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承载网络范文

2024-06-27

移动承载网络范文(精选8篇)

移动承载网络 第1篇

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等多种新识别物体的技术结合而成的,依靠互联网的信息和传递技术,将整个物体的信息及时、准确、安全的传递到所需要的区域去的一种网络。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核心主要就是应用级的创新,并结合Web2.0的技术以用户体验为整个核心的创造,是物联网发展的重心。

物联网的组成架构和通信网络的发展

1、物联网的组织架构

从上文物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分析得知,整个物联网的组成架构应当有:末梢节点(应用采集控制层)、接入层(末梢网络)、承载网络、应用控制层、用户,其中承载网络作为业务的基础网络由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构成。物联网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1)末梢节点层。由各种类型的采集和控制模块组成,如各种传感器、RFID读写器、二维码识读器等,完成物联网应用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功能;(2)接入层。由基站节点(Sink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完成应用末梢各节点信息的组网控制和信息汇集,或完成向末梢节点的信息转发等功能;

(3)承载网络层。指现行的通信网络,可以是Internet、公共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企业专网等,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控制层之间的信息通信功能;

(4)应用控制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集、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的触发等;

(5)用户层。它为用户提供物联网应用UI接口,包括用户设备(如PC、PDA、手机)、客户端等。

2、物联网与通信网络的发展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持,物联网是通过观察区域的物体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形成了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并将网络系统通过互联网传送给观察者,让观察者能够及时获得物体的相关信息,因此物联网依靠于互联网通信而不限于互联网。

移动通信网络将承载物联网的需求

从物联网的网络架构我们可以看出,承载整个网络结构是整个物联网的核心和关注点,而这实体主要就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是保证网络之间数据联通的稳定、信息的传递安全、以及传输内容的带宽速度三个方面。而在物联网不断发展到普及阶段,物联网业务对移动通信网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互联网的影响,这主要包含着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接入功能的便利性和广泛性。

物联网主要特点就在于能够全面的将物体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及时发送,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于物体特征信息之中,而由于物体的信息属于实时变化过程之中的,这就要求所承载的网络需要具备“无所不在”的功能,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被采集的信息,并能够实时反馈出采集信息的情况。

从传感器监控的内容上来划分,物联网的应用内容可以分为监控型(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查询型(远程抄表、物流查询)、控制型(智能交通、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等几大类。而不同类别的应用内容对于物联网的接入要求也具有较大差异,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于承载网络的差异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选择接入的承载网络需要具备广大的覆盖区域,并能够实现灵活的实时接入的要求,而对此移动通信网络凭借其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能够实现移动连接、快速部署等特点,为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3G的推广尚未结束,4G网络的铺设已经开始,各大移动网络运营商纷纷进行大量的投入硬件建设,4G网络技术支持100Mbps~150Mbps的下行网络带宽,也就是4G意味着用户可以体验到最大12.5MB/s~18.75MB/s的下行速度。这是当前国内主流中国移动3G(TD-SCDMA)2.8Mbps的35倍,中国联通3G(WCDMA)的25倍。4G网络的架设完毕更能够让物联网的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的发展需求。

2、信息安全性

物联网当中是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互联,这将会包含着大量的物体信息采集于交换设备的反复使用,这使得关于物体、人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否则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导致物体的信息出现偏差,而失去整个物联网的意义。移动通信网络是经过多年商用渠道的发展和检验,其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稳定性已经得到了时间的考验和用户数量的支持,其本身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了稳步的成长,因此对于其承载的物联网发展业务应当考虑其两方面的安全问题:

(1)信号传输的安全。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无线射频信号等多个无线信号器发射出来的信息作为物体的载体,因此,在信号传递过程中一旦受到干扰或者攻击,将会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

(2)接入信息的安全

物联网主要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射频IC卡、读卡器之间通过天线进行的通信、表征物品信息的RFID代码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的传输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人非法获取或者修改,就有可能导致各种安全的问题产生,对于整个物联网的产业链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要实现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的主要对策方案是:采用多重加密的SIM卡技术。SIM卡可以通过多重加密的方式来确保传递在物联网实体之间的通信信号的可靠性传输。此外,SIM卡技术还可以通过冗余、扩展等方式增加移动网络开放接口的检测和转换、验证信息的功能。

3、承载数据的宽带化

现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面向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数据传递,其主要的设计和建设方案都是以人作为建设的核心模式,但是在进入物联网发展时代,就会增加大量的通信环节属于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通信,这些通信环节不但增加了通信的节点,而且增加通信的数据流量信息,这必然对现有的承载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不但要求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包含着数据的稳定性要求。。因此承载网络必须要可以管理、控制、运用、带宽话。移动网络作为电信运营级别,将会承担这一角色的最佳选择。

结束语

移动承载网络 第2篇

8月19日,中国电信和网易共同发布了移动即时通信社交产品“易信”,该产品的背后是双方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合资公司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易信将整合中国电信的智能管道、优质用户资源和网易丰富的应用产品和内容产品。

早在今年3月份,业界就不断传出中国电信和网易将合推类微信产品,据说当时还有业内人士拿到了易信的内测版。而网易CEO丁磊将易信的推出时间选在微信5.0版本发布和百度巨资收购91助手尘埃落定后的节点,实在耐人寻味。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易信发布后几小时,就不断有网友在微博截图晒出自己的易信使用界面。截至8月20日10时,易信上线24小时,用户数已经突破100万,并在10小时内成功登顶App Store社交类排行榜。依据翼信科技总经理张政的说法,易信口碑传播非常快,其百度指数在3天内赶超了微信。

对比联通与微信此前推出定向流量包的浅层次合作,易信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启了国有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先河。此前,三大运营商还在思忖如何向OTT业务收费,并组团向腾讯“举刀”。但此次在合推易信的过程中,中国电信挥刀斩向了自己。据介绍,易信用户可以免费向三网用户发送短信和语音留言,这意味着每多一个易信用户,中国电信就可能多损失一定的收入。而能得到中国电信重量级的支持,网易在布局移动互联网上将获益良多。

运营商的华丽转身

截至8月2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上半年业绩数据全数发布完毕。

从数据上看,中国电信的3G总流量同比猛增近两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上网流量也各有约130%的增长,“流量收入”已成为运营商业绩的重要引擎。本刊记者还从财报查阅到,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投资均未达到市场预期规模,究其原因是三家都在憋足力气布局4G。有传4G牌照将在国庆前后发放,步入网速成倍增长的4G时代,用户对高质量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和迫切。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IM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最强大高效的社交工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传统业务日渐受OTT业务蚕食的运营商来说,迫切需要提高在此领域的话语权。

在这个市场上,除了微信,还有年初入华的韩国产品Line(连我)和早于微信入局的米聊,而运营商虽然也从几年前开始有所布局,但无论是中国电信的翼聊,还是中国移动的飞聊,都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一般观点认为,国企性质的运营商做不好商业化的互联网产品已成定局。

三大运营商的现状是,中国移动停了飞聊后还在苦苦挣扎中,中国联通则沦为微信的流量管道。如果运营商再没有进一步的举动,就等于在等待互联网企业革自己的命。于是,中国电信先行自我革命。

在固话业务逐渐被移动电话替代时,只有固话业务的中国电信在2008年才从联通手里收购CDMA网络并开展移动业务。根据其公布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中国电信累计移动用户数达到1.75亿户,这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但这些用户中的大部分是从强制宽带用户中捆绑而来的,而从传统业务向流量数据业务的转变不是强行捆绑用户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中国电信从国有运营商的神坛走下来去“讨好”用户。

2011年,中国电信推出类微信应用翼聊,成为其试水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产品。它希望借此平台把分散的通信业务加以融合,并开放支持短信推送的公众账号和第三方插件,构建起类似应用商店的插件生态系统,进而从关系导入、流量计费等服务中分成。

分析指出,中国电信的转型思路可从翼聊初步看出,但运营商虽然在管道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社交和用户体验依然是其弱项,要构建生态系统谈何容易。此次与网易合作推出易信,中国电信的这个美好构想有望变为现实。

翼信科技总经理张政告诉《IT时代周刊》,按照双方的计划,易信下一步将陆续整合中国电信189邮箱、爱音乐、爱游戏以及网易邮箱、网易新闻、云音乐等内容和服务。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王珺表示,随着两者的合作深入,易信将成为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蓝本,这是创新,也是趋势。但电信专家项立刚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运营商转型是个伪命题,做互联网公司的事不是电信运营商的明智之举,智能管道才是运营商的根本。

重构移动互联网版图

中国电信需要一个产品来整合分散的通信业务,网易也需要一个平台来打通各类杀手级的产品和应用。特别是当微信5.0已经初步展现电商闭环的时候,这种需求尤为急切。

在网易的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分析会上,丁磊曾公开表示,“2013上半年,你们就会看到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全线产品布局”。

据了解,网易开发出的应用已有近25款,包括娱乐资讯类、社交类和工具类产品。而丁磊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拓展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首先从移植PC端内容下手。根据网易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网易新闻客户端安装量逾1.2亿,日活跃用户总数达4000万。此外,网易还有网易公开课、网易应用中心、网易云音乐、网易女人时尚杂志、网易汽车、网易电视指南等资讯类产品。网易的社交类应用有网易微博、网易八方、Lofter等。工具类则有10多款产品,包括移动端用户总数已达到1.8亿的有道词典和有效安装量近1500万的有道云笔记。

此前,网易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观点是,任何杀手级的APP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网易的APP产品中只有网易新闻客户端和有道词典最具潜力。如果把亿级用户数视为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那么,网易手中有票了。但有观点认为网易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多倾向于内容资讯和工具,尚且欠缺一个核心的流量入口与服务搭载平台,而IM产品正好具备强大的服务搭载能力。如此看来,网易的移动互联网版图算是初步完整。

根据张政给出的信息,易信下一版本将会整合网易的娱乐资讯类产品,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并且,易信已经确立了合作伙伴,后者开发使用的公众账号可以跟易信平台无缝对接。张政还透露说,为打造无障碍沟通,易信会开发Pad版和PC版。他认为IM在PC上也可以带动其他产品,形成联动效应。

而对于易信的推广渠道,张政也显得非常有信心。网易、电信都具备丰富的渠道资源。电信拥有覆盖全国的线下渠道和庞大的手机用户。2013年底,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用户将达到2亿户,今年前五个月天翼手机总销量已经超过3100万部,全年有望突破8000万部。手机预装易信无疑成为一个有效渠道。反观网易,旗下邮箱用户超过5.7亿,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推广渠道。

挑起IM新战火

据易观国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1季度,国内移动IM市场累计账户数达12.2亿,环比增长21.7%。国内移动IM活跃市场全面进入跨网时代,活跃账户规模超过6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除去公众账号等重复性账号,移动IM活跃账号只有手机用户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这一市场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空间足够大,但是竞争却不充分。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在移动IM领域,微信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在易信的发布会上,甚少向对手开炮的丁磊罕见地直接批评微信一家独大,垄断了市场。他表示,做互联网要有开放的心态,易信将会打造开放平台,核心代码也会与合作伙伴共享。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内的多家博弈有利于整个移动IM生态圈的健康发展。从易信的产品特性来看,它与微信的泛关系社交不同,微信是基于好友和陌生人的社交,是双向的。易信是基于通讯录的真实社交,可以是单向的。这种属性的不同和易信的运营商基因将形成两者的差异化发展。

移动承载网络 第3篇

烽火通信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以系列化的OTN和PTN设备为承载平台, 融合了ASON智能控制平面技术, 可为运营商构建全业务接入能力、易运营、高效率的光承载网络。

为加快黄石市信息化建设, 完善信息产业链,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在2009年7月国家工信部将黄石列入全国第一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借黄石建设电子政务网的契机, 湖北移动积极推动和应用IP化新技术的应用, 在黄石移动城域传送网的建设中采用了烽火通信OTN、PTN系统来构建大规模IP化网络, TD基站全部采用IP化Iub口, 实现了从NodeB到RNC全程IP化传送。目前, TD电子政务承载网在黄石已顺利开通, 3G业务运行稳定。该项目的开通, 不仅对加快移动网络IP化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将有力支撑黄石电子政务各项业务的发展。

黄石移动全业务承载网方案

黄石作为全国惟一的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全省TD试点城市之一, 湖北移动公司全力支持黄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城乡TD-SCDMA网络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成“两个基础平台 (电子政务平台、TD-SCDMA网络平台) , 构建两个无线门户 (无线政务门户、无线视频门户) , 建设三大核心应用 (综合应急指挥应用、民生服务应用城市、综合管理应用) ”。届时, 黄石市电子政务建设将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为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 作为基础网络的支撑系统, 移动承载网必须与时俱进, 全力适应移动网络IP化转型的需要。经过反复比较和全方位的仔细研究后, 湖北移动最终决定选用分组承载技术来构建黄石移动全业务承载网。

在黄石移动全业务承载网中, 骨干汇聚层由OTN设备完成调度, 工程按照业务区划分共新建了二十余个汇聚节点, 组建了高速路OTN系统环网, 每个环网在核心节点均考虑双节点落地实现负载分担, 有效提高核心层系统容量, 同时可抵抗单节点失效带来的网络风险。每个业务区的OTN系统作为此业务区内所有业务的上联汇聚节点, 业务区的OTN设备构成全网OTN汇聚层, 可快速实现大容量、大颗粒业务的灵活调度。在每个业务区内采用PTN设备作为业务区内基站业务、专线业务的接入和汇聚节点, 所有业务区的PTN汇聚节点构成分组化的汇聚层, 从而打造安全、高效、电信级的IP多业务承载平台。

网络各接入节点与基站连接全部采用FE的光口对通, 所有PTN业务在OTN汇聚节点的PTN设备与OTN对接, 在核心节点大容量PTN设备实现业务的重新整合以及与业务层面的灵活沟通, 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在基站IP化进程的同时, 大量由TDM方式承载的基站改为由IP方式承载, 此时采用以TDM内核的MSTP承载显得效率过低, 网络组建后, PTN先天的数据交换内核特性和技术优势注定在承载IP业务时, 比原有MSTP更加高效。

新建的PTN汇聚网络, 通过大容量的设备实现数据业务的高效、安全承载;汇聚环速率达到10GE, 汇聚节点设备提供大量GE/FE接口, 满足汇聚环内大量GE/FE业务的传输, 并保证带宽;接入环速率达到GE, 远远大于原有的155M及622M, 接入容量成倍增加。

本次新建的OTN网络, 可以用于承载现网所有的数据业务, 其大容量又很好地满足了今后的业务扩容需求, 为网络的平稳渐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OTN客户侧可灵活接入GE、2.5G等业务, 实现GE、2.5G业务在同一个波道混传, 有效提高波道利用率, 通过OTN的灵活保护机制实现业务端到端的保护能力及多重保护机制的实现。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时, 湖北移动可以在本次建设的OTN平台上向更大容量升级, 单系统可以扩容到96波, 单波道容量可以达到40G乃至100G, 核心层网络的巨大扩容空间, 使得后期的网络调整量非常小, 仅通过增加单板就可以满足3到5年业务容量增长的需求。

烽火通信新一代承载网解决方案

业务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变革, 现今大客户业务、移动基站回传、IPTV等业务都向IP化转型, 解决IP业务的高效承载是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烽火通信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以系列化的OTN和PTN设备为承载平台, 融合了ASON智能控制平面技术, 可为运营商构建全业务接入能力、易运营、高效率的光承载网络。解决方案包括了FONST1600、FONST3000、FONST4000、FONST5000等OTN产品和CiTRANS 680、CiTRANS 660、CiTRANS640、CiTRANS 620等PTN产品, SmartWeaver智能控制平面及OTNPlanner网络规划工具, 全面涵盖骨干、汇聚到接入各网络层面, 烽火通信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特点如下。

●多业务承载能力:满足运营商不同场景的接入需求, 降低运营商TCO。

●IP化特性:IP化内核特性, 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层次化的QOS机制满足不同业务等级的需求。

●完善的保护机制:支持1+1/1:1LSP、Wrapping环网保护机制, 环网更符合传统传输网络运维习惯, 降低OPEX。

●可持续发展能力:可通过软件升级符合持续更新标准规范要求;面向LTE的设计, 可通过软件平滑升级实现LTE承载的需求。

●绿色环保设计:FOSNT系列OTN设备及CiTRANS600系列PTN采用节能环保设计, 设备最低功耗仅50W, CiTRANS600系列PTN设备为相同容量路由器功耗的40%~50%。

移动核心网IP承载方案研究 第4篇

随着电信业务和IP技术的的发展, 核心网IP化是未来电信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运营商对现网进行核心网IP化改造, 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简化与优化, 使组网更加灵活, 传输带宽得到充分利用, 并可为基于IP的下一代移动技术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核心网IP化改造涉及多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 存在很多技术细节, 比如承载网的建设、核心网设备的接入、IP话路与TDM话路的转换等等。其中承载网的建设是核心网IP化改造的重要环节, 本地的承载网络既要负责与骨干网络衔接, 又要支持核心网设备的有效接入, 需要满足电信业务所需的各项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移动核心网IP化改造过程中的IP承载方案。

一、移动核心网IP化的业务要求

为保证电路域业务顺利有效的开展, 对于移动核心网上联的本地承载网来说,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1网络的可靠性

网络的可靠性, 即在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链路出现中断的情况下, 仍能保障电路域业务不会中断。由于电路域业务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 因此, 网络的可靠性对于用户的业务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1.2网络的稳定性

对于大规模的全国网络来说, 应尽可能地减少其他本地网络的发展及改变对本地承载网的影响, 保持网络的稳定性。满足这样的要求, 就可以有效减少本地承载网及核心网设备的处理资源, 减轻网络设备的压力, 为保证电路域业务的稳定奠定基础。

1.3对QoS的有效保障

由于电路域业务对于QoS要求相对较高, 对于本地承载网络来说, 应尽可能地保证电路域业务的Qos, 包括信令及媒体数据。

1.4网络发展的需求

本地承载网应该具备可扩展性, 即可以根据网络的发展, 平滑地扩大网络规模, 并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网络的影响。

二、IP承载网建设方案

2.1本地承载网建设方案

本地承载网由接入路由器 (SR) 和汇聚路由器 (MR) 设备组成, 业务设备 (如CS域、PS域设备等) 通过接入路由器接入, 并经过汇聚路由器汇聚后统一接入IP全国骨干网。本地承载网内部链路之间启用ISIS路由协议, 并启用MPLS VPN方式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隔离。

本地承载网与IP承载网骨干网之间, 启用EBGP协议互通, 采用OPTION A的方式实现跨域链接。组网拓扑如下图1所示。

本地承载网总体建设原则如下:

(1) 本地IP承载网内设置一对汇聚路由器与IP承载网骨干网连接。根据本地网内的节点及业务量情况, 汇聚路由器可与本地业务接入路由器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2) 各业务节点成对设置业务接入路由器, 本地业务接入路由器与本地汇聚路由器之间以“口字型”连接。

(3) 本地IP承载网内启用MPLS VPN及Qos策略, 实现不同业务的隔离及QoS保障。

(4) 本地业务接入路由器设备原则上按照局址成对设置, 同局址多设备可以共用, 如同局址设置一对接入路由器设备容量/端口受限, 受限因素包括设备能力受限 (槽位数量达到扩容极限值、单板端口数量达到扩容极限值等) 或网络组织受限 (包括传输电路调度、以太网传输距离受限、机房条件受限) 时, 可考虑设置第二对业务接入路由器。

软交换设备直接接入同局址的移网本地IP承载网业务接入路由器 (信令部分也可经汇聚后接入) 。原无线侧的业务连接保持现状。

(5) 对于AR与MR设备间可开启BFD机制以保障链路的安全, 加快对链路中断的检测速度, 从而尽快实现网络的路由收敛。

(6) 为了减少本地网络配置时的工作量, 建议将MR设备成对设置成VPN路由反射器, 本地承载网内的设备同路由反射器建立邻居关系。

2.2本地组网方案的优点

本地组网承载网建设方案有如下优点:

2.2.1业务的隔离与QoS

通过设置MPLS VPN, 可以有效地将不同业务进行隔离, 避免不同业务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可以引入QoS保障机制, 以保证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语音业务仍能有效安全地传输。

2.2.2网络的稳定性

由于本地承载网与骨干网间启用EBGP协议, 该协议有效地对骨干网域与本地网域之间的网络进行了隔离, 减少了由于本地网络变动而对骨干网络的影响, 使网络中的路由设备稳定。

2.2.3便于维护及可扩展性

所有核心网软交换设备统一接入局址内的一对业务接入路由器, 并通过汇聚路由器实现与IP承载网骨干网的连接。这样做可以屏蔽软交换和IP承载网骨干网之间异厂家的差异、分清维护界面、有利于整网的维护。

并且, 将MR设备成对设置成VPN路由反射器, 有利于减少本地承载网内各网络设备的邻居关系的配置, 从而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展和网络维护。

2.2.4减少对IP骨干网络设备的压力

通过本地组网, 本地业务可以通过本地承载网进行疏通, 不用经过骨干网AR设备进行数据的转发, 从而有效地减少IP骨干网的处理压力。由于本地业务经过本地汇聚路由器汇聚, 可以减少对骨干IP承载网AR设备的端口需求。

2.3本地组网承载网方案的相关配置

为满足移动核心网的各项业务需求, 本地承载网需要做如下配置:

2.3.1 EBGP的协议配置

由于本地承载网与骨干网间需要配置成两个不同的自治域, 因此建议MR与AR间开启EBGP协议, 实现Option A模式的跨域VPN, 同时MR与SR间开启IBGP协议。

2.3.2 BFD配置

经过实验室的实验验证, 开启BFD协议有助于提高链路故障的检测效率, 从而在网络链路出现故障的时候, 能够及时收敛路由表从而切换到其他的有效链路。

2.3.3 MPLS LDP以及VPN相关配置

本地承载网内链路之间启用ISIS路由协议, 内部启用MPLS VPN方式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隔离。

2.3.4 QoS配置

本地IP承载网内启用MPLS VPN及QoS策略, 实现不同业务的隔离及QoS保障。QoS设置应根据业务的需要划分不同的业务保障等级, 并采用PQ或WFQ等多种策略组合实现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仍能有效保证重要数据的传输。由于语音业务对数据的实时传输要求较高, 因此在网络组建的时候, 应当将语音业务的数据至于较高的优先级。

但应予以注意的是, 各厂家设备对于Qos优先级队列的默认设置不同, 华为、中兴设备的第6优先级队列、思科设备的第1优先级队列、爱立信设备的第0优先级队列、贝尔设备的第7优先级队列被设置成供协议报文使用的优先级队列。因此, 在规划QoS优先级队列时, 应根据各厂家设备的不同情况, 尽量避免在协议报文存在的优先级队列中同时允许业务数据的通过, 以避免因业务数据容量超过限制而导致网络中断。

三、本地IP承载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VPN的规划

根据业务隔离的原则, 核心网软交换IP化改造以后, 信令及媒体数据业务需要划分在不同的VPN内, 以实现数据隔离。由于Nc、Nb接口为端局间以及端局与汇接局 (CMN) 设备间的接口, 因此各核心网设备的Nc、Nb接口所在的VPN需要统一, 否则将无法建立呼叫。

MC接口为MSS与MGW间的内部控制接口, 综合考虑池组化以及减少全国核心网地址学习的压力的需要, 在设备可以将Nc、MC接口地址分离时, 则可以考虑该接口在省内或本地网范围内进行VPN的统一。

3.2对骨干网及本地承载网间联络的保护

本地承载网与骨干网间采用EBGP协议, 由于EBGP协议的稳定性导致该链路在进行路由收敛时会较慢, 因此建议本地网汇聚路由器 (MR) 与骨干网接入路由器 (AR) 设在同一局址, 以降低链路中断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本地承载网的组网需求, 描述了本地承载网的配置原则。但由于本地承载网的建设要综合考虑与骨干网、核心网设备及互联问题, 同时还要考虑网络管理、网络拓展等因素, 在网络发展演进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 我们还需要在以后的网络演进过程中不断完善本地承载网的配置, 以满足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美]Charles M.Kozierok《TCP/IP指南底层核心协议》人民邮电出版社

DHCP在移动承载网中的应用 第5篇

设备的安装是网络建设过程中费用非常高的一部分, 目前运营商纷纷要求安装能够达到一次进站完成。一次进站, 指的是由一个工程人员到现场一次即能够完成设备的安装, 工程人员又分硬件人员和软件人员。硬件人员完成设备的安装和布线, 软调人员完成设备的初始配置。一般来说, 工程安装时硬件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如何实现设备的免配置安装或者自动完成配置安装实现即插即用, 免软调人员到达现场。

DHCP相关概念

1. DHCP服务器:配置DHCP服务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

2. DHCP客户端:启用DHCP设置的计算机。

3.作用域:一个完整连续的可用IP地址范围, DHCP服务主要是通过作用域来管理网络分布、IP地址分配及其他的相关配置参数。

4.超级作用域:管理级的作用域集合, 用于支持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多个逻辑IP子网。超级作用域包含子作用域的列表, 对子作用域进行统一的管理。

5.排除范围:排除范围是作用域内从DHCP服务中排除的有限的IP地址序列。排除范围确保在这些范围中的任何地址都不是由网络上的服务器提供给DHCP客户机的。

6.地址池:在定义DHCP作用域并应用排除范围之后, 剩余地址在作用域内形成可用的地址池, 也就是作用域中包含的可用地址范围。地址池中的地址, 可以由DHCP服务器动态的分配给DHCP客户机。

7.租约:客户计算机可以使用动态分配的IP地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由DHCP服务器给定。当向一台客户机发出租约后, 此租约被看成是活动的, 在租约终止前, 客户机可以向DHCP服务器发出请求更新租约。当租约到期或被服务器删除之后, 他就变成不活动的了。租约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租约什么时候终止以及客户机需要多久像DHCP服务器更新其租约。

8.预约:创建从DHCP服务器到客户机的永久地址租约指定, 预约可以保证网络上的特定设备总是使用相同的IP地址。这对于远程访问网关、DNS服务器等必须要要配置IP地址的计算机非常的有用。

DHCP实现原理

DHCP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接口级的概念, 一台主机若包含多个以太网接口, 则该主机的每一个以太网接口都可以配置成一个独立的DHCP客户端。为了获取并使用一个合法的动态IP地址, 在不同的阶段, DHCP客户端需要与服务器之间交互不同的信息, 两者的交互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发现阶段, 即DHCP客户机寻找DHCP服务器的阶段。因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对于客户机来说是未知的, 所以DHCP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来寻找DHCP服务器, 即向地址255.255.255.255发送特定的广播信息。网络上每一台安装了TCP/IP协议的主机都会接收到这种广播信息, 但只有DHCP服务器才会做出响应。

2、提供阶段, 即DHCP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阶段。在网络中接收到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的DHCP服务器都会做出响应, 它从尚未出租的IP地址中挑选一个分配给DHCP客户机, 向DHCP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

3、选择阶段, 即DHCP客户机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提供的IP地址的阶段。

如果有多台DHCP服务器向DHCP客户机发来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 则DHCP客户机只接收第一个收到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 然后它就以广播方式回答一个DHCP REQUEST请求信息, 该信息中包含向它所选定的DHCP服务器请求IP地址的内容。之所以要以广播方式回答, 是为了通知所有的DHCP服务器, 他将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

4、确认阶段, 即DHCP服务器确认所提供的IP地址的阶段。

当DHCP服务器收到DHCP客户机回答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之后, 它便向DHCP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它所提供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ACK确认信息, 告诉DHCP客户机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IP地址。然后DHCP客户机便将获取到的IP地址与网卡绑定, 另外, 除DHCP客户机选中的服务器外, 其他的DHCP服务器都将收回曾提供的IP地址。

5、重新登录。

以后DHCP客户机每次重新登录网络时, 就不需要再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了, 而是直接发送包含前一次所分配的IP地址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当DHCP服务器收到这一信息后, 它会尝试让DHCP客户机继续使用原来的IP地址, 并回答一个DHCP ACK确认信息。如果此IP地址已无法再分配给原来的DHCP客户机使用时 (比如此IP地址已分配给其它DHCP客户机使用) , 则DHCP服务器给DHCP客户机回答一个DHCP NAK否认信息。当原来的DHCP客户机收到此DHCP NAK否认信息后, 它就必须重新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来请求新的IP地址。

6、更新租约。DHCP服务器向DHCP客户机出租的IP地址一般都有一个租借期限, 期满后DHCP服务器便会收回出租的IP地址。如果DHCP客户机要延长其IP租约, 则必须更新其IP租约。DHCP客户机启动时和IP租约期限过一半时, DHCP客户机都会自动向DHCP服务器发送更新其IP租约的信息。

当DHCP客户端启动时, 会向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请求获得IP地址。DHCP服务器收到请求后, 从其地址数据库中选择一个IP地址提供给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计算机就会使用这个IP地址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

即插即用在承载网中的实现

海量的接入设备需要支持即插即用特性时, 就需要支持我们前面祥细分析和讨论的DHCP功能。支持DHCP Client功能, 即通过DCHP四次报文交互过程, 完成IP地址的获取, 之后通过统一的网管系统向接入设备下发配置文件, 即达到正常可用状态, 就是最开始我们提到的, 实现了一次进站, 避免软调人员进站。大量的减少网络建设费用。

下面具体讨论实现即插即用的部署:

1、接入设备在上电后, 自动开始即插即用过程。首先发送DHCP Discover广播报文, 在报文中通过Option 60携带设备标识;

2、DHCP RELAY设备收到此报文后, 插入Option 82信息, 并将报文单播发送到DHCP Server (即网管系统) ;

3、SERVER根据报文中的Option 60和Option 82信息, 通过数据库查询, 分配固定的IP地址, 并通过DHCP Offer报文回应给RELAY;

4、Relay设备收到此报文后, 将报文转发到接入设备;

5、接入设备发送DHCP Request广播报文;

6、Relay设备收到此报文后, 插入Option 82信息, 并将报文单播发送Server (即网管系统) ;

7、Server根据报文中的信息, 确认将IP地址分配给接入设备, 并通过DHCP ACK报文回应给Relay;

8、Relay设备收到此报文后, 将报文转发到接入设备;

9、接入设备收到DHCP ACK报文后, 发送免费ARP, 检测IP地址是否冲突;如果IP地址不冲突, 接入设备冲DHCP ACK报文中获取IP地址, 掩码和网关三个信息后, 生成路由, 同时自动生成ip address X.X.X.X类似的命令配置, 关闭DHCP Client功能, 不再发送以及处理DHCP报文;

移动承载网络 第6篇

随着3G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 中国移动对于高效基础网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3G基站的回传方面, 中国移动更是不断加大投入, 近两年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PTN集采, 用以扩建、丰富3G网络。面对PTN这一新技术存在的系列问题, 中国移动在发展PTN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广受业内瞩目。本刊记者就PTN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徐荣博士。

不会采用以太网承载

《通信世界周刊》:PTN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一直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 中国移动在标准化方面今年有什么进展?MPLS-TP协议要成为国际标准, 目前面临的障碍有哪些?

徐荣:首先, 中国在发展PTN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今年最新的一次ITU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中国ITU电联办的领导亲自带队, 以中国移动为主起草了一个与IETF的联络函, 其中均是关于MPLS-TP协议的最新的需求和建议, 以积极推动MPLS-TP的国际化。

PTN的标准协议是MPLS-TP, 在国际化方面,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各标准机构之间的隔阂。ITU主要是电信网络架构的实体, 类似一种行政机构, 而IETF是行业内的协会组织, 在未来网络的架构设计方面, ITU前期采用了一些IETF所主管的协议, 所以造成了现在的架构协议需要双方面进行沟通协商。PTN是对MPLS的一种继承和改造, 这种改造该如何进行, IETF和ITU各执一词。IETF主导MPLS协议, 并不完全认可对于该协议的改造, 即对MPLS-TP提出了质疑;ITU在规划未来的网络架构时, 希望基于MPLS协议, 进行部分更适合当前电信网络的改造 (PTN技术正是如此产生) , 而这需要征得IETF的同意。

《通信世界周刊》:如今业内对于PTN的质疑声依然不断,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对于PTN仍持

观望态度, 中国移动在选择3G和LTE网络的承载技术方面, 是否会考虑电信级以太网?

徐荣:首先需要明确PTN的定位:PTN定位在移动回传, 是为了满足3G及LTE承载的需求。只要3G和LTE的发展不断推进, PTN就会不断跟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对PTN的推进比较滞后的原因可能是, 两家运营商在3G的发展规模上对于PTN的需求并不迫切。固网运营商可能会考虑电信级以太网的使用, 但这种应用并没跳出以太网作为公众互联网接入手段之一的应用定位, 这种情况与移动回传并不存在任何关系。PTN和电信级以太网并不在同一个应用平面上, PTN用于移动回传的承载, 电信级以太网则用于一般用户的互联网接入, 因此根本不存在方案之间的竞争关系。电信级以太网是否使用、怎么使用并不会造成对PTN作为移动回传最佳方案的任何质疑因素!中国移动大力推动PTN的广泛应用, 原因在于中国移动占有很高的移动回传比例, 而PTN完全符合这一需求。

在3G和LTE的移动回传承载方面, 中国移动将会继续加大PTN的部署力度, 这一点毋庸置疑。刚刚进行完的PTN二次集采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移动从来没有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移动回传承载, 过去没有, 以后也不会有。

三层功能是否必需仍待研究

《通信世界周刊》:据了解, 中国移动今年对各厂商PTN设备进行了L3层测试, 测试结果如何?

徐荣:如果未来LTE的承载确实需要三层技术, 那么现有的PTN设备就必须对三层技术进行有效支撑, 然而现在LTE的承载回传是否需要三层技术, 目前还在研究当中。另一方面, 三层功能是在无线设备中实现, 还是在下层传输设备中实现, 对此我仍持继续研究的态度。

中国移动目前也在进行三层的相关测试, 如PTN独立承载、PTN+路由器、PTN+OTN+其他接入网关、PTN+CE (数据网客户端设备) 等测试, 这几种方案从技术上来说都是可以解决三层技术的方案, 但是否需要这么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信世界周刊》:通过地方移动人士得知, 在各地的布网当中, PTN+OTN是主流的城域组网模式, 这种模式有何优势?

徐荣:现在干线和核心层以上是以OTN为主来部署波分层大容量传输, 在城域核心和移动回传用PTN承载, 这两个网络是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无线网络是端到端的, 传送网络也应如此, 这样就存在一个OTN+PTN的端到端网络, 无线网络中所要求的同步功能也需要一个端到端的传送平台来实现。中国移动做了大量PTN、OTN基于IEEE 1588v2的同步功能测试, 来解决全平面的TD的同步需求。

对于PTN+OTN这一组网方式, 两者的界线则是由容量、业务量大小决定的, 容量大, OTN设备就会下沉较多。OTN主要发挥波分功能, 可增大传输容量, 而PTN主要表现调度功能。

《通信世界周刊》:从一些地方移动公司运营情况来看, 很多的集团客户业务仍然是通过MSTP来承载的, PTN网络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徐荣:任何一种新技术对网络的覆盖范围都是逐步实现的, 对于很多大客户而言, 原有的网络可以很方便地应用, 而新的网络还无法充分满足;另一方面大客户对运营商的需求更多体现为管道需求, 用MSTP承载也是较好的选择。另外, PTN目前的建设规模, 也仅仅能够满足移动回传的使用, 在承载更多业务时, 从覆盖、调度的复杂性来说还没有满足要求。

移动承载网络 第7篇

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 节日期间承载网络的安全、 平稳运行是浙江移动各部门领导及网络维护人员高度重视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近期浙江移动开始加强通信网络的安全检查, 精心安排节日通信保障工作, 做到早预测、早准备、早防范。

话务高峰将带来链路流量高峰

浙江移动IP承载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和站点接入设备 (CE设备) 的3层结构, 核心节点及相关中继链路构成网络的核心层, 实现全网省间业务的转接功能, 并实现省内业务向核心层网络的汇聚;接入节点及接入节点至本省汇聚节点中继链路、接入节点间中继链路构成网络的接入层, 实现各地市业务向汇聚层网络的汇聚以及部分地市间业务的疏导。在核心节点, 杭州作为全国第九大节点, 设置核心路由器 (CR) 负责全国省际流量的中转。浙江省内各地市分别作为接入节点部署接入路由器 (AR) 设备, 同时设置多对CE设备进行业务接入。

目前浙江移动承载网络承载了软交换、IMS和彩铃等业务。其中, 软交换占浙江省端局的100%, IP化端局忙时话务总量占全省忙时话务量的100%, 春节期间的高峰时段也给IP承载网带来了高话务风险。根据往年春节期间的话务分析, 春节忙时话务高峰将比平时增加30%~100%, 预计本年度春节期间长途局向话务将增长100%左右。话务的高峰也带来链路流量的高峰, 对IP承载网杭州CR到全国其他节点以及AR至CR、CE至AR间链路带宽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 杭州CR至全国其他CR节点大部分采用10G链路, 个别流量比较大的地区采用20G链路, 根据平时流量分析, 目前杭州CR至其他节点间流量最高链路的峰值带宽利用率在20%左右;IP承载网省内延伸链路中, 大部分也采用10G链路, 目前AR至CR间最高的峰值带宽利用率仅为10%左右;软交换CE上联AR的最高峰值带宽利用率在25%左右。伴随着近几年IP承载网相关工程的节点、链路带宽扩容,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 在春节忙时话务高峰时, 正常情况下链路带宽可以满足流量的突增需求, 对话务业务可以很好的进行保障。

数据业务保障重视程度提高

2010年是3G网络快速建设的一年, 随着TD基站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3G终端的逐步增多, 手机上网用户也快速发展, 并且过去的一年微博、博客、 彩信、QQ等多种方式在手机上的应用也快速增多, 因此今年春节期间数据业务流量的突增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浙江移动在充分保证语音承载网络的同时, 建设了一张分组业务承载网络, 采用与IP承载网基本相同的网络结构, 主要负责分组业务的承载疏通。AR-CR、CE-AR以及设备间互联基本均采用10G链路, 目前, 在平时话务情况下, 带宽峰值链路利用率均维持在20%以下, 带宽充足。

春节前期, 鉴于2010年部分地方出现了单台AR或CE故障, 造成业务无法正常倒换的故障, 浙江移动维护管理人员根据集团及省公司领导安排, 组织进行了省内承载网网络的AR、CE脱网、重启等的演练工作, 模拟在一对路由器设备中单台设备出现故障时, 业务是否能够正常倒换, 保证通信业务正常。 通过关闭端口、拔端口尾纤、设备重启, 模拟多种故障情况, 浙江移动实现了在部分端口失效的情况下系统的自愈能力。同时浙江移动加强承载网设备机房情况的巡检, 对机房温度、湿度、卫生状况、设备风扇告警、线缆标签等情况进行巡查,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进行处理;并且对于设备的局数据也做好提前的备份, 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春节前、中期周密准备

2010年一年, 针对IP承载网络存在的隐患, 我们也实施了多种手段来提升网络的健康, 例如:进行双节点、双路由、双电源改造, 以期达到承载网主备平面分别承载在不同节点、路由的传输链路上, 同时保证IP承载网主备平面设备, 传输主备平面设备分别由不同设备进行供电, 改造后, 实现主备两个平面同时故障的几率降低;进行接入侧尾纤改造, 使IP承载网主备平面设备分别接到不同的ODF架, 以期避免由于操作意外、安全问题等造成主备平面设备同时故障;以及设备互联链路改造等等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也为2011年春节的通信保障提供必要的前提, 排除了安全隐患, 增强了网络健康程度。

前期的预防、准备、防范对春节的通信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春节期间, 面对传输链路故障、 硬件板卡故障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浙江移动对网络维护人员规定, 在遇到突发故障时, 严格按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流程, 排除故障, 如果影响业务的, 要快速进行业务恢复, 遇到重大问题, 严格执行汇报制度, 维护人员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和主管负责人汇报;在规定时限内不能恢复的障碍, 应立即上报, 应视障碍情况报网络管理与维护部负责人;对于无法处理的障碍, 应立即报上级技术支持部门, 以便得到技术支持和帮助, 缩短障碍历时。

移动承载网络 第8篇

杭州移动基站承载网现状

目前, 杭州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采用EDGE+模式, 基站承载网采用PTN GE接入环、10GE汇聚核心环的网络架构, 以E2E L2VPN业务模型进行承载, 并部署了同步以太实现端到端频率同步。然而LTE却给承载网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高达150M~450M的接入带宽、低于10ms的传送时延、灵活的基站归属调整、精确的全网时钟同步、更高的基站密度、更大的网络规模等。

上述需求使得PTN承载网的演进势在必行, 成为一张“高带宽、低时延、调度灵活、高可维护”并整合了GSM、TD-SCDMA、LTE的移动承载网络, 才能够有效地节省建网成本和降低运维难度, 更好支撑移动数据业务和各类专线的快速发展。

杭州移动PTN承载开启TD-LTE首航

在中国移动集团的领导下, 浙江移动于2012年首先在杭州开展PTN承载LTE的试点, 开启TD-LTE的首航。浙江移动LTE承载网络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 接入层、汇聚层以环形结构为主, 辅以OTN接入核心层进行组网。通过杭州LTE的试点, PTN移动承载网的优势也逐步体现出来:

1、10GE高带宽满足长期带宽的演进需求

在GSM/TD-SCDMA时代, 基站的接入端口为FE、E1, 采用GE接入环即可满足承载要求。但在LTE时代,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数据流量要求, 接入端口已经升级为GE接口, 原有接入环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采用10GE组网成为接入环的必然发展趋势。杭州的LTE承载网接入层采用了具备10GE组网能力的PTN设备, 以满足未来LTE业务发展的要求, 为LTE业务快速规模开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高可靠的环网保护可媲美MSTP网络

PTN基于硬件的OAM检测机制以及完善的环网保护, 使得网络收敛时间可以达到50ms以内, 实现保护倒换的时间与业务无关, 同时可以解决网络中出现两点或多点故障场景下的保护倒换, 使得PTN网络的可靠性可以和MSTP网络媲美。

3、HQo S低时延保障用户优质体验

LTE有业务流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 如何保证信令、语音、OAM等高优先级业务的低时延和零丢包, 是保证网络质量、保障客户体验的关键。PTN设备提供HQoS技术, 通过对不同优先级业务的层次化调度, 很好的保证不同业务的时延和质量, 提高了终端用户的体验。

4、高可维护性提升网络布放效率

LTE时代的基站呈蜂窝状, 基站密度大, 接入设备将成多倍数量的增长, 如何快速部署接入设备成为商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杭州移动承载网PTN设备即插即用功能和SDH-Like运维的特点, 使得免进站软调、快速部署成为可能。接入层设备加电后实现DCN自通, 现场只需硬件安装, 无需软调, 运维工程师在网管中心远程进行业务布放即可, 这样使得每端设备的开通时间从传统的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极大的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 加快了业务拓展的能力。

试点效果显著, 示范作用明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移动承载网络】相关文章:

承载网络结构05-13

承载能力评估07-10

城市承载力07-21

桩承载力08-08

IPRAN承载网09-07

桥梁承载力09-08

科技承载梦想范文06-02

极限承载力状态05-16

竖向承载力检测05-21

综合承载力评价06-14

上一篇:经济开发区下一篇:行政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