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艺术

2024-07-22

教师的语言艺术(精选12篇)

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1篇

一、语言的标准化、亲近化

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过硬的语言基本功, 能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语言、语音。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熏陶学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规范、标准的语言语音。

教师的语言要亲近, 使学生听了如春风贯耳、冬日暖阳。要达到这一艺术效果, 教师的语言不但要正确、清晰而且还要生动、鲜明,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教师要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如教师讲课时的语速一定要适中, 切忌语速过快像开机关枪一样, 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你讲的是什么意思, 你已经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讲述了;另外语速也不能过慢, 语速过慢学生听着急、烦躁;还有教师讲课的音量也不能老是一个调子, 这样学生的大脑皮层会感到疲劳, 产生抵制情绪, 影响听课效果。教师讲课的音量应该有高有低、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

二、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 同时也要通俗化。学生和老师的阅历、知识水平相差很大,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化, 让学生听得懂, 但这种通俗化要建立在正确理解原意的基础之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在讲“但是”的词意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清楚明白, 就解释为“转折”“转弯”的意思, 导致后来一名学生用“但是”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有一辆汽车在马路口但是撞了一个人。”这种刻意的追求通俗化而背离了原意是不可取的。

三、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不可能一节课40分钟都在注意听讲。幽默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趣味性的语言, 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 牢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生字时可以给一些生字编一些顺口溜、小歌谣。如:“坐”是两人土上玩游戏;“爱”是一撇是春风, 三点是春雨, 宝盖是弯弯的手臂, 把挚友搂在怀里;“高”是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 大口张着嘴, 小口里面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字记住、记牢。

在讲解课文时, 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同, 采取表演、情景教学等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讲解。因材施教, 幽默、趣味化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语言的激励性

林肯说, 人人都喜欢赞美;雷曼说, 任何人对顺耳的话都是容易接受的, 说几句让听者感到舒服的话能收到奇功异效。因此,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舞性, 在批评学生时应先肯定他的优点, 然后提出希望, 并且让他感到老师关心他、相信他。

教师在表扬某个学生时, 对其他学生也是个激励。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教学时, 拼音部分学完之后, 我发现班里有很多学生开始用拼音写日记、书信等等, 而且写得通顺流畅。抓住这一时机, 我采取了在班级公开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的激励机制, 果然, 不出一周的时间, 班级里又有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拼音写作的行列”,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语言的力量。

五、语言的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切忌在学生面前发牢骚, 因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很单纯, 教师的观点、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因此, 教师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成为心胸开阔, 有理想、有热情、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师的语言艺术总结 第2篇

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述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谈到语言美,学生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不通俗的语言存在交流上的障碍,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语言规范,才能使所讲的概念、原理、规则做到准确、完整、周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

本书第十二节:“激励 很好的鼓槌”和第十四节:“表扬时常使用的法宝”,这两节使我获益最深。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激励和表扬应当成为教师经常用到的法宝。教师语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因此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上进。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语体现了激励性语言的魅力。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当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一门艺术。课堂上对优秀生的鼓励,可以使他再接再厉;对渴望进步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鼓励,可以使他看到自己的潜能,树立进步的信心。我班里有一个学困生,平时的成绩都在二三十分这个分数段,但在期中考试中却得了60分。为此,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听到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过了许久,他站起来小声说:“老师,我有一些题目是偷看同学的。”我听后并没有批评他,相反,还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我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在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真实的、优秀的成绩,全班同学都会为你作证的,加油!”我的话出乎他的意料,我注意到那位学生的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其他同学也都拍手叫好。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往都认真,成绩一天天往上升。从这件事中我反思,教学中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反而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也会对所教学科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表扬、鼓励学生,对学生多几分耐心和爱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表扬、激励的语言就会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但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艺术的表达,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德育过程中,有时需要准确、周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说服人;有时需要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打动人;有时需要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感染人。不过,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热爱学生的心,这样才会有艺术的语言,才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使学生在和风细雨的吹拂滋润下受到教育。

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3篇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在日常交往中至关重要。在教育过程中许多老师能用鼓励的话坚定一个为了好奇解剖狗研究内脏的孩子,向科学攀登的信心;用一句恳切的话帮助学生走向辉煌的人生……这与教师善于运用语言有密切关系。因此,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要注意艺术——语言的艺术性。

先来谈谈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的内容。作为班主任,经常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语言要有规范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语句不通,颠三倒四,罗里啰嗦等语病。只有规范性语言才能谈到语言美,才能感染人,教育学生。

第二,教师语言要有鼓励性。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自尊心很强,要 爱护他们,谈话中应时时鼓励他们,促使其积极上进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掌握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个性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利留给学生,自己只起引导、激励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以朋友身份谈话,而低年级学生谈话则要“甜”一点。要多几分爱心,几分耐心。

第三,教师语言应有亲切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误差、偏差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批评这一重要手段,促使其健康成长。正如庄稼长出杂草要铲除一样,批评也是爱护学生的重要方面,但批评不是一味指责,更不是嘲讽甚至体罚。

第四,教师语言要有说服力。即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讲清道德品质的标准和规范,对于好坏、对错、美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另外做德育工作时,教师语言还要有情感性、启发性等。在德育过程中,有时需要准确、周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说服人;有时需要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打动人;有时需要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感染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热爱学生的心,这样才会有艺术的语言,才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使学生在和风细雨的吹拂滋润下受到教育。

现在,我们来谈谈教师语言艺术技巧与教学。

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的工具,可以说,没有语言就不能形成教学。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用语的技巧。例如,讲授语的技巧、提问语的艺术技巧、导入语的艺术技巧、表扬语的艺术技巧、批评语的艺术技。巧等等。下面仅课堂教学语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一准确规范、严谨精炼。在对概念性知识讲述时,为了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慎重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

第二语言的情感和激励性。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学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性,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情以理,情理相融。”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第三幽默在课堂的运用。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学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是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是创造力等。

第四体态语言的运用。体态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益补充,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时,结束时的交流也要重视体态语的运用,它能读出师生彼此的尊重、关心。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应说“请某某同学回答”,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回答完毕要有“请坐”二字表示尊重。

走动的姿势不仅是精神状态的表现,而且还有传递教学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适当的在教室走动,俯下身子参与学生讨论,课堂气氛就会变轻松,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

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4篇

语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使用规范语言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职责。更进一步说,如果能够讲究语言的艺术,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更和谐。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承担着教育、引导、示范等作用。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那么学生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提升。为了学生的发展,保障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位学生充分、自由、多元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讲究语言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教师如何讲究语言艺术

2.1 注重教育性的语言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往往是说教式的语言较多,说难听点就是教训式的语言。有些语言我们并不陌生,也许听多了会习焉不察的。例如

“你给我听好,你今天不做好这件事,今天你就不要回去。”

“听我还是听你的,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

“你脑子坏的,怎么这样戆啊?……”

“回去写保证书,晚上我打电话!”

“我警告你哦,你再不听话就扣你分!”

“我就是不让你及格!”等等。

由于教师身份的特殊,学生往往是仰视老师,无形中形成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老师则用命令式的语气与学生说话,老师的话一言九鼎。其实,我们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人们犯错误时,老师、长辈的训斥都是无济于事的,被训时脑子一片空白,任何语言都不起作用,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语言教育性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老师要尊重学生,要了解学生,要平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的语言要让学生动心,只有打动心灵的语言才能让学生认同。语言的教育性体现在,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在最近发展区,是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是了解学生的需求,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站在他的角度在为他着想;是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是不断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人类的学习,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是用有效的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和谐的气氛。

教师要通过教育性的语言,使学生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由学生盲目的自我变为清醒的自我,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通过语言的魅力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2.2 注重启发性的语言

启发是点拨,但启发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要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去畅想。越有办法的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会越多,就像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一样,艺术家绘画,往往会留有很大的空白让人们去思考、去猜测、去遐想,只有小学生才把画板全部画满。画家留下的空白就是让你理解、想象、联想。老师与学生沟通时,要让学生有申辩的机会,学生申辩过程中老师用少而精的语言加以引导。老师少而精的语言体现的是功夫,前提是透彻地了解学生。只有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老师才能搭准学生的脉,开出卓有成效的方子,学生才能心服口服,才能按照老师的正确引导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2.3 注重向导性的语言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人生道路上的标杆,并将人们在前进道路上最主要的问题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探索。指示牌明确,学生不会迷路,反之,则会误导学生。向导的语言就是指示牌,必须清清楚楚,障碍物越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现在,我们中专生的选择机会很多,就业、参加“三校生”高考、参加成人高考、复习一段时间再升学、边就业边读书等等,面临着各种选择的考验。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出于好心,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地发展,今天发现学生有哪方面的特长就鼓励他从哪方面发展,明天又发现该学生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又鼓励他往那方面发展,要求太多太细,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面对我们的学生,老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非常清楚地引导学生思考:你目前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无限的知识,提高无限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

目前我们社会是先进的理念与落后的习惯并存,一个人身上最先进和最愚昧的东西兼顾,成年人有时都会无法适从,会迷茫。作为未成年人的导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给学生明确的引导。每个学生的人生目标不同,老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自身能力、家长要求、毕业去向等等。对现代家庭追求教育成功的超常欲望,老师要有理智的认识,要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实际生活,工作要有的放矢,工作的内容要服从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质,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潜质,帮助学生清理思路,排除干扰,扬长避短,帮助学生知道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自己有发展前途的事,引导学生要学会设计自己,真正找到自己生存的一把椅子。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解决一切,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尝试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大包大揽,学生的探索欲望会丧失。当老师用真诚的态度,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时,学生会乐意接受老师理智的分析,学生需要一个像朋友一样能替他解忧排难的老师,老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非权威者,好的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知识增长的速度超过人脑,漫山遍野都是知识,人们仿佛泡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对知识更新的日益加速,作为老师要关注知识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学习有持久生命力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获得知识的本领,使学生离开老师也会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凭借外物,想方设法使自己成为“顺风耳”、“千里眼”,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要有信心克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引导学生要有责任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上海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普及教育。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展,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而现代家庭追求教育成功的超常欲望没有改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现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新的压力,老师要充分理解这个背景下的学生。

2.4 注重趣味性的语言

作家普里兹文曾经说过:“生活中没有哲学还可以应付过去,但是没有幽默则只有愚蠢的人才能生存。”教师的语言不能只停留于枯燥与乏味中,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要从活人嘴上摘取活的语言说给活人听。教师一句颇为幽默、趣味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某种启迪。

幽默的语言诙谐、风趣而又耐人寻味。它常常借助于讽喻、双关等手法去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揭示生活的哲理,让人们在笑声中去发现严肃、美好、善意及崇高的印迹,并获得某种启迪。但是,并非所有引人发笑的语言都是幽默的,幽默语言有其自身特点。

3 教师讲究语言艺术意义深远

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5篇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思想、传递知识、表达情感的媒介。我认为,一个教师要给孩子以影响,除了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懂得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在活动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他心理发展有更大的影响。优秀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自卑为自信,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那么,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能说会道”是一码事吗?当然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及观摩优秀老师组织活动,使我领略到,教师的语言确实是一种非凡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纯洁的、完美的、生动活泼的,并具有启发性的。一个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一言一行都比其他职业的人要求更高。记得有一次吃午饭,吃的是炒芹菜粉。我发现芹菜有些老,嚼起来费劲,就随便对同班老师说:“哎呀,真是的,芹菜怎么弄成这样。”结果,那一天吃午饭,大部分孩子都不愿吃炒芹菜粉,这个说:“芹菜真难吃吃,”那个又说:“杨老师都不吃芹菜。”想不到教师一句平常的“牢骚”,竟给孩子这样大的影响。可见,教师的语言绝不能从个人的喜恶、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最重要的是要戒除粗暴的呵斥、尖刻的挖苦和冷漠的情绪。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准确:孩子年纪小,接受和分辨能力较弱,注意力又容易分散,这就决定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语言既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要符合语法规范。即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具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说“从前在一个地方”,就不如“在一座小房子里”、“在一棵大树下”更具体;介绍交通规则,说“一个”汽车,“一伙”人,就不如“一辆”汽车、“一群”人规范。幼儿爱动、好奇,教师就要把动词、形容词使用好,还有象声词的运用,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类知识性活动中,不仅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受到规范化语言的训练,从而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此外,教师每用一个词或解释一句话都要认真辨析词义,力求准确。有一次上识字课,在给生字“发”组词为“发明”时,孩子不大理解。我就把它解释成:“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你能做到就是„发明‟,我们要表扬这些人。”我班邵瀚杨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我昨天发明了,你还批评我?”“你发明了什么?”“小朋友都不敢捉蚂蚁,我敢捉。我发明了,你不表扬我。”被他这一说,哑口无言。由于教师不准确的解释,让孩子错误理解,闹出了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幼儿年龄特点,用词要准确得体,造句要反复推敲,表意要恰到好处,让孩子听得懂。

(2)简洁:教师的语言还必须要简洁。“句中无余字,篇外无长语。”一句就是一句,不含糊,不拖泥带水。要紧紧地把握中心,让孩子容易理解。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同样组织计算活动“5的形成”。A老师出示四只小鸭,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4只小鸭的形态,再让孩子数,看有几只小鸭。接着,又出示另外一只小鸭,同样是一段“美的语言表述”,最后才让孩子说出“又来了一只小鸭,4添上1是5。”这过程一共用了8分钟。另外一个B老师也是出示小鸭,她边出示边简单生动地讲:“今天天气真好,小鸭都来散步了,呷呷呷呷,摇摇摆摆的来了几只?哎,等等我,谁在叫?你看,又有几只小鸭来了。”接着,B老师便开始启发幼儿说出“4添上1是5。”这过程只用了3分钟。课后效果证明B老师班的孩子学习兴趣浓,真正掌握5的形成。而A老师班的孩子则觉得故事好听,对5的形成一点都不理解。看来,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清楚活动目的,不要把计算课上成语言课。如果一句能讲清楚的事情,却非讲十句八句繁词琐句不可,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3)有趣: 孩子对新鲜有趣的东西很感兴趣。老师的话如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幽默风趣,那么孩子就像在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派醉人的风景。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感人,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日常用语进行加工,创造有自己风格的语言。比如复习几何图形的活动,当教师出示了身体由几何图形构成的机器人后,怎样去唤起幼儿的兴趣呢?怎样教他们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呢?当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教说:“头是圆形,身子是正方形„„”这样太枯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更有效的做法是让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和机器人对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样。有趣的是机器人有个翘起的小辫子(天线),虽然这与认识图形无关,但却能引起幼儿兴趣。继而,幼儿会兴致勃勃地说出圆形的脑袋、三角形的鼻子等各种图形。我在组织学习折纸时,把“把纸压平”说成“帮纸宝宝按摩。”想让孩子“闭上嘴巴”,就说:“把我们的小白牙藏起来。”孩子觉得有趣,都乐意去学去做,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就好多了。如,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4)自然: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教师还有一种极具感染力、吸引力的隐形无声语言。那就是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胜有声”地吸引着孩子。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时,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指指地上的玩具,并摇摇头。孩子便会自觉地拾起玩具。又如:当孩子在教室喧哗不止时,我会稳稳地坐好,然后拍两下手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自觉安静。我觉得这“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有效得多。但表现时千万要自然大方,不要矫揉造作。只有出自真情,自然流露,符合自己的气质,才有效果。

(5)引导性:适当地引导,帮助幼儿正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幼儿评价一个事物时说:“大灰狼很坏”、“小猴不对”等简单的话,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时教师可以重复幼儿的话,再加以引伸。“对,大灰狼很坏,它把小红帽吃了。他又干了什么坏事呀?”这就能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当幼儿不能清楚地进行表述时,教师应帮助他用一些介词、连词来完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启发性:恰当的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提示:弯弯的月亮象什么?幼儿会说出象小船的句子。如何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呢?教师可以用欢快的语调、以自述的口吻告诉孩子们月亮的不断变化:我的名字叫月亮,我的身体每天都在变。最早我的身体只有一条线那么细,你们看象什么呀?这样一边讲一边问,再加上几个不同的月亮图形,幼儿的想象会随着教师的生动叙述扩展开来,他们能说出:象指甲、象香蕉、象桔瓣、象摇蓝、象月饼、象汽球、象镜子等多种句子。其比喻和想象之奇妙,为成人所不及。这就是语言艺术为幼儿启开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此外,为了发展幼儿语言的需要,还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娃娃腔,一种是成人化。娃娃腔是指一些不规范的小儿语,如把汽车说成“嘟嘟”,小便说成“嘘嘘”。教师的语言要求浅显易懂,但绝不降低语言水平,迁就幼儿的不正确语言。成人化是走向另一极端的错误做法,经常使用一些成语教学,比如把早晨景色用“雄鸡报晓”“冉冉升起”等词语进行描述,致使幼儿理解不了。

二、幼儿教师语言内蕴涵的丰富情感

真挚热爱的情感,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幼儿才能赢得幼儿的喜爱和信赖,才能爱屋及乌的喜爱教师组织的活动。教学语言中富含了这种真情,就如春风化雨,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对幼儿的热爱包含着许多内容,如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关心与体贴,尊重与爱护,鼓励与激励等。教师心中有这些爱孩子的真情在,自然会在她的教学语言中表现出来,有声言语可以表现,无声言语也可以表现,她的动作、她的目光、表情都洋溢着这种真情。

教师整天和幼儿在一起,要说很多话,有些话象圣旨一样很见效,有的则象“耳旁风”一样,毫无作用。比如早晨入园要问好,下午离园要道别,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忘记。这时教师的再三强调,就不如主动地问声好或说声再见更有效。因为幼儿无意记忆强,教师的这种做法能有效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信号,幼儿马上被提醒了。他会想,明天早上,我一来就问老师好。

教幼儿学习和使用礼貌用语可以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幼儿教师要率先垂范。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个孩子由于拉肚,拉了一裤子,教师帮助他脱裤子时只轻声说了句“真臭”,接着就响起了“真臭”、“真臭”的叫喊声,这位教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就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不该嫌臭。”接着对全体幼儿说:“他不是故意的,我们大家来帮助,好吗?”“好!”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孩子上前帮小亮脱鞋、拿盆端水。在平常,幼儿为老师搬来一把小椅子,亲切地说一声“谢谢”,幼儿会欢快地回你一句“别客气”;用“请”字让幼儿做事,他们会很乐意地去做。是的,“对儿童的幼小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幼儿,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喜爱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对幼儿充满期望的教师,她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中更多的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即使是对孩子的批评和责备,教师都是怀着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期望去表现她的不满。

日常与幼儿交谈,一忌简单粗暴,二忌截住话头,三忌强制命令。在幼儿园有好多孩子不愿吃茄子,对这一现象如果进行训斥:“茄子里有丰富的营养,怎么不吃?”幼儿会默默不作声,也可能会强咽下不愿吃的茄子。不过长此以往,幼儿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就会埋在心里。假如换个说法:“为什么不愿吃茄子呢?茄子里含有很多很多的营养,可以让小朋友长得又高又漂亮,瞧,咱班的XXX长得多帅!”幼儿会感到老师是关心他,内心的情感也会一触即发,其教育效果就会好多了。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语言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源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教师修养的尺度决定着学生的发展高度,只有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其中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丝毫不容忽视。

一、语言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课堂语言

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来源与途径不同而划分为:语言的方法、实习的方法、直接观察的方法等几类,其中的语言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必先经过反复的钻研,在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字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是文字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更是知识再造与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喜好。

(二)生活语言

教学中教师像灯塔是学生的指路明灯,生活中教师又是学生的做人指导者。为了和学生搞好师生关系学生,平时要与学生促膝谈心,就要用到课堂语言以外的生活语言。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做到润物于无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对学生的欣赏鼓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标准

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堂课评价得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型”就是既要有良好的教师素质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所以,要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真正使学生实现能力与学识双重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语言艺术使用显得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时,要“准”“精”“美”“活”。

(一)表述清晰准确,语言通俗易懂

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教学语言互动的基础,它会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有利于对知识交流。

(二)讲解生动形象、用词简洁练达

课堂语言可以生动形象,也可以简洁明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否扣人心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使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照本宣科,语言枯燥无味,学生听得如同嚼蜡,课堂纪律也变得难以维持,真是“教者劳心劳而无功,学者心烦意乱而无获”,是教学语言不简洁的结果。

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应用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以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通过课堂艺术语言应用,不仅使学生增加科学知识的积累,更能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懂得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能把同学们关心的话题引入教学,抓住学生心理,巧妙地运用艺术语言展开课堂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言辞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实际,最基础的要求。迷茫困惑的时候,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更重要的还在于“解惑”;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自己的言语里面去,使“情郁于中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的课堂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告诉学生获取果实的方法。

教育改革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语言艺术是亟待提高的基本功之一,优秀的教师,无不得力于教师的语言功力。然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上好每节课,不断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才能提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1998.

[3]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论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7篇

教师的大量教学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的: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开发智力;通过语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见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 教师应当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过好教学语言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专门论述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时说:“你将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 而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他强调了语言素养对教师的特殊意义, 阐述了语言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最主要最经常的一个因素。

说话不只是用语言符号来交流, 说话的时候, 教师的语气、音量、眉目神情也都是不可忽视的符号, 它们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师语言文雅流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固然重要, 但精妙的语言, 更是教师的首要标志。

毛泽东同志说:“语言这东西, 不是随便就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教师, 要加强语言修养, 就必须下苦功夫。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控制语言的音高、音强。讲课不要音量过大, 要积累丰富的词汇, 不要翻来复去就那么几个词, 听起来干巴巴的;要善于用流畅的语句表情达意, 不要奇快奇慢, 更不能语不成句;要具有说明、议理、叙事、抒情的能力;讲课不要叙事无头尾, 抒情不见情;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 运用语言创造课堂气氛。

做到上述这一切, 首先, 要求教师平日必须多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其次,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准备教学语言。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经过准备与没经过准备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 关系着知识的传授效果, 因而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如没有爱憎分明, 哪有义正词严;没有渊博见闻, 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 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如泉思绪, 哪会口若悬河;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力, 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 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艺, 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讲究语言艺术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言简意赅

美国教育家肯尼思丁·汉森说过:“多数成功的讲授都是简短的, 持续较长时间尚能集中注意力听者只是少数。因此最好的讲演家, 也应当把他的讲授限制在简短的时间内……可能是提高讲授效果的最好途径。”这段论述明确告诉我们, 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精讲多练。教师课堂用语, 要言简意赅, 以浓缩的、准确度较高的语言带给学生一定的美的享受, 进而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形象。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语言的真正的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可见。唯有准确、简明, 学生在学习时才不致于发生误解, 从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中得到美的享受,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抑扬顿挫

这是指教师的教堂语言的高低快慢, 轻重缓急都要表达教学内容的需要, 对声音强度和速度进行恰当的处理, 使它不仅清楚明白, 而且抑扬顿挫, 变化有致, 节奏鲜明, 富有音乐般的美感, 正如马卡连柯说的:“只有学会运用15~20种不同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 我就变成一个真正的有技巧的人了。”魏书生老师成功的做过这样的尝试。教育家或写文稿谆谆告诫, 或亲自垂范, 无非是要说明一点,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 无波无澜。总是一个腔调, 一种语速, 一味地平铺直叙, 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 而适时适度的语速、语调的抑扬却能使课堂变得有起有伏, 富有生气。讲述欢快、诙谐和幽默的情景, 则应用轻快的语言, 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 这样可使学生的听觉达到亢奋状态, 调动情感, 增强记忆。讲述庄重、肃穆、悲痛、沉重或强调、引起注意等有关内容和感情, 多用沉稳节奏, 语速较缓, 音强而有力,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在放松的情况下, 得到较强的刺激, 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教师范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对马克思的逝世, 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 而用隐晦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安静地瞅着”了, 把自己的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快语和慢语配合, 造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美。于漪在分析杨朔的《茶花赋》时, 抓住“极”“搁”“醉”三字, 或娓娓而谈, 明道析理, 或心驰神往, 妙语连珠, 或纵情抒发, 语言奔放。如此鲜明的语言抑扬, 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一统琴弦随着教师的引导, 时停、时续、时急、时缓, 时而凝神思考, 时而跃跃欲试, 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互相质疑, 演奏一出思维交响乐, 使教学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有人这样描述:“听于老师的课, 知识会象涓涓的溪水, 伴随着美妙的韵律, 流进你的心田, 潜入你的记忆。”

3 幽默风趣

任何富有事业心的老师, 无不希望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充满活力, 这要求教师具有“幽默”这一本领, 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而又引人发笑的语言,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学的“添加剂”和“润滑剂”, 可使课堂气氛活跃, 增强感染力, 让学生在谈笑间, 轻松愉快地掌握应有的知识。实践证明, 一般的正面教育未必能达到目的, 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却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受到启迪, 接受教诲, 实现教学目标。如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 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 并且围绕着教室玻璃飞来飞去, 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 于是教师机智地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大家回答, 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同学们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教师就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在这笑声中, 一个学生打开窗子放走了蝴蝶。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了。轻轻松松一语飞渡, 多么精彩地移花接木, 多么恰当的艺术处理, 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把走神的学生又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纠正学生作业毛病时也别出心裁, 使再三纠正的错误, 在幽默的语言中得到了彻底纠正。有个学生的书面作业和作文从来没有标点符号。虽然于老师反复教他指导他, 但还是不能完全更正。怎样使他认识到他的这个毛病给人带来的麻烦呢?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 于老师拿这个学生没有标点符号的作文, 一口气不停地读下去, 读得上气不接下气。学生看着于老师读得脖子都涨红了, 他们纷纷要求于老师停停再读, 可是于老师向大家说:“不能停, 作者没有标点符号, 在哪停呢?要忠于作者的原意啊!”说完, 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候那个学生真正领悟了, 在小小的标点符号上偷懒, 竟然会带来如此不方便, 读不成句, 读不成篇, 损害了文字应有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后这个学生才真正地注意改正这个毛病。可见幽默的课堂语言使教学产生神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肖勇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125.82.

[2]刘勰.文心雕龙[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 23.27

[3]董杰锋、朱若真.教师语言艺术[m].沈阳:辽宁出版社, 1981, 96.

[4]马卡连柯全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 115.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师,语言表达

作为一名教师,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必需方式。在每一堂课上用生动、准确、严谨、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毫无疑问会保证每堂课40分钟的教学质量, 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长期以来, 有些教师有一种偏见, 认为语言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较高, 而对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其他学科教师要求要偏低一些。

其实, 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笔者从教以来, 一直担任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工作。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 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如果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和精练睿智的语言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讲述得生动有趣,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不是刻板、严谨的代名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相比较语文、英语等课, 数学课的内容显得有些枯燥无味, 这就要求数学老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语气向学生提出希冀和期望,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抽象变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思维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的神经得以放松, 并适当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 要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在数学课上, 面对一个个性格、爱好、经历千差万别的学生, 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许多难以预测的想法和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更应用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 作为数学教师, 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简洁、睿智、练达,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 这样才能稳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的热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通过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更为重要。所以, 男数学教师还应以自身的刚毅、果断、潇洒来体现他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 女数学教师的语言宜细腻、柔和、亲切, 阳刚与阴柔相辅相成, 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无穷美感和魅力。

浅析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9篇

生动、形象———教师语言的血液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从而使教学气氛和谐,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我们说教师的语言像血液, 因为血液是流动的、活泼的, 是供给生命的东西, 语言不生动不形象, 就不会有生命力。

有些教师却不懂重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拿起书来就念, 放下书来便看”, 一味地照本宣科, 语言无味, 淡如白开水, 像个瘪三。一讲到春天便是“真美啊!真动人啊!真好看啊!”再无第二个词可谈。教师干巴巴的说教, 学生睡意朦胧, 教学的效果从何而谈呢?

我又想起了童年时候听的一次评书。那一次说的是岳飞。说书者音调抑扬顿挫, 言词极其生动形象, 余韵绕梁, 当时说书艺人的说书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岳飞赤胆雄心, 效力于南宋王朝, 却遭秦桧陷害。那说书的老者慷慨陈词, 怒斥秦桧, 用词沉雄悲壮, 掷地有声, 底下观众早已有人偷偷拭泪……

假如教师也能像说书人一样语言多点生动之感, 底下的学生们还会沉沉欲睡乃至于“万籁俱寂”吗?当然, 我们并不是鼓动教师都去当说书人、演说家, 而是说应当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讲课时引古论今, 扩大知识面。有的老师抱着“唯吾独秀”想用自己的知识威慑学生的心理, 讲课时引古论今, 夸夸其谈, 深究细微末节, 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 不考虑教材实际, 不但使学生得不到要点, 反而越听越糊涂, 完全与通俗背道而驰。当然, 教师也不要为了着意追求通俗而偏离愿意, 如一位老师在讲“但是”时, 为了表明“转折”的意义, 就解释为“转弯”, 这样就使学生理解发生偏差, 以至于在造句时出现了“汽车一但是撞了一个人”的病句。这种“通俗”其实不是通俗而是错误, 因此, 教师在考虑通俗的同时, 还要考虑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既要让学生听得懂, 又不要出现偏差, 这就是通俗的最终目的。

幽默———教师语言的润滑剂

新型的师生关系, 绝不是那种“猫”与“鼠”的敌对关系, 教师也不是肌肉纤维紧绷的“古董”式教师警察了。幽默, 作为润滑剂, 它能使教师的语言更加活泼生动。它能使一堂呆板的课为之雀跃, 气氛高涨, 它也能给师生的关系注入勃勃生机。幽默, 能使教师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添柳暗花明村。一位教师曾和学生一度很僵, 然而在班会上的一席话却使师生关系改善不少。下面摘录他的一句话:“我亲爱的同学们, 早就听你们背后叫我‘猫先生’了, 而你们却自贬为‘鼠学生’。你们看, 我像吗?瘦瘦的身子、尖尖的下巴, 就是嘴巴上的这几根胡须也是‘猫’和‘鼠’共有的啊! (学生的笑声) , 今后, 我很希望你们中间能添一只亲密的大老鼠!” (学生掌声阵阵) 很容易想出, 以后的师生关系该是怎样融洽和谐!

很幽默绝不是挖苦、讽刺、嘲笑。有这样一位教师, 在学生心惊胆颤地回答但仍没有对时大为恼火, 一顿训斥后来了一点幽默, “世界上真才和蠢材都不少, 你却是真才加蠢材———”稍顿作一悬念后说出“你真蠢材!”引来的是学生的哄堂大笑和该学生的无地自容。临了, 教师又加上一句:你是死小孩打针———没治!……效果怎么样呢, 教师的这些讽刺、挖苦之词就如无形的“精神鞭子”无情地抽打在孩子稚嫩、敏锐的心灵上, 使他们产生痛苦和屈辱之感……

有些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教学语言的趣味化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趣味语言应用得好, 就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学而不厌, 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 反之, 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趣闻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说话的幽默风趣, 况且课堂上自始至终应用这种“趣味”也不可能, 让学生进入某种情境学习则是趣味化的另一表现, 实践证明:“以情动情”是教育教学的有效办法, 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 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受和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 学生则在感受语言的变化中获得情感体验, 并对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崇高与庸俗的、正确与错误的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激励———催人奋进的动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综观一些名师的课堂,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 用满面春风的语态, 饱含真情的语气, 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 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 使学生为之所感, 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确如此, 教师充满激励的语言, 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例如有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说到:“真是与众不同, 多么富有创意的思考啊。

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真了不起!”“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说错了不要紧, 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 因为你们是最自信的人。”……一句句激励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再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常常这样激励学生———对回答得不对的学生说:“感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对回答时不够流畅, 声音小的学生, 反复启发仍不理想的学生说:“理解他吧, 他把自信藏在心里了。”对答错的学生说:“也表扬你, 表扬你的勇气!”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其实面对学生, 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 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 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 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 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 也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

巧妙、机智———转化师生矛盾的技巧

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这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教师应具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 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 其要决是避其锋芒, 欲扬先抑, 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 急话缓说, 硬话软说。我们知道, 在平常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与老师的意图背道而驰, 这时有的老师则以“不太好, 请坐!”“不准确, 谁再来!”等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发言的勇气, 从而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特级教师贾志敏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 并且注意情绪导向, 做到引而不发。一次他让学生认读“姆”字, 结果一位同学站起来脱口而出:“养母”的“母”。其余学生一片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你们别急, 他没说错, 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 是‘养母’的‘母’……”这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立刻纠正道:“‘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 就是‘保姆’的‘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 避免了学生出洋相, 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还会担心什么呢?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 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10篇

那么, 什么样的语言才有“蜜”一样的魅力, 进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呢?

一、智慧的语言充满魅力

智慧的语言, 字字珠玑, 直指人心, 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 颇具启发性。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不妨采用富有哲理的比喻、巧妙的暗示、一语双关等技巧性的旁敲侧击的表达方式与学生对话, 这样做, 既顾及了学生的面子, 达到教育提醒学生的目的, 同时又可避其锋芒, 避免师生之间的针锋相对, 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和劝导。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 充满暴力, 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 他从小就受到不良影响, 读小学时经常打架、逃学、偷窃。他还是纽约大沙头偌必塔小学学生的时候, 有一天, 当他从窗台上跳下时, 校长皮尔·保罗把他逮了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 反而诚恳地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手指就知道, 将来, 你一定是这个州的州长。”谁也没想到, 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 竟然给小罗尔斯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鼓励、勇气和力量, 改变了他的一生。从那天起, “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子, 在他的心中高高飘扬。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语言不再肮脏难听;行动不再拖沓漫无目的。此后的40多年里, 他没有一天不按照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 在51岁的那一年, 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这个故事, 听起来, 似乎有那么一点神奇和不可思议。可是, 事实的确就是如此。这就是智慧语言的力量, 面对一个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 保罗校长用智慧的语言, 化解了矛盾, 并给这个孩子注入了无限的力量, 帮助他找回自信, 找到了方向, 最终成为州长。智慧的语言就是这样, 它充满着魅力。为师者应不断提高语言素养, 巧用智慧的语言, 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魅力, 赢得学生信赖, 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二、幽默的语言很给力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假如教师一味采用呵斥的语气、生硬的语言批评学生, 必将引起正处于青春期、充满叛逆的学生的反感, 后果不言而喻。相反, 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委婉而幽默的言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精神愉快, 情绪激昂, 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 既调节气氛, 引人发笑, 又精辟在理, 令人回味。当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如:学生上课睡觉, 教师大不可必厉声呵斥, 不妨轻轻地走到他身边, 关切地拍拍他的头, 说:“辛苦你了!要您趴着睡觉, 一定很累吧?老师真过意不去!”一句善意的玩笑, 也许会让学生更不好意思。课堂上适当的幽默会给课堂带来笑声,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可以消除师生交流互动时面临的困境。幽默的确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实现有效人际沟通的语言艺术, 是一门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三、激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有魅力的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激励。教师语言应措辞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信任。当学生置身于热情洋溢的语言氛围中, 就会心情愉快, 兴味盎然, 思维敏捷, 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 当教师把积极向上、充满信任和激励的思想融入到言语中时, 必能打动学生, 使学生产生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儿。他9岁的时候, 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继母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向继母这样介绍卡耐基:“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儿, 他可让我头疼死了, 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 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 托起他的头看着他, 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 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儿, 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儿。”继母说得卡耐基眼泪几乎滚落下来。也就是这一句话, 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 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

四、充满爱和善意的语言具有凝聚力

《荀子·荣辱》曰:“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伤人之言, 深于矛戟。”善意的表白和伤人的恶语, 其效果自是天渊之别。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生硬、过激、伤人的话一定不能说。切忌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学生就范, 否则, 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曾听说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 言辞犀利, 常常“出口成章”,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去刺激她的学生, 试图唤醒学生的上进心, 却往往招来更大的抵触和反感。她的话相当雷人:“俗话说, 常在花间走, 活到99, 但是, 我每天批改你们的作业, 一看到你们的字啊……唉!我就像在垃圾堆里翻垃圾!每天与垃圾为伍, 我命都短几年啊!”“吵什么吵!像茅坑里飞出来的绿头苍蝇嗡嗡乱叫!统统给我闭嘴!”……可以想象, 这种种描绘, 难免不让她的学生心生不忿。貌似幽默却尖酸刻薄的话, 其实早已化作一把利剑, 对学生发起“人身攻击”, 让学生倍感受伤, 语言的感化和教育作用更荡然无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是心灵的对话, 一句关爱的问候、一次肯定的点头或者一句温暖的鼓励, 都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让我们不妨带着理解, 带着宽容, 用充满爱和善意的语言作钥匙, 去打开通往学生心灵的大门。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第11篇

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每个教师都拥有40分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呢?我认为教师的驾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更不能忽视。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听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教师的有声语言有怎样的要求呢?

(一)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而简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例如我教“狗”字后,很多学生都把“ ”写成“扌”我便笑着对同学们说:“哎呀,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呀!把狗也教会了立着走路,什么时候我把我家的狗也带来让你们教一教,好不好呀?”我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笑声,同学们也从笑声中醒悟了。又如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故意捣乱,学起公鸡啼叫,引起课堂上哄堂大笑,我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咱们教室里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公鸡为我们服务呢?” 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由此可见,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

(三)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

(四)音准,带有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说普通话,用生动的的语言,富予感情色彩的语调,表达流畅、完整、清楚,听得顺耳。

二、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神态、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神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小李想举手又未举起来,这时,我立即向他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从这目光中也许他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大胆地举起了手。但当他回答稍有犹豫时,我又投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慢慢说,会答对的。他的紧张终于清除了,思维的闸门豁然打开,终于出色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赞叹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

手势语

许多时候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有信心。比如学生们做完又蹦又跳的动作时,我想让他们停止活动了,我就会拍手或做一个停的手势。又如一次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我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来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过。那位学生听到我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了,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我走到他身旁暗暗地伸過去一个大拇指,意在夸奖他改得对。那位学生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手势语有时还能帮助学生们回答问题。

姿态语

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其特殊性:一是持续时间短,二是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我努力丰富了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若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摭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12篇

一、努力走出语言“惯性”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口头禅总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把语言的整体感破坏殆尽。表扬与批评也是翻来覆去那几句,作业的要求也总显得老生常谈,这一切,皆因惯性使然。教学语言中的这些惯性使我们的教学变得那么的枯燥那么的无趣。教师要走出语言“惯性”, 真正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水平,需要学习和实践。学习一些名师的语言艺术, 名师在课堂语言的多与少,广与精,深与浅,静和动关系的把握上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 向学生学习,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具备活泼性和创造性,在语言风格上能够贴近时代。向广播,电视,电影学习语言,学习转折、停顿、悬念、包袱等等。更为关键的是实践,实践比理论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有计划地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语句、词汇、修辞、音量、语调等方面都做出精心的准备,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 再根据落实的课堂反馈予以及时的调整和丰富。只要我们足够重视我们的语言艺术,真正去做,我们的课堂也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力求课堂语言的简约性

简约性是指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真正科学化的课堂语言不害怕说得少,却害怕说得太多。从认识学和心理学上讲,很多情况下,如果用10句话就能把某概念完全解释清楚,而若用更多的话加以阐释, 非但不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反而会干扰已经形成的清晰印象,使大脑中的认知图象模糊、混乱。教师的本意是强化印象,结果反而起到了淡化作用,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警惕。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得最不够的就是语言的“简约性”。语言表述过于随意,提问的次数过于频繁。如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办”类提问, 或者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问句。还有教师在课堂中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要重复一遍甚至两遍,似乎只有老师说出的话才是对的, 老师说出的话才是学生应该注意的。大量的课堂时间被浪费,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如此长久以往,学生必然厌烦,反感。更可怕的是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语言的感染,使其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语言的简约性,避免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教师应该严格落实备课的要求。力戒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拖泥带水,杂乱无章。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教材实际,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精致的问题提出来之后,要让学生安静地思考而不是反复地问,反复地提醒。应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放心时就放心”。如果教师严格约束自己的语言,我们的语言可能会更加生动, 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教学任务也会顺利地完成,教学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个真正的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演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 需要的是我们还学生一个真切的课堂。 我们在备课时,总想着备得尽可能全, 于是就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一股脑儿备进课中。在课堂上,教师知识讲解面面俱到,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上天入地,畅所欲言,学生探究过程被压缩甚至省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篇:床单位消毒机下一篇:儒家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