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笔记技巧范文

2024-05-10

口译笔记技巧范文(精选9篇)

口译笔记技巧 第1篇

在口译过程中, 原则上讲, 源语发布时间超过一分钟译员就应该采用笔记, 因为只有在一分钟之内人的短时记忆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短时记忆有限, 借助笔记可以减轻大脑负担, 延长记忆时间。为了保障口译的质量, 笔记是必不可少的。译员在理解的同时还要对源语内容、关键词语等重要信息进行贮存。超过一分钟这个时间限度, 译员基本就只能采用长时记忆一种方法了。为了保障口译中的传译、复述质量, 笔记的使用必不可少, 其表现为即席条件下口译思维理解的笔头提示形式。但有些人认为笔记不可取, 或认为笔记不重要;有些人承认了笔记的重要性, 却对怎样记笔记, 笔记如何有效, 笔记的正确方法缺乏共识。本文介绍了笔记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目前有争议的几种笔记方法, 列出相关的理论依据, 以使读者针对自己的特点及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 提高笔记有效性, 达到较高的口译质量, 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2.笔记的重要性

口译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记忆、储存和提取能否成功。而在记忆、储存和提取源语信息这三个阶段中, 记忆显然是前提;没有很好的记忆, 根本就谈不上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换言之, 如果记忆的源语信息不全面, 没有条理性和层次感, 或者缺乏逻辑性, 那么下一步的储存效果肯定不好, 而这又必然影响到信息提取的质量。结果肯定是整体口译质量受到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笔记对于交传译员至关重要” (Nolan, Zoos:294)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本身的积极记忆容量, 或者说, 如何有效地借助笔记手段来迅速高效地储存源语信息、组织源语信息, 为译员高质量地提取信息、传达信息服务, 就成为口译研究的焦点。

3.笔记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人说话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120—150个字词。人的瞬时记忆可保存7±2个独立的、没有联系的字词或数字。人的瞬时记忆一般可记住20个按一定规则和次序排列的字词。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 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在译员翻译之前, 发言者说话时间一般为2—3分钟 (当然演讲、致辞等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 虽然这一时间段并不算长, 但是要不借助其他手段而把两三分钟之内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完全一字不漏地保存下来, 对译员来说是不可能的。况且, 在一个较为紧张的工作条件下, 译员若想转达更大的信息量, 则势必会大量地遗失始发信息。因此, 必须寻求一种辅助性手段, 来帮助译员保持通过识记得来的信息。这种辅助手段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口译笔记, 它的任务不是记住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 而是记住始发信息的意义支点、关键性字词、逻辑关系。

笔记的基本目的是:减轻记忆负担, 强化记忆, 唤起记忆, 改善译语表达。

4.笔记的方法

口译笔记时要求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特别是书写性语言中枢进行密切配合, 使注意力得到合理的分配, 但不同人对记笔记的重点有不同的主张。

(1) 笔记以源语为主

丹麦学者Dam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 从笔记语言角度看, 用原语比用目的语更有效。除了研究笔记的语言和形式外, 她与她的研究小组还详尽考察了笔记字数 (数量) 的多少、笔记语言 (完整的词汇、缩写词、符号) 的选择、笔记内容的连贯与源语信息内容连贯的差异多少等几个变量与口译质量的相关度。而且, 她们还研究了使用源语、目的语、不明语言和口译质量的相关度。总之, 她们认为, 笔记的效率可以从三个指标来衡量:笔记的量、笔记的形式和笔记的语言。她们的结论是:从量的角度看, 笔记记得多要比记得少有效;从形式角度看, 笔记采用速写形式比完整词更有效;从笔记语言角度看, 用源语比用目的语记录更有效。不论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何, 至少可以说, 无论从方法论角度还是从研究内容来看, 她们对笔记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在正式场合及可能的情况下, 还是应该提倡一听到源语便立刻笔记。实践证明, 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不足之处在于其研究的是西班牙语和丹麦语之间的交替传译, 范围有限。同时也有人提出异议, 笔记若以源语为主, 则在译语产出时, 会消耗译员更多的精力眼看源语笔记, 再将其译为译出语。

(2) 笔记以译入语为主

此种笔记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强迫译员摆脱听到的话语的外在形式, 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把握实质, 用目的语记住真正的内容, 这本身就是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 并减少了翻译思维的一个过程;另外一个理据就是, 既然笔记是用目的语记录的, 在口译时能够减少翻译思维的一个过程, 不仅节约了时间, 而且方便了用目的语产出。其优越性在于做笔记的时候, 翻译转换就已基本完成了。表达时看起来方便, 读起来顺口。现实依据是有经验的译员趋向于使用自己所要译出的语言进行笔记。这样可对自己做出强迫性的暗示, 使自己在听辨到源语的同时立即搜觅译语, 从而形成听辨、理解过程中的译语第一次加工。这符合法国释意学派的理论, 听到源语后, 先听辨、理解, 使译员在自己的脑中形成一个概念, 将其以笔记形式记下, 待讲者说完后, 再将这一概念产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 并发挥了译员的主体性。

但缺点是, 一旦译员一时难以找出译语对应的源语, 那么做笔记时就会有所延误, 并且此种方法比第一种笔记方法更为费时。

(3) 以适合自己的为准

即既可用译入语做笔记, 又可用源语做笔记, 还可加入符号及缩略语。当译员收到信息时用自己最熟悉的文字或少量的符号和缩略语来记录信息, 也就无所谓源语或译入语了。记什么, 记多少, 则由个人习惯及临场发挥而定。具体在汉英、英汉交替传译中, 中文乃象形文字, 言简意赅, 所含信息量较大, 但书写较多。要依个人具体实际而定, 总的原则是少。该方法还可借助于大量的外语缩略语, 合理创造。有些符号简洁、明了, 适于此种笔记方法, 但使用时自己要非常熟悉, 明了其含义。符号不宜多用, 也不宜临时生造, 否则在表达时便容易混淆, 或一下子想不起某个符号的意思, 反而弄巧成拙。口译笔记应具有一次性现场应用的时间特点和个性化的语用特点: (1) 私用性, (2) 先决性, (3) 随机性, (4) 简约性。

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人都不主张用速记取代交替口译中的笔记。速记是一种以表音为主的拼写式快速记录方法。对于即席口译来说, 速记的致命弱点在于译员无法快速地解读, 流畅地表达。这种方法对口译员来说不但没有好处, 反而会使译员过分注意源语声学符号或其他语言形式, 分散本来应放在内容要点与关键词语储存、译语搜觅、语义检验及译语言语计划方面的精力。译员需要的是直观的文字与符号, 重点突出, 一目了然, 还能一目数行, 这样才有助于准确而流利地辨读与翻译。

5.结语

综上所述, 口译的记忆也好, 笔记也好, 实际上都是科学化训练的产物, 或译员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任何一位双语较好、智力素质符合口译工作要求的人在一定训练或工作积累条件下, 都是有可能达到这一水平的。口译的笔记有很多特殊性, 它不同于学生的课堂笔记, 也不同于会议记录, 更不同于速记员那种使用一定的速记符号的“速记”。笔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它如同里程碑, 指引着方向。笔记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 重要的是理解。有了准确的理解, 译文才可能有条有理, 才可能达到口译的要求。学生们一旦把握了理解基础上的记笔记方法, 记笔记就不再是口译过程中的障碍, 而会成为口译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笔记形式如笔记符号和语言因人而异, 没有统一的规定, 只要有助于记忆源语信息就可以。笔记内容只要抓住要点就行, 不论是单词、短语还是句子, 不论其语法属性如何。这样才能保证口译质量, 才能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徐海铭.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2]方凡泉.即席口译的笔记技巧[J].中国翻译, 1996, (5) .

[3]安新奎.论口译记忆[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4) .

[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5]张文, 韩常慧.口译理论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6.

口译笔记技巧 第2篇

听力 技巧梳理+笔记精要

专题一: Spot dictation

技巧:

听前: 预读(20秒)

抓住topic(首段高频词)

标记(2个空格之间小于8个单词的)

听时: 不错易词,闪解每空,多用缩写,果断放弃,尾题先填

听后: 检查(语法,抄写)

注意: 千万不要利用其中给你的时间抄写,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看后面的题目

专题二: Statements(考点:同义置换)

一、场景

场景一:迟到场景

1、直接:late、delay、postpone、detain、put off、stand sb off

2、间接:was supported to do sth、should have turned/show up/show one ’ s face

3、不同情况:

a、说话人不知道: I can ’ t imagine、I don ’ t have a clue、in the dark b、有紧急事件:urgent、emergent、pressing

c、做题顺序: 纵读选项,区分异同(听到什么不选什么)

场景二:堵车场景(包括迟到)

标志词:rush hour、the school run、traffic jam、standstill、be stuck、be caught in the traffic、block、clog 场景三:股市场景

标志词:

上:skyrocket、soar、rebound(反弹)、revive(复苏)、pick up(抬头)下:crash、collapse、dive、plunge、slump、slide down 坚:strong、hardened、stiffened 疲:weak、soft、relax

平:unchanged、calm、supported 波:fluctuate 场景四:银行场景

1、技巧: 余额不足,支票无效

2、标志词:

帐户: Banking/saving/deposit/credit account

支票:traveler ’ s check、bounced check、rain check 余额:balance

不足:insufficient、not enough、inadequate 支票无效:bounce、invalid、worthless 场景五:招聘场景

信号词:job、post、position

职位空缺:empty position、available vacant、job vacancy 招聘部门:personnel、HR、recruiting department 候选人:candidate、applicant 资历:qualification、credential

入围: Short list

合格:qualified、eligible 不合格: Ineligible

竞争对手:adversary、rival

不可能:no way、not a chance、fat chance、your chance is thin

二、题型:

题型一:转折题型

1、标志词:but、however、nevertheless、contrary、well as、other wise

2、做题技巧: 前句长,后句短,标志词后即答案

题型二:让步题型

1、标志词:although、though、even if、even though、no matter what/how、despite、in spite of

2、做题技巧: 不论条件,结果一定。

题目中有标志词的代换即为答案(即选项中有让步的标志词)

题型三:意见建议题型

1、标志词:I think I should

I am afraid

H ad better

2、技巧: 排除选项中令人满意的选项

可以利用时态的差异

题型四:否定题型

1、标志词:

完全:no、not、nobody、deny、reject、refuse、without、against 部分:seldom、hardly、barely、merely

习语:too … to、far … from、only a little close to(为时尚早)

2、注意:

N ot a bit一点也不

N ot a little不止一点

C an ’ t+比较级=最高级

题型五:虚拟语气题型

技巧:答案特点: 否定形式(直接、间接、虚拟)

主句从句与事实背道而驰

题型六:数字题型

1、价格:

加减:技巧: 做不了就减

倍数:twice、double、three times、fo ur times 便宜: It is a good bargain I t is a good buy.F air /reasonable price I t is a steal.贵: It costs me an arm and a leg S th is rip-off H ighway robbery

打折: On sale/discount/clearance

2、时间:

提前:before schedule、in front of、ahead of 技巧: 弦外之音(重读)

标志词:only、at least、no more than、no less than、be supposed to 题型七:因果题型

标志词: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result from 技巧: 重因轻果

专题三: Talks and Conversations

技巧:

听前: 上下相连,推测话题

听时: 边听边选,标示差异

听完: 确认问题,小心陷阱

读题技巧: 若无交集,重点排除

前后矛盾,重点关注

提示技巧:长对话:关注 前两回合 T alk:关注 前三句话

数字题:数量、时间: 先听到的先选,标示差异

态度题:比优劣,重头尾

(没有中性的态度,只有四个: supportive、positive、opposed、negativ e)

是非题:特点选项长,各不相同

技巧: 有always、never立刻排除

听到的要选出、确定不符的也要标记出 专题四:听译

原则: 脑记为主,笔记为辅

少写多划(只写单字母或汉字)

少字多义

难点:

1、理解:主题句:利用direction热身

关键信息:逻辑关系: 转折、让步、递进、因果

主语: 如果同一主语,只需引线,无需重记

数量:数字+单位

列举: 竖记

2、短时记忆:

训练方法:单句听写:放三遍

跟读:以落后原句5词左右

技巧: 前半部分脑中翻中文,后半部分记入英语,先翻后部分

阅读技巧整理

一、文章的题材:

H ealth and medicine(必考,但不难)

F inance

T ourism(必考)

S ociety and gossip A cademic

注意: 中口只考facts,绝对不考reasoning(推理)

二、文章的体裁(non-fiction):

1、story(很少):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的2、instruction:(即文中有小标题)

技巧: 首先阅读的地方应该是脖子(小标题与前段铺垫之间)

3、introduction:(最难)

技巧: 应该去除实例,先读理论框架

三、题型:

1、主旨题:(不能扣分,最后做)

排除法: 不要直接定位,排除片面选项

2、细节题:强、转、并、比

A、强调:词汇:substantial

句型:祈使句(考点)

强调句: It is …….that/who

W hat/where+名词性从句(总结上文,总述下文)

B、转折:词汇:until、except、without

C、并列:词汇:and、or、so、other、another 注意: 三项以上并列:相等或相似

强调并列:相反(both … and)

普通并列:相似或相反

D、比较:比较:明:more、most、暗:prefer … to、比喻:只看本体 对比:

3、词义理解: 不考词本身的含义,只考在文中的所指

四、技巧总结 :

1、句中出现让步部分,不能读,可能是错误的内容,后面要反驳的。

2、当作者在文中用十分肯定或者不肯定的语气时,后面的内容不用看,直接找转折词。

3、记住,只有作者自己、专家、学者之类的人说的话才是正确的。

4、首段首句大部分是铺垫,但是如果出现了强调、转折、并列、比较就可能是后面的考点。

5、看到not only,but also,重读but also后面的内容。

6、看到 the reason why+原因,注重看后面的结果。记住,结果永远重于原因。

7、作者的立场:永远与弱势、政府站一边,不会赞成强势。

8、看到the same,相当于是并列。

9、分词的阅读方式:在句首或居中,标示背景或原因,不读。但是在句尾,一定要读。

10、带might的选项永远是对 的。

11、例子功能题:答案在例子上文。

12、只要不是主旨题,越假大空,就越对。

13、如果提及法国巴黎之类的国家,一定是好的,赞扬的。

口译笔记技巧 第3篇

口译笔记的相关研究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口译笔记策略, 笔记教学方和笔记理论等方面, 缺少对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口译初学者在刚刚接触到口译笔记时会在笔记符号, 听辨, 精力分配等诸多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应该如何针对初学者在笔记学习中遇到的这些困难进行合理的训练设计, 将这些问题一一击破, 这将对于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逐一分析口译初学者在笔记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适合口译初学者的合理笔记训练步骤。

二、口译笔记难点

(一) 笔记系统建立

口译笔记的即时性特点使得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记录大量的信息, 因此想记好口译笔记必须提高记录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笔记效率, 在笔记学习训练的初期, 老师会有系统有条理的向学生介绍很多常用的笔记符号。这些符号是具有不同笔记风格的译员所通用、较为科学的符号, 因而不会与学生自己笔记系统相冲突。随后老师会借由这些经典的笔记符号向学生传授建立自己笔记系统的方法, 如采用缩略词、图像、符号、偏旁部首等。

将这些经典的笔记符号记熟活用, 同时依据创造笔记符号的规则和个人喜好不断扩展自己的笔记符号系统, 是译员创建自己笔记系统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看似简单, 实际上想把这些符号灵活熟练的运用到笔记实战中,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和对认知记忆的多次重复强化。

(二) 听辨能力

顾名思义, 听辨能力包括两种, 一种是对源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另一种是分辨源语逻辑结构和主要信息的能力。虽然口译课程多是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受训者的英语听力能力普遍低于口译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英语听力能力作为基础, 口译只能是空谈。因此在进行口译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英语听力能力的训练。“辨”的能力也是记好口译笔记的前提, 逻辑是整个口译笔记的基本框架。抓住源语信息的逻辑对整个信息篇章的理解、记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注意力分配: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中, 交替传译的第一阶段可以表述为CI=L+N+M+C。也就是说成功的交替传译需要包括听辨, 笔记, 短时记忆, 和对这几方面良好的协调。由于可供分配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初学者在训练初期常常会在几方面的协调上出现问题, 比如将注意力只放在听上或者写上, 无法找到听和记之间的平衡。当这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 笔记就不再是口译活动的助力, 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和障碍。所以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注意力分配至关重要。

三、口译笔记训练步骤

诸多的困难同时出现, 会使学生无法应对, 造成学习效率低, 信心受挫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口译笔记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训练设计, 帮助学生逐一克服这些困难是很关键的。笔者针对笔记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设计了以下六个训练步骤:

(一) 无限时中文视记练习

在本练习中, 学生应该看着中文文本, 边进行逻辑分析, 边记口译笔记。该过程没有时间限制, 学生可认真分析原文结构, 进行笔记。笔记完毕后, 不看原文, 用中文或者英文复述笔记记录的内容。对同一个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三到四遍, 直到产生最简洁有效的笔记。由于没有听辨烦扰和时间压力, 初学者可以在这个练习中充分熟悉笔记技巧, 初步设计出自己的笔记体系。

(二) 英文视记练习

本练习步骤同中文视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需体会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

(三) 限时视记练习

本练习的时间限定可稍长于该段文字的常速朗读时间。在限定时间内, 学生应看着中文或英文文本, 记录口译笔记, 然后看着笔记, 用中文或英文复述出文本内容。如果在这个限定时间中任务完成较好, 可再缩减限定时间, 继续练习。本训练可以模拟听记时的时间压力, 培养迅速的区分主次信息、选择笔记记忆点并整理出逻辑关系的能力。

(四) 中文听记练习

在本练习中, 学生听中文录音, 然后记笔记, 记完之后看着笔记用中文或英文复述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 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在本训练中, 因源语为学生母语, 放在听辨上的注意力要远远小于听英文材料, 这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注意力分配, 找到听和记的平衡点。

(五) 慢速英文听记练习

本练习步骤同中文听记练习, 在练习中学生要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及对笔记带来的影响。因为不再是母语, 练习对学生的听辨的能力要求提高, 所需注意力也更多, 从语速较慢的材料开始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调整好听和记之间的注意力分配。

(六) 标准语速英文听记练习

本练习方法同上一步。为使学生充分适应听辨压力, 材料选取要从易到难, 难度逐渐加大。材料内容, 从逻辑结构清晰明了的演讲、新闻入手, 逐步进入到访谈等需要较多逻辑分析的材料。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 最终将帮助学生实现手耳并行, 有条不紊的记录笔记。

结语

在口译笔记的学习的训练中虽然会有许多困难和障碍, 但如果能够按照合理的训练方法, 反复练习, 持之以恒, 大对数学生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笔记系统, 平衡听与记, 让笔记成为口译记忆有效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刘敏华.逐步口译与笔记——理论&实践与教学[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 1993.

[2]刘慧.浅析口译笔记教学的系统训练方法[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1:110-114.

口译笔记要则 第4篇

如果完全依赖记忆,又没有异常的天赋,即使精力充沛的年青人,也不能胜任高级口译对精确度和耐久力的要求。实际例子,我在工作中多次碰到过。高级口译员没有不靠笔记的。但是,高级口译使用的笔记与一般的概念,风马牛不相及。

请注意,每个人的记忆,思维,和反应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必要全部照搬我的方法。最好用的笔记方式是你自己发展出来的,适合自己的系统。我的介绍是为了给你开个头,起个指点方向,打开思路的作用。

比如,笔记越简单,记录就越迅速。但笔记简单了,对短期记忆的要求就相对提高了。所以,笔记多少为最佳,因人而易,需要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平衡。

要点是:

1.少写多划。划线条比写文字快。线条形象,相当于翻译的“半成品”,有助译员眼看笔记,口出译文。两种情况下应该尽量用线条:

表示动作和动态的词句。比如,以上升的斜线代表“发展”,“增加”,“进步”,“进一步”;以下降的斜线代表“减少”,“下降”,“恶化”等等。

表示因果或前后关系的词句。比如,用一条线代表“因为/所以”,“…之后”,“在…之前”,以体现出上下前后之间的关联关系。

2.少字多意。养成一个词的笔记不超过一个字的习惯。中文里有大量的词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只要看到其中一个,你的短期记忆就应该能够补齐其余的字。不必多写。比如,“中国”最多写个“中”。“北京”最多写个“北”。英文词也同理处理。“politics” 最多写“poli”,“government”最多写“gov”,等等。另外,需要培养以笔记与记忆互动;看到一个字能说出几个字,甚至一串词的能力。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这不难。比如,谈中国的近况,听到“改革,开放”记一个“改”字,不难从短期记忆中说出原文。听到“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记“PM”,也同样能说出原文。

3.少线多指。通用一小组线条/标记。否则在自己本来熟悉的中英文之外,又编出一套自己不熟悉的文码使用,会导致需要想一想用哪个符号的情况,适得其反。

4.少横多竖。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阶梯结构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结构,简化了译员的思维过程,方便出译文。

5.快速书写。必须发展自己的汉字快速书写系统。口译笔记完全是自己看,而且只需要几分钟之内能看懂就行。很多汉字笔划减少后,并不影响确认。我这里讲的不是潦草,而是除了实际口译经常不得不潦草之外,花一些时间,把练习中或口译工作中常用的字琢磨一下,看看可以怎样减少笔划,或理顺笔划,一笔成字。

6.明确结束。口译中,讲话人说一段,停下来让译员译一段,然后再继续。这样,上一段话和下一段话之间,必须有明确的界限。上一次的结束点,就成了下一次翻译的开始点。其重要性在于,如果笔记是从本子的1/3处开始的,下一段话可能写了2-3页,翻回来口译时,眼光无法确定这页上面哪一条线,或符号是这次翻译内容的开始点。所以需要标明。我刚入门时学的是每次讲话人结束时划一道线。后来发现,从讲话人收口,到我作为译员不得不开口的那段时间非常宝贵,经常被用来补充笔记,舍不得用来划结束线。后来,我就干脆把这道手续推迟到我说完译文。由于从我说完,到讲话人再开始这段时间在我掌握之内,所以我说完时,顺手划一道线,再示意讲话人继续讲。

另外,我觉得划线不够清楚,所以现在改为一个圆圈再一横线。

最后,讲一下所需装备。

建议你使用带有活页圈的笔记本,见下列照片。有活页圈才能来回翻倒方便。笔记本大小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我喜欢用英国制的A5开。躺在我的巴掌上不大不小,刚刚好。只是英国这些为速记设计的本子印有横杆。空白页更为理想。

持笔记本的手势见下列照片。记完一页,翻过去一页。讲话人收口后,一把抓地全部翻回来,落眼处正是这个段子的开头。然后,译一页,翻过去一页。这段译完后,把翻过去的几页一把压在手掌中。这等于是用手掌把已经翻完的,和下一段的笔记清楚分开。这点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出现讲话人收口后,你来回翻找本段首页的难堪局面。

如果是坐在桌前,笔记本放在桌面上,也是记完一页,翻过去一页。也千万不要忘记在讲话人开口说下一段之前,把已经翻完的笔记页压到笔记本下。

笔,我建议用按压式的。这样,一手持本,另一手随时都可以掏出笔来,一按就开始记。如果是旋转开盖的笔,则需要两只手操作。如果笔套不紧的,还时不时要掉,很分心。我长年惯带两支笔,多次免遭墨水用尽之难。

在这里,我将举实例介绍我的笔记方法,以及我如何以笔记与大脑短期记忆互动的方式保证译文的精确度。

由于口译条件的限制,其精确度不能以笔译的尺度衡量,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口译的听众与笔译的读者,需求不同,预期也不同。

由于使用实例讲解,无法把口译要点分门别类地举例。我将顺着例子讲下去。讲完之后,各项要点也就都包括其中了。

人脑思维速度极快,一闪而过的念头,解说起来会显得繁杂。不过,我希望你能在开始时,多一点耐心。很快你就会发现,我的讲解读起来似乎繁杂,但背后的思路,也就是说一旦使用起来,要明快得多。

开始前,提醒一下,不要忘了笔记是必需和记忆互动的。二者缺一不可。以下的实例解说,均以此为基础。

讲话原文

Following the 1997 election, in which the Labour Party came to power,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ramework has been reformed.第一层次:一个箭头,加97,再加“选”,足以帮助短期记忆,说出译文:“1997年大选之后”。

第二层次:一个“工”加圆圈,提醒“工”字后面还有话。另外,一条垂直线体现出第二层与第一层有关联。此后一个箭头,再加“权”,足以帮助短期记忆,说出译文:“工党上台掌权”。

第三层次:一个“M”加圆圈,提醒“M”字后面还有话。从短期记忆中回顾出 “宏观经济框架”。

接着,一条横线体现关联,线后一个“改”字,于是补齐译文:“对宏观经济框架进行了改革”。

最后划圈,带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备注:使用的4个汉字都经过“理顺”。其中2个是一笔成字。

The aim of this reform is to help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improve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承上启下:一划从上段的“改”字左斜拉下来,接着往右一拐弯。足以从短期记忆中回顾出:“改革的目的”。

第一层次:写一个 “框”字。从短期记忆中顺着上文,不难说出:“是为了提供一个框架”。

届此,听到“improved”,随之划一条上行箭头,再补一个“M”加圈,提醒“M”字后面还有话。这样就不难说出:“以改善宏观经济稳定”。

若担心“M”不够,则可以加“稳”字,或一条水平横线代表之。

第二层次:此时,已听到“and economic growth”,于是在“M”之下写“经”字,或“E”外带上弧线。这就不难说出:“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划个圈,顺手一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备注:采用了同传里的断句和变通技巧,在“框架”后断句,“improved”翻做“改善”;加“经济增长”前加“促进”两字完句。

I would like to explain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UK economic policy framework, identify the key institutions, their leaders and their main responsibilities.There are three main institutions.第一层次:首先写一个理顺过的“我”字,一横杆代表所做之事,写一个“特”字加圈,提醒字后有话。至此不难说出:“我想解释一下”。

第二层次:谁的特点呢,正好是下一层的意思,于是,划垂直线表示关联,写“U” 加圈代表英国,接着写“E”,如感不够,再加“P”。既然前面已经写过“框”字,回手一条斜线代表之。至此已不难说出:“英国经济政策框架的特点”。

第三层次:此时听到“identify the key…”,警觉到这是与上文排比,立刻从“我”划下斜线,线尾接着写“机”加圈,提醒字后有话。据此不难说出:“指出主要机构”。

此时听到“their leaders”,顺手一横杆,写“领”字。

此时听到“their main responsibilities”,顺手又一横杆,写“责”字。至此不难说出:“他们的领导人,他们的主要职责”。

此时听到“there are three main institutions”,顺手划下斜线,写“3”。据此不难说出:“一共有三个主要机构”。

最后划个圈,顺手一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讲话原文

The first is HM Treasury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economic framework and for fiscal policy in particular.It is lead by the Chancellor, Gordon Brown who is an elected politician.He is supported by 4 junior ministers.第一层次:顺手一个“1”带圈(不带圈容易误解)。写“财”带圈表示财政部。至此不难说出:“第一个是财政部”。

第二层次:顺手划垂直线表示关联,写“全”字加圈,提醒字后有话。此时听到“and…”,知道是并排关系,一条下斜线,写“P” 加圈,提醒字后有话。此时又听到“in particular”,在右下角重划两道,表示强调。至此不难说出:“财政部负责整体经济框架,尤其是财政政策”。

第三层次:听到“it is lead by…”,顺手一条左斜线,右拐弯,写“大”加圈,写“GB”,接着划下斜线联写“选”字。就此不难说出:“财政部由布朗大臣领导。他是当选的政界人士”。

第四层次:听到“he”,还是他,顺手从“GB”下端再划一条下斜线,表示支持关系,接着写“4”,如不放心再加“部”。据此不难说出:“他由4位次长支持工作”。

最后划个圈,顺手一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口译笔记技巧 第5篇

听辨、口译笔记和口译表达通常是译员面临的三大障碍。敏锐的听辨能力是一名合格译员的先决条件, 熟练的口译笔记是一名良好译员的有利工具, 流畅的口译表达则是一名优秀译员的强大优势。这三大技能的习得都非一日之功, 但还是有章可循的。

1听辨

在此首先要纠正口译初学者的一大认识误区——听辨就是听力。根据认知心理学, 英汉口译听辨认知过程大致可分为音流听辨、言意分离、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释义、概要、逻辑性重构。 (卢信朝, 2012) 而听力, 顾名思义即听的能力, 能听懂即可。由此可见, 听力和听辨之间有着质的飞跃, 前者停留在理解表层, 而后者则是融语言、信息和分析为一体的较高层面。一个“辨”字之差要求译员能对源语信息进行分析、重组。

在实际进行口译的初期, 译员在“听辨”上通常会遇到类似问题:某些单词甚至是一些简单基本词汇看到时认识, 听到时却无法辨认或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对关键词或一些重要的连接词不够敏感;词汇大致都听懂了却无法概括或复述整篇文章大意;听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所听过的内容;理解本句的时候错过了下一句信息等等。那么, 译员该如何培养听辨能力呢?毫无疑问, 听力是第一大难关, 也是口译进行下去的基础, 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集中攻破, 从泛听到精听循序渐进, 从而掌握源语言者的发音特点 (如重读、连诵、断句) 和语言结构规律 (如常用句式、语法) 等。养成过硬的听力素质后, 译员需要训练大脑的快速反应和实时处理能力或visualize。这种“视觉化”的即时分析方法要求译员充分调动可用的感官, 发挥各种联想, 建立一个联结各种信息的空间网, 以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 同时也使记忆更形象、更牢固。也就是说, 译员不能仅停留对源信息的理解层面, 而应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串联, 甚至养成预判能力, 这对译员的逻辑构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通俗地讲即“顺藤摸瓜”。接下来便是解码过程, 译员应把听到的、听懂的、经过分析后的信息再进一步整合, 快速找到主线和关键词后重组并传达出来。这样, 一个基本的听辨过程就完成了, 即将输入的声音符号转换为输出的语言符号, 要求耳、脑、口的高度协调。在听辨过程中, 译者要有全局意识, 不要拘泥于某几个单词或者某一句话。我们必须承认, 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 要想百分之百地记住源语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懂得在其间取舍, 着眼于整篇的逻辑和关键信息足矣;另外, 分析信息的过程必须快而准, 尽量不影响对源语下一句的听辨。

2口译笔记

前文提到的听辨能力是合格译员必须首先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此基础上, 口译笔记是有效帮助译员减轻记忆负担、强化短时记忆的常用工具;同时它又可谓是a necessary evil, 必要而又危险。若合理利用, 口译笔记可使译员的口译更加有条理, 整体和细节均把握到位;但若译员过分依赖笔记或对笔记运用不当, 将导致译员注意力被分散, 脑记的作用大大被削弱, 对全局的把握不准, 口译质量从而下降。

笔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听觉信息处理的过程。人体内的信息处理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 人脑首先接受信息, 进行信息的理解与再认知, 再通过符号化 (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中即语言) 将信息输出。而笔记就存在于再认知与符号化这两个过程中。笔记首先帮助译者对输入的文本进行重新架构, 即对文本形成再认知, 同时将听觉信息符号化为文字, 最后再次帮助译者输出信息, 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口语符号。

译员应明确知悉进行口译笔记的过程至少是一心三用的——听、辨和记。那么在“记”这方面注意力又该如何有效分配呢?通常是七分脑记, 三分笔记。口译笔记的本质是辅助工具, 应有效帮助大脑短时记忆和逻辑整理;它的目的是减负, 因此在记录方面应尽可能简单化、清晰化, 在对笔记的理解和转换上不能增加译者的认知负担。如果译员将过多的注意力分配在口译笔记上, 实际上译员处于被动记忆状态, 换句话说, 译员听到什么记下什么, 记的内容不一定有效, 且记的过程会影响下面的听辨, 这时大脑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口译笔记反而成了“绊脚石”。

对于初期口译学习者来说,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过于紧张或者压力过大时, 通常会在自认为高度集中的状态下, 不自觉地记下更多笔记, 觉得笔记记得越多, 接下来的口译就更有保障。这是初学者的一重大误区——将口译简单地等同于口译笔记。实际上, 当口译笔记的作用被放大之后, 大脑处于懒惰状态, 本应主动进行的信息分析和逻辑串联过程被“笔记”大部分占用甚至是取代。然而笔记的速度通常是慢于大脑的反应速度, 而且笔记不可能将听到的东西一字不差地还原出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当回头再去看自己密密麻麻的笔记并开始口译时, 译员很有可能已经看不懂笔记了或是在译的过程中出现“断片”, 然而此时已很难再调动之前“听”的过程中大脑的记忆了, 因为当时译员的注意力几乎都在记笔记上, 而大脑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或储存。所以, 口译笔记虽是有用的, 但并非万能的, 译员应该对其合理使用, 把握力度, 分清主次。要知道脑记才是最强有力的工具, 因为不论何时, 人的大脑蕴含巨大的潜力, 理应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脑记和前文提到的“听辨”是一脉相承的, 包括大脑的分析和记忆。脑记可以帮助译员对所听内容有整体认知, 实时理清所听内容的主线或逻辑, 这才是口译的灵魂;而口译笔记主要是为了减轻大脑短时记忆的负担, 记下文章框架, 并帮助填充一些具体的关键信息。不管是脑记还是笔记, 都应该有层次地推进, 避免面面俱到, 最终事倍功半。译员要通过实践来协调脑记和笔记的关系, 找到一个最有利于记忆的平衡点。

既然口译笔记需“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 那么口译时到底该记什么呢?有些人或许会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但这在口译中并非完全适用。若译员试图面面俱到, 记下所有听到的信息, 最终会发现, 当拿着口译笔记进行口译时, 只徒增了大脑的解码负担, 进而影响了接下来的口译表达。所以, 笔记中应记下有用而不冗杂的信息, 如一些体现逻辑的连接词、关键词、数字和一些专有名词等, 同时还要通过大量练习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符号体系。译员应牢记, 口译笔记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译员快速回忆起当场听到的主要内容, 换句话说就是应有利于唤醒记忆和强化记忆, 所以应尽可能简单明了, 结构突出。至于记什么、怎么记就需要译员不断训练探索, 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 在掌握了娴熟的笔记技巧后, 基于大脑对所听内容的初步理解和分析, 记下有效信息并适当抛弃一些次要信息, 一方面减轻了大脑的记忆负担, 另一方面可帮助译员更快速地识别笔记中的逻辑关系, 从而呈出更清晰的译文。口译笔记的关键在于熟练, 不求一律但求适合。

3口译表达

这要求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 而且要知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能做到二者之间的灵活转化。在英汉口译中, 译员经常会遇到类似难题:英语听不懂, 汉语译不出;英语听懂了, 汉语译不出来, 即所谓的“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是前者, 译员应着力从第一关听辨下手, 克服源语障碍后再逐层往上推进;若是后者, 译员则该首先质疑其对母语的掌握程度, 母语词汇匮乏和表达欠缺极有可能导致“译在嘴边出不了口”;其次是培养双语转换能力, 包括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句式句法差异性的认识;再次要不断积累一些常用句式、表达、专有词汇等, 这是基本功, 但不可拘泥于此, 要知道口译绝非“纸上谈兵”, 还是应以实战为主。

著名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曾经指出, 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 交流所得, 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语境。 (特伦斯·霍克斯, 1987) 所谓语境, 郭庆光教授曾从传播学的角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郭庆光, 2011) 比如时间、地点、场合。在广义上也包括译者以及译者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文化等大环境。在这时, 语境会形成文本自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 并对文本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比如特殊文化背景下俚语的使用、外交辞令的使用等等。) 因此口译时, 信息的准确传达固然重要, 文采斐然固然能添彩, 然而符合语境的、流畅、连贯的表达才是最容易为听众接受和看重的。译员在口译时应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之中, 跟着语感走, 不必强求辞藻的华丽, 更不必用复杂的思维去表达, 其实能快速做出反应并用简单流畅的语言确保无大偏差地传达源语信息才是口译正确的方向。简而言之, 口译的最终目标是传情达意, 所以译员不必拘泥于原文而逐字逐句口译, 应灵活处理, 在表达上应遵循八字方针——流畅连贯、落落大方。

综上所述, 口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英汉口译的整个过程中, 译员要做到“四得”——听得懂, 记得下, 看得懂, 翻得出, 这十二字糅合了听辨、口译笔记和口译表达三大技巧的基本精神, 应是优秀译员该具备的素质。口译似长征, 译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困难, 同时也在不断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口译的捷径不多, 译员需通过大量练习和不断总结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1.

[2]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11.

浅析本科口译教学中的口译笔记训练 第6篇

本科口译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以便为将来的专业口译训练打下基础。基于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口译技能,而不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口译笔记作为口译特别是交替传译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训练往往被忽略。

一、口译笔记的特点及重要性

谈到口译笔记,通常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记笔记,二是读取笔记。记笔记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听、理解、决定所记的内容、记忆和手写,读取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读、回忆、组织语言和讲出内容。尼尔·吉尔解释到,口译笔记并不是复写整个语篇,只是一些可以帮助口译员记忆语篇的符号。交替传译界不同学派也一致认为笔记并不是记下听到的所有内容。

口译员的工作记忆一般只持续1分钟,因此在交替传译现场,如果原语的时长超过了一分钟,口译员就需要借助于笔记。除此之外,口译员还必须通过长时记忆分析语篇的句法结构和逻辑,通过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结合完成整个过程。由于工作记忆只能持续1分钟左右,口译员就必须依赖长时记忆,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口译员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大量信息缺失和错误,为了确保信息传达和翻译的准确性,口译员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借助于笔记。

李逵六曾指出,口译过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笔记。笔记虽然基本,但却是交替传译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出色的口译笔记技能可以帮助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口译笔记并不等于长时间的速记或听写,而是口译员在听取、理解并抓住讲话者讲话大意后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口译笔记是一种重要辅助工具。

鲍刚也指出,交替传译中的口译笔记是帮助口译员的一套系统性笔记,口译员在交替传译现场通过明确原语的线索,即席迅速地并准确的定位关键词及原语的内容,并立即搜索和组织目标语言,以完成口译任务。因此,口译笔记可以说是口译员自己开发的一种符号,可以帮助口译员理清思维,抓住语篇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语篇的逻辑和结构。

口译笔记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口译初学者应当重视开发出一套自己专属的口译笔记系统。

二、口译笔记的内容

口译笔记具有个人独特性和暂时性。它是记忆的载体,而不是原语逐字逐句的照搬。教师在本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初学者明白应通过大脑记忆,完全只依赖笔记是非常危险的。只有记住这一原则,初学者才能清晰的知道应记下那些内容。

1.原语结构。在口译笔记中,最难也最重要的内容便是抓住整个语篇的结构。口译员应集中精力分析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并掌握语篇的主要内容。根据长时间的实践,建议在记笔记时使用纵向布局,这样才有利于口译员打破原语的结构并重新组织。纵向布局可以清晰的展示语篇的逻辑及内容,不仅可以节省口译员辨认笔记的时间,还可以激发大脑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从而提高效率。

2.数字、专有名词和术语。无论何种语言,数字都不是一个容易记住的内容。许多很有经验的译员,即使使用笔记,也常常会不小心在数字上犯错,所以对于数字,译员更应该谨慎对待。不论何种语言,对于数字的表达是相似的,所以初学者只需直接记下数字即可。但须注意的是,初学者可以准确的重复出数字,但通常会忘记这一数字所关于的内容是什么。

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等比起数字更难记忆,初学者往往需根据发言者的发音记录。至于人名,如果不能准确的记下,一定要在人名之前加上称谓如“英国首相...”,“微软公司总裁……”等,而不能随意改变人名或是使用未经确认的人名。

至于专业术语,术语在不同的原语主题中意义不同,因此初学者在接到交替传译任务时就进行大量准备。

初学者还应该记录列举类词,以免口译时发生遗漏。除此之外,由发言人自创的词,具有特别意义的词以及经常提到的词也应该记录。

三、口译笔记的技巧

1.笔记的比例。关于一篇讲话应该记下多少笔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根据以往口译员的经验,对语篇的理解程度越高,对笔记的依赖程度就越小。一篇10分钟的讲话可能只需记下一些词语,但如果初学者不熟悉语篇内容,一篇2分钟的讲话可能都会记下很多词。因此,笔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篇逻辑,主题和口译员对于语篇的理解程度。以一篇结构清晰,逻辑紧凑和表达流畅的议论文体为例,笔记一定只是辅助工具,大部分应靠大脑记忆。口译笔记是口译员理解、分析、认识、记忆和表达的载体,口译员不应完全将精力集中在记录上,而应该先分析语篇的线索和逻辑,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

2.笔记的布局。记笔记时,口译员应重点记录语篇的整体逻辑结构。许多专家建议笔记的布局应该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这种纵向布局有利于展现整个结构及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口译笔记都是采用纵向布局。

3.笔记的语言。有专家认为口译员在记笔记时应采用译入语的语言,在记录下译入语之前,口译员需要分析和整合原语篇,而到了口译阶段,口译员的负担就会减小,从而提高效率。然而也有人认为采用译入语记笔记会加重理解负担,从而降低效率。

笔者认为,在记笔记时究竟该采用原语还是译入语并不是固定强制的。当口译员听到语篇内容时,大脑里第一反应是哪种语言就采用哪种语言即可。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4.符号和缩写。符号和缩写容易记录容易辨认,在口译笔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符号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它是数字符号、箭头和逻辑符号的结合,如“=”,“+”等。

鲍刚在《口译理论概述》中列出了一些国内外口译员广泛使用的符号和缩写,例如,“↑”表示“上升”、“增长”、“改善”、“提升”等含义,初学者不应拘泥于这些符号,而应该根据这些符号开发自己独特的一套口译笔记系统。

四、口译笔记训练方法

了解了口译笔记的特点等,就需要在本科口译教学中形成一套笔记训练方法。口译教学不是纯理论的教学,应注重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在口译课模拟临场训练,多给学生机会在全班模拟口译全过程。再由教师穿插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具体步骤训练可如下:

1.教师选取如经济、政治等题材的语篇一至两遍,播放录音,学生同时做笔记;

2.请几名同学在录音结束后做口译并将笔记写在黑板上;

3.全班一起对比讨论各同学笔记的内容;

4.教师讲解参考笔记及参考译文;

5.学生讨论及反馈。

五、结语

口译笔记虽然是口译员个人开发的系统具有个体性,但记录的技巧和内容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本科口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和原则。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发出适用于个人的口译笔记系统,以便为今后成为专业的口译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John Benjamin Pub Co.,1995.

[2]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M].1994.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2006.

口译笔记方法探讨 第7篇

人脑的记忆由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部分组成。顾名思义, 瞬时记忆是维持时间最短的记忆, 信息容量最少;短时记忆是一种暂时记忆, 保存的只是某些经过筛选的信息;长时记忆属于一种永久记忆, 也是人脑长期保持信息的主要手段, 信息容量非常大, 几乎没有限度。一般来说, 瞬时记忆与口译工作中的原语听辨有关, 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与译员对原语的内容、关键词语等信息的储存有关, 其中长时记忆还与B语的学习以及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有着特别的关系。简而言之, 瞬时记忆与口译员听懂讲话人说话内容有关, 如果讲话人用的是目标语, 那么此时的瞬时记忆就与口译员的听力水平紧密相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口译员掌握、脑记讲话内容和在笔记中记录关键词有关, 特别是长时记忆与口译员的目标语言应用水平和口译工作准备阶段的话题背景掌握有关。总体来说, 与口译工作关系最紧密的就是短时记忆, 但因为其暂时性的特点, 而且负荷有限, 不马上使用就会遗忘;况且口译员在工作中经常遭遇信息过多、信息密集 (数个并列或修饰的信息) 、信息杂乱、或是信息陌生 (如数字或专有名词) 的状况, 即便能够完全理解信息的内容, 也有可能无法将信息完整地传达出来。再者, 人脑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记忆负担会大大加重, 记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综上看来, 口译员在工作工程中记笔记也就十分必要了。

笔记质量会直接影响口译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质量也就是笔记得当与否, 能否有效的提醒、辅助口译员回忆听到的内容。有效的口译笔记是辅助记忆的手段, 在听讲话人的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讲话内容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 辅助口译员回忆刚刚听过的内容, 再把原语口头翻译成目标语。使用笔记, 是为了补充大脑短期记忆和耐久力的不足, 以保证译文的精确度, 保证译文质量不受讲话人持续时间的影响。笔记中所记录的关键词能够提示口译员讲话人所表述的意思, 掌握其表述内容的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另外, 比如数字、地点、时间、人名、组织机构名等容易忘记的细节内容也需要准确记录并加以翻译。总结起来, 笔记的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方面, 辅助短时记忆, 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另一方面帮助口译员整理语篇的逻辑层次。

在笔记的记录方法上, 也有诸多注意事项:

(1) 口译笔记应记要点, 切忌求记“全”。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 “求全”问题是所有口译学习者普遍的误区。许多初学口译的学生都反映记笔记的速度赶不上说话人的速度, 这其实就是记笔记求全所致。口译笔记是记忆的延伸或补充, 不可能取代人脑的记忆。如果口译员全心全力的投入在笔记上, 丝毫不借助自身大脑的记忆, 忽视了对摄入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加工处理, 那么笔记反倒会牵绊口译的过程。逐字逐句、一字不落的记录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这种做法反而还会分散口译员的精力, 影响听的效果。笔记绝不是越全越好, 越多越好, 口译笔记不是速记, 不要求记下所有原语信息, 只需要记下关键词、句子的主干、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连接词以及特定信息。所以, 口译员不能因为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脑记, 一定要遵从“大脑记忆为主, 笔记为辅”的基本原则, 不能过分依赖笔记。在口译的记忆中, 脑记占70%, 笔记占30%。笔记是大脑记忆的补充, 起到提醒、引导的作用。笔记单位以表达意群的词语和符号为主, 主要内容是概念、观点、细节内容、数字、专有名词和逻辑关系 (如大小、先后、正反、上下、升降、因果关系等) 。

除了记下关键性信息外, 如果笔记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感, 或者缺乏逻辑性, 口译员译出的内容也不可能达到准确和连贯。因此在口译笔记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录语篇中的连接词。连接词说明了不同的信息之间的连接关系, 准确记录连接词才能帮助口译员把诸多凌乱琐碎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理解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记录逻辑关系这一点, 林超伦就曾提出笔记要少写多划和少横多竖的原则。口译笔记中要多用线条, 少写汉字或字母。因为划线条比写文字更快而且线条更形象, 相当于翻译的“半成品”, 有助译员眼看笔记, 口出译文。尤其是表示动作和动态的词句应该尽量用线条。比如, 以上升的斜线代表“发展”, “增加”, “进步”, “进一步”;以下降的斜线代表“减少”, “下降”, “恶化”等等。特别是要多用线条或箭头联系上下文, 前文出现过的词后面再次出现时, 如果离得不太远, 可以用箭头指向来借用, 可以避免下文笔记重复的符号, 而且这种做法有利于口译员联系上下文, 而不是独立的翻译句子。另外, 少横多竖即指笔记应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 以意群为单位记做一行, 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阶梯结构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结构, 简化了译员的思维过程, 帮助分析、综合信息, 方便译文。这种“字数少、行数多”的状态应当是理想的笔记。

(2) 口译笔记要求快求精, 但不可潦草, 否则就会出现口译员自己也看不懂自己所做的笔记的问题。林超伦提出了笔记要少字多意, 养成一个词的笔记不超过一个字或3-4个字母的习惯。中文中大量的词汇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只要看到其中一个, 口译员的短期记忆就应该能够自动补齐其余的字, 因此笔记中不必多写。比如, “中国”最多写个“中”。“北京”最多写个“京”。英文词也同理处理。“politics”最多写“poli”, “government”最多写“gov”, 等等。要具备这种习惯就需要培养以笔记与记忆互动;看到一个字能说出几个字, 甚至一串词的能力。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 通过这种办法回忆内容也就不难了。比如, 谈中国的近况, 听到“改革开放”记一个“改”字, 不难从短期记忆中说出原文。

(3) 口译笔记可以使用来源语, 也可以使用目标语, 也可以双语兼用。使用原语能够有效地防止丢失信息, 更准确;使用目标语记笔记能够帮助口译者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 使笔记成为译文的雏形, 为表达提供便利。不过以上纯属理论原则, 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处理, 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口译员的个人习惯。口译员可以根据个人思维模式和习惯, 采用自己认为最迅速、最简单的方法记录。比如汉译英时, 从理论上讲用作为母语的汉语来记, 自然反应更快, 记得更准;但如果口译员个人觉得英文记录相对容易的话, 那也不必拘泥于上述的理论;口译员甚至也可以英汉双语混用, 这在职业口译员的笔记中也很常见。重要的是, 无论用原语还是目标语, 缩略语还是符号, 关键是口译员能够将记录下来的内容复原成完整正确的目标语信息,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 使用原语还是目标语都可以。

(4) 口译笔记符号越简单越明了越好。因为时间紧, 口译员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或者容易混淆的符号, 因此笔记中符号的笔画越简单越好。许多口译员会使用大量常见略语, 这是因为缩略语可以大大提高记录的速度, 例如:cf (compare) , Co (company) , eg (for example) , etc (and so on) , esp (especially) , ie (that is) , max (maximum) , min (minimum) , ref (reference) , std (standard) , usu (usually) , 等。另外, 口译员也可以把某些文字或符号运用到笔记中。以一些不用文字而只用符号的关系词为例, 因果∵ ∴, 转折 //, 并列 &, 递进 +, 列举 {, 包括 ( ) , 否定 ×, 肯定 √, 导致 →, 关于 @, 大于 >, 小于 <, 之前 →, 之后 ←等。

常用的高频词汇也可以有特定的缩略方式, 比如省略单词中所有的元音字母, 或是以大写字母为主, 象形符号或汉字为辅, 比如:工业 I或 工, 农业 A或 农, 经济 E, 感谢 T, 祝贺 C, 会议 M, 改革开放 RO, 国家 □, 世界 ○, 主席 h, 荣幸 :) 。而意思上有关联的词组和短语可以将多个符号结合为一体, 如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世界瞩目 ○:, 重要的经济政策 !EP。但是口译员也不可能给每一个词汇都设定一个符号, 所以多个同义词、近义词时要统一使用一个符号, 例如:高兴、荣幸、骄傲、乐观 都使用 :) , 会谈、会议、大会都使用M。

不管是使用缩略语还是常见的笔记符号, 只要是口译员自己看到就能知道意思的符号即可。这套符号系统应该要符合口译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模式, 能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译员的记忆, 将其复原成完整的信息, 这样做才能达到记笔记的目的。笔记的格式也没有特定的格式要求, 只要口译员使用方便即可。笔记两边最好留有空间, 不要书写过密, 否则容易出现漏译、混译的状况。每译完一段话最好在该段的笔记下划一条横线, 以示一段内容的结束。

(5) 最后, 笔记方法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同一篇原文两个译员的笔记必然不同, 而两位议员的笔记对方也未必能看懂。理论上以目标语加符号为宜, 如“powerful country”记作“□”, “我同意”记作“I√ ”, “观点, 看法一致”记作“idea 同”, “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E↑”等等。但如果口译员个人有更方便、简单的办法也不必为了趋于统一而改变个人习惯做法。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译员在听到材料后临时针对某个词汇或语义编造符号, 这个问题在口译学习者中非常常见, 往往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也看不懂符号的意思, 笔记无法帮助记忆的恢复。

总之, 记笔记是为了突出中心, 提示难点, 助口译员一臂之力, 所以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 寥寥几个关键词, 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口译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但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每位口译员的记忆、思维和逻辑方式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因此不需要统一笔记方法或是照搬其他译员的笔记方法。每位口译员都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 发展出一套符合自己特点和习惯的笔记符号和记录办法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译文的质量。

摘要: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记忆讲话人内容的一项工具, 也是每个口译员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笔记只是辅助人脑的短时记忆, 不能代替脑记。笔记的记录方法也不可求全、潦草, 使用的语言可以是原语或目标语, 使用的符号也要简单明了。

关键词:口译,口译笔记,短时记忆,符号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现场口译技巧探索 第8篇

一、类比

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在具体事物的表达上也可有其相似之处。导译员在翻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时, 不仅存在难度有时甚至是越想讲越讲不明白。而这些具体的事物其实是可以与西方的具体事物有相似性的, 这时运用类比的方法便可以简洁、准确的将这些事物介绍给外国游客, 使得外国游客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之上理解中国文化的相关信息, 也使得交际更加有效地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例如:“绿林好汉”在中国几乎老少皆知, 他们杀富济贫, 被传为佳话。不过, 对于外国人来讲他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这时, 如果导译员能够联想到西方与他们相似的人物罗宾汉, 就可译为: When someone rob the rich and help the poor just like Robin Hood, in China we would call it Lulin Haohan.外国游客一听就能懂了, 同时这种译法也能给游客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并能使其更好的记住Lulin Haohan。类似的还有:徐霞客 (China’s Marco Polo) , 清明节 (Chinese Easter) 等等, 用西方游客所熟悉的信息作比较, 虽未完全忠实于原语, 但这样的译语传达出了易于理解的主要交际信息, 促进了跨文化的顺利有效的交流, 同时也使一时远离国土的游客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而觉倍感亲切。

二、增补译

增补译是在直译的基础上, 补充一些外国游客并不熟悉的我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以助于他们理解并进一步唤起他们游玩的兴致。而这同时也使得他们学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例如, 对于鄂州的介绍:“鄂州是武昌鱼的产地”, 如果直译为“Ezhou is the home of Wuchang fish”, 外国游客很可能会感到迷惑:鄂州怎么会和武昌鱼有联系,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武昌”是鄂州的古称。因此可以继续进行补充说明“Wuchang is an ancient calling of Ezhou region in China”.导译员需考虑到游客的接受能力, 灵活的运用增补译方法使译语符合游客的文化习惯并易于他们的理解与接受, 同时也可满足游客求“异”的心理, 向他们宣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更增添了旅游景点的魅力与吸引力。如果直接直译, 外国游客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并不了解, 这就使得直译的句子会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大大降低了继续游览的兴致。

三、删减

各个旅游景点的中文介绍经常会引经据典, 许多晦涩难懂的诗词古文, 凌乱繁琐的古代纪年、地名、官职名都有可能出现。导译员是为游客服务的, 为了让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和知晓中国文化, 导译员在保证不遗失主要交际信息的前提下, 可以有选择的将没必要的晦涩的内容删减掉, 使需要传达的主要文化信息简洁明了, 易于游客的理解与掌握, 增加游客继续游览的兴致。

例如:“穿过窄廊, 便是一片‘豁然开朗’之地, 左侧潺潺流水, 叠叠流下, 池水清澈见底, 池旁遍种翠竹, 右手边又是稻谷田地, 中间种植水稻, 正是一派‘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景。”整句都是在介绍路过的景象, 并在介绍的同时运用了中国词语表达中常用的叠词以及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而这些表达在西方是并不存在的而且外国游客对于《桃花源记》表达的内容根本不了解, 对其中所表达的意境更是难以体会, 如果译员想引古据今、将所有汉语表达的意向一一讲述给游客, 导译员常常会陷入越讲越糊涂, 越想表达清楚越表达不清楚的情形。这时就需要将这些不易表达也不易于游客接受的表达删减掉, 使译语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更简洁、精确、易懂。因此, 导译员可将其译为:Through the narrow corridor, we can see a vast land of the gurgling water folding down, the clear water bottomed out, all kinds of bamboo and rice growing on the both sides. What a scene !

四、比对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意象, 这就导致游客在看到某些景致时很可能会产生歧义与不解。这时就需要导译员对于这一类事物与西方同类事物进行比对, 以增强游客对于这些景致的理解以及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比如, 中国的景观中许多留存古老的建筑、壁画以及砖刻、石刻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蝙蝠这一意象, 因“蝠”字与“福”字谐音以寓意“福至”, 而蝙蝠在西方文化中却带有邪恶的色彩, 在西方它们是吸血鬼的象征, 而吸血鬼在圣经中是被上帝诅咒的产物。这时就需要导译员将这两种寓意相反的意象进行比对, 说明蝙蝠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所表达的美好意象恰与西方的邪恶意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游客再见到蝙蝠这一意象便会理解其寓意并通过这一意象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

以上种种, 不难看出口译工作所具有的跨文化性要求导译员在进行翻译服务时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 而这无疑使得导译员在译前准备的任务量是巨大的, 导译员不仅要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 还要熟悉各行各业的常识, 努力做一个“杂家”或“万事通”。在这些知识储备的基础上, 导译员还应具有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本领并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对以上这些技巧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 一名合格的文化使者, 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西方文化修养, 增强跨文化意识, 不断充实更新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不断进行口译实践, 从实践中总结并积累经验, 找出对自己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才能顺利的完成每一次的口译任务, 进而才能在弘扬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风采, 激发游客们的兴致以及回国宣传的动机, 推动我国旅游业乃至经济等更多领域的发展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2.

[2]林超伦.实战口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浅谈英语口译技巧 第9篇

一、英语技能训练与技巧

1、听力。

在口译过程中,只有听懂了,才可以完成口译任务,因此很好的听力水平是进行口译的先决条件。词汇量是影响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听的过程中,译者会遇到很多专业词汇,生词,长词,因此首先要积累词汇。其次,口音。讲话者不一定都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有可能带有印度口音,巴基斯坦口音等,这就要求口译训练者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不仅仅只听BBC、VOA这样的标准英语,还要通过看美剧、电影等习惯非标准英语。同时也可以掌握关于口音的理论区别。

2、逻辑性思维训练。

只有通过逻辑性思维去分析所听到的内容,然后将其以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分出层次,才会有条理地表达出,并且不会遗漏信息。在训练时,有意识地注意长句的停顿,把握每句话的主语,分清理清顺序,特别注意人物、时间、地点、人物行为、事件经过,尤其是数字,一定要注意。

3、记忆力训练。

记忆包括理解记忆、强记忆、形象记忆、短时记忆等。在口译训练的初期,应不要依靠笔记帮助记忆,试着仅仅依靠脑力记忆,然后复述,进行对照,如此反复练习,方可提高短时记忆,加强强记忆。遇到长难句时,应理解结合记忆方可达到效果,将注意力放在分析句子成分,而不是单纯记忆词组短语句子,长此以往方可锻炼理解记忆。

4、跨文化语境。

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以外,还需要掌握文化差异。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的交流。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尊贵,吉祥,权利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邪恶力量的代表,因此说到“四小龙”时,不能直译为“four dragons”, 而应转译为“four tigers”。同样,在一些俚语、俗语中差异更为突出。

5、笔记训练。

5.1、译者需要良好的脑记忆力,但是在遇到长段落,数字群,复杂结构时,依靠笔记是必要的。在交传或者同传的过程中,依靠笔记可以避免弄混内容的逻辑关系,漏译,错译的情况,可以延长所听信息在大脑中的停留时间,增强记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口译笔记并不是速记,它是不同于速记的,口译过程中每分钟记录的字数在170到180个单词,而速记可以达到220到240个单词。口译笔记着重记录的是关键词,关键信息,即能够起到绝对提醒作用的单词,特别是数字、人名、地名、机构名称;还有表示逻辑结构的连词、逻辑词等,可以帮助理清条理,使译文通畅。在口译笔记中,提倡使用简易符号、缩略形式来记录,这些符号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不是约定俗成的符号,而是每个议员根据自己的习惯制定的一套本人已经熟练掌握的符号体系,只有自己可以识别。笔记也没有统一的格式,是依据现场情况和译员的习惯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倡使用目的语进行记录,但是也可以随着具体情况而变化。

5.2、笔记的形式。通常,我们建议译员使用易持的硬皮上翻的由环形链装订的笔记本,硬皮可以方便笔记,而上翻会节省时间,也方便记录。在笔记时,在纸的中间画一条线,多进行纵向笔记。一个意群或者语义完整时,划一条横向的直线以表示一个层次的结束。表达并且的信息,或是对立、连续的信息时,提倡用条列式纵向记录。笔记间要留有空隙,以便于再回补信息,也为了避免带来阅读困难,不应字字紧挨。

二、对模糊信息的处理

英语中有很多模糊限制语,诸如more or less, around, nearly, approximately等,而一些量词也没有表明确切的数目,如little, some, a number of, thousands of等。而中文中也有很多表意不明确的词语,如“基本满足需求”,“适当采取措施”等。同时,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对应空白,不具有完全的等值关系。

1、直译

用目的语的模糊语去翻译源语中的模糊语;

The approximate number of protest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 was 650.在国民议会大厦门前聚集的抗议者大约有六百五十人。

2、意译

遇到模糊表达,不必拘泥于语言,而应进行延伸;

His sister is a thorn in his flesh.

他的妹妹使他伤透脑筋。

3、补充(增词)

有些中式的表达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外国人不一定可以理解,因此需要补充全意思以便于理解。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hina has huge population and weak economic basis. (其中底子薄是特指经济基础弱,因此要增词作以必要的补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口译明显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对译员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扎实地进行练习以真正提高基本功底,同时在训练技巧时,不能忘记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努力成为合格的口译人员。

参考文献

[1]、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译出版公司, 2004.

上一篇:二级过程控制下一篇:生物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