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应用范文

2024-06-23

预防护理应用范文(精选12篇)

预防护理应用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8月选择我中心预防接种儿童234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3个月~3.5岁,平均(1.84±1.52)岁。对照组117例,男65例,女52例;年龄4~4.5岁,平均(2.18±0.6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①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嘱咐家长接种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既不要在发烧、感冒、抵抗力虚弱时接种或提前接种,也应注意接种后的卫生工作,改善儿童体质,并告知家长儿童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案。②心理护理:主动接触儿童,手轻抚儿童的头与手以获取儿童信任,促使儿童保持身体放松并主动配合接种;接种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并表扬和鼓励成功接种儿童的配合行为,将其作为其他待接种儿童的榜样,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接种,并保证未接种的儿童不能接触到接种不满意的儿童;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亲切感,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配合接种。③接种环境:接种应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可张贴卡通、动画图片,或放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将室内设置成温馨的蓝色或粉色,以此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医护工作人员要务必做到“三查七对”制度,还应认真核对:姓名、疫苗名称、疫苗颜色、疫苗剂量、接种时间和针次、注射部位,根据不同疫苗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④接种后护理:接种结束后,嘱咐儿童家长接种0.5h后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若儿童在接种疫苗后24 h出现过敏性休克、晕厥、癔症等情况,立即打“120”进行急救;5d内出现恶心、发热、荨麻疹、腹泻、硬结、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医生应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嘱咐家长接种后保证儿童充分休息,少运动,多饮水。当儿童自觉注射部位瘙痒时切勿挠、抓,防止发生感染。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核实资料,对儿童进行常规检查;选取疫苗并打印注射单,宣传接种相关知识;儿童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并接种;记录签名并嘱咐注意事项,留观0.5 h。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恐惧程度:当接种儿童轻度恐惧但不回避或未产生恐惧感时为Ⅰ级;当儿童产生恐惧感并尝试回避,但仍能顺利接种时为Ⅱ级;当儿童恐惧感强烈,尽力回避接种,需接种人员和家长强行接种时为Ⅲ级。并比较两组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包括接种意义、疫苗类型、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家长满意度包括讲解情况、接种技术、护理态度等。同时比较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7.0处理数据,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儿童恐惧度比较:接种过程中,观察组儿童恐惧Ⅰ级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接种后,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抗病原体能力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防治疾病意识的增强,预防接种疫苗逐渐成为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2]。然而,一些家长对预防接种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知,不愿意对儿童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并且,进入机体后的疫苗属于异物,不同体质的儿童因自身敏感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或处理不当,不仅可增加儿童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医疗纠纷,从而影响预防接种疫苗工作的顺利进行[3,4]鉴于此,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耐心讲解,告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定期对家长培训相关疾病预防知识,使家长全面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加预防接种率,避免儿童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5,6];同时对家长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促使儿童积极配合接种,避免发生医疗纠纷[7]。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本研究所应用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主要从家长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接种环境以及接种后护理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家长水平认识、医务人员的素质、环境等因素对接种效果也有影响,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去缓和与解决矛盾,避免发生医疗纠纷;这不仅可丰富家长的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缓解儿童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获取儿童及其家长的信任,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还可改善接种结果,保证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过程中,观察组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儿童的恐惧感,促使儿童配合接种,增加疫苗接种率,提高家长满意度,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临床记录资料234例。结果:接种过程中,观察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童,护理,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

[2]王洋.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分析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10-211.

[3]李建好,何焕燕,卢银娥,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3):7469-7470.

[4]程红梅.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2-133.

[5]黄晓宁.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43-344.

[6]田金云.全程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6):231-232.

[7]朱秀丽,代海平.浅谈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8-129.

预防护理应用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住院的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组成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析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4.24%(8/33),X2=5.146,P=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晚期肿瘤 压疮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30-02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致使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1]。晚期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长期卧床,且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而且影响其睡眠,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降低压疮发生率,尽最大可能让患者以最舒适的状态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做好压疮护理也是肿瘤科护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3]。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者平均年龄(42.3±5.12)岁。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4.2±6.34)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骨髓、心、肝、肾功能正常,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患者入组时均无压疮发生,也无严重的感染灶,且依从性较好。入组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类型和恶性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护理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避免压疮发生。③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④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面平坦、清洁、柔软、舒适。⑥每天帮患者按摩,促进局部血循环。⑦合理安排患者膳食,注意营养。⑧常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一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压疮情况比较,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4.24%(8/33),经X2检验,X2=5.146,P=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下表1。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再加之本身身体状况差,极易发生压疮[4,5],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因此,压疮发生率也逐渐成为许多医疗机构评价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6]。

压疮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压力、摩擦力、潮湿、活动障碍、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紧张[7,8]。针对压疮的发生原因,笔者认为避免身体局部长期集中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因此勤翻身是经济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再者,外界环境也是压疮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因而保持患者皮肤接触的武林的干燥清洁也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可靠手段。经常清洗皮肤、更换贴身衣物和被褥,可有效预防压疮。还有,减小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如经常性的使用改变卧位,使用足垫和腰垫。最后,合理膳食,增加膳食营养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在压疮预防中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研究表明,每3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可降低晚期恶性肿瘤压疮发生率。近期有研究显示鼓励患者营养膳食,增加患者生存信心,每天更换床单被褥,鼓励患者每天洗澡也可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本研究给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该护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如峰.强化护理干预在中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67-68

[2] 郭细妹.非粘性敷料预防晚期肝癌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20-321

[3] 黄云娜.六神丸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10-12

[4] 刘梅红.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0,(24):2995-2995

[5] 郭铁明,陈辉,贾建刚.活力碘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6):31-35

[6] 董海静.紫花烧伤膏加红外线照射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F0003-F0003

[7] 李华.泡沫敷料在预防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急性压疮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22):2790-2791

手术室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护理体会 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8

我院手术室前几年应用抗生素都是手术医生亲自带药或者手术中间要求给予抗生素,随着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疗效得到肯定后,自2006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制度,手术室积极配合有关科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生素合理、正确地使用,使抗生素在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中发挥最大作用。现将我院手术室应用抗生素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学习

正确掌握用药剂量浓度用法: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将药品说明书收集归档,特别注意事项用红线注明以提醒重视。

将术前常用的抗生素作成一览表,品名、规格用法、注意事项等项目列表,此表简要明确,并不断更新补充。因为抗生素种类多,新型抗生素推出较快,商品名和化学名不太规范,而手术室护士接触药物相对较少,药物知识比较薄弱,要做到正确安全用药,并且达到预期效果还要不断学习探索。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要掌握好

术前1小时或者麻醉开始后给予1次剂量。手术时间>4小时要追加1次。

有研究表明,术后3小时内使用抗生素几乎没有预防感染的效果[1]。必须在细菌污染之前,让组织建立起有效的抗生素浓度,使随后而至的细菌难以生存和繁衍。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相反,在细菌污染之后,细菌很快繁衍(细菌倍增时间为8分钟),加上创伤影响正常的防御机制,抗生素进入创面困难,达不到控制和杀灭细菌的目的,因而预防感染难以奏效[2]。所以,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上强调提前使用。

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的指征: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有严格的指征,一般说来,Ⅰ类切口不主张使用抗生素,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如放置永久性假体、人造血管等)者可考虑使用;Ⅱ类切口均考虑使用;Ⅲ类切口必须使用。

应用抗生素前要和医生沟通

术前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不过应注意与麻醉用药的配伍反应。

麻醉前,给抗生素无不良反应后再麻醉;或等待麻醉稳定后再给抗生素(注意观察与麻醉指标不符的变化可能为抗生素所致)。

输抗生素的液体切忌作为麻醉给药的途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麻醉药效能,如作为瑞芬或异丙酚泵入途径。

急症感染手术病人的抗生素应用:如化脓性胆管炎、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病人,应积极问外科医师是否应用或带来抗生素,并尽可能在麻醉前输入,因感染中毒症状不有效控制,很难施行稳定的麻醉。

喹诺酮类抗菌素静滴速度不宜过快,每100ml滴注至少45~60分钟,术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有无过敏史,溶媒选择规范,最好量为100ml,并在输液瓶签上写明所用抗生素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皮试结果并签名。

对于应用电子版医嘱的科室一定要及时把临时医嘱单打印出来,并核对皮试结果和护士签名。要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汇报处理,避免与麻醉用药的混淆。及时在临时医嘱单上签执行时间和执行护士姓名。

讨论

虽然术前0.5~1小时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但是已明确单纯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给药的目的是防止1~2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地选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新型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时间较短的清洁手术尽量不用抗生素;在预防性用药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袁纯,高群英,曹长列,郑世菲.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89.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100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0例。其中男515例, 女485 例, 年龄1 个月~ 7 ( 2.8 ± 2.1) 岁。接种疫苗种类: 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

1.3 观察项目

(1) 儿童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中, 对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全身发热、发烧、肚痛、腹泻、恶心、呕吐; (2) 儿童预防接种完毕后, 向家长发放问卷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护理干预

3.1 接种前

接种前为儿童进行全面体检, 详细询问家长儿童近期身体状况, 是否存在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禁忌证等。详细告知家长针对儿童此次疫苗接种的具体作用及必要性, 并说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在接种前让家长陪同在儿童身边, 并给予他一些鼓励和安慰, 以缓解其对未知的恐惧和身心压力。

3.2 接种中

接种护士必须认真详细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及相关的一系列疫苗介绍, 严格注意保证疫苗的质量以及注射器的质量。注射前对儿童和蔼耐心, 热情微笑, 减少儿童的恐惧心。根据不同年龄的小儿以及不同的注射部位, 选择适合型号的注射器, 拿捏稳当, 确保注射的安全性。

3.3 接种后

注射后不可反复按揉住注射部位, 防止出血、感染等。完后让儿童留在观察室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 才能离开。同时, 详细告知家长小儿在接种疫苗后需注意事项: (1) 让小儿多注意休息, 不要太过玩耍, 跑动。 (2) 对注射部位要注意保护, 尽可能不要接触到水, 保持干净清洁。 (3) 注射部位如出现疼痛瘙痒, 禁用手去挠抓或者冲水, 以防感染。 (4) 如在接种后, 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可视不同程度对症处理。如果出现高度发烧, 腹痛痛呕吐, 腹泻不止等症状, 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讨论

小儿机体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 身体的免疫能力差, 易受疾病感染, 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现在社会多数家长因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认识缺乏。在儿童疫苗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及危险存在错误的思想, 导致对儿童接种比较不认可。对于此现象,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有义务对所有家长进行健康讲解, 耐心解释, 告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对预防接种相关信息要全面多做宣传, 加重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定期组织家长进行相关的知识演讲, 让家长全面认识的预防接种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从而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 防止儿童发生相关的疾病感染。

本研究中, 观察组儿童在接种前、中、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相比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5340, P<0.01) ,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27.5122, P<0.01) 。因此,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是可以高效率的降低儿童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从而可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 在临床中推广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将近两年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1000例儿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均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接种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χ2=28.534 0, P<0.01) , 家长满意度提高 (χ2=27.512 2, P<0.01)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可以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王茜, 韩友彩, 王慧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6) :1040-1041.

面瘫的预防和护理 第5篇

预防:

预防面瘫要从小处做起,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感到有点凉了就要调整风向或关掉电器。遇到大风和寒冷的天气,出门时要轻拍、轻按面部、耳后、颈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加自己的御寒能力。要以乐观平和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如果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应该及早就医。

面瘫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3、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预防护理应用 第6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安全预防;电子胃肠镜;消毒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13-01

当前电子胃肠镜的广泛应用明显降低了相关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而电子胃肠镜检查也被公认为是检出胃肠疾病的会标准[1]。但是其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在接触粘膜的过程中,极易因粘膜破损而使之沾染致病微生物。且在消毒中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难度大,这些因素易导致其成为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而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为此需要加强护理[2-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护理管理安全预防在电子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我们对医院胃肠镜检查室进行现场调查为主,结合询问及查阅相关资料为辅的方法,填写“胃肠镜消毒情况调查表”。

1.2 调查方法

胃肠镜初始污染样本于患者检查完毕后立即采样,胃肠镜消毒后样本于清洗消毒程序完成后、供患者使用前进行采样。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采样部位为胃肠镜的内腔,及时送检,实验室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计数和致病菌检测。消毒后的胃肠镜活检道的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5]。

1.3 统计方法

资料分析用SPSS10.0软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胃肠镜检查室清洗消毒与诊疗的分室情况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活检道消毒效果的危险因素,胃肠镜的储存条件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内容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活检道消毒效果的保护因素(P<0.05)。

3 讨论

胃肠镜对消化道疾病诊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近年来屡有通过胃肠镜检查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报道。有学者调查294所胃肠镜中心,其中12所报告了22例交叉感染病例,12例由十二指肠镜引起,5例由电子胃肠镜引起,4例由上消化镜引起[6]。还有学者报道接触戊二醛5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有皮肤、鼻黏膜或眼结膜刺激或过敏症状,而接触前有症状者仅37%[7]。

卫生部于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法规,在规范中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提出了详细、具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但是本地区医院感染控制和医院消毒监测工作普遍未受到重视,消毒后的纤维内镜合格率偏低,其中胃镜总合格率为40.91%,肠镜合格率仅为25.00%,活检钳除个别医院能做到高压蒸汽灭菌外,大多数仅用戊二醛消毒液或氧(酸)化水浸泡消毒,合格率仅为87.50%[2]。在具体的影响因素中,胃肠镜检查室清洗消毒与诊疗的分室情况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活检道消毒效果的危险因素,胃肠镜的储存条件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内容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活检道消毒效果的保护因素(P<0.05)。為此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重,首先是消毒后的胃肠镜储存于专用的洁净柜或有消毒设备的镜房中,是消毒后胃肠镜保持清洁免受二次污染的有力保障;其次是通过对清洗消毒专业操作人员系统全面的知识培训,使其加强对胃肠镜污染引起的院内感染的认识,深入掌握消毒灭菌知识,从而直接影响胃肠镜清洗消毒质量。

总之,电子胃肠镜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要加强护理管理安全预防,保证胃肠镜消毒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8.CA Cancer J Clin,2008,58(2):71-96.

[2] 姜泊,潘新颜,张亚历,等.内镜窄带成像与染色技术诊断大肠肿瘤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416-420.

[3] 胡兴强,吴磊,杨广岚,等安徽省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效果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9(1):7.

[4] 张福荣,方剑平,付桂萍,等兰州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2):151.

[5] 龚瑞娥,吴安华,王曼平等内镜的使用与消毒现状况[J].中国内镜杂志,2012,8(2):99-100.

[6] 刘变英,毕淑娟,刘丽萍等酸性氧化电位水与戊二醛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11-1013.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晚期肿瘤患者压疮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晚期肿瘤患者62例,病因诊断及病理学证实均为中晚期癌肿,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都存在强迫体位、水肿、恶液质等危险因素。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均除外带入压疮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年龄55~76岁,平均65.5岁,男18例,女13例,肺癌13例,胃癌9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3例,大肠癌2例,平均住院40d。对照组31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男19例,女12例,肺癌14例,胃癌10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1例,大肠癌1例,平均住院45d。

1.2 循证方法

1.2.1 提出循证问题

压疮也称褥疮,是压迫性溃疡,其产生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瘫痪长期卧床、强迫体位、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水肿、潮湿、恶液质、护士观察的预见性不够,晚期肿瘤患者因营养不良、软组织损耗、循环不良等原因而容易引起压疮。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通过查询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护理网站等,全面系统的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压疮护理的进展,对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压疮护理科学有效的实证。

1.2.2 采取护理措施

通过查询相关文件,结合护理工作实际,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以下护理措施来预防压疮。

1.2.2. 1 使用Braden量表

Jiricka等应用Braden量表对85例ICU患者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潮湿的环境在压疮的形成中是关键的因素,患者的感觉缺失促使压疮的进展,观察预测这两个因素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1]。用Braden量表来预测压疮,作为发现压疮危险因素的工具,还是具有很好的效果的,能够发现早期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压疮的形成,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均使用Braden量表评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2.2. 2 建立监管系统

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实施科学的监管系统,即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监管,加大对压疮的监管力度。具体实施方法是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各个病区对压疮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提高了病区护士长及护士的责任心,严格交接班,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动态的连续护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避免了护理的被动性、盲目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临床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监管系统,对病区里长期卧床、易引起压疮的患者进行预见性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2.2. 3 掌握预防压疮的方法

(1)变换体位:至少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护士与家属协助患者,向左侧或向右侧位,身体与床面成30°倾斜,用软枕垫在背部,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重力落在臀大肌上,避免粗隆处的骨隆突处受到压力,下面的腿稍伸直,上面的腿稍弯曲,在弯曲的膝盖下垫一个软枕,避免膝盖处受压,胸前两上臂间也放一软枕支撑,使患者把压力分散开,避免自身体骨隆突处受压。避免90°翻身。尽量采取水平体位,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本组均根据疾病特征协助定时翻身,取合适卧位。(2)电动自动充放气体床垫,利用垫内气体的间歇性流动减轻局部压力,防止皮肤受压,预防压疮,同时气体床垫还可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组织耗氧量。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实验组31例患者使用气体床垫,并在患者枕部、肩胛骨或尾骶部等皮肤易受压处垫软枕、气圈等物品,避免了褥疮的发生。(3)按摩: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局部已经发红的部位不能进行按摩,Shannon指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由于氧供应不足引起,是皮肤正常保护性反应,一般连续仰卧1h受压部位既变红,这时局部还能保持1/3~2/3的血供,更换体位后一般可在25~35min内褪色,软组织不会受损,没有必要按摩。如果局部组织持续发红,更换体位后30min不退色,则表明软组织已经受损,如果此时再按摩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刘光维等[2]应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31例晚期肿瘤患者在无发红的受压部位定期按摩,效果很好,没发生褥疮。(4)疮面处理:美国的褥疮护理提出局部给养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发育,局部应用抗生素反而刺激新生组织,不利于生长,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创面局部给养的方法可用一次性人工肛门袋贴在四周,下方剪一个小孔,使氧气常规通过吸氧装置中的湿化瓶,将氧气吹到创面,流量调节为5L/min,30分/次,3次/d。(5)加强营养:晚期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耗性或混合性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要及早给于优质蛋白饮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能进食者给于鼻饲流质饮食或静脉输入高营养剂。水肿患者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保证正氮平衡,预防压疮的发生。

1.3 对照组31例不进行循证,均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保持

床单整齐无皱折,清洁、干燥,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每2h 1次;如果评分≤7分,要及早给予气垫床,加强营养,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

2 结果

试验组均未发生压疮。对照组发生Ⅰ度压疮5例,Ⅱ度压疮1例,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31例有术后潜在压疮的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理论和实施步骤,制订干预措施。实行有效的循证护理,最后经过护理评估,结果无1例发生压疮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和家属满意。循证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促进护士专业知识的更新,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是以医学理论作为护理依据制定护理方案的过程,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3]。循证护理强调以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将研究成果与护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对实验组31例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系统的寻找压疮护理的研究成果及进展的理论依据既实证。将最佳实证和最新科研成果与护理专业知识、护理经验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避免了压疮的发生,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以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实施预防措施。我们经循证护理的护理实践,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实践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种,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护士在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时,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及愿望,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护理依从性。并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护理措施,做到提前干预,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最佳的护理效果,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循证护理促进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寻求并提出问题,并自觉、主动学习,及时汲取现代化的医学护理信息,并应用与护理工作中,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制定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以往护士凭经验和感觉护理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护理依据,从而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地制定护理方案,采取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促进了医护间的协调性,提高了护士的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循证护理不仅仅是一种护理理念,它也是护理顺应高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

通过应用循证护理,对压疮的预防提出护理依据,指导临床护理,各班护理人员加强了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提高了对压疮护理及预防的重视。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护士自己的潜能,护理人员主动搜索相关压疮护理的文献,认真学习,有效的落实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会诊不断将新的护理方法用于临床护理,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采取了预防措施,给予了精心护理,客观评估压疮的预防效果。循证护理要做到对患者实施动态管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各级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各部门的参与、合作,时刻关注患者,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5-423.

[2]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4.

预防护理应用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1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103例儿童,其中男63例,女4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2±2.43)岁,所有儿童均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将103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实验组52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采用儿童接种疫苗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对儿童进行护理干预:(1)接种前一般护理:告知家长带领儿童到查体室让医生进行全面查体,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儿童的一般身体情况,接种前对家属进行指导,告知不可让儿童在接种前进食,以免疼痛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引起儿童恶心、呕吐等[3]。(2)接种室环境:保持接种室内清洁,光线充足,在室内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及画片,护理人员应穿着暖色系的护士服,减轻儿童的恐惧及紧张心理;(3)消除儿童的陌生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在预防接种之前,于儿童及家属交流过程中要摘掉口罩,面带微笑,亲切的和儿童聊天,对于较小的儿童应用手抚摸儿童的头部,取得儿童的信任,减少儿童的恐惧感[4];(4)预防接种时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循“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的原则,减少儿童的痛苦及恐惧,利于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5)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如发热、局部肿痛或硬结,应告知儿童家属不要接种后立即离开,应在医院观察半小时,若出现发热且温度不超过38℃应告知儿童多饮水[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继续升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发生危险;(6)心理护理:对于极度恐惧及哭闹较严重的儿童,护理人员应间隔一段时间在与儿童聊天,慢慢劝导,不可强迫,告知家属不要吓唬儿童,以免增加其恐惧感,导致不能有效的配合,对于不能配合的家属应采用劝导的方法,争取家属的信任,让其正面情绪感染儿童[6],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取得儿童的配合,准备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

1.3 评价标准

疼痛标准:根据WHO疼痛分级法将疼痛分为4级:0级:感觉无疼痛,Ⅰ级:感觉轻度疼痛,Ⅱ级:感觉中度疼痛,Ⅲ级:感觉重度疼痛。儿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预防接种疼痛程度比较

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儿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08%,对照组为76.4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系统护理干预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护理,针对影响患者病情的领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所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7]。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措施,但由于预防接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给儿童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护患纠纷,降低预防接种的覆盖率[8]。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家属更加了解预防接种工作对儿童的好处、重要性及安全性,积极主动的配合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了儿童预防接种率,防止传染病的广泛流行[9]。护理人员在预防接种后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告知注射的间隔时间,按照规定的次数和时间进行注射,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设立电话咨询,耐心细致的解答家属的疑问,方便及时询问儿童接种后的情况[10],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08%,对照组为76.4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轻儿童的不良情绪,减轻接种过程中的疼痛,防止儿童对预防接种产生抵触情绪,提高了儿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敏.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317.

[2]林丽君.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49.

[3]杜芳,邱桂华,万桂荣.儿童预防接种的系统性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94-95.

[4]王悦平.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作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7):34.

[5]韩萍,房锡贵,张凤洁.浅谈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1490-1491.

[6]许素琴.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C):154-155.

[7]刘权斌.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13):144.

[8]盛彩霞.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0):105-106.

[9]李春红,杨海鹰.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1,32(6):1208-1209.

预防护理应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ICU为综合性病区,床位16张,护士28人,护士长1人。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7例机械通气患者,2008年1月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预防监控的管理模式,并对2006年342例、2007年375例、2008年410例行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意外拔管、重新置管等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照比较。2008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非计划意外拔管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问卷调查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我科实施机械通气患者预防监控管理模式的做法报道如下。

1.2 方法

1.2.1 设立机械通气患者预防监控的预控点

1.2.1. 1 重点分类预控点

工作分工预控:(1)设立每班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每班由高年资,工作3年以上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本班护士分管患者病床及处理临时发生的事件、检查本班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2)急救器材、专科器材由办公室护士专人每周一次检查,各班班班交接检查并进行登记本签字。(3)消毒隔离专人负责管理,负责ICU空气培养、工作人员的手的培养、呼吸机管路等更换、物品的初消毒等。

行为预控:(1)各项护理工作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细则。如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拔管、雾化吸入、吸痰盘的更换等。(2)制作入院、转入、转科患者带入、带出物品、药品与急诊、科室的交接登记本及制作气管插管前的告知、注意事项签字本。(3)规范患者探视时护士与家属的交流内容的程序。

技能操作预控:(1)设立各种技术操作的带教负责人,对实习护士统一进行各种技术操作的带教指导。(2)设立由护士长及各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检查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检查分析会,及时修改预控管理措施。

呼吸机预控管理:(1)设立仪器管理负责人,负责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管路等更换及消毒。(2)制作呼吸机使用登记本,记录患者上呼吸机的时间和更换管路的时间。(3)每班记录呼吸机的模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及呼气末正压及血气指标等。

1.2.1. 2 重点个体预控点

(1)人员预控管理:各班护士新老搭配,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的搭配。组长负责指导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排痰、雾化吸痰、试脱机等配合,以便顺利脱机。(2)新聘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呼吸机使用、安装、消毒、突发事件的处理,各项技术操作均进行岗前考核,并进行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各种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如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非计划拔管、呼吸机故障等。(3)重点患者的预防监控管理:对第二次行插管或不耐受插管、躁动的患者,护士长重点逐一床旁交班,重点强调护理内容,加强护士对非计划拔管的认知性、预见性,在各种细微环节上有预防措施,如早期使用约束带、专人看护,必要时请医生给予镇静剂。(4)设置气管插管患者语言沟通的示意牌,如喝水、大便等,及时满足气管插管患者的需求。

1.2.2 预防监控护理风险事件的方法

1.2.2. 1 突发与规律预防监控相结合

突发预控是临时患者、仪器等发生在常规性、规律性预控之前潜在的护理危机或风险,如固定放置简易呼吸器的位置,照明灯放置的位置,当突发停电、机器故障时,护士能迅速、熟练启用应急措施。规律性预控是常规性、平常性发生之前,特别是负责仪器的护士,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是否及时完成充电,对躁动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为防止非计划意外拔管,每班护士应检查约束带的固定情况,护士均能熟知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1.2.2. 2 整体与自测预防监控相结合

护士长每天在床头交班时,对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的事件患者,对全体护士进行重点的警示,如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体位、情绪、病情等防止非计划意外拔管的措施。每位护士在负责自己病床患者时,要有自我预控意识、多视角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意识,养成如有气管插管、躁动、生命体征不稳等的患者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理能力,特别是加强了护士在操作时的防范措施,对护士存在自身体力、情绪自我预测,在精力、身体不适时,向组长说明,组长在分配患者时,减少分管患者的病床。减少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

1.2.2. 3 跟踪与定期预防监控相结合

护士长在排班时,注重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担任各班的责任组长,在各种护理操作时,对本班的新护士及危重患者抢救时给予指导和协助,同时检查全科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正确准确的模式、积极落实好护理安全的措施,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组的预防监测内容进行督促及抽查,确保全科各种预防监控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并结合预防监控管理模式的开展及时进行质量汇总。

1.2.2. 4 各班责任组长与预防监控质量讲评相结合

各班责任组长负责当班本组护理记录内容的检查,特别是对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各种参数的记录是否准确、及时,当发现患者出现躁动、不耐受等症状时,及时提醒本班护士,防止发生非计划意外拔管。护士长每月召开各组组长的关于潜在、存在问题的研讨会,对临床班护士人员必要时进行及时调整,并修改和完善检测内容及预控措施。护士长对工作中及时发现和堵住护理的缺陷、差错的护士,设立奖励资金,给予不同的奖励。对护士因工作的疏忽、态度、责任心问题而发生的意外拔管、纠纷、差错,具情节给于停岗一周学习、当一天患者,并扣发奖金等。从而激发护士多视角发现和及时弥补缺陷的管理意识,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遏止在萌芽期。

1.2.2. 5 沟通技巧培训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2009年我科开展了当一天患者的活动,让每位护士亲身体验当患者的心理需求,查找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护士长进行沟通技巧的掌握的示例专题讲课,并对新上岗护士进行模拟考核后方可上岗。

2 效果和体会

我科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预防监控管理模式1年多来,取得了护士与患者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士在行吸痰、拔管等操作前主动告知患者,得到患者理解和配合,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和纠纷明显下降,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非计划意外拔管由2006年342例中39例非计划意外拔管。2007年375例中28例非计划意外拔管。2008年降至6例。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2006年79.2%,2007年84.5%,2008年92.8%。

3 讨论

3.1 预防监控模式拓展管理者护理管理的新视角

预防监控模式对临床护理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护理风险的方法,针对临床护理的关键部位、重点患者、重点环节、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资历等进行预防监控综合分析,使临床护理工作护理风险控制措施向确定的质量标准预防预案方向发展。ICU护理工作项目繁多,工作活动复杂,特别是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多,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2],需要护理管理者拓展护理管理新视角,做到预防在先,能避免预计出现问题,是一种防止问题发生而不是问题出现后再去补救的管理手段,从而有力控制和调整受控系统的行为。我科三年在护理气管插管患者中特别是2009年实施预防监控模式后非计划意外拔管、重新置管比较及护理纠纷、差错等明显降低。

3.2 预防监控模式促进护理管理制度的延伸

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动态、多变、不稳定的,导致临床护理工作范围和内容处于多变化状态,当前军队医院护理人员成分多样化需要,聘用护士增多,年轻护士多的特点,临床护理管理方法及内容应随之修改和制定相应的符合临床可控性、可操作性的预防监控管理制度、预防监控管理流程。提升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和安全指数,不断完善和改进ICU患者护理中的应急预案的流程,也是每位护理管理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目标。

3.3 预防监控模式历练护士预防护理风险的辨别力

预防监控模式蕴含着积极管理和主动管理行为的理念,充分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重点关注点。管理者的主动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全员护理人员的工作中,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主观意识上增强识别存在的、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主动预期和排除可能导致危险的种种因素,也就是危机的预防[3]。我科实行每班责任组长的管理模式,在临时发生突发事件、纠纷的问题,每班责任组长主动向护士长汇报同时,主动与患者或家属的解释、沟通,避免不必要护理风险事件的扩展。对每位患者存在潜在或突发的病情变化,接班时告诫本班的护士,注意患者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护士预防护理风险的辨别力。这对患者的安全,对护士实施护理操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秀华,陈温琴,黄碧灵.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淮南医药,2007,25(1):66-67.

[2]郑光峰.预先控制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0(26):65-67.

舒适护理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8年4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婴幼儿100例作为对照组, 男52例, 女48例;2008年5月—2008年6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婴幼儿100例作为实验组, 男56例, 女44例。年龄均为3个月至3岁, 精神状态良好, 发育正常, 无接种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接种方法及护理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按接种操作常规[2]进行操作。实验组增加以下心理护理:①接种者操作前可用和蔼语言与婴幼儿家长交谈, 询问有否接种禁忌证, 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安慰家长, 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 在孩子周围创造出温馨平和的氛围。②关心和爱护婴幼儿:接种者用抚摸方式给婴幼儿以身体上的接触, 说话时与婴幼儿眼睛平视;注射时分散婴幼儿注意力, 如与婴幼儿交谈, 让家长用自带玩具或手机音乐等逗引婴幼儿, 同时表扬婴幼儿。

1.2.2 评定方法

①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婴幼儿的家长作满意度调查;②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婴幼儿所表现的哭闹情况进行评分。根据评价指标, 即在注射时婴幼儿稍不愿意, 但能较好地配合为0分;有哭声, 但在注射时不动或有轻微躁动为1分;哭声大, 注射时手脚躁动明显为2分;哭闹严重, 用脚踢, 手抓或嘴咬护士, 需要家长和护士强行按制后才能注射为3分[3]。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调查 (见表1)

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后, 两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婴幼儿所表现的哭闹情况评分 (见表2)

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后, 两组婴幼儿在哭闹情况的表现上有显著差异 (P<0.01) 。

3 讨论

3.1 生理舒适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已达AA级[4], 接种室每日专人检查、清洁、消毒, 室内设有空调, 按季节调节温度, 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给婴幼儿及家长带来生理舒适感。

3.2 心理舒适

婴幼儿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家长的照料。家长来到医院也会焦虑、紧张。接种者的和蔼可亲可降低他们因紧张、焦虑带来的不适。温馨平和的氛围和爱抚使婴幼儿得到了充分的爱, 情绪稳定, 并产生信赖感, 减少了婴幼儿恐惧心理[5]。接种者说话时与婴幼儿眼睛平视, 能与其更好地进行心灵交流[6], 增加其舒适感。

3.3 分散婴幼儿注意力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

研究表明, 人们在某一时刻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如果把注意力从疼痛或伴有的恶劣情绪转移到某种感兴趣的事情上, 就能阻断条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而使人感受不到疼痛[7]。注射时将婴幼儿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 疼痛就会减轻, 甚至会感觉不到。表2可见, 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后, 得0分、1分的例数增加了, 得2分的例数减少了,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婴幼儿哭闹的程度减轻了。

4 小结

舒适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目的是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8]。将舒适护理应用在预防接种服务中, 全方位地为婴幼儿及家长服务。由表1看出实验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增加。

参考文献

[1]徐东娟, 王克芳.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0) :790.

[2]贺雄, 孙美平.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63-264.

[3]莫孙淑冰, 廖进芳, 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2) :96.

[4]贺雄, 孙美平.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43-244.

[5]李元宁.100年也不过时的育儿智慧[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60-66.

[7]周会兰, 蒋晓莲.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2) :1139.

预防护理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集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7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气管内置管(经喉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并且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其发病率在ICU患者中介于6%~52%不等,是ICU内常见感染之一,是导致院内感染死亡、住院日延长及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1]。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肺炎链球苗、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肠杆菌属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2],针对病情选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教育、严格ICU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呼吸道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做细菌感染检测、做好气道湿化、协助排痰、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正确给于肠内营养,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所有无禁忌症的病人均采用半坐卧位;根据病人口腔的pH值选择漱口液的种类,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微生物的下移;积极采取心理行为干预,创造和谐舒适的治疗环境,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人资料:

2009年使用呼吸机病人数1206人,其中气管切开560人,气管插管646人,男性712人,女性494人,平均年齡68岁;2010年使用呼吸机病人数1212人,其中气管切开554人,气管插管658人,男性712人,女性500人,平均年龄70岁。

1.2 实验研究:

应用回顾性资料将2009年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设置为对照组,将2010年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设置为实验组。统计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 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2.1传统护理方法:

按医嘱Q1H常规吸痰,吸痰前后无执行肺部痰液的评估,主要以开放式吸痰为主,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使用PEEP>10cmH2O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气道湿化,发现痰液粘稠或有痰痂使用加温湿化装置+生理盐水滴气管;口腔护理,采用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天;病人卧位,护士随意及根据病人要求抬高床头,在鼻饲时病人抬高床头45°,每班执行胃潴留检查;手卫生,吸痰后执行洗手或消毒液擦手,部分医护人员执行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呼吸回路更换,常规每周更换呼吸回路。

2.2集束化护理方法[3]:

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病人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直接接触病人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在接触不同病人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每一个床单位配备一瓶快速擦洗消毒液;卧位的选择,卧床病人,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如果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予抬高床头30-45°。提高医护人员对抬高床头的依从性;使用镇静药物时,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重视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如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口腔手术后的患者使用软毛牙刷进行口腔刷洗及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口腔护理液方面可选用具有杀菌及抑菌作用的0.12%洗必泰口腔护理液,每天2-3次;按需吸痰,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各种指标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包括肺部听诊,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是否增加,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是否减少,患者是否不能进行有效地咳嗽,气道内可否见到分泌物等,通过气道吸引,必要时结合体位引流,确保分泌物的充分排出;气囊的管理,不再需要常规进行人工气道的气囊放气,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如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或者加热型湿化器,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人工鼻应每天更换,加热型湿化器内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螺纹管更换,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尽可能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尤其适用于①氧储备差,开放式吸痰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②使用高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应用,对于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病人且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或切开套管,间歇或持续实施声门下抽吸,降低VAP发病率;正确记录呼吸机使用参数和各项监测指标;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尽早拔除气管插管;营养及饮食护理[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宜选择管腔小而不易阻塞的胃管,每次鼻饲前应先吸痰并取半卧位,检查胃内有无潴留,如胃残留过多的病人或腹部肠鸣音消失者应暂停鼻饲,鼻饲后1小时内不宜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若病人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现象,及早处理;心理行为干预,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性环境。房间的设置、温湿度、光线、声音、床单位、呼叫器、各种管道、电极片等可对病人造成不良刺激,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消除或减轻这些不良刺激,有利于病人对环境的适应。有资料表明,81%的病人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护士应教会病人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点头、摇头等表达问题,对有一定文化、手能活动的病人,书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交流方法,能提供重要的病情信息。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求,并运用语言、文字、体语(如微笑的面容、关切的目光及轻柔的操作)向病人传达信息,以增强病人治愈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将病人的不良心理减至最轻[5]。

3 结果:

2009年传统护理组的病人VAP发生率及2010年集束化护理组的VAP发生率见表一。

表一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比较

从表中看到,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用集束化护理其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护理人员培训:

我科VAP专科小组查阅了近年来VAP预防的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充分认识到VAP的高危因素,制定了我科VAP预防护理方案。结合病区VAP致病菌种类和比重,ICU组织病区高级责任护士和病区VAP专科护士对呼吸机通气的病人和各种护理环节进行评估,在我科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细致的护理操作标准。在重视基础护理的同时,将鼻饲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机环路的管理及口腔护理结合起来,组成同ICU病区实际相适应的集束化预防护理方案,当班管床责任护士在平时工作中要认真贯切执行集束化护理措施,每2周进行一次理论培训,在平时工作中随时进行抽查考核,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4.2 落实集束化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减少病人VAP的发生率,节约医疗资源。

4.3 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的指导及监督作用:

护士长及当班组长每班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发放评价表,收集对集束化综合护

理方案的评价结果。病区高级责任护士和VAP预防专科护士每月结合病区实际提出意见,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切实将预防护理落到实处。

4.4 持续质量改进:

定期开展活动,研讨需要改进的措施,及时落实更改措施。根据集束化护理方案,病区制定相配套的量化质控标准。通过对每一护理操作进行评分,发现预防护理的不足,督促护士改进。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和VAP专科护士每召开1次碰头会议,高级责任护士和VAP专科护士向护士长提交质控报告,详细列明本周质控情况,发现本病区VAP预防专项护理的优缺点,护士长根据质控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巡视和管理情况,提出下周的改进措施,由大家讨论通过并实行。

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广东省卫生厅,2007年

[2]《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广东省卫生厅,2009年

[3]《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

[4]《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意见征求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5]《预防VAP 护理操作指南》2007 年美国制定

[6]《2004 年临床实践指南》美国呼吸治疗协会制订.

预防护理应用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发生术后尿潴留产妇。年龄22~35岁, 平均26.5岁;初产妇28例, 经产妇4例;产后尿潴留时间1~5d, 平均2.5d。治疗前均用热敷, 按摩, 听流水声, 冲洗会阴等诱导排尿, 症状未见有效缓解。

1.2 治疗方法

使用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的直径1.5cm、长20.0cm的清艾条。产妇取平卧位, 暴露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取中极穴, 点燃艾条, 对准中极穴, 距皮肤5分~1寸左右, 悬空熏灸, 以产妇感觉温热舒适为准, 连续熏灸5~10min, 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边灸边观察其局部及全身反应, 注意弹灰时勿烧伤产妇皮肤。选择1.5~2.0寸毫针, 直刺1.0~1.5寸, 产妇一般有麻胀感, 轻调针体方向, 令针感走向少腹、前阴处;三阴交穴选2寸毫针, 针刺手法应根据产妇体质取平补平泻法或泻法[4]。以上留针30min, 中间行针2次。留针时用艾条悬灸次髎穴及小腹部膀胱区神经组织, 令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宜。1次/d, 3次为1个疗程。

1.3 心理护理

术前加强宣教, 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安慰产妇, 使其树立信心, 特别是对疼痛敏感的产妇要鼓励其自解小便, 让产妇认识到尿潴留的危害, 如导尿容易引起尿道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等。耐心做好产妇家属工作, 使他们协助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尽早自行排尿, 预防尿潴留。术后由于产妇精神紧张及切口疼痛导致尿潴留, 产科护士应针对产妇的心态主动解释和关心安慰产妇, 产妇情绪稳定后尽早主动排尿, 同时提供舒适排尿环境使产妇安心排尿[5]。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通过友好的沟通, 护士主动关心、问候产妇, 从而发现问题, 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 给产妇预防尿潴留的措施指导。

2 结果

32例尿潴留产妇均痊愈出院 (能自行排尿, 症状和体征消失) 。

3 讨论

3.1 产后尿潴留病因

尿潴留是指产后6~8h膀胱有尿不能自行排出者, 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 通过对32例术后尿潴留产妇的临床观察和综合分析, 发现导致尿潴留的病因为: (1) 心理因素:剖宫产术后由于产妇疼痛会使心理产生紧张感、恐惧感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这种不良心理会抑制产妇的副交感神经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致使膀胱充盈而造成排尿困难。 (2) 由于麻醉药物及镇痛泵的使用, 使排尿反射受到抑制, 影响排尿功能[6]。 (3) 长期留置导尿管后持续引流尿液, 膀胱呈空虚状, 造成膀胱压力消失, 影响排尿功能。 (4) 在插导尿管操作中损伤尿道黏膜, 拔管时造成尿道黏膜机械性刺激, 使尿道黏膜水肿, 拔管后害怕疼痛发生尿潴留[7,8]。

3.2 中医护理

《针灸大成》有“产后诸病期门”之语, 中医认为因产后气血两虚, 三焦及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治疗当以补益气血、疏利气机为主。针灸选穴多以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等为主。《窦太师针法》云:“若妇人堕胎后, 手足厥逆, 针肩井而立愈。”说明肩井穴有治疗产后气机逆乱之功。灸火的热力和艾叶通阳的作用, 使热力透入产妇皮肤内,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舒缓尿道括约肌, 加强传导功能, 从而改善膀胱的气化功能, 使排尿畅通[9]。

总之, 应加强产科护士对术后产妇的观察, 早发现、早预防尿潴留, 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10]。

摘要:目的 探讨艾灸配合心理护理在产科术后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产科32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资料, 产妇应用艾灸配合心理护理, 分析尿潴留的病因及护理效果。结果 32例产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产科术后尿潴留多由于心理因素、手术创伤、麻醉等多种因素导致, 艾灸配合心理护理对术后尿潴留产妇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条灸,心理护理,尿潴留,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志敏, 刘芳.留置导管拔管时机的观察[J].当代护士, 2006 (8) :31.

[2] 刘开宏.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 2010, 24 (1B) :151-152.

[3] 卢丽云.甘油灌肠剂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3B) :710-711.

[4] 于莹, 侯春颖, 郭清阳.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7C) :13-17.

[5] 王文杰.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8, 7 (29) :115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

[7] 任小英.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 5 (3) :28-29.

[8] 李宇晴.腹腔镜术后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081-1082.

[9] 和来芳.开塞露解除腰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 2 (4B) :29.

上一篇:联产工艺下一篇:文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