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2024-06-02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精选11篇)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第1篇

一、新型社交媒体及其特性

1.1新型社交媒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各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激增。根据百度百科,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而作为社交媒体的最大用户群, 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都受到其巨大的影响。

1.2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发展正是由于其便捷性、原创性和交互性三个特性。通过移动终端, 用户随时实地可以发布信息, 并随时更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评论、沟通、互动功能, 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畅通。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影响

《2014中国大学生媒介与消费调研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地显示, 微博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分别为71.1%和82.3%。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普及,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1、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新型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使当代大学生活更加分富多彩。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的通讯沟通手段更加多元化。通过对生活学习的记录, 对朋友圈内其他人以及各种公众账号的关注, 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 也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社交媒体, 还可以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也大大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2、拓展社交圈, 提高沟通能力。由于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使得大学生的交友圈不再限定于一个教室或一个校园。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便利的接触校外世界, 随时随地与人沟通, 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机会。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减轻了交友双方的心理负担, 消除了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沟通时的心理隔阂, 这也为平时好友较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交友圈的社交平台。

3、自主学习, 获取丰富网络资源。TED、可汗学院、世界级名校公开课等一批公开课正是依托于社交媒体为全世界爱学习的网友提供的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公开课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社会、金融等领域的精彩课程。这些课程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 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2消极影响

虽然便利的社交媒体应为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了一定积极影响,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社交媒体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1、过度沉迷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对微博微信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时随地查看手机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不仅逐渐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时间, 甚至开始占据他们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听见微博更新的声音, 对老师来说也屡见不鲜。过去侃侃而谈的同学聚会, 也演变成大家各自把玩手机。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 一旦社交媒体取代了正常的沟通交流, 正常的人际交往也将消失。

2、信息过度暴露, 大学生安全利益存隐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判断能力差, 很容易采信一些不实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极速发展, 个人隐私保护措施却为得到进一步完善,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 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通过网络诈骗, 虚假信息, 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

3、信息良莠不齐, 大学生意识形态易受影响。新社交媒体使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成为现实。但是在这些发布的内容中, 有益的内容可以让受众得到启发, 但是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大学生心智体尚未完全成熟, 意识薄弱, 在面对不良信息时容易受到影响, 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的引导策略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彩的校园文化, 丰富的文体活动, 不仅可以增加现实吸引力。同时结合校园发展, 把大学生们的的智慧和热情合理的引导到现实中来, 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消耗大学生过剩的精力, 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

2、利用网络优势, 引导学生。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可或正在使用社交媒体, 学校可以通过指定专门的教师, 利用社交媒体融入到学生中。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 老师也可以仔细观察,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对常见的网络诈骗可以独立辨识;对于虚假信息能够仔细分辨;对于流言谣言能够理性的认识。最终实现不受或少受网络犯罪侵害。

总之, 对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 学校应积极应对, 把社交媒体看成一种手段, 合理利用网络优势, 正确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 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有用知识,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2]李爱华, 曾秋菊.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与管理[J].当今大学生, 2009.07:252-253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第2篇

后来,Google 推出了企鹅算法(Google Penguin),搜索引擎抓取页面的“游戏规则”完全改变了。企鹅算法是一种新的算法,其目标直指那些通过过分SEO手段提高排名的网站,意在降权那些充斥着广告的网站。

没有了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市场营销专员怎样才能保证网站获得好的排名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因为搜索引擎喜欢更新频繁、内容新颖的原创性网站,目前来看,社交媒体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认识社交媒体难以控制的特点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当然希望发布的内容可以得到粉丝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互动。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评论你的帖子和博客, 通过你发布的内容与你互动,这就是社交媒体营销的目的,

不再需要通过反向链接提高排名,因为粉丝的互动就是给你的页面带来了新内容。但是,请明 丝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因此,建议通过会话,提问,更新帖子等,让客户参与进去,与他们建立互动关系。

给页面增加社交分享按钮

企业搜索引擎优化平台提供商BrightEdge曾经对400多万个帖子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通过最新的社会共享引擎云技术,跟踪用户如何共享、以及如何与社交按钮和链接进行互动。这项分析显示,设置有Twitter分享按钮的网页,与没有该按钮的网页相比,社交媒体曝光率要高出7倍。可见,社交共享按钮可以带来真正的社交流量,提高网站排名,扩大品牌知名度甚至亲和力,最终带动销售量。但是,许多品牌还没有利用这个既简单、又无成本的免费工具。

保持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网站属于静态平台,而社交媒体属于动态平台,并且不断变化更新。与通常只配一个设计师的网站不同,社交媒体旨在听见人们的不同声音。

从社交媒体到社交CRM 第3篇

很多企业期望通过在社交媒体的交互来贴近、赢得客户。企业必须首先明确的是,在运用社交媒体时,消费者参与交互的最大动力在于获得切实的价值。

贴近客户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当前的企业热衷于通过社交媒体计划来做到这一点。但客户是否对此同样热情呢?确切地说,大多数客户并未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保持联系,他们更加注重实际。如今,在社交媒体内或者社交网站内的客户活动越来越虚拟化,在这个由客户控制和双向交流的环境中,客户和企业并未与彼此的期望保持同步。要想成功发挥社交媒体的潜力,企业需要设计出能够在时间、关注点、许可及数据方面为客户带来具有切实价值的体验。

迅猛发展与使用现状

让我们来看一下消费者和企业接受社交媒体的速度。2010年,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大得令人吃惊。Facebook的活动用户数量高达5亿多,其中70%来自美国以外。到2010年3月,从微博在2006年发布以来,通过微博发送的消息数量超过100亿条。同年7月,这一数字增长了一倍,达到200亿。在亚太地区,仅2010年2月就有50%的上网用户访问了社交网站,访问总人数达到2.403亿。

企业对这个全球化的社交媒体现象有切身的体会,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很明显,社交媒体是客户汇集而且企业希望进入的地方。社交媒体对于企业贴近客户具有无穷的潜力,通过社交媒体,企业有望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如预计的那样,我们的调查结果指出,各企业都纷纷开展了社交媒体举措。近70%的高管表示,如果他们的企业不参与其中,就会被抛弃;而超过一半的人相信,他们的竞争对手正在通过社交媒体成功地赢得客户。

尽管消费者对社交网站的接受程度非常高,但企业也需要明白,这些数字可能并不可靠。我们的调研显示,只有少数消费者(占5%)几乎始终回复别人的评论或者发表自己的帖子,人数最多的群体(占75%)为偶尔参与者,而沉默观察者(占20%)仅在一旁观察。创新的企业应确定经常参与的作者,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品牌传播。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社交媒体是与好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以及了解新闻和获得娱乐的方式,而不是与品牌进行交互的工具。企业需要明白,不足一半的客户有可能在社交媒体环境中与它们交互。当然,对于特定行业或业务类型的目标市场,这一数字可能有波动。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机遇在于吸引那些不愿意参与的人群。企业需要努力以公开和诚实的态度与这些客户沟通,了解他们最看重什么,并给他们提供好处,吸引他们采取行动。

认知与现实的差距

将社交媒体用作吸引客户的渠道对传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提出了巨大挑战。CRM战略是以流程和技术为支撑的,其目的是管理客户关系,从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内获取最大价值。这些战略一般注重于客户管理所需的运作响应能力。但是,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企业对客户关系不再有控制权。企业需要以新的战略抓住这一变革机遇,即社交CRM,它的理念是企业要抛弃管理客户的做法,代之以推动客户看重的协同体验和对话。

了解客户处于社交平台的独特环境时最看重什么,是制订社交CRM战略的关键第一步。对于认为消费者与其联系是为了保持对其品牌的关注的企业,我们调查的结果可能出乎它们的意料。事实上,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是获得切实的价值,这意味着企业可能会将其对客户亲和力的期望和与消费者交流的意愿混淆。

65%的企业将社交媒体视为新的收入来源,但同时许多企业认为,获得折扣和优惠券并且购买产品或服务是客户在社交网站上关注企业的最次要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消费者表示获得切实的价值是他们与企业交互的首要原因,这对于希望通过社交媒体赢利的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消费者将“查看评论和产品排行”列在第三位,这是客户在决定交互之前研究产品信息,是购买过程的一部分。

如果消费者认为有益处,感觉到他们能够信任企业,并且确定社交媒体是能够确保他们获得所需价值的正确渠道,他们才愿意与企业交互。这种价值的形式可能是优惠券或特定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保持交互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情感方面的无形获益),但对亲密感的希望并不是推动力量。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对话与客户保持更密切联系的企业,可能错误地预计了亲密感对于客户交互动机的作用。与企业交互和与好友交互并不一样,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是积极的品牌拥护者,他们与企业保持联系主要是为了与品牌社区保持联系。

企业认为社交媒体交互将提高客户忠诚度。然而,许多客户表示,他们需要先有对企业的忠诚才会参与交互,而且对于这些交互将有多大的影响力持不同看法。在IBM 2010年全球CEO调研中,88%的CEO称,在未来五年内,“贴近客户”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这一推动力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反映。近四分之三(7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客户将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拥护度。然而,消费者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只有38%的消费者认为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交互会显著影响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28%的人保持中立态度,而3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交互不会让他们感觉对企业更加忠诚。

此外,对于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交互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消费者的看法也不同。不到一半的消费者(49%)认为参与交互后他们可能会购买企业的产品,27%的消费者认为社交媒体交互不会影响他们的支出,而24%的人保持中立态度。另外,近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对品牌或企业的热情是通过社交媒体与企业交互的前提条件。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仅与他们已经熟悉并喜爱的品牌交互。换句话说,参与交互的消费者已经与该品牌或企业建立了亲密感,而且仅通过社交媒体参与不一定会提高忠诚度或增加支出。

社交CRM建议

企业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创造一种自身品牌独有的社交媒体体验,为客户提供价值,并且利用社交社区的强大能力。为成功推出有助于改变客户关系的社交媒体计划,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认识到社交媒体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我们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社交媒体将变成网关,甚至是与客户联系的主要沟通渠道。在企业设计社交媒体计划时,它们需要以统一的观点,充分考虑客户与企业接触的其他情景。

明确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的区别。社交CRM的目的是实现客户参与,为客户和企业双方带来收益。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应适应客户拥有控制权的现实。

创造无缝的客户体验——跨越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如果你知道客户在一个渠道中,就需要知道他也在其他渠道中。这意味着社交解决方案不应被设计为孤立的计划,而需要全面地与其他面向客户的举措集成在一起。

开始从客户角度考虑。不要问你的企业为何需要参与到社交媒体中,而应询问客户为何会选择在社交平台中与你的企业交互。改变社交交互战略,注重为客户提供他们寻求的价值,这样客户就能与你保持亲密感。

如果不确定客户价值是什么,就询问客户。对话和参与是社交媒体的作用,企业需要设计创新的方式,通过投票、激发想法和提问来获取客户对你的看法,让客户通过对他们喜爱的想法或创新进行投票而参与其中。事实上,让客户对成效投入将帮助建立你所寻求的拥护度和品牌黏性。

从社交媒体中获益。企业应该使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通过社交媒体体验,让他们直接与企业打交道。企业还应该制定社交商务活动,利用对时间敏感的优惠或折扣激发特定的客户采取行动。要想使客户参与其中并成为回头客,社交媒体的内容必须新鲜,并具有相关性。同时,企业应该为那些与好友共享内容的客户提供奖励,从而实现社区平台的病毒性传播优势。

迫切希望贴近客户的企业纷纷在社交网站上建立网页,发布视频和微博。然而,如果这些企业不关注绝大多数客户真正看重的方面,它们可能会错过机遇。事实上,对于需要一个合理理由参与交互的75%的“偶尔参与者”来说,为他们提供切实的价值可能是最强的吸引力量。

(甘绮翠: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ganqicui.cmmo.cn)

(编辑:王文正wwz83@163.com)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第4篇

一、新型社交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社交媒体, 是指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用户通过网站等技术类工具和平台, 沟通、分享、讨论、评价和获取信息, 从而形成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 (2)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 用户对信息交流的高效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方便使用, 出现了以微博、微信为典型的新型社交媒体, 逐渐取代了最初的博客、论坛等媒体形式新型社交媒体的特征。

1. 广泛性与便捷性

新型社交媒体对用户的使用入门要求相对基础, 通过注册具体社交媒体的账号即可使用, 可达到广泛使用的目的, 同时,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 手机APP软件的快速运用, 达到了新型社交媒体的全民便捷性。以微信为例, 这是一款免费的通讯服务应用程序, 可以支持图片、语音、视频和文字的交流, 只要具备手机和网络的条件, 就可以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沟通, 操作便捷快速, 应用广泛。

2. 互动性与功能性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通过手机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接收与传递信息, 突破了地理位置等限制, 通过微信平台即可达到沟通、交流的互动目的。但微信又不仅仅局限于交流的互动作用上, 其收藏、钱包等多项服务体现功能性, 可以利用微信的钱包付款, 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因此微信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快捷性上, 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上。

3. 个体性与全面性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为用户提供了个体化操作, 个人可以发表文字、图片、音乐等内容, 通过朋友圈传播消息等, 从而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表达的需求, 满足其体现个体差异性的要求;不局限于个体性、微信公众号的推广, 让用户能够更快捷地接收更广泛的消息, 并时刻关注动态发展, 从而达到信息全面性的目的。

二、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分析

目前, 大学生已经成为微信的重要用户,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有93.6%的大学生正在使用微信, 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表示可能会尝试使用, 因此, 有必要以微信为例, 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新型社交媒体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优质影响的同时, 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1. 积极的行为习惯。

(1) 沟通的自由性。沟通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沟通对象的自由性, 二是沟通条件的自由性。简单快捷是新型社交媒体在使用方面的一项重要特征, 用户只需要通过自己的手机号便可注册相关账号, 以微信为例, 注册成为用户之后, 通过添加对方为好友便可以互相交流, 程序简洁快捷, 沟通起来自由方便, 大学生通过微信可自由选择沟通交流的对象, 不受任何第三方的限制。沟通条件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行为习惯上突破了地域时间等的局限, 不同时差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沟通交流, 互通有无, 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自由行为习惯。

(2) 行为方式的多样性。新型社交媒体的表现形式多, 不同于以往获取知识的途径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的资讯, 如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 各种社交媒体的存在, 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多样性的平台开展各种不同活动。以微信为例, 其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使得大学生的通讯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不仅可以通过语音、发送文字与他人沟通交流, 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自身的生活点滴。微信平台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素材激发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使得大学生在不断尝试微信程序中的不同素材时养成了多样的行为习惯。

(3) 个体行为的独特性。微信除为大学生提供群体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之外, 还为独立的个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朋友圈就是微信平台上为个体设计的又不失群体性的一项内容。大学生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 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图片分享到朋友圈, 这样的功能突出了个体性, 通过个体发表的文字或图片等表达个体的想法, 一定意义上说是展示个人的空间, 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并且不是好友的陌生人并不能看到图片或文字, 只有同一个朋友圈里的好友能够通过个人发表的文字和图片获取信息, 通过点赞或评论与好友保持联络, 也是群体性的体现。

2. 消极的行为习惯。

(1) 过度依赖性。微信的应用已经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随时随地查看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手机渐渐占据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性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但过度使用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对于课业内容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寻找答案, 不再主动思考研究, 过度依赖网络, 导致自主学习能力降低, 更严重的是手机为考生作弊提供了新的方式。“刘振声在《社交媒体依赖与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中指出微博、微信依赖者表现出更高的逃避倾向, 他们会将大量时间和注意力停留在网络碎片上、无意义的信息上, 拖延甚至懈怠学业。此外,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 有近47%的大学生具有社交媒体依赖倾向, 他们往往因为过度关注有没有人评论、朋友圈是否有动态更新等, 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业上来” (3) 。

(2) 消极沉溺性。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 他们是一群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的独立新青年, 拥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想象力丰富, 追求完美, 但同时因缺乏社会阅历, 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时不够成熟, 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新型社交媒体为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大学生提供了虚拟的逃避处, 一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大学生, 为了逃避学业就业带来的压力, 很容易将精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并沉溺其中。网络的自由性和匿名性使得某些不追求上进的大学生利用微信等媒体平台肆意宣泄自身的不满, 长此以往, 沉迷于网络带来的虚拟世界, 遇到困难时只会选择抱怨, 负面情绪占主导位置, 导致忽视自身的缺点, 缺乏正确认识事物的价值观。有调查显示, 85%左右的网络成瘾者不愿意和周围的人打交道, 56%的网络成瘾者在离开网络后会想着网上的事情 (4) 。

(3) 社交的虚拟性。新型社交媒体通过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虚拟的社交场所, 以微信为例, 可以通过发送图片、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交流, 不再受限于地域、空间等因素, 快捷、高效、方便, 适应了当下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转移到了网络世界, 以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 模拟网络世界里的社会关系。大学生只需要通过微信便可以建立朋友圈, 通过扫一扫等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表情、图片等素材的流行渐渐取代了文字的沟通, 用点赞加强人际关系的交流, 缺失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氛围和环境,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能力, 虚拟社交时间过多占据大学生正常的日常班集体活动, 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停留在朋友圈内, 缺乏群体意识。

三、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引导策略分析

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 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5)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学习环境,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者更是直接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导师。因此, 高校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观察学生、关注学生、与时俱进,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高校可以利用微信这一新型社交媒体为中介, 建立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 推广学校的微信公众号, 宣传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寓教于乐, 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2. 完善网络社交的相关法律法规, 培养大学生网络社交言论的责任意识。

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任意使用网络的人都能借助媒体平台发表言论、传播信息, 匿名性和自由性造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媒体平台散播谣言, 进行欺诈等违法行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6年6月, 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10亿, 而对于网民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行为管理迫在眉睫。在大力推进网络立法的同时, 针对社会阅历不足的大学生群体, 加强对大学生为对象的网络社交条例建设, 积极推行网络社交的实名制, 遵循“谁传播, 谁负责”的原则, 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从根源上防止大学生成为谣言、恐慌情绪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增强大学生网络社交言论的责任意识。

3.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管机制, 规范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

高校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培养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 提高其自律能力, 有效甄别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 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管机制, 提高新媒体信息监控的实效性, 在加强教育的同时, 加大监管力度, 做到两手抓。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平台, 创建班级群, 定期组织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会, 选取不良网络社交行为案例, 进行案例的探讨和分析, 学习如何规避不良网络社交行为, 总结如何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假, 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如何保护自我, 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观察学生、关注学生, 重点关注一些内向、不太合群的学生, 多进行沟通交流, 尽量了解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动态, 规范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行为习惯。

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 使得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普遍传播和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双刃剑角色, 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 另一方面大量信息的传播, 无法保证其信息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想, 导致其行为习惯上的偏差。因此,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 培养其对网络信息的自我辨别能力, 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和使用新媒体, 培养其责任意识, 规范其网络行为习惯。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特征的分析, 探讨引导其行为习惯的策略, 科学指导其行为认知, 规范其行为习惯。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引导策略

注释

1 车桂兰.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 2015 (11) .

2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3 刘振声.社交媒体依赖于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J].新闻大学, 2013 (1) .

4 钱飞燕.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习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3.

社交媒体的机遇新媒体势力 第5篇

关于社交媒体据Google 2013年调查报告,63%香港人拥有智能手机,年度增长约15%,其中96%用户每天必定使用流动网络,成为亚太区之冠,更有77%用户每天一定携带智能手机出门。

脸书全球有11.9亿活跃用户,香港活跃用户人数达440万,其中240万为每日以流动装置登入。

在香港约533万名网民中,超过70%的人使用脸书,接近20%的人使用blog。

440万脸书香港用户中,占200万是男性,240万是女性。

脸书香港用户中,26至35岁占最大比数。

微信于2011年推出,仅433天,全球用户便突破一亿,至2013年1月,用户已飙升至3亿。2011年底,微信已有18种语言,吸引不同国家用户。

全球各地品牌用于网络推广的预算,将由总支出的5%大增至2014年的20%。

全球百大品牌2012年在YouTube上花费的广告开支,按年升约50%。

社交媒体次时代 第6篇

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

8月8日北京消息:百度说吧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关闭发布入口,并将于8月22日起停止所有说吧服务,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和谷歌一样,百度的社会化媒体进程再度受挫。

8月9日消息据了解,凤凰网轻博客产品“快博” (http://k.ifeng.com/) 已开始针对特定人群展开邀请测试,正式上线时间尚未确定。

“今后2至5年,有关你使用其他哪些社交媒体的问题将会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所有的网站都将具备社交性。”

Facebook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休斯 (Chris Hughes

无处不社交

1993年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符合150法则,即一个人所能维持的社交圈子大约在150人左右。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动辄几千几万的关注与粉丝,这一理论好像已经“过时”。

起床、吃饭、上班,然后偷菜,啊不,上微博,已经成为了当今网民的“标准动作”。社会化媒体重新建立了人际关系。以微博和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构成的网络关系不断通过强关系巩固了熟人的网络,让既有关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弱关系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共识。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阻隔。信息链和关系链的优化推动了社会化媒体在平台运营规则的改变。

强关系也好,弱关系也罢,以微博为代表的关联了现实社会关系的社会化媒体是以关系网络为其信息的传播途径,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与别人互动、交流,只要有了关注与粉丝,无论你本人身在何处,位居何职,大家都可以聚在一起聊天互动。相比很多不明出处的消息,人们更相信来自于社交媒体的信息,因为那都是你“认识”的人跟你说的。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你也成为了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一环,也许爆炸性的新闻就是因你而起,连你自己都没察觉。也许这一过程很“随机”,但是一点都不虚拟,虽然互联网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其传播的网络实质则是社会化的。

然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浪潮就是那么顺利吗?Myspace被低价出售的新闻仍在耳旁,国内社交媒体的不利新闻也屡见报端。2008年推出的开心001,以及被千橡收购整合重新命名的人人网 (前身是校内网) ,都曾风靡国内白领和校园市场,如今却逐步江河日下。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后来的人人和开心,再到如今的微博,社交媒体的形式层出不穷,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而且,在社交媒体领域,也并不一定是互联网巨头的乐园,百度就是一例。近日,百度的有啊、说吧相继关闭,而百度贴吧也有合并传闻,这一系列的遭遇让百度向社会化媒体延展的过程进行得很不顺利。据了解,今年5月百度对说吧业务调整,宣布暂停注册、认证调整,说吧团队融入百度大社区搜索团队。在维护3个月后,百度说吧于8月8日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发布入口,并将于8月22日起停止所有说吧服务,并要求用户在此期间备份个人数据。而此前,目前百度说吧负责人麦田已经离职。

相比较巨头的出师不利,很多新的模式和力量的出现,却给社会化媒体注入了更多活力。自年初许朝军创立国内首家轻博客点点网之后,盛大、新浪等公司相继推出推他、Qing等轻博客产品,其原型是美国的Tumblr。国内的民间资本也跃跃欲试。7月23日,苏州阔地传媒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旗下人人围网站正式上线运营,该网站定位于内容社交平台,将以“围观”为特色,吸引用户建立个人门户。用户可在人人围上聚合互联网资源,建立个人门户,并在个人门户中加入了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在当天的发布会现场,除人人围网站及18位明星红人的到场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外,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软银中国投资总监周晔等多位商界名流的出现也立刻引起了到场的200家主流媒体的集体“围观”。“个人门户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人围这次推出的个人门户平台,其形式和理念都很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素来低调的江南春也对人人围做出了不俗的评价。

“记住,所有的功能都是在纯网页下实现的。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的融入能让个人门户画龙点睛。”人人围创始人胡加明强调说。“在人人围试运行阶段,从6月4日人人围测试版到7月22日,将近50天时间里我们总共的注册人数为88万。7月22日当日PV流量为120万,网站在中国500万家网站里排名为2600。”

创新活跃:新浪微博两周年

2009年8月,新浪启动微博测试,成为国内最早推出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公司新产品的拓展必须围绕新浪的核心竞争力来做。从新浪的发展历程来看,新浪做了十几年门户网站,在媒体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和积累,而微博的媒体属性很强,二者的结合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微博只言片语“语录体”的即时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了微博在Web2.0时代迅速窜红。

事实证明,新浪当初对微博市场的预判非常准确。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了14个月注册用户就已超过5000万,微博行业鼻祖twitter达到这一规模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新浪微博两周年之际,注册用户已于近期超过了2亿,对于新浪微博的竞争优势,瑞信、中金等多家第三方公司在市场报告中均多次提及。

与用户的绝对数量相比,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程度、在平台投入的时间等数据更能看出这一点。从发展情况来看,新浪微博除了用户数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也保持着强劲的用户活跃度。截至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已达7500万条,与4月底的5000万条相比增长50%。与此同时,新浪微博每日页面浏览量(PV)也实现了82%的大幅增长。

“新浪微博保持爆发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围绕用户需求所进行的持续的产品和功能创新。”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发展初期,新浪微博创新性地采用“评论+转发”模式、多媒体发布模式,更好的满足了国内用户的需求。此后,面对微博爆发增长所带来的新的用户需求,新浪微博也一直在进行产品和功能上的创新,同时始终不渝的坚持开放原则,鼓励第三方开发者与他们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用户在新浪微博上可以使用发布、评论、转发、图片、音乐、视频、标签、私信、关注、活动、投票、微群等多种功能。

新浪微博平台上所有的应用,包括官方应用和第三方应用,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的开发。以微博桌面客户端@微博桌面为例,它满足了网友以即时通讯的方式实现微博功能的需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40万。

“需要强调的是,新浪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我们一直在扶持第三方开发者围绕微博用户进行开发。目前,第三方开发者已经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传了3500个应用,还有7万至8万个应用仍处于开发或审核阶段。此外,我们还在期待新版微博的上线(9月启动公测),它将使开发人员更加轻松地开发微博应用,从而使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更加富有活力。”新浪微博第三方开发平台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网友在微博上找到这些应用,通过授权,就可以很方便通过微博账号进行使用。对用户来说,这些应用会让他们的社交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因此有利于提升新浪微博用户的黏性。

当然,持续的稳定投入,也是确保新浪微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据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透露,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的营销费用同比增加了一倍,研发费用则增加了85%。按照此前的规划,今年是新浪投资年,并将主要投资微博业务。与2010年相比,新浪微博今年的投资将增加1亿美元,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并且未来几个季度仍将继续对微博加大投资。

一种必然: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是大势所趋,几年前我们还在讲社会化是趋势。三年前,我开始和很多客户在谈社会化媒体的时候还在讨论什么是社会化媒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要不要注意这个潮流,这个潮流会不会像阵风一样就消失了。但是现在我们讨论的则是如何参与到社会化媒体,我们要做如何的改变以迎合社会化媒体的潮流,我们应该怎么做。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开心或微博。”科闻一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婷婷向记者说到。

的确,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从微博营销中尝到了甜头,从第一个通过微博出奇制胜进行营销的戴尔,到如火如荼“海底捞体”,微博已席卷了IT、影视、餐饮、快递、旅游、房地产、电商、珠宝等各行各业,无处不在。更有一大批知名企业收益良多,比如宝马、奔驰、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等。潘石屹甚至公开表示使用微博后不再接受传统媒体的专访,将消息发布和地产营销全部搬到了微博上,而其银河SOHO的微博拍卖就是其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

社会化媒体最大的一个改变是人们接受信息以及分享信息的模式和习惯已经根本性的改变了。而这种改变犹如化学反应一样巨大,同时也很难再变回去,只会一路变化下去。社会化媒体更加符合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求,给了人们创造、分享的机会与平台。人们可以发博文、图片,可以参与编辑“维基百科”。

面对社会化的浪潮,传统媒体也在做出改变,也有了自己的微博。也许更多人会通过手机或PAD来下载观看报纸或杂志,而不是之前的纸质版。归根结底,改变的也许是观看的途径,但是无法改变的是媒体,尤其是具有相关资源和话语权的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人们还是更相信从传统媒体发出的信息内容。传统媒体在社会化媒体浪潮中仍将具有更高的公信力和信任度。

当然,社会化媒体本身的作用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的营销更多的是利用投放广告,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了一定了解,然后通过卖场来确定是否购买,完成消费。然而社会化媒体出现后,更多的人们在消费之前会登陆自己熟悉的社会化媒体去查找相关信息,去观看相关介绍和评论,相比单纯的广告和官方网站,社会化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生活化,更贴近消费者,更具亲和力。换句话说,人们决定购买一件商品时的决策过程因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这也是社会化媒体营销出现,以及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化媒体来从事营销方面策划和工作的原因。

对于营销来说,“媒体”这一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刊、电台电视台或网站,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媒体”,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策。一个受欢迎的博客也许会影响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人,而这些人往往是常常关注于此的业内人士和爱好者,这种“媒体”的影响更有针对性也更能令人信服。

《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的作者唐兴通表示,社交网络与商业三个融合:1.买卖在社交网络上;2.线下购买邂逅社交网络;3.社交网络带来线下订单。

DCCI数据显示:2010年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2430亿元,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5280亿元。预计2011年将分别达到43990亿元、9050亿元。电子商务已然成为掘金场,而社会化网络与其有什么关联呢?调研数据显示,每100个微博用户中就有36个人希望增加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新功能及应用,而每100个SNS用户中有28个人经常使用电子商务方面的功能。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现在更多的不是消费者去找产品的信息,而是信息必须去找到潜在的消费者。如果不在潜在消费者存在的地方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别人就很有可能取得了先机,这种例子很多,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公信力&真实性: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下的数字公关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得营销工作更加复杂,接触的对象相比以往也更多,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闻一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婷婷总经理指出,“社会化媒体营销产生的内容更多的是社会化协作的产物,代表的是每个人意见,是大众意见的集成。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当一个网友搜索一个产品的评价时,会有好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评价。这时,具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被凸显了出来。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传统营销和社会化营销,传统公关和数字公关必须结合起来应用。作为公关还是只能找到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少数’。比如说拥有众多粉丝的‘博主’,除了极少数之外,他们大多在线下世界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对于公关来说,就是要找到这些少数的具有影响力的人或平台,通过他们去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社会化媒体使传播的媒介发生了改变,但还是能找到那些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人和平台的。”

杨婷婷总经理进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她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数字公关的理解:“我把社会化媒体下的数字公关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与影响者关系的建立;二是社区的经营;三是利用社交媒体与当地的销售点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与互动。”

第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与知名博主与论坛的版主建立联系,让他们对相关产品有充分的了解。比如组织试用、参观等。他们试用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往往也能给大家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二点,对于社区的经营形式就比较多样,因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特点与诉求是不同的。很多业界人士都在谈社会化媒体是否是更适合消费性的产品,而从我们的经验看来,B2B也十分适合社会化的媒体营销。B2B讲究的是十分准确的目标受众的信息传达,甚至是一对一的沟通。购买大型设备前的决策过程相比买一瓶水,肯定是要复杂很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了解很多信息,问很多了解的人。社会化媒体在其中就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个专业的论坛、博客或者微博里,聚集了很多专业人士和潜在的消费者,经常会就一些专业和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在这里和他们进行互动,给他们解答相关问题,使用指南等等。也许有一些微博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而建立,那么就不需要谈论那么多具体的技术话题,而是谈论一些比如设计企业文化、企业动态、行业资讯等话题。我们会去协助客户建立这种社群并去管理。

第三点也是现在很多客户所关注和喜欢的一点,因为它可以对销售有更直接的帮助。比如现在流行的LBS,可以把当地的销售点直接和社会化媒体连接起来,帮助消费者直接找到销售点。科闻一百有一个案例是为客户策划了和某知名LBS网站合作,设计了一个签到徽章,消费者到实体店消费不仅可以取得徽章,更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折扣。这样做可谓一举多得,很好的达到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直接促进销售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很好的达到了宣传的效果。社会化媒体使得我们能够很好的找到宣传的轨迹和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直接找到潜在的消费者,并把讯息准确的传达给他们。

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下的数字公关能为企业找到潜在的客户在哪里,并且帮助企业去聆听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并且联系意见领袖取得更大范围的认可,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检测到更多早期的危机。公关可以协助媒体创造内容,可以为意见领袖和相关专家提供资料,帮助产品在网络上产生内容;公关可以协助管理企业社会化媒体,制造一些话题引起关注,并与网友互动,树立企业形象,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公关可以协助传播消费者的使用心得,把使用者的经验传递给潜在的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中做分享,并把线上线下的活动结合起来。

“科闻一百曾在上海策划了一场‘快闪’活动。我们运用社会化媒体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邀请了传统媒体来拍摄相关画面,并把视频上传到了网络视频网站,并在社会化媒体中转发传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杨婷婷总经理说,“我们在给客户很多建议的时候,还需要把这个建议执行出来。维拉沃姆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创意并制作出作品。并且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出客户的需求并实施,实现双方共同的成长,人才的培养。”

“针对一些产品的炒作和创意营销本身无可厚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不要违反法律或道德,不要让人们有被愚弄的感觉,否则被发现也只能起到反效果,事与愿违。”杨婷婷总经理说到。

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事前询问用户是否愿意接收相关信息,让用户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人性化的做社会化媒体营销。只有先得到用户的认可,发送的信息才能得到用户更多的关注,达到正面的传播效果。

“诸如网络水军或者买粉丝等营销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而且一旦被网友发觉,只能带来更多负面影响。由于现在社会化媒体的网友监督和放大效应,使得我们传播的内容必须真实,建立起一个正面的企业形象,这样即使企业偶尔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也能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谅解。如果宣传的东西背离了真实,终究还是会被公众发现,这种传播只能是有害无利。同时,我们也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能说好话,不能期望所有的信息都是正面的。企业有时也不要对负面信息有过度的反应,对于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也是不必要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杨婷婷总经理总结。

新型社交模式下的用户自拍行为剖析 第7篇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市场的不断发展, 社交网络服务又出现了新的趋势。新型的社交网络不再像Facebook、微博、人人网那样依靠熟人构建自己的人际圈, 而是基于地理位置发现身边兴趣相投者, 接着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1 新型社交网络的发展促使自拍行为的流行

1.1 新型社交网络系统发展的国内外对比数据

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方式大大推动了同类软件的蓬勃发展, 有如国外的Pinterest、Instagram以及最新的Fitocracy;而国内则有陌陌、遇见、米聊等。据Comscore统计, 2012年1月份Pinterest在美国的月访问量已突破1000万次, 几乎超过了所有其它网站。而陌陌于2011年8月上线, 距今还不到两年时间, 号称推出364天就获得了1000万用户, 第二个千万则花了124天。目前, 陌陌的群组功能已经蔓延到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

1.2 用户自拍行为的发展与升华

1.2.1 美国著名精神治疗医师Aaron Balick博士的关于社交网络中人类的动机的书中阐释了人类在社交网络中的“活跃网络身份”和“被动网络身份”。被动网络身份指网络社交圈子中包含了你的关系, 比如微博好友发消息时的@你;积极网络身份就是那些你能控制的, 自发展现的社交信息, 比如个人简介。在当下火爆的基于LBS的新型陌生交友网络中, 活跃网络身份占据主要地位, 它是新型社交网络的典型特征之一。

1.2.2 根据Pew Research Centre几年前的调查结果, 美国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所分享的个人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 91%在网上晒自拍———高于往年的79%。而到现在, 自拍几乎了成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鲜明印记, 涵盖了身处该网络中的所有年龄段、所有职业圈, 从明星到草根, 从政客到平民, 都喜欢通过这种方式与朋友分享。

1.2.3 研究数字社交网络的玛丽安·哈代博士分析指出:自拍让人们搜集和发布自传性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这是自然的自我建构过程的延伸, 它涉及到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呈现自己, 类似女性的化妆美容或者男性健身, 借以展现自己的特定形象。“这也是自我表演的一个方面, 了解和探索自己, 同时又敏感而易受影响”。

2 社交网络自拍的多元化发展

2.1 对用户自拍行为的剖析为设计所带来的价值

2.1.1 而在这种新的社交模式下的自拍行为, 也随着社交模式的变化让用户产生不同的展示需求而发生变化:

以往的社交自拍分享, 仅仅是在社交应用中调用设备的摄像头来完成拍照, 并且与最终的分享达到无缝连接。而现在人们自拍, 首先使用美颜类的相机应用完成照片自拍, 然后使用美图类应用美化修整照片, 最后再完成分享。

2.1.2 经过来自美图秀秀的数据:

核心用户平均每天自拍27张”证明了这一用户行为是希望向陌生人更好展现自己, 渴望得到赞美及夸奖的需求。所以, 这一现象催生了许多相关的美图应用, 成为社交网络的必备工具。而专注于解决这种需求的美图秀秀从中获得了成功。它整合了如PC端修图软件photoshop等专业且复杂的工具, 重新集成了几个主要且核心的人像美化功能;简化了生僻的词汇, 重组了美化图片的工具名称, 换成用户所能理解的如“祛痘””美白”等名词。亲和且简单的操作捕获了众多女性用户的心, 截止至2013年7月, 美图秀秀单纯手机客户端就已经拥有超过2亿用户。

2.2 在自拍行为影响下衍生的一系列附加网络现象

2.2.1 用户自拍行为过分依赖美图应用, 以至于照片与本人差异过大, 令第三方用户产生被欺骗感称之为照骗。国内美图秀秀的成功, 成为用户在新型社交网络中的必备工具。美图秀秀工具的便利性让美化的行为大大增加, 让自拍的真实感降低, 同时也在降低社交网络的诚实程度。虽然照骗一词到现在逐渐成为中性词, 更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以此自嘲, 但该现象背后传递的社交网络真实性问题难以衡量。

2.2.2 而跟自拍密切相关的另一现象非吃货莫属, 在年轻群体甚至扩散到整个人类圈子中, 提及美食相信大部分人都难以拒绝。仿佛与西方进食前必须祈祷一样, 在社交网络中, 晒美食是庞大吃货群体开吃前的必要流程。而在社交应用里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用户会选择美食照片作为个人相册里主要内容, 一方面可以看出吃货对于炫吃的态度, 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用户陌生交友应用的个人信息的保密心理。

2.2.3 在新社交模式下的各种陌生交友应用中, 用户上传经过美化的自拍不仅仅为了更好展示自己, 也为了让自己更受异性的欢迎。在双方对彼此照片的喜好程度及双方聊天的契合度不断上升的前提下, 催生了新的社交现象———约炮。约炮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新时代下的年轻群体对情感宣泄的态度, 源自对西方文化的盲从, 作为城市压力的释放手段, 背后的安全问题堪忧。

3 结束语

在新型社交模式的刺激下, 用户内心渴望展示自己的愿望被放大。基于地理、兴趣标签等的交友方式不断发展, 照片对于用户之间的联系性越来越重要, 目前的美图应用地不断迭代让用户需求得到满足。而展望互联网产品行业格局变化史中, 刚性需求的满足之后会导致产品同质化的不断增加, 所以未来这种社交模式下的契机, 也许就是着眼于解决用户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将用户渴望展示自我的愿望服务到极致。

摘要:在基于LBS的新型社交网络中“, 自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漂亮的自拍照可以让用户塑造网络的自我信心, 增加与好友间分享的喜悦。在“自拍”行为的推进下, 用户系列相关行为成为社会的新焦点, 这些行为揭示了用户深层次的新求, 它们可以对设计带来影响, 同时具备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型社交网络,定位,自拍,美图

参考文献

[1][美]John B·Best.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5.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第8篇

2015年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社交媒体现象正是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影响的最典型例证,通过分析几家主流社交媒体在该事件中的传播表现能够摸索出一些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产生的作用,对今后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对于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作用的现有的研究

目前对于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

1.1 国际新闻报道的定义

对于国际新闻的定义学术界没有具体条目,中国传媒大学的刘笑盈教授认为:所谓国际新闻是超越了国家界线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说国际新闻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找到了一篇学位论文提到:国际新闻报道主要被分成三类,分别是国外新闻向本国报道、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国外新闻面向国际报道。由此看出,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定义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国家界限,突破了国家界限的新闻即可定义为国际新闻。因此,国际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

1.2 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

《社交媒体传播新闻的特点与趋势》与《社交媒体新闻传播中受众与信息的交互性》两篇论文不约而同地对于社交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做出了归纳,这对于国际新闻的影响也同样适用。

1.2.1 符合新闻发布内容的时效性要求

社交媒体是有成百上千的自媒体人构成的一张巨大的信息交流网络,且覆盖的信息源涉及面非常广,因此,社交媒体对于信息的敏感度非常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由于其信息自发病毒性传播的特性,社交媒体中传播的新闻时效性很强。

1.2.2 新闻在社交媒体中传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社交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交互性,因此,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新闻也具有明显的交互性质。这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做的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来说,社交媒体引进了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也称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和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也称UCC,User-created Content)概念,对于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信息量的扩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2.3 新闻文本的碎片化

正是由于社交媒体多数信息都是来自于非官方自媒体,所以对于信息的整理和总结能力并不是非常高,信息多为碎片化的信息点。对于当下网络用户碎片化的接受信息的时间来说,这样的信息状态暂时可以被接受,但是,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过于碎片化的信息对于新闻传播并不是一件好事。

1.3 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的负面影响

上文已提到了社交媒体上的新闻都过于碎片化,容易产生一些片段的误读或者是信息缺失而导致的传播问题等。此外,《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实践的失范与纠偏》一文中客观地指出了社交媒体自身的某些特性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新闻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行为失范等。

2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的社交媒体现象

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在事件发生后不久,Facebook、Twitter及Periscope等社交媒体作为代表发起了不同的社交功能,一时产生了一场社交媒体现象级事件。

2.1 初步具备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性——“安全信使”及“开门”运动

2.1.1 Facebook开启安全信使功能

Facebook作为当下用户量最大的社交媒体为国际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它就开启了一个名为“安全信使”的签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的平台向所有的好友发送自己当时的位置以及安全情况。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当地好友的情况。

此外,笔者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此次“安全信使”的开启并不是Facebook第一次开启这样的功能平台。自2014年10月推出“安全信使”这样的安全检查功能以来,Facebook的这项功能已被激活过5次。同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大地震发生之后,Facebook首次启用了安全检查功能。此前,超过700万该地区的人被标准为安全,并向超过1.5亿与他们联系的亲朋好友发送了通知。在9月智力发生大地震之后,Facebook再次启动该项功能。2015年10月,Facebook分别在墨西哥帕特丽夏飓风(Hurricane Patricia)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周边发生地震后启动了安全检查功能。

2.1.2 Twitter发起“开门”(#Porte Ouverte)运动

除了在Facebook开放“安全信使”功能之外,Twitter也在事发后发起了“开门”运动(#Porte Ouverte)。#Porte Ouverte是法语打开家门的意思。该活动就是鼓励恐袭发生地附近的居民打开家门,让受伤或者暂时无法回家的人进去。实际上“开门”运动类似于我们国内微博中的“热点”,用户在更新自己的状态的时候可以添加该热点为后缀,这样,所有有关这个热点的信息将会被汇集到一个页面中,人们可以通过搜索该热点看到相关消息。用户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告知需要帮助的人来到自己的家里。

从国际新闻角度来分析这两个社交媒体事件,首先,信息的传递突破了国家的界限,符合国际新闻的特性之一。用户通过“安全信使”和“开门”热点可以上传收取用户的信息,社交媒体终端也可以收取到当地用户及时的状况大数据,对于该事件及时状况有一个较为客观具体的了解。然而,对于一条新闻来说其信息量是极其有限的,若将其称之为国际新闻还有一些欠妥,但是不可否认是对于社交软件信息传递来说,这将成为社交软件进入国际新闻报道传播的一个里程碑。

由此观之,Facebook和Twitter作为社交媒体的两大代表已经向类似国际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领域跨出了一步,也标志着社交媒体具备着一定的新闻媒体功能,其具备的国际影响力注定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社交媒体具备国际新闻报道专业要素——Periscope掀起自媒体直播新闻潮流

直播是新闻最具魅力的一种传播形式,其具有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现场感染力是其他传播新型无法替代的,因此,它也一直是传统媒体引以为豪的专业技术。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直播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媒体所特有的了。现在只要拥有一个能连上网络的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做直播。Periscope是一家隶属于Twitter的流媒体服务商。其开发的同名App为其用户提供了视频直播即时回放的功能在此次袭击事件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事发当时,该软件服务器收到了大量的由用户拍摄而成反映事发地实施情况的视频,甚至以时间导致其服务器宕机。

由此可见,在某些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尤其是具有视频功能的媒体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远远不只是一个记录我们生活点点滴滴并与人分享的平台,更是一个记录事件,传递新闻信息的最快路径。这也标志着,社交媒体开始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垄断地位,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大量的传统媒体报道中会用到通过社交媒体制作并传播的信息,它已成为制作、传播国际新闻报道的工具。

3 社交媒体发展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

截至2012年6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了24亿,占全球人口的34%。从2000年到2012年之间,互联网用户数目有了近566%的增长。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移动电话户口量已高达68亿,几乎同于人口数量,这个数目已经远远超过固定电话户口量(约12亿)。由此看出,互联网的传播是今后国际新闻传播的主要舞台,同时移动终端会成为最大的用户使用途径。因此,社交媒体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影响很大,甚至前者会直接引导后者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平衡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社交媒体是由众多“自媒体”组成的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普遍具有自发性,因此,社交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抓取取舍是根据“自媒体”对于新闻的敏感点来决定的,前文中笔者已经介绍了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以及引进了PGC、UGC等内容生产概念,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上而下宏观的信息传播导向力量,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信息资源、传播渠道、受众,自发式的平衡了资源配置。

无论是在Facebook的“安全信使”,Twitter的“开门”运动,还是periscope视频流的案例中都显示出了由“自媒体”发起的信息传播有的放矢地平衡了各方面信息资源,让最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信息内容得到了最大的扩展,从而得到了巨大的社会反馈,甚至一时间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甚至是吸引传统媒体也加入其中。在巴黎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有专业媒体人用Periscope移动终端来直播他们在一线工作的状况,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观看,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3.2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网络是目前信息传播最快的媒介,而社交媒体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媒介上的媒体,其传播速度不言而喻。同时,由社交媒体引起的群体性传播概念也开始逐渐改变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理解。社交媒体利用人际传播的原理,无形中将受众分为了众多群体,而每一个群体之中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密,他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生活圈、相同的交际圈等,这样的传播也会避免一些浪费传播资源的问题,因此,在群体之中传播的效率会比较高。

我们可以发现,Facebook的“平安信使”和Twitter的“开门”运动中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即用户可以发出自己的安全信息,也可以去查询好友的信息,同时它的信息流动式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这两种因素让整个信息交流的网络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固,有利于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

3.3 丰富新闻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告诉我们,信息形式本身就具有信息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国际新闻的内容由原来的报纸简单文字图片信息,变成了现在网络上的全媒体报道形式。美国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指出人在媒介演化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简而言之,新媒体环境下更多的信息形势会不断出现,我们的技术会越来越趋向于完美。

除了新闻内容形式会越来越丰富之外,内容的来源广泛也是社交媒体的又一特点。“自媒体”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关注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让社交媒体成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囊括了众多新闻题材,而网络突破了国界,也给国际新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现平台。

3.4 增加新闻核查难度

社交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资源、效率和内容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小的积极影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给国际新闻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因素,导致新闻真实性的危机出现。在巴黎危机发生过后不久,各种社交媒介上都出现了一些有关当地受害者的求救信息,其中微信上出现的中国在法人员发朋友圈求救的信息被广为转发,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最后事实证明这一消息是假的。这不禁让人深思,过度自由、过度快速的信息传播空间对于新闻核查的问题考虑的还是很不够。

网络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让网民们自由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为很多不安定分子提供了干扰社会的平台,而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巨大的辐射面,自上而下式的管理是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的。因此,新闻核查的难度不断加大。

4 结论

通过对于社交网络的发展状况研究,以及结合Facebook和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中做出的反映分析来看,社交媒体已经逐渐跻身于媒体行业的领先位置,成为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联络工具,更是国际新闻制造和传播的平台。然而,就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本身仍然具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如增强自发性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核查功能的建设等。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交媒体会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国际新闻革命,不仅会改变国际新闻的信息源配置,还会改变国际新闻传播的形式、渠道以及受众,不断增强国际新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摘要: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将信息国界弱化之后,国际新闻报道成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最常见的新闻类型之一。文章结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前后Facebook、Twitter与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的媒体行为以及新闻相关领域的理论,从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多重角度来探究国际新闻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交媒体,国际新闻

参考文献

[1]刘笑盈.传播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新闻.现代视听[J].2007(12):10.

[2]叶小鸥.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战略思考[D].重庆:重庆大学,2006.

[3]李强.社交媒体传播新闻的特点与趋势[J].传媒,2015(5):74-75.

[4]李颖异.社交媒体新闻传播中受众与信息的交互性[J].青年记者,2015(5):70-71.

[5]黄月琴.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实践的失范与纠偏[J].湖北大学学报,2014,41(12):87-91.

[6]洪俊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新型社交媒体论文 第9篇

一、新型社交软件的特点

目前为止, 没有任何一种通讯工具能够比手机更加贴近人类生活,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 甚至将手机视为肢体的一部分, 从而患上“手机综合症”。手机的魅力到底在哪里?究其原因, 是人类在不断钻研并推广的能够运营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吸引着他们, 而其中, 占比最高的就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软件。到底新型社交软件的优势在哪里呢?

1. 高即时性——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

历数过去, 古老的通讯方式有口口相传、飞鸽传书、书信电报, 以上传播方式在消息传递的途中耗费大量的时间, 往往错失了消息的有效性, 而曾盛行一时的拨打电话、发送短信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现而今, 微信横空出世, 消息传递耗时短暂, 具备传统通讯方式不具备的高时效、高保真性能, 且摆脱了运营商强加的昂贵通讯资费, 以物美价廉的品质征服了所有使用者, 无论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均可以通过微信与其他人进行即时在线沟通。

2. 强私密性——尊重个人隐私, 打造虚拟世界

在微信、微博的空间里, 用户的隐私是受到保护的, 给予用户足够的尊重与安全感。任何一款新型社交软件都需在注册时设定只有用户自己才知晓的账号与密码, 同时可设定个人昵称替代真实姓名, 甚至许多社交软件需要向手机发送验证码以确定是本人亲自操作, 此种设定极大地提升了社交软件的隐私性。除此之外, 微信和微博均可实现消息的定向发送, 即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浏览人群, 屏蔽掉他不希望看见此条状态或微博的人, 给予用户更高的自主权利。

3. 自媒体化——字音光影塑造完美形象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 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 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 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 用户可以借助微信、微博上传并有选择性地展示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方面的信息, 向粉丝和朋友展示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立一个有关自己的信息集合, 从而构建出一个或真实或虚拟的自我形象, 而当今流行的一些辅助性工具, 例如美颜相机、美拍等软件, 能更加迅捷地帮助用户达到其想要的结果。

二、新型社交软件的影响

1. 正面影响

新型的社交软件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帮助用户构建出一个自己的线上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 用户可以拥有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拥有的安全感与私密性, 从而卸下生活压力, 以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同时可以在自己需要时实现即时沟通与信息发布, 通过第三方平台与他人实现沟通交流,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

2. 负面影响

新型社交软件是一把双刃剑, 用户在享受其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承受了它带来的风险。虚拟世界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同时, 难以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许多年轻人由于缺乏理性思考, 没有建立对虚拟世界的正确认知与安全防范意识, 有些人蒙受了身体、心理或经济的损失,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不可追溯也给予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进行网络犯罪的温床。

三、未来发展方向

1. 追求全方位、立体化服务

从微博、微信中我们不难看出, 以新型社交软件为主导的线上服务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例如微博上不断发起的许多公益活动, 微信不断推陈出新的服务功能等, 都是运营商根据用户需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与发展, 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平台。

2. 日趋商业化与线上营销

新型社交软件的流行与风靡, 让更多商家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巨大商机与潜在顾客, 微博上几乎泛滥的软文与广告、微信时下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 都是新型社交软件在转向商业化的佐证, 而将新型社交软件打造成类“淘宝”、“天猫”的服务购物平台, 似乎也是许多运营商未来的发展计划。

3. 建立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

新生事物的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需要人为的监管与调控, 新型社交软件同样需要一些可遵循、可依照的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运营商在致力于自主研发一些监管、监测软件, 来管理互联网内虚假信息泛滥的情况。可见, 建立有效的社交软件监管体系已被纳入到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规划中。

参考文献

[1]喻小帅.浅析移动社交工具的特点与发展前景——以微信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 2 (102) :133-134.

[2]赵青.语音社交网络的群体性传播效果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 3 (11) :155-156.

[3]赵志勇, 肖俊洪.浅谈超越技术层面的社交软件在学习中的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4 (10) :83-87.

拥抱社交媒体 第10篇

而在美国的电视、杂志和户外等广告媒体中出现的企业广告中,大都会留有该企业或品牌的Facebook和Twitter地址,如同国内广告中见到的企业官网地址和电话号码一样,Facebook和Twitter对于美国社会和企业的影响和普及可见一斑。而10月份笔者在采访BT(英国电信)首席科学家JP RANGASWAMI时,他也一再强调企业利用Facebook和Twitter进行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的价值和趋势。

同样,与IDG美国近10家成功IT媒体的交流中,他们也无一例外会重点介绍各自媒体在Facebook和Twitter类社交媒体的策略和运维模式,甚至是商业模式,因为他们都已经成功受益。无论是美国的企业还是媒体,都在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与受众/用户交流,增加受众/用户粘度,提升用户服务。当然Facebook和Twitter也会提供开放的平台,供媒体和企业开发自己基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应用,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在美国还可以见到很多第三方机构推广基于Facebook的应用的广告。

这是真正的开放,也是真正的为用户服务,Facebook和Twitter也因此成为了媒体和企业的实用平台。企业将其作为自己的工具,如同使用搜索、即时通讯等互联网工具一样,所以也就有了媒体和企业捎带手帮Facebook和Twitter进行宣传,也就有了众人拾柴,齐捧Facebook和Twitter的景象。

如今Facebook的流量已经超过了Google,活跃用户超过了5亿人,被认为是将要超越Google的互联网新王者,而Twitter注册用户数今年9月已经达到了1.75亿,年底注册用户总数将达到两亿人,比2009年增长近200%。无论从自身发展、社会影响还是社会价值看,Facebook和Twitter都是成功者。

相较之下,我们的人人网、开心网和微博们却难言成功。也许我们的用户体验做得更好,我们的流量、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或者有朝一日可以超过Facebook和Twitter,也许我们可以成功上市,或者能赚更多的钱,但我们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却很难企及他们。

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的社交平台缺少真正的开放和为用户服务的精神,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价值、商业模式和商业利益。即使免费或者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是为了更深地控制用户并从中获得利益,而没有真正考虑过帮助用户实现价值或者创造价值。所以在用户自己的电脑桌面上会出现与自己不相干的争斗;如果你在微博中或者社区中发布一点略带广告味道的信息会被警告或者删除,甚至会被禁言或踢出。

香港企业社交媒体战略 第11篇

1.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

据全球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com Score在2010年的统计发现, 社交媒体在北美覆盖了89.8%的互联网用户, 在欧洲覆盖了84.4%的互联网用户, 在亚太地区覆盖了47.9%的互联网用户, [1,2]并且覆盖趋势在不断扩大。2015年, 仅Facebook社交媒体网站就在美国覆盖了81%的互联网用户。[3]调研发现, 在香港个人使用Facebook、Whatapps、We Chat的互联网用户已占94%。

2.社交媒体也成为企业运营的首选

欧美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从企业端研究发现: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站对企业的营销来说, 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com Score的统计表明, 80%的美国主要广告客户正在使用Facebook进行促销, 有58%的营销人员每周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为6小时或以上。而那些有着多年社会化营销经验的企业, 花在社交媒体活动上的时间则更长。

而社交媒体对客服来说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 它快速回应有疑问或投诉的顾客, 有利于挽回业务并吸引新顾客。如果顾客投诉处理不当的话, 顾客就会把自己的不满快速传达给周围的朋友, 坏消息总是传得比好消息要快。[1]

在香港, 90%以上的企业都会使用Facebook、Wechat、Whatapps, 或Linked In等社交媒体网站拓展业务。有90%的被调研者表示, 企业需要或迫切需要加强社交媒体的企业应用。

香港企业社交媒体战略现状调研

1. 调查对象

通过拜访多家香港企业 (包括制造业、咨询业、批发零售、交通物流等企业) 中的高层和基础员工发现, 香港企业人员中个人普遍使用Facebook、Whats App等社交媒体工具, 而在企业行为上, 对使用Facebook、Whats App等社交媒体工具的深度及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但普遍对社交媒体在未来企业的应用有较高的期许。

2. 调查方式

借鉴H.JamesWilson等对企业社交媒体战略评估的工具, 结合前期访谈的反馈, 亚太策略研究所制定了评估香港企业社交媒体战略的问卷。该调查问卷从个人和企业社交媒体工具使用倾向、企业社交媒体应用意愿4种社交媒体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3.调查数据分析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 共有32家来自10多个行业的308名被调研者提交了有效问卷。在回收到的问卷中, 企业高层或CEO占22%, 市场人员占30%, 研发、销售、财务人员共占25%, 其他职位人员约占23%。

参与调研的香港企业, 超过79%都是20年以上的老企业, 有15%为10—20年的企业, 其余为10年以内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制造、批发/零售、建筑/工程/设计、广告/公关/媒体/艺术等10多个行业。

调查结果与分析

1.Whatapps是个人首选, Facebook则是企业的使用工具

(1) Whatapps是个人首选。com Score 2010年的研究指出, 有75%的香港互联网用户主要使用Facebook作为个人社交工具。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当前, Whatapps62%的使用占比, 超越Facebook的23%。其中, 有65%的企业管理层都是使用Whatapps这一社交媒体工具, 而使用Facebook的只有22%。通过相关分析发现, 无论个人使用何种工具, 对企业“如何执行社交媒体战略”没有实质的影响 (sig.=0.911) 。

(2) Facebook是企业的社交媒体使用工具。在企业层面, Facebook依旧是企业社交媒体运营的主要手段, 其占比超过52%。同时, 使用Wechat的超过Whatapps列居第二。而在不同的行业中, 如广告/公关/媒体/艺术行业更倾向使用We Chat, 在制造业企业中也常使用Linked In作为人员招聘的手段之一。另外, 在关联性研究中同样发现, 企业使用何种社交媒体工具, 对企业如何执行社交媒体战略没有强关联 (sig.=0.122) 。同时, 个人社交媒体工具与企业的社交媒体工具没有显著关联 (sig.=0.124) 。

(3) 调查分析。亚太策略研究所的观点认为:员工使用社交媒体更强调人脉之间的交流, 而企业使用社交媒体则更强调企业形象展示与产品推广。所以, Whatapps成为个人的首选, 而企业则更倾向于使用Facebook。受内地We Chat的企业应用推广的影响, 同时也受港企不少业务转向内地市场的影响, 香港企业也逐渐开始利用We Chat进行展业。从美国、欧洲甚至是内地企业的实践来看, 香港未来个人与企业所使用的社交媒体工具也将统一。

2.对社交媒体的要求, 影响企业“如何执行社交媒体战略”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超过90%被调研者表示, 企业需要或迫切需要引入社交媒体。其中, 批发/零售行业尤为迫切, 该行业对“如何执行社交媒体战略”相对比较清晰。在迫切需要引入社交媒体的被调研者中, 高层、市场人员占比超过91%, 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占56%。这或许与高层、市场人员对企业运作关注程度比企业员工要高有关。

根据以上这些研究, 进一步对社交媒体的要求与“如何执行社交媒体战略”进行关联性分析, 发现两者关联显著 (sig.=0.001) 。这表明对社交媒体要求越强烈的企业, 其执行的意识和行动越清晰。

亚太策略研究所的观点认为:越关心企业运作的人员, 对社交媒体的要求越强烈, 而这些人群也是社交媒体战略的执行者与推动者, 从而能有效执行社交媒体战略的实施。所以, 企业的社交媒体执行也越清晰。从另外一个视角看, 高层重视是社交媒体战略的成功因素之一。

香港企业聚焦于在特定领域应用社交媒体

1.不同的社交媒体战略

Babson College研究者通过对超过千家公司的研究, 总结出4种截然不同的社交媒体战略, 即预测性实践者、创造性实验者、社交媒体倡导者、社交媒体转变者。具体如下图所示。

(1) 采用预测性实践者方式的公司, 只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使用社交媒体, 如客户服务。对那些希望避免不确定性, 并且可以用现有工具来衡量成果的公司来说, 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2) 采用创造性实验者方式的公司, 能够接受不确定性, 它们会通过进行小规模的测试, 以找到合适的办法。这类公司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吸引人们参与, 倾听客户和员工的意见, 达到学习的目的, 并未事先规定必须取得什么成果。

(3) 采用社交媒体倡导者方法的公司, 会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展开大规模的互动, 从而利用一些意料之外的发现, 来改善自己的业务经营方式。

(4) 采用社交媒体转变者方法的公司, 为了取得可预测的结果而设计大型计划, 这可能需要跨职能、跨级别, 以及与公司外部各方之间的密切合作。

BabsonCollege研究者同时也指出, 社交媒体战略并非永恒不变, 公司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情况, 从一个战略推进到另一个战略。[4]

2. 香港企业的社交媒体战略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 众多香港企业在社交媒体战略上都属于预测性实践者 (predictivepractitioner) 方式。

预测性实践者通常在特定领域使用社交媒体。例如, 在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产品/活动宣传、公司形象展示等方面, 而且这种战略思路比较清晰, 战略制定与执行都在自身业务部门内完成, 能较好地规避各种不确定性, 并且能以有效的度量手段来评估收益。例如, 美国的Clorox、中国的“小米”等, 都是利用社交媒体实现了用户参与产品研发, 从而推出轰动性的产品。另外, 在客户服务上, 移动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客户服务的利器。例如, 招商银行与微信联合推出的微服务, 大大地缓解了呼叫中心的通话压力, 也给客户带来了较好的客服体验。

受海外社交媒体应用的影响, 香港企业社交媒体战略更多的是从某些业务点上切入, 这种做法是低风险、高效的, 也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但是, 当更多的业务需要应用社交媒体战略时, 如果还是依旧各业务独立作战, 一是成功经验得不到复制, 重复劳动会造成成本高涨;二是未能协调统一, 容易出现信息冲突, 造成负面影响;三是当社交媒体战略与企业上下游伙伴形成社交生态时, 如果企业内部流程、资源安排或企业文化未作出相应调整, 必定徒劳无功。也就是说, 当企业把社交媒体战略从特定领域转向多业务或公司外部, 必须重新审视社交媒体运作方法与策略, 甚至重新审视自身企业运作, 包括文化、流程、资源等。

亚太策略研究所的观点认为:当前, 港企对社交媒体工具的应用, 更多是参考海内外业界成熟的思路, 聚焦于客户服务、产品/活动宣传、形象展示等方面, 而较少深度应用社交媒体工具于企业整体或与上下游伙伴的整合。不过, 在港企高层的高度重视下, 相信其社交媒体战略会随着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而予以调整、转变、深化。

对香港企业推动社交媒体战略的建议

当前, 社交媒体的个人应用与企业应用逐渐趋同, 而且更多的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交媒体战略。对香港企业来说, 推动社交媒体战略应重视以下6点:

1.充分重视新一代对社交媒体的诉求

基于社交媒体战略势在必行, 香港企业需要充分重视新一代对社交媒体的诉求。

社交媒体被人们充分接受, 这与它给人们一个新的沟通体验密不可分。例如, 从Wechat、Whatapps等即时通讯工具看来, 其沟通方式避免了短信、彩信等单点沟通与高收费, 也避免了电话这种无法留存的不足。同时, 也迎合了人们“自主自由”沟通的意愿, 没有电话的强迫接听, 但又可以语音沟通。

2. 清晰社交媒体战略目标

企业的社交媒体战略目标必须清晰, 不能只是简单的“你有我有”、或“跟风”。而且不同的切入点应有不同的战略目标。例如, 在客服方面, 社交媒体应用相对成熟, 更多的是利用社交媒体工具直接响应客户的诉求。而在新的领域, 可采用创造性实验者方式, 以接受不确定性;通过进行小规模测试, 以找到合适的办法;通过社交媒体吸引人们参与, 倾听客户和员工的意见, 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管理层应对社交媒体予以足够重视

高层支持是企业社交媒体战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管理层, 尤其是年长的管理者应该对社交媒体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本次访谈和调研可知, 不少香港企业的管理高层都是较年长的, 但他们对社交媒体也日益重视, 这将会有力地驱动香港企业社交媒体应用的深入。

4. 以特定领域应用切入

以特定领域应用切入, 最常用的切入点可能是客服、营销或者研发等。而对大型集团型企业, 其内部管理的社交媒体工具应用也是很好的切入点, 而且推进可控, 犯错成本较低。

5. 统一个人与企业社交媒体工具

未来的趋势是, 个人与企业的社交媒体工具将统一。这是由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界限不断模糊, 社交媒体工具也将自然趋向统一。正如前几年移动互联起步时, 各种各样的APP相继涌现, 而一个人高频使用的APP其实并不多, 并且也不愿意使用更多的APP。这样, 超级APP或统一的工具就会随之出现。

6. 重新审视方式方法, 改进战略目标和执行方式

在进行社交媒体战略深化时, 方式方法也必须重新审视, 而且不同战略目标和战略执行的方式也必须有所改进。同时, 随着社交媒体功能的不断变化, 通达最终用户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与时俱进、与战略俱进, 在企业应用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结论

当下, 社交媒体工具已渗透到每个人或企业的每个角落, 无论你是把他当成玩具还是工具, 它都真实地存在。目前, 有许多企业已经把社交媒体工具作为企业运作的有力支撑, 并且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执行组织、执行计划、执行指标等。虽然香港企业在社交媒体应用方面, 在某一程度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大陆地区, 但是香港的企业家和员工对社交媒体却非常重视。社交媒体战略应用必定是一种趋势, 而个人和企业的社交媒体工具也必将逐渐统一。

摘要:在智能移动设备快速普及的背景下, Facebook、What apps等既是个人社交工具, 也是企业的运营工具, 使得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无法分离。通过从个人媒体工具、企业媒体工具、企业媒体战略类型多个角度, 对香港当前社交媒体应用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 香港企业对社交媒体要求日益强烈, 也赋予很高期望, 但应更多应用于特定领域, 如客户服务、产品/活动宣传、企业形象展示等。

关键词:香港企业,社交媒体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

[1]欧美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国外社交媒体使用统计.欧美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 2011.

[2]comScore.The comScore 2010 Europe Digital Year in Review.comScore, 2011.

[3]comScore.2015 US Digital Future in Focus, comScore, 2015.

上一篇:让学生喜欢化学课下一篇:结构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