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2024-08-25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 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 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 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教育, 更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 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而且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体人文素养, 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维素质, 创新精神, 时代精神等。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此阶段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语言水平能到达的高度。

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点

基于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 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 如绘画的形象, 音乐的美感, 电影电视善于表现过程等,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在这种现代化手段下, 可以把抽象的具体化, 模糊的清晰化, 不可重复的反复呈现, 罕见的变得常见……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受众真正达到三位一体。具体来说, 具有如下优点:

1、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弥补学生

生活经验的不足, 从而使传统的学习环境变得丰富、轻松。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可以渲染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在更好的状态下, 自主积极地学习,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教《骆驼祥子》一课, 用一段视频呈现烈日下黄包车夫的艰辛生活, 对学生理解祥子的生活进而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大有裨益的。

2、提供学生探索的情境, 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

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 可以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 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活力与创造灵感。

3、强化印象, 因材施教。

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反复呈现, 强化学生的感知,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及思维特点, 各班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软件, 控制教材内容显示的次数、时间和顺序, 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尤其是现代E-learning的迅速发展, 使得个性化教育的实现更上一层楼。

三、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多媒体不能取代生动的课堂活动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 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 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 去诱发课文中的美, 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诗人般的激情, 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 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 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 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 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

2、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 会直接导致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四、对策和方法

如何处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作者认为, 应该从全面和现实出发, 辩证地看待上述的利弊, 不能“非此即彼”, 而应“实事求是”:

第一, 立足实际, 从教学需要出发。在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的同时, 应该区别对待、独立分析, 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教学的关键环节, 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而使用多媒体。

第二, 注意语文学科和多媒体教学的自身特点。课堂教学中应该继承已经形成的优秀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补充, 弥补传统课堂之不足。

第三, 学生是核心。无论什么教学活动, 都应该从学生出发, 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学生上, 充分贯彻让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教育思想。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

总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媒体手段, 万不可丢失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义, 把形式当作事物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陈宝平:《浅议多媒体语言教学要适合学科特点及文本特点》, 《甘肃科技纵横》, 2008年第6期。

[2]陈霞:《试谈语文教学的特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9期。

[3]范晖:《略论语文审美化教学的特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

[4]吴敏、陈清:《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6期。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 第2篇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浑天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

1.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就已经掌握在胸了。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2.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劣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劣势

【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用语言展现美,蕴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其“文学性”显著。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是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文字和语言能够传达钟灵毓秀和精妙绝伦,是一幅幅隐藏的图画,需要学生想象、思考、解密。而直观的图片、音频、视频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语文课堂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章,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修养以及综合能力。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实践表明:适时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利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性

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抽象文学意境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它能直观再现课文的语言结构、思想意境,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比如教材中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历代传唱,经久不衰。学生在体会与揣摩的同时,画面的意境创设就会显得至关重要了。另外,部分课文的情境、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比如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而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晦涩、空洞,学生也并非能完全理解,此时,多媒体就能助一臂之力。多媒体直观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历史久远的背景即刻变得真实鲜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主题、内容。

2、丰富性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能力,所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媒体可以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减少板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增加了信息量。另外,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方面的示范,方便学生重复训练。而这对于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尤为重要。最后,课件便于存储、检索、携带,方便学生温习和巩固知识。

3、交互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视觉,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式、合作式学习,利于思考和认知的形成,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人机交互能够加强学生的求知欲,利于知识输入与输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可重复性

课件的可重复性,能够克服学习中的遗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适时、选择性地对部分章节进行再次讲解和阐述,只要回放课件即可。这与传统的教学完全不同,其可重复性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事先把重点内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学生自己也可以拷贝课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温习和回顾,最终实现巩固与突破。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温故而知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链。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1.课件华而不实。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成分,而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课件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没有实现预期目的。比如,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图片的精美、音频的动听和视频的引人,这样感觉有点喧宾夺主。整体上,课件看似美轮美奂、绚丽夺目,但是华而不实、使用价值不高,这种精美不能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领悟,也不能完全表达优美语言所包含的意蕴。其实,课件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重要信息,结合教学大纲、指导思想,充分掌握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掌握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然后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最后形成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鲜活独特的课件。

2、过分依赖多媒体。

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本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最后导致师生关系被动、凝固。教师只是忙于播放课件,而学生只是走马观花、浑水摸鱼,没有时间思考、也懒得思考,使得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大大减少,最后消化的知识甚少,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主观能动性。所以说,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传道解惑;学生应该努力辩证思考、发散思维。教师富有情感、形象生动的描述配合学生的想象,最后形成的画面才会更加形象、深刻。

3、盲目使用多媒体。

部分教师的备课并没有很好去地设计,而是盲目運用多媒体,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从而无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比如于课文朗读,多媒体声音播放占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可取的。因为美妙的语言通过学生反复的吟诵、感悟才能焕发无穷的魅力,同时能加强学生与文字的亲近感。另外,由于课件内容和思路的固定性,教师不再灵活处理,导致思想碰撞、灵感触发变得遥不可及。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课件,引导回归课文,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的。要加强课文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悟、去想、去品味。简言之,文学作品中的有些精髓是多媒体实现不了的,而文字的表现力也是其它形式替代不了的。

三、结语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学习能力。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熟悉教材大纲、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主动编写课件。而并非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学会取舍,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微妙关系。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把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融进多媒体中,使之更加完美。所以,科学使用多媒体,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持续发展,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丽娟,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1(2)

[2]汤文彬,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缺失与矫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6(5)

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分析 第4篇

一、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这些形象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获得的,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 我们在语文教学时, 大量的使用课前老师已经设计好的课件, 老师只需要移动鼠标, 课文中大量的文学形象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学生不需要想象和思考, 就看清楚了这些形象是什么样子, 而且, 这几十名学生所认识的这个形象就一个样式。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读书可以不思考。这种定向式的、模式化的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 而是让学生听录音, 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 甚至听不到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了,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代“哑巴”学生吗?现在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等, 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生动性和感染力, 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也没了板书, 从头至尾教师只需用手操作鼠标, 一个字也不写。要知道, 板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给学生起到书写的示范作用, 现在我们有的年轻教师, 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 一味依靠多媒体, 汉字也写不好, 甚至错误的认为现在电脑技术已经很发达了, 不需要学习写字了, 自己不会写, 甚至不懂得汉字的笔画顺序, 其结果是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 一级不如一级。

3.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容易变成学生与电脑的交流, 使学生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火花和激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善于动脑子的教师说一些与课文毫不相干的话以企活跃课堂气氛, 殊不知这是毫无作用, 且弄巧成拙。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 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 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 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2.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 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我们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 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 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 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 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 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把问题展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 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 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三、结语

总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 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讨论知识、理解分析总结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 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C].北京: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5篇

摘要: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贴近教材与学生实际,与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不能滥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素质教育

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进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广受师生欢迎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发挥巨大的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思索和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巧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将文字与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文字转化成可感的形象,将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由静变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思考力。如学习《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制作一段表现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凄美爱情故事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丰沛的情感,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2 创设情境,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将语文课文中的优美诗句、段落形象地表现出来,尤其是需要学生熟读背诵的优秀篇章,不仅调动了学生情感,加深学生记忆,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长城谣》这首现代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长城的历史、战争场面、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等,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1.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时,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备课,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供更多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习口语交际《谈嫦娥奔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月球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提出自己对月球未来的设想。这样的教学,在打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思考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就是一种工具,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1 贴近教材知识和学生情况,切忌生搬硬套,不切实际

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将在网上搜索到的课件直接下载,不加改动,生搬硬套到课堂上加以使用,造成了课堂教学机械化,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贴近教材知识。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将多媒体技术与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相结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去设计教学流程,对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透彻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哪块知识掌握得不清楚,教师要补充强调;对哪里容易产生疑惑,教师要重点讲解;等等。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制作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与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切忌过于依赖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电脑展示,从而使学生和教师都成了多媒体的附属品,从原来的“人灌”变为现在的“机灌”,完全失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地位。对此,教师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必须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于文章富有感情的讲解、教师的自身素质、师生的情感沟通等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教学因素,所以,教师在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整洁大方的板书、风度翩翩的仪表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3 科学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内容,从而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存在滥用多媒体的问题,一些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非要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来表达,一个很好理解的词语非要创设情境来体现,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比如学习生字词及解释,学生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教师非要用多媒体视频来解决;朗读训练改成情境创设;等等。这样使用多媒体,根本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科学使用多媒体,坚持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不多用、不滥用的原则,贴合教学实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结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将以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他学科。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教师必须会用它,用好它,找到最佳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 第6篇

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讲读课中的运用

讲读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文章都是以讲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将多媒体引入教学后,声像结合的表现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很快地引入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与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乡愁》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乡愁”的一些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理解乡愁的愁思,然后再给学生播放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诵中感受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感受台湾对于祖国的思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讲读课的运用,尤其是在诗歌鉴赏课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知识面,解决重难点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想象力是十分珍贵的,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所缺少的。可以说,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它能帮助学生思维创新,打造一个不同的新天地。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可以直观地表达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先是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当画面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时,学生完全被壮阔的场面、恢弘的气势所震撼,注意力被吸引,情感被激发出来,很快就找到了和作者一样的感觉,将优美的文字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对安塞腰鼓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畅想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产生了很多新想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理解,教师用语言讲解也不好形容的知识,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派上了用场。

比如学习《观潮》时,大部分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的盛景,甚至一些学生连大海的海潮都没见过,你让他怎么理解、怎么想象呢?学生无法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对于课文中的文字描写,学生无法感同身受,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彩。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将雄伟壮观的大潮盛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直观的印象,然后再去读文中的字句,反复品味,反复咀嚼,就有了不同的味道。就这样,学生借助图片、视频的直观视觉冲击,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不仅完成了文章重难点问题的学习,而且也丰富了语言积累。

(三)运用多媒体提升课外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要想达到这个要求,仅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如果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这些书籍买回家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逐渐兴起,一般学生家中都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能够进行电子阅读的设备。通过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在线阅读方式,按照教师推荐的主题或相关书目,学生可以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从而能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升阅读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写作课中的运用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内容。而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进写作课中,可以帮助师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正所谓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是因为缺乏兴趣,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运用先到技术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展示画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容易激起学生的心理波动,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了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些学生缺乏对生活中的事物的仔细观察,因而觉得作文无话可写。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展现生活中的素材的时候,随时暂停、重播,从而让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仔细观察的方法,形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能够做到细致观察,也就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也就不觉得作文枯燥没啥可写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将之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更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使得语文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得到能力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第7篇

1.合理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觉到, 上课前如果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运用音乐导入, 例如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黄河颂》 《雷电颂》等课文时就可以采用音乐导入。以《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 导入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由震 撼人心的音乐过渡到贝多芬的坎坷经历再到伟大的人格。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能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人格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 适当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新课, 在课的起始阶段,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结合课文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说明文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有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安排了大量有关祖国名川大山、风俗人情等的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说屏》等, 过去就是老师讲授, 学生只能根据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形成表象。但是, 现在我们上课时可以播放苏州园林、故宫等的视频, 学生就会在画面中感受到素有“人间天堂, 园林之城”美誉的苏州园林的巧妙设计和领略故宫博物院的金碧辉煌、壮观雄伟。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朗读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诗歌更是以诵读为主, 在教这些文章时我们可以播放音频、视频范读或配饰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诵读表演, 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 学, 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 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大多数教师会把生字词、课堂练习等书写在黑板上, 这样费时费力。而如今, 我们可以把生字词、练习等做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根据需要使用,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在课件中链接相关的知识或资料。如在讲 《马说》一课时, 我们就可以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同时还可以列举古今中外怀才不遇的名人实例, 让学生以视听的方式直面学习材料, 相互发表不同感受, 激发了学习兴趣, 开阔了视野。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使之更直观形象, 更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板书、绘图、列表等不必要的时间, 让教师更有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学情、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形式一方面增大了课堂信息量, 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学生的多个感官的积极参与,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 教学, 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有针对性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或者一些典型错题, 如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等, 让学生操作电脑答题 (有条件的可以在微机室完成) , 或者由学生口述教师操作电脑, 人机互动中不时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答题;也可以将同学们在一些解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错误情形直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配合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引起大家的反思与重视。这种合理设计的人机对话式的作业练习凸显出了直观性、趣味性、针对性、高效性等特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了大量思维训练, 大大的减轻了传统教学中那些不必要而且低效的学生作业负担。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体验与思考 第8篇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源于传统教学, 而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创造新的教学情境,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虽然这一观点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认同, 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 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其实又不是那么简单, 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有所加强与创新, 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1. 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现实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 花样叠出, 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可是课后学生却几无所获, 稀里糊涂。有些老师甚至将传统教学中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 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 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 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 尤其是在分析课文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结合传统教学方式, 取长补短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 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 完全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 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 而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 往往一读而过时, 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 更遑论来得及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出现带给教育许多有利的条件, 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有条件偷懒, 认为一次性完成课件制作后, 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以后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 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 教师必须加强艺术修养

比如:上一堂音乐作文课,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孩子对音乐的诠释往往是浅层次的, 而作为中学生写作文, 既不应该完全放纵他们的思路, 类似小学生音乐作文一样任意发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完全理解音乐, 与之相融。教师如今可以借用词曲优美动人的歌曲作品上一段简单的音乐欣赏, 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方面的有关概念, 理解音乐旋律与表达情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然后播放一段学生耳熟能详却又道不清说不明的音乐, 如钢琴曲《致爱丽思》或琵琶曲《四面埋伏》, 使学生们在初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 降低写作的难度,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更好地激发学生尝试现代教学方式的兴趣。这种教学法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 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 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 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比如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对背景的设置, 也有些课件作品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曾经有人在设计《爱莲说》时直接将一幅荷花图搬上屏幕作背景, 花哨的背景导致打上去的文字很难辨识得清。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 但从中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有些细节方面的审美意识不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背景, 有机会请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第9篇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主动与老师一道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去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去感悟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欣喜。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一课前就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精心制作了课件“苦苦挣扎的孔乙己”,上课时先演示课件,让学生观看孔乙己的四幅画像以及旧中国末世大众深陷在封建统治思想、秩序的重压下,麻木、冷漠,没有一点儿生气和活力的一系列社会生活图像,变枯燥无味的文字为图文并茂的画面,十分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然后笔者再让学生欣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三十多篇小说,他自己最满意的是《孔乙己》。《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天,鲁迅先生选取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的人物形象,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的艺术形象。”这一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观看这一段的相关图片投影,进一步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后面的阅读、分析教学奠定了基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综合性学习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需要展示的事物和现象生动直观地引入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活综合性学习课,提高综合性学习实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一课前,先安排学生分组在网络、报纸杂志上搜集自己喜欢的小说、名人读书故事以及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分组制作“走进小说天地”课件。上课时,先分组演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名人读书故事以及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精彩片段,演示结束,评出“优秀课件制作小组”予以表扬奖励。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畅游小说天地中有意识地将目光引向人生理想,引向社会生活,引向自然世界,在探究中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讲精彩故事,说恩恩怨怨”活动,大家兴趣盎然,主动站起来讲述他(她)与小说的“恩恩怨怨”,每小组分别评出1名“故事大王”予以表扬。“讲精彩故事,说恩恩怨怨”活动结束,笔者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图象、听配乐朗读片段、猜小说人物,说出小说人物的姓名及小说作品的题目,然后描述这些小说人物的肖像,表演这些小说人物的动作,效果很好。最后,笔者组织学生改写、续写和独立创作,将改写、续写和独立创作的优美文章配乐朗诵、投影出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巧用多媒体,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第10篇

●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活动中去。

如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风景画图。学生通过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 观看风景秀丽的图画, 有了如临其境的体验, 好像感受到了春风柔和的轻抚, 嗅到了泥土里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兴致勃勃地研读课文, 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 这样的教学设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所传输的教学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优化组合多媒体, 发挥其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帮助他们解词、析句、读段, 理解文章内容。当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让学生具体感知的文章时, 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化抽象为具体, 化简单的说教为形象的感知。

例如, 我在教读八年级上册《说屏》一文时, 就专门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屏风的图片, 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文字说明, 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以及它的分类、功能等相关知识, 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把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途径。古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 都是过去某个时代、某个地方特有的, 因为时间的久远,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教师不易讲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画面展示给学生, 学生会从画面上展开联想, 从而发展思维。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的形象, “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 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 我通过制作“天门山”、“楚江水”、“山顶日”、“水中船”的幻灯片, 帮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奇险和长江水的湍急, 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景象。学生既能借助画面快速背诵古诗, 又培养了想象力, 同时学会了鉴赏诗歌的内容。

●优化朗读教学

在朗读训练中, 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举手读书, 但指名让他读时, 却也读得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 面红耳赤, 声音根本放不开。原因很简单, 怕读得不好, 怕出丑。针对这一“心理障碍”, 我们便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范读录音, 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一段时间后, 再给他们配乐录音, 并与原声带进行对照。

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浅析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不断更新,在教学中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被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教育是以计算机媒体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并且也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多媒体发展速度也得以显著提高,相关教学设备及内容也逐渐得以完善。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优势,当前很多学校均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积极使现代化教育得以实现,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语文为人文类科学,适当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知识量,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有效的拓宽初中生学习面,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情况对整体教学效果均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能够使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强其兴趣。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及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希望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而并非仅仅只有基础语文理论知识,还希望在更深层次上进行文学探讨,对目前文学发展趋势积极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及途径,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可通过声音及色彩直观性及丰富性使学生对语文独特魅力真切感受。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将教材中枯燥文字以生动形象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可有效提升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例如我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开始,播放动画,当出现晴天夜晚天上星光璀璨的画面,再配上钢琴曲《星光》,顿时在学生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给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课文的高潮,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是呀,天上的街市多么美妙啊!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从而学生的兴趣被瞬间激起,引出课题《天上的街市》,学生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迸发了出来。

二、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加强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

文学不但具有自然美及艺术美,同时也具有社会美,语文教学中每个方面均可表现出美感,语文文字中的艺术美、意境美以及形象美均能够给予学生不同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将抽象语言表达转变成为视听材料,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可使学生以不同感官对语文中美感进行感受,对语言文字巧妙进行深刻体会。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草原,所以我采用了播放课文朗读、播放草原的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朗读声起,同时,草原美丽的图片开始播放,这样使得学生对草原的美了解的更加直观、从而使学生对作者心了解的更加透彻,感受到了作者所要传达的心声,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学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从而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语文教学中若没有情境,则语文知识教学也就十分散乱,学生能力培养也就很难实现,也就更不必说价值观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对学生心理准确进行把握,对多媒体教学技术适当进行应用,从而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使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加具体,也能够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使学生课堂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音、像实现有机结合,并且能够营造高效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情绪得到较好调节,并且能够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有效配合课堂练习,读、写有机结合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具备一定能力能够将汉语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掌握以及运用。在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进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进行有效展示,可使学生较快进入预先设定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中重点及难点内容,对听、说、读、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及难点内容加深掌握及理解。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也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对相关练习进行针对性设计,使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机会展示自我,有效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愉悦心态,这对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十分有利,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虽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只能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教师对这一点应当加强注意。

参考文献

[1]杨巧英.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2]吴佳铃.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2010.

多媒体让初中语文教学更精彩 第12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 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 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 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何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能力下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孔乙己》, 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flash课件, 即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场景, 同时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这个教学课件引导着学生兴趣正浓的进入《孔乙己》的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很不费力的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此类方法将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 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挖掘学生语文思维

在整个初中阶段, 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造多种形式的课件, 创设课文情景, 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 并发展抽象思维。我在教《故乡》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是对比描写和人物描写,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几处细节描写的图片, 二十年后杨二嫂人物刻画的图片, 并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们的变化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 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动画课件, 假设中年闰土遇见了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练习,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语文老师应发挥多媒体优势, 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的作文指导应让学生直观观察, 启发学生怎样借鉴范文, 然后将范文与学生的习作比较, 引导学生认识应该怎样写, 不应该怎样写,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虽然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 但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多媒体将零散分布在初中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 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如可将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知识、语言运用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散文知识、作文分类及应试技巧等分别做成表格, 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 提供给学生, 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 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 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教师运用信息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把语文的基础知识、技巧及相关提高性练习通过信息技术课件讲解和课件播放同步进行, 不仅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在接受知识, 还能直观的使学生接受其他相关的知识, 其效果远比教师单纯地讲解要好得多, 收到的效果要大得多。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如今的教学早已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杯水”的老式样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不断完美。初中语文教学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如选择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点, 能指导学生从学习范例中掌握规律的示范模式, 就有助于听说训练的教学法。如讲授《〈孟子〉二章》一文时, 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开课, 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孟子画像, 教师精要介绍了孟子生平事迹之后, 满怀深意地说了一句:“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聆听二千多年前的孟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接着通过多媒体范读, 在低缓的音乐中, 男中音徐缓地诵读课文, 再看多媒体屏幕上端庄的孟子画像, 俨然是当面聆听夫子教诲, 紧接着放第二遍范读录音, 此时学生齐读, 声音清脆响亮, 充满真挚情感, 与第一次朗读相映成趣, 在这种美的氛围当中, 学生通过对比、模仿, 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听说能力。

上一篇:局部阻力系数下一篇: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