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使用

2024-07-15

初中语文导学案使用(精选12篇)

初中语文导学案使用 第1篇

首先, 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我所使用的导学案包括这样十个部分:主题名称、课题名称、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难点、预习方法、知识网络、探究讨论、自我测评以及拓展视野。后四个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是导学案设计的重点。“知识网络”意在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 根据初中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和每一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搭建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柱。这个平台既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阅读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又不能太简单,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 来完成剩余部分,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时,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如七年级上册的《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材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发展。课前学生并不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所以设计学案时要先帮助学生理清这个时期朝代更替的脉络, 然后再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设计如下:

“探究讨论”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但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换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上课时, 在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戊戌变法》时,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我特别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维新变法运动______戊戌变法 (填>、<或=) , 有些学生一直以为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看到这个题目, 立刻开始新的思考。经过仔细阅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变法而掀起的整场运动, 从19世纪90年代初直至戊戌变法全过程, 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上书、办报、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 不包括其他内容。所以, 此处应填写“>”。

“自我测评”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总结检查, 具有查漏补缺和反思的作用。我在导学案设计时遵循适度和适量的原则。适度是指练习紧扣教材, 符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并且按照中考要求, 在难度上设置易、中、难三个梯度的题目, 在题型上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的题目。适量是指题量要适当, 要能突出重点、难点,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地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能力。题目的选择不一定是针对某一课的内容, 往往要注意将其横向、纵向的联系渗透其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 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三民主义”时, 我联系现实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福建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 人们发现海峡两岸各竖立一块巨大的标语牌, 厦门这边写着“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 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 统一中国”, 请问这两条口号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它们有何异同之处?

其次, 要想让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在导学案的批改上下工夫。为了保障每节课的效果, 教师必须认真地全批全改导学案, 才能知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对本课的认知程度。这样, 上课有了针对性, 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批改后, 最好在班级中公开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奖惩。有了奖惩制度,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被调动起来了, 每位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 完成学案时自然会认真专注、精益求精。随着导学案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课堂的效果自然就很有保障了。

此外, 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系统性与长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 以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第2篇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使用策略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是形成共案的前奏。写好导学案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孩子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任课教师在课堂里的废话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实现省时高效。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安塞腰鼓》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最后一课》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科学的使用导学案

1、方法恰当,谨防变相灌输。经常有教者一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了教者就喜形于色,似乎这样的探究才是最成功的。孰不知这时的热闹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可能是问题缺乏深度和难度;一种可能是学生根本不愿独立思考。如果是前者,老师就应精心备课,如果是后者,有些学生就成了灌输者,有些学生成了被灌输者。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在合作之前独立思考的意识,有时候还可以规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如果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合作探究的后果轻者养成了学生不勤于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严重的会使有些本来爱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也乐意于照搬资料,缺乏探究的兴趣,自然谈不上能力地提高。

2、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对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5、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6、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試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7、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9、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第4篇

一、英语导学案的特点和结构

导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亲自编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检测和课后巩固的文字材料。可以根据每个单元分为6个课时,编写包括填词、单项选择、句型转换、翻译句子、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等各种题型。当然导学案不是题目的简单罗列,而是教师在教之前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教师认真研究每个课时的“四会”和“三会”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重视了对学生学法指导,强化了重点和难点,也是新课程改革和倡导自主高效课堂的一种创新和不断的探索的结果。

以新的译林版牛津教材为例,一册书共八个单元,分为第一课时Comic strip & welcome, 第二课时Read-ing,第三课时Reading知识点讲解,第四课时Gram-mar, 第五课时Integrated skills,第六课时Task。每个课时中设为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三个板块。在课前预习板块里可以根据不同课时设置单词注音、词组翻译、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听写检测等环节。第二个板块课堂检测中对“四会”内容进行相关习题巩固或对听力能力的训练等环节。第三个板块是课后巩固,除了之前检测的“四会”内容,可设置扩展延伸或课后讨论总结等环节。总之,导学案的结构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是来源于课本,同时也是课本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一旦形成了固定模式,学生能很快熟悉每日自学的任务、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二、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围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

1、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听说在Integrated Skills课时中进行体现,读写在Task课时中体现。因此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每天听磁带跟读单词,课文;每天安排一份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或任务型阅读;每单元一篇书面表达。

2、语言知识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设计单词的词性变化,“四会”和“三会”短语,句子的翻译,句型转换(特别是同义句)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3、情感态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强调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学案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习策略目标。英语学习不仅是记忆背诵,还要学会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在布置的预习板块中应该教学生如何提前学习,如通过听磁带或通过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5、文化意识目标。英语教学与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情景教学,特别在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任务型阅读的题型选择上必须是与各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这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要充分挖掘课本和研究具体的学情,要全面详细地解读教材的重点内容,使导学案包含所有的知识点。其中的重难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使整个单元的各个课时之间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要认真研究各类参考资料,不能只是生吞活剥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精编。

三、英语导学案的使用

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会自主学习。根据课本,自己学习单词的读音,找出自己认为重要和难理解的短语和句型。

2、教师对导学案要做到及时发、及时收、及时批改、及时讲解,明确导学案的真正作用。

3、由于学生对新课已经进行了预习,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来听课,课后进行错题订正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装订成册,以便期末复习使用。

4、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可在右侧留下空白,以便教师在讲解时进行扩充讲解,方便学生订正总结。

仙河初中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要求 第5篇

一、导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置四个级别:

A级:识记级,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生活实际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二)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重点: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特色;

4、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遵循六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了解学生基础、利于学生学习、难度适合学生实际)

2、问题化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3、参与化原则(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5、层次化原则(学案有梯度、要求有层次、思维要深入)

6、激励性原则(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四)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3、知识链接:前置测评、诊断检测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是小测试题形式,也可以补充学习本节相关的知识。

4、学法指导: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

5、导学过程:

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6、学习小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7、达标检测 :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8、自主反思:

突出反思重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心得感悟等。

二、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1、提前一周进行。周一上午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周四前备课组集中讨论,由备课组长审核、定稿,编写人、审核人分别在导学案署名后打印。

2、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前抽批,了解学情,进行复备。

3、课后收交批阅,了解学情,课后反思、进行修订。

(二)科学使用方法:

1、学案导学: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

2、课堂导学: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②对重点知识,采取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并适时启发、点拨,诱导。

④对由探究得出结论的部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3、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

①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②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编写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

4、对学生的要求,并养成习惯:

第一、课前。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课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课上。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初中英语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步骤探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运用 导学案 环节 注意问题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已经成为导学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实,导学案产生的基础对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以导学为方法,以引导为辅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师生合作完整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格局,教师有原来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导学案已针对性的知识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任务、路线和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目标性;导学案还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有效总结,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记录,为学生复习提供了学习资料,并且还能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经验借鉴。

二、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运用中的环节分析

对于导学案教学来说,基本的思路就是以英语学案为载体,实现学案与教材的完美整合,师生教与学之间的配合,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突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及创新。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环节有如下几个部分: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教学的基础工作就是认真编写可行的导学案,这是基础工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综合分析教材、教辅和教学大纲,设计的导学案一定不能偏离学习主题,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设计的导学案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以上两项准备工作,在设计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指导性原则,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法上和深度引导上给与辅助;遵循层次性原则,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学生资源,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到编写工作中来,使得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学生依案自学

导学案重在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鉴定和检测。导学案的逻辑性一般比较强,知识体系也比较清晰,所以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导学案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学会反思和总结。

(三)交流讨论

在导学案的学习之中,要是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给与解决。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精细解释,做出评析,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精讲答疑

通过学生自学、教学交流,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之上,英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疑问,错误理解给与解答和纠正,做到精讲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師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切结面面俱到。同时,还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达标总结

所谓的达标就是紧扣本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而设计针对性的英语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总结是指学生对从课前预习到达标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评和初省,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

三、初中英语运用学案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导学案要突出启发性,教师在运用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条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脑想、眼看、耳听、口说、手做,从而获得新知,提升能力。英语导学案的构成部分一般有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设计上,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分析、概括、归纳、讨论等,实现学习内容的动态化和学习过程的参与性。

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要准确定位师生之间的角色,分清彼此的地位,要把“学”和“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放羊式教学,二者不可偏废,都要有所倚重;要理清师生之间的地位,对于教和学做好分工,学生能学的自己学,学生难于理解的老师才进行引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何志强.“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3(1)

谈谈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第7篇

一、导学案的内涵

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导学案绝对不是通常所说的教案,而是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就是师生共同借助导学案在课堂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二、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一 )期 初 由 备 课 组 长 制订学科 教 学 计 划 。 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

(二 )“导 学 案 ”备 课 的基本特 征 :“提前备课 ,集体研讨 、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三 )备课程序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 ,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各环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培养。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时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

1.个人主备 ,形成初稿。主备教师在初备时 ,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学校课堂教学要求。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2.集体研讨 ,修改初稿。集体备课时 ,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形式作简要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3.完善整理 ,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签字后,于周一交文印室印刷。

4.课前熟悉 ,融入个性。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师用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

5.跟踪听课 ,督促落实。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 ,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督查组跟踪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6.教后反思 ,补充总结。课后交流 ,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 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 )导学案的 数量要求 :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 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二 )导 学 案 的 格 式 要求 :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 :纸张设置为4开纸,字体和行间距要求试内容而定。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页 眉部分 ,包括标题 、备课时间 、设计人姓名 、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学生姓名、班级、组号等。

2.开 头部分 ,包括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等 。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 ,确定学习重难点。

3.主体部分 ,包括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预习导航 、课堂探究、达标检测等。

(1)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2)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 :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要求。

(3)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4)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 ,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 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又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 更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5)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4.结尾部分 ,包括知识小结 、学习反思等 。

(1)学习小结 (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2)学习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 ,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做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语文课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第8篇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四项原则。

1. 由易到难的原则。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 导学案的设计, 一定要简单一些, 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能够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 简明扼要的原则。

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 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 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 导学案的语言, 一定要简明扼要, 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3. 可重复使用的原则。

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 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 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题签, 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4.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设计时, 不要总是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 老是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得成。学生学得会, 掌握得住, 才算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

二、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要求

经过近半年的学习, 摸索, 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 即提前备课, 集体研讨, 轮流主备, 二次备课, 课后优化。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每一个题目的设置, 每个问题的提出, 应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 由一人执笔定稿。如我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进行每单元的导学案编写时, 由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课导学案的设计, 初稿完成后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 最后交备课组组长审核过关, 送文印室印制。既分工又合作,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各备课组每周应有半天左右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 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 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 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编写, 必须提前一周完成。同时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注意以下要求。

1. 一课一案, 一节课一份导学案, 一

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建议一份导学案, 可用一张8K纸为宜, 可两面都用, 也可以只用一面。

2. 知识问题化。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 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 学生一看就懂, 不能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 不能过于笼统。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 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 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导学案格式一定要规范。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 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 要包括题目、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及组别、组名等;主体部分, 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当堂检测等;结尾部分, 包括教 (学) 后记或者课后反思等。

三、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 课前。上课前一天, 教师将“导学

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2. 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 知识链接,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完成后, 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 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 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 课后。

(1) 上完课后, 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 (2) 每隔一周, 将“导学案”进行整理, 装订。

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 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 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 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 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 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 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 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 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 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 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初中语文导学案使用 第9篇

一、何谓高效课堂

在我们一线教师看来,那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要思想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投入和充满激情,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达成率在90%以上。

如何扭转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低下的被动局面呢?

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是实现高线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堂上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后,明显感受到学案导学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快乐,高效课堂的达成。但万事万物并非一蹴而就,尽善尽美。在使用学案的具体层面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简单应付,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致使课堂讨论不深入;小组合作探究不能有效开展;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不到位;课堂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少;课堂训练、检测不合理;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未完成等等。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1.加强二次备课,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必须对彭州市组织编写的思想品德导学案进行在加工。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思想品德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把握思想品课程标,结合成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专研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逐步构建学科知识体,制定出具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2.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巧妙引入课题。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每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创设简短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时间控制在1—3分钟内。

3.展示或者解读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

4.检查课堂预习。通过学习委员、思想品德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齐读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里的填空题。一边老师巡视和检查,再次确认学生预习情况,另一边是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熟悉教材,了解课文的基本知识。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

5.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和层次性,要能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所提问题要有思考,讨论的价值。而不是过于简单或者繁琐的,甚至是无效的。

6.适时适当适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交流总结的结论等思维成果可以记录在教材上、导学案上、小黑板上、或者作业本上,但是否进行交流展示要根据有无比要性,学习内容的多少,课堂时间的松紧程度而论,展示的范围可以在小组内,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展示的形式可以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总之,既要体现学生思维闪光点,也要考虑课堂的高效紧凑。

7.处理好对学生课堂上应答的细节问题。课堂上,学生对提问的回答不可能都是老师能够预见的,或者是所期望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回答的可取之处,并注意归纳提炼其观点,提醒发言学生注意课堂礼貌问题,要求非回答问题学生学会尊重,倾听,并能对发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评判,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主张和见解,使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热烈而有序。

三、老师仍需改进的地方

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是现代课堂的必然要求,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也使老师的教有章可循。但需要改进的是:

1.思想品德课的小辩论,演讲等活动难以在有限的课堂上扎实开展。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彭州市编写的学案设计中,有不少的辩论话题,具有较高的可辩性和价值;小型演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运用,情感升华,写作,口头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本来七、八年级的表现欲就比较强,个人加分,小组加分机制促使对这类活动兴趣高涨,但每周只有2节思想品德课,显得力不从心。譬如,我在8.3班搞了一个《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演讲,8.2班组织了《追星利与弊》的辩论活动都花去整整一节课,效果不错,但后面的教学进度就落下不少。

2.情景教学的优势在学案导学模式下难以兼容。学案导学模式一般是以设问、思考、回答为中心,是一个认识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课堂上长期使用这种模式,有时又会觉得比较单调,课堂比较沉闷。而情景教学注重从体验到感悟再到生成的过程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受学生的欢迎。

3.存在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忧”的尴尬局面。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个班级中,爱回答问题的就是每个小组里的“活跃分子”——优生,往往会出现一个人能包揽老师的全部提问的局面,而那些学困生要么回答不起,要么没有展现的机会,索性懒惰起来,不愿思考,坐享别人成果,最终形成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忧”的局面。

4.课堂检测、训练不够充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习环节的安排,留给学生课堂上训练检测的时间很少,所以这一环节,老师只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和试题,甚至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简单应付。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第10篇

一、导学案的定位

导学案是以文本为基础,建立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沟通的教学方案。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应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二、自主学习主要指的是课前预习。三、合作探究是课堂交流、思考的主要表现形式。四、课堂反思让学生学会积累。导学案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二者相互合作,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新型教学方式,优秀的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要素。优秀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一,指向明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应当言辞精确,意思清楚明了,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使学生看到问题后就知道问的是什么,应当从哪个角度思考。例如:设计《金色花》的导学案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孩子总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要瞒着妈妈?”第一个问题使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更加形象生动,第二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让其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挚无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亦是如此。

第二,难度适中。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太难,不仅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问题太简单,则又无法发挥问题的作用,体现问题的价值,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不偿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条理、有层次地设计问题。例如:设计《在山的那边》的导学案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山的那边是什么?”、“那边的海与这边的有什么不同?”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是什么”想到了“怎么做”,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靠近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须跨越障碍,克服艰难险阻。

第三,重点突出。语文教材是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结果,每篇文章都有重点知识需要我们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一个优秀导学案必备的要素。设计方式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握文章重点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探究价值。一个问题如果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那么就不具有探究价值。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故意设置悬念、直题曲问,以此来增加思维的容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学习。学生先预习,遇到难点或者疑惑的地方要重点标注出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将讨论结果呈现给教师。教师要及时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多使用正面语言鼓励学生,同时邀请优秀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展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参与,避免使程度较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落下。例如:每人读一句诗,或者每人赏析一句诗等。任务有难易之分,小组领导者要科学分配任务,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成就感。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导学案使用 第11篇

[关键词]导学案语文教学高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07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使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改变了学生对老师教授内容的依赖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环境,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实施导学案对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以下的作用:

一、主导性更强,将国家教材校本化

高中新课改浪潮带来了新的教程,高中语文的教材版本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时代性强,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册的阅读教学是四单元,每单元4篇文章,共有课文16篇;表达交流模块5个,探究模块3个,因此完成每个部分在学校的日程计划中的上课时间是9周36节,其中作文课需要大概8~10节课,除去探究部分的内容,就剩余20多节真正用于阅读教学。然而,入选新教材的课文解读有难度,依常规教学每篇课文需要3~4节课。容量相当大,时间相当紧,教师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上不完课。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立足于新课改的精神,立足于本校的师生实际情况,摒弃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琐碎重复机械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放开手脚,整合相关的教材内容,合理调控“教”“学”,进而构建更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二、主体性更突出,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往往对通过间接的途径被动接受的知识不能深刻地理解,而对于通过自己加工思考获得的知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学案实施践行的是“生本教育”,主张对学生信任、尊重和理解,大胆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能借助导学案自主地学习发展提高,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例如《陈情表》的教学中,出现的表示举荐、任用、提拔某人做官的字特别多,包括举、除、拜、迁等字,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积累,认识这些文化常识,并自己熟读课文揣摩李密陈的“情”和“辞不赴任”的真正原因,体会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和对朝廷的忠情。

三、实用性明显,能“减负”而不“减质”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导学案就是与此需要此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是教师精心备课的体现,对导学案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精选、精讲、精练。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导学案,之后教师收集、检查导学案做汇总工作,课堂上再利用、讲解导学案,将巩固导学案和掌握教材有效结合,最终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批改,或提问,或辅导,或点拨,在严、细、实上有效地落实教学常规,尽量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消化工作,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减少了学习的盲动性,优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际上是“减负”却不“减质”,“增效”而不是“增负”。 导学案的精心编写使用最终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学生身上,导学案所凝聚的教师精心备课的智慧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实用性。

四、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时,把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导学案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的导学案提出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雨为什么冷并且融入作者怎样的情感?”创设出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丰富有创意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包括学生讲课、模拟采访、法庭、演讲会、辩论会、讨论、新闻发布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

总之,导学案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巧导、实练有机结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性 第12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很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作用, 也是老师们实践的最多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强调了教与学的沟通。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增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机会, 试图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 旨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要形成高效课堂, 如何运用导学案非常重要。

一、导学案的定位

导学案教学以学案为基础, 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具有导读、导做和导思的作用。就目前我们学校一直实践下来的心得, 笔者觉得有效的导学案应该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反思四大板块。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方向, 自主学习是学生的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是课堂思考、交流的主要内容, 也是导学案精华之所在, 课堂反思则提倡一课一得, 让学生学会积累。导学案运用的具体形式则是采取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 尤其是“合作探究”板块的学习给予及时到位的点评, 要让设计合理的导学案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优秀的问题设计依然是导学案的关键要素。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学有所得。

1. 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

教师对导学案问题应该清楚明了, 设计指向明确, 思路清楚, 让学生看到问题以后能知道在问什么, 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或明白导学案问题要解决的是什么, 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和作出解答。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 措辞一定要要清楚明白, 问题提得要准, 不能产生歧义。案例:在设计《金色花》导学案时,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文中的孩子, 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一朵金色花后, 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对课文逐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孩子天真活泼形象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目的是启发学生, 孩子领受着母爱, 也回报着母爱, 这种爱是真挚而无私的。

2. 学案的问题设计要具体条理。

学案的问题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 要想达到训练的目的, 问题设计就要由浅入深, 体现层次感、条理性。《学记》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作为教师, 导学案设计具体条理, 也有利于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的智力、知识积累有差异, 他们的水平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难易有序的问题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 也就有了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时亮相的机会, 个得所能,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越来越足。案例:七年级上开篇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一首励志型的诗歌, 要想在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还是要动一番脑筋的。笔者是这样逐层设问的: (1) 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2) 山那边的海有什么特点? (3) 诗人一开始就到了海边吗?他是怎样到达山那边的海的?这几个问题表述清楚条理, 从简单的“是什么”到隐性的“怎样做”, 逐步靠近诗歌的核心, 理解了成长必须要去努力征服的含义。

3. 学案的问题设计要突出重点导学案在问题设计时, 作为老师要心里有数, 即每一课时都要有一到两个重点问题。

入选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语言、写作方法等等, 每一方面都有其精彩之处, 学习的时候想要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导学案在设计时如何删繁就简, 突出重点, 很重要的是设计出能够引领整个课堂的问题, 最终能够让学生的期待获得满足。案例:设计《爱莲说》导学案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到底莲有哪些地方值得周敦颐独爱?请用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学生紧紧围绕着莲的特点, 分析了莲的内在精神, 从而也获得了由花到人的思想感悟。

4. 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探究价值。

名教育家契诃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育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真正能训练学生思维, 启发他们的心智的。导学案在问题设计时, 教师应让问题变得有探究价值。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故意设置悬念, 直题曲问, 增加问题的思维容量,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案例:在设计《猫》的导学案时, 最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 鸟也被吃了, “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提出果然引起了学生很大的争议, 让学生理解到, 除了作者的妄断, 作为当事者的小猫也应该学会完善自我, 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怜悯自己。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沉浸在思考中,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

三、导学案的使用

编制“导学案”, 只是完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导学案”的使用也至关重要。“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合作探究, 即课堂的讨论环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 对于合作探究环节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去完成有关内容, 也可以是先预习, 把预习时不太清楚的内容提出来进行讨论, 经小组的共同探讨后, 形成小组的内部答案, 然后记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全班交流时, 我们又分为小组展示和点评。各小组都有机会进行展示, 可以是实物投影, 可以是示范性的口头讲解, 甚至是表演的方式, 然后其他小组依次进行有礼有节的点评。在展示的过程中, 要把握“人人有任务”的原则, 充分调动起整个小组的合作活力。案例:在上《秋天》这首诗时, 经过导学案的充分讨论, 各小组进行展示“你最欣赏哪个诗句, 或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请提出来, 我们一起欣赏、解决”这一问题时, 笔者给学生分配的任务是:小组合作。 (1) 一人朗读诗句所在的诗节; (2) 一人概括诗节内容; (3) 一人赏析诗句; (4) 一人提出疑问; (5) 一人对诗节进行升华性朗读; (6) 一人对别组的解惑表示感谢。任务有难有易, 但小组内会自行进行有效分工, 各人都要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自从使用导学案以后, 很多老师有一种错觉, 即老师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事实上, 导学案确实强调了学生的“学”, 但这决不是说在课堂上就不用“导”了, 关键是怎么“导”。老师要在学生有疑处而“导”, 教学重点处而“导”。对于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点拨;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 老师要有提纲挈领性的指导。除此之外,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也非常重要, 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让学生觉得自己完成导学案是非常有效的, 从而充满了一种成就感, 那么导学案的使用也就越来越有其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上一篇:猪消化道疾病下一篇:内网信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