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2024-07-04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精选7篇)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 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 随机分为体、护理组和对照组。病程1~6个月。其中对照组70例, 男性44例、女性26例, 平均年龄为 (58.91±6.32) 岁, 包括脑梗死38例, 脑出血32例。观察护理组70例, 男性42例、女性28例, 平均年龄为 (56.8±6.88) 岁;脑梗死40例, 脑出血3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 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并排除严重意识障碍的病例。

1.3研究方法:

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超声治疗固定帖使用四步骤: (1) 每包装内含2张固定贴和2张吸药棉; (2) 把固定贴底部离型纸撕开; (3) 将固定贴粘贴在皮肤上, 加入含药棉到空槽内, 撕开圆圈离型纸; (4) 将超声治疗头贴合到圆圈上。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 对两组患者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 L指数 (BI)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 比较两组数据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取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治疗前后,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联合超声导入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1) 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 (47.13±3.31) 分, 对照组 (46.35±3.42) 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 (86.65±4.68) 分, 对照组 (71.10±4.67) 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前后两组的BI评分对比。治疗前BI评分:观察组 (42.13±4.45) 分, 对照组 (43.37±4.66) 分;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 (88.60±4.82) 分, 对照组 (69.10±4.67) 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治疗前后两组的ADL评分对比。治疗前ADL评分:观察组 (45.13±2.36) 分, 对照组 (44.67±2.47) 分;治疗后ADL评分:观察组 (87.56±5.42) 分, 对照组 (72.10±5.57) 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基本痊愈:肢体活动自如, 生活完全自理。显著进步:肢体活动改善, 肌力进步2级, 生活大部分自理。进步:肢体活动范围及功能较前进步1级, 生理不能自理。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改变[3]。

Barthel指数总积分由0~100分, 按其依赖程度分为:100分为独立, 75~95分为轻度依赖, 50~70分为中度依赖, 25~45分为重度依赖, 0~20分为完全依赖。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致残率高,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是通过在超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超声药物导入治疗, 由于超声对皮肤毛孔有扩张作用, 利于大分子药物的导入, 同时超声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也利于药物吸收。在温热理疗和药物导入的联合作用下, 扩张血管, 改善血供, 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加快肢体的功能恢复, 提高治疗效果, 扩展了超声治疗的领域[2]。

联合超声导入优点: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已有多年的历史, 其超声治疗的三大效应: (1) 机械效应:扩张血管, 改善供血状况,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 扩展毛孔利于大分子药物导入。 (2) 温热效应:预防并解除痉挛, 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 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利于血瘀的吸收 (3) 理化效应:提高生物酶活性和脑细胞有氧氧化能力, 激活神经元细胞。

联合超声导入符合治疗疾病的机制: (1) 深穿透性:超声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 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在人体具有8~12 cm有效的穿透。 (2) 内生热:超声在传播时, 超声能量的方向集中, 具有独特的高能量特性。在人体作用具有内生热的特点, 即治疗部位出现内生热并能维持1~2 h[3]。 (3) 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 扩展皮肤毛孔利于大分子药物导入。超声作用使得毛孔扩大的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超声导入研究所实验证明:超声作用于皮肤促使毛孔孔径从50~110μm, 促使80μm左右的药分子进入人体。

脑卒中偏瘫患者若早期护理和治疗不当, 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造成一定负担。早期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人群。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联合超声导入治疗及功能锻炼, 其后遗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提示了联合超声导入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Green C, Kxemer C, Regelsberger J, et al Comparison of operativeand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nterior circulation an eurysms in pa-tients in poor grades[J].Neuropathology, 2001, 43 (9) :778-78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S].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门诊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妈妈手48例。其中男13例, 女35例;年龄15~84岁;病程10天至2年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2例 (66.7%) ,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6例 (33.3%) 。所有病例此前均未接受过封闭针及小针刀松解术治疗。

1.2 激光穴位照射法

用上海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DHC-500I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患者坐位, 取合谷、列缺、阳溪、外关、阿是穴, 用小探头照射, 输出功率为350m W, 合谷、列缺为主穴, 每次8分钟, 余穴3~5分钟。

1.3 超声波药物导入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伊藤US-750超声波治疗仪, 导入药物以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扶他林) 为耦合剂。治疗前先在患处涂3~5 c m长的扶他林乳膏, 将超声波设置为1 M H z, 3 0%脉冲输出, 功率为0.8~1.2W/cm2, 在患处以1~2cm/s的速度移动, 治疗时间为10分钟。

以上两种方法每周治疗5次, 两周为1疗程, 治疗3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治愈:腕桡侧肿痛及压痛消失, 功能恢复, 握拳尺偏试验转为阴性;好转:腕部肿痛减轻, 活动时轻微疼痛, 握拳尺偏试验 (±) ;未愈:症状无改善。

1.4.2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治愈:指掌侧部无肿痛, 无压痛, 屈伸活动正常, 无弹响声及交锁现象;好转:局部肿痛减轻, 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 或有弹响声, 但无交锁现象;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48例患者中, 治愈24例 (50.0%) , 其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8例,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例;好转20例 (41.7%) , 其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2例,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8例;未愈4例 (8.3%) , 其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各2例。

3 讨论

妈妈手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医属“伤筋”“筋痹”范畴, 为患部气血瘀滞, 脉络不通, 不能濡养, 筋膜干涩所致。根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以及手阳明经多气多血, 可通治手指麻木疼痛的特点, 我们以合谷、列缺为主穴, 表里经原络配穴法以通达内外, 贯穿上下。有关试验证明, 合谷穴有镇痛、消炎、加速创伤愈合的作用[1]。阳溪、外关、阿是穴等穴为针灸治疗妈妈手的常用穴位。《内经》指出“在筋守筋”, 局部取穴有疏通经络、散除局部气血壅滞的作用。

半导体激光主波长810nm, 可穿透皮肤、脂肪、肌肉组织及骨组织。它的另一波长为650nm, 对浅层组织的病变有很好疗效。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这些穴位, 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镇痛、减轻水肿并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超声波穿透力强, 产生的机械震荡作用, 有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松解粘连、松弛关节肌肉痉挛的作用, 使长期处于紧张压迫状态的肌腱和腱鞘得到缓解。且超声波对组织多有加热及细微按摩作用,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有助于局部的炎症吸收[2]。扶他林为前列腺合成抑制药, 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热效应使药物弥散透入组织到达炎症区域, 抗炎和局部镇痛的作用更显著。

目前临床治疗腱鞘炎的方法众多, 如针灸推拿、药物熏蒸热敷、封闭疗法及小针刀松解术。但该病易复发且病痛局部肌肤浅薄, 痛觉敏感, 有些治疗方法不易为患者接受。激光穴位照射配合超声波药物导入无创无痛, 治疗时间短, 疗效满意, 患者易接受。对早期的狭窄性腱鞘炎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该疗法可以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7.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3篇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1年—2014年收住的127例弱视儿童患者,共24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126眼, 男33例,女31例; 年龄6 ~ 11岁,平均年龄( 7. 45 ± 1. 42) 岁; 病情轻度38例,中度17例,重度9例。对照组63例, 121眼,男24例,女29例; 7 ~ 12岁,平均年龄( 7. 39 ± 1. 57) 岁; 病情轻度36例,中度19例,重度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纳入标准1) 明确诊断为弱视儿童患者,诊断标准依据1996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协会工作会议通过的标准[4],符合五类弱视中屈光不正类型者,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 8且不能矫正,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类,轻度视力为0. 8 ~ 0. 6,中度视力为0. 5 ~ 0. 2,重度为≤0. 1; 2) 年龄6 ~ 12岁; 3) 患者对所做治疗观察表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排除标准1) 眼部有器质性病变者; 2) 通过矫正视力能达到1. 0以上者; 3) 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 4) 治疗依从性差,预计不可能完成观察治疗者。

2方法对照组: 给予1% 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散瞳治疗,每日3次,连续3天后验光,待瞳孔恢复正常后,根据视力情况给予配置遮盖眼睛,依据视力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遮盖治疗方案。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选用科室经验针灸穴位处方和中药处方给予离子导入疗法。中药处方为清肝明目丸加减,具体药物有: 熟地黄15 g、山萸肉15 g、怀山药15 g、云茯苓12 g、牡丹皮12 g、泽泻12 g、枸杞子10 g、 甘菊花10 g、全当归10 g、红花10 g、白芍10 g、潼蒺藜10 g、 煅石决明10g。用中药离子导入仪( 武汉天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 DS - MF2A,立式) 将中药作用于患眼局部。操作过程: 将上述中药温水浸泡半小时后,浓煎100 m L左右, 将药液浸入纱布,患者仰卧位,闭眼,将药液纱布敷盖患者眼部,使之紧贴患眼,然后戴上带有电极的眼罩,接电极。该仪器有正负离子导入极性转换,由于中药液离子属性未知,导入时极性转换每日1次。做完中药离子导入后,给予针刺疗法,穴位选用: 针刺取双侧视区,头维、风池、翳明、光明、百会、睛明、承泣、丝竹空、太阳等头面部穴位以及合谷穴,手法以补法为主,毫针留针20 ~ 30分钟左右。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5]。

3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制度的标准。

3.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χ2检验; △P < 0. 05

3. 3两组患者 复发情况对 照组复发25例,复发率39. 7% ; 治疗组复发9例,复发率14. 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检验; P < 0. 05) 。

4讨论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视力疾病,多表现为视力低下,无双眼单视,无立体视觉,发病机理主要是儿童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视觉信息传入减少,使进入视觉系统的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 剥夺了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视觉经验的视皮层发育障碍而导致[6]。本病归属于中医“小儿青盲”或“视瞻昏渺”范畴, 属于水轮病症[7]。其发病机理主要为儿童先天禀赋不足, 目中真精亏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后天失养, 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藏血,在窍为目,气血不足,肝血亏损,从而目失濡养,视物不明。因此,弱视虽其病在目,但涉及肝脾肾三脏。《审视瑶函》中提到: “大抵目病,由肝肾之本虚,而后标病始发于目。”因此在中医治疗上,主要以培补肝肾为主,辅之以清养名目之法。在本文的研究中,中药方药主要选用清肝明目丸加减方,本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肾阴,辅之以健脾清肝明目之药,标本兼治。针灸疗法是在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内经》记载: 人身之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针灸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针灸疗法的主要特点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上病下治、 远近结合的治疗特点,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针刺疗法,穴位主要选取头面部的头维、风池、翳明、光明、百会、睛明、承泣、丝竹空、太阳等穴位,“面口合谷收”,另加合谷穴,使气血精气上注于目,促进视力的提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现代研究也表明,针刺疗法可提高视网膜对光刺激和神经传导的兴奋性,促进视刺激经外侧膝状体传至大脑视皮层,产生视觉活动方面[9]。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4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结节;手部X线变形;关节对称性肿胀;近指、掌指、腕关节肿胀超过6w;晨僵超过1h, 持续超过6w。全部患者均排除精神疾患、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心脑等原发病变、过敏体质、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 其中男53例, 女37例;年龄53~70 (51.9±5.2) 岁;病程3个月~1年, 平均4.3±1.6个月。全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服用双氯芬酸钠75mg/d, 甲氨蝶呤片10mg/w,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 热针处方:主穴:上肢取支沟、手三里、曲池、肩髎;下肢取复溜、光明、膝阳关、梁丘、阳陵泉、风市;局部配穴;予以热针电针治疗仪, 热针温度40°C~45°C, 主穴2~3穴/次, 电针配穴3~4穴, 留针20min, 隔日1次, 15d为一治疗周期, 休息3~5d后继续下一疗程。中药离子导入:着痹:络石藤30g, 伸筋草20g, 当归15g, 桂枝15gg, 细辛6g, 防风10g, 独活20g, 薏苡仁10g;痛痹:透骨草20g, 白芍10g, 白术15g, 当归15g, 姜黄10g, 羌活15g, 淫羊藿15g, 苍术15g, 黄芪50g, 制草乌20g, 制川乌20g;行痹:雷公藤30g, 秦艽15g, 防风15g, 羌活15g, 威灵仙10g, 土鳖虫10g, 防己15g, 露蜂房10g。以上药物在50%1000ml内浸泡, 7d后取用, 药棉均匀浸润药液后涂于治疗仪圆形电极金属片上, 在相应病证的治疗穴位上放置电极, 按下开关, 调节适宜温热度, 调节脉冲强度, 至病人出现轻微跳动感、麻胀感觉为佳;1次/d, 15d为一治疗周期, 休息3~5d, 继续下一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 (Ig G) 、类风湿因子 (RF) 、C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率 (ESR) 。

1.4 疗效判定标准[4]

体征及症状:包括双手握力、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发热、疲乏、恶寒、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等, 临床体征评分0~30分;显效:临床体征、症状下降超过95%, 临床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临床体征、症状下降70%以上, 临床实验室指标稍异常;一般:临床体征、症状下降30%以上, 临床实验室指标异常;无效:临床体征、症状、临床实验室指标加重或无改变。临床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临床实验室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Ig G、RF、CRP、ESR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 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5,6]。RA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

本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Ig G、RF、CRP、ESR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李燕等[7]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瘀血停滞于筋脉、关节、肌肤等处, 内生瘀血, 脏腑功能失衡[8];热针疗法可促使机体组织局部温度上升, 扩张血管, 加速血流速度, 有助于排泄代谢物, 热效应可显著缓解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紧张度, 有助于解除挛缩, 恢复生理机能及止痛, 对患者进行热刺激可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促进患者恢复病变组织, 同时予以中药离子导入可使药物直达病灶, 方中川芎、当归可活血行气, 淫羊藿可壮阳补肾, 羌活、多活祛湿祛风, 草乌、川乌则止痛消肿, 通经活络。综上所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热针与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疗法,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9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均抗风湿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热针电针治疗仪与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 两组均治疗1个月,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Ig G、RF、CRP、ESR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热针与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疗法,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热针,中药,西药,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参考文献

[1]赵霞, 方勇飞.甲氨蝶呤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 (1) :45-47.

[2]王燕.中药敷贴辅助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 :265-266.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 (4) :172-173.

[4]周彩云, 唐今扬, 房定亚, 等.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 (3) :242-243.

[5]李健, 郭洪涛, 牛旭艳, 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方剂作用原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6) :267-270.

[6]包洁, 李思敏, 汪琴静, 等.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8) :1447-1450.

[7]李燕, 周京国, 于学军, 等.中药青蒿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 2011, 20 (3) :3-4.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120例白内障患为研究对象, 对其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其中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例为观察组, 且为内分泌科确诊糖尿病。其中男31例 (34眼) , 女29例 (30眼) ;年龄50~82岁, 平均62.3岁;糖尿病病史3个月-15年, 平均5.2年。术前将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 并稳定1周。随机选取同期非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 男30例 (33眼) , 女30例 (31眼) , 年龄49~86岁, 平均65.2岁。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血糖;眼科常规检查等结果无明显手术禁忌证。两组在性别、年龄、白内障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观察组患者予以饮食疗法、口服药物及用胰岛素疗法将血糖降到≤8.5mmo/L, 且稳定3d以上进行手术;术前充扩瞳, 表面麻醉, 透明角膜不足3mm的微创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应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 连同皮质一起吸出, 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切口不作缝合。在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渗出。据病情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瞳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控制血糖、复查裸眼视力及眼底检查。随访3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 术后视力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比较

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角膜浑浊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后粘连、前房出血、瞳孔变形。见表2。

3 结论

在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条件下,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

4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常可因致盲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造成严重的危害。临床研究发现白内障手术者约有20%患者合并有糖尿病[3]。具体机制为血糖升高时晶状体内葡萄糖浓度增加, 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紊乱, 晶状体的代谢功能失调而不能将其迅速的代谢, 转化为山梨醇蓄集在晶状体内, 致内压增高压纤维肿胀、囊膜浑浊, 上皮细胞的密度明显降低, 最终致盲[4]。因代谢的紊乱感染发生率增加, 并发症相应增加。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因术中可控因素多, 众多环节避免并发症发生。如术中的黏弹保护剂、连续环形撕囊及超声乳化的能量及时间的可控性。综上表明糖尿病患者自身因素较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易出现手术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将患者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后, 并稳定1周左右再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可取得较好的疗效[5]。

国内外系列临床研究表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因具有手术切口小、无需缝合及拆线, 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亦表明[6]: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条件下,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及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差异, 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显著优越性。在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条件下,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贵民.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10) :700-701.

[2]艾运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06, 35 (24) :2267-2268.

[3]裴涌.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3) :54-55.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刘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5) :55-56.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1例因药物造成流产、引产、人工流产, 且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回声异常或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人工流产史15例, 有药物流产史13例, 有妊娠引产史3例。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17例, 经期延长5例, 经量减少6例, 闭经3例。患者年龄25~41岁, 平均 (32.6±2.2) 岁;病程1~5月, 平均 (2.2±1.5) 月, 均接受宫腔镜及超声检查, 同时行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将其分成观察组16例, 对照组15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史、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 观察宫内异常回声及宫内妊娠后残留物情况, 对子宫内可疑部位定位, 对宫内发现妊娠残留物者实施常规刮宫治疗[3]。观察组实施4.5 mm Olympus公司连续灌流宫腔检查镜, 用5%甘露醇灌流液灌流。对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 频率为7.5 Hz。手术指征: (1) 宫腔镜下显示患者宫腔检查结果, 发现宫内残留物[4]; (2) 子宫角部、子宫底部有残留物; (3) 常规超声检查及常规刮宫后残留物仍存在; (4) 伴随中隔子宫与宫腔粘连等子宫病变, 实施麻醉后, 行宫腔镜检查术, 膨宫压力设置为90 mm Hg左右, 灌流液速度保持260 m L/min。术前均行不插管静脉麻醉, 扩张宫颈, 宫腔镜下全面观察患者宫腔情况, 充分掌握情况后,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接受异物清除术, 中隔子宫及宫腔粘连者还需另行接受粘连分离术。术后患者继续接受3 d左右的抗感染治疗, 伴随子宫内膜炎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 约7 d左右, 术后适时动态监测患者血h CG。

1.3 观察指标

妊娠终止后,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术后宫腔异物清除率、VAS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与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 (16/100.00%) 与清除率 (15/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13/86.67%) 、 (11/73.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2.58±1.31) 分与术中出血量 (85.68±12.29) m 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79±1.39) 分、 (121.49±9.8)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妊娠组织残留俗称胎遗, 是由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自然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不全或足月分娩后胎盘和胎膜部分残留所致, 滞留于宫腔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经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很容易发生宫腔内妊娠物残留, 另外, 中期引产后也极易发生此病症, 一般胎体残留发生几率相对较低, 以胎盘残留为主, 常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5,6]。临床上对于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常规处理为经影像学检查后实施刮宫术治疗。

大量数据显示, 常规单纯超声诊断检出率并不理想, 首先, 常规超声受患者宫腔炎症、病理位置、子宫瘢痕等影响, 造成所显现影像不具有特异性[7];其次对于宫腔内残留物长径超过10 mm者, B超识别率较高, 而对于长径小于10 mm者, 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 (16/100.00) 与清除率 (15/93.7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3/86.67) 、 (11/73.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2.58±1.31) 分与术中出血量 (85.68±12.29) m 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79±1.39) 分、 (121.49±9.8)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充分说明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物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有效提升了检出率与清除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提升预后。这一结论证实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物的有效性, 且显著提高检出率与清除率。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所选样本量相对较少, 扩大样本量所得结论可能有变, 今后仍会进行相关研究, 获得可信度更高的研究结果, 为今后相关研究作参考。

综上所述, 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妊娠残留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确保定点清除妊娠残留物, 减轻破坏正常内膜组织, 利于宫腔内其他合并病变诊治,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治疗妊娠残留物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1例因药物造成流产、引产、人工流产, 且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回声异常或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16例, 对照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及常规刮宫治疗;观察组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 明确宫内妊娠物残留后, 行宫腔镜下清除术, 并行手术矫治及其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清除率、VAS疼痛评分与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检出率与清除率分别为100.00% (16/16) 、93.75% (15/16)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13/15) 、73.33% (11/1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2.58±1.31) 分、术中出血量 (85.68±12.29) m 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79±1.39) 分、 (121.49±9.8)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妊娠残留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确保在直视下清除妊娠残留物, 并不会破坏正常内膜组织, 利于宫腔内其他合并病变的处理,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联合超声,妊娠残留物,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春英, 冯书梅, 农炜熠, 等.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6) :120-121.

[2]谢志林.宫腔镜和B超诊断胚胎残留[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5, 16 (4) :241.

[3]付凤仙, 段华, 夏雪.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9) :797-800.

[4]刘芸, 段华, 成九梅, 等.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异常回声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12) :1091-1094.

[5]夏恩兰, 段华, 黄晓武.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及其监护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11) :673-674.

[6]江清, 郑瑞莲, 陈敏, 等.宫腔镜技术诊治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11) :1101-1102.

[7]王红霞.宫腔镜联合超声治疗妊娠残留物3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J].2014, 25 (12) :2849-2850.

联合超声导入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均为单眼,男33例,女49例;年龄37~81岁,平均59.4岁。所有患者均可见晶状体有不同程度的浑浊,其中61例为老年白内障,21例为并发白内障。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Goldmann眼压,并进行了裂隙灯、房角镜和眼球A/B超检查,排除眼底出血、弱视及视网膜脱落等后节疾病和并发症。患者核硬度检查结果如下:I度3例;II度36例;III度34例;IV度9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后进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1天患眼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三次。术前散瞳,将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均匀,进行球后及眶上裂麻醉。取标准上方角巩膜边缘隧道样切口,在2点位置角膜边缘内侧取侧切口作为辅助,取粘弹剂注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对患眼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吸净皮质。扩大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并注入粘弹剂。术后应用典必殊滴眼液4次/d,连用2周,并口服抗生素3~5d。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随访4~6个月, 治疗效果明显, 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3例 (3.7%) 患者<0.1, 12例 (14.6%) 患者0.1~0.3, 41例 (50.0%) 患者0.3~0.6, 26例 (31.7%) 患者>0.6。

2.2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虹膜损伤18例, 后囊膜破裂19例, 角膜内皮水肿15例, 一过性眼压升高13例, 术后炎性反应17例。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控制, 患者最终恢复正常。

3 讨论

目前许多医院均已开展了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技术,然而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屡见不鲜,因此对手术具体细节仍要提高认识[2]。切口最好取角巩膜隧道样切口。切开时刀应垂直巩膜表面,做隧道时需平行巩膜板层向前进刀,到近角巩膜缘后界时向上稍抬刀头,然后进入角膜缘及透明角膜。若患者上方角膜缘偏宽,注意提前抬高隧道刀以免切入前房。隧道切口厚度应适宜,太厚易影响操作,太薄易破碎和撕裂。撕囊应连续环形进行,且注意保持合适的前房深度,囊口大小5~6mm为佳。高龄患者撕囊时要小心避免悬韧带断裂,发现有囊膜钙化时,撕到钙化处最好予以剪开。超声乳化进入隧道切口后,压住后唇,左右滑动进入前房。由上到下沿前囊孔缘进行蚀刻。若中央晶状体厚板过厚,可先乳化削薄后板,直到可见底部有均匀红光反射。劈分晶体核时,劈核器切记自前囊孔下进入到达晶体赤道部。一旦误吸到虹膜,应立即下调脚踏开关至1档,同时踩返流开关,冲出误吸的虹膜。超声乳化到最后时应保持针头斜面向上,防止伤及后囊膜。植入人工晶状体时若晶状体自动下移或偏位,要认真检查是否有悬韧带断裂及后囊膜破裂的损伤。植入晶体后注吸粘弹剂时若发现前房内膜状物或发现人工晶体活动度过大时,要考虑玻璃体脱入前房的可能性。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转动晶体袢时要小心观察袢边缘是否穿入虹膜后。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但术者需提高对手术操作要点的认识,规范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后应警惕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参考文献

[1]刘颖, 杨红.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2 (7) :57-58.

上一篇: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下一篇:继续教育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