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评价范文

2024-07-02

纵向评价范文(精选10篇)

纵向评价 第1篇

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反映了其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公司业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是评估企业价值、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设计管理者薪酬等的主要依据,与公司各方利益息息相关。贵州茅台作为白酒行业龙头企业,其投资回报率高、现金流充裕,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投资者关注,近年来受“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禁酒令及消费者价值导向等利空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因此,研究宏观政治及经济环境影响下贵州茅台财务业绩的变化,有助于公司利益相关者更全面了解其经营状况,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尤其为外部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为对贵州茅台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以其2002年至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将熵值法这一客观评价模型应用于贵州茅台不同时期财务业绩评价中,且取得了良好的纵向评价结果,为熵值法在上市公司业绩纵向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文献回顾

通过对前人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选择及评价方法运用这两方面。比较经典的有池国华、迟旭升(2003)的观点,认为创新与改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关键在于确立评价程序、选择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方法等,其中评价程序的确立是前提,指标体系的选择是核心,评价方法的确定是保障。据此,本文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出发点,尝试将熵值法运用于贵州茅台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指标是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的第一步,指标选择的数量、类型都会影响评价结果,因此选择指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朱庆须、宋绍清(2005)指出,指标选取要遵循真实有效、客观全面、科学实用、可比灵活等原则,在偿债、运营、获利、成长、现金5方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郑恒斌(2011)依据全面性、代表性、数据易获得性等原则选取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这4个方面财务竞争力建立起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贵州茅台财务特征,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现金能力、每股表现6个方面共选取19个财务比率指标构建了其财务业绩纵向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运用。通过分析文献,笔者发现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实证研究中客观评价方法应用很广,如熵值法、DEA方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唐文彬、韩之俊(2011)将熵值法应用于南京市8家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中;卿文洁(2009)应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对湖南省认证且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展开财务业绩评价;郑恒斌(2011) 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表现;郑贺娟等(201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做出了评价。以上学者在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进行实证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对前人研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者们大多是将客观评价模型应用于特定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横向评价中,很少将这些模型用于某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业绩评价中,而且在熵值法评价模型相关文献中,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的很少。针对此,本文改进之一在于将熵值法这一客观评价模型应用于特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改进之二在于采用SPSS 20.0软件先对初始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筛去相关度高、代表性差的指标,以减少信息重叠,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三、熵值法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的应用

熵值法是一种根据各指标传输给决策者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设有m个样本,n个评价指标,xij为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的原始变量。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越大,则该项指标对样本的比较作用越大,也说明该项指标包含和输出的信息越多。熵值越小,差异越大,即包含信息量越大,因此,熵值可以用来度量变量所含信息的多少。

在运用模型之前,首先进行财务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以新浪财经提供的贵州茅台2002-2013年这12年年度财务比率指标为基础,并用SPSS20.0软件对初选指标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筛去相关度高的指标,最终选取了6个方面共19个财务指标来构建财务业绩纵向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管理决策熵学及其应用》教材,将指标分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三类(见表1)。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后,将熵值法运用于数据处理中,该处理过程在EXCEL 2007中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对数据编码。设有m个年度,n个财务评价指标,xij为第i个年度第j项指标的原始变量。

第二,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存在方向和量纲的不同,必须先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鉴于熵值法要求数据不能为负数和零,因此采取如下公式对不同类型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标准化后指标数据位于(0,1]之间,并将标准化后数据表示为X'ij。

对于效益型指标,公式:;对于成本型指标,公式:

对于固定型指标,公式:(aj为标准值,本文根据贵州茅台特征,将速动比率中标准值aj取其均值2.02164167)。

第三,计算第i个年度第j项指标下财务指标值的比重

第四,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数ej、差异性系数gj以及第j项指标权重系数Wj,其中(g越大,指标权重越大);。并据此得出6方面财务能力权重系数及排名(见表2)。

最后,计算贵州茅台不同年度各财务能力得分及综合系数Zi,据此对茅台各年度财务业绩进行综合排名,其中(见表3)。

以上即为熵值法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接下来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做对比。主成分分析法也是客观评价法的一种,利用的是降维原理,借助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价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结果与熵值法结果有一些差异,2009年在主成分分析法下排名第七,熵值法下排名倒数第二,2003年则相反。这是因为前者赋予了盈利能力极高的权重,而后者赋予了营运能力较大的权重。主成分分析法过度看中盈利能力,对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过于忽视;熵值法则比较注重营运能力,同时兼顾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能力,好的盈利表现是良好运营能力带来的,过度追求盈利结果而忽视过程是缺乏科学性的,熵值法结果更符合财管理论与企业实际。这就体现出熵值法的评价优势了。

四、结论

依据表2中贵州茅台各方面能力排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每股表现、发展能力、现金能力。营运能力是指企业正常运转的能力,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最为重要;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是在良好的营运能力基础上盈利的,因此盈利能力仅次于营运能力;在盈利能力基础上,良好的偿债能力保障了债权人收取本息的权利,使企业能有效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财富,因此也很重要。这三方面能力得以保证后,企业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每股表现则是企业市场价值的体现,因此重要性略次于营运、盈利、偿债这三方面。以上各财务能力重要性排名符合财务管理的一般规律,表明将熵值法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业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有效度。

从综合排名看,除个别年份外,自上市以来茅台整体呈增长趋势。最近三年,茅台财务业绩综合排名依次递减,苏东峰(2013)指出,2012年国家出台“限酒令”和严禁“三公消费”等利空因素确实对高端白酒产生不利影响,2013 年中国白酒进入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的白银时代,2013年是受政策影响最深的一年,宏观政治等因素影响下,近三年茅台财务效益呈递减状态。2007年企业财务效益较好,仅次于2011、2012、2013这三年,报表显示2007年其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均较强,综合排名自然靠前。2003年其资产运转效率好、获利较多,同时熵值法对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赋予了较高权重,使其在2003年的财务综合效益要超过2004、2005、2006年。2009年贵州茅台财务效益较差,主要是其消费税大幅提高,茅台价量齐升的步伐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放慢,同时过去几年持续扩张的产能也会形成费用压力,导致其营运能力相对较差,净利润增速放缓,在报表中表现为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较差,而这三方面能力权重较大,因此其综合排名相对落后。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熵值法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方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充分挖掘数据本身信息,克服了主观赋值法的局限性,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其次,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行业内各企业间财务业绩的比较,还可以用于同一企业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熵值法不足之处在于财务指标依赖会计报表,报表真实性会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指标选择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评价指标的数量和性质,相关程度和鉴别能力都会影响实证结果,此外样本数量也会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实际评价结果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本文侧重模型应用,方法意义高于实际结果,意在说明,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做到科学谨慎,将熵值法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其结果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苏东峰:《中国白酒进入白银时代》,《中国市场评论》2013年第4期。

[2]池国华、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3]朱庆须、宋绍清:《基于熵值法的IT企业业绩评价模型》,《财会通讯》(学术)2005年第6期。

[4]郑恒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中)2011年第12期。

横向比较纵向联系 第2篇

[关键词]字母 备课 思考 符号意识 数量关系 问题情境 比较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14

前不久,我再一次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与之前的教学相比,这次教学设计做了较大的改动,教学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回想这几次不同的教学,我脑中突然出现了疑问:“究竟哪次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学习而教?”带着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以下思考:“‘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代数学领域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从用生活语言到用符号语言描述关系,这是认知上的一次突破,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以便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组织教学素材和落实教学目标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

一、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苏教版教材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的个数逐次增加的问题,思考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三角形个数与所用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例2,出示汽车在一段路上行驶的问题,由于汽车所走的路程是个未知数,思考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行驶一段路程后剩下的千米数,同时结合问题情境思考该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初步学会代入数值求解;例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还可以表示特定的对象和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大家都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形式的数(包括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而当我研读苏教版教材后发现,教材中所选择的教学素材只涵盖了用字母可以表示自然数、小数的知识,为什么没有包含分数?难道是教材编者的疏忽?为此,我又翻阅了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虽然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所选择的教学素材各不相同,但是同样的问题却出现在两套教材中。而且,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从例题到练习,没有编排字母可以表示分数的情境或实例。

为什么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这三套教材中都没有谈及用字母可以表示分数的内容呢?教材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明白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在前四年的数学学习中主要认识自然数和小数,对于分数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尚不深刻,此时若在“用字母表示数”中提及用字母可以表示分数,学生未必能理解;第二,生活中很少有用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大多都是用小数代替的;第三,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很难找到一个可以承载用字母表示数,又恰恰用分数计算的情境。为此,这三套教材对于用字母可以表示分数这一知识没有涉及。对于用字母可以表示分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整数运算律对于分数四则运算的推广运用这一内容后,自然能够理解。

二、研读初中教材的思考

众所周知,“用字母表示数”在小学阶段只是初步学习,教材编排此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以后学习初中的代数知识。那么,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学生将会学习哪些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认识,才能对初中学习产生持续的影响?为此,我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研读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数学教材的相关章节中,有对小学“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的简单复习,但教材更多的是对式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会用单项式(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数)。因此,如果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认知上是远远不够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认识势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一定的干扰。

三、问卷调查情况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该从哪出发,最终落脚点在哪呢?教学中,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需要达到什么水平?为了解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的认知情况,我把相同的问卷(共有两题)分别给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作答。如下:

①你认为字母a能表示下面哪种含义(略)?

②你认为a+3这个式子能表示下面哪种含义(略)?

(下面三组统计图为不同班级学生对这两道题的回答,每组中左边图是第①小题的统计结果,右边图是第②小题的统计结果)

被调查学生的情况:五(2)班学生共68人,第一学期该班尚未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五(1)班学生共52人,第一学期该班在一个月前有教师上过公开课,刚好讲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截止到调查时,该单元的后续内容仍然没学;六年级学生共103人,第一学期截止到调查时,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有近一年时间。

从上述数据来看,学生在未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之前,对该知识是不太了解的,甚至他们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以上图中的五(2)班学生为例,对于a的含义,有52.94%的学生认为它只可以表示特定的对象(如长方形的长等),这部分学生有此认识可能是受教材的编排内容影响所致。在进行问卷调查时,该班学生刚好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可想而知,在前摄抑制影响下,有这么高比例的学生形成错误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a+3的含义,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它仅仅是一个加法算式而已,还有13.24%的学生对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这是尚未学习的情况,那么学习过的学生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接着,我又对五(1)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从数据来看,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并没有很大的改善,我想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只学习了一节课,对于该知识的理解还有待后续的学习加以强化;二是学生学这部分知识已有月余,且这段时间大多都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也是可以理解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究竟会怎么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对我校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较之刚学习时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仍然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数学思想较之以前用具体的数表示仍有认知上的障碍;二是六年级学生通过方程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的理解确实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由于学生经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导致他们更多的以为字母a表示一个未知数、a+3表示一种数量关系。学生有此认识,应该是学习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的“后遗症”。另外,学生对于a+3这个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或运算结果的认识较之五年级刚学的时候,并没有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强化。

四、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建议

1.抓住“用字母表示数”这个根,培养符号意识

不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都是建立在学生能理解并主动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用字母表示数”这个根,只有将这个根扎得越深,学生将来或后面的学习才有可能枝繁叶茂。此外,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任意数和未知数,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没有探究过的。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不难,但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的选择,就需要借助合理的情境,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借助数量可变的问题情境,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所具有的一般性

之所以用字母表示数,是为了更进一步用代数式来构建等量关系,这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较之以前的算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更具一般性,就需要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且数量会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感知和理解。如人教版教材中的父女年龄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使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会到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父女两人任何一年的年龄,因而这样的式子更具有一般性。

3.借助数量关系的支撑,引导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个运算结果

我在翻阅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后发现,如果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仅停留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认识上,到了初中学习式与方程时,对于理解a+3可以表示一个数(运算结果)会有比较大的认知障碍,这一点从上述调查六年级学生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为此,我在教学之前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借助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支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个运算结果呢?”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前应充分思考,既要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内容,又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渗透。

纵向评价 第3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 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趋凸显[1,2]。针对这些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 并将此目标作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到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3], 在此背景下, 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尤为紧迫重要。

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代表, 同样面临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变革, 建设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模式, 率先建立生态文明社会, 推动广州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制度发展, 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发挥带头作用,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要求。

基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国内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 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内涵[4]、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5]、生态文明观[6]、生态文明指标体系[7]、生态文明建设[8]、生态文明制度[9]、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保护[10]、生态文明与消费方式[11]等方面, 但大都停留在规范性的社会呼吁层面上。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构建一套“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描绘广州市2000—2013年的“生态文明”变化趋势, 预测其未来走向, 为构建生态文明实践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证支撑, 对未来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提供基础, 并提出未来广州市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建议。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与评价方法

2.1 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有关“生态文明”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 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和需要,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即“类型说”和“要素说”[12], 但其内涵与特征存在着区别 (表1) 。

注:资料来源于2014年巩固和孔曙光的研究并经整理。

具体而言, “类型说”是从历史分期角度把生态文明界定为文明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类型, 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演进轨迹, 即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演进过程。其特征包括:一是时间上的阶段性, 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具有后工业或后现代的指向;二是内容上更为整体;三是价值上的进步性。“要素说”认为生态文明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生态维度, 是任何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人类社会必须具有的结构维度。其特征包括:时间上的普遍性, 贯穿所有文明始终;内容上的局部性, 强调社会结构中与生态直接联系的部分;价值上的基础性, 是任何文明得以存续的基础。

我们采纳生态文明的“要素说”观点, 一方面是“要素说”符合我们研究的目标, 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相对于“类型说”具有三个突出优点:一是在理念上, 目前并不缺乏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把握, 缺乏的是将生态文明整体内涵和建设方向进行细分、可操作化, 以便在实践中落实。为了响应十八大号召, 我们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时间上的普遍性, 便于对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 且时间上的连续性也便于对同一区域进行纵向追踪分析;三是内容上除了整体性之外, 还有分解和还原, 这便于政府和相关的决策部门进行可操作化, 因为理论终将是要为实践服务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明形态[13], 其可持续性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相互协调发展中。

2.2 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上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生态文明分解为“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环境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等五个子系统, 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行性和简明性等原则, 提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2) 。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根据本文所构建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 收集广州市2000—2013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评价对象, 对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数据源主要来于2000—2013年的《广州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等。

数据处理:由于各评价指标的单位或量级存在着差异, 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在数据进行分析之前, 应根据各具体指标的性质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其正向指标计算和反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x*是xij的效用值;xjmax, xjmin代表j项指标的最大和最小样本值。

2.4 评价方法与过程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 主要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过程如下:首先, 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广州市2000—2013年的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次, 在因子分析结果基础上, 描述广州市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并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广州城市生态文明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在SPSS21.0软件中完成。

3 结果分析

3.1 因子分析

本文对40个具体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因子分析方法对五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分析。因子分析主要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因子。从表3可见, KMO检验值为0.619—0.809, 依据Kaiser给出的参考标准, 表明该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并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P值均<0.005, 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样本的相关矩阵之间存在共同因素。因此, 各指标间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 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表3中的总方差解释率, 均大于80%, 说明它们能较好地描述广州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最后得到2000—2013年广州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进程的综合得分水平及其排名情况 (表4) 。

3.2 广州市2000—2013年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表4可描绘广州市2000—2013年的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指标的发展趋势。

广州市生态经济文明发展趋势:从图1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经济文明发展除2006年有一定下降外, 其生态经济文明状况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 表明广州市的生态经济文明发展状况较好。

广州市生态社会文明发展趋势:从图2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社会文明发展除2001年和2011年有一定下降趋势外, 生态社会文明综合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 而且近几年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 这说明随着广州市的发展和公共品的投资, 其生态社会文明指标的未来发展趋势在逐渐变好。

广州市生态环境文明发展趋势:从图3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环境文明发展在2000—2001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增长速度缓慢;除2005年外, 生态环境文明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增强趋势明显, 表明随着广州市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以及资源利用效率都呈现出有利于生态环境文明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文明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

广州市生态文化文明发展趋势:从图4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文化文明发展在2004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之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2011年又出现下滑, 但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 表明随着广州市文化教育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广州市的生态文化文明状况逐渐变好。

广州市生态制度文明发展趋势:从图5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制度文明发展除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外, 其生态制度文明状况在2009年之前基本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2009年后, 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表明随着广州市制度保障和制度管理水平的提高, 广州市的生态制度文明状况逐渐好转。

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趋势:从图6可见, 2000—2013年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状况表现出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2007—2008年呈缓慢增长趋势, 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出现波动, 其中2001—2002年是因为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指数增加, 加快了生态文明的发展;2008—2009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的增长幅度是因为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指数增加引起的。这表明随着广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环境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制度保障, 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状况逐渐变好, 尤其是近几年的增长幅度逐渐增强。

4 生态文明发展进程预测

从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进程的综合评价可见, 广州市生态文明程度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 而此趋势表现为不规则的线性增加。本文运用曲线拟合方法, 通过选取多种模型进行曲线拟合, 探索了广州市2000—2013年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从而更好地为广州市未来的生态文明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式中, Y为生态文明综合指数, t为时间序列, 拟合结果见表5、图7。

由表5可知, 曲线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概率sig<0.05, 这表明时间序列t和生态文明综合指数Y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函数关系。根据拟合曲线模型的负相关系数R平方值 (Rsq) 可知, 若R平方值 (Rsq) 越大, 则表明曲线拟合的效果越好。通过上述的曲线回归分析可发现, R平方值 (Rsq) 比较大的有三次曲线模型、二次曲线模型和线性模型。此外, 在考虑到线性模型的方差齐性检验值F较大, 所以在此选取线性模型。通过散点图7可见, 广州市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更符合线性模型, 其公式为:

式中, Y为生态文明综合指数, t为时间序列。根据式 (8) 可预测广州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进程综合指数在2015年为2.253, 2020年为3.438, 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将呈现大幅提高, 这种发展表明广州市的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

5 讨论与结论

本文从生态文明五个层面 (即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 的指标体系, 分析广州市2000—2013年的发展状况, 通过实证分析, 得出了主要结论。

2000—2013年广州市生态文明评价结果和生态文明指数的拟合表明, 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状况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 2007—2008年呈缓慢增长趋势, 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出现波动。其中, 2001—2002年是因为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指数增加, 加快了生态文明的发展;2008—2009年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是因为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指数增加引起的。未来, 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状况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广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环境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制度保障, 广州市的生态文明状况将逐渐变好, 尤其是近几年增长幅度逐渐增强。同时根据未来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其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将呈线性增加趋势。

由表6可见, 本文所评价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只有一个主因子。通过生态文明五个分指标对主因子 (F1) 的贡献率正好可以验证所提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中的二级指标, 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完备性。

本文使用的是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生态文明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特征根来确定权重;其次计算出生态文明的综合指数, 避免了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时的主观性。因此, 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相对来说是一种较客观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但研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 如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每一种方法都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关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与优缺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分析对象角度来看, 本文以广州市作为单一的研究对象, 缺乏与其他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从该角度进行。

纵向聆听习惯的培养 第4篇

我深感到,只有让学生聆听到音乐里的音乐性质美,把聆听习惯从横向聆听引导到纵向聆听、多声部的聆听,才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才能让学生有一双真正的“音乐耳朵”。2008—2009学年,在我校高一的音乐鉴赏课上,我坚持进行了一年的培养学生纵向聆听习惯的探索实验。音乐的纵向聆听,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聆听音乐时,不单听到音乐中最能表达音乐情感、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思想的旋律部分,还要聆听到音乐的不同层次,感受到音乐各声部之间的和谐美,音乐外在结构的整体性与内在微妙变化彼此呼应、相互交织的立体美。

第一学期的第一至第三周,教授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生命之歌》,聆听《槟榔树下摇篮曲》时,我给出了两个思考问题: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尝试用你了解的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学生回答:在音乐里听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感觉到很温馨、很甜美,饱含着妈妈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和殷切祝福;音乐的旋律轻柔、柔和;女声的声音很柔美,速度较慢。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述流畅,语言组织能力强,都能正确地领会音乐的情感及意境,且想象力丰富,反应快,但只提及音乐的旋律和音色,没有提及乐曲中节奏的摇摆感、力度上的变化、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

第一单元第三节《生活之音》,我对高一(1)班欣赏《盖邮戳的音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全班53人中,第一次聆听时没有一人能听出口哨2和节奏3,经过我的提示后再聆听,大多数学生需要反复聆听了三次才听出来,这符合音乐需要反复聆听的特点。但还有少数同学没有注意到旋律后面的节奏,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音乐。经过前两节鉴赏课,大多数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聆听旋律外的声音,向纵向聆听音乐的方向发展,开始关注更多的音乐性。

培养学生纵向聆听习惯的过程,不能依靠老师的“说教”和“压服”,而是要正确评估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精心设计教案、课堂。如对《沃尔塔瓦河》的教学,很多老师会让学生预先收集相关的文字、音响资料,在课堂展示、发表、讨论,但我希望实验班的学生在聆听上更纯粹些,在聆听中了解音乐,而不是在文字中了解音乐。所以我设计的聆听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音乐主题及音乐主题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并能哼唱出主题旋律。(2)学会在聆听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曲式结构,学会给音乐“分段”。(3)乐曲中各种音乐形象分别是怎样的演奏形式?弦乐及铜管乐在音色特点上有何不同?不同的器乐在对主题的表现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学生主动聆听寻找不同的声音特征兴趣浓厚,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小组之间竞争心理强烈,基本掌握了聆听目标的要求。

经过一年的实验,学生逐渐养成了纵向聆听习惯。下面是2007级普通班和2008级实验班级在同一课例《阿姐鼓》的聆听对比。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纵向聆听的习惯、多声部的耳朵,是一条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快捷通道。仅仅一年,学生的音乐听觉就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为今后的音乐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一年的实验也只是探索的起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多引导、提示、反思、总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足够的耐心、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纵向聆听的习惯,帮助他们拥有一双真正的“音乐的耳朵”。

纵向评价 第5篇

路面的纵向形变软土地基段有, 非软土地基段也有。实际上纵向形变造成路面大波浪型的不平整, 在多条高速公路上都有。通车不到一年的高速公路有这种情况, 通车多年的高速公路有时更为严重。软土地段上路面的纵向形变经常大于非软土地段上路面的纵向形变。一些软土性质严重和软土层厚的地段, 虽然在路基设计和施工时都采取了处理措施, 但仍然产生较大沉降及大波浪型纵向形变。

填土路堤上的路面竣工后以及开放交通后, 路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其上路面顶面产生波浪式的不平整, 使路面的行驶性能显著下降。东北地区某高速公路通车4年后曾测量计算了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沉降量, 统计数据见表1。

表1统计了14段不连续的不均匀沉降, 路面累计长度13.05km。填土路堤段的顺序按沉降量由小到大排列。从表中可以清楚看到:

1.1 路面沉降量的平均值与路堤高度并无一定的关系。这一点说明, 路表面的沉降量不单是填土路堤本身的固结形变, 还包括地基的固结形变。

1.2 零填路面恒载作用下, 也产生了50mm的沉降量。

1.3 尽管多数小段的长度不到1km, 在同一小段内的沉降量确仍有显著差别。沉降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第一段和第四段, 各自的沉降量变化在1~27mm和4~48mm, 其变异系数分别高达67.4%和60.7%。第5段长度最短, 只有0.25km, 平均填土高3.5m, 其沉降量也有显著差异, 变化在20~32mm之间, 变异系数达38.4%。沉降量极差最大的是第6段, 其极差高达63mm, 但其变异系数属于中等。

1.4 沉降量差别最小的是第14段和0.8km的零填土路段。其所受的恒载仅是路面的重力, 约相当于1m高的土路堤的重力。虽然该段的平均沉降量达50mm, 属沉降量大的路段, 但其变异系数却最小, 只有17.2%。应该说, 该段的沉降量是完全由地基固结形变产生的, 而且, 土基上层0~40cm的压实度可能没有达到要求。

1.5 采用桩基础的构造物 (通道) 的沉降量一般较小, 平均8mm, 采用扩大基础的结构物的沉降量一般较大, 平均36mm。此外桥头高填土路堤沉降量较大, 最大沉降量达10cm左右。涵洞及原地面处为河沟或排水沟者沉降量一般较大, 表明这些位置原地面可能处理不当, , 填平沟槽时压实不够。

2 纵向裂缝产生原因

2.1 地基产生固结形变。

在未填筑路堤之前, 地基上没有任何荷载, 地基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填筑路基后, 地基受到外加恒载的作用, 填土路堤愈高, 地基受到的外加恒载愈大。1m高的路堤让地基承受的恒载常达17~18kn/m2以上。外加恒载使地基原有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地基土在路堤恒载作用下逐渐产生固结形变, 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为止。地基产生固结形变的大小, 即与填土高度有关, 优于地基内部各层土的性质 (压缩性) 有关。即使是非软土地基, 在土的压缩性大的情况下, 在约10m高的路堤作用下, 产生的固结形变可能高达50cm以上。路堤高度的也常有显著变化。因此, 地基产生的固结形变的大小也常有显著差别。

2.2 路堤产生的固结形变。

路堤固结形变的大小与填土高度、土的性质和压实度密切相关。通常土的性质不好, 路堤产生的固结形变可能大;土的压实度不好 (偏小) , 路堤产生的固结形变就越大;路堤愈高, 总的固结形变量就愈大。在上述三个因素中, 路堤用土高度是由设计确定的。一旦设计确定后,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路堤用土也不是在任何情况都可以任意选择强度高、水稳性较好, 又便于施工碾压的好土。它既涉及到料源, 还涉及到投资。能够进行人工控制的, 也无需明显增大投资的措施就是压实。

3 措施

客观上每条高速公路都有或多或少的纵向裂缝。路堤下的地基在横向不可能是均匀一致的, 路堤的压实度在横向也不可能均匀一致, 因此, 从长期看, 细而短的纵向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有的高速公路路面产生纵向裂缝过多过早, 裂缝的宽度过大和长度过长, 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路线设计和路基施工都应该尽力避免产生严重的早期路面纵向形变。

3.1 在路线设计应尽可能避免路线穿过洼地, 包括平原上的局部小块浅洼地。在路线只能穿过洼地的情况下, 为了预防纵向裂缝, 显然应该在路堤两侧都采取措施截断表面水流向路堤。例如, 设置通畅的边沟排水;还应该采取措施截断透入土层中的自由水顺坡渗流到路堤下面地基的土层中。为此, 需要设置较深的盲沟, 或将盲沟与排表面水的边沟相结合, 即在边沟下再设置盲沟, 并将盲沟中的水设法引出到附近的河沟中;在无天然河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路堤附近设置一个集水蒸发池。这些预防措施宜尽早实施, 或者可以说, 愈早实施, 愈有利。

3.2 在路堤上侧坡面上设置边沟断表面水流向路堤, 同时设置较深的盲沟截断渗入土层中的自由水顺坡渗流到路堤下面地基中。同时, 在合适位置设置涵洞将水引到路堤另一侧下坡位置并排走。

3.3 靠近挡土墙的路堤宽度按重型压路机不宜再靠近挡土墙进行正常碾压的位置确定。在此区域内用小型压实设备 (如小型振动压路机, 爆破夯实等) 进行压实, 同时要显著减薄压实层的厚度, 尽可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在此宽度内采用砂粒、砂或石屑等透水性较大的材料。用二灰、二灰石、石灰石或水泥土分层填筑和分层压实。这些材料的强度不需要符合用做底基层时的强度标准, 要求可以低得多。对这些材料的主要要求是:经过碾压达到某一最小密实度时, 养生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最小密度或压实度可用作施工碾压质量控制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姚占勇, 练继建, 任宪勇.半刚性路面基层开裂的力学响应[J].岩土力学, 2006 (12) .

[2]艾长发, 邱延峻.重载交通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力学响应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 (1) .

[3]谢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09 (4) .

[4]吴传海.沥青路面裂缝破损与弯沉的灰色关联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 2006 (3) .

纵向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垄断,诉讼资格,纵向

一、案例展示:“纵向垄断协议案”

2013年8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北京锐邦公司与强生公司纵向垄断协议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 判决认为强生公司对锐邦公司所采取的取消部分医院经销资格、停止缝线产品供货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 强生公司应赔偿上述垄断行为给锐邦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53万元。

二、问题提出:诉讼资格问题讨论

本案双方争议焦点较多, 囿于篇幅和主题, 仅选择“起诉主体是否适格”在文中加以阐述。

诉讼伊始, 被告强生公司辩称, “原告不是本案适格的原告。原告在本案中指称的垄断行为是原、被告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 也是二者共同履行的, 如果原告认为这个协议是垄断协议, 那么其本身也是垄断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反垄断法保护的是市场公共秩序、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并不保护垄断行为参与者和实施者的利益”。原告锐邦公司究竟有原告的诉讼资格吗?我们在下文详细论述。

三、他山之石———“垄断协议”学说及司法实践

十九世纪, 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关于纵向垄断协议的当事人是否享有提起损害赔偿之讼的资格并未达成一致共识, 主要可分为全部否定说和有限支持说两类。

(一) 全部否定说

全部否定说认为纵向垄断协议的当事人不享有提起损害赔偿之讼的资格。这一理论架构的基本渊源是同等过错原则, 即参与违法行为的原告不能从违法行为中获得利益。

(二) 有限支持说

伴随着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形势的发展, 部分理论界和司法界的人士意识到尽管纵向垄断协议当事人也属于不正当协议制定方, 但实务中也极可能发生其合法正当利益受侵害的状况, 若坚持否定其合理的起诉请求权利, 对经济主体良性、健康的参与市场运作有一定危害。有限支持说在新背景下问世, 认为一定程度上认可纵向垄断协议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资格权利, 但这一认可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即以该当事人在纵向垄断协议中的过错程度之轻重来确定能否享受提起损害赔偿救济之诉。这一理论是对遗忘衡平法相关理论的突破与超越, 将反垄断视为更为主要的目标, 通过“内斗”的模式弥补现行仅靠政府机构或公益力量反对垄断的不足。但是,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仍然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并非单纯的补偿受害方。

四、殊途同归———“外部理论”对本案的启示

回归到本案, 我国对纵向垄断协议当事人的诉讼资格问题究竟应当如何呢?该案主角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问题并未作任何回应和评价, 作为理论探讨, 我们认为我们应该从深层次上予以挖掘, 赋予垄断协议当事人诉讼资格的正当性是什么?理论依据何在?

垄断协议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备受关注, 因为特性决定其固有限制竞争和遏制经济的“劣根性”, 甚至说, 对垄断协议的打击程度与反垄断取得成效成当然的正比例关系。然而,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 由于垄断协议大多存在于垄断协议的制定方手中, 一般仅为有限的数个当事人知情, 而其在表面上又以合法、正当化的形式经营, 因此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对于政府公共执法机构或受害第三人来说, 对这一垄断行为收集有效的控诉证据是极为艰难甚至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垄断协议的当事人则恰恰相反, 由于其参与制定了这一协议, 熟悉每一处细节。如果允许这一内部群体提起反垄断诉讼, 无疑可极大增加及时发现垄断协议的可能性, 获得相关证据。因此, 赋予垄断协议的当事人相应的诉讼资格, 可便于以“窝里斗”这一方式知悉垄断行为的存在, 后再通过这一方式瓦解违法行为主体, 实现对垄断行为有效的打击, 增加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行为的博弈与制衡力度。

然而实务中多数国家并未无限的扩大垄断协议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而且理论及实务界对是否赋权仍然存在不小的分歧。究其原因, 主要是“不输”这一假想理论的存在。让我们利用这一理论进行推断, “当垄断协议当事人A、B、C约定出台了一份价格限制协议, 规定对某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1000元, A、B、C分别签字, 在前期由于市场需求量大, 销售业绩较佳, 获得了丰厚的市场收益, 但后期随着同类产品的陆续上市, 其协议价格已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为此, C当事人欲改变原有的价格, 但A、B当事人均不予接受, C无奈之下只能提起诉讼, 在诉讼成功后C又可收获诉讼带来的损害赔偿利益。可见, C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始终处于“不输”地位, 如此, 便可能会引发一种反向激励, 较多市场经营者利用这一理论盈利, 无形中这将会严重侵蚀反垄断法所致力追求的威慑作用。

若我们允许不法行为者享有与普通当事人一样的无限诉权, 将使垄断行为当事人这一本身不法行为者严重侵蚀反垄断法所致力追求的威慑作用;但如果我们过分打击不法行为者, 剥夺其诉讼资格, 将严重消弱我们打击垄断势力的力量, 不易于促进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为此, 两种路径的不同也为我国反垄断模式提供了方向。鉴于当下我国外来品牌的强势话语权, 赋予协议当事人有限的诉讼权极为必要, 通过“内部”当事人的合作以及对其权利的规制, 可以与司法机关一道为促进市场经济更为健康、良性的运行提供“正能量”。所以, 我们主张将赋予垄断协议当事人起诉权的条文写入我国的反垄断法。

参考文献

反纵向控制分析 第7篇

反纵向控制, 从一定层面上讲它仍然属于纵向控制的一种, 它仍是“以契约或其他协议 (包括合并) 的形式达成的限制贸易的垂直联合。”但它所处理的关系的方向却是相反的, 它是指在一种中间产品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的一个“下游企业”和该种产品的供应者即“上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下游企业 (直接或间接地) 控制了其所在的纵向结构中的决策权。另外, 由于它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为贴近, 因此它所反映出来的绩效特点与传统的纵向控制相比, 有很大的不同。

二、反纵向控制形成的原因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社会发展过程来看, 谁能够垄断稀缺的经济资源, 那么谁将拥有最强的市场力量, 这是毋庸置疑的。农业社会, 土地稀缺, 地主是社会的统治阶层。工业时代前期, 资本稀缺, 资本所有者掌控一切。二战之后, 知识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 高科技产业又受到了人们的极度关注。随着金融手段的创新及各大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 这些因素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原有的稀缺性。如今, 商品过剩几乎成为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的现象, 客户成为一种真正稀缺的资源。而商业零售终端直接拥有的便是消费者。他们为了占有这种稀缺资源, 摆脱了制造商推销者的角色, 开始充当顾客的采购代理人。在他们的经营策略中更体现了消费者的利益, 这些策略的实施使消费者对零售商更加忠诚, 而这也更加强了零售商在实施反纵向控制中的力度。

三、反纵向控制的特点及绩效分析

1、在反纵向控制中, 约束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在传统意义的纵向控制中, 行业的高利润与市场信息非对称性往往使纵向控制的效果不理想甚至失效。而在反纵向控制中, 零售商与下游消费者和上游制造商的交易都是直接进行的, 因此“控制”自然也都是直接的了。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问题, 因此控制更为有效, 且更具有强制性。

2、反纵向控制对“柠檬市场”现象的抑制。

众所周知, 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性往往导致人们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从而使假冒伪劣产品逐步代替优质产品, 这便是“柠檬市场”现象。“柠檬市场”现象在大型零售企业势力无法触及的我国农村最为严重。尤其是这次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究其原因, 小零售商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一种无权地位, 他们既不能有效甄别、监督及控制产品质量, 又不能对消费产生足够的说服力。消费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不免会产生“逆向选择”的行为。而与此相反, 大的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控制是直接有效的, 而且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 他们又不得不维护其已经树立起来的良好口碑。因此, 大零售商有能力也有意愿去监督产品质量, 并且能够依靠其企业品牌的力量对消费产生足够的说服力, 使消费者消除了逆向选择的行为倾向。

四、国美的反纵向控制分析

1、国美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零售商最重要的条件。国美要实行反纵向控制要依靠其市场终端的影响力, 而市场影响力需要现代流通技术, 现代商业管理模式来保证。国美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国美一直努力寻求规模经济, 以获得成本领先。国美一方面迅速扩大自己的销售能力;另一方面又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基础上, 通过降价和促销来扩大市场容量, 提高份额, 从而在短期内使自己的实力获得迅猛的增长。国美在管理过程中实行配套管理, 实现了商品的统购分销, 即由总部进行统一管理, 然后集中进货、分散销售以及规范化管理, 这样很容易实现采购的低成本。以青岛国美的进货渠道为例, 货物基本上由总部统一采购,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并保证了利润的获取。这样, 在销售过程中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价格较低的名牌精品, 这是吸引消费者的成功之处。在采购环节上, 国美采用包括全国合作协议、包销、大订单、招标定购、定制在内的全新的操作模式, 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物流环节上, 用现代物流流程取代传统储运业务, 大大压缩了物流环节和费用。国美物流的供应链目前有三种形式:工厂———分公司———店铺———消费者;工厂———店铺———消费者;工厂———消费者 (网上销售部分) 。从发展趋势来看, 第一种在向第二、三种过渡, 这必然带来物流费用持续大幅下降。在销售环节上, 多管齐下, 直接、间接地减少营销费用, 扩大销售规模。国美的店面一般不选在繁华地段, 占地也不是特别大, 一般在4, 000m2左右, 所以低租金是国美控制成本的方式之一;将样品实行单品化管理, 由工厂出资, 这样可节省巨额的流动资金;实行多样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推出80km免费送货、免费服务、开通800免费咨询电话、建立顾客档案、实施电话回访、厂商联保等服务措施。在2001年11月推出的“国美服务工程”活动后, 继而又推出“不满意就退换”、“神秘顾客在行动”、“投诉有奖”、“异地购物”等服务措施, 这不但突出了国美家电专营业态的专业化服务特色,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2、国美的垄断势力。

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2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 200多家, 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家电零售品牌, 年销售能力1, 000亿元。与此同时, 国美电器在香港、澳门两地已拥有17家门店。在收购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之后, 又全面托管大中电器, 控股三联商社, 国美已经超越苏宁成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第一品牌。收购永乐、大中令国美在中国最重要的区域零售市场———上海和北京, 市场份额均超过50%, 明显构成垄断。而且国美的霸主地位不止于京沪, 在收购大中前, 除了在江苏和北京之外, 国美在各地区域市场都是销售第一名———收购大中之后, 国美在除江苏外的所有市场都是第一。仅以北京为例, 大中电器在北京已经拥有门店数61家, 高于国美的56家。国美收购大中后, 国美在北京将达到117家门店, 保守估计将占据北京左右的市场70%。国美的垄断势力是显而易见的。强大的垄断势力为国美争得了与制造商讨价还价的话语权, 也是国美施行反纵向控制的最重要条件。

3、价格控制。

低价是国美的经营战略, 也是国美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国美的低价理论是:进价越低销量越大。在卖方市场时, 国美靠薄利多销迅速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而今在买方市场时, 国美靠勤进快销, 大批量包销、定制、招投标采购来降低进货价格, 再靠低价不断开拓市场。在这一点上, 国美的经营理念与沃尔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 国美还实行“差价双倍返还”的承诺。此外, 国美的低价不是那种不定期地换季大甩卖或推销滞销产品时才使用, 也不是用低价销售某些商品作为诱饵吸引顾客, 而是作为整个企业市场定价策略的核心。低价销售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和发展的依托。

(1) 低价采购。国美早在创业初期就首创“包销”制形成独特的供销模式“摆脱一切中间商”与厂家直接接触。直接向厂家进货和规模采购所支撑的砍价能力可以让国美赢得相对低得多的进货价, 从而影响制造商的成本、利润。反映到市场上, 就是国美家电产品的价格普遍比其他零售商低, 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薄利多销”多销成厚利。低价采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美与供应商合作推出专供机。国美采购一般向进场厂家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其提供的产品必须包含特价机、常规机和专供机。尤其是专供机是指国美获得某个品牌或某个品牌的某些型号产品区域专卖权, 专卖商品的毛利率更高, 比一般商品高出2%~5%。国美以产家的让步为其利润的最大化服务。

(2) 开店费。根据惯例, 国美新开门店要向生产企业收取新店开业费, 每个品牌需缴纳的新店开业费平均为6, 0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 一家国美的门店至少有200个品牌。仅此一项, 新开一家门店就有120万元进账。而国美为此所需要支出的仅仅是物业租赁费用及员工支出费用。这种收费显然是国美因其渠道优势对制造商的强制性收费。

4、契约形式。

纵向数据模型分析 第8篇

1 线性模型

通常最简单的模型是线性的, 这里我们假设yij可以表示为一个线性的协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加法算式

这里我们通常假设随机变量, 并且通常假设和, 是截距。

通常我们假设这些参数来源于集合中的随机样本并且相互独立, 不失一般性, 我们能够描述第i个参数模型。表示成矩阵形式, 他的矩阵模型Yi

这里V是正定对称矩阵, 如果我们假设V是一个对角矩阵, 甚至一个单位矩阵, 那么意味着对同一参数的反复测量是相互独立的。他们通常是依赖和正相关, 尤其是相邻的, V不是简单的结构, 我们可以设定矩阵V的元素Vij的系统参数, 能够使矩阵V是协方差结构, 通常这样设置Vij=1, vik=p, 这种结构被称为复合对称结构, 因为任何Yij, Yik之间的关系是p, 并且这种被称为第一阶自回归, 这里任意两点Yij和Yik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和两点之间的时间长度来描述的, 因为-1

2广义线性模型

与线性链接反应和协变量的连续反应不同, 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边界期望反应函数对其他反应的协变量, 下面给出广义线性模型的定义

符合上述函数的例子, 比如人在一生中某个年龄阶段吸烟的人数, 经过反复测定, 其结果符合泊松分布

为了响应边界期望, 让, 上述log函数可写成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边界期望函数模型通过反复测量, 结果是独立的, 因为它们是协变量和固定参数模型。这是我们通常不能确定的, 因此我们需要更复杂的模型。

3 过渡模型

上述广义线性模型忽略了一个事实, 通常反复测量的是独立的某一对象, 我们非常有必要获得一个函数, 它在测量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某一对象和他原函数的关联性, 通过原函数的一些遗留信息得到,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过渡函数。

假设一个q步的转换, 例如当前的反复测量是针对q步的一个最接近的一个原始函数。对于重复变量, 我们有

这里, 这里我们连接Yij到它的q最接近的原始, 通过遗留的。这恰恰重新解释了对于连续的二元变量的自动协方差函数, 我们有一个转变概率作为逻辑回归模型

同样, 对于接下来的泊松分布我们能够制造出一个力度函数依赖于最接近的原始函数

因此, 转移模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办法直接连接自身免疫的重复测量。

4 随机效应模型

上述模型都是讨论固定结果的, 例如协变量系数对所有的测试对象都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测试对象是变化的, 所以我们认为对不同的变化对象有不同的协变量函数, 因此这里有更多模型参数和越界参数, 为了避免这些, 我们能够假定自然强制系数对相同的协变量。这个自然约束是我们假设对于相同的协变量来自相同的分布, 他们通常是正态分布的, 举个例子, 对于连续变量, 我们有

这里作为前面对象的特殊系数是被分解成和对于特定群体和对象的影响, 随机协变量的结果同样能区分这些固定结果, 但通常都是前者是后者的子集, 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不得不假定一个随机结果对每一个协变量都有一个随机结果。随机截距和截距是经常被用到的。

上面纵向数据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 线性模型就是各个截面估计方程的截距和斜率项都一样, 也就是说回归方程估计结果在截距项和斜率项上是一样的, 也就是线性模型研究的是线性结构的数据, 而现实世界中, 纵向数据越来越多, 当纵向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能用线性的结构来描述时, 应用广义线性模型, 不是正态或不能用线性结构来描述的纵向数据越来越多, 应用随机效应模型, 因此, 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医学等学科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纵向数据, 纵向数据中的各种模型是分析此类数据的强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P.S.Albert, D.A.Follman.Modeling longitudinal countdata subject to dropout.Biometrics2000, 56:602–608.

[2]P.S.Albert, D.A.Follman.A Random Effects Transition Model for Longitudinal Binary Data with Informative Mis-singness.Statistica Neerlandica2003, 57:100-111.

学会纵向展开议论(下) 第9篇

1.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

层进式结构论证基本上都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

2.严格按照逻辑顺序展开。

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如果把顺序颠倒了就不符合逻辑了。所以在分析时要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递进关系,要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进行。这样,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

片段示例: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着,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谢 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技法点读

作者从“阅读能增加人的经历和经验”“读书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三个层面纵向展开议论,层层深入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个分论点就是逐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了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拥有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林家箴《说勤》

技法点读

文章以“勤”为中心,开头开门见山提出“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的论点,主体部分则逐层深入从“勤出成果”“勤出聪慧”等方面论述勤奋对于一个人成才的作用。

佳作示范:

别太早拔掉没开的花

欧阳阳

一天,一老妇拿一篇文章手稿给巴尔扎克看,巴尔扎克见作文字迹潦草、文句欠通,就草率地认定作文的主人今后绝无成就,殊不知该篇作文正是他小时候写的。倘若他当时的老师也如此断定,那得不到鼓励的他或将难以成名。因此,不要太早拔掉没开的花,不要太早否定不出色的人。

放眼社会,我们可以发现过早否定的现象太多了。人们对比赛没获奖者妄加评判,后进生被社会早早放弃,一个人工作业绩一时不佳就被断定没有前途……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你不行”可能扼杀了一个明天的巴尔扎克,一个未来的牛顿,一个即将出现的乔布斯。

过早否定一个人,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他,使他止步不前,最终扼杀了这个人成功的希望。所以,不要对目前还未能取得成就的人横加否定。我们应尽己之所能去等待、发现、挖掘他们的潜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在一个班上随机挑选了20个学生,并告诉他们的老师说他们“很有潜质”。半年过去后,这20个人在老师直接和间接的鼓励下,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们也可想象,如果心理学家说这20人“脑子不太聪明”等诸如此类的话,那结果会怎样?只怕他们被老师一次次否定后,会变得自卑,迈不开脚步,慢慢就掉队了。真的,鼓励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而否定则是斩断一个人成长之路的利刃。

任何一个出色的人,都不是生来便光芒万丈的,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普通到成功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他失意时得不到鼓励,那么他的堕落也“指日可待”;但若他在失意时听到的不是否定,而是鼓励,那么他便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光彩。爱因斯坦在大学期间,其教授闵可夫斯基就认为他治学懒惰,骂他“懒狗”,他在大学时也确实建树不多;后来在专利局工作时,他的论文被很多著名科学家认可,且给予了他很多鼓励,爱因斯坦也因此更加努力奋发,最终提出了相对论,成为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这便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浅至深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忽略这个过程,更不能就过程中的某一点下定论,以偏概全。人更是如此。我们应相信目前没有成就的人,通过努力也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不能过早否定。这就像还没有成蝶的蛹,若加以呵护,有朝一日必能成蝶;若早早放弃,那它便永远是一个难看的蛹了。

由是观之,每个人、每种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因为其一时的不足就断定其没有前途,而应该继续加以培养,等待、促进他们的发展。

没有任何一种花从栽下那刻便能开放;没有任何一个人,从生下那时就满腹经纶。不要太早否定暂不出色的人,正如不要太早拔掉没开的花。细心呵护,有朝一日它必能迎风绽放!

点评

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开头扣材料提出“别太早拔掉没开的花”这一论点,接着摆现象“过早否定的现象太多了”,然后分析不能“太早拔掉没开的花”的原因(包括析危害),最后综合起来,给出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逐步深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探析我国国内纵向税收竞争 第10篇

税收竞争主要指的是不同辖区政府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动用税收手段进行的制度内和制度外的角逐行为及其博弈过程。其包括国内税收竞争和国际税收竞争, 前者在一国各级政府之间, 后者则在各主权国家之间。按参与国内税收竞争的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不同, 国内税收又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国内纵向税收竞争指的是一国范围内上下级政府之间在共同税基上的税收竞争。国内纵向税收竞争可以分为讨价还价式纵向税收竞争、地方政府违规式税收竞争、突击性纵向税收竞争及其他变相的税收竞争。对某一级政府而言, 其纵向税收竞争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是否具有政策的制定权和实施政策的机动权。前者包括税收立法权和收入分成规则的制定权, 后者则是指其行政性征收管理水平, 即吸取税收收入的能力。二者共同作用, 展开对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的争夺, 以提高本级政府控制财政的能力。

二、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现状及原因

我国的国内纵向税收竞争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利益分享方面的竞争, 以及国税与地税征管机构之间税收征管程度的竞争。也有立法方面的竞争。我国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经济体制的变化。

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为我国国内纵向税收竞争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市场进一步开放, 资源和要素市场得到了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关联性和利益冲突就更加明显了, 为国内纵向税收竞争提供了条件;

2. 分权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分权改革, 尤其是1994年以来我国分税制的改革, 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格局。财权税权一定程度上下放给了地方, 地方政府有了自身的利益。但依然要为中央组织财政收入。在既维护地方经济利益又要为中央服务时, 国内纵向税收竞争也随之而来。

3. 经济发展衡量指标。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衡量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总量主要看GDP总量、财政收入。而税收收入是二者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惟GDP指标衡量的时代, 地方政府为了反映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政绩, 就要扩大本地方政府的收入, 在进行横向税收竞争的同时也会产生国内纵向税收竞争。

三、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效应分析

1. 积极效应分析:

(1) 国内纵向税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促进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带动经济的增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进行纵向税收竞争时, 会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 这样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为双方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2) 适度合理的纵向税收竞争, 可以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一直以来, 政府间的效率比较低下, 而在一定经济指标的要求下, 各方政府为了达到各自的任务, 会提高自己效率; (3) 征税适度, 促使各生产要素在各级政府之间自由流动, 会使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税收利益最大化, 达到双赢的目的, 也最大化了我国整体的经济总量和实力。

2. 消极效应分析:

(1) 在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中, 国税局与地税局集中于地方政府, 而在中央政府只有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管理二者, 而地税局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这使地方政府在税收的征管过程中, 以及共享税的分享中, 处于不利地位; (2) 税收资源分布不平衡。由于中央政府掌控大局, 掌握着更多资源要素, 而地方政府相对较少。由于信息不对称, 资源要素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很难自由流动, 从而造成征税过度问题, 恶化纵向税收竞争, 扭曲双方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更是产生了资源浪费问题, 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和谐; (3) 在国内纵向税收竞争中, 也会滋生官员腐败的现象, 违背了我国建立民生财政的目的; (4) 经济发展指标是我国考核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级政府为了达到或超过既定的目标而过度征税, 会产生恶性的纵向税收竞争。导致人民的税收负担加重, 造成税款的流失, 带来相应的税收风险和财政风险, 破坏我国的税收法制环境。

四、优化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合理的纵向税收竞争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当前, 纵向税收竞争的度没有把握好, 产生很多不合理的国内纵向税收竞争。针对此类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权利的合理分配。

分税制以来, 我国地方政府得到了一定的权限, 但中央政府仍占主要地位。地方政府在纵向税收竞争中要获得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必然要获得相应的权利, 中央政府应一定程度上要放权让利, 使地方政府得到更宽松的环境;

2. 国税与地税系统的改革。

目前国内纵向税收竞争中, 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的利益分享和税收征管可能会造成更为激烈的纵向税收竞争。笔者认为, 要改革我国的税收征管机构, 使国税与地税的利益更加协调;

3. 立法、司法等方面权限的改革。

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国内纵向税收竞争, 我国的税法体系中的立法权, 解释权等应该进一步下放, 使地方政府得到一定的自由立法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条例。形成合理的纵向税收竞争。

4. 管理监督机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应该共同制定税收竞争约束机制, 建立常规的及时沟通机制。建立多样化的绩效考核机制, 不在以GDP和财政收入等单一的指标作为惟一衡量标准。同时, 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司法惩罚制度, 对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进一步优化国内纵向税收竞争;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现状、原因及其产生的效应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竞争,纵向税收竞争,效应

参考文献

[1]葛夕良:国内税收竞争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版

[2]杨志勇:国内税收竞争理论-结合我国现实分析[J].税务研究, 2003 (6)

上一篇:审题能力下一篇:创新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