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范文

2024-06-13

学校体育课范文(精选12篇)

学校体育课 第1篇

1. 健全市县两级管理机构,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湖南省教育厅采取措施, 督促有关市州教育局, 设立体卫艺科, 并要求市州体卫艺科的业务职能与省厅对口衔接。其做法是:省里对设立体卫艺科的市州教育局每年补助办公经费2万元, 同时优先安排各类培训和外出考察。对没有成立体卫艺科的市州教育局, 一是体卫艺工作年度考核评先一票否决;二是不给予经费和项目支持;三是不在当地举办省里会议和活动;四是将没有设立体卫艺科的州市列为各项督查、抽查的必查单位。通过强力推动, 目前全省14个市州教育局已有11个设立了了体卫艺科, 剩下的3个市州也有望在今年设立。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单枪匹马跑单班”的现象, 逐步改变了体卫艺工作在市州教育行政管理中弱势疲软的状况。2009年初, 印发了《市州体卫艺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对各市州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和要求的情况、机构队伍建设情况、具体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特色情况等进行考核, 并将结果作为经费支持、项目安排、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对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一等奖的市州, 给予5万元奖励, 体卫艺科科长评为全省年度工作先进个人;对考核结果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市州, 全省通报。省体卫艺处在机构改革中定编3人, 通过工作, 教育厅党组给体卫艺处增加编制1名。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在省财政对教育投入增长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省教育厅仅给体卫艺处一个处室就增加了常年经费50万元并入列基数, 同时新增安排专项活动经费340万元, 加上原有的基数安排, 2009可用经费总额达到634万元。

目前省、市两级都配齐了专职体育教研员, 90%的县市区配备了专、兼职教研员。按照初步规划, 要在五年内,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省、市、县三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 力争配齐配足体育专业教师。

2. 改革初中毕业体育考试, 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

2007年, 长沙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体育中考改革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 2009年, 湖南省结合长沙市试点经验, 对原有的中考制度进行了改革, 重新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完善中招制度的通知》, 大幅度地增加体育考试在初中升学考试总分中的权重。通知规定:初中毕业升高中必须进行体育考试, 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初中毕业学业成绩体系, 并按照除语、数、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成绩同等对待, 体育统一考试由必考项目、选考项目和学生自行选考项目等三部分组成, 考试成绩占体育成绩的比重不低于80%。部分市州已经把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体育考试权重加大以后, 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对体育锻炼更为重视。

成立了专门机构-湖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建立和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机制并将《标准》实施情况与有关的检查评估考核工作挂钩。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标准, 规定学生《标准》测试合格率必须达到98%。

3. 以中运会为契机, 大力推动阳光体育运动

利用全国中运会作为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契机, 围绕“阳光运动、和谐发展”主题, 积极宣传发动, 使广大师生都来关心、关注、支持中运会。通过吉祥物、会徽征集和志愿者招募等活动, 引导湖南省广大学生都来关注、参与体育。“四个二”在中小学校逐步得到落实。即每天做好两操 (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安排两次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和课后体育活动) ;每年安排两次校运动会;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

二、长沙市桐梓坡小学

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小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要求, 把“阳光体育, 健康生活”作为课题来探索, 做到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学校运动区内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以及羽毛球馆和标准的小学七人制足球场, 另外还有单杠、双杠、横梯、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室外运动设施, 学校体育器材达省颁一类标准, 这些都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物质保证, 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全校形成了浓郁的“勤锻炼、促健康”的新氛围。学校大力开展班与班、年级之间、校际间的群众性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 使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全校课外体育活动高质量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常年在98%以上。学校每年都举行“桐星杯”校园体育节, 内容丰富多彩: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 激烈的班级足球赛、跳绳、踢毽、拔河、迎面接力、立定跳远、长跑等, 锻炼耐力, 培养毅力, 增强体质, 提高竞技水平, 更在活动中找到自我、展示自我。

三、长沙市周南中学

具有百年校史的长沙市周南中学, 创办之初就十分注重体育教学, 课程设置与教材大致仿效日本;建国初期, 曾使用引进的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学校认真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活动氛围、增大经费投入、注重体育科研、夯实课外锻炼、拓宽活动形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出教室, 沐浴阳光,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近年来, 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 学生运动意识显著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还在年度预算中专设了阳光体育活动经费, 并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 学校公用经费适当扩大了用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比例;学校还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列入党、政、工、团、年级、班级的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和“先进班级”、“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评比的重要指标中, 每年组织一次阳光体育运动成效评比验收, 评比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师生的积极性。特别注意开展丰富的教师体育娱乐活动, 用教师活动带动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

学校一方面十分重视体育教研组的师资队伍建设, 有体育教师从事行政管理要职, 担任年级组长、担任班主任等工作;另一方面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集思广益钻研基本教学内容, 积极承担科研课题 (国家级课题4个, 省级课题2个) ,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如为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 调整学生作息时间, 将每节课由原来的45分钟改为40分钟, 保证每天下午有第八节课开展课外活动。同时体育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研发了“武术操”和“青春的旋律”两套自编操。体育组为学生精心安排了游戏、跳绳、踢毽、跳远、技巧、羽毛球、乒乓球、篮、足、排球等十项锻炼内容, 每周轮换, 同时根据各项内容的特点, 将学校活动场地进行了专门划分, 做到定区域、定项目开展体育活动。活动所需器材, 学校安排专人专项负责领取、进场、归还, 大大节省了活动准备时间, 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活动过程中,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 确保每天的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学校体育课教案 第2篇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体育基础知识是小学五年级体育的基础引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和要求。本课把基础常识与学生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课观念,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灵气,他们热情、好动、好奇又善于模仿,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和要求,懂得体育课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和按时上下课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难点:知道上好体育课的要求,遵守纪律、团结合作。

六、场地器材:

教室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教师自我介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讲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及要求;讲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然后,下课 。

八、教案:

授课年级:五年级 人数:40 任课教师:张鑫鑫

课后反思:

浅谈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 第3篇

1.准备活动的目的

1.1准备活动是学校体育课有目的地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旨在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

1.2通过这些身体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兴奋达到适宜水平;同时預先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器官技能活动的惰性,为即将进行的正式练习或比赛做好准备。

2.准备活动

2.1使体温和肌肉温度升高,提高酶活性,而增强酶的功能,也有利于血流量的增加,使肌肉获得更多的氧。

2.2减少突然用力项目中学生或运动员的意外损伤。如果不做准备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体质比较好的运动员都可能发生心脏缺氧,使心血管系统出现意外。

2.3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

2.4可预先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或比赛做准备。

2.5可以调节学生或运动员的心理准备。

3.准备活动的分类

3.1一般性准备活动

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适宜的兴奋性,使整个人体机能水平提高,以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内容以走跑及一般体操为主,我认为这对中小学生以及初中的学生比较适宜。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体质相对比较弱,课时较短,内容较少,运动量不大。除此之外,也可以做一些专门性的游戏。

3.2与基本练习内容相应的人体有关中枢的兴奋性,如何正式练习内容结构相仿或引起的生理化变化相同的练习。

3.3混合性的准备活动

是兼有一般与专门准备活动之间的一种。通过自己的体会,大专院校以及高中、中专的学生,对混合性准备活动比较适用;年龄相对比较大,体质相对比较好,这样的准备活动不仅使学生达到了正式练习前的最佳状态,而且使学生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准备活动的安排

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的同时,还应考虑年龄、季节、项目的集体练习水平等特点。

4.1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灵活性高,准备活动可少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大,课时较长,准备活动时间要长一些,强度要大一些。

4.2季节特点是冬季寒冷,准备活动可多些,夏天可少些,但是,准备活动必须适宜。

总之,每个体育工作者都必须认识到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素质,真正弄懂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使每节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科学、合理,达到最大完美的程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体育课分项目教学的实践 第4篇

自2002年开始, 笔者就在学校试行分项目上课,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是:一年级新生到校的第一、二节体育课放在室内进行, 把分项目上课的好处及在校三年体育课的奋斗目标对学生讲清楚, 使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把体育课提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选择一个什么项目, 三年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在他心里可能就有一个大概轮廊。这对于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性、创造性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与学生的身体条件充分地分析平衡, 最后敲定该生适合哪个项目, 是乒乓球、羽毛球, 还是篮球或排球或足球;第三步是经过两到三个星期的教学实践, 如发现某些同学对另一项目有偏爱, 更有发展前途的, 再适当进行调整;第四步确定项目上的教学方案, 先集中教学, 并分组分项目练习。每周对一个项目进行指导、测试。组织不同项目同学参与不同的比赛, 如学校每期一次的乒乓球赛、排球运动会, 参加市级足球赛。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自尊与自信

学习目标: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学习内容:过障碍

学习步骤: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勇敢者的道路” (规定场地和器材, 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跑道) , 障碍顺序自定, 四种障碍分别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和滚过体操垫。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 (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 做尝试练习。

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物。

本课设计的思路是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 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 (障碍物) 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尊与自信。当某一学生完成练习后, 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和鼓励。

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 绝大多数同学、教师反映很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是自觉自愿选择某个专项, 由于是他们所喜爱和感兴趣的项目, 这就必然引发他们求知欲的高涨。

2.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纪律相对以前来说轻松得多。由于兴趣爱好的相同, 尽管身体素质、基础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 但至少安排的练习内容, 同学都比较乐意接受。整个班组的教学组织管理显得非常有序, 可有效地进行。

3.备课、上课更具系统性。某一专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某个项目的内容由易到难做一个较充分、全面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在校三年里就有所成就。同一内容也使教师无论是备课、上课, 还有专业技术钻研更加专一、系统, 真正体现出了教学相长。

4.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达标水平较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达标率上浮2%, 优秀率上浮3%。

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改是一种趋势, 我们才刚刚起步,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项目的要求与固定的课时及学校的条件产生矛盾。在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何培养他们的能力, 如何缓和学生、学校在教材上的“供需矛盾”有待进一步提高。

2.分项目上课要求增加教师人数, 与一人上一班体育课的传统相冲突。因此学校必须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3.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不足是制约分项目上课的关键因素, 因此, 学校要加大体育运动器材的投入, 要专人专职管理体育器材。

学校体育课铅球教案 第5篇

一、学习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增强上肢力量。

二、复习改进弯道跑技术,提高身体素质。

三、通过组织教法,培养进取、求精、守纪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出缺勤人数,队形如图(1)

(二)宣布

本课内容、任务。

(三)徒手操4节

1、踝腕关节

2、肩关节

3、腰部运动

4、弓步跳跃

二、基本部分

(一)侧向滑步推铅球

组织教法:

铅球由老师授课、指导

教学要求:

滑步成直线,上体能保持原来姿势,并有超越器械动作。

教学重点:

摆与蹬结合、蹬与收压结合。

组织教法:

(1)徒手侧向预备姿势,扶住同伴的手,反复做左腿摆动,右腿蹬伸,左腿下压脚着地的摆蹬练习(不滑进)。

(2)同上练习,在左腿向前摆出后,同时右腿用力蹬伸,使髋部前移,随后左腿积极下压脚落地的反复练习。

3)同上练习,在右腿蹬伸髋部前移后,迅速收小腿,同时左脚下压着地的反复练习,要求在滑进时不跳跃,上体平移稳,能保持原来姿势。

(4)独立完成做摆、蹬、收、滑、压、撑的连续动作,先不断向左滑进,然后向后转滑至原来站位,要求在滑进后地上能留下左脚在滑行中的痕迹,使身体重心始终留在后面。

(5)简单介绍、示范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全过程,学生持实心球进行完整练习,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练习:原地侧向推铅球(实心球替代),侧向滑步推铅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小结讲评,宣布下次课内容、地点

3、值日生收拾器材

4、师生道别

男生—手肩相搭

女生—手手相连场地:田径场

器材:实心球、铅球、垫子练习密度预测35%

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第6篇

我们一般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是: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非体育专业毕业,没有专任体育教师,体育课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体育课常被其它学科占用;操场狭小,体育器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学校操场上只剩下一副摇摇欲坠的篮球架;体育活动的减少使得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但是要看到学校对教学内容简单枯燥的体育课仍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虽然授课内容单调,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搞好体育课教学,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重视体育课教学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领导干部要关注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学生的健康状况,帮助学校解决体育工作的困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

充分发挥考试、评估的“指挥棒”作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校体育工作的权重,将督导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我们内江市已经把初中毕业生体育科目测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总分,并逐步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科目测试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的权重;学校也全面实施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将测试报告作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列入学生档案,并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2.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在评先、评优、评职称方面,公平对待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体育教师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一线队伍,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让我们的体育课程和教学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健康的理念。新的体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课为体育与健康课,它是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将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从体育课的内容来讲,除教学生运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战术,增强体质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使学生开阔视野,明白道理,从思想上促使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激发其主观积极性。

过去的教学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观念,也导致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新目标的动力机制;在授课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动作的规范,这就使得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因出现不规范的动作,而遭到老师的指责,有些也就不敢再次重复,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也就淡化了,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快乐体育”的本质也就无从体现,学生也就得不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体育实践课,班与班,级与级的篮球、田径教学比赛,让学生当实习裁判,健康知识的传授等内容,另外身体素质锻炼则应强调课内课外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科学锻炼,为学生今后走出校门,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奠定良好的基础。

學校体育作为一门学科能否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学生的认可,关键是我们体育教师。体育本是充满魅力的学科,教师要着眼于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而不是掌握某一运动技能,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适应体育课,调动其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4.合理地运用体育场地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一般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只要留心,校外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广阔天地:如农闲时的打麦场、冬天里一望无际的麦田、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我们天然的运动场。在这里既保证了活动的需要,又让学生广泛接触了大自然,学生的活动兴趣很高,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5.适当开展室内体育活动

体育课教学一般以室外为主,如遇风雨、酷暑等恶劣天气影响就不能按原计划进行室外课教学,所以适当进行室内体育课是非常有益的。室内课教学上得好同样可以吸引住学生。如介绍篮球、羽毛球起源,及国际比赛和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渴求室内课和室外课同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将自己平时在电视中、书籍中积累来的新闻性、趣味性、常识性、健康性、安全性等有关与体育知识融于一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和爱好。

6.动手制作体育活动器材

一般学校经济条件差,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都准备齐全,所以我们从事农村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必须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如开展踢毽子活动,就可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制毽子比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充实了活动器材;再如学校的体操棒、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的努力能够完成。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了学生从小节俭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来做体育活动器材。

学校田径体育课教学之我见 第7篇

1、学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田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娱乐性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单一,田径运动课程内容往往是传统的走、跑、跳、跨、投等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过于自我,角色还没有完全转变,过多的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大多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尽管教师选择了适合的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了教学的方法,但最终还是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学到知识,反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1.2、对田径运动项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

一是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吃的营养,喝的讲究,身体很棒,不需要田径体育运动和锻炼;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何况又不是学的体育专业,没有必要去刻意的进行田径运动课的学习,甚至认为天天上下楼梯就替代了田径运动和锻炼。三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普遍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顽强意志品质,从心里就认为田径体育运动条件艰苦、活动量大且累,不喜欢更不情愿去参加田径体育活动。

1.3、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兴起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中学生们的青睐,很多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逐渐走到中学生当中,如网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还有一些刺激的体育赛事,如健美操、攀岩、散打、跆拳道等,正迎合了中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相比之下,田径体育项目的枯燥和辛苦自然会受到中学生的忽视和冷落,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昔日学校田径项目教学占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现状已荡然无存。学校田径体育课设置内容逐步减少,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以至于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减弱、灵敏度降低、协调性减退、运动能力大幅下降。

1.4、传统的体育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田径体育厌学

多年来,传统的田径运动体育评价机制往往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竞技能力的教学目标相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要领与运动规范,忽视体育锻炼的健身作用。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因地制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田径项目课的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

2、对学校田径体训课的建议

2.1、寓田径训练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娱乐游戏与田径体育教学相融合,把田径体育项目内容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和参与田径体育运动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改长跑训练为爬山越野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爬山涉水越野中,学习长跑的知识,掌握有关的技能,实现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2.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认识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加强田径体育锻炼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开展田径体育活动的认识。如开办田径体育专题广播,组织参观和收听收看大型田径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田径体育活动的内动力,激发主动上好田径体育课的兴趣。

2.3、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上好田径体育课的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加大场地设施器材所需经费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现状,优化体育运动场馆环境,提高体育设施器材的使用率,确保中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顺利实施。

2.4、改革田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考核内容要围绕能够激发学生田径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体育锻炼的目标;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基础差异,考核内容要多元化;三是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感、认知与体质提升等方面的权重,真正把田径体育锻炼变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自觉行动。

摘要:笔者客观地指出了学校田径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就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学校田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田径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关锦鹏.浅谈学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9, (4).

[2]吕金丽.学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3).

学校体育课 第8篇

一、创新:“片区+校群”管理模式让艺术体育工作充 满生机

西岗区在推进区域体艺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以体育特色项目为例, 西岗区工人村小学的体育特色是排球, 但对口五中的特色项目却是篮球。这意味着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升入初中之后就“夭折”了。而艺术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让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案例中去找寻一些答案。那是2012年的11月, 西岗区中学的花样跳绳社团全体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分别走进对口的八一小学、杏园小学和滨海小学进行花样跳绳巡回展演。中学生要向小学生进行展演, 这着实让西岗中学花样跳绳社团的孩子们颇感压力。所以, 在平时的准备和强化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就表现得格外认真。也正因如此, 当展演开始的时候, 小学的老师们惊讶了:这就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激动、亲切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些在场上比他们大一点, 神采飞扬、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哥”和“学姐”, 一瞬间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一下子点燃了他们对花样跳绳的热情……一次片区内单纯的花样跳绳巡回展演所带来的教育价值与传播影响, 已经远远超出西岗中学和对口的三所小学最初的预想。这一切的收获得益于“片区+校群”的管理模式的实施。

在就近入学的学区内, 纵向上建立“片”, 把对口中小学组成片, 中学牵头, 组织集中教研、规划学生活动、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方案;在全区范围内, 横向上建立“校群”, 把同学段的强弱校组成联合体, 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以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为保障, 以新促老、以强带弱, 新老优质学校共同发展。

至此, 西岗区形成了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的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这种“片区+校群”管理模式的创新实施, 强化了区域内小学与其对口中学体育艺术特色项目的有效衔接, 既关注了学生九年发展的连续性, 又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原来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2012年6月, 一项为期六天, 以“花样跳绳点亮多彩校园——与世界冠军一起乐享跳绳”为主题的校园推广活动正式在西岗区校园拉开帷幕。培训的对象以发展花样跳绳特色项目的四所初中, 即71中、西岗中学、34中和26中学为主, 四所跳绳特色强弱校即“校群”, 辐射各自片区内的对口小学, 面向全区的体育教师和跳绳爱好者。在六天的时间里, 在设计的周末跳绳同乐日、校园跳绳点亮日、互动交流日和校群间的成果汇报日的板块活动中, 上海跃动跳绳联盟、香港花式跳绳会以及比利时瑞因跳绳会等亚洲跳绳冠军和世界跳绳冠军队伍用他们高超的跳绳技艺、诙谐幽默和夸张的动作表情以及恰到好处的互动气氛深深 征服了西岗区的老师和学生们。国际化的视野、高水平的跳绳技艺、跨文化交流等元素让本次培训获得巨大成功, 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区域培训模式。

二、增量:高标准实施体育艺术4+2项目

“体育艺术2+1项目”是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 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政策规定。西岗区在贯彻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过程中始终不遗余力, 在反复的实践总结与反思中, 西岗人站在“片区+校群”管理层面, 从顶层设计与整体架构上提出了区域体育艺术发展策略, 暨“体育艺术4+2项目”。“4”包括2项全体学生均能掌握的群体体育项目, 2项学生社团类个性化体育项目。“2”包括1项全体学生均能掌握的群体艺术项目, 1项学生社团类个性化艺术项目。从“2+1”到“4+2”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倍增关系, 而是西岗教育基于学生发展与学生需求的深刻思考而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充分体现出西岗区倡导的“关注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依托“片区+校群”管理, 西岗区在纵向上, 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一体化连续培养方案, 全力促成九年的体育艺术特色项目衔接, 保证群体性“2+1”, 有效保障校校有品位、个个有专长。目前, 以中学为牵动的各片区群体性“2+1”项目有:花样跳绳、足球、篮球、排球、书法、民乐、口风琴、砂纸画等。2013年1月西岗区71中学片区和6中片区的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在横向上, 以校群同类对比交流为手段, 使处在不同片区中同阶段学校的项目互为补充, 保证了个性“2+1”顺利开展, 有效提升学生体育艺术专业水平。

高标准实施体育艺术4+2项目的背后是西岗区坚持大力度投入, 完善区域体育艺术教学所需的各项硬件资源, 为体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几年来, 西岗区对照《辽宁省中小学体育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每年设立近亿元专项资金, 完成了全区100%学校的塑胶操场改造, 体育场馆改造, 按照标准完善了舞蹈室、合唱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等艺术教育专用设施的建设。同时, 足量配备了体育、艺术相关器材, 保障了体育艺术教学的高效开展。

高标准实施体育艺术4+2项目的途径是通过保证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基础上, 着力推进两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项目配套资金保障机制, 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各校开设免费艺体课程。强化以校本课程为抓手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目前, 全区30所中小学累计开发了课程7大类共587项, 各色球类、棋类、器乐演奏类、京剧赏析、书法、绘画等诸多项目已经在全区中小学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这样, 一个以校本课程为支撑的体育艺术4+2项目实施体系就完全构建出来。二是全区中小学大课间操增加到一天两次大课间活动, 上下午各一次, 时间保证30分钟, 排进课表, 形成制度。

三、增值:将规范做到极致

艺术教育与体育合二为一, 相得益彰, 必然会产生1+ 1>2的育人效果。

一年一度的34中“理想从这里放飞”开学典礼上, 学校都要安排学校的排球、花样跳绳、健美操、舞蹈、合唱等学生社团演出, 一次普通的开学典礼, 因为体育与艺术元素的融入激活了教育主题, 令活动更具教育意义。像34中学这样, 重视和利用开学典礼以及毕业典礼、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各种现场会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等活动来整合体育艺术活动, 让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尽可能多参与体验, 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这已经成为西岗区中小学校园一个常态的工作。

“聚焦课堂-关注常态-提升质量-彰显特色”, 这是西岗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发展路径。为确保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发展的循环系统保持良性运转状态, 西岗区各中小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了以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视频切片教学诊断、“3+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观察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配合区域开展的“达标课评比”“新星杯”“希望杯”“风采杯”和“特色教师”教学竞赛评比活动, 加大学科教师教师培训力度, 全面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而确保输入端的水平不断提升。输入强劲, 输出必然有力。从学校与区域两个层面, 通过片区现场会、运动会改革、大课间活动飞行检查、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展示评比、体育艺术竞赛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四、陶冶: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在成长的记忆中, 校园总能留给我很多记忆, 从课间操铃声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谷建芬新学堂乐歌, 班级的墙壁上经常是大家完成的手抄报和作品, 到学校的走廊内会有校园美术作品展、校园开展的各种活动摄影展以及荣誉墙等等景观尽管变得习已为常, 但每每看到它, 总能给人一种温暖。”这是一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可见, 不会说话的墙面、走廊、教室, 当赋予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时, 就会表现出你想像不到的影响力。

在兆麟小学, 最让孩子心动的地方是有自己创编玩法和跳法的展示区, 那里不光有自己的独特照片, 还有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花样跳绳示例说明, 对于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外来务工群体的孩子来说, 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拉根绳, 连通世界;跳过去, 走向成功。绳, 最简单的体育器材, 在兆麟小学师生手里玩出了花样, 玩出了特色, 玩出名气;绳, 最古老的生活资料, 在兆麟小学师生的心目中编出了图案, 编出了情绪, 编出了文化;绳, 积淀着兆麟小学小学的历史, 传统、文化, 体现了阳光教育理念和育人取向。兆麟小学将绳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让这所有着80%以上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像兆麟小学这样以特色著称, 办学有区域影响力的学校已越来越多, 这取决于近年来西岗区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力度。西岗区着眼“项目”、“文化”, 倡导全区中小学整体建构文化体系, 从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理念入手, 加强对整体建构的操作研究, 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立体规划。

浅谈学校体育课的创新与教学 第9篇

1 创新体育教育的意义

1 . 1 促进体育教师提高素质

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课前查阅资料来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用于日常教学课程中,首先教师回去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体育课程意识,来进行从没尝试过的创新教学,来发现平时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来承担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责任意识,在这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地就将专业素质提高上来,并且也会增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责任感。

1 . 2 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后,打破了传统的乏味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原来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上面,而是延伸到对学生个人的品质、精神和思维的培养上,尤其是创新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广泛利用,更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生活。

1 . 3 技术达标变为健康达标

传统体育的教学思想主张知识传授学生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学生的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就算教学完成标准,虽然也提出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1],不过这只是一项附加任务,传统的认为技能达标健康肯定能达标。虽然技术达标,但很可能出现运动创新少、耐力不强等劣势,学生如果在身体素质发展上取得重大成绩,也会增进他们的情感、思维等一齐进步,进而他们的运动能力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所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就将专业技术和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概念完全混淆,没有抓住工作重心。

2 体育教学的创新途径

2 . 1 教师观念的转变

大部分体育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被迫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求知才是现在体育教学的目的所在。将课程的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有效结合[2],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师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教,更应该掌握教学生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比学到只是重要得多,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而现代社会要着眼于智慧,智慧和方法是同步进行的,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闲时间来产生奇思妙想,独立思考学生才能有创新意识。教师并不是发令者,教师应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对于个性张扬的学生予以包容和发现优点,并发挥其特长,引导这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基本技术,增强学生的体制,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不能只是为学生学业而进行,也是对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的基础知识,学会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平易近人,和学生成为朋友,倾听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烦恼,给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简单、快乐、健康的学习。尤其是在初三关键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加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型考试,所以体育老师在除了教知识和技术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新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 . 2 创新教学方式

(1)体育教师要具备系统知识能力,“多媒体”教学,以成为体育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体育课上有很多动作要领、方法、练习步骤等,教师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化静为动,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试听等感官的需求,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3]。

多媒体即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和更新,要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扩大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融洽贯通教育教学,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2)运用音乐配合体育课堂教学,能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新颖,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增加动作的节奏感,并能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并且针对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三学生,在进行中考体育耐力训练时,可以播放了几段有节奏的的音乐,使学生练习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还有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可以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进行训练,可以忘却训练的艰苦和乏味,让学生运动起来更有动感,从而提高训练效率。

(3)增加课堂游戏。单调的为了中考而训练,训练项目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训练产生抵触心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安排班集体做个体育小游戏来缓解课堂气氛。游戏的魅力贵在创新,对于一些常用的游戏则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注入新的内容,才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实际效果,比如可以进行“两人三腿”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4],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练习情绪,通过游戏调节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同学之间也变得团结互助。并且在教学比赛中,还应经常鼓励他们锻炼身体,激发了他们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感染了课堂气氛。

(4)每堂体育课都应提前计划、有系统的设计好,不但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更能进一步调动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适当与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5],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新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将体育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体育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3 结语

职业学校体育课小班化教学探讨 第10篇

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我认为体育教学中虽以几个小班化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但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对学生的了解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以学生主动实践探索为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1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创新条件

1.1 小班化概念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较少到底指多少。在教学实践中,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一般研究表明不超过25人,一个班级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所以我认为小班化教学学生数量应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

1.2 传统体育课大班教学现状

在传统大班的教学活动中,维持秩序不得不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站位问题,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墙,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之间的人际空间相对增大,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师道尊严的感觉。试想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平等相处呢。也许教师只能以一种威严的面孔出现,才能让整节课得以顺利进行。在这种人数众多的大班级内,客观上阻碍了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部分学生获得了这种机会。而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来说,事实上就是受到了一次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这部分学生会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会不会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与教师之间产生生疏感,甚至是抗拒心理。

1.3 小班化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个前提──在班级的人数适度的情况下进行。而小班人数适中,课前备课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素养和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人数适度、教学器材齐全、教学场地充足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目标和练习。

例如:排球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提高垫球能力,依据学生基础差异,性别不同进行分组,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轮流到每组分别指导。并评价对4个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表彰,激励学生对垫球的信心和兴趣。小班化教学在学生数较以前少一半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师辅导的时间,学生的垫球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实践证明,以前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并且个别指导。真正的是所谓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中等的刚刚好,技术差的“吃不了”,而在小班里,教师完全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材施教真正得以体现。

2 小班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调整课堂结构,去适应教学内容多元化、娱乐化、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享受体育”的目的。例如:在《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对跳跃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让学生模仿“单足跳”“换脚跳”等练习;对跳跃能力中等的学生采用跳跃障碍物的练习;对跳跃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跳跃橡皮筋摸高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分层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量满足不同体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娱乐性,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创编练习,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在创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增长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满足了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需求。

3 小班化课堂教学使资源利用率大为提高

体育设施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化学校教学设施配置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而在以往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体育教师都深有感触:体育器材缺乏,场地狭小,上课班级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施展创新手段的机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差,学生无兴趣。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今日,这一切都大为改观,师生如鱼得水。塑胶场地美观、安全,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体育器材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实践中,有女老师采用艺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完美实现了律动替代准备操。例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在准备活动加入了音乐元素,让每个同学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创编,采用轮流做领操员,轮流做体育锻炼的小组长,轮流做示范员等等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适时换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师生的互动中,在笑声中洋溢开来。小班化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提供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中不断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 小班化教学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体育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中专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左右,此时体育技能一旦掌握,运动兴趣浓厚的话,这项运动或许将伴随学生一生。由于小班生员少,体育资源配置优,运动密度必然提高。例如:在篮球运球的练习中,一个班级24人使用两片篮球场,4人一组,只要6组即可完成。一组往返费时20 s,在2 min内,每一位学生可以完成1次练习。这样的密度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增强是有利的。又如:实心球投掷练习,由于体育资源配置优势,器材多,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人手一球或2人一球,这样的练习密度是可观的。

5 小班化教学,学生的运动强度大效果好

由于小班化体育教学的运动密度高,对于学生要求的达到,因材施教形成收放自如的境界,“短、频、快”教学手段屡屡奏效。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为提高学生的臂力,跳跃能力,教师不断变换游戏内容,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如:“跳障碍走路”“推小车”“背人”等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臂力、跳远能力,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学生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方法中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感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练习的强度。在快乐中,使兴趣转变为学习的习惯,达到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依靠体育资源配置优势,从心理学来说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在学生心理中对体育课产生喜爱。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无疑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有的在练习尝试运球,而且运球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单手运球,有的变向运球,有的胯下运球,有两人传接球的、模仿明星在指上玩篮球的,有练习投篮的。这种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小班化体育教学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想象,小组结合,集体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由此可见,在小班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拓展教材,要充实教材的兴趣化、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渴望学习、练习的欲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类学校小班化教育会象雨后春笋一般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会给体育教学带来积极效果。小班化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练习方法,还要将体育教学进行延伸,要进行学科间的渗透,要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等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丰富体育教学,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引导,成为综合性的优秀人才。小班化体育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近年来受初中毕业生生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类院校招生规模不断下降,为学校体育课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我校开展了体育课分层次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并就该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次小班化教学对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互动交往活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创新

1. 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

1.1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的教育观里徘徊。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要求。首先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处理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其次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产生了断层。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中断了体育锻炼。再者,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应弄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根据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最终受益。

1.2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玩”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问题使我们意识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提倡较多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传习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做改进并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2.体育课的创新

2.1体育课创新,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一定要因人、因时、因条件而异,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要结合具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校将体育课程进行很大的改革,取消体育课的单节教学模式,全校学生把“晨训”和“午训” 以及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考核,秋季每周星期二到星期五“晨训”全校学生做广播体操。“午训”时间是由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班级体育活动;冬季“晨训”全校学生以跑步为主,“午训”是学生自己参加的学生社团由社团的指导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练习,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领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其学习上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顺利进行,做到有放有收,这样就能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的教学。其余的时间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借阅器材进行体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校园体育的活动气氛非常浓厚。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既显得结构完整,又可以使体育课的活跃局面就此打开,学生普遍欢迎,现在已经逐步形成“要我练”变成“我要练”的体系。

2.2明确教育目标,更新育人观念。 中職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的体能与个性、身心与健康都得到均衡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提高学生体育的观赏能力、简单动作创编能力和身体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明确的运动动机并发展其个性,塑造完美的自我;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团结、积极进取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3加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价值及锻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增加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扩大教学内容的选择面,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健康角度出发,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形成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体系。

3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课是一门对学生情操、品德、意志培养的学科,是一个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的教育学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我们只有突破传统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方向、目标等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在中职学生中得到新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达到终身锻炼身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2]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0)

[3]张建毅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期刊论文]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3)

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现状 第12篇

在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的现象是, 提到要上体育课时, 学生们似乎兴高采烈、摩拳擦掌, 实际到上了体育课的时候, 喜欢运动、会运动的却屈指可数, 课前人数不少, 课上却是找各种理由溜边逃课的多。许多学生在室内的时间多了, 觉得体育课可以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可是实际到了体育课上, 又因为约束多反而变得无精打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改革是势在必行, 那么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了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 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并没有体现出与中等职业学校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由此带来了诸多弊病和问题。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 其教学教育成果与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素质构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选题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 结果如下: (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不太了解体育学习的真正意义, 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学习动机不明确, 从而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 体育课积极性不高。 (2) 体育教学长期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虽然有运动参与、增强体能和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但缺少体现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的内容, 也没有体现出与专业相关的体育运动内容。学生在理论课学到的体育知识相对不足。

如今, 中职教育发展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 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方面更显薄弱, 这明显阻碍了中职学校深化改革, 完善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中职体育教学更是被广泛认为成边缘学科, 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原则。

3、研究结果分析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是: (1) 学生认为课单调、乏味。 (2) 体育课技术难度高运动量大。 (3) 学生在体育课将体育的一些危害无限放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 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 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 城市男生已达24%。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等专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 如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来培养良好体育意识和行为, 主动走出教室, 进入操场, 走到学生心中去, 是摆在广大职业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注重竞技化。

通过调查, 传统的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等竞技类的教学内容, 依旧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 单纯强调体育对于促进身体完善发展的意义, 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导致了体育目标和现实情况相背离。

还有学校投入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高。目前, 在中职体育课中, 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领导层面上, 体育课还存在“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观念。另外,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重视, 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运动设施的投入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 体育经费投入与国家的要求相差也很大。在教师方面, 由于学校没有激励措施, 加上大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轻车熟路, 导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然而, 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只是局限于增强体质的认识上, 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 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 使得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 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理应高度重视体育课教育的作用, 理应将其纳入整个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

前不久,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 学业负担过重, 锻炼时间过少, 营养严重过剩导致学生体质下降。2012年, 我国6—15岁儿童中, 城乡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达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达32.3%。一个个年少便体态臃肿的孩子, 却并不会为身体素质的糟糕而忧虑, 只会因考试成绩的不尽如人意而沮丧。这显然是一种教育观的倒置与错位。它不仅压弯了孩子的身躯, 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 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试图去找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寻找存在于问题中的关键因素, 去改变它, 从而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上一篇:配伍分析下一篇:升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