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设计论文

2024-09-10

安全系统设计论文(精选12篇)

安全系统设计论文 第1篇

LNG是一种无毒、无腐蚀性的无色无味液体, 可以在日常大气压下储存和运输, 一般性的碰撞和打击不会引起爆炸。LNG的比重低于水的一半, 其挥发气体比空气轻, 因此, 如果暴露在空气或水中, 在没有燃烧源的情况下, 将挥发到大气中。LNG的燃点650℃, 比汽油高近230℃。然而这并不代表LNG的火灾危险性低, 与其它液态燃料相比, 其闪点和沸点都较低, 而且爆炸极限较宽。

由于LNG是低温深冷储存, 所以LNG一旦从储罐或管道中泄漏, 一小部分立即急剧汽化成蒸气, 剩下的泄漏到地面, 沸腾汽化后与周围的空气混合成冷蒸气雾, 在空气中冷凝形成白烟, 再稀释受热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LNG泄漏冷气体在初期比周围空气浓度大, 易形成云层或层流。汽化量取决于土壤、大气的热量供给, 刚泄漏时汽化率很高, 一段时间后趋近于一个常数, 这时的LNG泄漏到地面上会形成一种液态流体。就物理特性而言, 由于天然气的易燃性, LNG一旦泄漏很容易产生爆炸和火灾, 同时超低的温度也为LNG增加了危险性。因此, 消防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消防系统及灭火过程的成败。

2 工程概况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要包括LNG接收站、码头两部分。其接收站是项目核心部分, 其功能是接卸LNG船舶运输来LNG, 通过储存、加压、气化等将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线或直接将LNG通过槽车输送给下游用户使用。

3 消防系统设计分析

3.1 方案总体设计

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时, 首先明确消防区域本身的建筑和功能特点, 了解该区域防火工程设计中其它专业的设施及对于电气专业的设计要求, 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对建筑物定性, 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3.1.1 设计采用的标准

本LNG项目设计所采用的防火及消防标准都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重新修订) 》和《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公安部106号令)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344号令, 2002年3月15日实施) 》相关标准、规范的。对于LNG接收站总体的防火及消防设计, 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 如NFPA59A、EN1473中的规定;而对于某项具体的防火或消防设计, 则根据标准的严格性执行, 即若国内标准更严格即采用国内标准, 国际标准更严格则采用国际标准。如工艺装置区、建筑物的防火、灭火器的配置、可燃及有毒气体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设计主要采用国内标准;而对于水喷雾系统的喷雾强度等的设计则主要采用NFPA标准。

该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控制中心对探测回路进行巡测, 当某一探测区域内着火, 该处的探测器采集到现场信号, 并立即把信号发回控制中心的控制器, 控制器将对此信号进行判断, 若确认着火, 控制器则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广播。另外, 很重要的是必须有效地通过联动控制器向需要联动的消防设备发出执行信号, 并切断非消防电源, 消灭初期火灾。

3.1.2 控制中心的组成

控制中心设于地面首层。根据规范要求, 控制中心为双电源供电, 以确保供电可靠。控制中心内主要设备为火灾报警控制器、多线消防联动控制器、总线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电话总机、火灾广播设备、消防联动电源等。

3.1.3 探测回路

探测回路包括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压力开关等, 其产品的选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手动报警按钮应设在各层出入口及设备附近明显位置, 高度约1.5 m, 并满足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报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 m。

3.1.4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要使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防火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就取决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其中设计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时, 一般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遵循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消防法律法规进行设计, 但对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主机的配置, 设计人员一般都不会进行详细的设计。主机的配置大多数都是由厂家提供的, 而厂家不太了解现场, 往往根据经验来配置。因此, 可能会导致配置达不到要求, 造成地址容量不足、电源容量不足、控制点数不足等问题。只有正确选择和配置火灾自动报警主机设备, 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规范、造价合理并实用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本设计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总线制联动系统与多线系统相结合的联动控制系统。在对火灾确认后, 由它们根据水流指示器、显示报警阀、消火栓按钮的动作情况启动消防水泵、喷淋泵、正压送风机、防排烟系统, 启动报警装置, 切换消防广播, 迫降电梯, 点燃应急照明, 切断非消防电源等一系列消防措施, 并应具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 消防控制设备对消火栓系统:1) 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2)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3) 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2) 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系统:1) 控制系统的启、停;2)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3) 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

(3) 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1)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 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感烟探测器动作后, 卷帘下降至距地 (楼) 面1.5 m;感温探测器动作后, 卷帘下降到底;2)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 火灾探测器动作后, 卷帘应下降到底;3) 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

(4) 火灾报警后, 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1) 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 关闭电动防火阀, 并接收其反馈信号;2) 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并接收其反馈信号;3) 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火设施。

3.2 可燃气体检测与火灾报警

(1) LNG码头应设置固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2) LNG码头应设置声光自动报警器, 还应设置监控电视。

(3) LNG码头应设置泄漏LNG的收集和处置的系统。

3.3 通讯、导航和附属设施

(1) LNG码头应设置与外界统一的专用通讯设施。LNG船舶靠泊后, 船舶与码头应建立专用有线通信线路。LNG码头应根据危险品泊位安全应急通信要求, 设置防爆高频无线电话。LNG码头还应设置具备报警、广播和对讲通话等功能的应急广播对讲系统。

(2) LNG码头除应配备导助航设施外, 尚应配备带电子海图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3) LNG码头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快速脱缆装置。

3.4 防爆

(1) 危险区域内电气设备的选型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的要求来确定。

(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及仪表设备的选择, 应不低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3)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缆全部采用阻燃电缆。应急照明和消防系统采用耐火电缆。

(4) 加强设备、管道、阀门的密封措施, 防止LNG泄漏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码头、工艺区、LNG罐区设置事故收集池, 将泄漏的LNG收集到事故收集池内, 防止泄漏的LNG四处溢流。收集池应设置高倍数泡沫系统, 当泄漏的LNG进入收集池后, 即自动向池内喷射高倍数泡沫混合液, 以减少LNG气化。

(5) 严格控制码头内的点火源, 禁止一切明火, 严禁吸烟。严格控制作业区内的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

在危险场所 (0区, 1区, 2区) 安装的仪表采用本质安全型。为了保障仪表检测过程的正常进行, 延长仪表使用寿命, 本设计中户外安装的现场仪表选用全天候型 (≥IP55) 。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根据场所类别选择隔爆型或增安型灯具插座和配电箱等。安装在危险区域内的仪器仪表、盘、箱、柜等, 必须获得相关机构的认证, 并在永久性铭牌上标注防护等级, 该设备适用的危险区域, 气体组别, 温度范围, 认证标准及认证机构和认证号。

3.5 防雷、防静电

3.5.1 防雷

各生产装置、变电所等构筑物根据当地年雷暴日及构筑物高度进行防雷设计的计算, 并根据构筑物的防雷等级进行防雷计算。利用构筑物柱内主钢筋作接地引下线, 并以构筑物基础作接地极。设独立的接地引下线, 沿构筑物周围接地干线设接地极, 接地引下线在距地面0.5 m处留出抽头, 并在此作接地断接卡, 用以测量接地电阻, 并与全厂主接地网相连。各构筑物自成接地网, 接地网距构筑物3~5 m, 防止因雷电引起高电位对金属物及电气线路的反击, 且各接地网应与全厂接地网相连。构筑物屋顶避雷带可采用直径为10 mm的圆钢形成避雷带网格或在构筑物屋顶设置避雷针。构筑物周围接地干线采用铅包铜 (S=70) 接地线。LNG贮罐罐顶采用装设避雷网和避雷针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于罐顶, 形成不小于10 m×10 m避雷网覆盖整个罐顶, 避雷针装于罐顶周边及有突出罐顶的其他构筑物部位。所有的避雷针和避雷网应相互连接。防雷引下线采用铅包铜 (S=70) 接地线, 设置的间隔不应大于18 m, 并于围绕罐体四周的环行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3.5.2 防静电

(1) 处理和输送LNG的设备、储罐和管道应采用静电接地措施。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电阻值小于100Ω。

(2) 在爆炸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的工作服、鞋、手套。

(3) LNG槽车等移动设备在工艺操作或运输前, 应作好接地工作;工艺操作结束后, 应静置一段规定时间才允许拆除接地线。

(4) 通往LNG码头的栈桥入口处和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的入口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4 结束语

消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防规范的日益完善对大型LNG消防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发电机组的容量越大, 火灾因素也越多;因此, 对大型LNG的消防设计应从严要求, 确保生产安全。在设计中, 要结合大型LNG的特点及工程实际, 不能漏项而少设应有的灭火装置, 也不能超标设置而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同时, 应充分考虑消防系统的安全使用及日常维护等因素, 保证消防系统在机组运行中始终具备良好的灭火性能。

参考文献

[1]液化天然气 (LNG) 生产、储存和装运标准[S].NFPA 59A, (2001版) .

[2]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低温工作条件下立式平底圆筒型储罐——第一部分:设计、建造、安装和操作通用指南[S].BS EN 14620-1—2006.

[4]敬加强.液化天然气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OA系统安全设计文档 第2篇

1.数据加密存储

2.SSL加密传输

3.多种安全级别的身份认证

4.数据存储备份措施

5.提供安全的VPN远程访问解决方案

OA是公司的文件及信息的存储中心,系统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考虑到防火墙软件,防病毒软件之外,还需考虑如下四个方面:

(一)密码的安全性密码的安全性密码的安全性密码的安全性密码加密,在数据传

输过程中,密码必须是加密的,根据网络传输协议,大多数传输的协议是明文协议,也就是说黑客等可以通过协议的侦听,获得传输内容,然后把汇编出数据。关于协议的侦听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密码在传输中必须是要进行加密的。一般密码最后会存在数据库中,存在数据库中的密码也必须是加密的。因为,一旦有人能够进入数据库,如果是明文存放的,所以的密码将会不安全。很多程序编写的时候,为了方便,密码是可逆加密的,即按照一定的算法,把加密的数据反转过来,从而获得密码,所以,密码最好采用不可逆算法,即使被黑客获取到最后密码的存储数据,也无法获知真正的密码。

硬件加密锁:有一个USB硬件设备,象U盘一样的东西,里面存放了登陆者需要

认证的密码,当登陆时,必须填写密保口令卡,才能进行密码的验证。

图形码认证:图形认证码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黑客用程序的方式不断的尝试密码。

(二)登陆的限制及记录登陆的限制及记录登陆的限制及记录登陆的限制及记录1.日志:查出谁用了哪些功能,详细的日志记录,可以查出谁在什么时候,用了哪个功能,对于登陆失败也有详细记录。好的日志系统可以提供管理员分析的工具,及时发现问

题。

2.内部IP访问限制:可以设定仅限内部的IP地址段的用户才能访问,可以减少外部侵入的风险。

3.特定区域的限制:可以设定只有某个区域的可以访问系统。如公司只有北京和上海有分支机构,那么设定特别区域限制后,可以减少外部侵入的风险。

(三)传输协议的安全性传输协议的安全性传输协议的安全性传输协议的安全性

1.SSL方式:普通的网络传输采用的是HTTP协议,如上面所述,HTTP协议是明文协议,只要截取网络数据就可以反转过来,而SSL协议是通过私钥认证的,即使获得了网络数

据流,如果没有相应的密钥,也无法反编译出数据。

2.VPN 方式:如果要跨区域使用,数据就需要在公网上传输,为了保证转输的安全性,SSL方式提供了非明文协议方式。VPN提供也另外一种形式的非明文传输协议。

(四)侵入后的安全性侵入后的安全性侵入后的安全性侵入后的安全性

1.数据加密存储: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大多数是明文存放,如果黑客一旦有机会侵入系统,如果是明文存放的,该数据很容易暴露出来。所以对一些核心数据,需要在数据库存储时,就进行了数据加密。

2.数据库的默认密码:请务必设定和修改数据库的默认密码,现在很多系统的默认密码为空,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上的安全措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预算,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组合,总而言之,安全与经济性、易用性是成反比的。

安全系统设计论文 第3篇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生产安全性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提升机械生产安全性,成为机械产品安全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文中分析了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下的超高速铣床机械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并就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

从超高速铣床生产特征来看,超高速銑削生产效率高,生产精度高,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在机械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正是由于超高速铣床较高的生产效率,使其切削速度快,给超高速铣床带来了较大的危险。因此,超高速铣床机械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安全性问题予以重点关注。超高速铣床安全设计应将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应用,能够对超高速铣床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解决,切实保证超高速铣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基本内容概述

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在机械安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了设计目标、机械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安全设计四个方面内容。

设计目标: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首先需要对安全设计的要点进行把握,从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出发,保证设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到安全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安全系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机械危险识别:安全系统工程设计对机械危险的识别,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安全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机械生产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把握,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予以控制,以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风险评价:机械产品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核心即是风险评价,当安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确保其安全设计能够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性。这一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评价参数,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进行有效检测。风险评价包括了三个因素,一是机械带来的伤害程度;二是生产人员处于危险区的频率;三是危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评价是确保机械安全设计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安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安全设计:机械安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机械结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使用信息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把握,并保证安全设计与机械生产需要保持一致性。在这一过程中,机械结构设计要对结构安全、运行安全、零部件强度安全等进行考虑;防护装置设计需要考虑到采用的防护装置对于降低危险发生的作用;安全使用信息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机械安全使用需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指引。

超高速铣床机械的安全设计

在进行超高速铣床机械安全设计过程中,本文注重从结构安全设计、防护装置设计、安全使用信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结构安全设计。超高速铣床结构安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生产需要和安全需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一来,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内容:高速电主轴采用高动平衡精度型号,其品质等级为G0.4-G1.0;主轴/刀柄连接界面采用端面和锥面双面接触定位的连接技术,锥刀柄可以选用HSK刀柄、KM刀柄等;同时,也可以对原有的7:24刀柄进行改进,例如对Big-plus刀柄进行应用;刀具选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动平衡,可以采取刀具/刀柄连接技术,对静压膨胀式刀具进行应用,保证连接位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铣刀设计过程中,刀片应采取夹紧设计方式,使刀体与刀片的连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此,可采用中心孔刀片,并用螺钉固定;刀具材料选择时,要保证刀具材料的强度,可以选用密度小的刀片,例如铝合金超高速铣刀刀体;刀具动平衡设计时,需要保证其符合ISO1940/1规定,其动平衡质量等级应该达到G4.0,一些特殊的高速铣刀应该达到G2.5级。

防护装置设计。防护装置设计关系到了超高速铣床机械生产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床生产的实际情况,保证工作区域能够利用厚度足够的防护罩将切削区与操作者隔开,并设置强度较高的观察窗,保证机床生产能够处于较好的监控状态。同时,在机床生产时,安全罩处于开启状态,机床不能进行继续操作。

安全使用信息提供。关于超高速铣刀最大转速、特征参数、商标等信息需要进行清晰标注,并在刀具上给予永久性提示;对电主轴、刀夹、刀柄、刀具安全使用参数信息予以提供;提供相关工艺参数;构建在线检测系统,能够对刀具使用状态进行把握,并对刀具破损信息进行获取,提示操作人员对破损刀具进行及时更换,避免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安全信息的提供,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超高速铣床的安全生产信息,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引,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规避危险因素,切实保证生产安全、可靠进行。

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4篇

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中, 校园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同时各个学校的网络开始从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中, 但是由于网络用户的疯狂增长, 校园网络也在快速扩大, 校园网络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安全威胁, 同时还要应对一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并且具有高超的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群体, 因而解决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 校园网络安全威胁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其实质是一段程序, 同其他程序所不同的是, 这段程序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同时, 嵌入到其他程序中的病毒可以感染很多程序。计算机病毒自从第一次被发现以来, 其种类非常多, 并且具有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寄生性和激发性几大特征。

当前计算机病毒对于校园网络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其传染性, 而且有的病毒在局域网内传播特别迅速。认识病毒的传播机理和传播途径对于病毒的防范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可以通过软件的拷贝、如在U盘中进行存储或者直接用光盘复制等。同时, 病毒的传播还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等就可以实现, 因而在校园网络中,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非常大。

1.2 网络攻击

如今校园的又一重要网络威胁是网络攻击。网络攻击非常容易实现, 并且对于校园网络而言, 很多高校的内部网络还是相当脆弱的。最为常见的是拒绝服务攻击, 简称为Do S, 这种攻击只需要用户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对其他的计算机进行攻击。同时校园网内的用户非常多, 密度大, 这就给拒绝服务攻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拒绝服务攻击在校园内发生的案例非常多, 已经成为危害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类型之一。一旦发生拒绝服务攻击, 可能会导致校园网内网络无法提供服务, 其主要体现为攻击者向被攻击者发送大量数据消耗其带宽资源, 导致正常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2 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校园网络安全系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要保障校园网络安全还需要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不仅要重视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 同时也要重视相应制度的建立, 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些制度能够有效落实, 如对学校机房的管理制度等。

校园网络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入侵检测子系统、漏洞扫描子系统以及防病毒子系统,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2.1入侵检测子系统

入侵监测子系统是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可以用于对学校网络的安全监控。对于学校网络的入侵分为外部入侵和内部入侵, 入侵监测子系统可以及时响应入侵, 并对此进行警告和记录, 以弥补传统防火墙的不足。

入侵监测子系统主要通过实时监测网络的数据流, 通过在入侵检测子系统上配置好相关的参数, 对破坏性的数据流进行记录和识别, 并且对那些未经授权的访问加以拒绝。当入侵检测子系统发现有入侵行为时, 系统可以发出预警, 并通知安全系统作出相应措施, 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 并对入侵的相关数据进行报警和保存, 以便以后进行查证。

在学校内部有非常多的敏感和机密数据需要保护, 因而入侵检测子系统可以用于保护这些敏感数据, 并运行在存储这些敏感数据的防火墙附近,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这些数据的访问数据流进行监控, 同防火墙进行联动, 实现对数据的动态保护。一般来说, 入侵检测系统由探测引擎和控制中心组成, 探测引擎用来探测各种动态的入侵信息, 而控制中心则用来规定特征库, 以便更好的识别入侵行为。

2.2 漏洞扫描子系统

漏洞扫描子系统是对学校网络进行安全评估, 这些又具体包括了对学校的网络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如漏洞测试、网络模拟攻击、报告服务进程并且提供相关的安全建议等。漏洞扫描子系统是入侵检测子系统的重要补充, 可以对学校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有效评估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评估相关网络的安全风险, 并且提供一整套的补救措施。

对于一个漏洞扫描子系统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扫描学校网络的应用层和网络层、扫描学校网络的各种网络服务、扫描所有的IP设备和服务 (所有的服务器以及路由器) , 除此之外, 漏洞扫描子系统还包括了一个漏洞特征库, 这个特征库中包含了目前所知的绝大部分网络或者系统漏洞, 这样在执行扫描时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3 防病毒子系统

对于病毒入侵而言, 最好的办法是不让病毒进入学校网络, 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由于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 而校园网络的使用人群密度非常高, 因而要实现完全隔绝病毒是非常难的。需要通过加强病毒的防范、检测以及去除, 来保护校园网络安全。其主要方法如下:

检测:这个步骤对于病毒防范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在前期对病毒防范成功, 那么就可以确定病毒的位置并及时清除;

识别:病毒在发现以后就需要确定病毒的种类, 并同现有的病毒库中病毒进行对比, 如果是一种新的病毒, 那么就要研究病毒的清除方法;

去除:在病毒识别出以后, 就可以应用一定的方法杀除病毒程序, 并恢复数据, 防止病毒继续扩散。

防病毒子系统同样是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一个基本的病毒库, 这个病毒库中有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病毒的特征信息, 并且采用新型的防毒和杀毒软件来更新防卫策略, 从而保障学校网络的安全。

3 结论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它关系到校园网络的顺利建设和稳定运行。虽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无法绝对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 但是可以通过更新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安全系统来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加强校园内部网络安全的教育, 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备份, 从多个方面对外部的入侵进行防范, 使得校园网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少。

参考文献

[1]容强.网络入侵诱骗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安全, 2009 (6) .

[2]郑春.软硬件结合的校园网安全策略[J].软件导刊, 2008, 7 (8) .

[3]徐亚凤.解析校园网络的安全及管理[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17 (8) .

[4]孙力.浅谈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09 (9) .

校园网系统安全设计与实现 第5篇

本科毕业设计 延 边 大 学(题 目:校园网系统安全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赵哲俊 学 院:工学院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2004级 指导教师:王齐 讲师 二 〇 08 摘 要

开放式一体化网络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集技术、管理、法规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能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大量存在的计算机病毒、黑客行为、木马等安全威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利用何种技术措施保证校园网安全、高效地运行,已成为目前许多学校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目前,常采用的保护网络安全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杀毒、访问控制等。这些技术分别在一方面或多方面抵御着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然而,威胁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病毒技术、黑客技术、木马技术等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校园网的建设实践中,追求百分之百的网络安全是办不到的,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建成一个相对安全的、符合一定安全需求的校园网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对各种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深入地探讨后,具体分析了延边大学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校园网在运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信息系统安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总体网络安全体系方案。在方案中,特别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治等多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另外,在安全管理方面,给出了对校园网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安全;安全需求;安全策略 Abstract The security of the Opening Network is a problem concerning many areas and also a complex project of system engineering which involves techniques,management and laws.Domestic studies can not yet keep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s.The threatening of the computer virus and hackers are affecting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network.And how to assure the secur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mpus network is becoming the emergence research topic in lots of colleges.Recently,the popular technologies of protecting network include data-encrypting、firewall、IDS、killing-virus、access-controlling and so on.These technologies resist the security threatening from network in one aspect and some aspects respectively.However,the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virus and hacker are also developed.In the building of the campus network,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the totally security.Using a lot of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relatively safe network which satisfies the security request to certain extent is a wise way.After the discussing of several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the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Campus Network of Yanbian University is analysed in detail.According to the real problem when the Campus Network is running and based on using the guidance of safe theory of information system,a overall security solu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is thesis.Especially,the necessary security assurance measures are designed in detail,including firewall,intrusion detection,anti-virus and so on.Meanwhile, suggestion for effective security management is put forward.Keywords:Campus network;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requirement;Security policy 目 录 引 言.....................................................................................................................................1 第一章 系统概述.................................................................................................................2 第二章 系统风险分析.........................................................................................................4 2.1 物理安全风险分析................................................................................................4 2.2 链路层脆弱性分析................................................................................................4 2.3 网络层脆弱性分析................................................................................................4 2.4 操作系统的脆弱性分析........................................................................................6 2.5 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6 2.6 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7 第三章 系统安全需求.........................................................................................................8 3.1 安全需求说明........................................................................................................8 3.2 系统安全目标........................................................................................................9 第四章 系统安全设计.......................................................................................................10 4.1 安全设计原则......................................................................................................10 4.2 安全设计标准......................................................................................................10 4.3 安全方案..............................................................................................................10 4.3.1 物理安全...................................................................................................11 4.3.2 网络安全...................................................................................................12 4.3.3 业务应用安全...........................................................................................15 4.3.4 安全管理与服务.......................................................................................16 4.4 安全方案特点......................................................................................................16 第五章 系统安全测试与实现...........................................................................................17 5.1 系统安全测试......................................................................................................17 5.2 系统安全技术实现..............................................................................................19 第六章 总结.......................................................................................................................23 参考文献.............................................................................................................................24 谢 辞...................................................................................................................................25 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信息传输的途径越来越依赖于电信网,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提供的 [8] 数字化校园—从网络开始.http:// [9] Zhiqiang Cui.Security Incidents in an Academic Setting: A Case Study.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2002:27-28 [10] Richard Froom.CCNP学习指南:BCMS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1月 [11] Jeff Doyle,Jennifer DeHaven Carroll.TCP/IP路由技术(第2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

谢 辞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齐讲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撰写和定稿过程中,王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而且很耐心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微小的错误。王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教学风范、耐心的教导方式,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和帮助。在此谨向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这里,我还要衷心地感谢延边大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热情关怀和帮助,才使我顺利完成学业。

安全的电子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6篇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电子投票系统 密码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传统纸质投票中需要印刷选票、制作票箱、收发选票、人工统计等工作,使得整个投票过程非常繁琐,耗时耗力。此外,传统的纸质投票更容易被不诚实的选民或计票单位篡改。不论是从人力、物力消耗方面还是整个投票过程的效率及安全性方面来考虑,传统纸质投票早已漏洞百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投票已经逐渐在方案征集、调研、政府选举等各个领域普及开来。电子投票作为一种无纸化、电子化、计算机化的投票方式,简化了投票过程。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投票方式,它更高效、便捷、安全,充分体现了环保、低碳的经济理念。

虽然目前有多种电子投票方案,但现有方案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选票内容合法性难以验证、匿名性与在互联网环境下身份验证相矛盾、对于规模较大的投票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作品在B/S模式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电子投票系统。由于在B/S模式下设计,因而能够简化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用户的总体成本,此外,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的数据库应用,使得成本也相对较低。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管理访问权限和保护数据平台,同时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本作品主要使用矩阵同态加密、矩阵全同态加密、基于身份签名以及委托计算等技术来进行设计。本作品将每张选票以矩阵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实现任意候选人的选举,而且可以利用现阶段先进的同态加密以及委托计算技术,使得验票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同时选票内容的隐私性也得到了保护。本作品在选民选票生成、选票验证方面更加简洁,在系统部署方面更加灵活,可以用于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规模安全高效的投票选举。本系统结合矩阵同态加密、矩阵全同态加密以及基于身份签名等技术,在B/S模式下实现了一个基于身份签名的安全电子投票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部分,具体有注册模块、投票模块、查询模块、验票模块、公证模块、统计模块。这五个部分有不同协作和分工,共同组成电子投票的整体。与现有的电子投票系统比较,本系统具有如下特色与创新:

(1)将选票以矩阵的形式呈现。利用矩阵包含信息量大等特点,将选票以矩阵的形式存放,一个矩阵可以包含多个候选人的信息。

(2)编码方式独特。用“101…0m”、“1”、“0”分别表示“赞成”、“反对”、“弃权”这三种状态,这样便可以统计出任意状态的投票人数。根据选民的规模确定编码的长度,假设选民的规模大小为789,那么赞成就用1000表示,当然也可以使用10000…。采用一个5*5的矩阵表示多候选人的选票(可容纳的候选人数为1~25,不足的地方用上面的三种状态填充)。如果候选人数超过25,则通过调整矩阵大小即可适用。

(3)选票身份化。采用基于身份的签名技术对选票进行签名,保证了所记录的选票是选民自己的,由此便可认证选民的身份,验证选民的合法性。

(4)选票内容隐私。使用矩阵同态加密和矩阵全同态加密技术保护了选票内容的隐私性。选票虽然具有身份信息,但选票的内容已被同态算法加密保护,除选民外,其他人无法了解选票的内容,故使得选票具有身份信息的同时,又能保护选票内容的隐私。

1矩阵同态加密方案简介

本作品实现的是基于AGCDP困难性的矩阵同态加密方案,它是由密钥生成算法、加密算法Enc和解密算法Dec算法构成的三元组HME={KryGen,Enc,Dec}。具体算法及参数设置如下:

(1)密钥生成:运行密钥生成算法KryGen,输入安全参数€%d,输出素数p和p1,密钥k=(p,p1)←KryGen(1€%d)。这里的安全参数€%d=(€%Z€%[),其中€%Z=|p|,€%[=|p1|。具体生成参数p,p1是按,随机产生,在此设定€%Z=€%d,€%[<€%d,再利用随机数生成器Rand生成S个不同随机数q以及S个不同随机数r,其中,并计算公钥pk=T,Wi=pqi+p1ri。本文已将公钥用可替代的一个随机矩阵代替,以方便计算。

(2)加密:用户随机生成其中x=|q|,€%`=|r|,x=€%d,€%`<€%d。对于给定的明文m∈[0,2€%]],€%]<€%[,运行加密算法Enc,密文c,密文c,

其中,为一随机向量。

(3)解密:给定密文c和密钥k,运行解密算法,得

2矩阵全同态加密方案简介

矩阵全同态加密方案是由密钥生成算法KryGen、加密算法Enc、解密算法Dec以及矩阵加法和矩阵乘法€H孀槌傻奈逶镕HME={KryGen,Enc,Dec,€H鎪,各算法详细如下:

(1)密钥生成:给定安全参数n,运行密钥生成算法得到sk←KryGen(1n),其中为矩阵的一维的元素个数,KryGen是一个生成随机可逆矩阵和求可逆矩阵逆的算法,其中

(2)加密:对于任意的矩阵M∈n€譶,使用加密算法得密文C=Enc(sk,M)=P€H鍹€H鍼-1,很容易得知C∈n€譶。

(3)解密:对于任意的密文矩阵C∈n€譶,使用解密算法得M=Dec(sk,C)=P-1€H鍹€H鍼。

本系统能够有效地验证每一个选民的身份及其合法性,避免了一人多投、一票多投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基于身份的签名技术保证了记录的选票为选民自己的。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本系统利用委托计算方案可以将选票委托到第三方进行统计。

参考文献

[1] 朱艳琴,靳方元,张娟. 基于A-GCDP困难性的矩阵同态加密方案.系统仿真学,2013,25(4):699-703.

[2] 一种矩阵全同态加密算法、发明专利,2012,受理号:201210287976.2.

汽车侧方辅助安全系统设计 第7篇

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汽车作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 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 对于汽车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一直受到厂商的重视, 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 (ABS) 、驱动防滑系统 (ASR) ,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VSC) , 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 这些都是出于车的安全性而设计的[1]。

然而,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车上人员下车时由于匆忙, 往往忘记查看车后疾驰而来的车辆, 而后方车辆驾驶员又来不及对前方车辆人员的突然下车做出反应, 这造成了巨大的交通事故隐患。前方车辆下车人员可能被后方车辆撞伤, 后方车辆又有可能因为撞到车门或者紧急避让给车内人员造成巨大伤害, 特别是后方车辆为非机动车时, 驾驶人员所受的伤害更大。在这个情况下, 传统的被动安全技术难以保证车辆乘员的安全, 我们应使汽车能够采取主动措施, 避免在开车门时因为乘员的一时疏忽而造成意外。

1 汽车侧方辅助安全系统设计

由于该作品是汽车安全相关系统, 如果发生故障, 可能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对其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应用中, 该作品可以集成到车身控制系统 (BCM) 中, 减少ECU间的通讯,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 根据ISO 26262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的要求, 实现本系统安全生命周期内的功能安全管理是必要的。在硬件开发阶段, 采用硬件失效模型, 通过硬件冗余设计实现硬件的安全目标;在软件设计阶段, 采用基于ISO 26262 标准的V型开发模型和经该标准认证的软件开发工具链, 实现软件的安全目标;在系统集成和测试阶段, 采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 方法, 对系统的安全目标进行验证。

汽车侧方辅助安全系统整体设计由超声波测距模块, 车速传感器, 控制模块和执行器等组成, 控制模块的ECU的车速信号可以通过CAN总线获取, 而BCM的车门开闭信号则通过LIN总线获取。系统具体运作如下:

(1) 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获得ECU中的车速信号, 若汽车处于车速为零, 控制模块通过LIN总线获取中控锁钥匙是否关闭, 若已关闭, 说明驾驶员已锁上车门离开车辆, 若开启则超声波测距模块开始测量后方车辆距离, 控制模块通过一定时间间隔测出的两次车距计算出后方车辆速度。一般城市内车辆车速低于60Km/h, 根据车速与刹车距离的关系, 选传感器最小监测范围为35m。

(2) 是否锁死车门和给予提示的判断分为两步:第一步, 控制模块根据超声波传感器所测的车距并计算后方车辆车速;第二步, 进行安全/危险判定。首先通过对车速度及安全距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当后方车辆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时, 执行器将会锁死车门, 显示锁死功能开启的LED灯亮。

(3) 当汽车在行驶中转向打转向灯时, ECU通过转向灯信号获取汽车的转向, 然后开启对应侧的测距传感器, 类似于泊车时的情形, 当后方车辆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时, 提示后方有车的蜂鸣器响。

2 汽车安全距离计算模型

车辆刹车制动距离受到包括车辆速度, 道路情况, 驾驶员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情况下将有一个不同的刹车制动距离。因此本系统首先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测得后方车辆车速, ECU通过车速查表获得保守的安全刹车距离, 以提升防御系统适应性。本系统安全刹车距离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数据求得。

2.1 模型建立条件

(1) 同一位驾驶员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行驶同一路段道路, 汽车工作状况良好, 没有超载以及故障; (2) 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驶, 驾驶员紧急刹车, 并且在刹车途中未转方向; (3) 汽车在驾驶员做出反应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4) 汽车在制动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汽车加速度a为常数, 只与该车型号有关, 制动力所做的功只等于汽车动能的损失; (5) 刹车距离采用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

2.2 模型建立过程

根据条件 (2) 、 (3) , 汽车在驾驶员反应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可得反应距离:

根据条件 (4) , 加速度a是常数, 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汽车制动力F=ma;再根据功能原理, 汽车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损失:Fd制动=mv2/2;即d制动=v2/2a。

令k=1/ (2a) , 可得出汽车制动距离:

最后, 根据条件 (5) , (2.1) 和 (2.2) 式, 可得汽车刹车距离为:

该式即为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

2.3 模型求解过程

不同年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反应的数据为青年组1.281s, 中年组1.221s, 老年组1.372s。

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时, 我们结合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利用公式S=Σ (kv2-d制动) 2进行求解。

求解过程先对S求导可得:

令S'=0, 可求得k值:

课题组统计了十种不同型号汽车的实际最大制动距离值进行计算, 来求得k值。

其中两个汽车最大制动距离距离d″ (m) 分别为17.8m和13.3m, 车速v分别为16.667m/s和13.889m/s, 将这些数据进行求和。

将上面两组数据代入 (2.5) 式可得k=0.059。

所以本侧向主动防御系统安全距离计算公式为:

3 结束语

PACS系统安全框架设计分析 第8篇

PACS系统是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和管理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医学影像系统。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用性。PACS系统通过结合先进成熟的技术,实现全中文化界面操作,能够更好的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

(2)安全性。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权限。

(3)先进性和标准化。系统采用先进的架构,并给予DICOM3.0 标准,提供了包括存储服务类、打印服务类、检索服务类等多种服务类,同时PACS系统实现了与HIS、RIS的互联,而且通过与HIS和RIS的互联,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作用。

(4)经济性。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经济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而PACS系统所具备的经济性为节约成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5)兼容性。PACS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医疗影响信息的共享,它基于DICOM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于采用非DICOM标准的影响设备进行标准化转换。

(6)开放性。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平台规范不受厂商约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满足医院系统升级时,使用另外的PACS服务器,同时与其它医院进行的影响共享也无需重复进行投资建设。

但从安全方面来看,PACS系统模型采用传统的密码学技术中访问控制原理和加密体制来保护系统的安全,如果密码被破解,则能够获取所有被保护的内容,无法确认其来源,无法确认其完整性,同时,如果密码未被破解,依然面临合法用户篡改数据的风险,而且数据是否被篡改无法进行检测,这一问题也对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 PACS系统安全框架设计

本文设计了如图1 所示的PACS系统安全框架:

每一层安全机制的运行都依赖于其底层机制,通过身份验证之后,用户才能够获得系统的访问权限,而在用户获取访问权限之后,行为监控系统会对用户的所有操作进行记录,三层之间紧密联系到一起,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分别对三层机制进行了设计。

2.1 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主要是保证系统数据不会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它也是维护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类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防护作用,但是身份认证也是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基础安全机制。身份验证为系统访问控制提供了第一层保护机制,它控制了用户是否能够访问到系统。用户身份验证机制主要包括用户名的识别和验证、用户密码的识别和验证以及用户账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个部分只要有一个部分未通过,该用户则不能登入系统。

对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时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用户注册时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服务器将对所输入用户名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当用户名验证合法后,才继续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用户密码是用户登入系统的关键,为了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密码不能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以“*”代替显示,密码长度应大于6 个字符,且不能是单一的字符、数字和符号,必须要其中两种混合。同时,用户口令必须经过加密,在通过加密之后,即使是系统管理员也很难获取到用户密码。另外,还可以采取一次性用户口令,比如手机验证码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系统管理员能够对普通用户账号进行管理。用户名或者用户账号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安全形势。用户账号应该滞后系统管理员建立,用户密码应该是每个用户访问系统所必须提交的“证件”,用户能够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但是管理员能够对用户密码的最小长度、强制修改密码时间间隔等进行控制。

当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通过之后,再进行用户账号缺省限制检查。系统应该能够对用户账号登入的IP、时间等进行限制。

2.2 权限控制

系统的权限控制机制是针对系统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及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系统操作权限。系统控制用户和用户组能够对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以及其它资源进行访问。能够制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以及设备进行那些操作。针对系统的权限控制,可以采取受托者指派和继承权限屏蔽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受托者指派对用户和用户组如何使用系统服务器的目录、文件和设备进行控制;继承权限屏蔽则类似于过滤器,能够对子目录从父目录集成的权限种类进行控制。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和审计用户三类。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的访问权限,能够对系统所有目录、文件和设备进行访问,同时能够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普通用户则是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具体的操作权限;审计用户则主要负责系统的安全控制以及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2.3 行为监控机制

在系统中,人为因素是影响系统安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虽然难以对用户的一举一动进行记录,但是能够对登录系统的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建立用户操作日志来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用户对系统的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操作日志中,管理员能够通过操作日志查看用户的所有操作行为,并及时发现对系统安全存在威胁的行为,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系统安全。行为监控机制需要得到session中所存储的用户信息,将用户的账号和操作行为写入到数据库中,下面以查看图像为例,具体的监控代码如下所示:

2.4 信息保密机制

医学图像的大小通常为1~10MB,直接在网络中进行访问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每次页面刷新都会重新加载,对服务器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对用户来说,反复下载图片也非常浪费时间。为了方便进行浏览,通过签名Applet将DICOM图像下载到客户机的缓存目录中,然后利用Active X空间对本地文件进行读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减少服务器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节约资源加载的时间。但是由于图像中包含患者的私人信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私人信息泄露。因此,设计了签名Applet在下载DICOM图像的过程中过滤掉图像中的部分患者私人信息,这样既不会泄露患者隐私,又能够保证访问效率。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PACS系统设计了安全框架,该框架通过将用户验证机制、访问权限控制机制、行为监控机制和信息保密机制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访问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尧峰.RIS/PACS系统的安全防范[J].医疗设备信息,2005.

[2]郭志旭,陈金雄.PACS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0.

[3]薄立春.浅谈PACS的安全管理与维修维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 第9篇

1 网络安全系统风险和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运行风险

计算机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风险主要为物理性的, 大自然的破坏, 如遭受地震灾害、雷电轰击;环境事故, 如电磁波干扰、水灾、火灾、电源故障;人为或非人为造成的失误或错误, 如系统出错、设备故障、通信线路截获、计算机病毒等。因此, 网络运行安全方面, 包括计算机房环境、场地条件、设备、媒体等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防范。

1.2 信息风险

主要是针对网络运行的信息而言, 包括机密信息泄露, 电磁辐射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用户或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访问或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假冒合法主机或用户进行欺骗从而使用设备获取信息资源, 使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遭到破坏。因此, 网络信息安全方面, 包括信息本身的分级保护、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可用性保密、用户身份鉴别、对网络信息访问的权限控制等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防范。

1.3 系统操作管理风险

指管理控制不严, 如责任权力不明、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 管理控制安全方面需要具体的措施, 如物理隔离内外网络、人员责权分明、严防计算机病毒、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规定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2 信息网络安全保密体系设计

针对需要保护的各种数据与信息及其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 进行风险分析后, 指定网络系统的安全目标, 建立可实现目标的模型。

2.1 网络安全策略

以预防为主, 防堵并重, 分步实施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 技术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外,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安全保密的各项规章制度。

2.2 网络安全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

2.2.1 坚持内部网和互连网的物理隔离的原则

根据国家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家互连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互相连接, 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因此, 许多网络系统中内部网络和互连网络严格地物理隔离, 以防止内部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网。

2.2.2 网络系统安全的观点、方法和安全分析与具体措施结合原则

采用主观意识和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 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各种管理制度, 包括人员、流程、维护等技术的和日常的措施。设计性能与管理采用层次结构的管理方式。每个局域网内配备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网络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每个层面都根据自己的业务和涉密情况划分不同的网段, 各个网段又相互隔离, 这样可以防止安全风险的增加。

2.2.3 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网络系统的建成后实际运行情况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网络规模扩大并且应用增加, 网络的安全缺陷也会加大, 一劳永逸地安全方案是不现实的, 同时实施措施需要相当的费用支出, 因此需要分步进行。

3 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具体措施

3.1 在技术手段上利用网络加密设备和防火墙等功能采用多层加密机制

1) 产品选型上:网络必须要安全, 安全保密体系的设计离不开安全设备, 设备均须选用经过国家公安部认可, 符合国家安全性能要求、国家保密局推荐使用的高科技网络安全产品, 根据要求分别安装。各种网络设备采用适合自己网络系统的产品, 使得对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可集中设置。主要网络设备还要确保万一发生网络局部故障时, 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运行。2) 管理机制:要求所有人员对自己使用, 管理的机器负责, 能设置口令的必须设置口令;软件和数据库实行用户和数据库授权管理机制。3) 安全审计方面:可利用防火墙的审计功能实行网络层的安全审计。并可利用WINDOWS NT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安全审计。包括:用户访问时间、操作记录、系统运行信息、操作记录资源占用等。4) 数据保护方面:可通过权限控制对数据进行保护, 包括目录级权限控制和属性安全控制。利用权限的有限组合让用户有效的完成工作, 同时又能有效的控制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访问;属性安全控制是给文件、目录等制定不同的属性, 以达到保护重要目录和文件, 避免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操作。5) 安全备份方面, 有零部件备份、软件备份、数据备份、拨号线路备份、重要设备和数据具有完备的备份及故障恢复手段。一旦发生故障, 启用备件随时更换启用。对各种功能数据采用更新时备份到磁盘的方式, 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对作为纯粹数据的数据库信息和日志文件, 采取定期自动磁带备份的方式。

3.2 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为了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除了在网络设计上增加安全服务功能, 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 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 注意管理方式及实现方法。因为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或人员工作时录入、使用等方面, 而这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所以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安全管理上,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加强管理, 立章建制, 增强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一系列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安全的重视程度, 消除薄弱环节, 推动安全保密工作, 加强保密设施的建设。真正达到增强保密观念, 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保密纪律, 确保通信安全畅通, 视网络的运行情况和安全要求逐步建立并付诸实施。

4 结束语

安全系统需要由人来计划、设计和管理, 任何系统安全设施也不能完全由计算机系统独立承担系统安全保障的任务。一方面,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有关系统安全方面的各项措施。另一方面, 用户对网络安全性有深入的了解, 防范于未然, 就能降低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总之, 在信息网络的建设中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智能小区的安全系统设计 第10篇

目前, 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由周界布防系统、安全对讲系统、紧急呼叫及防盗防灾报警系统构成。可以说, 现代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是住宅小区和小区内的家庭防范外来侵害和自然灾害的一种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它大大提高了居民自身的安全感。

下面对上述系统逐一进行介绍。

1 安全对讲系统

安全对讲系统是防止非法侵入的第二道防线, 该系统主要用于小区内部非本楼的人员在未经允许下进入楼内, 充分保证本楼住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1 系统设备组成。

安全对讲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有小区安全对讲管理主机、安全对讲主机、安全对讲分机 (或称用户对讲分机) 及电控门锁等。

1.2 系统设备的安装。

小区安全对讲管理主机:设置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卫值班室内。安全对讲主机:安全对讲主机也称为门口主机, 安装在大楼的楼门口上或大楼入口的墙上。安全对讲分机:安全对讲分机也称为用户对讲分机, 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内附近的墙上。

1.3 系统的工作方式。

楼门平时总处于闭锁状态, 避免非本楼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楼内, 本楼的住户可以用钥匙自由的出入大楼。当有客人来访时, 客人需在楼门外的安全对讲主机键盘上按出与访住户的安全对讲分机。被访住户的主人通过来访者的声音或图象确认来访者的身份。确认可以允许来访者进入后, 住户的主人利用安全对讲分机上的开锁按键, 控制大楼入口上的电控门锁打开, 来访客人方可进入楼内。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安全保卫部门通过小区安全对讲管理主机, 可以对小区内个住宅楼安全对讲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如有住宅楼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安全对讲主机或线路出现故障, 小区安全对讲管理主机会发出报警信号、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几地点。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与住户和住户与住户之间可以用该系统相互进行通话。

2 周界布防系统

周界布防系统是小区防止非法侵入的第一道防线, 该系统主要用于防止非本小区的人员在未经允许下进入小区内, 充分保证小区住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1 系统设备组成。

周界布防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有:室外型长距离主动光电红外报警探测器, 室外型变倍变焦云台摄像机, 报警控制主机, 视频矩阵。

2.2 系统设备的安装。

室外型长距离主动光电红外报警探测器通常安装在小区的外围墙上, 并采用金属箱体进行保护, 防止被不法分子恶意破坏。室外型变倍变焦云台摄像机可以安装在小区的外围墙上, 也可以安装在小区内部的适当位置如楼房外墙处, 采用室外专用型防护罩进行保护, 具备抗寒、加热、风扇等功能。系统的报警控制主机和矩阵主机通常安装在安装在小区的保安中心内的控制柜内。

2.3 周界布防系统的工作方式。

小区平时入口、出口都有保安人员, 避免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小区尤其是防范由小区的外围墙非法进入的人员。如有未经允许的外来人员从外围墙进入小区, 则周界布防系统的报警探测器发射的射线被阻断, 从而在信号处理器处发生动作, 产生电信号给周界布防系统的报警控制主机, 主机发出声、电信号通知给小区的保安人员或小区的管理人员。同时, 现场的摄像机将报警场所的图象捕捉回来, 矩阵主机可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如摄像机镜头的变倍、光圈开闭、聚焦等功能, 以及云台的上下左右自动转动, 便于保安人员巡视报警现场的情况。

3 紧急呼叫及防盗报警系统

紧急呼叫及防盗报警系统是防止突发事件及防止非法侵入的又一道防线, 该系统主要用于发现有人非法侵入 (如盗窃、抢劫) , 并向住户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的安全保卫部门发出报警信号。

3.1 系统设备组成。

防盗报警系统设备包括小区集中报警控制器、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煤气 (燃气) 报警探测器、紧急按钮、警铃、警灯等。

3.2 系统设备的安装。

集中报警控制器:设置在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卫值班室内。报警控制器的安装: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内附近的墙上, 以便人们出入住宅是进行设防和撤防的设置。门磁开关:住宅周界防护主要用门磁开关, 门磁开关安装在各住户的大门、阳台门和窗户上。红外探测器:住宅区域防护主要采用红外探测器, 其安装在住户内重要房间和主要通道的墙上或天花板上。煤气 (燃气) 报警探测器:设置在厨房、卫生间等煤气 (燃气) 易于泄露的场所。紧急按钮:主要安装在主卧室和客厅的墙上。警铃:可安装在室内或阳台的墙上或天花板上。警灯: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外的墙上。

3.3 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方式。

门磁开关:当有人破坏住户的大门或窗户而非法侵入时, 门磁开关动作, 该动作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红外探测器:当有人非法侵入后, 红外探测器通过探测到人体的温度来确定有人非法侵入, 并将探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 另外可以通过程序设定探测器的等级和灵敏度。煤气 (燃气) 探测器:当煤气 (燃气) 泄露后, 探测器立即将探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 另外可以通过程序设定探测器的等级和灵敏度。紧急按钮:当遇到意外情况 (如有人非法侵入或疾病) 发生时, 按动紧急按钮向小区物业管理保安部门和邻里进行紧急呼叫。警铃:当门磁开关、红外探测器、紧急按钮发出报警信号后, 报警控制器控制警铃发出报警声音。警灯:如有报警发生, 报警控制器控制警灯开启, 来救援的小区保安人员通过警灯指示可以迅速找到报警的住户。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可连接门磁开关、红外探测器、煤气 (燃气) 探测器、紧急按钮、警铃、警灯及电话等。它的工作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a.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程序设定防区和报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 (全布防状态、半布防状态和撤防状态) ;b.报警控制器可以接收各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可以根据程序联动控制相应的设备;c.可对各种探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如发现探测器发生故障或线路发生故障, 报警控制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d.具有探测器被破坏报警线路被切断报警功能。小区集中报警控制器:小区物业管理的安保人员可以通过小区集中报警控制器对小区内每个住户报警控制器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监视。如果有报警发生, 它可监视到是那户、那个探测器报警, 计算机立即显示报警住户的资料, 并对报警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打印。

3.4 系统工作状态的设定。

统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全布防状态、半布防状态和撤防状态。可以在报警控制器上, 通过输入密码对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状态根据需要进行设定。3.4.1全布防状态。全布防状态适用于家中无人时, 住宅周界的防盗报警设备 (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 和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 (红外探测器) 均设防。3.4.2半布防状态。半布防状态即住宅周界布防状态, 适用于家中人员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住宅周界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 (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 设防, 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 (红外探测器) 撤防, 或根据住宅主人的需要部分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设防、部分住宅内区域保护的防盗报警设备撤防。3.4.3撤防状态。撤防状态适用于家中有人活动时。住宅周界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 (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 和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 (红外探测器) 均撤防, 当有任何非法侵入时, 可按动紧急按钮进行紧急呼救, 报警控制器则控制警铃发出报警信号, 并通知小区物业保安部门。

以上, 我们简单地阐述了现代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一些问题。实际上,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遇到了相当多的新课题。这些也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所需要着力注意的地方, 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著.

[2]建设部科技司.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修改稿) , 1996, 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及应用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067-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日常管理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办公信息是在自动化基础上,将传统办公职能转移至网络上实施信息化拓展,从而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但部分企业由于并未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从而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有些具有远见的企业领导逐渐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陆续创建自己的网站及Intranet,并借助各种WAN线路与互联网连接。本课题深入分析企业网络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企业办公网络应用中存在的窃取文档、破坏系统、传播病毒等安全问题,提出企业办公网络身份认证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构想,以此满足企业办公网络对安全性的要求。

1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身份认证系统设计

身份认证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网络安全系统中设计基于RSA的认证系统,该系统为三方身份认证协议,其认证流程如图1。

1.1 申请认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CA设置在企业主服务器上,本系统主要包含申请认证、身份认证、通信模块。其中,申请认证完成与申请认证相关的操作,该模块实现流程如下:用鼠标点击菜单项中的“申请证书”,弹出相应的认证界面。在申请书界面内,输入用户的姓名及密码,传递至CA认证。

CA接收到认证方所发出的名称和明码后,并将认证结果发送至申请证书方,当通过用户验证将公钥传给CA。CA接收申请证书一方传来的公钥,把其制作为证书发送给申请方,完成CA各项功能。申请方接收CA传来的证书后,保存至初始化文件.ini内。在申请方.ini文件内可以看见用户设置的公钥。

1.2 身份认证模块

实施身份认证的双方,依次点击菜单项中的身份认证项,打开相应的身份认证对话框,提出验证方的请求连接,以此为双方创建连接。双方相互认证流程见图2。

实际认证过程中,采用产生的随机数字N1、N2来抵抗攻击。B验证A证书有效后,获取自己的证书,产生随机数N1对其实施签名。随之把证书、签名的N1两条信息一起传递至A。A接收B发出的信息后,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并验证B的身份同时获取B公钥。A验证B证书属于有效后,取出N传出的随机数N1,并产生随机数字N2,把密钥采用B公钥加密,最终把加密后的密钥采用A传送至B。B接受A发出的信息后,对A签名数据串进行解签,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验证。如果验证失败,必须重新实施认证。实现代码如下:

1.3 通信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身份认证要在网络上各主体之间进行,因此,不同主体之间的身份认证需不同功能的配合,上述操作均要借助网络通信实现。通信模块实现与各个主体的通信,以此配置相应的通信子模块向主体间传递信息。本次设计采用MFC中的CasyncCocket类提供相应的接口,以此实现基于C/S结构的局域网通信。借助服务器方监听用户机发出的请求信息,达到双方通信的目的。通信模块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实现代码如下:

2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中,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实现对各个协议和端口过滤操作,并实时监测网络的安全性。

2.1 Windos网络接口标准

安全防护系统总设计方案是基于Windows内核内截取所有IP包。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NDI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是网络协议与NIC之间的桥梁,Windows网络接口见图3。其中,在MinpORT驱动程序上设置NDIS,那么Miniport也就能够作为是数据链路层介质,以此对子层访问实施控制。

2.2 建立安全策略及子程序

Intranet安全策略主要划分为网络层和应用层,在网络层中设置一道防火墙,检测分析之前的数据包,以免出现不必要供给,实现主动性检测。不管是网络运行之前,还是运行过程中,均能够实施自检,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它不仅能够对网络安全漏洞实施检测,并且还能够有效发现系统配置中存在的错误。应用层主要是管理用户及资源授权问题,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3 数据包子系统设计及实现

如果数据到达网络适配器,那么系统控制软件则可以实施过滤操作,数据包则可以通过适配器传递给Miniport Driver。之后Miniport Driver把数据向上传送给NDIS,从而实现合成数据操作,输送至合适的协议栈(TCP/IP)。系统发送数据中,发送过程是从应用层到网络层,最后是到NDIS。在此流程之后数据包则被向下传递,直到Miniport Driver,最后是到物理网络和适配器中。由网卡获取数据则为帧格式的内容,数据类型如表1。

数据包过滤系统主要过滤IP数据包、UDP数据包、传输层TCP、应用层HTTP等。包过滤技术遵循 “允许或不允许”部分数据包通过防火墙,数据包过滤流程见图6。包过滤装置对数据包筛选通过,采用检查数据量中各数据包后,依据数据包源地址、TCP链路状态等明确数据包是否通過。

3结论

本文企业网络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入手,深入分析企业对网络安全系统的需求,提出设计与实现身份认证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的步骤,以此提升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辅助。

参考文献:

[1]王松.基于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7(23):783-783.

[2]徐哲明.企业网络系统安全修补程序构架的设计[J].计算机安全,2013,17(8):47-50.

[3]朱朝阳.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消费电子,2013,17(4):69.

[4]谢俊.企业涉密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模型构建与实现[J].大观周刊,2013,13(4):68.

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 第12篇

软件系统安全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本课题结合国家开发银行企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 较全面地论述了应用系统安全生产必要的条件, 并且重点研究了应用系统上线运行的安全隐患。但是, 安全是相对的, 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相信国家开发银行企业银行信息安全方案认真实施后, 能够防范绝大多数的安全风险, 不安全的隐患随着该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也会逐步的加以消除。

这篇文章是与银行有关项目开发和应用有关的实践论文,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对理论进行研究, 在建立了理论基础的条件下, 介于该企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殊性, 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及运行工作, 设计出系统问题解决的全套方案, 并完成了具体的实现工作, 安全解决了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针对国内各大银行业的网络安全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根据系统的研究结果, 制定出符合一定技术含量的选择标, 设计能够解决系统安全隐患的最好方案, 使得系统的防范技术和软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国家普遍的银行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涉及了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 对于企业客户拨号上网和用户专线的网络结构的银行系统软件, 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 应当从安全和实用角度考虑, 遵照以下原则:层次清晰性、一定的灵活性、经济简约性、标准完美性等。

企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是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的业务系统, 建设过程十分庞大和复杂, 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结构设计、系统测试和编码组织、运行和生产的全过程, 而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是实践过程。

1 信息系统安全的现状

我们现在处于21世纪数字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当然互联网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它作为一种对外完全开放的信息系统, 逐渐地成为了各国信息战的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常常会使用windows等安全级数不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系统, 这些操作系统存在着一种叫做“超级用户”的口令, 如果网络入侵者截获了这个口令, 系统的大门就会自动打开, 由静态口令所保护的系统被破解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也就意味着系统将走向崩溃。与此同时,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存在着不可靠性, 常见的电源故障、硬盘故障、芯片故障等硬件故障都可能会引起系统的全面崩溃。在目前的格局下, 盗取秘密文件和反破坏的斗争不单单是个人的行为, 而且是国家级的行为, 在斗争中, 要想掌握着主动权, 就必须对信息系统最核心的操作系统有足够且深入的了解。在目前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 国家经济和国力的发展受到国家信息发展速度的制约。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将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推上了新的高度, 逐渐地缩小了和国外先进国家的距离。

2 信息安全需解决的问题

2.1 数据的加密

加密的方式有两种:公开密钥加密和对称的密钥加密。公开密钥加密较为容易地实现数字化的签名, 现代电子商务对此的需求十分大。但是, 在实际运用中, 对称的密钥加密系统并没有完全被公开的所取代, 它的计算相当复杂, 所具备的安全性也更高。但是, 对称的密钥加密系统的实现速度更加的快, 所以利用二者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相互结合最终就能很好地解决运算速度和管理问题。

2.2 访问控制

计算机系统中很多的控制策略都是相互并存的, 并不相斥, 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之下, 贯穿其中, 是应用最广泛的防护办法与策略。

2.3 人员的管理

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安全防护的重要部分, 必须制定安全的措施和安全机制, 必要时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对人员的道德进行教育, 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这样才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当工作人员接触到国家机密信息的时候, 要对它们保管之前, 首先应该进行安全审查, 撤离机房时, 工作人员将立即被取消接触保密信息和文件的权力, 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现象, 应立即向安全负责人报告。

3 结语

本方案主要以国家开发银行企业银行信息系统为基础, 解决了各个企业在网络的环境技术条件下应用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内容分为系统安全方案和系统应用安全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提出一系列的设计思路和能够得到实现的方法, 一一尝试运行, 最终实现企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的最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业日趋激烈的竞争, 各个银行都加快了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 许多高质量的应用软件不断投入使用, 这些软件已经成为提升竞争手段的关键。同时, 网络化建设也迅猛发展, 建立网络基础上的金融服务得到普及和社会的认同。而且信息共享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须, 因此, 网络化的金融业也成为了犯罪分子攻击的重要目标, 金融计算机犯罪的发案率逐年上升。如何确保这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防范金融风险是文章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企业银行,金融电子化,系统安全,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葛慧.一种综合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傅志勇.国家开发银行企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上一篇:哲学教学的意境下一篇:销售经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