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方法范文

2024-09-19

风险识别方法范文(精选12篇)

风险识别方法 第1篇

风险管理对选择项目、确定项目范围和制定现实的进度计划和成本估算有积极的影响,并有助于项目干系人了解项目的本质,使团队成员参与确定优势和劣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的推广,工程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方式开始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向集成化注重细节的管理方式转变,竞争对手也由单纯的国内企业向拥有先进技术、规范管理和丰富资本的国际企业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成熟,以及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然而,国内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风险管理与其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形成鲜明落差:国内的项目负责人或是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或是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了什么指导作用。因此,项目的风险管理日益成为有效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

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2000指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督预控制。在执行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可以简化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制定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控四个步过程(见图1)。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风险的各项作业是相互交叉和互相重叠开展和进行的。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1 风险识别的内容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它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应有规律的贯穿整个项目中。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项目工作组等控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风险仅仅指遭受创伤和损失的可能性,但对项目而言,风险识别还牵涉机会选择(积极成本)和不利因素威胁(消极结果)。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如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主观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3]。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及其特征

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只有首先确定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项目的性质和后果。所以在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1.2 识别风险的主要来源

只有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够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从而才有可能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

1.3 预测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项目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和取消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之后,必须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当然,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经常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项目的风险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2.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也称集体思考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从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通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专家会议的人在会议开始时的发言中能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议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我国70年代末开始引人头脑风暴法,并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用(如图2)。

(2)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调查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美国受前苏联核袭击风险时提出的,并在世界上快速地盛行起来。它是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现在此法的应用已遍及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识别的根据。我国在70年代引入此法,已在许多项目管理活动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如图3)。

(3)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是由美国Sll ELL公司的科研人员Pierr Wark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情景分析法对以下情况是特别有用的:提醒决策者注意某种措施或政策可能引起的风险或危机性的后果;建议需要进行监视的风险范围;研究某些关键性因素对未来过程的影响;提醒人们注意某种技术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哪些风险。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对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系统技术,它在假定关键影响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基础上,构造出多重情景,提出多种未来的可能结果,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情景分析法从7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目标展开法、空隙添补法、未来分析法等具体应用方法。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对一些大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时都陆续采用了情景分析法。因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

2.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1)核对表法。核对表一般根据项目环境、产品或技术资料、团队成员的技能或缺陷等风险要素,把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核对表的内容可包括:以前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项目范围、成本、质量、进度、采购与合同、人力资源与沟通等情况;项目产品或服务说明书;项目管理成员技能;项目可用资源等。项目经理对照核对表,对本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联想相对来说简单易行。这种方法也许揭示风险的绝对量要比别的方法少一些,但是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2)流程图法。流程图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们要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利WBS来表示。它能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结构化方法,它可以帮助分析和了解项目风险所处的具体环节及各环节之间存在的风险。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项目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财务报表法。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营业报表,以及财务记录,项目风险经理就能识别本企业或项目当前的所有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风险。将这些报表和财务预测、经费预算联系起来,风险经理就能发现未来的风险。这是因为,项目或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么涉及货币,要么涉及项目本身,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最主要的考虑对象。

3 结论

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并从主观和客观信息源的角度介绍了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是分别被介绍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同时应用从主观和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来识别风险,以便减轻风险被主观夸大或缩小程度和减小风险被遗漏的可能性。例如,项目负责人可根据流程图法和核对表法,大概拟出项目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列表;各个环节实施之前再应用头脑风暴法,补充和完善该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Kathy Schwalbe.IT项目管理[M].2版.邓世忠,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毕星,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林关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59-62.

[5]赵树,王玉.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防范[J].上海管理科学,2002(5):51-52.

[6]范黎波.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风险识别方法 第2篇

ACT 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ACT(事故控制)卡在油气田生产现场风险识别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指出了ACT卡在现场和岗位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实际,给出了完善ACT卡及在识别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作 者:李志光    丁小虎    杜岩    门军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 期 刊:安全   Journal:SAFETY 年,卷(期):, 31(3) 分类号:X9 关键词:风险识别    油田    ACT卡    改进建设   

供应链风险识别 第3篇

摘要:在供应链的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风险轻则损坏供应链环节带来损失,重则使整个供应链陷入瘫痪,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创,在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管理之前,文章首先对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就此讨论一下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经济全球化;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F25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08-01

供应链管理涉及范围广,包括了从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到消费者的整条供产销链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而正是供应链的复杂性带来了其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这种高风险和脆弱性在今后必然有增无减。

当今企业的经营应当是以全局利益为导向的,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需求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供应链风险识别一直是企业在进行生产运作过程中需要予以足够重视的方面,只有对供应链风险的来源有充分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供应链风险导致的损失。

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供应链脆弱性而导致的供应链风险总是存在于供应链各环节,当前可能会增加风险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供应链的全球化运作。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今的生产营销活动已经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可能是经由在多个国家进行原料采购、生产配件、组装结合的产物。全球范围的运作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

②产业外包。外包是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集中精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企业对于外包业务的控制力被削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风险,常常会由于供应链上某一环节的失败导致供给故障。

③来源采购单一化。通过削减企业的供应商数量,可以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同时能够和有实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好策略。然而伴随着采购来源的单一化而来的也有许多风险,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过大,一旦供应商运营或双方合作出现问题,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③需求的波动。当今的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具有不确定性,波动较大,对消费者的需求预测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能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实施。

2供应链风险的一般分类

一般认为,供应链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应链外部风险,另一种是供应链内部风险。

2.1供应链外部风险

是指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通常是由短期内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供应链的外部风险包括两大类:自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具有不可抗性。例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社会风险:是指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2.2供应链内部风险

主要是指来源于供应链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包括:

①道德风险:指供应链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败坏行为造成损失的风险。当今许多企业认为各自的利益具有排他性。加上供应链企业又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和监控机制,由于自身素质降低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②技术风险:指供应链企业由于没有引进先进技术,或者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得性与预期的方案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能力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而导致损失的风险。③市场风险:供应链企业的市场风险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供需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偏离;二是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或竞争对手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三是原材料的价格与预测价格发生较大偏差。④资金风险:指由于利率、汇率变化或银行终止贷款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导致供应链某些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不足,厌恶生产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以上这些因素在目前大多数的供应链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其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在哪儿,风险的源头是什么,尽可能地减低并管理这些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燕.供应链违约风险识别与对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2).

[2] 宁忠.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原则[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风险识别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第4篇

事故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 而物的不稳定状态通常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物的不稳定状态可通过对特定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来确定。事故发生时, 应急响应避免事态扩大化, 事故分析和处理可有效预防事故的重复发生。该文将介绍引起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因素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方法, 以及事故发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

根据图1的理论, 通过发现和分析所有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对危害影响大小不一的风险内容进行控制, 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 起关键作用的是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 项目部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作业全过程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使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并尽可能低的水平。

对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 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制定的施工方案, 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对其进行总体控制;通过明确责任人、明确具体措施方法 (监护人旁站、仪器监测等) 、全方位全天候对其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失控的苗头, 必须先撤离相关人员或停工, 再采取措施, 直到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作业。

1.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

任何项目开工前, 项目部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工程概况、施工内容等因素,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

1.2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应结合下列方法进行

通过询问与交流, 现场观察, 查阅安全检查记录, 查阅伤亡事故、环境事件记录, 收集相关外部信息等操作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HSE管理人员、骨干作业人员根据该工程有关生产资料, 从安全管理设施、办公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用电设备、高处作业机械、防火设备、化工危险品、检测检验仪器、起重运输机器、工程机械仪表、电动工具、施工环境季节因素、基础施工设备、钢筋作业、模板作业、混凝土作业、砌筑作业、装饰装修材料、防水作业、钢结构施工流程、铆工管工钳工焊工作业、起重作业、垂直运输作业、防腐作业、通风作业等对危险源进行识别, 编制危险源清单。

1.3在辨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时可在以下活动范围内进行

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的施工现场, 施工的过程中各工种作业运行流程, 正常施工以外的临时性、突然性工作, 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内的各项操作。

1.4在辨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时要在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内进行

常规活动, 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的人员相关各工种作业。

2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进行行为干预的基础。行为干预是指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有效观察之后, 通过沟通交流后, 指出并帮助其纠正不安全风险的行为或鼓励其维系安全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活动[2]。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有效干预, 使得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2.1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

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施工经理、现场HSE监督人员、技术人员、专家顾问、有经验的员工组成风险评价小组依据工程经验和各种相关技术资料,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初步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评价主要采用D=LEC的风险评价法, 并结合HSE检查登记台帐记录的问题和事故、事件台帐, 确定重大风险。

2.2评价时应考虑的因素

引发事故事件的机率, 发生事故事件后的伤害程度, 造成损失的轻重程度, 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项目部根据风险评价记录, 编制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2.3风险分析和评价的作用

工程开工前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是对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还要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评价, 并制订管理方案。以上内容必须告知所有参与职工, 使之熟知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风险, 从而有针对性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重大危险源名称及部位、安全措施、避险方法、责任人、应急电话等信息应张贴在现场明显位置, 必须明确全天候的应急值班电话并公示, 以便事故、事件情况的及时传递, 明确安全事故的地点及类型、涉及的危险物质、事故伤亡情况、影响范围以及事态的控制情况, 适时启动应急程序。

2.4风险控制措施

项目部对于开工前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地评估, 确定哪些方面要作为“重中之重”加以严格控制。一般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见表1。

3施工安全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人的不安全行为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工人在侥幸、冒险、麻痹、从众、经验等心理刺激下形成了走捷径的观念, 都会导致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出现可能没有导致伤害事故, 又鼓励了工人侥幸、冒险、麻痹、从众、经验等心理[3]。而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要实现100%的监管和控制, 难度非常大且成本很高。通过加强培训和演练可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方可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以期达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目标;但在事故发生时, 项目相关人员必须作出应急响应、及时进行事故处理。

3.1应急响应

当事故发生时, 发现人立即以任何形式告知周围其他人, 并利用电话、对讲机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向应急救援领导机构报告, 必要时可直接联系消防、医疗等部门。如果事故影响范围比较大, 应急救援部门及相关人员应立即采用鸣笛、吹哨、广播、扬声器或大声喊叫等方式, 通知并组织处于危险场所的人员撤离, 必要时可与相邻有救援能力的单位、消防、医疗等机构联系、请求支援。当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 应立即向上一级应急救援领导机构报告, 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事故发现者应立即向项目部或安全监督员报告。如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 必须立即拨打火警电话进行报警, 并直接或者逐级报告至企业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 应立即前往发生事故地点, 进行调查, 处理或组织抢救;抢救的同时及时向业主和当地主管部门报告, 相关单位和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立即如实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业主 (监理) 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上报, 按要求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社会影响, 依据有关规定, 按时如实向主管部门和业主 (监理) 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后, 项目部安全经理或现场项目经理、现场施工经理在进行报告的同时, 立即组织撤离现场施工人员, 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 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防止事故蔓延、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依据事态发展蔓延的势头, 及时通知有可能波及到的单位, 避免造成更多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

3.2事故调查

轻伤、重伤事故, 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 进行调查。发生轻伤事故和其它一般事故, 由项目部安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调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经过、原因、损失和责任情况, 调查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工龄、工资、级别、职称、职务、伤势部位和受过何种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有无预防措施, 调查人证、物证、旁证在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的各种状况。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询问的方法采取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原始证据和证人口述材料, 核查事故有关的各种记录和资料, 掌握与事故有关的细节和因素。事故调查除遵守以上程序外, 还应符合施工地、国家以及业主 (监理) 方的相关规定要求。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确定事故责任者,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发生的各类事故不论大小、轻重, 包括未遂事件, 都要上报本项目部的HSE管理部门、业主和总包, 并登记在事故台帐上。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根据事故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3事故处理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员工没有受过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4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对工作不负责任、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劝阻不听造成事故的主要负责人, 对忽视劳动条件、消减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4事故预防

根据事故调查所分析的事故原因和责任, 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编制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救援组织应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内容为各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相关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提高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应急救援组织应对全员职工进行应急教育培训。内容为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包括:如何避险、如何逃生、如何及时向应急救援部门报告等以及必要的急救常识。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现有HSE管理文件的内容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发生后, 项目部HSE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方式迅速传递事故信息, 在项目部职工大会上, 具体全面地介绍发生事故的情况, 指出错误, 吸取事故教训, 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演练目的是测试预案和计划的充分程度;如黄清武等[4]基于人的行为规律和人的行为因素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干预技术, 达到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测试现有应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协作部门的协调能力, 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应急预案和计划中的缺陷和不足。

5结语

在对现有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识别的同时, 也要看到人的不安全行为遗留的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对现有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可通过制定措施降低风险, 还需注意对事故发生后的风险因素的控制, 跟踪检查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对事故的发生需建立应对机制, 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包括制定风险削减措施, 通过危险源识别控制、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理等活动, 控制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摘要:该文介绍了一般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源的识别和相关风险分析方法, 阐述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举措和事故处理程序与方法,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特点, 重申了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关于风险分析和事故处理的要点。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分析,应急响应,事故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景林,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2]张舒, 史秀志.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1) :27.

[3]Heinrich H W, Dan Petersen, Nestor Roos.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Fifth Edition[M].America: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ress, 1980.

项目风险识别 第5篇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它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应有规律的贯穿整个项目中。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项目工作组等控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风险仅仅指遭受创伤和损失的可能性,但对项目而言,风险识别还牵涉机会选择(积极成本)和不利因素威胁(消极结果)。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如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主观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

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及其特征

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只有首先确定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项目的性质和后果。所以在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识别风险的主要来源

只有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够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从而才有可能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

预测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渔港环境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第6篇

关键词:渔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渔港作为渔业生产服务基地,一般依河流入海口而建。在春节生产、伏季休渔,台风季节和冬季停港期间,港内少则几十几百、多则几千条渔船停靠。大量渔船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一般多为木质渔船,船上带有大量燃油、煤气罐、网具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事故,造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 环境风险事故识别

1.1 自然风险

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地震、上游泄洪等自然灾害所产生。给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带来溃堤、风损、浪损、船舶被泄洪水冲走失踪等不可抗拒的风险。

1.2 火灾风险

渔船上船员生活经常用火,维修改造使用电焊,加之船上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空间狭小,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大量渔船拥挤不堪,首尾相连,造成火烧连营,危害极大。

1.3 溢油风险

渔港施工和营运期间,存在因管理、操作失误或者船只碰撞,船只沉没,维修拆解打捞等造成油品泄露的可能。油污难以清除,对港区水域造成油污染,波及周围海边休闲度假旅游区,水产养殖区,造成水产品食用安全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后果极其严重。

2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

2.1 自然灾害分析

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毁灭性后果巨大。但自然灾害各具征兆。现代卫星遥感科学技术,已经能提前观测预报,给出了预防减灾的宝贵时间。

2.2 火灾风险分析

总结失火原因归纳为:

船员消防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备不会使用;

柴油品质低劣,油气挥发严重,遇火花引爆;

电气焊违章操作,未留值班看护人员,死灰复燃;

私拉滥接电线、机舱电线老化短路,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产生火花引爆油气;

主辅机高压油管破裂,喷到高温排气管引燃;

厨房煤气罐燃烧无人看管,小火引发火灾;

加油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的静电或遇到明火引燃油气;

船东、港区消防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备配备不齐全,不能消灭初起火灾。

火灾影响最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其次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火灾的发生会对海洋水域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大量的焚烧灰飞及灰烬漂浮在海面,对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环境及渔业资源都有影响。

2.3 溢油风险分析

渔港工程在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如有管理疏忽或操作失误会造成油品大量泄露事故。未来渔港营运期间会增加港池、航道区船舶通航密度,包括船舶航行过程、到港靠泊、锚地停泊等,存在潜在的通航交通安全隐患,船只相撞、船与码头碰撞等风险。其风险环节产生在水上运输过程、水上水下施工、渔船维修拆解、渔船加油、卸油过程中。由于事故导致油品大量泄漏会给海洋造成环境灾害风险。

2.4 溢油的中长期影响

进入海中的燃料油将严重影响工程所在海域的海洋环境,直接影响的是水质,进而是生态及底质环境。溢油事故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对渔业资源的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造成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及组成的改变,从而使渔业资源长期逐渐减产,油品残留不但会影响周边水产养殖场和海水浴场等旅游度假区,还会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的水产品食用安全。这种影响在水域环境中可持续数年至十几年。渔船用油的跑、冒、滴、漏事故的积少成多则也会造成环境风险。

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1 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加强值班人员,密切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提早防范;

施工期间尽量避开台风季节,在台风到达之前施工船舶全部进入锚地避风;

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岸堤稳定性和岸堤附近海底冲淤状况监测,及时掌握防浪堤工程海域稳定状况,及时维护修补加固;

台风和泄洪期间,加强防范措施,渔船首尾带好缆绳,并与码头牢固系缆;

密切与当地政府防灾抗灾指挥部建立联系,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大力争取人力物力支援,将损失减至最小。

3.2 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鉴于火灾的破坏后果严重,为防范渔港内发生火灾,工程施工期与营运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向广大渔民群众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普及培训防火知识和救火技能;

督导渔船及码头经营者备齐消防设备;

杜绝渔港内运载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进行电焊、气割以及其他形式的明火修船的现象;

经常检查电器、线路,严禁私自以铁丝铜丝替代保险丝,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渔港内及渔船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加注燃油期间,严禁烟火。机舱内严禁吸烟;

严禁在排气管高温区烘烤衣物;

生活用火严加看管。

3.3 溢油风险防范措施

在渔港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中,为了防止船舶相互碰撞发生溢油污染风险事故。对船舶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港区船舶动态,合理安排工程船施工作业面;

施工船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值班和了望,尤其是能见度不良时,加强值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施工船舶按国际信号灯正确显示施工信号,警告来船避让;

发生船舶交通事故时,应立即停泵、关闭所有油仓管系统的阀门、堵塞油舱通气孔,中断作业,防止溢油事故发生;

施工水域设置日夜警告标志,严禁其他无关船只进入。并提前、定时发布禁航公告;

营运期间加强渔港水域交通管理,杜绝交通违章,防止撞船造成溢油;

如发生溢油,派船实行警戒或实行交通管制,监视溢油的扩散;

采取措施防止溢油发生火灾,如堵漏、驳油,驳船、拖浅、防火、灭火等措施;

对溢油的及时清除包括溢油的围控、回收、分散、固化、沉降、焚烧和生物降解等处理;

针对溢油的污染程度,决定是否向有关部门提出封闭海域、禁止捕捞和销售水产品的建议,防止误食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及防范 第7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根据所依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财务报表识别法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为依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状况进行风险分析,以便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由于报表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线索和指示,目前这种方法已成为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财务报表识别方法中,不仅要进行静态分析,如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还要进行动态分析,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就企业的具体业务而言,还要对与之往来的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企业要充分的利用综合、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准确地确定目前及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指标识别法。

指标识别法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如企业信息情报部门收集的、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的、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可与财务报表识别法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但在使用该方法之前必须对有关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或拟定一个风险警戒线,即某一项指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产生威胁,才能判定为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这一标准值的确定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惯例,如可以采用企业以前遭受财务风险袭击的临界值,也可以采用同类企业所用的标准,或用经验判断法和集体评判法加以决定。

(三)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意见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中众人智慧进行科学预测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识别财务风险时,先要组成专家小组,一般由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采用信函的形式向专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专家依据这些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这些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汇总,列成图表,归纳分析,并匿名再次反馈给有关专家,据以征求其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逐轮收集专家意见并且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若干轮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传统会议讨论时产生的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等弊病,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地集中起来,参与者也容易接受最后的结论,结论具有一定综合性,得出的意见也比较客观。

(四)幕景识别法。

这是西方国家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只大致对风险进行识别,不定量分析。它是指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幕景识别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先利用有关的数据、曲线和图表等资料将某种商品的生产经营或某项资金的借贷与经营的未来状态进行描述,以便用来研究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后果和影响程度,然后在研究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又将出现怎样的风险及其造成的损失与后果。通过对多个幕景的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各种情况或事态的发展趋势,进而进行风险识别。幕景识别法的关键就在于将问题分解,分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众多,如果一个个考虑,其工作量将非常巨大,而且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幕景识别法就较合适,只需模拟未来状况的若干幕景并加以分析,就可能得出较明确和直观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较清楚地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培养综合风险意识。

培养风险意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到风险控制的活动中来。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对企业所有的经济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合理地估计各种风险可能带来的损益,科学估算出风险损失与风险报酬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使各个职能部门都具有综合风险观念,能够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认识对待财务风险。

(二)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发展战略一经确定,就应对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做出明确的规定,减少对不熟悉业务领域从事投资、经营或交易活动。加强企业全方位管理,努力降低各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济实力因素中,资本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充足的资本不仅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立足点,也是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所以,提高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归根结底,只有通过提高企业效益,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实现。因此,加强企业全方位管理,降低各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才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措施。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还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监测技术,建立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充分重视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外部监督,减少决策者失误。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的风险做到全面的认识,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合理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高负债往往带来高风险,企业的库存要合理,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风险。

(四)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度量。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并以积极的心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只有及早地识别财务风险,才能将风险的损害降至最低,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识别财务风险后要对风险进行度量,财务风险的度量是财务风险管理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问题的处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财务风险的科学度量基础上,只有正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度量和分析,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财务风险度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财务风险度量工具,同时,也应该看到各种度量工具的局限性,结合其他工具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财务监控。

要对企业进行实时的财务监控,首先必须保证企业部门之间及时传递相关财务信息,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监控。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而且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网络财务软件正在得到大力推广,这些手段无疑加快了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将企业异地的经营活动通过网络联结起来,实现了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递,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及财务监控的同步运作,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进行财务监控提供了信息保障,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六)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财务风险防范是在对会计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要求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牢固树立信息观念,掌握了解市场内部外部信息(如政治政策、经济发展、法律、人口变化、科技、自然环境、市场供求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等),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给企业,为开发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同时,要加强培养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财会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财会人员要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积极建议和处理方案,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发挥财会部门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探讨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风险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分布, 而防范则是基于主观的判断, 如果主客观一致, 即可判定预测风险, 从而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虽然这些规律和概率并非一成不变, 但通过一定时期内的观察, 可判断出其大致规律, 从而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预防手段和措施。

1 风险识别的定性分析方法

1.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比较简单, 一般采用小组开会的形式, 由5、6个人组成小组, 给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激发与会者的创造性, 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该方法操作简单, 能够避开成员心理相互作用以及权威人士的意见压力。

头脑风暴法的一般程序是:

(1) 选择人员, 一般主要由风险分析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及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的主持人组成头脑风暴会议的与会成员;

(2) 明确会议要讨论的中心议题, 并醒目标注;

(3) 与会专家轮流发言, 并记录发言的内容;

(4) 终止发言, 当与会人员都曾在发言中跳过时, 即可停止发言;

(5) 评价提出的所有意见。

1.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 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1946年, 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 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 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 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 不发生横向联系, 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 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 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 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 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较为可靠。

1.3 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 亦称“趋势分析法”、“趋势外插法”。这是一种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达到预测目的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以预测的连续原理作为基本依据。根据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特点。认为人们只要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情况, 就可以循着这个线索推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种探索型的预测法。该方法包括前推法, 后推法和旁推法三种。

1.4 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的幕景是对一个工程项目未来状态的描绘。该方法研究的重点是:当某种因素发生变化时, 整个情况会怎么样?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就像电影的一幕幕场景一样, 供人们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幕景分析的结果都是以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1.5 流程图法

将一项特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按步骤或阶段顺序以若干个模块形式组成一个流程图系列, 在每个模块中都标示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 从而给决策者一个清晰的总体印象。

1.6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报表及有关补充资料, 可以识别企业当前的所有资产、责任及人身损失风险。将这些报表与财务预测、预算相结合, 可以发现企业或工程项目未来的风险。

1.7 经验数据法

经验数据法也称为统计资料法, 即根据已建各类工程项目与风险有关的统计资料来识别拟建工程项目的风险。其需要大量过去的统计资料。

1.8 初始清单法

初始风险清单的建立便于人们较全面地认识风险的存在, 而不至于遗漏重要的工程风险, 但其并不是风险识别的最后结论, 还需要结合特定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补充与修正。

1.9 风险调查法

风险调查从分析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入手, 一方面对通过其他方法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鉴别和确认;另一方面, 通过风险调查有可能发现此前尚未识别的重要的工程风险。风险调查可从组织、技术、自然及环境、经济、合同等方面分析拟建工程项目的特点及相应的潜在风险。

1.10 系统分解法

系统分解法是一种将复杂的项目风险分解成比较容易识别的风险子系统, 从而识别各个子系统风险的方法。比如, 在投资建设一个工业厂房项目时, 可以根据项目风险的特征, 将项目分解成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资源供应风险等, 然后再将这些风险进一步分解, 如市场风险可以分解成竞争风险、价格风险和替代风险等。

作为定性分析方法, 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首先, 其一般是借助经验操作, 所以专家的个人经验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者结果是对风险的一个模糊性描述, 只能提供大致的方向。所以, 定性方法在应用上偏向于对投资风险的识别, 为以后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决定定量分析的方向。当然, 在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上也应有个选择。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就需要比较多的专家, 然后经过一定的程序, 最后得出结论;而对于趋势外推法和幕景分析法则只需要主管领导在搜集一定数据的基础上, 独自分析定结论。

2 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

2.1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用来分析某一工程项目在何时总成本和总收益达到平衡状态, 它关注的是那个所谓的平衡临界点, 在该点的一边, 项目处于盈利状态, 另一边则处于亏损状态。临界点的确定由下面公式确定:

TR=TC

其中:TR表示工程项目的总收益;TC表示工程项目的总成本。

盈亏平衡点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越低, 其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越大, 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2.2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预测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如NPV、IRR等) 的影响, 从中找出敏感性因素, 确定其影响程度, 进而定量分析项目可能遭受的风险。

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 一般采取对某敏感因素按一定比例变化, 计算其对应的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如果结果变化较大, 或者发生质的变化, 就说明该因素对该项目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此方法可以确定对项目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 但不能确定该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

2.3 概率分析

概率分析方法是利用概率来研究和预测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确定影响投资方案经济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可能的变动范围, 并确定关键因素在此变动范围内的概率, 然后进行概率期望值计算, 得出定量分析的结果。

人们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 希望能对其有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认识, 包括某一情况在多大概率下会发生, 发生后影响又有多大, 这时便要运用到定量分析方法了。盈亏平衡分析只能确定一个项目的盈亏临界点, 了解其大致的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而具体的分析则要借助于后两种定量分析方法, 敏感性分析能确定对项目影响较大的因素, 而概率分析作为其补充, 可以确定该因素发生的概率, 这样就对项目受到的具体的风险情况有了具体的了解。

3 结语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主体都应该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制定系统的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并采取有效地规避措施, 以促进项目获得更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闫文周, 袁清泉.工程项目管理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 2006:312-322.

[2]于九如, 等编著.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兰峰.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风险识别方法 第9篇

一、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识别法概况

风险识别的方法包含德尔菲法、事故树分析法以及专家调查法等拥有繁多的类别。虽然均具有各自的优势, 但是弊端也不可忽略。以桥梁工程施工特点作为基础依据, 本文将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识别方法分成四种, 即事故总结、结构分析以及现场调研、专家调查, 此方式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的针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识别, 下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 事故总结

在风险识别期间, 类似桥梁工程发生的事故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时也将其作为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的基础。在应用较多风险评估的领域, 数据库会更加具备科学性和完善性, 但目前处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基础数据尚未健全的情况下, 所以导致当前能够采取的事故资料甚缺, 对桥梁相关风险事故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 并且实施深入的分析以及探究, 此项工作内容至关重要。

(二) 结构分析

由于桥梁结构具有不同的形式, 同时施工的方法各异, 所以施工期间, 也存在不同的结构状态。针对结构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发现并观察的举措可采取分析以及计算桥梁结构的途径获得, 进而能够全面的对施工风险进行识别, 推动制定出科学的、合理化的风险控制策略。

(三) 现场调研

实施检查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以及掌握施工区域气候条件, 对风险事件实施详细的总结。同时, 需要对现场的工程进度进行及时的了解, 采取跟踪调查的方式, 对于新的风险事件进行及时的发现。

(四) 专家调查

作为风险识别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专家调查法主要是指不同领域内的专家, 于各自专业领域内存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 所以也就成为了得到有关信息的主要对象, 能够对不同风险展开较为详细以及全面的识别。

二、桥梁施工风险分级综合评估法探究

在桥梁工程中, 涵盖的桥型施工方法较多, 并且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点。当前, 仅采取单一形式的评估方法已经不能够良好的、精准的评估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并满足当前各项需求, 因此通过分析及探究, 将分级评判的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评估方法作出总结, 如下图一所示。

首先, 为一级评判。针对风险源实施评估的方式采取简便的评判方法, 包括专家评议法、专家调查法等。如果存在风险源的风险较低的情况, 那么称其为低度风险, 在二级评判内纳入除低度风险之外的风险源。其次, 是二级评判。把具备较低风险的风险源作为中度风险, 除此之外的风险归到三级评判;。最后, 为三级评判。在这一阶段采取的评估风险源的方式为高精度评判方法, 诸如风险矩阵法等, 把具备较低风险的风险源作为高度风险, 同时将具备较高风险的风险源作为极度风险。同时实施此形式分级综合评估方法, 可以将不同评估方式的优势特点进行发挥, 确保将评估的繁杂性进行简化的同时, 提升风险源的评价精确度。在不同的桥型的施工期间均可采取此种方式, 因此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性。

三、桥梁施工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一) 桥梁施工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大桥主桥长度在308m, 施工方式应用挂篮悬臂浇筑展开 (其箱梁单个“T”分成悬臂浇筑十八段) 。工艺流程为:1.浇筑0号段;2.对1号段实施拼装挂篮和浇筑;3.挂篮前移以及调整和锚固;4.针对下一梁段进行浇筑;5.依次进行悬臂浇筑工作;6.挂篮拆除;7.合龙。

(二) 桥梁施工阶段风险识别

第一, 事故总结。经科技文献以及专家调查、媒体报道等渠道, 对连续梁桥施工相关事故实施搜集, 获得到的风险事故类型有钢筋工程质量事故、预应力张拉设备故障以及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偏移等, 并统计事故造成的损失等。第二, 结构分析。经分析, 得到桥梁结构受力情况内容, 采取有效策略对结构受力特性进行改善。第三, 桥梁施工风险识别现场调研, 调查的方面诸多, 例如对现场自然环境以及现场管理情况等方面实施严密的调查。第四, 专家调查。邀请桥梁设计专家、科研或者管理方面专家等, 通过勘察列举出风险事件内容。

(三) 施工风险综合评估

第一, 一级评判。统计事故危险性赋值, 危险程度分为一般危险、显著危险、极其危险等。第二, 二级评判。实施LEC法展开二级风险评判, 风险分值D为LEC, D值越高, 则说明风险程度越高。第三, 三级评判。对于事故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采取的方式为指标体系法, 并且要得出风险事件等级。

四、结语

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识别与评估方法实用性较高, 可为实践的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于此, 应该通过不断的分析及研究, 更好的将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识别与评估方法应用实践于各类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工作中。

摘要:风险评估方法具有较多种类, 同时优势和缺陷各异, 当前采取单一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于实际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桥梁工程施工的特点作为基础依据, 将事故总结、结构分析以及现场调研、专家调查四种方式作为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识别方法。同时, 提出了分级评判的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评估方法, 并在实践中积极的应用。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识别以及评估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及探究为本文的重点探究内容, 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或者借鉴。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识别,风险评估,分析及探究

参考文献

[1]欧阳心和, 李志勇, 郑祖恩, 吴欣.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识别与评估方法[J].公路工程, 2013 (05) :30-33.

[2]甘伟康.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年.

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 第10篇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 尤其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规模庞大, 涉及因素众多, 周期长、投资大、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广泛等特点。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及一次性的特点, 实施过程中常会出现随机干扰因素, 导致项目风险较大, 另一方面, 由于项目的成败影响面大, 故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这就使得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项目风险管理在国际上正成为普遍的实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用系统、动态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测控, 减少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简要地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研究。

一、风险识别方法的概述

风险识别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分类过程, 在识别过程中对各种风险因素按概率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类。进行风险识别不仅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 还要确认此种不确定性是否客观存在。然后将识别出的所有风险一一列举, 建立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全面客观, 特别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最后, 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因素———分类, 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二、项目风险管理定量识别方法介绍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技巧性要求很高的过程。有些风险属于常规风险, 利用类似工程的统计资料和相关风险记录便可识别出, 而那些隐蔽性的风险则必须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和智慧去整理、归纳与分析才能完成, 而这类风险又对项目管理成败起重要作用。现阶段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它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 各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分析与估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是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专家调查法主要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和德尔菲法等。其中智暴法与德尔菲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

(二) 故障树分析法 (FTA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61年提出的。由于该方法优点多, 因而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复杂大型系统中。该方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 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 对各种引起故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故障树分析实际上是借用可靠性工程中的树形式对引起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层识别。图的形式像树枝一样越分越多, 故称故障树。进行故障树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定义工程项目的目标, 要将影响项目目标的各种风险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做出风险因果图 (失效逻辑图) ;全面考虑各类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研究对工程项目风险所应采取的对策。

故障树经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识别。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全面地分析所有故障原因, 包括人为因素, 因而包罗了系统内外所有失效机理:比较形象化、直观化较强;不足是, 这种方法应用于大系统时, 容易产生遗漏和错误。

(三) 工作分解结构

风险识别要减少项目结构的不确定性, 就要弄清项目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项目同环境之间的关系。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力工具。它是按等级把项目分成子项目, 子项目再分解成更小的工作单元, 直至最后分解成具体工作的系统方法。用工作分解结构识别风险, 可根据工程项目一般的分解方法, 将其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然后, 从工程项目的最小单元开始逐步识别风险。项目管理的范围、进度和成本管理等方面也要使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因此在风险识别中利用这个已有的工具并不会给项目管理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四) 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分析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幕景就是对某一事件未来某种状态的描述, 它可以通过表格、曲线或图形等易懂的形式描述当影响项目的某种因素变化时整个项目情况的变化及后果, 供人们进行比较研究。当各种目标相互冲突时, 幕景分析就非常有用。它被看作是扩展决策者视野, 增强确切分析未来能力的一种思维程序。幕景分析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提醒决策者注意措施或政策可能引起的风险及后果;建议需要监视的风险范围;研究某些关键性因素对未来过程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 即所谓“隧道眼光”现象, 也就是好像从隧道中观察外界事物一样, 看不到全面情况。因为所有幕景分析都是围绕分析者目前的考虑、现实的价值观和信息水平进行的, 容易产生偏差, 这一点需要分析者和决策者有清醒的估计, 可考虑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五) 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主要是对同类型已完项目的环境和实施过程进行总结, 建立该类型工程的基本风险结构体系, 并以表格形式按风险来源排列。此表中不仅可以标明风险来源, 还可以包含项目管理规划以及项目可用资源等内容。利用该法进行风险识别己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方法, 与项目管理承包相关的各经济管理实体目前都建立了完善、成熟的风险核对系统。因此, 为提高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准确性, 我国大型工程项目承包管理企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工程项目风险核对表系统。

三、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风险识别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不确定性大, 有些因素很难定量描述, 使得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总结起来, 风险识别方法目前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可靠性问题, 是否有严重的或潜在的风险未被发现或认识清楚;成本问题, 风险识别对某些重大工程项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研究的成本往往较大。到底需要多少经费从事风险识别研究, 哪些经费是必要开支, 存在一个研究效果成本问题;偏差问题,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 往往使观测到的数据与实际有出入, 或者由于研究者主观上的原因, 使调查结果发生偏差。

摘要:工程项目作为一项综合性活动, 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 工程项目投资历来被认为是“高风险事业”, 其成败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 有时甚至是一个企业存亡的关键。因此对风险的研究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定量评估

参考文献

[1]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 1998.

[2]吴之明, 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汪忠, 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探讨原油码头作业安全风险识别 第11篇

前言

原油码头在港口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大多布置在城市工业区及水陆交通枢纽区,其接卸的物质多为原油、燃料油、汽油等易燃易爆液体,泄漏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尽管原油码头和油库之间均建立了相应的安全风险防控应急系统,但加强风险防控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仍是危化品管理的重中之重。

1.现如今原油码头库区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

1.1管道的腐蚀泄露和第三方施工破坏

原油管道的腐蝕多为维护不到位造成的。起初,原油管道一般建设在郊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划中,对原油管道的保护不力,导致管道被周边各种建筑占压,长期的占压、碾压、保护不力等加速了管道的腐蚀,而管道的安全距离不足又使得管道的日常维护不到位。11.22黄岛事故起因就是输油管道与暗涵交叉,发生腐蚀渗漏。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管道隐患29436处,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管线占压造成的维护不到位是安全隐患的最大问题。

因码头油库区多建设在港口,为使港口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原油管道和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足,为后续的维护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大连6.30原油管道泄漏事件,起因就是在港口的定向钻施工中,打到地下的输油管道,造成原油泄漏和燃烧。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最大程度的保证输油设施的安全施工距离,保证码头油库设施的运行安全。

1.2设备本体缺陷

在码头作业过程中,通过输油臂、鹤管等进行法兰硬连接到输油管道中,在输送到原油储罐内,因部分连接设备需每船进行连接和拆除,频繁的设备操作容易使设备法兰螺栓松动、输油臂密封破损、阀门密封不严等原因造成原油的泄漏,所以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监控。

1.3环境污染的风险

因码头作业等均在海上作业平台上完成,稍有不慎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成为码头油库的主要风险点之一。近年来发生的码头油库管道的爆燃事故,无一例外对海洋环境、渔业养殖、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清理难度较大。

1.4违反规章的动火作业

原油码头库区作为易燃易爆场所,有着严格的动火审批条件限制。动火作业的焊接、切割及作业中飞溅的金属熔渣温度很高,若接触到可燃物质,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动火前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没有进行动火作业前的分析,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离、置换等安全措施,同时没有进行可燃气体的测爆,都是导致动火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连石化的6.2爆炸事故,就是因在修理的原油罐上动火切割仪表平台板,没有做好安全措施引发的爆炸,同时今年的炼化企业,对动火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风险分析和识别不足,是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1.5人的因素导致

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欠缺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也是导致码头库区事故的重要原因。因码头油库区工艺流程切换频次较多,需接卸原油双方工作人员协作配合密切,因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错误指挥、巡检不到位、风险预判不足等不安全行为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作业环节过程中,因沟通不畅造成码头输油泵、阀门等设备操作错误,造成管道憋压或者抽空,可能引发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在面对突发事故,没有正确的应急处置,都有可能导致较严重的次生灾害。

1.6雷击和静电放电导致的火灾爆炸

油品到达码头后,在管道设备、原油储罐、火车槽车、汽车罐车中进行装卸、输送作业时,由于原油的流动、搅拌、冲击等作用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静电释放不及时,静电荷便得以积累,当积聚的静电荷放电能量大于可燃混合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并且在放电间隙中油品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浓度正好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将引起爆炸、火灾事故。尤其在火车和汽车槽车装油过程中,因为存在大量的油气浓度,和空气形成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即发生爆炸,其静电危害尤为突出。此外,人体携带静电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尤其在冬季,穿非防静电工服,行走、运动的摩擦,极易产生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静电。

2.码头库区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人员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风险判断能力

首先要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技能的学习和各项规程的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对周围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判断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关口,所以要求人员有极强的专业素质。

2.2建立油气管道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码头、油库区、原油管道及配套设施点多、面广、连续生产等特点,根据风险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对整个码头油库区的安全评价,对在输油管道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

2.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处置管理

针对风险点和隐患点做出细致、可操作性强的一点一案,供员工进行学习,对于应急预案演练,也要有针对性,具体到某一点。在演练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形成习惯,在真正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行动,提高效率,降低危害。

2.4严格操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操作纪律,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能做到程序化,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就会降低人为操作漏洞带来的风险。

3.结论

论文主要针对港口原油码头及配套油库区的主要风险分析,基于相关主要危险源的分析,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一般都放在应对火灾爆炸、物料泄漏和人员伤害等突发事故方面,涉及原油码头油库的企业都需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除了强调风险的常规管理之外,还要从多个方面建立应急响应系统,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的形象。

风险识别方法 第12篇

一、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 但这是狭义的电子档案安全, 而为了达到电子档案真正能成为延续文明、传递信息的载体, 笔者认为, 电子档案风险管理预期实现的目标应是广义的, 也就是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精确性、可读性、机密性、效用性、联系性、所有性及可传递性。

1. 完整性。

保持完整而未被腐蚀的质量和状态即为信息的完整性。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每一份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都是完整的;二是与电子档案相匹配的支持性、辅助性、工具性文件及相关参数是齐全的。电子档案不完整, 就可能无法利用, 丧失应有的价值。

2. 真实性。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使其所包含的信息保持真实或原始的质量和状态, 而不是经过篡改或伪造信息。当电子档案信息保持最初生成、流转、传送和存储状态时就可称为真实的。电子档案保证由合法用户经合法程序生成或修改, 其内容真实可靠, 符合客观事实。电子档案真实性受损, 就无法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原始面貌。

3. 可用性。

可用性使需要访问电子档案的用户可以在不受干涉和阻碍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访问并按所需的格式接收它, 这里的用户不只是一个人, 也包括另一计算机系统。然而这里定义的可用性并不意味着电子档案对任意用户都是可访问的。电子档案的可用性需要对用户进行电子档案访问授权的验证, 然后电子档案才可以说是对已授权用户在所需的时间和地点并以正确的格式可利用。

4. 精确性。

当电子档案免于出错并具有终端用户所期望的价值时, 它才可以被称之为精确的。如果电子档案由于其内容的有意或无意的改动, 而使其包含的价值与用户期望的不同, 则电子档案对于用户来说就不是精确的。

5. 可读性。

电子档案的可读性指电子档案能被现有的和将来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识别读取, 使得用户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可以顺利地获取电子档案所记录的信息内容。

6. 机密性。

电子档案的机密性是防止信息暴露给未授权的人或系统的质量或状态以确保只有具有权限和特权的人才可以访问信息, 而那些未被授权的人则被禁止获得访问权。

7. 效用性。

电子档案的效用性是档案信息具有某种特定目的值的质量和状态。当电子档案服务于某特定目的时它才有价值。这意味着如果它可利用, 但对终端用户来说其格式没有意义, 则仍是无用的。电子档案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其效用性。

8. 联系性。

所谓联系性是指一组或者一系列电子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被割断,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 计算机系统保持和维护着相关电子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 避免电子档案所记录信息的离散、残缺或者无法理解。

9. 所有性。

电子档案的所有性是指对某对象或项目具有所有权或控制权的质量和状态。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档案信息, 则称信息为其所有, 并独立于信息的格式或其他特性。违背电子档案的机密性总会导致违背电子档案的所有性, 但违背所有性不一定总会导致违背机密性。

1 0. 可传递性。

电子档案的可传递性是指电子档案能够在第一时间或者规定时间内传递到目标用户手中, 保证电子档案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工作的高效。

二、电子档案风险识别的方法

上一篇:Web信息发布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