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2024-07-24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精选12篇)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1篇

一、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面向学校所有的专业与学科, 而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则主要为本院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学科建设服务, 具有以下优势。

1. 专业针对性较强。

院系图书资料室陈列的书籍主要是针对各系室、学科、科研团队的特点设置的, 其专业性更突出。较强的专业性及针对型, 可以满足老师、学生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需求。除了专业书籍外, 院系图书资料室同时也收藏与本学院专业相关的教学与学术会议资料等, 并且同时也收集本院系老师已经出版的学术论文、教研室编写的教学讲义、教材、科研成果等, 使院系的图书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专业性。

2. 图书、资料外借使用率更高。

通常大多数学校的布局为图书馆距离各院系较远, 并且其面对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 在距离上不太方便教师在课间休息及办公闲暇时间去图书馆借阅资料, 而院系图书资料室通常设置在本院办公楼内或中心地区, 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与本院系各系室距离较近, 借阅登记手续也相对简单, 老师、学生均可在课间休息及办公闲暇时间到图书室查找借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 相对节省时间, 这样也就提高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利用率和外借率。

3. 图书资料服务对象更明确。

院系图书资料室主要是为了提高本院系各专业老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服务的对象直接具体, 老师和学生随时可以来资料室并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综合需求购买一些感兴趣的课外杂志、期刊等。

4. 图书资料服务更多元化。

院系图书资料室除过满足各系室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外, 在院系的日常教学管理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各系室专业的教材更新征订, 专业系室的老师提前将每学期更新教材的名单与出版社反馈给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员, 院系管理员再统一去购买, 这样既解决了各系室分批购买的复杂性, 同时也降低了购买的成本。另外, 由于距离上优势,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院系老师、学生间的信息沟通速度相对较快, 更有利于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求。

二、我院图书资料室具体建设管理办法

我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共五个专业系, 以及一个综合实验中心。目前藏书2万多册, 期刊杂志20种。其建设管理的措施为:

1. 在图书资料的分类上根据我院系室和专业的特

点, 把所有书籍按专业和公共图书两大类进行汇编和分类。其专业图书依据我院的专业设置对象分类;公共图书依据图书学科细化分类, 如软件类、非专业类等, 形成我院1-16排的分类陈列。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科学管理。

一般二级院系的图书资料室面积较小、馆藏图书较少, 要购置专业管理软件必然成本较高、且利用率低。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科学的管理, 我们自己设计完成了图书电子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电子表格的功能进行图书的借阅管理, 以实现方便、快捷、科学、准确等特点。

3. 发挥图书资料的文化宣传的功能。

在图书资料建设中, 注意了学院教师文化教育和图书室环境美化的建设。定期购买教师感兴趣的一些文学书籍、杂志、报纸, 并提供了笔墨纸砚, 教师们工作之余可来资料室读书看报, 或挥墨练习下书法, 缓解工作压力。

三、完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对策

院系图书资料室是各院系教学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机构[5]。调查显示, 近几年来, 图书、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 势必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如果院系图书资料室与校图书馆沟通协调不到位, 就会造成文献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现状[6], 导致无法完全满足教师、科研需求, 同时也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自动化管理进程。笔者认为要完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 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 做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培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主潮流下, 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对本院系所有的专业以及学生的最新培养计划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为图书资料管理员并非专业的教学老师, 因此, 高校院系应该定期对本学院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素质能力的培训, 使其不断学习跟着教师、学生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 只有图书资料管理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提高才能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2. 强化院系图书资料室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

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因为其工作不仅涉及到采购、打码、排架、检索、登记、借阅等方面的管理, 更涉及到能够全面了解本学院专业资料需求、及时科学有效的提供帮助。因此, 对于院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献工作标准》和图书馆、资料室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3. 保证正常的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下拨的图书建设经费完全可以满足院系的图书建设与发展。由于院系购买的图书种类繁多, 且数量少, 采购较麻烦, 而且手续较繁琐 (询价、招标) , 有些院系由于人员不足, 往往不能正常实施购买而让下拨经费作废。机械学院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 每年都积极安排、督促相关人员与资料员联系购买必要的图书, 保证教学、科研及各学科团队图书资料的更新。只有保证了正常的经费投入, 才有可能及时更新和完善基础设施, 才有可能加强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力度, 这样才可以使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4. 要加强自动化管理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深入发展, 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学校二级机构的院系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展的契机, 将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提升到自动化。可以把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登记、编目、检索等联成一体并输入电脑程序, 使图书资料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操作系统自动化, 可供师生入网查询, 甚至借阅。

总之, 院系图书资料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二级院系教学和科研服务机构,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 把它建设好、管理好, 从而促进高校的全面、健康、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摘要: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有其鲜明的专业特征, 在院系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中, 特别是地方高校, 大多数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为此根据我院建设和管理的实践, 探讨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改革的对策, 以满足院系图书资料工作提升服务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资料室,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彤莹.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0, (24) .

[2]孔晓.大众教育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8) .

[3]陈爱莲, 刘运庆.高等教学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3 (8) .

[4]姚依民.高等体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探究[J].图书馆学刊, 2011, (3) .

[5]李平.浅谈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鄂州大学学报, 2013, 20 (5) .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 第2篇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业务素质;队伍结构

摘 要:文章就贺州市图书馆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阅览环境及提升电子阅览室服务进行阐述。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84-02

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过程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得天独厚的共享工程特有的服务设备,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起步,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遇到瓶颈。同年8月,贺州市图书馆利用社会资金来筹建电子阅览室,并争取到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的鼎力相助。到9月底,贺州市图书馆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系统软件和6个GB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了“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贺州市基层中心”,规模为43台电脑,硬盘为40G,宽带接入为2M。10月1日,贺州市图书馆正式开始接待读者,通过“共享工程”系统为读者提供 “法律理论研究”、“科学种养”、“教学论文”、“卡片制作图样”,利用网上资源为读者服务。由于与社会共办的电子阅览室管理不当,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入电子阅览室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当年的12月贺州市图书馆关闭电子阅览室,实行内部整顿。

2005年8月3日,贺州市图书馆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拨款6万元,政府直接采购联想品牌服务器1台,台式电脑15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贺州市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电子阅览室改变了管理模式,成立了信息部,直接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电子阅览室,每天接待读者约40人次。随着读者所需拓展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搜索、汇集资料以便为时间仓促的读者提供方便。每次送书下乡信息部都会提前与乡镇文化站取得联系,解决农民朋友急需的资料,使图书馆科技下乡的服务内容更加充实,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006年贺州市图书馆被“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列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建设项目。2007年7月其设备逐步到位,阅览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改善,平均每天接待读者70人次,并制定电子阅览室上网制度,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宽带接入由4M提升到6M。2010年其读者用机增加到55台。2011年其免费开放稳步进行,科技资料的下载、复印,计算机基础培训等全部实行免费,并利用共享工程设备设立广场长期播放点,吸引了广大的市民、农民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电子阅览室发展理念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牵动着所有的读者,有着风向标和导航仪的作用,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发展作用。读者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可以跨地区、多用户联网,通过远程数据传输,进行网上视频学习及远程交流,向读者提供阅读、复制、编辑、收发电子邮件、上网学习、业务培训等服务,提高了读者的学习效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代表着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阅览窗口,图书馆的功能正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2.1 硬件更新与宽带提速

2.1.1 更新。2007年试点县建设下拨设备电子阅览室读者用机30台。如今计算机已经老化需要维修,这将需要一笔数目较大的维修费。2011年免费开放经费的落实到位已逐步考虑设备更新,合理使用免费开放经费至关重要,逐步维护必要的设备与更新资源是创造优质服务的唯一途径。

2.1.2 提速。6M的宽带接入严重影响网速,避免免费开放后的阅览室由于设备陈旧不及时更换维修、网速过慢而造成门庭冷落,读者不如之前的状况,加大电子阅览室硬件设施及软件的投入势在必行。

2.2 给未成年人一席之地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本来可以使部分家长松了口气,但却让家长失望,原因是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或者要求未成年人由父母陪同、签字方可进入,一系列的条条框框致使未成年人无法自由进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笔者认为不能让未成年人重蹈我们的覆辙。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逐步设立少儿电子阅览室,满足未成年对知识的渴望;利用购书经费添置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可调音量学习机,并且安装幼儿影视设备,通过卡通增强学习兴趣,把丢失的孩子找回到图书馆。因为未成年人天性活泼好动,电子阅览室的安全变得十分重要,电线安装是关键。定购特制安全防范的电脑台,使未成年快乐学习,健康地成长,正确地引导未成年人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给未成年人一片蓝色的天空。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给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发展空间。图书馆应多给馆员提供技术学习的平台,为馆员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免费后的电子阅览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②自律。自律才能自强,服务质量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高素质的服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馆员要熟悉电子阅览室的设备情况,熟练操作,排除简单的故障,以便指导读者正确使用本室的各种软件。③自省。馆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觉学习,保持紧迫感、责任感。这才能使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一个以数字信息资源为核心的阵地。优化队伍结构

以人为本,引进优秀人才。贺州市图书馆要在现有工作人员配备的基础上引进新的人才,现有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随着电子化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已经渐渐深入,掌握基础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已经是势在必行,数字图书馆为人们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为不能到图书馆的读者提供了学习园地是图书馆科技化、现代化的标志,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它的技术。合理吸收新生技术力量,添补技术空缺,才能有效地推动图书馆这一公益事业的发展。如何合理吸收人才?需要馆员在工作中理清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未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伍的不断优化,加强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永恒的话题。拓展电子阅览室服务项目

4.1 充分利用光盘资源

光盘是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理资源,光盘通过图片、声音、动作直观生动的表现内容,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光盘的来源有两个途径:①直接采购。这种情况下,光盘可以单独使用。②随书光盘。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说、科技、辅导教育等各类图书随书光盘逐渐增多。不同于纸质图书,也有别于电子数据库文献资料,这类光盘具有数据信息与图书互补的特点。这类光盘是对纸质图书进行补充的一种数字化资源,与纸质图书的联合使用能体现其最大实效。随书光盘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外,还有动画、视频、声音、多媒体课件等信息。不论光盘获取途径如何,有效管理、便于读者利用才是关键问题。贺州市图书馆直接采购光盘有2,500多张,随书光盘800张,但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图书馆在没有探索出较为可行的管理方式之前,电子阅览室对光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十分重要。因为光盘在外借过程中,由于读者缺乏使用、收藏的方法,数据容易丢失损坏,且其后大多不能重复使用,有的甚至一去不复返,严重地影响了馆藏质量。所以工作人员要有效地引导读者到电子阅览室正确使用馆藏光盘资源阅读学习,充分发挥电子文献资源的独特作用,提高馆藏光盘的利用率。

4.2 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适合电子阅览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既要有原则性的,又要有程序性的;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约束工作人员的同时,也督促读者的行为规范,需要馆员和读者的配合。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航行。

参考文献:

谈农村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

图书馆是专门给读者提供书籍、文献等信息资源的公共场所。新课改背景下,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那么,受限于经济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农村地区,应当如何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图书馆的更好建设与管理呢?笔者认为,应当求实求是,真正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

一、图书书籍情况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

图书馆创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前来的借阅者提供符合他们阅读水平的高质量图书。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从农村地区学校的实际经费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在保证书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丰富书籍的数量。

如,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期刊、报纸等资源经常性地浏览、记录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书籍目录,还可以在教师、学生之间发起一些问卷调查,认真询问他们的阅读习惯与书籍种类需求,以此作为学校添购新书的有效标准,这些都是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学校财政状况与师生实际阅读需求巨大矛盾的措施。

二、图书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

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重头戏,但由于经济、落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很难真正配备起完全履行管理职责的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

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同样应当从农村小学地区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例如,针对部分农村小学图书馆资金短缺的情况,学校可以尝试培养一些素质较高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帮助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图书借阅工作,这样既能缓解人力与财力上的冲突,大大节省正规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通过借阅服务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又如,农村地区的部分师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并不十分了解,更谈不上利用其进行图书的借阅了。这就要求圖书管理人员认清这一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书籍借阅的流程普及到每一位读者心中。这也是完善图书馆工作流程的一个方面。

总之,农村地区小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借阅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图书馆传递、交换信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4篇

一、适应时代发展建立适合自己发展服务模式的网站

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深化改革, 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 对高校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优化。文献信息资源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馆舍分散、资源复杂、标准不统一、人才和财力有限, 严重地阻碍着馆藏资源的集中和共享。网站则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 因为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以网站和服务为纽带, 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环境下资源的虚拟集中和共享, 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信息。

二、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一) 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明确设计目标和服务理念。

在网站的设计上要以简洁、方便为原则, 然后根据读者类型、学科需要设计属于自己网站, 体现本馆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信息要考虑这些信息是否能对读者起到真正作用, 是否能够解决读者的实际遇到问题, 对不同读者群体应采取不同的信息发布和检索策略, 尤其不能产生歧义误导读者。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主要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除满足本校师生需求外, 还要兼顾校外读者和潜在的读者群, 既要宣传本馆形象, 又要为读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根据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其网站应该具备四项功能, 即教育功能、检索功能、交流功能和导航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用户进行有关知识的介绍和技能的指导上。比较常见的是将本馆的规章制度、有关设施的使用方法等项目置于主页上, 对用户进行图书馆利用的教育, 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 在网上予以解答。

2.检索功能。

这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主要功能之一。图书馆界从开始利用计算机起就十分重视检索的自动化, 但在网站上仅有馆藏书目数据检索还不够, 高校图书馆还应在网上提供各种文献数据库检索、联合目录检索、学位论文检索等, 使用户在办公室或家里就能检索到各种信息。

3.交流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网站上及时发布有关的消息、公告、通知, 对于重要的事项还可直接发送到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电子邮箱中, 这是使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 图书馆在网站上设立留言板和E-mail地址, 用户在网上可随时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要求、建议或意见,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个别交流易于实现。

4.导航功能。

这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又一主要功能。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内容良莠难分, 质量参差不齐;而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出来的结果往往数量巨大, 相关性比较低, 再次,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需要相互合作。目前高校图书馆之间各种资源 (人才、费、设备、馆藏等) 的差距比较大, 大馆之间合作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大馆与小馆之间合作则难以进行。在网络环境下, 这种合作该积极地推进, 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价选择方面。图书情报界对期刊的评价选择已一整套方法, 并建立了核心期刊的评定方法与此相仿, 对因特网站点的评价选择也应立起符合其特点的、比较完善的方法。对于网络络信息资源来说, 也应该有核心网址或权站点。

(二) 加强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网站的管理和维护是网站建设的后续保障, 以保持网站长久的活力和竟争力。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应由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精通网站设计的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维护, 其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一项工作就是信息的管理。平时要坚持不断收集、整理和组织信息, 及时更新和扩展网站的内容, 为读者提供速度快、价值高、内容丰富的信息。网页的布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于网络硬件、软件方面要注意升级、优化和更新, 使网站的发展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三、图书馆网站建设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网站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高校图书馆网站,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站点, 它是以信息传递和资源检索为主的公益性站点。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 要准确定位, 侧重服务, 避免空洞、华而不实甚至人云亦云的内容, 网页层次要鲜明, 结构明了, 内容简洁、快捷。另外, 要不断挖掘本馆特藏资源, 加强在线资源建设, 逐步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 树立本馆站点的独特风格。

(二) 各馆网站应加强协作。

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点各自为营, 独自为战, 标准不统一资源难以共享等状况较为突出, 因而各馆网站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 加强合作与协调显得十分重要。客观上由于各馆条件特别是资源方面限制, 各馆相互协作存在一定困难, 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站之间进行协作势在必然。通过协作一方面可以为网站在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目等方面提供统一标准, 特别是各种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标准化, 以方便用户检索;另一方面有利于各馆以统一形象出现在互联网上, 有助于从整体上宣传图书馆形象, 确立图书馆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

(三) 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流行热点, 反映了满足用户个人需求的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网站应加强读者调研, 做好信息反馈, 针对每个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四) 互动平台的建立。

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让读者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你的同事中无论是谁负责咨询, 他都会告诉你, 他们的时间通常都花费在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上。这些问题是读者和潜在的读者都是读者想了解得。把答案粘贴到网站网页上, 读者和管理员就容易沟通, 并且使烦恼的管理员获得了部分解放。

四、网站如何开展各项服务

网站开通了, 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世界, 如果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动向不能及时的在网站上发布, 那么您的网站只是一个样品, 没有丝毫的生机。如果您已经意识到这些, 那么您肯定急切加强网络的维护和服务质量。

(一) 网站的运作。

网站建立的成功与否并不以网页的全部设计成功为标志, 成功网站的建设, 要进行长期有效的推广宣传和更新维护。图书馆网站服务是原有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原有的读者群已扩大为更广泛的网络用户, 要人们接受和承认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 宣传和推广是必需的一步。可以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 还可将宣传推广融人到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宣传推广只是一种手段, 没有后续的更新和维护, 网站很快就会失去访问者。因此应做到及时、准确地更新内容, 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接连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新信息、新服务。同时, 还要关注网络的发展, 定期分析网站使用情况, 更新、扩展硬件和软件, 及时采用更新、更快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 网站的服务。

图书馆的宗旨是什么?是“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列宁在80多年前就指出应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的最高目标;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网站服务永无止境, 现在, 人们已将互联网同广播、电视、报纸一起并称为四大媒体, 并且从发展的速度来看, 互联网大有超越传统媒介之势。那么, 作为传媒, 其特点之一是“新”, 也就是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 在内容上要定期更新, 在服务上要不断出新。而网站服务的特点便是交互性和实时性,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地方。一个网站要吸引读者, 除了前面所述的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特色外, 还必须实时更新发布的信息, 永远给读者新鲜感, 让读者从中获得所需, 就像我们阅读报纸一样, 每一天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当然, 图书馆的网站信息不需要也不可能天天进行更新, 但定期的更新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有专门负责网页更新的人员, 对网页进行更新维护。同时, 也要不断地完善服务, 条件成熟时, 可以添加新的服务项目, 改进服务方式, 方便读者的使用。一个网站只有不断出新, 才能保持其活性, 才能赢得读者的喜爱, 也才能最终实现建站的初衷。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规范Web的发布工作, 最终才能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信息时代建设图书馆网站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及在网站设计评估中应着重注意的包括网站内容、页面设计及安全性能等三方面的问题, 同时提出, 图书馆网站建设中如何在这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5篇

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献肖荣莲;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要素构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卢盛华;解读图书馆文化[J];图书与情报;、马丽芬-以人为本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李叶红-图书馆文化建设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彪-图书馆馆训调查分析与理由深思[J];晋图学刊;、王国炎,汤忠钢;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宋运英-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沈宏斌;刘芷新-浅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张静-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张淑香-论当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李晓霞;图书馆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刊全文数据库 陈光华-“唐僧团队”对高校图书馆团队建设的启迪[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何燕-四心合一——实实在在的图书馆职业精神[J];安顺学院学报;、张秀琴;刘宝娟-现代大学图书馆形象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邓凤英-图书馆文化的结构与功能[J];国家图书馆学刊;、肖荣莲;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要素构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林晓恋-浅议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培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沈光亮;图书馆伦理概念研究[J];图书与情报;、王芳;慎金花;曹歌-图书馆职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分析[J];图书与情报;、李锐;廖丽华-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馆员的核心价值与职业道德[J];才智;、方立;巴成贺-浅议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前6条 陈建霞-创新思维的培育及图书馆服务创新[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刊全文数据库 阚华-以国际质量标准提升图书馆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肖荣莲;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要素构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卢盛华;解读图书馆文化[J];图书与情报;、蒋永福,李集;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与情报;、康延兴,李恩科,徐锋;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理性深思[J];图书与情报;、卢盛华;努力发挥图书馆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J];图书与情报;1997年02期、唐光雄-培养图书馆员工敬业精神的必要性及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龙若兰;试析图书馆与人文精神[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石聿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刘东勤-关于构筑学习型图书馆文化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锦山;崔凤雷-佐斌:承创文化,和谐发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沈煜光;赵和平-图书馆文化与“凝聚力工程”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王培霞-人文关怀与图书馆文化之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韩英-论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静-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浦洁-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深思[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吴培华-建设具有文化魅力的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王裕宽-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点深思[J];贵图学刊;1999年02期、韦富娇-基础薄弱的院校图书馆应怎样面对现代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郭丽霞;杨少清-图书馆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戏剧;李迪-1 2 3 4 下一页 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馆管理创新;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王静儿;颜务林-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人文深思;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深思与实践——论坛论文集;、严红-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深思;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21世纪图书馆馆长与图书馆发展[A];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李燕琼-提高医院的图书馆意识之我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陈雪飞-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创新[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王静儿;颜务林-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人文深思[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深思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严红-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深思[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梁琪-人文视角下的图书馆发展[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高仁喜-网络化环境下化冶院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周德芳-拓展信息时代图书馆功能的几点浅深思[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刘秋心;陈跃-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深思[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论文目录 摘要4-6 Abstract6-12 第1章绪论12-20 1.1研究背景及作用12-13 1.1.1研究背景12-13 1.1.2研究作用13 1.2国内外研究目前状况13-16 1.2.1国外研究目前状况13-14 1.2.2国内研究目前状况14-16 1.2.3国内外研究目前状况总结16 1.3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策略16-17 1.3.1论文研究内容16-17 1.3.2研究策略17 1.4论文结构17-18 1.5论文创新点18-20 第2章相关理论20-28 2.1儒家思想20-22 2.1.1儒家思想主要内容20-21 2.1.2儒家思想基本特征21-22 2.1.3儒家思想的作用22 2.2图书馆文化22-26 2.2.1物质文化23-24 2.2.2制度文化24-25 2.2.3精神文化25-26 2.3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辩证关系26-28 2.3.1儒家思想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26 2.3.2儒家思想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消极作用26-28 第3章儒家思想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28-42 3.1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8-29 3.1.1实施人本管理理念的需要28 3.1.2增强图书馆内在发展动力的需要28 3.1.3推动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28 3.1.4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28-29 3.2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误区29-31 3.2.1图书馆文化建设定位模糊29 3.2.2馆员被动式参与29-30 3.2.3图书馆文化建设缺乏战略统筹30 3.2.4图书馆文化建设趋于形式化30-31 3.3儒家思想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31-38 3.3.1“仁”31-33 3.3.2“敏而好学”33-35 3.3.3“立足于本”35-38 3.4儒家思想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38-42 3.4.1中庸思想38-39 3.4.2整体主义39 3.4.3重情轻法39-40 3.4.4重义轻利40-42 第4章加强我国图书馆文化建设措施42-52 4.1国内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经验启迪42-47 4.1.1重视文化地域性和多元性42-43 4.1.2创新服务模式43-45 4.1.3开展馆间互助合作45-47 4.2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措施47-52 4.2.1加强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47-483 4 下一页

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4.2.2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48-49 4.2.3加强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49-52 第5章总结52-54 5.1总结52 5.2展望52-54 参考文献54-57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致谢58-59 儒家思想 图书馆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前2条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刊全文数据库 阚华-以国际质量标准提升图书馆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肖荣莲;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要素构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卢盛华;解读图书馆文化[J];图书与情报;、蒋永福,李集;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与情报;、康延兴,李恩科,徐锋;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理性深思[J];图书与情报;、卢盛华;努力发挥图书馆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J];图书与情报;1997年02期、唐光雄-培养图书馆员工敬业精神的必要性及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龙若兰;试析图书馆与人文精神[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石聿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刘东勤-关于构筑学习型图书馆文化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锦山;崔凤雷-佐斌:承创文化,和谐发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沈煜光;赵和平-图书馆文化与“凝聚力工程”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王培霞-人文关怀与图书馆文化之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韩英-论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静-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浦洁-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深思[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吴培华-建设具有文化魅力的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王裕宽-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点深思[J];贵图学刊;1999年02期、韦富娇-基础薄弱的院校图书馆应怎样面对现代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郭丽霞;杨少清-图书馆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戏剧;李迪-21世纪图书馆馆长与图书馆发展[A];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李燕琼-提高医院的图书馆意识之我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陈雪飞-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创新[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王静儿;颜务林-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人文深思[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深思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严红-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深思[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梁琪-人文视角下的图书馆发展[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高仁喜-网络化环境下化冶院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周德芳-拓展信息时代图书馆功能的几点浅深思[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刘秋心;陈跃-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深思[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本报记者 张晓;我们更应积极展望下一个“十年”[N];深圳特区报;、;儒家思3 4 下一页

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现代儒家企业制度;商务时报;、梁瑛;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深圳商报;、泰达荷银投资总监刘青山;儒家宽容与投资和谐;证券时报;、林甘泉;“儒化中国”行不通;北京日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华东师范大学;、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代钦;儒家思想对中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6篇

摘 要:读者调查显示,新馆建设及“大流通”管理模式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良好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读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在书库维护、图书撕割涂划、占位问题、图书充消磁等问题上还存在管理瓶颈,图书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及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05-03

Thoughts on the University New Library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hen Xiuqiong

(Library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

Key words: satisfaction survey; large circul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Recently a severy among the readers shows that it brings great convenient to the readers that the new library is used and managed in the model of"large circulation". And the better environment also influences the staff memb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k, which continuously improves readers satisfaction. But the model of"large circulation" leads to some problems in preservation of storing books, damages on books, occupying seats and filling and eliminating magnetism. In this condition, library should pay more labor 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it, also the read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ese will be good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在进入世纪之交以来取得飞速发展。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建筑与设备分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仅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建、扩建的图书馆至少有115个,其中高校图书馆(包括党校图书馆)70个,占新馆总数的60.9%。与新馆建设相适应,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采用 “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实行超市化大开架和人性化布局与服务,即馆藏文献资源完全对读者开放。在藏书布局上打破藏书区与阅览区分离的现状,变过去以藏为主为藏、借、阅、管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外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料和信息内容,使图书馆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文献信息处理和交流中心,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效益。“大流通”服务模式注重方便读者,节约读者的时间,在借阅手续上更加简化,实行全馆一口,读者在大门口被严格验证,入馆后便可自由活动。

新馆建设及其管理方式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笔者拟通过本馆搬迁前后的一组数据来进行探讨。

2008年4月,笔者所在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从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旧馆搬进了面积24000平方米的新馆。在搬馆前的2007年4月和搬馆后的2009年4月本馆分别做了读者满意度调查,调查卷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二个主要方面: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满意度调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其中满意度调查又包括馆舍环境与设施设备满意程度,读者对本馆的服务满意度,读者对本馆的文献和信息资源满意度三个方面。读者能够认真填写,使图书馆能够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

1 新馆建设使图书馆面貌一新,读者受益非浅

1.1 馆舍环境与设施设备满意程度

我馆2007年之前使用的馆舍是1992年落成的传统型的图书馆。阅览区和书库功能区分明确,书库楼层低矮,通风不畅,空间基本上都用来存放书刊,阅览座位不多。新馆是按“藏借阅一体”的理念建设的现代化的图书馆,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载荷”的模式设计。书库开放舒适,通透宽敞,设置了大量的阅览座位。通道等处还设置了休闲区,张挂有地方特色的国画、布置了常绿植物,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读者置身其中,有一种身处知识森林的清新感、充实感和富足感,从调查情况来看,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舍环境与阅览环境满意度从2007年的24%上升到92.2%。新馆在图书馆大厅设有总标识牌,设置触摸屏,读者可通过触摸屏查阅各楼层平面图,服务台各岗位及各书库都有明确的标识。除提供清晰的标识外,对于2008年新生,我馆以班级为单位,带领他们实地参观,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要去的场所。同时,学校还大力度地为图书馆配置了现代化的设备,检索机全部采用液晶屏显示器,购买了自助借还机和自助复印机,方便读者使用。读者对设备的满意度也从2007年的13%上升到63.3%。每周到馆一次以上的读者达到68.6%。可见,良好的建筑环境能够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感受,激发读者的到馆兴趣。

1.2 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

在开放时间,办证方法、借阅手续和效率方面,2007年以前我馆实行一周七天开放制度,囿于书库分散,投入的人手多,中午和晚上没有开放,这种方式基本上能够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只有15%左右的读者对开放时间感到不满意;2009年新馆落成后,实行一周七天从早上8:00至晚上10:00全天候开放,读者对开放时间的满意度上升到50%,但应该看到,选择不满意的读者也上升到20.7%,因为图书馆环境好了,读者更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自修。因此,目前虽然开放时间大大延长,但仍然有部份读者不能得到满足,希望时间能够再延长。但这涉及到图书馆的人力、成本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只能维持现状。

我馆一直以来重视对员工服务技能进行培训,推行“首问负责制”,对新进员工进行“应知应会教育”,要求员工热情对待读者,不与读者发生争执,尤其是近年来这方面工作不断加强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图书馆安置的家属多,虽然现在家属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图书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图书馆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上一直没有放松,采取全馆培训或科室对口专业学习;邀请专业人士到馆作有关礼仪方面的讲座等,对提升员工的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3 文献和信息资源建设满意程度

2007年的调查显示有近16.1%的读者对图书资料的建设表现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我院正处于发展中,原来是师范院校,但后来新增许多非师专业,图书馆对这些新专业的图书积淀不多,许多书籍需要补购,造成各专业文献资源欠缺。经过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借助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东风,学校不断加大图书经费投入,馆藏文献资源增长较快。我馆在文献采集中,实行重点学科、精品课程重点保证、新办专业图书优先采购,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互为补充,以及专家选书制度,增加采购图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馆藏文献质量。同时开通网上荐购渠道,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学科馆员经常下到各系采访、调研,了解新专业、重点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2 新馆“大流通”管理方式带来的挑战

新馆建设,使图书馆的馆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为读者提供方便、高效、舒适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也对工作人员的心理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使他们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新馆采用的“大流通”的管理方式,这种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推行读者自我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也给图书馆带来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书库维护的问题

“大流通”给读者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可以方便在书架上取书。这种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图书馆闭架或半开架给读者带来的借书难的情形。读者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在书架上浏览自己喜欢的图书。真正让人体会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感觉。在读者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图书馆面临的是大量需上架的图书以及不断上升的乱架率。由于“流阅一体”,过去倡导的使用代书板以减少乱架率的方式已很难操作执行。许多读者随意抽取图书,随意的插回书架;有的将图书到处堆放,休闲椅上、检索台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有书刊;有的读者为了使自己没有看完的书刊不被别人发现,将刊带进书库,或者将这个库的图书藏至另一书库,一时之间难以发现,造成有的图书通过检索呈现“在馆”,但实际在架上却找不到的现象,对读者借阅产生明显的不便。为保证读者通过检索能够在架位上找到所需图书,图书馆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用于上架整架。不少文章提到实行“大流通”可以大大节约工作人员,但事实却是虽然前台的工作人员能够节省,用于书库维护的工作人员却必须大大增加。图书馆囿于人力限制,许多馆的上架工作是由勤工俭学的学生来承担,但学生工时间不稳定,尤其是期末,学生忙于复习、考试,无暇到图书馆完成工作,造成图书大量堆积,上架不及时;有的馆为了让图书归位,采用粗上架方法,规定将一些借阅量大的图书上到大类后的几位,小数点后的数字不看;或者只按分类号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招聘临时工全天候进行图书上架及架位维护,辅之以部分勤工俭学学生,坚持所有图书都上细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处理撕割涂划的问题

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任务,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一本干净的书刊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愉悦的感觉,使他能够在一种很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开始阅读之旅。很难想象我们面对一本被涂划、开天窗的书刊时的心境。在传统图书馆背景下,借阅分离可以在还书时对图书进行检查,发现撕割涂划及时处理当事人。但是在大流通的背景下,图书馆借阅合一,读者在库内的行为全凭自觉,图书撕割涂划很难查到是谁所为,在处理时很容易与读者发生纠纷,这一现象一直是图书馆管理上的一个难题,而在现今有上升的趋势。图书馆还是应当在读者借出图书时要求读者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盖污损章或作相应处理,还回图书时进行抽查。但是对库内没有借出的书刊只能要求工作人员加强巡视监督,但效果应当不会很理想。

2.3 占位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提倡人性化管理,允许读者带包入内,读者可以把自己的教科书也带进图书馆来学习,这样就造成了图书馆渐渐演变成为学生自修的主要场所,座位供不应求,真正要阅览的读者有时反而找不到座位。图书馆设置的阅览座位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一人一位,特别是期末,学生很早就到图书馆,放一本书或一个包占位,由于图书馆全天侯开放,中间很难清场,因此占位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在早上或晚上清场时,将读者用于占位的东西收归固定存放处,由读者自己认领,中间加强巡视,随时清理;另一方面要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即图书馆的定位应该是阅读,而不应该成为学生自修的主要场所,否则再多的座位也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

2.4 充消磁的问题

“大流通”背景下,磁条在整个图书馆流通安全检测系统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复合性磁条可以反复进行充消磁处理,一般在复合磁条的中部安置有控制元件,当读者借书时,进行消磁处理,控制元件在消磁仪中被磁化而产生一个偏置磁场,携带图书出门进系统时就不示警。当读者还书时,进行充磁处理,即消除偏置磁场,使磁条恢复到敏感状态,再次携带该图书出门进系统就会示警。从理论上说,图书经过借阅消磁处理后,在经过安全检测系统时,应当处于不报警状态;而经过充磁处理后的图书则应报警。现实情况中,通过书商购买的图书有的夹有不可充消的磁针,不能消磁,通过监测仪时产生报警;实行“大流通”,允许读者带包入内,将自己的书带进图书馆,有的也夹有不可充消的磁针,造成报警;也有的读者存在侥幸心理,未经办理借书手续将书带出,也会造成报警。本馆的作法是在门禁处设立督导员,专门对出库报警图书进行检查,是同学自己的书告知下次不要带入;是本馆的书,再给予消磁,如果不能消磁要求其还掉,由工作人员处理后再投入借阅。这种做法也是对心存侥幸读者的一种震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完成借还书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图书进行充消磁,并且要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注意充磁时是否有充进去、消磁时是否消干净,建议购买带有显示装置的充消磁机,可以显示是否充磁成功。发现不能进行充消磁的图书,要统一存放,分别进行拔磁针、上磁针的工作。

新馆建设及“大流通”的管理方式带给读者的是温馨、便利,他们可以在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的环境里学习;但给图书馆带来的是一系列管理问题,图书馆必须加大力度,在环境维护、书库管理、工作环节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适应“大流通”管理的需要,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 波,赵玲玲.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快车道[J].津图学刊,2002,(2).

刍议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建设与管理 第7篇

一、简介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定义、特色及存在价值

定义:社区图书流动站设置在社区内部, 是专门为居民提供学习休闲条件的场所, 它作为知识文化的中转站, 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使社区文化活动更为多彩多姿。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 图书流动站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特点:整体规模不大、实用性能高、藏书种类多且容易被居民理解、接受, 服务便捷、形式灵活多变, 紧密结合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项目。再加上社区图书流动站日趋成熟、深入, 拥有广泛的阅读群体, 社会与居民间的对话变得更为直接、高效, 切合人民实际文化生活, 可谓是居民身边无处不在的“知识宝藏”。

存在价值:有了社区图书馆流动站的存在, 居民就能就近展开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 尤其对于那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未上学的小孩来说, 阅读图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社区图书流动站, 再也不用担心读不到书、读不懂书。另一方面, 社区图书流动站在构建时, 必然覆盖了无线网络, 这样的话, 就能高频率地对居民普及、传播图书文化, 使得社区知识文明大幅度提升, 有效地改善社区居民整体的精神风貌, 进而使得社区经济发展愈加迅速。

二、针对社区图书流动站, 提出一系列建设、管理的建议

(一) 地址选择

建设社区图书流动站时, 对其地址的选择作业是非常关键的, 直接决定了整个图书流动站日后经营管理的优劣情况。如果社区图书馆建在中心图书馆附近的话, 大多数读者都会选择去中心图书馆借书, 不仅仅因为方便, 还因为中心图书馆内的书籍种类更为丰富, 更新更为快速。因此, 居民群众是不会选择去图书流动站借书的。这样的话, 就必须将图书流动站的地址选得离中心图书馆稍微远点, 针对那些去中心图书馆不方面的阅读对象来建设。还有图书流动站的内部设置都需要好好考虑, 这样面面俱到的话, 才能够抓住构建社区图书流动站的优先权、主动权, 进而实现建设流动站的初期目的。

(二) 协议签订

此合同协议是为了约束双方而存在的, 它直接明确划分了双方对社区图书流动站所能行使的权利与对应需要承担的义务等。所有在图书流动站内的作业都需要符合协议中所列出的条条框框。通常要具体写双方的名称、权力、义务, 并盖章。里面包括了图书的年投放量或月投放量、使用年限、最低押金金额, 以及针对图书丢失、损坏情况做出的相应赔偿等内容。一旦签订合同协议书后, 就可以具体规划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建设、管理措施。

(三) 图书投放标准

社区图书流动站内的书籍投放必须要考虑阅读对象群体,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投放不同类型的书籍。比如, 阅读对象是学生居多, 则应大量投放国家历史励志题材的书籍, 或者童话、寓言之类的故事书。如果阅读对象是军人, 则应该多投放一些与政治、军事相关的书籍。一般性的阅读群体, 则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性书籍给他们阅读就可, 如武侠小说、人物传记、言情故事等, 这样有针对性地投放书籍, 就能大幅度提高图书整体的资源利用率。而书籍投放的数量则有阅读群体的多少来决定。人数多则多投;反之人数少则少投。譬如一个社区图书流动站面临的阅读观众大约200人, 则应一次性投入超过200本书籍, 可投放400本左右。而那些规模不大的乡村图书流动站, 一次性可投放150本的书籍。更新书籍的规律期限不要超过半年, 流动转换可设置为2个月、3个月、4个月等。短时间内可部分调换, 长时间内则需要全部调换, 尽可能地促进图书的流通、利用。

(四) 图书流动站职员要求

实际上, 在建设、管理社区图书流动站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具体化, 不同的工作岗位决定选择不同的职员。在社区图书流动站工作的员工,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工作站的值班人员应该要经常去社区图书流动站监督检查工作, 及时调研总结读者对象范围及阅读书籍的倾向, 定期地清点图书, 核查读者借书、还书的记录, 并做好读者反馈信息的搜集工作。这样做的话, 才能让图书流动站的工作变得游刃有余,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按照实际的社区阅读情况, 制定章程、改善工作。譬如, 对流动站内的图书进行分类、编号, 便于读者查询;每个月翻看借阅归还记录, 清楚知道还有哪些书要到期归还的, 有可能的话可根据居民留下的借阅登记资料, 电话或短信提醒读者, 按时归还书籍,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赔偿纠纷。

(五) 赔付押金

在设立社区流通站时, 应有针对性地向社区收取一定押金, 应这样的话, 就能保证当书籍丢失、损坏时及时获得相应赔偿。另一方面, 涉及金钱交易, 更能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押金金额的多少一般是根据投放书籍的总体价值来确定的, 通常收取50至200元间不定金额。而针对那些经济不够发达的社区领域, 就需要加强管理, 在免除押金的前提下保证不出错、不出大错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 社区图书流动站整体的构建、管理, 主要由政府、社区、公共图书馆来共同负责、努力。在一定基础上, 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存在价值巨大, 陶冶社区居民的阅读情操, 增强精神文化层次。因此, 应积极发展、建设社区图书流动站, 提高社区、城市、国家经济水平, 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于清敏.论21世纪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4.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8篇

传统图书馆之所以要进行变革, 是因为它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

1. 观念落后陈旧, 馆舍简陋, 馆藏量少, 结构不合理, 服务形式单一。

传统图书馆受早期“藏书 (经) 阁”的影响, 主要功能定位在对纸质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重收藏轻使用,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极为普遍。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三馆” (馆舍、馆藏、馆员) 建设上, 忽视读者或对读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办馆条件的制约, 馆舍简陋, 设施不全, 极少有独立的图书馆楼。即便有单独的图书馆, 结构设计也极不合理。同时, 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极为有限, 并且是单一的印刷型纸质文献, 馆藏结构单一。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制约, 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纸质文献的借阅, 并且是闭架服务, 读者感到极不方便。

2. 技术落后, 效率低, 易出错。

受技术发展和使用的制约, 图书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 图书摆放混乱。图书检索采用卡片目录形式, 检索难度大, 图书是否在馆不清楚。借阅服务都是手工操作, 效率低, 出错率高。因此, 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不高, 读者感到非常不满意, 到馆率自然不高。

3. 人员来源复杂, 管理难度大。

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干部职工家属或关系户, 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院”和“安置所”, 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尽管传统图书馆有以上诸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 很多方面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传统图书馆多年形成的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一直被沿用着。因此, 对于传统图书馆不应完全抛弃或颠覆, 而应该是变革, 用先进的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造。

二、建好现代图书馆

笔者认为, 应按照下列要求建设现代图书馆。

1. 树立先进而且科学的办馆理念。

要建好现代图书馆, 首先要树立先进而科学的办馆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树立起正确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念。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藏, 而是为了被更好地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讲, 不是书架上的图书越新, 摆放得越整齐, 就表明你管理得越好, 再好的书一次都没被使用过, 都是一堆废纸, 因此要时刻关注和努力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是指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提高读者满意度为出发点。

2. 拥有一流的馆舍和数量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

所谓一流的馆舍是指面积达标, 环境舒适静雅, 采光通风好、防暑防寒设施齐全。同时, 本着开放式和全开架的目标, 对馆舍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一般只需要在图书馆大门入口处安装一道门禁系统, 进行身份识别, 其他楼层和库室无须再登记, 让读者能在整个图书馆自由活动, 让读者感觉是在超级市场一样, 能随意选择相应库室和选择各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要做好图书馆总体规划, 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预留空间。至于馆藏, 应该是数量丰富、结构合理。馆藏丰富是指应尽可能将市面上的文献信息资源收全、收齐。馆藏结构合理, 一方面是指要根据所开设的学科和专业配置馆藏;另一方面是应收藏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除收藏印刷型纸质文献外, 还要加大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 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

3. 能提供便捷、优质、丰富的服务。

服务水平高低是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要想提高读者满意度, 就应该认真研究读者需求的新趋势。自助、一站式服务、无缝、个性是读者需求的新表现。自助就要求图书馆各库室实行全开架服务, 使读者感觉就像在超市中选购东西一样方便。一站式服务就要求图书馆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如报纸、杂志、图书、光盘、数据库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 提供“一站式”服务, 而不是想看杂志报纸, 就要到期刊阅览室, 想看图书就要到图书阅览室, 想看电子图书就要到电子阅览室。无缝是指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没有时间和内容的缝隙。这就要求图书馆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 网上服务全天24小时正常开放。同时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收全、收齐, 不能存在查不到或借不到的资源。个性服务是指满足不同的读者会提出的不同需求, 以及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提出的不同需求。

4. 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人性化的。

要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手段, 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当中去,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人才引进方面, 要尽可能面向全社会实行公开招聘, 择优录取。在人事管理上要严格实行“三定一聘”, 三定是指定岗、定编、定职责, 一聘是指实行聘任制。制定一套科学详细的岗位职责和读者管理办法, 并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规范各项服务和行为标准。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和措施, 奖优惩劣。同时管理应该人性化, 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馆员的教育培训, 有一套科学可行的馆员教育培训计划和制度, 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保障馆员的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馆员的福利待遇。

5. 能广泛应用各种现代技术。

安装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图书馆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是现代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重要标志。同时,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水平代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

三、迎接数字图书馆

进入信息社会后, 信息的增长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到2010年, 每72小时信息量就会翻一番。再大再有钱的图书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资源收藏完全, 但读者却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信息。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服务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这些需求, 现代图书馆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来提供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服务, 也就是我们要主动迎接数字图书馆。

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在多方考察论证基础上, 做好数字图书馆的规划。

必须承认,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因此在做数字图书馆的远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 特别是软硬件的采购和数字资源的建设等方面都要经过细致的考察论证, 以免出现类似于当初很多学校花巨资购买的光盘塔, 后来才发现它只是中间过渡产品, 很快被淘汰而使巨额投资打水漂。

2. 积极而又谨慎地购买设备和数字资源。

购买服务器时主要考虑其稳定性和产品成熟度。购买存储设备除考虑稳定性外, 还要考虑它的扩展性。辅助设备如后备电源、防火墙、防病毒系统、数据防灾备份系统也应尽量配备齐全。

在数字资源建设上, 要积极参加联合采购, 要充分利用各公司推出的优惠政策和方案, 降低采购成本。

3.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在很多场合中, 大家在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 总在介绍购买了多少硬件设备、多少种数字资源、多大容量的数据等问题, 而很少谈到或关心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 这似乎又走进了“重建轻用”的误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数字资源买回来后的使用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在买的时候应该买好的, 买合适的。如果一个偏理工的学校, 你买的是文史方面的数据, 一个教学型的学校, 你买的是搞理论研究方面的数据, 利用率肯定不高。其次要做读者宣传和培训工作, 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购买了哪些数字资源, 每种数字资源的功能, 以及如何使用,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读者去使用。

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论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的建设与管理 第9篇

1 大学图书馆样本书库的功能

所谓样本书,就是为了弥补文献资料在开架阅览和外借流通中的不时之缺,而从入藏或其中有价值的每种文献中抽取一册,单独长期保存,一般不外借,只供读者在馆内阅览的品种书。样本书库,顾名思义,“藏”是其重要职能,同时这也是设置样本书库的前提。

2 样本书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样本书库的管理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只阅不借、只对固定对象开放、在馆藏位置、书架布置方面有特殊的要求等等,在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心中对样本书也有特殊的“情结”:珍惜、爱护、多多益善等。在对样本书库功能没有全新认识情况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样本书资源的作用,在样本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2.1 重藏轻用

其实,重藏轻用是我国各类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建设指导思想,体现在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中,而在样本书库的管理中则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书价上涨,图书经费较为紧张,各馆都主张保品种、压复本,在提留样本图书时大多数是采用“一种一册”制度,使得一批不适宜长期保存的图书文献资料也被充实到样本书库中。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大量文献可以通过网络跨越长距离获得。因此,大学图书馆文献数量和品种的多少已不再是评价图书馆工作好坏的标准,而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才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样本库中的图书只阅不外借的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样本书库藏书全面、系统的优势,违背了现代图书馆藏以致用和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馆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2 服务简单

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管住书”的阶段,样本书库的工作人员也是将保证样本书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视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其他能提供的服务则是做好来库阅读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样本书库工作人员难于准确获知师生的信息需求特征,更谈不上信息和文献的再加工,这种状态使得样本书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3 电子资源对传统样本书库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献资源共享的诞生,电子出版物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以其使用方便灵活、容易复制、下载及检索效率高倍受读者的喜爱。现在的很多教授和大学生们选择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会引导人们去怀疑传统图书馆的价值及其必要性。电子资源的采用已经影响并且改变了学者和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方法以及研究方法,他们认为利用电子数据库可以很快查到大量信息,对电子资源的依赖,会使学者和大学生降低信息获取能力和文献研究能力,因此,藏书品种最齐全,数量最客观的传统样本书库可能失去它原来的价值,不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3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建设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强。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馆藏多少和馆舍大小。衡量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标准、质量标准不再是看藏书量,更重要的是看其为社会提供了多少有价值、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现代图书馆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样本书库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样本书一般不外借,只供室内阅览的传统做法已不利于样本书库的发展。

3.1 建立样本书库阅览室,实行全开架阅览

闭架借阅是指读者不能直接进入书库,而是由各层书库管理人员根据读者提供的借阅信息到书架上取书,在出纳台办理出借手续的借阅方式。传统的闭架借阅虽然有效地保存了馆藏文献的完整性,避免了错架、乱架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闭架借阅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开架借阅是让读者直接进入书库,浏览排列在书架上的图书,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按照书库管理制度和要求,阅览并提取书架上的藏书。实践证明,开架借阅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使馆内的藏书更能接近读者,便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文献资料。

样本书库收藏的文献品种最齐全,如果对其实行全开架阅览,一方面可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齐全、集中的查阅,满足读者阅读文献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辅助闭架外借服务。如在样本书库阅览室设立多台检索终端,不同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检索需求,通过机检查找相关的图书信息或直接到架上浏览图书,读者通过查阅样本图书可全面而充分地了解馆藏信息。

3.2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样本书库资源利用效率

样本书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样本书库也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提高样本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应成为样本书库管理的首要原则。为此,必须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如:加强导读,利用橱窗、电脑网络宣传收藏样本书的地点、重点收藏范围及每次到馆新书等等;设立检索电脑,供读者随时查找;向读者大力宣传样本书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让读者了解、熟悉样本书,变神秘感为熟悉感。只有这样,样本书才有被广泛利用的可能。

3.3 提高样本图书藏书质量

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一直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读者对样本图书有更多的信任感,样本图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样本图书的使用效率,没有优质丰富的文献资源作基础,就谈不上开展颇具特色的文献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入藏量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新入藏样本图书质量非常重要。由于出版环境的改变,目前我国出版的各类文献中,有许多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的文献,但也有质量不高或盗版图书。这就要求大学图书馆采购人员方面对出版发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尽量采购质量高、时效性长、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优秀图书,打破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思想。另一方面,必须开展经常性藏书剔旧工作,突出专业特色,要根据自己的藏书特点把不适应本校教学科研需要、不符合本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保存价值低的图书剔除出去,以提高样本图书的整体质量。大学图书馆样本书库的馆藏建设,要有自己的重点,形成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应当根据本校师生当前与长远需要、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特点、科研重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

3.4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高等教育与细腻服务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馆员素质是搞好读者服务的基础,样本书库的管理人员要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进取,适应时代的需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为读者提供高效率、高层次的服务。只要我们想为广大读者所想,急为提高样本书利用率而急,就一定会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做到为人藏书,为书找人,高校样本书库就一定会藏用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的职能及旧模式下其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应该如何加强建设与管理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骆东燕.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职能的变化及服务方式的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与管理 第10篇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原始资料收集不齐全, 复印件未加盖保存单位公章, 资料有效性值得怀疑;

2) 施工资料填写不规范, 内容不完整, 记录流于形式, 未能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3) 施工记录资料签认手续不全, 个别有代签现象;

4) 施工资料与工程建设不同步, 竣工项目资料未及时归档;

5) 分类组卷不规范, 不便于查阅。

2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主要问题的存在最终将导致施工资料无法全面、翔实地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状况, 也不能有效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 并给工程竣工档案编制、工程使用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施工单位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不重视, 没有健全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2) 施工单位资料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低,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不具备资料管理水平或操作能力。

3) 监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任其自然, 没有及时核查和督促。

3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全面提升素质

首先, 施工企业要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 定期组织资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参加建设主管部门举办的资料员上岗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为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第三, 结合工程实际, 每个项目部配备一至二名具备资料员上岗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第四, 监理人员对施工资料要及时核查、签认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同时, 施工企业要将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列入业务考核范围, 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定期对各项目部的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奖优罚劣。

3.2 注重收集资料

由于施工资料形成的周期较长、来源广泛、形式多样, 因此建设工程施工资料要从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开始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状况, 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和系统。施工资料收集的要求:首先, 施工单位应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指派专人 (一般为项目资料员) 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报审、保管工作;其次, 注意施工资料收集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第三, 资料收集整理时要尽可能采用原件, 原则是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和器具应按品种、规格、批次和规定数量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的原件。当供应数量少于合格证涵盖数量的50%时可提供复印件, 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由存放单位加盖公章。第四, 图片及声像资料应图像清晰, 声量清楚, 文字说明或内容准确。

3.3 规范填写资料

档案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要求著录的施工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如实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如何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 关键在于资料的填写应把握“八个环节”: (1) 如实地反映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过程和实际情况; (2) 紧密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要求, 准确记录; (3) 记录表格尽量使用标准格式; (4) 文字记录清楚, 图表记录清晰; (5) 签字齐全, 验收记录、验收日期完整; (6) 验收记录履行程序正确, 流程完备; (7)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要合理; (8) 验收意见文字简练、用词规范、尽量使用标准规范用词, 避免使用“基本符合”等用词。

3.4 合理分类组卷

工程资料形成后的归类及组卷工作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进行汇总整理, 将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成卷, 做到资料的条快分明, 方便管理;查找快捷, 方便调阅。

3.4.1 分类组卷的五项原则

(1) 工程资料应按单位工程组卷; (2) 卷内资料排列顺序应依据卷内资料构成而定, 一般顺序为封面、目录、资料部分、备考表和封底。组成的案卷应美观、整齐; (3) 卷内存在多类工程资料时, 同类资料按自然形成的顺序和时间排列, 不同资料之间的排列可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顺序排列; (4) 案卷不宜过厚, 要求一般不超过40mm且案卷不应有重复资料; (5) 对于专业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复杂、通常由专业分包施工的分部工程应分别单独组卷, 如钢结构、幕墙、电梯、智能建筑等分部工程均应单独组卷。

3.4.2 分类组卷的四项内容

工程资料分类组卷按照性质分为四大类, 即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资料和工程竣工图。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包括内容: (1) 开工、竣工报告; (2) 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聘任文件; (3) 施工组织设计; (4) 图纸会审记录; (5) 技术交底记录; (6) 设计变更通知; (7) 地质勘察报告; (8) 定位测量记录; (9) 基础处理记录; (10) 沉降观测记录; (11) 混凝土浇筑令; (12) 工程技术复核记录; (13)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4) 施工日志; (15) 建设工程合同; (16) 工程质量保修书; (17) 工程预 (结) 算书; (18) 施工项目总结等。

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包括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器具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试验报告等, 这些资料要反映施工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措施和控制情况。各专业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按照建筑与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电梯、建筑智能六个分部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原材料及构配件的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各种试验、检查 (测) 记录等分别组卷。尤其是混凝土、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和评定记录;土壤试验记录、打桩记录;地基验槽记录;结构吊装、结构验收记录;隐蔽验收记录;锅炉烘炉、煮炉、设备试运转记录;电气设备试验、调整记录;绝缘、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梯的空、满、超载运行记录等资料应齐全。

工程质量验收资料按《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要求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室外工程分别进行编制, 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记录;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等。

工程竣工图应逐张在图标上方空白处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的内容应包括: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等单位名称、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等。

3.5 及时整理归档

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使用、管理、维修和改扩建的原始依据, 如果缺少了这项重要依据, 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 工程竣工验收前,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首先应对本单位形成的施工资料进行竣工前检查, 然后报监理单位审查, 经监理审查后, 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城建档案管理要求, 组织相关单位对汇总的工程资料进行验收, 符合要求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 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套数将施工资料移交建设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凡列入城建档案管理范围的工程资料竣工验收3个月内由建设单位汇总后移交城建档案馆保存, 其余项目由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归档保存。

4 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资料全面体现了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情况, 是工程永久性技术文件, 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 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计算、统计等工作将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 这就对施工资料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资料管理操作层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使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等编制和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摘要: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编制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工作实践分别阐述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等编制与管理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为从事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施工资料,编制,管理,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GB/T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

[2]GB/T50326-20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 高校图书馆 建设与管理

0 引言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精神生活促使着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的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以各所高校中的图书馆的表现最为明显。在网络信息技术基本普及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更加迎合这一时代的特点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日常管理方面也应当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维持其运营秩序、提高其管理效率。因此,文章就在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如何构建并管理适宜现代高校学生使用的高校图书馆这一话题做出探讨,现阐述如下。

1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针

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便利,而高校图书馆也应充分遵循资金规划、高标准化、特色化、资源共享的原则[1],从图书馆的建设着手,以尽可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1.1 加强对图书资源的经费投入

我国是一个注重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大国,近年来,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的严格把关带动了各所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在图书馆文献和馆藏资源方面的资金呈现正比例攀升的势态。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和文献接踵而至,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在电子资源方面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拓宽电子文献资料的收集渠道,以满足高校学生的电子文献资料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电子文献平台及网络设施的建设,以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2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合理化配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物选择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表,读者只需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动动手指便可翻阅,不仅省了时间也省了精力。因此,纸质出版物越来越不受到读者的青睐,高校学生们更是愿意直接下载txt文档、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的电子出版物进行阅读,且这些电子出版物大多数是免费提供下载的[2]。然而,纸质出版物却有着其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和分配文献资源时不能厚此薄彼,应当合理调配好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以实现图书资源优化。

1.3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以促进电子资源共享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时应充分利用可用的信息平台和通信资源,逐渐实现电子文献资源共享,以此来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局域网、增设电子资源查阅平台等来实现,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达到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献资料和实事信息的目的。此外,不同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而统一的网络,以实现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图书资源共享。

2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对图书馆使用的需求,仅仅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以干预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在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应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

2.1 转变管理理念

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当摈弃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响应并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以此推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凸显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特色,例如加强图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不同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等,以充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达到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目的。

2.2 创新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来实现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有效的服务手段充分贯彻到整个工作过程中。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关键,可以从培训着手,加强其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对自身职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充分实施考核,根据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大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最先接触到的人员,因此,图书管理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负责人应当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图书管理员的选拔过程中,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初步筛选,符合要求者才可被录用。同时,还应加强对在职图书管理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加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员工予以警告或相应的处罚,以使员工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进而保证其服务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信息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需求,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针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做出了阐述,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亭,董泗利.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 现代情报, 2011,01(25):297-299.

[2]伍娜坚. 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及管理创新[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5):341-343.

【作者简介】

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 第12篇

徽学是三大地域学之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应用。 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建设主要是高等院校通过管理的形式对徽学文献资源进行整合,是一种以高校为单位的具有集合性质的记录过程, 主要记录高校徽学文献资源存储及运用信息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则是依托现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利用高端科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徽学文献资源的管理与优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系统,主要有前台的应用程序以及后台的数据库维护,对于前台的应用程序主要体现在前台应用程序的开发方面,具有简易性,而后台的数据库维护则是更具有完整性。 从目前我国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来看,正在逐步实现对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是一种具有典型特点的管理系统。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建设好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管理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1.1 多头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传统的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管理模式中,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模式的问题,各大高等院校的徽学图书档案管理出现了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即分别被图书馆、档案馆管理,以及一些院系或处室部门自己收藏保管,应该说,这种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高校徽学文献资源在一些非图书档案部门管理的过程中, 由于对文献资源管理的经验不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不专业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的管理质量。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多头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的统一和发展。

1.2 资金的欠缺导致投入比例不均衡

对于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来说,优越的基础设施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坚实的保障。 从目前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基础设施的现状而言,资金的缺乏是导致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投入比例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资金投入过少,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就无法进行。 对于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的管理来说, 除了要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以外,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的软件资源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硬件资源资金投入比例过高,软件资源投入比例过低的现象, 对于数字化管理的高校文献资源来说,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建设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资金投入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的进程,由于资金的缺乏就会出现硬件设施落后,软件设施技术更新过慢的现象,可以说,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软件设施的落后都不利于目前高校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1.3 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管理程度有失科学化

在当今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体系中,很多徽学文献的管理者都扮演着兼职的角色,他们并没有专业的图书档案管理知识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即便是有专职管理人员,但由于徽学文献知识方面的匮乏以及实践机会的减少,出现了基本理论知识不专业以及基本信息技能不熟练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管理者出现了不会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统化管理的现象,这对于数字化管理的当今社会来说,很大程度上阻碍着高校徽学文献数字化管理与建设的进程。 此外,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管理的队伍也缺乏专业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的管理人才,出现了部门管理不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从而直接影响着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的系统化进程。 因此,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而导致管理程度缺失科学化的现象极为普遍。

2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可行基础

2.1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运用

对于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而言,主要是以系统功能为基本核心进行分类管理与建设,首先将分散的资源数据进行宏观上的认知把握,然后在宏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整合,最后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徽学文献资源管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质是对徽学文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在徽学文献资源整合优化的基础上达到管理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过程就是徽学文献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而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方面的要求,高校需要对徽学文献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徽学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的目的,这是适应社会数字化大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基础要求。

2.2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来看,其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是适应徽学文献资源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层面上而言,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校对徽学文献资源管理的重视,也反映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对于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来说,尽可能地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 进行长远的建设发展不仅有利于徽学文献资源的发展运用,而且也满足了“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数字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规范化与完整化正是满足了徽学文献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3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文化素养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着具有专业型与技能型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一方面,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是集聚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的地方,对于具有专业素养的徽学文献资源管理者而言,对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在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的过程中,记录着徽学文献资源的发展进程,可以说,徽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是将高校中的徽学文化研究奉献给了整个国家,对于高校的徽学文化研究者而言,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 因此,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路径

3.1 完善数据库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今天,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要想提高自身的系统化建设,必须要走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而完善数据库管理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目的的路径之一。 随着数字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内在体系进行完整性的研究,利用自身的优势特点,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此外,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以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为基本切入点来优化资源配置是可行的。 所以,在建设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够提高整个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同时,在加强完善数据库管理的基础上, 对徽学文献资源应用体系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与徽学文献资源的应用体系是相互统一的。

3.2 优化文献功能,加强制度化管理

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优化徽学图书档案文献功能来说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在传统的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建设体系中,高校管理者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图书档案管理的基础层面上, 是一种单纯性质的整理记录过程。 而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将高校徽学文献资源加以数字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对其功能性的建设管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的徽学图书档案文献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制度化管理的目标。 也就是说,对高校徽学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也需要对自身体制的建设,而这种建设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上发挥出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的功能,这也是提高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管理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3.3 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

对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进行建设,资金的投入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与建设而言,在资金的投入上,要注意平衡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投入比例,力求两者的投入比例达到均衡的状态。 对于硬件资源而言,高校要尽可能地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而对于软件资源而言,高校要重视徽学文献资源安全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定期检查徽学文献资源的信息,确保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 另外,要加大对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管理者的投入比例,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要敢于突破体制的束缚,培养适应当今数字化社会发展步伐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在当今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与建设中,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合理地分配, 才可能最大程度上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与建设的水平。

摘要:徽学图书档案文献的数字化管理与建设对高校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徽学是我国三大地域学之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文化素养水平和学校文化软实力。本文指出高校徽学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探讨高校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与建设的路径,即完善数据库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化管理,优化高校徽学文献资源功能;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

关键词:徽学,图书,档案,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金再华.徽州文书的整理及数字化构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37-39.

[2]张宛艳.谈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J].当代图书馆,2008(4):62-64.

[3]彭少杰.多元合作促进徽学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8):129-131.

[4]黄玮夏.古籍文献数字化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情报科学,2010(8):1269-1271.

上一篇:早期病害防治下一篇:海洋工程排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