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评价范文

2024-07-05

防火安全评价范文(精选10篇)

防火安全评价 第1篇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1]。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危害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投入到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预防研究当中,大多数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围绕以下内容[2]:(1)确定建筑防火规范设定的评价目标及其相应的定量指标;(2)火灾场景确定和火灾设定;(3)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性能和防火分区评价;(4)人员的特征特性和安全疏散能力分析与评价;(5)火灾的蔓延特性预测;(6)烟气的流动特性预测;(7)钢结构耐火性能评价;(8)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与评价;(9)危险性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但是仍然存在工作量大,实施困难,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较少,评价不全面等多因素制约,使得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不够全面性、缺乏科学性等缺点[3]。下面将以一个全新的思路方法对高层建筑防火体系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1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模糊评价法

防火安全评价是高层建筑防火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水平不仅取决于建筑物本身,而且还与城市规划,所有者的行为,使用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正确的评价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模糊数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使过去那些与数学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都有可能用定量化和数学化加以描述和处理[4]。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程度也是一种模糊概念,在“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因而可以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研究[5]。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是由定性地分析问题开始,通过研究构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诸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定量地求出总的评价结果。具体方法是通过对构成防火安全诸要素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模糊数学运算,最终得出属于防火安全的程度。

1.1 确定影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因素集

确定影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因素集U,即找出构成防火安全的影响因素。将构成建筑防火安全的众多因素分为四大类(如图1),即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6,7]。由此构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因素集U={u1,u2,u3,u4},即U={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u1为因素子集,u1={u1,u2…xim}。

1.1.1 建筑防火能力

高层建筑自身防止火灾的能力是决定其防火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使防火安全的基础。它与建筑的耐火等级、室内外装修材料的耐火性,室内家具、用品的数量和布置,建筑防火分区以及建筑总图布置等因素有关。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建筑防火能力因素子集u1={总图布置,耐火等级,火灾荷载,防火分区}。

1.1.2 灭火能力

灭火能力指人工或设备自动扑灭火灾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消防设备的先进程度、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建筑的防烟排烟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灭火能力子集u2={人工灭火能力,消防设备先进程度,消防设备完好程度,防排烟能力}[8]。

1.1.3 安全疏散能力

任何高层建筑都不能绝对保证不发生火灾事故,一旦火险发生,尽快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为首要任务[9]。因此,高层建筑必须具有完善的疏散设施,具有良好的避难救生能力,同时安全疏散也与建筑物所有者的行为能力有关,它们组成了安全疏散能力制因因素集u3={疏散设施的完善程度,救生避难安全设计,人的行为}。

1.1.4 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及时扑灭火灾方面也有重大作用[10]。安全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安全制度是否健全、落实,用户的消防知识水平,电器设备的运转情况,管理人员的消防业务水平等,由此构成安全管理水平因素子集u4={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用户防火知识教育情况,电器设备完好状况,管理人员消防业务水平}。

1.2 确定评价集与单因素评价矩阵

人们对许多事物常常用模糊语言来描述,模糊判断也是用模糊语言来描述对事物总的印象。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的消防知识、消防训练等情况的掌握,定性的给出优、良、中、差、劣等的评价,由此构成对管理人员的消防业务水平评价集V={优、良、中、差、劣}。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具有一定消防知识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在被评价因素下给出优、良、中、差、劣的评价,根据各评价登记所占的比例,得出单因素评价子集R={Ri1,Ri2,Ri3,Ri4,Ri5}。

对各个因素的统计结果构成单因素评价矩阵

1.3 求评价结果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有多种因素构成,诸因素在影响防火安全程度重所起的作用并非相同,故评价结果并非简单迭加,而是各因素的综合效应。用“权重”表示各因素对防火安全影响的大小,从而构成“权重”模糊子集:

“权重”根据该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的大小由有关部门和专家总结出来。利用模糊数学的矩阵合成法则,可求出综合评价结果为:

C即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因素U={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了直观起见,可以根据最佳隶属原则,得出单一评价结果:

2 评价方法举例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由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多因素决定,因而需对因素子集评价结果进行二次结合,得出总的评价结果。由表1得出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假定各子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3、0.3、0.15、0.25,由此构成权重子集:

安全管理水平子因素集综合评价结果为:

将Ci归一化得:

Ci表示隶属安全管理水平好劣的程度,采用单一评价结果后,μ0(x)=max(Ci)=(0.43),这表示该建筑的安全管理水平属于好的一类。

分别对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与上相同的运算,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并以评价结果作为新的评价集Rm,从而构成新的评价矩阵,通过合成运算,则可求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

3 结论

可见,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层建筑防火进行安全评价有以下优点。

(1)让具有一定消防知识的人员和有关专家进行打分来计算各因素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而不是进行随机抽样进行概率分析,以免产生更大误差,比较客观。

(2)评价结果不是非此即彼的描述事物,而是用评价分级定性的描述事物,经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减少了评价结果的随意性。

(3)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多样,同一建筑物存在多种建筑结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单、便于在高层建筑物中推广的优点。

摘要:防火安全评价是高层建筑防火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进行评价时的步骤及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是由定性地分析问题开始,通过研究构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诸要素(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定量地求出总的评价结果。克服了确定高层建筑防火因素主观性、误差大,减少了评价结果的随意性。通过举例,给出模糊数学的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对高层建筑防火中安全管理水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实践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是实用且有效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数学

参考文献

[1]J S.Rho,H S.Ryou.A numerical study of atrium firesusing deterministic models[J].Fire Safety Journal,1999,(33):213-229

[2]李红民.FTA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153-156LI Hong-min.Application of FTA in fire prevention man-ag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analysis[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4):153-156

[3]李英辉,张倩,李永刚.某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17-120LI Ying-hui,ZHANG Qian,LI Yong-gang.Fire risk as-sessment in a large shopping building[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2):117-120

[4]吴龙标,张和平,陆法同,等.关于高层建筑中几个消防问题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4):38-40WU Long-biao,ZHANG He-ping,LU Fa-tong,et al.Discussion on some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on high building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1999,9(4):38-40

[5]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6(19):149-152GAO Yun,ZHANG Hao,YI Jun-nan.Analysis on firecauses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fire safety countermea-sure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6(19):149-152

[6]GB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7]高晓勤.特大火灾定量与定性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08-110GAO Xiao-qing.Talking about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 from the serious fire ac-cident of the center hospital of Liaoyuan city Jilin provin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08-110

[8]鲁磊.高层建筑火灾特性与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2):92-93LU Lei.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asures and research[J].China Public Security,Acade-my Edition,2010,(2):92-93

[9]肖国清,廖光煊.建筑物火灾中人的疏散方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2):26-30XIAO Guo-qing,LIAO Guang-xuan.Study on human e-vacuation style in building fire[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6,16(2):26-30

防火安全评价 第2篇

KMGTP防火通道建设对森林景观资源质量影响评价

健全的消防体系和优质的`景观资源是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件,文章论述了KMGTP防火通道建设对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质量的影响.

作 者:金钱荣 吴兴辉 JIN Qian-rong WU Xing-hui 作者单位:云南省森林自然中心,昆明,650224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年,卷(期):200932(3)分类号:P964关键词:森林公园 防火通道 生物多样性 风景资源 昆明金殿

《防火安全》教学设计 第3篇

关键词:火灾;逃生;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11-01

一、前期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防火安全意识,对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对火灾的起因知之甚少,往往图自己的一时方便,人离开后不拨电源,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火灾隐患,甚至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发生在底层的火灾,极易造成楼上学生疏散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漫延至楼上,又易造成学生的窒息受伤或死亡。一间寝室受灾,往往殃及相邻的多间寝室,其影响和后果难以估计。开展学生防火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伤害,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由于在校内有大量的实训和操作性课程,而且学生要在校外参加大量的生产实践和服务实践,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防火实践经验,在突发事件中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在学习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逃生疏散的能力,也进行过逃生疏散演练,也会使用电话报火警等知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学生如何安全快速的逃离火场,怎样才是正确的自救方法。由于受到条件的影响,学生年纪小,如何遇危险不慌张,及正确使用灭火器,也是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

2、教学内容分析

(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上海女生宿舍楼发生的火灾事故案例、学生讨论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学会逃生的基本技能,本堂课将指导学生不盲目的逃生,注重逃生演练环节的练习。

(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

这堂课的教学注重“血”的教训的案例分析,也有求生技能的训练,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出组长,由组长组织同学们开展讨论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对火灾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3)分析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

《中职生安全教育》是每个中职学生到校的第一课。安全的保证是学生在校愉快地学习坚实的基础。本次课是第一章第三节。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个考验,为今后学习自我保护,灭火常识等技能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逃生方法。

(4)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教学重点:火灾发生后如何进行逃生自救。教学难点: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因为生命最宝贵,能从火灾中逃生是成败的关键,所以这是重点。而让同学们掌握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将此定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二、目标设计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练习,会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懂得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掌握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战演练,大家能学会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情感目标:培养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灾难的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体现;通过逃生演练的完成,增强学生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策略分析

1、教学总体设计

本次课从上海某大学女生宿舍的起火事件新闻回放起,宿舍的四名女生,由于面对灾难恐惧,从六楼跳下,结果均死亡的惨痛教训引入课程,激发学生探索如何面对火灾,如何逃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讨论如何逃生的方法,和实战演练的逃生。最后制作逃生绳索,作为课堂升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逃生技能的学习,并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达到教学效果。

采用教学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把课堂作为灾难现场,要求同学们迅速逃生,能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练习法:通过逃生训练的练习,使得学生获得逃生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手段方面,运用多媒体和视频教学,PPT课件,题板、资料等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2、学生讨论火灾来了怎么办。共10条,答对一条获得一星。

(1)及时报警。火灾报警电话是119,报警时应把自己的姓名、发生火灾的地址讲清,如有可能,要派人到附近路口接车引路。

(2)如火势开始不大,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快设法扑灭初起之火,火设法延缓火势的发展,以利于自救。

3.发生火灾时,应大声呼喊四邻人员扑救,还可就近取用能发出大音量的脸盆之类物品猛击,以示险情。

(4)要牢记“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千方百计把困在火场里的人先球出来,同时老弱病残和小孩应先撤离,以免延误时间,造成大灾。

(5)如家中门窗被烟火包围,没有其他通道,千万不要直立行走,最好是爬行,直到安全地带。

(6)当你身上的衣服被烧着时,赶快在地上翻滚,直到火焰完全扑灭。

(7)楼房起火、人员被困时,可将被单、窗帘或绳物结成绳索,系牢后,抓住绳索往下滑到安全地带。

(8)在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要竭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防止出现拥堵、聚堵现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9)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保护自己,择机再逃,或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

(10)当邻居家发生火灾时,应关好自家门窗,并用水喷洒冷却,防止火势蔓延。

3、电话报警(每项2星)

(1)报出具体地址、姓名;

(2)报出起火原因;

(3)说出附近建筑物;

最后汇总看哪个组获得星级最多为第一名,奖励小纪念品。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采用以案例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的掌握”的教学思想,课堂上以学生思考、活动、讨论为主,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通过实践,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把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上,采用的是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比起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效果更为明显。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不足之处为,部分学生演练意识不够重视,始终认为是演习,重视程度不够,练习中有随便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这方面的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掌握逃生的基本技能。

附件1:(摘自新浪网站)宿舍着火致四女生跳楼身亡 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现状堪忧

附件2:(摘自新浪网站)部分防火消防标志

参考文献:

[1] 《安全常识》王金荣 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 1.

被动防火安全中的防火封堵工程 第4篇

降低损失

简要的说, 建筑物被动防火安全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火灾串烧蔓延”。虽然预防火灾重于一切, 但是由于火灾是随机的, 一旦发生, 当然首要是以保障生命为第一, 进而保障财产的安全。对于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如何确实做到生命, 财产安全两大目标的保障, 必须要先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 那就是:“分区” (compartilization) 。依据建筑物的用途特性、使用范围、人流分布、区域状况等等, 由理论计算, 仿真模拟, 实践经验等, 其建筑物结构应有的耐火条件就有了依规。同时, 在室内空间的运用面积上就有了防火安全上限的规定, 建筑物应该, 也是必须依照此面积在空间上予以分隔, 建立“防火分区”的重要安全措施。火灾发生时, 由于室内建材使用的是防焰、阻燃等级, 可延缓燃烧, 降低热释、烟量, 在火源扩大时, 将火、热、烟、毒等危害尽量阻止在分区内, 不再蔓延, 充分的提供群众逃生的时间。如果火源无法阻绝在分区内, 继续串烧蔓延形成建筑物全面燃烧, 此时, 除了要保证消防灭火人员的安全外, 必须确保建筑物在原订耐火燃烧条件下保持结构完整, 不会坍塌, 通常此耐火条件都以耐火时间表示。另外, 在灾后可迅速恢复建筑物的使用, 对财产的保障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 被动防火安全的目的及意义, 可由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障上归纳如下:

1、防止火灾串烧蔓延, 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 保证生命安全。

2、确保建筑物耐火燃烧, 保障灭火安全, 降低财产损失。

在实际应用的范围上, 我们会由建筑物结构及构件的耐火措施、结构各种缝隙的防火封实、室内家私, 装潢材料阻燃耐火的使用、墙体, 楼板各种贯穿洞口的防火封堵, 风管、电力管道桥架耐火的选用、防火门, 防火/烟卷帘门的使用……等构架组成了整体建筑物被动防火安全系统 (如图一) 。

建筑物防火封堵工程

由于建筑物必须有供电、供水管道、供暖/冷风管、通信电缆、卫生管道等等的使用, 这些设施必须水平向、垂直向贯穿建筑物的结构及构件, 诸如:外墙、隔间墙、楼板等, 输送至各个房间或车间。结果形成墙体/楼板的开口及贯穿物的防火薄弱部位, 这些部位已破坏了原有耐火条件, 丧失了防火分区的目的, 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是火、热、烟、毒扩散蔓延的主要缺口, 所以必须予以封堵填实, 达到原有墙体 (包括隔墙) 、楼板的耐火时间来达成阻绝串烧蔓延的目的。

举例而言, 一座高层民用建筑, 每户人家都充分的享用着水、电, 并且在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下生活, 而这些水管、电管、风道等是经由输配线路, 水平向通过每层墙体, 垂直向通过每层楼板或竖井到达用户, 设想若这些贯穿通过的部位, 不予以执行防火封堵, 一旦火灾发生, 其火源的串烧蔓延, 由底层至高层速度之快是可想而知的, 而后果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我国新公布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各相关行业的防火设计规范, 对于这些部位必须执行强制性的防火封堵作为, 都有明文规定。另外, 对于防火封堵材料的测试标准亦有最严谨的规范建立以及最严格的形式认可作业办法予以管理及管制。国内生产各种形式的防火封堵材料的生产厂商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 提供经认证核可的材料及装置。从整体的法规依据, 设计标准, 材料装置而言实不匮乏。以下特别对于防火封堵在商用、民用高层建筑物上的典型应用以必须标明的项目予以图式说明:

一、成束电线/电缆垂直贯穿楼板口洞的防火封堵。

封堵部位的组成说明 (必须)

1、楼板材料厚度尺寸的说明, 洞口尺寸的说明

2、贯穿物成束电缆的说明及占有的容积率

3、封堵的组成及材料说明包括尺寸, 厚度, 施工工法要求

4、支撑物及面板说明

5、可达成的耐火等级

二、电线电缆桥架/支架及管道水平贯穿墙体的防火封堵。

封堵部位的组成说明 (必须)

1、墙体材料, 厚度, 尺寸说明, 洞口尺寸说明

2、电线/电缆桥架的组成说明及占有洞口的容积率

3、封堵的组成及材料说明包括尺寸, 厚度, 施工工法要求

4、支撑物及面板说明5、可达成的耐火等级

所有封堵产品必须获得公安部七局颁发的形式认可证书。

被动防火系统具体建议

以他山之石, 可以攻错, 综观国内被动防火系统中防火封堵工程的做法, 确实存在有些缺口值得大家重视。归纳下列几点提供参考。

1、产品导向的测试标准, 偏离实际工况造成的不确定性

国内在封堵材料的检测标准是以产品为导向, 而并非以实际工况或等效工况为认定条件。某种防火封堵材料经严格形式认可, 核定为耐火一级 (3小时) 后, 使用在上述成束电缆工况中是否仍能达到耐火一级是完全不确定的。相比较国外 (UL, BS) 的做法是以性能导向为依据的标准, 亦即先将楼板, 墙体以及贯穿物分类, 生产厂商必须以实际工况, 等效工况的组成送测, 而非仅是产品。如此做法给了设计院可靠的工法选择依据, 也确保了封堵部位耐火等级的可靠性。此项的不同点, 对于国内被动防火安全中有关防火封堵工程的可靠性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值得重视。

2、耐火等级的分类过于单一性

比较国外ASTM-E814, UL-1479 BS-476, DIN-等测试标准所使用的室内火灾升温曲线与国内基本上无太大区别, 判定耐火等级 (耐火小时数) 的条件在完整性、隔热性、气密性上也几乎相同, 但在分类的方法上, 却大不相同, 国内并不区分是否为具备隔热性的F级、T级、L级需求, 全部要求封堵材料的隔热性, 其做法固然更加严格, 但相对的使实际运用上, 形成浪费, 反而造成举而不做的盲点。据说最近国内已在修订此分类标准近期内会公布实施。

3、系统化的专项工程期待建立

国内建筑物防火封堵的工程设计标准并非明确, 加上上述两点的特性, 使得设计人员在依据标准, 设计方法, 选择材料及订定施工工法上, 产生了不少的困难, 另外, 在工程规划上有关的工程预算, 工时编制, 工程管理及验收结案上, 也无项目模式可循, 造成困扰。被动防火安全应如同主动防火安全的各个系统, 在工程设计及规划上是清楚的, 明白的, 具体的, 从设计, 招标, 施工, 管理到验收结案都有法可依, 有则可循。未来, 如何积极建立整套的体系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4、以科技创安建立火灾整体安全体系完整化

到底多安全, 才算安全? (How safe is safe) 在国际上是业主、全责单位、政府之间各有其不同的看法及观点, 防火法规总是在遗憾后加入, 是全世界的通则。但是有些专业领域, 例如, 火灾经济学, 性能化导向的设计, 以及安全风险评估等是可以更科学的, 理性的来探讨这些问题的。重要的是必须由学者、专家、保险公司、业主等各方面组成由政府牵头形成共识, 才能造就推动的力量。

被动与主动相互协效

被动防火安全与主动防火安全是在《纵深防御》的防火安全理念上, 相互协效, 平衡互补的, 无所谓轻重。就如同汽车的安全系统, 从减速、刹车, 到安全气囊, 层层保护达到驾驶安全。由于翻译的字眼往往使主动 (Active) , 被动 (Passive) 。有主次之分, 是一种相当的误解。

被动防火安全中有关防火封堵工程, 特别是结构开口与贯穿物的防火封堵是重中之重, 在业主些微的增加工程预算, 即可全面提升建筑物的防火安全的决策中, 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及财产是一种道德, 也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责任。

事实上, 从法规的遵循上, 防火封堵本就是应该, 且必须执行的工作。

防火安全教案 第5篇

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年幼的小朋友,由于家长看管不周和自身对开水或火而导致烫伤和烧伤。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是想让幼儿对防烫防火有所认识,减少伤害。

活动目标

1、了解开水的温度,了解大火的威力。

2、通过活动,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3、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让每个幼儿都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难点:烫伤烧伤后该怎么办?

活动准备

一锅开水,一烧着的木炭,两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1、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初步了解开水和火的危害。

①谁来说说开水有什么特征?

②谁来说说火有什么特点?

③老师小结:开水和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是我们的好朋友,但也要注意安全使用它们。

2、演示教学

①把一只老鼠扔到开水锅里后,给幼儿看看结果。

②再把另一老鼠扔到烧着木炭盆里,又让幼儿观看结果。

3、组织幼儿讨论

①如果烫伤或烧伤了怎么办?

②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隧道复合防火安全设计 第6篇

关键词:隧道防火,多功能防火板,复合防火保护措施,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

隧道混凝土结构隔热层防火保护方法主要有喷涂防火涂料和敷设防火板。隧道结构的变形、漏水等因素使得防火涂料层易开裂和材料性能降低,不但影响防火效果,而且影响使用寿命;而使用敷设防火板方案,虽然适应了一定变形要求,但其拼缝、金属紧固件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结构表面,造成表层结构损伤,施工和后续维修不便。

隧道复合防火设计是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的系统措施,以特殊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的柔性方式,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使附着其上的防火结构不会被破坏;同时选用具备优良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折破坏荷载表面板材,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

笔者在对隧道防火与常用的隧道防火保护措施分析基础上,论述了隧道复合防火设计的新理念,最后通过耐火试验进行了验证。

1 隧道防火与常用的隧道防火保护措施分析

1.1 隧道防火设置要求

隧道主体结构的被动防火主要通过设置防火内衬来实现,其防火性能试验标准有两项内容:火灾升温曲线和耐火时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2章城市交通隧道中规定采用RABT曲线。另外,一类隧道的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 h,二类隧道不低于1.50 h,三类隧道不低于2.00 h。

在设定火灾曲线耐火时间内,由于盾构隧道管片采用高标号高性能混凝土,被保护的管片结构表面混凝土温度≤250 ℃。而矩形暗埋段采用C30混凝土,耐火性能有所下降,因此顶板表面砼的温度≤380 ℃,顶板内底排钢筋温度≤250 ℃。

1.2 常用的隧道防火保护措施分析

隧道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HSC)结构, 这种结构有防火弱点:在隧道内部温度为450~600 ℃时,HSC的强度将会下降40%~75%,导致混凝土因失水等原因而发生大面积爆炸性的剥落,其内部的加强钢筋立即暴露在500~600 ℃的高温下, 钢材在500 ℃时只要0.25 h其强度就会减少一半。隧道顶板结构首当其冲,且破坏后修复困难,因而是防火保护的主要对象。

在隧道环境中运用的防火保护材料不同于一般防火材料,不仅需要耐一般火灾温度2倍的高温的持久力,还需抗火灾初期快速升温的热冲击,同时适应隧道潮湿、污染、长期正负风压变化的不良环境,具有良好耐久性能。

防火保护材料有防火板、内衬式防火混凝土、添加防火纤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防火涂料等类型。

(1)防火板。

硅酸盐板材的主要成分是特级水泥、硅酸盐、珍珠盐和石英沙等。板材的厚度与防火性能成正比,特点是施工方便。如比利时的保全公司生产的Promat隧道防火板系列,在荷兰的Vlake隧道、宁波常洪隧道、上海外环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都有应用。

(2)内衬式防火混凝土。

主要成分是轻质混凝土、聚苯乙烯珠混合料及其他添加剂。这种材料可以喷涂,也可以制成预制板现场拼装,特点是可塑性好,特别适用于圆形隧道的拱顶。例如,英国Lightcem公司生产的耐特森系列产品,在瑞典的Gothenborg隧道、英国Dartford隧道和挪威的多条公路隧道中运用。

(3)防火纤维。

在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增加混凝土受热时热量的渗透性,从而降低内部孔压力,避免爆裂的发生。聚丙烯(PP)纤维在160 ℃就熔化,形成了小通道使水蒸气逸出。另外,微观分析发现纤维附近的微裂纹也有降低压力的作用。最新试验表明,直径为18 μm的分散状单丝纤维效果最好。更低熔点(130 ℃)的PP纤维也已开发出来,预期会更有效。 但目前还未见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自密实混凝土中。

(4)防火涂料。

隧道用的防火涂料一般是厚型的,主要成分是珍珠盐、硅酸盐等。涂料需在现场喷涂,适用于各种顶板形式,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因震动引起的剥落。如上海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研究的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应用在上海延安东路隧道。

2 隧道复合防火保护设计

2.1 组 成

隧道复合防火设计是一种以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的柔性方式与主体结构相连,而防火板则固定在龙骨的下方,在龙骨与隧道壁之间敷设岩棉等隔热材料。防火板采用主要由饰面层、阻绝层、框架层和保护层四种不同配比的无机材料组成的多功能防火板。

2.2 隧道防火保护板的性能要求

隧道防火保护板的性能要求见表1。

2.3 施工工艺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的施工工艺为:

(1) 按一定的纵向间距、横向间距,以不锈钢涨管螺钉将吊挂件固定在隧道内壁;

(2) 将C型龙骨调整好水平高度后,以拉钉固定在吊挂件的两壁上;

(3) 再将一定厚度的岩棉,敷设在龙骨与隧道内壁间;

(4) 表层板材接缝处以耐1 200 ℃的无机胶填塞,使整个防火构件无任何薄弱点。

(5) 以自攻螺钉,将隧道防火板固定在龙骨下方。

3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的性能特点

(1)在防火性能方面,本结构体的背温为200 ℃以内,可有效保护混凝土层,解决混凝土遇火爆裂的问题。整个防火构件与管片接触最易导热的部分-吊挂件,仅占管片总面积的4.55%(每个吊挂件与管片的接触面积仅18.2 cm2),其余与管片接触的部分,均为导热系数极低的岩棉;使用较少的涨管螺钉,亦即直接将热传导给管片内钢筋的可能性较低,安全性提高;

(2)在结构方面,由刚性和柔性材料共同组成,防火结构不易被破坏。 以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的柔性方式,可以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使附着其上的防火结构不会被破坏;配合表面板材具备优良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折破坏荷载,可以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表层板材接缝处以耐1 200 ℃的无机胶填塞,使整个防火构件无任何薄弱点。

(3)每平方米仅使用2.5只涨管螺钉,亦即必须破坏隧道内壁的程度较少;表面板全由无机材料组成,耐水且不会发生霉变,防火性能不会因材料受潮或发霉而衰减;组装、后续维修容易;可以任意调整安装高度,将隧道内其它附属设施如各种管线、伸缩缝等,一并纳入隧道复合防火系统的范围内保护,可节省防火开支;另外,吊挂件吊挂能力强,可以在防火保护层上安装各种附属设施,而不影响既有的防火效能。

4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试验验证

4.1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耐火试件组装说明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耐火试件组装,见图1所示。

耐火试验选用强度等级符合GBJ107规定的C30混凝土板作为试验用底板,该板尺寸为1 450 mm×1 450 mm×150 mm(长×宽×厚)。在试验底板表面设置3 mm×50 mm×0.6 mm的C型龙骨,外表面固定2层10 mm防火板(抗火霸多功能板),龙骨内部填充30 mm岩棉。经养护达到规定的试验条件。

4.2 试验结果

耐火试验按RABT时间-温度曲线进行升温。防火保护层厚度为50 mm,耐火试验进行到140 min时,混凝土板底面上测温点单点最高温度92.3 ℃;混凝土板内25 mm保护层钢筋网底面上测温点单点最高温度78.7 ℃,耐火极限大于2.33 h。

5 结 语

隧道复合防火系统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的防火保护方法,该方法在隧道混凝土结构与防火板之间设置吊装件,减少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导热量,在充分利用其间空间的同时,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与防火板之间敷设有防火棉,增强防火效果。笔者对这一设计方法的分析表明,该系统组装、后续维修方便,方法可靠、稳定,可以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在结构体背温为200 ℃以内,均可以有效保护混凝土层,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在既有基础上,提高隧道防火等级容易。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建筑节能&安全防火 第7篇

公安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9月28日颁布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公通字[2009]46号) 显示, 一些因达不到A级、B1级防火标准的节能建材被拒于相应规定的建筑物高层之上。一方面国家要达到“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任务很艰巨, 另一方面作为节能减排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节能却遭遇了建筑防火规定升级的难题。

5月15日, 由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主办、《城市住宅》杂志社承办的“建筑节能与安全防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目的即在于破解建筑防火规定升级的难题。

在本组专题文章中,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有时也简称“46号文件”。

消防安全的防火设计工作 第8篇

关键词:消防安全,防火设计,消防通道

0 引言

新兴的建筑在建设时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使用旧的防火设计已经不能全面的处理消防安全问题, 我国的很多地方对消防设计的工作进行了研究, 以实现最小火灾损失和保证防火安全为目标进行防火设计工作,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做好消防工作, 保证人民安全是消防事业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消防安全防火设计的概念

消防安全防火设计是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的, 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类防火设计的方式。在现在的消防工程学和火灾学中对消防防火设计研究的范围最广, 他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以及建筑的功能情况, 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的基础上确定防火设计应该实现的目标。同时在预设不同火灾场景的条件下来分析火灾发生已经蔓延的过程等, 预测火灾的危险性, 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方案, 来为建筑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2 防火设计消防管理设计

在建筑中一般是根据传统的法规进行防火设计, 但是现行的法律中对性能化防火设计并没有规定, 在实际情况中, 地方性细则对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管理作出了规定。对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在最初设计建筑时要向消防机构提供申请报告, 而消防机构会根据工程设计来确定建筑是根据传统的防火设计还是性能防火进行设计, 如果确定了建筑工程设计或者评估的内容、安全的目标和火灾场景以及分析的工具后都要由性能消防设计单位向消防机构提供并且审核。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文件和报告完成后要经过消防机构的审查和认证, 设计单位应该把消防机构审查通过后的消防设计的施工图再次送往消防机构进行审核。

3 建筑主体结构自身消防耐火稳定性

火灾是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建筑结构的耐火性对于防止建筑坍塌有重要的影响。要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耐火性, 就要对其主要的构件继续拧严格的选择。对此, 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自身消防耐火稳定性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采用低框架结构时要根据常规的设计增加柱的截面, 对钢筋混凝土继续依耐性能的评估时要考虑这些构件所在房间的火灾荷载以及通风的情况。

对于耐火要求比较高的建筑, 如果使用了混凝土构件就要使用防火的涂料, 而使用防火的板材进行装修时就要增加主筋的保护层和截面的宽度, 同时还要设置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建筑结构中钢结构的构件外部要有隔热层, 隔热层要选用导热系数小且热容较大的这样就可以提高构件的耐火性能。给构件添加保护层时一般可以采用喷涂或者包敷的办法。如果钢梁的跨度太大了可以在梁下安全耐火的吊顶材料方式火灾的烟气直接损害钢梁。

4 消防通道与防火隔离设计

消防通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要有环形的消防车道。如果设置环形的车道比较困难可以沿着建筑的长变设置。电梯是高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的交通途径, 在建筑中使用消防电梯可以为消防人员救火节约时间, 设计消防电梯应该要具备两点:首先, 消防电梯要有火灾紧急控制的功能, 一旦出现了火灾消防中心就可以使全部的电梯返回到首层中, 而且正在工作的电梯也可以切断电源, 而消防电梯还可以继续工作为抢救火灾工作提供便利;其次, 消防电梯中要有避免火灾损害电梯的技术措施, 可以防止烟气进入消防前室等等, 使得消防电梯可以在火灾中成为垂直的交通工具和安全通道。

防火隔离设计:高层建筑要有防火隔离带, 选择的保温材料应该为A级的材料。而且建筑的墙体结构应该采用金属或者石材等非透明的结构。建筑的屋顶建立保温层, 保温的材料等级不能低于B2级。

5 报警系统与灭火装置

建筑中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灭火的设备, 这些消防设施为了控制火灾的蔓延以及减少火灾损伤的武器。因此, 建筑中要严格的根据规范配备自动喷火灭火和报警系统。建筑的灭火装置要安放在醒目的通道。此外还可以进行消防用水设计进行灭火。建筑的消防用水一般设置在消防栓的灭火装置中。采用自动喷淋的系统不仅操作简单, 价格低而且在灭火时更加的快速。在设计消防用水时要充分的利用喷淋系统中的消防泵, 这样一旦出现火灾, 就会爆破出水灭火, 进而还会引发警铃。消防水池是消防用水设计中的一个部分, 因此在设计时要保证消防水池水源充足。

报警系统:在建筑中设置的自动报警系统一般都是采用烟感型的探测器, 安放在电梯、走道等公共的区域。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其效果并不突出, 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 烟气到达探测器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使用自动报警系统还增加了物业的管理费用。因此为了实现最佳的报警效果, 应该把火灾的探测器以及报警的按钮设计到智能化的系统中进行统一的管理, 例如使用火灾探测和视频监控一体的设备, 不仅可以进行监督还可以自动切换报警模式, 既经济又实用。

6 结论

为了做好建筑的消防安全防火设计工作不仅要重视日常消防通道, 建筑防火隔离设计以及报警和灭火装置的设计, 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的防火和易燃品等的管理, 做到设计和人工管理共同发挥效果, 才能更好的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伍爱友, 肖国清.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83-87.

[2]祁晓霞, 林广森.规范消防监督管理持续、稳步推进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6:759-761.

村镇防火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第9篇

1 村镇防火安全现状分析

1.1 农民使用燃料储量大、种类多, 火灾危险性大。

新农村建设以来, 旧城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现状, 但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影响, 居民使用的燃料大多还是煤、柴草、液化气等, 这些燃料一旦用火不慎, 再加上平时堆放不当, 大多农村家庭还在房前屋后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 草和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饲料, 有的柴草与住房相邻, 牛栏、羊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 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 大大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 火灾隐患大增;同时, 大量木制家具、现代家用电器的使用, 加上家庭装修, 又增加了可燃材料, 一旦起火极易蔓延, 大大加快了火灾燃烧速度。

1.2 相对贫弱的农村社会之所以成为火灾发生的重灾区, 有其客观原因。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许多农村群众在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但这种变化并非玉溪农村社会的全貌, 更多的农村尤其是山区村落的建设还缺乏规划, 土木结构住房仍有相当规模, 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还在延续, 加之消防安全意识差、对儿童教育监管不够等原因, 较多的火灾隐患存在农村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1.3 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 电线私接乱拉、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电设备增多, 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 不合格电器设备大量使用, 这些都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例如:全县很多农村家庭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和“取暖”的问题, 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 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 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有液化灶的家庭, 只知使用, 对液化气的防火安全常识根本不知道, 大多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还有的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 这些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1.4 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房屋,

并且联片建造, 耐火等级低, 没有合理的防火间距。大多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建造, 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 加之大量的柴草放置在房前屋后或者路边, 常常会因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儿童玩火、燃放鞭炮等原因引起火灾, 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 坚决遏制村镇火灾发生, 确保农村安

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2.1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建设,

构筑政府领导、群防群治的农村消防工作格局。根据新《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国务院领导全国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为此, 各地要成立以分管消防的副市长为组长的新农村消防建设领导小组。农业、规划、公安、建设、林业、消防等部门各司其职, 形成合力;农村村委会成立消防安全组织, 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安全检查, 建立和完善了部门互动, 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逐步推进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各地政府每年都明确和量化农村消防工作任务, 逐层签定了《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 把《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到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民家庭。落实考核奖惩措施, 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 专题研究和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 促进农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考核、逐步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共同自治”的新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2.2 自防自救才是根本。

远离城市, 点多面广, 而更多的消防资源又集中在城市, 这是多年来农村群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这个现实, 多年来, 许多农村家庭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火灾时不得不盼望着“远水来解近渴”, 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多年辛劳的财产“付之一炬”。当然, 改变这种现实, 使“远水”变“近水”, 也许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之一。同时, 要成立专职消防队, 义务消防队。随着各种形式的消防队建在村里、门口, 先前的消防资源分配格局被不同程度打破, 农村群众似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事实上, 无论消防队伍再专业再强大, 面对大火也只有施救和控制的份, 局部的火灾损失在所难免。对普通农村群众来说,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注意防范, 排查隐患, 养成良好的用火、用电和杂物堆放习惯, 而在遭遇火灾时则能理性自救, 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以当前的情势来看, 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也许是在向农村群众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农村消防工作的归宿是自防自救。

2.3 建立健全村镇防火工作“联户联防”

机制, 是解决农村防火工作分而散有效方法, 实施“联户联防”是派出所主导的工作, 它是借助于治安联防体系建设的一种新型的治安消防联控体系。今年, 市政府确定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具体内容, 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督促乡镇建立消防安全“联户联防”制度, 从而为消除农村火灾隐患, 减少农村火灾事故发生创造条件。

2.4 切实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资源, 在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着力开展突出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群众生活的消防宣传活动, 培养健康的民俗民风和安全的生产生活方式。各村镇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负责整体工作的领导协调。村干部带头, 党员、村民代表将开展“构建平安农村、打造和谐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发动, 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各县区乡镇积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 结合宣传活动, 设置宣传橱窗、板块、拉横幅、贴标语, 开展以“全民除火患, 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宣传活动, 在村口设立永久性宣传牌, 宣传农村平安、防火、防盗等知识, 将《致村民加强平安建设的一封信》和《村民防火公约》印发至每户村民家中。结合实际编写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农村防火顺口溜》, 以耳熟能详的语言向村民宣传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知识, 形成“人人关心消防, 人人支持消防”的良好社会氛围。

3 结束语

村镇防火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10篇

近年来, 我国村镇建设不断发展, 村镇规模急剧扩大,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农村经济、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尤其是消防工作基础薄弱, 设施缺乏, 监管不到位, 导致我国农村火灾频发, 损失惨重, 成为困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高度重视, 并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和GB 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对农村消防工作也做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 村镇消防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有效遏止村镇火灾的发生对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1 当前村镇防火安全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调查发现, 农村建筑一般为砖混、砖木、泥瓦等结构, 建筑耐火等级一般为三、四级。表1为农村建筑类型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 在调查的132个农户中, 砖混结构的房屋占40.2%, 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村镇;砖木结构占46.2%, 是如今农村建筑中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房屋结构更为简陋, 建筑材料多为易燃、可燃的木材、茅草等, 门窗也多为木质材料制成。可见农村房屋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耐火性能差的特点, 是农村火灾时有发生的因素之一。

1.2 村镇院落规划不合理

由于农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村民在建设房屋时不考虑建筑防火, 住户之间不采取防火分隔, 防火间距不足或根本不留防火间距, 容易导致一家失火、多家受灾的情况发生。此外, 村民自家院落布局密集, 住宅房屋往往和火灾危险性大的粮仓、车库、养殖棚等建筑毗邻, 甚至是共用同一建筑, 这种情况一旦起火, 往往造成严重损失。根据GBJ 39-90《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耐火等级同为三级的建筑应该至少保留8 m的防火间距, 见表2。此次调查的132个村庄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过小或者不留防火间距的现象。

GBJ 39-90指出, 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也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见表3。

实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村民的房前屋后、庭院、过道中都存放大量稻草、麦秸、木材、煤炭、粮食等可燃物, 使得防火间距不满足表3的要求。其中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 冬季采暖期长, 柴草堆、粮食堆储存在房前屋后的现象更为普遍, 堆垛较其他省份偏高偏大。这些都给火势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重大火灾事故。按照规定, 当村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密集时, 堆量较大的柴草等宜设置在村庄外, 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 m, 堆垛也不宜过高过大, 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此外, 危险性液体贮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尚不应小于相关规定。调查数据显示, 现在很多村民家中都会储存汽油、柴油等易燃、可燃液体, 而且与建筑物、柴草堆等的防火间距也不足20 m,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3 农村可燃物较多

火灾荷载是指房间内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总热量与房间使用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发热量, 可分为固定火灾荷载、移动火灾荷载和临时火灾荷载。

多数农村住宅装修简单, 可燃、易燃的装修材料少, 因此固定火灾荷载主要是由木材、茅草等建筑材料和木质门窗组成。根据以往经验, 房屋火灾中, 结构构件首先着火的比例较小, 绝大部分的房屋火灾是先从家具和其他室内可燃物开始的, 因此村民家中移动火灾荷载的大小对火灾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影响更大。笔者主要分析移动火灾荷载 (以下简称火灾荷载) 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多数村民除了在室内存放杂物外, 还会在自家院中堆积大量柴草、玉米秆、粮食等可燃物, 因此农村火灾荷载应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1.3.1 室内火灾荷载

表4和图1分别为我国部分省份的室内平均火灾荷载情况。

对照表4中的平均值可看出地域的差异性导致黑龙江省农村火灾荷载偏大, 江西等省份偏小, 且与一些国家基本认同的火灾荷载数据存在差异;从图1看出, 五省市农村火灾荷载分布趋势大体相同, 即杂物房和卧室的火灾荷载偏大, 其次是厨房。

根据调查, 总结原因如下:

(1) 农村房屋与城市相比, 格局简单, 布置随意, 卧室中存放很多木箱、木柜、被褥、衣服等杂物;没有客厅的居民会将沙发、冰箱甚至粮食等存放在卧室中, 这些都加大了卧室火灾荷载。

(2) 由于农村购物不便, 村民通常会一次性购买很多粮食和生活用品, 如面粉、大米、食用油、卫生纸等, 并贮藏在杂物房或厨房内;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提高, 家用电器数量不断增多, 农村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也逐渐增多, 增加了火灾荷载和火灾隐患。

(3) 黑龙江是产粮大省, 农民主要以农业为生, 家中存粮普遍较多, 加之天气寒冷, 农民生活和取暖使用的可燃材料大量堆放在室内, 使得火灾荷载偏大;相比之下, 江西等地在家务农人员少, 粮食、杂物等堆积物相对要少, 因此火灾荷载偏小。

1.3.2 室外火灾荷载

图2给出了我国部分省份室外火灾荷载占总火灾荷载的百分比。从图2看出, 各省农村室外火灾荷载在总火灾荷载中都占据一定比例。原因如下:

(1) 多数村民在自家院中堆放柴草、玉米秆、粮食等可燃物, 尤以黑龙江等产粮大省最为突出;

(2) 近年来农用机械和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增加, 农村使用和储存汽油、柴油等易燃、可燃液体数量增多, 并随意存放在庭院中, 增大火灾荷载。

综合以上分析, 农村室内和室外可燃物均较多, 一旦用火不当就极易引发火灾。

1.4 违章用电现象严重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 村民家中违章用电的问题比较突出, 火灾隐患重重, 极易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调查发现, 56.8%的农民家庭采用的还是明线敷设方式, 暗敷或穿管的仅占43.2%。电线陈旧老化现象也随处可见, 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前敷设的原始线路, 绝缘层破损开裂, 电线直接裸露在外, 极易发生危险。此外, 多数村民家中都存在私接乱拉电线的现象, 有些住户甚至直接沿着可燃物敷设电线, 临时接线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而GB 50445-2008中明确指出, 电线宜采用线槽或穿管保护, 不应直接敷设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 当必须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保护。

1.5 村民防火意识及自救能力差

由于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和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致使农民缺乏防火、灭火和消防法律知识以及必要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

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因条件所限, 生火、做饭、取暖用火多为柴草, 事后不及时清理余火, 带火星的炭灰随处乱倒。生活中使用明火的次数远远高于城镇, 几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 大多数的农村火灾都是用火不慎造成的。点灯照明、生火做饭、小孩玩火以及烧香、焚纸、燃放焰火等过程中, 不注意防火安全, 极易导致火灾发生。

1.6 消防监督管理不到位

多年来, 消防管理的重心一直落在城市, 加之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组织分散、信息不畅致使农村消防工作成为消防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农村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制度不健全, 消防工作不落实, 管理薄弱, 甚至出现无人管的现象, 消防隐患严重, 整体抗御火灾能力差。

调查发现, 90%以上农村未建多种形式消防队, 未配备消防设施, 没有安装消火栓或固定消防水池, 也没有设置取水设施, 发生火灾后不能有效发挥其效能, 造成被动, 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 等远离农村的公安消防队到场时, 已使小火酿成大灾。

2 加强村镇消防工作的对策措施

2.1 发挥政府职能

农村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务必站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深刻认识抓好农村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强化农村防火工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切实把农村消防工作摆到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推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层层落实责任。根据《消防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 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

2.2 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

2006年国务院紧紧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目标, 提出: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 大力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在农村建立以镇专 (兼) 职消防队为中心, 集镇、村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网络, 切实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

政府要加大农村消防经费的投入, 保障消防经费的落实, 着力解决水源设施、公共消火栓系统等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问题, 加强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消防泵、消防水池等农村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可采用消防、生产、生活合一的给水系统, 无给水管网的村镇, 其消防给水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源, 并应设置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 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2.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消防工作, 宣传先行。《消防法》第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只有群策群力, 大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危害。”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的内容要生动, 形式要灵活多样:

(1) 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和光盘, 在适当位置设置普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固定消防宣传栏, 深入农村教授灭火器使用方法, 在广播、报纸、电视上开辟消防专栏、利用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2) 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采取防火措施, 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3) 用火灾案例教育群众, 提倡移风易俗, 改变不良的用火用电习惯, 减少明火使用量, 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农村整治、规划工作

农村消防工作要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做到同步实施, 协调发展。对那些原有的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车通道狭窄、火灾荷载大的村镇以及房屋、柴草堆垛等连片的村民住宅, 要按照《消防法》、GBJ 39-90、GB 50445-2008等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合理规划, 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1) 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 打通消防通道, 拓宽防火间距;

(2) 加大对柴草垛以及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储存的治理力度, 落实监管措施;

(3) 加强电源火源管理, 对居民区的供电线路要进行规范, 禁止乱拉乱接, 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4) 控制火源, 加强对儿童的监护, 杜绝儿童玩火成灾, 不得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等。

参考文献

[1]李引擎, 李彦军, 张靖岩.结合农村消防现状谈国家标准《农村建筑防火规范》的修订[J].南方建筑, 2008, (6) :45-47.

[2]GB 50445-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

[3]GBJ 39-90,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肖旻, 史毅, 胡又咏, 等.高校学生宿舍火灾荷载调查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5 (3) :27-31.

[5]Zalok Ehab, Hadjisophocleous G V, Mehaffey J R.Fire loads incommercial premises[J].Fire and Materials, 2009, 33 (2) :63-78.

[6]卢启华.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J].科技资讯, 2006, (26) :214-215.

上一篇: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下一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