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

2024-07-25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精选10篇)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 第1篇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音乐选秀,导师制度,梦想,电影化

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成功, 带动全国众多电视台掀起了一股音乐选秀的热潮, 如央视的《梦想中国》, 东方卫视《我型我秀》等。从节目制作方面来看, 逐级淘汰的节目规则、独具个性的评委老师、去权威化的大众评审以及场外投票形式所带动起的广泛的观众参与, 都为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奠定了基础。从参赛选手来讲, 平民化的偶像梦想加上成为签约歌手的奖励, 更为这类节目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参与性与互动性。最后, 观众对选手“出丑”状态的窥探心理满足和通过投票所产生的对比赛结果不确定性的心理期待, 也使得音乐选秀类节目受到观众的热捧。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 此类节目由于高收率背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利益问题、节目中个别价值取向的扭曲、受众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质疑和对选手的盲目崇拜, 加之创新意识匮乏和各电视台的跟风模仿, 使得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光彩慢慢黯淡了下去。

2012年, 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使音乐选秀类节目重新占据了娱乐节目的市场, 节目播出6期, 收视突破4个点, 百度影视热搜榜持续排行第一, 时时热点排行第一, 指数突破150万。[1]这无疑为电视观众又呈上了新一轮的音乐视听盛宴, 相比于早期同类节目, 《中国好声音》有着许多新的尝试和突破。

一、“梦想”先行

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喜欢走平民化的路线, 低门槛的准入制度不限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外貌亦或是否身陷残疾, 只要你有一副好嗓子, 只要你有对音乐的热忱, 这个节目就对你是敞开大门的。比如第一期登场的来自台湾板桥的张玉霞, 她双眼失明, 却用一首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征服了所有人的耳朵, 同时得到了4位导师的高度赞赏。每个人都有拥有梦想的权利, 都有去实现梦想的渴望, 而唱歌这一梦想恰恰是凡人都可以去追逐的, 因为它本身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就比较低, 且唱歌作为普通百姓的娱乐活动由来已久, 即便唱歌不好听的人, 也具备一定品评和鉴赏歌曲好坏的能力, 这也就为音乐选秀类节目提供了众多可能的参赛选手和观众基础。

《中国好声音》这一节目, 把“梦想”的概念再度升华, 在这里选手参赛的目的更多地被渲染为来实现梦想, 而一举成名后的物质奖励被有意弱化。选手怀揣着证明自己、自我肯定和被他人肯定的想法走入这个音乐的考场, 他们也许是一直执著于音乐的人, 也许是迫于生计而曾经放弃歌唱的人;他们也许外表光鲜亮丽, 也许因为某些缺陷而被周遭的人另眼相看;他们也许声音或甜美动人或高亢嘹亮, 也许声线与众不同剑走偏锋……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 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 重要的只有那个发自内心而歌唱出来的声音, 和那个声音背后对梦想的执著。那些最终被淘汰的选手, 他们勇敢地在这个舞台上证明了自己、展示了自我, 对梦想的坚持有时甚至超越了对才艺的比拼, 电视机前的受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了与自己生活相重叠的影子, 这种共鸣化为积极的正能量, 使得选手仿佛有种虽败犹荣的豪情。

二、导师制度

(一) 导师取代以往选秀节目中评委的角色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评委到导师的角色转换, 使评委们除了具有选择学员去留的权利外, 也承担起了师者的角色, 要对自己的学员给予音乐上的指导, 帮助学员进步。而选手也从单纯参赛者的角色, 转换成与导师的师生关系。这种巧妙的人际关系转换很好地规避了选秀节目的晋级制度所带来的单纯淘汰结果, 节目中你会看到4位导师在抉择时的痛苦和不舍, 有时像刘欢老师这样的铮铮铁汉也会泣不成声, 更不要说旁人。学员们在离开舞台时, 不只收获了知识, 也收获了一份浓浓的师生情。

(二) 师生互动

4位导师个性张扬, 经常可见情绪被选手感染时从座椅上跃起欢呼, 完全打破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感, 更有甚时会冲到舞台的中央和选手合唱互动。在师生的谈话中, 也时常会听到导师的真情流露, 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明星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有时又不乏导师对自我的调侃, 与其他节目的毒舌评委相比, 《中国好声音》的气氛更加诙谐幽默、和谐融洽。

(三) 学员反选

在当下的选秀节目中, 评委大都处于绝对选择的优势地位, 而选手处于被选择的状态, 《中国好声音》打破了这一成规, 实现了导师与学员的双向选择, 这意味着当导师转身后, 选择权就转换到了学员手中, 当有两位或两位以上导师为一位学员转身时, 导师们为了争抢心仪的学员往往使出浑身解数, 为节目增加了很多的乐趣, 也实现了师与徒的权利对等。

三、电影化的制作手法

《中国好声音》呈现给电视观众的不仅是音乐的享受, 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节目引自于荷兰成熟的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 因此在制作手段和整体播出风格上都不失大将风范, 再结合我国的本土特色, 使得节目更加引人入胜。

(一) 镜头的抓取

《中国好声音》共采用了26个机位拍摄, 其中10个在场外拍摄花絮, 16个在场内拍摄正式节目, 现场的舞台, 360度无死角, 所有细节一览无余。[2]无论是选手投入演唱的状态, 导师挣扎着是否按下按钮的表情和动作, 还是家人朋友、现场观众在一旁紧张期待的反应镜头, 都被摄像机抓取了下来, 并且在后期剪辑时合理地穿插使用, 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无论是情节还是节奏都十分自然流畅。同时, 节目的时空在舞台上的歌者、导师、台下观众、亲友等候室、幕后主持人和开场的VCR录像几种时空中穿梭, 这种拍摄和剪辑的风格更像是电影的制作手法, 而《中国好声音》将这一精细化的制作手法延伸到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

(二) 善用叙事手段

无论是开场前的影片介绍, 还是在舞台上与导师的对话互动, 学员们无不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追梦故事, 甚至在比赛之后, 还有《酷我真声音》来进行深入的挖掘, 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 学员们的人生经历也被他们慢慢所熟悉。从整体的叙事结构上看, 《中国好声音》是一个由不同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时间统计, 挖掘背景故事的时间与音乐的时间几乎齐平[3], 这种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可以帮助观众把一个个陌生的学员在心中具象化, 消除观众和选手之间的隔阂感, 并且通过人物故事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有时甚至能带动观众的观赏情绪。比如第一期的学员徐海星, 当她说“我觉得我爸爸也来了”, 得知她爸爸已经生病去世时, 许多观众和导师一样, 都眼眶湿润了。

(三) 悬念的制造

首先, 《中国好声音》的一大看点便是对导师转身的猜测, 会不会有导师为选手转身?什么时候转身?会有几个导师转身?观众的好奇心此时被极大地放大, 紧张的程度堪比场上选手, 而导师们按下转椅按钮前挣扎的神态, 似按非按的夸张动作, 更加剧了悬念的张力。选手反选导师的过程同样如此, 尤其在有多位导师同时转身的情况下, 最终的选择结果也调动着观众的观赏胃口。

其次, 通过剪辑制造悬念。节目大致分为选手的开场VCR介绍, 歌曲演唱, 导师与学员互选3个环节, 在转椅转过之前, 4位导师完全不知道选手的容貌, 有时只通过声音甚至无法准确认定性别, 而观众通常是看得见选手样貌的, 这时就会对导师转身后的表情和反应产生心理期待。而在处理一些特点鲜明的选手时, 甚至在导师转身之前, 连观众都无法看清歌手的样貌, 就会对选手充满期待。比如第一期的学员张伟, 在开场的VCR中我们听到他的声音, 看到他手、嘴、头发的特写, 画面中有他清晰的背影和暗光下模糊的正面镜头, 但就是看不清他的长相。在他走上舞台后, 也是组接一些背景镜头和局部特写镜头, 出现的正面镜头不是大全景, 就是和导师前后呼应的景深镜头, 还是无法清晰辨认面容, 此时他的歌声和导师欣喜的表情越来越调动着观众的好奇心, 直到那英老师率先转身后, 才出现关于选手的第一个清晰的近景镜头, 观众和导师一起终于看清选手的庐山真面目。

四、全新的制作观念

《中国好声音》由浙江卫视和灿星传媒联合制作,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称得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 就在于灿星传媒和浙江卫视都把“市场”作为合作的关键。正是看到了“市场”的无限可能性, 浙江卫视和灿星传媒选择了“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模式,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 提高了利润。[4]制播分离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极大地保证节目质量, 从线上到线下, 从前期到后期, 有更多的资源来为节目服务, 其中网络推广与微博的营销手段, 包括邀请明星为节目助阵, 都使得《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快速攀升。

由《中国好声音》所带动起的音乐选秀热潮仍在继续, 而我们在完全复制国外成熟制作模式的同时, 也应该思考我国的选秀节目如何取别人之所长, 为我之所用。所以, 除了对国外好的节目“拿来”, 我们的电视人更应该立足于创造出既体现民族文化传统, 又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的节目;创造出既符合民族欣赏习惯, 又具有国际通行表达方式的节目形态。[5]希望不久的将来, 我国本土的音乐选秀类节目, 也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许继锋.《中国好声音》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模式要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年, 第10期.

[2]孙琳, 杨玉洁.解密《中国好声音》幕后生产线[J].影视制作, 2012年, 第12期.

[3]程耿, 金妍, 冯尚钺.“好声音”中“好故事”的叙事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 第02期.

[4]王丹,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J].传媒Media, 2012年, 第11期.

新闻类电视栏目包装策划方案 第2篇

http://www.0771168.net/ 前 言——做真正的“昆明人”的《晚间关注》

2003年,大型社会新闻栏目《晚间关注》浮出水面,填补了昆明电视新闻的一项空白。作为昆明电视台2003年呈现给春城观众的一道电视新“菜式”,《晚间关注》一亮相,就给春城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比以往的电视新闻栏目,《晚间关注》完全从严肃的时政时事的“框框”中跳了出来,真正把视角贴近了平民百姓。市市民关心的,正是《晚间关注》所关注的。这其中,既有舆论监督,又有人文关怀;既有市井琐事,又有人生百态。《晚间关注》报道的是发生在昆明老百姓周遭的大事小事,关注昆明百姓的心声,是广大市民生活中舆论监督的喉舌。也正因为《晚间关注》的诸多优势,观众多昆明人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影响,并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全国十佳新闻栏目”。但这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过去,随着媒体角色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态势,在新的一年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消费取向,《晚间关注》有必要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个性和诉求点,从而使更多的人喜爱《晚间关注》、关注《晚间关注》、认同《晚间关注》、支持《晚间关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昆明风云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媒体代理、策略支持、品牌推广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告传媒企业。此次成为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广告独家代理公司,在深感荣幸之余也倍觉责任重大。我们认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要做好栏目的广告创收,更要协助《晚间关注》做好全面的市场推广,在电视台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与栏目组一起致力于栏目建设、栏目形象树立和社会影响力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晚间关注》继续成为昆明人真正的舆论喉舌,为昆明百姓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本栏目在广大商家、品牌心目中的地位和认知度,为栏目创收服务。

风云广告通过深入细致的策略讨论后,将针对提高《晚间关注》知名度、落实群众基础和树立栏目形象,促进互动发展,吸引商家关注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做出初步策略设想。本案将立足于实际分析、客观评价、可行性策略等情况,对《晚间关注》栏目核心形象、推广战略、观众吸纳、招商支持等内容作出分阶段、分层次的建议和计划,以期通过2005年全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运作方式,使《晚间关注》栏目成为贴进昆明人生活的、真正的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达到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观众、广告商家、风云广告皆大有收获的目的。

此外,本方案为风云广告公司初步设想之思路,尚有诸多不足及思虑不周之处,更多策略或创新观点盼望与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等相关领导、老师商榷,并对本案内容批评指导为谢!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主要针对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目标消费者(观众)、《晚间关注》本身、竞争对手及竞争情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为我们的总体策划提供一定的策略依据。这些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内、省内经济年鉴、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相关政策及调控措施。

1、电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形势及总体消费态势

随着社会总体经济态势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以9%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共有人口4287.9万人,组成1086.2万户家庭,其中昆明578.1万人,共有家庭167.4万户,占全市总人口的88.34%。在云南人口中,男性占52.41%,女性占47.59%。从云南地区居民家庭恩格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城镇为41.6%,农村为53%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目标市场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根据抽样调查,云南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43.57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23.56元,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7.12元,实际增长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405.7元,比上年增长2%。

中国内地4岁以上电视观众的总数为11.15亿人,观众日均收视时间为174分钟,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43分钟,比10年前增加了56分钟。5年来,城乡居民的收视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彩色电视机家庭拥有率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家庭中目前拥有的电视机总数为4.48亿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43亿台,比5年前增长了将近四成,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7台,黑白电视机30台。同时,电视信号入户率也大幅度提高,目前,昆明电视观众平均能够收看到36套电视节目,其中省内电视台包括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昆明教育台在内的共13套。调查数据还显示,电视已经成为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大众传播媒介,95.8%的电视观众表示“经常”和“几乎每天”看电视。

2、电视行业政治、法律背景

(1)、国内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新闻栏目,实际上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宣传喉舌,在向观众传递大量政治、经济、生活等相关信息的同时,也担当着正确舆论引导、监督的作用。《晚间关注》作为一档关注民生、贴近市民生活的新闻栏目,既有舆论监督,又有人文关怀;既有市井琐事,又有人生百态。《晚间关注》报道的是发生在昆明老百姓周遭的大事小事,关注昆明百姓的心声,是广大市民生活中舆论监督的喉舌。这样的栏目既能受到百姓的喜爱,又能引导市民积极向上的态度,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此类节目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2)、2004年,国家广播总局出台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暂行办法》规定:大幅缩减广播电视广告插播率,严格规范电视广告市场。其中包括:

A、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B、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9分钟。

C、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除19:00至21:00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一般为45分钟左右)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D、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大众生活习惯,不得在6:30至7:30、11:30至12:30以及18:30至20:00之间人们用餐时播放易引起受众反感的广告,如治疗痔疮、脚气等类药品及卫生巾等卫生用品广告。

E、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酒类广告的播出。每套电视节目每日播放的酒类广告不超过12条,其中19:00至21:00间不超过2条。

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在上述5大项政策的管理之下,亦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影响并不大。虽然广告内容允许播出率大大降低,但这让喜爱新闻栏目的观众更加重视《晚间关注》。当然,风云广告作为媒介运营商,我们从广告收益的角度来看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我们必须从现有的资源着眼,与电视台一起先把栏目做大做好,再在广告客户资源开发上下功夫。

总体来说,《晚间关注》的政治、法律背景还是相当良好的,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栏目本身的发展。

3、昆明电视观众的文化背景

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与观众之间的文化背景毫无冲突之处。相反,该栏目还能起到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市民排忧解难,报道的是广大市民所关心的、想了解的大事小事。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地将栏目特色加于良好体现,办得真正符合观众文化背景,《晚间关注》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4、市场概况

当前,与《晚间关注》同类的电视栏目竞争相对激烈。抛开中央台和其它地方台不计,单就云南本土电视媒体中的同类节目,除了《云南新闻》、《昆明新闻》两大主要新闻栏目外,就有《都市条形码》、《民生关注》、《今日话题》、《直播昆明》等强劲的竞争对手。

从观众份额及社会知名度来看,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显然占有较大的优势,处于云南同类栏目的主要地位。而且,云南电视台在成功打造这个栏目之后,近来又开始大力打造其兄弟栏目《民生关注》。这些举措无疑对《晚间关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迫使我们在栏目建设、群众基础建立、观众吸引等各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扩展。

二、观众及广告主分析

1、观众总体收视态势

不论对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还是对全国电视节目总体情况,天气预报、国内新闻、电视剧、国际新闻、电影、大型直播类节目、综合文艺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法制类节目、歌舞音乐类节目是观众收看较多的前十类。尽管内地电视节目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调查数据显示,电视观众认为目前新闻类栏目亟需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新闻报道应加强“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增强“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监督力度”。这些收视心理符合《晚间关注》的新闻视角,这也正是《晚间关注》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我们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另外,从人们对事物的注视及关注度来看,最让广大民众关注的事情无非两件:一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熟悉的事;二是关系自己、对自己具有某种作用的事。而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各类媒体。

2、目前观众的态度

A、对《晚间关注》的喜爱程度:在我们随机抽样的15个人中,67%表示对《晚间关注》有一定好感,但不常收看;14%表示没认真看过《晚间关注》;19%表示看过且相对较喜欢。从此可看出,《晚间关注》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观众忠实度相对不高,有必要在栏目建设方面做一些改进和深化。

B、对《晚间关注》的认知程度: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新闻栏目后,昆明电视台对《晚间关注》作了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使得《晚间关注》在广大昆明市民心目中具有了较高的 认知度和美誉度。但这些认知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值此时机,再进行下一轮的理性认知启示,将会起到较好的连贯及认知延续深化作用,并积极地收看《晚间关注》。

3、目前广告主的态度

A、对《晚间关注》的认知度:目前,在风云广告所接触的广告客户(广告主)当中,对《晚间关注》有大概认知者约为40%,对《晚间关注》具有全面认识的仅为15%左右,而对《晚间关注》毫无认知的广告主约占45%左右。

B、对《晚间关注》的认可度:在所有的目标客户中,对《晚间关注》具有高度认可并具强烈意向者几乎没有;经过一次沟通认可者占10%左右,绝大多数客户都需通过多次深入沟通后才具有一定的认可度,而对广告投入的意向机率相对头号竞争对手《都市条形码》而言是非常低的。

C、对《晚间关注》的指名购买程度:目前,众多广告客户对《晚间关注》的主动指名购买程度几乎为零,关注热情普遍不高。

D、未满足的需求:大部分广告客户认为,目前《晚间关注》主要针对群体偏向于老龄化和女性化,所涉及消费者范围相对较小,购买能力相对较低。而且从受观众关注的程度相对《都市条形码》要低,节目时间较短导致注目程度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广告客户认为《晚间关注》群众基础薄弱,互动性不强,老百姓的喜爱程度不高。当然,这些客户意见仅代表部分群体的意见,我们不必统而认可,但也须加于重视。

4、潜在观众和广告主的收视及购买行为

A、潜在观众收视行为:就目前而言,《晚间关注》的头号竞争对手《都市条形码》。其节目内容、形式、播出时间等都和《晚间关注》相差无几。只是风格上的差异度使其拥有了大量的固定观众,也得到了众多昆明市民的关注和支持。严格的说,我们的潜在观众有必要从《都市条形码》分流出来一部分,再扩展一些其它观众群体。观众收视此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是获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从而得到某种提示或需求。

B、潜在广告主购买行为:目前,同类节目中最受广告主欢迎的依然是《都市条形码》。他们选择广告投入的主要依据是其节目风格清新、收视率较高、消费者信赖程度高等因素。《晚间关注》只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获得较大群众基础、造势成功,就能吸引大量的市民关注,得到广告客户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使广告主的广告费用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晚间关注》栏目分析

1、栏目特征分析

A、《晚间关注》以其突出的“第一时间直击昆明百事,实时呈现春城万象”这一出发点,诠释“昆明人的晚间关注”的独特个性,获得了部分昆明市民的认同。其最适合于观众需求的特性是“使用百姓话语的新闻样式”,贴进百姓视角,发现百姓身边的大小事件,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等。

B、目前,《晚间关注》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表现为:节目风格普通,没有突出的栏目独特个性;群众基础薄弱,新闻信息量较小;新闻报道力度尚须加强。

C、与同类栏目相比,《晚间关注》起步较早,开创了同类栏目的先河,但其节目风格、对外形象塑造和信息收集力度相对较弱。

2、《晚间关注》品牌形象

A、昆明电视台赋予《晚间关注》栏目“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形象,使栏目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是,从形象设计上来看,视觉冲击力及现代元素稍显落后,建议加于深化。

B、观众对《晚间关注》形象的认知:凡是看过《晚间关注》的观众均能获取“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形象,但从收视记忆的角度来看,还有必要从基础形象、核心形象方面着手,打造出“晚间关注是真正适合于昆明各阶层百姓的新闻栏目”这样的概念,改变现在观众普遍认知的“晚间关注是中老年人收看的栏目”,“晚间关注栏目风格老旧、形式单

一、缺乏现代感”这些认知误区。

3、《晚间关注》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观众调查分析报告》内容得知:注重“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增强“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监督力度”的新闻、评论类栏目是目前广大观众较为青睐和需求的,而国内电视在此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由此可看出,《晚间关注》亦处于萌芽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观众基础。同时,随着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趋于现代感、个性化的新闻形式和“轻松看新闻”的听、视觉需求,栏目本身有必要转变姿态,从而获得观众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新闻资源的开发、报道内容的丰富和互动性能的提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四、《晚间关注》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1、《晚间关注》在竞争中的地位

A、就目前来看,《晚间关注》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在昆明电视台来说一直高居前列,但相对于竞争者来看,我们的占有率相对较低,观众亦认为亮点不多,包装守旧等。

B、昆明电视台自身资源:昆明电视台现拥有综合、经济生活、文化娱乐、体育、影视和公共资讯六个频道,每天播出新闻、经济、文化娱乐和体育等节目共计九十多个小时,电视受众约三百万人,是昆明地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结合专业频道的定位,现开办有各具特色的16个自办专栏节目和28个包装资料性栏目。这些栏目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个时段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拥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近年来,在整合频道资源的同时,昆明电视台积极开展了节目创优、创新工作,并迈开了新闻改革的步伐,使昆明电视台的节目在数量不断精简的同时,整体节目质量不断提升,各频道收视率不断提高。

C、《晚间关注》自身资源:《晚间关注》是新闻中心2003年在原《晚间新闻》和《今晚810》的基础上改版,重点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晚间关注》的栏目定位是“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一改以往新闻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枯燥空洞的文风,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由仰视变为平视,从观众的角度来拍新闻,报新闻;以平实的语言,客观公正的反映社会生活,讲述新闻故事;以“说新闻”特有的轻松调侃,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今年二月,为加强栏目营销,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晚间关注》首开昆明地区先河:看《晚间关注》,打电话,赢大奖。栏目与百大家电合作,开展最有人气新闻幸运观众评选,每周抽出的一名幸运观众,获得由百大家电提供的价值一千五百元以上的家电一件。同时,栏目与中国联通昆明分公司合作,推出“中国联通线索奖”,提供新闻线索的观众将获得50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两项活动密切了和观众的联系,来电参加最有人气新闻评选、提供新闻线索的观众越来越多。

2、《晚间关注》的竞争对手

A、主要竞争对手:纵观目前本土同类新闻栏目,最具竞争力而且占有较大优势的当数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民生关注》两档节目,但首要竞争对手是《都市条形码》。

B、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都市条形码》是一档以报道昆明市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节目,所以取“都市”二字是为强调其传播的地域特性,规避一些与昆明市民接近性较弱的新闻题材,力争在以昆明市民为主的城镇收视群体中树立一个清晰的新闻品牌;“条形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商品识别符号,其本义有信息归纳、整理与检索、传达之意,此过程与制作和播出新闻节目中对信息的归纳整理等流程类似,而且“条形码”在城镇居民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条形码”的基本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从题材和报道方式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内容为王”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规律,力图改变过去新闻报道”八股化”的倾向。它区别于党政新闻、纯粹的经济新闻和类型化的主题报道。它既具有新闻的必备要素,又以反映民意、报道民情、传递民声、展现普通民众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 定位为社会新闻,反映出节目从业人员力图通过节目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会责任感。节目报道样式可细分为常规新闻事件报道、新闻事件或现象调查分析、新闻事件追踪报道、新闻人物特写、新闻人物访谈、新闻评论等新闻报道的主要样式;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采用主播制。

C、竞争对手的策略及优势:包装色彩丰富,有时代感,和较强的冲击力,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同时,该栏目新闻内容丰富,报道风格及个性较强。在推广上,《都市条形码》主要着力于建设新闻采写队伍和新闻评奖的观众参与形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3、《晚间关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A、栏目特色:《都市条形码》的主旨思想是“新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昆明说起”。栏目包装色彩丰富,有时代感,和较强的冲击力,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晚间关注》的主旨思想是“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栏目包装平静、深邃、略显陈旧,适合中年人收看。

《都市条形码》的形象比晚间关注更有朝气,观众群更年轻化。作为内容相似、播出时间相近、风格不同的两个栏目,《晚间关注》在现在处于劣势地位。

B、收视表现:(如下图)

从右图看得知:2004年3月份以后,《都市条形码》开始对《晚间关注》形成冲击,收视率迅速上升,至9月份是栏目的快速成长时期;9月份栏目收视成长达到了一个高限,开始稳定,开始在10个点至13个点之间徘徊,在此期间《都市条形码》打破了由《晚间关注》创造的栏目收视记录,创造了最高15.21个收视点的奇迹。这也使《都市条形码》在观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严重威胁着《晚间关注》的收视空间。

(注:右表中,都市条形码收视为首播时的收视,晚间关注收视为所有晚间时段播出的综合收视。)

如左图所示,《晚间关注》收视率已远远落后于《都市条形码》。必要的策略调整和促进型推广手段势在必行。

C、广告价值分析

栏目名称时长(秒)刊例价(元)实际价(元)收视点成本(元)都市条形码 5214064248.7 104270128197.1 ***45.6 30128003840291.1 晚间关注 52200770201 1035001225319.8 1543501522.5397.5 3072502537.5662.5(注:上表“收视点成本”栏以2004年11月份为例)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虽然《晚间关注》目前相对处于劣势,但广告价格和收视点成本却高出《都市条形码》很多。广告客户在选择取向上自然偏重于《都市条形码》。

当然,我们不主张以降价求得发展,但建议以提高栏目自身质量、吸引观众来参与竞争。

五、总体SWOT分析 优势

1、开播时间较早,积累了大量包装经验;

2、荣获国家级新闻大奖,权威性和信赖度更高;

3、有大量前期宣传和系列观众互动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知;

4、作为昆明电视台重点、亮点栏目,领导部门较为重视,支持力度大;

5、作为新闻类栏目,较受观众喜爱。机会

1、本地新闻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性观众资源,熟知观众的欣赏兴趣。

2、说新闻式的、关注百姓身边事的栏目广受观众欢迎与支持;

3、创新的推广策略能提升栏目竞争力。威胁

1、来自竞争对手的观众、资源的竞争,改变被动局面有一定困难;

2、栏目本身风格已形成模式,改变的可能性和方向性不可预知;

3、推广中必然的风险不可预知。劣势

1、群众基础薄弱,观众认可率相对较低,受众人群受限;

2、栏目风格陈旧,信息量相对较小,新闻资源不丰富;

3、栏目性价比相对较低,广告主认可程度不高;

4、市级电视台资源、实力难于与省台相抗衡; 第二部分:推广策略

一、推广目标

1、知名度目标:通过系列推广配合前期《晚间关注》所做的大量宣传,可使本栏目知名度、认知度、认可度全面提升60%以上;

2、说服力目标:栏目推广策略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且认真执行下去,这样,可以使《晚间关注》对观众的说服力提升50%以上,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观众基础。

3、广告销售目标:观众认可度和信赖度提高了,自然能赢得广告客户的的关注。一旦推广成功,可使广告销售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告主的信赖度也将大大加强。这样,在风云广告公司业务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之下,可使《晚间关注》广告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两倍左右。

二、《晚间关注》定位策略

1、定位的必要性

A、从广告销售角度看:我们的广告主,从某种层面上也是观众,通过全新定位包装和推广实施,扩大《晚间关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增加广告主对《晚间关注》的投入信心。

B、从观众需求角度看:栏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喜欢并支持,通过定位可使观众看到与众不同的栏目风格和更加精彩的节目。

C、从栏目竞争角度看:做好改革战略,走在竞争者之前,赶超竞争者。赢得观众就赢得了竞争的胜利。

2、《晚间关注》现有定位分析

目前,《晚间关注》定位稍显沉闷,虽然较受一些中老年人的喜爱,却没有全面适应社会各阶层对新闻的需求,尚未打动目前主流社会群体的视角。

3、《晚间关注》新定位表述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后,风云广告建议《晚间关注》栏目重新定位包装、LOGO、节目风格、核心形象、沟通策略等几个方面内容。

A、栏目包装:一改往日平静、深邃、略显陈旧的形象,突出清新、现代感和冲击力较强的新风格,让《晚间关注》焕发新的色彩。

B、LOGO:这是栏目的基本形象。我们有必要配合新的栏目包装需要,重新定位栏目 LOGO。(见附件)

C、节目风格:改变念新闻形式,突出讲新闻、评时事、重时风的特点,使观众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

D、核心形象:继续用行动深化“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多形式的推广和栏目自身的良好包装使《晚间关注》真正成为昆明人的新闻窗口。

E、沟通策略:主要从吸引观众、夯实新闻信息基础、扩大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着手,建立起一个由观众、社区、管理部门等组成的互动网络,达到电视栏目与观众、广告主、社会大众三方良好沟通的效果。

三、推广策略及实施草案

1、策略内容及周期

A、策略内容:首先推出“《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系列宣传,介绍《晚间关注》将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然后开始向社会征集新闻代言人100名,以示强大的新闻信息资源库将形成;最后以系列的观众互动活动(提供新闻线索、参与新闻评选)建设群众基础,并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栏目内容增加“消费资讯”滚动提示栏。(如下图)

B、实施周期:2005年2月-12月。

栏目风格转变:清新现代的栏目包装、可读性、指导性、方向性较强的新闻内容和评论。《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栏目形象广告,告知观众本栏目将全新包装,展现全新风格。利用昆明地区社会各行业代表、市民代表号召收看《晚间关注》:增加亲和力并形成号召力。

征集100名新闻代言人:组织强大的新闻信息资源并借此表示内容将更丰富。《晚间关注》市场占有率提升形式多样的观众互动活动:拉动收视率并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

增加“百姓消费”栏:以屏幕下角滚动的形式介绍昆明最新消费信息、商品信息、优惠打折信息等,真正关注百姓生活,方便百姓生活。

2、推广内容

2005年1月份,方案正式修改确定后,成立专门推广小组,由电视台或栏目组相关领导出任组长,风云广告公司派员配合工作,根据实施内容充分作好各项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联络、公关方案制定、栏目包装构思、宣传方案设计制作、媒体联络、硬件设施准备等。2月份开始正式投入实施,各项推广活动紧密配合,各责任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按先后顺序有计划地开展。

A、《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

2月1日正式开始投入本主题宣传。在方案通过后即在《晚间关注》栏目广告中插播栏目形象广告,说明从2月1日开始,《晚间关注》将全新亮相,节目风格更清新,内容更丰富,报道更全面,评论更精彩,大奖更诱人„„。同时,在栏目播放时可把本信息当作新闻一起向观众传递。此项活动主要准备工作是广告片创意制作。

另外,在此活动中即可链接“新闻代言人招募”和“找新闻,看新闻,大奖送不停”的活动。在本栏目中通告的同时,风云广告也将拿出部分户外广告位置配合传播;《晚间关注》栏目现有路牌广告均用新广告内容替换;如有可能也可以与当地报媒互换广告进行宣传。

B、群众号召式广告片播放

通过联系昆明各行各业知名人士和普通老百姓,以现场接受采访形式制作出一组1分 钟号召式广告,以百姓实录的形式播出。这一活动主广告语(由受访者说出)为:“关注昆明时事,体会人生百态,每天18:30,《晚间关注》值得期待!”

拟请百姓及现场情景为:

交警:十字路口;公路上,中年驾驶者;办公室,年轻白领女性;家庭里,全家3口齐声;菜市场,提着菜的老大爷老大娘;回家路上,青年男性推销员„„

知名人士邀请:由昆明电视台相关领导出面邀请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实录,可邀请5-8人。在播放过程中,可下角均打出受访人名字及职业。

此广告可与本电视台其它频道协商,在6个频道中高频次播出,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C、“百名新闻代言人,《晚间关注》100分”主题宣传、公关活动

a、通过自身栏目、户外广告、报媒广告等媒介手段向外界发布大量招募信息,面向社会招聘100名兼职新闻通讯员。在前来应征的人员中,挑选较为优秀的20-30人作为新闻代言人。但此项宣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晚间关注》知名度,次要目的才是真正寻找代言人。因为对新闻收集起到主力军作用的应该是社区基层干部和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代言人待遇按三种形式体现:每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并获得录用者,奖励价值100元奖品;每年组织一次年奖评选活动,一年内有20条以上新闻入选者获价值2000元奖品奖励;参加金牌新闻评选,如所提供新闻3条以上被选中者将获价值4999元奖品大奖。

b、在上述宣传的同时,主动与昆明各社区联系,达成公关合作:社区(居委会)选出一人代表该基层集体作为《晚间关注》新闻代言人,经常向《晚间关注》提供新闻线索,在可以领取到相应稿酬的同时,每年还可以对该社区作1-2次专题报道,将他们的工作业绩公诸社会,从而提升其基层执政影响。

c、主动联系昆明各相关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如:市政、保险、医疗卫生、交通、福利等相关部门,与其进行专项新闻信息合作,合作形式及内容与社区相同。

通过这种高空地面联合发起宣传攻势的形式,全面影响广大市民的新闻取向,关注、支持《晚间关注》的建设。同时也通过这种活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晚间关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巨大的新闻网络,他的新闻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新闻信息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活动须双管齐下,广告作为一种造势,而居委会、职能部门公关则作为一种实际的操作形式,缺一不可。这样可全面掌握新闻信息,也可造成《晚间关注》大手笔的现象。使竞争对手在这一层面上无法与《晚间关注》相比拟。

在宣传工作和公关工作完成之后,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晚间关注》新闻代言人誓师大会。争取相关媒体的报道,同时让新闻代言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给社会大众造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誓师大会须选择人流量集中之地进行,可根据实际在本次大会上组织一些活动。如:誓师宣言、领导讲话、新闻代言人代表致词、代言人授牌仪式等。

新闻代言人待遇:印发工作证、名片、广告衫等;采取提供新闻积分形式,将所提供新闻分门别类进行积分。只要提供新闻线索,选用和未选用的新闻也给予相应积分。每月统计一次,按积分给予相应现金奖励或奖品。每年提供新闻线索达50条以上并有15条获得选用者,可在年终获得DV机一台作为奖励;每条获“金牌新闻”者还或获得价值800元的奖品;其它奖项可根据此比例进行设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D、推出“找新闻,看新闻,大奖送不停”系列推广活动。

该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观众的参与欲和刺激潜在观众的认知欲。因此,活动内容要具有吸引力,能够让观众和社会大众涌跃参与,从而扩大《晚间关注》的社会知名度和观众认可度。

推广形式:在栏目中播出广告,详细列出各种奖项和信息传递方式(电话、短信、邮 10 件等)。同时通过终端“新闻代言人”网络对外传播信息。

a、凡为《晚间关注》提供新闻线索并被选用者,均可获得由各参与商家提供的精美奖品或代金券(金额待定);

b、社会大众所提供的新闻线索可参加优秀新闻评选,每月一次评选,所提供新闻获得“金牌新闻”奖者可获得价值800元奖品、代金券。

c、凡提供新闻线索均记录在案,一年之内提供新闻线索20次以上且有3条以上被评为“金牌新闻”者还可获得价值4999元的奖品。

d、将每一条新闻编成号码在栏目下角公布,观众可参与“金牌新闻”评选活动。每月以观众期望值最高的新闻作为“金牌新闻”,凡评对者均可获得商家提供的价值50元左右的礼品一份。

f、观众连续参加新闻评选,每年评对20条以上者,可获得价值4999元奖品大奖。

g、观众连续参加新闻评选,每期均参与者,即使一条都没有评中,但仍可获得1000元奖品大奖。

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奖项或建立其它奖项。

年底总结时,可举行声势浩大的颁奖总结活动,从而为第二年的工作打下基础。

E、栏目中增加“消费资讯”子栏目

百姓新闻栏目,真正关心百姓生活。《晚间关注》既然定位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关注百姓生活百科、消费时尚、消费动态、商品信息、促销信息及日常生活用品导购等合乎情理。而且这类节目内容也较受老百姓关心和喜爱。

因此,我们建议《晚间关注》栏目中,插播“消费资讯”栏目。播出形式为:在电视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形式播出商品打折信息、生活用品价格变动、低价产品导购、行业消费品价格状况等信息。同时,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口播:“在观看精彩新闻的同时,别忘了注意屏幕下方的每日消费资讯”,栏目结束前,主持人可对当日基本信息做一个评论并有全屏字幕出现。(如图例)

各商家企业有偿使用本栏目发布信息,具体播出内容由风云广告公司联系商家并洽谈合作。

新增此栏目对栏目本身和商家企业均有着较好的影响:

a、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关注民生消费、引导市民正确消费,发布便民生活信息,将得到观众的喜爱;

b、对商家企业而言,一个权威性较高的电视栏目发布其商品信息和动态,可以促进购买,提升销量。

3、活动赞助商回报

参加赞助上述活动的商家企业,均可获得本栏目的广告回报。回报形式如下:

主持人口播赞助商名称“本栏目***奖由***公司(产品)特别提供”;

栏目活动广告中出现赞助商LOGO和赞助字幕;

企业领导人出席《晚间关注》组织的相关活动并讲话;

在本栏目以至本台投放广告获得一定程度优惠等。

4、活动费用产生

本次活动中所产生的奖品等费用主要由风云广告联系广告主进行赞助或风云广告公司承担;而自身媒介宣传则需要《晚间关注》免费进行,广告创意由风云广告有偿支持,宣传 片制作、互换媒体或媒体投放由昆明电视台负责,风云广告可在户外广告发布上给予一定支持或赞助。第三部分:效应预测

通过系统的整合,推出全新的栏目风格,借助强大的新闻资源,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互动性较强的公关活动,对于提升《晚间关注》栏目档次、知名度、认可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只有解决好这些,才能使《晚间关注》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观众支持和广告主青睐,从而为效益创收、栏目品牌建设打下其实基础。

昆明电视台综合频道

2005年《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方案

根据昆明风云广告公司所提交《<晚间关注>2005年整合推广方案(草案)》的系列建议,结合《晚间关注》栏目组审核讨论后所决定执行的内容,现将该方案中“通讯员队伍建设”的详细执行方案提交如下。

一、新闻通讯员的征集

征集时间:2005年2月15日至2月25日

注:因春节前大多数人都忙着年终总结和准备过春节等较为重要或关心的事,故参与热情不会太高。

征集目的:通过大量新闻通讯员参与,使栏目资源全面覆盖昆明所有基层社区、职能部门。

1、线上征集

在征集时间内,通过昆明电视台相关媒介对外传递招聘信息。以强冲击、高频率的形式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在此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扩大宣传,造成《晚间关注》要有大突破、强看点的声势;二是通过媒体宣传招聘适合的通讯员人选。

建议使用媒体: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中、昆明电视台其它频道。

招聘信息主题:《晚间关注》新年新起点,新鲜血液输送中„„

招聘主要内容:面向社会招聘新闻通讯员300名的基本信息及通讯员回报措施等。

广告表现:画面具有较强个性及创意,语言具有诱惑力及吸引力。

2、线下征集

与线上征集同步进行。主动与昆明各基层社区、居委会联系,达成公关合作:社区(居委会)选出一人代表该基层集体作为《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主动联系昆明各相关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如:市政、保险、医疗卫生、交通、福利等相关部门,与其进行专项新闻信息合作。

通过这种高空地面联合发起宣传攻势的形式,全面影响广大市民的新闻取向,关注、支持《晚间关注》的建设。同时也通过这种活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晚间关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巨大的新闻网络,他的新闻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新闻信息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活动须双管齐下,广告作为一种造势,而居委会、职能部门公关则作为一种主要的操作形式,缺一不可。这样可全面掌握新闻信息,也可造成《晚间关注》大手笔的现象。使竞争对手在这一层面上无法与《晚间关注》相比拟。

二、通讯员素质及凝聚力塑造

1、通讯员素质塑造

新闻通讯员招聘完毕后,须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栏目内涵、新闻采写基础、新闻筛选、工作流程、绩效考评措施等。培训完成后方或持证上岗,全面参与《晚间关注》新闻采写。

栏目组设置专人负责处理新闻通讯员的联络及指导工作。针对每一位通讯员、每一条新闻进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通讯员队伍的业务素质。

2、凝聚力塑造

要打造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通讯员队伍,良好的团队凝聚力必不可少。要如何才能提升通讯员队伍的凝聚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A、招聘工作结束后,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誓师大会。此举让新闻通讯员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给社会大众造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争取相关媒体的报道,《晚间关注》为此做一期专题加于报道。本次活动极为重要,如能选择人流量集中之地最佳。活动内容须具有主导性和煽动性。如:誓师宣言、领导讲话、新闻代言人代表致词、代言人授牌仪式等。

B、通讯员基本配置:名片、工作牌、文化衫、笔记本、工作站授牌等相关配置。

C、科学的激励机制:新闻线索奖、优秀新闻奖、月度先进奖、大奖等各个奖项的设置(具体额度设置由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另外,针对基层居委会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通讯员,我们可以每年对该部门(集体)作1-2次专题报道,将他们在各自岗位及该集体的工作业绩公诸社会,从而提升其基层执政影响。

D、集体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晚间关注》栏目组联谊活动。活动地点每月换一次,可选择如:电视台演播厅、露天晚会、休闲娱乐场所等地方。这样可以使参与者不断产生新鲜感,同时在传播时也就显得更加新鲜,花样翻新。

活动命名:回头看·向前走

备选命名:精彩60分、焦点关注、《晚间关注》现场对话、每月关注、关注总动员。

活动时间:每月最后一周周日晚19:00-20:00,次日《晚间关注》栏目进行专题现场全程报道(剪辑30分钟)。

活动时长:60分钟/次

参与人员:昆明电视台相关领导、《晚间关注》栏目组成员、新闻通讯员代表、昆明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社区文艺表演队、同城媒体记者、广告商家代表等。每场预计150人左右参与。活动由《晚间关注》栏目主持人主持。

活动内容:须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以“回顾、讨论、总结、互动、娱乐”五项内容为主。每一次活动都按照以下环节进行:

新闻回头看:挑出本月最具影响力的几条新闻进行回放(最多4条,每周一条),并说明这些新闻在经过《晚间关注》报道后的处理结果。

关注面对面:邀请昆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现场座客,解答现场观众提出的相关行业管理、措施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如果出现场外问题,可采取现场连线的方式,通过电话寻求场外嘉宾解答。

真情告白:现场新闻通讯员的工作体验、内心感受等心理轨迹分享。

开心大聚会:通过互动游戏、现场抢答等形式开展互动活动进行娱乐。中间穿插来自基层民众的文艺节目,如花灯、唱歌、方言剧等。

三、新闻通讯员回报

1、提供新闻线索有奖,获得优秀新闻有奖,每月评出月度先进奖,每结束时还将评出大奖等;

2、针对职能部门、居委会等的政绩新闻报道回报;

3、专业的电视新闻采写技能培训;

4、每月一次的集会,有机会参与栏目集体活动并获得在电视专题露面的机会;

5、成为昆明电视台新闻通讯员,获得“无冕之王”的舆论监督权。昆明电视台综合频道

《晚间关注》栏目互动抽奖活动细则

《晚间关注》栏目作为昆明电视台金牌栏目,以“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己任。作为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真正做到“贴进百姓”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通过观众互动的形式,调动老百姓对建设《晚间关注》的参与热情。建设好《晚间关注》,需要观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将栏目互动抽奖活动定位于两个方向:提供新闻线索者和节目观众。现就两种不同群体制定出合理的互动抽奖活动细则。

活动目的

1、通过抽奖活动,吸引更多电视观众对《晚间关注》栏目的支持和参与;

2、提升广大市民对《晚间关注》的关注,加深对《晚间关注》的好印象。同时增强市民提供新闻线

索的热情,丰富《晚间关注》新闻资源,对于全面建设《晚间关注》栏目形象具有良好的促动性。

3、提高市民对身边新闻的感触性,大家齐动手,共同建设昆明的美好明天。

一、新闻线索提供者

1、凡向《晚间关注》栏目提供新闻线索者都将获得价值XX元纪念品一份(最好印上《晚间关注》LOGO)。

2、向《晚间关注》栏目提供新闻线索并被采用一次以上者,自动成为《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享有《<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方案》所规定的所有待遇。

3、成为新闻通讯员后,将在《晚间关注》节目中亮相,在下一期节目中插播个人简历及入选原因。

二、观众抽奖

1、《晚间关注》栏目组设立互动通道(短信、电话、邮件等),每周举行一次抽奖仪式;

2、观众收看《晚间关注》时,栏目下方滚动条将出现各种问题(如谜语、节目知识、节目内容等),观众通过互动通道参与答题,每天约出现5道互动题目。全答对者列入抽奖名单,参加每周六举行的抽奖仪式。第一次抽奖由栏目主持人抽出,以后每期幸运观众由上一期幸运观众到节目现场抽出。

3、成为《晚间关注》幸运观众后,将获得由栏目组送出的价值XXX元超级大礼包一个。礼包内容为生活必须品(如大米、牛奶、洗衣粉、肥皂等)。

4、抽出幸运观众后,《晚间关注》栏目组于当周日将奖品送到幸运者手中,并让其说出获奖感受,同时进行全程拍摄,于次周一节目中进行报道。从而加深《晚间关注》在市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幸运观众将得到每月参与通讯员活动的机会,在演播现场与《晚间关注》栏目成员共同交流和娱乐。

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再拓展 第3篇

关键词:现状形式拓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 (b)-0000-00

1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现状

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现状并不乐观。目前,我国文化类电视栏目在中央级媒体比较强势,一些直辖市和省卫视也发展较快。可在一些较为偏远和落后的地区,这类节目仍有待发展,有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由于电视处于大众艺术的疆界内,是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类电视栏目弱势于新闻、娱乐栏目是个必然。

2003年6月初,杨澜的阳光卫视由历史文化频道转变为娱乐综合频道,这是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电视文化的胜利。实践证明,在收视率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当时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实在无法与新闻和娱乐三分天下。在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单靠文化这一卖点,文化类电视栏目将无以为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文化类电视栏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央十套的一些电视栏目早已是深入人心,一些“具有探索精神和思想品质”的文化类栏目在收视上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可在一些地方媒体,文化类栏目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退步趋势,有的甚至已经绝迹,这是如今“唯收视率论”引导下的必然结果。

2现有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形式

目前,我国文化类电视栏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经济类文化栏目:这类栏目以中央台的《寻宝》和《天下收藏》等栏目为代表。这类节目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栏目方式,与传统文化类栏目相比,制作手法更加新颖,与观众更加贴近,文化的内涵更深,具有信息传播和文化欣赏的双重功能。

2)讲述类文化栏目:《百家讲坛》是讲述类文化栏目的代表,不但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还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这也是历史类文化栏目娱乐化的成功范例。这类栏目往往以历史为生发点,通过明星似的学者,以近似娱乐化的方式讲述或探讨,成功的吸引了受众的目光。

3)纪录片类文化栏目:这类栏目是以纪录片或是系列专题片的形式探寻文化痕迹,多讲述历史维度的文化与文明,但内容可涉及文学、美育、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比如中央10套的《探索发现》等。

4)组合类文化栏目:这也是地方台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以新闻、娱乐、电视艺术片等方式,对文化类栏目的一种改造。如一些地方台为一些明星做的文化类专题等。

3文化类电视栏目的拓展性

目前,虽然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处境有些尴尬,可其发展的潜力却不容忽视,其宣传教化和深层次的娱乐功能更不可低估。办好文化类栏目,是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赢得较高层次受众,树立自身形象,提升自身品味的重要手段。

由于一些地方台在文化类栏目方面的缺失,其可拓展性就突显出来,总结起来如下:

1)地域文化的拓展性。如何深度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如何善用“文化”而不为其所累,是许多地方台面临的重要课题。其实地域文化就是一个最好的标签。许多地方台已了解了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这类栏目的影响力,认识到只有在“本土文化”上做足文章,才能使本台的个性呼之欲出,使之有别于其它地方台。如云南卫视提出的人文地理,河北卫视立足的燕赵文化,陕西卫视提出的人文天下,北京卫视立足的京味文化等等。这既易于观众的识别和记忆,又塑造了栏目的品牌化。如旅游卫视的《行者》,就是在旅行中让观众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

2)收视和受众的拓展性。收视低和受众面窄本是文化类电视栏目的两大杀手,正因为其制约了文化类栏目的发展,也就具有了无限的拓展性。

以目前影响较大的文化专题栏目——中央十套的《大家》和《人物》为例,这两个栏目在哈尔滨的收视一直比较稳定,收视群体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受众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两个层面,受中等教育的起伏不大。从职业上来看,政府公务人员和无业人员是最多的受众。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大概是爱众的关注和关心两种原因(一些高学历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普遍对这类节目较为关注,因为这与其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低学历者和无固定职业人员,他们对这类节目较为关心,那是出于对文化的向往)。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哑铃式”投资,就是在进行投资布局的搭配时,强调通过两端投资来实现稳健盈利。其主要思想是选取风格差异较大的两类投资产品进行组合,使该投资组合既兼有两类投资产品的某些优点,同时又能够回避某些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目前文化类专题栏目的收视和受众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是“哑铃式”的,其收视和受众群体不仅吸引高层次的人群(较高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同时也吸引了较低层次的人群(较低学历、较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说文化类电视栏目也算是一种投资的话,那就是一种“哑铃式的投资”,其收视和受众的的拓展性不可低估。

3)栏目推广的拓展性。随着三网合一以及电视的资源的不断整合,栏目推广与合作成为很多电视台的当务之急。可倍受各地方台重视且一直是收视保证的新闻栏目,其主打的时效性反倒成为掣肘的关键。对于大多数地方台来说,很多本地的新闻拿到别的地方台播出是不可想象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别的城市发生的一般新闻,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时效性和区域性反倒成为新闻栏目合作推广的杀手。同样,经济和娱乐栏目也因为内容的同一性,也很难走出合作推广的脚步。这时,唯有文化类栏目才显出特有的优势来。

首先,文化类电视栏目没有时效性,栏目质量才是根本,这有助于做精品节目。其次,文化类栏目不具有趋同性,各城市的文化千差万别,百姓并不会因为熟悉了本地文化,就排斥而不去看其它城市的文化节目。再有,城市的不断发展,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也要求各个城市间文化类电视栏目进行交流。

4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前景

面对严酷的竞争局面,各电视台在新闻、娱乐、经济类栏目上的打拼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由于主打的牌几乎是一样的,一些地方台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文化品味,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几乎被淹没。如今,“电视是文化快餐”、“电视不需要深度”、“电视无需文化品味”等观念已过时。随着网络的整合和频道的增多,没有文化的电视台将越来越没有希望。应该说,各地方台掌握着地域文化的最全面、最真實的资料,凭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想法,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这对于文化类栏目来说,正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遇,其拓展的空间也在不断加大。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 第4篇

一系统功能

为了实现“2016幸福聚荔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标清频道、高清频道同步直播, 以及4K信号的网络直播, 本次系统要求具有制作多套声音信号的能力。系统要能够制作供标清频道使用的立体声信号, 以及高清频道使用的环绕声信号。系统还需提供立体声的上混信号以及环绕声的下混信号作为系统信号的备份。立体声和环绕声信号分别制作, 互为备份。现场扩声工作和电视声音制作工作为互相独立、互不干扰的两个部分。

电视声音制作系统最终需要送至转播车多套声音信号。这些信号包括了:立体声制作的PCM信号和环绕声制作的编码Dolby E信号, 还有IPTV 4K网络直播和4K收录使用的环绕声PCM信号。

多套声音制作的同时, 系统还涉及到了上、下缩混, 这就要求系统还需具备QC (Quality Control) 仿真监听, 用来验证下缩混质量。环绕声的元数据, 根据排练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直播现场写入编码信号。

为了在后期制作时能够进行精细化制作, 电视声音系统还要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多声道分轨记录所有的声音信号。由于节目是直播, 所以各组信号都要有周密的主备考虑, 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号质量, 确保直播安全。整个电视声音制作系统需使用UPS供电。

二系统架构

跨年演唱会音频系统主要由电视声音系统和现场扩声音频系统组成。两个系统各自信号独立, 所有话筒、音源都是经过音分, 再进入两个系统的信号调度网络。两个系统都由相关的多个音频公司共同承担架设工作, 前期还需协调进场顺序、施工工序、设备调集等工作。现场扩声系统主体为Digico调音台。电视声音制作系统主体为Stagetec调音台。

1.信号环网结构

为了能够实现两个声音系统的独立性和互通性, 两个部分的制作分别建立了信号路由的网络, 再从中取相交集的点位实现互通。

PA、Monitor和音乐预混、立体声制作和环绕声制作构成信号路由的光纤环网。电视声音制作系统内部分为音乐预混、环绕声制作和立体声制作, 这三个部分分别设置在了场外相邻的房间里, 环绕声和立体声制作通过Stagetec的Nexus构成环网。电视声音制作和扩声两个系统各自形成独立的信号路由环路。其中, 音乐预混是电视音频制作和扩声系统两个环路中互相联通的一块, 形成了两个环路的松耦合。

2.各个工位分布情况

Monitor工位设置在了场内舞台上场口一侧, 由两张Digico SD7和一张Yamaha PM5D调音台构成, 负责舞台返送、耳机返送的工作。PA工位设置在了场内舞台正对面的看台上, 由两张Digico SD7和一张Digidesign Profile调音台构成, 负责观众区的扩声工作。

音乐预混工位设置在了场外的1033房间, 使用一张Digico SD7调音台, 负责音乐部分的预混, 同时将Stagetec环网中所需的乐队信号从Digico环网中取出。

环绕声制作设置在了场外的1035房间, 配备ME RL901K音箱建立了环绕声监听环境, 通过Nexus连接Stagetec Aurus调音台, 负责卫视高清频道5.1环绕声的制作, 并提供下混立体声信号作为标清频道的备份信号。立体声制作设置在了场外的1031房间, 配备CPS音箱建立立体声监听环境, 通过Nexus连接Stagetec Crescendo调音台, 负责卫视标清频道立体声的制作, 并提供上混环绕声信号作为高清频道的备份信号。环绕声和立体声制作分别配备了TC的6000系列混响效果器。相关电视声音制作的三个房间为了避免现场扩声的干扰, 在房间内都挂了声学幕布。

多轨音频的素材收录主要由四套Pro Tools音频工作站完成, 分别架设在音乐预混间和环绕声制作间。几套工作站对整个直播流程的所有音频信号, 进行不间断同步收录。所有信号全部采用分轨进行收录, 在高配置的Mac系统保障下, 最终顺利完成整个收录, 也为后期制作提供了完备的素材。

相关电视声音制作还设置了其他的音频岗位。有专人负责与节目部门对接、确认具体流程, 直播时如有流程变化及改动, 能及时让音频相关人员了解。环绕声房间还配备了三套工作站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观众效果, 每套工作站都有专人负责, 几套收录工作站也有专人负责。在直播的时候, 还有专人分别负责监查Dolby E编码状态以及信号矩阵的逻辑切换。

3.信号流程及制作分工

下面结合图2详细解析电视声音制作的信号走向。

所有的音源信号首先经过音分, 再分别送给有使用需求的各个位置。三个电视声音制作的部分分工明确, 将所有信号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为音乐类, 包括演唱人声、伴奏带、现场乐队, 由音乐预混部分负责。第二类为观众效果声, 由环绕声制作部分负责。第三类为除以上两类之外的其他声音信号, 包括所有小片、广告、虚拟包装, 所有主持人、艺人对白的混音。

在电视声音制作部分, 音乐预混负责主混5.1环绕声的演唱部分, 送一组5.1环绕声信号至环绕声制作调音台, 将这组信号的下混立体声送给立体声制作调音台。出于信号冗余的考虑, 还向环绕声调音台和立体声调音台送了模拟的音乐信号组做备份。立体声调音台负责将第三类信号混好的推后信号送至环绕声调音台。

环绕声制作调音台负责将观效23路信号分组混音成5路信号送给立体声调音台。环绕声调音台将终混的PCM5.1信号送给Dolby E编码再送至转播车, 经由转播车再送至播控中心。环绕声制作的PCM5.1信号还需直接送给转播车, 给4K的收录和网络播出使用。考虑到高清频道的受众实际有环绕声回放环境的比例并不高, 所以, 环绕声调音台还在监听源上接入了自身下混的立体声和Dolby仿真监听QC的立体声信号, 力求保证各组信号的质量和平衡。

环绕声调音台的下混信号还送了一组给音乐预混, 实现了两个功能。一是给音乐预混切换监听来微调音乐方面的下混比例, 二是让音乐预混了解现场流程 (音乐预混没有接入主持人话筒信号) 。编码器使用的是Jünger的M*AP编码器, 同时, 还使用了Jünger的V*AP, 在调音台母线上以插入的方式做语言类话筒信号的动态处理。

4.各组信号的主备考虑、逻辑切换

在信号主备的冗余考虑上, 系统也设计得比较全面。音乐预混送出的信号就有数字为主、模拟为备;环绕声和立体声信号通过下混和上混互为主备;Nexus信号网中心有主备;Dolby E编码器也有主备;送转播车信号的接口箱也做了主备。转播车还从现场取了PA提供的混合声作为最后的备份信号, 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通过Nexus信号矩阵网络做了路由的逻辑切换, 具体见图3。图中的A1、A2是分别从核心主备机箱上取的环绕声信号, A3是立体声上混的环绕声备信号;B1、B2是分别从核心主备机箱上取的立体声信号, B3是环绕声下混的立体声备信号;C1、C2为Dolby E编码器的主备输出。

这么多主备信号, 在切换逻辑上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不能完全分成整组的主备路, 否则中间环节有微小失误所有信号就都到了备路。系统通过矩阵内部的路由切换来实现局部的信号切换, 避免一键全到备路的尴尬, 在有问题的地方局部切换, 不影响全局的链路, 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5.电视声音制作信号网络

电视声音制作的信号网以Nexus网络为主体 (见图4) 。环绕声制作使用的机箱Star BD11、Star BD22、BD9, 立体声制作使用的接口箱BD6, QC监听使用的BD7、BD8, 这些接口箱的物理位置都设置在了环绕声制作的房间。其中Star机箱为Nexus信号网络星型拓扑的核心机箱, BD机箱为普通接口箱。除了制作间设置的机箱, 还在场内Monitor位置、内场后区看台下方、EFP房间都分别设置了接口箱。Monitor位置的接口箱BD14主要负责将所有无线话筒的信号单独取进网, 还连接了PA过来的混合信号、小片、广告信号、伴奏、现场键盘效果等。内场后区的接口箱BD15主要是为了连接场内架设的观众效果话筒而设置, 具体话筒分布后面会详说。EFP房间的接口箱BD4、BD5, 一主一备, 是为转播车连接终混信号准备的, 所有最终送出信号都由这里进入转播车。

在播出上, 同步一定要求电视声音制作系统和转播车使用同一个同步源。以转播车为同步源, 连接了两路World Clock做主备, 两路Black Burst做主备。环绕声制作、立体声制作、音乐预混这些和播出相关的节点全部锁在同一个时钟上。

6.观众效果话筒分布

观众效果话筒一共23路信号。场内架设了19路观效话筒信号, 另外从转播车上取了内场负责拍摄观众的14、15、16、17号机位4个摄像机机头话筒的信号。观效话筒1、2、3、4、5、6, 加两组ORTF构成完整的看台区域覆盖 (见图5) 。内场互动区域, 在延伸的两个圆台两侧分别设置了观效话筒7、8、9、10。内场后方中轴位置, 架设了一个DPA 5100环绕声话筒。

在实际的使用中, 5100环绕声话筒铺底, 以观众席一圈为主, 辅以内场的点话筒和机头话筒实时跟进, 配合前期准备好的一些效果声, 完成了全场观众效果声的制作。

三信号回传送播

直播现场完成的环绕声终混信号, 在Dolby E编码时就写入了元数据。元数据规定了对信号做怎样处理的详细参数。经过排练期间调试的结果, 确认具体的核心参数为:对白电平-28d BFS, DRC Profile (动态范围控制类型) 为FilmLight, 中声道下混电平-3d B, 环绕声道下混电平-3d B。

转播车音频部分主要负责所有最终音频输出信号的路由指派, 将4K所需的PCM5.1信号和视频加嵌好送网络直播及收录设备, 将立体声和环绕声编码信号与视频加嵌好送光纤主备以及卫星车, 并指派好导播切换区所需的立体声监听信号。在前期调试阶段和最终直播前, 两个直播音频制作间和转播车都进行了完整的信号切换及测试。

终混输出信号经过转播车音频的指派, 按照CH1/2为立体声制作信号, CH3/4为环绕声制作的Dolby E编码信号, 和视频加嵌为HD-SDI信号。该加嵌信号通过光纤和卫星车回传至台内播控, 光纤传输为主、卫星传输为备, 其中光纤信号也配备了主备路。CH1/2的立体声信号直接送标清频道播出, CH3/4的Dolby E经转码后复用送至高清频道播出。标清频道的观众听到的是立体声制作的最终声音;高清频道的观众家里具备环绕声回放条件的, 听到的将会是环绕声制作的最终声音, 如果没有环绕声回放条件, 听到的则是环绕声制作声音下混的立体声。

四反思和总结

在调音台工程建立时, 要根据输出母线、效果母线、输入源的大致顺序去设计考虑, 避免底层文件的重复修改, 减少在设置上的重复工作。这点很重要, 是这次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在最后两天的排练中, 我们发现, 需要使用多级环绕声母线, 母线再上母线, 原先调音台工程里做好的母线数量及格式不够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但这个时候所有的路由、通道设置、来回信号传送已经全部做完了, 只能尴尬地通宵重新建工程, 再把原先的数据一点一点往里面搬。

在实际搭建的过程中, 环绕声的调音台承担了相当重的任务, 所有的线路路由都是通过这张调音台操作完成的, 而环绕声制作所必须要的轨道数量、母线数量、多级母线设置等所有的这些处理能力也是通过这张调音台实现的。类似的大型活动对于音频处理方面的要求极高、极重, 调音台需要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才能够支撑。

此次复杂的信号切换是由信号矩阵的软件管理功能来实现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 将切换设备连接出来, 做物理的切换会更加清晰明了。各种光纤信号需要在不同的平台间做兼容的调试。MADI信号在异端平台上的同步性还需要进一步实践。

在面对这种临时性大规模系统搭建时, 我们需要从项目筹备开始, 与设备公司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工作, 对于不熟悉的设备需在前期提前做好培训, 避免在实战中, 出现设备操作上的不熟悉。在系统方面, 需要做好配置优化, 避免不必要或者重复的工作。

电视声音制作的音频系统和场内的音频系统互相独立工作, 独立输出。电视声音制作的系统从前期策划时期就经过了周密的考虑, 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应对方案, 形成了最终完整的电视声音制作系统, 信号路由清楚、切换逻辑明确、主备应对完备, 节目效果反响很好。

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5篇

电视舞蹈, 在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与传统的舞台表演比较, 它丰富了传统的舞台内容和形式, 传统舞蹈结合现代电视舞蹈, 古老的艺术可以全新的面貌生存与发展, 拓宽了传统舞蹈发展的渠道。

2 电视舞蹈的特点

1) 电视舞蹈使舞蹈语言和舞蹈艺术更加多样化, 其主要通过舞蹈表演的动作、艺术造型和整体展现的感情去表现舞蹈语言和艺术的内在含义。因观众席的座位是固定的, 观众观看舞台上的表演的角度也是固定不变的, 观看角度决定了舞蹈表演的另一方面性和舞蹈艺术欣赏的局限性, 使得对舞蹈语言和舞蹈内涵寓意的体验是片面性的。电视舞蹈是经过摄影师不断移动镜头, 多角度选择拍摄, 以及演员变换不同种类的肢体语言、艺术造型、表达不同情感后制作包装的结果, 里面包含了多视角观看, 镜头特写、局部细微的动作展现, 观众可以清楚看到整个艺术造型和感情表现。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丰富观众接收舞蹈的语言信息, 而且有助于观众加深对舞蹈内涵和寓意的感悟、理解。

2) 舞台、舞厅的表演, 其观众群体有一定的限制性, 因为场地有限, 容纳观众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电视舞蹈不但解决了这个难题, 而且增加了观众群体类型。电视舞蹈一经媒体传播, 极容易扩大受众面积, 可以同时供亿万观众欣赏。品味舞蹈艺术的观众逐渐从点到面, 从局部到全体, 从小型的群体到亿万群众发展, 快速蔓延。

3) 电视的普及促进了舞蹈行业的发展, 电视媒体传播的舞蹈类型, 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 陶冶民众的情操, 而且也可以无形中给观众普及舞蹈艺术、舞蹈知识, 提高观众的鉴赏水平, 得到舞蹈文化娱乐情趣方面的启发, 可以有效提高观众舞蹈艺术文化的品味。同时, 还可以提升观众舞蹈艺术、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意识, 进而逐渐对舞蹈艺术产生兴趣, 成为舞蹈娱乐活动的追求者。大多数民众追捧舞蹈娱乐活动会使得类似舞蹈大赛的选秀活动更为活跃, 会逐渐在更多地区举办此类活动, 使得舞蹈普及平民。在电视的催化和支持下, 舞蹈正在从高雅的艺术殿堂逐步迈向雅俗共享的道路, 向大众化艺术延伸。

4) 电视舞蹈加深了舞蹈主题的展示。通过多方面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充分展示舞蹈的主题, 有利于观众把握舞蹈的要点。通过电视运用适当场景的编辑相结合, 从而更明了、更丰富, 情节起伏, 节奏感和情绪感表现出舞蹈的内涵, 深刻化舞蹈的主题、内涵, 有助于精准把握舞蹈的精髓。

3 各国舞蹈艺术现状

电视舞蹈在中国起步比较晚, 在国际上, 电视发展之初就已将舞蹈艺术与电视艺术相结合。舞蹈艺术以其独有的基于动作的“节奏与动感”与电视媒体基于视听元素剪辑组合的“节奏”和基于摄像机外部、内部运动的“动感” (包括角度、景别、构图、推、拉、摇、移、跟、甩、多机拍摄等) 相互融合, 逐渐成为人们感知舞蹈艺术、感知电视媒体的全新途径。

早期的舞蹈已经成为历史, 随着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 技术在电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舞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表现, 越来越丰富。

加拿大的诺曼·麦克拉伦“双人舞”, 是在1968年创建的, 具有抽象的极简主义风格, 是先进电视技术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舞蹈。

在20世纪90年代末, 许多前卫艺术家, 充分利用了三维动画、人力和动作捕捉虚拟舞蹈等数字技术, 将舞蹈与最新的电脑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投影图像舞蹈的视频内容分析的文本、电影、音乐、电视、舞蹈等资料, 很可能是来源于多种相关的舞蹈作品中舞蹈排练厅排练的视频, 舞蹈编导为了方便学习, 分析添加了视频注释等。好莱坞电影“睡莲”, “雨”、“花舞”, 印度舞蹈电影“阿育王”、“游侠”、“大篷车”、“神圣”等, 里面都有古典和新颖的舞蹈艺术, 既丰富了故事的情节, 也将舞蹈艺术发挥地淋漓尽致。

4 电视舞蹈前景分析

4.1 电视舞蹈呈现多样化

电视舞蹈大赛选秀、各种电视舞蹈片以及其他各类电视舞蹈, 包含了特色民族舞蹈, 富含古典韵味的舞蹈、现代舞、芭蕾舞, 都有一定的电视受众群体, 特别是很多观众是青少年, 对电视更舞蹈着迷。电视舞蹈具有一定的受众市场。

4.2 日益重要

各媒体根据将舞蹈和电视手段相结合, 根据电视观众的需求和电视市场的发展状况, 更为重视并不断加强了电视舞蹈的制作和传播。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类电视台, 都陆续创办了不同类型的电视舞蹈栏目、电视舞蹈大赛选秀活动等。电视舞蹈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电视舞蹈艺术化

电视舞蹈是舞蹈艺术的独特形式, 既是技术, 也是艺术, 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既包含舞蹈的审美价值, 也包含电视艺术得理念和特性。

电视为舞蹈形式提供了艺术变革的可能。影视的蒙太奇语言丰富了舞蹈艺术时空畅想的空间, 使舞蹈在时空格局上摆脱了舞台局限。固有的舞蹈或者电视单一门类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数字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 只有紧紧把握住其边缘和交叉的艺术特质, 充分发挥“1+1>2”的实践原理, 才有可能打造出全新视听效果并兼具舞蹈与电视二者之优长的“电视舞蹈”艺术。

4.4 迈向数字化

为了充分表达出舞蹈蕴含的精神含义, 要求舞蹈者具备生动细腻的外在形象。数字化虚拟手段是通过网络的架设, 展示超越“现实”的效果, 以迎合创作环境和气氛的需要。数字化虚拟手段在以舞蹈语言表现为主的基础上,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影像语言, 辅以文学、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更加丰富了舞蹈叙事、抒情的手段和空间, 更为高质与直观的展示舞蹈艺术的全景魅力。而这种舞蹈数字化就是让舞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中国舞蹈爱好者, 在国外购买中国舞蹈的视频和相关教材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这就限制了文化艺术的传播, 使国外舞蹈爱好者对中国舞蹈的魅力可望而不可及。舞蹈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通过网络的方式, 打破地域和国籍的局限, 探讨舞蹈艺术。并且传播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 可以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中国舞蹈。所以, 舞蹈数字化网络化, 有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舞蹈文化艺术, 让更多爱好中国舞蹈的人及时的进行交流和互动, 感受中国舞蹈的魅力。在对舞蹈的艺术产业化, 在“现代理念”, 统治和文化的这些创意影响力道路, 势必会从创作实践中体现。

5 结束语

舞蹈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艺术, 舞蹈的现代化把身体艺术和现代科技进行有机整合, 这是舞蹈艺术产业化的重要进程。在舞蹈领域, 各种形式的舞蹈影片剪辑, 电视舞蹈、音乐等的录制实现了数字化存储, 如像在我国复制大量的舞蹈进行商业DVD发行。舞蹈艺术家、电影制作人、数字媒体专家推动了国际数字艺术的进程。然而,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因此走向了工业化道路的编排。所以, 就目前而言, 电视舞蹈将继续向前发展。加强探索实践中的弱点, 这是一个新的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 舞蹈艺术渐渐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并且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伴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出现, 不断地与舞蹈相融合, 使舞蹈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抽象体, 增强了人与科技的互动, 不仅降低了成本, 也在审美上给人们带来了更为极致的享受。

关键词:电视舞蹈,大众传媒,传统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林建平.浅谈舞蹈的数字化[J].科技广场, 2007 (12) .

[2]张娅妮.浅谈我国电视舞蹈的现状与发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04) .

[3]汤旭梅.舞蹈电视与电视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 (02) .

[4]杨越明.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 (02) .

[5]孙晓梅.试析舞蹈传播媒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 (03) .

[6]宋燕华.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侧记[J].舞蹈, 2000 (06) .

[7]蓝凡.电视舞蹈刍论 (上)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 (03) .

[8]王岩.电视舞蹈的艺术特征[J].电影评介, 2006 (22) .

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采编把关 第6篇

一、把好导向关

把好导向之关, 弘扬民族主旋律。大众评论导向无疑是一篇民生新闻的灵魂, 是整篇作品的主体部分, 并且可以由大众评论导向判断该新闻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 每一档节目播出都有其必要条件, 首先, 该节目的大众舆论导向必须正确。其次, 要与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每一项政策或方针相吻合, 坚决遵守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党性原则, 最后要坚守“三个贴近”基本原则。如果与大众舆论导向不相同, 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 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形成影响, 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某些涉及台胞、宗教和迷信等政治敏锐性话题, 还有某些具有其他杂乱商业广告之类的内容, 如果把关工作不到位, 播放到大众媒体中, 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仔细研究国家与党的政策法律方针, 掌握正确的大众舆论导向, 是一个编辑或记者在撰稿和审稿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

二、把好真实关

把好真实之关, 采访尽量到位。新闻信息注重事实, 这一点无疑很重要, 一篇新闻作品倘若不具备真实性, 该作品便失去原有的价值, 把事实作为依据, 实话实说是新闻表达的重中之重。

记者在编辑新闻作品或责任编辑在审查新闻稿件时, 对于真实性要加以重点关注, 应当对新闻中所有事件进行理性、冷静、客观地分析, 不能一目十行, 马马虎虎。对于进入到基层采访的记者来说, 进行对问题曝光或反映出百姓心声的报道时, 应当多加询问并记录下来, 竭尽所能将问题理解彻底, 不可以凭借自身猜测, 也不能只了解一面之词, 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搞清楚。在整个过程中, 不但要询问事情双方人员, 还要采访第三方人员, 让各方人员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记者的任务是进行公正、客观、公平、全面的报道, 切勿使事态扩大, 同时做到避免偏见, 杜绝主观思想。

三、把好标题关

把好标题之关, 使稿文更加精彩。标题主要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重点概括, 并包含稿件中的主体部分, 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一篇高质量的作品少不了一个精彩的标题, 所以, 标题作为一个重点部分, 作者应当细心思考, 努力让其更加吸引人。

新闻稿文的标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拟定方法有许多种, 有一些讲究。新闻标题不同于其他杂志、报刊的标题, 在标题出现在大众荧屏上面时, 人们基本可以瞬间断定文章的内容。与杂志、报刊不同的是, 新闻标题出现在荧屏上面的时间不是很长, 人们看到电视屏幕只有很少时间来理解该篇新闻报道的内容, 接下来如何让民众提高兴趣来关注这则新闻, 就是考验撰写人文字能力的时候了。新闻标题如果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可有效缩短新闻主要人物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四、把好名称关

把好名称之关, 采访时一定要细心。在稿件审查过程中, 职务、地名乃至人名编辑错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了减少以上情况发生, 新闻工作人员要十分细心, 平时应当多加查看采访的地名册, 将乡镇、县城、村、街道熟记于心。例如, 村民们比较习惯于称村委会主任为村长, 这个时候编辑人不可以马马虎虎, 把村长记录在稿件中, 因为村长这个名词本身不存在。民生类新闻在称呼方面十分有讲究, 例如村里面大婶、大叔被记者成为女士、先生, 这样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某些编辑仅仅弄错一个字, 看似是小事, 可是一旦新闻播报出来, 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根本无法挽回。采编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对于涉及名称的地方要十分重视, 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五、把好文字关

把好文字之关, 每篇至少浏览两遍。一篇新闻报道要做到通俗易懂与简洁明了, 采编人员的文字功底十分重要。通篇报道均由文字组成, 合理运用某些词句来修饰渲染, 也会增加文章的出彩性。例如, 标点符号、编后语、修辞比喻手法、成语、现场声、细节、过渡、正文、开头语等等。一篇新闻稿件编辑结束之后, 采编人员应当仔细阅读以便找出错误并加以修改。

采编人员要确定文章语句是否通畅, 如果有重复句, 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就变得很不好掌握。重复性句子大多在段落间过渡句中出现, 比如上文已经做出叙述的采访, 在下文又陈述一遍, 笔者点到为止就足够, 确保文章更加精炼。

六、把好画面关

把好画面之关, 提高节目质量。新闻事件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展现给民众, 这与杂志、报刊不同。对于采编员来说, 仅仅将稿件审阅完毕并不意味任务结束。在主持人出现之后, 要处理配音、稿文连接、特效、字幕、画面拍摄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迅速进行解决, 这是采编人员最后一个任务。

七、结束语

这六关是责任编辑的六大任务。一点一滴都是进步, 在实践操作中编辑人员遇到并解决这些问题, 逐渐形成习惯, 日后编辑过程中也会逐渐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从采编员撰稿结束到最后新闻事件出现在荧屏上, 整个过程十分复杂, 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倘若出现错误, 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无法挽回。新闻节目与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 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培养自身素质, 增强创新意识, 把好六关, 保证新闻节目正常播出, 使民生新闻节目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钟昱.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采编把关[J].科技传播, 2014 (16) :11-12.

[2]严俊.论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J].学术论坛, 2013, 36 (9) :81-85.

专题类电视栏目的创作和发展方向 第7篇

那么专题类电视栏目究竟有哪些特征和特点呢?

首先, 专题类电视栏目必须在一个固定的领域有自己相对确定的位置和功能。即它必须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种存在价值, 既可以是在寓教于乐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作用, 如央视的《我要上春晚》, 从它的栏目名称我们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探索发现》栏目, 就是满足大家对于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而开设的。再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它的存在性很直接, 就是为了相亲提供平台。这些栏目, 存在价值都是确定而且唯一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存在的价值, 是一个专题电视栏目能够存在的先决条件。

其次, 专题类电视栏目贴近生活, 并具有一定的娱乐大众的功能。

专题类电视栏目的节目内容从单个来看, 虽然具有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求生存的局限性,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专题类电视栏目却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单一的烹饪技巧教学类、生活小百科类, 到大型的形形色色的娱乐类、以及选秀类的栏目。可以说, 专题类的电视栏目, 已经充斥了每一级的电视传媒机构, 各个电视传媒机构设立的各类专题电视栏目, 构成了一道道保障收视人群, 提升收视率的的屏障。而电视专题栏目要想长久地生存并发展下去, 就必须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能够为生活提供服务或资讯, 并具有娱乐性, 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 获得栏目的长远发展。还是以《探索发现》为例, 很多看似严肃严谨的科学话题, 若是单是一位以科学而论科学, 必然会让人觉得枯燥和无味, 所以, 每一期的开始, 主持人都是以我们生活中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事例作为开场, 引起人们求知的兴趣, 然后节目中间通过主持人不断地设置新的悬疑, 让人们时刻保持着好奇心, 一点点的接近了事件的本真。因此, 贴近生活和娱乐大众, 是专题电视栏目的发展的必然条件。

最后, 专题类电视栏目是对一件事或者是一类事件的深度解读或扩充阅读,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专题类电视栏目, 所关注的对象的单一性和相对确定性, 就决定了它是对一个问题或一类事件的信息的传达, 就是一次深度和广度的信息延伸。因为它有充分的时间和必要去这样做。否则, 它就成为了一次新闻快讯或新闻播报了。新闻类的专题栏目的这个特点最显著, 在此就不多加赘述。我们来看看娱乐类的专题栏目, 比如央视的《星光大道》, 它的作用和目的, 就是评选草根明星。同时, 这个草根明星的背景资料, 全方位的才艺展示, 就是对他深度和广度的了解。再如《非诚勿扰》, 每一个男嘉宾都会有3个小专题片让大家对他深入了解, 除此之外, 什么样的爱情观是正确的, 什么样的感情是值得珍惜的, 这样的问题不时的在栏目中提及和讨论, 这就是孟飞和黄菡的作用, 是对感情问题的深入阅读。再如最近收视不错的《一站到底》, 噱头是得大奖, 但是很明显的, 是对各方面知识的一次扩充阅读。

随着专题类电视栏目的作用和地位的日趋显著, 各电视媒体都在绞尽脑汁, 力求创办自己的品牌, 从而赢得市场, 占得先机。那么, 怎么才能制作一个优秀的专题节目, 并让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长期存在?我认为, 从以下这样几个方面努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找准定位和存在的价值。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栏目能够揽扩所有的收视人群, 这种可能性是绝对不存在的。年龄区间, 职业行业划分, 性别和个性的差异等等, 这些都是能够左右一个栏目的收视人群的因素。因此, 我们最好的选择是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 他们对这一类事件和话题能够持续的感兴趣, 那么我们就保有了能够存在的最基本的收视群体, 保有了最基本的收视率, 也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第二、立足本位, 融入娱乐元素, 用娱乐的力量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全民娱乐的今天, 电视栏目页必须顺应潮流的加入相应的元素, 大部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是枯燥的“播新闻”了, 而成了“说新闻, 品新闻, 评新闻, 论新闻”。专题类电视栏目在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在立足栏目本位的基础上, 以娱乐的心态来创新栏目的环节和内容设置, 定能够起到吸引更多观众的效果。

第三、树立精品意识, 对信息的传达去芜存菁, 保持每一期栏目播出的都是精品。

大众的审美一定是随着电视传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的, 所以, 要想留住观众, 吸引观众, 就必须在节目质量上有提高和升华, 让观众感觉到我们奉上的每一次都是精心准备的作品。

第四、贴近生活搞创作。

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才能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和关注, 反应大众的心声, 能够代表大部分人的心理去展现和表达诉求, 这样的节目才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 如果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 把自己的节目摆在一个让人仰视的高度的话, 开始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接受它, 但是这样的好奇心是不能够长久的存在的, 对生活没有帮助的东西, 只能成为生活偶尔的点缀, 不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第五,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换位思考, 从观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定位准确, 娱乐大众, 创立精品, 贴近生活, 都是为了栏目的存在和发展而做的努力, 而最后努力成果的检验, 是由广大的观众完成的。观众会喜欢这个栏目吗?会喜欢这个栏目的哪些地方?观众是否会期待下一起的内容?怎么样让观众持续的保持收看的热情?这些都是一个节目能否继续存在所必须关注的。

那么, 我们就必须站在一个观众的立场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分析, 总结原因和得失。才有可能让自己的节目获得继续的发展。

试论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策划 第8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来自国外先进的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引入大大满足了群众对于生活娱乐的要求。我国的电视媒体面对这一现状, 及时吸收了国外电视栏目先进的思想和经验, 整合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随着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蓬勃发展, 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新闻、服务、娱乐、科教等多方面的信息与资讯内容, 这不仅对提升群众娱乐品味, 开拓生活视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各种电视节目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视媒体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策划的实施策略

(一) 准确定位栏目的对象和内容

在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策划上, 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找准节目面向的对象以及栏目的基本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群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这就造成了节目只能是一个小众化的形式, 要想拉拢大范围的群众就要将节目的内容范围扩大, 但是多版块的电视栏目在细节上不能最优化, 很容易影响电视栏目的质量。因此, 在进行电视栏目策划时, 策划者应该对观看群众进行大致的分层, 对于不同群体的生活娱乐需求也要进行调查分析, 找到最适合本栏目发展的观众, 针对细节不断精细节目内容, 从而稳定收视率。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交换空间》这个栏目为例, 它主要是以手动节俭装修住房为主要理念的一栏服务类节目, 为普通群众提供了可靠的装修知识和创意, 从而吸引了很多热爱装修和生活的家庭收视人群。

(二) 筛选生动的栏目主题材料

好的栏目题材对节目的发展与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把握好栏目的方向, 并针对性的设计栏目主题, 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在生活服务类栏目的主题与材料选定策划中, 应该要根据实际生活进行筛选, 对于栏目所要吸引的主要人群的特点和习惯进行分析, 在节目播出后根据观众的反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让观众从节目中产生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并提高收视度, 从而促进节目的不断发展。以最近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为例, 这个栏目主要是为追求美食的群众而量身打造的, 中国作为一个美食之乡, 追求美食, 享受生活的群众十分庞大, 这款节目就是牢牢把握这一中心, 让人们在体会和欣赏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在食物上的变迁, 给节目赋予更高的精神蕴涵,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舌尖上的中国》在选材和主题确立上是十分成功的。

(三) 运用灵活的节目方式娱乐大众

灵活的节目活动可以调动起其观众对节目的观看兴趣, 因此, 在进行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策划时, 就要对节目的形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尽量采用轻松幽默的表现手法, 让观众在整个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只有这样, 群众才会继续收看节目, 保证栏目的收视率。栏目在节目板块的设计上, 应该尽量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每一个板块都产生最完美的效果, 与此同时, 在栏目的策划上还要注意节目的实用型, 不能因为过度追求娱乐效果而使栏目变得没有意义。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这个栏目为例, 它是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的一种公开婚恋交往节目, 节目针对性地设计专场测试以及男嘉宾返场等内容, 在嘉宾的选择上也不仅仅局限于本国, 还有许多国外专场, 这种丰富多元化的节目形式极大地满足各类人群的娱乐需求。

(四) 合理把握电视栏目的宣传与推广

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十分多样, 合理的宣传与推广能够提升节目的知名度, 这对稳定和提升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电视栏目的策划时, 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节目效果展示和观众互动等活动,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同时网络平台还可以创设意见与建议项目, 对观众的问题进行解答, 并根据建议对节目进行改革, 从而产生节目策划的良性循环。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要想提高影响力和群众关注度, 还可以进行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联合播出, 通过网络的传播来提高节目的覆盖面, 提高对群众的影响力。

三、结语

电视栏目的策划是整个节目的灵魂所在, 只有策划做得成功, 节目才有亮点, 进而吸引观众, 而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策划就更为重要了, 从整个节目的选材到主题确认、节目规划和包装宣传都离不开策划。作为一个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策划者, 要明确栏目的主题, 创新栏目的形式, 采用合理的包装进行宣传, 从而打造出独特的栏目特色, 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电视栏目。

参考文献

[1]阎玺.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结合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的分析报告[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

电视“晚间报道”类新闻的生存坐标 第9篇

卫星传输的省级电视台“晚间报道”新闻节目,和其它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一样,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提高受众收视率,省台必须正视现实,放下架子,以优质的新闻节目、特别是民生新闻,迎接挑战,并战而胜之。内蒙古电视台《晚间报道》悄然调整内容定位,提出“站在公共立场关注公众利益”的节目定位和报道理念。

作为电视新闻从业者和“晚间报道”类新闻的编采人员,笔者认为“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想要做的好,有传播力、影响力,关键是要找准在受众和市场中的位置,明确并坚持内容定位。

就电视频道和节目而言,受众(观众)即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是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卫视频道因其覆盖广泛,其受众绝非仅限媒体所在行政区划,内蒙古汉语卫视传播影响范围和参与竞争市场范围定位,就包括“大三北”乃至“全中国”,就是要与全国的电视频道竞争全国的观众,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宣传内蒙古,竞争全国的电视广告。这就决定了“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内容必须适合本地本行政区以外的更大范围传播。

传播学认为,有效传播要完成“传播一接受一反馈”三个过程,我们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对新闻宣传的要求是“入耳、人脑、人心”、近年电视界对电视节目找准自己的目标观众的通行说法是“精确打击”。因此,找准明确自己的目标观众是“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的又一个方位问题。

如果上述认识和观点被接受,就可以为当下的“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提出关于生存发展的坐标和方位。

第一,卫星传输收看的“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的内容定位,必须是对全国观众都有价值的,考虑到宣传内蒙古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宣传内蒙古,服务全中国”。既要注重“三贴近”,还要有别于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并且要关注对全国观众都有价值的公共话题。

时段、受众(市场)需求规模决定,“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的收视预期、收视率目标不能高,与18点20点段的地面频道民生新闻、和“举国”办、具有垄断性、极具权威性的“联播”类新闻比,有三分之一收视率、2%的收视率即可。

第二,如何针对目标受众需要和内容定位。做出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1、做有用的信息传播,做有思想的新闻。

2、就一个新闻事件,用编辑部的认识和思想收集和整合信息,做编辑整合传播。

3、抓住影响公共利益的、关注度高、普遍意义很强、可能成为热点的新闻事件,不遗余力地做足做热。

4、抓住时机,抓住热点,做足做好热点新闻的第二落点。

5、用准确的公共视角发现和报道重大时事政治活动关系公众利益的内容。

6、坚决坚持内容定位。力戒内容定位随意性、偏离目标观众需要、无的放矢、模糊不清。

第三,“晚间报道”类新闻的具体内容。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十分重要。也要十分确切、十分清晰。并且要坚持到底。

1、“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那些关系国家、社会根本、关系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事情,是维护或者损害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事情,靠这样的内容做出特质、做出品格、做出核心竞争力;

2、要坚持关注政府关系公众利益的作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发布的公共政策要关注是维护公共利益,还是损害公共利益;还要监督政府利用公权力为公眾服务,还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要监督公务员、公职人员,是在为供养他的纳税人服务、尽职尽责还是相反;

3、要关注监督公共财政适用于公众、用于公共服务、用于公共服务产品生产,还是用在少数人或者个别人身上,还要监督对公共财政使用是效益最大化,还是铺张浪费等等;

4、公民的知情权、选举权、财产权、隐私权等等权利的侵犯与保护,也是必须关注的内容,为社会、为人民增强安全感;

5、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卫生防疫、公共安全、社会安全、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运行都与每一个社会成员密切相关、关系每个人的根本利益,都是“晚间报道”类新闻必须要关注的。

6、少做、或不做单纯关系个人具体事的报道,不做邻里纠纷、简单的道路安全事故等等不带有根本性、不影响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报道。

做以上这些公共内容,不仅是批评、曝光、做问题报道,更要注重正面报道,树立正面样板,给人以信心。

第四,根据受众定位和内容定位,“晚间报道”类新闻节目其节目状态上要有大的改变。

论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理性发展 第10篇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状态。作为最能反映现实生活, 也最容易重构生活的大众媒体, 电视从来就不乏对“情感”的观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人们在调适自我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多的生活矛盾与情感困惑。因此, 情感类栏目在荧屏上不断出现, 这是电视媒介实施差异化竞争的结果, 更是公众强烈的精神需求产物。不仅满足了受众心灵的空白, 更使其得到抚慰, 为其提供了宣泄、释放、表达和解惑的平台。从央视《艺术人生》、《实话实说》到河北台《真情旋律》、湖北台《往事》、江苏台《人间》等都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情感类品牌栏目。从这些栏目的发展可以看出, 主要受众定位并不相同, 但大多是围绕情感问题, 引起受众思考。大学生及退休老人是忠实观众, 这个受众群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 同时在情感方面也存在更多的困惑。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期, 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容回避也不能轻视:道德滑坡、伦理缺失等正一天天吞噬着人们的情感、灵魂。在此背景下,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益流行, 人与人相互防备、猜忌, 疏于交流与沟通等, 这都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老人是最需要情感抚慰的群体, 可子女因工作等缘故却忽视了这个问题, 他们只能在电视上寻找情感寄托, 这亦是情感类谈话节目吸引受众以及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栏目真实动人的风格、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及厚重的文化内涵, 吸引着受众, 也安慰着受众的心灵。

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危机

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近年来在电视荧屏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央视到省级直至地方电视台都有情感类栏目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已成为电视台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然而, 经历了数年发展后, 这类栏目数量上趋于饱和, 质量上不断下滑, 已到了发展的瓶颈期。情感类栏目最初的产生是以浓厚的人文关怀为宗旨, 以市民阶层的生活琐事与平凡情感故事为主要内容, 以唤起人们沉睡已久的道德感、责任感、同情与关爱之心为己任, 通过真实、朴素、温馨的节目风格, 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 生活方式和情感、心理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也出现了很多以前没遭遇的难题, 情感类栏目的出现契合了人们的收视心理, 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在媒体生存竞争中, 很多栏目迷失了方向, 背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缺乏精神魅力和人文关怀, 不注重内心世界的探索。情感类谈话栏目也是如此, 为了提高收视率, 背离自己的制作原则, 出现了诸如猎奇、低俗的题材, 刻意煽情、制造眼泪, 刻意虚构故事, 放大主人公的痛苦, 道德底线把握不够清醒等问题。此外, 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上也忽略了嘉宾的知情原则, 为了追求现场戏剧效果, 忽略人文关怀和内心感受。在此情况下, 2009年1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对情感类栏目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要求它不能只谈边缘话题而应选择更积极、向上的, 应真正关注大众、服务大众, 为大众心理健康作贡献, 重视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 以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观众的审美取向。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索和反思。

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理性发展之路

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主要特点是双方的交流。在交流中尊重人的内心、关心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的自我价值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可以从根本上激发节目和受众之间的沟通和共鸣。在这个巨大情感场中抚慰心灵的伤痛、洗涤心灵的灰尘、缩短心灵的距离, 最终激励观众走向真善美。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 栏目中融入人文关怀。

注重选题, 深化节目内涵。当今社会人们需要情感的宣泄。嘉宾把自己的经历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出来是所有情感类谈话栏目的共同形式。但要讲究叙事的方法和角度, 不能只关注主人公的苦难经历、悲凉身世, 一味地跟踪拍摄一些生活琐事, 有意识地选择苦难情节, 这或许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 可观众眼泪背后又隐含着什么观念呢?中国电视更注重传播的实际效果, 就目前大众的认知水平而言, 他们看到的只能是片中人物的苦难、孤独和无助, 感觉不到通过电视的介入主人公命运可能发生的变化, 也看不到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的爱心行动, 更看不到人们为改变生存状况所能汲取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节目是在拿苦难“作秀”, 选材取向是存在偏差的。所以, 我们要注重选题, 要注重传播方式, 要深化节目内涵, 在整个节目中要注重文化价值取向的先进性、高扬民族文化先进性的旗帜。借鉴故事片的模式, 讲究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细节展示的叙述策略, 从而增强节目的戏剧效果。在给人审美享受的同时, 力求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真诚交流。情感交流的关键是双方达到情感共鸣, 没有矫情与做作。如何让嘉宾故事来打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并不是说嘉宾流泪就算成功, 而是力求通过主人公命运的变迁来表现情感世界的起伏跌宕, 进而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在题材选择上, 要注意现实性, 从普通大众、小人物身上挖掘情感元素, 挖掘能够激励我们民族前进的那种真善美的基因。正如张君昌所说, 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前进, 它赖以发展和前进的基因往往生长在民族的最底层、最原生态的细胞, 那里孕育着激发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原始动因。 (1) 情感类电视栏目的显著特征是以情感人, 因此, 节目要营造情感共鸣空间, 节目内外, 屏幕上下, 由主人公、主持人和观众共同搭建起巨大的情感场, 让场内激荡着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故事, 即使不是普通百姓, 而是明星大腕、艺术大师, 在节目中也是以平凡人的姿态出现, 讲述人生经验和感悟, 使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诠释人间美好崇高的情操, 使情感类栏目宛如人性深处飘出的悠扬牧歌。

深入挖掘情感空间, 融入人文关怀。以关注普通群众情感世界、生活方式、生存状况为主的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 应自觉担负起社会职责。情感类节目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同情与关爱之心, 营造一种人文关怀、励志向上、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与法制节目所营造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氛围和部分娱乐节目中制造的众人狂欢、视觉盛宴的假象相比, 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就像一杯绿茶, 清新、淡雅, 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令人回味无穷。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形成极大的感染力, 对社会风气和人们心灵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心与心的沟通给喧嚣浮躁的都市人一个静谧的空间, 给心灵急需安慰的公众一个温暖的避风港。由此可见, 情感类电视栏目通过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彰显浓厚的人文关怀品格, 将普通百姓, 尤其是弱势群体“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通过电视传递到千家万户, 并通过“厚德载物”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结语

一个好的栏目, 不仅仅栏目本身对受众来讲是个好的故事, 而且要能够让受众感动之后, 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运用节目所传达出来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去面对生命中的困难, 去积极乐观地生活, 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深入思考, 当前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从内容到外在形式, 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节目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打造栏目个性、开拓多样化选题, 在表现形式上把握好法律与道德底线, 在内容上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等, 这是我们电视人要努力的方向, 也是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发展趋向, 更好地服务于受众、满足受众, 得到受众的认同, 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相关文章:

音乐流行唱法07-04

音乐流行范文05-20

日本流行音乐05-15

网络流行音乐05-14

流行音乐赏析06-04

流行音乐论文提纲08-27

流行音乐与时代08-28

中国流行音乐论文09-03

流行音乐论文题目04-08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05-15

上一篇:密植技术下一篇:作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