的阴道分娩, 对于糖尿病孕妇应在38周前作引产或选择性剖宫产, 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g, 不应于预产期前结束妊娠, 如可疑巨大胎儿, 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应严密观察产程, 如出现产程停滞现象, 不宜继续试产, 试产过程中不用或慎用缩宫素。

2.2.2. 2 阴道手术助娩

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孕妇胎儿出生体质量>4500g, 使用阴道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娩是产科上臂瘫痪的最大危险, 虽然这些患者是处于高危状态, 而尚有92%孕妇不存在臂丛神经损伤, 故他们认为如果这些患者均实行剖宫产, 将使其中大多数孕妇遭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但是在肩难产各种危险因素经多元回归分析后, 出生体质量、糖尿病及阴道手术助娩这3大危险因素仍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故临床上怀疑有巨大胎儿时, 宜放松剖宫产指征, 尽量避免阴道手术助娩。

2.2.2. 3 剖宫产

剖宫产使胎儿不经阴道娩出, 免受分娩时用力牵拉引起臂丛神经损伤, 文献报道剖宫产可使产科臂丛神经瘫痪的危险减少80%~95%, 本组312例巨大胎儿剖宫产占185例, 占59.3%, 127例经阴道分娩占41.0%, 而经阴道分娩者多数在产前未作出巨大胎儿的诊断, 所以, 我们要准确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但大多数臂丛神经损伤多发生在非糖尿病孕妇和新生儿体质量<4000g者, 而对这些患者就不能应用剖宫产来预防臂丛神经损伤。

总之, 低估胎儿体质量、处理不当易引起巨大胎儿的母儿严重产伤, 故巨大胎儿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产前应结合B超检查, 仔细筛查胎儿及骨盆大小以及孕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 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g者应在预产期前终止妊娠, 并根据巨大胎儿危险因素决定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对临床上怀疑巨大胎儿又决定阴道试产者, 临产开始即应严密观察, 如产力差不宜使用催产素, 如产程进展慢, 不宜试产过久, 必要时应放松剖宫产指征。

3 讨论

3.1 产前护理

我院5年间共分娩巨大胎儿312例, 其发生率为8.12%, 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 积极寻找导致巨大胎儿的病因, 做好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十分重要, 是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的关键。

3.2 产时护理

3.2.1 分娩时机

巨大胎儿孕妇的分娩时机把握及分娩方式选择。文中所述, 巨大胎儿娩出前, 在孕妇子宫内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氧气较正常体质量胎儿多, 过期妊娠胎盘、颅骨钙化变硬, 均是巨大胎儿的危险因素, 因此, 产前诊断巨大胎儿时分娩时间不宜超过预产期。过期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胎儿发生率均增加, 尤其是当B超诊断巨大胎儿时, 应提前引产终止妊娠, 以防止体质量进一步增加。

3.2.2 分娩方式

巨大胎儿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者, 应严密观察产程, 若宫缩良好, 而产程停滞或延长、破膜后胎头下降受阻, 应重新估计胎儿体质量;若产力差, 不宜使用催产素;若产程进展慢, 不宜试产过久;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产伤和新生儿挤压综合征, 均有发生, 而且巨大胎儿头围、胸围较大, 母体子宫张力增大、收缩乏力, 腹部过度膨隆, 腹肌收缩无力都给阴道分娩带来困难, 因此巨大胎儿一经确诊, 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尽量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 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

3.3 巨大胎儿产前后护理

围生期保健与优生优育 第4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优生优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呢?做好围生期保健是必须的。这不仅仅是孕妇一个人的事情, 对妇产科大夫及妇幼保健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首先要从孕前做起, 选择身体和生理最佳时期受孕

做好孕前准备。就像种庄稼, 要想庄稼好, 首先要有一个好种子。男女双方的准备是必要的。如男人戒酒戒烟加强营养, 女人孕前至少3个月口服叶酸或者福施福, 注意避免感冒疲劳等等。选择受孕季节也很重要, 选择流行病和传染病较少的季节, 特别是不容易感冒的季节。如春末夏初, 这个季节不容易感冒, 而且在早孕反应期是各类水果丰盛的时期, 有利于孕妇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这个阶段酗酒容易产生酒精婴儿综合征。妇幼保健医师、妇产科大夫及计划生育工作者有义务进行婚前咨询和产前咨询和一般遗传咨询, 帮助育龄妇女了解受孕知识及孕前保健知识, 进行计划生育指导。讲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给予优生咨询与指导并做好优生优育四项检测。

2 孕早期保健

妊娠12周前称为早期妊娠。这个时段的保健最为重要, 是新生儿畸形发生的最关键阶段。孕妇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 以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以防止早期流产的发生。这个期间要注意营养, 由于妊娠反应的恶心呕吐胃液反流, 孕妇食欲不佳, 所以饮食要注意清淡营养, 烹调时要色香味俱全才可以提高食欲;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止宫外孕的发生。做好孕期保健建册, 确定预产期。从事有辐射工作的人员要暂时调换工作岗位直至分娩结束。若这个阶段感冒了, 不要乱用药物, 一定要在产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在感冒的早期, 也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而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愈感冒: (1) 感冒初起喉头又痒又痛时, 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min漱口及咽喉1次, 10次左右即可见效。 (2) 喝鸡汤可以减轻感冒时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又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以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力, 预防感冒的发生。在鸡汤中加一些胡椒、生姜等调味品, 或下面条吃, 都可治感冒。 (3) 在保温茶杯内导入42℃左右的热水, 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 不断吸入热蒸汽, 1日3次。 (4) 孕妇咳嗽时, 可以将一只鸡蛋打匀, 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 用半杯开水冲服, 2~3次即可止咳。

3 孕中、晚期保健

妊娠12周以后至妊娠28周称为中期妊娠。妊娠28周至40周称为晚期妊娠。这个期间, 孕14~21周进行空腹血化验排除先天愚型, 孕20周后要做B超检查, 确定有无胎儿畸形, 查血常规和尿常规以防止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避免外伤, 防止胎盘早剥, 注意补钙。如若发现胎儿有严重畸形应及时终止妊娠。孕妇此期要注意加强如下保健: (1) 若出现下肢肌肉痉挛和腰腿痛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及维生素B1、维生素E。 (2) 静脉曲张:妊娠后期避免长期站立, 卧床时抬高肢体。 (3)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平时孕妇一般要采取左侧卧位。一旦因为仰卧造成血压下降出现呼吸困难, 立即改为侧卧位, 便可迅速恢复。 (4) 水肿:妊娠20周后要注意下肢足踝部有无水肿, 多食蛋白质类食品, 若缺钙也易下肢水肿。孕妇饮食应多样化, 易于消化吸收, 注意营养的摄取。多食水果、蔬菜, 少吃辛辣食物, 以防便秘。妊娠28周后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夜班, 保证足够睡眠。衣服要宽大, 不可紧裹胸部, 鞋袜要宽松。如若出现下肢水肿, 第二天晨起时不消失就要去医院检查。产科大夫要给孕妇量血压、查尿常规以确定有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给予及时纠正和治疗。 (5) 乳头凹陷:要在孕期加以纠正, 经常用手指轻轻向外牵拉, 并每天用肥皂和温水洗净乳头, 涂以油脂, 以防哺乳期发生乳头皲裂。妊娠36周以后, 不可盆浴, 性生活要有节制。妊娠32周后, 也应避免性交以防止早产、胎盘早剥和胎膜早破或感染[1]。

4 分娩前后的保健

成熟或者接近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 从母体排出的过程, 称为分娩。了解分娩先兆及临产非常重要。

4.1 分娩先兆

包括: (1) 假阵缩: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 阵缩弱而不规律, 孕妇感轻微腹胀。 (2) .孕妇轻松感:因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 子宫底下降, 故孕妇感上腹部较为舒适。 (3) 见红:在分娩前24~48h, 子宫颈内附近胎膜分离, 毛细血管破裂, 少量血液与子宫颈黏液相混经阴道排出, 称为见红, 是预示临产的比较可靠的先兆。

4.2 临产标志

下腹疼痛有规律并逐渐增强, 每次腹痛持续30s以上, 间隔5~6min, 同时伴随进行子宫颈展平和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2]。如果孕妇有下腹规律疼痛 (有的孕妇对疼痛不敏感, 只有一阵一阵的下腹部发硬, 很有规律, 也是临产的标志) 和阴道少量流血及阴道流液要及时做好分娩准备并去医院检查。

产妇入院后大夫要认真询问各种情况, 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的胎儿出生48h前给孕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等促肺成熟, 来不及应用的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早应用, 以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以明显降低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3]。对有下肢痉挛史的孕妇要在分娩前给予补充钙剂以防产后出血。 (因钙离子是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的共同因子) 。常规做胎心监护, 并及时吸氧, 给予10%GS 40mL+维生素C1.0+氨茶碱0.25g静脉缓慢注射以增加胎盘血流量, 改善胎儿缺氧。及时处理产程, 尽快结束分娩。对出生时Apgar评分6分以下的新生儿给予及时抢救和预防用药。一般应用ABCDE的复苏原则, 其中药物治疗的给药方式一般以脐静脉穿刺法最为常用。用药方法:脐静脉穿刺给予10%GS10mL+5%碳酸氢钠 (每千克体质量3~5mL) 稀释后于5min内首先注射完毕[4]。必要时再应用其他药物。给新生儿应用纳洛酮, 必须以下2个指征同时出现: (1) 正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 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 (2) 母亲分娩前4h有注射过麻醉药史[5]。

5 新生儿期保健

是指从出生到足28d内。

对容易发生颅内出血的新生儿都应尽早预防应用鲁米那。鲁米那负荷量20mg/kg, 24h后维持量5mg/kg, 共4~5次[4]。必要时可以再加用维生素K110mg肌内注射, qd;止血敏100~200mg/次, 1次/12h。对有围生期窒息史和经阴难产史的高危儿给予高压氧疗, 以改善新生儿脑缺氧防止脑损伤、提高智力。

提倡产后早期哺乳, 尽可能实行纯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及时预防接种;常规预防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及进行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参考文献

[1]郑福增.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53-55.

[2]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513.

[3]吴述曾.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74.

[4]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0-125.

围生期心肌病的护理体会 第5篇

关键词:心肌病,围生期,护理体会

围生期心肌病(PPC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发生于既往健康妇女围生期的心肌病。其发病率高于扩张型心肌病,在1/3000~1/15000之间。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母婴危害极大,可迅速恶化致死,近期病死率高(18%~56%)[1,2,3,4],随着心力衰竭治疗研究及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展,新近研究远期病死率较既往报道降低(7%)[5]。PPCM在我国临床症状变化范围较大。轻者起病隐袭可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疲乏、踝部水肿,与正常晚期妊娠的鉴别无特定标准;重者突发起病,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另外可能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发生栓塞,以肺栓塞常见。因此,围生期心肌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大。

在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临沂市兰山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共收治PPCM患者1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6岁,其中经产妇5例,余均为初产妇,临床均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Ⅱ级15例,Ⅲ级3例;产前发病14例,产后发病4例。

1.2 方法

对本组病例进行休息、饮食及用药(包括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了解心理状态,并对孕产妇在围生期的各个时期进行全面的产科检查及处理。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观察及护理,本组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稳定,心理状态尚可。除1例经产妇在产后发生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他17例孕产妇病情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并顺利娩出胎儿,母婴平安。

3 讨论

围生期心肌病是分娩前后的一组不明病因,以心肌病损为主的综合征。其发病因素可能是围生期妊娠时异常免疫反应、感染、炎症、遗传、激素或代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4,5,6]。对母婴危害极大,在本组病例中,经过全面护理,预后较好,达到良好的效果。

3.1 心理护理

围生期心肌病的精神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7],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介绍PPC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和准备采取的治疗措施,让患者和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减少精神刺激,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在充分认识PPCM的危害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消除心理障碍,并尽量帮助树立安全分娩的信心。

3.2 饮食与休息

少量多餐,控制钠盐摄入量,采用低盐、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铁质的食物,控制钠盐摄入的同时注意给与利尿、饮食不佳甚至呕吐者补足钾盐,预防低钾血症的产生钠盐摄入要每天<5g,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有低蛋白血症者可采用营养素流质饮食,以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运动,降低耗氧量,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室环境要保持温度适中,环境安静,经常开窗换气,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每天要保证至少10h以上的睡眠,应在家属帮助下定时翻身,并进行床上四肢活动和按摩,尽量避免血栓的形成。

3.3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3.3.1 利尿剂应用

利尿剂可减轻浮肿及心脏的负荷,应适时应用,同时要注意消肿不宜过快,以防孕妇有效血容量骤然不足而导致胎儿供血不足[8],每日要记录患者出入量,每周测体质量2次。

3.3.2 洋地黄类药物应用

由于PPCM对患者心肌损害明显,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较差,并且容易出现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时要及时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变化,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是否有各种类似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等),如有,均应怀疑是否洋地黄中毒,并报告主管医师及时处理。

3.3.3 血管扩张剂应用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分类对待,对病情较轻、进展缓慢者,可给与消心痛等口服。对病情严重、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者要给与静脉制剂,如酚妥拉明,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调节滴速并监测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下降不大于20mmHg,以免影响患者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并对胎儿造成威胁[9]。

3.4 产科处理

3.4.1 产前

PPCM多发生在妊娠后3个月,因此要加强产前宣教,使孕妇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围生期心肌病的预后。对于诊断后患者应加强监护,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力衰竭,尽量维持妊娠至足月。对孕28周孕妇应每周检查一次,孕34~36周住院的孕妇要安置在高危产房,嘱其左侧卧位,定时吸氧、听胎心,并教会自数胎动,每周进行一次NST试验、B超检查等严密观察,确保母婴安康。对妊娠最后1个月发生心力衰竭者要在予以纠正心力衰竭同时做好剖宫产术准备,本组有12例产妇在妊娠最后1个月行剖宫产术。

3.4.2 产时

加强产时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每15min听一次胎心或胎心监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度,因临产前阵缩疼痛可加重心脏负荷,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镇痛药,持续高流量吸氧以减轻心脏负担。控制补液总量在2000mL以内,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在胎儿娩出后防止因腹压急剧下降造成的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母儿的药物和物品。

3.4.3 产后

因产后3d内产妇血液动力学改变很大,妊娠期体内滞留的大量液体逐渐进入血液循环,再次加重心脏负荷而诱发心力衰竭[10],故预防、治疗心力衰竭和控制感染是产后处理的关键。严密监测心功能,观察T、P、R、BP变化,记录24h出入量。心功能Ⅲ级以上不应哺育新生儿。通过上述病例的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并大大提高了母婴存活率。因此,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我们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配合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围生期心肌病的预防工作,做好围生期检查及保健,对孕妇卫生知识的宣教等,使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Pearson GD,Veille JG,Rahimtoola S,et al.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and office of raredisease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workshop recommendationsand review[J].JAMA,2000,283(9):1183-1188.

[2]Brown CS,Bertolet BD.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A compre-hend-sive review[J].Am J Obstet Gynecol,1998,178(2):409-414.

[3]Witlin AG,Mabie WC,Sibai BM.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Anominous diagnosis[J].Am J Obstet Gynecol,1997,176(1):182-188.

[4]Rizeq MN,Rickenbacher PR,Fowler MB,et al.Incidence of my-ocarditis in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1994,74(5):474.

[5]Felker GM,Jaeger CJ,Klodas E,et al.Myocarditis and long-termsurvival in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J].Am Heart J,2000,140(5):785.

[6]Midei MG,Dement SH,Feldman AM,et al.Peri2 partum myocar-ditis and cardiomyopathy[J].Circulation,1990,81(3):922.

[7]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8,9(5):229.

[8]Metha NJ,Methat RN,Khan IA.Pcparturn cardiomyopmby.clinicaland teherpeutic aspects[J].Angiology,2001,52(11):759-762.

[9]王南摘.妊娠期妇女的血灌分析[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2):66.

围生期抑郁症的营养调节 第6篇

围生期抑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的产生将会给孕、产妇分娩, 胎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减轻围生期抑郁, 对于迎合WHO的倡议降低抑郁症等公共卫生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孕龄妇女在分娩前后发生严重抑郁障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的风险概率高达20%, 其中又有10%~25%的妇女将会演变为终身抑郁。患有MDD的孕妇通常在孕前未积极做产前保健, 并且在孕期有可能从事一些伤害胎儿的举动, 比如滥用药物或者饮酒等。孕、产妇欠缺产前保健以及/或者滥用药物及酒精性饮料将会导致流产、胚胎发育不全、大脑发育异常以及新生儿视听活动等能力的丧失。检查发现有接近20%左右的孕妇患有抑郁症状, 并且产后该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 (12%~16%) 。

产后抑郁症可以从产后产妇沮丧一直演变为老年期的精神疾病。患有产前抑郁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难产以及产后抑郁等妊娠并发症的概率将显著提高。如果婴儿的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障碍, 该婴儿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而低于同龄平均发育水平, 出现营养不良等慢性病。除此以外, 围生期抑郁还可以影响到母亲对婴幼儿的护理照顾, 进而影响子代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一项近期的研究发现围生期抑郁与后代青春期抑郁症发生密切相关, 后代子女16岁时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母亲孕育后代的5倍。

抗抑郁药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导致大月份胎儿畸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自限性新生儿行为综合征以及流产的重要因素。一些抗抑郁药品, 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 (SSRIs类) 以及血清素能/去甲肾上腺素能抗抑郁药在孕期能否安全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对怀孕患者进行药理学干预时应采用精神药物的最低使用剂量。

由于营养干预有其潜在的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功效, 所以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逐渐深入, 采用营养干预调节的方法降低围生期抑郁症的发生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选择。此外, 营养干预还可以作为一项治疗轻型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以及重型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手段, 减少相同剂量的抗抑郁药物运用于孕妇时对胚胎造成的影响。

1 孕期营养变化

孕期妇女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孕期对营养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所致。WHO推荐孕期妇女为补偿妊娠引起的B-12过多消耗, 每天至少补充三次以上维生素B-12 (非妊娠者0.4mcg/d, 妊娠者1.4mcg/d) 。另外, 与未身孕者或未哺乳者相比, 孕期妇女还需要额外增加70%的叶酸补充。

孕期营养物质需求增高往往和孕前营养摄入量不足有关, 这样就往往导致孕妇在孕期结束之前就出现营养耗竭的症状, 而这些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产后很难补充, 例如, DHA这种胎儿期大脑生长和发育所必须的物质, 当其缺乏时, 会导致ω-3脂肪酸的母源性需求大大增加。母源性DHA水平会从妊娠第二周期开始逐渐下降, 直到整个孕期结束之前完全耗竭。届时DHA的水平会缓慢回升, 直到产后6个月时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个期间不及时向产妇膳食中增加ω-3脂肪酸, 结果就会导致DHA的缺乏[2,3]

2 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症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形式的含硫氨基酸, 是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必须前体, 而叶酸、vitamin B-12、vitamin B-6都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必须因子。因此, 叶酸有可能会影响到四氢生物喋呤这种色氨酸羟基化辅因子的合成比例, 同时参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过程, 进而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同型半胱胺酸水平高而叶酸缺乏不仅是围生期抑郁的危险因素, 同时也是造成一些胎盘相关疾病:出生体质量低、先兆子痫、自发性流产以及胎盘早剥等的危险因子。叶酸缺乏可以引起围生期抑郁和不良生产结局, 而不良生产结局反过来也会导致妇女抑郁。无论针对哪一种情况, 及时补充叶酸都可以防止胎盘介导的相关疾病和降低围生期抑郁的发生率, 从而避免不良的分娩结局。

一些研究显示, 严重抑郁患者血浆和红细胞叶酸盐水平较低, 这可能和抗抑郁药敏感性差有关[4]。Coppen and Bailey的一项安慰剂控制法研究中, 选择127名重度抑郁症患者 (DSM-III-R标准) 随机接受药物 (500ug/d叶酸和相同包装的安慰剂 (加入到20mg/d的氟西汀中) 连续服用10周。10周后服用安慰剂+氟西汀的患者汉密尔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趣的是, 这个结果仅适用于女性患者:测试前平均汉密尔顿评分为11.7 (SD 6.7) , 10周之后降至6.8 (SD 4.1) 。相似的是, 来自Reyonds等的研究显示:101位受试的抑郁症患者中叶酸水平较低的抑郁自评分反而较高。而其他一些研究则发现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患者, 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药效是由体内叶酸水平决定的。

除可作为潜在的药物干预实验的添加剂外, 叶酸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在Godfrey等人的一项研究中, 123名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症的受试患者中有41人叶酸缺乏。选取这些患者采用双盲法和甲基叶酸安慰剂对照实验:除进行正常的治疗以外, 给患者每日服用15mg的甲基叶酸, 连续6月。结果显示: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每日增补甲基叶酸后, 临床表现和社会行为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5]。在另一项Passeri等人的双盲多中心研究中, 96名痴呆患者 (评分>18, HDRS法) 中47名患者每天接受50mg/d的甲基四氢叶酸 (5’-MTHF, 活化的叶酸形式) , 49名患者每天接受100 mg/d的曲唑酮 (四环类抗抑郁剂) , 分别治疗8周。治疗4周后甲基四氢叶酸组HDRS评分由23±5降至20±6, 曲唑酮组由23±3降至21±4。

腺苷甲硫氨酸 (SAMe) 一直被认为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相似效果的一类添加剂。在Pancheri, Scapicchio, 和Delle Chiaie等人的研究中, 293名重度抑郁症患者 (HDRS评分>18) , 其中147名患者每天口服150 mg/d的丙咪嗪, 另146名患者每天接受400 mg/d的SAMe, 两组同时连续服用4周。该研究发现SAMe的作用与丙咪嗪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是却优于未给药患者。在Papakostas、Alpert和Fava等人在综述中表示支持SAMe的抗抑郁效果, 并且认为如果通过肠道外给药的方法给予患者SAMe治疗, 结果一定是优于安慰剂法的, 并且至少和标准抗抑郁药物效果相当。除给予标准抗抑郁药物治疗外, 如果进一步添加SAMe作为辅助, 将会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通过降低SAMe的合成, 并结合大量产生的S-腺苷高半胱氨酸 (SAH) , 从而干扰神经递质和细胞膜脂类的合成来影响抑郁症状。

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两类:ω3类, 此类中亲本源脂肪酸是α亚麻酸 (ALA) ;ω-6类, 此类中亲本源脂肪酸为亚油酸 (LA) 。ω-3和ω-6两类脂肪酸必须从膳食中获得, 其中ALA的主要来源是鱼类、芥花油、大豆油以及核桃;LA的主要来源是菜籽油、炼乳、瘦肉、动物内脏和鸡蛋。

ω-3类脂肪酸主要是通过改变膜的流动性来影响抑郁症状。ω-3类脂肪酸缺乏时可以使器官, 尤其是脑的被膜发生变化, 表现为被膜的粘滞度下降。被膜的粘滞度变化又将会影响5-羟色胺这种与抑郁症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关的神经递质的代谢水平。抑郁症患者的ω-3类脂肪酸水平低下, 尤其是红细胞膜上DHA, 而AA:EPA却是增加的。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导致ω3类脂肪酸通过饮食的摄入量降低。

EPA (二十碳五烯酸) 和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ω-3类脂肪酸中的长链脂肪酸。ω-3类脂肪酸在神经组织的膜磷脂中以DHA的形式蓄积。而DHA是大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EPA和DHA控制着膜的流动性, 酶类的活性、结合分子和其受体、参与化学交互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活动。无论是观察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明确提出ω-3类脂肪酸与抑郁症有关。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ω-3的膳食摄入量低是造成严重抑郁的主要原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与饮食的变化密切相关, 比如美国人的膳食大多为一些低ω-3脂肪酸而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物, 膳食中ω-6和ω-3的比例 (1∶1) 较从前 (15∶1)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项关于脂肪酸和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显示:在抑郁症个体与非抑郁症个体的能量的绝对摄入值或者常规膳食摄入ω-3脂肪酸的水平并没有差别的情况下, ω-3脂肪酸在抑郁症患者的红细胞膜中的作用基本缺失, 而缺失的ω-3脂肪酸水平又恰恰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产后抑郁症与血脂中脂肪酸的构成变化有关。严重抑郁症的非生育患者与轻度抑郁症患者或者正常对照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中ω-3的含量较低。一项关于产后抑郁的研究发现产后抑郁患者ω-3水平降低, 脂肪酸平衡由ω-3向ω-6发展。

另外, 孕期母源性的浓聚物EPA和DHA浓度逐渐降低, 其中DHA的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大概需要1年左右。一项针对112名产后32周的妇女研究显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DHA水平低下有关, 因为研究显示非抑郁症妇女DHA水平显著高于抑郁症群体。怀孕期间DHA迅速蓄积, 这对于胎儿神经组织的发育, 特别是从出生到出生后第一年期间尤为重要。实验证明, 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如果限制ω-3脂肪酸的摄入会造成后代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国内的一项调查性研究将海产品的摄入、母乳中DHA的含量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进行了比较, 发现母乳中DHA含量较低、海产品消耗小等因素都与产后重度抑郁症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

实验中给予大鼠DHA限制饮食发现, 除大鼠组织中的DHA含量降低之外, 神经组织中的多巴胺浓度更是降低了55%。实验结果提示必须脂肪酸在神经递质的产生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关于感光缺陷大鼠的研究中发现, 实验性重度抑郁症大鼠的鼠脑中脂肪酸的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ω-6脂肪酸在FSL模型鼠的鼠脑中浓度增高:下丘脑中升高21%, 纹状体23%, 豆状核24%, 额叶皮质31%。

补充脂肪酸同时也证明了必须脂肪酸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日本的一样针对健康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 DHA的额外补充可以降低学生的好斗个性和侵袭性。但是有趣的是, 这些学生ω-3脂肪酸的基线水平普遍高于美国学生。实验中给予猴子低胆固醇饮食后发现ω-3脂肪酸对胆固醇的含量和个体行为有一定的作用。结果显示给予动物低胆固醇饮食后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但相对于高胆固醇饮食动物更易表现出暴力倾向, 并且具有一个更大的ω-6/ω-3比例。另外一项关于ω-3脂肪酸对行为学影响的研究发现ω-3缺乏时可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红细胞膜上ω-3的水平与抑郁症的产生呈负相关关系。

4 讨论

营养干预调节治疗和预防孕期抑郁症是个成本低且效果好的方法。当预防性的运用时, 营养干预可以减少围生期抑郁症的发生或者降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当作为治疗方法时, 营养干预法可以避免/减少可能的抗抑郁药物使用剂量。孕期减少抑郁药物的使用剂量可以降低损害胚胎的风险, 同时也可以给母亲提供适当治疗。能够安全的降低围生期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避免对后代早成的不良遗传。

参考文献

[1]Leung BM, Kaplan BJ.Perinatal depression:prevalence, risks, and the nutrition link-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Am Diet Assoc, 2009, 109 (9) :1566-1575.

[2]Bowen A, Muhajarine N.Antenatal Depression:Nurses, wh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signs and symptoms, ca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tenatal depression (AD) can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identifying AD and preventing the sequelae in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J].Can Nurse, 2006, 102 (9) :26-30.

[3]Bowen A, Muhajarine N.Antenatal Depression:Nurses wh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signs and symptoms, ca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tenatal depression (AD) can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identifying AD and preventing the sequelae in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J].Can Nurse, 2006, 102 (9) :26-30.

[4]Zonana JE, Gorman JM.The neurobiolog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CNS Spectr, 2005, 10 (10) :792-805.

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护理探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的足月产妇28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5~41岁, 平均 (33.6±3.1) 岁, 孕周37~41周, 平均 (39.6±0.5) 周。其中5例有3次剖宫产史, 3例有子宫肿瘤摘除术史, 2例距离前次剖宫产术时间<3年。

1.2 分娩方式选择

根据前次的生产方式、孕妇耐受情况、及胎儿的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在该组资料中有22例产妇行剖宫产, 其余6例行阴道分娩。

分娩过程:行阴道试产产妇, 当在分娩中出现宫缩乏力甚至剧烈疼痛时行人工破膜, 并注意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的宫缩情况, 密切监测胎心和产妇状况, 观察羊水性质, 保证产程进展顺利。单叶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可在胎先露达到坐骨棘平面下2 cm时进行, 以防止子宫瘢痕再次裂伤, 为确保母婴安全, 一旦有子宫破裂先兆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第三产程时观察产妇的耐受情况, 酌情使用缩宫素, 按摩子宫。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宣教

鼓励孕产妇学习有关孕期保健课程, 并针对患者心理、生理的不同进行个体化宣教, 尤其是对于高龄瘢痕妊娠产妇, 应指导其进行各种不适的调节, 讲解有关瘢痕妊娠分娩期的相关知识, 做好自我监护, 并及时按要求产前检查[2], 包括做B超, 听胎心等。现在网络十分发达, 孕产妇会知道许多关于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各种并发症, 较多害怕子宫破裂, 所以, 有较多倾向于选择再次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及其家属, 再加上现在的医疗体系使得医生在考虑产妇生育史和子宫状况的同时, 也考虑母婴的健康状况, 应该将阴道自然分娩和再次剖腹产的利弊向孕产妇进行说明, 如果再次剖宫产补课避免, 指导孕产妇正确的面对, 要将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证向产妇进行讲解, 告之产妇自身需要注意的事项, 保证其身体各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保证手术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1.3.2 心理护理

对产妇心理平衡与产后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3], 因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及其家属多害怕再次刨宫产会造成危险, 此时的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了解孕妇的身心状态, 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 这样不仅能增强孕妇自信心, 而且会使孕妇消除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 可以向其诉说阴道试产的利弊及行剖宫产术的特点, 使其了解剖宫产术是相对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消除心理负担。术中的沟通和疏导也要做好, 是为手术打好的非常良好的基础。

1.3.3 入院待产

为使母婴安全分娩得到保证,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入院待产应提前, 可以教其如何检测规律的宫缩, 有备无患, 当有规律宫缩出现时, 医护人员应该每1 h对胎心音、羊水情况进行监测, 并对胎儿在母体的情况进行监测, 积极做好全面剖宫产准备。若原切口出现压痛、先兆破裂或产程停滞剖宫产术应立即进行。

1.3.4 术前护理

术前应对评估产妇整体状况进行, 做好各项检查, 包括胎心, B超等。保持外阴清洁, 术前1 d彻底清洁皮肤, 术前30 min常规备皮, 并做好导尿工作。指导产妇在手术前禁止饮食, 以便在术后排气。

1.3.5 术后护理

术后对产妇生命体征密切观察, 在保持切口的清洁与干燥的情况下, 观察切口情况, 是否渗液, 是否感染化脓等, 定时给伤口换敷料, 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一般在手术24 h内拔除尿管[4], 鼓励产妇自主排尿。保持外阴、会阴和肛门的清洁, 以免引发阴道炎或感染。为了使产妇更快恢复健康, 应特别注意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流体食物或浓汤饮食, 以利产妇分泌乳汁。对哺乳姿势进行指导, 并加强乳房护理, 指导在每次吃奶前使用温水对乳头进行清洗并养成良好的姿势。

2 结果

所有产妇经全面细致的护理, 均母婴健康, 剖宫产产妇3例发生产后感染,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阴道分娩产妇无发生产后感染者。产妇无出现大出血、休克等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6例阴道分娩产妇中<7分1例, ≥7分5例;22例剖宫产产妇中<7分3例, ≥7分19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剖宫产患者越来越多, 尤其是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产妇, 其在在分娩期时发生胎儿窘迫, 宫缩乏力, 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等危险的机率明显升高, 所以更多的分娩转而行剖宫产术[5]。若行阴道试产, 则需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及其身体耐受情况, 一旦发生病理性缩复环, 先兆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 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要十分过硬, 能对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各种危及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献报道[6],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可达79%, 但是不要因为是试产就不做剖宫产手术的准备工作, 因为这往往是手术失败的最可怕原因, 在此时要做好输血、抢救以及随时手术的准备, 才能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把握最佳的手术时机。

有学者认为, 瘢痕妊娠妇女行再次剖宫产术会使因前次手术而粘连的盆腹腔脏器粘连的更加严重, 同时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延长恶露时间、出血时间, 羊水栓塞, 产后感染, 母儿预后差等, 因此, 造成的危害再次剖宫产相对较大, 所以阴道分娩在这些方面优于剖宫产。

在阴道试产过程中, 助产术适当的进行, 可使子宫破裂得到有效的避免, 在此过程中, 护士的细心护理和耐心解说是很有必要的[7]。因社会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等, 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及其家属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倾向较多, 这时护士应该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耐心的讲解阴道试产的可行性以及利弊, 剖宫产的可行性以及利弊, 让产妇及家属充分完全的了解两者的区别, 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 都应告知产妇分娩时充分的配合医护人员, 这样才能顺利的分娩。当产妇发觉规律宫缩时, 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在医生讲解试产及手术的利弊后, 选择好何种分娩, 使得他们尽快做出相应处理措施, 安全渡过分娩。

在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分娩的护理工作中, 笔者认为, 告知剖宫产术是相对来说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 以及试产的利弊, 告知产妇分娩时自身需要注意的保健, 从而在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及术后对其腹壁伤口检查与护理的加强, 使腹壁伤口感染减少, 从而使产后感染的发生减少, 提高瘢痕妊娠妇女和婴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宁.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2011 (4) :67-68.

[2]赵琳, 王爱武, 周凤娟.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198-199.

[3]李晓丽.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 2012, 18 (18) :126-127.

[4]樊建红.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7) :132.

[5]李建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2) :107.

[6]高艳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围生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65-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围生期妇女】相关文章:

妇女儿童工作简报(妇女维权)05-20

妇女节短信:发客户的妇女节短信05-15

妇女节放假吗?三八妇女节放假通知09-10

中国妇女06-18

妇女健康07-05

妇女思想08-04

妇女就业09-04

哺乳妇女09-13

妇女乳腺09-17

妇女创业07-15

上一篇:施工方式下一篇:地理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