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2024-06-17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精选10篇)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7年—2011年, 共收治老年手术患者96例, 男80例, 女1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9例, 合并糖尿病28例,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25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14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 加上生理功能的衰退, 给生活、行动上带来很多不便, 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产生一些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其生活、习惯及心理需求, 充分理解患者,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同时做好家属工作, 以便能更好地安慰和鼓励患者, 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以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可请一些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生活护理

病房要保持清洁干净, 温、湿度适宜, 床铺平整干燥, 无皱折, 协助患者翻身, 搬动时避免拖拉患者, 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上使用便器。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如听力减退的患者提供助听器, 腿脚不便的患者为其提供拐杖等, 尽量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要, 使其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3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饮食指导, 要求营养全面, 富含维生素, 以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衰退, 蠕动减弱易出现便秘, 因此应指导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多饮水、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次进餐前应鼓励患者充分咳痰, 避免进食中咳嗽, 发生误吸。

2.4 睡眠护理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机体的功能状态, 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尽量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病室要保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 护理人员在做各种操作时动作轻柔, 走路、关门时把声音降到最低。患者如有失眠的情况, 酌情使用镇静剂,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5 病情观察

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各种疾病, 其症状也不典型, 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观察, 如高血压的患者在测量血压时要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 根据手术的需要停用一些可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的药物, 选择一些既可降压又为麻醉创造条件的药物;警惕有隐性糖尿病或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 术前要了解患者的饮食, 并多次反复监测血糖、尿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术前要劝其戒烟, 时间要长于2周。呼吸系统病变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常见的原因之一[1], 因此, 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对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术前应常规做心电图, 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同时记录出入量, 防止补液过多引起心力衰竭, 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脉率情况, 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

根据麻醉的方式, 术式安置患者的卧位, 如全麻患者术后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免发生误吸;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 术后应去枕平卧12 h, 以防脑脊液外渗导致头痛的发生;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一般平卧6 h, 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 再根据医嘱取合适的卧位。

3.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中、小手术术后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持续6 h~8 h或至生命体征平稳, 大手术后的患者则要密切观察, 每15 min~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 平稳后1 h~2 h测1次, 并做好记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色、质、量, 并准确记录, 尤其老年患者, 必要时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3.3 各种管道的护理

术后对带有各种管道的患者, 护士一定要妥善固定、放置、防止扭曲滑脱, 如胸腔引流管要随时检查是否密闭, 联接是否良好。同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 一定要保持装置无菌, 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 cm~100 cm,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对留置尿管的患者, 要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 尿量在2 000 m L以上可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同时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天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 每天定时更换尿袋, 同时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每24 h开放1次, 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对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 要定时挤压引流管, 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

3.4 疼痛的护理

有些老年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 加之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会有一些疼痛, 护理人员要用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关爱患者, 鼓励和支持患者, 耐心倾听其主诉, 教会一些简单的缓解疼痛的好方法, 如松弛法、听轻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 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并及时了解止痛效果, 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5 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护理

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 应严密观察血压情况, 一定要保证患者血压平稳, 如发现血压偏高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对有吸烟史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有效的咳嗽和咳痰, 及时吸尽痰液, 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低速补液, 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 还要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对有糖尿病病史或隐性糖尿病患者, 术后应控制血糖, 反复监测, 将血糖维持在相对正常水平, 一旦发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 同时还要用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对营养不良的患者, 饮食主要做到营养均衡, 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活动方法, 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4 小结

老年人由于视力、听力差, 反应慢,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来对待每一位患者, 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乐观主义精神和疾病作斗争, 从而身心愉悦地安度晚年,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2篇

作者简介:张丽娟,女,1977年3月生,郑州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乳腺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我院于2006-2008年手术的38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和病区医生对手术舒适护理质量评价高。结论:舒适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在围术期的舒适度,更好地完成了手术的配合。

【关键词】舒适护理;乳腺癌;围术期护理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而大多数患者对于手术的过程、治疗的效果了解较少,心理压力比较大,对如何提供更好的护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我科自2006年来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06-2008年收治乳腺癌患者38例。年龄39~65岁。1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2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恢复良好。

1.2 方法

1.2.1 术前舒适护理:术前1天,巡回护士避开治疗、用餐时间、前往病区护士站查看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访视时护士应着装整洁,仪表端正,话语亲切,态度和蔼。进入病房后,主动与病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查对病人姓名,所要做何手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条件、环境、手术时的体位、手术时麻醉方法,使用约束带的目的,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手术的必要性及必要准备,告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有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在其旁边看守,负责其生命安全[2]。

由于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往往会伴随有焦虑和多疑心理,担心手术疼痛,对健康的恢复缺少信心及手术后是否会影响夫妻间正常生活,引起夫妻感情不合等重重顾虑。巡回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帮助确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介绍患者结识同类手术康复者,通过现身说法,减轻患者焦虑。

1.2.2 术中舒适护理:虽然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不适有所缓解,但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惯常的情景和声响仍会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轻声问候。搬运患者时,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以满足患者自尊的需要。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做到稳、轻、准,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在摆放体位时,为减轻病人不适,我们应把所用的支撑物均衬以海绵垫,用布单包好,防止术中发生压疮,平卧时上肢不过度外展,术中尽量使病人舒适[3]。为病人上约束带时一定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和必要性,切不可强制执行。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保暖,防止暴露过多而引起寒战。

1.2.3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区,指导患者家属搬运患者,注意轻挪轻放,以免过度震动给患者造成疼痛和不适。协助病区护士处理好尿管、引流管,乳腺癌根治术损伤面积大,术后积血积液多,无论术中手术止血如何彻底,有效引流都是防止皮瓣下积液的关键,术后用“Y”管连接两条皮下引流管,按时使用低负压吸引机吸引。引流管需用别针固定妥当,防止脱落。询问患者的感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告知患者伤口的疼痛是必然的、暂时的以及留置导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且嘱病人去枕平卧8h,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术后第3天,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如如何防止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健康[4]。

2 结果

38例患者中,Ⅰ期愈合37例,其中包含皮瓣下积液2例;伤口感染后裂开1例,通过处理后,能达到Ⅱ期愈合。术后三天,巡回护士回访患者,多数患者明确表示,在手术室护士的亲切关怀下,明显减轻了对手术的恐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

3 讨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3篇

1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对机体的创伤和组织的破化, 它会使人产生疼痛、不适、恐惧、紧张、疑虑,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 对当前医学知识的缺乏, 对自己产生一种“无用感”, 对健康和生存的期望值过低, 不愿意再接受手术后的痛苦和手术的风险, 往往对手术产生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 因此, 我们的心理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1.1 入院后的心理护理 首先, 对新入院患者应主动热情接待, 责任护士安排床位, 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和呼叫器的使用, 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 让患者对新环境不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 并向患者和家属简单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

1.2 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 老年患者的护理问题众多, 加之其生理、心理复杂多变, 故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知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运用恰当的语言和亲切的问候,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客观认识和理解老年患者的焦虑和不满, 用爱心、细心去做好解释工作, 使患者感到真诚和温暖, 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患者能对责任护士倾心相谈, 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 术前合并症的干预

2.1

老年患者常伴有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者较多, 加之术后长期卧床, 活动量减少, 易并发肺部感染, 痰液蓄积, 阻塞气管, 影响呼吸。术前两周应劝患者禁烟, 并指导患者床上早期活动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2.2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往往术前伴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责任护士术前必须全面掌握病情,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医学诊断、既往史、目前阳性体征及阳性检查指标、专科护理要点。对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 应注意观察输液滴速, 防止循环血量急剧增加, 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预防便秘,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易消化食物, 多活动。

高血压者, 每日应定时测量血压, 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 稳定患者情绪,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偏高水平。

糖尿病者, 术前应控制血糖, 但老年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应给予正确的控制饮食或遵医嘱服降糖药, 并监测血糖。血糖控制在正常或稍高, 尿糖在 (+~++) 即可。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特别是皮肤感染, 因此, 术前应做皮肤护理, 嘱患者清洁身体, 保持身体清洁, 预防感染, 勤剪指甲, 避免皮肤抓伤。

2.3 留置胃管和尿管的护理干预

插胃管是一项很痛苦的操作, 老年人耐受力差, 插管前必须向患者耐心解释插胃管的目的和如何配合, 让患者先从思想上接受这项操作。告知患者管插到咽喉部往下咽, 恶心时张口深呼吸, 不要用力呕吐, 否则多次插入会更加痛苦, 护士要用轻、巧、柔的手法去操作, 不要强行插入。对于留置尿管者, 因老年患者思想保守, 封建, 不愿接受和配合, 护士先耐心做好解释, 征得同意后, 用屏风遮挡, 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3 术后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 机体代偿能力低下, 手术耐受力差。就手术而言, 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创伤, 所以, 术后护理特别重要, 护士必须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1

对于术后麻醉未清醒者, 应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和气管分泌物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备负压吸引器, 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麻醉完全清醒后, 如血压平稳, 无其他禁忌证, 应尽量取半卧位, 使膈肌下降, 胸腔扩大, 有利于肺部扩张, 增加肺活量, 从而利于咳嗽、排痰。并且也有利于腹腔引流液的流出, 减轻肠粘连。

3.2 给予镇痛, 缓解紧张情绪和放松肌肉

老年患者对疼痛刺激耐受性差, 术后常因切口疼痛导致全身肌肉紧张而抑制呼吸, 使呼吸变得快而表浅, 应给予止痛泵镇痛, 不仅可以缓解切口疼痛, 还可以改善肺功能, 有利于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 管道护理

术后对各种管道, 如腹腔引流管、T型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应标识明确, 妥善固定, 患者卧床时引流管固定于床旁, 起床时, 固定于上身衣服,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 过短则易在患者活动时脱出, 过长则易扭曲、受压, 定时挤捏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确保有效的负压吸引,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若术后数日腹腔引流液变浑浊并带有异味, 同时并有腹痛和体温下降后又升高, 应疑为腹腔内感染, 及时通知医师。严格按无菌操作, 每日更换引流袋, 防止感染。

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液路是否通畅。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 通透性强, 应及时发现输液部位有无渗出、疼痛, 输液速度是否合适, 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3.4指导有效咳嗽, 促进排痰

老年患者术后精神不佳、无力, 加上切口疼痛, 不能有效咳嗽, 尤其是长期吸烟者, 分泌物较多, 痰液黏稠, 不能将痰液咳出, 护士可给予雾化吸入, 2次/d, 协助叩背, 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后, 再用力咳嗽, 咳嗽时用手在腹部稍加压, 以减轻腹壁震动加重切口疼痛, 并防止切口裂开, 对于个别咳嗽无力的患者, 可给予吸痰, 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3.5防止压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床单、被罩, 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定时给予翻身、按摩、擦浴, 必要时应用气垫床的充气功能, 缓解和按摩受压部位, 加强营养, 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 保证全身营养支持, 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 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3.6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协助患者行肢体的伸曲运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动还有助于防止肠粘连, 促进肠蠕动, 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但对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 不能操之过急, 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决定活动量。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4篇

关键词:食管癌 糖尿病 围术期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4-0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1]。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食管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食管癌手术及术后治疗的难度,病死率亦增加,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做好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48~74岁。均行食道癌、贲门癌根治术,术前术后血糖控制较好,均未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 围术期护理干预

2.1 心理疏导。焦虑和恐惧是本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患者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相关性[2]。术前做好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保持血糖稳定,消除患者情绪波动尤为重要,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与手术的关系,糖尿病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自觉调节饮食,按时定量服药来控制血糖,及时与患者的沟通。

2.2 有效控制血糖。有效控制血糖是进行手术的首要条件,因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①术前3d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日晨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25~8.34mmol/L。②术后禁食期间4h监测血糖一次,根据血糖值调整普通胰岛素的用量,进食后改为测晨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

2.3 营养支持的护理。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均是消耗性疾病,故应加强营养。在饮食护理中重点是兼顾营养支持和血糖控制。①食管癌患者术前嘱患者进糖尿病饮食,对饮食不足和不能进食者,经静脉途径补充。②术后禁食期间以肠内营养为主支持替代。术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与胃管一起经鼻孔插入,术中由手术者将两管分开,将营养管置于十二指肠中。术后12~24h病情平稳给予生理盐水250ml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滴注,次日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数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20~24h均匀输入。文献报告采用家庭自制食物营养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较标准营养液差[3],我科肠内营养液主要使用瑞素与自制营养液,起始量为500ml,营养液逐日增加至全量(1500~2000ml)输注时保持温度37~38℃,肠内营养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1周后开始经口进食,100-200ml/2h,同时逐渐减少十二指肠输注量,第10天拔除营养管。

2.4 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吻合瘘,乳糜胸等的发生。术后平卧6h病情稳定可改半卧位,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对痰液黏稠的患者实施超声雾化吸入,以便咳出痰液,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2.5 引流管护理。①胃肠减压管: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一般于术后3~4日。②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水封瓶长管位于水平下至少3-4cm,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无气泡溢出,如引流量每小时达到200ml连续2h,需及时汇报医生处理。一般术后48~72h拔管。③留置导尿管:一般术后24~48h拔除,在此期间加强会阴部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6 皮肤、口腔护理。食管癌手术的损伤大,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黏膜的抵抗力较差,因此术后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患者清醒后鼓励并协助更换卧位,防止皮肤受压引发褥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协助患者温开水漱口、刷牙,有效清除口腔内酸性代谢产物,抑制细菌繁殖,同时可缓解禁食引起口腔干燥异味等不适。

3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3.1 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糖尿病重要的病理改变为代谢紊乱,其各种并发症已成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4],同时由于手术创伤,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术前30min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切口渗液、渗血。

3.2 预防低血糖反应。因术后未能及时补充营养或胰岛素使用不当等均可导致低血糖。张宏伟[5]等认为血糖稍高与正常或尿糖(+)有利于预防术后低血糖发生,又不至于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若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出汗、软弱无力等应立即测血糖,停用胰岛素,同时静脉推50%葡萄糖液等处理。

参考文献

[1]夏梅,张世琼,王华等.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重慶医学杂志,2011.40(12):1192-1193

[2]李桂琴,杨智华,穆丽娜,等.食管癌患者择术期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121(1):66-67

[3]贺明霞,赵锐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肠内营养状况评估[J].中原医刊,2006.33(22):94-95

[4]徐美英,陈赛云,林碧云等,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J].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2010.23(4)325-326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5篇

1 术前舒适护理

1.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入院后, 必须了解其心理及生理特征。这类患者常有失落感和孤独感, 性格比较急躁且这类依从性差, 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恭顺。在住院期间, 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病痛及生活上诸多方面的改变及对自己病情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沮丧, 易变得敏感和多疑, 从而易导致性格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加之老年人明显存在着健忘、眼花、耳聋及各方面机体功能低下等生理特征, 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同情心, 服务要勤快、细心、周到、不怕麻烦, 帮助其熟悉住院环境, 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发生发展和防治知识, 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以身边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同时尽量照顾其行为生活习惯, 满足其合理要求。要鼓励家属多关心和爱护患者, 使之消除紧张、焦虑不安、悲观、恐惧等不良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于病情重、难度大及危险性高的手术, 要强调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治疗所能达到的效果, 同时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适当地介绍手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痛苦和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医护人员会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使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过程。

1.2 环境护理和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尽早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病室环境, 主动介绍管床医师、护士及病室内的病友, 消除其陌生感,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及安全感, 尽量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1,2,3]。护士要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技术, 请术后恢复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 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 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的目的。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 应做到主动沟通, 动作轻柔, 操作熟练。

1.3 呼吸系统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应激能力降低, 故要叮嘱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预防呼吸道感染, 同时要绝对禁止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吸烟, 以规避肺部感染及术中、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4]。术前常规做肺功能测定,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5]。

1.4 营养护理:

饮食以营养丰富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充分了解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 在保证饮食合理的基础上, 贴近其饮食习惯, 但禁止食用油腻、煎炸、刺激性食物。对于存在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根据医嘱, 可给予输血、输注白蛋白等治疗, 使老年患者在术前的身心状况处在最佳状态, 提高手术耐受性[6,7,8,9]。

2 手术室舒适护理

2.1 手术开始前的舒适护理:

在患者进手术间前, 要提前开启手术室空调, 温度和湿度适宜, 准备就绪手术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 做好手术间的各种准备工作。手术开始前, 医护人员可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置诸如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和麻醉师, 打消患者某些顾虑,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向患者讲明手术师需要其配合的地方以及一些有效的减轻疼痛的小窍门, 让患者感觉到亲切感和体贴关怀充盈在真个手术室;要再次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患者的科室、床号、住院号、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腕带等。摆放手术体位的过程中, 动作要准确轻柔, 在保证手术体位充分暴露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躯体的暴露。

2.2 手术中舒适护理: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降低其对手术恐惧心理。按要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注意患者皮肤及黏膜的颜色、皮肤温度, 准确记录手术记录单。

3 术后舒适护理

3.1 病情观察:

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 手术后可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护士必须勤观察,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及早处理。具体应做到: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手术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并做好各种记录, 必要时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血养饱和度、血糖、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3.2 基础护理:

体位护理。患者麻醉未清醒之前, 为防止误吸, 应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患者麻醉清醒且血压稳定后, 可取半卧位。无论何种体位, 都要使患者感到舒适。饮食护理。病情允许时,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的清淡的食物。饮食量由少到多, 由流质、半流质到普食, 要强调饮食的少量多餐。为腹胀患者按揉腹部, 必要时进行肛管排气或清洁灌肠处理。

3.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术后常规吸氧, 氧气雾化吸入。有痰液的患者, 护士应协助患者叩背排痰, 刺激气管排痰, 如患者咳痰无力应及时清理吸出;有引流管的, 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和脱出, 确保引流管通畅,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处理。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

3.4 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的比例相对较高, 要预防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创造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适的环境, 地面防滑, 室内光线充足, 可在床的两边设置栏杆,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厕所使用坐式马桶, 必要时设扶手架。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避免发生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嘱患者动作要缓慢, 有人搀扶行动不便、步态不稳的患者下床。绑拉手带于床尾, 让患者地理慢慢坐起, 扶患者坐在床沿。

3.5 并发症预防的护理:

勤翻身、勤按摩, 受压部位可垫水垫, 给予爽身粉, 适当的四肢活动和下床活动, 以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逐步加大活动量,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和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通过开展老年普外科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舒适护理后, 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围术期, 降低了患者的忧虑程度, 预防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促使患者早期康复, 这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和医院的整体满意度, 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老年,普外科,患者,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普外科老年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 :62.

[2]林雪莹.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河北医学, 2010, 16 (3) :358-360.

[3]文柳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0, 23 (7) :41-42.

[4]马玉蓉.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6) :2467.

[5]王沾琼.老年高危病的手术准备、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中旬刊) , 2011, 11 (3) :171-172.

[6]沈卉.普外科老年高危患者手术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26) :5798.

[7]李敏, 王锋, 闫艳平, 等.护理干预减轻手术室环境对患者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 17 (6) :534.

[8]宋炎萍.老年病人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2) :173.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第6篇

1老年患者围术期的特殊问题

1.1 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退变, 进入60岁以后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记忆力等均差, 且反应迟钝, 情绪变化大, 自控能力差, 应激能力逐渐减退, 动作缓慢[3]。入院时除手术病症以外大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如慢性支气炎、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贫血营养不良等。另外, 患者的手术病症也较一般患者复杂[4]和严重, 给麻醉、治疗和护理来一定的难度。

1.2 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

1.2.1 恐惧焦虑:

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大, 全身条件较差, 患者大多担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手术和麻醉的打击;再者担心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及意外, 使自己丧生;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 使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 成为家庭的负担。有研究表明, 手术恐惧心理的负性情绪, 对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伤口愈合等有不良影响[5]。焦虑作为困扰手术患者的主要心理因素, 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所证实, 紧张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降低机体的抵抗力[6]。

1.2.2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征, 有病住院使其感到孤独, 其原因主要是感情被剥夺, 如丈夫或妻子、兄弟姐妹、子女亲友等少来探视或未做陪护, 同事及友人未来看望等急于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加之老年人年高体衰, 听力减退, 反应迟钝, 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爱护及帮助。

1.2.3 自尊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高龄, 在社会及家庭所处地位颇受尊敬。因此, 遇事常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住院后在接受诊疗及护理时坚持个人意见, 忘记此时的身份, 容易形成抵制心理。针对此患者, 护士做事要征询其同意, 并应有适当的称呼, 态度热情和蔼, 对离退休老年人尤应注意。

2人性化护理对策

2.1 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

老年患者的病床较普通病床适当加宽、护拦加高、高度降低, 使患者上下床及翻身更方便安全;地板选用防滑材料;病房带厕所, 且一律为坐式便器并装有把手和呼叫器。每一间病房都配有沙发、茶几、电视、冰箱及饮水机, 同时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护士还主动为病房买来插花美化病房环境, 并由科室免费为每个病房的老年患者订阅《健康报》、《晚报》等丰富其住院期间单调的生活, 努力做到“病房如家”。

2.2 提高护理水平

2.2.1 转变服务观点, 换位思考:

多年来, 护理人员已习惯于医院要求做什么, 就做什么, 只是单纯地、重复地、机械地把护理工作当作任务来完成, 对患者爱心少, 对工作有厌倦情绪[7]。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 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必须换位思考, 时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患者”的想法, 才能真正了解患者需要, 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形成一支爱心服务团队, 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措施, 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营造医院浓厚的文化服务理念, 也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从而使医疗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服务程序。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 “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 也体现在对护士的尊重、关心、信任上[8]。

2.2.2 加强沟通, 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与尊重: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人性化护理和谐发展的基础, 平等与尊重是护士与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是护患沟通深入发展的必备条件。针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特殊情况对护士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老年人谈话不能过激, 语速不能过快, 语调不能过高, 对耳聋的患者更需语言与动作结合的方式, 使其听懂并理解;对于所提问题要认真讲解, 对与自己不知道或不明白的, 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 应该请有资力的护士帮助讲清楚达到患者满意。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 了解术前心理状态, 开导鼓励患者, 多讲些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治疗前景, 从而帮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以消除悲观失望的心理[9];谈话同时紧握患者的手, 用关切的目光、温和的语调表示对患者的关心, 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舒适及安全感, 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10,11]。通过与患者谈心还可使其消除寂寞感, 同时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和照顾, 让患者感受更多关爱。

2.2.3 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在护患关系中, 技术关系是非技术关系的基础[12], 针对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 表面小动脉硬化、血管壁薄、脆等特点, 加强护士对臀部注射及静脉穿刺的训练, 努力做到“无痛注射”、“无痛穿刺”。除此之外, 对一些惧怕治疗的患者, 让经验丰富的护士或者由患者点名的护士为其进行护理操作,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 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 更换液体;患者需入厕时, 护士应主动协助患者。在操作中要充满爱心, 充满温情, 不断增强服务技能、语言技能、沟通技能,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让其感受到舒适、安全、温馨。

3护理体会

3.1 融洽护患关系, 提高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服务做到5个到位:即关心患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患者的基础护理到位;了解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与患者沟通, 咨询及护理指导到位。主动帮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将冰冷物化的治疗过程, 变为同情关怀的人性化治疗和照顾, 做到热情接、耐心问、细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 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护患关系融洽, 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赞扬[13]。

3.2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是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为目标, 不仅要求护士文明礼貌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健康预防保健知识及临床经验, 了解患者的性格、思想及心理特点,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给患者以安全感;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及良好的素质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在人性化的护理过程中, 通过不断强化现代护士职业角色教育, 使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运作方式与技巧, 使护士从外表气质、着装、言谈举止到内涵修养均得到全面提高。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 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护理组中, 男32例, 女18例;年龄60~77岁, 平均 (68.4±5.2) 岁;共有57眼出现白内障。对照组中, 男34例, 女16例;年龄62~75岁, 平均 (67.9±4.7) 岁;共有56眼出现白内障。所有患者中, 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 合并肾病患者7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眼数、合并症状、术式等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行局部表面麻醉, 并于超声下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手术均成功完成,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8±0.6) d, 视力改善效果比较明显。

1.3 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对相关指标做好监测, 一旦出现意外及时对症进行处理。观察组:加强围术期全程护理。

1.4 围术期护理方式

1.4.1 术前护理

1.4.1. 1 基础性护理

术前帮助患者进行基本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术前3d帮助患者进行眼部清洗, 并加强相关护理;术前1d让患者食用流质食物, 并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取量;同时使用托吡卡胺眼液 (0.5%) 帮助患者散瞳;另外, 保证手术室较高清洁度和无菌度, 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

1.4.1. 2 心理护理

部分老年患者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对手术效果过于担忧, 尤其是合并其他病症的老年患者, 对手术是否会影响其他病症存在担心, 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相关的手术知识, 并以实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

1.4.2 术中护理

1.4.2. 1 加强手术配合

协助医师完成手术, 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做好严密的观察, 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心电图等, 对手术中出现的心慌、胸闷、恶心以及心率减缓等较常见的不良情况, 及时帮助医师处理。

1.4.2. 2 体位与心理护理

术中将患者的胸部以及头部使用软垫垫高, 并适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 以利于手术进行;另外, 术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 多鼓励患者, 并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 让患者充分放松, 积极配合手术。

1.4.3 术后护理

1.4.3. 1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对手术效果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展开沟通, 及时消除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 了解患者术后的感受, 充分关心患者, 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1.4.3. 2 饮食护理

嘱患者术后多食用蔬菜水果, 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 多饮水, 并补充充足的蛋白质, 禁食刺激性强烈的食物, 以防止出现炎症反应。

1.4.3. 3 并发症护理

术后通过加强护理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等并发症, 嘱患者注意保持眼部的清洁度, 使用眼药水时要与睫毛保持适当距离, 防止出现碰触增加感染的机会, 患者使用眼药水时要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指导[2]。

1.4.3. 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用眼方式, 对出院后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 如眼部出现分泌物、眼睛红痛以及视力降低等,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告知患者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以及复诊时间等。同时, 与患者建立电话联系, 及时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

1.5 评价方式

(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3]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的心理焦虑情况分别测评并进行比较。 (2)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包括术后视力恢复至0.8以上患者比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

入院时,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情况均出现一定改善, 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手术相关情况

两组视力>0.8患者比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老年白内障临床比较常见, 是老年人群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患者因自身机体功能相对较低, 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同时, 因对手术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不熟悉, 容易影响手术效果;对老年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 对提高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程度, 并减少临床不良情况发生率有积极影响。

围术期护理通过在术前给予患者基础性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术中加强护理配合, 并充分给予患者鼓励, 放松患者心理, 以及术后再次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同时对患者加强饮食、并发症护理, 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等方式, 对患者手术全程进行全面性的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并提高手术效果。

总之, 老年白内障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利于临床效果的整体改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丽华, 吕秋波, 蔡沁莹.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6 (29) :233-234.

[2] 郑白兰, 高玉钰.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4 (5) :394-395.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5月, 我科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18例, 年龄45~97岁, 平均年龄71岁, 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心理舒适护理

2.1.1 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前列腺电切的患者多为老年男性, 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首先, 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和亲切礼貌的语言与其进行交谈, 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术前的准备工作。采用图片和文字并用的形式, 向患者展示手术室的布局、设备、工作程序、麻醉、手术体位及工作人员情况, 让患者对手术室工作和手术过程有初步的了解。资料应尽量简单明了, 具直观性和吸引力, 便于患者接受, 以减轻心理压力。其次, 要专心倾听患者的陈述, 尽量鼓励其说出心里话, 尊重个人隐私, 对患者的询问和质疑要用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耐心的疏导解释, 给予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 增加安全感,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满足患者的心理舒适。通过这种交流与患者建立一种友好、信赖的关系。

2.1.2 行为训练

根据手术、特殊体位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指导, 并协助患者进行演练。放松训练和深呼吸可减轻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和牵拉反应。

2.2 术中舒适护理

2.2.1 环境舒适护理

环境舒适护理可以减轻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不适导致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因此,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要给他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应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6℃, 湿度在40%~60%左右。由于手术室内常规准备工作的情景和声音都会使患者产生烦躁和恐惧心理, 故应提早做好术前准备, 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噪声。针对老年人情绪稳定性降低, 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的情况, 手术室护士应借助术前访问建立友好关系, 耐心地劝解他,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让他感到自然亲切。将手术床整理好, 协助患者脱去衣服, 盖上柔软的毛毯平躺在手术床上。在给患者做静脉输液、用药、吸氧、摆放体位等操作之前, 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释这些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取得合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要准确、迅速、动作轻柔娴熟, 减少因操作中引起的疼痛刺激带来的不适感觉。

2.2.2 体位舒适护理

麻醉前协助患者摆好合适的侧卧位, 使其保持固定姿势不动, 并提前介绍麻醉过程中所感到的症状, 用表扬性语言鼓励患者的合作。置管成功、导管固定后, 协助患者平卧。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后,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与麻醉师或医师合作将患者双腿同时抬起, 弯曲放入支腿架中, 防止用力过猛, 腰部扭伤造成不适。伸展双臂放在托手架上, 上肢外展角度不超过90°。将用来维持体位的支腿架、托手架加上护垫, 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并以约束带加以固定。

2.2.3 生理心理舒适护理

满足患者自尊心的需要。在麻醉前及术中注意遮盖患者, 减少身体的暴露, 使其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因为硬膜外麻醉, 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 手术间内说话应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创造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手术开始时应用轻柔、平和的语气指导患者正确配合。经尿道放入电切镜时患者若有不适感, 护士应嘱其有节率的深呼吸, 放松会阴肌肉。术中适时告知患者出血不多, 手术进展顺利, 不要过度紧张。术中适当抚摸患者手或头, 并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使其感到心理舒适。

2.2.4 体温的舒适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常见但容易忽视的并发症, 可引起多种不良后果[2]。有学者认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大量的膀胱连续灌洗、灌洗液过度吸收、出血使大量热量丢失是机体产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3]。为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或对已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常采用主动保温措施。输注预热 (37℃~38℃) 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体温降低、热量丢失。使用暖风毯给患者保温, 是目前较新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 是目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升温、保温的较理想方法。

2.2.5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 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上的消毒剂和血迹, 将患者单腿抬起, 弯曲从支腿架上移至手术台上, 观察生命体征正常后再将另一腿放下, 为患者穿好衣服, 盖好被子, 同时面带微笑告知手术已结束, 并询问患者感觉如何。如无意外情况, 移至手术车上送回病房。抬患者时宜选择搬移布单法。减轻因搬移震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3 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 118例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均有改善; (1) 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由2004年的15%降低至0.8%; (2) 特殊体位造成的神经损伤和循环淤滞从未发生; (3) 患者术后畏寒的症状减轻; (4) 术后患者随访满意率为99.1%。

4 讨论

前列腺选择手术治疗患者大都经过保守治疗无效, 并发反复尿路感染、急性尿潴留、血尿、膀胱结石、痔疮、脱肛等慢性前列腺增生并发症。由于患者年龄大, 合并心血管和肺部疾病较多, 还易伴发肾功能明显损害、糖尿病、消化性溃疡[4]。另一方面, 选择手术治疗患者多为老年人, 老年人心理特征为:感知能力减退, 感觉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 思维缓慢,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情绪体验和持久性高。部分患者病程很长, 以往治疗不理想, 易产生心理顾虑, 对治疗无信心, 而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和躯体应激源[5], 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6], 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 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 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7], 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以其损伤小, 效果好成为目前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但老年人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而产生较强的心理、生理反应, 出现焦虑、恐惧猜疑等紧张情绪, 易引起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而影响手术效果。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护理中, 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舒适护理服务, 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痛阈提高, 疼痛减轻, 能够主动配合手术,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出血量。身心舒适状态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发生率下降, 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推动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萧丰富主编.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北京: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 , 1998:7-9.

[2]李恭会.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低温及其影响.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1, 21:204-205.

[3]RoosNP, WennbergJE, MalenkaDJ, etal.Nortalityand (2) :1120.

[4]卢美秀著.最新内外科护理, 北京: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 , 1999:645-649.

[5]马燕兰, 朱涣改, 秦力君, 等.放松训练对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7) :379.

[6]何志晶, 汤盛饮, 吴其常, 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7) :421.

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其死亡率较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除了给予介入治疗外,还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部分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63岁,平均(25.31±3.16)岁。对照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64岁,平均(26.01±2.36)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于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术前加强巡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的重要的事项,同时做好各项手术准备;术后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引导其平卧休息,加强心电监护,注意病情观察等。研究组39例于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其护理要点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该手术认识不足,担忧手术失败,因此易出现恐慌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全面介绍该手术,包括手术优势、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此外,需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使其树立信心,提高其疾病治疗的积极性。②术前检查:术前,需加强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CT检查、肝肾功能检查、MRI检查及尿常规检查等,同时应告知患者术前12h之内不可进食,6h之内不可饮水[1]。

1.2.2 术中护理。①术中配合:引导患者平卧,确定穿刺部位后,需给予相应的固定处理,并使穿刺部位完全暴露。术中,需备好各类药物,以便在病情突发时能够及时用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前,受插尿管的影响,患者血压极易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术中出现出血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当麻醉药发挥药效后,需立即留导尿管[2]。②术中监测:术中,需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瞳孔、心电、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3]。

1.2.3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引导患者于术后躺卧病床6-24h,床头倾斜度范围为15-20o。在饮食方面,提倡患者选择低盐、低脂、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告知多食用蔬菜与水果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针对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②预防封堵器脱落: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常出现的症状,常出现于术后1-7d出现,其存在的原因与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及封堵器未科学植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应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及呼吸,同时需做好各项检查,若发现脱落,则需于第一时间内实施开胸处理,将封堵器取出[4]。③预防拔管综合征:术后,护理人员必须于拔管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如准备好相关的仪器与药物,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症状,若疼痛明显,则需应用相关的镇痛药[5]。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 ±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研究组39例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7.18±1.07)d;对照组38例住院时间为7-22d,平均住院时间为(14.82±5.19)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封堵器脱落1例,拔管综合征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封堵器脱落2例,拔管综合征3例,突发心脏事件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医院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延误治疗,可导致死亡,不容忽视。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介入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而在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提升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治疗。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其中术前护理能使患者机体处理最佳的状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展;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提高手术效果;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本研究7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于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证实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并于围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玉玲.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干预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6(01):660.

[2] 黄春燕,温桂华,古勇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微创医学,2011,8(02):84-85.

[3] 邬庆莲.舒适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3(31):501-502.

[4] 刘云黎,林琴,罗雪.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07):306-308.

老年胃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30例老年胃癌病人, 其中男25例, 女5例;年龄60岁~78岁;住院时间10 d~32 d;术前合并高血压6例, 肺部感染1例, 胆石症2例。

1.2 结果

治愈26例, 好转2例, 自动出院2例。所有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均无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能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 而且能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3]。部分老年病人对康复不抱希望, 而且由于经济原因, 心理压力很大, 出现悲观情绪, 失去康复信心。护士应耐心与病人交谈,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 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以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以促进睡眠, 必要时使用安眠、镇静、镇痛药物。

2.1.2 营养支持

胃癌病人尤其是伴有梗阻及出血的病人, 因为消化不良或食欲下降, 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 加上肿瘤本身的消耗, 病人又是高龄, 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因此, 手术前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水电解质失衡的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低蛋白血症是围术期预后不良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 围术期应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和热卡平衡, 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对有条件的病人术前采用脂肪乳剂及多种氨基酸静脉输注补充营养, 以增加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2.1.3 术前准备

术前3 d温盐水500 mL每晚洗胃1次, 术前1 d备皮, 术前晚和术晨各灌肠1次。术前将空肠营养管和胃管在病人的一侧鼻腔同时置入胃内, 两管留置长度相等, 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空肠营养管的位置。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

了解病人原有内科疾病, 备好氧气、吸痰器等抢救仪器。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常规使用心电监护, 30 min记录1次,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观察镇痛泵的效果及副反应, 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2.2 呼吸道护理

给病人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状态、频率和节律。因病人留置胃管和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均会出现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咽喉部不适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肺部感染。生理盐水6 mL加盐酸氨溴索30 mg雾化吸入, 每日3次, 疗效显著[4]。拔除气管插管时随时吸痰。胃癌根治是一个大手术, 加上此类病人年老体弱, 本身抵抗力就低下, 无力咳嗽, 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 要全面观察, 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咳嗽、咳痰情况, 加强肺部听诊, 病情允许下, 可采取半卧位, 指导病人深呼吸, 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时每天口腔护理2次, 术后定期给病人翻身、叩背, 鼓励病人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 利用氧化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

持续胃肠减压, 妥善固定胃管, 以确保胃肠减压的负压通畅有效, 正确记录引流量、颜色、性状。如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 提示有胃肠道出血, 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观察胃液引流量, 判断引流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胃管不通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回抽, 避免胃扩张使吻合口张力增加并发吻合口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液体滴速, 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纠正。待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即可拔除胃管。

2.2.4 胃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蠕动恢复后即可灌注流质饮食[5],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①每日护理空肠营养管应保持营养管体外部分的清洁和消毒, 记录体外部分的长度, 观察有无脱出。②输注营养液前后应用温水20 mL~30 mL冲洗管腔, 输注期间每4 h~6 h冲洗1次, 防止营养液结块堵塞营养管。③灌注液种类应选择低脂、低糖、富含各种维生素的无渣流食, 用豆浆、米汁、菜汤、鲜果汁等交替灌注。灌注液的温度以38 ℃~42 ℃为宜, 过高易损伤肠黏膜, 过低易刺激肠蠕动而致腹泻。④灌注开始量约50 mL, 如无不适可增加至200 mL, 每隔2 h灌注1次, 24 h总量可达2 000 mL~3 000 mL。

2.2.5 压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 皮肤弹性差, 易发生压疮。应鼓励和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卧位, 定时给病人翻身。骨隆突处可垫气圈、棉垫, 使用气圈应充气1/2~1/3满, 外套布套。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皱折、无渣屑。教会家属正确使用便盆, 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 使用时不可拖、拉、推, 以防擦伤皮肤, 尤其是糖尿病病人更要注意。

2.2.6 尿路感染的预防

留置尿管不宜过长, 一般48 h~72 h即可拔除, 留置尿管期间, 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会阴消毒2次, 且要检查尿袋和尿管连接处是否紧密, 尿管有无扭曲、受压、闭塞, 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逆流造成感染。待病人能进流食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加强排尿, 以起到冲洗泌尿道的作用。尽早拔管, 拔管前行膀胱恢复训练。

2.2.7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术前教会家属如何按摩下肢, 以促进血液回流。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高龄病人血液黏稠度高, 血流缓慢, 早期下床活动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高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 胃癌发病率逐渐增加, 已成为普通外科的常见病。老年胃癌病人各方面生理机能下降, 做好围术期护理能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提高治愈率。该病人均是高龄病人, 老年人怕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 心理压力很大。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增强病人的适应能力, 减轻身心症状, 提高免疫力,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6]。因此, 动员病人亲属、朋友主动给予病人情感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以提高疗效, 争取尽早康复。通过对本组30例老年胃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认为除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外, 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很重要。同时, 根据老年病人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思想负担重等特点, 加强心理护理, 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吕树森.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26.

[2]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54

[3]高晓宇.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病人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5C) :1382.

[4]李慧.氧化雾化吸入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咽部不适的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7B) :1838.

[5]杨日芳.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5C) :1352-1353.

上一篇:红外图像增强下一篇:实施的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