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范文

2024-08-11

新疆油田范文(精选11篇)

新疆油田 第1篇

这种理念推动了新疆油田节能降耗工作的发展, 2009年, 新疆油田公司综合能耗为356万t标煤, 与2008年同比下降11%, 节约46万t标煤;新鲜水消耗为9 600万t, 与去年同比下降5%, 节约490万t, 超额完成集团公司考核目标。

降低稠油能耗是新疆油田节能挖潜的重点区域。新疆油田由于稠油生产规模扩大、大部分区块处于蒸汽吞吐后期以及油藏品位差等原因, 占总产量不足30%的稠油能耗已达总能耗的70%以上, 稠油经济有效开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针对这种情况, 新疆油田从稠油油藏地质、钻井工程等不同专业入手, 从技术、管理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探讨, 形成了“立体节能、系统节能、地面服从地下”的新理念。

在提高系统效率的过程中, 新疆油田关停了高能耗的稠油低效井800多口, 进行了稠油注汽系统中锅炉和管网系列技术改造, 实现了能耗的大幅度下降。目前, 锅炉建造和挖潜攻关、汽驱试验、地面工艺攻关试验、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利用试验等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部分项目已经具备投运条件。

除了提高系统效率外, 新疆油田还始终坚持把能源结构调整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突破口。去年4月, 关停了准东采油厂三台电厂和彩南燃气电站, 每年减少能源消耗10.6万t标准煤, 减少新鲜水消耗140万t。

加强节能专项投资项目管理规范运行也是新疆油田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去年, 新疆油田两项节能节水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克浅10污水处理回用锅炉技术改造工程, 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 每年可节约新鲜水426万t, 节约天然气2 054万m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第2篇

一、企业简介

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所属的特大型石油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新疆北部地区准噶尔盆地为主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拥有一支5万余人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总部设在克拉玛依市。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2010年,生产原油1089万吨,天然气38亿立方米。5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油气2.7亿吨和480.24亿立方米,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5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4.4%,天然气探明率仅为8.7%,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继续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到2015年,油气产能规模达到1600万吨以上和100亿立方米,实现由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历史性跨越,实现由数字油田向智能油田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绿色、数字和人文特征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油气田。

二、人才需求

1.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的当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不含本科第三批次及专升本学生);

2.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本科毕业生外语能力达到国家四级及以上合格标准,硕士研究生外语能力达到国家六级及以上合格标准,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能按期取得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3.原则上本科年龄不超过25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岁。

4.热爱石油事业,身体健康,服从安排,能适应用人单位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三、相关待遇

(一)薪酬标准

毕业生从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毕业生报到时毕业证、学位证和外语等级证书齐全,公

员工从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享受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国家规定的法定福利,同时还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健康检查。

(三)休假

执行国家及中石油统一的休假政策。员工可享受探亲假、带薪年休假及各种法定假日。

联 系 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0990-6553509

电子邮件:xjytfrx@163.com

新疆油田 第3篇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字叫做“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物联网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其在石油行业发展前景

(1) 物联网系统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 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 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 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 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保障, 并能根据生产管理特点, 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 优化一线员工布局, 从而把人和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

(2) 在国际能源领域, 目前知名的油气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计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生产自动预警、生产装置自动监控、支持生产指挥决策, 这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内一些油气田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试点, 证明技术上是成熟的、经济上是可行的。

(3) 发展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也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节能降耗, 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井站合并, 减少了耕地、草原等占用;通过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环保型供电方式, 减少了碳排放量, 保护了环境。所有这些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物联网在数字油田的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1 物联网适应数字油田发展的需求

新疆油田信息化进程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期, 基本完成了高速网络建设、中心机房建设、各种数据库建设、各种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建设, 已全面建成数字油田。

智能油田在数字油田基础之上, 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 全面感知油田动态, 自动操控油田活动, 预测油田变化趋势, 持续优化油田管理, 虚拟专家辅助油田决策, 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油田。其中物联化即实时感知和全面联系是智能油田的基础。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搭建油气田场站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 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用物联网建设智能油田的可行性

物联网将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 使之成为“智能物体”, 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 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所以广泛地部署具有感知能力, 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 能够为油田的业务提供各个层面更多的数据、信息, 帮助油田决策和发展。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3.1 物联网的技术路线

物联网的技术路线是以规模化应用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 分阶段实施, 要做到可运营, 可管理及产业化。物联网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1) 信息汇聚。主要特征是将分散的、利用多种感知技术手段所采集的信息通过网关设备汇聚到网络;通过网络将感知信息汇聚到应用系统;由应用系统集中进行信息独立, 并提供信息应用服务。

(2) 协同感知。主要特征是具备以事件、任务为驱动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协同工作的更强大的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为物联网业务特性进行优化和定制, 满足物联网通信及业务的刚性需求;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协同感知功能是在物联网的整体管理体系下实现的。

(3) 泛在聚合。这一阶段将进入泛在网络时代, 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多种组网技术融合的无处不在的协同感知能力;信息资源使用模式突破以单一应用服务为目标, 通过聚合海量信息聚合不断衍生新的应用。

该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与智能油田的发展方向基本吻合, 可以满足智能油田的发展需求。

3.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从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图上可以看到, 在延伸网络层面, 数以万计的传感器会将数据实时/定时地收集和传输油田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管道压力、流体流速、流体温度等等, 通过各种网络汇聚, 在通用能力支撑层, 需要对网络的能力进行抽象处理, 并提供开放的API, 供上层业务应用者调用和开发。在这样的流程中, 能充分满足数字油田将数字转化为数据,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 而信息为智能油田服务的需求。

在延伸网络层面,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传感器的数目将呈几何级数的发展, 广布在油田之中的传感器可能处于恶劣环境中, 传感器的稳定性, 供电, 耗电等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 进而影响上层应用开发和决策制定。因此, 传感网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对物联网的发展, 及支持行业的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网络层面, 由于交换数据的流量增大, 用户体验的需求提升, 都要求网络支持业务和应用感知, 高级Qo S和流量优化, 因此网络管道的高效、低成本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课题。

业务应用层面,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Web2.0的演进, 终端用户更深地切入到Web2.0业务中, 不论是油田行业应用, 还是油田中的个人应用, 均需要更加简单便捷快速的开发环境, 这就要求通用能力支撑层要能够高度地抽象、暴露网络能力, 提供开放的API, 供终端用户开发使用。

4 基于物联网建设智能油田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可以有力支撑数字油田的分阶段的建设, 使其最终成为全面而综合的智能油田。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感器和与提取数据的关联, 同时研究优化网络使其具有低成本, 高效能之优势, 在此良好的网络基础之上, 我们需要研究应该开放哪些网络能力, 可以使得最终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数据和信息, 为油田的建设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摘要:物联网的发展增加了物物通信的维度, 对网络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它将有效地将通讯、信息、企业关联起来, 提供广泛而有价值的业务呈现。物联网的演进将促进新疆油田智能油田的建设。本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的理念, 其次针对新疆油田数字油田的建设成果, 结合智能油田建设的目标和需求, 对如何基于物联网的理念和关键技术来建设智能油田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方案。

新疆油田公司先进材料交流材料 第4篇

新疆油田公司交流材料

2010年是新疆油田公司深入开展数字新疆油田建设成果应用,积极推进智能化油田建设的重要之年。新疆油田公司在自治区和中石油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下,在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和直接指导下,始终遵循中石油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认真贯彻“化是过程、统是原则、建是重点、用是目的”的十六字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ERP等集团公司统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形成了领导重视、业务主导、积极应用、持续投入、不断改进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2010年新疆油田公司ERP系统的建成和单轨运行、集团公司推广的A1、A2等一批系统的深化应用,标志着新疆油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精细化管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深化数字油田应用和加快智能化油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做法:

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油田信息化建设队伍

新疆油田公司信息化工作通过多年的持续调整,形成了以公司领导为决策层、机关部门为管理层、数据中心为执行层、各二级单位信息档案管理中、技术专家和技术支持队伍为支持层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分别负责数字油田建设的战略决策、运行管理、执行监督和建设支持,为数字新疆油田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服务、矿区服务和辅助业务,现有员工5.4万人。在多年的数字油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信息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直接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信息技术人员总数达到429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4%,高级职称占14%,中级职称占37%,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批骨干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集团公司和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建立数字油田信息标准体系

信息标准是油田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是科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企业信息的重要保障。新疆油田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信息专标委,负责开展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修制定。目前,已完成67个技术标准、11个工作标准和64个管理标准的制定,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2010年新疆油田公司积极参与集团公司信息标准制定工作,组织开展了《钻井井史数据填写规范 第1部分:陆上钻井》和A1系统数据管理规范编制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一是新疆油田通过两次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升级改造,油田网络已经从办公区域延伸到油田生产前线,已建成的传输光缆2199千米,无线接入点126个,196个重点生产站库接入油田网络,野外探井施工现场也通过卫星信道接入油田信息网,形成了覆盖全油田的立体通信网络体系。二是建立了多级防火墙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等一整套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是中石油新疆区域网络中心在新疆油田全面建成,成为中石油在全国的11个区域中心之一。四是公司现有办公用台式计算机设备约2万多台,完全满足行政、科研、管理人员每人一机的拥有量。另外,UNIX服务器63台,PC服务器500多台,在线磁盘存储达到630TB。

四、落实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目标

新疆油田公司信息化工作已纳入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的业绩考核内容,也是集团公司考核各地区公司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指标。公司专业主管部门与公司总经理签订业绩合同,将信息化工作指标分解,细化并落实。公司机关主管部门按照公司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计划,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2010年各项业绩指标圆满完成,已被集团公司推荐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五、自主创新,研发信息技术平台体系

数字油田信息平台是数字油田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研发完善,在国内石油行业率先自主研发和集成了由数据管理平台、空间数字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等4个基础平台和集成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4个辅助系统构成的数字油田信息平台。

六、积极推进信息系统研发和应用

新疆油田公司自主研发数字油田应用软件近100套;建成了覆盖油田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传输、发布于一体的勘探开发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勘探开发科研协同工作环境。研发了《新疆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实时数据库向关系数据库的转化、共享及应用。

七、积极开展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项目推广安排,新疆油田公司已推广实施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HSE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公文系统(OA)、电子邮件系统、信息门户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防病毒系统、新疆区域网络中心等项目的实施。这些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为提高新疆油田信息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积极开展电子采购

2002年,股份公司启用电子商务系统,建立了集团公司同样的电子采购平台“能源一号网”依据2009年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新疆油田公司根据《一级采购物资目录》,全面启动集中采购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要求,授权有关单位牵头,成立若干一级采购物资管理小组,采取网上采购、组织采购、直接采购等方式,完成集中采购规划目标。加强采购资源、实施、质量的过程管理,规范采购计划、采购方案报批程序。进一步扩大网上交易物资品种和范围,积极开展网上目录式采购以及网上招标、网上谈判等电子采购业务。2010年新疆油田公司网上交易物资品种13个大类58中类,完成电子采购额10亿元。

九、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2010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信息科技项目投入、勘探开发计算机工程项目投资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投入,全年共计投入1.288亿,占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1.68%。一是2010年信息系统建设投入1400多万,开展了信息基础研究、数字新疆油田建设与深化应用等方面6项42个项目。二是投入8600多万,主要用于专业应用软件购置、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各二级单位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改造。三是下达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专项费用约2240多万元,有利地保障了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四是投入2000万元对公司重点要害单位安全防范系统逐步进行完善升级。

左宗棠收复新疆及新疆建省 第5篇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随之接到清廷敕命,着其加强肃州(酒泉)防务,并就近统筹考虑应对新疆时局的问题。顿时,左宗棠感到形势严重。他心里非常清楚,沙俄出兵伊犁,“名虽代为收复,词近顺而心甚狡”,是在阿古柏叛乱狼烟四起时,沙俄采取的一种乘人之危的强盗行径。

面对新疆目前的危局,手握西北重兵的左宗棠,决心筹组西征大军,反击侵略,收复新疆。

1875年,清朝政府决定,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开始收复新疆的准备工作。

左宗棠自兰州移师肃州(酒泉),坐镇河西指挥战争。由湘军都统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挺进新疆。1875年春天,清朝大军挥师西进,直奔玉门关外而去。

马革桐棺临危受命

西域幅员辽阔,交通不便,运输军粮代价很高。自古用兵西域,都把兵精、饷足作为先决条件。左宗棠对西征的艰巨性深有了解,所以他不惜一切力量,筹备军粮。

到1876年夏季,乌鲁木齐战役打响之前,运至前线的军粮已达四千多万斤,完全可以满足清军作战所用。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到达肃州时,刘锦棠已在该地待命。左宗棠与之详细研究新疆形势和作战计划,提出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攻取乌鲁木齐,消灭阿古柏匪帮,收复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则是收复沙俄占领的伊犁地区。

左宗棠不惜“马革桐棺”“老死西域”,而以垂暮之年(时年六十五岁),病弱之躯临危受命,立下了誓死必胜的信念,决心与外寇展开殊死的搏斗。但毕竟精神体力不支,主帅不能亲率前锋,就在肃州坐镇督师,而把前敌指挥权全部交给了湘军督统刘锦棠。

刘锦棠欣然领命,所部已分几路准备相继出关。就在这时,左宗棠接到清廷决定为西征军筹拨军饷一千万两的上谕,解决了后续部队军费不足的燃眉之急。消息传开,全军欢欣鼓舞,士气为之大振。

1876年4月26日,刘锦棠辞别主帅左宗棠,率大军出征。

乌鲁木齐首战告捷

哈密是从西域进入中原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已先期至此,屯田积谷、兴修水利,所以,左宗棠的西征军主力部队,很顺利地进入哈密。

西征军主力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县)。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已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清军大部队严阵以待,兵锋直指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的占据者是投靠阿古柏不久的白彦虎。白彦虎原来是陕西回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后逃至新疆哈密。清军攻入哈密回城,白彦虎掳掠哈密回王迈哈默德之母逃到吐鲁番,降附了阿古柏匪帮,背弃回民起义的根本利益,成为外寇在乌鲁木齐防线的马前卒。

刘锦棠率清军集驻济木萨,离此不远的阜康县的匪军败逃,很容易地就占领了阜康县城。

这时乌鲁木齐的守兵,已闻风丧胆,其中有千余骑向南溃逃。

刘锦棠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南追击,一路攻取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很快被清军占领,包括乌鲁木齐回城、红庙子(汉城)和满城,被一举攻克,守敌白彦虎等,早已仓皇逃离乌鲁木齐。

盘踞在昌吉、呼图壁的敌人,见大势已去,也纷纷逃跑。唯有玛纳斯的白彦虎残敌,负隅顽抗。

乌鲁木齐战役,虽然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最后的成败,还必须由玛纳斯城堡的最后归属来决定。

1876年11月,玛纳斯城光复后,除沙俄仍占领伊犁外,北疆的其余地区已经统归清军占领。

经过更加精心的备战,清军发动了收复南疆的重大战役。

南疆八城门户洞开

白彦虎从乌鲁木齐败逃后,阿古柏把设防的重点放在达坂城,修筑堡垒,以步骑兵五千之众,凭险据守,扼控从乌鲁木齐通向南疆的一条窄狭孔道,成为抵御清军南进的第一道防线。

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三地,分别由阿古柏的大总管爱依德尔呼里、白彦虎和阿古柏次子海古拉把守,构成三角形防御地带,以便于相互策应,进退自如。

阿古柏向天山一线结集精锐,投入三万兵力进行防守。并从南疆调集大炮、枪支和后勤物资,运送上述各据点要隘,自认为“设防重叠”,万无一失。

左宗棠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他深知塞外天气严寒,冰天雪地,非师行所宜。主将刘锦棠又突然染病,兵士中也因不适应隆冬严寒,有不少人病倒。所以左宗棠决定,进兵时间应以次年(1877年)暮春为宜。他胸有成竹,坚定不移地实现“缓进急战”的方针。在冬季让部队养精蓄锐,作好战前一切准备工作,以应付来年的“数大恶战”。

1877年4月,天山银装素裹,戈壁寒风料峭。刘锦棠率军从乌鲁木齐出发,以泰山压顶之势,突袭天山要塞达坂城。敌军见状,大呼意外,援军之路已断,守军顿时乱作一团。

刘锦棠指挥步骑兵向达坂城发动猛攻,顿时炮火连天。敌军顽强抵抗,并冒死企图突围。刘锦棠身先士卒,率军强取达坂城。不料,主将的坐骑中弹倒毙。刘锦棠换马前行,继续指挥战斗,仅用两天时间,就攻克了达坂城。达坂城守将、阿古柏的大总管爱依德尔呼里也被清军活捉。俘虏中大部分是南疆各地被阿古柏裹胁的百姓,刘锦棠“均给衣粮,纵令各归原部”。随即安抚达坂城一带平民,稳定城中秩序,协助恢复生产。

经过四天休整,刘锦棠挥师南行,亲率主力进击托克逊,另派数营兵力向吐鲁番方向进发。当清军攻克吐鲁番之后,发现白彦虎已经逃离,余部一千多人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刘锦棠率军迅速攻击托克逊城。阿古柏的次子海古拉放火焚毁粮仓和弹药库,弃城逃窜。托克逊宣告攻破,毙敌两千多人。自此,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三城全部光复。阿古柏损兵折将,被消灭的兵力不少于两万人。清军速战速决,只用十二天时间,就光复了天山隘口的三座城镇,这是执行左宗棠“缓进急战”战略方针的又一成功战例。

阿古柏慌了手脚,急忙求救于他的英国主子。

西征军紧锣密鼓,加紧军事部署,英人议和之辞掷之一旁。左宗棠伺机征战,决心全部收复沦人外寇之手的南疆领土。

“哲德沙尔汗国”彻底覆灭

1877年8月,盛夏酷暑已过,左宗棠的部署也已就绪。于是他兵分两路,挥师南下,刘锦棠率主力为前锋,张曜率部为后续,浩浩荡荡向天山南麓进发。

在这之前,南疆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阿古柏忽然暴死!

阿古柏是侵占新疆、串演“哲德沙尔汗国”丑剧的主角,他过早地从舞台上消失,就使这场活剧显得有些残缺不全了。

这时的清军,已是粮草丰盈、士气高涨,敌营的混乱使清军信心更足,求战心弥切。

西征军在刘锦棠率领下,相继攻克喀拉沙尔和库尔勒。

新疆油田 第6篇

关键词:VXLAN,数字油田,设计,新疆油田公司

0 引言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开发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服务、矿区服务和辅助业务。其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油田计算机网络,研发投用了一批生产数据管理软件,将日常的数据处理基本都交由计算机来完成,为信息化的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新疆油田公司计划用10年的时间,通过信息技术将克拉玛依油田在2020年打造成全面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与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以便更好地为公司各级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服务。

目前,企业的生产运营与业务深化创新快速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应用服务的管理也逐步向统一部署、统一运维迈进,新疆油田公司的应用系统,大多数已采用集中的方式部署在公司级的数据中心,以便规范、维护和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要为分布在克拉玛依各区域的下属单位提供快捷、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新疆油田公司必须要有一个高速稳定的通信承载平台,从整体网络架构上来看,公司级数据中心处于油田网络数据服务的关键地位,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能否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业务系统的集中部署、统一运维,如生产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ERP与办公OA等方面也对数据中心的基础网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承担的责任风险也日益增大。随着业务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融合,现有数据中心在很大程度制约了业务系统,其中心网络架构仍属于传统组网,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业务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不够扁平: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主要用于支撑传统互联网访问的南北方向的流量,而不适应云计算引入后日益增多的虚拟机访问或迁移带来的东西方向的流量。

(2)网络系统容量有限:面向海量的虚拟机部署,传统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二层MAC地址表项容量日显不足;云引入的大量用户,将带来大量IP地址重叠,甚至MAC地址重叠。

(3)二层逻辑通道有限且中心网络柔性不足:目前,数据中心采用VLAN作为用户的二层逻辑通道隔离标识,难以满足今后多终端多业务的需求。现有网络设备主要由专用硬件构成,网络中各个网元与业务耦合紧密,整体呈刚性,不利于业务的灵活性和新业务开发的敏捷性。

(5)面向云的端到端网络运维效率不高:目前数据中心的IP网络/以太网络尚未与计算虚拟化网络很好地对接,无法实现基于用户逻辑通道颗粒度的端到端网络流量、流向的可视化。

(6)跨机房二层网络互联成本较高:为了支持跨地域虚拟机的实时迁移,需要实现跨地域大二层组网。而基于裸光纤互联、二层专线互联等传统二层组网来说其投入成本较高。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作为业界当前主流的Overlay(叠加网)技术,其基本的思想是在基础网络不进行大规模变动的情况下,在其原有基础网络上承载新的业务应用,具有扁平组网、二层逻辑通道数量大、实现大二层互联对现网改造影响小、主流厂商设备支持较广泛、支持厂商涉及面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商及数据运营商开始关注VXLAN技术并引入其数据中心中,以期解决数据中心向云化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虚拟路由转发(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VRF)技术可以将一台实际的物理路由器划分成相互隔离的N台虚拟路由器。防火墙启用VRF技术,即将防火墙分割成多台虚拟防火墙。在一台防火墙上启用N个VRF后,意味着该防火墙分割成了(N+1)台防火墙,能很好地起到隔离用户数据的作用,保护数据安全。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具有转发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从而实现低成本网络部署、提供灵活便捷的业务等优势,也是广大互联网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日益关注的技术焦点。

本文介绍了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VXLAN技术的实现思路,从VXLAN技术的实际部署方案出发,解析资源池引入VXLAN设计的要点,并结合资源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引入VXLAN如何为资源池在网络资源管理效率方面带来提升。

2 VXLAN技术实现

新疆油田公司的网络按照三个建设阶段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设备的“三层互通”。将设备按“核心+接入”的物理架构构建二层网络,然后应用OSPF协议建设一个全互联Loopback的三层,实现所有设备的三层互通。第二阶段:实现“三层互通+VXLAN”。在三层互通的基础上,利用VXLAN技术实现不同Pod间的大二层互通,实现服务器三层到接入和大二层接入同存的现象,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第三阶段:实现“三层互通+VXLAN+VRF”。根据业务安全需要,在网络中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不同的VRF,从而实现不用业务用户间的隔离。

(1)阶段一网络组网方式:设备三层互通,如图1所示。

物理网络采用“核心+接入”的二层物理组网架构。接入设备采用两台设备进行“多虚一”,服务器业务采用链路捆绑双活接入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内部三层互通,数据组网采用三层到接入方式组网,服务器网关设置在接入设备上。

(2)阶段二网络组网方式:三层互通+VXLAN,如图2所示。

核心设备采用“一虚二”方式,将物理核心设备虚拟成两台设备,将设备本身的性能和资源充分利用,1台用于数据中心内不同Pod间数据的三层转发;1台用于VXLAN网络的二层跨Pod互联,同时作为VXLAN网络服务器的IP网关,并实现隔离VXLAN网络二层广播对核心网络的影响。

接入设备可同时用于传统三层到接入的普通业务,也可用于VXLAN业务服务器的接入。传统三层到接入服务器的业务IP网关设置在接入层,经接入到核心三层转发全局虚拟设备进行路由转发;VXLAN服务器网关设置到核心交换机的VXLAN互联虚拟设备进行转发。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内部设备间Loopback地址之间的三层互通。

(3)阶段三网络组网方式:三层互通+VXLAN+VRF,如图3所示。

在IP三层转发层面启用VRF,将同一业务区的服务器放在同一VRF中,利用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进行动态互联,不同VRF间绕防火墙实现路由互通。

3 设计思路

首先在数据中心网络建设一个采用传统三层到接入的网络,利用OSPF由协议实现所有设备的Loopback地址互通,即实现阶段一。

为了实现不同Pod间的二层互访,采用VXLAN技术在传统三层网络中构建大二层网络,从而实现数据中心内大二层与传统业务(三层到接入)的共存,并可根据未来需要进行传统三层与大二层的灵活配置与调整;即实现阶段二。

为解决大二层网络广播风暴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在核心设备上进行“一虚多”措施,核心设备虚拟出2台虚拟设备,其中1台用于整个数据中心的三层业务转发;另1台虚拟设备用于VXLAN的隧道互联并作为VXLAN网络服务器的IP网关。

后期若有应用系统需要将不同的应用业务进行隔离,在建设阶段二的基础上,在对应接点划分VRF,从而过渡到阶段三的建设。

3.1 流量规划

当三层到接入的服务器互访时,业务流量的规划,如图4所示。业务流量由普通业务区通过VXLAN流向另一个普通业务;当VXLAN不同Pod的同二层业务服务器互访时业务流量可以直接由云计算区进入到另一个云计算区,不用通过VXLAN;当大二层服务器与三层到接入的服务器互访时业务流量由普通业务区通过VXLAN流向另一个云计算区。

3.2 业务间的隔离

若后期需要进行对各应用业务的隔离,可以在阶段二的前提下,在设备中建立VRF,来实现各VRF间通过防火墙进行互访。

3.3 SDN演进

在构建“三层互通+VXIAN”的网络基础上,针对大二层网络,利用SDN系统的Controller,对二层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构建虚拟交换机,对全网虚拟交换机下发流量表,从而实现对网络业务流量的转发与控制。

4 结语

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将VXLAN引入云计算资源池,使网络能力可以成为一种资源进行按需配置,同时将用户的网络配置进行隔离,提高了网络安全性,同时简化了网络配置,消除了网络和存储的供给瓶颈。基本达到了引入的预期效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3方面。

(1)通过VXLAN可以自由定义3层网络,实现了可扩展的多用户网络,对未来数字油田资源池资源的全面云化、资源自助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

(2)以业务平台为单位实现了路由、负载均衡、NAT和VRF防火墙功能。

(3)分布式路由功能(SDN)在资源池网络虚拟化工作中的引入,减轻了资源池核心交换机的流量压力,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陈利,方三辉.数字油田基础网络构建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12(4).

[2]任新,李磊,庄美琦.虚拟化应用与智能油田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4(5).

[3]卢志刚,姜政伟,刘宝旭.一种基于VXLAN的虚拟网络访问控制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4(8).

[4]张届新,傅志仁,吴志明,等.Vx LAN在云数据中心组网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5(9).

新疆油田太阳能工业化应用分析 第7篇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典型的干旱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大气透明度高,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光热资源。

新疆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天山南麓、天山北麓、东疆东部、北疆中部、北疆北部5大区域,依据太阳能辐射量分为4个资源带。从全疆来看,影响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和风沙尘暴[1]。资源丰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单位为kcal/(cm2·a)或kW/(cm2·a)]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范围为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克拉玛依、彩南、石西、石南、莫北、陆梁以及呼图壁、盆五、玛河、克拉美丽等29个油气田,地跨北疆及东疆地区。因此,具备利用太阳能这种新能源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在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创新、规模化发展以及国家新能源应用政策、节能政策的推动和油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太阳能在新疆油田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气候条件和光照资源

北疆地区和东疆地区空气中水分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虽然总辐射较弱,但是直射分量较大,利用太阳能的最佳季节是夏秋季节,不利季节为冬季。东疆为资源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大于6.6×105 kJ/m2,北疆中部、北疆北部为资源亚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5.0×105~5.8×105kJ/m2[1]。

北疆的克拉玛依市,属于我国太阳能亚丰富带,加之地势平坦,空气质量优良,年日照时数2 600~3 000 h,年辐射总量140~160 kcal/cm2。通过克拉玛依市气象局对克拉玛依市近30年气象统计,1971-2007年克拉玛依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688.1 h,年最多日照时数为2 957.5 h,出现在1995年,年最少日照时数为2 413.4 h,出现在1987年。2007年全年零日照天数仅为36天,最长连续阴天数仅为6天,出现在12月。因此,新疆油田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极其丰富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优势。

2 太阳能应用技术概况及优势

新疆油田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太阳能-电能转换利用技术和太阳能-热能转换利用技术。太阳能-电能转换利用技术主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是一种不需燃料、没有污染获取电能的高新技术,是太阳能众多利用方式中最重要、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2]。现场主要应用太阳能并网、离网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为边远油气井供电、为站区提供公共照明等。太阳能-热能转换利用技术主要为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太阳能利用技术中效率最高、技术最成熟、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现场主要应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来加热站区生活用水。

在新疆油田太阳能应用案例中,以陆9井光伏发电工程和陆梁公寓景观照明工程、盆五气田太阳能光伏电站、热采供热站光伏电站、计量站太阳能供暖、供热系统,以及克拉玛依气田风光互补发电路灯、滴西12油井的风光柴互补发电站应用效益较为明显。

与应用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具备以下优势:

1)节能降耗。一次性投入,节约大量后期维护费用。同时只要有阳光的地方便可直接使用太阳能,显著地减少了从发电厂传送及分配电力相关的成本及能源消耗。

2)可解决边远地域用电难问题。可在没有接通电网的地区安装独立的太阳能光电系统解决边远地域能源短缺问题,无需投资建设大量电力基础设施。

3)清洁环保。太阳能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利用其发电或供热时不会排放废气、废水、废弃物,没有噪声。

4)可靠性和耐用性强。太阳能系统无需移动部件,无需定期维护,是非常可靠及耐用的发电形式。加速老化试验表明,优质的太阳能组件可在未经任何大修的情况下运行25~30年。

5)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太阳能不会面临燃料价格波动或供应限制,适当尺寸及规格的太阳能系统可设计成在长期运作及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可靠发电。

3 现场应用情况

近年来,新疆油田建立了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风光互补电站等示范工程,为太阳能在油田生产中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1 陆9井光伏发电工程和陆梁公寓景观照明工程

陆梁油田建成的陆9井23.4 kWp并网光伏系统为陆9井抽油机提供动力,陆梁公寓10.08 kWp离网光伏系统为陆梁公寓景观照明、路灯提供电源;在陆梁公寓建成1 350 m2集热面积的集中光热项目,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将水温由10℃加热到60℃,满足公寓320人的生活用热需求。年可发电5.9×104 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 t。

3.2 盆五气田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

采气一厂在沙漠腹地盆五气田建设光伏电站,为8口边远气井的远程终端RTU,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提供电源,克服了油井远离电网用电难问题。如果采用传统供配电方式总投资约192万元,年运行维护费1万元,而建设光伏电站总投资约1 17万元,无年运行维护费。建设光伏电站与传统供配电方式相比,既降低了工程投资75万元,年可节约运行维护费用1万元,又保证了系统可靠运行,加快了建设速度,方便用户管理,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热采供热站太阳能光伏照明工程

针对地处戈壁的热采供热站照明系统耗电量大、电压不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重油开发公司在17#热采供热站建成1座独立运行的3.4 kWp离网光伏发电系统,采用3.4 kW太阳能电池板对站区内照明系统集中供电,并结合使用新型节能灯具和人体红外感应控制,使室内照明度和站区路灯照明度均达到了国家工业照明标准。与原供电方式相比,日耗电量将为原来的1/10,年可节约电费约2.2万元,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维护成本,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

3.4 计量站太阳能供暖、供热工程

百口泉采油厂实施了太阳能供暖系统试验项目,利用工业集热器采集太阳热能代替电加热器,采用分时定温自动技术,解决计量站和转油站的冬季采暖。百21区14号站用电负荷由16 kW降到4kW,日用电量从168 kWh下降到46 kWh,节能效果显著,投资回收期4年。彩南油田15号注采计量站太阳能供热工程,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电加热器,年节约电费37万元。

4 应用前景

太阳能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各国政府都采用鼓励甚至强制的手段,推动太阳能技术在并网发电、离网供电、照明、建筑一体化,热水供应和采暖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过去5年,在科技创新和规模化的带动下,太阳能技术逐步成熟,转换效率越来越高,发电成本降低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科技创新会使太阳能发电成本越来越低,太阳能的工业化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近几年的先导性试验,新疆油田公司在油气井供电、生活区和站场照明或供热等太阳能工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今后,可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技术等方面优势和国家新能源应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以下几方面应用太阳能技术,有针对性地采用光电、光热、风光、风光柴等技术方案,解决油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扩大油田领域太阳能应用范围:

1)新疆油田每年都有大量的探井和试采油井、天然气井作业,由于许多井地处边远,无法依托油田电网,多数都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运行成本高,管理困难。少部分井为了依托油田电网,有时要花费数十万元建设电网,投资巨大。而本地区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可以尝试采用太阳能解决边远井的用电问题。

2)在边远井储油罐的冬季保温方面,目前大多是采用电加热方式,耗电量巨大,且供电不方便;如果采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来保温,将大量节约电费,并且具有很好的节能减排效益,符合国家新能源发展扶持政策。

3)许多作业区生活点,利用天然气烧锅炉供热,公用照明(路灯、庭院灯、厅堂照明)利用燃气发电的电力;如果能适当利用太阳能供热、供电,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天然气资源,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

5 结论

1)新疆油田勘探开发油区多为戈壁、沙漠,可在油区内采用光伏并网、离网发电技术建立太阳能电站,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的便利交通条件,解决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大、电站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制约问题,用能量密度低的清洁能源开采能量密度高的化石能源,节能环保,更好地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随着新疆油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油气开采难度增加,总体呈现多井、低产、高耗能的局面,综合能耗逐年增长,节能节水任务艰巨。可利用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地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独特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太阳能,为油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新的途径和路线。

3)利用太阳能供电和供暖(热),与直接采用外电相比,虽然一次投资较高,但运行和维护费用较低,同时具备减排的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用于发电或供热的化石烧料的燃烧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效益显著。

4)太阳能发电产业现在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包括由于天气变化造成的不稳定性、储能系统的不成熟等。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但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摘要:新疆油田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极其丰富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风光互补电站等示范工程解决了边远油气井供电、站区公共照明和生活用热问题,节能降耗,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太阳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展望应用前景,为今后太阳能在新疆油田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太阳能,光伏电站,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佳,何清,刘蕊,等.新疆太阳能辐射特征及其太阳能资源状况[J].干旱气候,2008,26(4):62-64.

新疆油田 第8篇

1.1 膨胀率室内实验分析(16组)取样

FN4井、FN7井等的钻屑,粉碎磨细,过100目筛,称取10g,在10MPa下压制5min,测定岩屑在清水中的膨胀率。

膨胀率实验中:每个样品2h的膨胀率基本上达到了稳定值,表明该地层遇水迅速发生膨胀;膨胀率均<10%,属于低膨胀类地层,

1.2 粘土矿物室内实验分析(10组)

取样:FN4井、BQ2井、钻屑,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进行样品的粘土矿物成分定量分析鉴定,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显示:样品粘土矿物总含量普遍较低;粘土矿物含量中的伊/蒙间层矿物绝对含量普遍介于0.5-5之间,地层具有不易膨胀、分散性差,不易水化的特点。

2地质岩性分析

井、井风城组风二段地层钻遇主要岩性为石膏质粉砂岩、灰色泥质粉砂岩、灰色盐质泥岩及纤维状石膏,实钻过程中地层大量可溶性碳酸盐(HCO3-和CO32-)溶解,造成井径扩大率最高至120%。根据地质设计,FN14井四开风一段地层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裂缝较发育,局部发育优质储层,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灰色云质粉砂岩、泥质云岩和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3 地层压力分析

玛西(FN5、FN4井)区域,地层压力较在纵向并存两套压力系统。两低(位于地层的上部、和中部),分别是侏罗系J中部以上(压力系数1.04-1.05)、P3w中上部-P2x中部(压力系数为1.10-1.20),两套高压地层分别为侏罗系J的中部至P3w中上(压力系数为1.20-1.34)、P2x组中部至P1j(压力系数为1.57-1.69)。

根FN5井、FN4井风城组风一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结果:在常规钻井条件下,FN14井钻遇的风一段地层坍塌压力系数较低,基本在0.4-0.6,井径扩大率小于20%,属于力学稳定地层,实钻中该段地层井眼较为稳定。

4 结语

根据以上研究,表明FN14井风城组地层属于低膨胀类地层,具有不易膨胀、分散性差,不易水化的特点,地层坍塌压力系数较低,属于力学稳定地层。该井段井壁稳定性可靠,为玛湖凹陷地区氮气钻井设计提供了有利依据。

摘要:玛湖凹陷地区作为新疆油田重点勘探区块,地处准葛尔盆地西北缘玛湖西,由于油藏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二叠系凤城组易井漏、漏失密度窗口狭窄,造成钻井周期长,开发难度大[1]。本文以FN14井为例,主要对常规钻井事故频发地层,从岩屑分析、地质岩性、地层压力等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新疆油田玛湖凹陷地区探井井壁稳定性可靠,可作为玛湖凹陷区块进行氮气钻井方案的一个评价依据。

关键词:漏失,地层压力,地质岩性,岩屑分析,井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震,金博,贺维英,韩军,关强.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异常压力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科学.2002(S1).

[2]冯永存,邓金根,李晓蓉,蔚宝华.井壁稳定性评价准则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2,02:244-248.

[3]聂臻,夏柏如,邹灵战,邓金根.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模型的建立[J].天然气工业,2011,06:71-76+129.

新疆油田 第9篇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油气勘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形成了三个亿吨级大场面、5个亿吨级苗头, 准备了北疆石碳系海相含油盆地一个重大勘探新领域。全年新增石油三级储量3.68亿吨、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 其中新增探明石油储量1亿吨、天然气1348亿立方米, 创历史新高, 超额完成了年初的计划。特别是天然气, 过去50多年探明不到1000亿立方米, 2008年就探明了1300多亿立方米。一年内取得如此众多成果, 在新疆油田50多年的发展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在刚刚召开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年会上,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地区风险勘探和西北缘预探、评价一体化勘探分别获得重大发现一等奖。这在新疆油田历史上同时捧回两个重大发现一等奖, 也是绝无仅有。

消息传开, 被誉为石油“西圣地”的边陲油城一片欢腾。人们相互传告, 畅谈喜悦心情, 仿佛见到大油气田的曙光。作为领路人的油公司管理层, 此刻更是感慨万千。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回顾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实践, 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去年工作取得些成果, 这是全体员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领导‘突出整体勘探, 实现规模增长’的指示, 坚持好中求快, 优中求进的结果”。

一、抓住“龙头”谋发展全力争取好、快、省

油气田属资源型企业, 资源是发展的基础, 没有资源谈不上可持续。为此, 新疆油田领导把勘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把手始终是“勘探司令员”。用副总经理匡立春的话说, “勘探是作为发展的龙头, 我们的总经理陈新发一直亲自抓勘探。资金再紧, 也要把有限的钱, 用在刀刃上, 集中资金保勘探, 压缩其它开支, 从来不压缩勘探。”

?新疆油田从1955年第一口井出油, 至今已经走过53个年头。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逐步由“溜边转, 找鸡蛋”向沙漠腹地进军, 不断获得新的发现。1991年5月彩参1井出油发现第一个亿吨级沙漠油田;1992年12月在石西1井取得突破发现第二个亿吨级油田;2000年陆九井喜获工业油流发现第三个亿吨级油田。原油产量也从1978年的353万吨、1991年的702万吨、2002年1010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217万吨。可谓储量年年增, 产量年年升, 一度成为中国石油的“油老三”。但是在发展中, 油“腿”长, 气“腿”短。到2007年, 天然气产量仅仅29亿立方米。是没有资源吗?不, 据第三次油气资源普查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总量107亿吨, 目前探明不到20%。是中国石油气资源最为重要和现实的接潜区。其中天然气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 到2007年探明不到1000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2.7万亿立方米煤层气。

尤其是近些年, 长庆、塔里木油田发展迅猛。长庆在发展原油生产的同时, 天然气生产如火箭般腾飞, 油气当量已经2500万吨;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油田, 在原油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随着克拉2气田开发、西气东输建成, 天然气产量蒸蒸日上, 油气当量也超过2000万吨。二者油气当量均超过新疆油田, 昔日整个中石油的“油老三”变成了西北地区的“老三”。这对于从来不甘落后、勇于争先创优、在“年龄”上的石油老大哥, 不能不说是一种压力。

有压力, 他们更有动力。虽然从1996年他们即第一次提出“油气并举”,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 进展缓慢。2005年12月8日, 对于新疆油田来说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中油股份公司专门召开会议, 听取准噶尔盆地勘探工作汇报。时任总裁的蒋洁敏同志在会上对准噶尔盆地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 明确要求在今后3—5年时间里, 具备100亿立方米年产量的天然气基础, 新疆油田要实现从大油田向大气田的转变。以后蒋总又明确提出“要把天然气特别是新疆乌鲁木齐天然气供气作为政治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建设大油气田正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这是压力, 是机遇, 更是动力。

他们在前几年勘探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分析, 科学部署当年的勘探, 集中力量于几个有利区块, 同时展开风险勘探。为了又好又快推进勘探, 他们实施两项改革措施, 用公司领导的话说叫“松绑”。一是勘探市场全面放开, 坚持“外引内联”, 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一些重大项目或关键技术难题, 在充分利用自身力量基础上,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攻关。去年全年签约技术合同178项, 合同总额近3亿元, 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他们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严把科研技术服务队伍准入审批关, 全年办理技术市场准入队伍20家, 其中单项准入177家、专业准入13家、年审9家, 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良好信誉、较多固定的科技外援队伍。二是给予好的政策, 调动勘探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奖励制度, 出台专项奖管理办法, 包括发现奖、油气超产奖、节约奖、技术创新奖、劳动竞赛奖、安全环保奖六个专项奖, 积极营造业绩回报、成果重奖、贡献取酬的激励导向氛围, 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 推动勘探开发的进展。

在两项改革实施同时, 他们推行两个一体化。一是为学科互动和研究的一体化。利用数字油田的建立, 这里实现了中石油系统的两个首创——勘探协同工作环境系统、开发协同工作系统的相继运行, 不仅改写了以往勘探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模式, 还最大限度有效集成数据资源、人力资源和软件资源, 实现了基础数据和成果数据的共享,

使研究人员使用软件不再受办公室地点和计算机的限制, 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一体化协作。过去地质人员在一个项目中要耗费三分之二时间查找资料。如今数百公里之外戈壁沙漠打探井, 各种数据几秒之内即可传到总部, 并且各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共享, 展开共同研究。二是勘探开发一体化, 节约了时间,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过去习惯是等正式交了成果, 才开始研究开发井网, 投产周期长, 成本大。如今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资料获取一体化, 现场运行一体化, 从勘探起步即与开发同步研究, 在打评价井时, 在开发井网内布井, 提高利用率, 节省了投资。为此他们专门成立由勘探与开发部门都参加的领导小组, 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玛河气田为例, 一期工程建成日输150—180万立方米天然气, 而当时部署的开发井尚未有一口完钻, 缩短了开发周期近一年。再以克拉美丽气田为例, 上交储量与投产基本是同时, 评价井事实上在开始生产, 真正体现了又好又快又省。

就这样, 他们依靠先进的技术, 运用科学的管理, 仅用一年时间, 就形成了乌尔禾稀油、风城稠油、陆东天然气三个亿吨级场面, 发现了车排子隆起石炭系、阜康断裂带、南缘前陆斜坡第三系, 五彩湾凹陷、莫索湾凸起五个亿吨级苗头, 一年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占整个中石油2008年探明天然气储量的三分之一。

二、拨开“龙宫”有利剑攻克难关有精兵

准噶尔盆地虽然油气资源丰富, 但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具有多类型盆地叠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多期断裂活动、多种油气藏类型的特点, 属于低产低渗油田, 勘探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许多是世界级难题。用油田领导的话说“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这锅米, 不是一锅好米。”可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锅香喷喷的米饭?是他们有“名师高橱。”用科技人员的话说“能拨开迷纱牵出油龙的是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 攻克一个个难关的是有一支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

据了解, 新疆油田改革开发30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批成熟技术, 据2000——2007年8年的统计, 开展科技攻关462项,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53项, 取得授权专利156项。近几年, 他们每年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 仅2008年即投入科研资金3亿多元, 并坚持专款专用, 以中石油总部和油田公司重大项目为核心, 强化科研攻关, 按“重点突破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技术、超前研发重大储备技术、推行应用成熟适用技术”三个层次, 有效组织了2008年度的科技攻关和现场试验。重点包括“地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研究”、“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及关键技术研究”、“风城超稠油、油砂矿开发技术与研究”等9个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以及“准噶尔盆地深层石炭火石岩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等6个股份公司重大现场攻关试验, 部分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全年科技项目计划完成率达98.4%以上, 科技成果应用率96%以上。

以号称油田科技智囊团、参谋部的勘探开发研究院为例, 两年前他们即按油田领导提出的“大科技工程”发展思路, 除了“外联兵团”外, 对油田内部勘探开发的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协作、分工, 积极围绕油田勘探开发中的“瓶颈”, 外联内合, 进行“集团军”攻关创新。2007年即承担了包括8个油田重大项目, 9个重要项目在内的总计72个专题。如今这些项目均取得成绩, 沙漠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蒸气驱开采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油气勘探在新地区、新层系、新类型等全方位拓展, 相继在盆5、石南21、石南31、霍10、玛纳1、滴西14等一批探井获得重大突破。老区综合治理、滚动开发研究以及未动用储量评价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享誉全国的克拉美丽气田就是明证。这个气田的储藏地层属石炭系火山岩, 地质条件复杂, 过去被视为禁区, 是勘探界公认的“硬骨头”。这里科研人员攻关莫为难, 通过地震成像攻关预测地层, 采取欠平衡钻井提速, 应用中途测试及时发现, 实施大型压裂提高产量, 被股份公司领导称赞说“这套火山岩勘探配套技术走在了全国各油田前列”。这一胜利, 打破了火山岩勘探的这一禁区, 不仅探明10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地质储量, 形成了百里气区, 而且为占准噶尔盆地三分之二的火山岩地层勘探带来了曙光, 在未来的勘探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大型气田。他们依靠“集团军”的实力, 对老油田二次开发研究, 对稠油、超稠油的开发研究, 以及水平井、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大大加速勘探开发进程, 为又好又快建设大油气田做出了贡献。

科技推进了油田发展, 而掌握先进技术的是汇集到边城的各类专业人才。近几年, 他们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牢牢把握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条主线,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一方面, 他们紧密结合油田重点工程, 重点项目, 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 多元融合的原则, 用宏伟的事业、优厚的待遇、精细的管理、完善的服务, 吸引和稳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博士后服务站以来已引进1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开展项目研究。利用政策优势, 积极拓宽引进渠道, 大力加强紧缺主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研究制定, 适时调整毕业生引进优惠政策, 采取协议工资制度、发放安家费等方式, 吸引大批应届主干专业毕业生到新疆油田公司工作。一方面下功夫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制定年度培养计划, 修订完善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结合油田新技术应用, 开办了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项目, 仅去年已举办各类培训项目350多个, 培训员工11400多人次。通过多年的引进、培养锻炼, 整个油田已形成素质优良的一支直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队伍, 一支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 一支能力很强的生产服务队伍, 一支项目齐全的矿区服务队伍。正是这几支即专业化、又集约化、一体化组成了各兵种齐全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 不仅具有奉献精神和创业精神, 而且不少员工具有高学历高技术。据统计, 目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30人, 副高以上职称的员工1400人, 还有集团公司专家4人, 技能专家11人。正如总经理陈新发所说“有这样一支队伍, 再加上丰富的资源、优良的政策、配套的技术, 我们没有理由建不成现代化的大油气田”。

为了见证陈总的断言, 记者特地调查了两个各具特色的采油单位。

一个是有“U”型发展史的采油二厂。这个厂有50年的历史, 累计生产原油9000多万吨, 占新疆油田累计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从1978年冲上200万吨, 一直稳产17年, 一度年产占全油田年产的三分之二, 后来递减至137万吨, 可从2004年起竟然从低谷又冲了上来, 油气当量200多万吨, 2005年油气当量达240万吨。探询他们的经理时, 厂长杨生榛回答“他们有一支技术精、作风好的队伍。”据介绍, 他们多年来把人才作为兴厂之本, 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仅据6年统计, 他们先后派出430多名管理、技术骨干到外边培养提高, 组织11个工种岗位培训班428期, 培训员工14600人次,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100%经培训持证上岗。技术水平的提高, 确保了油田安全、高效生产。另一个是“三新”的风城作业区, 真正的历史仅仅一年。所谓“三新”, 一是单位新, 2007年12月6日才成立的第十个采油单位;二是油田新, 他们从事的大多数是刚钻的开发井;队伍新, 这个作业区最早是石油管理局2002年组建的一个开发边远低效油藏的小单位, 年产石油5万吨;发展到2007年产量达51万吨, 2007年重组后, 随着风城稠油投入开发, 去年新建产能50多万吨, 队伍一下子从不到200人猛增到700多人, 其中一多半是从油建、井下、客运公司等9个单位调剂来的同志, 多数不懂采油专业生产。可他们的各项工作却蒸蒸日上, 2008年产油69万多吨, 气1.4亿立方米, 从2008年11月即踏上百万吨的步子, 有些工作在全油田居于前列。在了解他们成功的奥妙时, 经理马国安介绍了他们“以人为本聚人心, 狠抓培训提水平”的经验。仅不到一年的功夫即有400多人次到大专院校、兄弟油田、科研机构学习新知识, 学习稠油开发, 并采取请进来和岗位练兵的办法, 使所有员工在技术上都得到提高, 不仅确保了安全高效生产, 而且在技能比赛中夺得好名次, 并获得安全环保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油田上产又好又快的生产单位。

三、弹好“三五”协奏曲?上下同唱一首歌?

油田公司好似一架偌大的琴盘, 工作涉及企业与地方、生产与环保、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企业内部的甲方与乙方等各个方面,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全面、协调, 用市、油田党委副书记、油田总经理陈新发的话说, 就是按照加快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战略、以人为本战略三大战略, 下功夫做好三个系列、各五个方面的工作。

这里所讲的第一个“五”, 就是“五个统筹”, 即统筹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统筹企业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统筹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统筹生产经营与精神协调发展、统筹企业效益与职工收益共同发展。做到了这五个统筹, 才能“快”中求“好”。

第二个“五”则是, 一要坚持加快发展;二要坚持科技进步;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五要坚持统筹兼顾。

第三个“五”指的是, 油田公司与石油局重组后形成的五大业务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胸怀目标, 协力同心, 协调发展。五大板块的发展定位, 一是加快发展勘探开发业务;二是协调发展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三是稳定发展生产服务业务;四是配套发展矿区服务业务;五是规范发展其它辅助业务。这五大业务绝非平分秋色, 而是围绕中心共同发展。为此油田公司领导明确指出:五大板块中勘探开发业务无疑是核心, 是重中之重, 其他都是为它服务的;五大板块的划分是为了明晰各板块、多单位发展方向和思路, 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存, 是一个整体, 都是建设大油气田的一个方面军, 必须考虑相互间发展平衡与协调。

克拉玛依是因油而生, 有油才有市, 只有油田发展了, 才有全市的繁荣, 只有社会和谐, 同心同德, 才能促进油田发展。因而又好又快建设大油气田既是六万多员工的奋斗目标, 也是全市36万人的目标。所以要同奏一支曲, 同唱一首歌。

据了解, 市、油田公司党委在发展生产中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展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重视、落实员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为了摸清在构建和谐中大家关心的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记者特地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 除普遍反映这些年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外, 油田公司目前正在为群众做八项好事, 以改善员工生活条件, 即加快推进城市气化工程建设, 加快一线站点生产生活设施改善, 规划建设单身员工公寓, 加大有毒有害岗位环境监测、落实员工健康检查、科学安排员工带薪年休假等。员工反映, “公司处

处想到我们, 我们一心一意在想着企业, 努力为建设大油气田做出点贡献”。

准噶尔盆地生环境脆弱, 油田建设与环境保护广为关注。在驱车前往彩南油田的路上, 还能看到成群羊在路边“欢迎”, 在采油站, 员工把油站当成自己的家, 自去年开展建设绿色油田以来, 再也看不到乱扔的垃圾, 在有的采油站还看到树木、草坪。员工介绍, 夏天还有黄羊来到站草坪吃草。尤其是来到风城作业区, 魔鬼城里风景依旧, 魔鬼城外, 或排一色抽油机不停在“磕头”欢迎, 格外引人注目。据主人介绍, 这里有丰富的稠油资源, 开发前自治区环保部门派人前来做环评, 采取打丛式井以减少对地表破坏, 在地面不建或少建设施, 整个作业区全部都是丛式井, 如今已成为另一道景观。参观的人如果只在魔鬼城内观景, 不到城外看工业景观, 还感到是一项缺憾。真正体现了自然景观与工业景观的和谐。

王震四行新疆与五次新疆工作会议 第10篇

1953年,王震离开新疆,到他去世前又曾先后14次回新疆视察调研。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时期民族政策调整、新疆民族矛盾严峻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受中央委托,四次赴新疆考察。

这四次行程,以及前后举行的5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建立了今天治理新疆的基本框架,并对1978年之后的中国民族政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正如王震的官方纪录片所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今天的每一点变化,都可以从那个时期找到根源。

改革的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0年代初,是中国新时期民族政策形成的重要阶段。此前在“文革”中,民族政策几乎全被损毁。民族区域自治被称为“搞分裂”、“搞独立王国”。有些民族自治地方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撤销,另外一些被肢解、代管。

比如1973年8月,云南省撤销4个民族自治州,被周恩来发现并直接干预。

到1979年4月,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

随后,1980年初开始,中共中央书记处陆续召开各自治区和民族地区党政干部会议,也就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民族工作座谈会,也称民族工作会议。其中首先召开的,就是1980年3月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着力恢复被“文革”破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人民日报》载,会议提出,中央提出的有关西藏问题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西藏的实际,必须征得西藏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同意和支持;中央在制定事关西藏自治区的政策时,必须听取西藏自治区党政机关的意见。

此外,一些具体办法还包括调整汉藏干部比例,促进自治机关的民族化,确定援藏项目等。根据会议精神,在西藏的汉族干部开始内调。

官方公报则说:“这次会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确定了西藏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这是继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后,实现西藏历史转折的一次重要会议。”

西藏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和《关于转发“西藏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前者再次强调,中央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对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制度,发往全国的文件、指示规定,凡是不适合西藏实际情况的,西藏党政领导机关可以不执行或变通执行。但重要的问题要事先请示,一般的问题要事后报告。

《通知》则指出,这次会议的精神也适用于其他民族地区。

4个月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据《乌兰夫文选》中记载,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乌兰夫后来在讲话中把它同西藏工作会议的重要性相提并论,认为新疆工作会议决定公布后“必将像《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那样,受到热烈的欢迎。”

为了调整汉族、民族干部比例,时任自治区领导也认为,在任的大多数汉族干部可以退休或调往内地。

据《新疆日报》载,当时也有高层领导路过乌鲁木齐时指示,1949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进疆的汉族干部已经完成了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建设边疆的任务,可以撤回内地。

一直到1981年1月5日,中央又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1981年4月、7月,还召开了云南工作会议、内蒙古工作会议。

步乌斯满的后尘是死路一条

然而从1980年春季起,新疆局势已经趋向紧张,不仅发生了多起知青返城事件,还有多地发生了动乱。新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工农业生产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最早一起是1980年4月发生在阿克苏的“4.9”事件。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到1981年1月12日,南疆喀什的叶城县又发生动乱事件。

当时民族分裂分子利用清真寺意外失火事故,造谣滋事,煽动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和广播站,并蔓延到周围地区。分裂分子一度袭击哨兵打算夺取枪支,未遂。

5月,喀什的伽师县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事件。分裂分子夺取县武装部武器,打算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10月30日,喀什再次发生动乱事件。

根据曾任王震秘书的李慎明回忆,1980年9月中央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会上中央决定派王震到新疆,“代表中央慰问新疆各族干部、各族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

王震在新疆的经历曾因50年代的大剿匪而著名。他还率先在牧区推动土地改革和“镇反”。

对于前往新疆,王震后来说,“我是自己跳出来管这件事的”。

《王震传》等载,就50年代的新疆政策,他坚持认为,“应该肯定50年代新疆的民主改革、土改、镇反、内部清查,起了很大作用。没有这些斗争,就会天天闹地震。”

同时,新疆“百分之九十几以上是好人,经过宣传教育,都可以跟我们一道走”。

当时年过八旬的王震刚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于1980年春天做了膀胱癌治疗手术。

受命后的第4天,他“即带着《马恩列斯毛论民族问题》、《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沙俄侵华史》、《左文襄公在西北》等书籍,登机出发”。

王震自乌鲁木齐一路南行,走遍乌市以南的所有地市。对于当地具有影响的民族干部、长老和宗教领袖,王震有着自己的威望。

此行共计17天,王震“往往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脚上的末稍神经炎也往往使他深夜难以入睡,但他仍咬牙坚持。他先后与几百人直接座谈,近万人与他会见、合影并聆听他的讲话”。

nlc202309031823

李慎明还提到,王震“十分注意身体力行,带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他抵达乌市当天自治区欢迎便宴后,“有少数民族同志邀请王老跳舞,尽管王老刚动手术不久,双脚又患严重的末稍神经炎,但王老依然十分高兴应邀,十分潇洒地跳了一段新疆舞,赢得在场的各族 干部群众齐声喝彩”。

回京后,王震即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递呈了《赴新疆慰问的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提出了开发新疆资源、增加高校在疆招生名额、军队办好干部子女学校、组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及技术人员赴内地或出国访问等具体措施。

王震特别强调,除了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坚持民族团结教育,还要加强新疆自治区的班子建设,“从长期坚持在新疆战斗、工作的同志中,选拔熟悉当地情况、懂得生产建设并善于团结各民族及与他们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而又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进自治区领导班子。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提拔”。

《汇报提纲》最后说:“我请求党中央、中央军委让我以现在的职务、身份,在新疆帮助工作”。

1980年12月底至1月初,中央召开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决定成立以王震为团长的中央赴新疆巡视团,到新疆帮助工作。

此行也有十余天。当时叶城动乱已经发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王震,一再强调:“现在一说到专政,就有人怕扩大化。我们当然要注意不要重犯扩大化的错误,但对唯恐天下不乱的打砸抢分子,对妄图破坏祖国统一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要坚决实行专政。”

在各种会议上,他都会讲起50年代剿灭乌斯满的往事。后者是哈萨克贵族,也是1949年之后新疆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分裂武装力量。

王震说,想要步乌斯满的后尘,也是死路一条。

恢复兵团

新疆伽师县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事件后,根据王震请求和中央决定,1981年5月16日至5月24日,他第三次率中央巡视团到新疆指导工作。

在王震的新疆之行中,每到一地的讲话,除了强调各族人民的团结、边防的巩固、四化建设外,几乎都要强调农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第二次新疆行程中,他曾在自治区党委召开的数千名局以上干部参加的大会上,十分激动又态度严肃地说:“解散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完全错误的……生产建设兵团搞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运输业,这些办得完全对,有什么错误?……兵团绝不允许破坏,什么抢了‘饭碗’、占了‘资源’,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央确定我分管新疆的工作,我就是要管。我要管新疆的农垦,绝不允许破坏生产建设兵团。”

李慎明认为,王震在第一次新疆之行中对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了舆论准备,这次讲话实质上在中层以上干部中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作了一次动员。

此行后,返回北京的王震向邓小平递呈了报告,希望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农工商联合企业,归中央农垦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

伽师县动乱发生后,1981年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

一个多月后,198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受王震的多次请求,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与王震到新疆“休假”。同行的另一位高层领导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王任重。

在乌鲁木齐一下火车,邓小平就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领导说:“我们明、后天就到石河子垦区去看看。”

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的军垦新城。李慎明说,邓小平在此“对阡陌相连的绿洲,高矗入云的林带和丰收在望的棉田欣喜不已、感叹不已。邓小平还认真听取了各族干部群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看法”。

邓小平此行对新疆工作及全国的民族工作作了一些著名的指示:“新疆的根本问题是共和国还是自治区的问题。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不能搞共和国,我们是自治区。法律上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今年下半年召开人大常委会,把它肯定下来。”

他还说,“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

邓小平特别提到,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上来,甚至放到自治区很高的领导位置上。”“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新疆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

回到北京后不久,邓小平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强调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实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

《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也是王震一手推动的。最终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上述报告,联合发文,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官方纪录片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震抱病四到新疆,为新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有的老战士,老党员却开起了小差”

邓小平新疆之行结束后,1981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第四次新疆工作座谈会。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引述这次会议决议包括,中止汉族干部的内调和撤销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书记的职务等。

会议认为,新疆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干部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共识,“要想使新疆的事业走向成功,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在政治上尊重自建国以来在新疆工作的汉族老干部。……在新疆工作的汉族干部要做好毕生在新疆工作的准备”。

一个月后,1981年10月,中央书记处召开第五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任命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王恩茂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开国中将王恩茂到50年代初一直是王震的部下,曾任329旅政委、自治区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兼政委等。他在1986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前的几年中忠实地延续了王震的治疆理念。

王震在80年代初的新疆之行,还奠定了新疆资源开发的基础。他在《汇报提纲》中例举了新疆的水利、石油、天然气、水力、煤炭等资源,“只要政治局势稳定下来,号召奋发图强建四化,全力发展生产。”

1981年5月,王震作为中央巡视团团长第三次赴新疆时,不仅负责指导平息新疆伽师县发生的反革命暴乱,同行的还有七位副部长和几十名部门领导、专家。

此行中,王震得知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新疆大化肥于1980年11月列入停缓建项目,当场在工地上以中央巡视团团长的名义要求地方加速施工。

他又在呈报国务院主要领导请求开工的报告上写道:“我已责成该施工单位立即按照施工计划进度日程施工。详情另有书面报告。”

王震真的十分热爱新疆。1992年他重病之时,还动员守候在身边的警卫战士复员后到新疆工作。

1981年8月王震第四次在新疆视察时,曾遇到一位一起长征、进疆的老同志。当王震听说他在1974年就调回老家湖南工作后,严厉地说:“我死了不让你给我送花圈,你死了我也不给你送花圈!”

他引用张骞、班超、林则徐、左宗棠等人先例,批评对方:“我们有的老战士,老党员却开起了小差?!”后者满面通红,连声说:“我错了,我错了,我作自我批评!我还有三个孩子在新疆,我向您老保证,我一定教育他们安心新疆,扎根新疆!”

王震仍然不依不饶地说:“好,咱们一言为定,你一定要将功补过!”

后来,根据王震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落于天山。而王震对新疆的影响,至今仍留有强烈的踪迹。

(本文参考了:人民出版社《王震传》、当代出版社《王震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王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以及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乌兰夫文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等)

新疆油田 第11篇

关键词:新疆油田,稠油,水平井,完井

水平井以其能够有效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开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等优势成为油气田开发的先进技术之一。从2007年至今, 新疆油田公司根据开发效果和开发难度, 对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进行分类, 并采取针对性开采方式实现稠油油藏有效开发。利用水平井技术提高稠油开发效果成为近几年来油田公司致力于提高稠油开发效果上频频使出主要招数之一。随着2013年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稠油油藏及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开发方案通过股份公司审查, 新疆油田迎来了大规模开采稠油油藏的局面, 因此对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目前热采水平井常规完井技术

1.1 浅层稠油常规水平井完井技术

新疆油田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浅层稠油水平井的钻采尝试, 利用斜井钻机钻成了8口垂深在180~280m左右的斜直水平井。但实际应用表明, 应用斜井钻机钻成的浅层稠油斜直水平井存在斜井钻机作业费用昂贵、钻头和扶正器的连接下入困难、套管在井口丝扣连接作业困难、井口处抽油杆摩阻大、采油和修井的成本高等不足, 用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可以避免这些不足。

目前, 新疆油田用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开发的稠油油藏埋深在130-150m左右, 其固完井方式为:φ244.5mm技术套管下至A点, 进行固井, 水泥返至地面;三开水平段完井采用耐热封隔悬挂器悬挂φ168.3mm精密冲缝筛管, 耐热封隔器封隔技术套管与尾管之间的环空。

该技术的关键是能否将φ244.5mm技术套管安全顺利下至垂深仅有150m左右的的水平段窗口A点。这涉及提供管柱下入动力和大尺寸管柱在高曲率井眼中强度安全问题。通过大尺寸技术套管下入最大井眼曲率和下入摩阻分析及下套管备用加压工具的研究几个方面对管柱的安全下入问题进行了充分评估和研究, 确保固井、完井各项施工的顺利实施。

该技术在2005年研究及试验成功以后, 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到2013年底已在新疆油田累计应用1000余口井。

1.2 浅层稠油SAGD平行水平井完井技术

SAGD平行水平井开采方式, 即由两口水平段平行的水平井组成, 井口中心距离18~20m, 生产井水平段距离储层的底部1m, 注汽井位于生产井上部, 两井水平段之间垂向距离为5m。投产后, 通常刚开始两口井均注高温蒸汽, 形成循环的加热带, 以有效的加热产层。充分加热焖井后, 生产井停止注汽, 注汽井继续注蒸汽, 并从生产井开始抽油。该技术2008年开始在新疆油田重32井区实施, 到2013年底共实施近百对 (两口平行水平井为1对) 。

SAGD平行水平井完井的难点:由于油层筛管尺寸由常规水平井Ф168.3mm增大为Ф177.8mm, 如何保证将完井管串安全顺利下至井底。

对管柱的安全下入问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评估, 确保完井施工的顺利实施。

2 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发展趋势

2.1 稠油热采水平井均匀注汽完井技术

稠油热采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及根据电测数据确定高温管外封隔器的安装位置, 封隔器遇热后坐封, 对水平井段实现有效的分隔。第一次在一、二、三井段进行分段注汽 (相当于在油层中建立蒸汽通道) ;第一次采油结束后, 第二次注汽时, 同时向三个井段注汽。由于水平段实现了有效的分隔, 由单点出汽变为多点出汽, 通过调节蒸汽注入点的流量, 可以有效的解决储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地层吸汽不均匀的难题。

稠油热采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均匀注汽技术采用的高温封隔器的膨胀材料仅对温度敏感, 封隔器不会因为循环阻力过大而坐封;

(2) 高温封隔器遇热后能够自动坐封, 且随着注汽时间增加, 封隔器能稳定、持续的对环空进行封隔;

(3) 可以实现均匀注汽, 有利于将更大范围内的稠油从地层中采出来;

该技术可用于风城油田重32井区、重9井区和六东区等非特稠油区。远离断裂, 且油水关系相对简单的区域;砂体分布稳定的区域。

2.2 稠油热采水平井抗高温膨胀尾管悬挂器技术

抗高温膨胀尾管悬挂器技术原理及通过液压力将可膨胀管材制成的悬挂器本体向外胀开, 与上一级套管形成牢固的锚定连接, 实现悬挂尾管。悬挂器基管采用特种合金钢, 既有橡胶—金属密封, 又有金属—金属密封, 保证了悬挂器在高温热采环境中的密封可靠性。

抗高温膨胀尾管悬挂器技术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用卡瓦挂在尾管上, 对支撑套管无损伤;

(2) 通过多密封件支撑尾管的重量, 提供充足的密封能力;

(3) 尾管悬挂器和尾管顶部封隔器为一整体, 消除泄漏可能;

(4)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因为抗高温尾管悬挂器技术中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抗>3500C的高温, 所以适合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特稠油区域应用。

2.3 稠油热采水平井膨胀筛管完井技术

膨胀筛管完井技术原理及利用液压推动液缸活塞, 液缸产生的推力推动膨胀锥, 膨胀锥迫使筛管膨胀, 边下移钻具, 边膨胀筛管, 直膨胀到设计位置为止。施工后筛管紧贴于油层井壁, 能够预防油层井段的井壁骨架坍塌。

膨胀筛管完井技术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油层厚度下入膨胀筛管长度使整个油层都处于泄油状态;基管打孔较密, 筛网缝隙合理, 因此膨胀筛管泄油面积较大、生产压差较小。

(2) 能够预防油层井段的井壁骨架坍塌。

(3) 有一定的防砂效果, 现场施工简单。

膨胀筛管完井技术可以在稠油、高含粘土储层、高产气井等疏松砂岩储层粗、中、细及粉砂岩区域中应用。推荐在红003井区等无夹层的区域应用。

3 结束语

上一篇:翻边工艺下一篇: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