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护理

2024-07-24

乡镇卫生院护理(精选12篇)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1篇

1 现状与问题

1.1 社区卫生服务观念滞后

大部分基层医护人员仍然认为主要工作场所在医院, 真正实行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 其中牵涉到资金投入、医疗服务收费、农村居民的接受能力、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视程度等等, 因而积极应变的热情不高。

1.2 人力资源管理欠缺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但有些基层医院领导认为护士能熟练打针发药就够了, 医院发展主要靠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留住患者。很多护理人员从进医院工作到退休都没有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 理论知识更新和新业务、新技术的掌握难以实现, 因而护理专业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1.3 护理观念转换落后

很多护士因为缺少学习机会或不能主动适应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 缺乏整体护理观念和全科护理观念, 被动服从领导工作安排, 机械地执行医嘱, 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1.4 护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仅有一般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等, 护理管理软件流于形式, 只是应付上级检查, 护理管理者对质量控制意识淡薄, 忽视专科护理技术标准及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1.5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不强

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管理是护士长的事, 只要把本班职责完成就行了, 忽视了护士既是护理者又是管理者、教育者的多重角色, 对病区环境管理、物资管理、病员管理、质量管理参与意识不够, 缺乏积极性。

1.6 就医环境差, 对患者满意度重视不够

门诊病房功能分区不合理, 不同病种放置在同一病房, 清洁程度不够, 导医、供水、供餐等问题不能落实到位, 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 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1.7 潜在医院感染增加了护理风险[1]

(1) 消毒供应工作不能完全达到规范化要求。临床高危科室进行诊治、换药后对器械的消毒、清洗流程和规范操作重视不够, 包装材料不清洁, 包内未放置化学指示剂, 时有包裹潮湿现象, 消毒设备陈旧老化。 (2) 忽视病房床单元及就诊科室空气消毒, 患者出院后被服不消毒。 (3) 门诊输液室就诊秩序差, 缺乏告知巡视制度。患者对所用药物知识缺乏, 对可能的不良反应知之甚少, 随意调滴速, 输液局部外渗、肿痛等异常情况有时不能及时发现, 引发护患纠纷。 (4) 日常护理操作盲从医嘱, 不严格给药时间, 对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 (5) 氧气装置无常规消毒措施, 长时间吸氧不能定时更换湿化瓶、鼻导管。 (6) 侵入性操作时无菌观念淡薄, 皮肤消毒不严格, 各种引流管未能做到定时更换。

1.8 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人本主义理念

仍停留在以经验主义为主, 即家长式、管家式的管理方法, 不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2 对策与展望

2.1 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新希望。政

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 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不正常局面, 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基层医护人员也应转变观念, 放下追求经济效益的包袱, 积极投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 这是大势所趋。

2.2 基层医院领导充分重视护理工作重要性, 坚持以人

为本,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提高工资待遇, 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2.3 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 有针对性地学习护理新理

论, 推广新技术, 提倡终身学习观念, 把学习推向多元化, 包括心理学、健康教育、社区护理、法学及预防保健知识。院内继续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应组织各科人员, 选送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进修学习, 学成后以点带面, 带动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特殊人群护理、健康教育、急危重症护理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2.4 护理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参观、培训、进修

的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并主动、有效地应用到管理实践中。

2.5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人才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者要适应医疗改革的潮流, 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制度、技术规程的制订和实际应用, 走在改革的前列, 而不是墨守成规。加强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 全员参与管理, 才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6 改善就医环境。努力创造整洁有序的就医环境, 让患

者感到舒适、方便、安全, 提倡温馨服务, 把患者视为亲人, 与患者换位思考, 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为患者排忧解难, 让患者满意。

2.7 强化风险意识, 追求零缺陷管理。护理人员应严格遵

守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慎独精神, 转变服务理念, 改善服务态度。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细节管理, 关注护理风险高危环节, 加强院内感染教育,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患者告知制度, 告知药物过敏试验目的、用药注意事项, 减少纠纷;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和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计划 第2篇

2014年即将到来,我们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吸纳多学科知识,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知法、守法、文明规范服务和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逐步把护理人员培训成为病人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照料者。

一、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对新护士要行岗前培训,加强责任心,工作中要确定带教老师,重点跟班,减少差错的发生,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对各科上报的重点病例、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加强督促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做到重点交班,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

5、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止院内感染。

6、强化护士长对科室急救仪器及硬件设施的常规意识,平时加强对其性能及安全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完好。

7、护理部每月一次护理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一个项目,发现问题反馈科室,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让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8、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护士长会议,总结本月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布置下月工作。

二、加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各科每月进行1次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巩固护士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2次“三基”知识考核和2次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3、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护理部定期组织规范语言行为、法律法规、护理制度、医院感染知识及各种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高,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三、继续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

为了贯彻执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了解患者对本院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服务,今年继续行病人满意度的调查工作,旨在提高工作质量、优化医疗服务方案。护理部每月派人对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病人满意度。

四、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发展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彰显以尊重、沟通、人性化服务为内容的人文关怀,才能正确地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医患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加强护患沟通技能,教导护士要以真诚为病人服务的态度,去关爱、帮助病人。

五、加强病区管理,使病人有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1、地面保持清洁卫生,如走廊、病室、厕所、楼梯整洁。

2、病人床铺上的床单、被褥要做到无污物,定期更换清洗。

3、病室内设施如床、床头柜、窗、风扇等要定期彻底清扫,无垃圾。

4、病房定期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5、仪器、用物摆放有序、整洁。

七、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完整、客观。推行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除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外,还减少护士书写文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护理病人上。并向上级医院的同行请教,明确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

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3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对策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农村乡镇的医疗、保健和防疫任务。随着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迫切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护士担任护理工作,而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护理质量严重滞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现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规范大部分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表现为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1.2病情观察不仔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深,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问题的发生。

1.3晨晚间护理不到位大部分护士认为,治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晨晚间护理不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即把生活护理看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1.4忽略健康教育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事,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患者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1.5心理护理不医落实 护士不能真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够建立和谐关系,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忽略。

2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分析

2.1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有一部份未经正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因此,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知道某种疾病应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二是部分护士对于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三是无护士执业证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约占全市乡镇护理人员的四分之一。四是深造机会少,护士忙于日常工作,学习机会少。

2.2护理人力不够我国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由于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都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使有一些刚毕业的无奈到了卫生院,一旦考取了护士职业证书也会离开。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得到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

2.3护理管理缺陷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很多乡镇卫生院无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只有一人负责排班,保证每天有人上班即可。至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等没有人强调和重视,护理危机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缺乏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

3解决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开展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还可以树先进、评标兵,在护理人员中产生共鸣,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3.2强化三基训练对于已经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进行呀考试、考核,管理者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激励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3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临床一级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3.4稳定护理人员队伍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重视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休现,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3.5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护士执业,应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3.6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大到救抢危重患者的操作程序,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管理国度,要把基础护理工作同护士的晋升、薪金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责任分明,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4总结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近年来,护理工作引起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士队伍逐渐稳固,护理工作正在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2]殷磊.護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2-13.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4篇

1 问题

1.1 护士配置严重不足

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 共有人口43万人。据卫生行政部门统计, 全县共有床位数576张, 注册护士289人, 其中县级医院共有病床数292张, 注册护士199人;全县有9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共有病床数284张, 注册护士90人, 其中有27人已改行做其他工作或兼做其他工作, 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只有63人, 每所平均不足3.2人, 护士配置严重不足。一般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或只有1名护士, 全部或大部分的护理技术操作由医生代做;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虽然设立了护理站或护理组, 但每班也只有2名护士在岗, 既要照顾门诊、急诊病人, 又要护理住院病人, 还要承担手术巡回、传递器械和消毒灭菌等工作。

1.2 护士整体素质不高

从年龄结构分析, 90名护士中, 45岁以上17人, 40岁~45岁31人, 30岁~39岁38人, 30岁以下4人, 大龄化趋势明显。从学历结构分析, 90名护士中有53人有正规中专学历, 其中7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专科及本科学历, 其余37人均是县卫校毕业或经过短期培训人员, 学历教育和知识结构先天不足。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对新的护理理念认知能力较差, 除简单的输液、打针外, 对整体护理知识缺乏系统的再学习和培训, 护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不好。

1.3 缺乏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度及服务规范

未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没有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护理质量考核体系, 对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专业化的强化训练, 对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质量低下, 护患矛盾和医护矛盾时有发生。

1.3 政府投入不足

护理人员的待遇没保证, 直接影响了优秀护理人才的引进。

2 对策

2.1 增加护士配置, 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要求

新的医改赋予乡镇卫生院新的任务, 首先是为了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强调乡镇卫生院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 保证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其次是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向辖区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 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和婴幼儿提供健康体检、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慢性病管理等, 保证群众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10年) 明确指出: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 丰富服务内涵, 创新服务方式, 为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但就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护士配置而言, 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更缺乏能够服务于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专业护理人才。所以, 根据乡镇卫生院工作性质, 实行以岗定编、以工作量定编, 使护士配置与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任务相适应, 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2.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白衣天使”是社会赋予护士的美誉, 是对护理专业形象的赞美和崇高期望[1]。良好的护理形象是护士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针对乡镇卫生院护士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较差的现状, 应建立和完善护士岗前培训制度, 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 对新毕业的护士进行集中培训, 然后通过理论考试、护理操作考试等形式, 择优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护士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增强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的后劲与活力。其次, 通过自学、进修学习等形式, 对现有护士进行继续教育, 让他们的行为理念能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另外, 将护士的教育培训等明确写进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内容, 对乡镇卫生院护士实行免费轮训或现场指导,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3 强化“三基”训练, 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 才能出色地完成护理工作和确保护理安全[2]。因此, 要坚持和强化对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求“三基”培训要人人参与, “三基”考核要人人达标, 并将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三严”作风贯彻到护理工作的始终。要建立健全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制订并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实行全面督查和重点抽查。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和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 做到依法行医[3]。

2.4 推行整体护理, 充分发挥护士的服务功能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护理专业自身的变革以及人们对待健康需求的增加, 我国护理工作开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 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4]。因此, 要转变服务观念, 全面推行整体护理,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对所负责的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的基础护理服务和专科技术服务, 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 充分发挥护士的服务功能。

2.5 增加财政投入, 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目前乡镇卫生院用人的困境主要是护士的待遇没有保障。因此,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是促进乡镇卫生院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晓敏.护士瞬间形象在塑造护理专业形象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 2005, 22 (4) :54-55.

[2]朱巧英.运用危机管理防范护患纠纷[J].中国医院, 2007, 11 (9) :68-69.

[3]陆新玲.改革护理流程防范护理风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 :69-70.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5篇

蔡家庙卫生院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从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内涵,完善服务措施着手,加强护患沟通,注重人文关怀,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亲情化护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抓设备投入,促进就医环境改善。更新完善了病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病人住院环境。

二是抓观念更新,促进服务模式转变。在护理服务中,突出一个“亲”字。住院期间免费提供一次性纸杯、笔墨纸张,免费代打电话,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水、拿药、订饭,实实在在地解决病人的困难,让病人体验到家的亲切感。在护理工作中,做好一个“细”字。病房每日通风2次,保持空气清新;随时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刻保持床单整洁;每天下午,根据病人病情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了解康复知识,确保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每天2次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橱、床挡、地面、门把手,预防医院感染。护理人员按分级护理要求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医院质检小组不定时检查,发现病人催促护士换瓶、拔针现象,罚责任护士20元,并给予全院通报。严格的管理和温馨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充分认可,目前,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三是抓制度落实,促进护理水平提高。为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卫生院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考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科室工作实行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病房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物品由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按时保养,保证完好。坚持每日晨交班学习制度和每周护理工作会制度。在每天早晨交班时,由科室组织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讲座和专科理论技术操作。每周召开一次护理工作例会,及时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科室每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一次理论考试,确保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100%。

乡镇卫生院不能一卖了之 第6篇

由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设施比较简陋等原因,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将乡镇卫生院推向市场,有的干脆一卖了之,完全变成个人所有。这种改革对于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经济原则激活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无疑有一定效果。但是,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和老百姓看病难的实际看,将农村卫生资源完全推向市场,纯粹由市场法则来运作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显然弊大于利,不能提倡。

相对于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格局而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总体上仍然非常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有所退步。除了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外,农村疫病的预防、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显得尤其脆弱。这也是当前农村非典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隐患。

对那些既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成分的特殊资源,不能一味照办市场化的模式,而应该视具体情况稳步改革。比如,就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在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城市里可以放开一部分医疗市场,吸收社会资源搞市场化的医疗机构。但就广大农村而言,政府不仅不能放弃经过几十年辛苦积累下来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而且应该加大投入,建立和健全农村防疫和医疗网络,让广大农民花费较少的钱就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城”,逐步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疫病在农村的蔓延。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基层疫病防治的中心,要义不容辞地承担农村医疗和疾控的双重任务,并且成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重点。

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调查分析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对象: (1)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济宁地区13个县市区内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 每个乡镇卫生院随机抽取20护士, 共计320名护士, 年龄22~50岁, 平均29.9岁, 其中22~29岁180人, 30~39岁124人, 40~50岁16人;职称:高级32人, 中级92人, 初级196人;学历:本科8人, 大专128人, 中专184人; (2) 随机抽取相应乡镇卫生院诊治患者242例, 其中住院患者156例, 门诊患者86例。 (3) 抽取各乡镇卫生院主管护理的中层管理人员48名。

方法:调查法: (1) 调查表的设计:对于本研究中所需要的调查表, 参照国内邓静等[1]的调查问卷, 按照本研究中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设计, 制成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在这个调查问卷中, 有10个方面的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基本护理等。根据调查对象对每个项目的回答不同, 我们会给予不同的计分标准, 如在乡镇卫生院护理项目实施情况这项调查中, 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经常, 记3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有时, 记2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偶尔, 记1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从来没有, 记0分。问卷制定完成后, 交付给相关的专家团队进行审核, 审核合格后, 进行较小范围内的预调查, 在预调查顺利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 (2)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在本研究中, 所有的调查员都来自于课题组, 并且在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前需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和预调查考核, 都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对于调查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 我们均使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人录入, 然后使用SAS 9.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主要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有方差分析、秩和检验、t检验等, 检验水准d=0.05。访谈法:在我们抽取的16家乡镇卫生院中, 采取随机的方式再抽取中层护理管理人员48名, 然后对这些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 对访谈的内容进行现场录音和信息记录。对于访谈的内容, 在正式访谈前, 根据每个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制定完成后交付相关专家审核, 然后不断修改和完善, 在访谈时全程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结果

乡镇卫生院护士护理项目掌握情况, 见表1。

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护理项目实施情况比较, 见表2。

医院中层护理管理人员访谈结果提取以下主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待遇低, 人员流动性大, 接受岗位培训或进修学习机会少, 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基层护理理念不强, 护理人员对基层护理认识不足。

讨论

在本研究中, 我们发现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士的学历水平偏低 (中专57.5%, 大专40.0%) , 61.2%护士为助理职称。在这些护理人员中, 很少有能够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导致大多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普遍缺乏, 并且知识层面相对陈旧, 不能及时吸取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知识。基层医院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 学历、职称偏低, 以中、初级职称为主, 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差[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基层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努力, 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个人需求和医院发展的整体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培训体系, 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多的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并且使医院能够随着这些外出学习人员能力的提高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使该地区的患者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加强基础护理和技术技能培训, 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志。积极做好对护士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求他们端正态度, 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 要让护士明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 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加强护理细节技能培训, 努力提供超越病人期望值的护理服务, 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体验到优质的服务[3]。因此, 在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 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也必须加强相应的护理模式的内容培训, 如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高年资护师大多从事管理工作, 有较强护理经验和技能, 但长期脱离临床实际操作、不能更好地发挥身先士卒的作用,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 在乡镇卫生院中, 必须努力地进行护理理念的转变, 将全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工作中的重点。

注:各项人数为选择经常实施者及有时实施者之和。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 乡镇卫生院护士配置不足、护理人员流动性大, 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覆盖面广、任务繁重, 一级医院工作待遇比二、三级医院护士低;另一方面, 乡镇卫生院护士大多不在编, 为人事代理或聘用护士, 造成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局面。两方面相互作用必将影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数量和质量, 乡镇卫生院护理不能很好满足新形势下农民患者的需求。因此, 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待遇, 增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进修培训机会, 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稳定性至关重要。

乡镇卫生院护理个别项目开设率低, 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完成某些护理项目有差异。调查显示, 乡镇卫生院护理项目实施率不足50%的有人文关怀和进修学习。实施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应护理理念, 另一方面在于护士身份不定, 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可能与医院分管护理领导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有关。

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实施的护理项目有区别。不同职称护士实施的护理项目存在差异的有健康教育、护理理念、技术更新及传染病防治。职称不同意味着业务素质、护理理念有差别。不同学历护士完成的护理项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有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理念、技术更新、护理知识及基本操作。学历层次可能会影响乡镇卫生院护士接受及传授专业知识能力。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当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加强继续护理教育。

总之,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 护理理念不强, 再加上个人待遇低, 流动性大, 这种局面已经无法适应新农合改革医疗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转变乡镇卫生院领导人员的管理理念, 增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 提高护理人员待遇, 才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转变护理理念, 全面提升基层护士专业素养, 更好地使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适应新农合改革发展的需要。

摘要:目的:了解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 探讨改善的对策。方法:在济宁地区13个县市区内随机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及工作现状调查。并对16个卫生院的48名医院中层护理管理者进行访谈。结果: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9.9岁, 平均工作时间8.7年, 57.5%护理人员学历为中专。护理项目实施率<50%的有青少年保健、康复护理及临终关怀。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结论: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个别项目缺如, 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不同特征护士完成的护理项目情况有差别。需全面提升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素质, 促进护理观念转变,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护理现状,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罗小珍, 范小杏, 罗盛华.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 :4-9.

[3] 冯丽芳, 钟永, 陈平, 等.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研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4) :3435-3436.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8篇

1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护理队伍中

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信仰。在护理过程中, 只有确立了护理理念, 才能确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 首先就要向大家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 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大家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 通过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逐渐将对护士的工作要求固化到工作习惯中, 体现在每个岗位上[1]。其次, 医院决策层对护士长们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 使其学会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式并加以运用, 从而带领科室护士, 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 把科室的各项工作做精做好。

2 将精细化管理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 护士需要法律知识进行自我武装, 使护理服务不断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2],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用政策和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护理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考试、知识竞赛和案例教学等方式让护士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

3 护理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我院护理部人员结构偏年轻化, 编外人员占2/3, 来自不同的地区, 潜在流动性大, 学历普遍不高。在医院服务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如何高效、优质地使用现有的护理资源, 是保证医疗安全,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护理部对护士们的心理素质、业务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 根据科室业务需求分配护士, 如输液室需要静脉穿刺技术过硬的护士, 抢救室需要心理素质强、临危不惧的护士等。根据科室病人情况随时调配护理人员充实到需要的班次与岗位上, 老少搭配, 优化组合, 合理配备科室护理人力资源, 最大化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有效地防止护理隐患的发生[3]。实行护理总长—护士长—质控护士质量管理负责制。护理总长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质量, 质控护士负责单项护理质量管理如医疗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等, 保证护理质量的层层落实。护理部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 将柔性的扁平式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4]。满足护士需求, 作风民主, 宽宏待人, 创造严宽结合的环境[5]。关心外地护士的生活, 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做她们的贴心人, 使她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4 创新护理服务流程, 注重安全环节管理

护理部通过对已有服务流程细节的梳理, 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制定完善的流程。如急救流程实施中护士往往只注重操作速度, 忽视无菌观念、自我保护、药物质量检查和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细节。护理部通过对细节的重新设计, 定期组织护士模拟演练急救操作流程, 使护士们在急救中既能保证抢救速度, 又符合操作规范。对有些涉及患者安全、健康教育和压疮护理等方面的流程设计时, 还需认真采纳患者、患者家属和陪护的建议, 将专业化、整体化和人性化贯穿到流程和标准中。在患者集中的输液室, 护理部通过对原有接液、化液、输液和巡视流程的细致梳理, 不仅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输液的时间, 而且使输液巡视制度得到了真正落实。

根据各科室特点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患者输液、抽血和发口服药等各项操作前都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以杜绝差错的发生。病房建立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制度, 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潜在护理风险的评估, 根据评估状况制定相应措施, 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并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上用统一的标识标注, 提醒其他护士和患者家属注意患者安全。各科室高危药品、近效药品标识要统一、明显;各种抢救器械人人会使用, 专人保养, 班班交接, 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皮试、输液和输血有统一的操作流程, 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建立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流程和院内、院外病人转送交接流程。护士长加强对重点病人、重点时间和重点环节的巡查, 保证医疗安全。

5 护理管理者要做好护士的指引

护理部深入临床一线, 细化工作要求, 到病人床边查护理内涵, 营造“我们一起干”的工作氛围, 直接参与、跟踪监督各班工作, 实时发现护士在执行制度、职责和操作规范中的问题, 及时指导纠正偏差。认真倾听护士的建议, 在科室或全院推广好的工作方法,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带动护士积极向上、团结主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 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管理, 使护理工作真正达到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6 人才培养从粗到精

随着新农合的开展和卫生院硬件环境的改善, 大批慢性病患者和癌症晚期患者入住卫生院。护士们原有的知识既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也不能达到临床护理要求。护理部在保证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 通过选拔优秀护士参加培训班等方法, 在压疮护理、糖尿病饮食护理、老年慢性病护理和留置针维护方面培养了一批业务技能相对较强的护士, 提升了护理质量。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是通过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 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 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 而是持续精进的过程, 是自上而下的积极指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作为乡镇卫生院, 我们的护理管理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我们将继续探索, 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适应新医改的需要。

关键词:新医改,乡镇卫生院,精细化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蒋联群, 朱迎阳.谈医院管理的精细化[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6) :46.

[2]李杨.新医改下护理发展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2) :188-189.

[3]刘淑华.创新护理服务流程加强精细环节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33) :4179-4180.

[4]胡德英.医院护理柔性管理模式的构建及政策[J].护理研究, 2010 (27) :2510-2511.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乡镇医院治疗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8±4.4)岁之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 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的饮食、用药、活动等方面的护理,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护理,具体为:1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接受我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接待患者时,积极热情,和患者建立信任感。2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主管的医生、护士等,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耐心为患者解答患者的问题。4多关心体贴病人,照顾患者的生活,和患者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1.3 评 价标准

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2]:总分为100分 ,1非常满意 :总分>90分。2满意:总分在70~90分之间。3不满意:总分<70分,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价标准均为分数越高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经过调查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具体见表1。

2.2 两 组患者的指标情况

经过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乡镇卫生院的 糖尿病患者 在患病初 期多没有 心理上的 准备,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 ,从而造成紧 张、不安、焦虑等 不良心理。有关调查显示,对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会导致患者患病后形成恐惧的心理,不利于治疗[3]。该研究对象大部分为底层人群,由于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缺少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因此,入院后对治疗方案等有害怕心理,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对患者进行疏通,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对于糖尿病病人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乡镇卫生院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乡镇医院治疗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0)患者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n=60)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病人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个卫生院的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10篇

我县地处鄂西山区, 全县12所乡镇卫生院, 担负着50万人口的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 近些年来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 乡镇卫生院的患者剧增, 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提升服务能力, 满足广大农民朋友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我县卫生局于2008年成立了医疗护理质量督导考核小组, 笔者受本县卫生局的委托, 担任县医疗护理质量督导考核小组成员, 自2010年至2012年, 每年2次对本县所辖的12所乡镇卫生院进行督导考核, 通过4年的调查和督导, 笔者针对本县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使护理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基本达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护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方法

2.1以卫生部、省卫生厅医院管理评价细则 (护理管理) 为依据, 制定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 分为8个专项, 总分100分, 内容包括: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安全、急救药械管理、健康教育、护理病历, 每个项目均设合格分。

2.2按照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的8个专项内容, 制定每季度重点督导的护理专项内容, 年初下发到各乡镇卫生院, 其中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急救药械管理是每季度必查督导项目。

2.3指导乡镇卫生院认真实施《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中的各项指标。

2.3.1加强组织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护理管理组织,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护理工作流程, 规范护理管理软件资料内容, 引导护士长树立质量和安全观念,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3.2落实基础护理, 加强病区管理[1,2]。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正确实施护理措施。按照分级护理制度要求, 落实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及病床单位的清洁、整齐、规范, 为患者提供舒适体位, 保持各种引流管、导管位置正确, 引流通畅, 定时更换, 以“空气净”、“病区静”、“患者净”为落实基础护理的目标,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2.3.3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杜绝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督导组的参与下, 组织护理安全知识讲座, 成立护理安全督查小组, 随时排查安全隐患, 健全各种查对工作流程和警示标牌, 对出现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登记, 定期分析、定性, 并与绩效挂钩, 改变了原来护士不进行交接班、不执行双人核对、不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护士非法职业、患者的安全防范设施和告知不到位等现象。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患者的就医安全提供了保障。

2.3.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乡镇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 加之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县督导组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同时, 一是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在供应室的器械清洗流程、灭菌器监测、无菌物品包装、监测、存放等方面按标准制定工作流程;二是普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三是加强一次性医疗废物的管理。

2.3.5建立学习型组织,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近些年以来, 人们把学护士作为谋生的跳板, 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入学门槛较低, 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毕业后在基层工作, 医院也没有长期的业务培训计划和护理人员的发展规划目标, 因此, 护理人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 导致了护士理论基础不全面, 技能操作不熟练的局面。在县督导组的介入下, 护理部制订了业务培训计划, 分层次对护士进行培训, 重点是基础护理理论、医学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操作、急救知识等, 县卫生局还组织了全县医疗护理知识竞赛, 多方位培训引导护理人员更新观念、增长知识, 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

2.4每年2次按照《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进行督导。以打分的形式对督导情况进行评判, 以每个项目的合格分衡量是否达标, 对不达标者进行原因分析, 限期整改, 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 成效

3.1 健全护理管理组织,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督导组的介入和督导, 全县12所乡镇卫生院都成立了在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管理组织, 配备了专职护理管理人员, 每年对护士长进行2次集中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同时按照病床和实际患者数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把护理管理者从繁琐的当班护士中解脱出来, 让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质量监控和督导工作中。

3.2 落实护理安全目标, 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按照护理安全“十大”目标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 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能力,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护理核心制度及规程, 制定各种警示标牌,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 保证用药安全, 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的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护理专项指标明显上升, 护理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

通过督导组的介入和督导, 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改变了重治疗轻基础护理、重操作轻健康宣教、重记录轻措施落实的现象, 改变了护理人员传统的打针发药、盲目执行医嘱的工作模式, 明确了专项护理内容和要求, 用打分的形式控制各项护理质量指标。

3.4 加强护理内涵建设, 体现护理服务特色,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各乡镇医院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工作模式,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创新服务模式, 提出了“用爱服务, 创造感动”的护理服务口号, 并付之于实际工作中, 如:给每位住院患者发放温馨卡, 给需特殊饮食的患者提供营养配餐卡, 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为患者准备了针线袋、雨伞、电吹风等, 使广大农民朋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密切医患关系、满足患者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金旭.一级医院护理质量现状分析及持续改进[J].全科护理, 2011, 6 (9) :1482-1483.

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一、绩效考核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我国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开始建立,经过三次重要的转型,最终确立其公益性与民生性的服务根本。因为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的医疗服务组织,其经营性质与功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服务群体医疗常识与维权意识较低,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态度恶劣,医疗服务水平被人为降低,严重违背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组织的设置初衷。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将医疗服务人员的薪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相关联,贯彻付出回报机制,以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人员薪资挂钩的方式创建激励制度,塑造服务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医疗服务人员参与提升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因为乡镇卫生院的行业特性,所以其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保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之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升我国的基础医疗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绩效考核定位出现偏差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核算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是极不健全,特别是在公益性与社会效益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绩效核算体系的雏形是借鉴企业制的绩效考核制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社会性与经济性差异,使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服务受绩效考核制度影响,更倾向于盈利性,过度趋利必然会影响到内部医疗服务人员对于医疗服务的正确认识,造成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的立院之本受到社会公众的怀疑,使得我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和系统的整体评价偏低。

2.考核方式单一

绩效考核的推行是为了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我国人民群众享受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医疗服务组织内部财务正常运转。但是我国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采用的衡量指标往往过于单一,造成绩效考核制度下的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与预期出现偏差。卫生院在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的是关注医疗服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所耗费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以及医疗服务人员一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忽视了受服务患者的医疗反馈与投诉,造成卫生院与患者关系恶化。另一方面,很多卫生院采用的是部门绩效考核方式,同一部门无论工作质量与效率高低,按部门统一绩效奖惩分配,造成小范围内的公允失衡,日积月累必成为多劳者与能者消极怠工的理由。

3.绩效考核难以落实

绩效考核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辅助制度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服务人民群众,保障我国人民享受基础医疗服务的权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却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对于绩效考核建设仅仅停留在制度建设上,并无实践。理由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关系密切,通过绩效考核调整薪资难以执行;二是人员储备不足,相关考核能力达不到绩效考核需要。导致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制度化建设中,丧失实际意义与价值。

三、乡镇卫生院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措施

1.塑造绩效考核氛围

乡镇卫生院想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和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来保障,而制度化的建设多属于上层建筑,卫生院本级难以干预核心内容,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首要问题就是塑造一个正能量的绩效考核氛围。而塑造内部氛围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将其切实与内部员工的利益相结合,并对已经建立的制度进行绝对有公允性的执行,处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也会积极学习绩效考核制度,并详细了解自己对其自身岗位的影响,以点扩面,必然能够短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塑造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绩效考核氛围。

2.落实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

制度化建设的实际价值在于对其的执行,所以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化的建设中,要与财务制度与医院日常经营相结合,对待员工的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因为其涉及到的是卫生院整体的服务意志。在内部员工职称晋升、技术进步等方面要与其利益进行密切,并且无时差的联系到一起。不仅如此,还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与卫生院医疗服务的享受者满意度相联系,不能仅关注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与效率,还要关注到卫生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践行我国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本质要求。

3.增强竞争,引进新人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医疗服务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正在稳定地流入社会,乡镇卫生院要想贯彻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保障卫生院的人才流入,增强内部竞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的推动医疗服务人员的进步,也就能顺利的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另外引进新人才也是对我国乡镇卫生院输入新血液,新人才受高等教育拥有新思想,更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使用需求,并且其思想能够适应绩效考核这种竞争观念,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进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才是绩效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

4.考虑医疗服务人员需求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每一位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处于基层,每一个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一个岗位的支柱,而绩效考核制度虽然是利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提升卫生院服务质量的,但是却不可以以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代价,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化具体建设中,要满足医疗服务人员的生活与发展需求,防范技术人才的流失导致的区域性医疗服务缺失。

参考文献:

[1].郝晋,杨佳.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现状与改革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4,(06).

乡镇卫生院护理 第12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本乡镇卫生院随机抽取住院患者78例,于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48.50±2.00)岁,内科疾病38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0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妇科22例,外科10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初中及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8例;同时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78例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处理分析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而影响交流;②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及合并症;③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④出于依从性差或中途死亡或无法联系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研究方法:参考试验设计研究方法,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及客观条件,设计《延续性护理在乡镇卫生院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参与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以及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护理条目、护理效果、满意度等;调查问卷发放前,对参与的有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同时向参加人员说明调查目的,在取得同意后,由本人独立完成上述调查表的填写;对于文化程度低、视力低下等情况存在而无法阅读理解其内容者,可由他人代填;且加以督促;本次调查问卷发放78份,全部回收,回收率达100.00%。

护理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出院指导、定期复查、不适随诊等。②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a.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b.延续性护理内容:电话随访指导、短信提醒服务、家访护理服务、健康知识讲座与指导。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遵医行为评价参考《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技术规范》[2,3],包括4个方面、12个项目,即合理用药(3条)、合理饮食(3条)、合理锻炼(3条)、合理休息(3条),共计12分,每个项目包括“是”或“否”,“是”1分、“否”0分。护理满意度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满意度调查表”[4],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水平、关爱情况、心理支持等多项内容。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生活质量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观生活满意状况与患者客观生活质量相结合,包括四个纬度(即患者心理状况、躯体功能、社会价值、物质情况)以及一个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因子,评分结果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5]。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检验标准定为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讨论

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的开放式、延伸式护理方法,能保证患者在不同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助性与连续性照护,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内容、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

本文将延续性护理运用于乡镇卫生院中,从观察结果可知:此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饮食、运动及休息的依从性,规范其行为,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进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次达92.31%);另外,表3数据显示延续性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合上述3组数据以及以往护理经验,延续性护理在乡镇卫生院护理中应用满意。现将本次护理总结如下: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士,共计8人;配备电子血压计、心电图机、血糖仪、医用药品箱,人员分工:护士负责接听电话咨询、记录信息等基础护理,同时与主管护师进行上门服务,并且,主管护师配合护士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定期考核等。②延续性护理内容:a.电话随访指导。指定人员于出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30天时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包括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例如饮食营养、运动休息)、身体适应(例如心理状况)等情况,初步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答疑,电话随访后整理信息,于小组内讨论,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回访以及上门服务,并且予以标注。b.短信提醒服务。定期向研究对象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温馨提示等;c.家访护理服务,根据讨论结果,制定家访时间、路线及护理人员,每周1~2次,每次以6~8例为宜,内容包括血压及血糖检测、心电图复查、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运动指导、换药、拆线、皮肤护理以及需要更换尿管等管道者;d.健康知识讲座与指导,每月由延续性护理小组邀请临床科室人员利用多媒体、宣传册等形式进行现场讲课、指导、答疑等。

总之,延续性护理满足了乡镇卫生院无缝服务的需求,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凤兰,成守珍,蔡卫.延续性护理服务部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47-49.

[2]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4]陈湘玉,谢玮伟,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6.

上一篇:电镀废水的治理下一篇:职业指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